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第1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英语教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沐浴着金色的朝阳,我们迎来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春天。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教育的症结在课堂,课改的切入口也在课堂。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关键是各国家、各民族人的素质的竞争。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研究为适应这种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再把发展这种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的因素作为素质加以培养训练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奠基工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理想。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也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英语教学中,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摆在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英语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具体地说,新时期的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 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1)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生活,反映了该民族语言文化的特征。因此,语言、语言文化、语言应用都不可能离开文化而单独存在。学习一个民主的语言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交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

(2)英语知识和技能。英语知识是英语素质的最基层面,是其它素质的载体。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英语技能是发展交际的基础,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运用能力只有让学生多读、多听,学生才会说、会写。

(3)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培养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以及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自学能力。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高效课堂就是希望“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英语的实质就是为了交际。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就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即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逻辑性;对英语作品的欣赏能力;英语写作的综合能力。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乐学英语,其关键是教师应当好学习的:“环境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在师生中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教学过程的形式美,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游戏、表演、实物等直观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重视教学实质,培养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素质教育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应以发展学生个性,活化学生思维,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目标。

3.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精讲多练的基础上,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表演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 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有益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它能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朗诵、英文歌曲演唱比赛、单词大王比赛、英文书法作品展、知识竞赛、英语晚会、开辟英语角或办英文小报等。

时代呼唤英语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其效果始终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其客观标准又具双重性:既要实现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目标,又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标准。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体系,描绘英语素质教育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第2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在推动这个社会进入一个完全信息化的时代。同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是使人们对传统教育思想有了更多的新的认识。今年来许多国家都从各国的国情出发,开展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为适应科学技术信息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新五年规划中科学技术、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此,我想谈一下自己对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简单认识。

一、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质教育

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一方面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膨胀、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化变迁、地域差异等都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当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观念、新理论层出不穷,它不仅对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我们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促进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讲究的是一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以考试成绩定学生的优劣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学而优则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它所带来的“高分低能”等弊端是人所共知的。正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教育思想明确提出了“以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的观点,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的宗旨。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教育的全体性

现代教育史面向全体教育者的教育。这主要包括两个反面的内容:一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免费论文下载。

2、教育的主题性

主体性事现代教育的技术和灵魂。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三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教育的发展性,

发展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科研、潜能和个性的发展;二是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应试教育最为人们所批评的一个突出的发面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素质教育就是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

目前,“合格加特长”以成为一种公认的素质教育模式,它的理论依据就是MI(multi --intelligerce)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即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都至少有7中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这七种基本智力既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个正常的人都拥有这七种智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不相同,因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人是否聪明,而在于他在哪方面聪明。因此,教育者要首先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发展他它强化它。这需要教师做到,“以学为本、以学行教”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引导思维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训练。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生,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哪怕极小方面的特长生,

4、教育的全面性,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受教育者必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三方面的素质应当全面发展;二是教育主要是“为人生打基础或做准备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基础性整体性必须受到特别重视。

基础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教育,注重点应当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主张“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拥有全面素质为基础,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就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

5、教育的开放性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内容要宽,应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二是教育要突破校内、课堂内和书本内的局限,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教育内容、教育空间、教育渠道具有开放性,以适应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 目的。

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赖具体的教学活动来执行,凡是能在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说是一种现代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实际就是现代教育方式的具体体现。素质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构建一个与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学活动即管理体系,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的情景中,自觉地将人类社会文化的精华内化为自我发展的精神养料,促使他们的个性潜能、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学模式的特征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

(1)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2)教学目标――发展整体素质;

(3)教学关系――民主合作互助;

(4)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

(5)教学方法――启发内化转化;

(6)教学环境――和谐愉快共振;

所以教育思想应当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使教师的教学能够体现素质教学的实质,所以,素质教学的特征内涵为参照,自觉地改革教学教法,使之能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宗旨。

二、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素质教育服务

根据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定义:所谓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

两个运用:1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2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两个优化:1是优化教学资源;2是优化教学过程,级探索如何为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与学习空间,探索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融现代教学技术媒体与其中的教学方法、结构或模式。

