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公司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有限公司 股权转让 限制 效力 法律关系
一、股权转让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一)概念
股权又称股东权利,是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利和管理参与权。股权既是财产权,又是社员权;既是请求权也是支配权。股权转让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按照法定程序将自己的股份转让与其他股东或股东之外的投资人的民事法律行为,同时伴随股份的一切权利也随之转移。
股权的转让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形式,对内及公司股东之间的相互转让,对此没有特别的限制;对外转让是指向公司股东之外的第三人转让其股权,为了确保股东权利及公司的正常运转,对此《公司法》第七十二条作了相应规定。
(二)法律规定
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股权转让的原则及限制
(一)基本原则
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这是我国公司关于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的体现,只有赋予股东股份转让权,才能保证公司资产的连续性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对股转加以限制相对于股权的自由转让原则来说只能是例外情况。
股权转让的另一原则是概括原则,即股份一旦转让,则属于股东权的权利、义务概由受让人继受,这是股权转让的题中之义,这意味着股东权的转让不能像物权或债权的转让那样,转让双方可以约定仅转让物权或债权中的一项或部分权能或权利。
(二)限制
对股权转让加以限制主要是出于人合的需要,以及加强公司治理及董事、控制股东忠实地履行义务,反垄断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有限责任公司对于股权转让的限制分为股权对内转让(即股东之间转让股权)的限制和股权对外转让的限制两方面。
1.对内转让的限制
(1)导致股东人数为一人的股权转让
对于股权对内转让可能导致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减少为一人,公司法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产生股权变动以外的其他法律问题,比如公司性质的改变,债权人法益保护,税收及其他管理政策等问题的出现,此时股权转让效力将涉及诸多利益主体,目前通说是不因导致股东为一人而认定股权转让无效。对此解决方案理论与实践有两种不同见解,审判实务倾向于责令一人股东在一定期限内将股权对外转让一部分或变更公司形式为私营独资企业。理论界则主张引入一人公司制度来解决此问题。
(2)股东权的平等保护
这是从《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第三、四款延伸出来的原则,该规定体现了当多个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同时主张受让股权时,主张按意思自治原则,允许股东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平等地按持股比例受让股权以保持公司原有股份控制权的平衡。同时公司章程有其他规定的,按其规定。
2.对外转让的限制
《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鉴于有限公司的人合性,对股东以外的第三转让股权主要限制主要是股东的同意,优先购买权及强制买卖。
三、法律关系
只有对股权转让过程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够确定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以下法律关系:
(一)股权转让双方之间的关系
股权转让的本质与一般权利转让相同,是转让双方就股权这一标的发生的买卖关系,由债权法调整,但因股权的财产及人身属性,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其又受公司法调整。故,股权转让双方的受到多方法律的调整。
(二)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
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的双重属性,是资本聚合与相互信赖的集合体,而股东具有投资选择自由,为了平衡股东的独立人格和公司的整体持续发展,对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通过“同意条款”、“优先购买条款”予以规定。
(三)受让人与其他股东、公司之间的关系
股权转让从另一个角度审查即是股东的变更,受让人受让股权,成为公司股东并行使相应的权利。新旧股东的变更将产生新股东身份的确认问题,转让股权双方的协议依法成立生效后,进入履行阶段,这就产生受让人与其他股东、公司就权利与身份确认的法律关系。
(四)股权变动过程中,相关人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由于股权转让的一般及特殊的双重性质,及有限责任公司的资合、人合性要求,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相关人员包括转让股东、受让人、其他股东等。股权的对内、对外转让有所不同,具体问题参考相关规定。
四、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考察
(一)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
前文已述,股权转让合同在权利买卖这个层面与一般合同无异。首先,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按现代合同法理论,作为事实判断,合同的成立只要求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作为法律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即只要合同双方就股权转让的标的、价款等主要事项达成一致,股权转让合同即告成立。
(二)股权转让协议生效的影响因素
1.一般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效力,发生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欲发生的法律效果。有别于合同成立的事实判断,生效反映法律的价值判断及追求,合同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一般情况下,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依法成立的合同产生按照当事人订立时意欲发生的效果。既是价值判断,必有取舍,特殊的情况下法律会明确规定合同的生效要件,诸如要式、要物、附停止条件等方面的规定。法律仅明确规定了特殊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如:在国有法人股的转让中,必须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也必须报经审批机关批准和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无此要求。
2.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的限制条款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对于一般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法律未明确规定,但《公司法》第七十二条对外转让限制的同意和有限购买规定,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合同的效力如何,众说纷纭,理论界主要有以下观点:
﹙1﹚股权转让合同原则上从成立时生效,法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对合同生效没有影响;
﹙2﹚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和放弃优先购买权是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定生效要件;
﹙3﹚未经股东过半数同意和放弃优先够买权等程序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4﹚未经股东过半数同意和放弃优先购买权等程序,股权转让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5)未经股东过半数同意和放弃优先购买权等程序,程序上的缺陷并不影响股权转让的实体权利,属于可撤销的行为。
首先,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第二、三款的性质,笔者认为其属于强制性规定,一从文字表述看“应当”,体现立法强制之意。二,从价值选择和取舍,即立法目的看,“同意条款”和“优先购买条款”是为了限制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维护公司的人合性。故,若作任意规定,恐有违公司法的价值追求。
其次,股权转让协议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效力如何定位?
