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第1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字】微型实验;安全;多媒体;实践

化学,尤其是初中化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学科基础的自然科学,这是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学科特征,也是整个化学教育界的共识。化学实验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实验中体现了教学知识与科学实验的辩证统一。所以化学实验,又是一种探索性活动。通过化学实验的实践是认知的源泉,检验课本知识的标准。在化学实验中,化学教师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作为化学教师,在完成常态化的化学实验环节如、实验前准备、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介绍实验步骤、列举实验注意事项、协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等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实验。务必让化学实验起到应有的效果。近20年来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兴起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微型化学实验不仅仅可以大大的节约药品器材,还可以让学生大量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中来,甚至连实验的器具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合适的物品经过简单加工而得到。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设计作出思考。

一、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中深层挖掘设计微型实验

课本上的知识相对纯理论化一些,有很多实验现象的描述,跟事实操作的时候可能有出入,所以,在实际实验得出的结果跟书本传授的知识有出入的时候,也应当实事求是的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找到深层次的原因,也可以让学生把目光发散到课堂以外,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找到合适的器具或者素材对微型实验进行设计。

例如,初中化学沪教版的开始的时候,笔者就集合书本设计了几个微型的趣味化学实验,如用高锰酸钾跟浓硫酸加上玻璃棒以及酒精灯,笔者设计了魔棒电灯实验。在参与这些实验之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明显变浓厚了很多。有的自发的研究书本知识来找到深层次的实验原理,有的更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注意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化学原理。微型实验在这一阶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二、运用对媒体模拟实验,再用微型实验在课堂中实现

多媒体技术近几年发展迅猛,也已经渗透进了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多媒体作品有其独特特点。首先,多媒体作品对学生有一种奇妙的新鲜感,因为这种渠道就是新鲜的。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多媒体作品往往有着动听的音效、绚丽的画面、精细的美工等等因素。而化学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学科,这些因素对于教学内容来讲有冲淡主体之嫌。在多媒体渗透充分的课堂中,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参与度很好,很高兴。学习积极性很强。但是这种实验教学之中,学生的兴趣虽然有了,但学生并不能亲眼见到,亲手操作,其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在一些特殊的内容的处理上,笔者往往使用多媒体展示加微型实验进课堂想结合的方法来做。

例如,在初中化学沪教版的石灰石的利用一课中,像美轮美奂的石灰石溶洞的形成过程,石灰石是如何参与炼铁、制玻璃、做建筑材料、制生石灰等等,这些从时间上,空间上在课堂中表现的可能性小,于是笔者在处理这部分的时候往往使用多媒体展示。展示的过程美轮美奂或者场面巨大,很多学生看这个多媒体视频的时候都兴奋不已。但兴奋过后一切恢复原状,一些同学甚至只记得一些动态变化的动画。化学知识提高的很少。而如果按照试验步骤学生自行操作的话,就可以从各个步骤中科学的证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于是笔者又将其中化学原理讲透之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微型实验,有一组同学就设计这样的微型实验:把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铵分别装进三个试管之中,再向三个试管之中装入少量希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都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之中。通过这个对比试验,要写出三者的产生的现象以及写出方程式。这个时候通过对书本的探究学生掌握到的就是试验本身的内容。所以多媒体技术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只可以是一个辅助工具。教师要分清主次,要能够分清主次。

三、注重安全,但也要让学生放开手脚

初中化学沪教版也十分化学实验安全,初中化学中,实验很多,在这些试验中有很多涉及到一些危险的药品,以及一些加热、沸腾、燃烧的实验,这些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有很多安全隐患的。所以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识别一些常见的化学安全标示是很重要的。而神秘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过分的对这些问题放大化的大讲特讲,过分强调危险性的话,很容易就让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产生心结,是的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放不开手脚,而产生更多的问题。例如,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中,这个实验首先要将海带烧成海带灰,接着要将海带灰放入水中煮沸。然后还要用到稀硫酸。这几个点都看似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如果学生操作的时候符合操作规范。没有任何出格之处,应当是问题不大的。但是笔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对安全注意事项的过度强调,导致一些同学畏首畏尾。而稀硫酸基本无危险,有几组实验的学生还是使用起来畏首畏尾。分析下来,由于过度强调安全导致诸如海带灰的制作不彻底等问题。

