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综合文化站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为配合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着手点和落脚点,首先保证让文化工作在全乡精神文明和整体发展中较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二、完善基础工作。健全群众组织,有效开展工作。乡文化站对全乡的整体情况进行摸底、建档,把文化、体育相关的人士和组织档案健全起来,将其代表性作品集中收集,筛选精品进行统一装裱收藏,作为资料永久保存。同时,在书法协会、文艺协会、艺术团、民乐队正常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拟成立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戏曲协会、书画协会和文学艺术协会等组织。各协会在乡文化站的统一指导下,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活动。
三、拓展活动为载体。2015年我站计划举办迎新春联欢会、庆五一联欢会、庆五四乒乓球赛、庆七一建党、庆十一篮球赛、元旦联欢会、象棋赛及书画联谊等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及时宣传出去,使文化站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出精彩。
四、加大协调、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引导各村群众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群众活动,争取走在全县前列,使其在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发展和壮大群众文化队伍。发展和壮大乡文化站艺术团、民乐队两支文艺宣传队,将添置完善文化活动道具,组建排练好舞龙舞狮、文化站军乐团,搞出地方特色并发挥他们文化宣传的积极作用。以日常发生在村民周围的大情小事为题材创编文艺节目,切实做到“以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落实好文化下乡活动在各村的演出。
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做好乡域内文物遗产的发现、检查、监督、管理、保护工作。挖掘民间文化传统艺术,建立健全文物档案,大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提高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文物更好的得到保护。
一、做好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
文体活动室、室内健身房、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工作日全天实行免费开放,为群众免费提供上网和查阅资料,使群众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
二、做好农村文化专项补助工作。
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为基础,因地制宜的开展视频节目播放、科教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做好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的服务工作。维护农家书屋正常运行,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
三、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结合****特色,利用节日节点,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实地指导、指挥。
1、春节期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2、妇女节,组织妇女趣味运动会
3、植树节,组织全镇干部在公路两侧种植树木
4、儿童节,开展“六一”民生文艺汇演
5、国庆节,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活动
6、元旦,开展农民趣味运动会。
四、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成立扫黄打非领导组,制定实施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对我镇小卖部、麻将馆等娱乐场所进行监督和检查,杜绝黄、赌、毒现象发生。
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培养综合文化能力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日益蓬勃,文化领域的范畴已经不仅仅拘泥于高雅层面,大众文化、个性文化也日趋显现并多元化,随着而来对于文化审美的鉴赏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围绕文化产品如何挖掘出新角度的审美价值,围绕审美价值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等诸多议题也浮出水面。在这个大背景下,具有一定审美鉴赏能力的复合型学生成了企业的香馍馍。调查显示,大多文化管理学生毕业后,既有很多从事与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有在宣传系统、文化部门和文化领域的各个行业(譬如新闻出版媒体、广播电视台、文化产品贸易与投资、文化旅游、文化表演、文博事业等)的中参与相关的重要工作,从学生的就业方向就可以看出文化修养对文化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综合文化能力的迫切性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综合文化能力的提升首先要依靠学校安排的文化课程,但是它是一个应用性特征较强的学科因此一般学校课程很难全部囊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对于院校的师资力量要求更高。长期以来,我国众多的文化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文化院系源源不断为我国输送大批的年轻文化人才,但几乎全部集中在文化创作和文化理论领域,作为文化管理的相关营销管理类人才培养远远落后,有的学院几乎一片空白。文化行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需要文化管理人才在复合型知识框架下还要有相当的审美水平与文化知识能力结构,不是传统概念下的管理人才可以胜任的。对于学生而言,自身由于没有意识到综合文化能力对自身专业的重要性,没有看到未来文化管理的职业方向,因此也不能主动去培养和提高综合文化能力。
三、文化产业管理学生培养综合文化能力的途径
1.开设与文化管理相关的课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在当前社会经济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建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在课程中设立完善的综合文化教育体系,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课程方面开设包括文化概论、文化美学、文学、广播影视学、表演文化经营管理等课程,开设音乐、书法、绘画、舞蹈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目的的主动选择相关课程,在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2.创造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环境通常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文化细胞和爱好,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积极组织丰富多彩和具有丰富知识性、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协调组织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相互协作、互相交流,在交往中提高学生对于接人待物的能力,在沟通中增进学生对不同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具有集体荣辱感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他们更为广阔的视野。
