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会计职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初级会计职称即助理会计师;
第二,担任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
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第三,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来源:文章屋网 )
1.1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
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放在传授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掌握基础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会计常识。而对会计的一整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操作性的内容则作为知识点相应了解。这是因为会计学科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性学科,要学好会计除了要学好基础会计、会计实务外,还要有相应的财税知识。所以,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定位应为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而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主要是学会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使他们成为财经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由此看来,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在制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主要从会计学科角度出发,过多考虑会计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目的认识不够,导致过度重视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作为选修课程一般安排40课时左右的教学,那么对中职学校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很难完成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及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掌握不了与专业实际需要相应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达不到在教学中增强人才的通用性,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从事财经类专业工作的需要。
1.2课时安排不科学,缺少合适的教材
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学校不重视,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进行此方面的课题探讨,对课时量往往安排40课时左右,再加上缺少比较适合实用的教材,特别是一些学校采用的是与会计专业相同的基础会计教材,带来的问题更大。在课时不保证的情况下,授课面还要广,各方面都泛泛而谈,自然就会重点讲不到位,难点讲不透彻,学生难以吸收知识点,达不到教学目的。不少中职学校,认为非会计专业学会计,不需设置实践课,这违背了会计学科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特点,如果没有安排实践课时,该课程的完整性必然缺失。纠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与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课时安排较少,重理论轻实际,课时设置不科学,再加上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没有针对性,传统教材的通用性,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差异,兼容面过大造成的。
2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按专业要求确定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
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明确定位,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运用,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学会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分析会计信息,读懂会计的财务信息,作出会计基本判断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学组应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认真研究讨论,设计好符合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做到有侧重、有重点结合了专业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授课老师做到因教学对象不同而对授课内容有所增减,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式
高职会计专业普遍要求学生毕业前就要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初级证书。因此,同是财经类专业,相对于物流、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要大得多。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入学碰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理解会计、喜爱会计和后续会计学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兴趣不高
会计课程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一是认为会计太难,不好学;二是觉得太枯燥,没d趣;三是在课堂上,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在学习上面,甚至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仍然摆脱不了手机的诱惑。另外,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选择会计专业,或者对会计专业根本不了解,再加上课堂教学偏理论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讲解过于专业
会计课程在财经类学科中实际上是比较容易授课的学科,主要是因为会计课程理论体系清楚、知识结构完整,通俗点说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实际,不空洞。可是,会计的教学完全照着教材的理论体系来讲解专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也趋于理论化和专业性,缺少变化。刻板的语言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也缺乏吸引力。
3.多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会计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因此由教师为主导、PPT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比较常见。但是,经过高中教育后,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手段已经不受学生的欢迎了。通常情况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授知识,而这些知识无法进入学生的思考范围。
4.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从与大二学生的交流和后期课程的反馈来看,经过一年级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后,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和会计理论仍然不明确,对简单的会计科目的用法依然不能熟练掌握。这不仅给学生后续学习带来麻烦和困难,基础不牢带来的学习困难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放弃后续课程的学习。
5.课堂设置过难导致学生放弃本专业的学习和就业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对数学学习很为难,只要涉及数学的知识都学不好,因此对会计学科很抵触。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对这些学生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在理解逻辑和计算方面的确有些吃力,这是他们学习会计相关知识的一个鸿沟。如果在基础会计课程上面他们没有克服这个困难,不能进入会计学习状态,很容易让这部分学生自此放弃会计专业的后续学习。在学生就业阶段,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学生表明自己绝不会从事会计专业工作。
二、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的知识