第一,合同法严格控制无效合同的范围,只有在侵害国家、社会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情况下才否认合同的效力,而且如果能通过其他的救济途径予以修正,原则上还是不主张直接认定无效的。
第二,股权转让协议,未经公司股东过半数同意,未尊重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确实存在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可能,但这种损害并不是直接或必然的,不宜以未履行相应程序而否定其效力。
第三,实际操作中,许多股权转让合同虽然没有履行相应的程序,但事后各方都无异议,在这种情况下还认定无效,没有任何意义。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者未向其他股东通报转让价格等要件而与非股东订立股权转让合同,或者与非股东订立股权转让合同,价格或者其他主要条件低于向其他股东告知的价格条件的,其他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合同。
尽管最高法院的意见是可撤销,但比较研究效力待定和可撤销两种制度后,笔者主张效力待定制度。
合同的效力待定,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因存在不足以认定合同无效的瑕疵,致使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由有追认权的当事人单方面进行补正,再确定合同是否有效。合同的可撤销,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规定享有撤销权的人通过人民法院或其他机构行使撤销权而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
(1)从适用范围看:前者主要适用于合同当事人的缔约行为影响或侵害到了第三人的权利,第三人的态度对他们行为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明确;后者主要是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时未发现的瑕疵进行救济,当事人或第三人对行为一般情况下持否定态度。
(2)从设立目的看:前者是赋予相关权利人选择权,或追认或拒绝,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其中侧重使相关人有机会补正能够补正的瑕疵,促成合同生效;后者则是赋予相关人撤销业已发生效力的合同,旨在否定合同效力。赋予股东在股权转让合同发生效力前选择。
(3)从设立效果看:前者可以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要么以使之无效,要么追认使之生效,经过短暂的催告期间,法律关系能及时确定下来;后者合同已经生效,却还要面临时刻被撤销的可能。
此外因撤销权的期限较长,法律关系将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否定生效并履行了的合同,在实际中亦存在种种问题。从权利行使看:前者的追认权与拒绝权只需根据权利人的意志,单方面作出决定,权利的行使快捷、经济;后者则需要通过法院以诉讼的方式进行,较前者繁琐,不利于权利的行使。
故笔者同意第四种观点,即未经股东过半数同意和放弃优先购买权等程序,股权转让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关键词]蓬莱市旅行社 行业问题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16-01
1 蓬R市旅行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准入门槛低、经营成本少,造成了旅行社规模小、竞争力差、管理松散的局面。
我市旅行社总量59家,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而旅行社业务市场确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大多数旅行社负责人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没有品牌意识,不靠质量取胜,而靠数量人头盈利,解决温饱问题还可以,企业做大做强谈不上。为了节约成本,一方面,80%的旅行社没有聘用专职的管理人员,商业秘密走失、过分依赖计调、导游异地带团失控、管理不力带来利润损失、对员工给公司带来损失行为束手无策的问题,旅游旺季应接不暇。另一方面,为了逃避缴纳导游养老保险,大部分的旅行社导游被挂在管委导游服务中心,借调旅行社期间,导游才有报酬,挂在导游服务中心,导游员既无工资也无保险,以从旅游经营单位索取回扣为主要生活来源,导致缩短行程、增加另行收费的旅游项目、增加购物等行为的产生。
1.2 低价竞争,固守传统经营模式
大多数仍居于传统的观光游,深层次的产品开发严重不足,大多数旅行社主要以地接为主,组团社份额仅占旅行社总数的12%,各旅行社竞争激烈,为了占领同一客源市场大打价格战,而从目前旅行社的发展角度来看,蓬莱不是旅游的第一目的地,而是充当了烟威、青岛的中转站的角色,利润高的客源多数被青岛、烟威垄断,即便是蓬莱旅行社接待利润低的客源,胶东半岛常规团费用组团社了如指掌,团费被组团社一压再价。往往一个团队,组团社向几个地接社询价,谁的价格低就给谁,你不做他做。地接几乎零收益的团队,旅行社只有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克扣房标、餐标、增加其他项目实现收益。
1.3 市场混乱,景区内外政策不一
为全面有效遏制景区门票销售无序、价格混乱、旅游企业不正当竞争等扰乱市场行为,进一步净化我市旅游市场经营环境,维护正常旅游市场秩序,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下发了《关于全面叫停游览场所预售门票的通知》,景点门票预售市场混乱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还是存在宾馆饭店、渔家乐等无旅游经营资质的商家出售各景区门票,甚至门票价格与旅行社在各景区获得的优惠票价持平,可以说“抢占”了旅行社的生意。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我市景区对内对外优惠政策不一致。旅行社普遍反映个别景区对本地与外地旅行社实行两种政策,蓬莱的旅行社买票必须是7个人成团,而青岛的旅行社却可以一个人也成团。有的景区考虑到路途原因,有的优惠政策对外地比本地的还要优惠。景区的散客票政策限定几家旅行社,且价格不统一,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1.4 思想陈旧,网络营销手段滞后
目前我市旅行社有独立网站的10家,少数旅行社与携程、同程、途牛、去哪儿、欣欣、蚂蜂窝等影响力较大的OTA合作。从各旅行社网站的经营情况看,网站知名度不高、在网站的宣传投入方面维护费用较低,基本在5000元左右,网页功能单一、更新滞后、缺乏吸引力,只是最简单的线路、景点、价格信息的,追加一些浮动广告窗介绍最新的活动,没有做到线上、线下的有效统一,带来的业务量屈指可数,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在调研中,为数众多的旅行社满足于现有的状态,对电子交易很少有兴趣。随着微信的发展,现有旅行社基本转向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推荐旅游线路,但是也仅有近10家旅行社推出公众微信号,旅游信息。
1.5 安于现状,欠缺开发设计能力
一是表现在对本地旅游市场的发动能力不足,没有有效的办法来刺激市民出游消费。二是针对有出游需求的,旅行社却没有能力去承揽。介于我市旅行社实力有限,满足不了旅游目的地、出游时间等技术要求,导致旅行社没有能力独立成团,只能通过委托招徕业务转给外地大社。三是个性化产品的设计欠缺。目前我市旅行社开发的旅游线路基本上一种是套用其他旅行社研发的产品,另一种就是简单的将旅游要素进行组合,缺少考察踩线,综合、提炼各种元素,没有任何技术门槛。
2 对策措施
2.1 加强宣传覆盖目标群体
旅游公司在差异经营策略中将大学生市场作为细分目标市场的重点差异服务对象,那么针对这一群体的意识感染力度就需要大幅加强。除了在组建民族历史教育游,红色少年培训基地、野外生存拓展训练,追寻成吉思汗足迹等精品路线方面努力吸引大学生视线,旅游公司更应走进校园,进行面对面宣传;培养校园内部直销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校园内部固定咨询营销网点,不仅保证宣传力度提升,也增强了企业认可度。当消费群体产生依赖消费时,带动的就是业务量的延续提升以及校园环境下的稳定营销局面。
2.2 加速建设完善网络平台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媒体将成为旅游公司面向旅游者的一个新窗口。旅游公司要高度重视旅行社网站建设,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网络业务部门,聘请专业工程人员参与建设维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企业产品进行介绍、宣传、推广;业务人员在网上提供咨询、订单、征求售后反馈等“答、问、讲、记”服务。同时旅游公司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业务规模选择合适的组合式营销模式,开展虚拟旅游、虚拟社区等,尤其是手机移动终端出现后,微信成为人们最喜欢的沟通工具之一,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旅游信息,提供出行常识,线上线下双重结合,打造营销新模式。
2.3 保证信誉打造诚信名片
旅游投诉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发生几率最大的民事诉讼,所以,旅游公司要想长足发展,就应从宣传、服务过程中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注重信誉,实际与宣传相吻合。所以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定期考核,提升员工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以“诚信”为主的企业文化氛围。而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而国家旅游局也号召,广大游客出游可以选择公开承诺诚信经营的旅行社报名,并鼓励游客进行监督和举报,旅游主管部门对违反承诺的旅游企业将依法依规给予严厉处罚。
2.4 整合资源开发特色产品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旅游公司作为中小规模旅行社因为在标准化的产品路线营销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应渐缩建设比例,加大对蒙古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向专业经营转型,形成特色服务,以便满足目耸谐】突群体的旅游需求。这样不仅在可以丰富路线项目内容,还可以增加收益。
结语:综上所述,旅游业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而旅行社的服务与经营却停滞不前,为提高旅行社行业利润,提升旅行社服务水平,应全面地了解中国旅行社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并分析其经营的优势与服务创新对策。在变幻莫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旅游者,时时都可以作为旅游季。企业决策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揣摩研究行业环境,认清企业自身处境,及时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迎合消费者需求,匹配市场供给,保证市场份额,使企业在良性循环中得到长足发展。鉴于本篇论文调研区域的局限性,数据统计针对性强,统计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同时在对旅游公司目标市场细分后,所提出的经营对策还不够完善,这将有待结合公司经营策略实施进度而逐步做出补充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栗超.我国旅行社行业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 殷晓晶.旅行社服务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力层次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深化有关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获得阅读文献、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工程训练以及使用工具书和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提高:
1、调查研究、方案论证、分析比较、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2、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化正确选择的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撰写论文能力。 4、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包括:旅游经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旅游规划、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经营管理。具体范围包括:
1.休闲旅游2.旅游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3.城市旅游4.旅游规划 5.旅游目的地形象6.旅游区域合作 7.旅游市场营销8.旅行社集团化研究 9.旅游企业管理10.饭店业发展趋势研究 11.旅行社发展趋势研究12.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13.旅游服务管理14.旅游产业集聚 15.生态旅游16. 旅游电子商务
毕业设计地点可以在学校内、科学研究单位、旅游公司、旅游企业等,只要有研究、开发环境即可。时间一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毕业设计原则上一人一题。
三、毕业设计选题参考
1.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3.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5.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研究 7.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 9.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 11.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 13.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 15.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 17.旅游规划失灵与利益主体分析 19.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
