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检查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检查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检查工作思路

第1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一、2014年工作目标

1.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双零”的目标;

2.要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3.物业小区、直管公房的防汛、防火工作不出任何任何安全隐患;

4.加强拆迁工地施工安全及城市房屋安全监管工作;

5.依法查处房地产行业及物业服务企业的违规行为;

6.处理城市房屋的装修投诉处理率100%。

二、2014年思路

主要做好以下10项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好安全生产工作

继续开展好“百日安全生产活动”,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制,落实到每个职能科室,落实到每个企业,每季度组织召开安全生产相关会议,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相关责任,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科室按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监管体系的作用。1—2月份为防火,防烟花爆竹引起火灾的宣传和自查阶段,3月初为安全生产工作宣传阶段,组织街道对城市房屋安全工作、农村自建房屋的协管员工作,玻璃幕墙的统计、排查工作、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宣传和培训,并下发宣传资料,在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和治理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丰富内涵,面向社会、面向行业、面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二)增强消防意识,抓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

3月中旬重点做好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邀请区消防大队专业人员对物业服务企业、直管公房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下发宣传海报,宣传资料,房屋装修宣传手册,并有针对性的选择1个高层建筑小区和一个多层物业小区进行消防演练,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预案,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更换、补充情况进行检查。

(三)推进农村自建房屋安全协管员组建工作,确保农村房屋安全

推进农村自建房屋协管员工作的开展,按市局房安办的要求,指导涉农街道建立安全协管员工作,增强农村自建房屋的安防意识,今年7月份前,完成四个涉农街道中除西华街道办事处外的三个街道办事处农村自建房屋协管员的组建设工作,计划于3月初为宣传、培训、组建阶段,4月份分别对四个涉农街道进行组建情况进行检查督促,8月30日前向市局上报协管员工作总结情况,确保农村房屋不出安全问题。

(四)未雨绸缪,扎实做好防汛工作

针对地区天气变化特点,4月初进行防汛预案的制定,并向物业服务企业等所管辖单位下发防汛工作的通知,5月中旬并对我区地势较地,容易引起水涝、引起水灾的物业小区分别进行一次防汛演练,检查防汛预案,7—9月份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自查防汛工作,及时上报防汛工作自查表,确保本年度防汛工作无隐患。

(五)构建联合排查机制,做好玻璃幕墙排查工作,

按照市局对玻璃幕墙的排查、排危、统计工作的要求,计划于5月初对新增的建筑群体进行检查,并进一步进行统计,对存在安全隐患未整改的,进行督促检查,并下发整改通知,对问题较多,粘胶部位脱落明显,有安全隐患的,及时要求整改,并组织人员进行复查,9月30号前向市局上报2013年玻璃幕墙工作开展情况及统计表。

(六)深化创建成果,继续做好《安全社区建工作》

按照《开展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要求,3月初为宣传培训阶段,对物业小区的志愿队伍组建情况,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4月份向全区物业服务企业下发《开展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的通知,督促物业服务企业配合街道办事处、社区,做好创建工作。

(七)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好投诉查处工作

梳理工作要点,明确职责分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对群众的热情和感情,着力解决接待群众不耐心,解决问题不用心,对待群众诉求不关心的问题,杜绝群众投诉执法人员的现象。对外公开投诉电话上班时间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值守,对反映问题或投诉业主做到态度和蔼,语气平和,认真记录,现场查处,及时回复,保证投诉处理率达到100%。

(八)加强房屋使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房屋使用安全应急机制

在做好日常公房监管和我区房屋结构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房屋使用安全应急机制,今年主要关注通锦桥26号院房屋地基下陷的排危处理工作,及时进行政策宣讲,协调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排查,巡查工作;对观音阁前街27号的维修事宜进行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对解放路217号新建楼盘造成附近居民院落墙体裂隙的安全鉴定和排危处理;及时做好对城市房屋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

(九)狠抓扬尘治理工作,加强拆迁房屋拆除施工的安全监管措施

继续抓好拆迁工地规范化管理,要求各单位必须按照房屋拆迁相关程序施工,做到文明施工。对旧房拆除必须打围、保洁,采取湿法作业法,拆除旧房的建筑垃圾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清运;对待建工地必须实行硬围打筑,达到围墙景观化。建立“扬尘”管理工作联络制度,层层签订拆迁工地“扬尘”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和要求。对部分扬尘污染较重的拆迁工地,组织开展了扬尘污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有效地改善了城区环境和空气污染质量,确保拆迁工地不发生安全事故和扬尘污染事故。

