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服务业营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业营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务业营销论文

第1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餐饮业服务营销发展趋势个性化服务

餐饮业在品质同质化的时代,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商业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最有效手段。餐饮业服务营销,就是采取多种策略,整合餐店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创造商机,经营顾客需求,使现有各类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以期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商业时代是服务竞天下的时代。而餐饮作为服务业,它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酒店生意的好坏。对餐饮业来说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了餐饮经营工作的一切要素和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消费者不仅重视酒店饭菜的质量和特色,更重视从消费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满足。

从餐饮业的功能用来看,其客户群的最终需求均立足于餐饮服务质量上。不难想象,一家会议室、客房装备等都很优良的酒店,但餐饮服务却一塌糊涂,其营业状况会提升?因而,新时期的餐饮业,极应加强其“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

因为,从顾客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顾客;从服务员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服务员自身认识的提高,端正工作态度,从而推动餐饮服务质量的提升;从领导者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领导者更好地发挥本店优势,调整服务战略,赢得顾客,获取最大利润。此外,领导者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店内员工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及思想负担,这样才能达到家和万事兴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餐饮业的增长率要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餐饮需求又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都可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在本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未来餐饮业的发展特点大致有一下五个方面:

一、走优质高效的快餐化道路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对快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质优价廉高效率的快餐店必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曾经提出,应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建立快餐中心,以规模经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饮食需要,加快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我国各地已有许多饭店和各类餐饮企业,通过经营快餐业务而使自身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更加强调营销环境的情调、氛围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份,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因此,相当多的餐馆,在布置环境,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图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吸引人的种种情调。或新奇别致,或温馨浪漫,或清静高雅,或热闹刺激,或富丽堂皇.或小巧玲珑。有的展现都市风物,有的炫示乡村风情。有中士风格的,也有西式风情的,更有中西合壁的。从美食环境到极富浪漫色彩的店名、菜名,使你能在太快朵颐之际,烘托起千古风流的雅兴和一派温馨的人和之情。餐饮店的内部也可以来点奇特的创意。比如以郁金香、红玫瑰等来取代几号桌几号桌的编号。营业中、准备中的门口告示牌,令人感到冰冷无情,如果改用‘本店上午九点开始营业,敬请稍候’‘本日下午十点打烊,明日上午九点再见,敬请原谅’就令人倍感亲切。因此,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快餐店和一些大酒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三、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保健环境将更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对健康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许多餐饮企业据此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例如,推销健康食谱、引进健康信息(如提供与健康、运动相关的杂志,或附设健康俱乐部、瑜珈教室,或放映外国运动影片,举办健康食谱讲习班等)、提供健康设施(如设置‘按摩器’‘健身器’‘氧气供应’等)、提供健康环境(如禁烟餐厅等)等,以此适应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及其要求。

近几年,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而原来作为餐馆的主菜、大菜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因为据科学分析,高纤维食品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减低癌症罹患率,控制血糖浓度的作用;而一向不为餐馆所重视的野菜,因其味美且没有污染,安全可靠,又兼富含胡罗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等有利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据分析,野菜中的荠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肝补肾、益精壮阳的功用,马兰头具有清肺消炎、止血凉血的作用,脑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在南京地区,野菜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重要内容,而餐馆亦适应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纷纷推出了各种精工细作的野菜时蔬。

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日趋个性化,这要求企业重视人们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企业形象。如情人餐厅、球迷餐厅、小盏餐厅、离婚餐厅等。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进行某种消费时,不仅消费商品本身,也消费商品的名气和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形象,因为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对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能让人产生自豪感,抑或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经历。

五、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情感生活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近几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所谓“煽情”的营销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活动刺激和调动人们的情感,以达到促销的目的。许多餐饮企业也通过设立诸如情侣包厢、情侣茶座、情侣套餐、情侣烧烤等服务项目来促销。或以加强家人的团聚、朋友的聚会、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乡亲情、同学情等来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宣传上也强调情感服务的特色,尽力突出自身适合各类情感生活的消费环境。外食市场是餐饮业的基础,而外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应酬的需要,如婚丧喜庆、商业会谈、情感交流、朋友聚会等,人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环境氛围,更周到的服务,更形式化的场所和更丰富的饮食选择。

我认为该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餐饮服务营销论文所指服务的个性化能针对目标顾客,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集中优势为目标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个性化才能形成品牌效应,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施服务创新,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应做到:

一、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酒店经营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抓好饭菜特色和品质的同时,加强服务多元化管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和谐温馨的酒店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从我做起做好服务工作。

二、加强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创新服务内容。潜心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的服务新需求。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服务常识,更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

三、要实现培训的全程化和经常化,实行外聘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强烈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培训,要重视各项服务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礼仪的培训。

四、重视服务的人性化,充满对消费者关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他被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服务并不能为服务而服务,而要一切为满足和超越消费者期望,充分人性化和人文病情,使消费者的精神回报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餐饮业这个这个特殊行业中,企业应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立足长远,不断提高服务营销能力,充分运用服务营销服务于顾客,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心。

第2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1.1营销滞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供电企业还没有能力分析、研究全部终端用户的特性,同时,也未能像其他行业一样,拥有比较完整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电力销售,对电力市场的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无法满足用户对电力的不同需求。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行业依靠信息化技术突破了原有的局限,获得了飞速发展。因此,供电企业需要使用信息化手段搜集、汇总电力用户的需求信息,这样可避免顺应自然垄断时无法获得用户认可的问题。

1.2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供电企业倡导的“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即立足于加强服务工作,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但在实际中,一些供电企业还没有形成主动服务的意识。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用户遇到问题时,供电企业才维修。供电部门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能主动分析和排查问题,这主要因为思想观念已跟不上时展的潮流,仍旧以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经营供电企业。这种被动的服务方式非常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1.3供电企业内部缺乏协作性目前,供电企业的业务流程不以用户为中心,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依旧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主要表现在电力营销和用户服务等属于供电系统中极少数部门的工作,不是企业共同的任务,没有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统筹作业、协作管理,进而造成企业内部缺乏协作性、工作效率较低。

2供电企业服务营销的有效对策

2.1完善电力营销体制机制电力营销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供电企业实现成功营销的前提。因此,要加紧建立新的营销制度,以代替传统的营销制度。要想建立新的营销体制,需要融合服务理念。电力营销职能要向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转变,同时,要建立电力销售前、中、后一条龙的服务机制,并将用户服务作为营销工作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供电企业的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目前,电力系统中的95598用户服务系统已非常成熟,该系统对电力系统内部的服务资源进行了整合,能及时满足广大电力用户的不同需求。

2.2深入了解用户需要供电企业应该加强对用户具体需求的了解程度,并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营销服务。电力用户分布较广,他们的身份和职业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了解电力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用电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主动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用电问题。比如缴纳电费、抄表、维修和修复线路故障等。供电企业要变被动为主动,运用各种方式了解用户的需求,尽可能地在用户提出要求前,掌握用户的潜在需求。因此,供电企业要加深对用户用电需求的了解,及时、主动地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2.3提高营销中的服务质量抓好营销汇总的服务质量是供电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完善相关服务流程时,需要做到以下4点:①解决好各个环节、员工、班组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性。②细化电力营业厅的服务准则。具体可细化为用户分流引导、服务咨询、业务接待办理、投诉处理、宣传介绍、用户体验和应急处理等服务流程。③实行流程跟踪问责制度。用户进入营业大厅后,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用户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避免用户浪费时间,从而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要详细调查流程被终止的用户,且及时给予答复。每到月末,应汇总制作完成的流程表,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用户利益。④创新服务监督方式。可聘请新闻媒体或社会人员进行服务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对于一些较好的建议,应结合实际及时采纳。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改正,从而不断完善供电企业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3结束语

第3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电力营销增值服务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1转变服务观念

电力营销增值服务的工作观念,要从“以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提供优质、规范、真诚的服务”这一服务理念。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换位思考,灵活处理客户的问题与困难,及时解决增值服务中的问题,做好增值服务工作。例如,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变化,灵活制定夏令时、冬令时等工作时间,对各收费室上下班的时间进行适当调整,方便广大客户缴费。

2塑造国网品牌,完善服务机制

中国电力企业要努力塑造国网品牌,在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服务机制的完善上强化增值服务职能。过去,不少供电企业的服务流程都是在管理用户的需求层次上设计形成的,多少在管理制度与机构的设置上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因此,供电企业要认真学习《供电服务监管办法》等法规、文件和国网公司“三个十条”等,并通过内部责任和权利的界定,建立面向客户、责权清晰、管理有效的供电服务机制,打造国网优质品牌,实现增值服务的流程再造以及机制创新。