会计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性较强,理论体系较完整,因此,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朗读教材一样的讲授是不可取的,完全按照书面的语言来讲解,没有进行再加工和演绎,而是书面语言直接传授给学生,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从教材中跳出来,用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或者站在一个高度去概括内容。例如,在编写会计分录时,对经济业务的描述,可以改成我们常用的通俗语言,就像在和学生陈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那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学生在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会自动分成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内部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相互影响。而在这些小团体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中心人物,教师在授课过程或实训过程中,往往通过影响中心人物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团体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分小组学习时,不要盲目地将学生随意划分,而要仔细观察学生平时的座位和表现,按照他们的相处习惯来分组学习。对于不积极学习的团体,抓住一个中心人物施加影响往往更加关键。
3.对个别学生可采用一对一教学促
在一段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常进行针对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适用于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解决学生的疑惑和问题。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全部任务落实到位。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坚持学习、遵守课堂纪律。
4.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关注也十分重要
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对学生表示友好与关心,在学生遇到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思想引导和帮助。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懈怠,或者昏昏欲睡时,教师可以用询问、关心、劝说和鼓励的方式来提醒学生,督促学生学习。
三、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体会
1.图片、视频、新闻应用于会计要素讲解过程
会计要素为基础会计课程开篇的基础知识部分,对于刚刚接触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很陌生,不容易接受。而图片、视频的加入则会将抽象的会计要素概念变得立体,学生容易理解。同时,色彩丰富的图片,再加上教师故事化和生活化的讲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新闻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资产、负债等相关内容,将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学生了解更多企业动作和社会现象。
图片、视频和新闻的加入,使学生在整个会计教学中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已经对会计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启发式提问应用于课程导入
在课程导入阶段,设置几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是难度不大但学生可能忽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挫败感,在学生不断回答企图猜对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展现正确的答案。提问的方式可以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中选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或者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到视频中去寻找答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入新内容讲解,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学习上,加强课堂互动,保持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
3.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会计核算的教学
涉及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教学模块中,生产过程的成本计算和会计核算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各种费用的分类原理和分类内容较难理解。在这里模拟一种场景对费用的分类原则进行引入比较适用。模拟场景宜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比如说,饭店这个场景的引入比较适应学生理解,一个学生对饭店非常熟悉,二是饭店里面的人员设置比较适合用来讲解费用的分类。经过描述饭店的场景和人员,将他们分为厨房和外部管理机构两部分。通过对饭店厨房里面主管、操作人员,厨房外的饭店经理以及人事、财务等管理部门的描述和分类,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费用的分类。
4.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的会计分录教学
在企业经营过程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的教学中,每个过程的后半部分都会涉及会计分录的编写,往往是第二节课,学生有些疲劳,注意力有些分散。学生在这个时间都会选择将注意力移动到其他事情上,因此教师在这个时候不采取其他措施就很难将课程较好地进行下去。这个时候比较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法,将题目告知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出会计分录,并规定出上交的时间,从而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另一个好处是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向教师提问,在这种主动思考和师生互动的配合下,学生对会计分录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5.思维可视化教学法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会计核算的知识总结
在完成资金筹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财务成果形成和分配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的教学后,为了将企业主要的经营过程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从而起到复习前面知识的作用,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进行复习。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构图过程,学生会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成本计算和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考虑,并且会将所有账户和经济业务都在头脑中复习一遍。
6.微课和实际操作法应用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一般都安排在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教学过后,因此,可⑵笠抵饕经济业务核算的实训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并将会计分录填在记账凭证上,在实际操作的同时,逐渐熟悉几种关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在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讲解中,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告诉学生凭证的具体填制方法和步骤,非常容易理解。
7.在概念解释时采用关键词法
在和学生交流时我们发现,冗长的概念是学生最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可是概念又是理解理论知识、辨析知识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将概念进行适当的拆分,选取关键词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授课效果
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上,通过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改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会计的理论和原理;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全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些平时完全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加入到听课的阵容中;通过小组的合理分类和引导,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课堂纪律明显改善,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的状态。专业基础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中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继续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会计专业的学习。
参考文献:
早在1981年,我国的一些会计理论工作者就已开始提醒我们,物价变动对我闰会计是有影响的。如有的学者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的个别物价是有所变动的,应该承认在我们的会计报表中,也包含了物价变动因素。因此,对会计数据应作怎样的解释,会计方法上有什么新途径,会计理论应予回答。如果对物价变动问题完全不予理睬,将会产生虚利实分的问题,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安排带来严重影响。此后的几年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物价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的物价波动渐趋明显,原始成本会计的一些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了改革原始成本会计制度的各种主张。
有些人是从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改革主张的,.反映比较强烈的是要求改变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原始成本和现行市价相去甚远,资金平衡表上固定资产价值的经济意义丧失殆尽,再也不能用作决策的依据。因而有不少实际工作'者提出要按重置价格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如上海棉纺织行业鉴于固定资产重置资金的严重不足,以及在联营中由于固定资产价值不实引起经济损失等原因,要求对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按重置价格进行重估,他们摸索了一套重估的办法并已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还有人撰文提出,固定资产的价低耍突破原始成本的框框,随着市场价格的浮动而浮动,以保证固定资产规模量度的复原。苻的同志还直接提出把固定资产的重置价格作为计提折旧的价格基础,并提出两条理由,一个理由认为《“按重置价格提取折旧摊入成本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正确核算成本、利润、价格、国民收入等一系列指标的要求。”另一个理由认为:按重璧价格计提折旧“正好能满足承置固定资产对货币准备金的要求。”
由上述各种建议可以看到,由于我国发生的物价变动,人们已迫切地希望改变现行的会计制度对物价变动后的会计处理,人们正在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认识,加以探索I并且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耍冲破原始成本原则对会计计量的朿缚,把市场价格变动这个传统会计认为外在的因素纳入资产丨卜价和收益计量的范围中来。这是我们朝着物价变动会计迈出的可喜的一步。随着原始成卞会计缺点的逐渐充分暴萆,陣着问题忖抡的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对物#变动后会计处理的深一M阐.认识是在理论方面。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往往带有肓’目性。原成本会计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实践中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视为理所当然的。这个基础一方面来自经济理论,一方面来自它本身的实践。要冲破原始成本会计的朿缚,必须佯这两方面有所突破。近年来,我们在这方而的认识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它的发展受到经济理论的制约。在收益问题上,我们的理论基础是的剩余价值学说和成本补偿观点。对原始成本会计收益计量理论的突破_必须从这里开始。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首k在这方面展开了讨论,许多人在实物补偿和无形损耗问翹上提出的主张,为会计上讨论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也已在这方面跨出了有意义的一步。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确实存在着重置成本会计的理论依据,这是我们提倡重置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基础。
原始成本会计还有它本身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依据,与本题有关的就是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重置成本会计要求在企业持有资产的期间就承认并记录这些资产的升值或减值,这往往被认为违反了原始成本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因而受到责难。权责发生制是从现金制发展起来的,是对现金制的一个它要求对一项经济业务在它发生时予以记录而不管现金是否收到或付出。但是什么样的_典务可判断为已经发生了呢?我们的教科书上从来含糊其辞,会计辞典上也语焉不详。因为k际上并无一个明确的标准,它往往决定于会计人员的判断。市场价格的变化应否纳入计量范围,不能由权责发生制本身作出解释,而应该看纳入与否两种信息的有用性如何而确定会计上是否予以记录、反映。在我们的经济理论中,这种升值和减值是得到承认的,这种升值和减值信息的有用性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明,所以过去对权责发生制的解释或规定并不是不可更改的。将持有资产的市价变动纳入“发生”的范围,完全言之成理。以信息的有用性——正确计量企业的收益来解释权责发生制,是有利于推行重置成本会计的一个新发展。
我认为,实物补偿成本理论和权责发生制问题,是我们在理论层次上对收益问题的新认识,它们使重置成本会计有了比较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历史上在一定范围内的一定阶段采用过重置成本概念
解放初期的1951年,中财委《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资产核定资金的决定》中规记,为了实行经济核碎制,使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走上正轨,全国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滩动资金应一律重新清理登记,并按1951年6月底的人民币价格估价。这是解放后初次用重置价格对国营企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实践。
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不少新的经营方式。凡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背权关系发生变动时,.都要对财产物资进行重估价,其估价的基础也是重置价格。
例如我国试枝股份制的企业,就要枣对财产进行重估价。如上海市财政部门对入股企业资产估价的意见是:“固定资产原值按现行重置价格计算,净值按原值扣除残值后减去已使用年限按规定应提折旧额计算。”“房屋的重置价值可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定额标准率加上国家规定的材差费计算。通用设备的重置抑格可根据市机电工业管理局和有关主管部门核定的价格计算。专南设备的重置价格可根据都局核定的价格或比照通用设备计算。自制设格的置价格可参照同类型设备计算。”这对资产按宽置价格汛佔价的要求就比较明确而具体了。这个“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执打。
此外,如联营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中小企业、个人承包企业等在财产所有权处置N题上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上述各种资产重估价的北M点足放弃/帐面的原始成本。在价格变动情况下,原始成本不能表示资产的真实价值,这不是合资、联营、股份制企业所遇到的特有问题,而是所有企业碰到的共间问题。上述各种经营方式强调按当时情况下的重置价格对资产计价,其原因一是明确经营者的财产保管责任,二是明确生产资料所存者的利益范围,这又不是合资、联营、股份制企业所遇到的特殊问题,IAJ是所有企业都碰到的兆冏问题。上述企业的资产计价以重置价格代替了原始成本,其他企业没有理山不这样做。实际上,许多企业都已提出了对资产重估价的要求。当然,接受以重置成本为基础重估价,并不等于就是实行了重置成本会计,但是实行重置成本会计首先必须接受重置成本概念。H前这些企业的做法为重置成本会计的拖行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是它们承认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重置成本优于原始成本,放弃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其次,它们在资产估价中所取得的经验,对推行重置成本会计极为有用。再次,它们的做法也会影响其他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推行,以对资产的正确估价为前提,重置成本反映了现时情况下资产的真实价值,必能为国家和经营责任者所接受,在此茁础上推行重置成本会计,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三、国家有关规定中隐含着采用重置成本的要求
物价变动已足我_经济生活中无"JlHl避的事实。W家财政管理机构近年来所颁发的许多规定,都已实际上承认了这个事实。其屮最明显的要数对原材料统一调价的财务处理规记。该规定指出:“屮央和各省、自治K、直辖市订价的商品物资在统一调整供应、调拨价格以后,国营工业生产企业、物资供销企业和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物资,一律按调价前一天实际库存数量和新的订价,调整帐面价值,所发生的新老订价的差额,均作增减国家资金处理。价格调高时商品、物资库存升值部分,相应调增国家流动资金;价格调低时,商品、物资库存减值部分相应减少閨家流动资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营企业库存商品、物资调价差额的财务处理决定》)上述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个规定,和作者提出的重置成本会计主张极为相似。这虽然仅是一项政策性的规定,但它在无形之中已动摇了原始成本会计计镒的理论基础:资产计价不是执着于原始成本,而要随时按价格调整作出相应调整;存货增值>卜能纳入会计收益量度,而要作为基金的调整。前者放弃了原始成本计价原则,接受了现行重置成本计价原则;后者放弃了原始价值补偿观点,接受了实物补偿观点,它儿乎体现了亟置成本的全部理论基础。可见,我们H前推行的已是一种局部的重置成本会计,为什么不把它建筑在牢固的理论基础之上,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会计制度呢?
