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造工艺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制工艺 教学方法 与时信息 教学探讨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国民经济中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认为68%的社会财富来源于机械制造业。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因此,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而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并且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新时期的机械制造业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对新形势下机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门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造工艺的有关知识,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技术问题奠定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分离、知识陈旧等现象,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要求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该课程的教学问题,是新时期任课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多年,期间系统分析了该课程的知识特点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强调学习兴趣、互动型教学方式、新知识点渗透和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教学实施方法,根据该课程的设置、教学要求和目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的,激发探索欲,解决学习兴趣问题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一种伴随注意而引起的从师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兴趣可以改善学习态度,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多,范围广,而且内容偏于理论化。这些内容比较松散,相互之间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讲述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方式与方法,则容易使整个学习过程僵硬教条化。因此,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就成为这门课程学习的关键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学生对新鲜事物开始都充满好奇心,对于课堂中所要讲述内容的目的性具有强烈的探索欲,特别关心学习内容与工程实际有些什么样的因果关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程讲述过程中,首先对本章节要讲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列举一些工程实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归纳出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系统讲述本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明白该部分内容的用途后,心理上觉得所学的内容具有目的性,可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学习有了动力,提高两学习兴趣的效果,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这部分内容的课堂讲述时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列举机械装配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孔与轴配合存在装不进去或配合间隙过大,以及接触表面间的接触刚度较差等情况,究其原因是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没有得到保证,这两种情况一般体现为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形状精度没有满足加工的要求。这样学生就对学习加工精度内容的目的具有初步的了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内容,增加了感性认识,提升了兴趣,激发想象力。在此基础上介绍机械加工精度的具体研究内容,然后分析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控制及预防。这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积极性,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二、提高教学艺术,采用互动型教学法,解决教学参与问题
教学是艺术,教师要努力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融合为一体,注意“授之以趣”,“寓教于乐”。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只充当“受众”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重点在于如何应用课堂提问技巧。依据布曾姆关于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方法,可以把提问分为以下五类: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和综合性提问。这几类提问方式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提问技巧,曾经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完全吃透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充分利用这几类提问技巧,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状态,让学生从自身的理解和能力方面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再予以点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积极互动。比如机床夹具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机械夹具相关知识融入到各类代表性工件的装夹中来讲述。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工件类型和加工方式分类,如零件可按细长轴零件、球形零件、细长条零件和大平面类零件分类,加工方式可按车端面、车外圆、铣平面、钻孔、镗孔和磨平面等分类。对分类好的零件按加工方式进行分组,分配给不同组别学生,让其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方案,然后相互交换,并汇总。最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不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这样可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加以适当的讲解与点评,客观积极地评鉴学生提出的方案和见解,并予以肯定,以此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在讨论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质疑,并从中发现和肯定其思路和方法。这样,教师通过采用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形式,保证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传统知识为主,新理论为辅助,解决与时信息问题
根据设置,《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四学年度,学生面临工作的压力问题,为应对社会提供职位的专业挑战,更关心当前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要。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生产过程的逐渐实现自动化,出现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单元等成熟的制造技术。数控技术不仅是实现复杂形面加工的重要和必要手段,在一些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已进入普及和成熟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当代的制造技术不再是单纯以传统精度进行的金属切削加工,更是扩展到了微米、亚微米,甚至纳米或埃级精度的精密加工,加工材料也已从传统的金属延伸到玻璃、陶瓷、硅,甚至金刚石复合材料,这些高精度制造和先进材料的加工必然导致加工工艺和理论的改变。但普遍高校选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内容主要以传统机械制造加工为主,讲述的主要是以金属切削加工为主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在讲述该课程时,教师应该充分融入该领域的新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主流和新事物,做到与时信息。例如,在讲述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部分内容时,在充分讲述表面几何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目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给学生初步讲述表面完整性的概念、研究的内容和必要性,以及解决该方面问题可能要涉及到的一些加工机床和工艺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未来工作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参与课程教学的兴趣。