3优化增值服务流程,实现服务手段创新

在服务过程中,要努力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完善服务手段和方式。例如,进一步完善客户服务热线的中心功能;建立“网上营业厅”,缓解用户“缴费难、报装难、报修难”的问题;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试行大客户VIP贵宾服务制,细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做到“客户一个电话,剩下问题我来解决”;减少增值服务中的流转环节,实现电力服务业务“内转外不转”的模式,加快内外部信息的传递速度,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和工作流程等。

4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在电力营销增值服务过程中,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便是营销人员,作为电力企业的“窗口”,营销人员必须加强思想学习,贯彻优质服务理念,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电力企业还要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实际演练,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

5实行问责制,切实为客户服务

在电力营销增值服务中,电力企业要不断完善服务方式,推陈出新,实行问责制。工作人员要做到当天接单,当天完成任务。接到故障报修电话时,不论节假日或白天夜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排除故障,特别是夏天高温天气,也要完成服务任务,切实为客户服务。

6加强增值服务监管力度,重视客户意见反馈,及时改进服务工作

电力企业可在营业场所公示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意见簿,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加强服务监管力度,提高电力营销增值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对于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电力营销模式创新

1建立并完善创新型电力营销体制

1.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

电力企业在营销模式上,要以市场为目标依托,做好数据记录和存档,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科学分析,重点分析其中售电量变化情况,针对售电量增长率及各种细划电力子市场所预期的边际利润中,再进一步筛选出拥有适当规模和增长特征的细分电力市场,对其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营销管理上,要根据具体工作,建立并完善营销机构,将其系统化、规范划,及时掌握电力市场信息走向,把营销调研作为一种深入了解客户、改进电力营销市场决策的有效手段,进行各项工作。

1.2建立并完善全方位营销机制

不同地区其电力营销机制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起全方位的电力营销机制,把握好该地区的电力负荷变化情况和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寻求电力市场新的增长点,加强促销功能,制定促销策略,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正确引导电力用户的消费;并采用签订电力合同的方式有效规范供用电双方的行为。

1.3建立高效的营销费用保证制度

电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为了保障市场营销活动切实有效的开展,应该根据市场需要,建立高效的营销费用保证制度,每年要制定科学的预算开支,从电力销售总额中提取必要部分作为营销费用,用于诸如企业形象设计、电力产品宣传、营销策划、科研开发、营销方式创新等支出。

2建立并完善创新型电力市场产品营销模式

电力市场营销中“产品”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有形产品--电压、频率、频率合格率、电压合格率和用户供电可靠率;核心利益—用户得到的电能效用与利益;附加利益—诸如咨询、安装、维修等综合服务。因此,建立并完善创新型电力市场产品营销模式,需要从电能产品本身的特征、用途等方面着手,拓展电力的附加利用形式,对客户的用电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其次,要对用电市场的建设和电网改造进行完善和规范,输电电网和配电网是电力销售市场的载体,只有拥有一个现代化水平较高且电网布局合理的系统,才能增加供电电源点和输电网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能质量,扩大电力营销规模。

3建立并完善创新型电力市场价格营销模式

3.1采用分时电价的方式实现让价策略

分时电价是电力促销活动中的让价策略,鼓励客户避开用电高峰期,在用电低俗时段用电量越大,用户从中得到的让价收益也就越大。这也要求建立合理的峰谷、丰枯分时电价结构和标准,完善分时电价的形成机制;同时要扩大峰谷、丰枯分时的电价差,更有效地调动用户自我调整的积极性,扩大影响和应用范围。

3.2采用数量折扣手段

所谓数量折扣手段,即电力企业将大量购买时节约出的费用中的一部分返还给购买者,从而鼓励购买者更大规模地购买。这一手段能够促进钢、水泥、化工等高耗能企业与供电企业同步协调发展,帮助电力营销市场更广泛地拓展。

3.3采用两部制电价

正确利用两部制电价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让价策略。两部制电价,即把电价的产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电价,另一部分为电度电价。基本电费是固定的,用户每月所交的基本电费只与其容量或需用量有关,实际用电量越小,用户的平均电价则越高。