四、重置成本会计的可行性
羞置成本会计最终能汉波人们接受的关键,与其说是要在埋论上讲得通,毋宁说是要在实践中行得通。实行重罝成和会计的障碍,除了确定生产要素的重置成本这一问题(拟以另文阐述)外,主要足W个:一是原始成本会计信息仍然为人们所需要,如果重置成本会计完全丢拟/原始成会计人能拒绝议受这种制度。这就足迆求所设让的会计制度侦始成本倌息仍有迹可寻,同时夂能得|!(輋置i本鲢所有信息。二身新妞凌不植过份繁ta由于物价在变动,''若要时时对原始成本甚据作出调整,会计人员将因不胜其絷而放弃这种很有R引力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新的会计制度能找到一个简单的方法,只在期末时作一次性的调整。能#词时克服这两个困难就成为:推行重置成本会计制度的症结所在。
我认为这样的会计制度是可以设合珙i的,下文试躭康料的调整作一萊范。为了便于说明,现假设本月有关某原料的数据如下
本月耗用的重置成本为:760X5.50=4180(元)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则可得本月耗用的原始成本为*200x5.00+120X5.25+280X5.40+160X5.60=4038(元)期末存货成本为丨60x5.60+180xS.70=1362(元)
将上述耗用;原料的重置成本和其他营业成本从营业收入中减去,就可得到销售该产品的重置成本收益。与此同时,还可计算出已实现的存货升值和可实现的存货升值所谓已实现的存货升值是指存货价格上升额中已通过销售收入收回的那一部分,它可以用下述简单的方法计算得到:4180元(按童置成本计算的当月耗用数)-4038元(按先进先出法原始成本计算的当月耗用数)=142元(已实现的存货升值)。
所谓可实现的存货升值是指尚未通过销售收入收回的那一部存货价格上升额,它的计算要复杂一些,兹介绍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假定(仅为计算起见)期初存货一直持有到期末,而它的现时重置成本从期初的重置价格变动到期末的重置价格,财这一部分存货的上升值就等于持有存萆数量乘以该期间重置价格的变动。假定期初重置价格为5.15元,期末重置价格为5.75元,则200件存货的J1;值为0.60x200=120(元)。我们乂假定(仅为计算起见)期末存货比期初存货的实物:量超过额(:本例中为40件)是以本月平均价格购入的,且持有到期末,.这个存货増量的可实.现JI值就等于增加的数量乘以期末觅置价格减平均价格的差额,即:(5.57-5.50)x40=10:(元),这样可实现的茌货升值总额为120+10=130(元>。
笫二种方法:可假定期初存货从期初的5.15元持有垄平均购入价,则期末的存货就MJ假走为全部都以平均价格购入且持有至期末,而其价格也就上升至期末的现时重置价。这样存货的升值总额为:
200件期初丫/货持有至平均价格吋实现的升值:(5.50-5.15)x200=70(X)240件存货从平均价持有異期末价格时可实现的升值:(5.75-5.50)240=60(元)这样,本期可实现的存货升值总额为70+60=130(元),和第一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在可实现的存货升值额中减去本期已实现的部分,By为期末尚未实现的存货升值。似它们无论是否巳实现,都不是收益的组成部分,而是重置该原材料的准备金。
如果上述分析能够完全令人信服,上述计算作为一种简化的近似方法也能被人接受,问题还只解决了一半。作为一种会计模式,它必须交待清楚怎样将这些调整和帐户处理程序结合起来。而且按照原先的设想,既能使原始成本的信息有迹可寻,又能提供重置成本信息。为此,必须设立相应的调整帐户,并在月末时作出如下分录:
(1)记录本期价格上升引起的可实现升值:
借:存货计价调整130贷:可实现存货升值130(2)将期初fr:货按拟始成本转帐(先进先出法):
借:已耗原料成本 1000
贷:原料_ 1000
(3)将已耗期初存货调整至当列平均价格:〔(5.50-5.00)X200=100〕
借:已耗原料成本 100
贷:存货计价调整 100
(4)将当期购入的原料按平均价格暂时转入费)|彳帐:
借:Li耗原料成本 4400
贷:原料采鉍 4400
(5)将期末存货按先进先出原始成本转出:(180X5.7+60X5.6=1362),
借:原料 1362
贷:已耗拟料成本 1362 _
(6)将期末存货按平均价格调整:〔180'x(5.7-5.5)+60X(5.6-5.5)=42〕借:已耗原料成本 42
贷:存货计价调整 42
(7)将Li耗原料成本按平均价格转入损益帐户:(760x5.5=4180)in:承置成本收益 4180
贷:巳耗原料成本 4180
(8)将已实现的存货升值从"T实现存货升值帐户中转出:
仍:"实现V货MM2贷.已实现存货升值
上述会计分录可图示如下:
说明,
(1)期初原料存货按期初重置成本计价为1030元(200X5.15〉,它由原料帐的期初余麵1000(按原始成本计价,200X5),加上存货计价调整帐户期初数30元〔200X(5.15-5.00)〕。
(2)期末原料存货按期末重置成本计价为1380元(240X5.75〉,它由原料帐的期末余類1362(按原始成本计价:180X5.7+60X5.6)加上存货计价调螯帐户期末数18〔180x(5.75-5.7)+60X(5.75-5.6)〕.
