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主持技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理论论文3700字(一):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与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论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下属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并不断地有新的开拓、新的想法、新的追求,现在创办《艺术学研究》这份杂志,我觉得这对于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艺术学的学科设置及相关研究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重要议题,最早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之初,教育部在国务院指导要求下重新调整高校的学科目录,要缩减50%的学科名称,需要将400多个缩减成200多个。我当时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靳尚谊先生都参加了这次学科目录调整的讨论,当时就讨论过艺术学科。从教育部和高校的管理角度考虑,有艺术学这样的一级学科是有好处的,因为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学科比较多,统一起来利于管理。但是,从学科建制和学理层面上,能不能设立艺术学这样一个一级学科,囊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曲艺、相声、杂技等各门类艺术?这件事情我们当时心里有点没把握。
之后,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想在艺术学的学科建构上有所作为。一次,在评教育部的重大理论项目时,这两所高校都申报了艺术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课题。不过,两所高校所展开的角度不同。北大是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学理论体系。北师大想先从调研着手,计划把国内100多所设有艺术学科的综合类高校和艺术院校都调研一遍,在此基础上探索建构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可行性。我当时是总评委,觉得这两个角度都有可取之处,考虑到两所高校都想做这件事情,都在努力做,跟教育部的思路也比较一致,所以就给教育部科技司建议,不如都予以通过,批准他们去做。但最后据说只能有一个指标,至于花落谁家,进展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就这两所高校当时所提交的课题申请书,其中北大的类似于王朝闻先生做的艺术概论,一块一块并置,美术还是美术、音乐还是音乐、戏剧还是戏剧、电影还是电影,各种艺术形式对应各个章节,比如说八种艺术形式就八个章节。作为艺术概论,作为教材使用可以,但是从学理上来看,这样是不够的。我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但做起来恐怕不是太容易。不过,这么一来,倒是把艺术学的学科建制问题摆在了研究者的面前。以前大家可能没有去深入思考这件事,只是觉得教育部归口管理,比如说工科、理科,各自也都囊括很多专业门类,却没有人去建立一个工科,或者理科的学科理论体系。而当时北大和北师大之所以提交艺术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课题申请,跟学科的发展建设也有关系。比如,学校想要成立艺术学院,希望囊括电影、戏剧、舞蹈、音乐、美术、書法等一切艺术门类,但生源有限,老师也有限,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都统起来一块教,让学生什么都会,他们大概有这层考虑。
以上所讲是我经历中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当时的情况跟国内高校学科结构和建制的历史背景有关,我们现在的思考也都是基于这个背景,即中国高校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院系调整参照借鉴了苏联模式,而苏联模式其实源于欧洲高校的学科设置模式,一门一门的并列方式。比如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诗、书、画”,在5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的学科结构里是没有的,因为这是中国本土的文化。所以,我们的学科结构,包括要解决的问题都有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历史背景。西方的学科体系在世界上为大家所公认,无论中东、南美等,世界各国大学里面的学科基本都是这样的分类方式。而至于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我国传统中诗、书、画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把这个传统弄丢了,当前语境下能否重续这个传统,以及如何重续,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对此,我虽然没有系统探究过,但觉得围绕中国传统这样一个角度和立场去展开确实是一条可以试探的路,这跟教育部的学科结构不太有直接的关联性,可以回避因学科结构所造成的那些困惑。但是,我们反过来也要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诗、书、画之间,那种紧密的相关性是在什么层面上相关,这是我们首先要在思路、逻辑上理清楚、想明白的问题。
从广义的文艺理论来说,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把文艺作品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常用的、或者最普泛化的一种研究切入方式。比如,在评论中国画或者油画的时候,谈论较多的是画作的内容或形式,表现的内容可以相同,形式却不同,油画用的是油画颜料这种形式,国画用的是毛笔和墨。这种分辨在当下西方理论中恐怕都觉得过于粗糙,但在我们现在的语境中还是比较有效的,可以把两个基本部分区分清楚。以今天的议题为例,如果讨论其中的相互关联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比如说诗所描写的内容,同时也是画所描写的内容,和书法稍有不同,但是书法又和字、词、句这样的文字表达联系在一起。所以,诗、书、画三者之间至少在内容上有比较密切的关联,但关联程度不一样,还可以细分,比如诗和画关联性就很密切,相比之下,诗和书关联性稍微弱一点,但是书和画关联性又很密切。这是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就是广义文艺理论的形式问题。形式到底有没有关联?相对而言,形式上的关联也要细化。比如,诗的形式和画的形式显然是两个领域,诗是由词、句、章节组成,语言当然是其最典型的形式;画是由笔墨构成的,属于可视的形象性的语言形式,或者叫视觉形式语言,而且是视觉形式语言中以中国的笔墨工具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在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形式语言;书法也是一种形式语言,书法具有实用功能,写出来的字马就是马、牛就是牛,除了实用功能以外,书写过程中笔画抑扬顿挫所留下的痕迹又具有语言性,书写的字本身就是语言,但是这个语言不是书法的本体语言,书法的本体语言是抑扬顿挫、枯湿浓淡所形成的语言特征。所以,书的语言特征跟画的语言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性,叫作“以书入画”,现在也有艺术家说是“以画入书”。但是,“以诗入画”是语言上的关联性还是内容上的关联性呢?我认为“以诗入画”主要是内容上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我国文艺理论中的审美境界层面,即意境和境界上的关联性,这其中有很多话题可深入展开。诗和画在表达人欢喜、爱慕、悲哀、寂寞的感情,以及在感情中所达到的意境和思想境界上,有密切的关联性。相比而言,书法只与其中的一部分有关系,比如评论王羲之的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这就是对书法意境和境界的形容,但这个形容跟诗和画的境界、意境又很不一样,其中也有关联,只是比较抽象,王羲之没有画出龙跳天门,也没有画出虎卧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认为我们要仔细分辨不同艺术门类、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及它们的区分和界限,这也是学界目前应该做的事。实际上,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经常是三维的、立体的网络状,把这其中的相互关系理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非常丰富,传入中国一百多年以来,对我们的文艺影响巨大。我认为这影响绝不是负面的,而是正面的,否则我们不知道其他的文化脉搏、其他地域的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如果我们不了解世界性大范围的发展和历史,我们就不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处于什么位置。在引入、翻译、诠释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回过头来多看看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再拿出来重新加以研究的,不能像20世纪初期那样用比较激进的、简单的方式把传统一棍子打死。在这点上,我觉得现在的时机较好,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弘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大环境。但这件事情要做好,不能关起门来自说白话,要响应中央的号召,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同时要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放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国际化的背景中展开,这样才知道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有白种人、黑种人,就会偏执一隅,以为全世界都是黄种人,而只有了解到世界上的其他人种,才会知道原来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种。这样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設定既不是否定自己的优越性,也不是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而是助于我们更全面、整体、客观地看待、分析、解决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在也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以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为两端的中国艺术的一个整体格局的构想,当时我所着眼的是中国艺术之后几十年的发展走向。在这样一个可以预测的历史时段中,我认为我们文艺界的一个基本格局应该是枣核形的一个形态,一个尖端是对中国传统的深入研究,另一个尖端是对现代西方的深入研究,中间是一个交融互动的混融区域,这个区域很大,但是两端比较小。所以,我提议要加强两端的深入研究,只有这样,中间的混融区域才能够蓬勃发展,才会混融出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成果,如果两端研究做不好,中间的混融成果一定是浅薄的。如今距当时的那场学术研讨会,已四十年过去了,回头再看,我依然认为这两端研究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我国文艺界最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环境,信息的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便利的程度是我们在几十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环境是新的,任务是新的,但是我们要做好,终归要从脚下做起。
艺术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基本要素及其发展现状、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对目前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与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论;教学研究;创新