第2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进入化学知识宝殿的钥匙,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形式或内容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这一点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认同。化学实验的设计作为化学实验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却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因为很多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或者教材上的叙述进行实验教学。事实上,灵活地运用教材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如在具体的教学中,能灵活地运用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优化实验的设计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进行设计

当前,很多教师所做的化学实验都是教材上的,教材上早已将实验设计好了,很多学生在预习的环节中知道了实验的设计,在具体上课的时候,只要看看实验现象就知道实验结果了,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那么,优化实验的设计就是要打破这种依葫芦画瓢的传统形成,努力使实验在药品、器材选择与设计上给学生更大的灵活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分析、设计、实验,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科学素养。例如,在探究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的反应原理与反应装置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这样的引导: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产生CO2气体?请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CO2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CO2气体的方法;从化学反应到收集气体,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由于产生CO2气体的化学反应比较多,就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索,从而筛选出最合理的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反应物。比如,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一会儿停止了;碳酸钠与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无法收集CO2等,最终将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物确定在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上。在这个实验课上,不是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让学生真正的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实验对比、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探究实验、归纳总结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了像科学家那样合作研究科学的基本过程以及研究科学的一般性思路。

事实上,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享受体验的快乐是解决思维障碍的最好措施。

二、灵活运用生成性的问题进行设计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的问题。在化学实验设计中,也要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要牢牢把握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始终围绕着科学实验探究的主要线索(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来进行实验的设计,从而达到实验教学最优化的目的。比如,CaCO3经过高温煅烧后变成了白色物质,有学生提出:如何确定这个白色物质究竟是什么成分呢?通常情况下,初中化学实验室里不做这个实验,学生也不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学生已经提出这个备课中没有预设的问题了,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处理好这个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1.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煅烧了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可能烧完,也可能没有烧完,那么白色物质种可能有哪些物质?学生自然知道,白色物质中除了有氧化钙,可能还有碳酸钙。

2. 引导学生验证

如何验证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钙呢?学生自然的想到利用稀盐酸可以验证碳酸钙的存在,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用水来验证。

3. 组织学生讨论

假如将水加入白色物质中,可能出现哪些现象?由于学生知识基础缺乏,利用知识推理有些困难,可以组织学生直接进行实验,好在这两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不难:水不能溶解碳酸钙,碳酸钙会沉在试管的底部;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沉在试管的底部。可见,利用水来验证会产生混淆的现象,不好验证。如果在白色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会产生气泡,现象十分明显。

4.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用盐酸比较好,利用水会产生干扰的现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生成性的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才智在班级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灵活运用实验的“异常”进行设计

部分初中化学实验会出现异常,常常出乎教师的预料。这些意外现象常包含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如果能抓住机会进行实验探究,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化学总复习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实验时,有个学生粗心大意的用碳放在燃烧匙中燃烧,也有学生用硫进行燃烧,这时会发现实验出现了“异常”,水没有进入集气瓶里。教师不要立即对他们进行批评,而应该借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出现水没有进入集气瓶的现象?如何在此基础上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经过讨论,学生探究出原因:碳与硫燃烧会产生的是气体,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没有减少,所以水没有被吸进去。要想实验水进入集气瓶,就要消除碳与硫产生的气体,通过讨论得出:只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NaOH溶液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总之,优化实验的设计,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一、趣味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苏教版的化学课本中,一开篇就讲到了什么是化学,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化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然而这些都是纯理论的,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就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引入化学学习。比如,大家知道可口可乐是淡褐色的液体,而雪碧汽水则是清澈透明的液体,那么如何将“可口可乐”变成“雪碧”呢?“可口可乐”“雪碧”都是贴近我们生活的东西,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将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势必会进行实践,无形之中就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动力。