四、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机械加工工艺学》的课程内容具有许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抽象,对于缺少生产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具体的印象,从而帮助分析和理解。例如,在讲述机床与工艺装备、毛坯选择与加工等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现场教学法,将学生带到机加工车间现场,在各类机床前分别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来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在讲授工艺路线选择时,利用机加车间的生产现场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选择毛坯件,并设计不同的工艺路线进行加工,通过演示证实各种工艺路线对加工的影响,以验证一些生产经验和教材内容,并在演示过程中进一步进行讲述,这样使学生能更深入的掌握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没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播放录像方法解决,其中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提供的《车工技能培训》是一套很合适的机械加工工艺学习的视频,笔者在进行现场教学的同时,也部分采用了若干该视频进行教学,效果良好。采用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法,解决《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础知识教学,容易被学生所掌握,很好地解决了课时、内容和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这一方法也得到了业内学者的认同。
总之,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做到明确教学目的,增强课堂互动,适当融入新知识,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等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难点,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濮良贵.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陈载联.如何教好专业基础课――关于机械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金筑大学学报.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我校特色,适应机械工业快速发展
我校是一所具有鲜明机械特色的高等工科院校,多年来为各级机械企业及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当前,我国机械事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科技发展最新技术以及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一)在教学内容选取上突出了机械特色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结合科研工作,总结了众多机械制造实例穿插在各章节之中,通过举例,使学生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吸收多方面的机械制造知识,培养学生对机械工业的兴趣,为未来从事机械领域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在教学内容更新上适应了机械工业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制造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机械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人在教学中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特种加工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以及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应用等,并且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增强了感性认识。
(三)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本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在讲解工序尺寸图表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发简短的小程序来实现工序尺寸的自动计算;在讲解夹具设计一章中,运用三维工程软件建立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和夹紧力计算等。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一)采用“讨论式”教学形式”
针对课程重点内容设计了若干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比如在讲授尺寸链的概念时,本人在教学中举例:每天下课后从机械馆到食堂,花费的最佳时间应该为15±5分钟,如果中间经过综合楼,经统计从机械馆到综合楼一般花费的时间为4±1分钟,那么从综合楼到食堂应该在多大时间范围内才能保证总时间在15±5分钟以内?课堂上所有同学都给出了正确答案,本人首先肯定学生们的成绩:实际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常应用尺寸链的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然后进一步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学生们轻松理解了尺寸链原理和主要计算公式,并且总结了极值法的优缺点,引出了概率法及其应用等。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式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互动。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在课堂讲授环节上往往以板书为主,近年来电子讲稿逐渐普及应用,提高了效率,但是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帮助作用并不显著。为此,本人将三维工程软件Solid works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运用该软件建立大量三维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基准、定位、夹紧、夹具等重要概念,同时还建立了一批装配体零件并进行了动画仿真,用于说明六点定位原理、工件定位过程、常用夹紧机构、各类机床夹具、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三、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积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本人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证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利用三维模型、动画及视频资料等手段
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三维模型、动画以及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虚拟场景和实际加工过程录像,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一定程度的沉浸感和现场感,这些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复观察,场景和视频也可以反复播放,为学生加深理解提供了便利,这是现场教学不容易做到的。
(二)设计安排相应实验
针对课程内容,安排了机床夹具拆装、工艺系统误差复映、电加工技术以及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等四部分实验,内容涉及了本课程的几个重点部分,既包括传统的机制工艺,又包括机械制造领域相关的一些现代制造技术,确保学生在两方面都得到实践锻炼。另外,还安排了学生CAPP技术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强化了学生们对工艺规程制定过程的认识,加深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还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一种CAPP软件的应用方法。
(三)其他外延手段
