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凸显了多元解读,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教师设计的包容性和科学性。教师紧扣文本,以“什么样的林冲”这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透过文本语言,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人物逐渐有了丰富、立体的认识。同时,设计“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这一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框定在一个僵化的模式里,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思路来推进,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设了对应的措施。这样,学生的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显得自主、自如、自由、自在。

我们常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准确地说,这里的“精彩”应该是在有效生成的情境中出现的精彩,而有效生成应该是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产生的。我们都知道,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在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等进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测,预设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不同的应对方案。

由此可见,教师的预设很重要,课前必须作充分的预设。

一、我们要以人为本,把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预设的立足点

每一堂课的预设,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让学生读懂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用什么形式学,而应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结合文本特点,思考本课可以侧重发展学生哪些语文素养,是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是语感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获取,等等。

二、要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文本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入研读文本,做文本的知音,经历反复阅读教材、仔细查阅资料、由苦思冥想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深厚的积淀、修养,对文本作准确、深刻、独到的解读,惟其如此,教师才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文本,精心设计,寻找到教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适当有效的结合点。

三、要了解学情,确立合适的学习路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预设时,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蹲下来”的心态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与文本充分对话,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后,还需以童心的角度去阅读、去感悟,将心比心地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而后,细细揣摩学生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的学习路径才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怎样的学习平台才利于语文素养的发展……从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科学地预设与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路径和阅读思考的话题等。

第2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教学优势 实施程序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据笔者精确统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初一到初三的5本教材111个框题中,各种案例总计366个,平均一个框题3个左右,按照教材的常规教学,案例教学的时间要占课堂教学的60%以上。因此,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也就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这就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来。

其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以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输各种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合作。这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互相交流,也使群体潜力得到开发。

二、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做好案例的选择、教法的设计与教学的实施,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初二教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中“同学之间起外号”的案例为例,简要分析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小立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而他的同学却说:“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请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1.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

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是正确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本案例的设计,一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究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他人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名誉权;二是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将心比心,感受名誉权受到侵害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并了解身边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行为,认识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遵守法律和道德高尚的人,做受同学欢迎和喜爱的人。

2.案例教学的操作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实现案例设计意图的唯一途径。笔者将本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步,设置情境,进入情境。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情况,明确活动要求,进入角色,或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给他人起外号的小故事。

第二步,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站在小立的立场上,感受人格受到侮辱所产生的情绪,以及考虑如果自己是小立会通过什么办法摆脱苦恼。

第三步,你说我说,交流讨论。让学生就小立同学的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外号有褒贬之分,褒义外号是赞许,也不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贬义外号则会伤他人自尊,侵犯他人名誉权。小立长得矮胖,给他起外号叫“武大郎”,是讽刺、嘲笑、挖苦他身材矮小,是对他的侮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为小立起贬义外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第四步,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第二个问题,边讨论边填表。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侮辱,如讽刺、谩骂、挖苦等;二是诽谤,如无中生有、造谣中伤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相互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填写。找出这些行为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受害人着想,通过体验来感悟尊重他人名誉权的重要性,体会法律保护名誉权的必要性。

第五步,分析后果,行为指引。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分析侵害他们名誉权的后果,认识给被侵权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要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也会给侵权人带来谴责、惩罚,即对侵权人也没有好处。在学生完整填写表格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能做出不尊重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加讨论的质量,即是否把平时学到的理论同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的水平如何,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否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等。

第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看使用的案例是否激发了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是否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和技能,是否促进了学生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是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等等。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教材既有案例和补充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由于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生动而贴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资料作为补充案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第二,处理好讲授法和讨论法的关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说明基本理论,简明扼要,节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交叉使用两种方法,切不可始终使用单一的方法。

第三,处理好案例活动“放”与“收”的关系。教材中的许多案例涉及内容多,发散起来延伸面广。对于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地予以扩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有益。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容易跑题,其操作过程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过度开放容易造成既达不到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局面。因此,案例教学中要在时间总量上有所控制,处理好探究活动中“放”与“收”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第3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思想品德 教学设计

搞好职教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政治思想品德意识及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是责无旁贷,在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并积极开拓。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以服务于这项使命呢?

1.课程设计要贴近生活。政治思想品德课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课程,它包括《法律基础知识》、《职业素质教育》、《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要求我们教课老师必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正努力还原课堂以生活的真实面目,时时处处扬溢着生活的气息。因此,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注意创设现实生活的情景,以开放性的教育启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身的事情,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政治课堂不再远离现实生活而显得空洞乏力。比如,我们指导学生学完“国家三大产业发展对职业的演变过程”一节后,首先布置给学生一项任务:自己去寻找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职业岗位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同时还让他们去了解家长和长辈们的职业经历,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各自的职业变化情况,为感受新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搭好信息台。其次,邀请学校职业指导办的老师给学生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三大产业的发展及职业变化的报告。通过以上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调查中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在座谈和讨论中感受到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爱国热情。

