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存技能范文

生存技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存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存技能

第1篇:生存技能范文

2、提升采集技能等级可以采集更高级树木、矿石和麻,提升制作技能等级可以解锁更多新工具和道具,提升战斗技能等级可以提升角色综合战斗能力。

3、目前生存技能点获取途径单一,只能通过氪金获得,不过相信公测后会有更多新的获取方法。

4、前期技能点非常紧缺,战斗、采集和制作各方面技能缺一不可,等级10级前尽量都加通用技能上,其中战斗基础技能一定要加满,后期再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偏重。

第2篇:生存技能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能力;效度;信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38-03

大学生作为数字化世界的原住民,他们的数字化生存能力让其他“数字化移民”望洋兴叹。但就是这样土生土长的数字化公民,他们面对越来越智能化的学习媒体,越来越复杂的数字化环境,其数字化生存能力也需要不断地锻炼、提高,与时俱进。

我国有针对初中生和高校教师的数字化生存能力调查研究,但是较少有关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研究。笔者借助于已有的研究,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编制出适合于黑龙江省大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量表。量表的开发和使用能促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可靠而有效的评估工具。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华德学院(省属民办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省属重点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省属普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省属重点大学)、牡丹江医学院(省属普通大学)5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到有效样本为852人,有效率85.2%。其中男463人,女389人;大一216人,大二291人,大三135人,大四210人;理科183人,文科69人,工科208人,农学179人,医学213人;356人来自城镇,496人来自农村。

初测结束后,其中352人参加了效度测试,162人参加了1个月后黑龙江省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量表重测。

2.量表的编制

(1)访谈

采用开放式问卷访谈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华德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共20名。开放式问卷包括以下九个题目:

①你认为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在你的个人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如何?

②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经常通过Email、BBS、QQ等信息技术工具与朋友和家人进行交流?

③你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来说重要吗?能谈谈原因吗?

④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你是否会想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解决?

⑤你会利用网络(如Email、PPT、QQ等)与其他同学进行协作学习吗?能谈谈效果吗?

⑥你愿意与他人共享自己生活的点滴吗?

⑦你如何看待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节?你是怎么做的?能谈谈为什么吗?

⑧你觉得什么因素会对你数字化生存水平产生影响?

⑨你对校园的公共网络设施满意吗?你希望自己身边的数字化环境能有什么样的改变?

(2)量表的初步确立

笔者将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编码,并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最终编制了反映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要求的条目共53条。为了保证问卷项目的有效性,在5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师的指导下,合并了一些相关性较强或重复的条目,对一些相关性不强或有歧义的条目进行了删除,最终形成初试问卷。[1]初试问卷共26题,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要求被试者对这些能力条目的胜任情况作评价,胜任程度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5分。

3.问卷调查统计方法

用SPSS11.0作统计分析,采用方法为探索性因素分析、区分度分析、信效度检验。使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结果

1.项目分析

对26个条目进行项目分析,根据题总相关>0.30、删除条目后总体α系数提高的保留标准删题。删除以下5题:7、21、22、16、1。总体α系数0.842,为最大值。

2.效度检验

(1)探索性因素分析

随机选取500份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极大方差旋转对21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KMO值为0.84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1740.249,P

(2)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余下的数据中,对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得到的4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拟合指数均符合统计学标准,结果见表2。

进一步考察各因素之间及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2-0.52,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67-0.80,均P

3.信度检验

(1)内部一致性信度

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量表的总体α系数为0.81,数字化学习能力、网络社交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管理能力4个因素的α系数分别为0.75、0.64、0.65和0.50。

(2)重测信度

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9,数字化学习能力、网络社交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管理能力4个因素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3、0.60、0.66和0.53。

由于该量表测量的是能力变化情况,而能力变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一个月的时间,其重测信度与初测信度在数值上大体一致,无明显变化,这也符合能力变化情况的理论构想。

三、讨论

1.黑龙江省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

笔者认为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可以概括为:数字化学习能力、网络社交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网络社交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涵盖了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既外显为实践能力,又内隐为心理品质,每个能力分支包含的要素都有层级的递进关系。他们共同组成了数字化生存能力的结构,也是数字化公民的基本素质。[2]详见下图。