3.开展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围绕文化领域的讲座对于学生领悟文化精髓、体会文化创作意图、感受思想教育极其重要,这是一座文化的金矿,不同的学生对于文化有不同的理解,讲座会让学生更为快捷的步入文化鉴赏的殿堂,使其在感受文化震撼的同时,深挖出内心的自己,找到被生活磨灭的灵感,树立正确科学的文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文化专题讲座应当聘请真正的文化修养高的先进工作者或文化大家,有学术针对性的开展,同时现场要轻松愉悦,讲座主题鲜明,集文化鉴赏功能、学术功能于一体,促进学生们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开阔学生们对于文化领域的视野,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4.当然,除了围绕校园的自身教育之外,还应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学校应积极与文化相关领域的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当下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市场对于文化品的需求,有机会体验不同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操作与实际运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学校作为牵头人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化管理项目具体的项目实施,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总结
执法制度体系建设是规范执法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做到职权清晰、责任到人,促进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程序,确保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完善业务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二是完善执法状况考评制度。三是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四是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五是完善协调协作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协作联动和交流互通,是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效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建立完善文化市场管理许可与行政执法部门以及与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在文化执法中的协调协作制度,对日常工作情况、重大案件情况、市场最新动态等情况进行通报,加强交流、沟通和互相告知,从而形成执法一盘棋,增强执法合力。
二、建立文化市场监控和指挥系统
文化综合执法特别是网吧、网络管理科技含量高,要对网吧、网络实行有效监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目前的人对人、面对面的传统监管模式,转变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管模式,升级建设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技术监控平台,或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探索推进与公安网络监控平台资源共享,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监控和指挥系统,推动执法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实现技术监管与人工监管的有效结合,弥补执法人员不足的现状,避免执法人员的交差检查和重复检查,解决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的局面,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效能,增强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是规范执法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根据编制总额配备执法人员,对于缺编人员尽快补充并按规定考试录用,确保建设一支力量充足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在全市统一实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准入制度,新录用人员必须通过执法资格考试。进一步加大引进网络、法律等专业人才力度,充实一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根据文化综合执法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坚持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采取举办法规培训班、专家讲座、教学执法、案例研讨、知识竞赛、案卷讲评、交流和观摩、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好经验好做法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下大力气抓好队伍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力争造就一批专家型、复合型、创新型执法骨干。三是深入开展网上执法办案。深化文化执法办公系统和监察系统的应用管理工作,切实将受理、调查、审核、处罚等工作全部在网上进行操作,杜绝网外循环,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四是要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对执法人员要高标准,严要求。
四、加强文化综合执法保障体系建设,调动执法人员积极性
关键词:群众文化;人文素养;品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群众文化潜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服务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已成为各地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1 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党的十揭开新的文化征程,赋予了文化人新的使命,为文化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指连续举办的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重大群众文化公益性活动。在新形势下,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1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标志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公益性文化活动,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求乐、求新的愿望日益强烈,艺术欣赏水平也愈来愈高,而我们开展的一般性的普通群众文化活动,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1.2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体现了文化部门和群众文化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一个部门和组织或个人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主动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群众文化部门,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不仅是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而且还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1.3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化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规模大、综合性强,不同于一般的小型活动、部门活动和社区活动等,而是集社区、乡村、企业、校园、机关等活动于一身的复杂的、宏大的、大型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它反映了本地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经济能力、艺术水平、设备承受能力、群众参与程度等综合实力和水平。因此,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和规模是其它活动不可比拟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举办数量和质量,可以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形象的积极作用。
