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体育论文范文

基层体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体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体育论文

第1篇:基层体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销售行业;基层员工;向心力;ERG理论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在人力资源领域体现的尤为显著。如何吸纳、留住人才,发展人力资源是各企业建设和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合理优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公平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打造优秀的团队、充分尊重员工的权利和才干,给予其广阔的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合理优质的福利保障体制等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向心力。

耶鲁大学克雷顿・奥尔德弗(claton Aldeffer,1969)教授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接近实际的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类共存在三种核心需要:生存fExistene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即著名的ERG理论。

本文基于销售业,利用ERG理论对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于企业基层员工向心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ERG理论指出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多种需要,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强烈,更关注个体差异。由此考虑,基层员工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发展的三个需求,受到企业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的影响及企业对员工生存状况的考察与改良及对其人格的尊重、对其成长发展渴望的了解以及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销售行业的基层员工主要是执行上级销售管理人员分配的任务命令实现销售目标的人员。因此本文根据ERG理论,针对个体需求差异,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对于加强销售行业基层员工的向心力从实际出发提出如下策略:

一、生存需求

(一)外在激励(福利保障体制的建设)

1.现代经济社会企业间竞争激烈,人才流失严重,面对此背景企业首先应提高员工的向心力,满足其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而福利的本质是薪酬的补充,一项优质的福利对于满足员工基本物质需要是极有意义的。因此对于销售领域而言,建立和完善合理优质的现代福利制度,利于提高基层员工的幸福感和向心力,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战略性发展。销售员工福利制度的规划和调整应有人本理念,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来设置相对应的福利水平。员工福利水平应与本地区文化相结合。因此福利项目的设置应具有针对性,使福利的效用与员工生存需要的满足直接挂钩。

2.从伦理角度而言,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企业管理人性化的终极目标在于最大化雇员的幸福感,而福利保障往往是企业实现对雇员幸福关注和保障的最现实有效的途径。

3.实行关爱管理。了解被关爱者的需要,对他们的需要进行适当回应,然后检查这些服务措施是否一直适用被关爱者,根据员工的生存现状,有针对性地实行关爱管理。

4.与基层员工保持密切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根据员工需求和工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福利标准,实行弹性灵活的“自助餐”式福利体系,让企业福利制度的规划和调整与员工的真正需求保持协调,与员工的生存状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向心力。

(二)内在激励(对员工的尊重)

生理需求是人最原始最基础的需要,是不可回避的需求,销售行业的基层员工对此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需求渴望,因此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第一,尊重员工的身心健康。了解员工的需求,主动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工作环境。第二,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充分尊重员工的工作和业绩,以业绩来决定工资水平。第三,为基层员工创造稳定安全的工作和劳动环境,努力为其创造工作机会或发挥才能的机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凝聚销售团队向心力,使销售业绩最大化。第四,尊重员工人格,这要求管理者树立员工不好是上司责任的意识,减少对员工工作失误的抱怨。

二、相互关系需要

相互关系需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尊重和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关系的需要存在于同事、上司与下属之间,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凝聚基层员工的向心力的关键所在。

(一)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制定企业的考核激励制度

制定科学的且能得到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认可的评估标准,促进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施行“三重评估”的方法,进行主管评估、同事评估、自我评估。在“三重评估”结束后,对有较大差异的评估结果,管理者应该组织和员工进行面谈。

(二)从相互关系的需要方面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销售行业。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是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需要每个员工的参与和认可从而将员工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然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间的接触、交往和了解,增强亲切感和信任感,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三、成长需要

成长需要表现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它要通过创造性的发挥个人潜力和才能从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得以满足。基层员工的成长需求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这要求企业根据行业实际制定有关基层员工个人发展的措施。ERG理论中的成长发展需要指出重视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对此,基层员工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预期效果企业应该:

1.建立多级培训审核体系,以公司总部为核心,制定培训计划并给予下属分公司一定自,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子公司的培训方案,将培训权责具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员工的销售能力与服务水平。

2.使用专题讲授法,以讲授为基础,同时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对员工进行销售培训,运用视觉与听觉同时感知方式,加强员工与讲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销售能力。

