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工作压力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

第1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资源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以帮助护理者及资源护士正确认识并设法减轻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法和对照研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8名资源护士和40名普通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资源护士与普通专科护士在患者护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及仪器设备的评分及压力源总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资源护士SCL一90评分与普通护士相比,除了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及SCL-90总均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资源护士在工作中面临较多压力源,其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建议从管理角度为资源护士创造条件以减少工作压力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2.1资源护士和普通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评分比较见表l。

2.2资源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较高的前l4个条目见表2。

2.3资源护士和普通专科护士健康水平比较见表3。

3讨论

3.1资源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国外许多研究证明,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源为工作负担过重,而国内的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引起中国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表1结果显示,资源护士在患者护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及人际关系及压力源总均分方面显著高于普通专科护士(均P<0.05)。并且其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维度的评分最高,达3.45±0.54,成为最主要的压力源,其子条目如“经常倒班”、“上班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太大”、“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评分也较高。这可能主要是因为资源护士支援的科室通常都比较繁忙,如各个重症监护室等,或者是缺编较严重的科室,责任比较重大,重危患者比较集中,因而工作负荷过重成为她们面临的最突出的压力源。与此同时,资源护士也面临着与普通护士一样的问题,如继续深造及晋升的机会太少。虽然资源护士大部分具有本科学历,但是护理提供给她们发展和进步的空间依然不够大,因为资源护士往往需要3~5年以后再确定科室,在这些年期间,虽然护理部制定了许多倾斜政策,但是没有科室的依托,她们的晋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依然比普通专科护士少。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在普通专科护士较少碰到的压力源,如缺乏良好的归属感,病房的布局对护理工作造成不便等也出现在资源护士身上。这可能与资源护士的流动性过大,没有固定科室有关。有不少资源护士指出,频繁更换科室和工作环境使其觉得无论在哪个科室都犹如一个过客。因而,在以后的工作调配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源护士的需求,在保障护理资源配置的同时,尽量减少流动性。

与普通专科护士相比,资源护士在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更大,而在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方面的应激评分不高。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资源护士的调动一般视病房的需要而定,大部分都在繁忙、危重患者多、责任重、人员编制少的科室,所以护理工作量较大,而流动性大决定了她们对新环境的人和物都不够熟悉,人际关系不如普通专科护士融洽;另一方面,由于医院对资源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有一定的规划,再加上大部分都在急危重症的科室工作过,因而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应急能力、抢救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比普通专科护士强。

3.2资源护士的健康 表3结果显示,资源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护士相比,除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评分不高外,其他维度评分均较高,说明资源护士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焦虑、抑郁、敌对等(均P<0.05),而且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也与资源护士的随时流动、随时待命有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仅会影响资源护士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工作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低。通过设法减少或消除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因素或压力源可以提高资源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明确资源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第2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士;工作压力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作为患者健康的照顾着、医疗保健的提供者,每天处在特殊的职业环境中,面对患者、家属、医生、领导等多个群体,特别是急诊科护士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必然承担着各方面的压力,必须得到纾解,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来面对护理这份工作。

1.急诊护理工作的介绍

急诊护理工作比较杂,对护士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要求都很高。急诊护士每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每天处理大量的突发事件,抢救危机重症患者,工作量较大,工作气氛紧张。

(2)每周轮流值夜班,频率较高,护士经常得不到充分休息;

(3)繁琐的护理工作,如将患者转移病床,抬患者到床上,送患者检查,辅助病重患者去洗手间等,经常保持身体前弯、扭曲等姿势。

(4)接受医院频发的考核与考察,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知识,否则会被淘汰掉。

2.急诊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情况

工作压力又称为职业压力,是指在某种工作条件下,个体客观需求与主观反

应之间失去平衡,个体进而出现心理变化,产生心理压力;且由于不能满足需求而引起机体功能性紊乱。笔者在本院选取了20名工龄1年的,其中女护士16名,男护士4名;工作年龄5年以上的9名,1-5年的11名;专科学历12名,本科学历6名。笔者设置的问卷包括护理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家庭情况,收入等;另一方面是对工作压力源的调查,采用的是现在中国公认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患者护理方面,工作量及福利待遇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

根据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急诊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主要有:危重病人多、病种杂、病情变化难以预料;收入不高或福利不行;护士在社会地位上排名靠后;病患及家属存在一些不礼貌甚至过激行为,比如谩骂与暴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需要去接触一些带有传染性的病人;工作量很大,因为护士人手总不够用,许多任务都落在少数护士身上,工作负担重;经常面临一些突发性、紧急性情况,比如车祸导致的病人身体残疾、心脏呼吸骤停等;经常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考核与考察等等。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急诊科护理流动性很大、离职意愿高的重要原因,与之呈正相关关系,压力越大,离职率越高,医院越难留住人才。另外急诊科护士很难获得进一步的锻炼或晋升机会,而面对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改进,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面对这些工作压力时,笔者对他们的应对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专门访谈了几个工作年龄长的护士,整理后得出以下几种方法:(1)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与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认真客观的看待一些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矛盾,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不去想这些问题,回避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即使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也会努力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担忧,甚至有时候会哭泣;做最坏的打算等。这些方法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总体来说,急诊护理的这些压力没有得到很好的纾解,护士也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解压方式。 减轻急诊护理护理工作压力的对策探讨

通过调研得知,现代的急诊护理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产生工作压力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医院必须正视急诊护士面临的各种压力,并采取积极的办法帮助急诊护士应对其压力。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3.1 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及支持