2 新时期发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思路
各地在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新方法和新经验。以下思路和方法,值得参考与重视。
2.1 政府主导,群众文化部门承办,社会广泛参与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是要求较高的大型综合型公益性文化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否则,难以达到目标和应有的效果。如: 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满族乐舞《八旗山水谣》,所选演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的单纯质朴更能原汁原味地体现满族风情,生动展现了满族的市井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气势恢宏、撼动心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当地旅游事业平添一抹迷人的色彩。
2.2 突出地域特色,增强吸引力,提高艺术魅力
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能积极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突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本地文化特色活动,是经过历史发展,时间检验,深受本地群众喜爱的文化。对本地群众来说,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具有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外来朋友来说,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如: 近年来丹东市举行“五百迎春”大型系列文化活动,由“百面军鼓擂新春”、“百幅艺影赞新春”、“百支唢呐迎新春”、“百队秧歌闹新春”和“百幅楹联颂新春”活动共同组成,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和国内外游客,一起共度佳节,热闹非凡,欢乐无限。
2.3 树立从小做起、持之以恒,做大做强的理念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一项复杂的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招之即来”、“一蹴而就”就能做成的,而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是年复一年的不断总结提高起来的。比如:丹东市少儿京剧艺术团是丹东唯一一家少儿戏曲培训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为国粹京剧的传承和传播贡献着力量,不断做大做强,凭借良好的口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京剧艺术人才,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4 与地方经济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有影响有规模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不但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也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如:丹东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鸭绿江国际旅游节”都会同时举行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吸引着大批中外客商前洽谈贸易、技术交流和观光游览。因此,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时,应根据本地的文化特点,发挥民间文化资源优势,重视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实践;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18-01
一、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的重要性,主要由三方面的要素构成
(一)时展的需要
任何文化艺术都是一定社会活动的精神产物,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相应的社会烙印。不同时代生发的社会文化艺术,必然带有不同时代的特征。群众文化艺术作为一定社会精神产物的组成部分,同样要受到时代观念的影响,为一定社会条件所制约,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繁荣,在物质条件上为满足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全面拓展提供厂可靠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向群众文化艺术提出了更为多向性的要求。特别是社区、乡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兴旺,各类群众文艺节目频繁投入综艺演出,便反映出综合艺术实践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时展的需要与群众提高文化艺术活动质量的意愿相统一,是综合实践必要性的最基本表现。
(二)自身提高的需要
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是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推动这种递进式提高的关键,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自身的提高。即使是初期的自发性娱乐活动,参加活动的群众在获得一定满足后,便会自然产生新的需求,进行新的娱乐尝试。随着社会的演变,不同时期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者在传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会产生跟当时社会思想观念同步的更高层次的活动需求,投入新层面上的实践活动,由此不断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向前发展。当代群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已经由单向性选择往多元化选择拓展。与此相适应,必须提高组织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个人必须获得更多综艺才能,也就成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组织者自身向新层面提升的需求。这些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才能实现。
(三)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
时展的影响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者自身提高的需求,是促进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因素,而群众文化艺术本身的发展更需要在文化艺术趋向、活动样式、培训骨干能力等方面的丰富和提高。在现代文化艺术潮流的影响下,群众文化艺术频繁参与各种综合艺术演出,跟专业文化艺术的学习交流更加密切,从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身整体水平。而且,由于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活动中的主流意识不断增强,使它越来越注重各个种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发挥综合艺术优势,已经成为群众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社区、乡镇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兴起,不仅扩大了活动范围,更反映出它所具有的多样化特点,正在成为艺术普及的新亮点。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整合才能的艺术辅导骨干队伍势在必行。群众文化艺术呈现的这些广泛性发展需求,把综合实践推向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二、如何进行综合实践