一、传媒视角下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基本要素
电视是现代传递信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电视传媒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认可程度和观众的喜爱程度,就应该对播音主持人艺术形象和主持风格进行管理。为了获得更多的观众,播音主持需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和气质。当然,播音主持人的艺术形象应该和主持的节目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只有注重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才能让播音主持栏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同时,播音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播音主持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是一种有声的艺术,所以播音主持的语言技巧对艺术内涵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艺术形象和适当的语言技巧有利于播音主持模式整体的突出和统一。
二、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任何一个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传播方式。如今人们对信息的渴求程度逐渐加深,播音主持行业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人们对播音主持工作行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媒体的类型更加丰富,人们接收新闻和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扩展,这种现象对于播音主持行业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之下,广播媒体行业受到其他媒体方式的强烈冲击,在传承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中精华的部分之外,--也需要对传统播音主持艺术的方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谋求有利的条件。
首先应该对传统的播音主持观念进行革新。很多人在业余生活中想要获取更多的媒体消息和新闻,大多数的观众更愿意选择一些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媒体方式。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人员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素质,学习新媒体下播音的理念。以一个更加全新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享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对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进行着重培养,让其认识到创新对这一行业来说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的专业技巧和素质对+播音主持人來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积累,单纯地对语言进行培养是无法达到当今社会需求的,需要对播音主持的播放风格和节奏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全新的体验。
三、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播音主持在广播电台行业和电视台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播音主持在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各大高校也在着重培养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这个学科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然而面临其他媒体种类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冲击,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方法已经显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教学专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独特性,由于这个专业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专业的技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应该针对教学的计划和教师的创造性思想进行更加全面的开发。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可以看出如果是单纯的参考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要求的。应该根据目前市场现状的分析和我国经济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就业现状等几个方面更加明确地确定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播音主持专业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声的语言进行训练。每一个学生对语言的个体理解和感悟都是不同的,所以就需要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高校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的进度进行全面的把控。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西安培华学院第一届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学生入校的时间为2006年9月,至今已经有七届学生入校,四届毕业生,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也有近800人。相对该校其他专业,人数较多,甚至一个年级的人数是某些专业一个年级人数的三倍。因此,提高教学质量自然就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刻不容缓要思考的问题。
本人在该校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也已经有7年多的时间了。本论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思索、讨论如何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加强人文素养
我们学校在全国录取学生的时候,基本是按照国家在每个省规定的三类本科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上录取的,这样以来,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来说是要偏低的。另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录取的时候,文化课的成绩比正常的文科、理科更要低,甚至比正常文理科录取的分数线要低出近200分。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而报考这个专业的,而是因为艺术类的文化课录取成绩很低,容易通过、容易进入我校本科阶段的学习。由于这样的原因,就造成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整体文化课素质很差,并且缺乏学习兴趣。
1.1 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喜欢播音主持,也就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非常时尚的专业,不管是在书本学习,还是在实践练习中,都需要有兴趣,然后才愿意思考和学结。当然培养兴趣,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多看电视,多上网、多和社会接触。这样,现将自己拜访在社会这个大集体当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就会对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到媒体的作用,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作用,指导这些人的重要性,从而再次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的外观上,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在穿衣和打扮上注意搭配和整理,这样,与别的专业的学生在外型上看起来也更有魅力。这也是竖立自信和提高兴趣的一种方法。
其次,很多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低,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信息。加强他们的自信也可以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老师要告诉学生,高考的成绩不代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那只是一次考试。从现在开始,要重新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要让学生知道,高考成绩的差,不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智力或者努力不如别人,很有可能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提起自己的学习兴趣,这样,大家才会厌学,才会考的不好。也有可能是因为发挥的不好。当然,学生也会提出质疑,难道就和自己的不努力、贪玩没有关系吗?这里,老师必须诚实且正面的告诉学生,是有这个原因,而且是一定有。但是,没有关系,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不管学生实际在将来是不是会因为老师说的话而出现好的成绩,但是,老师此时必须是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要的沟通手段。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具体的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出去走走,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时事和新闻,多用脑筋和感情去体会生活。这样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素质。
1.2 加强人文素养
首先,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加强人文课程的开设、督促学生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其次,鼓励学生用心参与到社会中,多用心观察社会、尤其关注新闻事件。另外,在课余时间不仅仅要多读书,要学会热爱生活,从各个角度去体会生活。可以多和身边的人沟通、学习。
2.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是一门艺术类的专业,它的实践性非常强,而理论知识也很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的手段和考核方式上,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2.1 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要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电子课件是必须要有的。老师的课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要有文字,而且还要有图片,可能的话,最好还要有声音。其次,就是老师和学生不能只仅仅是老师在讲,学生之时听,而应该也让学生站上讲台,让学生多说,多练习发言。老师则是以指导为主。当然,学生上去不是讲课,而是可以以讨论或者模拟主持等多种形式上台。第三,老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说话,而且要鼓励学生说真话,从多方面看问题,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老师就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从而引导学生会说话,在必要的场合说正确的话。第三,老师和学生们的上课已经不仅仅是在教室里面的交流了,甚至可以改变的户外,在校园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学生和老师都觉得合适,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放松,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将来可能产生的节目形式和内容。