2.课堂设计要让学生喜爱。课堂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课程的设置如果得不到他们的喜爱,不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教育活动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所喜闻乐见的相关活动,学生就能在积极的情绪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比如,我们在学习职业道德课中的“诚实守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时,针对部分学生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设置了如下活动:①写出学生喜欢的很多偶像,让学生找出他们事业成功的秘诀及他们身上的发光点之所在。②详细介绍了学生非常崇拜和喜爱的两个偶像――成龙和乔丹的成长过程及他们奉行的“言出必行,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的人生准则,同时结合课本案例中的先进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素丽以及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上普陀区中山物业公司的房修水电工徐虎的事迹,使“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的知识点,在学生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落实了。

3.课程的设计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本人所理解的“以人为本”就是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对学生细微的人文关怀,关注、尊重每位学生,要把这种关爱、尊重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之中去。近几年,随着“普高热”的持续升温,职业学校的生源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招收的是中考、高考落榜的学生,尤其是春季招收的直升生,只要学生肯来就读,则来者不拒。按照目前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属于知识基础层次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对薄弱,不论是在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方面,还是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方法方面都与普高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且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与学都不得法,他们的成绩能力分化严重,课堂教学中效率低,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上课无精打采,甚至制造混乱,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法融洽,无法产生共鸣。因此,逐一研究职教生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并发现规律,从而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是教好职教政治课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在学习“素质及职业素质”时,设置了“了解现在的我”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作业的方式了解自身的个性、兴趣、特点、优点、缺点及潜能等,并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措施、学习的榜样及目标。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以个人为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发展方向和措施;再通过老师批改作业引导和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老师理解学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些理解和辩证思维,学会换角色看问题,要将心比心,只有学生把老师看作是平等的一员时,他才有可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合理的要求,并将其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老师必须时时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澄明的人格、宽宏的心情、理解的姿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学生。老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讨,主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思维修养;老师对待学生要宽宏,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所必不可少的;老师应当允许学生不服或对老师的说服提出异议,否则就会形成学生的被动感,使自主意识减退。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倾向时,老师应该较多地宽容其缺点和错误,并在人格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温和的批评和对话。任何斥责、讥讽、体罚和变相体罚,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4.课程设置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政治课是综合课程,教学目标中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在每一节课中也是综合的。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目的,我们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第4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精彩绽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教无定法,全靠你去把握和创造。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践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张扬个性。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构建精彩课堂

1.图片导入,活力无限

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环节,是新课的前奏,也是小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良好的导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石,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活力无限。多媒体集声、光、形、色等于一体,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等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给小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设计动画: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跳啊、唱啊,特别开心。不知不觉到了中午,老师给他们分东西吃啦:“把6个苹果和3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生回答后,教师用动画演示分东西的方法,直观地演示了“平均分”,强化概念的理解。接着出示蛋糕图片,追问:“老师要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呢?”生答:“每人分得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啊?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认识。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了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使小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变讲为导,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2.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一个有趣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设计富有情趣的故事导入新课,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营造故事环境,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悦耳的声音,故事开始了:花果山上的小猴子特别喜欢吃老猴王做的又香又甜的油饼。一天猴王做的油饼刚出炉,三只小猴子就吵着说“我要吃油饼,我要吃油饼。”于是老猴王就准备把三个大油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怕小猴们一起都吃完,所以决定分着吃。老猴王先把一个大油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大一块;老二吵着说:“一块不够吃,我要两块”,老猴王就把第二个油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则更贪吃,吵着说:“两块也太少了,我得要三块”,老猴王没办法,就把第三个油饼又平均切成十二块,然后分给老三三块。教师问:“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们觉得老猴王分的公平么?哪只猴子分的油饼多啊?”学生们议论纷纷,教师接着说,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谁分得多,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唤醒了学生有意注意,很自然地引出新课,学生带着这愉快与好奇的心情去听课,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1.营造氛围,激活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感性经验。而多媒体能营造氛围,集声音、图画和动漫于一身,能够唤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应用题时,教师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创新思维。如: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了扩大学生的活动场地,操场长增加30米,宽增加23米,那么,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分析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的解法:30×23=690(平方米)。教师如果按题意在屏幕上演示长70米,宽55米的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操场,把长方形面积扩大部分涂红色。从图上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长30米、宽23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然后看图动脑思考:增加的面积该怎么求?在课件图示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把抽象乏味的应用题教学和生动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和谐互动,个性张扬

和谐互动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对话中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上实现师生平等对话,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心换心,将心比心,使学生个性张扬。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运用公式计算面积比较单调,为了激活学习兴趣,运用课件出示“智慧爷爷”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截成完全相同的两个长方形,截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呢?教师再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根据画面闪烁形成图形,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小组合作探究结论,教师则给予指导。学生在开放和谐互动的情况下解决了问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灵性感悟,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张扬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第5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亲和力 教师 学生