21.论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3.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协调 25.论旅游规划的基本功能
2.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旅游城市空间竞争探析 6.旅游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8.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0.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 12.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 14.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 16.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18.旅游规划与旅游营销关系辨析 20.论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22.谈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 26.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
27.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经济分析与预测问题 29.旅游地品牌与形象规划
31.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 33.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5.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研究 37.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机理初探 39.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41.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 43.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初探 45.旅游空间竞争研究
47.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的几点思考 49.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 51.生态旅游规划的功能空间分析 53.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分析
55.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 57.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 59.旅游规划运作的项目管理探讨 61.旅游服务创新分析
63.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及其对策 65.我国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7.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 69.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 71.旅行社低价竞争的原因分析
7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75.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 77.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探讨 79.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
81.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 83.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85.信息时代旅行社战略管理的思考
87.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89.我国旅行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 9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 93.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95.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97.主题饭店发展模式的创新
99.浅谈激励理论在现代旅游企业中的运用
28.论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 30.“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研究 32.基于旅游者认知的旅游目的地印象管理 34.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 36.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 38.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研究 40.区域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构建 42.试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44.政府主导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研究 46.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 48.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50.生态旅游规划的层次分析
5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要求 54.旅游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56.知识经济时代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58.我国旅游产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 60.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 62.旅游管理中挫折心理的运用 64.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创新探析
66.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68.论体验经济下的营销创新
70.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障碍分析 72.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 74.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76.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动因与模式探讨 78.旅游企业信用缺失及其管理对策 80.论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的体系与方法 82.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84.中国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86.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88.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探析 90.试论旅行社业的危机管理
92.旅游风景区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的创新 94.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 96.中外饭店集团比较研究
98.论饭店资源激励机制的系统建构 100.现代饭店管理中激励方法的研究
四、毕业论文步骤
选择题目、收集资料、计划进度、前期准备、论文设计、资料整理、撰写论文、答辩。 1.选择题目
可在参考课题中选择毕业论文题目,也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把握选题内容的“质”与“量”,确定该内容是否符合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
2.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可以在图书馆、资料室查资料,可以做实地调查,做实验等搜集资
料,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应该把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主要内容记录下来。 3.计划进度
大致时间安排为: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文献阅读、必备知识、确定题目):一周到两周 (2)构思阶段(题目论证、详细构思、确定大纲):七周到十一周 (3)编写论文(资料整理、撰写论文):一周 (4)答辩阶段(答辩准备、答辩):一周 具体时间安排以教学计划为准。
4.前期准备:了解所选课题的必备知识、要求和设计步骤。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5.大纲设计:用较好的方法对论文大纲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并写出详细大纲。 6.撰写论文
7.答辩:一般在15分钟左右,简明扼要地说明论文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内容,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毕业论文自我评价。
五、毕业论文要求
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注相关图表等。 1.字数要求:不少于8000字。
2.中文摘要:汉字400字左右。摘要应具有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目的:研究论文的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等。
结果:论文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等。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要在摘要中分项列出,只需涵盖这些内容即可)。 3.关键词3~5个。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序号。 4.毕业论文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格式书写。
5.论文要求:内容符合要求,分量适度,书写规范,文字通顺,无错别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准确,图表清晰,数据完整,表面清洁。
六、毕业论文答辩提交的材料
1.毕业论文 2.答辩框图 3.电子文档
4.论文袋(写明作者、题目、袋内材料)
重要说明:毕业设计答辩之前,必须提交电子文档(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文件),发送到远程教务部信箱,否则没有毕业论文成绩。
七、毕业论文参考格式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 and Keywords 目录
第1章引言
1.1课题介绍及研究意义
1.2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1.3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4本论文的目的及工作内容 第2章问题分析
2.1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2.2可行性研究
2.2.1要解决的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及复杂性分析2.2.2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3章解决问题
3.1问题设计的总体结构和框图 3.2设计中采用的策略 第4章研究案例
4.1详述理论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4.2分析案例 结论(结束语) 致谢
(致谢对象应该是那些文章作者以外的对文章内容或写作提供过帮助的人或机构。应事先征得被致谢人同意,然后方可致谢。致谢的内容必须属实,对被致谢人的贡献应有确切的表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典型问题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观点,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过程。通常,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结构性”转型升级,即通过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产业能级的提升,侧重于依靠相关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旅游业的升级;二是“功能性”转型升级,即通过旅游产业能级的提升来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侧重于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相关产业甚至整个产业的转型。三是以上两个层次的转型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旅游创新,是旅游业转型升级顺利实现的推动力。
旅游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最终必然要落实到企业的层面。
二、内蒙古旅游企业经营中存在典型问题分析
