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伊朗核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增加曝光度
首先,我认为青年艺术家要多参加展览,需要更多地被看到。实际上,很多青年艺术家的学术也还需要更多的梳理。如果经历了学术界定,参与到一些艺术事件里面,多参加国内外展览,公众认知度高了,文化属性也就会更强。那么从画廊的角度来讲,就可以同艺术家签订较为长期的合同,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展览、推广,来促进青年艺术家在市场和学术两方面都获得一定的认可和接受度,帮助青年艺术家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应该说,青年艺术家想要在一级市场走好走稳,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是必须的,而这首先需要画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营造好环境
其次,为青年艺术家创造一个合适的创作环境至关重要。据我所知,有不少青年艺术家往往不懂得如何打理自己身边的各项杂务,对于相关的学术研究、系统化都比较欠缺。因此,画廊就应该多为青年艺术家创造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作室服务,包括学术整理、配备助手协助创作等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辅佐效果,让艺术家可以专注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构思当中,便于其个人的迅速发展。
另外,寻找或建立诸如北京798艺术区这样类似的艺术园区让青年艺术家入驻安身也是非常可取的。这样可以从外部环境上通过低廉的租金、良好的艺术空间来给予青年艺术家更宽松的创作氛围。
学术结合市场
2.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3.不要你离开 回忆划不开
4.明明就明明就明明就 他比较温柔
5.说了再见才发现再也见不到你一面
6.不要你离开 距离隔不开
7.说不上我为什么 我变得很主动
8.原来爱会慢慢增加重量
9.爱你的事情 说了千遍有回音
10.轻轻放 我就是卸不下对你的喜欢
11.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12.刮风这天 我试过握着你手
13.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14.我顶着大太阳,只想为你撑伞。
15.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两鬓斑白。
16.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17.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18.我顶着大太阳 只想为你撑伞
19.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
20.你会微笑放手,说好不哭让我走。
21.还要多久我才能够在你身边,等到放晴那天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
22.我只能永远读着对白,读着你给我的伤害。
23.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
24.你说你好累已无法再爱上谁。
25.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26.载着海风私奔漫无目的
27.你要离开 我知道很简单
28.海鸟跟鱼相爱 只是一场意外
29.但偏偏风渐渐 把距离吹得好远
30.而我已分不清 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
最近,伊朗核问题又处在“擦枪走火”的危险境地。10月17日,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称,伊朗必须重返核谈判桌前,以消除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疑虑。他再次指责伊朗以民用核计划作掩护,秘密研制核武器。他警告说,如果伊朗一意孤行,将面临严重后果。此前,英法两国也向伊朗施加新的压力,警告伊朗如果继续拒绝合作,国际原子能机构只有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自今年8月以来,伊朗新当选总统内贾德先后在核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强硬举动,如拒绝欧盟的一揽子核问题解决方案、撤换核谈判代表、重启核转化活动以及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决议等。面对伊朗的“核挑衅”,欧盟要将伊朗送到安理会去“过堂”,美国总统布什则于8月12日暗示使用武力。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强硬表态:“必要时将其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就在伊朗问题处在山重水复之时,同被美国贴上“邪恶”国家标签的朝鲜却在9月迎来了解决核问题的“花明”。9月19日,朝核第四轮六方会谈在北京发表了《共同声明》,向外界传达了与会六方所达成的“朝鲜承诺放弃所有核武器和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确认无意攻击或入侵朝鲜”等六点共识。
“核权利”下的不同动机
伊朗与朝鲜目前的核态势,反应了它们各自核政策的变化。
核武器是世界政治的最终否决权,对于弱国,尤其如此。伊朗人和朝鲜人都对此深信不疑。因此,发展核武器都是两国的初衷。长期险恶的国际环境、印度和巴基斯坦“有核”后的国际地位与南联盟和伊拉克遭遇的对比,更加深了伊朝两国对核武器的“政治意义”的认识。但是,受国内外因素的制约,其核政策的发展演化却不尽相同。
伊朗核计划的真实目标一直就是“拥有核武器”,而现实目标则是在不违逆世界潮流的情况下,“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和能力”。当然,在外交斗争中,这个现实目标的表述也就变成了“自主地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因此,自伊朗核危机出现后,伊朗始终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所变的只是利用“核谈”规避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争取暗中跨过“核门槛”,达到“以和求核”的目的。
朝鲜的核政策却随历史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初,朝鲜的核政策是“发展核武器以威慑美日韩”。冷战后朝鲜外交战略的核心转变为缔结朝美“和平协定”?熏突破残存的冷战结构。在美国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压力下,核武器已经成为朝鲜不现实的目标。因此,朝鲜的核政策越来越转变为一种政治手段,形成有朝鲜特色的“核政治”。其基本目标一是“以核求和”,借核对美施压?熏以求实现朝美、朝日关系正常化,获取国家发展的根本安全空间。二是“以核求活”,通过“挑起危机后再化解危机”的方式换取美国及国际社会的经济援助?熏解决目前的国计民生困境,提升政权及民族的声望,维护现政权的稳固。因此,以对抗换对话、以挑战换谈判是朝核危机的本质所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玩“核牌”的空间越来越小,“核牌”也越来越“贬值”,朝鲜已经急于利用其仅存的“剩余价值”来抓紧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这一根本目标。为此,在六方会谈中,朝鲜并不像伊朗那样坚持“自主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牌”好坏与底气的关系