课堂和实验教学并不是本课程的全部,本人在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对课程进行了延伸,采取教师与学生现场讨论、小范围座谈、指导学生写实习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结合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机械制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4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机械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机械类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的是各种机械加工的设备与加工的方法,在机械类专业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这门实践性很强而现实实习条件普遍不足的课程,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
一、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特点
1.涉及范围广
中职学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涉及范围非常广,内容包括从热加工到冷加工,再到特种测量、加工、检测、工艺设计、装配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诸多方面。较之一般中职教材,通常需要两门到三门课程才能系统学完的内容在这一门课程中全部都有涉及。此外,由于近年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许多专门面对中职学生的教材也相继出版。这些教材无论在编排顺序上还是内容上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与新技术新材料以及计算机应用结合相当紧密。如高速加工、高精度加工、纳米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及工艺等内容,均是现代机械制造业流行和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更新知识、不断学习。
2.缺乏深层次的研究
虽然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内容均不是很深。课程在内容上删除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计算与公式推导,有很多知识也仅仅停留在介绍了解的层面,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体现了中职课程安排“定位准确,结构合理,叙述通俗”的特点。
3.注重动手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中职课程不仅在深度上不及高职课程,其广度也与高职课程有所差距。但其对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却通常比高职教育高。教材尽量多用图和图表等直观方式表达叙述性内容,在课程安排方面,直接省去了课程设计环节而取代以直接动手操作的实习。
二、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导致了其在教学当中存有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综合性强,与《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多门课程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时,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之上,方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此门课程。但是
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很多学生对于之前的知识有所遗忘,在新课堂时间的限制下,不能同学生讲所有知识一一复习,故只能强硬的灌输,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一同学习。但是由于资金等问题,很多职业学校的实习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导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仅仅“纸上谈兵”式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不良情绪。
三、教学方法的探究与改进
1.授课时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授课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讲课时应综合采用讲授、板书、播放幻灯片,教具现场演示、多媒体课件、实习操作乃至反串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铁碳合金平衡图这种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时,最好使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在大屏幕上针对每一条线均反复做出详细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讲到测量技术时,教师最好使用量块、量规等教具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在理解量块的研合性、理解量规的通端与止端时一目了然,记忆深刻。而在讲解齿轮加工方法时,由于加工方法多,适用对象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播放一段专门进行各种齿轮加工的录像,再辅以讲解,达到良好效果。在语言方面,教师尽量使用通俗易懂、幽默的语言,少用晦涩的专用名词,切忌授课时使用一成不变的语调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
针对中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授课时教师用直观方式讲解,对于难理解的内容,用实物演示或举例说明,可以使知识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今后见到该类实物便能想起所学理论。在实习的环节中,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决不放松对实习动手等环节的考核标准,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突出重点,多层次、多角度教学
教师在授课时候应注重深入浅出,将新知识与历史知识相结合,用熟知的内容带出新知识,注意突出重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讲解。比如讲解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时,只讲计算公式是肯定不够的,要反复举例,并且对不同的例子进行逐一地讲解,同时每一例题均用公式法和竖式计算法两种方法计算,计算出结果后再用公差验算。教师反复讲解过后,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
4.变换考核重点——能力为主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所以,在考核中应注重能力的考察。比如在考查刀具的几何参数时,就可以采用看图填空或者判断的方式进行。为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目的最终成绩应包括实习成绩、实践成绩,或加试动手能力。
四、总结
在到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素质教育正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如今,使学生收获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独立创新的能力,成为让社会、人民、自己满意的机械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所以此时关键是要寻求出最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交流,从而逐步总结出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心学生,聆听学生的心声,因材施教,将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重点,增加实践锻炼环节。将课堂教学转变成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体厉行真正的认识与了解工厂生产。
参考文献
[1]李娟.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初探[J] .方法周刊.2012.(12).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试题库
作者简介:李宝玉(1979-),女,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陈恒高(1955-),男,山东招远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DJY113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08-02
