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第1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 健康档案 管理 利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203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建档主要对象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均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如在预防、医疗门诊中,在患者就诊的时候给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开展老年人保健指导、残疾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参加活动的人群建档,在开展慢性病筛查、义诊活动中,均可同时开展建档工作,做到边筛查、边义诊、边建档、边健教、边指导的模式进行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计算机管理:当今世界,信息管理数字化非计算机莫属,只有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我国统一标准的健康档案表格,开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置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并制作居民健康信息卡,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在每次就诊时携带居民健康信息卡或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医生利用健康息卡或计算机编号提取对应的健康档案,获得关于患者及家庭的健康信息,并详细记录居民本次就诊过程中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处理情况等,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范围内的网络信息交换和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现连续的动态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纸质的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和管理要便于居民和全科医师的提取与存档,居民在每次就诊时,通过计算机读取健康信息卡或根据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编号,提取到相应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通过网络传输到预约的全科医师计算机的管理系统中已挂号窗口等待诊疗。纸质档案由居民携带给全科医师做诊疗过程记录。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要购置抽屉式档案柜,将居民健康档案按一个居委为一个档案存放区域,按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顺序排列,放入档案夹内,每个档案夹存放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并按个人档案编号排序于档案夹内,同时,也可以把各种慢性病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档案夹存放,以便标色分类,为便于查找,通常在档案柜面板上标出档案的编号范围,并在档案夹的上面标出档案编号,这样在居民就诊时,就可快速提取相应的档案了。

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就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避免为追求建档率而盲目建档,出现毫无意义的“死档”现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室布局和诊疗流程要合理,居民健康档案柜的存放位置要方便提取和管理,笔者认为把健康档案柜放置在挂号、病案室内由专人专职管理,更有利于居民就诊时提档,医师在诊疗完毕,填写好档案记录后,将居民健康档案送回到挂号、病案室,这样的操作办法,将会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讨 论

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要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利用,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做到科学、规范地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卫生部将居民基本信息、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等5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标准,以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1]。

社区卫生服务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同时,政府部门要完善考核机制,评价合理,这样才能真正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

第2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界定

如何界定社区居民档案的范围是本研究的基础,居民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和接受医疗保健等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全面记录的文件或者电脑存档,是社区医疗机构掌握居民身体情况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

二、目前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当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社区档案管理不十分完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完善体制,这个现状是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完善体制,改进方法,以求实现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的健康有效的发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面临的以下问题网络设备的普及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的网络应用比较少,而且社区居民档案也并没有完全存入电脑中,至于要实现网络共享就更加不要说了,并且也没有能够实现社区居民医疗和家庭联网,不能随时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医疗需求,对社区的医疗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也致使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不能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情况。

个人隐私的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之中是有很多关于自己个人隐私的问题,很多居民担心信息的泄露对其本身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影响,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负面的作用。

居民认同度有差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个人健康起监控和保护的作用,而且能更好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对居民病情的治疗起很大的作用,但现在很多居民不能理解建立社区居民建档的意义,对服务感受不深,持怀疑态度;所以出现拒绝建立社区居民档案的情况。人才资源的缺乏;社区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并不是很高,工作繁琐,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目前现有的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人员的专业知识、电脑操作水平还不是很高,工作人员也不足,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发展产生制约。

居民健康档案本身存在的问题;现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有着填写不准确、内容不齐全以及不利于查阅等问题。填写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有的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写上,有的档案填写又是过于简单;内容不齐全主要表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并没有良好的沟通,使档案在内容上缺少很多重要的东西;不利于查阅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档案内容,但是想查阅相关资料却非常繁琐,没有形成良好的查询系统。

三、搞好我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社区卫生档案的建议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而其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只有加强领导,把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层层落实,才能确保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康和建档意识

我们应当积极发挥一些媒体的作用,并且结合一些世界疾病防治节日进行预防接种宣传周、健康知识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和建档意识。不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使他们懂得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且要提高他们对健康体检以及健康档案的依从性,及时把体检资料和健康信息反馈给社区医护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积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搞好建档工作。