急诊护理工作尽管社会地位不高,但是如果得到医院官方领导者的肯定与重视,一定会极大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医院管理部门要充分意识到急诊科的特殊工作性质,因此改变急诊护士的编制,主要是增加急诊护士的人手,尤其是在节假日、特殊时期等的急诊护理人员通常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要加派人手,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要合理分配与安排急诊护士,给予充足的人力与物力的支持,增强其工作动力;要对风险、压力都较大的急诊科给予一定特殊的福利待遇,增强工作信心;除了急诊科室自身的收入分配外,还要给予一定的奖与补贴,合理的工作回报是减少急诊护士流失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以保持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要增加急诊护士培训与再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搞科研课题、发论文、做专利,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职业道德,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3.2采用弹性制排班,合理安排急诊护士工作量

急诊护士压力主要来源就是工作量太大,人手不够,少量的急诊护士人员面临大量的急诊患者,解决各种突发状况,心理压力与身体工作强度都很大。而常常值夜班则扰乱正常的生活,且增加患病的概率。而解决这一压力源问题,就需要调整目前的人员编辑,采用弹性排班制,充分利用急诊科室的人力资源,除了增加人员外,还要减少护理长期轮班、值夜班的工作次数,以减轻工作压力。在允许的情况,尽量安排两个急诊护士一起值夜班,以减轻一个人值班带来的焦虑与恐惧。

3.3 加强对急诊护士业务能力的锻炼

急诊科室往往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急诊事故,必须进行各种抢救,因此必须对急诊护士,尤其是那些资历尚浅的年轻护士,要培训他们各种抢救的技术、程序与仪器的使用,加强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应激能力,从而临危不乱,正确处理各种急诊状况。而可是管理者,尤其是护士长,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不仅自己要拥有高超的技能,还有关心下属,帮助其解决难题,增强科室的战斗力。急诊护士之间也要互帮互助,相互鼓励与支持,加强学习,相互切磋,从而共同成长与进步。

第3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护士 职业满意 工作安排忍受

【论文摘要】目的建立连续性排班管理标准并在相关科室组织试点,比较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之间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采用MueUer/Me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的396名护理人员和普通病房的142名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护士总体满意度与普通病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工作满意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工作压力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国外研究显示,护士需要更多的来自组织及同行的支持。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者提出过不少对策,其中护士排班模式的选择,直接反映护士利益,可以缓解护士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许多同行在护士排班问题上进行过有益的探讨,改革后 的排班形式 有弹性排班、固定夜班、全夜班等,虽然在局部高峰时段补充了人力,但由于对护士压力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缺乏深刻认识,解决问题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性,因而临床上目前仍然存在高峰时段人力薄弱,日夜班人力不均衡 ;交接班频繁,护士用加班和拖班弥补人力的严重不足等现象,因而护士的工作压力没有得到缓解。本研究旨在建立连续性排班政策模型并在部分医院开展临床实践的基础上[73,评价连续性排班的政策模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探索排班模式对于合理配置使用护士的积极意义 ,为进一步改革和调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奠定基础。

I 对象与方法

1.1 建立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 2007年 11月 至2008年8月 。在某三级甲等医院1O个科室建立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原则是通过新的模式使护理人力足量均衡、提高工作连续性、减少交接班缝隙和拖班、实现新老护士合理配置,在满足患者和医疗活动需求的同时,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减轻护士工作压力。连续性排班模式是:①护士按早(A)中(P)晚(N)3班工作,其工作时间分配为A班7:00一l5:O0,P班14:30—22:00。N班21:30-7:30;② 除护士长外 ,所有 护士进入APN排班 系统,只有责任班,取消办公班和总务班 ,用助理护士担任文员处理电脑医嘱等;③每班护士除1h用餐外,连续工作不间断;④ 日夜班护士人力相对均衡 (A班3—5名,P班2—3名 ,N班2名);⑤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按层级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各层级相对固定(1—2年聘期),每班配备组长;⑥护士的周工作时间35—40h;⑦建立排班需求登记本,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体现人性化管理。普通病房护士的排班仍然是日班、中班和晚、夜班,每天各班之间有5次交接,高年资“责任护士”只进入日班系统 ,办公班、电脑班和总务班都接功能制分工模式。

1.2 调查对象 2008年8月向该医院统一发放问卷,要求匿名填写。共发放问卷597份,收回有效问卷538份 ,回收率90.12%。被调查对象中女536名 ,男2名,年龄20—46岁,平均(26.2~4.13)岁;工作年限3个月至30年,平均(5.3:t:2.71)年 ;婚姻状况:已婚195名,未婚342名,离异1名;学历:硕士2名 ,本科88名 ,大专429名 ,中专19名 ;职称 :副高以上4名,主管护师21名,护师117名,护士335名,助理护士61名 ;有396名护理人员来自已开展连续性排班的科室 ,有142名护理人员所在科室暂未开展连续性排班,两组人员在年龄、教育程度、职称、婚育状况及工作年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和MMSS量表,用来测量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水平和影响因素。量表包括8个方面共31个条目,每个条目要求按1—5打分。非常满意5分,中等满意4分,中立3分,中等不满意2分 ,非常不满意1分。均数3.o3是对工作评价满意的最低指标。原英文版量表每项的Chronbach’S Ot系数范围是0.52—0.84,总的Chronbach’SOt系数为O.69。原量表由2名护理研究生分别翻译及回译 ,并经2名英语水平较高的护理专家修改后形成了中文版MMSS问卷,Cronbach’S 0c系数为0.906。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方差分析。

2 结果(表 1—3)

2.1 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工作总体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每日工作时间、拖班和得到直接领导认 可方面。