曾几何时,伊朗和朝鲜都被视为地区强国,两国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庞大的军队及准军事组织、中程导弹的投送能力等。不过,综合而言,两国国力有别。
与美国相比,伊朗是小国、弱国,但在中东却是“大块头”,国土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伊朗还是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经济大国,其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五,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丰富的油气资源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近三年来,伊朗经济年增长率超过5%。
相比之下,朝鲜国土面积仅12.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300万。此外,能源短缺一直是朝鲜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在这种窘况下,朝鲜的底气自然没有伊朗那么足。
尽管如此,长期以来朝鲜和伊朗一样,都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外交资源,其“核外交”都搞得有声有色。不过,由于外交资源的多寡,导致了两国在对美斗争中回旋余地的不同。伊朗手中有“地缘政治牌”、“能源牌”和“宗教牌”等多张“牌”可打。伊朗北濒里海,南控霍尔木兹海峡,又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俄罗斯一名专家指出,如果出现来自西方的现实威胁,伊朗可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让海湾地区的经济活动陷于瘫痪。而在朝核问题上,可供朝鲜利用的仅有其在东亚地缘关系中的战略价值这一张“牌”。不过,中国、俄罗斯、日本(包括韩国)都与朝鲜紧邻,尤其对中俄两国而言,朝鲜始终是重要的“门户”。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朝鲜核问题具有高度地缘政治敏感性。因此,美国不想过分激化这一敏感问题而危及自身在亚太的战略利益。
“一家言”不及“众口”
对于伊朗、朝鲜核问题这样复杂、敏感、微妙的国际难题,解决途径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看,两场危机都控制在政治解决的范围内。伊朗核问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借助与欧盟的双边谈判来解决,有利于避免谈判继续复杂化和久拖不决,在伊朗和美国不能坐在一起谈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次佳的选择。不过,一方面因欧盟与美国在伊核谈判上的目标几乎相同,欧盟很难让伊朗信任,其“一家之言”也难以对伊形成足够的压力;另一方面,当谈判涉及实质性问题时,欧盟又不能“全权”代表美国,也很难对美国施以决定性影响。因此,伊欧双边谈判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朝鲜核问题则被诉诸于六方会谈的多边框架内。客观而言,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途径。其一,它提供了一个让美国和朝鲜直接对话的平台,使谈判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六方会谈使相关各方的主张得以表达,利益诉求得以维护,责任得以分担。其三,六方会谈构筑了一静一动两个“平衡对”:静态上,中俄朝为一方,美日韩为另一方,沿袭了冷战格局,构筑了地缘力量对比的静态平衡;动态方面,从维系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角度看,中俄日韩与美国一致,能够共同向朝鲜施压,收“众口”之效,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的角度看,中俄日韩又与朝鲜一致,主张政治解决,能够联合压美国让步。一静一动,其合力驱使朝核问题朝着无核化与和平解决的方向迈进。
“明”与“灭”间的等待
11月上旬,第五轮朝核会谈将重新开启,会谈能否保持第四轮的好势头?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将在近期完成提交伊朗核问题报告,伊朗能否在“最后关头”与美欧达成妥协,避免将问题闹到安理会?仅由目前朝核、伊核“一明”、“一暗”的情况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两场核危机仍将在“明、灭”间延续。
但六国政府现在看起来似乎决心要延续它们之前的策略,坚持说,与伊朗谈判的先决条件是伊朗必须先停止铀浓缩计划。只有伊朗永久性地放弃铀浓缩项目,六国才会解除所有的制裁和贸易限制,并为其提供安全保证。
这一策略没有奏效,而且也绝对不可能奏效。伊朗是《核不扩散条约》的成员国。该条约规定,各国有权进行民用铀浓缩,而伊朗坚称它们也是这个目的。确实,我们当然希望伊朗能完全终止其铀浓缩计划,因为伊朗政府在过去二十年中向条约检查员隐瞒了这些活动,就足以证明他们所做的并非为单纯的民用动机。
但是,铀浓缩问题在伊朗已经变成他们国家的象征。不仅仅是现任的内贾德政府,而是伊朗的任何政府都不会让步。确实,联合国安理会去年12月份就正式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项目并对其实施轻微的制裁,伊朗的对抗性回答就是要继续其核计划。
那么现在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可以预料的是,布什当局会根据先前的联合国决议中隐含的警告来对伊朗发起新的、更加严厉的攻击;而且正如其入侵伊拉克一样,联合国的权威将再次受到挑战。但是在解决这次冲突中,检测联合国权威的唯一标准是它能否成功地将伊朗的核计划完全限制到民用途径。
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反对,安理会就无法达成新制裁协议。这样的话,联合国的决议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即使换种角度想,联合国成员国能就更多的经济制裁、甚至可能的军事惩罚达成一致,联合国的权威也是体现于这些行动是否会让伊朗做出实际的承诺。
然而,估计不会得到这样的结果。更为严厉的制裁不会让伊朗妥协;相反,制裁只会打击这个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的贸易伙伴。更多的威胁只会把国际社会再次推向进一步纷争的漩涡,甚至可能导致采取军事行动。
这正是布什身边的人想要的结果。尽管一场大规模空袭无法摧毁伊朗所有的核设施,而且也不可能触及到伊朗的核心技术;但是,空袭至少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减慢核计划进程,并可以给其他有意图进行核扩散计划的国家一个警告。然而,这是一扬鲁莽的赌博。现在伊朗宣布要遵守核不扩散条约,而且并无意于制造原子弹。如果美国采取军事袭击,这两个承诺就将会成为历史。
如果六国政府想要避免势态升级并且限制核扩散的动机,那么,它们就需要改变策略和目标。它们所有努力的最终目标不应当是停止伊朗的铀浓缩计划,其主要目标应当是让伊朗尽可能多地接受检查。如果伊朗想_发展铀浓缩,就让它去做,但是它必须接受严格的国际核查。
伊朗也已多次暗示想要达成这一协议。六国拒绝了这一要求,是因为核查并不能完全保证伊朗不将某些浓缩铀用于军事用途。但是,正如超级大国们在冷战中学到的那样,尽管核查并非无懈可击,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与目前相比,它们还会给伊朗的项目更多的限制。而这样的协议将会为制定更多有关伊朗和西方的合作,以及地区稳定的协议打开通道。
“一个8000万人口的国家即将向全球敞开怀抱。” 这是伊朗核问题近日达成历史性协议后,西方资本市场的第一本能反应。然而,中东地区素来有“不要和犹太人与波斯人比精明”的说法,就在各国商业机构磨刀霍霍,迫不及待地试图抢占这个因制裁而被国际社会遗忘已久的新兴市场之际,它们对潜在的投资和营商困难真的心里有数吗?
