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婚恋观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婚恋观调查报告

第1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该网站解释称,拜金指数排名主要是根据单身男女对另一半的物质要求,其中,东莞单身女性对另一半的要求普遍偏高,有23%的女性认为自己属于金钱主义,结婚时会要求对方有房有车。

此外,东莞女性对配偶身高的关注也排在其他城市女性的前面,有73%的东莞受访女性希望对方的身高范围在自己的预期之内,这比其他城市女性数据高出了10%左右,例如位于同省的广州、深圳,受访女性有67%在意配偶的身高。

在男性婚恋观方面,东莞男则在对闪婚、逛街购物方面的态度领先其他城市,因为有63%的东莞男性不排斥闪婚,更有21%的受访男性可接受频繁的逛街购物。

第2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2017湖北省最新恋爱账单调查报告出炉

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付出是爱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报告显示,花尽时间陪伴对方、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孝顺对方父母、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对方保管、为对方的梦想而努力的这些行为均上榜,是人们在恋爱中主要的付出行为。

而其中就 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这一项深入研究,会发现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愈多,面临的异地婚恋情况也愈渐增长,是否为了爱情而选择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也是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调查发现,五成80后愿意为爱跟随去对方的城市生活,此占比最多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数据显示,武汉、南京、成都、深圳、杭州是情侣较愿意为了彼此而迁居的城市,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外地媳妇外地女婿是最多的。

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

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

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 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千到2千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已到谈婚论嫁的人也都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经济收入也一直备受关注,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两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有超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各种快餐文化、速成概念大行其道,也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观念和情感耐心,也让现实中的单身男女在感情上只争朝夕。报告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有趣的发现,这群人中90后占比最多,可见90后在追爱的过程中更加执着。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而一旦表白被拒,51.09%的男女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恋爱是相互吸引的过程,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在追求上,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不够了解你。因此,如果双方的接触频次较高(包括电话或网络联系),三个多月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吸引到对方。如果频次较低,可以把追求期延长到六个月的时间。

恋爱易遇3年之坎 1年谈结婚最佳

婚姻有7年之痒,恋爱则有3年之坎。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男女认为恋爱3年都不提结婚就会面临分手危机,超过9成的男女认为,恋爱一年或者更短时间即可安排见家长。尽管如今大龄单身的趋势愈来愈强,七成单身男女依然认为26-30岁的年龄区间才是最佳结婚年龄。

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

第3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一位90后单身女白领:其实没有那么现实,对另一半有这种要求完全是处于最基本的生活压力。这要看他在哪个城市,如果我的工作是在家,我真的觉得收入要求不高,我觉得5000都能接受,但是如果是在北京、上海,我觉得我的心理价位也是8000。的确如果把恋爱都定价了,那你还会相信真爱吗

所谓的恋爱起步价是指:单身女性对理想男友收入的最低要求。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数据:在对理想的另一半收入要求上, 90、80、70后女性,对理想男友收入的最低要求为5000元。其中,90、80、70后的重庆女性,对理想男友的收入的最低要求为:4842元,5705元,6451元。最苛刻的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女性,对自己的未来男友月收入的要求,都超过了8000元。

对于各地的恋爱起步价数据,网友们是大跌眼镜,直呼“爱不起”。许多剩男在网上吐槽说:“高价一出,被打击得‘外焦里嫩’,不懂如何爱了。” 他们如是说

一位80后单身女白领:用薪资来衡量等于把自己和爱情放到市场上商品化,然后拿去定价,等于说爱情是一个商品,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商品了。我看到过一个报告说,如果男士的薪资是女士的1.5倍以上,会提高这个家庭的幸福度。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男性价值观主导的社会,所以如果男性的薪资低于女性的薪资,同时这个薪资又是他能力的唯一判断标准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可能会失去平衡。

80后李先生(与80、90后女性,都曾有过交往经历):我现在还没结婚,问这些问题我会有一些不好意思,1985年之前的女孩子一般自己条件也具备了,条件会放宽一些,但是1985年之后的,她就会对经济要求更高一些,到90后就是问得很自然了,而且也会很巧妙的。

男人考察女人首先考察容貌,肯定一看这女孩说漂亮不漂亮。男人的收入还是需要开口问问才能问出来,而女孩的容貌就摆在那,男人看就看到了,她可能没觉察到,但是你实际上已经在考察她了。

市民平日打个出租车,司机都会告诉起步价是多少,如今,美好的恋爱也有了“起步价”。近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某婚恋网携手推出《2012—2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90后”、“80后”、“70后”单身女性理想男友的月薪分别是3929元、4825元和5511元,这让众多男网友惊呼“压力山大”。