(3〉存货计价调整帐户期初余镇和期末余额,等于可实现存货升值帐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颤》
(4)已实现的存货升值142元表示的是,已消耗的760件原料以原始成本(先进先出法)进入配比程序,从营业收入中得到的补偿麵为4038元,但按重置成本计算为4180元,当期的原始成本收益离估了142元(4180-4038〉。如果重置760件原料,必须将这142元加上从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4038元方能实现。其性质是资本权益的调整。
(5)如要还原到原始成本收益,只需将重置成本收益加上已实现的存货升值额即可。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模式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会计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入门课程, 因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再加上学生对会计专业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把握,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感觉到很抽象,甚至乏味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其对本课程乃至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在总结几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对《基础会计》课程模式进行改革。
一、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弊端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的讲解而缺乏实践的探索,过于强调教师的主讲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过于强调个体学习而忽视合作学习的作用,导致学生对繁、难、深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能力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等现状。它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形成。
为什么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首先,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对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更不清楚。在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尚不了解,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相关概念绝对陌生的情况下,空泛地去讲解企业资金周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复式记账法、成本核算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内容,教学效果定会大大折扣。
其次,目前市场上《基础会计》教材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教材思路大体上都是四大部分,即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部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部分;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部分和会计工作组织部分。这种以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会计基本理论为起点展开学习,不仅缺乏方向感和整体感,也加大了初学者对枯燥理论理解的难度。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模式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打破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学科课程模式,以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1.会计入门教育
讲授《基础会计》课程前, 进行实地参观,先带领学生到企业(最好是产品制造企业)参观其生产流程(为会计要素和成本计算的讲解奠定基础),浏览其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再结合会计执业人员的现场讲解,会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个感性认识,明确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最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目标,而掌握与这些技能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学习该课程的另一目标。
通过解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引出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由会计要素结合编制好的会计报表导出会计恒等式,由六个要素自然推演出六类会计科目,从会计科目再过渡到会计账户。
2.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采用“经济业务会计分录会计账户(‘T’型账户)试算平衡表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程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经济业务用文字描述;结合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引入会计分录,强调会计分录的作用是先将交易或事项明确在哪些账户、账户的什么方向、反映多少金额;根据会计分录过账、结账及更正错账;根据账簿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这种对财务报表的简化重构有利于学生理解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来龙去脉,同时,“T”型账户的记账过程也简单明了,但不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从而为引出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作铺垫。
3.仿真会计核算程序
按照“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流程,主要是用原始凭证代替语言描述的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代替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代替“T”型账户,构建符合会计实际工作的会计循环体系,让学生切身体验现实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进一步强化会计报表的编制。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课堂或实训室进行单项实训。
4.会计手工模拟实训
此阶段,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了使学生了解各实训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能将各项目融会贯通,可以采用模拟一个企业某时期内若干笔经济业务综合实训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从原始单据的填制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及凭证装订的全部会计处理过程。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经济业务、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通过此阶段实训,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依存关系,强化学生对前三个模块的理论知识、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实际运用。
(二)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其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环境,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而实施的关键在于设计合适的项目任务。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会计人员如何以会计的方法记录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并最后编出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是贯穿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项目任务。这个大的项目任务的工作成果是仿真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这个大的工作项目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的工作子项目具体地实施教学。在子项目的教学中,笔者主要是按照“教师引导确定工作任务项目――学生讨论查阅完成任务――成果展示――教师讲评――学生反思自检”这一流程来组织教学。例如,在学习完成“出纳员填写单据”这一工作子项目时,教师可以按照下列步骤展开教学:1)先列举若干种实际工作情景,引导学生确定了出纳员工作中需要填制哪些种类的单据;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制定学习方案,完成仿真工作资料中出纳员所需填制的单据;3)学生完成了工作任务后进行项目成果交互展示;4)教师讲评;5)学生对照自检。
需要注意的是:1)学生在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时,教师应该要注意组织好小组团队的合作和讨论,进行必要的资料查阅指导,了解和监控好学生的进展情况。2)成果展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肯定或修正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经验的正确形成,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一步形成更持久积极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要注意做到公正客观。3)允许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错,但要注意引导其进行学习反思。
2.角色扮演法的应用
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基本工作经验,培养职业工作能力很有帮助。例如: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购业务处理”部分,可将学生分组成为5人小组团队,分别扮演某公司的会计员、出纳员、业务员、仓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然后再自主完成仿真业务的各处理环节。
3.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是建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职业实践,有助于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联系起来。其实施的关键在于布置仿真的工作场景,并设计合理的工作岗位。在笔者的实践中常常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同时也由于场地的限制应用得较少。