“十一五”期间,在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政府和旅游行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区旅游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地位逐步提升。2006-2010年的五年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732.7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翻两番,相当于我区生产总值的6.31%和服务业增加值的21%。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于促进自治区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严重限制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单一,缺乏龙头企业
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产品开发科学、符合市场需求、经济效益良好的旅游企业,例如响沙湾沙漠生态旅游公司、成吉思汗陵旅游公司、内蒙古中国国际旅行社、内蒙古饭店、内蒙古外事旅游车队等。但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区大型旅游企业数量较少,多数旅游企业散、小、弱、差,经营业务单一,尚无上市旅游公司,还没有形成能够带动全区旅游各个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首先,从旅行社方面来看,除中、青、国等几家大旅行社在内蒙古地区的分社之外,几乎全部为中小旅行社,资金少、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较低,难以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进行大规模、多渠道的产品营销。其次,从饭店方面来看,自治区目前发展较好的饭店企业多为国际和国内连锁饭店集团,例如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假日酒店管理集团等。我区自主的饭店企业虽然进步迅速,但在品牌化、连锁经营、集团化发展方面进程缓慢,企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从旅游景区来看,全区各旅游景区多数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既缺乏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又存在旅游市场开发深度不够、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
(二)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程度较低,旅游交通仍是“瓶颈”
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次旅游活动的顺利完成需要交通、住宿、餐饮、购物、通讯、救护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共同支撑。目前,内蒙古各地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第一,旅游交通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通往各主要旅游景区(点)的公路条件较差,许多待开发的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不高,严重制约了旅游开发。第二,在旅游旺季时,旅游住宿存在问题。高星级和快捷式酒店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但处于中间水平的住宿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酒店的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等软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第三,餐饮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例如西贝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和乡土居餐饮有限公司等内蒙古个别餐饮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社会总体认识不足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部分特色餐饮企业仍长期采用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方法,多以个体经营或小规模私营企业形式存在,设备陈旧,服务意识差,管理水平低,没有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品牌形象意识。使得我区特色餐饮在总体上发展不均衡,多数只限于本地居民的自发式消费,外地旅游者对其了解甚少,消费额在旅游消费中占有的比重低,严重影响了我区旅游收入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第四,旅游商品研发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一方面,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甚至部分商品做工粗糙、质量低下,使得旅游者的潜在消费需求没有转化为现实消费,弹性消费市场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另一方面,旅游定点购物商店存在的价格虚高、强制消费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和游览体验效果,影响了旅游购物业的发展。第五,通讯设施、救护措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匮乏和不完善,也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水平低,缺乏个性化旅游产品
内蒙古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产品开发和设计水平较低的情况,缺乏特色和品牌化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活动多停留在观光层次,体验性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能力的增强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相比以往的走马观花,旅游者更热衷于休闲度假式旅游,以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生活进行深入体验。目前,内蒙古旅游企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的开发都很肤浅,只是简单的景点串联,多停留在观光层次,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都非常差,很难提供高水平和深层次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
2.旅游产品品种单一化
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为草原观光、沙漠观光和召庙观光,同样能够体现内蒙古旅游特色,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宗教文化旅游,沙漠探险旅游,成吉思汗蒙元文化旅游,蒙古族特色餐饮美食旅游,阴山岩画探秘旅游,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著名企业的商业游,包头、鄂尔多斯的城市游等特种旅游产品都没有得到深入开发,旅游产品品种单一。
3.跨区域联合设计旅游线路欠缺
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九个省区相毗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我区与这些省区联合设计和开发的旅游线路还比较欠缺,没有充分利用周边省份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等与内蒙古的草原、民俗、沙漠等景点景区互补的这一优势,推出跨区域联合的旅游线路。
(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人才流失严重
作为服务性行业,旅游行业的发展依赖于人才。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我区旅游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1.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1)基层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在餐饮服务员方面,我区目前三星级以下酒店及社会餐饮服务人员多以职高学生和社会招聘为主,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淡薄,外语表达能力差,难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口碑和效益。虽然高档酒店多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吸引在校酒店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学生也仅以完成实习任务作为主要目的,长期留用人数很少。对于导游员而言,工作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多以专科以下学历为主,无论是讲解介绍还是沿途服务都亟待提高。尤其是英语导游,目前考取英语导游资格证的人员较少,且因为英语口语较差等原因,部分持证人员也不具备带外宾团的能力。即使英语专业出生,表达能力较强,但旅游专业知识不足,如对蒙元文化的历史文化知识,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宗教知识等了解较少,影响了带团讲解的质量。除此以外,旅游司机、景区接待人员、旅游商品销售人员的素质也都有待提高。
(2)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内蒙古旅游企业缺乏一批思想稳定、作风扎实、业务精湛、有创新意识和长远发展眼光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多数中小旅行社、星级酒店和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学历不高,以高中、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员较少,且多为非旅游专业。很多管理者是在其他行业积累了一定资本之后,投资旅游业,对于发展旅游业的专业知识和战略眼光都非常有限。多数只顾及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考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2.旅游业人才流失严重
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率在5%-10%,而旅游业企业员工的流失率高达20%以上,且资质越高的人才流失率越高。人才流失严重已经成为内蒙古旅游业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内蒙古旅游业目前尚不发达,旅游行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大;另一方面,每一行业内部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影响到该行业的从业情况。例如,社会认可度低、劳动强度大、发展空间小、待遇不高等因素是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餐饮服务的主要原因。由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加之没有固定工资、工作不稳定,导游这一工作很难吸引优秀的、高素质的人员。这些原因使得内蒙古旅游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即使是高等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学生也在学习期间改专业或者毕业之后进入其他行业工作,很少选择旅游业。部分进入旅游业的人员在从业几年之后多改行从事其他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福英,刘涛.新时期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0.11
[2]麻广波.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2012.5
论文关键词:武冈旅游;营销现状;环境分析;营销战略
武冈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但旅游业发展相对周边县市仍有较大差距,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研究武冈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冈旅游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旅游营销观念滞后、方式传统
为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树立现代旅游营销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武冈市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缺乏市场调研,无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追求短期效益。
2.旅游市场开发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不准
一些旅游景点由于受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对象的研究,对游客的市场需求、心理等了解不足,盲目性、主观性较强。市场定位、促销方式也盲目随从其它景区,宣传方式古板,最终导致数量、质量处于弱势,较大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
3.旅游产品单
一、个性化不强,雷同化趋势明显
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成为武冈旅游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长远的开发规划及市场意识,导致许多旅游景区建成后,旅游产品往往是当地一些旅游资源的简单加工,很难达到旅游产品整体要求,特别是与临近省区的旅游产品存在较多雷同的项目,这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情况相违背,很难让旅游者心理得到满足,也无竞争优势。
二、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环境分析
1.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机遇