2.2 教学考核方式的增加
关于教学考核的形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不仅仅只是笔试,笔试大部分还是针对理论的学习比较合适。播音的方法和主持的技巧有很少一部分需要理论记忆。因此,考核形式还可以有口试、平时练习发声、作品等多种内容和形式的综合打分。
首先口试,是除笔试以外的第二种重要的方式。这个可以体现学生的口腔和气息、感情等基本功底信息。其次,平时的练习发声,这个就好比舞蹈的基本功,没有了基本功,何来的精彩播音与主持。但是,练习发声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有些同学就会偷懒,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练习发声的考勤适当的计入到考试的成绩当中去。第三,就是作品,当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固定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视频形式的等等。具体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课内容和老师的要求去定。当然,以后可能还会产生更多的考核方式,这需要时间和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
3.任课教师的自我完善
任课教师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这是一直都存在的,也是必须的。播音主持的老师在专业方面一定要与时俱进,多看电视、多看新闻、多在网络中观察媒体的动态。老师的专业知识是当下的,才会使自己的学生走在媒体的前列。一名好的教师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在人文素质方面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
现在天气预报节目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电视节目,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出行,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中,天气预报节目位居榜首。天气预报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有所不同,主持人的出镜时间有限,可以说是按秒计算的,因此,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在节目一开始就要吸引观众注意,这就需要主持人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化妆与造型、语言组织以及自身素养方面对天气预报节目的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的语言艺术
我国现在的电视行业正向多元化发展,每个电视节目都为了提高收视率,在个性与风格上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持人要在视觉、听觉与心理上人带给观众愉悦感,对主持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现代节目主持人必备的基本条件。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一名合格的主持人必须要具备可以把二者很好结合起来的能力。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在语言上要做到吐字清晰、语言标准,这是作为主持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语言上没有激情、没有抑扬顿挫,不能很好的运用轻重音,会让观众失去观看的欲望,使电视节目慢慢没有吸引力,导致节目演播失败。作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在播报前先要了解与掌握稿件当中的内容,自己充分理解后才能熟练、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出稿件当中的内容,很轻松的传送给观众。比如在播报天气预报时,遇到良好的天气时,可以运用轻松的语调,面带微笑,表现出心情愉悦的感觉,在播报灾害天气时,语调就要严肃认真,观众通过主持人的语气以及表情就可以感觉到未来几天的天气会影响到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从而做好预防工作[1]。
标准普通话以及悦耳的嗓音是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的表情、动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主持人站立时身体要向前微倾,表现出一定的亲和力,节目中主持人的手势不要过多,也避免动作重复、单一,要根据主持节目的节奏进行适当的调整变化,给人以优美、大方的感觉。手势动作要做到不急不缓,在主持节目中,语言与手势要互相配合,给人以协调、舒适的感觉。手势运用恰当,做好肢体语言的表达,可以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增添活力。
2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的心理素质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容易产生紧张心理。由于天气预报直播在内容与时间上具有很大的限制性,给人一种紧张的氛围,天气预报作为一种时效性的节目,出稿时间与播报时间距离时间非常短,甚至有时候主持人拿到稿件时不到十分钟就要播出,同时主持人一面分析稿件,一面接收演播室外制作小组的消息,很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另外,主持人缺乏专业素养也容易产生紧张心理。现在很多天气预报主持人不是气象专业的,播报经验是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而成,天气预报直播需要主持人掌握较高的气象知识,缺乏专业气象知识,在播报时容易出现应付不来而紧张的情况。同时,主持基本功较差,容易自信不足,在播报时只是单纯的背诵,没有经过大脑转换,不熟悉专业就没有自信而出现紧张情绪。
预测天气是一门科学,而播报天气则是一门艺术,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会涉及到很多有关气象、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术语,难以理解而产生紧张感,因此,主持人要认真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灵活掌握,在播报时放松心态,有助于正常发挥,注重亲和与交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添真实感。主持人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心态,在播报天气预报时,如果心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用深呼吸来缓解紧张与烦躁情绪,让自己呼吸保持平稳。也可以在节目播报前先尝试播报几句,比如稿件的开头部分以及部分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声音,找到合适的发声范围[2]。
3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技巧
首先,要定位天气预报主持人的风格。定位风格不但能够准确播报天气,还能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适应能力而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要增加与受众群体的交流,针对不同的群体制作具有一定特色的气象节目,比如,当目标受众为老年群体时,在解说时要放慢速度,三维动画也要简单明了,在表达内容上要侧重于信息层面,而不是知识层面。同时,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还要抓住交流的时代感,天气预报是一种艺术性质的播报,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特征,现代天气预报播报是一种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主持人属于宣传者,也是服务者与引导者,一名优秀的天气预报主持人能够表现出自身的智慧、主见、博学与个性,把握时代特征,在实践当中定位自身的主持风格。
其次,掌握规律,增加传播有效性。也就是在播报天气时让观众能够容易记住,但是,由于电视天气预报播报的过程时间较短,不能像报纸与网络上的信息可以反复查看、记忆,所以,在播报天气预报时要顾及到受众群体的信息接收限度,要做到详略适宜,突出重点,尽量增加受众群体的信息接收量,增加传播有效性。比如,可以详细播报二十四小时与四十八小时之内的天气预报,后面天数的天气预报可以提供一个大概的天气趋势,这样很容易提高观众的记忆力,降低了播报难度的同时,还实现了天气预报的有效传播。
4 结语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主持人要不断学习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专业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主持经验,从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上增加生动性与趣味性,从心理上端正服务态度,克服紧张情绪,练好主持人基本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天气预报主持技巧,使天气预报成为一个科学性质的电视节目,同时添加了人文关怀与生活情趣,在主持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参考文献
[1] 刘菁菁,于丽洁,王秀芳.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语言艺术[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2] 赵烨冰.汉英天气预报功能语篇对比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参与者:高中组新人奖何婧婷、一等奖李丽红、二等奖赵晨伶,
初中组一等奖王钒至、二等奖陈博阳、三等奖闫一鑫,及写作夏令营营员们
子衿:我们欢迎放胆大赛高中组的获奖选手们上台与大家共同交流写作心得。从左往右他们依次是高中组新人奖何婧婷、一等奖李丽红和二等奖赵晨伶。欢迎你们。
子衿:首先祝贺你们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跟大家谈谈你们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经验吧!
何婧婷:我写作开始得比较早,对写作有更多的热情,所以会坚持下来。慢慢地这种热情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会变成一种不离不弃的感觉。
子衿:我知道何婧婷和李丽红都是今年刚刚高三毕业,赵晨伶也即将升入高二了。在你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是怎样平衡考试写作和文学写作的呢?
何婧婷:我是比较擅长叙述文的,所以就不爱写老师让写的议论文。那会儿老师让背论据,我心里很抵触,于是干脆转换了一种方式,开始写小说,这种记叙文参加高考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握得当。
李丽红:我觉得这两方面没有什么矛盾的,但是个人风格会在考试作文时突出地体现出来。比如我初中时写议论文,到高中时开始慢慢地关注散文,于是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写出来的东西都带有散文的气质。
赵晨伶:我同意丽红的看法。我在这两方面分得很清楚,平时就是自由写作,考试写议论文。
子衿:有很多同学都说:我很想写好作文,可是就是不开窍,有没有什么写作技巧可以传授的?我们接下来就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写作到底有没有技巧?