3.增加政府投入,提高建档率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张的公益性质社会事务,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健康档案的保管保存、日常运行维护、人员培训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费用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相关经费投入。经费的拨付应当与健康档案建立的数量和质量等考核结果挂钩,提高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保质保量地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档案管理的基础,承担着承担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双重任务。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地方语言、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服务能力、岗位技能以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水平,成为百姓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尤其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想管理好健康档案,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熟悉和掌握健康档案归档内容、档案学、相关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知识等,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第3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数字化录入、数字化档案的查阅与更新以及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利用是是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 数字化 体质健康 档案

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追踪性记录,一方面他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将个人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反馈给社区居民,另一方面有对社区居民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做一个动态的记录。

加速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通过新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充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是居民体质健康档案建设的必由之路[1]。本研究从信息录入、查找和管理等方面对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管理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质健康档案的现状和走向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2.专家访谈法。就居民在体质健康促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居民对体质健康档案的需求等对一些社区居民和社区领导进行了访谈。

3.逻辑分析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归纳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居民体质健康信息的录入

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以后,会产生大量的档案信息,并需要进行及时的录入和保管。因此,在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在双服务、光盘、纸质档案双备份等方面的建设。对于以前的体质测试结果,可以将每位居民的体质健康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通过高速扫描仪集中进行扫描,将居民的体质健康测试信息保存在健康档案的数据库中[2];对于以后的体质健康测试,可以给每位居民发一张存有居民信息和特有芯片的数据采集卡,在居民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居民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全部被暂存在信息采集卡里,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转移到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数据库中。

(二)居民体质健康信息的查阅与更新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管理的方便性,是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档案查找、预约和统计功能。因此,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首先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查询系统、阅读管理系统和统计系统,以便于随时调阅相关资料,和对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现统计监督及量化管理[3]。当用户有需求时,只要在用户端输入所需查询档案的关键字或关键字组合,过计算机终端以及信息的网络传输,就能迅速的检索到该用户的所有在线纪录的全部测试数据,也可以添加新的测试数据,并可以及时修改输入错误的测试数据信息,真正实现体质健康档案资源的价值;还应建立文本档案与电子档案之间的“通道”,即将档案以文本形式和影像形式进行双备份保存,并制定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存有电子档案的设备或介质要进行专人管理,以避免电子档案因温度、湿度等客观因素引起的文件丢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文件的分类设置管理的基础上,可区分普通文件与秘密文件,对于一些机密性较高的档案,可以设置多极查询权限或采取密码管理、防火墙等多种安保全保护,有效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避免系统以及系统内的档案数据遭到非法侵害或修改。

(三)居民体质健康信息的利用

居民体质健康档案不能停留在封闭、半封闭的形式上,应当借助网络资源功效背后的信息库,主动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如将各种数据、多媒体影像资料和文件等内容直接放到服务器里,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体质健康信息,省时省力、节约开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管理的效率。为此,为了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双重浪费,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利用高科技,并着重重视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一个可以信息交流、分享的网络平台,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其次,要提高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利用率,就要加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意识,加强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信息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4]。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纸质的结果转化成电子档案或者在体质健康测试伊始就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是实现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录入的快捷途径。

2.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完整的查阅系统、管理系统和统计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实现社区居民查阅体质健康档案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实时更新的重要基础。

3.使用的方便性,利用的多样性和信息的安全性是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信息借助网络资源功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二)建议

数字化是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发展趋势,是让社区居民查阅个人体质健康测试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研究尚不系统,仍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苓启.浅谈网络背景下如何进行档案管理[J].科技资讯.2010.15:233.

[2] 熊卫云等.数字化健康档案在社区医疗中的拓展性应用[J].中国档案.2012.07:52-53.

第4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1.1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含义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卫生管理部门遵循卫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社区内卫生,居民健康或就医的检查情况记录在案的文字材料,具有历史性,更新快、条理性等特点。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不仅利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式之一。

1.2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意义重大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为社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服务的,是关乎民生与社区和谐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成果的大小,各级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1.3 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为提高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提供依据

通过对就医环境、药物齐全度、医院设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医药费用合理度等方面的记录,才能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好。因此档案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居民的卫生健康信息、卫生设备运转状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充足的条件保障。

2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服务的现状

2.1 信息化滞后

如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尚缺乏全国性的指导标准,而且现有市场的软件标准不尽相同,信息技术比较滞后,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软件多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管理难统一的问题。由于科技技术的滞后,导致各个卫生管理档案部门信息资源缺少共享,容易无法满足对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会限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2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者意识薄弱,法制不健全