3.可通过沙盘模拟的方式,让员工模拟上岗,并在此过程中让上级人员与基层员工进行角色互换,帮助员工尽快掌握销售技能,化资源配置,增强互动性强,增进上级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感情,凝聚向心力。

4.建立员工专题的自学系统。企业应当支持基层员工进行有关销售的技能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为个人学习提供相应的设备与环境,为基层员工打开提高个人销售能力的大门,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第2篇:基层体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53-02

一、总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基本是从由低级水平到更高的水平过渡的。在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谈论中,作者发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非常适用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如果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引入到有意识的心理辅导中,可以改善学生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我们又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叫作是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其属于行为科学范畴,是首次被著名美国学者Abraham Maslow在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的研究中取得所提出的。在马斯洛相关的理论体系之中,更加地强调在每个个体的成长阶段,其内部的力量是动机。同时,动机的组成是多类别需求互相组合,在不同的需求间,将对不同个体人格未来所处的状态以及走向起决定性作用。可以将需求理论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其分别是:个体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以及归属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在这些不同的需求之中,又可以划分成高等级需求或者是低等级需求。生理、安全以及情感的需求相对来说属较低等级的水平,只要是外在的条件满足既能够实现。不过,对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则属相对高等级的需求,必须要经由一定的内在因素而获得个体的满足。同时,个体所拥有的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又是不具有边界性的。现阶段,很多的领域均应用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院校之中,有关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直接和学生接触的管理人员,例如,辅导员、班主任等,他们需要密切和学生进行联系,除了应当全面的了解不同学生具体心理需求之外,同时应当对学生较高等级的需求进行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成长。

三、从需求理论各个层次谈高职院校建筑与艺术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有关生理方面的需求。对于人类来说,最为基本的需求是生理方面的需求,其中主要包含有:人的呼吸、喝水、饮食以及睡眠等。也唯有在人类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达到我们生存最低限度之后,其他的需求才能够被人们当成是新的追求。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学费较高,而其中的许多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庭有困难,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和敏感度。与其他专业学生对比而言,个别的学生有时候极为不乐意将自己姓名告知其他人,由于这些学生心理上怕被别人嘲笑,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除了应当重视对生理方面需求外,同时也应当为学生满足自身生理需求而提供应有的外在条件。例如,建设学生宿舍以及降低食堂消费等,通过对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满足自身生理需求提供条件,降低食堂消费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物质供应,如果学生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未被满足,则更高级别的马斯洛生理需求也不会出现。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有关安全方面的需求。依照马斯洛提出来的相关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内容有:人身、财产、道德以及工作的需求。同时,还包括需要避免疾病、痛苦的需求。而对于学校来说,安全永远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建筑与艺术系的学生相对理工科的学生,更富于艺术气息,更具有个性,考虑到他们的特点,在保障基本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的同时,更要确保道德安全以及隐私的安全,要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安全方面的尊重和重视,从而让他们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3.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有关情感与归属方面的需求。人们对情感以及家庭的需求,又被叫作是人类的社会需求。人们通过情感以及家庭,希望自己能获得一定的关怀以及爱,是人们对友情、爱情、信任的需求。尤其是如今,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情感上更多地表F为索取,而不懂得给予,或者说关爱和理解他人。作为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具有目的性地去引导学生能够尽量的认可对方,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拥有更加顺畅的情感沟通,使学生拥有一定的感情寄托。另外,大学生爱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可以寻找到一定的感情寄托,建筑与艺术系的学生更是情感丰富。作为辅导员,要积极正面地对待学生的恋爱问题,正确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不断地培养不同学生之间的亲密感以及归属感,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关心他人,以实现调节自身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学生之间相互爱、尊重、认可和接受,从而创建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

四、关于缓解和解决建筑与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个建议

1.加强互相认可,做到。尊重的需求又包含有:内部需求以及外部需求,其最主要包含有:自我尊重需求、自信需求以及尊重他人。对于学生来说,尊重方面的需求将会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尊重学生的研究以及就业。当今的大学生,一些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如何选择职业的观念与现实脱轨。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其次是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现阶段,要获取到别人的尊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个性较强的建筑与艺术系的学生。在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行为,支持“可以做”、“你有专长”等方向的暗示,缩小师生之间的垂直距离。尊重是对学生信心的一种满足,同时也是对他们价值的实现。相反,如果学生得不到认可,事情就会走向一个相反的方面。