五个操作: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由此可见,对教育技术媒体的应用是现在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现在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当前,对教育技术媒体正朝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把包括图文、声像的各种教学内容以联想的方式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荧屏上,使学习者通过程序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从而集成并显示在荧屏上,使学习者可以通过程序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并非是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指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思想观念和方式,离开了恰当的思想或方法,技术的运用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意义,相反会带来比不用更为消极的后果,例如,如果我们仅仅把现在教育技术嫁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必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或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教育技术不仅不能发挥其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反而成为强化传统教育模式的手段,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教育现代化点缀。因此确立教育技术包括物质技术和思想方法的观念,特别是强调教育技术运用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大的意义。

教学技术实践的指导思想应当是系统教学设计思想,也就是说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来整体的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媒体、方法、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免费论文下载。

1、充分开发、组合利用各种有益的学习资源或学习的弓箭,使教育拜托课本中心、学校中心和教师中心的约束,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徜徉在丰富的学习资源海洋里,拥有一片自由的学习空间。

2、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字的、图像的、数字的和声音的或者多种表现形式混合味一体的形式。这将使往日呆板和僵硬的表现形式得到极大的改善,教材表现力的提高将使学习更加有趣味、更加简便、也更加有效。

3、有利于个别化教学,使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媒体创设的个别教学的环境下,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地努力都有可能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媒体能起到“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5、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多媒体能以自己的信息表现优势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时间”跳接技术显现事物或时间发展变化过程,有效的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6、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纠正传统教育中偏左脑的教育倾向,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技术实践时,首先拥有系统的教学观念,把教育技术媒体当做一个要素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系统中来考虑,彻底摒弃教学技术就是单纯考虑使用媒体的狭窄的教学技术观念;其次是必须实行教学设计,即事先周密的考虑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过程展开或运作的操作程序,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总之,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探索和教育技术的实践,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第3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关键词: 幼师生 自学能力 培养

幼师生是指幼儿师范学校在校学习的学生,她们一方面具有和同龄青年学生相同普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她们在生理上已达到成熟阶段,表现在身体发育完全;在心理上自我意识增强,表现在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所提高,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渴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她们的视野较为开阔,思想比较活跃,探索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求知欲较为旺盛,对物质和精神生活追求更加注重实际。但是她们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锻炼,加之文化素养有限,生活经验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还比较低,导致即使想学习也不会学习。

自学能力就是学生自己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学习知识,锻炼技能,获得各种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能力。具体地讲,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学生能独立地决定学习目的,选择学习材料,科学地安排、高效地利用时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第二,能正确地运用工具书、参考资料,排难解疑;第三,积累资料;第四,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华罗庚是自学的典范,他强调: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就是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幼师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自学能力是布卢姆“掌握学习”的先决条件

在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把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分成三大教学变量,其中先决认识行为与先决情感特征中都强调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是以其自身素质为先决条件的。老师的教是有限的,受时间及老师本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学生学则具有更大的变量。为了把这个变量转变成对学习更具有意义的东西,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如何领会知识的实质,从众多的表象中找到规律和兴趣,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自身行为达到的。老师应该传授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以及掌握寻找规律和兴趣的基本技能,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知识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避免高分低能的悲剧。学生的学是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会独立地学习。如果学生不会学习,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基本上是无效的。因为对学生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方法。所以,我们必须把教会学生自学放在重要的地位。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早期职业化导致了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对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各种知识条件。现在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学校管理又相对严格,其身心特征、能力的塑造缺少大学所具备的那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学习任务的繁重更使学生疲于奔命,这样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也缺少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些条件。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自学条件,特别是应根据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人格特征创造适合其提高自身素质的环境。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去适应或服务于社会。但知识的更新与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学校教育有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要求。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能够适应知识的更新与社会的需求,这种适应能力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人们自身的学习与接受能力。很快就能接受新信息,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人才必然受到社会的青睐,反之则会在社会竞争中失败。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

第4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法律教育;法律素养;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71-02

