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防护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护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护技术论文

第1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1.1原方案分析

挂网喷播防护和框架锚杆防护(锚杆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空心块+喷播植草)为两边坡处的原方案。

1.1.1挂网喷播防护

挂网喷播主要应用于土质边坡及沙石土混合型边坡,特别是土质贫瘠的较矮路堑边坡和土石混填的路基边坡,一般不超过1:1.25,常用坡度1:1.5,试验证明:当坡面角为45°时,如果并且在草皮形成之前,对于挂网喷播(平面网)防护来说,一般的挂网植草垫的同土阻滞率约为74%;而挂网植草垫固土阻滞率在坡面角为60°的情况下一般都为0%,这样的情况下,同土作用就已经失去了。所以当边坡坡面角较大时,不宜使用挂网喷播防护。

1.1.2框架锚杆防护

对于锚杆混凝土框架植草防护来说,一般的适用情况如下,包括岩石路堑边坡、以及边坡高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这样的情况下,非预应力的系统锚杆往往采用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以及坡体中无不良结构面的情况下;预应力锚索则往往采用于滑动面(或者破坏面)的土质边坡和岩石路堑边坡,以及边坡中存在不良结构面的情况下。

1.2改善方案

1.2.1K58+500边坡

这里考虑到K58+500处风化土质边坡的情况,表1为两种组合防护方案(,这些都是在工程实际情况的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边坡稳定性基础上,还能满足景观观察的需要。

1K58+500和K62+500处边坡防护

1.1原方案分析

挂网喷播防护和框架锚杆防护(锚杆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空心块+喷播植草)为两边坡处的原方案。

1.1.1挂网喷播防护

挂网喷播主要应用于土质边坡及沙石土混合型边坡,特别是土质贫瘠的较矮路堑边坡和土石混填的路基边坡,一般不超过1:1.25,常用坡度1:1.5,试验证明:当坡面角为45°时,如果并且在草皮形成之前,对于挂网喷播(平面网)防护来说,一般的挂网植草垫的同土阻滞率约为74%;而挂网植草垫固土阻滞率在坡面角为60°的情况下一般都为0%,这样的情况下,同土作用就已经失去了。所以当边坡坡面角较大时,不宜使用挂网喷播防护。

1.1.2框架锚杆防护

对于锚杆混凝土框架植草防护来说,一般的适用情况如下,包括岩石路堑边坡、以及边坡高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这样的情况下,非预应力的系统锚杆往往采用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以及坡体中无不良结构面的情况下;预应力锚索则往往采用于滑动面(或者破坏面)的土质边坡和岩石路堑边坡,以及边坡中存在不良结构面的情况下。

1.2改善方案

1.2.1K58+500边坡

这里考虑到K58+500处风化土质边坡的情况,表1为两种组合防护方案(,这些都是在工程实际情况的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边坡稳定性基础上,还能满足景观观察的需要。

对于一级碎落台自然式栽植观赏性来说,这包括有灌木及地被植物黑心菊等;而对于二级碎落台以上自然式来说,则一般应该栽植适应性较强的灌木以及种植迎春、蔷薇等垂枝植物,还有就是,应该对于在碎落台上下部栽植地锦问题进行注意。刺槐、山杨、旱柳、沙棘、杏、云杉弹子松、榆树、刺槐一般往往是挡墙端头进行遮挡裁植的树种。

2其他土质边坡防护分析及改善方案

关于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方式,可以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选用土质边坡的防护形式。

2.1植草防护

为了达到减少坡面土体冲刷,降低雨水,从而保证公路绿化效果的目的,在实际调查基础上,采用的植草防护措施主要是利用配合混凝土预制块或块片石的综合防护技术。对于观赏性要求较高的路段,包括服务区站点附近的公路边坡或者立交区匝道高边坡等特殊要求的边坡,这种植草综合防护尤其适用。

2.2骨架植物防护

作为一种常用的一种综台防护方法的骨架植物防护,主要是利用在框内进行种草、铺草皮的防护,并且一般来说框格是由混凝土、浆砌块(片)石等骨架做成的。

对于护坡植物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草地早熟禾、紫羊茅、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冰草、小冠花等等,而花卉为地被菊或当地的野花。花灌本为丁香、连翘等。

对于植生带来说,一般具有、种子肥料不易移动以及播种施肥均匀特点,也就是说种子、肥料、无纺布综合为一体,这样对于运输和现场施工情况,采用捆卷包装更为方便。

3叠拱及窗式防护方案分析及改善方案

3.1叠拱防护

这里采用K107+000~K128+120为例子进行说明,其中,草灌结合普通喷播对于叠拱边坡二层以下(含两层)是原来方案的设计,普通喷播主要对象为灌木为主。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叠拱防护则是由于某些地方的地下水过大而冲毁。所以,改善方案则为利用叠拱防护方式而进行的二次修补,这样就可以进行相关的绿化防护工作,达到,稳同边坡、上侧排水功能;同时,爬藤植物应该在叠拱边缘种植,还应该遮挡圬工材料。

3.2窗式防护

植生袋绿化方案原来为窗式护面墙,这里,一根锚杆固定每个植生袋,同时直径为8mm的锚杆的深度为20~30cm,地锦一般在沿窗式护面墙内侧栽植。存在的问题则是视觉效果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窗式护面墙圬工面太大,同时也说明了窗室内填土不够。改善方案则是应该在栽种攀爬植物以遮盖墙体圬工的同时,当然范围是在在修建的窗式护面墙窗室内,还应该对于未施工的窗式护面墙边坡高度不大的情况下,修改成拱式或其他少圬工护面形式。

4其他石质边坡防护分析及改善方案

可以对于稳定的石质边坡不改变原貌,不进行人为防护。另外,最好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对于边坡进行开挖施工,这样就能够充分展示岩体的结构、纹理、质感等,个性的自然美也就相应的被展现出来。

第2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字:建筑 雷害 电涌 保护

中图分类号: P185.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雷电是大气放电所产生的气象,可以产生强烈的闪光、霹雳,掉在地上可以摧毁房屋、杀伤人畜、引发火灾等。随着近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雷电灾害越来越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原先的避雷针已无法保护建筑物、人和电器设备。80年代以后,雷灾出现新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高大建筑的兴起,如高层智能大厦,微波站、天线塔等都会吸引落雷,从而使本身所在建筑及附近建筑遭到破坏。增设的各种架空长导线反倒引雷入室,使避雷装置失去作用。

此外,微电子技术的高度发达,并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得雷害对象出现了变化——从对建筑物本身的损害转移到对室内的电器、电子设备的损害。以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随之防雷对象也由强电转移到弱电。雷电产生的电磁感应已成为主要危害。所以,现代建筑防雷设计就必须高度重视雷电问题,加大力度去完善建筑物内部电子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

我国建筑智能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起点较低,因此我们的智能建筑广泛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对雷电引起的外部侵入造成的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尤其是抗雷击电涌能力差。如不加以有效防范,无法保证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目前关于智能建筑的雷击电涌保护可靠性及安全运行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建筑受雷击的途径