(十)规范行业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执法工作的落实

第2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即“收”要实行票款分离,直收统管,将能纳入政府服务中心集中收费的单位和项目要全部纳入政府服务中心,防止个别单位乱收费和收费不开票等行为的发生;“支”要统一开支标准,规范支出管理,从而将收支全部纳入正常循环渠道。通过建立财政票据电子开票、自动化核销系统,有效防止超标、违规开票等行为的发生,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从源头上堵塞财政资金流失的漏洞。

(三)建立健全资产监控体系。应从资产的形成、配置、使用、产权变更到处置全过程管理单位资产,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监控体系,从而彻底解决了经营性物业资产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资金缺乏监管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制度,拓宽采购类别,不断推动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新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财政拨款由国库直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改变了以往资金分散、层层拨付的做法,减少了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有效地防止财政资金被挪作他用,彻底解决了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预计第三批再纳入教育、公、检、法、统计、审计、招商局、卫生和劳动等单位,实现全区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五)健全制度,完善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工作机制。

第3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构建以检察岗位素能基本标准为基础的检察教育培训体系

(一)观念更新

检察机关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学院要牢固树立和强化“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培训出人才、培训出效益”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理论、“培训者先受培训”及“体系建设出规模、出效益、出战斗力”等理念,准确把握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抓紧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五大基本要素构建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一是构建更具活动的培训机构,要建立与岗位素能培训任务相适应的培训机构,重点建设特色突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培训基地体系。当前,要在充分发挥国家检察官学院和各省市检察官学院分院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推进特色教学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覆盖检察机关各业务类别的特色培训基地、二是构建更加规范的培训运行体系,要使需求导向全面落实,计划生成更加科学,培训流程更加优化,考核评估更具实效。三是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岗位检察人员的课程框架和培训大纲,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构建更加完备的师资体系,要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各级各类培训需要,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检察培训师队伍。五是构建更加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程序严谨、运行顺畅的管理体系。体系构建要开放包容,确保体系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联、匹配有机衔接,还要与检察改革同步合拍,相互配套。

(二)机制建设

具体要推进三大机制建设:一是建立以岗位素能标准要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教育、培训、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内容、形式上切实贴近检察人才和检察岗位的实际需求。依据检察人员实际素能与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的差距,通过开展教育培训需求调研,重点针对检察业务技能分级分岗位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求要与素能标准相匹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以岗位素能提升为目标的实施机制,突出以提高检察人员的素质能力为目的的在职培训。依据岗位素能要求,明确培训组织机构、实施机构、确定参训人员,编制培训组织手册,规范培训实施流程,创新教育培训模式,要由以前的“灌输式”向“互动式、实践式、点评式、交流研讨式”转变,激发干警参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检察人员的素质能力建设是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检察人员的在职培训方面,建立各岗各职检察人员的专门培训制度,保证在系统知识、思维方式和职业素质方面都能在不间断的学习中得到持续提高。加强检察人员的在职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对象统筹规划检察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三是建立以岗位素能为标准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核干警素能水平是否达到岗位素能标准的要求,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警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培训、考核、任用“三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切实打破参不参训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局面。还要建立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机制。在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参训人员对教育培训活动进行客观评价、提出建议,以便于在今后的教育培训中加以改善,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三)制度设计

1.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师资体系

教师是培训的核心要素和力量源泉,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的顺利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师资力量作保障。加快建立与检察岗位素能培训任务相适应的师资体系。根据素能培训要求,抓紧建设涵盖不同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重点完善师资组成结构和教师专业结构。要建立一支由资深检察官、大学教授、各类专家学者组成的,涵盖侦查监督、公诉、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检察、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控告申诉检察、职务犯罪预防、案件管理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优良师资队伍。大力选聘优秀兼职教师,建立优秀检察官兼职师资人才库,改变兼职教师在选任、授课、使用、培训和管理上长期存在的随意性大、缺乏制度机制保障、培训缺乏依据和标准等问题,积极推行检察教官制度,推广检察官教检察官模式。着力落实培训师培养计划,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与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切实满足各类素能培训需求。加大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充分利用高效优质的师资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选派业务骨干教师到大学院校深造学习,深化专职教师法学理论功底。通过挂职具体业务部门深入检察实践,提升专职教师检察业务实践技能,打造一批特色品牌教师。总之,要根据素能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培训资格准入、动态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实施名师培训工程和培训师培养工作,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在政法系统和职业培训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检察教师培训名师;同时,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型、专业型、实践型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确保培训质量稳定,切实提高培训的吸引力感召力。