教师亲和力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亲近结合的力量。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学生中的凝聚力。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学生就会始终围绕着教师转,教师就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实施教学行为,学生自然就愿意学,甚至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给教师改进班级管理,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面就如何塑造教师亲和力谈一谈笔者的认识。

一、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

尊重学生就是要将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将学生当作一个受教育者来看待,认可学生掌握知识还不多,能力还不强,宽容学生经常犯下的一些小错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时刻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你尊重了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学生尊重你,才会在课堂上专心听你讲课,才能够在你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形成能力。

倾听是获取声音信息的一种姿态,是尊重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双方都高兴的事。教师从中获取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则能从老师的倾听中感觉到自尊,也树立起信心。课堂上不用那种命令的口吻,多用商量的语气,这样便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动不动就惩罚学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与学生交流,听听他的想法,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对亲和力的形成大有帮助。

二、要善于微笑,真诚相待

微笑是亲和力的重要表现方式,微笑不仅要表现在生活中,还要表现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教师都有亲近的欲望,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了学生采取的行动。微笑是相互交流的开始。微笑是教师真诚内心的一种表白,将心比心,以诚相待,是交流的基础。教师的微笑包含两种含义:一是表示赞许;二是表示谅解。学生从你的表情中获得尊严与,则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教师还应有一颗真诚的心,像父母,像兄长,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但关怀的前提是不放松学习上的要求,关怀的目的在于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成绩下降,我们不要训斥,要鼓励、帮助;学生不小心打破了玻璃,我们要先上前关心他:“划伤了没有?”学生因故迟到,要先问问情况:“出现了什么情况?”在教学中出现的诸如此类的现象,我们应该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长者自居,以诚相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三、要了解学生,沟通交流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可见,了解学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了解学生,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更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了解他们哪种能力形成较快,哪种能力形成较慢,能力形成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解决,其根源是什么等等。对于后进生,更要深入了解他们成绩跟不上的原因,是由于智力稍低、基础差、学习方法掌握不好的智力因素;还是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主动性,抑或是消极自卑而致的非智力因素;是由于学习环境、学习风气、教师工作方法等造成的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还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因素等等。

鉴于这些原因,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查阅学生档案、与学生谈话等手段了解情况。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之后,教师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会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通过采取相应的手段与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让他们经常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很快领悟教材和教师的用意,常常会兜圈子,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尽可能予以点拨,永远不要说“你太笨了”这样的话。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示赞赏,这样他才能继续努力的动力。比如读课文,以前他可能张口都很困难,这次却能读出来,虽然不够连贯,但是毕竟是进步了,教师应该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

四、塑造形象,内外兼修

除了上面所阐述的各方面,我认为还有一点也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形象。教师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作为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其言谈举止,情绪情感,待人接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应从维护学校形象的大局出发,从关心教育教学的效果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重视形象艺术的运用,借助形象吸引,影响,凝聚感化学生,做一个有形象魅力的教师。

传播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通过语言、表情、服饰等方式传递着自身的信息。”教师的语言、表情、服饰等传递着的信息学生都在有意识无意识地不同程度地接受着或拒绝着。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语言、表情、服饰等进行有意地修饰,以便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学生接受了你的外在形象,就愿意与你亲近,自然就能接受你所教的学科。

第6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年级英语;复习课;趣味;情感;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1-0044-03

一、英语复习课问题透视

当下,提及复习课,教师无形之中就会将其与朗读、背诵、默写、做题等联系在一起。教师往往“押宝”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操练,求“常规”,求“稳妥”,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剖析小学中年级英语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流程生搬硬套,缺乏有效的过渡衔接。

译林新版《英语》三上Project 1 My family and friends既是Unit 1~Unit 4的复习课,又是活动课。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只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课始,学生齐读Unit 1~Unit 4的四会单词、词组、句子,然后学生两人一组操练Unit 1~Unit 4的重点句型I’m...This is...She’s/He’s...操练前,学生齐读,操练后,教师选择1~2组学生展示。

复习课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学生先读后说,看似进行了扎实的操练,实则空洞乏味。读的内容和说的内容,缺乏连贯性,“为什么要读”“为什么要说”学生十分困惑,只是盲目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设计缺乏语境性、语用性。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讲解相关语言什么时候用以及如何恰当地用。

2.教学活动匮乏,模式化盛行。

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主要句型是一般疑问句Is this/that...?及其对应的肯定和否定回答Yes,I do./No,I don’t.主要词汇是文具类单词。在复习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背诵本单元的文具类单词,接着让学生对着PPT上的文具用品,进行同桌问答、师生问答、小组问答,最后完成对话填空,然后集体校对,教师讲评易错点。

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基本囊括了本单元的重难点,学生在说和写中“吃透”了单词和句型,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喜欢采用的复习模式。这样的教学虽涉及语言知识的输入,但语言技能的培养,却是“隔靴搔痒”且“不痛不痒”,听说读写并未完全融会贯通于整个课堂,语音、词汇、话题、功能、语法也未能有机整合于整个教学流程,模式化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被动地接收。