1.1 由附近的对地雷击引起的地电位反击

两个相邻的楼当附近有雷击时,电位的变化是不同的,所以存在着电位差,它的大小决定于雷电大小、接地电阻和楼间距离。如楼间有信号线,则将承受高压冲击,据资料介绍,电缆或建筑物附近100米以内的雷击,能感应5KV和1.25KA的浪涌。

1.2 对建筑物的直接雷击

直接雷的电流通过避雷导体系统流入大地,除了使地电位升高外,当电流快速流过长导体时,因导体的自感而在导体的二端产生电势,一根30米的避雷导线可产生1.5MV电势,使附近的无金属保护的靠墙电缆会出现“闪络”,避雷导线和附近的电缆间还可由电容或电感耦合产生电压,一个距避雷导线1米的10米×10米的回路,当避雷导线的电流为2kA/μs时,峰值电压可达9.5kV。

1.3 由电力线被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

直接雷击中高压电力线上,通过变压器的电容耦合产生浪涌电压(在高压线上200kA的雷击,可在低压屏产生6kV的浪涌电压),足以引起设备损坏。直接打在高压线上的雷击概率较小,90%的雷电放电发生在云与云之间,电力线会因电磁感应或静电感应产生二次雷击。雷雨云之间的放电,因电磁辐射而在电力线上感应出脉冲,称电磁感应雷;雷雨云的静电荷电场,会在电力线表面感应出电荷,当该雷雨云的电荷与其它雷雨云接闪后,电力线表面的电荷被释放,向二边放电,称静电感应雷。上述两种感应雷,在架空或埋地的导线上产生电流或电压冲击波,沿导线经接口进入设备,即所谓雷电波窜入,对监控系统危害极大。

1.4 雷电电磁脉冲波(LEMP)

雷电放电的dv/dt及di/dt均很高,其电磁辐射很大 。 雷 电 波 的 主 频 为 1k~10kHz, 高 频 为5MHz~10MHz。电磁波可通过建筑物的门、窗和电子设备机箱上的空洞、缝隙,直接作用于设备的元、器件,引起故障。雷电波的主频不高,对大地而言,其穿透深度可达15~50m,埋在地下的通信和电力电缆将受到影响。

2、建筑物防雷设计因素

防雷是一项系统工程。

2.1接闪功能

指实现接闪功能所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接闪器的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耐流耐压能力、连续接闪效果、造价以及接闪器与建筑物的美学统一性等。

2.2分流影响

指引下线对分流效果的影响。引下线的粗细和数量直接影响分流效果,引下线多,每根引下线通过的雷电流就小,其感应范围就小。

2.3均衡电位

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可以形成一个电势相等的等电位。若建筑物内的结构钢筋与各种金属设置及金属管线都能连接成统一的导电体,建筑物内当然就不会产生不同的电位,这样就可保证建筑物内不会产生反击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对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微电子设备也有很大的好处。

2.4屏蔽作用

屏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建筑物内的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不受雷电电磁脉冲的危险。应尽量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即建筑物内地板、顶板、墙面、及梁、柱内的钢筋,使其构成一个六面体的网笼,即笼式避雷网,从而实现屏蔽。

2.5接地效果

良好的接地效果也是防雷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每个建筑物都要考虑哪种接地方式的效果最好和最经济。

2.6合理布线

指如何布线才能获得最好的综合效果。现代化的建筑物都离不开照明、动力、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等设备的管线,在防雷设计中,必须考虑防雷系统与这些管线的关系。为了保证在防雷装置接闪时这些管线不受影响,设计室内各种管线时,必须与防雷系统统一考虑。

3、现代建筑防雷的新重点

智能建筑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建筑防雷设计不再能满足建筑本身对雷电安全的需要。雷电防护已经不仅仅是对建筑本体的防护,更侧重于对建筑内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的防护。防雷工作正在从以传统的防直击雷为主向防雷电感应过电压对通迅、安防、自动控制等系统的设备的损害而转变。其中重要的防雷观念变化有:

3.1重视雷电电磁感应作用

以前建筑物防雷以防直击雷为主,侧重机械性破坏和雷电反击;现在则以防感应雷击为主,侧重雷电的电磁感应效应。

3.2建筑物防雷的整体性

建筑物防雷的整体性体现在对建筑物防雷设计和安装时,要对内部防雷装置和外部防雷装置做整体的统一的考虑。建筑物外的整体观念是指对一个院落、一个小区以及附近的环境要做全面的防雷规划,同时还不能违反小区规划的要求例如:所安装的避雷针杆塔是否影响小区的美观,所用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是否与建筑物的立面相配以及低矮建筑物能否由高大建筑物或高大烟囱上的避雷装置所保护等等。

4.防雷通信电源的管理

通信电源在防雷方面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4.1 加强对电源设备的重视

电源设备与通信网中的其他设备(如交换、传输等)有较大的不同,本质上,电源设备是机电设备而非通信设备。正因为如此,在通信业中,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然而,必须看到,通信电源作为整个通信电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虽然它不是通信网主流设备,但它却是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

4.2 加强电源管理上的专业化

对通信电源要求通信网上的各级管理层次和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人员。因为通信电源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因此,应该对它作相应的专业管理。

4.3 电源设备购置与维护的具体措施

4.3.1在购置通信电源过程中,除考虑性价比外,要考虑高可靠性、多种自动保护功能、宽电压、良好的均流均衡性能、在线运行模式,要考虑是否严格按照高标准组织生产,另外系统故障率、防雷和电涌措施、交直流配电一体化等都应是分析考虑配置的重点。要选用可靠性高的设备,合理配置备份设备。

4.3.2供电方式要大力推广分散供电,要有备品和备份,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

4.3.3设备宜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便于更换和维修。再一个就是平时应建立起对电源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可靠供电。最后,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大力推广集中维护体制。

综上所述,雷电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但只要措施得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雷害。

参考文献:

第3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消防;大团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143-01

1 引言

在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生活习惯,人们喜欢群聚而居,三、五十户,甚至几百户聚居在一个寨里,家家相连,户户相叠、鳞次栉比,这样的村寨习惯称为大团寨。如贵州省黔东南州有50户以上的大团寨2814个,其中100户以上的800个,全国最大的苗族村寨雷山县西江苗寨达1450户,最大的侗族村寨黎平县肇兴侗寨达786户。寨内木楼不仅式样美观,风格独特,而且建筑结构巧妙,技术精湛,体现了少数民族古朴自然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为建筑学民族民俗学以及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不少村寨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建筑工艺(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大团寨的防火措施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

2.1大团寨的火灾危险性

大团寨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村寨房屋布局密集,无防火分隔,火灾容易蔓延;二是村寨房屋耐火等级低,建筑内可燃物多、荷载大;三是村民用电用火不规范、不合理形成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造成的火灾多;四是村寨消防水源、灭火器材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五是村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外部救援力量难以迅速到达。