2.提供方向性的建h,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价值。要想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应当使学生所具有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充分掌握他们基本的认识和欲望,使他们统一、完整、协调的发展。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这就是现阶段学生所达到的自我实现,也仅仅是不具备现实的一些经验,仅仅是非常短暂的水中镜月,应当加以指引与纠正。目前,市场竞争逐步白热化,大学生也开始认识到应当提升自身的价值。学生希望自己未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自我实现的深层次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潜力,可以正确反作用于老师的日常管理。

3.建立学校育人体系,和家长形成良好沟通。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若是想对学生不同层次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只通过学校的并不全面。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家庭是最重要的位置,应当对学生具体的需求以及所关注的方面加以了解,并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例如,创建微信群、构建家长网论坛、进行家访等。借助这样的沟通教育,定会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效果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4.激发学生自身需求,创建和谐氛围。需要是所有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最初的动机,对学生进行管理,尤其是思想教育方面,应当认识并激发学生自身的需求,使学生的能动性与热情有效发挥。在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应加强教师一起工作的想法,做全方位的教育,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帮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五、结语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进步的和有因果循环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重要”在不断控制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不断穿插于其他需求之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使用,可以帮助建筑与艺术高职学校的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恐慌;设置日常标准,克服精神混乱;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克服内疚感;建立竞争意识,克服失望和嫉妒;建立主动适应社会思想,克服恐惧。对于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加上适当的考虑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其他因素,来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

参考文献:

[1]朱晓青.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研究―基于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视角[J].上海文教资料,2014,(12).

[2]薛超.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现代教育,2012,(10).

Based on the 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 Analysis

―In Architecture and Art Students,for Example

YANG Shuo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ngzhou Zhejiang 311231,China)

第3篇:基层体育论文范文

1.1 萌芽期:联邦政府对精英体育政策的有限的间歇性资助(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末) 

相关研究表明,从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只为体育的发展提供间歇性的支持。但即便如此,1901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的体育还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实现的,体育的服务主要来自私营机构中非盈利性部门,体育发展的基础是俱乐部[1]。各州体育政府机构协调地区比赛并组织州级锦标赛,而联邦体育管理机构组织全国锦标赛并派队参加国际比赛。[2] 

尽管这一阶段早期,联邦政府体育部门与国际体育组织之间没有正式的关系,但是联邦政府却十分清楚在国际体育赛场上的成就可以推进国家建设进程。1919年澳大利亚奥林匹克联合会(Australian Olympic Federation,AOF)成立后不久,AOF就为参加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而寻求联邦政府的帮助。同时联邦政府希望AOF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使运动员参加以后的奥运会比赛。[3] 

1945年二战结束后,由于受到战争对资源的消耗以及战后经济重建等问题,精英体育没有获得大量资助。体育管理自身的事物,寻找自身的资源[4]。澳大利亚作为爱好体育国度的声誉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后达到顶点,澳大利亚在此次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多。优异成绩的取得证实了重视国际体育成就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对奥运会的投资能够激发巨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1.2 形成期:联邦政府精英体育政策的兴起与初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 

到了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体育体制框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2年新当选的惠特拉姆政府认为应该给予包括体育在内的经济和文化事务更多的控制。联邦政府于1973年推出两大政策举措:第一,政府在旅游和休闲部的名义下设立专家组织。第二,建立由西澳大利亚大学体育教授约翰·布龙菲尔德负责的咨询计划调查报告[5]。布龙菲尔德建议联邦政府通过康乐署实施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澳大利亚精英运动员培养和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计划[5]。后来由昆士兰大学的体育科学家艾伦·科尔斯主持对策及建立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可行性进行检查[6]。调查最终形成了“为澳大利亚体育精英服务”的报告建议[7-8]。1975年马尔科姆·弗雷泽领导的自由党政府获胜。自由党对于大范围的体育经费资助并不感兴趣[9]。弗雷泽总理认为体育事物应该由体育行业自身管理,随即撤销了旅游和休闲部[8]。虽然弗雷泽政府继续对国家体育组织提供支持以提高对精英运动员的行政支持,但是,体育总经费在弗雷泽政府的前四年任期内呈下滑状态。[10] (本文不完整,需要体育毕业论文请联系客服)