3.教学目标不接地气。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1 I like dogs中的重点句型为Do you like...?及其回答Yes, I do./No, I don’t.在该单元的卡通部分中有一句第二单元即将学习的重点句型I have a cake here.其中have的用法是新出现的内容,为了前后连贯,教师将Do you like...?Yes,I do./No, I don’t.的相似句型Do you have...?Yes,I do./No, I don’t.在复习时一并补充教授给学生,然后与Do you like...?句型一同操练,并进行辨析比较。

T:What’s the meaning of have?(告诉学生have表示有的意思)

T:我们一起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吧!(告诉学生一个表示有,一个表示喜欢)

T:Let’s practice.(让学生用Do you have...?和Do you like...?分别编对话)

这堂课学生在原有复习内容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新知,看似“温故知新”,拓展了知识面,实则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无形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已越过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后果。学生原有的知识点尚未内化,又学习新知,容易引起知识点的负迁移,混淆相关联的知识点,等学生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时,先入为主的模糊概念,会给新的学习带来障碍。

4.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关怀。

在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3 My day的复习中,学生要使用I...at...来表达一天中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教师提问:When do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一学生回答I get up at five in the morning.教师觉得五点起床似乎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起居习惯,便认为有误,进而对学生说:Maybe you usually get up at six.学生一脸尴尬地点头坐下。

这个教学中的小花絮是一种“常识”与“现实”的碰撞,学生觉得五点起床是现实的反映,而教师认为这违背了日常生活现状,于是“果断”地让学生修改自己的“错误”回答,选择教师预设的、符合大多数学生生活实际的“正确”回答。学生虽然接纳了教师的意见,但是其内心是茫然的、困惑的、失望的。茫然于自己确实是这个点起床的,为什么不被接受,失望于自己早起的习惯为什么没有受到积极的关注。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打簦长此以往,也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二、英语复习课问题的应对之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从多方面寻找应对之策,从而让小学中年级英语复习课有效开展。

1.融入趣味元素,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

枯燥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心生抗拒,而游戏等趣味元素则是复习课一剂有力的强心药。

下面,笔者以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5 How old are you?的部分教学环节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萌生对复习课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重难点为:掌握1到10的英文单词以及询问年龄的句型。因此,在一开始复习数字以及句型How old are you? 和其对应的回答I’m...时,笔者就带领学生热身,唱一首数字歌,用手势和身体动作来表演歌曲中的数字,学生兴奋不已,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接着笔者顺着刚刚的数字歌,进一步巩固数字单词,此处,笔者设计了两个小游戏“神秘数字”和“神奇电话”。“神秘数字”是让学生站起来猜数字,看看哪位学生最先猜对教师手中的数字,第一个猜中者可以上来抽取第二个神秘数字让其他同学猜,以此类推,持续3~5轮,这能培养学生说的习惯,也能反映出学生掌握了多少数字单词,不知不觉中学生既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了自己,也发现了自己数字单词方面的盲点。“神奇电话”,教师做出打电话的手势,并报出一个电话号码,学生一边听一边与自己手头教师给的号码进行核对,如果是自己的号码,就快速站起来说:“Hello, this is xxx.”(xxx部分为刚刚教师所报的号码)。这样,学生在听数字“接电话”的同时训练了自己的专注力,培养了自己对数字发音的识别能力,而和教师“打电话”又是口语表达的体现,既操练了数字单词又激发了表演的欲望,这样的复习摆脱了机械的、枯燥的操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爱上课堂,专注倾听。

2.“身临其境”,而非“置身事外”。

情境教学一贯被教师运用于新授课,在复习课中则用得比较少。许多教师认为复习要“扎实”,让学生反复读、背、默即可,不用把心思浪费在复习课的情境设计上。实际上,复习课中一旦加入情境元素,教师多一些心思,会让学生与课堂“擦出爱的火花”。

笔者在对译林新版《英语》三上Unit 5和Unit 6进行综合复习时,就利用教材中的卡通人物Bobby和Tina设计了如下情境:Bobby想去看望妹妹Tina,但是Tina的家在河对面,河上的桥受损,Bobby无法过河,学生要帮助Bobby找齐修复桥面的材料,而找这些材料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才行,这些任务包括听音写单词,当小法官(情境判断选择),做小小翻译家(中译英,英译中)和小小表演家(同桌默契表演)等等,这些任务包含了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也是对这两个单元知识点的一次巩固操练,最后学生圆满完成任务,Bobby也可以过河看望Tina了,皆大欢喜,美好的结局,会让学生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3.感官的全面调动。

复习课并非都是单一的听、说、读、写,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可以将其与Project 1 My puppy中的“经历”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手脑并用。