二、优化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有趣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简简单单的“看”“闻”有时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实验中明显的现象则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学习中,教材使用的NaCl溶液和KNO3溶液均是无色的,如果将溶液分别换成CuSO4和KMnO4(分别呈现鲜艳的蓝色和紫红色),观察晶体析出时,现象会比较明显。

在现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每做一步实验,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再在实验结束之后解释实验现象,也可让学生来解释实验原理。学生在其中会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另外,课堂中的实验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做什么样的实验,怎样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CaCO3经过高温煅烧之后变成了白色物质,这时学生提问: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呢?书本上给出的答案是CaO,这是在充分燃烧的情况下的产物。“那么如果不充分燃烧呢?”学生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现在应该做的就是通过实验来向学生解释这个现象。化学这门课,本身就依赖于化学实验的支撑,因此,动手实验的课程不能减少,而应该增加,这是许多师资力量不是很雄厚的学校所欠缺的。以上述例子为例设计实验,首先让学生猜想高温煅烧后产生的物质;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这样,实践性实验设计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成就感,还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注重讲台实验,锻炼学生应变能力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的课堂,三寸讲台不仅仅是教师的阵地,它同样也是学生的。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告诉学生要注意什么、观察什么,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在实验室做实验,是自己在做,而在讲台上做实验,还得让同学们看明白,这是和实验室做实验完全不同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讲台上做实验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讲台上,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简单实验,教师在台下主要审核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并作出评价。这样的实验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动脑筋去想又可以亲自动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站在讲台上,自己动手实验解决了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四、改进实验习题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在以往的实验习题中,都是通过实验现象来证明事实,以便于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而现代实验教学改进之后,学生实验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用量上设置不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再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实验习题只是一个跳板,改进实验习题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分门别类地看问题、归纳问题,让学生更容易地延伸发展,这是现代实验教学的精髓。

在教学中,教师应反复尝试,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化学,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有裨益。笔者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坚持不懈,一定能创造出不一样的教与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 化学实验 绿色化 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若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日常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以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为指导,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了绿色化的设计与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这个实验的绿色化设计为例加以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P124页“实验7-1”(2001年6月版)安排了“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P125页有关于燃烧所必需的三个条件的问题讨论,内容为“本实验由教师演示,且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完成”,但对于大多数初中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若按照书上的设计方案,在第一步实验中学生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红磷暴露在空气中燃烧,使教室里弥漫着一股很浓的五氧化二磷的气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第二步实验中,用导管向水底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由于导管与白磷的接触面积较小,水下白磷会到处“乱跑”,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实验结束后白磷常有剩余,若不及时处理,对环境将造成严重污染。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必须对此实验进行绿色化的设计与改进。

二、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实践

根据绿色化学实验的基本理念,即减少用量、循环利用、回收再用、再生、拒绝使用危害物等,在保证操作安全、实验现象明显的基础上,对以上实验进行绿色化设计的研究,结果如下:

1.实验药品、试剂用量的绿色化设计

根据绿色化学的要求,结合白磷有毒的性质,实验中选择尽量少的白磷,而且让红磷得到再利用。

2.实验过程的绿色化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P124页关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的设计:

实验7-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7-4),观察现象。若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如图7-5),观察现象。

图7-4 燃烧的条件 图7-5 白磷在水下燃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上述实验进行了绿色化的改进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1:(如图1)将吸干水的白磷、红磷加入到短粗口径试管内,塞上橡皮塞、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热水里,观察现象。实验结束后,取出盛红磷的试管留着下一班的学生实验时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又节约了药品,减少了污染。