2.2 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理组长工作满意度比较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理组长工作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病房关于拖班、同事认可、交流机会和进入专业组织机会等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长工作满意度比较 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两组护士长工作总体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每天工作时间、灵活的周末休息、休周末的机会、工作方式等方面。

3 讨论

3.1 连续性排班模式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护士工作满意度是指护士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或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直接影响对患者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是评判护士排班成效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之一。国内研究发现 ”,轮班方式对护士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高于普通病房,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主要是每 日工作时间、假期、休周末的机会和拖班。连续性排班 因为在早上6—8时 ,中午11-14时 ,晚上 17-20时等护理工作高峰时段保持了人力,单位时间内的工作负荷减轻,没有受到交接班的干扰和影响,拖班现象得到了缓解夜班双人,且从过去完全是低年资护士到现在和高年资护士两人一起承担,护士晚夜班在22时左右交接,实际夜班数减少和夜班睡眠时间更多;护士工作时间连续 ,更加紧凑和集中,便于平衡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等原因,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在没有实施连续性排班的普通病房,由于三级教学医院危重症患者集中老年患者多,日均手术量、治疗量、护理量大,高峰时段护士不够,甚至受到交接班的干扰,即使护士数量能达到卫生行政部门的配置标准,但由于用人效率低下,护士用拖班和牺牲休息时间弥补了人力的不足。

3.2 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组长和护士长工作满意度较高

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护理组长总体工作满意度与普通病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模式病房护士长的工作满意度高,且有统计学意义。从统计数据分析,除了上述日工作时间减少拖班减少等因素外,专业成员交流和参加专业组织活动的机会增多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护理组长岗位设立后,组长成为护理行政管理组织中最基层 的重要成员,原来 由护士长承担的一些工作,如质控、查房、每日医嘱大查对、疑难患者护理、评估和下护嘱、健康教育及危重患者抢救的组织工作等都由组长承担,且夜班和节假日有经验丰富的组长在临床一线主持病房工作,护士长的压力减轻,满意度提高。而组长群体过去大多是不值夜班或只做办公班、总务班的高年资、高职称护士,因为带着年轻护士站到了照顾患者的临床最前线,既为临床一线增加了人力,尤其是增加了夜班和节假日人力,减少了临床风险和隐患,又让他们承担更大的责任并能施展才干,自身成就感和得到同事认可的程度提高,同时还减轻了护士长的压力。而在普通病房,老护士基本上都是排办公班、总务班或责任班、主班等,不上夜班,看上去可能病房的护士配置不低,但因为“因人设岗”,直接护理患者的护士不足,日夜班护士不均衡,老护士的专业知识经验没有充发发挥出作用。

总之,在病房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职责重组,优化配置,合理分工,高效排班,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减轻压力,提高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爱军,焦俊花.护士压力及工作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 ,2004,4(2):22-23.

[2] Mcod T.Work stress among community psychiatric nurses.Br J Nuts,1997,6(10):569-574.

[3] 李丽.全夜制排班中护士的压力及管理[J].护理研究 ,2005,(23):2149—2150.

[4] 应莉,王彩萍.弹性排班在产科全程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1):69.

[5] 张悦怡,王宝华.护士实行固定夜班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7):41.

[6] 熊淑芳,王霞.模式病房排班方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94.395.

[7] 张莉,彭刚艺,刘雪琴,等.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推动护士分层级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8-121.

[8] MueUer CW,McCloskey JC.N rBes’job satisfaction:A proposed meaante[J].Nursing Research,1990,39(2):113—117.

[9]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建敏,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44-145.

[1O] 李丽传.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12-113.

[11] 曹颖,于艳秋.护士对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2):60—61.

[12] 王群.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93—594.

[13] 彭文涛,李继平.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10)(外科版 ):45.47.

第4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患纠纷;护士心理应激;应变对策

现代社会医疗服务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医护人员需要面对来自患方、医院、社会等方面各种各样的压力[1]。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日渐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2]。近年来,优质护理工程有提到: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可强化基础质量,从整体上提升护理质量与水平。本论文对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方式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探讨,旨在为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应对应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问卷调查对象:三级甲等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护士。年龄:

1.2方法 查阅文献,设计问卷题目,制作问卷,随机抽取受试者,问卷调查,分析问卷采集信息,整理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受访者心理应激状态

2.1.1工作满意度低 38%受访者对工作现状不满意,而非常满意仅占4%,42%有改行的意向:其中非常想改行的人占23%;比较想改行的人占30%;不想改行的人仅占15.3%。改行的主要原因依次为:①没有得到应得的社会尊重;②收入与付出不对应;③发展空间不大;④工作艰辛且风险较大。⑤进修学习机会较少。

2.1.2工作中心情状况不佳 不高兴的人占24.7%,而非常高兴只占2%;回答高兴与非常高兴的受访者主要集中在管理岗位。两者相加只占总数的12%。

2.1.3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或者比较大的占76%。受访者认为压力来源依次为:①患者;②医院;③社会舆论及媒体;④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⑤公众;⑥同行间的竞争。

2.1.4有74.6%的受访者曾遭遇职业伤害 遭受职业伤害类型依次为:①注射器针头;②玻璃安瓿瓶;③手术器械类;④放射性损伤;⑤其他。受访者中有40%认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认为得到社会尊重的受访者仅占到2%.