“波斯帝国”孤立已久
1979年伊斯兰革命是当代伊朗历史的分水岭。此前,德黑兰是著名的中东“小巴黎”,社会开放程度在西亚地区首屈一指。而在之后近40年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伊美冲突成为“亘古不变”的主题,伊朗一直处在制裁的阴影之下。
改革派总统哈塔米执政后,伊朗与西方关系相对平缓,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GDP连年增长。但自2006年开始,随着时任强硬派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伊朗在核问题上与西方爆发激烈冲突。联合国为阻止伊朗提升核能力,随即出台了涉及金融、贸易、军工、能源和运输等方面的系列制裁措施。
制裁在2012?2013年达到顶峰――石油出口和贸易收入的剧减,让伊朗经济缩水达8.6%。2013年1月,伊朗石油部长卡塞米曾向伊朗议会预算计划委员会证实,欧美制裁使伊朗石油出口暴跌40%,石油收入则下降45%。曾占伊朗石油出口份额18%的欧盟市场剧跌为零,亚洲市场份额也全面下滑。
更为严重的是,制裁切断了伊朗与国际社会的金融联系,使伊朗对外贸易寸步难行。
2012年初,美国要求国际电子银行网络SWIFT中断与伊朗的交易管道。由于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均通过SWIFT进行金融交易,失去SWIFT系统支持,贸易就举步维艰,一旦发生运输事故,保险赔偿也无从谈起。此外,包括欧洲、亚洲的主要金融机构都拒绝为伊朗贸易项目开具信用证,这使伊朗许多对外贸易由于缺少支付程序完全无法进行。
经济制裁导致伊朗社会失业率和通膨日益严重。笔者2008年曾在伊朗常驻,至今仍对当地的通货膨胀记忆犹新。在安理会接连通过多个经济制裁后仅两三个月,一公斤西红柿价格飙升至约30元人民币、一公斤牛肉约150元人民币。在这样一个以牛羊肉为主食的伊斯兰国家,生活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大都只能购买最便宜的鸡肉和鸡蛋来补充蛋白质。
伊朗货币里亚尔的贬值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从2008年初到2014年,里亚尔对美元币值从一美元兑9800里亚尔跌至一美元兑35000里亚尔,许多伊朗人的钱包曾经在一个月内就大幅缩水超过30%。不少伊朗高级酒店开始实施内宾、外宾两种价格,或要求客户用美元、欧元直接结算。
各大国着手抢滩登陆
2013年上台的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以愿意和国际社会合作的崭新姿态,同相关国家达成了历史性核协议。根据协议程序,目前距离制裁完全解除应当还有数月时间,但除美国外,包括欧洲和亚洲在内的主要经济大国对进入伊朗市场抢滩,都已跃跃欲试。
7月19日,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带着包括众多产业高管在内的大型贸易代表团前往德黑兰,成为协议达成后首位访问伊朗的西方高级官员。德国曾在汽车、铁道和核电等领域与伊朗有广泛合作,目前许多德国公司正期望恢复昔日在伊朗的贸易地位。西班牙工业部长和法国外长也明确表示,将尽快访问德黑兰,为本国公司争取相关商业机会。
一些驻伊中资机构负责人表示,伊朗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准,有很多高科技人才储备,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势头一直被制裁压抑,只要制裁取消能真正落实,能源、航空、汽车、信息科技等领域的大发展将拉动经济快速起飞。而据伦敦一家名为“资本经济”的分析公司估计,未来几年伊朗GDP增长率将可能达到6%?8%。
原油出口是伊朗最渴望恢复的领域。由于美国官方态度暧昧,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目前对恢复在伊业务仍持谨慎评估态度。雪佛龙发言人格劳比茨表示,该公司将仔细研究协议的内涵,严格执行美国政府和国际法相关要求。
与此相对,中国等亚洲石油进口大国则一直保持在伊朗的业务。2013年前,伊朗曾是中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随着国际制裁加剧和中国寻求能源供给多元化,2013年后伊朗迅速降到第六位。而随着制裁解除,中国2014年上半年从伊朗进口的石油数量急剧回升,相比上年同期增加48%,当年全年同比增长28%。
在航空领域,伊朗过去多年来一直饱尝欧美制裁之苦,无法购买空客和波音系列客机,相当数量老旧的欧美系飞机得不到零配件补充,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伊朗运输部长阿胡恩迪对媒体表示,伊朗未来几年将花费200亿美元购买400架民用客机以更新老旧的机队。
在汽车行业,欧美和日韩品牌一直在伊有着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制裁取消意味着很多老牌厂商将有机会重新夺回以前的市场份额。菲亚特、标志和现代等生产商曾在2012年停止在伊朗销售汽车,现在都寄望重新打入。菲亚特首席执行官马吉奥尼日前表示,伊朗市场重新开放对所有汽车生产商都是重要机遇。
相对于其他国家厂商,中国车企一直在伊朗坚持合资建厂。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资公司负责人介绍,奇瑞、吉利、一汽、江淮等十几家中国企业已在伊朗布局。今年5月,华晨汽车就通过与伊朗帕尔斯-霍德罗汽车公司合资,在德黑兰西部新建了组装厂。
对伊投资面临营商环境考验
与其他欧美企业面临的诱惑一样,伊朗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颇具吸引力。然而制裁解除,中资企业们就一定能从中获得巨大利益吗?