在数字化学习能力方面,要求培养大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科学知识,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并能合理地批判、评价和创新。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是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的重要考察方面,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而这里的学习既包括显性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隐形知识、意识的锻炼,[3]最重要的是批判、评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网络社交能力方面,要求培养大学生能够知晓数字化礼节,遵守数字化法律,在数字化环境中能够有效的沟通、交流。

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要求培养大学生关注技术的发展及资源应用,会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利用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信息管理能力方面,要求培养大学生学会信息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够保障自己的数字化安全,并能进行高效的数字化生产。

2.黑龙江省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量表的属性

黑龙江省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学测量属性。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都较高,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在重测信度方面,由于该量表测量的是能力的变化,而能力是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在短时间内改变的,其重测信度处于中等水平,也符合能力变化的理论构想。

四、未来研究方向

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为了方便取样,样本取样较集中,且样本过小。大部分问卷向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医学院五所高校发放,可能无法代表黑龙江省大学生群体,以后的研究需要采取更为科学的方法,分地域或分层取样。

其次,本研究虽然综合了国内外对于数字化生存能力框架界定的相关研究,但仍可能有失偏颇。将来的研究要加强对国内外数字化生存能力理论方面的研究,不断吸取同仁的研究经验,进一步修订黑龙江省大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量表。

参考文献:

[1]邹循豪,陈俊钦.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57-61.

第3篇:生存技能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师范院校 贫困生 生存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生存能力的必要性

信息素养或称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善于利用和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获取、整理、利用、评价的能力。

师范院校是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教师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小学及幼儿教师,一直以来传统的观念都认为教师具备基本的表达、书写、运算及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基本素养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而要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而且是进行师范大学生终身教育的最佳途径。它要求从事教师职业和即将从事教师的人保持高度的信息意识,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永远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随时随地按照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及自己的意愿自觉主动地学习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改善、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各方面能力永远不落伍。

二、贫困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欠缺是影响其社会生存能力发展,使其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师范院校的贫困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以我们调查的川西北地区师范院校的贫困生为例,他们普遍具有以下的共同特点:家庭经济收入低,来自贫困农村,知识面狭窄,社会生活经验少,学习方法单一,在中学阶段不是很优秀,女生比例大,其贫困的结构不只是维持基本学习和生活需要的经济贫困,更主要的是他们知识贫困、心理贫困,尤其是能力贫困。这些贫困学生在过去几乎很少有接触现代教育技术的机会,到了学校后,他们仍然采用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他们不知道怎样利用电子网络查阅图书,怎样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即使在学习中开始有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但他们的起点较低,信心不足,尤其女生对操作信息技术方面的仪器设备本身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始终采取的是一种回避和远离的态度。又由于经济的原因使他们很少获得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因此,长期下来,这些贫困学生在信息教育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整体水平低于其他的非贫困生。在几项调查中:如你善于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吗?学校成立的计算机协会等社团你会参加吗?我与其他同学相比计算机操作技能、普通话技能有差距?等等,从贫困学生回答中反映出来其参与和掌握的程度都低于非贫困学生。

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我们认识到:在贫困生的解困工作中,必须重视贫困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本身就是贫困生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突破口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改善和提高贫困学生的生存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师范院校贫困生社会生存能力的途径

和学校对其他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的措施和途径类似,我们首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它的实质就是结合学科的特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在所有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专门的文献检索课、开设计算机运用基础、信息技术基础理论课等等。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开放电子阅览室等。而且除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外,我们的所有课程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高达80%,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贫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找到了较好的切入点。

其次,针对贫困学生专门考虑的措施有:学校为贫困生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免费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为贫困学生开放网络教室、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成立了贫困生的校园网站,同学们可以自由地信息,交流思想,自主管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校相继制定的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勤工助学的岗位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鼓励贫困学生的参与;学校招生就业办专为贫困学生开设就业信息查询,为贫困学生自主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优秀学生优先就业。具体地说,我们把贫困生的生存能力提高主要放在专业学习能力、教师职业技能、勤工俭学能力、择业就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上。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提高贫困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在21世纪的基本竞争能力。大学是一个人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应该说贫困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努力程度上是有优势的,但他们在边远中学时代所经历的传统教学大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放松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信心的提高。如何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这是贫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通过实现信息教育与课程整合这一途径以后,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所有学生包括贫困学生不再仅仅是在单一的信息技术课以及文献检索课中学习专门的信息技能,而是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随时接触到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情境。在教学中,这种多媒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网络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很易于激发贫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利用网络,贫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确定学习进程,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这种形势下,贫困大学生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更有效地获取学习资源信息,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传统的学习方式,既促进了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更好地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二)利用信息技术训练贫困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学习,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师范生接受的教育是教师专业的基础性教育,它决定了新教师质量以及他们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最终体现在教师的职业能力中,体现在怎样将知识有效地传播给学生,但现实的情况是师范贫困生比较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师范能力的培养,忽视教育专业能力的训练,导致师范贫困生实践能力不足,工作适应性差,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择业和社会适应。