2.2目前身心健康状况

2.2.1存在睡眠问题占43.3%,其中33.3%经常失眠。使用安眠药物占32.6%,其中15.3%经常使用安眠药物。患有各种身心疾病占29.3%,分列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存在心理困扰占79.3%。

2.2.2被调查者认为因工作关系发生心里困扰的时段,排列在前3位的分别是:面临各种检查时,遭遇到医疗纠纷时,面临各种证书及职称考试时;有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存在情绪脆弱现象,排列前3位的表现分别是紧张、心情恶劣、敏感;受访者中认为自己存在职业倦怠的有75.3%。排列前三位的表现分别是易感疲劳、经历不集中、注意力涣散。

2.2.3医疗纠纷问题:44%的受试者曾遭遇过医疗纠纷,82%的被调查者有被辱骂的经历,26%的受访者有被打的经历,88.7%的受访者表示当遇到心理困惑时没有得到医院或卫生行政当局的帮助,而当遇到心理困惑时仅有8.6%受访者会向医院或卫生行政当局求助,只有4%的受访者会让他的孩子继续自己的事业[3]。

3讨论

3.1护士的主要应激源

3.1.1护士工作压力大且医疗具有损害的特性,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精密的生物体,诊疗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医疗风险无所不在,而且具有风险范围无限扩延和很难防范等特征。如问卷结果中所示:76%的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或者比较大。受访者认为压力来源依次为:①患者;②医院;③社会舆论及媒体;④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⑤公众;⑥同行间的竞争。面对着长期较大的压力,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生的心理状况难免会发生扭曲。在缺乏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的大环境中,使医务工作者感到自身价值、职业自尊和工作乐趣渐渐消逝。

3.1.2医患关系紧张,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导致医务人员身心疲惫的重要原因之一,23.4%的受访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和诉讼案件大幅增加,日渐成为严重困扰和压抑医务工作者执业积极性的现实问题。

3.1.3执业环境险恶,执业环境与护士身心健康密切相关,82%的受访者有被骂的经历,26%的受访者有被打的经历,33.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得到社会尊重[4]。不少媒体热衷于报道医疗纠纷的负面新闻,这就无限放大了医疗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事件,使得医护人员对职业价值的认知发生偏差,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和人格无法得到基本保障与尊重。面对越来越恶化的从业环境,42%的受访者有改行的意向。

3.2对策

3.2.1增加有效的应对资源

3.2.1.1制定宏观的干预策略,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调整与现实需要明显不适应的原有岗位设置,比如说,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增加医务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等。在调查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床护比偏低,护士工作满意度普遍偏低,可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适当增加护理项目收费,改善护理人员福利待遇

3.2.1.2在临床护理中建立心理干预机制,护士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疏导有助于护理人员不良情绪的释放和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重建职业自尊和积极的心态。基于以上,医院管理者可尝试创建形式多样的减压措施,如建立不良情绪宣泄室、增加联谊以及组织郊游活动、开展多种兴趣小组等,为护士及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增设医务人员心理咨询门诊。

3.2.2护士自我修养与环境改善 医院管理者可尝试用人文管理促进人文医疗服务。培养自己应对各种困境的能力;建立积极的心态。利用互联网衍生的新型沟通模式,比如QQ群、微博功能可以有效、快捷和灵活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讨论。共同学习和提高,其优越性绝非传统方式可比拟。

3.2.3合理构建医患沟通平台 医患沟通是医疗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医患沟通一般是医患双方直接面对面地交流,地点大多是在医疗场所。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出现又为医患沟通增添了一种全新、快捷、方便沟通的模式。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平台中,通过微博,医患双方可相互提供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大量丰富的信息使得沟通更加有效和充分。

3.2.4医护工作者医学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借助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可以快速和更新信息。医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和提炼,并通过邮件等方式给患者,可以起到健康指导、提醒的功能[5]。患者也可以向医生反馈自己的病情,进行良性的医疗互动。

3.2.5尝试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传统的病历档案即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依据性文件,是科学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基础资料,对提高医疗质量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传统的病历档案也有其局限性,医患双方通过新型交流方式,比如微博互动而产生的各种日志可归类整理形成电子健康档案,是病历资料的很好补充

3.2.6实现预约功能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为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大型医院在诊疗活动中均引入了预约服务模式,如预约挂号、预约检查等。网络预约具有互动性、实时性和大众化等特点,通过简单易懂的程序设计,即可实现自动预约功能,势必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2.7实现远程就诊 远程就诊是指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为患者完成病历采集与分析、病情诊断,以及下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使得简易的远程就诊成为可能,为患者节约时间,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更好得为患者提供健康帮助。

4 总结

医疗服务行业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护士作为医患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医护人员基础质量,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与水平,关注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方式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应对应激,进而增进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智玲.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13).

[2]邹艳辉.护患沟通技巧现况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09).

[3]赵体玉,李秀云,张亮,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09).

[4]肖祖芬,丁俊英,袁小平.年轻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1,(03).

第5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对护士560人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过程。结果通过对全院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造一种轻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氛围,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部是医疗单位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增长,对医疗保健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要求日趋增高。因此,护士面临的任务更艰巨,不只是单纯的打针、发药那么简单,而要对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供人性化服务。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应从人性化管理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消除紧张情绪,使她们身心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人性化的管理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正视人的需求,肯定人性的合理性,维护人的个体价值[1]。现将我院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共有护士560人,均为女性,年龄26~54岁,学历:本科45人,专科385人;副主任护师15人,主管护师106人,护师142人,护士6人。

1.2方法

(1)尊重护士的人格在管理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应经常提醒自己摒弃不科学的管理方式,不任人唯亲,尊重护士人格,对护士偶尔出现的工作失误,非万不得已不当众批评,应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教育。对业务技术不全面的护士给予人文关怀,安排业务技术好的护士耐心指导,对生活有困难的护士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热情帮助,并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在排班过程中实行自我排班法,让护士长与护士共同制定工作时间安排表[2],给护士一定的自主权,遇有特殊情况在征得护士长同意的前提下,护士可自行换班,尽量满足护士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时间的合理要求。同时倡导全院护士尊老爱幼,互谅互让,团结协作,构建和谐友爱的同事关系。