2.建立完善教育培训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对教育培训的领导保障。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院领导对教育培训工作要领导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制度上保障。进一步完善干警教育培训档案,对培训档案采用学分制管理,对参训情况和培训效果分别设定分值,每季度进行汇总,对没有达到规定学分的,集中进行补训。对漏训、缺训的也要及时补训。同时,各级领导还要加强检察教育经费投入。在培训经费上应多向基层检察院倾斜,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设立检察官培训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从时间、场地、交通等方面尽力保障参训人员能够顺利参加各类培训。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化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承担检察教育培训任务的主体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构建培训体系而言,检察机关已经形成国家检察官学院为龙头、各省级检察院培训基地为骨干、地市级培训基地为补充,比较完整的培训基地体系。但还存在诸如特色不明显、布局不合理、开放度不高、竞争性不强等问题。下一步,重点要突出培训特色,改革培训体制机制,提高培训实力,激发培训活力;大力推进特色业务培训基地,走专业化建设之路,逐步建立覆盖检察机关各业务类别的特色培训基地体系。三是开发完善与标准相配套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的顺利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培训课程体系作保障。因此,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研制出台后,需要尽快依据标准制定分类培训大纲,加强素能培训课程研究,开发完善与标准相配套的培训课程和教材,打造一批能够适应素能培训要求、推动素质能力提升的精品课程,并逐步建立培训内容更新机制,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下一步,要依据素能标准,重点开发完善三类培训课程:各层次的检察通用素能课程,各层各类检察业务素能课程、专项业务研究和更新知识课程。培训课程的研发和使用要体现前瞻性和全局性,要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还要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鼓励专兼职教师多出快出精品,打造一批国家级品牌课程,推动课程建设从分散性向系统化的转变,尽快形成分层分类分岗的培训课程体系。