教育是全面而系统的,单一的教学形态是无法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法律教育,是学生全面培养、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依托,是全面贯彻新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不过,从实际的教学形态来看,法律教育的地位和内容无法构成教学效力,其真正的教学价值无法彰显。据此, 就如何实现法律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基础。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律教育彰显教育方针,构建了新形势下的教育培养目标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培养,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以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为主线,形成新形势下的教育培养目标。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法律因素成为了学生走入社会、从事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储备知识。在法律教育之下,充分体现了当前的教育方针,以职业为导向、以全面培养为依托,形成的系统培养机制,有效地做到“培养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怎么做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等,这是现代教育优化的缩影和需求。

(二)法律教育凸显教育的全方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法律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补充形式,以其切合实际需求的角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成分。学生处于个性、思想发展的关键期,其内在道德元素的须知,强调了法律教育补充教育形式的重要性,以规范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这对于学生面对社会环境、熟知社会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道德素养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重要性是等同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全方面的素质培养下,更好、更有利的去适应社会、创新工作素。

(三)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依据

我国社会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学生如何审视和面对社会元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下,学生可以很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元素的变化、以符合当今人才素质的需求。社会在变化,人的思想意识也在转变,如何审视好社会变化、如何正确的自我引导,是学生通过法律教育所能有效实现的。据此,在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下,学生的成长更加的健康,对于预防学生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把法律教育兼容在德育教育之中

高等职业学校在法律教育的层面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把法律教育兼容在德育教育之中,造成了法律教育的实质性缺失,无法形成其真正的教学效力。目前,学校的法律教育教材是德育教材的一个次要部分,没有形成相对系统而全面的加血体系,这就谈何构成教学效果了。我们要分清楚,道德人和法律人的区别,两者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而学校恰恰把两者等同兼容,造成了广义上的学校德育教育。所以,法律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进而造成本质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二)法律内容被孤立,法律素质置于素质教育内容之外

在谈及法律教育的同时,不得不说道法律素质这一概念,其是基于法律教育以形成自我行为的约束与规范,是一种内在的法律品性和特征。面对现在的法制社会,法律素质的需求已成为现代人立足长远发展,审视发展事业的重要内容。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法律教育内容被孤立,法律素质放置于素质教育之外,对于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的机制,缺乏明确的说明和实践,造成了法律素质教育的实质性“空白”。所以,法律教育成为了表面式的教育,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教育价值。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的完善措施

加强学生法律教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完善教育的进程中,要审视好已有的教学问题,以开拓新的教育形式和框架,进而够好地形成法律教育的效力。

(一)强化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专门课程建设的推进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是给予法律教育正确教育地位的前提。教育部门要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审视好学校教育的缺失面。在足够的重视之下,可以稳固的推进专门的课程建设,把兼容的教学内容分化出来,以独立的联系性的教学关系,来进行全面的法律教育。

(二)健全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教育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要逐渐地健全素质教育理论,要切实的跟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形成全面而有效地素质教育理论。在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中,要明确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形成法律教育在教学体系中的真正价值,当然,法律素质教育的健全发展,还要依托了教学体系的优化,把法律教育以独立而联系的内容模式,来形成有效地教学效力。

(三)强化学生法律基础的培养,以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

法律教育的开展不能“一竿子”的把其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法律教育更多地是(转上页)(接下页)强调学校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诸如:知法、守法等行为品性的养成,是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同时,在法律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法,进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自觉的形成法律效力的意识。

四、结语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已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关于如何构建全面的培养机制,是强化职业教育效力的关键内容。基于法律教育的教学形态,已成为德育的教育、职业教育等的重要内容支柱,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所需求的。据此,高等职业学校要审视当前存在的法律教育问题,以构建系统的教育体系,进而更好地迎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龙屏风.高等职业院校法律教育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2] 谢东鹰.浅论我国高等职业法律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1).