方案2:(如图2)在方案1的基础之上,将橡皮塞改为了单孔塞,且增加了导管和气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提高实验成功的几率并且较安全。

若将图7-5中的直角导管换成较短的直角导管并接上一个倒置的漏斗(如图3),将热水里的白磷用小漏斗罩住,通入空气,排尽漏斗内的水,让白磷在水下漏斗内安全的燃烧,并且漏斗还起到固定白磷的作用;氧气的供给装置最好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4),因为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要注意的是注入过氧化氢后要及时的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防止内部压强过大,氧气从分液漏斗下端跑出,导致实验失败。

图1 图2 图3 图4

实践证明: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无需在通风橱中进行,而且可由学生分组实验。

3.水中剩余白磷和试管中剩余红磷的绿色化处理

实验结束后,白磷和红磷的回收和处理便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我们结合本实验后废渣和废液的处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处理该废液可能的途径和方法,经过小组讨论,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废液处理方案。学生经过研究,提出多种研究方案,如将白磷燃烧后的剩余物及洗涤废水倒入教师指定容器内,再加碱液中和处理后排放。又如在上述方案2中,将单孔塞换成双孔塞,并增加一个装有碱性溶液的滴管,白磷燃烧后立即处理掉其生成物,防止打开橡皮塞后造成二次污染。

三、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思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过对实验方案的绿色化设计,实现了实验过程无污染、零排放。而对该实验的探究和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强化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学生敢于对书本实验进行探讨、质疑,并自己动手设计改进实验,对实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改进,真正实现“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也得以提高。

由此可见,对于教材中某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实验进行绿色化的设计与创新,会大大解决实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师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工作和学习。这样环境教育将不再是口号,不再是形式,而是可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鲍正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造.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3):287.

第5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 洪永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验证化学知识的主要标准,是学生获取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建构化学观念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学化学教学正由“重知识传授”逐渐向“重观念建构”转变,即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事实性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发展观念的能力。实验探究最大的优势: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自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在实验复习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巧设实验情境,以实验为载体引出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自主分析、自主归纳、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过程,自主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本文以“NaOH变质再探究”为例,具体阐述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中如何设计观念建构教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宋心琦教授认为:教育最终让学生受益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思想观念。学生能否牢固、准确、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化学观念引领下的实验复习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复习课焕发新的活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时,为更好地整合实验探究和酸、碱、盐的知识网络,笔者设计了“NaOH变质再探究”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念建构两条主线进行设计和教学,以探究NaOH变质的相关问题为明线,以建构变化观、分类观、实验观、微粒观、价值观、定量观等化学观念为暗线,双管齐下统领整节课堂。

在实验探究设计中,紧紧围绕NaOH溶液变质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①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②如何检验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③部分变质NaOH溶液中的杂质如何除去?④如何测定NaOH的变质程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大量思考、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合作探究、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探究,在经历一次次科学探究体验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观念的有效建构需要学生在真实、有深度、有挑战性的情境中,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通过参与具有驱动性的问题和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去探究和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隐藏在知识背后的重要思想和观念。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就要注意情境设计、问题设计和小组活动设计的融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学力,不断打磨、搭建问题支架,提出的问题要层层深入、层次鲜明,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观念。

二、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引入。

【情境创设】在化学实验会考做“酸与碱的性质”实验时,有少数学生发现往预先滴了无色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除了看到红色溶液逐渐褪去外,还看到试管中出现少量气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呢?