目前武冈旅游市场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内省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纯朴的文化等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2005年“中国旅游策划万里行”大会上首席专家团执行主席刘汉洪作了《武冈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策划报告》,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支持,共同参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武冈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新世纪武冈发展的具体战略。这表明政府对旅游高度重视,为武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武冈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旅游市场将更大程度地开放,旅游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武冈周边大多数县、市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性扶持;旅游法规的健全、旅游资源开发的科技化、旅游需求的细分化等对旅游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武冈基础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竞争能力较弱、旅游业人才短缺,对旅游业的生存造成威胁;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等导致旅游市场的营销环境变数加大,企业经营难度提高。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扩大和深化,武冈旅游市场逐渐融入我国旅游大环境之中,对武冈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武冈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1.酒店营销战略
酒店营销环境的优劣直接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冈有l0余家高品位宾馆,服务设施齐备,服务品质优良,现已具有同时接待6000人次游客的能力。酒店除了建筑、设备、各种耗材及经营的产品必须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外,还必须向游客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节约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武冈旅游刚起步,需要时间了解市场与适应环境,应引进经济型酒店品牌,以适应旅游业中、低档旅游目标市场的需求,还可通过建设品牌、特许加盟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酒店要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产生亲切感;提高服务技能,使游客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服务效率,使游客节约时间;提高设施设备的运转,使游客的生活舒适。2.旅行社营销战略
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及导游素质对游客能否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影响最大。游客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既看不到产品又无法对产品进行检验,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游客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越来越重视旅行社的品牌形象。武冈市本土旅游公司及外来旅行社应深刻了解游客的这种心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品牌建设,通过有效的品牌经营,树立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提高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培育出稳定并不断增长的客源市场。
3.交通营销战略
交通是连接旅游六要素的纽带,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冈市内有S220和S219省道分别与320国道、207国道相连,武邵公路和1865、1846省道贯通全市。随着“邵怀高速”公路和“竹城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武冈交通将变得更为便捷。目前,武冈旅游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打破分割弊端,遵循旅游交通规律、市场经济法则,对交通部门的各种所有制旅行社、酒店等实施并转重组,组建交通旅游集团总公司。二是提供舒适快速便捷的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购票、上车方便,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三是在交通工具上推销的商品要合乎环保的要求,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崇尚绿色消费。四是各个旅游景点应设有客运班车或公共汽车接送游客,开通武冈旅游专线,形成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4.目的地营销战略
根据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定位,形成品牌营销特色,是武冈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根据距离远近、生活水平高低、受教育程度、消费习惯等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分析每一个市场的需求特征,确定每一类旅游资源的目标市场。武冈的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佛教古建筑文化、华夏根祖文化、自然山水风光等。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不同特点的游客,比如:佛教古建筑文化旅游景区,商业风味和文化色彩都很浓厚,可把周边区域高素质的游客作为目标市场。根据资源特色和目标市场游客的特点来设计产品和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以此适应资源情况,在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合理的联结点。
5.景点营销战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观光型产品,是武冈旅游永久的优势所在。要对老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完善和优化。一是尽快更新传统产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观光产品中开发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并增加有一定参与性的活动。二是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线路,不断开发新景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既扎根于武冈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展的主流。三是改进已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线路的综合条件,尽快对确有吸引力但综合接待能力不强的线路进行完善。四是积极开拓主题旅游产品,改变武冈旅游总体结构,建立复合式多重式结构旅游产品链。
一、财务危机国内判断依据
财务危机包括无力支付到期债务、丧失支付能力以及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等经济现象,它是企业由于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引起财务风险的一种极端表现。如果在这一阶段,企业能够识别危机信号,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化解危机,回到正常的财务风险阶段,反之,企业的财务危机就会加重,并最终导致破产。按照这一理解,企业的财务危机有轻重之分,轻者可能仅仅发生了暂时的流动性危机,只要有外部资金注入就可以渡过难关,重的则是经营失败和破产清算,而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存在很多属于中间状态企业财务危机。
在国内,学者们将上市公司是否被“特别处理”(ST)作为其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判断依据,本文认为该依据是合理的,这是因为:第一,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限制,学者们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只能通过企业财务年报的形式获得微观数据,而只有上市公司才会定期公布其财务年报,因此,能够分析的企业一般也只能是上市公司。第二,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上市公司在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就会被“特别处理”,一个是上市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另一个是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的每股净资产小于其股票面值。这两个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均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可以作为界定危机的依据和标志;第三,上市公司在我国是宝贵的“壳资源”,当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后,其市场价值会大幅缩水,这就给那些想上市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上市的资本提供了“借壳上市”的可能性,即外部资本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对于那些被ST的上市公司而言,已经属于实质破产。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ST”涵盖了企业财务危机的各个层面和阶段,可以作为危机发生的判断依据。
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一般模型
财务危机预警是指在选择一组对企业财务危机影响较大,与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指标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整理与分析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作出判断,并提出纠正措施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信息搜集、风险分析、程度判断和对策制定四个阶段。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财务危机预警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模型进行: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该模型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对企业财务危机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一个指标,然后依据该指标进行排序从而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进行预警。根据Beaver(1996),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净收益与资产总额之比、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之比以及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的债务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这三个指标与财务危机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其准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二)多元线性预警模型 该方法为了克服单变量分析的片面性,根据财务指标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一个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的综合性指标。使用该模型进行分析时,一般会以以下五个变量作为基础:留存收益/总资产、权益市值/负债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息税前收益/总资产以及销售收入/总资产。
(三)逻辑回归预警模型 该方法进一步克服了线性模型对于因变量分布假设的局限性,使用对打似然估计法对经典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并通过拟合结果直接判断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大于0.5,则意味着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反之则意味着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四)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相对于逻辑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对样本的要求更低,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培训,因此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再加上运算快捷,容错性较强,该模型一经出现就迅速应用到企业财务预警分析中,但是该模型存在黑箱,对某些处理过程不能很好地说明,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旅游上市公司行业特征分析