例如:笔者在执教译林新版《英语》三上Unit 1~Unit 4的复习课时,先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从单词到词组再到句子的巩固练习,在涉及介绍人物句型This is...时,在PPT上呈现Project 1中出现的新人物Alice,Tom和Paul,让学生用This is...句型介绍新朋友。接着,笔者给学生展示Alice和Tom的心形卡,上面画着他们的家人,图片下方附加简介――This is my...学生理解图意后,笔者让他们制作属于自己的心形卡,内容可以是介绍家人,也可以是介绍朋友。最后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也可以将心形卡赠送给同学或教师。此时的课堂已达到了一个小,学生热情高涨,在亲身实践中进行复习,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启迪了心智,更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4.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且时间短,在复习课中,教师往往倾向于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练习和巩固。复习课罢,知识层面上,学生是富足的,教师会毫无遗漏地讲解重难点和易错点,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讲解不同深度的内容。看似圆满的教学,实则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对于教师只是表面的顺从,抑或是对教学常规的遵从,并非是“全心全意”的听从。鉴于此,教师需要重新出发,从“心”出发,牵起学生心中的“感情线”,让复习自愿、自觉发生。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Project 1 A profile中的profile部分,便是能直击学生心灵的内容,因而可以作为复习Unit 1~Unit 4知识点时的精彩一笔。在准备复习Unit 1~Unit 4之前,笔者进行了思考,最后决定摒弃常规的知识罗列环节,直接利用Project 1的主题。首先,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生活照、毕业的学校等等。学生看到教师用了自己的照片,并且照片上的教师与他们印象中的教师又有些许不同,更加生活化、情感化,自然兴趣盎然,学习气氛热烈。接着,笔者问学生是否想了解老师更多的信息,学生异口同声地表示很想了解。于是,笔者让学生自由提问,PPT上呈现辅助句型Do you like...?Do you have...?Can you...供W生参考,这同时也是Unit 1~Unit 4中的重点句型。学生提问后,教师总结I like...I have...I can...当学生目睹教师一步步完成profile后,自己也是跃跃欲试。教师此时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完成自己的profile,由于前面的环节中教师已树立了“榜样”,学生对于profile的制作已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因而最后学生都圆满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全程主动参与,乐在其中,教师的profile更是与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不再觉得自己与教师之间“遥不可及”,自然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profile与教师分享,与同学分享,真真切切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复习课作为中年级英语日常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巩固复习和常规训练,复习课同样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支撑。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所执教的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以课程标准为准绳,设计出适时适地、合情合理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育的发现: 钟启泉教育思想访谈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意外;生成;课堂资源;教学机智;以学定教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些意外,特别是在新课程大力推进的今天,提倡科学探究学习,提倡师生的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很多的教学“意外”在我们的课堂中屡见不鲜。有的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净是“瞎捣乱”。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是想尽办法引回预设的轨道,还是将错就错?有人说过: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将之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烧起来。而实际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

一、面对“意外”,教师要树立课堂资源意识,有效利用宝贵资源

树立课堂资源意识就是相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即将课堂教学中“暴出”的意外情况,看成是能利用的教学契机。新的课程观超越了“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隘观念,确立了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教学环境即课程等新的观念。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教教材”“教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创新和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越来越淡化了那种线性的、以预设为主的、忽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习材料,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和生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突发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完全属毫无用处的奇思怪想。但当我们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却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也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整个精彩课堂的亮点。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意外”时,不管是什么观点、看法、内容,教师都要树立“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的意识。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老师让学生讨论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其中一式是2x+2(1-x)=0。有学生说是,有学生说不是。当时有很多老师在听课,执教老师很紧张,不敢就这个话题展开,而是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去解决。其实,精彩的对话就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因为答案不一样肯定会引发大家的争议,“其他同学的意见呢?”这样一问,又把新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其他的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确保学生更浓兴趣、更大动力的激发,产生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面对“意外”,教师要提高教学机智,借机施教,化解尴尬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这些机智是我们在预案中无法设计的,面对“意外”,教师若能随机因势利导,巧妙转移,就能融化怪问,化弊为利。

我们最怕课堂中出现意外问题,出现尴尬事件,特别是上公开课的时候。但是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出轨”都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教师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然而,有时教师却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面对意外,信心不足,顾虑较多,要么担心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要么担心出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或者自己的能力驾驭不了整个课堂,所以不敢正视这些“意外”,常常通过“回避”的方法,“巧妙”地避免“尴尬”场面,尽可能地“防患于未然”,使本应精彩的课堂变得暗淡无光。这样做不但使学生的好奇心下降,最重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原本勤于思考的学生也会变得懒惰。其实,正是课堂中出现了这些意外,说明了我们的学生是有个性的、有思考的;正是这些意外,才使我们的课堂能够耳目一新;正是这些意外,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提高即时应对的教学机智,借机施教,一定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三、面对“意外”,教师要“以学定教”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也深深注入了每一位教师的灵魂深处。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牢固树立“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作为教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只有灵活调控课堂教学,“以学定教”,才能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真正焕发出课堂的生命活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组者”,是“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教案不是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是像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一直处于自我矫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在教学中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能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四、面对“意外”,教师要用理智驾驭感情,正确面对

在课堂中也存在着与教学内容完全脱离的意外事件。我认为首先教师切忌动怒,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否则,只会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如果教师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的无能。

倘若学生产生的意外无法转化为教学资源时,教师也需要以理解的态度应对,毕竟这意外也非学生所愿的。切不可简单地批评、指责、嘲讽,而应该用将心比心的关怀,让他们恢复原先的轻松、安全,只有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才能继而再次认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正如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04-07.