我们首先尝试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训练贫困生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如语言表达技能:通过发放录音磁带和录音训练教学来培养,通过培训班学习和一帮一的活动帮助贫困生矫正自己的方言,尽量学习掌握流利的普通话。其二,帮助贫困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应用技术,学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学会用现代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教材内容。其三,利用录像设备和微格教室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技能课程中,教师采用录像分段,引导师范生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观看,教学情境有实习教师、不同经验教师以及自己教学实习的录像,分析录像中教师的能力表现,尤其分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反复修正、掌握技能,这个技能形成阶段大概占用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绝大部分时间。通过这些辅助手段使贫困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重视自身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在训练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现状

勤工俭学作为贫困生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贫困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及时而满意地就业或更好地创业。目前我校贫困生勤工俭学的方式主要是其一体力打工:如到超市推销产品、发送试用品、送报纸、去肯德基或德克士做服务员等等。其二是知识打工:如家教。从学生自身条件和相应报酬、辅导对象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家教可能是最适合师范院校贫困学生开展的最广泛的一种勤工俭学方式。其三是特殊技能打工。如做网页管理员,做歌手或其他兼职,这要求学生有特殊的才能。但总的来说目前勤工俭学的路径不广,而且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也良莠不齐。一些中介机构或个人利用贫困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和社会经验欠缺的心态,往往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取押金、信息费等。另外,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还有些学生私自从事一些活动,加上社会阅历浅,受骗上当的不少。

基于这种的情况我们首先做的是:为贫困学生进行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大力开展社团活动,为贫困学生设立专门岗位,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尽量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俭学体制,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建立了贫困生信息网,对所有勤工俭学的聘用信息和学生情况做出了详细的记录,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人员,全面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等工作,促使勤工俭学工作走向有序有效,并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方面狠下功夫,实行信息跟踪和回访,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提高贫困学生的择业就业的能力

师范院校贫困学生感到就业特别艰难。究其原因,存在着贫困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结合之间的矛盾问题,师范院校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着社会支持不够,社会经验不足,部分学生由于还贷问题造成诚信不足等因素,也存在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生源地、毕业生性别以及就业时要求交纳一定金额的保障金等特殊要求的客观原因。为此我校把握好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方向,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人素质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试图探索解决现今师范学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这一难题。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就业渠道,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招生就业办专为贫困学生开设就业信息查询,为贫困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作为学校优先推荐优秀的贫困大学生优先就业的平台,通过专场招聘会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广泛信息宣传充分发动毕业生到基层、到乡镇锻炼等。

其次,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诚信记录来规范还贷。通过金融系统的广泛性与连网性来进行跟踪,实现学生个人身份记录和信用记录挂钩,从而有效规范和约束学生贷款和还贷。

第三,学校确立性别平等的观念,就业公平意识。充分利用媒体,在校内外大力宣传成功女性的事迹,公正评价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其勤奋、刻苦、耐心等诸多优点进行大力宣扬,使女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被社会认可,同时要求女贫困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主动改变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偏见。

(五)用信息技术教育提高贫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由于学校为贫困生提供的丰富信息技术资源和参与的机会,很多贫困生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一方面在参与社团活动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了与他人信息沟通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得到了广阔交友的机会,体会到现代技术带给他们的更自由的生活空间,模拟真实的社会生活,了解了更多的人的生存方式和内心世界,学到了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能力。这种网络的交往方式也使他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平等和惬意,大大舒缓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局促与自卑,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网络对少数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我们看到的是贫困生在大量利用网络等社会资源的同时,的确视野更开阔了,与人交往的自信心也更强了。

同时,在班集体的管理和辅导中进行爱的教育,建立班级成员网,指导学生互相帮助、关心贫困学生,教师在各方面要平等待人,不偏好不嫌差,尽力营造一个具有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氛围。这也有助于增强贫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是我们在解决贫困生能力问题及实践中的一些探索。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引起我们全社会对贫困生能力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些问题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4,(8).