(一)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不适宜大样本分析 目前,我国的旅游类上市公司主要包括综合类、景点类和酒店类等三种类型的旅游公司,涉及到旅游社服务、旅馆服务、景点经营、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娱乐服务等多种产业,因此其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也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性,各大网站对于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认定存在一定差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旅游类上市公司的数目相对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讲,其上市公司的数目较少:截止到2013年,东方财富网统计旅游酒店类上市公司有30个,新浪财经网统计有23个,而凤凰财经网统计只有18个。可见无论是以哪一个数据为准,旅游类上市公司的数目都较少,这就意味着无论是logistic模型,还是神经网络模型,都不能用来对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进行分析,因为这两个模型对于样本的数量有较高要求,大样本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模型的估计精度,反之,像旅游类上市公司这样的小样本则无法满足其对精度的要求。
(二)经营多元化特征明显,经营波动剧烈,线性预警模型无法提供全面准确信息 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特征明显,这主要表现在:(1)旅游业内部的多元化经营。以首旅股份为例,2013年首旅股份经营涉及旅游服务收入、景区收入、展览广告和酒店四个板块,其中,旅游服务收入占比最高,而展览广告收入占比最低;(2)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以新都酒店为例,2013年新都酒店的收入包括:食品销售收入、租赁收入、餐饮收入、客房收入、商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像这种多元化经营的状况并不是个别旅游上市公司的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依据单个指标或有限的几个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判断。
此外,根据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波动性的分析,还发现其经营状况波动剧烈,以资产收益率为例,2005~2013年间,30家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围绕0上下波动,即使在相近的年份也会由盈利变为亏损,经营状况极不稳定,更有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在一年之间从2%跌至-40%,这种极不稳定的波动状态就意味着传统的线性预警模型已经无法满足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需要。
(三)公司经营状况严重分化、兼并重组频繁,企业财务危机频现 从3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来看,一方面,黄山旅游、中青旅游、宋城股份等的每股收益率均在50%以上,全聚德每股的收益率则高达70%。而另一方面,ST张家界和ST东海仍然处于“特别处理”的状态,每股收益率为负值。此外,从公司市值来看,中国国旅、东方明珠的市值都在200亿元以上,而大连圣亚的市值还不到15亿元,这充分说明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出现严重分化,财务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
也正是由于严重分化的财务经营状况,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根据相关统计,其资产重组率达到了80%。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公司的资产规模较小,容易成为外部资本借壳上市选择的对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旅游业自身的行业特征使得外部因素特别是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疾病等对旅游业的打击较大,因此其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也显得格外重要。
四、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一)预警指标选取 由于旅游类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特征较为明显,在选取预警指标时,本着全面性、有效性、可比性和可获取性四个基本原则,从偿债能力、资本结构、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投资收益等六个方面来描述其财务经营状况,下面分别予以详细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包括: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速动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强的核心部分,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如果企业的流动比率较高,但是速动比率较低,那么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也不高,因此,速动比率相对于流动比率来讲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更好度量。资产负债率,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其主要描述了企业债务性资产的比例,该指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因为企业的债务性资产比例越高,企业在破产清算时需要承担的清偿责任就越大。反映企业利息支付能力的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该指标一般大于1,而且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偿还负债(利息)的能力越强。
(2)资本结构指标。包括:长期负债与长期资金之比,其中长期资金为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比,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资金结构合理性的常用指标,可以依此判断企业财务政策是否稳健,该比率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反映了企业没有很好的利用财务杠杆;反映企业负债合理性的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之比,如果其比值过小,表明企业负债超过了合理界限,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反之则意味着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财务杠杆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周转率,指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即每一元固定资产所支持的销售收入,其衡量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的过程,能反映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和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存货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总资产周转率,指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4)增长能力指标。包括:反映单位公司股权的利润增长程度的单股收益率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横纵向的比较,以反映公司的投资价值;反映企业资产扩张能力的净资产增长率指标,计算公式为本期净资产总额/上期净资产总额,该指标也是衡量企业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该比率超过10%,则认为企业发展状况很好,基本没有财务风险,如果该比率小于5%,则认为该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存在着爆发严重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如果该比率在5%到10%之间,则认为该企业存在着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5)盈利能力指标。包括: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获利能力的企业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即通常所说的资产回报率,其中,息税前利润等于净利润、利息费用与所得税费用的加总,与净资产报酬率相比,总资产报酬率从债权人和所有者共同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销售净利润率,指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它与净利润成正比,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反映了销售收入的盈利能力;股本回报率,指税前盈利与年均股本的比值,也适用于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比较以反映其盈利能力的指标。
(6)投资收益指标。包括:股息发放率,指每股股利与每股净收益的比值,主要是针对普通股股东而言,即其能够从每股净收益中分得的利润;市盈率,指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率,投资者依据该指标判断股票的投资价值;市净率,与市盈率类似,其值等于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之比,该指标也是投资者选择资产组合形式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讲,市净率越低,则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
(二)预警模型选取 根据上文的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提出的四种预警模型均不适合分析中国的旅游上市公司,本文基于第三部分提出的旅游行业特征提出使用新近发展起来的灰色预测模型作为分析和预测中国旅游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工具。该模型主要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其对样本数量和信息质量的要求较低,对于那样小样本,信息较少的对象尤其适合,而这正符合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此外,灰色预测模型不需要对总体的结构方程进行预设,而只需要通过一阶方程来对变量的动态特征进行描述,因此比较适合中国旅游上市公司收益率变动剧烈的个体特征。更重要的是,灰色系统理论认为模型预测所基于的原始数据也是现实世界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从而为科学预测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还可以使用级比检验、残差检验、灰色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等方法对灰色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检验。
在使用灰色预测模型获得预测结果后,再通过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该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层析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在设计权重时较为科学,通过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再对不同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对于那些较为重要的子目标,设计较高的权重,而对于那些较不重要的子目标设计较低的权重,这样就可以为选择总体的最佳方案提供依据。在确定好权重之后,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关键是指标权重和隶属度矩阵的确定,这需要专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打分并形成判断矩阵,因此要求专家组成员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深入讨论、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确定权重,尽量降低由主观打分带来的模型误差。
参考文献:
[1]王玲:《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王静:《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武陵蚩尤大峡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武陵蚩尤大峡谷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保靖县和吉首市三地交界处,以“武陵”或“蚩尤陵”(“蚩尤山”)为核心,由无数似断似续的大小峡谷连接而成的峡谷区域;广义的武陵蚩尤大峡谷则指“武陵”或“蚩尤陵”核心区峡谷地带发育的河流溪谷区域,集中在流往吉首市区的峒河上源,即花垣县排料乡金龙蚩母洞瀑布和补抽乡大龙洞瀑布以下流域,还包括花垣、保靖、吉首、凤凰三县一市毗连区众多苗族村寨。本文所述武陵蚩尤大峡谷主要是从狭义角度而言。
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武陵蚩尤大峡谷域内山峰陡峻险要,大小峡谷彼此相连,远近山崖奇形怪状,地下暗河发育若隐若现,有众多尚未开发的隐秘洞穴群,原生态自然风光引人入胜。特别是举世无双的“武陵-蚩尤陵”天然陵墓,独具神韵的金龙云海,充满阳刚之气的“武陵金刚”,苗祖圣山吕洞山,地造天设“天问台”等自然风景。
在人文景观方面,该区域也极为丰富,且别具民族特色。有“悬崖苗寨”等特色苗寨、吊脚楼、矮寨公路奇观、湘川公路纪念碑、亚洲第一悬索斜拉桥、鼓文化博物馆、民俗园傩堂、大型苗家婚俗和服饰表演、大型农事表演、“山风鼓韵”大型跳歌篝火晚会、巴代祭祀、苗族民间特技表演、苗族民间体育活动、苗族手工艺。