[3]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目前,我们见证过公开课中许多意外的发生,有的部分教师的反应是置之不理、束手无策、懊恼不已等等。他们认为课堂意外就意味着教学设计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好。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他们千方百计地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是随机生成的,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学生真实地合作学习,自主创新地学习的生活经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想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往往会出现自主创新的光彩。

【案例描述】

1.两人合作摆出了25

一位老师在教《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要求学生摆出16、19,学生很快各自就摆好了,课进行得非常顺利。接着,老师要求利用手中的小棒摆出25。

在学生意识到利用自己仅有的20根小棒不能摆出老师要求的数时,老师提示:能否同伴2人合作呢?再让学生感悟,通过自由合作摆出25。

2.我懂得了合作解决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懂得了合作来解决,真不错!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如果我们自己无法解决,可别忘了身边可爱的同学和亲人朋友哟!”这位老师表扬了全体同学:“好的,再摆一个68。”

此时学生纷纷寻找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操作。老师也为自己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沾沾自喜,新课标的“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也在我们全体听课老师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着。

3.不合作也能摆出68

突然,“老师,李明不和我们合作,他还玩水彩笔!”有位小组长模样的学生边举手边站起来报告道。被汇报的第二组的一位男生不仅没有生气,还趴在桌上窃笑。

老师迟疑了一下,心想,不合作还窃笑,带着一丝恼火,很想训斥几句,但又不想影响正常的上课(后来与上课老师沟通过),于是亲切地问道:“李明,有什么高兴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李明先摇摇头,看到老师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他站了起来。

他说道:“老师,我不合作也能摆出68。”

老师很意外:“是吗?把你的摆法给我们说一说,好吗?”

“我用1根彩笔表示十,用一根小棒表示一,6根彩笔和8根小棒合起来就是68。”

这时执教的老师及听课老师才意识到:这不是对100以内数的认知很好的深化吗?这位老师课后说,真庆幸自己没将他训斥一番,那样可能不会达到那样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此时可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时机,于是这位老师做了这样的处理……

4.真了不起,是个创新

“谁听明白他的意思?”(另外一名学生重复了李明的方法)

“这样摆,行吗?”(老师请学生讨论)

“同意这种方法的举手。”(几乎全都举手)

“是啊,这种方法完全可以,李明,你真了不起,是个创新,用手中很少的东西表示很大的数。这种方法怎么样?”(“好!”学生异口同声)

“看谁一个人能摆出96?”

另外一名学生起来回答:“我有两种颜色的小棒,我用1根红色的小棒表示十,1根绿色的小棒表示一,9根红色的小棒和6根绿色的小棒合起来就是96。”

第四个学生又答道:“我左手的每根小棒表示十,我拿了9根,右手里每根小棒表示一,拿了6根,合在一起就是96。”

第五个学生抢答道:“我折断了3根小棒,我用9根长的表示90,6根短的表示6,这样我就不用那么多小棒了。”

……

【案例反思】

让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共享学习成果,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认知同时也会在意外中深化,这在上述案例中的“意外”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自主创新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的优良设置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并促进自主创新的过程,是有机统一的。

1.善待课堂意外,营造宽松氛围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教学是教师个性和学生个性之间的影响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应尊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上述案例中的学生李明在合作学习氛围下,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富有个性化的计数方法,是创新学习、发散思维的表现。执教老师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并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加以指导和培养,使全体学生在认知教学中深化了对数的认知,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关注人”。

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课堂上常见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学生的自言自语等,其间不乏有价值的数学猜想。尤其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老师要意识到这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好契机,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介入,放大亮点,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充分肯定学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所以,老师要学会耐心等待,避免急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或把学生引入误区,先听听再鼓励学生自由畅想,努力想办法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课堂上就会出现非预设的生成。这样做,就体现了尊重学生,善待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从而就做到了健全学生的人格,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2.改变课堂预设,智导生成精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越来越大。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时,不随波逐流,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作为教师,应破除课堂预设的条框束缚,具备智慧地诱导能生成意外的精彩。比如,本案例中老师面对“暴出”的意外情况,看成是能利用的教学契机: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为课堂生成带来新的可能。老师要善于捕捉并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要认识到学生奇思妙想中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整个精彩课堂的亮点。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意外”时,不管是什么观点、看法、内容,教师都要树立“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的意识。唯有如此,才会去正确对待、巧妙处理,换回精彩的收获。