[2]张倩苇.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8,(6).

[3]马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4]张雳.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

[5]郑彩莲.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前景[J].中国青年研究,2002,(6).

第4篇:生存技能范文

    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纷纷从学校毕业,追随父辈的身影顺理成章地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随之出现。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身上显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第一,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第一代农民工大多文化水平很低,以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居多,其中文盲还占有一定比例,进城后大多从事艰苦行业的工作,没有什么专业技能,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主。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大为不同,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有的在进入社会前还在专门职业学校学习或接受过培训。第二,对农村和城市的认同感互换。

    第一代农民工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农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即使在最后时刻想到的都是叶落归根,他们会把进城打工的不得已称为“背井离乡”。相反的,新生代农民工则是主动自愿的追求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自信和憧憬,希望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获得工作认同和实现自我价值,在城市生活是他们的奋斗目标。第三,思想观念转变。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挣钱养家是第一位的,对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待遇条件等不会过多的挑剔,也没有融入城市的打算。而新生代的农民工由于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对工作岗位相对挑剔,他们已无法从事像父辈那样的艰苦工作。往往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规划,根本没有回农村的想法,他们想通过城市生活来充实和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第四,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变化。第一代农民工往往省吃俭用,除了工作以外,基本没有精神文化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难觅老一辈农民工土里土气的身影,他们更乐意花钱享受物质和精神生活,他们追求时尚的服装,轻松体面的工作,亲睐高科技电子产品,有着一定的休闲文化生活需求,俨然和市民已无多少区别。第五,维权意识和社会主人公意识增强。新世纪“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深入,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有了很大的改变,加之国家对农民工利益和生存环境的重视,他们不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利益受损时只会忍气吞声,而是学会用法律武器和舆论压力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些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在城市赶出一番事业,或成为行业标兵,或成为创业成功者,赢得了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也开始为地方发展和农民工自身地位的提高积极呼吁和行动,作为城市一份子的主人公意识明显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不仅仅是带来城市人口的增加,相应的一系列诸如住房、交通、就业、社会治安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生活空间和政府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新生代农民工一心想融入城市生活当中,而城市人则通过种种制度壁垒将农民工排挤出城市,不容许侵占他们既得的空间和利益。至此,长期的拉锯战让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态,这就是既回不去农村,也融不进城市。

    对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可是,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的未来则多是迷茫,自小在城市或学校中长大的他们,对农村生活不了解也没任何生存经验,就认准了城市生活这一条路。即使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徘徊,哪怕不能被城市人认可,他们也没有退路可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往往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这种生存境遇使得他们形成了自卑、心理失衡、心理挫败的复杂心理,尤其是当理想破灭、求助无望时,自杀、犯罪等一系列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和谐的问题就产生了。

    (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困难

    他们面对的困境主要是来自于城市制度壁垒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将公民人为地划分为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并且赋予二者不同的权利[2]。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之上的迁移、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构成的制度屏障,人为地设置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城的成本和障碍。城市建设一方面需要农民工的贡献,因此在经济上采取吸纳政策;另一方面在城市福利分配与享有方面则设置壁垒,采取排斥态度。这种在“经济上吸纳,社会关系和福利上排斥”的双重态度,使得农民工被迫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第二,就业制度。很多城市为了缓解本地区的就业压力都会制定一些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政策,使得外来农民工处于就业竞争的劣势地位。在就业方面的歧视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在城市供职于“低端”职业,大多数成为为酒楼、宾馆或饭店的服务员、保安以及制造加工企业工人,劳动时间普遍较长,工作待遇偏低且稳定性较差,更谈不上职业发展,这些都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之路并不顺畅。第三,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封闭性,没有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其中,或者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而难以纳入保障体系。这些现实情况致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普遍缺乏保障,这必然制约了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和进程。第四,住房制度。城市市民子弟由于继承了父辈们享有过的福利住房待遇,在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而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后,属于白手起家,首要的就是住房难。他们面临着工资低、房价高的严峻形势,农民工只能是选择偏远的郊区或者是脏乱差的贫民区居住,不仅拥挤,而且没有安全保障。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成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奢望和梦想。由于在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住房,没法改变户籍身份,只能成为城市中的农村人,随之而来的下一代上学难也使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甚至被迫打碎他们的城市梦;另外,由于没能享受市民待遇,在医疗保障方面也面临更高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没钱身份,还得再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受到城市人的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挤。因此,他们的融城之路的成本异常高昂。新生代农民工融城之路上的重重障碍,更容易使得他们对城市和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纾解,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情来,因此,有必要在制度上寻求突破,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之路扫清障碍,这不仅能够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尴尬处境,也能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新生代农民工回去农村同样困难