部分中资企业驻伊办事处负责人认为,石油、天然气、军工等原本处于制裁清单的重点项目,解除制裁后都可以恢复;而一些原本因银行制裁导致难以为继的项目也看到了希望,这些无疑是重要利好。
但与此同时,解除制裁也使伊朗在选择外国投资方面空间大大增加。虽然中国企业过去十余年一直在伊朗经营业务,但伊朗在心理上更认同欧美发达国家,更希望欧美企业大规模进入。此外,由于个别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不佳,在伊朗民间和官方评价不高,伊朗在诸如高精尖产品领域可能会转投西方,中国高科技企业过去因欧美制裁而“独享”的一些优势将受到影响。
此外,伊朗本身的营商环境对外资企业也存在较大挑战。虽然伊朗制定了《外国投资与保护促进法案》,明确规定外国可以投资私人领域项目,并可享受税务、签证等便利措施。但受限于伊朗国内的政治权力结构,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行政、议会和革命卫队等多个部门在管理权限方面不乏交叉之处,这一法律在实际中能有多大效力,有待观察。
一直以来,在伊外国劳工申请办理工作签证、居留签证和出入境证件,手续都较为繁琐。法令规章方面也经常朝令夕改,涉外劳工纠纷屡见不鲜,加之部分涉外业务政府部门官僚气息较浓、货币汇率浮动频繁、银行间汇兑成本较高,这些都拉高了对伊投资隐性成本。
此外,伊朗对外国投资的部分政策“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是“罕见的苛刻”。以外国石油公司在伊朗经营为例,伊朗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石油公司实行回购政策,虽然由国家石油公司或石油部出面谈项目,但签署的制式合同必须由伊朗议会批准,没有任何谈判余地。
【关键词】伊朗 合作 干预 终止
一、中国企业为什么能进入伊朗市场
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技术进步,很多中国企业走出了国门去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技术相对落后的非洲和西亚地区,中国企业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
另一方面,自从三十年前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同美国的关系愈加恶化,近年来由于伊朗核问题,美伊关系几乎发展到兵戎相见。西欧和日韩作为美国的盟友,为了配合美国制裁伊朗的计划,纷纷把他们的公司撤出了伊朗,而伊朗本国公司的技术水平又不足以担当起欧美企业撤出后遗留下的工程任务,从而伊朗的工程项目市场上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一)中伊工程项目合作事例列举
项目一,德黑兰地铁项。1992年,中信公司获得德黑兰地铁一期工程总承包权,合同金额3.28亿美元。德黑兰地铁被称为“总统一号项目”,因为德黑兰地铁建成后会使伊朗成为中东和海湾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交通系统的国家,同时,它可以缓解德黑兰市严重的地面交通压力。
德黑兰地铁的1,2,5号线完全由中方公司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伊朗本地公司只负责部分施工。机车由我国长春车辆制造厂制造。
德黑兰地铁从1999年投入运营以来,至今仍在平稳运行,成为中国实力在伊朗的移动广告。
项目二,南帕斯气田项目。2009年,伊朗与中石油签订合同,中石油将帮助伊朗开发南帕斯气田的第11阶段,取代在这个项目中也被指责延误的法国道达尔公司。
2012年,伊朗政府以中国公司进展迟滞为由,终止了其同中石油的总价值达数百亿美元的南帕斯天然气田项目合同。
项目三,伊朗ARAK炼油厂升级项目。伊朗ARAK炼厂项目主要建设目标是对伊朗国家石油公司Shazand Arak炼油厂进行扩建和产品升级,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与伊朗境内最大工程公司SAZEH以及ODCC公司组成EPC承包商联合体,于2006年10月签署合同,合同总价约为23亿欧元,项目总工期为45个月,合同机械保证期为一年。
项目工期推延严重,至今仍未完全结束。
项目四,巴赫蒂亚里水坝和水电站项目。2011年中国水电与伊朗FARAB公司签署了一份建设巴赫蒂亚里水坝和水电站的合作协议,投资金额约为20亿美元。
2012年伊朗能源部长马吉德・纳姆久对外宣布:“伊朗中央银行已经拒绝了中方提供的融资方案,能源部决定把该工程交给革命卫队旗下建筑公司承建。”
(二)中伊合作项目的困难分析
中国同伊朗的项目合作有成功也有失败,相较同其他国家的合作而言,中国伊朗项目合作是困难重重。中国对外合作的工程项目一般都是中国公司完全掌握技术且在中国有多个类似项目的具有成熟经验的工程项目,因此,中国公司的技术肯定不存在任何问题。
本文认为中伊项目合作的困难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伊方干预的太深。在伊朗运行较为成功的项目,有个普遍的特点,都很好地限制或者避免了伊朗方的过深参与,德黑兰地铁项目完全由中国人设计,设备安装和调试,伊朗方只承担了一些施工任务,因此中国公司能很好的掌控项目的运行,项目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伊朗方参与较深的项目普遍运行困难,甚至有些项目最后彻底终止。伊朗本国的技术水平相对中国落后很多,所以他们不能承担起项目建设任务,伊朗方参与项目的运行,成为项目运行的弱环,然而他们经常处于业主地位,所以伊朗方提出的问题中国公司还需认真面对,经过反复的讨论,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回到中国公司预定的方案上来,但是反复的讨论和讲解浪费了大量时间,从而使工期一再延误。
(2)伊朗的工作日安排有别于其他国家。伊朗的工作日安排在星期一,二,三,六和日,而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正常工作日是星期一至星期五,中国同伊朗有效工作重合日只有三天,加之时差问题,每个星期有效工作重合时间只要十来个小时。所以中国和伊朗两地的沟通十分不便,伊朗方工作相对低效,部分两地合作的工作的效率是国内工作效率的几分之一。这样一来,一些简单的工作往往影响了工期。
(3)国际环境的影响。美国长期和伊朗处于敌对状态,近年来,伊朗浓缩铀项目几乎让伊朗处于战争的边缘,考虑到伊朗的安全环境,中国同伊朗的合作有后顾之忧。中国同伊朗的太多合作肯定不利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而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巨大,为了平衡中美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时中国不得不放缓同伊朗合作的脚步。
(4)中伊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相对保守,谦虚和礼让,针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中国人没有十足把握往往不会轻易做出结论。而伊朗人恰恰不同,即使自己一点不懂的事情,他们也能滔滔不绝,因此在中伊项目合作过程中很多我们本应该坚持自己立场的事情,最后往往随从了伊朗方,使得简单问题复杂化,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又接二连三的产生,大大小小的讨论会最终耽误了大量时间。
(5)语言能力问题。所有的国际项目都采用英文,由于我们的教育方式问题,中国人几乎都有很强的阅读能力,但是哑巴外语不能让很多中国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伊朗人的英语水平也很有限,很多人书写水平较差,伊朗式的英语文件让中国人读起来异常困难。但是伊朗人普遍比中国人更自信,在各种谈判和讨论时伊方往往处于优势地位,从而改变了一些工程决定,技术能力不强的伊朗方给项目正确运行带来切实困难。
(6)伊朗标准错误百出.伊朗的技术标准基本是在欧美技术标准基础上改编的,但是在改编过程中出现很多技术错误,自我否定和前后矛盾的地方很多。中伊合作项目经常采用伊朗当地标准,因此也经常遇到无法执行的情况。
中非“逆袭”之路
中非和马里都曾长期被法国殖民,也都是非洲的战略要地,前者还曾是法在非洲的重要军事基地。中非前总统博齐泽更是2003年3月在法国支持下,通过武力上台的,后来法军还曾出兵助其空袭反政府武装。相较之下,2012年3月马里的军事不但只能算“新鲜出炉”,其的还是被法国树为“民主样板”的杜尔政权,其亲疏远近可见一斑。
2012年12月,中非反叛组织联盟“塞雷卡”大举南下,并占领首都班吉东北160公里处的锡布。同年12月27日博齐泽发表紧急讲话,“请求我们的法国朋友帮助我们击退叛军”,爱丽舍宫却予以拒绝,而仅同意增派150人的伞兵部队“保护侨民”。反观马里方面,2013年1月10日,叛军才攻占中部要地科纳,距首都巴马科仍有600公里之遥。但当天马里总统特拉奥雷开口求援时,法国人当机立断答应其提供军事援助,次日即启动“薮猫”行动,并一再催促联合国、欧盟、北约、美国等各方参战,推动西共体集结兵力达5800人。奥朗德还数次为马里重建筹措资金,随着2013年8月初马里大选顺利完成,马里重建开始步入正轨。
但中非局势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塞雷卡”于2013年3月21日再次对政府军发动进攻,三天后即占领班吉,博齐泽被迫流亡邻国。“塞雷卡”首领多托贾成为新的“铁腕”人物,宣布暂停宪法、解散国会,还自命为总统,称将遵守此前与博齐泽签署的和平协议,承诺三年内举行大选,此时法态度仍显暧昧。这之后中非局势不仅没能实现多托贾期许的“自由”与“和解”,其国内冲突反倒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从“塞雷卡”与博齐泽的支持者之间逐步向穆斯林、基督徒等各教派之间蔓延,多托贾也无奈向前宗主国求助,并答应不会寻求参加未来大选。
这一次,法国人终于答应伸出援手。另一方面,近日两名法国记者遇害、法军向马里北部增兵及发起大规模行动等,令各方担忧马里局势将出现反复,但法却坚持撤军计划,中非骤然实现“逆袭”,再获爱丽舍宫青睐。
法国对非战略
剧情似乎正朝着“喜大普奔”的结局发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法国援军,势必将稳定中非正急速恶化的安全形势,同时限制在一些方面令巴黎不满的“塞雷卡”,而影响该国政局。与此同时,其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引人深思。