2.2目前大团寨的防火措施

针对大团寨存在的火灾隐患,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特别是消防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概括来讲主要是“六改”,即:“寨改”:结合旧村改造、农村安居工程,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户搬离大团寨,改大寨为小寨,开辟团寨防火隔离带,提高大团寨防御火灾能力;“房改”:将木结构房屋改为砖木、砖石结构房屋;“灶改”: 首先是号召和鼓励广大农户修建沼气池,将传统火炉改为沼气灶、节能灶,其次是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将厨房移至一楼,建节柴灶,条件达不到的,在原堂屋侧利用不燃材料硬化一块区域做厨房用,并建节柴灶,取消原堂屋中央的火塘; “电改”:结合电网改造工程,对村寨的供电线路和村民住宅内陈旧老化的用电线路进行全面改造,更换老化线路,电线穿管保护并安装漏电和短路保护装置,使之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水改”:结合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改造,每个村(寨)建立高位水池,铺设生产、生活和消防共用供水管网,对设置高位水池有困难的村寨,修建地面储水池塘并设置简易消防车取水点;“路改”:结合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对村组(寨)道路进行加宽加固,保证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保证主干道能通行重型消防车,支干道能通行中小型消防车,并将公路尽量延伸至大团寨的中央,确保消防车能进入每个村。

2.3目前大团寨的防火措施对大团寨本身造成的损害

由于团寨自身的特点,火灾已成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团寨的最大危险。通过“六改”,大团寨的火灾隐患得以最大限度的消除,自防自救能力也得以增强。但改造本身对大团寨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寨改”,破坏了大团寨的完整和协调;“房改”破坏了少数民族的建筑工艺;“灶改”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如火塘不仅是侗族家庭日常餐饮和供暖中心,同时也是家庭议事、聚会、团聚、交谊的场所);“路改”把原来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换成水泥路。甚至“水改”、“电改”,如不注意,都有可能影响大团寨的美观和艺术性,如乱拉电线,铺设消防水管和消火栓不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

3 对策

3.1划分重点,区别对待

邀请有关专家对少数民族村寨分布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以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完整性、艺术性与建筑风格的代表性为依据,划分出重点保护村寨和一般村寨。对重点保护村寨要采取原生态建筑文化保护的方法,就是让村寨建筑以原来固有的形态不做任何改动地保存下去。当然,民族村寨保护毕竟不同于文物保护,不应将它当成博物馆,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保护历史环境,又要改善基础设施(如电线线路可采用地下电缆沿并道路铺设),提高住民的居住生活质量。根据利用与维护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把重点保护村寨开发成为旅游景点或者建设成为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保护村,通过合理利用,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其建筑风格在利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保存;对于一般村寨, 则应充分考虑防火问题,按照规范的要求和既有做法,改造消防通道,划分防火分区,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增设消防设施。甚至还可以引进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营造出具有现代性、适居性、安全性的现代村寨。如贵州省为保护黔东南民族建筑传统,帮助农民建设美观实用、建筑形式多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贵州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贵州新农村民居建筑方案图集”,为农村房屋的改造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3.2贯彻“防消并重,防消结合”的农村大团寨消防工作方针,建立适合农村大团寨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

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个方针正确地概括了群众同火灾作斗争的基本经验,准确地科学地表达了“防”和“消”的关系,正确地反映了消防工作的客观规律,对我国消防工作无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就现阶段农村大团寨消防工作而言,笔者认为,在要注重“防”的基础上,应该突出“灭”,加大灭火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做到“防消并重,防消结合”。这是因为:一是农村大团寨的根本性火灾隐患如村寨大、建筑布局密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低等短期内难以消除;二是村民的一些生活习俗如习惯在木楼上用火,在火塘旁烘烤衣物、腊味、竹笋、香菇等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改变;三是农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上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不便沟通,消防宣传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村民的防火意识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提高;四是缺乏及时、有效的扑救是造成农村大团寨小火酿成大灾的根本原因,反之,如果扑救及时,可以有效地减低火灾损失。如2003年5月29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下乡乡土门村发生火灾,土门村18名义务消防队员迅速出击,扑救及时,较好地控制火灾蔓延,有效地保住了土门村189户、700余人免受火灾洗劫。

由于大团寨一般地处边远,起火后公安专职消防队难以及时到达,因此,建立适合农村大团寨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从“人力、水源、装备、战术”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发展壮大专兼职消防队,积极加强志愿消防队建设,完善消防基础设施,修建消防水池,敷设消防给水管网,配备适合当地实际的消防车辆和必要常用的装备器材,由消防部门对村寨消防队员进行培训,使之具备必要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救援能力。对于50户以上的村寨,可以探索建立“一寨一队一泵(消防机动泵)一案(灭火和破拆预案)”的大团寨消防工作新模式,力争做到“小火能控制,大火不出村(寨)”。

3.3积极探索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理念整改大团寨火灾隐患的新方法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理念,是以建筑物在火灾中的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确保建(构)筑物使用和观赏功能的前提下,针对建(构)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运用工程分析和计算来确定最优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案的防火设计方法。它可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外部条件,自由选择和确定各种防火措施,将其有机组合,最终形成满足消防安全目标要求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保护。其方法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与现行的设计方法相比,它所关注的是具体的消防安全目标的实现,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依据性能化防火设计的这些特点,结合当前大团寨火灾隐患整改难的问题,可以探索将这一设计理念引入大团寨消防工作中。

与以往不同的是,以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来制定的大团寨防火措施不仅要达到预防火灾的目标,而且还要从遗产保护目的着手,充分考虑建筑特征和居住者的特征,以同时满足生命安全、财产保护和遗产保护的目的。对于每个大团寨,它都要结合团寨本身的地理特点、外部特征、建筑构件形式、内部空间、管理方式等因素,对每种危害进行评估,最终采取一种特殊的设计变通方案使防火措施与大团寨自身特征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概念和原理在解决传统的“处方式”消防设计方法存在困难的大团寨防火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明确了大团寨的防火安全目标和性能要求;二是达到安全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有灵活性,不作硬性规定;三是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使得防火措施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同时,不影响建筑原貌特征和内部结构的目的。尽管目前我们缺乏对农村大团寨房屋建筑构件燃烧特征和火灾情况下构件变化规律、建筑内火灾蔓延趋势以及烟气运动发展规律等方面必要的研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消防数据库,但这种方法作为将来大团寨消防工作的新趋势仍然令人期待。

参考资料:

[1]陈文贵等.中国消防全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2.