何婧婷:我认为,写作是有技巧的。但是主要还是看平时的积累,在读写方面的。
子衿:我来说一种写作技巧,不知道三位是怎么看的,那就是模仿。写作开始是否可以模仿?
李丽红:可以模仿的,要模仿比较好的作品和作家。
何婧婷:我也同意,刚开始的模仿一定要选择好的模仿对象,会事半功倍。
子衿: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模仿写作,首先要模仿的就是它的骨,而不是它的血肉。先要去把握这一类文章的整体风格。比如川端康成写游记很有特点,那么我们就要模仿学习他的这种特点。
子衿:给我们现场的同学推荐几本你们喜欢的书吧。
何婧婷:看书一定要有选择地去看。比如你喜欢看《故事会》,那写出来的就会是“故事会体”。所以说,我建议大家看书一定要选好书。我觉得国内同年龄段的人写的小说最好不看,可以选择一些外国作品去看,比如村上春树的作品,还有历年诺贝尔奖的获奖作品等。平时也可以多读读诗歌,对自己的文学积累非常有帮助。
李丽红: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作品,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专门去挑选,而是都去读一读。我推荐的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赵晨伶:我推荐乔治·奥威尔的《1984》,一位英国作家写的政治寓言小说,非常精彩。
子衿:谢谢我们高中组三位获奖选手的发言。下面让我们有请初中组的获奖选手们上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写作读书心得。
子衿:相比较高中生沉重的课业压力,我想初中生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支配,去读几本好书。平时都喜欢读什么书呢?
王钒至:我平时喜欢读科幻类的作品,还有像刘慈欣和阿西莫夫的作品。具体到作品,比如《天使与魔鬼》,《藏地密码》我觉得写得很深入,涉及到很多很专业的知识,《三体》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其中描写的人类在绝望中的各种举动,以及对人性的剖析都令人过目难忘。
陈博阳:我平时比较喜欢看日本作家的书,比如三岛由纪夫,还有村上春树。国内的作家我喜欢看笛安和韩寒的作品。
子衿:相对于高中的“薄发”,初中就是一个“厚积”的过程,怎么看待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王钒至:读书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话行为,和大师对话也和自己对话。它能让你写出来的东西更有深度。所以,读书很重要。
陈博阳:读书可以培养对世界的一种感情,让自己的文章更有灵魂。
子衿:平时有没有写不出来,遭遇瓶颈的时候?
王钒至:写不出来是因为对生活没有感情。
闫一鑫:我的写作状态很随意,在压力之下往往写不出来。
子衿:还是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刚才关于写作模仿的事情,你们这么看?
王钒至:别人的办法未必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结构方式这些都可以学习,但不能完全套用别人的模式。
鉴于专业文献阅读的重要意义,我们配合2009年郑州大学本科生教学计划修订,为考古专业一年级本科生开设了“阅读与写作”课程。其目的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辅助专业主干课学习,通过若干专题文献的阅读,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基本研究方法和一些较为前沿的理论问题。二是通过阅读和读书笔记撰写,了解专业文献的撰写方法和基本格式,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三是通过共同的阅读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接受较为集中的专业熏陶,从而更顺利地跨入专业之门。
鉴于教学目的和授课对象,我们在专业文献的选择上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覆盖面广。综合考古学的传统研究和新的动向,我们将阅读文献分为考古学文化、地层学与类型学、文化研究与器物研究、聚落考古、墓葬研究、风俗习惯与宗教观念、美术考古、田野考古报告等8个专题,基本涵盖了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二是兼顾前沿和经典。我们在各专题下设立核心文献和扩展文献,其中核心文献以新近学术论文为主,代表了该专业领域新近的研究动向和前沿;扩展文献则是包括早期经典文献在内的第二层次文献,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更深入地学习。三是以研究案例为主,兼顾理论文献,并适当增加趣味专题。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大家阅读原初的研究文献,故而文献选择侧重于具体的研究案例,力图从具体研究案例中学习,增进对相关理论方法的了解。但是考虑到青年学生往往具有浓厚的理论兴趣,且好奇心强,对于有新意的研究有强烈的兴趣,我们在文献选择中亦兼顾了纯理论文献及有趣的专题文献,如对考古学文化、聚落考古、性别考古的理论探讨文献,以及有关拔牙习俗、古代妆饰、茶具酒具的文献。
本课程采取了课前阅读、课上讨论和课后撰写读书报告三结合的形式,可分三个步骤:一是课前阅读。由教师印制阅读资料,提前一周分发给学生。为了使阅读有针对性,还须拟定若干问题供学生阅读时思考,这些问题也是课堂讨论的提纲。为避免讨论流于空泛,所拟问题应紧扣材料,侧重论文的论证过程,围绕诸如论文的论据类别、论据的组织方式、论证逻辑、结论是否准确可靠等问题提出。二是课上讨论。作为讨论课,若要使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则分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上课时,每组推举一人做主题发言,其余人可做补充发言。主题发言期间,其他同学若有问题,可随时提问,由发言的同学进行解答。三是课后撰写读书报告。每次讨论课后,教师安排大家根据讨论内容撰写读书报告,要求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地写作。读书报告的内容除对阅读材料作客观准确的总结外,应围绕若干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发。尤其鼓励围绕专题进一步查找、阅读其他文献,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经过两年教学,“阅读与写作”课程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识到,开设文献研读课不但要求教师有更广阔的视野、阅读面和鉴别力,还应该有灵活主持、耐心倾听、准确总结的技巧和能力,并且还要为课堂设计、批改读书报告付出更多的精力。
论文关键词:汇整智慧,在线脑力大激荡,Jam,方法借鉴
在网络2.0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自媒体”、“众包”等情报信息以及内容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出现,造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外的政府机构、公益团体、企业组织都在思索和尝试新型的沟通互动、协作创新、知识管理的模式和办法。其中,IBM推行的在线脑力大激荡(Jam)的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参考价值。IBM号称世界绿色巨人,是知识经济的典范,其在知识管理、合作创新方面的理念和技术具有前沿性,其所开展的名为“Jam”的在线头脑大激荡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直接催生了包括“智慧地球”在内的众多重大成果。国内对“智慧地球”给予极大的关注,却鲜有研究和介绍其背后的“Jam”。深入摸查国内外的零碎信息材料,还原Jam的真面目,研究其内涵、深层特点以及技术方法,才能够切实掌握其中的奥妙,剖解其中可吸收借鉴的经验做法。
1 在线头脑大激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尽管IBM公司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成功的知识型企业之一,但要对在线头脑大激荡活动进行研究,不是因为IBM在IT行业或世界产业当中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而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背景和意义。
1.1 IBM公司Jam活动引领了集智创新潮流