事实上,2013年12月初以来,法国对非洲频频“示爱”。法国专门将12月第一周命名为“非洲周”,除6日向中非大规模增兵外,还先后举办了“爱丽舍宫非洲和平与安全峰会”、“法非新型伙伴关系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提出要与非洲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显示出奥朗德政府正谋求在安全、经贸和气候变化等领域调整对非政策,而在中非的干预行动即是其中重要一环――在非洲安全问题上,奥朗德致力于推动从传统的“非洲宪兵”角色转向幕后主导,鼓励非洲人“自己担负维护安全的责任”,法则向非盟提供能让其“保障自身安全”的军事支持,还将与非盟就防务建设、跨境安全和多国联合军事行动等方面展开合作。
因此,当下法军在马里和中非的调整实际上同属一种“维稳”模式,即先由法军出面平息该国暴力争斗,再与非洲军队联手行动,最终逐步将安全责任交给非洲国家,法则退居幕后。目前中非正处于第一步,而马里则处于第二步。
此外,幕后“维稳”模式可在经济困难时期大大缓解法财政压力。巴黎借机以人道主义援助等名义,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非维和行动的资助。奥朗德明确表示,法军在中非的干预行动“不会花法国的钱”,而是通过人道主义等名义,争得欧盟、美国和联合国等各方同意,为法相关行动提供资金支持。
奥朗德政府的外交思维
在全球层面,一年来法国在外交上的主动性不断增强,硬实力不断下降的法国在2013年“取代美国,成为对外干预的第一大国”。2013年12月8日,奥朗德在接受法媒采访时强调,法国的角色、任务和责任,决定了它应成为“世界强国”,这明显有别于此前历任总统“二流强国”的定位。
为此,法在外交上采取了由远及近的方式,将亚太、中东和非洲作为三大优先战略区域。在亚太地区,奥朗德携规模创纪录的团队访问亚太各大国,与印度谈妥号称“世界上最大防务订单”的126架“阵风”战机订单,成为中国“两会”后首位来访的西方大国元首,还成功开展了对日本的“破冰”之旅,并欲将其建设成为法立足亚洲的“第二支点”。奥朗德及其总理埃罗还密集访问了东南亚国家,强化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联系,法防长勒德里昂甚至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称,“法国也是亚洲国家”。
然后是中东“大门”。法在中东问题上冲锋在前,对叙利亚和伊朗均表现得“比美国还强硬”:在叙利亚问题上,法率先承认叙反对派为该国合法政权,数次推动西方与反对派的会谈,不断高喊要向反对派提供武器,甚至一度威胁对叙直接动武,客观上成为促使巴沙尔政权同意销毁化武的重要力量;在伊朗核问题上,法则扮演了阻碍和平协议签署的最大“反派”,提出令伊朗大为恼火的四点原则,并一再警告,不能仅凭伊“口头承诺”而放松警惕,颇得沙特和以色列等地区大国好感,以总统、总理在奥朗德到访时专程前往机场迎接。
综上所述,近期法对其非洲“后院”的政策调整,或预示着奥朗德时代的法国外交已然进入第三阶段。
不言而喻,这三个阶段的调整,最终都是为了在外交上寻求突破,以巩固奥朗德政府在家中(西方世界)的核心地位。一是维护政府不倒。最新民调显示,奥朗德上台刚刚一年半,支持率已跌破20%,再度刷新“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纪录。同时,社会党内对改革意见不一,甚至出现相互“否定”的情况:联合执政的左翼其他各党则对社会党的“保守化”颇为不满,绿党籍环保部部长因不满紧缩而被免职,左翼阵线、激进党等多次组织反政府示威游行,甚至在议会投反对票。
二是维持在欧洲的威信。奥朗德一直希望平衡法德关系,上台之初曾联合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就调整紧缩路线等问题与德多次碰撞,令法德关系一度“陷入低谷”。后来法逐渐接受了“德国的欧洲”这一趋势,及时改变欧洲政策,对内加强与柏林的沟通和妥协,维护“双引擎”机制,而将更多精力转向发挥其传统的“政治棋手”优势,追求在外有所作为。
三是争取美国支持。一年多来,奥朗德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法国的外交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的支持力度。故法在马里、叙利亚、伊核等问题上与美不断走近,在“棱镜”争端上较为低调,法美关系因之有效改善。白宫盛赞法是美“最古老的盟友”,并盛邀奥朗德总统明年2月对美进行正式访问。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社会进入到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文明时代。大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财富,正在成为企业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成为企业创新、竞争、业务提升的前沿。大数据正在成为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大数据将引领企业实现业务跨越式发展;同时,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信息安全保障的内涵,对于众多大数据背景下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很难通过一套完整的安全产品和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
自2008年国际综合性期刊《Nature》发表有关大数据(Big Data)的专刊以来,面向各应用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更成为各行业及信息技术方向关注的焦点。大数据的固有特征使得传统安全机制和方法显示出不足。本文系统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信息安全脆弱性、信息安全威胁以及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策略,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提供一定指导的作用。
1 大数据基本内涵
大数据(Big Data),什么是大数据,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网络企业普遍将大数据定义为数据量与数据类型复杂到在合理时间内无法通过当前的主流数据库管理软件生成、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管理、分析挖掘、应用决策以及销毁等的大型数据集。大数据具有4V特征(Volume,Varity,Value,Velocity),即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处理速度快。
2011年麦肯锡咨询公司了《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变革领域》[1]的研究报告,引起了信息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美国谷歌公司(Googl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美国易安信公司(EMC)、脸书(Facebook)等公司相继开始了大数据应用、分析、存储、管理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并推出各自的大数据解决框架、方案以及产品。例如,阿帕奇软件基金会(Apache)组织推出的Hadoop大数据分析框架,谷歌公司推出的BigTable、GFS(Google File System)、MapReduce等技术框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随后的大数据应用迅猛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总统了2亿美元的“Big Data Initiative”(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该计划涉及能源、国防、医疗、基础科学等领域的155个项目种类,该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标志着奥巴马政府将大数据战略从起初的政策层提升到国家战略层。
同时,我国对大数据的认识、应用及相关技术服务等也在不断提高,企业界一致认同大数据在降低企业经营运营成本、提升管理层决策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继大数据相关战略文件,同时国家组织在民生、国防等重要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技术研究与创新实践。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在已有的云计算平台基础上,开展了大量大数据应用研究,力图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商业价值,促进业务创新。例如,通过挖掘用户的移动互联网行为特征,助力市场决策;利用信令数据支撑终端、网络、业务平台关联分析,优化网络质量。商业银行也相继开展了经融大数据研究,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例如,通过对用户数据分析开展信用评估,降低企业风险;从细粒度的级别进行客户数据分析,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提升银行的服务效率。总而言之,大数据正在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将会推动整个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 大数据安全研究现状