“恋爱起步价”的微博在网上迅速传播,许多男性网友纷纷留言发表感慨。很多网友无奈地承认,自己居然没有资格谈恋爱。而对于那些已经结婚的人来说,许多人则表现出一种无比庆幸之情。

“找对象肯定会看对方的收入,但并不是说我拜金。”正在婚介所登记个人信息的“85后”单身女孩顾女士说,“可是现在房价物价都这么高,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两个人怎么生活 ”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的谢先生说,他的月收入三千多元,但房租占据了开支的主要部分,剩余的只能保证基本的日常生活开销。至于恋爱,谢先生则希望等收入涨涨再说。

第4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520恋爱账单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520的到来,表白恋爱又在空巢青年们的心里蠢蠢欲动。表白容易,相恋难,恋爱不止花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成本,那么我们能够承担多大的恋爱成本呢?近日,珍爱网《520恋爱账单调查报告》,此次报告针对珍爱网1亿会员的线上抽样调查,共抽取6289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报告显示,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为2倍以上;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男性黏人指数高于女性;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恋爱易遇3年之坎;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经济账】

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

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 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2k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在恋爱花费的买单调查中,有66.8%的男性认为恋爱花费中男方应该支出绝大部分,超六成女性则认为男女花费应该大致平衡或是经济条件好的一方出绝大部分。

在广州天河区工作的吴女士表示,双方恋爱期间,约会吃饭很常见,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如果只由某一方承担另一方所有开支,这种恋爱关系很难维持,毕竟现在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开销方面,我觉得每月1-2K的样子比较合理,双方的恋爱质量可以保证,也不会造成负担。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已到谈婚论嫁的人也都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经济收入也一直备受关注,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两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有超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恋爱金钱来往:近五成男女最多只愿借给恋人5000元

是否越舍得花钱越容易得到对方呢?调查显示高达73.4%的男性和58%的女性都认为,花钱多少与追到对方没什么关系。对于大部分单身人士而言,恋爱不能盲目,在恋爱中依然要保持一份经济理性,73%的受访男女都理解并认同在恋爱中应核算成本的行为。并且在恋爱不可避免的金钱来往中,对于恋人的借钱请求,近五成的受访男女表示最多给对方借5000元,也有25.98%的人表示拒绝借钱给对方。

【时间账】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各种快餐文化、速成概念大行其道,也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观念和情感耐心,也让现实中的单身男女在感情上只争朝夕。报告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的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有趣的发现,这群人中90后占比最多,可见90后在追爱的过程中更加执著。

而一旦表白被拒,51.09%的男女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恋爱是相互吸引的过程,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在追求上,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不够了解你。因此,如果双方的接触频次较高(包括电话或网络联系),三个多月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吸引到对方。如果频次较低,可以把追求期延长到六个月的时间。

黏人指数男性高:四成男性希望每天见

千万别以为对待恋爱,黏人的总是小鸟依人的女性。报告显示,男性的黏人指数就高于女性。有40.8%的男性工作日期间希望与伴侣每天都见,但女性显然不愿意将工作日的休闲时间花在约会上,有26.78%女性更喜欢周末约见模式。

而周末双休的情况下,恋人的陪伴时光也尤为重要,近五成男女认为至少需要花一整天陪伴对方,两成人认为两天都应该陪伴对方,认为两天都应该腻在一起的男性的比例同样也高于女性。

恋爱易遇3年之坎 1年谈结婚最佳

婚姻有7年之痒,恋爱则有3年之坎。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男女认为恋爱3年都不提结婚就会面临分手危机,超过9成的男女认为,恋爱一年或者更短时间即可安排见家长。尽管如今大龄单身的趋势愈来愈强,七成单身男女依然认为26-30岁的年龄区间才是最佳结婚年龄。

毫无疑问,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依然被大量单身人群认可。对此情感专家张莎莎提到,结婚是对彼此的承诺,不能因为一时的爱情感受而结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若要保证婚姻质量,最好是相处一年以上的时间,对彼此有充分的了解。另外,若两人在相处过程中遇到如经济条件,家庭因素或者异地恋等问题,恋爱2年甚至3年仍未得到解决,那么大多数人选择放弃陷入分手危机!