以检察岗位素能基本标准为基础的检察教育培训体系实例———以预防岗位为例。

(一)训前准备阶段

首先要确立培训原则。一是素能本位原则。更新传统培训理论,以“岗位素能为本位”,确立学员的培训主体地位,按学员的素能培训需求组织培训,把培训过程变成学员积极参与、亲自体验和师生双向交流互动过程,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素能得到补偿和开展,适应岗位需求。二是实践导向原则。基本素能本位的培训方式的显著特点是与提升预防人员岗位素能紧密相连,围绕此战略目标进行培训项目设计,以在实践中提高预防岗位素能为原则,从预防岗位实际出发分析岗位素能建设需求,开发培训课程,突出培训模式的实战性。三是分类培训原则。以素能为本位的培训是以差异性的岗位素能为基础的。预防人员尽管从事着同样的预防工作,但由于具体岗位序列和职位职级的不同,不同岗位要求的素能就会有所不同。另外,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主观个体,其文化水平、能力和个性特点也不同。因此,以素能本位的培训定位中应充分考虑到预防人员个体的差异,突出预防培训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培训功效。为此,学院需要依据预防岗位素能标准,制定分类培训大纲,根据预防岗位序列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建立更新机制,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要完善机构、师资和课程体系。一是巩固和发挥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岗位素能培训龙头地位和作用,走预防专业化办学之路。为此,建议设立预防职务犯罪室,在全国预防职务犯罪开展较好的标杆省级院所在的省级检察官学院建立一所预防特色教学培训基地,同时将其建成全国预防职务犯罪教研基地,组织全国预防系统人员至此地开展培训科研,满足预防人员专业化培训需求。同时,以此基地为支点,大力推广预防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其他省市预防人员可选择在本地检察官学院接受网络远程培训,以降低培训成本。二是抓紧建设一支职务犯罪预防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建立与预防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相匹配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切实满足预防岗位素能培训需求。定向培养职务犯罪预防专职教师,通过到预防部门挂职锻炼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大力选聘预防职务犯罪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为国家检察官学院检察教官,选聘省级预防职务犯罪专家和预防业务拔尖人才为省级检察官学院检察教官。通过落实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培训师计划,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预防职务犯罪师资队伍。三是建立与预防岗位素能培训任务相适应的职务犯罪预防课程体系。要加强预防岗位素能培训课程研究,开发完善与预防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相配套培训课程和教材,打造一批能够适应素能培训标、推动素质能力提升的精品课程和教材。为此,建议国家检察官学院与高检院预防厅合作,共同研制预防职务犯罪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以《检察机关执法规范2013(预防)》和《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教程》等为蓝本,开发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教材体系,具体内容应包括预防人员应知就会读本、预防管理学、预防公共关系学、预防宣教学、职务犯罪犯罪学等,还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序列和人员情况设置《预防文书写作》、《PPT制作》、《预防纪律和职业伦理》等专题课程。再次是建立与预防岗位素能培训相适应的培训管理体系。重点改进管理方式、加强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强化教育培训管理职能,坚持由微观管理、过程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质量管理为主转变,集中力量抓好理论创新、战略规划、制度规范、宏观指导和考核评估,推进培训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加强教育培训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尽快适应素能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素能培训和开创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水平。为此建议:强化教育培训处、学院和预防部门的三向联动,预防部门研发、调整预防岗位素能标准,教育培训处联合预防部门开展预防岗位素能培训需求调研并制定培训计划,学院负责实施培训和质量管理,最后由三方共同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最后是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建立以预防岗位素能为导向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建立的基础,教育培训处和预防部门应依据预防人员实际素能与标准的差距,通过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生成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基于岗位素能的培训需求是以预防人员的岗位素能基本标准模型为基本框架,通过对预防部门的任务、预防岗位的任务及预防人员任务完成的绩效情况,树立起岗位素能跟培训需求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依据是:一是根据各检察院预防绩效年终档次排名的客观评价结果,找出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客观差距所在,再结合上级院预防主管部门的主观评价,找出各院预防人员的素能差距,识别培训需求,即依据“过去”的绩效结果;二是基于岗位任务的要求,明确岗位与职能系列胜任素能的要求,可以以“现在”来理解;三是根据预防工作发展与预防人才梯队建设计划,识别未来的培训需求,这就是“将来”;比如,在某个岗位上实现高绩效并不能说明这个预防人员就可以晋升,而是要看他即将晋升的岗位胜任素能测评怎么样,新岗位需要的胜任素能培训参加了多少?预防领导者的现有素能是否符合预防工作发展需要等等。具体来说,培训需求可以分为以下3个层次(见表1)。

(二)训中实施阶段

要依据岗位素能要求,建立以预防岗位素能提升为目标的实施机制规划设计培训,编制培训组织手册,规范培训实施流程,形成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不断提高培训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受训者特征分析:将参加培训的预防人员特征与已经建立的预防岗位素能基本标准进行对比,寻找两者的差别,并分析受训者的性格、气质等特点来开发培训策略,确定培训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适合受训者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通过将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学员特点进行最优匹配,确保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与学员的最佳吸纳。如对于年纪较大的预防人员在培训中应避免枯燥的课程传授,可以采取研讨式、经验分享、情境教学式等方式学习;对于年纪较轻的受训者可以引入多媒体辅助培训、案例教学、拓展训练等方式,同时做好训中学习观察和记录,为后续评估奠定基础。总之,要通过倡导参与式教学提高其参与培训的兴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从而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训后评估阶段

第4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 企业效能监察 问题分析 思路对策

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国有企业要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效能监察作为企业管理过程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一项工作,与企业管理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统一性。企业效能监察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质量、效果、效率、效益等情况开展的一项监督检查活动。它是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企业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对企业的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的活动。

加强效能监察工作,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和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的切入点,是强化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提高企业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1. 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企业往往存在重视廉政监督、忽视效能监督的现象,或有将效能监察等同于纪检监察的认识,将效能监察工作混同于一般的企业检查行为,认为企业是搞经营的,开展效能监察意义不大,这是对效能监察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对开展效能监察的作用了解不透。

1.2重立项、轻方案、忽视落实。一些企业往往重生产轻监督,轻视甚至忽视效能监察工作,在方案制定细化上投入力量不足,措施条款原则性多,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督促落实执行不力,造成虎头蛇尾,效能监察立项在运行中不了了之,无果而终。