(2)创造清洁、卫生、舒适的环境改进医疗器具,完善防护措施,加强高危科室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或避免职业性损伤对护士健康的危害。

(3)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人员,对一线人员给予政策倾斜,以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内部服务意识注重人性化管理,主动关心、帮助她们妥善处理婚恋、工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提供深造机会,提高护士知识层次和待遇。

(5)主动关心送温暖人性化管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顺应当今社会潮流的需要,是护理管理人本原理关于“坚持把人的管理放在首位,重视人的需要[3]”的根本要求。护理管理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厚的心,时刻把护士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并做到护士生病时看望、过生日时给予祝福、有困难时给予帮助,同时,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适当外出旅游,让其充分感受到医院的温情。

(6)善于运用激励方法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给她们机会和空间表现自己。对于工作完成好者,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通过运用激励机制,医院形成了人人争当服务明星、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2结果

通过对全院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结语

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质量品质的追求,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管理的客观效益也越高[4]。因此,在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造一种轻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氛围,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亚春.护士长人性化管理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4,2(1):71.

[2] 侯明君,赵茜.自我排班与员工激励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5):220.

第6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1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国家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 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 杂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 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 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 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 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 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 826-827.

[18]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 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19]马燕,李欣,朱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病 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5,5(2):42-44.

第7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关键词】

职业压力;医护人员;医患关系

Analysis on the professional stress of doctors and nurses an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HENG Jun,ZHANG Yushan,ZHANG Liying,LU Shaoro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04,China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stress of doctors and nurses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mpact o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stress exerted on medical staff and existing problem,in order to propose some rational and helpful suggests and countermeasures,which contribute to arouse the staff’s working enthusiasm and re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tress; Medical staf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职业压力是指工作人员从事某项职业过程中所感受的紧张或威胁。现在人们已普遍认为医护人员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职业,工作负荷过重,重复性较强,感染的危险机会多,风险性大,对技术专业水平要求高等,使医护人员感到有较大的职业压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到和谐医患的构建,越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导致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不仅对其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同时也影响医患关系和谐构建。

1 职业压力现状

1.1 医护人员身心方面

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的工作状态,感觉身疲倦不适,是人体健康的一个危险信号,肌体提示可能属于亚健康型。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也有人将其称之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如果持续这样状态,可以使人生理上:表现为头疼、失眠、精神不济、疲劳;心理上表现为紧张、忧郁、焦虑、情绪低落、注意下降、记忆力下降等;行为上表现为酗酒或过度抽烟、爱发脾气、对子女教育不如以前关心等[1]。这些反应可以造成人体过度疲劳,体力透支,缺乏精力、丧失工作兴趣,工作质量下降,烦躁易怒、冷漠抑郁,加速人体器官功能自然的衰退,引发各组织积累性疾病。有学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国内某大型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状况进行过调查,显示医务人员的抑郁、焦虑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2.5%和34.2%[2]。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所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医务人员的躯体症状和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3]。有的学者采用卡方(χ2)检验对不同技术职务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医生、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医院其他类型工作人员。发现要“强迫症状”方面,医生选择“经常有”的比例为43.9%,高于护士的37%;“焦虑症状”则护士选择“经常有”的比例37.2%,高于医生的34.6%[4],二者的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意义。

1.2 医院方面

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作特性压力、负荷压力、职称晋升聘任和人际关系压力等。

1.2.1 工作压力

我国人口众多,医护人员的任务极其繁重,卫生技术人员地区预测结果显示,城市与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分布不合理,在农村人口数高于城市的情况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却远远少于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数,其平均增长速度远低于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严重缺乏,这是目前引发看病难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5]。另有调查显示,60.3%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负荷重,69.3%报告工作压力大,医护人员工作平均满度为3.3%、收入满意度2.6%;工作负荷重的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缺乏,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主要是医疗工作风险大、工作负荷重、急危重患者多[6]。

1.2.2 职称晋升

职称晋升对医护人员影响很大,目前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也是医疗、护理和科研并重,因此,繁忙的工作之余,医护人员不得不撰写论文、做课题以期得到晋升,因而工作压力也有所增加。

1.2.3 人与人间的关系

医护人员工作中存在着医患、医护、科室间、上下级等多种人际关系,各种关系之间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患者缺乏医学知识,治疗中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必然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医疗团体中存在着上级管理执行不力,科室和同事间配合不够默契等,这都无疑给医护人员之间交流增加了难度,也使他们工作产生很大压力。

1.3 社会方面

1.3.1 执业环境发生变化

目前,医疗执业环境并不十分理想。在计划经济时代,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方面享有高度自,医疗体制改革后患者“变成”了消费者。由于医患间的医学知识及信息极不对称,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医疗护理工作又具有特殊、高风险等特点。从而导致了医患间的心理默契产生相对冲突。

1.3.2 媒体报道片面

一些媒体为了扩大自己的发行量,吸引大众眼球,报道医务工作者负面过多,导致患者对医院信任度缺失,从而严重影响了白衣天使的形象,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极个别媒体片面夸大了医疗过失,忽视了医疗护理的特殊性,失实的炒作,也激化了医患间的矛盾,给医院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了一定影响。