[2]罗德启.贵州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

第4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信息安全论文2360字(一):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信息安全保护论文

摘要:大数据共享时代是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大数据刺激互联网进步,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到来,不仅产生了诸多便捷,同时也产生了信息风险。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以免信息泄露。本文主要探讨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信息安全保护策略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09;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4-0051-01

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技术,大数据在互联网中推陈出新,促使互联网有着新的高度。现阶段为大数据共享时代,大数据共享时代比较注重信息安全保护,主要是因为大数据共享时代有利有弊,其优势明显,弊端也很明显,必须要保证信息安全保护,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安全水平。

1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大数据共享时代下信息安全保护非常重要,大数据中包含着诸多信息,而且信息为大数据的核心,落实信息安全更有助于实现大数据共享[1]。大数据共享时代提高了对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视度,完善大数据信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避免大数据信息发生泄漏和丢失,维护大数据内信息的安全性。大数据共享时代需积极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强调大数据共享时代中所有信息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信息风险,保障信息的安全使用。

2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泄露的几点原因

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泄露有几点原因,这几点原因诱发了信息丢失,例举这几点原因,如下:

2.1账户信息泄露。大数据共享时代下账户信息是指用户身份证、银行账号、支付宝信息等,这些信息涵盖了个人账户的所有信息,很多不法分子会主动窃取个人的账户信息,不法分子篡改账户信息之后就容易发生钱财丢失的问题,无法保障账户信息安全。

2.2信息控制权薄弱。大数据中的信息控制权比较薄弱,大数据共享时代下,用户信息授权到不同软件,而每个软件都有自己独特的安全保护方法,用户授权的软件越多,信息安全控制权就越薄弱[2],比如用户手机中安装了微信、QQ、抖音、支付宝等APP,不同APP都需读取用户的信息,很多软件之间会有关联授权的情况,APP启动时会自动读取用户的信息,无法做到完全匿名,削弱了信息控制权。

2.3大数据为主攻目标。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信息成为主要攻击的目标,大数据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成为不法分子主攻的对象,大数据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信息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受到攻击,不法分子抓住大数据的信息优势,不断的进行攻击,以便获得多重效益。大数据内关联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均是黑客攻击的对象,无法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3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的应用

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很重要,其可保障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安全运营,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实现信息安全,例举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的几点措施,具体如下:

3.1实行立法监督。大数据共享时代中信息安全保护实行立法监督,主要是采用法律监管的方法监督个人信息[3]。大数据共享时代下信息量增长速度很快,信息数据日益更新,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趋势,这时政府就要出台法律法规,用于监管大数据共享时代中的信息数据。立法监督时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成立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规范大数据时代中的信息应用,协调信息的应用。立法保护时要细化法律法规,为信息安全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同时还要学习国外一些比较好的监管经验,强化信息安全保護,避免大数据共享时代下有信息泄露、盗取的问题。

3.2构建自律公约。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了机遇,大数据共享推进了行业之间信息共享的发展,为了保障行业内信息安全,就要构建行业内的自律公约,规范行业中的信息。自律公约保证了行业信息的安全性,让行业信息可以在大数据共享时代处于安全稳定的使用状态。行业之间可建立通用的自律公约,全面维护行业内信息的安全,让行业之间有信任感,以便在大数据共享时代中保持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4]。例举大数据共享时代中行业信息安全中自律公约的构建,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1)行业内收集用户信息时不要采用秘密的方法,用户享有知情权,要在知情的情况下让用户自导自己的信息,包括授权信息、数据信息等,而且需在服务条款中向用户说明信息的具体使用,告知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2)大数据共享时代构建自律公约时,要全面收集用户的信息,要让和信息相关的提供者、消费者之间同时遵守自律公约,保证大数据共享时所有数据的合法性及安全性,要求第三方使用大数据信息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及隐私性。

3.3安全防护应用。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是很重要的,大数据共享时代中涉及到海量的信息,信息量不断的增加,这时就要采取安全防护的方法,从根本上实现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信息安全。例举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如: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使用时要把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结合起来,确保安全技术适用大数据环境,及时发现大数据中信息的安全风险,还要积极更新查杀病毒的软件,保证病毒查杀软件处于监督的运行状态,未来大数据技术中还需落实预测技术的应用,提供精准化的杀毒服务,避免大数据和信息之间产生矛盾。

4结语

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很重要,落实信息安全保护才能提高大数据的应用,同时还能保障大数据融入到互联网、云计算中,体现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优势。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中必须要落实相关的措施,保障大数据共享时代中各项操作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论文

摘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持续更新和进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深入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一旦产生信息泄露,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而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积极开展防护工作,更好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5-0014-01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即时性和快速性,是其一个重要的技术特点,这种信息之间的广泛传播,就潜伏着一定的危险和隐患。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安全的防护重视起来,提高安全理念并且采取相关的防护策略,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因素

1.1病毒。计算机病毒原理上是一串恶意代码,但是与生物病毒相同的是,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世界以及局域网体系中拥有极强的传染性。但是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只是简单的数据,是可以运用专业的杀毒软件进行防御控制清除。计算机病毒有普通病毒、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等,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特征和感染方式,但是除却少数有着极强的特异性和破坏性的病毒外,使用杀毒软件、完善系统防护、封锁用户危险行为是预防计算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1.2黑客攻击。黑客攻击主要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被动攻击主要指为了获取用户信息,黑客在计算机运行中进行信息截取、破译或者窃取,但是对计算机正常运行没有造成影响;主动攻击主要是指黑客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计算机网络攻击,对网络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进行破坏。黑客攻击会导致用户的重要信息和数据丢失、泄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黑客攻击的手段也更加高明和先进,为用户安全防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3垃圾邮件。垃圾邮件会有三种展现形式:病毒邮件、广告邮件和恶意邮件。病毒邮件往往会带有一串不明连接或是看起来不算可疑的附件,只要一进入不明连接,病毒邮件就会自动在计算机中安装恶意程式或下载大量病毒。浏览器可以绕开部分系统底层防护,这在苹果系统中尤其严重,是重要的病毒高发地带;广告邮件和恶意邮件则一般会有网络邮箱运行商进行智能屏蔽,恶意邮件经常会带有黄赌毒方面的配图等,对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对策

2.1使用杀毒软件。当前,黑客的攻击手段更加高明和丰富,病毒木马的隐蔽性也更强,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杀毒软件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护方式,其具有显著的防护效果,因此,用户要合理使用杀毒软件,发挥其防护价值。首先,用户要合理选择杀毒软件;其次,使用者需要定期对杀毒软件的运行状态进行查看,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行中,起到有效防御的作用,并且定期更新杀毒软件;最后,在应用杀毒软件中,用户还要对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定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和木马查杀,及时发现存在的病毒,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2.2设置防火墙。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都需要网络技术支持。尤其在支付宝付款、微信付款技术出现以后,越来越多人习惯手机支付以及网络购物,为此计算机信息网络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设置防火墙是当前网络通讯执行过程中最可靠的有效方式。也就是说,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设置防火墙,这样网络信息数据输入到内部网络系统中,就可以通过自己设置的防火墙保证网络数据不发生数据信息泄露,从而防止黑客进入网络设置,使其肆意改动、删除网络数据信息。一旦发现可疑信息侵入,防火墙技术需向系统管人员进行请示,询问是否允许继续访问,倘若计算机用户不了解该程序,大多情况都会选择禁止访问。这样防火墙就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机制,禁止一切不安全因素入侵局域网,以便防火墙发挥最大的安全管理作用。

2.3入侵检测技术和文件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它主要采用了统计技术、人工智能、密码学、网络通信技术和觃则方法的防范技术。它能有敁地监控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防止外部用戵的非法入,该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方法和签同分析方法。文件加密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破坏和窃取。根据文件加密技术的特点,可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识别和数据存储三种。