【实物展示】一瓶久置的NaOH试剂瓶,让学生观察瓶口的白色固体。

【趣味实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气球胀大。

【引导小结】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生成Na2CO3。

设计意图:通过实事实物、趣味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唤起其对学过知识的回忆,促进对“物质变化观”的建构。

2.探究活动1: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NaOH溶液容易吸收CO2而变质,那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问题的关键是要检验什么物质(或什么离子)的存在?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①加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②加Ca(OH)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沉淀;③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沉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探究实验的关键:检验是否有Na2CO3的存在,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利用碳酸盐的性质来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和设计方案可帮助学生建构变化观、分类观、微粒观和实验观。

3.探究活动2:如何检验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

【教师追问】如果有变质,那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与部分变质的物质成分有什么不同?这个实验的关键地方是检验什么物质(或什么离子)的存在?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提出方案,修改、完善方案,最后确定:先加入足量中性的CaCl2溶液,以除去影响检验NaOH存在的Na2CO3,过滤后,取滤液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是否有变红色(或CuSO4、FeCl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设计意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问题,关键处不同。在利用物质性质证明物质存在时,要全面考虑,不可片面下结论。让学生体会到很多探究实验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要多步进行的,学生的微粒观、实验观就在体验中形成。

4.探究活动3: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杂质如何除去?

【教师设疑】生活中很多东西变质后就失去了使用价值,溶液部分变质后就都没有用了吗?怎样才能把变质生成的Na2CO3除去?

【教师启示】除杂时应遵循“不增、不减、可行、易分”原则。

【布置任务】从盐酸、CaCl2、Ca(OH)2中选取可行物质进行除杂,说出实验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盐酸、CaCl2不可用的原因,完整、规范说出除杂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部分变质的溶液是否像生活中许多变质的东西一样失去使用价值呢?”这种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追问,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学杂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就会兴趣高涨,效果好,同时学会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5.探究活动4:如何测定NaOH的变质程度?

【布置任务】工业烧碱(NaOH)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若保存不当容易变质而混有碳酸钠。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1)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纯度。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第一,反应前,应先关闭弹簧夹c,打开弹簧夹a、b,通入过量的空气,以排尽装置A、B、C中含有的______;反应结束后,为让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被装置D吸收,应关闭弹簧夹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选填“a”、“ b”或“ c”),继续通入足量的空气。

第二,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若没有安装装置C,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第三,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个)。

(2)利用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通过测定沉淀质量,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纯度。该实验中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充分反应后,要经过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烘干、称量,得到CaCO3沉淀的质量。利用沉淀法来测量样品纯度还可选择以下 _______试剂(填序号)。

A.NaCl B.Ca(OH)2 C.Ba(OH)2 D.CuSO4

【学生活动】读题、审题,交流讨论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探究流程。

【教师点评】要测定变质NaOH中各成分的含量,通常选用能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物质来实验,通过测定气体或沉淀的质量来计算Na2CO3的含量,从而得出NaOH的含量。

设计意图:别出心裁的引导过程,螺旋上升、定性到定量的驱动问题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入定量观,为初高中衔接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反思

1.有关酸、碱、盐知识网络的建构是教学难点,也是重点,多数学生在理解、应用、建构知识体系时出现困难。本节课巧设实验探究情境,充分整合了实验探究和酸、碱、盐知识,在探究有关NaOH变质问题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效整合、应用进去了,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自然、高效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自主建构化学基本观念。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及时点拨、引导与鼓励,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气氛活跃,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3.不足之处:本节实验复习课牵涉的知识点多,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合作探究无法开展;受课堂时间影响,定量测定NaOH变质程度的探究、分析无法深入,让学生很好地建构定量观的意图不能较好实现。

4.观念是在大量的事实、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出来的一种总观性的认识。观念建构不是一个简单被告知、强加的过程,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以及在反思、评价活动中感悟自省而逐步达成,即观念需要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中形成。随意创设没内涵、没层次、没价值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概括提炼知识,很难让学生建构出有价值、有深远影响的化学观念。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基本观念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驱动性或开放性问题、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富有吸引力的探究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索、深入理解,在化学知识不断丰富和反复提炼概括中逐步建构化学基本观念。要从事实性知识提炼成化学观念,绝非是在大脑中堆积大量事实性知识就可以形成的,也绝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把教学活动设计与观念的建构紧密联系起来,需要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及据此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5.李嘉诚曾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以学科观念来丰富认知结构,让化学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宋心琦,胡美玲.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J].化学教育,2001,(9).