    首先,生活方式不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多是80、90后,自小随父母生活在城市中或一直在学校读书,大多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这使他们缺乏农村生活的体验,其生活品位和生活方式更多的是趋同于城市,他们已经不愿意接受农村单调、简朴的生活方式,更不愿意像父辈那样守着家乡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其次,生产方式不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当中有很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受父母宠爱,生活条件相对宽裕,很少接触农业生产。由于大多是在接受教育后直接进入城市,不仅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缺乏了解和体验,也没有学习农业生产知识的动力。所以,他们既无农业生产的兴趣,也无农业生产的经验和能力。同时,由于看到农村的落后和父辈的艰辛,也使得他们认为农业生产不仅辛苦、挣钱少,而且缺乏发展空间、不够体面,所以宁愿进城打工,也不愿回到农村。再次,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不适应。农村的社会成员在农村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农村观念和行为,而且这种的观念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封闭性,没有农村生活经历和人际交往实践的人是很难理解并融入农村社会系统的。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长期的求学和外出打工经历,已经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农村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更接近城市,他们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显得与传统农村社会的格格不入,他们俨然已经成了农村社会系统的陌生人。同时,他们从农村社会系统获得的情感、交往等社会性的支持也十分有限。上述要素都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回乡之路的不顺畅。回乡务农显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用自己的新思维和新的观念去影响传统的农村社会,促进农村观念更新和经济发展,走一条回乡而不务农的创业之路,未必不是一条可行之路。

    (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限制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但还是徘徊于城市的边缘地带,除了有城市制度壁垒的限制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自身素质的不足,自身能力和素质尚不足以满足城市较高待遇和岗位的职业的要求。其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缺失,也是他们不能胜任城市相应岗位的重要原因。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激增,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97%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他们对于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面对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强大教育需求,教育培训供给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地方政府没能做好功能定位,要么没有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要么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偏差,没能满足农民工的心理预期。同时,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岗位培训存在偏见,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均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进而制约了他们胜任更高标准岗位的能力和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的对策途径

    融入不了城市,也回不去农村,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处于尴尬境地,然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又是他们不得不做出的抉择。摆在他们的道路只有两条,这就是回乡而不务农,子承父业从事农业生产很显然已不现实,那么只能自主创业,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另一条道路则是继续融入城市,进一步市民化。无论哪条道路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都是行之不易的。因此,地方政府必须积极介入,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回乡创业和进一步市民化提供政策扶持和技术、资金方面的保障。只有通过地方政府和新生代农民工双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职业能力,才能完成无论是“回乡”还是“融城”的职业发展之路。同时,也只有新生代农民工完成职业生涯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

第5篇:生存技能范文

一、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听说训练的主阵地,因此,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利用实物、挂图、简笔画及电教手段等,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教初二People Love pets这一课时,由于农村学生对宠物陌生,不理解西方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宠物。因此我从标题入手,制作了宠物给人类带来乐趣的课件,作为本课的引入部分,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对宠物产生兴趣的时候,接着出示了一些活泼可爱的动物照片来辅教这节课的新单词。这样,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新单词,而且在我的引导下还用英语对动物的外貌特征进行了描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这个过程也就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二、持之以恒,坚持两两对话

在课堂上,我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用英语表达的机会,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每天坚持让一组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的对话练习,刚开始让学生从机械性模仿小对话入手,内容就是在课堂上学过的对话,保证每组的每个同学都有开口的机会。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听说能力的提高,逐渐向情景对话或创造性小对话过渡,如:打电话、看病、购物、问路等对话,不断刺激学生用英语交际的强烈愿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既可以增加语言实践的量,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养成了敢于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突破了“开口”关,建立起英语不难的心理优势,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贴近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愿意用英语进行交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堂的交际活动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展开,才能保证英语交际活动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英语思维,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贴近学生平时生活的真实情境,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具体生动的场合。如在教初二Go Shopping这一课时,我课前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购物的场所,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关于商品的单词有学过的,也有本节课要新授的。运用商品教完新单词后,我找了一位口语表达好的学生帮我演示了以下对话:

Shopping assist:Good morning!Can I help you?