2.4物理隔离与协议隔离。物理隔离和协议隔离主要是应用在企业中,物理隔离本质上就是建立内网或者是说局域网,使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进行隔离,仍而使黑客入侵失去相应的攻击渠道。物理隔离的方法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系统信息通讯网络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安全区域的划分和管理,通过实时的监控技术保证企业系统的通讯安全。协议隔离技术主要是利用协议隔离器对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进行网络的分离,来保证内部系统的安全。这种方法主要是因为也系统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有着一定的连接,协议隔离器能够保证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建立一个安全的连接通道,在需要进行接通是,输入内部专属的密码,就能够完成信息的传输,如果没有内外连接的需求,就直接断开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满足网络连通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通讯网络的安全。

3结语

第5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工程防雷减灾

中图分类号:TU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49-01

雷电,是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但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LEMP),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它具有发生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微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在各行业内外得到日益增加的广泛应用,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为此必须要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结合智能建筑的电子设备防雷需求,对智能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1传统的防雷减灾技术应用探讨

由于闪电的电磁脉冲无孔不入地从空间各方面侵袭各种现代科技设备,所以现代的防雷措施必须采取全方位的防护,层层设防,综合治理,把防雷工程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考虑到各行各业的不同特点,传统的防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避雷针:我们称为避雷针的装置,其英文原名是“Lightning rod”,又称“Lightning Conductor”,其愿意并不是“避雷的针”,而是“闪电棒”,更正确地说,应是“闪电传导器”,即是指它的功能是把闪电传导入地,这才是富兰克林对它发明的避雷针的作用的愿意。他的这一看法及所采取的措施,迄今仍是正确的,有效的。

(2)接地:防止直击雷害的完整一套系统,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泻放闪电的能量入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接地也是为其它防雷措施服务的,接地不好,电子设备的功能就不可能完善,所以它是整个防雷系统工程中最基础的一环,特别重要,也是最费钱、费工的一环。

(3)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或管子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从物理上看,就是把闪电的电磁脉冲波从空间的入侵通道全部阻断,使得闪电无隙可乘。

2智能防雷减灾技术应用探讨

2.1 弱电系统的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具体步骤

首先,根据电磁兼容理论,提高信息系统自身的电磁兼容性可从控制干扰源和提高信息系统自身抗电磁干扰能力两方面考虑。其次,采用等电位联合接地和屏蔽技术是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最简易最经济的方法。第三,雷击风险评估时,强调雷电磁场分布的预测。为减小雷电磁场对信息系统的侵袭,要求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系统处在雷电感应能量最小区,且不超过信息系统所要求的磁场环境条件要求。第四,为降低各类金属导体间的相互藕合,必须保证相互间的安全隔离距离。信息系统内各类线缆敷设纵横交错,易形成相互间的电磁干扰。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雷电防护也是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问题。最后,选择合理级数和技术参数的电涌保护器(SPD)也是信息系统雷电安全的重要保证。

2.2 直(侧)击雷的防护

防雷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第一道防线就是受雷(或称接闪)、引流(或称引下)、接地(散流系统)。采用金属材料作为接闪装置拦截雷电闪击,使用金属材料做引下线将雷电流安全地引下并泄流入大地,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外部防雷方法。而智能建筑大多属于一类建筑,应该按照一类建筑物的防护措施设计。防直(侧)击雷的完整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避雷针、避雷线、架空避雷网和避雷带都是接闪器,智能建筑大多使用避雷带和法拉第笼作为接闪器。建筑结构内有纵横交错的钢筋,在没有浇筑混凝土前就像一个大铁笼子,可以将屋面的钢筋引到女儿墙以上明装避雷带,利用多根垂直钢筋为引下线,利用基础结构钢筋为接地装置。而且结构内部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钢筋还可以对雷电空间电磁场起到初级的保护作用。

2.3 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雷击电磁脉冲(LEMP)是由于雷云对大地间放电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感应到附近的导体中形成的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最大。它的主要通道是通过电源线路、各类信号传输线路、天馈线路和进入建筑物的各种导体侵入设备和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对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应该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泻放入地,以达到保护的目的。主要方法有隔离、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目前主要采用各系列电涌保护器安装在各系统或者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将地线按联合接地的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避免造成电位反击,从而真正起到安全保护接地的目的。

2.4 智能接地的保护应用

(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就是将设备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和接地装置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即将建筑物内的用电设备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不能将PE线与N线连接。如果不作保护接地,当电气设备其中一相的绝缘破损,产生漏电而使金属外壳带上相电压时,人一接触就引发触电事故。实行保护接地后,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大地已经有良好的连接,只要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发生漏电时可保障人身安全。

(2)防雷接地:以防雷害为目的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主要是为了把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智能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闭路电视系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布线系统。建筑物的各层顶板、底板、侧墙、吊顶内几乎被各种布线布满。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对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设计必须严密、可靠。智能建筑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3结语

雷电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其危害性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必须要研究和应用面向智能建筑的防雷减灾技术。本论文在分析了常用的防雷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智能建筑的防雷要求,详细探讨了智能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智能建筑的防雷减灾水平,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青.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第6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海岸侵蚀;原因分析;防护工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海岸侵蚀是一个全球性质的自然灾害,而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导致的海平面加速上升将会进一步扩大侵蚀范围和海岸淹没,加剧侵蚀程度。一些滨海国家多年以来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它的变化和发展,并且不断研究其防护对策。而在我国32000 km的海岸线上也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海岸侵蚀问题,其中不少海岸段由于海岸夷平、河流改道作用、浪潮以及暴风浪的冲刷而导致不同程度上的侵蚀后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海岸侵蚀现象日益严重。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除了原有海岸段侵蚀后退外,还不断的出现新的侵蚀海岸段,总侵蚀正在不断的增加,加剧侵蚀程度。所以研究海岸侵蚀并布置合理的防护工程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侵蚀原因分析

1.河流泥沙输移量的减小

河流输沙是海滩沙的主要来源,我国沿海入海河流的泥沙输出量十分巨大,河流泥沙输移量减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游建设的水利工程拦截了向下游输移的泥沙以及内陆地区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小了河流产沙量。例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流域水库的累计库容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致使大通站入海泥沙量在60年代由增加转为下降,珠江口水下三角洲的整体淤涨速率下降十分明显,局部地区出现冲刷。

2.水动力因素的作用

水动力条件包括海洋作用与河流作用,它是塑造河口形态地貌的主要因素,而其中海洋动力作用对海岸侵蚀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从短时间来看,海平面的水位上升不会导致产生海岸侵蚀,它会先使岸线发生动态变化加速或诱发海岸侵蚀。海平面水位相对上升会引起近岸水深的增加,增强海岸边的波浪作用从而侵蚀海岸,与此同时也将侵蚀的物质带回海底。据研究表明,海平面水位每上升1m会导致线后退50~100mm。我国国家测绘局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海平面水位年上升率大约为2~3mm,并且还处在上升的趋势当中。