[2]李小静.将学科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设计之中[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

[3]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第6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化学教学过程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其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对学生化学学习理念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现阶段新的教学形势下,部分学校依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不符合当代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以实验为基础”是新的化学教学观念,并且重视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采取探究和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念,加强对实验教学功能的研究,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并且可以更好地为后续教学组织与实施提供基础。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过程目标、方法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制定。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于质子、中子与电子的相应概念进行了解,并且初步地对原子质量概念进行认识,了解如何查找原子质量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特定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原子概念的发展历史和结构等产生兴趣,并且给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话题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发展历史。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这种“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互动性,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具体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要对于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明确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并且在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燃烧的基本条件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对于燃烧和灭火,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也相对较多。教材内容中,对于燃烧的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例来进行探讨,让学生有了相对直观的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通过让学生对实验中燃烧现象的观察,进而更好地理解燃烧的原理,并且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常识。这种以实验为教学手段,以实验事实和现象为教学的重点,有效地充实了教学内容,并且丰富了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另外,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工作中,这种以实例来带动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情境的设计

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兴趣特点进行深入的考虑,并且提高教学情境与化学实验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并且提高教学方法的具体性。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开展阶段,就可以对人类研究水组成的实验历史来进行介绍,并且创建与水有关的问题,联合生活中与水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水的分解与和合成的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分析,进而认识到水的基本成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强化记忆与水组成相关的化合物等多方面的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多个知识点的链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于生活中日常用水的问题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且展示当代社会水污染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在教学实验的设计中,考虑到一些实验具有危险性,教师则可以利用仿真实验的方式,既避免了试验中的危险,又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机会,让学生探究更多、更加奇妙的化学现象,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并且对于化学这一门学科中实验的基础性地位进行认同。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理念的应用,并且设计出符合当代化学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情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春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J].华章,2013(16).

第7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实现结合就是一项重要的要求,在化学实验课程中充分体现了两者的结合.当前,探究教学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教学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保证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探究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探究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1.设置的问题要符合现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并且设置的问题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初中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还不完善,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问题要具有探索性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行为,并能深入了解课堂相关化学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使学生能做到对知识的重新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做“CH4的燃烧”实验时,其中CH4是通过碱石灰和无水醋酸钠反应得到的,但是在CH4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燃烧的火焰呈黄色状,和理论知识中的蓝色火焰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碱石灰和无水醋酸钠在反应的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的.在CH4燃烧实验过程中,要保证醋酸钠试剂和碱石灰是无水的状态,并且碱石灰的量要足够多,才能保证反应顺利进行,最终在CH4燃烧时出现与课本知识相符的蓝色火焰.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1.在思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障碍解决策略

初中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学生不能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理解,所以对于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经常模棱两可.尽管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直接问题答案的灌输,否则导致学生只会对化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能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把学生组成相关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与教师或其他小组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例如,镁和铝在与稀硫酸进行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应该要比镁快.但是在具体的实验中经常会发现铝在稀硫酸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气泡.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顺序产生了一定的质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异常的原因.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铝和稀硫酸反应时会生成一定量的盐,盐会影响铝和稀硫酸反应的速度,所以在实验中出现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了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要求.