一、试题库建设的意义、背景及现状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设的意义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考核中,由于该门课程内容的多样性,给教师的命题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份好的试卷,不但要符合大纲的要求,而且还应具有很好得可信度和区分度。试题库的建设与应用能使考试客观化和标准化,对教师而言,不仅可以解除教师命题的烦恼,还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全面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而言,利用试题库组卷考试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研究试题库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设的背景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率。该课程系统性强,逻辑严谨,适于进行试题库建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题组重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重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对该门课程开展了多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2010年该门课程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的称号,在此之后,课题组更是加强了对该门课程试题库建设的研究工作,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3.“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现状
目前,国内个别高校有少量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均是以复习题的形式出现,并且从试题的数量、试题的覆盖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未见到可抽题组卷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因此,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要求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是十分必要的。
二、试题库建设的原则
1.试题库包括的知识面要广、储存量要大
课题组在收集课后习题以及该门课任课教师提供的试题后,经过总结和筛选编写了《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习题集中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分析题和计算题等各类试题,涵盖了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
2.要考虑到试题的难易度和区分度
由于学生的基础、努力程度等各不相同,所以命题时要对区分度加以考虑,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要有梯次,这样就可以把各学生的学习效果区分开来。
3.题目各自独立,各题间不互相关联和重复
每道试题都要经过仔细地推敲和审核,避免某题的文字和答案的表述为其他试题提供线索;题目的语意表达要清楚、简明扼要,措词应该严谨。
4.试题库应该具有准确性、实用性
应以“边使用,边完善”为原则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开发,使用户能方便地管理和维护试题库。用户应该能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修改、编辑和删除,能够任意寻找、过滤试题库中的试题。这样,通过用户的主动干预和程序的智能组合,能快速地生成练习和试卷,实现教学工作的智能化。
三、“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立的具体步骤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开发过程,既需要专业课任课教师对题库的内容和整体功能进行设计,又需要专业编程人员对程序的实现,需要二者密切合作,其中任课教师还要负责题库的测试和维护管理等工作。编程人员主要采用的软件为: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7.0、SQL server2008、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等。在试题库的编制过程中,坚持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建设思想。
1.试题的准备收集
首先是教材中课后练习的筛选,由相关人员将那些知识要点突出、方法典型、综合性强的试题全部录入,现已基本完成。再者是收集项目组成员自编试题以及部分市售试题,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大量的具有其独特知识热点的试题,因此要求每个任课教师都需提供一定数量的自编试题,要求试题的知识点要全面,类型要丰富,要做到从不同角度测试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然后,认真填写每道试题的试题卡片,题卡中应该包括的内容为:试题所属章节、试题题型、试题测试涉及的知识点、难度、解题过程及答案等。试题卡片制作完成后,应该按章节、类型等进行综合归类,并且对其进行排序和编号,同时编制试题检索目录,以便于后期的选择和查找。
2.试题库参数的确定
首先通过多方面查阅大量的试题库建设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选择试题类型、要求程度和试题难度共3个参数作为建库的参数。
(1)试题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试题类型,即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填空、名词解释、分析和计算题。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分析和计算题的比例分别为10%、10%、15%、15%、20%和30%。
(2)要求程度:即试题内容应该能够反映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程度,即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要求了解的内容占10%左右,熟悉的内容占35%左右,掌握的内容占55%左右。
(3)试题难度:将试题难易度分为4个等级,即容易、中等、较难和很难,其比例为20%、30%、30%和20%。
3.试题库的开发
编程人员利用Delphi7.0、SQL server2008、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等软件,开发具有“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己特色的试题库。
4.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试题库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边建设、边使用、边管理、边完善题库系统。
四、“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应用
1.应用对象
选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 级(1)班参加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其考卷由授课教师出题;拟选择该专业(2)班参加试题库随机抽卷出题考试。
2.研究方法
两个班级具有相同的任课教师、相同的考试时间、相同的试题类型和相同的题量。在考试结束后,客观题利用计算机进行判分,主观题则是由教师按照统一标准对其进行流水判卷。然后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看两个班级的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3.结果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级的试卷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对试题的难度、试题的信度、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等进行多方面的试卷分析,并且分析考试结果是否理想及其原因。考试结束后还要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对考试试题的满意度以及建议。
4.题库考试评价体系
试卷分析是考试管理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考试的深化和提高。只有在考试后不断地进行总结评价,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到试题库中去,摒弃那些不合适的试题,优化题库,才能真正提高试题库的质量。
五、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试题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试题库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考核学生,还将有利于促使学生根据大纲内容仔细阅读课本,拓宽其知识面,深化其知识程度,锻炼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试题库的建立和应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将继续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检测与分析,不断调整试题参数,从而确保试题库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明歆,靳添博.省级精品课《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试题库的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2]石智伟,张皙旎.浅谈“工程光学”试题库的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3]王昊,刘娜,高艳.人体解剖学考试数字化题库的建设和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0).