1.3效能监察奖惩方面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有的只奖不惩,有的只惩不奖,同时,还有许多问题研究不够,比如工作标准评定的问题、数据客观准确性的问题、奖惩的标准及效果问题都没能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使效能监察奖惩缺乏必要的依据。

1.4工作队伍配置不科学、管理制度欠完善。企业里党委领导下的纪检监察机构多与其他政工部门合并,一岗多能、一人多职,对基层单位管理教育不够,检查指导不及时,效能监察工作目的不明确,无目标无配套制度,只是按照上级文件走形式,不认真落实检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产生的原因

2.1体制不健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专业性强,工作内容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是企业有效实施效能监察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虽然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但各小组尤其是行政主要领导重视不够,不能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2制度不完善。企业效能监察没有国家统一的法律规定,缺乏刚性依据,加之企业内部制定的效能监察各项制度尚不配套完善,有的企业或部门效能监察工作制度还很不完善,效能监察执行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甚至朝令夕改,当作摆设,供上级检查用。效能监察的随意性、想当然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都制约着效能监察综合作用的发挥。

2.3落实不到位。企业效能监察是一项严肃、严谨的工作,其成果评审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评价。责任追究是效能监察工作中的难点,有些企业虽然搞了多年的效能监察,但长期停留在查漏洞、堵漏洞上,发现问题不查处,纵容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这些严重影响了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的积极性。

3. 思路与对策

3.1要提高全员对效能监察的认识,尤其是使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开展效能监察是新形势下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对于监督和完善企业管理,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提高效率、效益等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成“行政挂帅、党委保障、监察部门协调工作、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的局面。

3.2效能监察要围绕经营管理中心、规范立项,整个工作要纳入销售企业的全盘工作的整体部署之中,统一安排、统一考核、统一落实。坚持做到“围绕一个中心,做到五个结合”。“围绕一个中心”就是所立的效能监察项目要围绕企业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着眼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五个结合”即坚持教育与预防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廉政和勤政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工作中注意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或通过举报掌握的情况,针对那些无视有关规定、有禁不止的问题,主动介入,组织协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3.3监察部门的参与,只是对生产经营工作进行全过程严格监督,而不是代替管理部门行使管理职能。如果监察代替了管理,不仅造成管不了、管不好,还将导致监督对象错位,变成自己监督自己,使监督重新回到失控状态。监督与管理必须分工明确、权责清晰,严格按法规和程序办事,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得当,监督到位。

3.4加强对效能监察工作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企业面临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要从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围绕国家重大改革措施的实施、员工群众反映强烈热点、难点,确定效能监察工作重点,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效能监察特点、规律和监察对策的研究。针对基础建设投资、大宗物资采购、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及资金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查找在体制、制度、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影响效益的瓶颈,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

3.5为切实发挥效能监察“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作用,要注重把握“延伸点”,坚持“回头看”,抓好效能监察工作的连续性。必须做好监察对象后续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使效能监察工作善始善终,确保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按制度规定办事的行为;严肃追究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着力解决管理工作中的舞弊风险问题;严肃处理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

第5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基层外汇 检查防范

一、“五个转变”对基层外汇检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外汇检查工作思路要从事前监管向事后管理转变

在我国外汇储备超过三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外汇管理工作思路已经从“宽进严出”转变为“均衡管理”。传统的检查思路已经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预警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重事后管理这一思想的提出,改变了过去过分注重对市场准入行为和经营行为的事前审批和监管,强化了对各种经济行为运行过程的监管。对外汇市场行为的检查监督也从合规性检查为主向外汇行为定性检查转变、从以结售汇环节为主检查向外汇资金流转全过程监督检查转变,从直接现场检查为主到非现场检查为主转变。

(二)外汇检查工作对象要从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涉汇经济主体和业务量逐渐增多,以行为监管为对象的外汇检查方式难以满足外汇管理的要求。外汇检查工作对象从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转变,开创新型监管模式。

(三)外汇检查工作原则要从有罪假设向无罪假设转变

现行的外汇检查方式是常规化的现场检查,是从事前逐笔审核、排查经济主体外汇收支真实性的角度出发,既是“有罪假设”。从有罪假设向无罪假设这一外汇检查工作原则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要求外汇检查工作是事后核查、重点举证查处违法违规经济主体。