在这方面的档案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够稳定,而且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水平不高,导致资料收集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卫生档案管理和工作的正常开展。 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 ,掌握不足,不容易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违背了社区卫生服务意愿, 不利于社区居民的康复治疗。

2.3 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档案经费投入少,保护条件差

由于资金、意识观念等限制,部分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管条件差,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2.4 社区居民认同度不一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只有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然而如今依然存在一种现象,居民往往不重视档案的记录,并且由于卫生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居民甚至不理解卫生档案的含义及作用,有些知之甚少,并且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记录文字不信任,不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也对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造成威胁。

3 如何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3.1 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系统

社区卫生档案管理者要负责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和档案整理的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档案管理的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保存社区群众的卫生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为居民的健康提供记录。

3.2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健康档案

加强医卫结合,在日常诊疗服务中,每位接诊医生在根据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出临床诊断的同时,也应同步检索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档案的更新、完善工作,以便于对不同的居民分别采取跟进措施。对于居民数量的巨大,应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依托现代信息系统,通过自然就医的方式建档,并建立真实、完整、可连续使用的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

3.3 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卫生档案规范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随访服务的机会,及时完善、更新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其家庭健康档案。对辖区内未建档居民,特别是信息系统内档案信息不完整的,陆续进行补充调查,及时更新基本信息内容,秉承客观、真实、全面地原则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效率,利用社区各种媒介,加大卫生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争取使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并配合建立卫生档案的工作,使居民卫生档案能真正为群众健康服务。

第5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一、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现实情况。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对居民的医疗档案管理已实施多年,很多应用软件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只是通过病人就医时输入的数据来反映现有该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虽然也开发了数据库系统,但是相对封闭,只根据患者的病例以及再次就医的数据进行存储,无法通过网络即时更新,患者无法与其医疗档案管理者进行沟通,不能随时对病情进行交流,社区住户由于无法得到有价值的医疗信息和基本的医疗服务,而对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信任不大。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对社区住户医疗档案的管理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医疗档案信息十分烦琐复杂,加之医疗机构的采集方式单一,信息采集难度很大,使得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工作效率不高。其次,医疗档案数据庞大,误差频频出现。最后,动态管理只是样子工程,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档案管理系统无法与医院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有效信息不能共享。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解决措施对策

1.医疗保健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难、管理不灵活、数据难共享,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档案管理的主要障碍。因此不及时深入社区,就无法及时获取居民健康方面的最新信息。只有保证实时共享区域所有居民的医疗信息,才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信息采集的意义所在。为此,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全体医护人员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在社区居民委的协助下,深入社区进行居民健康信息采集,采集的过程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信息采集结束后,还要经常与信息采集人保持联系,实时更新信息采集记录。对高发人群和特殊病症等,要分别建立数据库。进行分别建档、分段管理,按季度或按月定期调查,随时更新数据,真正在预防保健中发挥档案的作用。

2.档案动态管理。

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医师与社区居民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纽带,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工作人员,应该在社区的协助下,定期举办医疗知识讲座,或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基本的体检。对存在问题和有疑问的居民给予详细的解答。针对存在健康隐患的居民要进行病情调查,并将其记录归入档案。同时居民对身体健康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这样有利于社区预防保健医疗档案的信息采集。

3.医疗资源共享。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服务中心可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根据社区实际设医疗服务站,并派遣医护人员到站点上门服务,方便患者及时就医。采取门诊、医疗服务站和家庭三点式服务,初步达到社区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社区预防保健门诊还应该利用网络,与大型医疗机构联网,达到信息资源共享。要做到数据及时更新,便于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切实为社区居民健康做好服务工作。

4.提高认识。

第6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全科团队工作

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计算机采集、处理和传送居民的健康信息。能实现信息共享,如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患者信息管理、诊疗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通过信息化打造一个综合性应用平台,实现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统合,为卫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重组工作流程;通过流程优化,使工作目标真正变得切实可行;通过信息内容数字化,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实现统计信息自动汇总与分析评价,提高信息利用程度[1]。

