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开窗放入大江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窗放入大江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题记

太多的梦想与抱负常常在种种怀才不遇的寂寞与感伤里搁浅,于是有人便麻木、愤懑、怨天尤人,紧紧地关闭了那通往幸福与快乐的心灵之窗。

人生往往如此,有的人活得暗淡,并不是他的生活里没有春光,而是因为暗淡的心境,早已把朝向春光的窗户悄然关上。为什么不打开心灵的窗户呢?

翩跹彩蝶挥舞着裙裳,灿烂花儿散发着迷人芳香,淙淙溪水唱着欢歌儿,悠悠云朵轻吟着飘逸诗行。绿叶懂得打开窗户接受阳光的普照,黄鹂晓得打开窗户奏出生命的乐章。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打开尘封已久的心窗,你会看到床前依旧花开花落,天外依旧云卷云舒,生命的旋律不会因你心窗的关闭而停止,依旧轻舞飞扬,就像一星陨落,却暗淡不了整个星空。

打开心灵的窗户,你会听到人生的劲歌妙律,看到大海的澎湃波涛,闻到生命那朵绝美奇葩的迷人芳香。放飞我们的心灵,他与我们一样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打开心窗,又最真诚的心去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

学会了开窗,还要懂得开启哪一扇心窗。

有的人总是纠缠于忧伤的樊笼,打开忧伤的窗户却要等待快乐飞来。为何不去试着打开一扇快乐的窗户呢?

别开错了窗。打开另一扇心窗,那里不再有丝丝缕缕的忧伤,或许你将听到一支悠悠扬扬的乐曲,尝到一杯飘飘淡淡的清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生活就是这样,打开另一扇心窗,换一种心态去面对,或许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番情趣。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打开心灵的窗户,开启快乐的窗户,当岁月的熏风拂过灵魂的秋水,不必叮咛,生命中已然有了心的感知与交流。

第2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一、最气势 磅礴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二、最惊心动魄的 诗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宿甘露僧舍》

三、最豪放潇洒的 诗句: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苏轼《南堂五首》

四、最得意洋洋的 诗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里云鬓,对镜贴花黄。 北 朝乐府民歌《木兰辞》

五、最忧心忡忡的 诗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六、最贫寒清苦的 诗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郑 板桥《送梁上君子》

七、最哀痛悲悼的 诗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八、最怀念思恋的 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九、最悲苦行旅的 诗句:寂寞孤灯愁不寐,萧萧风竹夜窗寒。 武元衡《宿青阳驿》

十、最凄清冷落的 诗句: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借景抒情的经典诗句二

现在夜已很深,屋子里没有点灯,春风轻轻的从窗外吹进来,送来了满屋花香。

雪,遇到温暖的阳光,当然会溶化,然而,一块千年寒冰却不会溶化,不但不溶化,反而会使阳光变冷,变得黯然失色。

夜更静,静得仿佛可以听见露珠往花瓣上滴落的声音。

一抹朝阳,满地花荫,帘外鸟语啁啾,更显得厅堂分外宁静,三王垂髫童子,正在等着卷帘迎客。

一重又一重竹帘深重,将十丈红尘全都隔绝在帘外,却将深山秋韵全部深深的藏在厅堂中。

有人说柳如丝,有人说柳如雪,不管是如丝如雪,在一般人心目中,柳总是柔的。春夜,春雨,巴山。

这是初夏,阳光灿烂,海水湛蓝,海鸥轻巧地向船桅间滑过,生命是多彩的,

充满了青春的欢乐。

只不过世上一些最危险,最可怕的事,往往就是隐藏在这平静中的。

竹帘问有燕子盘旋梁上,昔日王谢堂前燕,今日莫非已飞来此家院?案头的钟鼎,莫非是金谷故物?