IBM公司是世界级IT企业,有蓝色巨人之称。它从2001年开始,探索推行一个名为“Jam”(在线头脑大激荡)的创新活动,成功地革新了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模式和流程,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这种创意活动开创了在线收集创意点子的全新方式。相较于一般企业花同样时间的思考效率,IBM采用的在线头脑大激荡方法是千倍、甚至万倍的力量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各行业实务人士对“Jam”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其在中国大力推行的“智慧地球”概念及商业模式就是“Jam”的产物。可惜,至今为止,国内大陆的人们多关注“智慧地球”这一“后果”,鲜有人研究“Jam”这一在线头脑大激荡的“前因”。这一方面会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IBM的商业布局及重要举措缺乏足够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吃了“智慧地球”之“鱼”,而没有掌握到“Jam”这一“渔”具。
1.2 网络2.0下众包成为知识创意新模式
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后,互动、透明、协作、共享成为关键词。开源软件、维基百科及脸谱等交往社区为代表的众包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造成广泛的影响,逐渐被各种信息、知识、创意行业和组织所采用。众包模式说明,众人之力可以善加利用,完成以前只有少数专业人士能做的事。众包解放所有人隐伏的潜力,也使得工作的组织方式、人才的运用方式、研究的执行方式,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方式急剧变动。以通过大量参与者协作创新、合作创意的办法发现及确定新的知识、技术、机会、方案的做法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成功经验。
1.3产出“创新”的机制需要创新
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原始积累并开始进入了以信息化、知识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发展阶段。一方面,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培育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组织到个人,都意识到创新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纷纷从各个层面和角度采取了一些创新举措,希望能突破固有思维、掌握内在规律、站立发展前沿。“创新”比黄金还贵,产出产品不如产出知识,尤其是产出真正具有知识含量的“创新”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全社会要把注重点放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先进有创意的创新产出机制上来。
2 在线头脑大激荡的内涵及特点
2.1 在线头脑大激荡及其内涵
Jam(在线头脑大激荡)是IBM公司受爵士论坛(Rock Jam)和布鲁斯论坛(Blues Jam)(音乐专家的顶级聚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强调即兴创作)的启发,自2001年起推行的一种由大批人并行参与的72小时在线会议(World Jam)。World Jam首次验证了IBM通过内部网联系员工并采集想法的能力,开创了新型在线讨论方式。由于该次尝试非常成功,IBM意识到这一计划还应该有更广泛的应用。自2001年在内部举办第一个在线头脑大激荡以来,截止至2010年2月5日,IBM已经举办了超过30个不同主题、类型的在线头脑大激荡,其中20个是为其他机构提供合作服务,既有来自联合国、欧盟、法国、美国、瑞典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公共部门,也有诺基亚等私营机构。另外10几个IBM自己的在线头脑大激荡活动则针对各种不同的主题,有Manager Jam、Consultant Jam、On Demand Jam等,还有非常有名的针对IBM新价值观讨论的Value Jam,以及由IBM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以创新为主题的Innovation Jam。
Jam是全球第一个使用Internet进行大规模系列在线讨论的方案,可以支持成百上千的甚至数百万人同时进行沟通,一般称为“创新头脑风暴”或“创新即兴大讨论”。Jam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是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创新活动。Jam透过网络举行集中式脑力大激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大量参与者合作创意,在很短的时间内集合成千上万人的智慧,并运用内容挖掘分析工具,搜集、识别、消化大量主张。其次是全新的群策群力的扁平化机制。Jam就像一个大规模并行的会议,通过多对多的对话创建多对一的信息收集。扁平化的放权机制达到了吸纳和集中控制信息流动的效果。再次是全球化协作式管理工具。Jam具备清晰的业务用途、明确的目标和可预期的结果,是适应全球化时代特点和需求的协作式管理工具,可以成为跨区域组织的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第四是知识管理的新型模式。Jam的参与者尤其是思想、知识、点子贡献者实际上参与建立了一个关于最佳实践和点子的收集库。
2.2 在线头脑大激荡的特点
在线头脑大激荡与传统的在线社区、最佳实践分享项目等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规模。Jam的价值在于其可以在大规模的沟通中识别出重要的知识。并非只是管理团队里的少部分代表,而是任何人都可参与讨论。二是横向平等性。从结构上看,Jam是水平平等的。无指挥系统,无人管理,甚至权威专家在民主讨论面前都要退居次席。人人有权发言。三是明确目的性。参与者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来进行Jam(脑力大激荡)。Jam的发起旨在分享各自的经验做法、思想火花,以解决与组织相关的特定紧迫问题。四是即时性。Jam是实时发起的并有时间限制的事件。由于时间紧迫,会在参与者中间发生真实的,且经常是偶然发现的“知识意外事件”。五是可追溯性。尽管Jam有即时性,但是任何记录都不会丢失。因为一切讨论都是在线进行,所有的相关记录都是即时可查询的和可分析的。
3 在线头脑大激荡的方法和技术
Jam方法在本质上类似于在上世纪50年代里被人归纳出来的那种集体想象或头脑风暴方法,其核心任务是让所有人的智能结合在一起。然而诞生于网络2.0时代,具有开放创新观念支撑的Jam在具体操作上已经面目全非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特别是它所覆盖的“集体智慧”大大超越了一组必须处于同一地点的专家,而是全球各处数以万计的人群。看似“无为而治”,实际上难度很大。既需要管理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技术和工具。
3.1 程式:“流水线”创新
Jam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流水线”式创新,其摸索设置了一套成熟的流程。以2006年创新Jam(InnovationJam)为例,Jam的程式包括:
一是组织筹备。通过全球高端调查的方式,听取世界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了研讨的主题和方向,事先张贴在Jam专门网站上,作为参与者讨论的基础。明确将议题限定在四方通达、金融与商业、医疗保健、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地球这四个领域,并对每个领域的讨论方向作了具体说明,并为每个版块设置若干“联合负责人”,随时控制无关的研讨,引导大量的参与者集中在研讨的主题方向上。
二是开展第一阶段研讨。为了避免成千上万人参与的头脑风暴成为混乱的大塞车,Jam设计者分两个阶段安排了两个时间窗口开放讨论。第一阶段开放的是第一个72小时时间窗口,参与者点入特设的网页,输入代号和密码,看到四大讨论区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主题进入,就可针对议题发表意见。网站则随时更新热门讨论的话题。
三是对研讨内容作初步整合。第一阶段的活动结束,IBM借助专门开发的文本挖掘分析系统,对第一阶段收集到3.7万个想法和评论进行自动化处理,交给专门的项目小组会挑选出讨论数最多的创新方案,过滤掉已经被商业化或离现有技术太远的想法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一个独立的核心小组,对这些初选的点子分别提出技术、商业等方面的四到五个疑难问题。放到网上,讨论如何进一步将好创意执行出来。