2 职业压力影响医患关系和谐

医疗行业是特殊高风险的行业,医务人员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工作,极易导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下降,严重的可能引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7]。工作压力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工作压力大的医护人员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及工作倦怠,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沟通,而造成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的首要原因是工作量大、负荷重[8]。过高的压力,不仅造成医护人员的身心疲惫,也直接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加剧医患关系紧张。

3 对策

导致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压力的缓解需要政府、社会、医院、医护人员个人等各方面的努力。

3.1 社会政府给予支持

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的执业环境,政府必须加大投入,从源头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使医院和医护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治病救人上。建立健全医疗风险保障和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机制,真正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和技术含金量。新闻媒体应如实报导。公检法部门切实担负起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责,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3.2 医院加强自身管理

医院管理者应帮助医护人员正确认识和适应目前的执业环境,营造一种安全舒适、有利于发展的工作氛围。可通过为员工购买医疗责任险或设立医疗风险基金的办法,分担医护人员的医疗风险,降低职业风险对医护人员的影响[9]。开展压力管理,缓解职业压力。压力管理的目的,是在管理中运用心理学和医学方法,以专业的方式,从不同层次和角度缓解压力,避免压力对组织、个人带来不良影响[10] 。定期举办各种知识培训,以提高专业技能,建立负荷、压力、满意度调查与管理机构,定期了解医护人员工作情况,及时解决负荷重、工作压力大的问题,根据工作量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级各专业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内容,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满意度[11]。积极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应对能力;与新闻媒体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新闻媒体对医疗活动有更多更好的了解,实事求是的报导,以促进社会、医患间的和谐。

3.3 医护人员自己解压

医护人员应对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性有足够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规范,避免医疗中的差错发生;熟练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正确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对诊疗期望水平;正确处理工作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提高自身对工作的承受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减压,保持高昂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参 考 文 献

[1] 李杉杉,张晓丽.医院职工的职业压力与对策.中国医院,2008,12(8):35.

[2] 袁琰琴,王波,王线妮,等.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护理杂志,2008,24(124):2224.

[3] 董霏,罗园园.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职业与健康,2006,22(3):161163.

[4] 涂玲,张新庆,任南,等.我国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医学与哲学,2009,30(7):4446.

[5] 徐威,刘文川.中国卫生技术人员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240241.

[6] 吴秀云,朱亚南,孙宏伟,等.医护人员工作负荷、工作满意度及人力配置认知意向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324.

[7] 罗萍,曾志羽,覃红,等.广西南宁市630名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及形成原因的调查研究.中国医院,2009,13(7):1416.

[8] 杨文,赵勇,蒋守涛,等.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的研究.中国康复,2006,21(6):390391.

[9] 都鹏飞.医疗机构设立医疗风险基金的实践与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08,12:160.

第8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护士职业态度的分析,护理管理者运用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科学管理路径,及时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有目的地对护士职业态度进行引导,以优化护士角色人格,提倡创新性思维。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护士作为医院护理结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个体。其对护理工作的职业态度、心理素质、决定着整个组织结构的护理服务质量。分析护士的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护理管理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塑造护士的良好职业态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激发人力资源潜力,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形成积极上进的护理组织文化氛围,以提高整体职业素质水平,并能促进整个护理组织的持续性发展。因此,作为护理组织结构的高层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分析影响护士职业态度的各种因素,着重对其进行引导,要在其职业角色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促进整体的职业态度发展。

1 影响护士职业态度的因素分析

1.1个人与个人外因素

根据许多护理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问卷法、工作分析法、关键事件法、专家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以及观察法等不同的测评工具,测评出的结果,如曹颖等编制的9维度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李小妹等编制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等,作者认为影响护士职业态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个人外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工作的年限、动机、理论知识、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价值观念、自我调控能力等,个人外因素包括职业教育、学习机会。组织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

1.2影响职业态度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制度也不断完善。医疗组织结构改变及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使护士职业生涯产生诸多严重问题,如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瓶颈问题目、工作与家庭的问题、精神压力过大、健康状况不佳等。

2 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引导优势职业态度

2.1塑造护士角色人格特质

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护理管理者要用正确管理理念引领科学管理路径,探索适合优化护士个体角色人格的有效途径,引导护士形成优势角色人格,如忠于职守与爱心、高度负责与同情、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健全的社会适应性、较适宜的气质与性格类型等,使之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并为共同的护理组织目标服务。

2.2针对性实施问题管理引导

护士由于其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性高、长期超负荷运转、承受压力大,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医尊护卑”之潜在社会文化影响,护理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都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细微、严谨、科学、善于观察、判断与思考,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的和潜在的因素就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管理者要以维护护士身心健康为重要目标,了解和掌握这些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到护士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随时关注护士身心状况,具有发现问题并善于运用反方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调整护士所承受的工作量、压力紧张程度和心理状态,把维护护士身心健康列为重要管理目标。可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以减轻护士家庭负担,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如提假、探亲假、年休,实行弹性工作制、弹性学习制。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保证护士在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能够维持最大程度上的自我身心健康,使护士保持其职业态度的良好状态,从而促进护理队伍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2.3应用科学管理路径

随着许多专科、本科学历层次护士进入临床护理岗位。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必须更新,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根据护士个体的不同层次,分别设定符合不同个体发展需要的管理目标,制定调动护士潜力的对策,激发工作热情,通过目标导向,使其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使全体按照管理者所希望的方向行动,形成良好职业态度并能不断自我完善。