第5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教育环境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更高,作为一个中职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努力创设素质教育环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几点看法。

一、认清学生的特点与素质教育的实质

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数生畏”,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有的因此成为流失生;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对人的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各方面教育。就学校教育来说,数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而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一定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实质,结合学生特点来改变教学方法,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概念的发展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只有这样,中职数学素质教育才能真落实,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二、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提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导演”能使“演员”不知不觉进入数学学习的角色中去,是教师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教学中,我们不要直接去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而是运用演示实验,或者设置诱发性问题等手段,巧妙地把学生引入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而然地去思考、探索,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如,我上用三角函数知识测量河对岸山的高度的一课时,采用了实践课的方法,我把学生带到县城内河边去测量对面的豸山的高。学生自己动手,我“导演”,共同完成任务。不仅把书本知识掌握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想象、创新意识等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去实施素质教育。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来说,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如果一个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他要学好数学,就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而且有事倍功半的感觉。这样就会失去信心,不愿学数学了。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运用突出数学应用、挖掘和展示数学美、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艺术等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同时,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节。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很重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合理处理教材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机结合

据调查统计,中职学生中约30%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约4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不足,约30%的学生缺乏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其间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且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此,如果我们不给予高度关注,而急于引入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一味为完成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而赶进度,往往适得其反,使更多的学生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因此,在中职教育的起始阶段,要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这样可以使他们在复习的成功体验中,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事实上,“从低到高”来编制大纲与教材,即先研究适合于低水平学生发展的教材内容,然后随着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扩充,是国外数学教育中较为常见的原则之一。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难易适度,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五、加强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互动是多元的,不仅包括语言、行为的交流,还包括心理交互。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师生的互相学习来体现师生的互动。“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因此,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爱每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切实帮助他们。教师要展现个人的魅力,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以优化师生情感,增强其探索知识的欲望,让他们学数学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林崇德.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6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在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理念的引导下,源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全面的影响[1],不少学者开始探索建立高等教育人文素质目标体系[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院校还建立了人文素质教研部、人文素质教育网。然而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仅限于开设几门人文学科课程,灌输人文学科的知识,其真谛应在于人文知识内在体验的培养[3]。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渗透到培养方案的具体每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即在进行知识、能力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知识体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4],是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笔者借鉴张宏斌等[5]提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从法律道德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环保素质教育等方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进行探索。

1法律道德素质教育

大学生法律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接受和遵循法律道德规范体系,自觉履行相应义务,并使之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稳固品性[6]。道德素质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概括了道德修养的标准。从个人的日常生活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必备的法律道德素养已成为青年学生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法律道德素质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同时也对周围人群起到辐射和示范效用[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掌握技术的人能否合理使用。分子生物学是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各学科重要的研究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道德价值观,合理运用所学分子生物学知识、技术,并推荐学生在课下拓展阅读。例如如何认识科学这把“双刃剑”,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思考等相关资料,让学生正视并正确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2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教育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8]。作为自然学科的分子生物学课程,对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必然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渗透。例如通过人染色体数目发现的小故事让学生体悟不要盲信权威,要勇于质疑;以芭芭拉•麦克林托克1938年发现“会跳舞”的基因,直至1983年才获得诺贝尔奖的小故事,让学生感悟真理也可能在短时间内不被认可,但要有不屈不挠、坚信真理的精神;还要有好的身体,因为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诺贝尔奖不授予已故人士,麦克林托克获奖时已经81岁高龄了,而对DNA发现居功甚伟的弗兰克林因为英年早逝却没能获得诺贝尔奖。通过让学生课下自学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背后故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体悟破解大自然的奥妙,不是只需要聪明和严格的科学训练,还需要灵活通达的想法,百折不挠的韧性以及相当的运气,站在巨人的肩上,持之以恒,“小人物”也能干成大事业。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及现象勤思考,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3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即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9]。例如通过基因表达调控中顺势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微观的生命世界也需要“各成员”的团结协作,认识到众多micoRNA、转录因子等的作用,明确不管是宏观的人类社会还是微观的分子世界都需要“社会”和谐。同时让学生体悟部分与整体相协调,个体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的价值观,养成团队协作意识,共建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人际环境之和谐。在介绍乳糖操纵子高效表达调控模式时,通过学习在有外源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细菌也有惰性”不会启动乳糖操纵子,而是以便捷的葡萄糖为生长的碳源呈对数式生长;但当环境中没有葡萄糖只有乳糖时,细菌会短暂的生长“停滞”,之后启动乳糖操纵子分解乳糖作为碳源再次达到对数式生长。引导学生正视环境的优越与压力,明确人的生长与发展也会有波峰期、停滞期乃至波谷期,关键在于面对不同环境以及自己的不同发展阶段时如何自我调整,不因环境优越沾沾自喜而迷失方向,不因身处困境压力重重而气馁。