在大数据计算和分析过程中,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大数据的固有特征对现有的安全标准、安全体系架构、安全机制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对大数据完整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数据完整性的检测;二是对完整性被破坏的数据的恢复。在完整性检测方面,数据量的增大使传统的MD5、SHA1等效率较低的散列校验方法不再适用,验证者也无法将全部数据下载到本地主机后再进行验证。
面向大数据的高效隐私保护方法方面,高效、轻量级的数据加密已有多年研究,虽然可用于大数据加密,但加密后数据不具可用性。保留数据可用性的非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方法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这些方法包括数据随机化、k-匿名化、差分隐私等。
这些方法在探究隐私泄漏的风险、提高隐私保护的可信度方面还有待深入,也不能适应大数据的海量性、异构性和时效性。在隐私保护下大数据的安全计算方面,很多应用领域中的安全多方计算问题都在半诚实模型中得到了充分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电路赋值(Circuit Evaluation)、遗忘传输(Oblivious Transfer)、同态加密等。通过构造零知识证明,可以将半诚实模型中的解决方法转换到恶意模型中。而在多方参与、涉及大量数据处理的计算问题,目前研究的主要缺陷是恶意模型中方法的复杂度过高,不适应多方参与、多协议执行的复杂网络环境。
企业大数据技术是指大数据相关技术在企业的充分应用,即对企业业务、生产、监控、监测等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海量数据进行抽取、传输、存储、处理,管理、分析挖掘、应用决策以及销毁等,实现大数据对企业效率的提升、效益的增值以及风险的预测等。
企业的大数据类型通常主要包括业务经营数据即客户信息数据、企业的生产运营与管理数据以及企业的设备运行数据等,即客户信息数据、员工信息数据、财务数据、物资数据、系统日志、设备监测数据、调度数据、检修数据、状态数据等。企业大数据具有3V、3E特征[2],3V即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ty)与数据速度快(Velocity),3E即数据即能量(Energy)、数据即交互(Exchange)与数据即共情(Empathy)。
3 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安全漏洞与风险并存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在推动企业向着更为高效、优质、精准的服务前行的同时,其重要性与特殊性也给企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风险与挑战。如何针对大数据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结合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工作模式,企业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业务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由于缺乏针对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与管理规章制度,导致企业对客户信息大数据的“开放度”难以掌握,大数据开放和隐私之间难以平衡;企业缺乏清晰的数据需求导致数据资产流失的风险;企业数据孤岛,数据质量差可用性低,导致数据无法充分利用以及数据价值不能充分挖掘的风险;大数据安全能力和防范意识差,大数据人才缺乏导致大数据分析、处理等工作难以开展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架构相对滞后,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
(2)企业基础设施信息安全风险:2010年,震网病毒[3]通过网络与预制的系统漏洞对伊朗核电站发起攻击,导致伊朗浓缩铀工程的部分离心机出现故障,极大的延缓了伊朗核进程。从此开启了世界各国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重视与管控。对于生产企业,工业生产设备是企业的命脉,其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物理设备管理控制系统与大数据采集系统在企业的不断应用,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必将成为是物理攻击的重点方向,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随之出现。
设备“接入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边界防护概念被改变; 2013年初,美国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紧急响应小组(ICS-CERT)预警,发现美国两家电厂的发电控制设备在2012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了USB设备中的恶意软件。该软件能够远程控制开关闸门、旋转仪表表盘、大坝控制等重要操作,对电力设备及企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企业平台信息安全风险: 应用层安全风险主要是指网络给用户提供服务所采用的应用软件存在的漏洞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包括: Web服务、邮件系统、数据库软件、域名系统、路由与交换系统、防火墙及网管系统、业务应用软件以及其他网络服务系统等;操作系统层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指网络运行的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例如Windows NT、UNIX、Linux系列以及专用操作系统本身安全漏洞,主要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系统漏洞以及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等;网络层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与完整性、路由系统的安全、远程接入、域名系统、入侵检测的手段等网络信息漏洞带来的安全性。
4 企业大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针对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漏洞与风险,本文从企业的网络边界信息安全保障、应用终端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保障、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提出如下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形成具有层次特性的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4.1企业系统终端——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对企业计算机终端进行分类,依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确定的等级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企业拥有多种类型终端设备,对于不同终端,根据具体终端的类型、通信方式以及应用环境等选择适宜的保障策略。确保移动终端的接入安全,移动作业类终端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办公终端严禁“内外网机混用”原则,移动终端接入内网需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加密方式接入。配子站终端需配置安全模块,对主站系统的参数设置指令和控制命令采取数据完整性验证和安全鉴别措施,以防范恶意操作电气设备,冒充主站对子站终端进行攻击。
4.2企业网络边界——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企业网络具有分区分层的特点,使边界不受外部的攻击,防止恶意的内部人员跨越边界对外实施攻击,在不同区的网络边界加强安全防护策略,或外部人员通过开放接口、隐蔽通道进入内部网络。在管理信息内部,审核不同业务安全等级与网络密级,在网络边界进行相应的隔离保护。按照业务网络的安全等级、实时性需求以及用途等评价指标,采用防火墙隔离技术、协议隔离技术、物理隔离技术等[4]对关键核心业务网络进行安全隔离,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访问资源限制。
4.3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网络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是连接物理设备、应用平台与数据的基础环境。生产企业主要采用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相结合的网络结构,专用网络支撑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调度管理、资源管理等核心业务,不同业务使用的专用网络享有不同安全等级与密级,需要采取不同的保障策略。网络弹性是指基础网络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继续运行与快速恢复的能力。采用先进的网络防护技术,建立基础网一体化感知、响应、检测、恢复与溯源机制,采取网络虚拟化、硬件冗余、叠加等方法提高企业网络弹性与安全性;对网络基础服务、网络业务、信息流、网络设备等基础网络环境采用监控审计、安全加固、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备份恢复、入侵检测、资源控制等措施增强网络环境安全防护;在企业网络中,重要信息数据需要安全通信。针对信息数字资源的安全交换需求,构建企业的业务虚拟专用网。在已有基础网络中采用访问控制、用户认证、信息加密等相关技术,防止企业敏感数据被窃取,采取建立数据加密虚拟网络隧道进行信息传输安全通信机制。