Buyer:I would like a sweater.

Shopping assist: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Buyer:Red.

Shopping assist:What about this one?

Buyer:It’s very beautiful.Can I try it on?

Shopping assist:Ok!

Buyer:Ok!I like it. I’ll buy it. How much is it?

Shopping assist:100 yuan.

Buyer:Here you are.Good bye!

演示后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模仿对话练习,在对话练习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句型,而且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使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使交际活动始终贯穿课堂。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能把学生带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从而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驱力,使他们兴趣倍增,学习兴趣高涨。

四、寓语法教学于情境中,理解和表达两不误

以往教师对语法教学采取的是讲解法,整节课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不感兴趣。而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把语法融于情境教学中。如在教初二的现在进行时,我搜集了许多关于能表现正在发生的动作的图片,在屏幕上出示,我用“What is he/she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句型问,引导学生用“He/She is singing.They are dancing.”回答。在反复问答的练习中学生不但会说新句型,而且还学会了运用。接着我让一个学生做动作,一组学生边问边答,还叫几组学生上讲台表演,学生不但表演欲望很强,而且现在进行时的句型运用得相当好。我在学生熟练掌握句型的基础上才引导学生对现在进行时进行了小结。我认为语法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不是培养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寓语法教学于情境中,可以做到理解和表达两不误。

五、积极开展课外英语活动,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所以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不但从课堂入手,而且要组织一些活动,如:我校开展了英语课本剧表演,设立英语广播站和小报展评等活动,尽量为学生营造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氛围。

1.英语课本剧表演

英语课本剧表演可以是学生根据剧本编排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依据所学知识编写剧本。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设计台词、表情、动作、服装、道具等,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我班学生编排的童话剧――《灰姑娘》《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等都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学生各方面的才华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英语广播和小报

英语广播由英语口语好的学生负责播音,在各班征稿,稿子都是由学生自己写的优秀作文。英语广播站播出一些英文歌曲,还播出地道的英语录音磁带,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英语之风,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英语小报分班进行,学生全员参与,小报有趣味阅读、佳作欣赏、英语幽默、英语谚语等内容,总之,小报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舞台,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第6篇:生存技能范文

关键字:初中生物 实验 技能 建议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方面,生物实验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特别是农村薄弱初中,由于教育经费,升学压力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针对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农村生物实验的策略,以期提高整个农村生物实验技能,成为目前摆在农村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理应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提高农村生物实验技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入

1.1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增加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落实好农村生物教学的硬件措施,改善实验条件。应该根据初中生物用书对生物实验的要求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同时实验室应该配备专职专业的生物教师和实验员。

1.2增加对生物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在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方面,生物教师跟实验人员的教学水平是关键,增加对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技能,让他们能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及演示技能,并能妥善处理好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能力,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这样更能促进他们对探索生物科学的兴趣,通过实验掌握生物知识。

2 加强实验教学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开出率 农村中学实验条件差,实验经费紧张,不可能一步到位地配齐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而影响实验开出率。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简陋设备,积极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所规定的实验。主要途径有:(a)因地制宜地选择实验材料。由于地域差异,有些农村中学报难找到教科书上使用的实验材料,教师平时就要注意筛选本地合适的实验材辩。 (b)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可把有关实验相对集中,综合利用实验材辩,降低实验费用。如捉来一只蛙可以综合做下列实验:蛙蹼血流观察、蛙上皮组织观察、脊蛙反射、蛙的解剖、肌肉的收缩等实验。(c)改进实验方法.减少仪器、药品的使用。如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只滴一滴唾液在载玻片上,加上染渡,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可不用生理盐水和牙签,细胞不重叠,实验效果好。(d)利用废弃材料自制实验用具。如用泡沫塑料制作简易的昆虫展翅板,用透明无色的百事可乐塑料瓶制作昆虫标本盒.用废纸板箱制作简易保温培养箱等。(e)利用农村优势开展实验教学。如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发动学生自采自带生物实验材料、制作生物标本、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组织兴趣小组进行专题调查等。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施实验教学计划中,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理解实验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的能力,并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学校和教师要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氛围,重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中,少一点包办代替和限制、多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给予肯定和赞扬。