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助于构建武陵蚩尤大峡谷文化旅游圈。特别是随着吉茶、张花高速公路的开通,制约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文化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被打破,武陵蚩尤大峡谷有望成为继张家界-凤凰之后湘西又一条新的乡村旅游生态长廊。
做好旅游规划,打造“武陵之魂”
构建以花垣金龙为核心的“武陵蚩尤大峡谷文化旅游圈”,要确立金龙村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价值,以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重要方向,创新生态文化旅游长廊,提升世界苗族的“寻根之旅”,依靠张家界集散方向的客源市场,将“武陵之魂”作为该旅游环线今后的旅游主题。
要正视“市场之手”作用,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及其走向,既卖资源,更要卖品牌,推动资源和要素的高效优化配置,确立品牌优先原则,做好品牌营销,开发多元化产品,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主打“武陵牌”、“蚩尤牌”,围绕“蚩尤圣山・武陵之魂”,打造“悬崖苗寨・云上金龙”、“苗祖圣冠・魅力吕洞”和“鼓舞天下・神奇德夯”三个核心品牌,将更多旅游产品推向世界。精品旅游线路的设计也不可小嘘,决定着旅游开发成败。另外,在做好旅游产品营销的同时,还要做好民族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让“武陵之魂”唱响天下。
争取政策扶持,确保“旅游扶贫”的制度保障
当地政府要充分利用武陵山区连片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旅游扶贫”将该区域打造成湘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旅游扶贫”一旦成为“定心丸”,资源规划差、基础设施弱、旅游规划小等问题有望逐一解决。
当地政府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利益关系,着力培育、包装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促进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如在规范市场时,可引导农户建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武陵人家”,实行“规划布局、形象标识、品牌营销、经营规范、服务承诺”“五个统一”的运营模式,既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也解决村民担忧的客源问题。此外,政府主导形象宣传,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旅游,为吸引社会资金成为投资主力做明智之举;遇到项目融资难问题,可设立旅游股权投资基金。
在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同时,用好用细用活用足各种扶持政策,依托生态旅游,从经济扶持到政策帮扶上都要给予大幅度倾斜,解决好民族地区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省委驻村扶贫组和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要把脉民族企业发展现状,确立金融支持思路,扩大执行民族优惠利率政策的承贷银行,使更多的民族企业享受到优惠利率政策。
要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让宗教工作与旅游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大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质量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依托较好的民族资源,传承发展具有特色的民族产业,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 “旅游富民”战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
发展旅游可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给政府带来财政收入,给相关行业带来商机,给百姓带来就业岗位、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打造武陵蚩尤大峡谷文化旅游圈,要从“旅游扶贫”的高度看问题,实行“旅游富民”战略,改善当地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切实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百姓增收。
以矮寨镇德夯景区为例,该景区旅游开发初见成效,却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部分核心景点属于排料乡芷耳村范围,演艺人员大多来自排料乡。夯沙乡重视旅游开发,在规划尺度下有序开发,交通瓶颈仍非常突出。排料乡正设计完成交通发展规划、村庄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但与德夯、夯沙一样,均未将所有规划纳入“武陵蚩尤大峡谷文化旅游圈”视野,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区域合作少,交通因素严重制约着三地可持续发展。已见效益的德夯景区不屑于捆绑发展,夯沙-金龙-德夯共计7.5千米,交通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圈的构建和延伸。因此,可以精确设计线路并缩短三地间公路长度,以节约投资,三地联合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支持。三地须总体旅游规划布局,联合挖掘整理旅游景点,创新产品,共谋市场发展。
关键词:区域性;旅游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随着旅游方式散客化,自助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旅游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增加,在未来几年,旅游电子商务将从“产品导向”为主转向为“需求导向”为主,单纯进行订房订票的旅游电子商务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旅游电子商务必须以旅游目的地为纽带,立足区域旅游产业,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垂直整合资源,提供区域性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对于规范推进旅游电子商务,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艾瑞网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672.9亿元,较2010年的1037.4亿元增长61.3%。2011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440亿元,同比增长16.9%。旅游电子商务充分显示着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但是随着Web2.0 等新技术的出现,新业态形式下的这些“第三方旅游服务商”呈现出多方面瓶颈,其功能想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中的优势存在着极大困难。如现有网站大多内容单一,信息量不足;没有强大的专业机构做后盾,缺乏行业优势;没有完善、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网络安全和法律保障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旅游电子商务的配套不完善;实现的技术也仅仅是静态网页或动态不可定制样式的网站。
因此,如何借助网络技术与平台模式研究进一步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分析当前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提出一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能将M ass-Customization式生产成为可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二、制约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因素的分析
(一)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地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域旅游资源地的信息化普及程度也受到制约,信息化技术发达地区率先采用旅游电子商务技术,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却无法发挥电子商务本应具备的构建虚拟联合平台的优势,无法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种企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二)单一增长点导致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根据艾瑞网在线旅游市场结构分析,2011年我国在线机票交易规模315.0亿元,酒店交易规模88.9亿元,度假产品及其他为36.1亿元,分别占在线旅游市场的71.6%,20.2%,8.2%。旅游行业的整体信息化并不高,机票预订在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超7成,其他相关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极其有限,在线交易功能不全,不能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实用的一整套的旅游服务
(三)企业电子商务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旅行社依然凭借传统的服务方式,忽视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实施电子商务,却在过程中“盲目赶超”,过分追求先进的硬件设备和不成熟的高技术,为了吸引网民注意得到较高的点击率,但是却没有相应利润的增长,忽视了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难以获取企业商务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四)电子商务环境不健全。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所涉及的银行、信息产业、税务、海关、金融、法律等相关标准、规范等还不够完善,部分旅游公司景点描述不符,旅游团队组成夸大宣传,纪念品以次充好等,旅游市场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广大旅游者对电子商务的信赖。
(五)投机性旅游网站频生。目前市场上有部分旅游企业在建立旅游网站后快速完善内容,成为市场焦点,但是其目的并非做强在线旅游市场而是旨在上市,套回资金。这种以资本运营的模式经营旅游网站,会导致网络企业的发展停滞,旅游企业也无法获得阶段性发展。
(六)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的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普遍较低,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
三、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一)、建立政府投资的区域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
在新形式下,政府作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宏观管理者,具有扶持和规范的作用。旅游电子商务的投资与维护费用都十分庞大,单靠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建设与维护的。由政府投入建立区域内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减少了企业各自投资建立信息平台及建后维护、人员培训、功能开发等多方面的成本问题。在各旅游企业的内部构建内部管理信息网,促使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向水平型转变,并通过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旅游调查、预测、规划和管理的数据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区域性资源共享的优势,使数据库信息量大、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具有严格的信息标准模式,规范了信息质量;对资金支付、平台服务业务建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管理;对售后服务也有积极地保障作用。
论文摘要:为了表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学术界和业界普遍采用“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这一指标.本文在对旅游产业进行界定及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上述说法的不科学性,并应用增加值这一较为科学的指标,对黑龙江省2000年的旅游增加值进行了测算,旨在对黑龙江省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0 引言
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半个世纪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它以不断增长的规模及产值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8年12月,国家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国许多省、市、地区也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或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可见一斑.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表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就显得非常必要.