2.在实验出现疑点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时的解决策略

在化学知识探究活动中,因为客观的因素受到制约或者出现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实验结果,教师不能硬性地进行课本知识的宣读,否则会造成学生不尊重实验结果的现象.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实验步骤中哪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实验的重复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符合课本的相关知识,然后与学生展开实验出现问题原因的讨论,解决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的疑问,从而实现化学实验的目的.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评价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并且让小组之间进行客观评价,促使学生建立自我思维以及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思维拓展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标准重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策略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不少漠视物理实验的现象.如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动手不动手实验也没有多大关系,只要学生能用脑思考、会用笔考试就可以,甚至出现“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做法;有的学校由实验员包办物理实验,老师没有参与实验教学,致使实验员不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同教学内容相脱节;有的老师缺少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引导,实验课成了放羊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缺少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万一发生实验故障也难以得到妥当处理;学生在实验中也存在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一些实验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由老师包办或者请同学代劳,拼凑数据应付了事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求知态度,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思考、素养提升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优化

2.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单”的设计

在实验教学中可依据“活动单元”为框架,对学生进行复式的引导,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教学目的、问题提出和思考、实验器材选用设计、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课堂交流与反馈、教师总结和点评等环节.这样的设计同新课标要求相吻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实验教学“活动单元”设计的具体内容

2.2.1实验教学目的

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能力出发,对实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对学生在实验中应掌握的操作步骤、技能方法、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要求等进行设计,融入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达到认知目标、过程目标、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2.2问题提出和思考

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和假设,通过自身的认知水平对问题进行猜想,列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2.3实验器材选用设计

在这一环节中,也要突出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过程进行和实验结果讨论等步骤,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突出对学生操作步骤、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数据运用的指导.

2.2.4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师在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步骤和实验规范准则,可以设计实验数据收集的表格,方便学生记录数据,引导学生对偏差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偏差的原因.

2.2.5课堂交流与反馈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实验中分工完成各项实验步骤,汇总实验数据后,轮流发言,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将学生的实验过程形成“信息输入、储存、加工、转换”的过程,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进行实验,并在他人的实验中得到启发.

2.2.6教师总结和点评

教师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学习,从实验操作步骤过程出发,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学生实验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再思考,获取实验规律,以便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2.3实验教学“活动单元”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主体,围绕“教师引领―学生实验―交流讨论―总结评价―课后巩固”,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提高.实验的过程应该在教师问题设计、课堂导入上下功夫,转化为具体化的问题,并延伸为实验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问题设置上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并学会在实验中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拓展应用.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方法化”的指导,不仅是在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也要在实验探究方法、实验分类、实验类型、探究结果中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融入教学场景,课后还可以自己搜索相关资料,达到温故知新、自主学习的目的.

3新形势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的实施途径

3.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实验,及时处理似乎很深奥的道理.演示实验能将具体的知识形象化,中学物理实验由于课时紧张,学生较多,可能在演示中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实验室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有些实验或微观、或宏观、或变化过程极为快速,或极为缓慢,多媒体则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利用“图、文、声、电、视频”等方式得以展示,向学生全方位展示场景,可以把物理过程更好的呈现给学生.比如摩擦起电、原子结构、螺线管磁场、托里拆利实验等实验,都可以将微观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形象的展示.

3.2培养兴趣小组,创造实验机会

教师可根据实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在班级成立若干物理兴趣小组,帮助学生静心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自主通过实验深入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将呆板的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也可以开展物理知识竞赛、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教具、物理小发明小创作,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新课程改革后,对实验课程的比例要求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实验器材和设备不足的情况发生,教师要设法就地取材让学生做更多的实验.也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场景,如如何让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发散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其实只要轻轻一磕便可立起.也可以让学生吹气球、吹乒乓球等小实验来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有不少课外小实验,也是学生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教师也可以对小实验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

3.3科学处理教材,明确实验要求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要以实验为中心,科学处理好教材,利用课文中的实验课、练习题、随堂小实验、课后小制作形成实验整体系统.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及时拓宽物理实验课外读物的知识面,对教材中延伸的实验可加以优化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实验探究,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自我思考、自我创新、自我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不同的阶段所提出来的要求也应该是不同,当然所有的实验要求都离不开一些固定的实验环节,比如实验目的、教学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填写数据、实验报告等,在刚开始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动手能力后再引入“开放式”实验,创设实验教学场景,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问,自行列举实验步骤、自制实验表格、自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更深的认识.