3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其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应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研究的精神。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兴趣、发掘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他们学好生物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亲身实践和亲眼目睹,更好的培养他们在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态度。并且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们之间的感情,深刻体会到团队与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农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田野,走向大自然的怀抱,把生物实验教学跟生活联系到一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们对生物、对实验的兴趣。

4 注重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做好实验的基础,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多参与实验、多做实验、多实践,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操作或分组操作,使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如七年级生物上册“显微镜的使用”的实验,就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动手去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并能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动手去做,他们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掌握的更好。

在生物实验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去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在生物实验课上,往往会出现男学生做实验很积极主动,女学生不敢动手操作,尤其是象触摸蚯蚓的体表、观察蟾蜍外形以及解剖鲫鱼等实验,女学生往往不敢去观察和解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去鼓励,让女生大胆去实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5加强课外实验,拓展体验空间

课外实验活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少,学生可在较广阔的天地里接触大自然的生命现象,开展多种实验活动,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对课堂教学起着很好的补充作用。例如,引导学生开展种子萌发条件和状况的实验;观察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实验;在青蛙繁殖季节,捉些小蝌蚪带进教室,观察它的身体变化,从而了解它的发育史等实验。

生物界是无比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就是把学生带到无比广阔的生物界中去,观察它、感受它、认识它。我们可以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一些操作简易、取染力量,孩子对父母的言论心领神会,“以情通情”深信不疑。基于这种关系,父母教育子女也容易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爱之过头而成为溺爱,或严之无格而强横粗暴,都对孩子发展不利。因此,父母给幼儿营造一个正确良好的精神环境,以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十分重要的。

6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推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应该建立一个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切合农村生物教学实际的考评制度。生物教学不能仅仅以副科的形式出现在教学当中,而是要把生物实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要消除生物教学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传统观念上的主科的区别。首先在学校的教师晋升方面要考虑实验教师的利益需求,充分调动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积极。其次,在学生的考评方面,学校不能仅仅只是对学生的所谓主科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同时要把生物实验成绩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价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细心研究,精心组织,找准学生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更积极、更广泛的学习兴趣。只要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实践探知方面的重要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技能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瑞坤.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2003年第3期.

[2] 冯小杰.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体会.教学平台 ,2008,(13).

[3] 张荣彦.浅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之友中考月刊 ,2010 ,(02).

[4] 张树舜.生物实验与实用技术.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第7篇:生存技能范文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表达 倾听 文明交际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际,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大胆讲话,认真倾听,文明交际。

一、乐于表达

在口语交际课中,要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大胆和别人讲话。在此过程中应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礼貌,不害羞,具有开口说话的胆量。这就要从培养学生敢讲话入手,逐步发展到会讲话,讲好话。有的学生胆小,叫他到讲台前来说,便扭扭捏捏,脸涨得通红;还有的学生,上课从不敢举手发言,坐在座位上提心吊胆,不敢正视老师,生怕被点名发言,如果被要求发言,则结结巴巴,表达含糊不清,招来哄堂大笑。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可见学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害怕说话不当,被同学嗤笑,挨老师批评。有些学生论口语功底挺不错的,但是一旦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以启齿了。我觉得这些学生缺乏勇气,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这是由于学生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造成交际时心理紧张。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与欣赏者。学生们往往在平时能说很多话,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当众说话时,就产生畏难心理。这时教师就需要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氛围中,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害怕心理,增强自信心,全身心投入与别人的交流中,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激起学生大胆交际的欲望。

二、善于倾听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因此在上口语交际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也是一个学生获取优秀成绩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低年级学生的发言往往出现重复或只顾自己抢着说。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其次,教育学生倾听同伴发言,既要欣赏别人的长处,又要发现别人的不足。可采用听后评议的方法,即让学生边听边想: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意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并提出意见的习惯。最后,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组织学生轮流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课,老师作为“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倾听时的表情,提出意见时的口气、语调等都会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如果没有倾听的好习惯,我们就不能吸收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就不能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灵活。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老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造成的,当学生感到老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对好习惯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良习惯则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地给予表扬,让大家学习他,以他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学生往往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等等。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就主动了。

三、文明交际

第8篇:生存技能范文

【关键词】口语交际 农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而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清楚地看到口语交际课所处的尴尬地位:阅读课——精讲重练,可谓浓墨重彩;口语交际——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计。这其中既有应试教育思想主观因素,也有农村教育环境客观因素。最终导致农村小学的孩子普遍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说不好话的现象。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立足课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儿童是用形象、色彩来进行思维的。他们注意力易分散,没有具体的情境,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创设生动的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