暴雨就像是个深夜闯入豪门香闺中的浪子,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北望黄河东流去,气宏如斯,无缤纷,却大德,中华儿女流心夹流泪,感不话语,难话别,时值今继,似是情趣亦相逢。 才恍然发现繁华似锦的江户城,到了夜里还是难掩虚空。 春夜的夜雨总是令人愁,尤其是在

暴雨就像是个深夜闯入豪门香闺中的浪子,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北望黄河东流去,气宏如斯,无缤纷,却大德,中华儿女流心夹流泪,感不话语,难话别,时值今继,似是情趣亦相逢。

才恍然发现繁华似锦的江户城,到了夜里还是难掩虚空。

春夜的夜雨总是令人愁,尤其是在已山,落寞的山岭,倾斜的石径,泼墨般的苔痕。多少前辈名侠的凄惨往事都已被埋葬在苔痕下,多少春花尚未发,就已化作春泥。

风从窗外吹进来,月光从窗外照进来,风和月同样冷。

风声中似乎隐隐有丝竹声传来,衬着瑶碧般的流水声,使这图画般的山谷,看来更平和而安静。

风也是新鲜的,新鲜而芬芳,就仿佛像多情少女的呼吸。

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人,用过多少名词形容"柳"。

可是他来过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已被他滋润,被他改变了。树林中带着初春木叶的清香,风中的寒意,虽更重,但天地间却是和平而宁静的。

蓝的天,归的云,阳光刚刚升起,照在红的花,绿的叶子上,叶子上还带着晶莹、透明的新鲜露珠。

流星刚升起,一弯蛾眉般的下弦月,正挂在远处的树梢。风中还带着花香,景色神秘而美丽。

落日忽然从一片苍茫混沌的云层中露了出来,落日已经红了,很红。

落日最红的时候,就是它即将沉没的时候。人呢?人是否也如此?

没有人,没有声音,红尘中的喧哗和烦恼,似已完全被隔绝在屋门外。

没有雾,淡淡的白云缥缈,看来却像是梦一样。一阵风吹过,苍松间的昏鸦惊起,西天一拣斜阳更淡了。然后暮色就已笼罩大地。月满中天。

秋风中浮动着桂子的清香。桂子的香气之中,却充满了肃杀之意。

群星闪烁,上弦月弯弯的嵌在星空里,枣林里流动着一阵阵清香--并不是枣树的香,是花香。

人游走在景物中,不断找寻自己的面影。

深山里那种总带着几分凄凉的静寂,绝不是红尘中人能想得到的。

虽然有风在吹,吹得树叶飕飕的响,但也只不过使得这寂静更添几分萧索之意。

第3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文,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其实,古代许多的文学大师都为我们留下经典诗词,有的写景,有的叙事,有的抒情,有的说理;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学习的写作方法,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物喻人。边读经典边学着作文,一方面用经典美文滋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一方面用经典美文探索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读经典学作文”正是根据古诗文的这些特点,将诵读古诗文与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消化经典,提升能力,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陶冶情操,使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和想象,对写作的构思、表达方式与技巧,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和文言文语言规律的掌握等多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即把古诗文作为作文练笔的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读写结合,艺术嫁接”这一途径,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对古典诗词进行再创作。其创作的前提必须建立在文本的解读上,忠实于文本。读经典学作文教材共收录写景诗12首,诗中的景物描写或精美奇丽,或色彩斑斓,或浩瀚雄伟,或神奇静谧,让我们跟从大师学习写景的方法,尝试着解读文本。

一、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

作文源于生活,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具体,才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认真观察,是写好景物的前提,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特有的变化,善于通过眼、鼻、耳等感观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由远望到近观,勾勒出天门山气势的雄峻险要,长江洪流的湍急与威力,江水的颜色与走向,把山的神奇与水的浩荡展现在我们眼前。“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用简笔写意般地展现出一幅斜月轻照的深夜图景,只见朦胧的斜月如水地照射着家家户户,没有灯火通明,没有人影幢幢,只有无声的庭院一半沉浸在银辉之中,另一半笼罩在暗夜的阴影中,此时北斗星和南斗星都横斜在空中,即将隐落,勾画出“月明星稀”的自然景象。“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作者调动了自己的感觉、听觉、视觉写出深夜了,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如轻纱,似薄绡,缥缥缈缈,遮掩了层峦迭嶂;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