3.4灵活创新多种电价机制

要根据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具体分析,创新出多个可供选择的科学电价机制。例如,可以根据情况,制定负荷率电价机制、节假日电价方案、蓄热(冷)电价方案、可停电电价方案等,为用户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用电时间和用电方式,从而提高电网均衡用电水平以及电能的终端能源占有率。

第4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从美国杜邦公司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至今,尼龙逐渐成为了从煤、空气、水以及其他物质所合成,并且具有柔韧性以及耐磨性、类似于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所有聚酰胺的总称。如今尼龙产品种类繁多,几乎遍布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国尼龙产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的,其间曾借鉴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技术和经验,到20世纪70年代有了自己相对较为系统的尼龙产品生产线。之后,由于尼龙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尼龙化工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为我国经济、财政以及就业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尼龙化工市场影响力的逐步增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国家为了支持尼龙化工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优惠,为尼龙化工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尼龙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总量扩大,质量稳定性提升。如今尽管尼龙的价格下降比较明显,市场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其中下游的面料市场以及应用市场的增长幅度无法跟上产能增长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也体现出了目前尼龙产业由量到质的一个发展过程,尼龙产业发展呈现出了总量扩大以及质量与稳定性提升等特征。其次,尼龙纤维市场也在不断地拓展,尼龙纤维的丰富多样化发展丰富了尼龙产品的市场结构,并且在市场竞争上也提升了尼龙产业的整体影响力。调查显示,过去几年,全国化纤业的年均增长率在5%左右,竞争日趋激烈。最后,尼龙产业的整合趋势更为明显。就整个化纤业而言,依靠单纯的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变得更为狭窄,化纤产业朝着专业化、技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尼龙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先进的专业技术带到中国,产业之间的整合趋势更为明显。为拓展尼龙市场,如今全球尼龙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强,例如德国朗盛公司的玻纤增强尼龙66、日本的绿色工艺生产技术等。在尼龙纺丝领域,尼龙6占据着主导地位,改性锦纶也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开拓新的领域。在当前的形势下,新型尼龙化工产品的出现为尼龙行业增添了活力。

二、尼龙化工企业服务营销的意义

1.应对市场竞争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石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供应资源总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化工行业市场竞争由资源争夺型的竞争转化为需求为主的价格竞争模式。化工销售面临着化工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的新形势,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营销业务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学会用主动进攻的姿态去努力获取市场,同时也要应对市场缩小以及同发达国家在资金、管理、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的差距。

2.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服务营销的本质是“服务”,美国市场营销学界将服务定义为:“主要为不可感知,却使欲望获得满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需要与其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出售联系在一起,生产服务时可能会或不会利用实物,而且即使需要借助某些实物协助生产服务,这些实物的所有权将不涉及转移的问题。”据此不难看出,服务是一种涉及一些无形因素的过程以及结果,服务营销的关键在于为客户提供一种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则能够促进所销售的产品价值的提升。

3.加强内部建设的需要尼龙化工销售应当针对市场形势以及行业的特征不断调整与完善。只有用先进的营销服务理念去影响和感染职工,企业才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统一文化,利用化工销售服务文化加强员工的教育,用规范的营销模式统一员工的行为,加快文化的融合,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市场形象,从而提升尼龙化工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市场影响力。

三、完善尼龙化工企业服务营销的对策

尼龙化工企业应当树立起牢固的服务意识,注重服务能力建设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将服务转化为化工销售的核心竞争力。

1.提升销售服务文化软实力化工企业应当树立起现代营销服务的理念,规范服务营销的礼仪,形成自身具有化工销售特色的销售服务文化,从而不断提升化工企业服务的软实力。服务软实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当以制度规范作为标准,加强执行。理论与服务文化礼仪只有形成制度,才能够产生足够的约束力,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服务制度,采取措施加强对服务工作以及营销行为的检查与监督。其次要注重宣传与引导,使服务以及营销理念被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将其内化为员工自身的自觉行为。为此,一方面需要加强领导,管理者应当大力倡导并做到身体力行;另一方面需要组织全体员工讨论服务营销的理念与制度,促进员工了解的同时让员工提出自身的意见与建议。此外,应当加强主题活动的举办,利用活动载体来增强广大员工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利用相关的主题活动,寻找自身在服务理念、服务水平等方面同其他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企业还应当加强机构建设,不断整改落实,按照活动主题和规划推动其有效开展。