4审美素质教育

在分子水平上,任何分子在发挥作用时,除了核苷酸或氨基酸的序列特征,还要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功能”,让学生学会欣赏结构之美和科学研究之美。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审视生物学发展之美,有研究预测,到2020年生物经济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生物学处于良好发展态势之中,有待探讨的科学问题很多,是一座正在开掘的“金矿”,鼓励学生“学一行,爱一行”,立志于在生物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共铸生物学之美。

5环保素质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环保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发展观和生态道德观[10]。朱玉贤教授在第三版《分子生物学》前言中提到:“数学、传统的化工业等科学在带来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一些环境污染事件对自然界的危害,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然后简单介绍一些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环境改造的实例。在后续课程学习中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网络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分子水平的“生态平衡”观点。另外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更要强调环保素质的养成。从药品安全、自我保护入手让学生制做分子生物学实验安全预案,并合理处置用完的有毒有害实验药品,防止其不科学排放而污染环境。

6结语

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如何在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尤其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教育的本质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只是初探了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在本课程中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并系统化。

作者:乔莉娟 李丹花 焦云红 付伟 单位:邯郸学院

参考文献:

[1]桂富强,黄春蓉,熊钰,等.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探析:基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文教资料,2012(19):109-111.

[2]李小红.试论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27(3):109-111.

[3]李彦.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2):142-143.

[4]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6]袁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7]吴昕.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对策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2012.

[8]黄娟.浅议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4):90-92.

第7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指包括传统智力因素发展之上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体现为提倡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商的培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近年来,对素质教育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归其根本,主要有以下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从教育的责任来看,它在于促进人类的发展,这种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并不只是指智力的发展,更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文教育有其特殊性,对培养上述非智力因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语文教育侧重于被确认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而对非智力因素—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发展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有益的探索尝试。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根本的要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搞好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1.转变观念,培养情商。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品质,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这与传统教育并不悖离。传统教育提倡“教书育人”,但教也罢,育也罢,终归它不是灌输。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引发,是对受教育者诸多心理因素、身心潜能的一种诱导。受教者主体的发展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完成的。这并不象人们一般所认识的那样:学生的求知与发展通过老师的教育就完成了。它绝不像用口袋装东西,倒进去就有了。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是个复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施教的重点应放在尊重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由此看来,对学生情感智商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Peter.Salovey)和约翰.梅耶(D.Mayer)首次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术语。他们认为“情商”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随后的专家学者在研究中认为,情商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情感弱智会导致心理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从而影响智力的正常发挥,给一个人的事业前途造成不利影响。可见,在传统的智力因素外,还有一种智力因素在影响着人生的成败,即情商。在现实生活中,智商对个人事业成功和发展所处的首要决定地位,已逐渐被情商取代。所有伟大的成就—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不能纯粹视为伟大思想的成果,因为缺乏具有动力的情绪及实有预感的直觉、感觉,是根本无法造就这一切的。同样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不具备学习的内驱力,教师不设法唤醒他体内的心理特质,教师的施教只能是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

先生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要有良好的人,必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因此,塑造健康丰满的人性与人格,如稳定的情绪,不折不挠的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良好的人际沟通,则成为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它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渐建立人格力量,拥有健康人生,更重要的是它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整个社会、民族的人格素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与素质教育中提倡的人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教育整体观是步调一致的。从学校教育看,智商与情商并不抵触,且存在一种相关性。这就是学生中高分高德,而低分违纪现象的最好注解。