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教师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实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扮演一位很有学问的知识传授者。本课程教学中,例如在编制利润表的教学中,笔者提供了如下案例:某企业要求工人将应得工资的一部分采取报销费用的形式取得,这是否会对企业利润的形成产生影响,要求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术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分析。经过讨论分析,同学们普遍对企业利润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受到了一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三)灵活、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轻松获取知识,也能迅速培养其各种能力。而科学的考核方法使考试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和活用所学、展示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科学而合理的考试体制,灵活、有效的考试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均有积极意义。
针对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分别附之以大作业、小论文、社会调研、小组作业、专题讨论、课程实验、案例分析等综合、全面的考核方式代之。以便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面、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文学素养、对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办法、逻辑推理、洞察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更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也使学生最终的成绩最大限度地反映其综合素质的全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一、“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年~2018年)》中要求:“新建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0个左右)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0门左右)”;要深化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提升教师应用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泛在化职业教育课堂学习新生态,实现信息化教学真正落地。“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必须建立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之上。基础会计综合了理论、实践、技术、操作等内容,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对我校会计专业2015、2016年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反馈,毕业一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和与实践工作的关联程度为98%和92%。近年来随着生源素质的下降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进一步扩大,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凸显出以下问题:抽象的课堂教学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教材案例不真实、忽略技能训练,使课堂学习不能与实践接轨;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进度和学习基础进行个性化学习;课下无法与教师进行及时提问交流等。因此,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建设和应用“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按照自己的进度听课;通过线下的讨论、提问等形式,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理念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在线开放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线开放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2005年乔治西蒙斯提出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学者对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012年之后,关于此类的学术文献明显增多,学者们主要从与在线开放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技术支持、教学质量评价与学分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要求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近年来,依据14号文件,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各地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纷纷启动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在线课程的建设必然围绕着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但是,随着生源素质的不断下滑,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面对这样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以求提高教学质量,在线课程成为一项重要选择。
三、“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标
“基础会计”开放课程研究目标是:以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建设一个资源共享、高职教育理念突出、实用开放的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实现在线课程的随时可学、处处可学,实现学生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在线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典型、丰富、实践性强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将高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和行业企业相关典型案例的结合,将基本理论的共性和实践内容的个性结合起来,突出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实践性。(二)共享、开放、实用建设完善的在线开放课程,突出共享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在资源内容的选择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学生、企业专家、教师的学习需求。最终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三)持续更新统筹安排,建立长远规划,根据会计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更新的持续性和常态化,确保资源内容能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情况。
四、“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内容
笔者借鉴现有国内外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尤其是已建成的国家级和省级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基础会计”开放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学时的安排、在线课程的设计、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与评价设计。其中包括如下重点工作:一是,针对课程重难点打造微课视频。二是,针对90后学生特点,制作FALSE动画和交互游戏,将课程知识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做好实训中的过程性管理,增强师生互动,完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四是,在课程中融入趣味性、深度性、真实性的企业案例。五是,根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资源编写配套“一体化”基础会计教材。五、结语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现有课程资源平台相比具有如下特色和创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按照自己的进度听课,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线下的讨论、提问等形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国巧.基于“试-学-做”模式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2]吴宏远.高职会计专业在线课程建设探究——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J].职教通讯,2017(06).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首先提出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即能力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教师从教学的“前台”走向“后台”,由主讲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按照课堂教学设计的脚本在教师的引导下“行动”起来,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下,教师只靠熟知教学内容无法完成课堂任务,只有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模式,树立全局观念,才能组织学生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演好“课堂教学剧”,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穿插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不同学习任务时不感到单一枯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中学习,不仅能学会怎样做,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感知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度。
二、基于行动导向视角的教学设计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以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围绕任务讨论,有目的有意识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中建构起知识结构,培养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课例――采购业务的核算