全科团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以上门服务和全科门诊相结合;群体管理和个体管理相结合;健康促进和医疗服务相结合,在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健康档案是记录与社区居民健康有关的文件资料,以包括问题为导向的病史记录和健康检查记录,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卡,以及个体、家庭和社区与健康有关和各种记录。在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对居民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家族史包括基本信息、慢性病分类管理、服用药物、干预等情况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信息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系统地、动态地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5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管辖居民24万余人(常住人口近20万、流动人口4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万余人,占总人口数9%;已完成建档14720人,60岁以上老人建档率74%,80岁以上老人1431人,建档率95%(截止到2010年6月底统计)。克区的信息化管理档案工作扎实、深入且亮点多,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熟、健康状况明、重点人群准、分级管理清、控制见效果,已走在全疆前列。

方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一项基础工作,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认可,它对于社区基本健康状况及变化和趋势、居民高危人群的筛选,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妇女)的保健服务等起到重要作用。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工作收集、记录社区居民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于全科医师实施连续、综合、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规划、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 果

纸质查阅不方便,利用效率不高,动态更新困难。实现了档案信息采集存储的电子化,检索更新的网络化,信息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方便了社区疾病监测和病人管理,利于统计分析和应用。

讨 论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实现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途径。减少了翻查等环节、质控方便,另外数据上传、完善质量评价模式,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工作质量。质量是服务效果的具体体现,健康档案合格率也标志着服务质量的提高[2]。

增加社会效益: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克区的信息化管理,明显增加了社会效益,但仍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如何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外部机会,从而探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对于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提高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了科研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详细、可靠、准确的数据资料。团队成员可获取大量信息,包括对居民的全程追踪调查和健康指导实际操作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康复状况,为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科研事业的了发展。

不足之处是需要一个网络平台为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各类辅助设备等,需要有资金的投入,设施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有政府的的投入和支持。各地区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也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化,不能满足当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3,4]。

同时机构也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标准和制度,有关电子档案的保管、使用、保密制度要配套。2009年5月19日,卫生部公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5],这次统一全国范围内健康档案信息化的数据标准,正是为了促进各地医疗、公卫、妇幼等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它标志着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克拉玛依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典型引路,用好健康档案,稳步推进创建步伐,起到典范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在创建社区体制上取得初步的成效。

宗旨是以解决居民健康问题为目的,为居民个人健康保驾护航,同时需要寻求并采用高效的实施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静,王莉珉,节东霞,等.应用计算机系统辅助管理社区高血压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9,9(12):1738.

2 程晓斌.医院医疗质量监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3):47-49.

3 张开金,荆瑞巍,李森,等.居民健康档案软件开发与应用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5):371-372.

第7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社区 信息化 公共卫生 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信息化的背景

社区卫生信息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信息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概括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业务,也是实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记录”的起点。信息化社区具有以下特点:

1、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了从儿童到老年保健的全程信息,与现有的其他健康信息相比具有内容完整、信息规范的特点,采用模块式组合,由核心部分和专项部分构成。核心档案部分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简单的物理学指标、主要危险因素和社会适应以及对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专项部分主要为适应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各种重点人群和疾病人群管理需要而设计。

从居民群众的视角看,它满足了“三个需求”,即满足了老百姓个人健康信息的全程记录的需求,满足了居民群众参与健康管理的需求,满足居民群众家门口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2、建立健康信息数据中心,达到信息共享

建立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健康信息的浏览和查询不受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都可以调用获取。社区医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社区有关人群的健康信息及与健康信息相关的信息调出来,能够把居民的疾病的历程进行串联,使他们能够快速了解病人过往史,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

3、实现主动式动态健康档案管理

居民健康信息可以通过居民定期的健康体检就诊更新,使数据得到动态更新。这打破了传统上孤立的、静态的健康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一体化的、动态的电子健康信息仓库。

4、有效疾病监控网络

建立社区卫生平台为基础疾病监测网络,通过对重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主要诊断指标的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为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及时提供疾病预警和疾病未来发展趋势的视图。

推动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社区卫生信息化方便居民看病报销,让居民得到了看病的实惠

社区新农合信息系统的运用,患者可以直接联网在社区进行报销。跟以前相比,让居民看病变得更加方便。系统没有之前,居民需要把一段时间的看病的发票集中报销,一方面,居民报销时间相对固定,过期报销非常不便。另一方面,需要细心保管好发票,一旦丢失发票很难得到报销。社区卫生信息化,方便了居民看病报销。提高了医疗质量,增加满意度