4.4企业应用系统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应用系统平台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各业务应用的稳定运行,对应用平台进行信息安全保障,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业务被阻断、扰乱、欺骗等破坏行为,本文建议给每个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日志系统,可以对用户的操作记录、访问记录等信息进行归档存储,为安全事件分析提供取证与溯源数据,防范内部人员进行异常操作。企业应用平台的用户类型多样,不同的应用主体享有不同的功能与应用权限,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与安全性,采用基于属性权限访问控制[5]、基于动态和控制中心访问权限控制[6]、基于域访问权限控制[7]、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等访问控制技术;确保企业应用平台系统安全可靠,在应用平台上线前,应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其进行信息安全测评,即对应用平台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8],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4.5企业大数据安全——信息保障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客户数据可能不仅包含个人的隐私信息,而且还包括个人、家庭的消费行为信息,如果针对客户大数据不妥善处理,会对用户造成极大的危害,进而失信于客户。目前感知大数据(数据追踪溯源)、应用大数据(大数据的隐私保护[9]与开放)、管控大数据(数据访问安全、数据存储安全)等问题,仍然制约与困扰着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主要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在云端存储,在对云存储环境进行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对关键核心数据进行冗余备份,强化数据存储安全,提高企业大数据安全存储能力。为了保护企业数据的隐私安全、提高企业大数据的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可信度,可采用数据分享、分析、时进行匿名保护已经隐私数据存储加密保护措施来加强企业数据的隐私安全,对大数据用户进行分类与角色划分,严格控制、明确各角色数据访问权限,规范各级用户的访问行为,确保不同等级密级数据的读、写操作,有效抵制外部恶意行为,有效管理云存储环境下的企业大数据安全。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数据正以惊人的速度积累,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了;智能终端和数据传感器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主要来源。大数据在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给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应用创新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漏洞以及信息安全风险。传统的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怎样做好企业大数据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将是大数据时代长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石油价格;美元通胀;研究
中图分类号:F8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809-0049-05
一直以来,石油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对世界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价格的涨跌不仅是世界经济景气的晴雨表,而且是股市涨跌的风向标,石油价格的波动也带动资本市场的波动。目前,石油不仅是一个能源产品,而且是国际资本炒家的一种避险工具。
关注石油价格,为了更好地把握石油价格的走势,了解经济的发展规律,对石油价格作出合理系统的分析是必要的,同时通过石油价格的分析和预测,也给我们的生活和正确投资做出一些有益的参考。
从目前来看,石油价格并不合理,石油价格再度上扬是必然趋势,而且只有石油价格回归理性,世界经济才能走出衰退,资本市场的元气才能恢复,如果石油在低位徘徊,不仅石油采掘业受到伤害,一些新能源项目也会因为没有效益而夭折,对世界未来的能源结构和技术进步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研究石油的历史价格和未来的趋势,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还不稳定的时候,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一、影响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
1.美元贬值因素
二战后期,美国依据“布雷顿森林协定”,使美元等同黄金,从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后,美国与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议,后者同意继续将美元作为出口石油惟一的定价货币。随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由此,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得以维系。
美国利用其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特别是在国际石油交易计价货币中的垄断地位,确立了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体系和规则。同时,美国尽量推延国内资源开采,通过军事、外交、投资等手段积极抢占全球石油资源,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这些都为美国控制国际石油需求规模和定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国际石油定价权力中心不在产油国,而在美国。
美国掌握着全球大宗商品的标价权和定价权,全球超过80%的外汇交易和超过50%的全球出口是以美元来计值的。因此,世界各国都不得不将美元作为国际“通货”来储备。美联储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世界央行”的角色。据有关专家测算,30多年来,美国每年通过发行美元向全球征收的“铸币税”约占其GDP的3%(相当于每年都凭空进账数千亿美元,而且是纯利润)。
美元和石油这两张“王牌”使美国拥有对世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特权。
美元贬值不仅可以帮助美国逃避债务,而且可以掠夺别国的财富。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各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增加至6.391万亿美元,其中,美元仍占63.9%。美元贬值意味着其他国家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缩水。美元的贬值进一步推动了石油、黄金、铜、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美国则可以印制美元,大肆采购,建立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目前储备约为7亿桶,接近储备能力上限7.27亿桶)。美国的几家石油公司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控制着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是油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
美元对欧元已从历史高位0.85∶1贬为目前的1.57∶1;自中国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也贬值了大约16.34%。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金融秩序没有建立之前,美元通胀和贬值将成为一种“常态”,这既是美国利益驱使的必然,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依赖的一种“无奈”。
2.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1)OPEC成员国为获取丰厚利润限制原油输出量
掌控全球1/3石油资源的OPEC从2006年底开始有计划的削减原油输出量以阻止油价下滑,同时利用石油作为抬高OPEC成员国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地位的有力手段,彰显OPEC成员国对国际事务的话语权。OPEC的减产行动效果明显,直接导致了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已清楚地认识到OPEC的影响力,并通过国际能源组织敦促OPEC增加产量。经过协商,OPEC于2007年9月初步同意从11月1日起将每日原油产量增加50万桶,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油价继续上涨的压力。