【情感账】

过半男性面对争吵妥协快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

情侣都是小冤家,争争吵吵和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调查发现54.6%的男性表示会在吵架当时就会立马妥协,十足的包容体贴暖男范,37%的男性会在1-2天就会妥协;深入调查发现,上海、沈阳、北京的男性认错最快,对于这些城市的男性他们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宠妻狂魔,在恋爱中最懂得包容与理解。而相对来说,重庆、苏州和广州3个城市的男性较为傲娇,要1-2天才会为爱妥协的比例较高。而过半女性平均要1-2天(50.2%)才会妥协。

跟女朋友吵架能赢的,最后都单身了。来自北京海淀区的27岁陈先生表示这虽然是网上的调侃段子,我是很认可,爱情里本来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男生本来就应该让着女生一些,慢慢交流,千万不能气急败坏。及时认错把女朋友哄好,也是对自己好嘛。

浪漫成本:男性只停留在追求期而女性希望任何时期

为爱情费心思是恋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调查显示,有超4成的男性认为浪漫只需要表现在 追求期而女性则认为在任何时期都必要,如追求期、热恋期等。由此可见男女在交往过程中对于花心思的看法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说女性时常会有被追求期和交往后的情感落差。

尽管为爱花心思有分歧,不过在对待对方家人的问题上,超过85%男女都认为在恋爱期间应全方位出击,对对方家人花心思很有必要。

付出成本:五成80后愿随爱迁居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第5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焦点芳谈

妇联调查:七成受访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能结婚,80后择偶更听父母命

日前,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联合了《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女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以下依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警察/军人、企业主、医务工作者等。这说明女性在择偶中倾向于寻求稳定;38.3%的受访男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为教师,以下依次是公务员、医务工作者、金融财会人员等。

在受访的农村女性中,仅有0.7%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而农业户口的城市男性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的比例仅为3.3%。

在所有备选择偶标准中,除“道德人品”和“脾气性格”外,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中最看重“感情投入”。“剩男”和“剩女”最大的不同是男性在择偶时主要追求女性的外貌,不太看重她们的工作能力!而女性主要追求男性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具体来看,七成受访女性认为男性要有房、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积蓄才能结婚。此外,近30%的未婚女性难以接受婚前财产公证。在婚后财产处置问题上,男性更主张家庭财政AA制。

报告还显示,“80后”在择偶中更遵从父母的意见,有不少人因父母反对而与恋人分手。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教授蒋永萍分析说,这说明由于“80”后独生子女居多,经济上尚未独立,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这直接导致他们在择偶中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意见。

本次调查的执行者、婚恋专家王治国指出,现在单身人群的择偶期望存在明显误区,“择偶错位(期望错位)”影响了人们的择偶行为。报告反映出当下婚事中不少女性将婚姻视为一种社会保障,有些人存在着“傍大款”“房子都比男人可靠”等被扭曲的婚恋观。(新闻来源:山东商报)

圈点:扭曲

婚恋观扭曲是因为当下的单身男女“做人太现实”,过于在意金钱才貌,拥有选择权后,不能抛弃选择过程中的过度焦虑。有房、有车、有品、有貌……每个人部在寻找各种要素的交集。但秦奋(《非诚勿扰》男主角)不是说吗?你够条件了,但不合适。择偶,做做减法更好。

两对老夫妻拟AA制合租度晚年

吴阿姨唯一的女儿几年前远嫁丹麦,很少回国探亲,她和丈夫老胡相依为命。同一社区的退休老师钟先生和季阿姨,平时儿子工作很忙,老两口也很孤单。吴阿姨和钟老师同为志愿者,在一次活动中,吴阿姨得知钟老师家正在装修,需要找个住所过渡一下,就生出了两家人找一套房合租的念头。这个想法当即得到了其他三人的认同,于是,他们找到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一起租住。

两对老夫妻合租后的主要生活开支实行AA制,房租和水电费平分,每人每月上交伙食费300元,由季阿姨当家。毕竟是两户人家,一下子住到一起,一开始还是有点不适应。钟老师说:“住进来的第一天,我都不好意思上厕所。”季阿姨烧的菜有点咸,老胡开玩笑地说:“盐贵了,以后稍微少放点,盐吃多了还容易得‘三高’,看病还要花钱。”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两家人逐渐适应了,相互间还常开玩笑。

已其乐融融合租两个多月的两对老夫妻,打算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先在一起住五年,下个月还有一个旅行计划。(新闻来源:青年时报)

圈点:合租

合租既是老年人生活的新模式,也是老年人婚姻的一种新尝试,目前,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关注的比较少,成功的模式仍在探索之中让我们一起努力。

90后恋人签订“婚前协议”

日前,在杭州香积寺路开通讯店的老板张先生,迎来一对要求打印“婚前协议”的90后恋人,这份“婚前协议”内容很雷人,让他这个70后有点吃不消,他拿给旁边的80后朋友一看,朋友也大呼劲爆。