作为一门教学的课程,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具有十分鲜明的包容性和系统性特征。在整个课程中,不仅融合多种技艺才能于一身,包含各种知识理论于一体,而且从辅导知识、技能掌握、整合应用到策划组织、编排创新、综合体现等方面,形成了系列,贯穿于实践过程的始终。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思想方法,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正确认识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规律的大门,引导人们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综合艺术的实践。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两种现象需要引起注意:一种是轻视理论指导的现象,认为实践本身就是行动,只要去做就行;一种是忽视实践体现的现象,觉得理论上都已经懂了,不用实践也可以。
(三)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积极掌握和充分运用知识技能,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贯彻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教学原则的主要途径,它贯穿于综合实践的整个过程之中。积累的知识越丰富,掌握的技能越全面,运用时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的能力也就会更强。
(四)加强独立构思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徽州;文化古迹;价值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83-02
徽州,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六县,即今天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今宣城市的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今天的徽州范围包括黄山市全部和绩溪、婺源两县,是一个特定地域空间单元。徽州地域相对封闭,文化内涵丰富,著名的徽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在徽州的土地上发掘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它们是徽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是当今旅游业开发的宝贵资源。
一、徽州文化古迹的类型与分布
根据调查,徽州的文化古迹有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社屋、庙宇庵堂、古树、古桥、古水圳、古坝、古井、古水塘、古水口、古塔、古墓等10种类型,广泛分布在徽州大地上。目前以黄山市的统计,其类型与分布如表1。
此外,市内还有古墓4处、古亭23座、古桥3处、纪念碑2处、古园林1处、桥亭1处。由此可见,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二、文化古迹价值综合评价
徽州文化古迹的价值主要包括美学价值、适用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等。区内文化古迹价值综合评价方法,根据专家和调查咨询每一个评价因子确定权重和模糊记分,再应用 的公式QiPi(Qi――评价因子权重,Pi――评价因子模糊记分)计算[1],得出评价因子的评价分。因为因子权重取10,所以评价分为百分数。区内文化古迹综合评价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18个评价类型中得分在85分以上的有6个,占评价类型总数的33%,分别是古民居、古树、古桥、古水口、古楼和古园林,说明这些类型文化古迹综合价值高。评价得分在75―84分的有10类,占总数的56%,说明徽州文化古迹大部分类型的综合价值在中等水平。评价分在75分以下的有2类,占总数的11%,说明区内综合价值比较低的文化古迹比较少。18个评价类型总评价分为1 457分,而所有类型满分是1 800分,由此可以得出徽州文化古迹价值总体综合得分百分数是80.94,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区内文化古迹综合价值比较高。
三、文化古迹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
(一)文化古迹保护措施
1.全面普查,分类保护
建议由政府牵头,由文物管理部门和旅游开发部门组成的综合普查组,对全区不同类型的文化古迹进行全面普查。按照文化损坏程度,进行分类保护,尤其是优先保护重要的和急需保护的文化古迹,保护中要保持文化古迹原始的美学价值,提高文化古迹的适用价值。
2.筹集资金,确保保护资金到位
可采取政府部门投资、集体融资、个人集资、开发商投资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保护资金统一管理,分摊到户,并采取专款专用,使保护资金到位,并真正起到保护文化古迹的作用。
3.搞好规划,分期实施
制定区内文化古迹保护性规划,划分不同等级的保护类型和保护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由于文化古迹年久失修,需要保护的面较大,因此根据文化古迹的现状,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并实行分期保护,确保文化古迹的整体水平不下降。
4.明晰产权,合理划分职责范围
将政府、开发商、旅游公司、个人的产权、权利、义务和职责界定清楚,同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条例来保障实施。
5.明晰效益分配方法,投资与效益挂钩
合理划定个人、开发商、旅游公司、政府的利益范围,本着投资多的利益分配也相应增加的原则,杜绝侵害人民利益、危害文物保护的行为。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的监管文物保护资金,确保每一笔资金落实到位,富有成效。效益分配要实行年终总结报告制度、合理的审批制度、合理的监管制度。
6.采用责任制,制定奖罚制度
明确个人、开发商、旅游公司和政府在保护文化古迹上的职责范围,确保不遗漏、不重复。责任到人,全面监督,年终评比,实行合理的奖罚条例,防止文物流失,杜绝文物的人为破坏。
(二)开发利用措施
1.保护第一,适度开发
文化古迹主要是历史遗存具有的美学价值,具有适用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文物,文物价值随着历史的延续而不断增大,其价值是蕴涵在不同文化古迹的形态和内涵上的,如若不加以保护,文化古迹的价值会很快遗失。因此,对文化古迹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开发以不破坏文化古迹的形态为前提,主要开发文化古迹的形态美、内涵美、清晰美、模糊美等美学价值;开发古民居等文化古迹的居住等适用价值;发挥文化古迹的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观光旅游价值。开发强度不能超过文化古迹的承载能力,以免破坏文化古迹的价值。
2.搞好开发利用规划,做到保护性开发
文化古迹旅游区要搞好开发利用规划,开发利用规划要与保护性规划相一致,开发的目的是为更好地维护文化古迹的价值,所以一切纯经济利益的开发应加以限制。开发中应不断提升文化古迹的品位和观赏价值利用,使其发挥应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开发
文化古迹的所有者,包括个人、集体、开发商、旅游公司和政府应协调一致,因为文化古迹的真正所有权是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的,拥有者主要是管理者。因此,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明确责任,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保护与开发协调一致,达到可持续开发目的。
4.物尽其用,综合性开发
各种文化古迹有不同的适用价值,只要不断地挖掘文化古迹的内在潜力,就一定能不断地开发出文化古迹的内在价值。因此,要从多角度、多视野综合开发文化古迹的适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5.发展文化古迹开发产业,文明开发
区内有许多文化古迹产品,如徽墨、歙砚、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剧、徽菜等,因此可以开发不同的文化古迹产业,以品牌为突破口,使产业做大做强,以徽商的“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义、礼、智、信”的商德为准绳,开发出更多的徽文化产品,促进区内经济的发展。