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学生学过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会计核算岗位,即采购业务核算岗位。采购岗位业务核算的学习将对后续其他专业岗位业务核算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因而,以基础会计课程中“采购业务的核算”专题为例,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法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框架具有较好的示范性。
(一)教学目标
该专题的教学目标是认知采购业务活动及其原始凭证,准确确定使用的账户,能编制会计分录。采购业务相关账户设置与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采购业务票证的填制与传递是采购业务核算的关键,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架构
教学设计理念为:以“任务”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与职业性,目的是提高学生会计岗位基本技能,养成会计职业习惯。
采购业务的核算安排三个教学任务:首先,引领学生认知采购业务岗位的基本流程以及相关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原始凭证、运用会计语言描述经济业务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其次,学生在掌握基本采购业务后,引领学生解读有关财税文件中关于运费处理的相关规定,继而学习采购业务中的运费涉及增值税、运费拆分业务。第三,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核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将预付款、差旅费等业务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对采购业务核算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课时安排上,三个任务各2课时,共6课时。
采购业务的核算分设的三个任务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第一个任务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第二个任务是在第一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延伸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运费的相关规定,完成采购中运杂费的处理,学会采购费用分配表的编制以及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通过归纳总结、实训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任务采用“问题导入”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预定货物的经历,简要描述采购过程。结合任务中基本采购的业务流程,讨论预付款采购业务可能会涉及哪些相关的原始凭证,采用案例引导,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分组完成相关业务的处理。差旅费的核算和基本采购业务流程紧密结合,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采购员填写借款单预借差旅费、归来报销差旅费,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启发学生思考在报销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一是原借支数与报销数相等,二是原借支数大于报销数,三是原借支数小于报销数,三种情况在报销单上如何体现,其账务处理有何不同,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并总结,最后教师简要点评。第二、第三任务的教学理念与第一任务基本相同,即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等,因而,下面仅以任务一为例介绍其实施过程。
(三)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教师精心研读教材,确定“采购业务的核算”所使用的原始凭证,包括:转账支票、入库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等,指导学生熟练填写常用的原始凭证,能识别分析原始凭证并能正确写出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都有采购方与销货方两方,采购方有采购部、财务部、仓储部,销货方有销售部、财务部、仓储部,制作卡片,写明岗位部门。购销双方每一部门的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任务以及须填写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购物的经验,思考购物的流程以及原始凭证传递程序,为角色扮演做好准备。
2.账户介绍。经济业务需借助账户加以反映,学生要明确采购业务核算须设置的账户,包括“在途物资”“原材料”“应交税费”等账户。首先要求学生清楚各账户的用途,账户的用途界定了各账户核算的范围,掌握了账户的用途,在会计核算时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其次,用“T”字形账户介绍结构,明确借贷各方登记的内容以及余额方向和表示的内容。
3.案例导入。创设单货同到的情境,明确购销双方,提供开户行名称及账号、采购材料名称、数量、单价、价款、增值税税额等信息。
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各岗位职业角色演练,学生填写相关原始单据并进行凭据传递。实验步骤为:(1)销售员与采购员进行业务洽谈,签订购销合同。(2)采购方出纳人员开出转账支票支付货款,销货方财务部为购货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部开出库单通知仓储部发货。(3)购货方仓储部收到货物验收入库,填制收料单。
5.自主探究。各小组采购方财务部代表发言,说明传递到财务部的单据,教师点评,引领学生对采购流程再回顾,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原始凭证,运用会计语言描述业务流程,分组讨论所使用的账户,并做出账务处理。
6.层层深入。在领会单货同到业务处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入库、货款未付;材料未入库,货款已支付;材料未入库,货款未支付;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支付前欠材料款等情况下采购方财务部分别有哪些单据。这些单据先用会计语言准确表述,再做出账务处理,不仅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7.对比总结。要求各小组把基本采购业务的会计处理列在事先准备的表格中,表格内容包括:经济业务的类型,涉及的原始单据,账务处理。通过对比,让学生更进一步意识到账务处理的依据是原始单据,单据不同,会计语言描述就不同,自然账务处理也就不同了,从而培养学生职业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8.拓展训练。为了查漏补缺,巩固所学,增强运用能力,课后作业布置包括:与“基础会计”课程配套的能力训练,虚拟企业实习教学软件中关于采购岗位的实务操作。
9.反馈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反思学生自身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教学整合
本专题教学在分析教材、教学目标、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教材、导学卡、多媒体课件、虚拟企业实训教学软件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所谓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能就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活动,突出重难点,并且能重复播放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微课运用到职校基础会计课程中,对某些较为晦涩的知识点或需动手填制的凭证、报表等任务主题制作成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我学习,对提高学生自学、动手等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与基础会计课程的结合
1.微课教学对基础会计课程的作用
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难点。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手段,以视频为媒介,短小精悍,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操作,能重复播放,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实现微课知识传输的效果;另一方面,既满足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对个人知识弱项能动地进行学习,又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重复讲授的时间,利于课堂有效进行。
2.微课教学如何与基础会计课程结合
基础会计作为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若将理论教学与微课教学结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切分规划从而形成不同的小模块,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相应的仿真工作情境,录制制作成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会计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内容中,此节的重点在于根据原始凭证如何手工填制一张内容完整、正确的记账凭证(收、付、转记账凭证)。在制作此微课时,对重点进行划分,首先对收款凭证的填制这一内容进行录制。微课设计的思路可如下:首先对原始凭证进行分析,根据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确定应借、应贷科目,作出会计分录,确定需填制的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此微课以填制收款凭证为例);其次,由于收款凭证的填制作为此微课的重难点,教师应对空白收款凭证逐步进行填制,并说明各项要求如日期、经济业务简介、借贷方科目、金额等如何填写;再次,由专人对凭证进行审核:对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对已填制的记账凭证时行审核,无误则由专人签名或盖章,以明确责任;最后,教师提出任务:假设学生作为一公司会计人员,根据一原始凭证填制对应的收款凭证。在微课的结尾,可进行知识点延伸如根据原始凭证填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既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又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和反思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据此,笔者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上,微课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能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值得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三、目前微课在职校应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微课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优势和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在职校实际应用依然有限。首先,微课设计和制作耗时耗精力;其次,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微课平台,缺乏教学互动功能,没有在线提问解答模式,学生对微课的反应评估也未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课在中职院校的发展。