这份婚前协议分成10项条款,内容制定得比较细,比如:不能乱搞婚前情,如被发现直接分手;不得无故吵架,甚至情绪不稳定时,不能向对方乱撒气,不能动手打人毁坏私人财产,不能一件事情重复N遍,否则一星期不能上床;不得说脏话及其他没素质的话;女方全权负责家务,女方不在时由男方负责;女方在家时每天都要去遛狗,最少一个半小时,天气不好除外,要把狗狗当女儿看待照顾;承诺的事情必须做到,否则写检讨书读给嫂子(双方的好朋友)听,1000字起步……

记者联系上了签订协议的小高和小丽,就读于杭州某大学的小高说他们是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的,“恋爱不是儿戏,为了保持恋爱的新鲜感,提高双方的责任心,我向小丽提出签订这一份特殊的婚前协议,她也接受。”协议书的效力持续到双方结婚为止。当记者问到签订这份协议能够起到多大作用时,小高很自豪:“如果一个男人觉得这份协议值得遵守,那他就爱那个女孩。我们虽然只在一起一个多月,但是这个不是时间问题。我女朋友也说,协议只是一个形式,只要双方心里有彼此,就能永远在一起。”(新闻来源:钱江晚报)

第6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日前发出提醒儿童乘车“四不宜”:即12岁以下儿童不宜坐副驾驶位置、家长不宜抱着孩子乘车、不宜让孩子在车里做游戏、不宜让孩子头部探出天窗。专家还建议:超过4岁或体重超过18公斤的儿童,应乘坐面朝前方、座位加高的安全坐椅,并以安全带固定身体的方式乘车。

0.78次

清华-人人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对来自人人网上全国活跃的近4万名高三、本科及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考生仍然扎堆报考京沪港的高校,设计、戏剧影视类曾经的冷门专业成为了新宠;生活方面,在校大学生平均恋爱0.78次,平均每月可支配费用为1383元,平均月花销1152元。

3杯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儿茶素可能成为老年痴呆症潜在的治疗药物,目前最常见的饮食中含有这种物质的就是绿茶。研究者指出:人需要每天喝10~15克绿茶才能起到一定作用,按每次泡茶用3~5克计算,也就是3杯绿茶。

15分钟

据美国《侨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900名参与者长达5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那些每天使用防晒霜的人皮肤明显年轻,老化程度比未使用防晒霜的人低24%。只要每天花15分钟做点防晒工作就能减少患皮肤癌的风险。

16%

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近日的《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在男性会主动交出工资卡这一项调查中,排名最前的是湖南长沙(16%),最后的为江苏无锡(9%)。而深圳“80”后女性对男方最低收入的要求为8437元/月,其次为浙江杭州7828元/月、河南郑州7006元/月。

6.72个小时

近日,智联招聘《2013年白领手机指数调研》显示:白领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变长,近80%的白领表示患有手机依赖症,高达75.84%的白领表示需要24小时开机。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时长最长,每天6.72个小时,上海白领为5.45个小时。

不要批评你太太的缺点或怪她做错事,要知道,就是因为她有缺点,有时做错事,她才没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

——一位婚姻幸福的岳父的忠告

为什么美女大多目光短浅?因为围得水泄不通的男人遮住了她们的视线。

——有人这样戏言做美女的风险

很多人的悲剧在于: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知道要做什么,却仍然没有做。

——行动力是成功的第一步

每个人都是囚犯,手机号码便是编号。

——手机方便了人,也困住了人

发微博和检查电子邮件比咖啡、酒精、性、工作、消费更具诱惑。

——德国最近一项调查记录人们每30分钟产生的欲望,样本为18~85岁的205人,结果令人非常意外

第7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9所省属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院校264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64份,有效率为93.3%。其中男生占45.3%,女生占54.7%;一年级学生占17.5%,二年级学生占34.7%,三年级学生占28.2%,四年级学生占19.6%;本科生占68.3%,专科生占31.7%。

二、调查结果

(一) 男女大学生恋爱基本情况

有26.9%的男生和43.7%的女生正在谈恋爱;有13.4%的男生和29.1%的女生谈过恋爱,但现在已经分手了;有17.8%的男生和11.7%的女生正准备谈恋爱;有17.5%的男生和25.9%的女生在大学期间不准备谈恋爱。

(二) 男女大学生婚恋年龄比较

1.初恋时间比较。13.0%的男生和5.7%的女生的初恋时间为初中阶段,且男生高于女生。初恋时间始于高中阶段的男女大学生没有区别,分别占23.3%和21.4%。而在大学一年级女生开始谈恋爱的比例比男生高出5个百分点,而在其他学龄段没有区别。