二、大处着眼,描写壮阔场面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这是因为任何大的事物,都是由许多小事物聚合而成的:而任何小的东西,又都是大事物的“细胞”,都包含着大事物的成分。所以看问题要善于以小见大。拿这个道理运用到写作上,就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很多古典诗词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处,两岸青山相对,一江碧水夺路而去;远处,水天相接,一片白帆自日边而来,画面阔大深邃,瑰奇壮丽。“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水波静静地泛起微澜,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水天一色,多么宽广阔大的胸怀!内容丰厚,境界阔大。“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诗人身处斗室之中,想象飞越千里之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描写夜幕下的群山万壑、千里大江,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开阔而丰美的诗意空间。

三、小处落笔,精绘动人细节

作文本质上的主观性、形象性、人文性决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为在作文中有许多东西,学生已经领悟了其中的意思,但却说不出来,然而从学生的作文中却可以体现出来。生活中的一幕场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大师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个的实例:“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望洞庭》),“湖”“月”两个很平凡的景物联系在一起,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自然让人联想到水天一色。“二月初惊见草芽”,二月小草发芽本很平常,可是诗人却想到花儿依旧没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赋以雪花生命。“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府《春游湖》),燕子、桃花、春雨、断桥、柳阴、小舟,用“蘸”、“度”、“撑”串联起来,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写出了作者徜徉在春雨西湖中的惬意。

四、赤橙黄绿,描绘缤纷世界

缤纷的色彩,是生命活力的展现。诗人和画家都喜欢运用色彩表现生活。画家是直接用色彩表现在画纸或画布上,给人直观的美感:诗人则是通过对色彩的描写,烘托气氛,增强诗情画意,提供更加丰富的想象余地,激发人的感情。古人作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明亮轻快的色彩,抒发着诗人愉悦的感情:凝重灰暗的色彩,寄寓了诗人伤感悲悯的情绪。

“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望天门山》)一个“青”字写出郁郁葱葱天门山的生机盎然:“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把湖水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青山凸显在如银的水中,突出月色之下洞庭湖的美;“白雪却嫌春色晚”(韩愈《春雪》),写出人们盼春的心情;“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虫声透过绿色的薄薄的窗纱,涌入诗人敏锐的耳鼓,使诗人更感受到盎然的、氤氲的春的信息;“绿阴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写出夏天绿荫遍野的特点;“半江红树卖鲈鱼”(王士祯《真州绝句》,色彩与声音相配,展现出一幅秀美的水乡图。“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雨后晚晴》),描绘出雪后晚晴银山披彩的胜景,给人以美的震撼:“要看银山拍天浪”(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银山般的排天巨浪,是何等的气势。

五、动静交错,渲染无尽韵味

古诗中有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使景物描写妙趣横生,充满了生机和韵味。《月夜》中“更深月色半人家”,银辉倾泻中的明亮与繁树掩映中的阴暗,衬出了月夜的静谧与安恬:

“虫声新透绿窗纱”,虫声稀疏而微弱,却声声入耳,声声动心,以动衬静人与物的融合,动与静的融合,绘画出勃勃生机的早春景色。

《春暮》中“绿阴冉冉遍天涯”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青草池塘处处蛙”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真州绝句》中“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静动结合,勾画了一幅色彩绚烂的江景和忙碌的鱼市。《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立,船尾跳鱼泼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六、虚实结合,增添生活情趣

实是具体的景象描绘,虚是意中景物,即眼见为实,心想为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睛》),蜂儿蝶儿翩翩舞是实写,春色本是无处不在的,作者却疑在邻家,写出这些小精灵飞往邻家的一种嫉妒,这是虚写,充满了情趣。“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白雪是实写,你看她穿树飞花,装点人间春色(虚写),富雪花以生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人站在前行的船头,遥向东望,兀立大江两岸的开门山跃入眼帘,这是写实,感觉到自己的船是从日边驶来,这是写意,碧水青山,红日白帆,交相辉映,凭添生趣。