当然,在课堂中也存在着与数学内容完全脱离的意外事件,无法转为数学学习资源时,老师也需要以理解的态度应对,毕竟这意外也非学生所愿的。切不可简单地批评、指责、嘲讽,而应该用将心比心的关怀,让他们恢复原先的轻松、安全,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继而再次认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3.强调合作学习,更赏自主创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学会知识同等重要,可以使学生从多交角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主创新”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数学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一种数学学习的良好状态,是学习者根据自我意识经验,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即在民主氛围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学习方式。

第9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

 A、指导思想   

以省市基教会精神为指针,以"研究、指导、服务"为基本职责,以"将欲立人,先求立师"为突破口,以新课程的实施和寄宿制班的开班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发展"优质教育"这个中心,努力构建"自主、宽松、协作、竞争"的工作氛围,夯实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使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使我校教师的师德形象和业务能力上一新台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创辉煌。   

B、主要工作   

一、以法治教,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时,不乱订乱发资料,做到一书一辅。   

2、深入学习,认真钻研,将课程改革落实于行动中。要深入学习和钻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切实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任务,在执行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各教师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落实于备课和课堂中。   

3、学"规范"情感换位树师表   

   工作中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一系列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全体教师要加强"规范"学习,注重师德修养,关心爱护学生,要主动俯下身子,倾听意见,教育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本学期将分年级召开两次学生代表座谈会,以征求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4、创造机会和环境,形成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竞赛,积极争取上好校外展示课,要请进来走出去,引导教师投入到教研改革中,使教师能把握每一次机会,发挥自己的每一份潜能,各自走向成功,形成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二、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管理,打造教与学的"双赢"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教学管理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中要始终不渝地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是面向全体原则,每位教师对所有学生承担相同责任,不放弃后进生和个别生。第二是全面发展原则,每位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各种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以其   

它方面的发展促进其文化成绩的提高。第三是主动发展原则,每位教师要把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理解为学生自身发展的过程,把全面发展素质要求变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占领好学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在新学期中必须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功夫花在备课上。各备课组教师要沿着"学生课堂上主体参与"这一主线,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体现"三高"和"三严"的备课原则,即认识高、站位高、标准高,严以律已、严谨作风、严肃态度,使每份教案都凝聚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教案内容应包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配套练习,教学后每份教案应有教后感。教案要提前一周打印成册,送教务处备案。   

2、本事显在课堂上。每位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好教材中所蕴涵的思维发散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多采用操作实践、观察讨论、大胆猜测等形式,养成学生乐思善思的习惯,用好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寻求解答途径,切实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当堂巩固。教务处将组织人员实施不定期督查考核和跑课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当好参谋。    共6页,当前第1页1

3、巩固放在作业批改和评讲上。习题精选,要按照基础性、层次性、探究性和激励性原则来设计和布置各类作业,要做到科学、规范、趣味、多样,要严格规范学生作业格式,做到题量适中,评讲及时,要多找学生当面评讲,杜绝不布置或只布置不批改现象,继续执行作业批改次数制,语文25次,作文10篇,数学60次,英语50次,理化各30次,政史各20次,其它学科18次。学校将不定期检查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使作业成为交流信息和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4、提高落在培优补差辅导上。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多找学生谈心辅导,确保优等生营养丰富,暂差生消化得了,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5、成绩出在考试上。认真组织好各类考试,确保成绩的真实性,主要学科每周和章节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测试,考后及时评讲试卷,做到周周清,学校将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期中将调研初一初二部分学科。    

6、要妥善安排好学生双休日学习与休息,主要学科每周要出好一份高质量练习,从而督促学生搞好假日学习。    

7、教务处将认真组织实施教务处工作督查制,将公事和私情分开,本着对事不对人原则,紧扣一个"实"字,将工作落到细微处。    

三、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课程改革和教法学法改革仍然是我们目前研究的两大重点,本学期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标准和教材的学习研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编排已作了重大变革,原有积累的经验甚至可能是阻碍新课程实施的前进的阻力,因此我们要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将集备落到实处。单独作战和群体作战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个人要克服一个"私"字,要小局服从大局,资源共享,待人以诚,相互协作,共同提高。集备要规定时间、地点,形成材料,谨防流于形式。    

3、组织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要做到一人上课,大家得益,在听课中探索,在相互学习中感悟,使思维在这里碰撞,使思想在这里发生全方位的转换。    

①每学期人人上好两节公开课,各组评课活动要做好记录,形成过程性资料。    

②配合第七届教学节,组织好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青年教师评优课和对外校的展示课。    