2.理想恋爱时间比较。有30.9%的男生和34.1%的女生认为最理想的谈恋爱时间应该是在参加工作以后,处于第二位的是在大学二年级,男生占26.2%,女生占26%,而认为在其它时间比较理想的较少。

3.理想结婚年龄比较。男生的理想结婚年龄平均为26.7岁,女生的理想结婚年龄平均为27.0岁。但是男女生的理想结婚年龄范围都比较大,介于法定结婚年龄与40岁之间,个别人选择在40岁以后结婚,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4.与配偶最理想的年龄差比较。有近一半的男生和女生都认为与配偶最理想的年龄差为男生比女生大3岁以内,还有25.6%男生和15.9%的女生认为男女年龄相差3岁以内即可,对年龄没有要求的男生占6.1%,女生占4.2%,但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女生比男生大3岁以上。

(三)男女大学生恋爱动机比较

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多种多样,虽有一定的差别,但主流是好的,有44.8%的男生和50.5%的女生恋爱的主要目的是寻找爱情,建立家庭。但有6.4%的男生谈恋爱是为了满足个人生理的需要;有21.2%的男生和10.6%的女生是为了寻求刺激、摆脱孤独;有8.4%的男生和7.1%的女生是为了积累经验;有17.2%的男生和23.5%的女生是为了证明个人的价值等不正确的动机。

(四)男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比较

男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较大的差别,他们首先都看重对方的人品,在回答问卷时有47.1%的男生和54.5%的女生选择了“首先考虑对方的人品”。在其次考虑的因素中男女生有了显著的差异,男生看重的是对方的相貌,而女生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第三考虑的都是孝敬父母及个人修养。对于男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历、身高、性格、事业心等女生也比较看重,但不是主要因素,而男生对于女生的性格、性感及温柔贤惠情况比较看重。

(五)男女大学生恋爱道德观比较

男女大学生在恋爱道德观上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有一半的男女大学生认为三角恋和多角恋是不道德行为,应尽快选择一个;有35%左右的男生或女生认为恋爱自由,无须指责,而有15%左右的男生和女生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可以优中选优或者是更刺激能满足自己的多种需要。对于婚外恋有23.9%的男生和15.7%的女生选择了“只要不破坏家庭,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在恋爱期间发生过性关系的,只有11.4%的男生和15.5%的女生认为一定要结婚。

(六)男女大学生性观念比较

男女大学生对婚前和同居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85%以上的男生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主动性,认为“只要双方相爱,婚前是可以理解和宽容的;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完全是个人行为,无需别人指责”,而女生持这种态度的也占70%左右。男生对恋人对自己的性暗示和性要求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而女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虽然处于被动状态,但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对方或处于默认状态。传统的观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淡化,大部分人能够接受自己的恋人或配偶曾经和他(她)人有过的。

(七)对取消禁止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规定的态度比较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有关规定,对于这一举措,男女大学生普遍认为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表明了国家对大学生更加尊重,深知这并不是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这种思想是正确的。但对在校期间大学生结婚的态度上,男生赞成结婚的要比女生高出7个百分点,分别为13.0%和6. 2%,而有45%左右的男女大学生都选择了顺其自然。而在问及是否选择在大学期间结婚时,有1.4%的男生和0.5%的女生选择了肯定会结婚,绝对不会结婚的男生占52.3%,女生占70.9%。

三、结论

男女大学生在婚恋时间和恋爱的动机上存在许多共性,表现出早恋的倾向和爱动机多元化,理想的结婚年龄均为27岁,理想的年龄差为男比女大3岁以内。男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人品是男女生首先看重的,其次男生看重的是女生的相貌,女生看重的是男生的能力,排在第三位的是孝敬父母。男女大学生的婚恋道德观有一定的问题,有大半学生对三角恋和多角恋比较认同,甚至认为是正常现象,对于婚外恋有20%左右的男女大学生表示不破坏家庭是可以接受的。男女大学生的两性观念比较开放,且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和主动性,大部分人能够接受自己的恋人或配偶曾经和他(她)人有过的。

参考文献:

1.杜林,风笑天.婚恋观和恋爱现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06(2).

2.唐昆雄,贾付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贵州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7(12).

3.郑夕春.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9).