(四)外汇检查工作政策要从正面清单向重负面清单转变

传统的外汇管理政策是规定涉汇主体能做什么,限制了涉汇主体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涉汇主体的创新。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变,体现了外汇管理与服务并重,鼓励涉汇主体创新。调整外汇检查工作政策符合这一原则对于促进外汇工作依法行政、合理行使管理权,特别是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真正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主体首创精神。

二、当前基层外汇检查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法规不完善使得基层外汇检查工作风险增加

目前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具有“多、杂、散、快”的特点,针对各种外汇违法违规问题或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或分散在多个法规中,表述不全;或就事论事,前瞻性欠佳。使得基层外汇管理检查工作风险增加。如《外汇管理条例》中对于自由裁量权规定过于宽泛,具体责任细化不够,缺乏跟踪指导监督机制;再如有关外商利润处置政策法规存在真空地带,约束了对外商利润处置检查工作的开展。

(二)人员不足使得基层外汇检查工作力度减弱

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层外汇局还处于忙于完成上级局布置的常规性检查任务阶段,对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的外汇检查工作开展不够,这种现状与外汇检查工作所要实现的目标极不相称。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外汇局工作人员普遍较少,检查人员多由业务岗位人员兼职。业务岗位人员面面俱到的工作方式,使得专业检查能力不强,减弱了基层外汇检查工作力度。

(三)能力欠缺使得基层外汇检查工作成效降低

银行支付工具的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涉外资金交割行为更加隐蔽、涉外业务数据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基层外汇检查使用传统的检查方法将不可持续,必定要求我们采用新的检查方法通过对各种外汇数据进行抽取、加工、综合和逻辑判断,得到检查的重点,在检查中做到有的放矢。这对基层外汇检查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基层外汇检查工作人员显然离这一要求还有距离。非现场监测分析能力薄弱,知识陈旧,检查手段不能有效提升,使得基层外汇检查工作由于知识和能力欠缺成效降低。

三、“五个转变”指导下完善基层外汇检查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外汇政策法规以明确基层外汇检查的权限

认真梳理、修订和细化外汇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围绕《外汇管理条例》和检查工作实际情况,开展对现行外汇检查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工作。例如就《外汇管理条例》第七章出台外汇处罚工作指引,统一处罚标准;修订、完善和补充与《办案程序》相配套的制度,以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层次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整合外汇监管系统以提高非现场数据分析能力

规范数据源头,实施所有外汇收支全部经过账户核算的规定,直接从银行国际业务系统提取外汇交易数据,保障涉汇主体外汇收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整合外汇局内部数据系统,统一采集口径,数据标准化、交易附言可比化,实现外汇交易的关联分析。

(三)提高外汇检查能力以适应监管对象转变为主体

通过集中专业培训、交流检查经验等方式,加强检查队伍外汇知识和检查技能培训,提高队伍对非现场监管系统的运用能力,提升其外汇检查能力,以适应监管对象由行为转变为主体。要不断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检查的先进经验,建立全国外汇交易共享数据中心。增强主体监管的全面性。

(四)建立多方信息共享以拓宽非现场检查线索来源

第6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一、检查科基本情况检查科科有税干×××人,我科共有×××人,主要负责我辖区内针对纳税人的日常涉税检查,也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在省地税系统争创“三个一流”的大背景下,我科严格按照“三个一流”的考核标准,围绕市局“执法规范年”活动的主题,不断创新检查工作思路,夯实各项工作基础,以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为主线,以减轻纳税人负担为落脚点,把“服务”贯穿于查前、查中、查后整个检查工作之中,完善制度,狠抓落实,着力提高检查工作质量。

今年查补税收收入任务×××万元。

二、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着力做好查前准备

为提高检查服务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积极开展纳税服务活动,从查前告知、查中执法到查后建议反馈,把纳税服务贯穿检查工作全过程,实现了税务检查工作由“执法型”向“执法服务型”的转变。