(2)几大主要产油国因战乱和制裁等原因无法保证生产
全球第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的石油工业,从2006年2月开始就不断受到武装力量的袭击,原油生产受到较大影响,每天原油产量减少约54.7万桶。
OPEC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目前也因核问题与西方国家纠缠不清。2007年10月25日,美国又对伊朗采取了新的制裁,众多石油消费国都担心一旦伊核问题有变,将直接导致来自伊朗,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原油供应链的中断。
伊拉克曾经是海湾地区最大的产油国之一。尽管伊拉克在近10年的战乱、制裁和投资不足状况下努力恢复其石油工业,但自2003年3月美军入侵以来,伊拉克的输油管线还是因战乱和技术等原因长期处于停用状态,目前,只有伊拉克北部地区出产少量石油,原油出口根本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
供求关系是确定石油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从需求看,增幅下降,趋于平稳。截至2009年7月,全球日均消费总量8490万桶,其中,中国和印度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给国际石油市场造成一定的紧张因素。而美国在全球油价不断上涨之际,不但不动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SPR)平抑油价,相反不断地增加其战略石油库存,令市场供求更加紧张。与此同时,日均供给总量7960万桶,说明全球石油主要供应越来越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突发事件产生恐怖溢价和国际游资炒作推波助澜。
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局势陷入动荡。过去两年来,伊拉克政局动荡、沙特恐怖袭击、伦敦地铁爆炸、伊朗核问题、尼日利亚种族骚乱,以及美国飓风袭击等等,每一次都造成国际油价的短期走高。据估计,目前国际油价中存在10-15美元左右的“恐怖溢价”。
据纽约期货交易所统计,纽约市场入市基金家数由一般情况下的4000-5000家增加到8500多家,基金净多头寸一度高达27万手左右,相当于2.7亿桶,是正常全球需求量的3倍多。据估计,目前高油价中有15-20美元的“投机溢价”。
二、石油价格与美元通胀实证分析
1.历史数据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石油价格和期货的研究,一般常见的总是从美元汇率、石油供需关系,石油期货资本和汽车发展保有量、经济发展等方面出发进行多维度的研究。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拟从美元的通胀出发,来研究其与石油价格的关系。虽然,从长期来看,影响石油的因素很多,但是,作为以美元为中心的石油体系,在当前全球各国政府大力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段上,美国的经济拯救计划尤为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以其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大肆通过货币政策来拯救银行和经济体系,对未来的美元地位和世界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图表示自1995年以来美元年通胀的数据。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研究方便,美元通胀的起点,定义在1995年,为标准值1,其后每年都是美元在历史上的通胀值。另外,石油价格,使用当年石油的平均价格,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石油价格和美元通胀的关系和数学方程,便于通过观察美元通胀的走势来判断石油价格的趋势。
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石油价格和美元通胀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数学模型
(1)美元通胀与石油价格相关性分析
首先来检测石油价格与美元通胀的相关性,通过散点图的曲线走势定性判断其相关性, 如图1。散点图清晰的表明,美元通胀与石油价格有强正相关性。
美元通胀与石油价格的定量相关性如何?通过EXCEL数据分析中的相关系数分析,得到下面表格,计算得到的简单相关系数结果为0.9289,它表明石油价格与美元通胀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线性关系。
(2)美元通胀数学模型与预测
通过拟合图形的方式,得到如下图形,图中,三角形是历史数据,通过4种曲线的拟合,拟合程度最高的是多元回归方程和指数方程。
多项式方程:y=(8E-05)X3-0.0008X2+0.0274X+ 0.9743,R2= 0.9988
指数方程:y=0.9687e0.0258XR2= 0.994
R2都接近1,说明其拟合程度非常高。
为了消除单曲线的误差,对美元通胀更准确地进行预测,取两种曲线预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其未来的预测值,美元通胀预测值如下表:
(3)石油价格数学模型与预测
为了消除单曲线的误差,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自回归来对石油价格进行预测,最后对预测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未来几年石油价格的预测值。一元线性回归得到的结果如下:
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83.068X-177.37, 其中P=1.6E―06,远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美元通胀对石油价格影响显著。
同样,为了减少误差,对石油价格进行自回归预测,其结果如下:
回归统计
得到石油价格一元线性自回归方程:Yt=1.291Y(t-1) -3.72, 其P=1.39E-07,远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石油的历史价格对当年石油价格存在显著影响。
三、结论
美元通过贬值向世界强行征税,这是强者的权利;推高油价,可以为全球经济降温,同时自己却从中渔利。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对此,需要我们在美元通胀长期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在迎接高油价到来的同时,制定好相应的对策是当务之急。
中国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超过40%,但是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的声音却十分微弱。随着中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的进一步扩大,国内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越来越深,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和剧烈波动将给中国经济造成极大的负担和不稳定性。
因此,加快建立与完善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通过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石油定价中心争取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拥有更大的定价权。2004 年8 月25日,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推出燃料油期货合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完善交易机制,逐步推出石油期货,建立反映中国国内市场供求状况的石油期货市场,一方面可以为国内的现货市场提供基准价格,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资源配置提供合理有效的依据;另一方面,国内外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交易当中,将扩大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的影响力,逐步使“中国价格”的影响扩大到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使之成为“国际价格”,将中国石油市场变为国际石油交易的中心之一。另外,需要形成统一的石油企业联合谈判的能力和协商机制,形成对外统一的口径和谈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像当今中国在世界“铁矿石”谈判面前,有着最大的需求,但在价格面前却没有影响力的“话语权”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 祝金荣.石油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07). [2] 褚海、李辉.石油期货交易[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 韩永夫.期货市场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
[4] 范英、焦建玲. 石油价格:理论与实证[M].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