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包括医生在内的书写电子化和质量控制。在软件的控制下,电子病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进行书写处方、医嘱和病历的质量明显提高。改变了以往手工状态下出现的格式不规范、内容少项缺项等现象。社区内病人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医生定期查看系统就可以了解社区内居民的健康质量。通过系统社区医生可以对社区的病人可以实时监控,帮助他们得到良好的治疗。

2.有助于政府卫生部门对基层公共卫生等宏观控制

通过对各个社区平台上传的信息数据的分析,可以总体了解各个地区的卫生状况,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这样,政府政策的制定变得合理化、科学化。

3.减轻了社区医务工作者负担

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促使是社区卫生管理简单化,科学化。只要通过平台就可以对社区卫生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信息化使社区卫生信息变得连续性,通过信息的监测,可以对社区卫生进行动态的管理,提高了社区管理效率。例如,传统的社区卫生管理,每次收集的卫生数据不能动态的前后比较,因而不能深层次挖掘信息。然而,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社区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高了社区基层工作者的管理效率。

二、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被政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国家新医改方案和国务院的配套方案都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全民医保、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是新医改的四个核心内容的交汇点,如何进行科学地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目前,信息化在城市社区卫生建设中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客观地说,在我国农村社区,其卫生信息化程度与城市社区相比仍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

农村卫生信息化多侧重与社区卫生基本医疗、药品采购的综合管理,且已发展的不错。例如,在浙江省所有参合农民人人实现计算机管理,使用统一规范的新农合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实行联网实时结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实时结报率也达到70.4%。

农村居民电子档案建设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2009年底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计划中,计划要求当年年底城市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左右,乡镇试点居民健康建档率达到5%左右。两年后城市居民建档人数要达到全国总人数的一半,农村建档居民人数要达到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我国老龄化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不断增加,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糖尿病为例,它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9.7%,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9200万,并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增。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其中,农村慢性病患者比例越来越大,这使得农村加快农村居民建档,迫在眉睫。但是,在农村社区居民电子档案建立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得建档工作艰难推进。因此,解决建档工作存在的问题,促使建档工作顺利进行,对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非常重要。

公共卫生信息化等功能正处在逐步建设或完善之中。在这过程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存在着分散设置、缺乏整合、软件开发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缺乏标准化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社区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些地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困难重重

1)有些地区居民(老年人多数)健康意识淡薄,对社区的体检满不在乎,造成电子健康档案不能及时确定或更新。在这些地区,政府需要通过一些途径,例如让他们的子女做工作、物质奖励,引导老人们去体检。因而,电子健康档案建立遇到了一些阻力。

2)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原因,社区卫生信息化实施比较困难。一些社区由于医疗设备、医生资源的不允许,不能定期对社区内居民进行体检。

3)社区医疗和健康档案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社区医疗和健康档案宣传力度不够,少数居民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持抵触态度,上门调查时吃闭门羹是很寻常,其中一些中年人觉得自己身体健康,认为建档没有什么必要,对于定期的体检,他们常常满不在乎。

4)没有标准化的信息采集工具健康档案是社区人群健康信息的采集工具。但是,各地区的农村社区的健康档案的内容,指标,结构极不统一和规范。

信息模型前期规划不够,社区卫生系统与外部系统兼容不好卫生信息标准化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耗时长的研究工作。由于社区信息化起步比较晚,模型建立没有可参照性,因而社区信息化模型整体规划与其他现有的模型不能统一。这使一些社区的信息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例如,社区的就诊的电子记录,与一些医院的医院系统难以兼容。因而,医院很难对病人的既往史进行有效的了解。

社区全科医生对信息化过程不适应在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部分全科医生从以前的赤脚医生转变过来,这部分人群习惯了传统的诊疗程序并且普遍对信息化技术不太了解,不能熟悉的进行电脑操作。另一方面,这些全科医生普遍年龄偏大,熟悉和掌握信息系统周期比较长。从而,他们对社区信息化不太适应,对社区信息化不太积极。

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投入不足,社区信息化进程较缓慢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处于常年缺少状态,同时设备的不足,造成社区信息化进度迟迟不能推进。