2.完善营销服务架构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氛围下,尼龙化工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营销组织架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部门予以职能划分。首先组织架构应当体现出系统性与全面性,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当中的每一位员工不仅要是企业内部的主体,同时也应当是控制的客体。企业员工要加强自我控制,同时也应受到其他同事的制约。其次应当明确职责,奖惩适当。加强员工营销工作的效率,促进务实的工作风气。此外,也要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对内部控制制度予以优化完善,提升企业的成本效益,优化销售服务的工作流程,以符合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特征为前提。

3.健全适应营销战略的服务体系与服务营销战略相融合的服务体系主要有信息系统服务、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系统、技术服务系统、客户投诉系统等,这些系统服务都是化工企业营销战略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物流配送服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目标市场聚集地进行物流配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与便捷的服务,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客户与企业的双赢。企业的产销研各方面都需要围绕市场而进行,将营销战略服务的目标转化到客户的反馈上,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使用情况,企业自身的产品有哪些用途与性能,如何加工、怎么用都需要保持重视。同时也要主动向客户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提升产品性能,与客户共发展。

第5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商业银行在实际推进社区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应选择不同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等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科学系统的社区金融服务营销策略体系:

一、产品和服务策略

根据不同的社区划分,确定适应该社区销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根据产品的相关性进行组合,实现一个产品经理销售多个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当前社区发展的状况和金融需求的不同,将产品及配套的金融服务方案进行打包销售。

二、价格策略

1、折扣策略。在产品组合中,主打产品与相关组合产品间建立相应折扣。以整体效益为原则,整合各种金融业务,实现商业银行社区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益最优。

2、竞争定价策略。以推出大型系列营销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以减免手续费等方式销售银行产品。

三、促销策略

根据网点所在社区的不同分别采用人员推销、广告、营业网点推销等手法宣传社区金融服务,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1、人员促销方面,要建立等量对等级的分层营销体系,共同促进社区金融服务。

2、广告促销方面,要对社区金融服务产品组合进行商标化,并按产品组合进行包装宣传,设计适应不同社区服务的宣传折页,使社区金融服务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而吸引客户。

3、网点促销。要建立大堂经理制,方便解答客户问题,并通过网点大堂经理,向每一位上门办理业务的客户营销金融产品服务方案。在网点整体布局和装修方面,要配合社区金融服务,调整、改造现有网点,建成与社区人文环境协调、社区客户认可的高品味特色化网点。如:女子银行在环境布置上应女性化,提供舒适的环境,重点向客户推广各类存款、银行卡和理财业务。

4、知识促销。要配合社区服务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在社区开展各类金融业务知识培训和讲座。如:个人理财方案、银行卡申请手续、供楼按揭业务的手续、二手楼业务的办理方法、网上交易等问题。

5、电话(手机)促销。利用电话银行的优势,向社区提供金融咨询,并有针对性地通过电话服务向社区客户开展精准促销,提高营销层次和效果。

第6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进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现代流通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于社会就业、国民福利及城市发展也有着重大贡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服务业虽然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还不够快”,并且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费用高,流通方式陈旧,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带来了全局性的不良后果,如制造业资本周转和经济节奏放缓,城乡居民消费受到非收入方面严重制约等。[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在中国流通领域的加速扩张企业管理论文,已经使缺乏创新能力的本土流通服务业遭遇严重威胁,而且容易引发政府调控能力弱化、上游产业失控,导致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如何实现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恰恰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缺失,这和该领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有密切关系,已经严重制约着流通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流通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打造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尝试着对国内学者在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分析其理论脉络,以便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风将“自主创新”界定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坚持技术学习主导权,并且把发展技术能力作为竞争力或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泉的行为倾向、战略原则和政策方针,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创新。[4]事实上,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关于服务业创新的研究上。鉴于国内流通研究领域单纯以“自主创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见,我们在研究中将流通服务业及其所包含的四个子行业(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均视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中国期刊网是我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收录的核心期刊对行业的研究现状很据代表性核心期刊目录。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文献进行检索,具体包括:(1)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创新”,同时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发”、“餐饮”“饭店”、“酒店”、“商业”、“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选择2000-2009年,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书评、新闻、会议等非学术论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内容不是流通服务业创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区经济》等)上的论文。按以上标准,共得到论文样本330篇。(3)分别按照三个标准对论文样本进行分类,即按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按年份进行分类、按流通服务业中零售、物流、批发和餐饮四个子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以上三种分类,本文从三个视角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图1)。