[4]仲高艳,徐秀英.农机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2,(4).
[5]李洪霞,张凤仁.康复治疗学专业系列试题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
甚少。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涉及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俗称热加工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俗称冷加工工艺)、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部分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其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工作适应性,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
多能。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机械制造工艺工程为主线,了解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的各主要工种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的基础知识。
二是一般了解各工种的主要设备(包括附件、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三是初步掌握选择毛坯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
四是初步掌握确定常见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五是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作品方法。
本课程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感性知识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应配合一定的现场参观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总是问,这门课程的重点是什么。老师说绪论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重点。学生又问,我们学习到什么程度算是学好了这门课程。老师回答说,学了这门课程以后,你就能够在别人面前有说话的资本。例如车工师傅在那里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你就能够参与讨论,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铣工师傅在那里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你也能够参与讨论,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谈话资本,就是一门专业技能。
二、铸造工艺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第一章介绍的是铸造,学生对于砂型铸造中的主要造型材料型砂不理解,老师就在讲授型砂及其性能中介绍:型砂是砂型铸造的主要原料,通常是由沙子和粘结剂所组成。沙子是耐高温的材料,是型砂中的主体。粘接剂的作用是把沙粒粘接在一起。粘接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黏土。有时为了满足某些性能要求,型砂中还加入其他造型材料,如煤粉、木屑等。型砂性能对铸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例如型砂的可塑性不好,就不易得到轮廓清晰的型腔;型砂的强度不高,则容易在起模和搬运的过程中发生损坏,在浇注过程中发生冲沙等;型砂的透气性差,就不能将浇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体及时排出,而这些气体进入金属熔液,就会使铸件产生气孔;型砂的耐火性不好,在浇入高温的金属熔液后,型砂就会粘接在铸件的表面上,形成粘砂;型砂的退让性不好,会对凝固后的铸件收缩产生较大的阻力,由此可能使铸件形成裂纹。
造型材料的质量,配沙工作的好坏,将影响型砂的性能,进而影响铸件的质量。生产中对配制好的型砂,经常用仪器进行测定,以保证型砂的各项性能符合要求。较为简便的检验方法是用手抓起一把型砂,紧捏后放开,如沙团不松散而且不粘手,手纹清晰;把它折断时,断面平整而均匀,则表示型砂的强度、可塑性等性能较好,如果型砂的颗粒较粗则表明透气性能较好。这样即便是学生没有去过铸造车间,没有见过型砂,在铸工师傅检验型砂的性能时,学生也能参与其中。
三、刨削、插削及拉削加工工艺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本第六章介绍的是刨削、插削及拉削。课程内容首先介绍刨削的定义,然后介绍了刨床的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介绍刨床的结构需要讲一节课,但在问学生是否听懂时,一部分学生却说,大概、或许是听懂了。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听懂,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带领学生到车间,在刨床前给学生介绍,哪一块是滑枕,如何调整滑枕的工作行程;哪一块是刀架,如何调整进刀量;哪是装刀架,如何安装刨刀;哪一块是抬刀板,为何要有抬刀板,抬刀板的作用是什么;哪一块是工作台,工作台的作用是什么;刨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是如何实现的等,然后再让学生看看弯头刨刀是什么样的,最后开动刨床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再问学生是否听懂时,学生都说听懂了,教学效果明显得以提高。
四、镗削加工工艺教学
在介绍镗削加工时,因学校没有镗床,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机床不了解,在教室里学习效果不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现场的操作演示,若仅凭几张挂图很难把枯燥、抽象的内容讲“活’,这样就会使学生由听不懂而转为不愿听,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镗床的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和加工工艺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亲自参与了操作。这就给教学增加了很多的趣味与生动,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充分应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也会由听得懂到愿意听,由愿意学到学得会,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的。
五、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教学
在介绍零件的工艺分析时,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再由老师介绍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车左边部分粗车右边部分精车右边部分精车左边部分,如下图所示。
图 轴承座零件图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涉及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部分。中职学校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可让学生获得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为以后适应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本身有着区别于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自身学科特色,是理论中多实践,实践中厚理论,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体会。
二、 当前教学存的问题
(一) 学生自身的问题:
1、 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大部分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
少量城区生源也以低分段为主,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眼高手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学”,这种自卑感让他们觉得前途渺茫,存在混日子的想法。
2、 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多数学生好动贪玩,课堂听讲注意力不易集中,一节课45