另外还可视情况切换交际情境,以增强交际的新鲜感、刺激感,增加训练的难度,从而促使学生调整交际语言,激活灵感,创造出精彩的交际课堂。

2.巧点妙导,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著名心理学习家皮连生说:“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里说的话与平常说的话应该是不一样的。”平常说的话可能是不连贯、不通顺、没有感染力的。而我们希望学生说的话是连贯、通顺、具有感染力的。这种转变的过程就是习得语言的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巧点妙导,引导学生提炼语言,规范表达,变杂乱为有序,变错误为正确,变模糊为明确,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先指导学生连续完整地说好一句话,再鼓励学生用一定的句式把每句话连起来,形成一段话,使观察、思维与语文表达融合为一体。在孩子说话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贯,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等。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亮相而且尝到成功的体验后,学生的胆子才会大,态度才会自然,思维也会更清晰,说话就会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精彩。

3.方式多样,强化口语交际能力。不容忽视的课前三分钟训练。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大多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先天性聋哑”——怯于当众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评判他人的言论。鉴于这种情况,我坚持进行课前三分钟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扭扭捏捏。对于意见不一致的,有的同学还敢大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时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让学生预先做好发言的准备,他们可事先看看电视,阅读报纸,或向朋友询问……由于有充分的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口语交际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4.个性表演训练学生口语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种课型,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分角色进行表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颇受学生的欢迎,能充分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

二、主次兼顾,在各科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若仅靠语文课堂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以及课间活动时也应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劳动课的《学做一道菜》则可让学生讲述做菜的基本过程,注意叙述顺序、详略。而学习海西课本中介绍自己家乡这一课,总会让学生亲切感油然而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家乡的山水、家乡的特产、家乡的人民……均会在学生的口中自然流淌。这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二者相得益彰。

三、创造条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有多大,口语交际的空间就有多广。这就需要把课堂上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延伸到课外活动随机训练,多角度、多途径的拓展训练中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与课堂训练有机结合,形成口语交际训练多方位、多渠道、多途径的局面,使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

第9篇:生存技能范文

甲方: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乙方: 培训机构

为顺利实施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确保培训质量,明确培训各方的责任,甲乙双方在诚实守信、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自愿承担甲方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培训职业(工种)和人数分别为:职业(工种) 人、职业(工种) 人、职业(工种) 人、职业(工种) 人。

二、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人员名单自主进行招生,甲方应为乙方招生提供方便和支持。

三、乙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在开班前报甲方备案。

四、乙方应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时间,总培训时间不得低于甲方规定的学时数。

五、乙方应根据招生人数合理编班,每个班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60人。每个班应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

六、每期培训班开学后5天内,乙方应将学员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就业方向等报甲方备案。甲方接到乙方培训班开始的报告后,应于5天内派专人到现场考核确认,并在10天内将培训券发给实训学员。

七、乙方应认真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

八、乙方应为学员提供食宿条件,费用由参训学员承担。

九、乙方应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乙方如发现学员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应及时与甲方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处理办法。

十、乙方应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15天,负责向甲方申报鉴定考核。

十一、每期培训班结束,学员经考核合格,乙方凭学员名册、培训券、学员就业协议,填写“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单位申请表”,向甲方申请培训补助资金,甲方应于受理乙方申请后5天内签署审查意见。资金补助标准为,培训合格率达90%(含90%),当期转移就业率达到80%(含80%)以上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100%,报财政部门核拨培训补助资金;培训合格率达不到90%及当期转移就业率达不到80%的,不予补贴。

十二、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培训任务转让或委托给第三方。

十三、乙方承诺负责学员的就业安置与跟踪管理服务工作。

十四、甲方有权了解和检查乙方的招生和教学情况,乙方应提供相应的便利。甲方检查发现培训条件、教学中存在问题,乙方必须给予答复并提出改进方案。若发现整改未到位,甲方有权取消培训资格。

十五、乙方应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数据和资料的采集、管理、上报和建档工作。在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将学员的详细资料按甲方规定的电子表格进行上报,并将原始资料保存一年,以备核查、确认。

十六、乙方根据不同的职业(工种)和培训时间,按物价局核定的标准计算培训费用,除甲方的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可由乙方向参训学员收取。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