“情商”培养可尝试由以下手段进行:

1.1教师观念的转变。培养“情商”就要使教育的观念、目标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学校从为学生升学和就业作准备,转向为学生的人生各方面作准备,即从过去单纯的智能准备转向全面的素质品格的准备。

1.2实施有利于培养“情商”的做法。①学生素质品格的发展要从情感意志认知和结合上考虑。②学校、社区、家庭密切配合,发挥更大的系统功能。学校为社区的进步、家庭的幸福服务,社区和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工作、儿童教育工作。这样使儿童的情商发展处于正常诱导监控之下,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③形成学生—教师—家长的伙伴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发展的宽松、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模范。④学校活动要密切结合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这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行为及多种良好品格。⑤重视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并对此进行积极反思。这是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态度、价值、情感等心理品格的必经环节。

2.改进教法,力求创新。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具体的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目标指预期的教学效果,一般分为实质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两种。前者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后者包括发展学生的体力和心理素质及能力两个方面。语文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应体现这两种目标的统一。实质性目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核心。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往往进入以下几种误区:

2.1.1重实质性目标,轻发展性目标。如一位教师为《背影》确定的教学目标是①掌握瞒姗、著等字的读音;②掌握狼藉、触目伤怀等词的意义;③掌握祸不单行、勾留等词的用法;④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和描写人物的特征。很显然,这些目标皆是知识性、技能性的,学生心智的培养未确定。

2.1.2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轻社会性品质的培养。社会性品质就是与人合作、给人关怀、以集体利益评价判断事物等人的群体倾向。当今世界面临共同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合作、理解。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在教学目标确定上不但要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品质,而且要培养其社会性心理品质,使个性与社会性协调发展。

2.1.3重认知层面,轻情意层面,尤其忽视审美力的培养。在语文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无论什么体裁的作品,一般都具有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三个方面的美育内容,但在众多的课堂教学目标中未能体现审美目标。面对如此现状,要保证语文素质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即既要有实质性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二者缺一不可。

2.2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往往是“胸中有书”,但“目中无人”。素质教育在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教材结构,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笔者以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2.2.1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加强横向联系。"I日”知识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语文教师处理教材时,如果注意由旧知引入新知,由熟引入生,就能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如教学《硕鼠》中“莫我肯顾”一句时,可联系初中学过的“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城中皆不之觉”(《夜袭蔡州》、“吾子未之思也”(《卖柑者言》)等旧句,让学生比较这些句式,从而可获得如下认识:这些句子都有否定词(莫、不、未),宾语由代词(我、之)充当,都放在动词前,只是“莫我肯顾”这个句子的主语承上省略。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规律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这句的含义,而且掌握了规律,以后再遇到这种句子就能够独立分析了。

2.2.2处理好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确定教学的“序”。学生要系统掌握语文知识,就必须依照语文学科的逻辑系统,掌握其基本结构。因为基本结构是以简约的形式来反映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它有利于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然而,语文的知识结构只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础,要让它为学生所掌握,还必须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发展规律相结合,以学生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现实性。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内容时,要把以书本知识形态体现的教材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就要充分考虑他所面对的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把教材的逻辑体系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的“序”,这样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2.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完全是“教”与“教的内容”,还应当有“学’,,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有“学的内容”。教师在组织阅读和写作教学时,应处理好教材和学材的关系,并逐步向学材倾斜,教法中融进学法指导,这样,“教是为了不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其语文素质。

2.3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法,而又无定法。所谓“有法”,即既讲究教学方法,又要遵循教学的规律性;所谓“无定法”,即指具体的教法是不能也不应固定下来的。“有法”与“无定法”是辩证的统一。前者主要说的是同一的起支配作用的法则,是不变的,后者主要说的是反映同一的起支配作用的法则的种种形式,是多变的。多变基于不变,不变要求多变。只有多变,才能给不变以活力;只有不变,才能给多变以准绳。实践证明,教学“无定法”教法须因文因班因“我”而异,以求多样性。