第8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近几年,相亲节目的爆红,成为各界关注的社会现象。那时,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女嘉宾马诺等人的“宁愿在宝马里哭泣”等各种出位言论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实际上,再往前追溯,相亲节目风潮在当年湖南卫视《玫瑰之约》大热时就已兴起,跟风之作曾经一度超过30档,后来在同质化竞争下渐渐销声匿迹。

电视相亲节目为何火?市场需求便是其存在生长的土壤。

1.市场庞大,剩男剩女比例增多。

现代社会催生了大量“剩男”、“剩女”。一份由全国妇联的《2010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8亿单身人士。另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大龄”未婚单身女已超过80万。在上海,“剩男”“剩女”的比例为3:7,在深圳“剩男”“剩女”的比例为1:9。可见“剩女”问题在我国一线城市已相当严重。

2.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为人们提供交友平台。

婚恋交友类节目的适时出现,为那些勇敢追求爱情、渴望情感的男女提供了一个交友、寻找爱情的平台,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资料显示,湖南卫视《玫瑰之约》开播的5年时间里.600多对嘉宾现场派对成功.200多对嘉宾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3.把相亲节目从服务类转向娱乐化。

在当今电视节目娱乐化影响下,现在的电视相亲节目从服务类节目转化为娱乐真人秀类,凸显其娱乐功能,观众从而喜闻乐见。正如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选择嘉宾的标准:特殊者可以优先考虑;特别愿意表达自己,个性特殊、表现力特强者可以优先考虑。其选择嘉宾的标准很明显就是鼓励作秀,把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

4.节目不断爆出争议性话题。

参加电视相亲节目的嘉宾大都个性突出,思想开放,敢说敢做。《非诚勿扰》节目中几乎每期都会爆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拜金女的毫不掩饰、富二代的显摆臭屁、孔雀女的撒娇发嗲、凤凰男的自卑自尊、杭州极品婆的农民歧视等等。话题的争议性引起了网络上的传播和探讨及电视媒体和报刊媒介的报道,甚至广电总局的探讨。这些都成为了电视相亲节目火爆的助推器。

基于这些原因,几年来,相亲节目一直是各电视台招标的重头戏,让人眼花缭乱。各大卫视的“相亲”大战最猛烈之时,浙江卫视曾连续13天推出特别版《为爱向前冲》。甚至有几家卫视要推出与相亲节目同名的季播电视剧,《我们约会吧》还推出同名电影。但是,由于相亲节目太过泛滥,同类节目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加之有些节目的话题炒作超过底线,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下发整改和停播规定,与此同时,以歌舞类选秀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逐渐兴起,相亲节目的收视也一路下滑。

在这样的“熊市”之中,武汉电视台文艺频道出品的《一见钟情》逆势上扬。虽然仅仅播出三期节目,但收视表现不俗,其中原因,值得电视同行思考。

《一见钟情》节目时长60分钟,播出时段为19:00-20:00,周播。从体量上看,《一见钟情》节目比常规演播室相亲节目略短。但作为户外真人秀而言,每周一个小时时长的节目,工作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从节目内容来看,户外交友相亲这个题材并不新鲜。浙江民生休闲频道就曾于2011年播出大型真实相亲节目《相亲才会赢》。该节目为日播,每期30分钟,周一至周五20:00-20:30播出。节目口号是“为单身男女搭起相识、相知、相恋的鹊桥”。男女双方微妙的情感变化以及最终能否牵手的悬念将贯穿节目始终。观众不仅能从中体验到这一切,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主人公交流。就表现手法而言,该节目与武汉文艺频道的《一见钟情》大同小异、一脉相承。

当然,类似的尝试湖北经视也曾做过。几乎在同一时间点上,湖北经视《情感大搜索》节目便曾制作过同类型户外青年相亲节目,作为《情感大搜索》特别版节目播出。

这类节目成功的要素无外乎以下4点:

1.纪实性。所谓纪实性就是采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拍摄,是对纪录本性的一种回归。我国的户外电视相亲节目基本都是用这样一种纪实手法提前进行拍摄录制。节目预设桥段,引发当事人双方激烈的争论、矛盾,将各种情感的碰撞等等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当事人双方在节目中用自己的行为表现着真实的自己,但是他们仍然要受到“规则”的制约,在规则的制约下去扮演一个属于自我的角色。因而电视相亲节目只是借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造成真实的假象,提供给观众的是没有内涵的“真实感”。这也是几乎所有真人秀节目遵循的法则。

2.冲突性。电视相亲节目主要是用电视剧般的情节来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节目编导预设状况,播音、表演专业的男女相亲参与者们,以适合的方式将桥段、情境“演”出来。这对普通电视受众来说是一场很是具有戏剧化冲突的情节戏。

3.参与性。一个电视相亲节目收视率的高低与参加该节目的男女选手质量和参与度是密不可分的。从《一见钟情》节目的宣传征集方向来看,该节目目前的录制重心偏向年轻化,意在走小清新路线。旨在利用武汉本身的高校资源,吸引大批帅哥美女参与节目。

看两段该节目官方微博上的宣传词:“想上电视节目吗?想展现个人魅力吗?武汉电视台《一见钟情》需要自信而充满魅力的你!限时户外交友真人秀,专业造型团队倾力为你打造、多个机位全程跟踪拍摄、每周黄金时段播出,这里你就是主角哟~不要犹豫”:“还在相亲网站上填资料?还在托朋友找对象?你out了!快来参加武汉电视台《一见钟情》吧!武汉景点游个遍,帅哥美女任你选。聊天表白都可以,不要犹豫就是你!”