四是第二阶段研讨。第二阶段(第二个时间窗口)主要是通过头脑风暴将这些理念化为具体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这一阶段参与者和前一阶段“大杂烩式”的参与者已经有了很明显的不同,参与期间的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这个阶段的研讨,不再安排相关的负责人。另外,尽管这个阶段Jam依然是只要有帐号,就可随时随地发帖研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但是会谈室才是最为有气氛的地点,“网上创意”与“室内创意”共同促进。
五是消化利用研讨成果。最后IBM50名高管和专家细化消化第二阶段产生的设想,将其变为公司将投入资金的10个项目,它们是:3D互联网、大型绿色创新、无分支银行、数字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智慧医疗支付系统、集约化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智能电网、实时翻译系统和简化的商业引擎。这些被发现、提取和整合出来的“金点子”,会被投放到IBM的创意工场,进一步进行商业化开发和利用
3.2 主要支撑技术
Jam运用包括 Web2.0 及云端运算等强大“网络社群”技术,透过动态资源共享、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新一代运算平台,后端连接巨大的系统资源,以互动和服务的方式将运算、智能型的商业应用和管理资源提供给参与者,更快速、有系统地汇整讨论,协同创造出更多价值与智能。其中,网络社群及内容分析技术是主要技术手段。
一是网络社群技术。IBM整合利用了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网络社群技术,服务于Jam研讨活动,这些技术都属于“协同技术”,对合作创意、集体创新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关键词是如何被使用的;而主题云是展现Jam大讨论中紧密相关的对话,其以很有逻辑的方式来突出显示讨论的重点,以使新参与者能尽快加入讨论。这样可使参与者即时快速了解讨论的进展程度及出现的新讨论主题,参与者就会愿意再次上论坛来进行对话。
二是内容分析技术。由于是大规模并行在线研讨活动,如何对零散的、海量的观点内容进行识别、筛选、分类、整合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IBM利用的是内容挖掘和文本分析工具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其中,IBM日本实验室开发的内容分析软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为了适应全球范围内员工、客户等讨论参与者中少数参与者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思维习惯,IBM还专门开发了同步断点技术、不同转接工具(如思维工具)。
3.3三层把关机制
为了保证质量,Jam要求发言者要避免空谈,不要偏离目标,用事实说话。由于参与创新的人数是以前的百倍,甚至万倍,需要引导,才能让创新的过程不会各谈各调,最后失了焦。在看似自由的创新网络中有三层把关者,确认参与者的创新方向与深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不会偏离。
Jam的最底层协助者是营销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员,他们兢兢业业地在协助参与讨论者,并随时翻译整理出最热门的讨论议题, 张贴在主要网页上。另外,在全球的上千名技术专家也将轮班上线,充当各个方向的技术顾问,保障创新的讨论时刻能够精炼和聚焦。IBM在全球分公司邀集上千名专家72小时轮班挂在网上,每个人专长不同,有人懂技术,有人懂业务,一个新留言出来,他们可以立刻反应,表明此想法已经被实现了,或许可以另寻方向讨论,或是这种应用可能牵涉到某些技术等。技术专家让创新的讨论不会失焦,最上层的主持人,则负责去整合,随时丢出新的话题,引导大家谈得更深。
此外,IBM规定,参与者事先要签署声明放弃知识产权(不是交给IBM,而是成为公共产权),成功的也没有报酬。另外,还规定,只有当一家企业参与人数达到或超过40时才有权直接于网上观看各个讨论主题的资料,否则只能获得由IBM公司按照主题,地区与产业等指标,归结出的创新应用服务报告。
4 在线头脑大激荡的方法借鉴
在线头脑大激荡(Jam)产生的影响及可借鉴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汇整智慧、协作创新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并可提炼梳理出若干可吸收借鉴的宝贵经验做法。
在认识论层面,首要任务是在思想观念层面改进对创新的认识。目前大部分人对创新的认识还停留在老旧的观念当中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完全受制于工业时代的标准和流程,把创新等同于发明。在研究阶段,产学研需四个层面联系不强,关起门来挑选研发突破口的做法比比皆是;在知识成果产出上,强调的是又快又多,往往在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出来后,就束之高阁了。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流程创新等方面更是处于全社会创新文化和创新活动的边缘。其实,知识经济的定义已经悄然被改写了,新经济必须由供方、需方甚至第三方一起来创造。IBM的经验是,创新=发明 + 社会洞察力 + 商业思维。
在方法论和具体操作层面,关键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开展“流水线”创新。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判断,Jam是新时期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下头脑风暴的有效工具,可以推动创新,促使区域、组织和企业对变化作出更快、更好的反应。借鉴IBM的做法,开展Jam需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明确目标和话题。召开Jam时首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组织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需要考虑召开Jam所带来的预期变化。此外,还要研究和选择合适的话题作为研讨对象。最好是选择一组特色各异的话题而非一些焦点话题。可以利用员工调查、经营管理策略、焦点团队和其他沟通工具来帮助确定Jam的话题。话题说明要足够吸引人,因此,要特别对话题说明做精心的制作。一旦确定了讨论话题,需要对每一个话题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全面了解整个组织对该话题的认识程度。根据已选的话题数目,研究过程可以长达一个月,以便慢慢梳理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其次,选择协调员和主持人。协调员小组由有过Jam经验的人组成,他们往往是主题事务专家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成Jam达成预期目的的一群人。协调员可以作为参与者,享有引导对话的自由。进行全球性的Jam(global Jams)协调员应是遍布全球各地的。与协调员不同,主持人是较正式的讨论引导者。主持人的选择依据是其在话题领域的公认专业水平或权威程度。他们往往废寝忘食地忙于日常工作,且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参加Jam。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位主持人可以配一名主协调员。这位主协调员有过Jam的参与经验,可作为主持人的得力助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Jam进行期间协调整个协调员小组的工作和引导主持人抽时间进行有重点的沟通。
再次,组建和培训协调员小组。Jam召开前大约提前一个月,协调员和主持人抽一天时间开会,简要梳理Jam的目标,并要针对Jam最佳实践进行培训,这是一个技能交付的过程。在此会议中,他们需要阐明各自的角色,并正式组建协调员小组。协调员和主持人小组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协作空间,远程在线持续进行Jam的准备工作。在Jam进行时,此协作空间也可用于协调员、主持人进行信息沟通。
第四,最后的筹备和正式启动。Jam开始前的一个月内,协调员小组审阅其相关话题的调查研究材料,制定Jam的工作流程,讨论其话题对话的可能走向及调整各协调员的可能行动。Jam研究小组开始对Jam结束时开展的研究进行规划。沟通小组开展吸引参与者和确保参与者不中途退出的相关活动。时间的设定要参照参与Jam的主要管理层人员的行程表。Jam进行时,准备妥当的小组执行其计划。话题协调小组通过短信息发送和时不时打电话来持续保持联系。跨话题讨论和地理传递在协作空间中进行。
第五,挖掘吸纳知识。随着Jam的全部讨论内容被保存,所有想法或点子都应该被转化为组织知识库的一部分。Jam结束后的数月内,组织将适当地使用一些内容分析工作来辅助开展知识挖掘, 持续从该Jam的成果中汲取知识。
参考文献
[1]缪其浩,党倩娜.“智慧地球”给我们的启示:从技术到产业的开放式创新值得关注[N].科学时报,2010年3月30日.