海岸侵蚀的主要动力包括潮流、波浪等。潮流作用是引起海岸动态变化的主要动力。强烈的潮流作用及其日积月累的波动变化,会使得海滩沉积物处于十分活跃的堆积、冲刷状态。近岸潮流除了都是半日潮往复流的运动形式以外,还具有落潮历时比较长以及落潮流速比较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沿岸泥沙的离岸移动方向,并成为产生海岸侵蚀的重要原因之一。波浪作用是决定海岸侵蚀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它的侵蚀作用主要体现在搬运泥沙,起动泥沙,波流结合进行输沙。

3.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建设海岸和沿岸挖沙工程尤其是不合理的工程。由于海岸沙的分选性比较好,是十分优良的建筑材料,所以存在普遍不合理的挖沙情况,这就导致了降低海滩滩面,使海岸遭受到更强的波浪袭击,进一步加剧了海岸的侵蚀。例如大衡山万良吞沙滩、泅礁岛五龙沙滩、象山沙滩等沙质海岸都是因人工挖沙而遭受到破坏。海岸或水利工程拦截了上游输给三角洲潮滩或海岸的泥沙,从而减少了三角洲泥沙的供应量。尤其是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在沿海存在漂沙的情况下,突堤式构筑物在其上游一侧通常因为存在入射角填充作用而产生泥沙的堆积,导致在下游的一侧产生侵蚀冲刷。

三.沿岸防护工程类型及实效

海洋动力在向近岸水域扩散运动过程中,受到底边界和侧边界条件的影响而引起改变。在近岸水浅处,波浪能够直接强烈的影响到底部,引起岸滩的冲淤变化。所以沿岸的防护工程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底部的摩擦,在海岸外建立消浪工程设施,能够有效的损耗掉波浪作用的部分能量,进而减弱波浪动力对岸滩产生的侵蚀作用。与此同时,实施人造工程用以抵挡顶冲主流线,或者是挑离和改变主流线,促使泥沙落淤减轻海岸侵蚀,从而使海岸线处于长期的稳定当中。

1.海堤

海堤又被称作是海塘、海岸堤防,是指在河口海岸地区为了防止浪潮的侵袭在沿岸地面修建起来的一种垄状挡水建筑物,往往建立在平原岸段的线附近,它是一种较古老的护岸措施。在有些海岸修筑海堤既可以起到防洪又能够起到防止海岸侵蚀后退的目的。

2.丁坝

丁坝是当前我国海岸防护采用比较普遍的一种保滩促淤工程,它除了可以挑离主流线、拦流截沙外,还可以消耗正面射入波的能量。丁坝的促淤效果取决于丁坝的高度、方向、长度及其间距,它的长度大约为当地破波带平均宽度的0.4~0.6。通常丁坝轴线和主波向线交角以110°~120°适宜。为了起到保护一定长度海岸线的作用,丁坝往往成群的出现,构成了丁坝群,它的间距大约为丁坝长度的1~3倍。被丁坝群拦截的沿岸输沙将沉积于丁坝群的上游侧及其各座丁坝间的滩面上,使该段海岸避免被侵蚀。

3.离岸堤

离岸堤是一种距水边线有特定距离而且又平行于岸线的防护建筑物,一般成组的出现。它的功能主要是使海浪受堤阻拦而消耗入射波能,在堤后形成波影区,促使泥沙在堤后以及受到保护的岸段淤积,所以能够有效地保护该海岸段海滩免遭海浪的侵蚀。

4.人工海滩补沙

对于海滩侵蚀最自然的对策,是从海中或陆上采集合适的沙补充到被侵蚀的岸滩上。海滩补沙或填沙护滩已被证明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而且它对下游岸滩的影响也比其他防护设施为小,这项措施已经在长江河口的一些岸滩得到了应用。由于人工填筑到海滩上的沙在各种海洋环境条件,特别是海浪的作用下仍将被冲刷,因此补给周期要和侵蚀引起的泥沙自然耗损的速率一致。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海岸防护工程当中有海堤、离岸坝、丁坝等多种形式,并且还出现了许多创新形式,依据海岸侵蚀以及沉积物的特点,采用一种水力插板桩坝新技术建设防潮堤,尤其是堤坝根基深以及可以直接在浅海水域中施工的特点,对于在泥质海岸修建海岸防潮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体到某个海岸应该依据具体特点进行选择,也能够采取组合形式的护岸措施。针对海岸侵蚀的特点,现有防潮堤只能减缓海岸线的蚀退,不能抵御高强度的侵蚀,如果在高频破碎带外侧建设离岸堤,则能够起到挡沙消浪的双重功能,与加固之后的防潮堤相组合,成为有效的海岸防护工程体系。

四.结束语

海岸线是我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而海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河流来沙量的减小等,导致海岸侵蚀变得日趋严重,使得有些海岸线油田设施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海洋专家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论是自然变化还是人为因素都揭示了海岸侵蚀的不可避免性,所以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和治理意见是必要的。海岸防护工程能够从不同程度上阻止海岸侵蚀或者减小侵蚀强度进一步扩展。我国海岸防护工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可以依据海岸侵蚀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组合的措施,因势利导,做好海岸工程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左书华.李九发.河口三角洲海岸侵蚀及防护措施浅析[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4)

[2]孙波.孙林云.防治海岸侵蚀的人工育滩措施[会议论文].2005,20(3)

[3]严伟祥.加强海岸侵蚀监控促进海域使用合理开发[期刊论文]-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0)

[4]薛春汀.中国海岸侵蚀治理和海岸保护[期刊论文]-海洋地质动态2002,18(2)

[5]张晓龙.李培英.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海岸侵蚀及其环境影响[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2008,27(5)

[6]蔡锋.苏贤泽.刘建辉.李兵.雷刚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侵蚀问题及防范对策[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0)

[7]盛静芬.朱大奎海岸侵蚀和海岸线管理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海洋通报2002,21(4)

第7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修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开发力度的增大,河流的管理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河流要发挥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等传统水利功能,另一方面要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实现水利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的统一,并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与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之间寻求相对平衡。目前河道治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河道渠道化,传统的护坡工程侧重于工程安全和人类单方面的需要,设计时往往采用不透水的硬质结构,对河流的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因此修复河流生态和优化河流管理是保障河流健康的先决条件。基于这一观点,从河流健康的理念出发。对河流的现状、发展及治理进行分析。

1 河道现状

1.1 河道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河流管理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仍有区域性的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水生态退化、洪涝灾害等问题尚待解决.流域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公众参与不足等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改变了原有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河流干涸,水生态环境消失;河流功能降低,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加重。因此.基于环境变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河流治水方略,修复河流生态刻不容缓。

1.2 存在问题

大多数集镇、村庄、农田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零星分布在河道两侧。由于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不足,占用河道水域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早期河道的建设规划受历史因素的限制,河道行洪断面偏小,与集雨面积不成比例,甚至出现倒置现象。另外,由于历史上对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林育林力度不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此外,防洪堤、堰坝等河道建筑物大多建设年代久远.已运行了30—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工程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2 河道治理原则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河道治理首先是要利于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提供生存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论文参考,河道整治。除满足渲泄洪水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多样化。为此,河道的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考虑,既要修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论文参考,河道整治。