一是科学选案。为保证专项检查选案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分局选案委员会,进行集中选案,提高选案准确率,杜绝“空查”现象。并加强与管理科联系,在每月下达税务检查计划前,与管理科密切取得联系,避免对纳税户多头检查。尽量实行“一次进户”,避免多次检查和重复检查,避免为纳税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是查前告知。为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检查服务服务质量,减少纳税人因对税收政策的不理解少缴税款而造成的罚款,在对纳税人实施检查之前,检查预告,告知纳税人检查的时间界限、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政策培训,并给纳税人自查期限。对纳税人在自查期限内自查出的税款,督促纳税人及时缴纳入库。检查组在接到检查案件时,把纳税人需要提供的资料、帐簿、报表等及时一次性告知纳税人,减少纳税人往返税务机关的次数和费用,提高检查工作效率。

三是查前会审。检查组在接到检查任务后,在分局牵头下,会同各科进行会审,同时通过调阅征管资料和征管基础信息对被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纳税申报情况、购领使用发票情况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实施案头分析,查找企业容易出现问题的疑点和重点,缩短入户或调帐检查的工作时限。

三、规范执法,提高检查水平

从检查实践情况来看,检查方式不当以及马拉松式的检查,是纳税人最不欢迎的,它影响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影响纳税人的情绪,也影响征纳双方的成本效率。因此,改进检查方式,提高检查效率,在日常检查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第7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消防监督;检查

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这对当前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了更新的要求,给予了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更大的挑战。消防部队的消防监督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社会,显得更加重要。要适应这一改革,我国公安消防应该理顺工作思路,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做好工作定位,充分履行工作管理行政职能,用全新的理念和成熟的理论指导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 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对新时期下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1 新时期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存在问题

(1)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各地火灾易发点较多,而编制有限,所以目前我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人员非常紧缺,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所以很多消防执法人员身兼数职,长期无法消息,长期下去,工作积极性则不高,身体疲惫度高,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2)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只治本

目前消防监督检查主要是通过消防安全整治,无法经常到各处检查,这种方式是整改火灾隐患的有效途径但无法根治,这也就是火灾隐患仍不断产生的根源。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消防整治工作的力度,总队部署开展"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以来,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习惯性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整治,场所业主自觉保持疏散通道畅通、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完好的习惯正在形成,但就整个消防安全状况而言,经过专项整治后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现状还不能得到根本改变。

(3)单位责任制未能落实到位

公安部61号令对单位的消防责任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都进行了明确,各单位要"自我管理、自负责任",但是目前在社会发展阶段还无法完成,一定程度上还必须依靠行政的强制力来保证。因为很多单位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设施不完备、责任不落实。有的单位一味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愿意投入经费在火灾设施的配置上。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及时加以整改,有的在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情况下,强行开业,导致后面一旦引发火灾,对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将会是重大的。

(4)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仍在"水平低、效果差"

由于前述的消防监督检查队伍的素质整体不高,导致对一些火灾隐患确实没有发现,也有一些消防监督人员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短期行为,多数采取当场罚款的形式,有的甚至收受了老板的钱款,就不再管这个单位是否真正做了整改。

2 改进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整改,消防监督审批制度已经在建审、消防产品、化学危险品管理、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方面有一定进步,但是由于改革需要涉及法制、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根本问题,一时之间想要根本对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结合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修改法律法规,确定消防机构审批范围和权限,下放权限,简化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审批监督,落实审批责任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审批制度。

(2)改革监督检查方式

以往消防监督人员都是到单位检查存在的具体火灾隐患,是一种"大包大揽式""保姆式"的监督检查方式, 而没有注重单位对消防安全管理的落实点,造成单位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上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应该明确社会单位的责任,告知他们根据《规定》, 他们是要责任自负的,必须将自己单位的火灾隐患自行除去,规范自身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单位进一步推动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3)形成规范性检查程序

由传统的随意性检查向规范化、科学化监督检查转变,工作人员要先做好设备检查工作,熟悉工作业务,多参看业务和法律书籍,经常学习,根据消防安全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对这些问题应如何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做好这些准备后,可以带着问题做好下一步的消防检查工作。外出时必须充分发挥消防监督检查器材的作用,事先准备好,应养成外出检查携带监督检查器材的良好习惯。

总之,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监督执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将会越来越多,未来的消防监督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善于总结,不断自我提高,经常改革,努力适应社会单位及人民群众对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

第8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一、思路原则

2012年会计监督的指导思想是:服务宏观调控、突出检点、依法理财治税、维护财经纪律、提高会计诚信、优化投资环境;基本工作思路是统一组织实施,市县上下联动、积极运用软件、快报反应动态、提高检查质量,坚持查前公示查后公告和合法合规合理性原则,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顺利进行。