[2]李超.IBM“流水线”创新,21世纪经济报道[N].2006年9月16日.
[3]旷文琪.IBM与Google不断改变世界 秘诀在不断集体的创新[J].商业周刊(台湾版),979期.
[4]张晓峰.从随需应变到全球整合的IBM[J].国企杂志,2008(7).
[5]许.IBM:狂想与创新[J].T经理世界,2006年10月5日.
[6]Lynn Dorsett, Michael A.Fontaine and Tony O’Driscoll. Redefining Manager Interaction at IBM. KnowledgeManagement Review. Sept/Oct 2002.
[7]Spira, Jonathan,Friedman, Steven and Ebling, Susanne. (2001). ‘IBM’s WorldJam: How IBM Createda New Standard Intracompany Communication. Basex: New York.
[8]Feder, B.J.IBM Meetswith 52,600 Virtually. New York Times, 29 May 2001.
[9]Boone, Mary(2001).Opening a Dialogue with the WholeOrganis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Review. Sept/Oct 2001.
[10]许.IBM:狂想与创新[J].T经理世界,2006年10月5日.
[11]IBM公司网站:ibm.com/.
[12]IBM公司Jam项目办公室网站:collaborationjam.com.
论文摘要:“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命题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在当代社会应承担文化职责的明示,也为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文化素养的提高、个性特点的培育等,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必须进行相应改革。
一、“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命题的提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认为,“电视的影响,归根结底并不是‘媒介’的影响,而是‘人’的影响。电视文化也存在一种‘话语霸权’,掌握和操作这种霸权的人的文化素养,从根本上决定了电视文化的品位和水准。”因此,归根结底,电视媒体的文化品味是由“电视人”决定的。
如何才能具备文化影响力?正如曾志华教授所言,“不是每一位主持人都具有文化影响力,他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需要具备对文化占有、过滤、诠释以及输出的能力;而是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到“质”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主持的时间、栏目的成熟度、观众的满意度、形象品牌的建立等。”这就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个性特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以培养出具备文化影响力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这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专业发展的必要。
二、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节目的把关人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除了具备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系民众的情怀和为群众说话做事的胆识。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明确其“、人民的喉舌”的地位,要承担起政府和民众间“沟通桥梁”的使命,成为民众的“代言人”,而不仅仅是凭借拥有的话语权“娱乐”或者“愚乐”受众,因此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必须要提高人文素养。这是专家学者和媒体一线强烈的呼声,也是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健全思想人格的必经之路。
首先,从知识传授的角度而言,目前的教学侧重了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的院校语言表达技巧类课程占到了总课时的一半还多,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课程如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等课程偏少,忽视了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这主要还是受教育理念的束缚,教育者必须树立新形势下的复合人才观,进行教学改革。如今的传播形势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主体参与意识愈来愈强、接触媒介的目的多样化等,因此作为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明确自身定位,适应新的传播形势,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才可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必须要强调的是,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化知识的传授,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学生既不能理解、体验到理论知识的实质和内涵,又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学风日下。在社会风气如此浮躁的今天,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读书、读好书,有赖于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学生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传媒大学成倍老师指出的“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目标所关注的焦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形式需要多样化,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研讨式、情境式、抛锚式,等等,避免“满堂灌”,经常组织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课堂讨论,并将之制作成为节目,尝试在校园媒体播出等,既锻炼了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除了授课方式外,考核方式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良好的考核制度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作品”考核,即参照广播电视媒体的播出要求让学生分组制作节目,考查其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社会实践效果测评”,即通过考核学生服务社会的效果来评价其学习成绩,等等,避免“百人一卷”的考核方式。 转贴于
其次,塑造准播音员主持人高尚的人格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专家们曾经指出,“决定一个播音员主持人最终能走多远、能达到何种高度的核心素质”是“思想人格素质”,人格的塑造有赖于主体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修养。由于职业原因,有的播音员主持人自以为是名人,漠视民众的生活冷暖,简单地把职业化的微笑等同于亲和力,面对镜头时笑得很甜美,镜头一关立刻冷了脸,比“变脸”还快。根据京、沪、穗三地观众调查获得的资料,观众反映主持人存在最多的12个问题中,“不真诚,缺乏亲和力”位列第4位。亲和力是心系受众,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绝对不是“做”出来的。在受众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只有平等地沟通才可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事实证明,任何低估受众感受和智商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既要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协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书本,一定要“走出去,走下去”,深入生活、体味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认为,“一个电视人对社会生活是否有特别的观察和感悟,能否把所观察和感悟的结果通过语言叙述出来,以及叙述的是否准确,是衡量一个电视从业人员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准”要对社会生活有特别的观察和感悟,必须要深入生活。媒体是群众的代言人,只有深入社会、反映现实,才能是称职的媒体,否则就是华而不实的摆设,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敬一丹多次强调“主持人先应该从记者做起”,众多名主持人看重“接上地气”了。而且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是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的好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踏实肯干的品质都很重要。学生实践的方法多种多样,学校可以与当地各级媒体建立长期联系,将其发展成为实训基地,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学校的实训基地实习,跟着记者外出采访;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的电台、电视台等参与节目制作,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周边地区支教,推广普通话等都是丰富阅历的好方式。
再次,播音员主持人除了本身要有文化,能够传播文化外,必须还要有个人魅力。教育者必须明确,媒体需要的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而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个性特点,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播音员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名言“我必须用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说话”强调的便是个人魅力。个人魅力是个人学识和思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只有具备了“个人魅力”,受众才可能在成百上千的主持人中锁定“这一个”,只有受众锁定了“这一个”,愿意与主持人交流,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才有可能产生,否则“千人一面、千人同声”是难以对受众产生吸引力的的。笔者曾多次同前往我校招聘毕业生的管理者交谈,他们反映媒体急需优秀的新闻播音员、评论类主持、财经类主持、法制类主持、体育类主持等,虽然找上门的毕业生络绎不绝,但令他们满意的却寥寥无几。许多毕业生新闻播的不精,主持做的平平,而且往往只能做“解闷”的娱乐主持,“解惑”“泄气”类的专业节目如财经类、体育类、法制类等根本做不了,似乎做什么都行,但做什么都没有特点,缺乏“不可替代”的鲜明个性,大量的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这反映出我们的专业教育存在明显的问题,据笔者了解,虽然大多数院校的学生基础、硬件设施、软件环境等都与中国传媒大学存在很大差距,但仍然盲目照搬他们已舍弃的教学模式,无异于邯郸学步。我们认为,各学校应该根据本地的教学资源和媒体资源办学,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建议综合类院校可以从学生中选拔形象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少数同学辅修传媒类课程,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在主持节目时能够与专家“对话”,并且“发出自己的声音”;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根据兴趣和就业方向可以辅修第二学位或者在研究生阶段选择其他专业学习以弥补专业知识的欠缺等。媒体的发展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要求,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仅靠姣好的面貌和标准的普通话远远不能满足媒体一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88.