七、比喻拟人,合理巧妙穿插

景物描写需要绘形,绘声,绘色,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到到,这就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大师们在古诗词创作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典范之笔。

第4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一、入队

初见光明的婴儿,会觉得目之所及无不鲜锐缤纷;初尝辣椒的食客,会感觉剌激贯舌仿佛味蕾开花;初坠爱河的男女,会把浅笑微言都暗铭于心。

初遇辩论的少年,也非殊例。记得刚进交大,适逢班级对抗赛,幸被推为四辩,顿感心潮汹涌,久难抑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语如仙乐般萦绕耳际,苏秦、诸葛亮都头顶着光环手牵着手从天堂飞下来。我一连几个晚上都在床上默诵辩词,辗转难眠。正式开赛的时候,前几位辩友程序发言,舌战酣畅,听得我血脉喷涨,泥丸走火。自由辩论伊始,就激动地一拍桌子,长身而起,这一拍拍得全场哗然,后来点评的学长说这样做有欠妥当,不谙辩论的我还奇怪:闻一多先生都拍得,为何我就拍不得?

原来平凡我辈也能够在众人面前大言而不惭,朴素而自我实现欲望于是膨胀吹弹起来,催我投身于一场场辩赛中去。借来的西服上衣和裤子颜色不配,没关系!没有卡片只有草稿纸,没关系!肾上腺加班太久了,没关系!激扬文字的情怀飘然而至,"替天行道"的责任油然而生,良好的感觉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在学院对抗赛中遇到一个强硬对手,他们坚守自己的阵线,顽强抗战,我们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结果阵脚自乱,兵败而退。

怎样来形容失败的滋味呢?世界好像一下子变成了黑白色,储存着希望和想像力的脑细胞断掉了联系,惊然,愤然,黯然,索然……罢,罢,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意兴阑珊回到学习中去,我的专业计算机是另一方奇异的天地,这里少见优雅的古风,多有怪僻的新人类;缺乏顺耳的美言,盛产生冷的原理;解决问题强调一针见血,不蔓不枝,技术实现永远是终极目标。人文之道,表演之技,蒸发了。

1997年5月,一张海报贴在食堂门口:校辩论队招收队员。我在海报前徘徊--去吗?余不过一败军之将,再说要期末考试了。不去?仿佛一个妖精在身边道: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别了,司徒雷登!试一试!好奇心做出了判断。面试,淘汰赛,十几名幸存者相互张望,加上几个老队员,一支队伍诞生了。

这支队伍有赛而聚,无赛而息,两次扩编,数度出征,在外人看来,例行公事式的一年取回一个冠军,而在个中人忆来,百感百味,交集冲汇,一文难以尽言。

仅对我个人来说,加入辩论队是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原因有三:一是我遇到了一群生动的老师队友;二是社会人文知识的补充改良了我的人生观;三是天体轨道般精确的专业学习计划在大小集训切割之下支离破碎了。

二、队中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万变溯踪,透过林林总总的外物,人总在寻觅内心的感觉,成就感,认同感,新奇感,快乐感……不同层次,不一而足。辩论队予我的体悟,是一种成长的感觉。

作为一个辩手的成长,是五花八门的训练将你百炼出炉。口齿不清,绕口令;反应不快,一对多;逻辑不表,大讨论;资料不足,因特网;甚至,营养不良,烤肉摊;从看热闹而进门道,透析辩论赛的华服盛装,一步步得窥其皮肉血脉,乃至筋络骨髓。解题如解牛,虽然还没有练到疱丁一般可以击刀而舞的境界,至少杀一头牛不会比牛还累了。作为一个青年的成长,是人文精神在育化对人世间的终极关怀。