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2.1.1 平原河道特点

平原河道纵向坡降较缓.横断面一般呈复式,河道较宽,阶地、河漫滩较发育,水深较浅。枯水期河道内水量很小或无水,洪水期河势变化剧烈,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复杂,河床冲淤变化无常。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河道径流量减少,河床、河滩裸露,有的河段行洪区域内栽植了大量树木及高杆作物,致使河道行洪断面缩窄.影响河道正常行洪。

2.1.2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治理平原河道,要求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论文参考,河道整治。所以应根据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成本经济等原则进行。目的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要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而且要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空间。治理原则为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的多自然型河道。

2.1.3 生态护坡技术

平原河道护坡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先采取自然的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等各种浅护坦.为水生植物生长、繁育及两栖动物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和生物袋等工程措施.以利于保护河道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可设置防护带,以确保堤防安全。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抛石护坡、混凝土预制件护坡铺砌、生态砖和鱼巢、土工织物袋、格宾网护砌等。河北省近年来河道常用的护坡形式为格宾网生态护坡和草皮护坡。从工程效果看,格宾网生态护坡优于草皮护坡,且观赏性强。从生态环保方面.格宾网生态护坡属生态环保型护坡,透水透气性好,一定时间后易于植物生长;又由于其柔性结构,故整体性较好.适应变形能力强.能满足河道较大流速对岸坡的冲刷,适应冻胀变形,不易破损,尤其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是理想的护坡材料。

2.2 山区河道治理原则

2.2.1 山区河道特点

山区河道纵向坡降陡.横断面一般呈“V”或“U”字型,阶地、河漫滩不发育。论文参考,河道整治。河道洪枯变幅大,枯水期流量小,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时间短。山区河道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2 河道整治原则

山区河道治理中.要统筹上下游及整个流域相互关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并遵循自然规律,尽量发挥天然河道功能。所以在规划治理中。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论文参考,河道整治。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论文参考,河道整治。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堤身结构和型式应尽量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由于山区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道趋于自然形态。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

3 水质改善及污染源的处理

在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面源污染,强调源头治理。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减少排入河流的污水量。改善末端治理,对于必须排出的污水,应逐河段进行总量控制(即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定后的河段最小环境容量)。必要时需进行深度处理。提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对于易积累的有毒物质,要坚决制止排人河流。根据河流径流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和自净规律.合理规划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时间,按实时水情调度.合理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达到逐步改善水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可娜.河流健康状况评价及其枯河流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国家图书馆一博士论文库.2005.

[2]李宏伟,赵艳丽.宜阳县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J].T程建设与管理,2009,(9).

[3]余国庆,朱雯,邱美娟,等.淳安县山区河道治理规划与设计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3).

[4]董哲,孙亚东.生态水利T程原理与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第8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为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各供电单位对配电网的带电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不少单位设立或重组了作业队伍,配电网的带电作业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保证带电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有必要对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安全作业方式、人体防护用具及操作要求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安全防护带电作业防护用具

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供电企业一项重要任务,供电企业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尽可能的用带电作业方式对配电网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为自身在电力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使配电网带电作业健康、安全、稳定和科学的发展,是我们面前一个新课题。

一、配电网带电作业的特点

在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空间电场强度高、作业距离大,作业人员穿屏蔽服进入高电位并采用等电位方法进行抢修和维护是一种安全、便利的作业方法。但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由于配电网络的电压低,三相导线之间的空间距离小,而且配电设施密集,使作业范围窄小,在人体活动范围内很容易触及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因此,作业人员身穿屏蔽服、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等电位作业方式在配电网的带电作业中不宜采用。尽管不少单位在应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时并没有出现事故,但严格地说确实存在着安全隐患。

二、安全防护措施

(一)安全防护用具的选用。安全防护措施是配电网带电作业中保证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安全防护用具的选用是至关重要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不仅应具有高电气绝缘强度,而且应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和服用性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便于作业人员的工作。

(1)安全防护用具的选购。选购时必须与销售商针对工具的电气性能、物理特征了解清楚,根据生产开展的项目及设备的需要进行选购,避免盲目购买而造成资金的浪费。必须注意的是当前国外产品绝缘服及工器具满足不了我国《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对于科学分析验证认定是生产的确必不可少的工器具,应采用制定企业标准进行约束为妥。同时针对进口绝缘服及绝缘遮蔽罩等防护用具,要认真组织接收、验收、检验(主要是物质部门与经销商完成提供进货合格证),并应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制订企业的管理标准(未制定)进行严格的电气试验及物理特性检查,只有全部合格后方可移交生产班组使用。

(2)安全防护用具的维护。安全防护用具的维护工作应尤其重视,作业者在生产使用后,对这此绝缘防护用具组织检查,发现这类产品都是容易受伤的塑料或橡胶制品,使用时因现场的各种金属设备、构件,极易被划破或损伤,所以应强调在作业前后仔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因绝缘防护损坏而引发事故发生。对于这些工具都有不透气的特点,使用时会使人体感到不适而引发排泄量的汗水,特别是夏天,它就会受到人体排泄汗水的浸泡,所以要求使用后应立即用干的净手巾擦,避免由于汗水的污秽,降低绝缘性(如沿面闪络及表面泄漏电流)和汗水中所含的盐、碱与塑料、橡胶服的化学反应而降低工具的使用寿命。

(二)绝缘遮蔽罩的选用。可以通过国内科研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武汉高压研究所)了解国内在配电网带电作业绝缘遮蔽制造处于领先厂商,对这此在国内制造水平处于领先的厂商生产的绝缘遮蔽工具的制造工艺、工艺质量等进行比较,货比三家中造出制造水平较高,价格便宜的厂家,根据生产现场所需求的工具型号、尺寸,对所需的绝缘遮蔽罩?“量体裁衣”长期与厂家合作,利用现有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漳州配电网施工工艺要求特点,来制约生产厂家的选材、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要求等,使生产出来的遮蔽罩在现场作业能更“顺手”,避免购买的器具因厂家设计不符合我局配电网实际安装工艺要求情况,而造成浪费。同时加强绝缘防护工具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防范,应配置经改造的专用的汽车进行运输工器具。

(三)绝缘斗臂车的维护。绝缘斗臂车大多是国外进口或是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生产组装,目前行业及国家标准未出台,我们只能根据IEC/TC78相关标准来制定企业标准来约束和规范使用。鉴于目前我们绝缘斗臂车在使用中日常试验检查做的机械试验是参照高空作业车标准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及试验方式是否会对其造成损伤或是试验强度认识不够,这都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绝缘斗臂车的斗及臂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做成的,其材料延伸率小于5%是为脆性材料)。我们应当加强与带电标委会的联系及沟通,及时了解当今国内配电网带电作业发展动向及先进技术,同时与带电标会建立合作关系,这将对我局的带电作业发展和安全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也使我们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少走弯路。