从以上言辞不难发现,该节目目前仍是以贴近和造梦为主打卖点,意图吸引年轻群体参与节目制作。但据个人判断,由于该受众群并非目前武汉电视市场收视群主力受众,若无明星参与(如湖北卫视《如果爱》、浙江卫视《12道锋味》),小清新路线很难持久。扩大受众,寻找新的收视亮点将是该节目下一阶段制作的重点和难点。

第9篇: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摘 要:伴随高校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女性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女硕士研究生面临就业、学业、婚恋、人际交往和家庭等不同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承受着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压力源的影响程度以及面对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探索女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压力源,并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研究生辅导员分类指导女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01-03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4年高校学生工作课题(LX2014Y216);天津科技大学学生工作特色基地建设项目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招收研究生数量已高达56万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至2012年,全国女硕士招生规模连续4年高于男硕士,女硕士增幅达18%左右[1].另一方面,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能力连续下降,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现象[2].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女研究生相对男研究生承受来自社会、家庭、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造成女硕士研究生内心冲突、矛盾和失衡比男性更为复杂、强烈和隐蔽.女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产生心理、行为偏差的研究生日益增多,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有研究显示女研究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等七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的日常规模[3],这给高校学生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B在校女硕士研究生进行调研,探究造成女研究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分类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 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进行分析.问卷由32个项目组成,7个因子包括:学业、就业、婚恋、家庭、经济、人际交往以及其他.压力源量表使用的是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和《研究生压力源量表》,6个维度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问卷实际发放320份,效率达82.2%.

1.1 影响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的压力源排序

整份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7,各维度的信度在0.432至0.837之间,大部分维度的信度值较好.由表1可以看出依照各类因子的均值对比显示,压力对个体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就业与前途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关系压力>其它>人际交往压力>婚恋爱情压力.就业压力成为首要心理压力来源与近期研究调查结果相一致,伴随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与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研究生肩负着个人、家庭、社会的诸多期待,特别是女研究生,在大部分同龄人已进入事业稳定、婚姻和睦的特殊时期,投入就业大军对女研究生来说更容易产生心理冲突.与此同时,女硕士研究生还有可能面临年龄或性别上的歧视,高学历的身份反而成为女研究生就业的额外负担.其次是学业压力,据了解B大学对研究生毕业数量和质量都有相关要求,对不符合毕业要求的研究生推迟答辩或者延期.排在第三位的是经济压力,伴随年龄的增长,在大部分同龄人工作稳定并可能已经升职加薪赡养父母的阶段,无经济收入的女研究生无法独自赡养父母、无法养育子女,随着年龄的增加,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女研究生渴望早日投入社会,用自己的能力维持研究生阶段的贷款和生活开支.

1.2 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不同来源地差异比较

根据不同来源地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差异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只有经济压力因子的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其他因子均不显著.对经济压力因子进行LSD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和城镇分析结果不显著,农村和城市分析结果显著,城镇和城市分析结果显著.对不同来源的女硕士研究生来说,经济方面的压力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压力来源.B高校的地理位置都较为优越,对于农村生源的研究生来说,农村与城市、城镇与城市的经济差异可能使来自农村的女硕士研究生感到更大的压力.

1.3 B高校不同学科类型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差异

不同学科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差异表的数据结果显示,在学科类型上,文科生的各方面压力均高于理科生,除了理科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与前途压力上和文科女硕士研究生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因子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1.4 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不同培养类型差异比较

不同培养类型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差异表的数据结果显示,在培养类型方面,在婚恋爱情压力与人际关系压力上,专业型女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女硕士研究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两年学制的专业硕士与三年制的学术型硕士相比,缺乏一年的缓冲期,学业安排的更加紧凑,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维持婚恋关系,因此婚恋爱情压力更大,社交圈相对更窄一些.

1.5 B高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差异表的数据显示,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上,除了在经济压力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女硕士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因子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非独生子女的女硕士研究生在经济方面承受的压力大于独生子女的女硕士研究生,为保证两个或多个孩子拥有相同的资源,父母难免会更加辛劳,承担着更大的经济负担.