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建立社区信息统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城镇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已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建立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标准,已成为现在迫切的任务。

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的信息化规范是社区信息化进程中基础。信息化规范是一切平台建立的标准,包括数据的数量,采集,利用,反馈,分析等,各个系统在同意的标准下进行开发,才能达到信息之间的交互与共享。

通过建立统一规范,保证社区卫生信息的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传输流畅,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信息有效开发利用,把信息作为社区卫生质量控制和保证的载体。从而,这样整个卫生资源信息才能得到有效利用,从根本上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政府加强对一些欠发达的资金投入地区之间贫富差距,造成一些社区卫生资源贫乏,包括人力、物力,这常常使这些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处在滞后、信息化偏低状态。政府通过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补贴,鼓励当地政府对社区卫生进行信息化升级,缩小去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结成信息化扶助对象,让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把自己发展过程中经验传授给他们,避免少走弯路,从而加深社区信息化进程。

对一些医务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政府对社区医生进行信息技术测试,对信息化技术不熟悉的全科医生,政府可以对他们进行短期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并实现信息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加大科研研发力度,完善社区信息软件系统完善和升级现有系统版本完善和更新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版本,使社区卫生系统软件更切合实际,更人性化,操作更加简单。同时,在软件系统设计之初,应多征求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这样设计出来的软件才能更容易被基层社区所能接受。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标准化的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通过宣传教育,让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实际意义。最终达到居民能够自觉定期参加社区进行的健康体检,从而建立动态的电子档案。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卫生决策者提供以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卫生信息,有助于居民健康评价、疾病筛查与早期诊断,制定及时有效的社区预防和干预对策,并真实有效地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智宇,李苗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浅谈[J].实用心脑肺杂志,2009,(7):639-642

[2]李伟,张华伟,徐勇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7):521-523

[3]朱蔚.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2010,(29):268

第8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1 主要做法

1.1 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培训,提高居民认知水平 街道参照卫生部社区健康档案和农卫司纸质健康档案要求,制订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了街道、社区、村组干部、医院医务人员、村医生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及奖惩措施,组建了25个卫生服务团队(社区9个,村级16个),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镇政府召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动员培训专题会议,对参会人员进行培训,使全体参会人员了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掌握调查询问、体格检查的内容,规范表格填写及档案管理的要求。向社区、村干部、乡村医生落实入户宣传、调查任务,明确调查信息资料保密要求等,并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电脑操作员进行了纸质档案录机培训和现场考核。抽调社区、村组干部和医务人员组成工作组,入户开展宣传工作,向居民发放《致金海、启平街道居民的一封信》、家庭基本资料、个人健康档案、填表说明等各150000份。东台市政府举行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启动仪式,通过现场电视转播和报纸宣传等形式向居民宣传建档意义、程序等相关内容,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建档工作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

1.2 规范运行机制,积极稳步开展,建立合格健康档案 东台市政府大力支持建档工作,在财政给予积极投入,为团队每名建档人员配备工作用电动车,统一着装,统一标识。东台市卫生局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管理制度,公开向社会承诺服务规范,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要求,编印团队工作手册,规定各医疗机构在岗的医护人员、公卫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由各医疗机构负责人统一领导,将建档任务科学分配,实行团队分区域网格化包干。团队负责人主动结合主管卫生的社区、村组干部,实行入户逐人现场调查询问、体检建档。医院公卫人员分社区分村蹲点进行指导、督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确保建档内容填写客观真实、统一规范,科学有效。建档人员将采集到的纸质档案信息集中录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居民到医疗机构就诊、体检、住院等,都由医疗机构为其不断更新、完善信息,逐步形成了符合卫生部规范要求、内容完整的健康档案。社区医院开展的围产期保健体检、儿童保健体检、各企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丰富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为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工作体会

2.1 政府支持是健康档案工作的关键 健康档案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科学系统工程,在管理、研发、共享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必须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组织机构、资金经费、技术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研究管理水平,真正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2.2 群众参与是健康档案工作的主体 居民健康建档建立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2―3年时间,逐步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减少资源重叠和浪费,全面了解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规划,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在此期间,加强全民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要让群众懂得“人人参与,惠及万民”,积极支持健康档案工作。