(本文是在《徽州古民居损毁情况及改进措施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指导教师是周秉根教授。在调查中,得到龙川、西递、宏村、唐模等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特以致谢。)
参考文献:
[1] 周秉根,吴莉淳.黄山旅游开发条件评价[J].安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historic site value in Huizhou culture
HU Yun,CAO Jing-jing,YU Ya-qi,TANG Han-xiao,ZHU Hao,YAO Jian-zhong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China)
一、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
21世纪,所谓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较强地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创新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大学在培养人方面除了进行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之外,还要设置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素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灵建设,使得他们既有国际视野,又对社会有所承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业观、事业观,不怕吃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执著拼搏精神。校园文化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丰富载体和主要途径之一,与文化素质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参与、去体会,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引导他们成为有智慧、有创意、有承担、对社会有帮助的人。所以,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熏陶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综合能力,对挖掘大学生的潜能从而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形态属于校园环境中的软环境,它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特征,通过社会政治性活动、学术性活动、知识性活动、健身性活动、娱乐性活动、服务性活动进行表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们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以自主活动为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由参加,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增强自信,勇于竞争,经受挫折磨炼,努力追求成功,从而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弥补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综合发展,全面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善学生人格、提高知识内涵、丰富课余生活特别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多年来,我校致力于构建富有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 广泛开展以重大节日、重大主题为契机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开展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技能创业活动,努力建设有深厚底蕴,充满生机与活力、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熏陶学生道德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生活情趣,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体育等娱乐活动。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外语文化周活动,利用一二九纪念活动、国庆节、元旦、校庆等重大节日举行红歌比赛,开展迎新晚会、毕业晚会、新年晚会、新生运动会等活动,给大学校园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增添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一种乐观向上的活力。同时,这些活动融入了爱国爱党爱校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主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既得到艺术文化的体验,陶冶了情操,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层次,又接受了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挖掘了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积极开展社团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组织管理和交流能力目前我校有各种社团32个,涉及政治理论学习、文化、艺术、体育、环境保护、电子、机械等领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每个社团通过定期招新、培训和开展各种活动等形式,使不同学科门类、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和交流,将知识面向专业外拓展。(三)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我校每年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竞赛、聘请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设立大学生科创基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等高级别的学科竞赛和科技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和专利申报、撰写论文。(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和责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开展社会实验活动,使学生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认识社会,又从对社会的领悟中,了解社会的要求,按照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方向,调试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缩短自我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接受现代社会的挑战,从而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党团特色活动等形式把文化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抗挫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综合文化差异《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文化障碍