1.6 B高校不同年级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差异

对B高校不同年级间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学业压力因子方面方差分析结果不显著,其余因子方差分析结果均为显著.经过进一步事后分析(LSD)可以看出,在就业与前途压力方面研一分别与研二、研三差异显著,在经济压力方面研一与研二差异显著,在家庭关系压力方面研三分别与研一、研二差异显著,在婚恋爱情压力方面研二与研三差异显著,在人际关系方面研三分别与研一、研二差异显著,在其它方面研二分别与研一、研三差异显著.随年级的增长,较高年级的就业与前途压力增加,同时还可能面临继续深造、选择就业城市、选择行业等多重困扰.而在经济、家庭关系、婚恋爱情、人际关系、其它五个方面,研二的压力都高于研一和研三的同学.研二没有研一学业的压力、没有研三就业的压力,自主支配时间和经济的空间比较充裕,但对于未来的规划、人际关系的维系充满着不确定性,研究生二年级是最为充实且复杂的一个学年.

2 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量表研究结果

2.1 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情况及排序

由表2可以看出,女硕士研究生的应对方式排序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数据显示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应对压力方式首选解决问题,其次就是求助,在高校女硕士解决问题和求出的对象则是身边的导师、辅导员、同学,问题的解决和正确的疏导对女硕士研究生应对压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B高校不同来源地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差异

对不同来源地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差异进行分析,只有合理化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著,经过LSD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和城镇显著,农村和城市显著,城镇和城市不显著.数据说明农村生源的女硕士研究生在应对方式方面更加不容易掌握,导师和辅导员在对特殊群体的心理辅导应该加以重视.

2.3 B高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差异

根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差异分析的数据结果显示,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上,所有因子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与是否是独生子女无关.

2.4 B高校不同年级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差异

根据不同年级女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差异表的数据结果显示,只有解决问题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其余因子方差分析结果均为不显著.经过进一步事后分析(LSD)可以看出,研一和研三差异显著,研一和研二、研二和研三差异不显著.B高校女研究生研一和研三在压力应对方式有明显差异,可能由于研一刚入学仍处于适应环境的阶段,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三年级的学术性研究生和二年级的专业型研究生.

3 研究B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启示与建议

3.1 倡导公平,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应逐步完善女性就业的立法、执法以及监督制度.用法律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4].其次,鼓励中小型企业招纳女研究生,鼓励女研究生自主创业,将女职员的生育成本部分地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相应的补偿制度,政府在税收、项目扶持等相关政策中有适当的政策倾斜,减轻雇佣女研究生的后顾之忧.再次,制定并实施男女平等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法律政策,在招聘、录用及任用、职前职后培训等环节能真正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例如:成立诸如“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等机构,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或法规,积极推动平等就业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5].最后,加大女性维权意识的教育与宣传,增强女研究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女性权利受到侵害时,国家和高校应给予女研究生法律援助.

3.2 以人为本,尊重市场规律,社会需求倒逼高校教育改革

在研究生扩招步伐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学校严格把好“入学关”和“就业关”,一入一出彰显大学办学质量,高校尽可能地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设置适应市场、适应女性的专业,制定更加灵活自主选择课程和研究课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调整课程结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业型硕士加大实用知识和技能的输入,注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培养,并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加大研究生社会实践环节.同时,加强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分类辅导,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就加强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减少必须课程,增加碎片化课程和网络化课程的内容,加强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对于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而言,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增加导师负责研究生就业的职责,作为评教和考核的重要指标,针对就业困难的女研究生,悉心排查,重点关注,心理疏导,分类建档,政策倾斜,提供就业信息.

3.3 发挥校友资源,构建女硕士研究生社会支持平台

研究表明,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多少影响着女硕士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来自于家庭、恋人、同学及导师的关系对于女硕士研究生的压力有很大的影响.要建立政府——学校——导师——家庭——校友“五维一体”的支撑平台.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就业等显性的方面,内在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值得关注,需要学校、学院、任课教师、导师、校友的通力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始终.针对女硕士研究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女硕士研究生的自身与外在压力源影响因素之后,需要重点关注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且即将面临就业和婚姻压力的专业型女硕士研究生,这一部分群体更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帮助其解决问题,给予合理化建议和鼓励,而非责备和强化教育,使其更好的自我调节,在即将踏入社会之际,保持乐观、自信,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肖潇,刘霞.女研究生群体心理压力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陈昕.浅谈在校女研究生的压力与辅导员工作的应对措施[J].新西部,2008(14).

〔4〕罗渝川,杜学元.未婚女研究生婚恋现状分析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