第9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职基础化学 设计性实验 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21

1 前言

中职基础化学中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将实验题目选定,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实验技术以及理论知识的理解,将文献资料进行查阅,通过自己设计同时把实验独立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1]。学生在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优选实验方法、分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均有着自主独立的位置,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是通过启发以及教导作为辅助角色。

2 中职基础化学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相关措施

2.1 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的安排与内容

2.1.1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选题

基础化学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选题主要是将学科发展趋势、教学大纲作为依据,同时将学生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范围、了解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实验条件等作为前提条件,把所学的知识轻微抬高。合理的选题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探究科学理论的启发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该对实验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全面考虑。

2.1.2 设计以及审批设计方案

通常在设计性教学题目选好后,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料室、图书馆等途径将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同时将实验的相关原理、实验步骤写出,确保实验方法进行最佳的设计,将实验学习中所需要的仪器、药品等列出,还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措施,将实验设计教学中相关内容以幻灯片的方式做出,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学生的设计成果,在审阅过程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及沟通,确保实验步骤得到优化,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否可行进行讨论。例如,在《乙酸乙酯的制备》的相关实验中,能够将较多问题提出:使用催化剂的用量为多少才是最佳状态;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通过酸,如固体强酸将浓硫酸代替,发挥催化剂的作用;是否能够将教材中对蒸馏、反应、滴加等方式改成在一次性在反应器中加入等措施,倘若改变会对实验结果以及现象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学生通过不同方面的讨论以及思考后才去完成实验,对层次进一步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锻炼的目的。

2.2 基础化学实施设计实验组织教学

2.2.1 实验的场地以及时间

基础化学中如何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主要要将场地以及时间存在的问题全面解决。倘若根据计划课时在常规实验室内进行教学,则无法安排时间。学生在设计性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选择开放类型的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的具体需求,将时间自由安排,倘若设计性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那么则应该通过晚上以及休假日进行实验。所以,学校构建具有较大容量的实验室对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通过分析实验研究性、综合性、设计性等需求,加大做好全面建设开放实验室的工作[2]。

2.2.2 设计性实验实施的操作

通常学生将完成设计性实验教学实施的准备工作后,根据自身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将所需的器材选取,进行设计性实验的相关操作。教师在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实验过程中应该确保安全,对于使用剧毒、易爆、易燃等药品时,应该及时地向学生讲解,同时进行严格监督,避免出现意外事故。第二,给学生讲解正确安装实验室仪器装置的方法。第三,告知学生正确取用与配置药品的方法。第四,详细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X射线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气相色谱仪、液相IR等仪器正确使用的方式,同时分析基本谱图,详细探讨实验数据读取的措施。第五,处理实验废弃物的相关措施。

2.3 考核实施设计性实验的成果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设计性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实验独立完成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且对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学习过程中影响的因素进行全面探讨。实验教师同时还应该考查学生操作以及评估实验设计方案的情况,具体是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理论与实际互相联系、独立思考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以及分析[3]。由于教师的考核工作具体从设计方法的创新性、可操作性以及多样性等方面出发,同时与实验报告、分析结果、实验操作以及设计方案等方面相互综合,同时在总成绩中将学生的实验成绩纳入。例如,中职基础化学中从茶叶中将咖啡因提取的实验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或者独立的形式完成,这样的方式在准备实验上有着较为容易的难度,同时能够让学生对设计的实验一起研究以及讨论,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指导有着一定的帮助,可行性相对来说较强。教师对设计性实验进行评价过程中,应该进行客观的点评,让学生与学生将实验的经验相互交换,做好总结交流的工作,让学生在实验方案的探讨上相对完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的层次相对来说比较高,其能够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对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及技术进行帮助,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促进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卫星.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规范化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7(7):142-143.

[2]黄剑平,龚银香,童金强.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