撷观世间一切片作说明,学科专细,技术导流的大背景下,应用为本,实用第一的学科学习,少有起舞弄清影的反观,星垂平野阔的宏观,人闲桂子落的静观,根株浮沧海的达观,惹一地红尘在身,哪放万家忧乐在心头。而当我为了辩论而投身于文史哲的山水之间,被书架深处的列圣先贤打磨回收时,真好像洞穴居的蛮子误入宏伟壮阔的圣殿,单那高远深邃的屋顶,就拔吮着灵魂向上遥望。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在一个思辩的氛围中,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追忆上下千载人物掌故,描述想像力织构的另类幻想,这种感觉,奇妙绝好,无与伦比。作为一个人的成长,我要感谢洋溢在心灵之间的人性温情。

和梁炜陇在夏夜里一边赶蚊子一边探讨美学真谛;徐文在开赛前做要"微笑"的提示;刘蔚涛倾诉要买《金庸全集》找金大侠签名的梦想;郭守宽把贵重的深海鱼油丸拿来赛前共享;暴蕾和刁欣专门去挑鲜花给我做道具;樊登借来《普通话教程》要我改除乡音;还有王蕾的晨练一帮一、吴江的鸭肉饼,等等等等。关爱扶助,点滴在心,分外情真。这不只是成长的感觉,更是成长的感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趁着我的记忆细胞还没有代谢出局,俱往矣,挂一漏万,小记一斑。

三、比赛第一场对新威尔士大学

好像风马牛赛跑,交锋太少了。也许是为了弥补场上的交流不足,赛后我们在饭桌上谈天说地,四位澳洲女孩有游戏人间的不羁,也有热心助人的真诚,她们坦言不喜欢"知识经济"的枯燥辩题,愿意为我们准备最后一场的美学辩题出力,还赠给我们考拉玩具。谢谢你们!

而第二场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竟然有两个我的老乡,三个我的校友(当然有身份重叠),他们的教练更是''''95国际大专辩论赛的风云人物徐海楼博士,所以这支队伍给我的感觉就是可亲可敬。他们提出的"停住一个变量不变,观察另一个变量发展"的比较方式,引入了科学计算的方法,让人颇受教益。

决赛碰到了马来亚大学,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队伍,从他们的三场比赛来看,一场比一场出色,升幅明显。而他们的破题立论也很有创意,从客观存在的角度讲,美和丑统一于同一事物中,这一点可以作美在客观学派的一个突破吧!

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的表演赛合作就趣味多多了,记得埃及队的自由人罗列夜晚的弊端,用生硬的汉语说"在不发达的地方,人们晚上没有电,没有娱乐,只能生孩子,结果出现人口问题",让人忍俊不禁。他们玩笑很多,但是是非常敬业的,为了准备辩论操劳过度,一辩娜佳在表演赛后竟晕倒在休息室。

虽然没有与之交锋,但是台湾大学的同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是待人有礼,诚恳亲切,而且言辞清雅,深得传统文化的古韵。比如大名鼎鼎的林正疆进入会场的时候,大家争相和他握手,而他赶紧把手在衣服上擦拭,边鞠躬边说"对不起,对不起,洗了手,没擦干",平凡而随意的质朴之风,煦暖拂面。

另一个关于辩论本身的议题是,为什么生活中的即兴争论,俯仰可见,津津有味,长盛不衰,而上升为辩论赛反而非议鹊起,众说纷纭,道不可道?春节联欢晚会,越办越众口难调;武侠小说,越多越泥沙俱下;辩论比赛,也处于物壮泰极之后的半衰期。在开创之初,比赛就有明确的定位,弘扬华语文化,增进学子交流,但是观众心理不断变迁,再加上语言的把玩,本来就是横岭竖峰,仁者智者夹缠不清,所以岁月如飞刀,一入江湖催人老。

我们也在反复思索自己的定位,循着"明理即辩"的思路,在建立一个小而全的逻辑的基础之上,更喜欢借力打力,借花献佛,借鸡下蛋的即兴式反击。希望能从不足中看到可取,窠臼中生出新意,年轻人总相信,一定有机会可以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