分钟,只能集中4,5分钟听课。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该课程的内容多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 教师自身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技能,但实际上大多数教师达不到大纲中要求的双重要求,多数只重视理论的讲解,课堂“满堂灌”,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而不去拓展实践中的技能要求。另一方面,面对问题相对较多的中职学生,有的教师缺乏耐性和热情。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学方法运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中职学生厌学、贪玩、存在自卑感,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参加大赛取得的成绩,就业后优越的工资待遇等,通过这些让学生产生“别人能行,我也能行”这样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培养了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到《冲压》这一节时,我首先询问学生:“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每天吃饭用的不锈钢饭钵,是采用什么机械制造工艺加工出来的?”这时,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积极动脑。“是我们第一章讲过的铸造方法吗?”学生中有同意的,有异议的……然后,提问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我再逐一指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冲压”这一工艺有了感观上的认识,能将书本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
(二) 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内容过多而课时很少,内容广泛而重点不突出,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是首要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专业的不同,对教材进行取舍。例如:对于焊接专业的学生,就把教材中《焊接》这一章节让学生自学;对于机械装配专业,《钳加工与装配》这一章节让学生自学;而将《铸造》这种现代机械加工中学生不易接触到的工艺方法,《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简介》这种与目前生产密切相关的工艺方法作详细讲解介绍。
传统教学多采用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有时不能很好表达要讲解的内容,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可采用让学生观看视频、动画,例如在讲解埋弧焊工作原理时,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带学生到生产现场观摩,因此可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埋弧焊的工作过程,尤其是焊接大圆弧的管件时的工作状态,这样使复杂的装置及工艺流程在学生面前变得清晰明了、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从面达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加强教师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培养的职业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备机械专业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也就是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不是一门单独的机械方面的专业学科,它涵盖多种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包括毛坯的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和装配,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机械专业实践知识,所以任课教师在备好理论课的同时,还要多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争取做到一师多证。
另一方面,光有扎实的知识、合格的证书还不够,我们每名教师还应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教学观念,对于问题相对较多的中职学生,我们应注重以人为本,摒弃师道尊严,对学生浮躁、困惑、放任的态度,应遵循“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的原则,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中职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专业学习环境,保证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 结语
通过对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契机,从调整课程结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这门机械类课程的深入学习,为以后适应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陈海魁,刘玲娣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专业特点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主要讲述了零件制造、机械设计与加工等工艺与内容。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与掌握机械零件加工与制作等的基本流程与技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与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机械制造实践相结合,实现专业学习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生产第一线奠定必要的基础。[1]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课程内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与制约,部分专业课教师不能及时的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导致了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体系的不及时性与陈旧性。同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因为实验课程课时的不足,致使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将其转化为自己真正的能力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2]
2、教学方式陈旧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作为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其人才的培养,应从社会发展所需要角度出发,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优秀人才。然而,实践中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课本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导致培养出的职业院校大学生,虽然掌握了熟悉的理论知识,但是其缺乏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较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具体的机械工艺制作任务,需要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以此来提升自己实际操作能力。[3]
3、未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德、学、才、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既懂得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艺加工过程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接受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使其在所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与理论水平,形成自己娴熟、创新性的工艺加工方法与流程。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安排专门的实验课程,提前分配为多个实验小组,将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大家分享交流。专业课老师对于各个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与总结,指出问题与优点,使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总结、提炼经验,提升能力。[4]
三、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策略与建议
1、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
教师不能盲目照搬教材,为了保证学习和应用效果,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精选授课内容,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或补充完善,从而增强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5]