2.4创造良好护理文化氛围

第9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关键词】 音乐治疗;养老护工;必要性;可行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97-0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养老机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急需大量的护工人员。虽然养老护工这一行业的出现顺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但由于出现时间较短、管理机制相对不完善,使得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在招收护工的条件上不甚严格,其并不注重护工自身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加之这一行业的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繁重等问题,导致员工心理压力普遍过大,并引发了一些有关护工人员身心健康的问题。音乐治疗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如今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且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取得的成果尤为突出,基于它对人的身心调理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将音乐治疗运用于养老护工的培训或日常心理疏导中是十分必要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徳和子,森本寛訓,矢野香代,小河孝則,長尾光城,森繁樹,簑輪眞澄(2008)在《施設における高齢者ケア従事者の職業性ストレス要因とその特徴》一文中指出从在特别养护老人院、护理老人保健机构等工作的38人的调查中发现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属压力群体,其中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均不健康,其免疫功能普遍偏低;佐藤千恵,小林聖恵,正保里恵子在《認知症対応型共同生活介護職員の不安軽減に関する一考察》一文中指出针对护工在平日的工作中出现不安这一情况,相关职能团体不仅要灌输知识,并要构筑提高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研修方法以及基于护工的不同经验和技能水平构筑适应各个不同层次的护理内容;風間雅江,本間美幸,八巻貴穂在《介護専門職の主観的幸福感にかかわる心理的要因》一文中指出在与养老机构工作超过五年的护理人员为对象进行的采访调查中得知,全体调查对象在从事该职业3至5年这一时期离职的意愿最强烈;

曹萍(2011)在《老年护理医院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目前护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准入制度不严、培训不到位、护工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必须建立统一的护工管理和监管机构,不断提升护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刘士荣(2007)在《老年康复中心护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一文中得出老年康复中心护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对护理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护工,应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干预的结论;杨永丽,张露,杨丽(2006)在《护工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采用护工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溃感量表对某医院96名护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工的工作压力评分为2.33±0.53,属中等水平;首要的工作压力源为专业与工作方面的问题;护工的工作疲溃感较重,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渍感呈正相关(均P

由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第一,护工的身心健康确实需要广泛关注。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笔者发现,现在国内外关于护工研究的方向中其主要倾向于提高护工自身素质方面或是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以健全护工管理制度来提高护工的工作效率,即使是对护工心理健康做出调查,但后续关于解决护工心理问题的实例却又十分少见;第二,音乐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手段已经成功应用于缓解焦虑、抑郁此类情绪症状的治疗中,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病态人群,音乐治疗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功效,既然此种方法的成效如此显著,那么在用于改善护工身心健康问题的方面也应具有如此效果,故笔者认为将音乐治疗实施于养老护工群体是可行的;笔者从搜集的资料分析来看,在由养老护工群体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中,不仅是由于管理机制建设的不完善,还有该群体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一重要因素,故将音乐治疗作用于养老护工群体中是十分必要的。

2 音乐治疗在护工群体中实施的必要性

2.1 养老护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护工群体的出现顺应了当代社会老龄化迅猛发展的趋势,但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却加重了社会负担。根据实地走访调查养老护工状况,加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在养老护工群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

第一,工作任务重、待遇较差。以笔者实习的老年公寓为例,公寓内每一楼层均有老人6-8名,仅配备护工一名,此老年公寓中分为完全自理、基本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特别护理、全部护理、爱心关怀7个不同护理等级的老人,一个楼层中会有不同护理等级的老人住在一起,除却平时的日常护理,护工们还需要调解老人之间的矛盾,这就使得护工们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另外经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发现,每天交叉重复着繁琐复杂的工作,但是每位护工的月收入仅在1500——2500元左右,高的不超过3000元,付出与回报出入甚大,使得护工们内心十分的不满。

第二,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在城区养老院工作的护工大多来自周边的农村进城务工者,这些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护理基础知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相对缺乏,行为习惯参差不一,自我约束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护工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城里人和年轻人一般不愿从事这一职业。无论是医院还是养老机构的护工,多为进城务工的40-45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再者,这一年龄阶段的女性恰好处于更年期,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忧郁、烦躁不安、失眠与神经质等不良情绪状态,从而会影响正常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第三,心理负担重、无处发泄。护工们长期处在一个气氛相对低沉的环境,面对老人的种种刁难与院方的责骂,他们不仅没有人可以倾诉反而需要用加倍的工作来麻痹自己,这就使得护工们的内心产生了非常庞大的负面阴影。一位心理学家表示,在长期封闭的工作环境中,缺少家人的关怀,使护工内心压抑,甚至产生严重的失衡、怨恨或不满情绪,当没有患者家属或医生护士监督的时候,他们会把这些情绪发泄在患者身上,就会出现护工打骂甚至虐待老人的事情发生[2]。

第四,社会关注低、安全感缺乏。从实地调查了解中得知,因入住的老人大多为丧偶老人,平日里性情古怪的不占少数,护工们只要做得稍有不顺,便会招来斥责,有的甚至直接上报公寓负责人,声称护工虐待自己,要求对其减薪;不仅是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和他们的亲属,甚至养老院的负责人也会因工作中稍有差池而责骂护工,如此一来护工不仅需要面对护理老人的斥责还要忍受院方的责备,由于社会关注程度不够,使得护工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2 音乐治疗具有极好的减压作用 在樊变兰等四位医务工作者发表的《音乐减压疗法减轻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效果分析》一文中就提到通过采用40分钟的音乐减压疗法得出有98%的护士明显感觉到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机体放松、精神松弛,减轻了快节奏的工作带给自己压力的结论[4],这充分说明了以音乐治疗理论为基础实施的音乐减压,其作用是相当明显的。护士与护工的工作性质从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同样是背负较强心理压力的群体,既然音乐治疗在对于前者的纾压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疗效,那么也将同样适用于护工群体。