四、P于职校微课建设的建议
1.微课选题需谨慎
诚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但是,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我们应明确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制作成微课进行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运用微课,应对基础会计课程里的较为复杂、需动手操作等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课堂的有效实施。
2.职业院校或职校会计专业教师联合组建微课制作团队
由于微课制作耗时耗力,对同一知识点每位专业教师所处的角度不一,制作出的微课内容也不同。为规范微课教程,职业院校之间或学校内会计专业教师可组建微课制作团队,对基础会计书本知识选择需制作成微课的内容,共同通过选题设计,完成微课录制视频,形成基础会计课程微课的规范化,注意制作内容应突出重点和难点,实现学生作为会计主体的积极性主导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基础;微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24
微课是当前在高职学院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微课把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要点进行分解,把若干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是技能进行制作成多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视频资源,每个微课资源的内容包括教学的引入、知识的讲解、练习和教学反馈。微课最早出现在美国,目前公认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短短的60秒课程包含了讲授概念引入、解释,并且结合了生活中的例子。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到David Penrose提出的。中国的高职教育已经有数量的提升转移到质量和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是当前各大高职学院的首要任务,通过教学改革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岗位能力,积极服务区域经济。会计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开设普遍,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会计相关基础知识,掌握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原理,学会处理会计凭证,掌握账簿设置,了解账户分类,掌握会计报表处理及了解会计工作组织与理财制度,在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诚信、严肃和谨慎的职业精神。
1高职会计基础课程运用微课教学的意义
1.1授课教师自我提升的载体
社会的发展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讲授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网络经济时代,教师必须跟上时代要求。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现代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例如湖北省每年都会举办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手段教学大赛,有些省市在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晋升教师必须具有一定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成果。高职教师在紧迫形势下,必须要积极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微课的制作相对简单,电脑、网络和相关视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完成微课的制作。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高职专业课教师有机会反复试听自己的课程,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容易发现教学重点,在讲授过程中有没有错误的表达,有没有多余的话语,有没有知识点的遗漏等等,这些问题很难在课堂上自我发现。
1.2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特点
智能手机和网络连接的普及,在移动互联学习时代,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教育专家也指出,高职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45分钟内的前15分钟是有效的,随后的将近半个小时教学效果很差,每个微课的时间恰好在15分钟以内,微课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微课也可以导入到在线学习平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难点,例如等车、排队时间都可以有效的利用,并且可以反复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非常适合当前的“快餐时代”,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碎片化知识的积累。
1.3有利于课程难点的讲解
会计基础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接触的专业知识不多,普遍都有畏难的心理,刚学起来有难度。并且会计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相对理论和抽象,通过教师课堂的讲授很难讲清楚,微课的出现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用微课制作资产负债表的计算操作步骤就非常突出重点和难点,通过微课把教师从反复讲解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借助于Excel的录屏视频,教师一边讲解一遍填写,课堂上学生在观看该视频的时候边学习边同步练习,教师和学生互动良好,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
2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
2.1微课设计的过程
一般微课的制作有7个重要的步骤,分别是: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微课制作核心的环节是选题的设计。选题对了,教师才能围绕选题撰写教案,准备相关的素材和后期的课件制作。简单的问题作为主体很容易兜圈子讲解,没有创造性,失去了微课制作的本质,如果选取的问题过难,在微课10分钟内很难讲解清楚,在会计基础微课制作中应该选择那些典型、常见的知识点作为素材,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讲解如错账更正法是学生在会计基础课程学习一个难点。该知识点主要包括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的适用范围、账务处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内容的体系中,错账更正法上承账簿登记方法等知识,这些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是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必须每个同学都要掌握,那么这些内容作为微课制作的选题设计是非常恰当的。
2.2微课制作实务――以资产要素为例
资产要素是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的入门知识,微课可以非常生动的展示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要素,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非常直观和生动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把资产要素作为微课的选题是很恰当。为
了制作好资产要素的微课,在制作之前要撰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用途、知识类型、微课时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其中教学过程的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课。资产要素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概念,熟练的说出资产要素的构成内容,提升学生专业敏感度,培养热爱会计专业的职业素质。教学用途:该微课主要用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知识点的讲解。该微课的知识的类型是理论讲授型和讨论型。微课时间控制在10到12分钟内。微课制作最重要的是教学过程,资产要素微课的制作内容可以分解成5部分。导入新课、视频介绍、图片介绍、PPT演示和问题提出。在新课导入可以选取一些简单介绍中国会计和经济发展的小视频,老师可以配音,主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中国会计事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视频介绍可以选择一个公司介绍的宣传视频,最好是选择身边熟悉的企业,加深学习的印象。图片介绍主要是一些熟悉资产的图片,让学生直观认知不同的资产,通过总结思考得出结论,实现实践和理论总结的转变。PPT演示主要是教师讲解书面的概念,理论知识,阐释资产要素的概念。最后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出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如超市的资产要素、饭店的资产要素等等。以上5个部分的时间分配为:1分钟、3分钟、2分钟、5分钟和1分钟。每一次课程完毕以后都做好教学反馈,主要是学生掌握该知识的效果,找出本次微课教学中的不足,为以后微课教学提供优化的素材。
3会计基础微课中注意的问题
3.1制度保障
会计基础课程微课制作是一个团队合作工作,不仅需要各部门的合作配合而且还要各种制度保障。一般说来和学院的教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合作最紧密。教务部门主要在三个方面对该微课制作进行保障:课程改革政策、公共平台建设和教师培训制度。对全方位在会计基础课程实施微课教学的老师应该有一定的奖励制度的倾斜,如课时的补贴。为了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向外界展示教师微课制作的水平,学校应该在教务部门的牵头建设微课的公共互动平台。微课制作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为了全面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教务部门应该多增加教师外出学习微课制作的培训班。
3.2技术保障
微课制作最简单的方式是录屏微课,也就是教师面对PPT讲解,视频内容为PPT和教师讲解的演示。随着微课制度的要求提高,技术要求较高,如虚拟课堂、背景制作、动画制作、各种视频编辑、公共平台的建设等等。学校应该选择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会计基础教师微课制度进行服务和指导。
4结束语
微课资源融入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在各大高职学院还处在起步阶段,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勇于承担课程改革的重任,学习微课制作技巧、钻研会计基础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本校的校园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J].财会月刊,2015,(3):126-128.
[2]刘新梅.浅谈微课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2015,(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