③继续执行听课制度。要求新上岗老师听课60节以上,行政领导听课30节以上,其他老师听课25节以上。     

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稳步前进,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继续推行"导师制"。抓好新老教师结对工作,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老教师较快吸收新信息,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进程。每位新教师每学期必须听指导教师课在30节以上,老教师必须听新教师课15节以上,并及时交换意见,严防走过场,流于形式。    

2、各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同科同年级教师的课在10节以上。    

3、各教研组要组织好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教学基本功竞赛,全组教师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既是对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测评,也是对该组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检阅,要以其为契机,提高全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进一步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要将过程管理资料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真正体现踏实工作、努力进取有回报,干好干坏不一样,使师资队伍建设有保障。     共6页,当前第2页2

五、抓好教研组工作    

1、各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做好记录。    

2、各教研组要按照政教处要求,定期刊出画廊,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讨教育教学工作。    

4、加大教研组长工作考核力度,确保各组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抓好寄宿制班和非寄宿制班工作    

今年这样的分班,在我校是首届,无经验可谈,如何赢得社会的认可,尽可能将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程度,这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1、牢固竖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众,多角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才。要知道,在我们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里有爱迪生,对学生要少一点讽刺挖苦,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点大声呵斥,多一点和风细雨。    

2、分层递进。将学生分层,不同学生达到不同提高,使优等生得到冒尖,中等生得到发展,后进生得到转化。    

3、寄宿制班要抓紧教学进度,提高课堂密度,快速反馈信息量,强化训练,加大优势群体的培养,每节课该用的现代化教具,练习、讲义要全部到位。   

4、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立足全局,协调各科平衡,打好整体仗。    

七、齐心协力,抓实毕业班工作。    

1、各班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规范》,抓好三风建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2、抓紧教学进度,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各科均要按学校规定完成    

授课计划。    

 3、重视各科平衡,打好整体仗。初三班主任要立足全局,做好协调工作,真正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    

八、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新世纪云林中学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为此,各任课教师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要努力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要着意于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1、教学研讨。教师要将教学理念真实体现于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2、制度与管理。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共6页,当前第3页3

(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每两周召开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本学期在教学活动月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新课程研讨课,承担片内专题研讨活动1次以上。确保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3)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在期初、期中各组织一次社区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听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使在社区大环境支持下的课改更具生命力。    

(4)培训制度。与市级课改培训工作同步,每月组织1---2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之间的"反哺"式培训,非实验教师同样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穿老鞋,走新路"。每阶段都要为后续培训作好准备。    

(5)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新课程改革中成绩突出的教研组和个人给予奖励。    

3、评价与考核。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积极探索。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 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九、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搞好特长培训。    

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活动要正常,要着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意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十、培优拨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科竞赛    

十一、重视音体美教学,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体育达标工作要重在平时训练,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密切配合,协同管理好两课两操,做到严而有序,切实达到锻炼和放松的目的。    

十二、加强学籍管理,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    

认真执行学籍管理条例,把好转学关,杜绝因学校内部因素而产生的流生,一旦出现流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及时上门,做好动员工作,减少流生。    

              

                                                                                                     云林中学教务处     共6页,当前第4页4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云林中学教务处工作行事历    

第一周:    

①学额动员。    

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第二周:    

①召开新老教师结对会    

②各教研组组织学习新标准,讨论交流各组活动计划。    

③分别召开寄宿制班和非寄宿制班教师会议。    

④交流授课计划。    

第三周:    

①组建中小学田径运动队    

②课改工作会议    

第四周:    

①召开毕业班部分学生座谈会。    

②汇总第一月教学常规情况。    

③做好控流工作先进学校材料。    

第五周:    

①第一次检测。    

②汇总第一月教学常规情况。    

第六周    

①召开各年级总结会。    

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讨论评优课事宜。    

③组织学生参加丹阳市中学文艺会演。    

第七周:    

①举办珥陵片化学研讨课。    

②举办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    

第八周:    

举办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    

第九周:    

①举办英语青年教师评优课。    

②举办教学节展示课。    

第十周:    

①期中考试动员。    

②汇总第二月教学常规情况。    

③召开课改推进会    

第十一周:    

①期中考试。    

②组织各年级作文竞赛。    

第十二周:    

①分年级召开期中总结会。    

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交流前一阶段教学工作。    

③召开师徒教学研讨交流会。    

第十三周:    

①组织初三数学竞赛。    

②组织初三英语能力竞赛。    

③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    

第十四周:    

①汇总第三月教学常规情况。    

②召开课改工作推进会议。    

第十五周:    

①组织初三物理竞赛。    

②组织学生参加"初中数学竞赛"。    

第十七周:    

各年级第二次月考检测。    

第十八周:    

①分班级进行月考总结。    

②月考教师总结会。    

③全校歌咏比赛。    

第十九周:    

①汇总第四月教学常规情况。     共6页,当前第5页5

②召开各年级学生座谈会。    

第二十周:    

①召开课改总结会    

第二十一周:    

①期末考试动员。    

②教学常规第四次检查。    

③初一、初二小学科期末考试。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