因文而异,即不同文体的课文应采用不同的教法,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应采用不同的教法。小说的教法自然有异于议论文的教法,说明文的教法也自然有异于诗歌或戏剧的教法。如教《拿来主义》,因文章含意深刻,不易读懂,可抓住文中的四个概念首先让学生注释,然后提出若干个小题要求学生作答,突出破立结合的方法。教《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其脉络清楚,容易浅尝辄止,可抓住文中的六个“但是气设疑深入,突出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崇高的理想》,因其篇幅较长,结构复杂,可抓住文中的“理想”二字,用列提纲的方式理清全文思路,突出阶梯分析的方法。课文本非“千人一面”,教法当然应针对其不同特点相应而变。超级秘书网

因班而异,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心理特征、审美趣味、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会完全一样。如在传统篇目《药》的教学中,由于班级、学风、时间、要求的不一样,每次教法亦不同。或串讲法,抓住课文的第三部分,“中间开花”,贯通前后。因为这部分是课文的关键部分,不仅明暗二线在此交织汇合,而且众多人物也几乎在此全部出场。或设疑法,在学生好似“无疑”时设计如“华老栓讲话不多,一共只讲了24个字,为什么?茶馆议‘药’时,他为何又一言不发?”等若干问题,与学生阅读课文漫谈讨论。或分析法,着重分析华老栓、康大叔、夏瑜三个人物的不同描写方法及其相应的语言,从而把握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领会课文的社会意义。或练讲法,可设计四道读写题,①夏瑜在狱中(改写);②华老栓买“药”(缩写);③两位母亲的可悲处(述评);④康大叔其人(改写)。指导学生在读、议的基础上,写成四篇短文,然后挑选几位同学当堂宣读,随即对照课文评析。

第8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素质教育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最热点的课题是“加强素质教育”,对此含义的理解,众说纷纭,做法不一,其中不乏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可概括。

1.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是学校综合教育的目标,然而对于一门学科来说,通过教学如何加强学科的素质教育,则应有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不能有随意性。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的,就是数学学科的素质性,教学实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能力、数学意识、数学素养,便会有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所见到的国外有关资料中,较多的“数学素养”这一术语表示数学的探索、猜想、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国内材料中提到“数学素养”是人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事物的悟性和潜能。而悟性和潜能的内容包括有:(1)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准确把握和刻画对象基本属性等能力。(2)数学思维习惯和研究精神。(3)实事求是、坚忍不拔、顽强进取等意志,以及承受困难等心理状况。

2.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

若将数学的悟性和潜能物化给学生,则是“数学素质”的任务,即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这种悟性和潜能。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性的着力点,应放在启发和培养数学悟性和潜能方面。这一点是和《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是相通的。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也要有一桶水,方可如愿处之,方能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悟性和潜能。否则,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就难以深入下去。

所谓数学,简单说,就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程度,所谓数学潜能,就是学生潜在数学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反映在学生身上的特征是理解得深、学得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根据此意图,笔者愿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两点看法。

2.1 教师应加强自身数学悟性和潜能的调动和挖掘。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点。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认识和发展过程。所谓“教为主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而“学为主体”则是指学生认识和思维活动的主动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驾驭教材所具有的数学悟性和潜能的过程。教师驾驭教材的程度深,学生的数学悟性就深,教师对问题的思路导向广,学生的思维幅度就开阔得多,教师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一句话,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地说决定了学生学习的高度。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

2.2 提倡启发式,倡导“探索法”教学。

波利亚曾在他的教学三原则中指出,作为教师职责应该是:使学生相信数学是有趣的,正在讨论的问题是有趣的,要他解决的问题是值得努力的。一种有效办法是在学生解题之前,让他猜想结果或其中一部分,凡是作出了猜想的学生,必定专心致志于实现自己的猜想。因为自信和自尊多少总依赖于成果,他必定急于知道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

教学要符合学生这种心理状况,这种心理状况是学生激起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在这基础上,教师启发和培养学生悟性和潜能的程度,则直接关联着数学素质的提高。就拿解一道题来说,不同数学素质的教师,将会教出不同的思维高度。如2x -(3k+1)x +k -1=0为实系数方程