一、语言与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重阅读,轻听说,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高分低能”。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外先进语言教学理论的逐步引进,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使外语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曾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进行语言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二、文化知识欠缺所造成的认知偏差和语用失误
通过对学习者在交际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进行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那么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究竟会出现哪些认知偏差和语用失误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几个例子:
1.价值观念上的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有篇课文“The Washwoman”,作者是美国人,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老妇人,七十多岁高龄仍坚持为别人洗衣服来维持生活,认真负责,直至生命的尽头。对这一点,很多学生不甚理解进而提出疑问:“这位老太太是不是太要强了?像她这个年纪,接受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也是无可厚非的。她为什么非要自己去干体力活?而作者又为什么要高度赞扬这位要强的老太太?”的确,在中国,这个年纪的老人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以拿退休金,享受儿孙的服侍了,绝大部分老人还因为能够享儿孙福而自豪。因为中国是一个提倡尊老爱幼的国家,老年人很自然也很乐意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但西方社会却不然。西方人忌讳“老”,不服“老”,讲求独立,老人都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过分的照顾反而使他们不自在。学生对这段话的不理解就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语言学习中的障碍。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了解了中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语言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2.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所造成的误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意义与联想意义上,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笔者曾让学生翻译两个关于狗的英语习语:“You are 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结果出现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译文:“你走狗屎运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为在汉语中,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与之相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等。但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其形象常被用来比喻人,多含褒义。又比如,在《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学到“individualistic”这个词,涉及“individualism”,学生往往把它等同于汉语中所说的“个人主义”。事实上在西方国家,“individualism”是指一种强调个人权利、追求个性和自我发展的思想,是褒义的;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却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意思,是完全贬义的。这些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英汉词汇,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障碍,如果教师不传授相应的文化知识,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3.思维习惯不同引起的语用失误
首先是称呼问题,最常见的错误表现在对老师的称呼上,由于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称呼笔者为“Teacher Zhang”。这很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因为英语中“Teacher”是一种职业,不能直接用作称谓。其次是谦虚词问题,中国人常以自我贬损来表示谦虚。当受到赞美时,有些学生会以中文的思维习惯来回答:“No,I’m not so good as you say.”这在英语国家的人听来,好像在质疑他们的判断力甚至暗示他们说话虚伪,是不礼貌的。可见,由于思维习惯不同,在口语交际中容易出现语用失误,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避免Chinglish的出现。
4.非语言交际中表达方式的差异
这一点主要包括手势、体态、衣饰、行为方式等方面。比如,对于别人送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收到礼物时往往当面拆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Thank you.I really appreciate it.”这些表达方式的差异也给学生在英语学习和日常交际中带来一些障碍,有些学生在与外教或外国留学生的接触中,就存在类似的困惑,教师应该适时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克服此类障碍,为其英语学习扫清道路。
通过对上述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言学习障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树立文化意识。教师不能只拘泥于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
三、文化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教师所教授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21世纪大学英语教师参考书》中就有许多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教“Secrets of A Student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生活;在教“Stevie Wonder:Sunshine in the Shadow”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他的经典老歌“I Just Call to Say I Love You”,并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2.实用性原则
文化教学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招呼、问候、致谢、道歉、邀请、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方面的中西文化差异。
3.循序渐进原则
传授的文化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比如,在教“I Became Her Target”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个黑人小孩在白人学校学习所遭受的待遇,以及他的心理发展和情感变化,再挖掘深层次的社会历史背景,即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最后,还要注意思想教育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总之,英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平.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2]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1997,(2).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