我国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竞技体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分级的政府财政拨款,即国家级运动队由中央财政拨款,省市级运动队由省市级财政拨款,地市级运动队由地市级财政拨款。这种稳定的财政来源有力保障了我国竞技体育辉煌成就的取得,但是实践中也消解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完善以及新一轮依法治体进程的推进,政府发展竞技体育的缺陷逐渐显露。澳大利亚精英体育发展的实践为我们体育市场的培育、激活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发展带来思考。 

3.3 价值多元:精英体育政策演进发展的内在引擎 

联邦建立后很长时间内,体育政策都不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育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随着澳大利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澳大利亚精英体育在国际赛场获得的辉煌成绩,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之后,体育开始主导澳大利亚人的文化生活。政府开始认识到体育不仅是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构建民族形象、发展民族个性、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推进大众健身、促进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建立、改变社会条件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等的绝佳途径。体育论文的价值开始多元化,并成为公共政策讨论的合法焦点[24]。执政党也越来越能理解体育对于体现一个民族发展象征的价值以及实现选举的普及作用。价值多元成为澳大利亚精英体育政策演进的内在张力。 

举国体制下的唯金牌论使得竞技体育的积极价值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得以体现。以竞技体育促进全民健身为例来看,我国的竞技体育基本上与全民健身是相互脱离的。特别是从奥运优势运动项目分布来看,我们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的运动项目,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群众基础。为体育竞赛而建造的体育场馆由于地理位置、功能开发不足等原因也与大众健身生活相互脱节。当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迈进,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应通过体育政策的调整和引导,不断彰显竞技体育在促进全民健身、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多元价值。 

3.4 引领示范:精英体育政策演进的价值定位 

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之初,主要重视大众健身的开展,特别是1939年大众健身委员会(CNFC)的成立,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国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划,与精英体育没有多大关系。体育政策的重心也是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但是联邦政府却理解在国际体育赛场上的成就可以推进国家建设进程。自由党认为精英体育的成功可以刺激基层体育的发展,还可以创造民族英雄并将激励其他人效仿,并创建澳大利亚体育学院,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建立为联邦精英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之后的工党政府成立的休闲和旅游部,也认为对精英体育投入的越多就越能促进整个社会的体育参与。于是联邦政府的体育政策开始向精英体育倾斜,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建立到90年代末,联邦的体育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促进精英体育的发展而设计,大众体育发展相对缓慢。进入21世纪,联邦政府反思了精英体育的发展政策,对体育政策的关注点进行调整,将关注点汇集在大众体育的发展上。如2001年的《澳大利亚竞技能力的回归:一个更有活力的澳大利亚》、2010年的《澳大利亚体育:成功的通道》政策的实施等[25]。我们的竞技体育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但竞技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全民健身都是脱离的。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引导实现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的引领和示范,让国民得益于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就是推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推动力。 

4 结 语 

纵观澳大利亚体育政策的演进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发现: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放任”发展期,体育政策并不在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之上,体育的发展基本围绕发展社区体育和积极推进精英体育两个维度推进。70年代以后,体育运动的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及联邦精英体育水平的下降,严重影响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形象,联邦政府开始在精英体育上奋起直追。创建AIS、成立ASC、“下一步”“保持发展势头”“奥林匹克运动员计划”“运动员职业与教育计划”等促进精英体育发展的体育政策相继实施。 在体育政策加速发展时期,联邦政府体育政策关注的焦点是精英体育及国际赛场上的优异成绩。在经历精英体育的辉煌之后,整个国家却变得越来越不活跃,联邦政府随即对体育政策进行巩固和整合。“活跃澳大利亚”等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政策相继问世,掀起体育政策回归大众的趋势。 

我国的体育政策总体上也经历了由建国之初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到重返奥运大家庭后的重视精英体育的发展,以及现在的大众体育和精英体育的协调发展历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回归民生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趋势,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体育政策理应成为我国体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Australian News and Information Bureau Sport: A Reference Paper[M].Canberra: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Interior,1962. 

[2]Daly, J.Quest for Excellence: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M].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