(1)当k取什么值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如果x 、x 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当k取何值时,x+x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教师教学生解这道题时,可以教出三种不同的思维高度。

(1)将该题视作一种类型题,就题论题,教给学生解法。

(2)把(1)视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把(2)视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这种情况是运用知识、综合知识解有关方程的问题。

(3)把(1)视作列关于k的方程解应用题,为寻求应用题的等量关系,需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把(2)视为函数求最值问题,为此需要建立单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将变量x 、x 和k的关系转化为单变量函数的关系式,需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显然可见:

(1)是就题论题,仅是单一知识的方法,没有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

(2)是运用知识、综合知识解有关方程问题,这是感性概括思维的过程,没有揭示出(1)实质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没有指明(2)的实质是函数问题。

(3)是抽象概括到理性思维程度,教师把(1)和(2)纳入到初中数学最高的知识系统中的方程和函数,列方程就必须寻找到初中数学最高的知识系统中的方程和函数,列方程就必须寻找出等量关系,求函数极值就要将多变量转化为单变量,这样就以方程的观点、函数的观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悟性和潜能。

由对这一题的不同思维高度,给出的不同教学概括,将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效益。教师在同样专业知识基础上,能探索者,就会启发;善于启发者,就会教给学生思考。思而则达。可见,教师对于加强学科素质教育是多么重要。

3.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首先,对于知识性问题的教学,特别是对较为抽象知识的教学,应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尽可能将较抽象知识具体化、实际化、直观化、通俗化,使学生尽快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知识,给运用知识做好准备。这就是教学的可授受性。

其次,对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教师应以最大努力去调动学生思维,以极大的趋势去接近抽象的知识。这就是思维教学的可发展性。

现实教学中,前者已有重视,而后者普遍认识不足,教学中常见出现违背思维可发展性的做法。例如“垂径定理”,教材中是利用圆的对称性给予证明的,这是新知识运用简捷的新方法进行证明,以发展学生思维。然而教师觉得新方法证明不易掌握,便将证明退回到直角三角全等,这就是没有借助新知识的发展,以新的证明方法去拓展学生的思维,违背了思维教学的可发展性。同样有的教师讲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也感到教材中利用平等线截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给予证明难教,便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关系证明,这也是违背思维教学可发展性的。

第9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样,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来实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近年来,笔者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感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然后按照其要求,以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新教材为依据,正确把握好课时教学目标,渗透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思想。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为依据

新大纲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规定和意见,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钻研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自觉地以新大纲来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教材是根据新大纲和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好媒体,那种认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要或可以离开新教材另搞一套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是错误的。而恰恰相反,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紧扣新教材,理解与运用好新教材:

(1)明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2)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其中包括教材是怎样对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表述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编排意图,每一插图的用意,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3)正确理解与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其中包括对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对每一插图的正确理解,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4)正确理解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顺序和教学方法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储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三、注重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是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因而教育的价值似乎就在于更快更多地完成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的积累。于是,我们自上而下地人为地从文化中编选主题、语言和材料,学生则被动地面对和自己生活相割裂的生疏的学术性文化——社会精英们谙熟的知识与经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技术和观念地传授,努力的将这些文化堆积起来。这样,教育就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现实的封闭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储存起来,并不需要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和自我适应的价值。这种认知的积累好比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砌一堵墙,知识砖块叠砌越高,个体与社会的割裂似乎就越严重。学生即便有了丰富的知识,却因为各知识都随相应不同的传递通道而存入大脑不同的“储蓄箱”中,而存储的知识又是面对着教师人为编制的与“储蓄箱”中相应的知识对应的各种特定的问题情景,因而无法在自我反思、探究、融合与重组中建构新的文化,也就难以面对来自复杂社会各种无法预见问题的挑战。要知道,教育的价值在于使知识社会化、使个体社会化。“注重社会实践”,就是要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开放的在对社会探求活动中自我积累的完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与其社会的价值,认识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