1 旅游产业的界定
关于旅游产业的构成,国内外有许多观点,在认识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有关旅游业的说明中指出“旅游业包括经营旅游业务的各类旅行社和旅游公司等的活动.不包括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游乐园(场)、夜总会等活动”.很明显,在这一划分方法中,旅游业仅指旅行社业.《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中旅游业包括了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旅游涉外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贸服务公司和其它旅游企业.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提出了“旅游经济”(广义旅游业)的概念,它包括间接受到旅游业影响的行业.Mikkleton在《TourismMarketing》中认为:旅游业由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游业务组织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五部分组成.Lundberg在《Tourism Economics》中认为:旅游业由餐馆、住宿设施、交通设施、杂类、旅游点开发、娱乐设施、旅游研究、旅游吸引物、促进旅游者、政府办事机构这十部分组成.传统的“六要素论”认为旅游业指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这六要素相对应的餐饮、旅馆、交通、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住宿设施、购物商店和娱乐场所等部门[1].另外,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开展旅游卫星帐户(TSA)的过程中,提出了从供给方确定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核心思想,并提出旅游特征产品、旅游相关产品及代表两者总和的旅游整体产品的概念.并且,它可以计算出旅游业的增加值,旅游商品的供求关系,旅游业方面的就业率,以及通过卖商品给游客所带来的间接税收.
上述关于旅游产业界定的观点,均有其可取之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是所包括的范围过窄,即所谓的“局限论”.该观点将旅游业中的个别行业作为旅游业整体来对待.如《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及《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的划分.有的是所括范围过宽,即所谓的“宽泛论”.该观点认为只要和旅游相关的产业,都应划入旅游业的范围中.这种观点以世界旅游理事会为代表.但不论是那种观点,其划分方法均是为了研究或实际工作的需要.它们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旅游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它以传统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为基础,可辐射一系列部门,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链条,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见图1).二是旅游产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产业(所有生产相同产品的单个企业的集合),它是松散的综合产业体系,除旅行社业外,它是其它有关部门和行业的边缘组合,而不是独立的产业部门.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就给旅游产业产值的统计带来相当的难度.一般地衡量三大产业产值有三个主要指标——总产值、增加值、净值.总产值包含了对中间投入的重复计算,不能客观地反映各产业的真实贡献.增加值从总产值中剔除了中间消耗部分,可以解决重复计算问题,从而真实地反映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目前我国对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部分采用的是“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几”这样的说法.它把两个不存在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据硬扯在一起,虽可达到夸大旅游业比重以促使人们关注旅游业的效果,但却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说法,容易造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误解.所以不应该用总收入所占的比重来说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应该采用增加值这一指标.
2 旅游增加值的测算方法
为了客观评价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必要界定并计算旅游增加值.按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旅游活动主要涉及交通、邮电、商业、饮食业和社会服务业这5个第三产业部门.因为这些部门的产品只有一部分投入旅游消费,所以其增加值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剥离出旅游者消费的部分,计入旅游增加值中.我们把含旅游消费的服务行业提供的增加值中旅游者消费部分所占的比重称为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关于旅游消费剥离系数的计算,我们借鉴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李江帆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李美云的计算方法,具体为:根据相应行业的增加值率把旅游总收入中的购物、饮食、交通、邮电通讯、社会服务(含住宿、游览娱乐和其它服务)的总产值数折算为增加值数,再把这些增加值与该行业全部增加值的比例作为旅游消费剥离系数[2].
3 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的测算
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1年数据,分别求出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社会服务业的总产值增加值率(增加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见表1.
假定以上增加值率在其行业内部是均质并稳定的,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进行旅游增加值的测算.为获得基础资料,本课题组进行了黑龙江省旅游消费调查统计,共发放问卷2500份,据调查结果在黑龙江省旅游消费总额中,商业购物占18.92%、饮食占12.21%、交通运输占21.65%、邮电通讯占3.6%、住宿占14.81%、游览娱乐占28.81%.见表2.为与国家统计口径保持一致,将住宿、游览娱乐合为社会服务业,黑龙江省2000年旅游业总收入为136.89亿元[3],那么,据上述比值可得出2000年旅游业总收入的内部构成为:商业25.90、饮食16.71、交通29.64、邮电通讯4.93、社会服务业59.71,见表3.
增加值=总产值x增加值率,把总收人折算为增加值,求出相关行业增加值中被游客消费部分:商业服务增加值17.28、饮食业增加值5. 82,邮电通讯业增加值2. 61、交通增加值20. 62、社会服务业增加值27. 96,旅游增加值为各部分增加值之和,黑龙江省2000年旅游业增加值为74. 29亿元,见表4.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求出相关行业用于游客消费部分的增加值占该行业全部增加值之比,得出黑龙江省2000年旅游消费剥离系数,见表
计算出消费剥离系数后就可以从横向上大致推算全国其他省市的旅游增加值,或从纵向上推算黑龙江省今后的旅游增加值.2000年黑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为3253亿元[3],据本文计算,旅游业增加值为74.29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
4 结语
以上计算是在假定旅游业所涉及的行业内部增加值率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旅游总收入构成是根据本课题组进行的抽样调查统计得出的,基于这两点原因,应该指出,我们的计算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旅游业增加值的计算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按现行统计体系和目前能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这一计算还是较为客观的.200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显然根据旅游业总收入计算的4.2%在较大程度上夸大了旅游业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这样虽然可以引起决策者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这种说法不利于客观、真实地把握旅游业在黑龙江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不利于分析旅游业与其它相关产业的关联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以旅游需求为重点的内需,推动旅游业这一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科学地测算或统计旅游增加值.
参考文献
1 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