2.3 队伍建设是健康档案工作的保障 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许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档人员在调查询问家庭和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体格检查期间,都能认真调查、客观真实体检,逐人、逐项规范填写档案,尤其是卫生服务团队在入户建档时,很多医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十分辛苦,涌现出许多尽职尽责的好医生,确保了建档工作按进度、高质量完成。

3 工作目标

3.1 确保居民人手一份合格健康档案,逐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力争在2年内为辖区内每位居民建立一份规范档案,以新医改为契机,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实施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措施,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第9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医疗信息化;MVC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605-02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根据卫生部最新行业标准开发,紧紧围绕社区卫生在“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的特色服务,为社区居民建立海量存储与共享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库,实现分析决策为主导的科学化管理,提高社区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系统的实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系统研究内容

医疗信息一体化是本系统的基础内容,通过此平台能使社区医生更好地开展工作,使社区居民享受更好的服务是基本目的,因此 ,系统研究的内容包括:

1) 诊疗与健康档案有机结合:将社区内人员每次的诊疗记录动态记入健康档案,使健康档案能有效地反映人员的情况。对于妇女儿童重点人群,社区医生可以非常及时清楚地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的管理,向病人提出良好的建议。

2) 建立医疗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完成统计、查询、报表等功能。

3) 提供数据Web服务接口:设计基于Web服务的数据调用接口,为卫生管理部门和高端医院提供第一手的全面、准确健康数据资料。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系统设计

系统模块的设计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功能,涵盖社区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卫生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保健等功能。通过该平台更加快捷、准确地和获取信息,可以提供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间的资讯、交流平台,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化服务的雏形。系统整体框架见图1。

图1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整体框架

2.2数据库设计

建立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完成统计、查询、报表等功能是对本系统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具体有:(1) 以数据库模式组织、储存信息,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最终形成数字化的患者诊疗信息,同时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2) 采用全表格式录入,常用数据采用标准化字典配置,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3) 采用自定义组合查询统计,灵活的报表设置,全面满足各种查询统计需求。(4) 对外提供Web服务接口,调用该接口完成系统与相关部门交换与共享数据的功能。

本系统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字典包含字典名称、字典顺序、字典内容,其中字典名称表明了字典所属类别,字典顺序为程序下拉框中的显示顺序,即字典内顺序。每个系统管理员都能维护各类数据字典,每个数据字典由多个管理员维护。每个管理员能管理许多医生。每个医生能管理许多的家庭,每个家庭是由一个医生创建并维护的。家庭包含有家庭基本信息以及家庭主要问题、家庭指导计划。每个家庭拥有许多的居民,一个居民仅在一个家庭中。居民包含了居民基本信息、居民健康信息、居民主要问题、居民次要问题、居民社区服务、儿童体检登记、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五病登记、儿童营养不良记录、儿童佝偻病预防投药记录、孕产妇卡记录、分娩记录、产后检查记录等信息。

2.3系统实现

基于Web 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采用B/S 结构模式,该结构主要特点是集中管理: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 用户端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 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家庭档案管理、居民档案管理、妇女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等模块,管理员、医生、居民三种角色的相互协作。管理员能增加医生、删除医生信息、修改医生信息,并且能对数据字典进行增删改查。医生在响应的权限下,能对家庭档案、居民档案、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的信息进行增删改查,包括了家庭主要问题、家庭指导计划、居民健康信息、居民社区服务、居民主要问题、居民次要问题、孕产妇卡、分娩记录、产后检查、儿童体检登记、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五病登记、儿童营养不良、儿童佝偻病预防投药等信息。居民能查看所有医生对其自身相关操作的历史记录。为了信息的保密与安全,系统还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

3 结束语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达到了设计需求。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安全稳定等特点,并且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等特点。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众多模块,在随后的改进中需要逐步地将更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相关模块加入到本系统中。

参考文献:

[1] Biemans,M.,Swaak,J.,Hettinga,M.andSchuurman,J.G.InvolvementMatters:The roper InvolvementOfUsersandBehavioural Theories in the Design of a Medical TeleconferencingApplication[J],Proc.GROUP 2005,ACM(2005),304-312.

[2] 张翠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软件,2013,34(1):20-21.

[3] 李安明,段文岚,俞思伟,董建华.社区卫生服务与其高端医疗资源共享体系创新[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