我还记得当年站在成都金牛宾馆礼堂的领奖台上的那个情景,那是2011年7月10日,阳光飞扬剑桥国际少儿英语明星学员大赛西南地区颁奖典礼在成都金牛宾馆礼堂隆重举行。当主持人宣布获得阳光飞扬剑桥国际少儿英语明星学员大赛西南地区一等奖的王子傲上台领奖时,我兴致勃勃地走上领奖台,阳光飞扬董事长蒋孝彬先生亲自为我颁发了荣誉证书、奖牌、奖品及鲜花。我右手捧着荣誉证书和鲜花,左手拿着属于我的奖牌,前面是一个免费游学清华北大的礼品牌子。我真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内心的喜悦不由得使我心花怒放。我高兴的简直就要跳起来了,因为,我可以去我的梦想学堂清华大学游玩。
这次我能获得西南地区英语比赛一等奖,是我平时刻苦努力学习英语,经过为时三个月、历经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的艰辛努力的结果。虽然,我取得如此成绩,只是我在学习英语中迈出了第一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一定要奔向清华大学。
合上这枚贝壳,我继续漫步在记忆的沙滩之上
必读:名师写作手法介绍
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一、口语训练的层次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标准》对高中各年级“说话”的要求,我们认为,高中口语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能说、会道和善辩。现简述如下:
(一)能说
首先要落实初中各年级对“听说能力”中的“说话”部分的要求。初中三个年级“听说能力”要求共有九条,其中五条关于“说”的要求,两条关于“听说”的要求,这些都是“能说”方面的,其核心要求是“清楚”,高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连贯和流畅。具体而言,要求发音正确,音量适中,没有方言音和方言词,没有口头语;不出现倒字、重字,不说半截话;要符合语法、逻辑的基本要求;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清晰地说明一个事物,鲜明地议论一个问题,即能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法有条理地表述一段内容;从内容上讲,能即席作一些简短的发言,而且做到基本流畅。
(二)会道
在能说的基础上要求说得再好一些,给人以一定的美感。说话者要像好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那样榫严缝合,流畅自然;像技艺纯熟的评书演员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能根据感彩说一段抒情的话,曲尽其情,褒贬有度;能在谈话中突出语体色彩,或庄重典雅,或亲切自然;能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谈话技巧,符合人物身份;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辞格和句式,如长短句、整散句、一般句式与特殊句式等;能够突出谈话时的风格,如简约与繁丰、绚斓与平实、典雅与通俗以及纤巧与雄浑等;能表现谈话者的情趣、机趣、理趣、谐趣的特点;能展现作者的知识面,并能很好地体现说话者的意图。
(三)善辩
善辩包括善于演讲和善辩两个方面,这是高中口语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要求说话者能利用各种演讲技巧,正确把握中心,善于抓住听众心理,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听众,并引起共鸣;能正确立论,论述时左右逢源,言之凿凿,词真意切;能在班级乃至更大的场合脱离演讲稿且神态自若;能捕捉对方观点或论据的漏洞,反驳时或一语中的,或淋漓尽致,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论述或反驳。演讲虽不能像著名演说家那样语出惊人、感人肺腑,辩论虽不能像狮城舌战那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但经过训练,有一部分学生也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达到演讲时中心明确、言之有据,辩论时旗帜鲜明、伶牙俐齿的程度。
以上三个层次各有侧重且密切相关。能说,是解决语法求“通”的问题,使说话合“法”,这是会道和善辩的基础和前提;会道,是解决修辞求“好”的问题,使说话注意修“辞”,这是能说和善辩的桥梁;善辩,是能说和会道的综合运用和进一步升华,它是高中口语训练的最高境界。
二、口语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口语训练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
从读跟讲二者的关系来看,读是输入,说是输出。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按照一定要求通过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从而达到信息调节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思维过程,而这个过程思维外化的形式就是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朗读、答问、分析、概括、复述等都是语言训练的好形式、好机会,均对口语训练有重要作用。《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要求也完全适应于口语训练的要求。例如,“对内容作出阐释”一条中要求学生能将“具体的能加以概括,抽象的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能加以解说”,完成这些要求就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概括,然后形成有条理的语言,这可以看作是说的积累,说的前奏,平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以便顺利地完成这类题目。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注意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积累说话的素材,以便“说”之有物;使学生学会分析、概括、提要、勾弦,以便“说”之有序;使学生学会铺张渲染,烘托对比,以便“说”之动听。
(二)口语训练与作文教学同步进行
说与写有着密切的关系。说和写都是信息输出,但说有随意性、应变性等特点,写是推敲、选择的过程,能说清楚,用文字写出来也一定通顺。而有些口头作文,本身就是作文的一种形式。同时,写作又是说话的系统化的结果,它又反过来促进说话的条理化。因此,口语训练同作文教学相结合,从纵的方面看,可以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结构提纲乃至全篇梗概;评讲作文时也可以就作文的诸多方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横的方面说,可以说“说”记叙文的要素和人物,“说”说明文的特征和顺序,“说”议论文的观点材料和结构方式。
(三)口语训练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例如,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话:可以让学生介绍一首诗,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包括选择作品,查阅资料,摘抄要点,背诵作品,把作品抄在黑板一角,介绍词句大意、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笔者曾进行介绍诗词活动,有的同学口齿清楚,表述准确流畅,声声入耳。再者,可以让同学介绍一些社会新闻,要求完整准确,介绍完以后,要有分析评论。另外还可以结合开演讲会、辩论会来练习说。叶圣陶在1980年致鲁宝元的信里就主张通过“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来练习‘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