2、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记住重点的知识点与体系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在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同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授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将其结合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PPT、实验过程的视频资料、图片等内容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将部分零件加工制作的工艺流程以及机床的结构与原理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与讲解,既生动形象,又容易理解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内容,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于具体的机床加工、工艺制作环节中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方向的转化。同时,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具体实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1.1有效地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使用PPT的同时,不能忽略实物教具的使用。在讲解一些机床结构、刀具夹具等知识时,仅靠教师的理论讲述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可通过现场教学手段,利用实习工厂、生产工厂的机械设备,在短时间内解决黑板上难以讲透的问题。没有现场教学条件的,可结合具体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拍摄一些生产过程教学短片,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1.2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不同于纯粹的理论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效果对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学校已有的实习工厂、生产工厂的条件,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与学习相互穿插的方式,或者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行的方式,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大为增强,不仅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采用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宜采用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受迫学习,而是自觉、主动的地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课堂环节、测试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多形式考核,最后再综合评定,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
1.4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动态结合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教师应与时俱进,注意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及时收集学科最新的发展态势进行介绍,使学生在感受到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理解学习传统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收集感兴趣的前沿科技,培养自学能力。
1.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生产结合的综合能力。许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生产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呈现出“纸上谈兵”的局面。因此,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参加项目开发等方式,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2结束语
(1)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教学能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到机械制造工艺的整个过程。计算机教学过程能通过模拟动画对复杂的机械运动进行演示,这样能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砂型铸造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演示不仅能对各种铸造类型进行分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铸造的过程,以便能更加准确的进行划分和记忆。(2)随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在机械制造教学的过程中能将比较复杂的机械零件进行演示,使各种零件的演示和绘制更加的立体和逼真,使学生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各种零件的结构和相关的性能。在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恰当使用这些软件把零件的加工过程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现场教学法
机床结构及其原理、各种机床操作方法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在课堂上讲起来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如“铣削”中介绍X6132型卧式升降台铣床的主要部件及其功用,以及铣床附件、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等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费尽精力后,效果仍然不好。通过学生对实际设备的观察和对操作方法的观摩,可加深直观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程中,绝大部分的内容均可采用现场教学法。如:在介绍“磨床”这一章节时,把学生到现场,首先让学生认识磨床的种类: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万能外圆磨床等。在介绍磨床种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各类砂轮及各种磨床对应的加工范围。然后着重介绍M1432B型万能磨床,参照现场的实物讲解其主要部件及其功用,实际演示操作,让学生理解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并初步了解规范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当然这些内容不可能在一次的现场教学中能完成,得安排多次的现场教学才行。采用现场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下问题:(1)在进行现场教学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可在现场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进行深入的考虑,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2)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各个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和学习,在到现场参观讲解前,首先需要对参观的内容进行熟悉,在进入现场前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汇总,对学生在现场学习的过程中要有重点的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3)在现场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在现场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老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现场的实物观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回到学校后老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提问,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没有掌握的重点进行重现的讲解,以帮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3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进步
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的考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适当的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个别学生要根据其掌握内容的情况适当的进行辅导,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整体的教学进度,也要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讲解,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