三、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一)建立用人培养机制。为适应配电网从停电检修维护向不停电作业发展的趋势,加大我局带电作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可对新进厂工作的线路专业人员都进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建立配电带电人员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用人培养机制。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导向,带动整个带电职业培训工作,逐步完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为带电作业人员铺设一条通过终身教育培训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为带电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在安全生产建设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促进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人员储备机制。建立带电作业人员储备机制,实行人员能进能出。可以从线路专业中选出优秀员工派送到省内、省外的带电作业培训机构及国内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较好的供电企业进行培训、跟班煅炼,使作业人员参加带电作业就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发展队伍的路径上就提高整体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议在我局在石亭培训基地建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操作试验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内容,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

第9篇: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5年,我国研究生在校数量已突破100万人,仅次于美国[1]。近几年全国硕士生和博士生招生规模仍在扩大。鉴于研究生必须同时进行专业学习和科学学术研究,能力较强,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到高校科研队伍中。《中国教育报》在2005年5月就指出:“近5年来,在国防科大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的400多项成果中,有研究生参与攻关的占96.4%。”[2]这说明,目前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非常普遍。由于高校承担科研课题有很多是项目,科研和保密工作必须同时兼顾。根据“海恩法则”[3]和“木桶原则”[4],研究生的信息安全保密素质不容忽视,否则容易对科研项目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在调查研究在读研究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在读研究生在保密方面存在的常见隐患,而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为研究生同时做好科研项目及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提供有益的探讨。

二、在读研究生日常行为及信息安全保密隐患

我国的研究生学制一般是,硕士两至三年,博士三至五年。入学第一年多偏重于课程学习安排,一年后会逐步介入科研学术工作,直至毕业后回各自所在单位上班。因此在读研究生具有流动性大、学术交流面广、周期短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研究生在信息安全保密方面存在一些独特的问题。在校研究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对保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项目的攻关,而对应该同期进行的科研保密工作存在思想上不重视、技能上不具备、落实上不彻底等现象,这种情况使得研究生所参与的科研项目存在很大的泄密隐患。调研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等习惯,发现研究生在做以下事情时,存在诸多安全保密隐患。

(一)计算机的日常使用及存在隐患。

计算机是每个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上网查询资料等相关工作时都必用的设备,也是日常上网游戏、聊天、下载软件的必用设备。经调查发现,计算机的使用存在极大的泄密隐患。

1.公私不分

科研用计算机和平常学习、娱乐用计算机应该严格区分。而实际上,研究生通常只有一台计算机,所以科研、学习和娱乐资料普遍存在混为一体使用的情况。科研计算机上存储的许多文件是和科研项目不相关的其他信息,如学习资料、歌曲、电影、照片等。这些信息来源各不相同,有来自互联网的,有来自U盘的,也有从其他非机器拷贝的,种种来源极易导致木马或病毒随着这些信息进入科研用计算机,造成信息被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或破坏,产生不可估计的损失和后果。

2.交叉互联

科研计算机不能连入互联网。但由于互联网的资源丰富,必然有一些科研资料来自互联网,这时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成为拷贝、传输文件的常用工具,由此引起的交叉互联问题,是摆渡木马盗取秘密的常见途径,因此交叉互联存在极大的泄密隐患,不容忽视。

3.违背计算机安全防护最小化原则

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缺陷或其他漏洞,而缺陷和漏洞是黑客进行网络攻击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在安装计算机软件时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即不必要的软件一概不装,必要软件的不必要的功能一概不要,必要的功能也要加以严格限制。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研究生奉行的是最大化安装原则,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时,由于硬盘足够大,嫌多次装麻烦,往往是哪些软件可能有用,就一次性找齐装上,而且是全部安装。这些行为使得计算机存在更多的缺陷和漏洞,容易给窃密之人以可乘之机,增大了泄密隐患。

4.计算机安全防护方法不到位

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和网络攻击技术的多样性,任何一种单一的安全防护技术都无法对抗所有的安全威胁。所以在实践中,应同时采取多种防护技术。如防火墙产品、杀毒软件等应同时安装并学会配置。而实际上大部分人对这些软件尤其防火墙的使用仅限于常规或默认的使用方式,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各种防护软件的作用,增大了计算机的使用隐患。

(二)各种可用作移动介质使用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及存在隐患。

目前可用作存储介质使用的电子设备很多,从传统的U盘、移动硬盘,到MP3、MP4、MP5,再到手机、SD卡等,这些介质可在计算机上即插即用,研究生经常是怎么方便怎么用。这种习惯,容易使病毒和木马泛滥,泄密隐患巨大,必须严加管控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

(三)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学术交流中存在泄密隐患。

研究生攻读学位,必须撰写学术论文,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送、审稿和修改、发表等。学术论文一般都是日常科学研究的总结,稍不留意就会将一些科研机密写入文章中。

(四)日常生活其他隐患。

研究生和一般大学生相比,课程少,一般都集中在一年内学完,而后转入科研为主,因此日常生活较为自由,日常交往和聚会较多,不经意中就会出现密从口出的情况,因此日常交往容易泄密的隐患客观存在。

三、提高在读研究生保密素质的途径

针对研究生存在的保密隐患,需要从思想、技术、管理和监督上多方面采取如下措施,提高保密素质。

(一)思想上,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保密教育,普及高科技导致窃密和泄密的相关知识,发挥导师的作用,强化保密意识。

高校科技作为国家科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研发力量占全国科技力量的1/3以上,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涵盖了当前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已成为国家科技保密的重要阵地[1]。研究生作为高校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具有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因此必须提高研究生的保密意识,防止各种过失泄密。普及高科技窃密和泄密的相关知识,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保密教育,系统讲授信息安全防火知识,从研究生自身保密素质上下工夫,强化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之一。

触及心灵、不拘一格的保密教育形式和内容,惨痛的泄密案例分析,是让研究生绷紧保密这根弦,做到日常生活不泄密,提高自身保密意识,防范日常泄密的利器。同时,注意发挥导师的榜样力量。研究生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和导师日常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所以强化保密教育应从导师抓起。保密无小事,只有导师的保密素质过硬,日常言行重视保密工作,严格遵守保密规章,才能深刻影响研究生的一言一行。

(二)技术上,提高研究生的安全水平,配备各种硬件或软件防窃密或泄密产品。

目前针对交叉互联、随意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不按规定进行防护等问题,已有各种各样的软硬件产品,因此购买相应防护产品,进行技术防范是防止泄密或被窃密的有效应对措施。

技术防范应该从研究生的计算机安全水平着手,使研究生了解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原则和防护方法。牢记安全的相对原则、安装各种软件的最小化原则和信息的隐蔽性原则等;日常使用防火墙产品,防范网络攻击;使用杀毒软件,防范病毒;及时更新安全补丁,保持系统和应用软件安全,等等。同时,必须安装防移动载体交叉使用的保密管理系统,防携密外出的软硬件产品,防非法连接互联网的检测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