3 音乐治疗实施的可行性

3.1 音乐源于生活,易于接受 人们将音乐看作是美好的象征,治疗看作是痛苦的代名词,故以往的治疗会使人们产生抵触感,但音乐与其不同的是,它的创造来自生活,更易被人们所接受。与一般意义上的治疗不同在于,音乐旋律不似严谨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相反更具人性与灵动性,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感情融入旋律,为音乐赋予灵魂,使得听众更易产生共鸣。护工的日常工作异常忙碌,在内心产生压力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的不是高深系统的知识,及繁复困难的技巧,而是轻易就能转换心情、恢复精神的方式,而“音乐”正因具备这项功能而备受重视,它能经由聆听或吟唱,发挥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借由音乐的交流,调剂身心、抒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平衡[13]。

3.2 音乐有益健康,简便有效 养老机构可定期组织护工人员进行音乐治疗培训或音乐减压。将护工集中起来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音乐指导放松或音乐想象,每次进行一个小时左右,既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又可释放护工们的情绪压力,既能让护工们感受到机构给予的关怀又能使得她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服务老人;实施音乐治疗不需要像心理治疗那样具备专业精密的仪器在一旁监督测试,只需要护工人员积极配合专业人士的每一步行动就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且这个效果是自身的一个体验,不用通过仪器测试就能通过身体反应出来。

3.3 音乐结合言语,平易近人 语言的音乐性也是音乐治疗的一种。人们的周围充斥的各种各样的音乐,人的语言也离不开音乐,例如人们在交谈时的音色、音调、音量、语速都是语言音乐性的表现。人在情绪状态不好时音量会不自觉加大,音调也会不自觉提高,这使得声音穿过耳朵传到大脑并刺激神经,接受者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造成冲突,若当人说话时轻声细语,是万万不会有言语上冲突的,这就是对语言音乐性的最好阐释。在实地调查中经常会发现,护工与老人们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稀松平常,不管是护工对待老人的高声呼叫还是老人对护工的严声呵斥,都会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急速恶化。机构可定期给护工们进行语言培训,要求护工们在与老人交谈时放慢语速、笑脸相迎,对老人的消极情绪进行积极引导,这样既能获得老人们的信任又不会与老人造成矛盾。

3.4 音乐调试情绪,缓解压力 护工们经常面对性格古怪的老人,久而久之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得脾气暴躁、没有耐心等。护理是一个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精神还需要有爱心和耐心的工作岗位,这一工作以看护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工的工作从单纯的生活护理转变为尽可能给患者提供身心的全面照顾。护工既要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陪伴其完成日常治疗、护理,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又唯恐出现差错、事故,长期身心过度疲惫会表现出头痛、肌肉酸痛等躯体不适症状;音乐治疗除了可运用被动式聆听法,也可采用主动式参与法让护工们获得音乐的轻松愉快之感,让护工们用嗓音抒发心中的烦躁,通过声音向外传导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歌唱轻快熟悉的旋律,将心中的苦闷外放,这样不仅可以释放护工们平日由于工作而产生的压力,还能通过聆听舒缓轻松的音乐或歌唱熟悉轻快的歌曲调整内心的感受,以音乐为媒介向人的神经中枢传导良性的正面情绪,调试内心的烦躁、抑郁等不良状态,有助于护工以后的工作。

4 结论

随着养老机构的逐步发展,护工人员的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其的心理问题。我国的护理行业不甚发达,对待护工的态度也不甚明朗,致使护工这一职业在社会中得不到重视,这种现象导致护工的内心毫无安全感,加之工作人员大多为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村妇女,自卑情绪较重,若不能及时给与疏导缓解,会使护工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碍于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虽然年轻,但效果不容小觑,它通过音乐作为与人精神的沟通手段,使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皮层,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音色、情感输入神经,起到调适人紧张、恐惧、抑郁、烦躁等情绪的作用,将其作用于养老护工人群中,不仅可释放护工在护理中积攒的各种压力,还能调整因工作带来的烦躁、抑郁、悲伤、委屈等负面情绪。由以上论文可以看出,音乐治疗在养老护工人群中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丹,肖顺贞,谢东东.老年住院病人对护工的需要及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4,9(4).

[2] 郑莉.护工之痛:零保障、低技能、受歧视[N].工人日报,2010-02-03(第007版).

[3] 毛庆,肖姗.养老院,护工奇缺成软肋[N].南京日报,2011-03-23日9(第A02版).

[4] 樊变兰,范改萍,李青,王丽娟.音乐减压疗法减轻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2(33).

[5] 刘士荣.老年康复中心护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5).

[6] 杨永丽,张露,杨丽.护工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22).

[7] 王朔,龚传鹏,李毅,刘连忠.音乐治疗在焦虑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改善中的作用[J]转化医学杂志,2012,1(3).

[8] 佐藤千恵,小林聖恵,正保里恵子.認知症対応型共同生活介護職員の不安軽減に関する一考察[J].帯広大谷短期大学紀要,2013,50:137-143.

[9] 三徳和子,森本寛訓,矢野香代,小河孝則,長尾光城,森繁樹,簑輪眞澄.施設における高齢者ケア従事者の職業性ストレス要因とその特徴[J].川崎医療福祉学会誌,2008,18(1):121-128.

[10] 風間雅江,本間美幸,八巻貴穂.介護専門職の主観的幸福感にかかわる心理的要因[J].人間福祉研究,2013,16:97-105.

[11] 海老原直邦,中鳩麻菜.音楽のストレス解消効果[J].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紀要,2012,56: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