二、重点内容

今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

(一)围绕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加大重点行业检查力度。一是能源行业。重点关注其财务会计核算、成本盈利水平、职工薪酬分配情况,并对其执行国家财税政策、财政资金使用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进行综合检查。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重点检查保障性住房的成本核算、土地取得、资金链条、分配管理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全面掌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完成情况。三是粮食行业。重点检查企业执行有关粮食收购和储备政策以及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及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等。

(二)围绕促进财政预算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检查。重点检查其是否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存在挪用专项资金、虚假发票等行为,是否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行为。此外,对医院、学校进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行政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要始终与公务卡消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银行账户和“小金库”治理有机结合,与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联度较高的问题相结合。

三、重点单位

按照财政部、厅明确的重点行业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以下10家被检查单位:

1、市煤炭产销公司

2、市房地产管理局

3、市佳联房地产有限公司

4、市田家庵粮食储备库

5、市妇幼保健院

6、市第二人民医院

7、淮师附小

8、市第一中学

9、市城市规划技术服务咨询中心

10、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四、组织领导

本年度会计监督工作由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局会同会计科组织实施,抽调聘请人才库和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组成检查组(成员名单另附)。

五、方法步骤

(一)业务培训

检查工作实施前组织检查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主要内容:有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文件和财政检查工作纪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软件的使用技术要领。

(二)程序方法

(1)下达检查通知书(内容的完整性);

(2)检查组在检查现场填制工作底稿:一事一稿,内容填制完整;

(3)按规定提交检查报告:报告包括被查单位基本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事实的认定及法律依据,检查组组长签名;

(4)被检查人对检查报告签署完整的意见或说明;

(5)检查组对被检查人意见或说明的认定;

(6)检查组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公告制度

采取查前名单公示制度,查后公告制度。

(四)结果利用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核实,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取证合法、证据确凿。充分利用检查结论资源,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对典型问题形成典型案例。

(五)汇总上报

2012年9月1日开始进入资料整理、总结、汇总阶段,30日前将检查情况汇总,上报省财政厅。具体报送以下内容:

1、检查总结及检查汇总表;

2、检查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3、检查快报、调研报告、典型案例。

六、时间安排

6月1日至12日检查组人员到岗及培训;

6月13日至8月20日检查组进入现场检查取证,形成检查报告,提交监督局审查;

8月21日至23日监督局认定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

8月24日由检查组对被查人送达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

8月25日至30日为被查人反馈意见期;

9月1日至5日论证被查人对检查结论提出的异议,并出具意见书。

9月6日至29日总结报告、汇总报表、整理资料报省厅。

以上重点检查单位和时间安排,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提前3个工作日予以通知。

七、工作要求

(一)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成员要遵守规章制度和廉政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9篇:检查工作思路范文

一、档案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档案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人员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全体人员参加。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处(室)所的领导、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统一性,也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及时传输和电子文档的及时归档。全过程控制。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科学的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二、建立检查档案管理制度

1.提高检查人员全员档案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的认识是保证检查档案质量的前提。检查档案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检查档案的形成是由每一个环节中的资料汇集而成的,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一项检查工作整个过程都必须有严格的工作规则来制约。因此,提高检查人员全员档案质量管理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检查档案的形成是由每一个环节中的资料汇集而成的,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一项检查工作从检查内容的确定,检查方案的制定,检查通知书的下发,检查工作的开展,到检查报告的撰写、处理决定的落实、违纪违规问题的整改等,整个过程都必须有严格的工作规则来制约。因此,提高检查人员全员档案质量管理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2.加强检查档案质量的事中控制与管理,是提高档案质量的制度保障。检查档案的管理水平是随着一定时期检查工作的内容和检查方式的变化以及检查规则制度的完善而逐步提高的。为了能够适应检查工作发展要求,检查档案管理工作重心也应由事后控制与管理转变为事中控制与管理。只有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档案质量的问题,加强检查档案质量的事中控制与管理,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适应监督检查工作的发展要求,保证检查档案的质量。

3.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必然要求。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财政检查机关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利用计算机进行保存、检索、编目、借阅等,不仅能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存放空间。如果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管理检查档案,则既可以使案卷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又能够为查阅者提供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

三、完善档案管理自身制度

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通知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2.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