图1 分析框架图

三、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 研究主题分析

以研究主题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研究样本划分为9个研究主题,分布结果显示研究最多的是综合创新,即涉及非单一创新维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创新,共55篇;再次是组织创新(以业态创新最多)企业管理论文,共40篇。

1. 综合创新。该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务业战略创新、价值创新或体系创新等许多摘要用时间消灭空间。[7]

2. 组织创新。该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国流通组织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组织措施的对策。关于我国流通组织的现状,主要观点认为我国流通组织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各自盲目发展;流通组织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且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并存。[8]孟铁和张殿波总结了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政策选择,即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现代大型流通企业。[9]关于组织创新研究最多的是业态创新,如李飞认为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就是零售营销中产品、服务、价格、店址、环境和沟通6个组合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6个要素中24个细节维度的组合变化就是零售业态创新的具体内容。[10]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了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创新,如冯邦彦和段晋苑提出通过建立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改革现行的生猪流通制度的建议。[11]

3. 流通模式创新。该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包括生产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物流模式创新和渠道模式创新等,表明我国的流通模式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于奎和文启湘分析了批发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批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推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向现代物流中心过渡以及发展规模经济等途径来实现。[12]

4. 营销创新。该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上面,大都从企业营销手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创新改进营销方式。很多学者强调零售企业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正确选择。[13]范增认为营销创新是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营销方法的创新应包括绿色营销,情感营销和导入CIS推广形象营销等方面。[14]

5. 技术创新。该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等。如张宏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A—U模型,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发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这都是由又是由技术创新的跳跃性所决定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等角度进行改进。[15]

6. 制度创新。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从政府企业管理论文,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我国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如文启湘和赵玻指出流通产业天然就是低进入壁垒产业,要防止流通产业过度进入,今后我国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核心期刊目录。[16]

7. 观念创新。该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则提出要确保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 充分认识流通和流通创新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17]黄国雄认为流通是基础产业,并从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出发,对商业的本质、商业城市建设、商业信誉、商业市场、商业利润、商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18]

8. 服务创新。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流通业服务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应新时期流通业服务创新的若干措施。如许彩国和柳思维指出零售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设施,更新服务内容,通过服务创新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培养顾客忠诚。[19]

9. 其他。以上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流通创新论文,凡是不能归入以上类别的学术论文归入该类,合计共16篇学术论文。

(二) 时间序列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国内学者们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我们对论文样本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对总的样本论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分别按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学者们研究重点的变化。

图2 流通创新论文时间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国内学者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达到两个峰值。2001年末中国入世之后,外资流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此时的本土流通业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创新的研究持续增多,所以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在2003年流通创新达到一个相对峰值是符合实际的,但是这种研究态势并未持续。直到2004年底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本土流通业面临外资的威胁和压力骤然增加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这使得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应需要而增多,同样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间才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峰值。但是随后流通创新的成果又出现了下滑的迹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流通服务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关注。总之,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着波动,这表明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企业管理论文,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局面,同时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发展。

(三)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研究文献分析

以下我们对流通服务业4个子行业即零售、物流、批发、餐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零售业创新。零售行业的研究论文有79篇,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零售业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创新的,论文样本中仅有5篇是专门研究农村零售创新的,主要研究了农村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如汪旭晖和徐健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探索农民消费行为得出了新型业态创新模式“农村现代综合商场”,这种业态与城市大型综合超市有显著差异,融合了农村现行传统业态——杂货店、集贸市场等的优势,并且摒弃了这些传统业态在商品品类少、假冒伪劣商品多、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组合要素各个方面具有典型的农村化特征。[20]张蓓从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出发,对农产品超市的营销方式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21]

2. 物流业创新。物流行业的论文有106篇,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张光明认为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随竞争创新、顾客需求主导创新、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网络创新、增值物流服务创新等,各种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及风险,选择何种模式取决于企业环境条件及诸多因素的考虑。[22]魏际刚提出物流技术创新涉及经营管理和工具、装备、设施等领域,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性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23]总体来讲,我国物流也起步较晚,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创新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关于这几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多数的设计和建议还都停留在纸面上,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物流现代化的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国情逐步健全我国的还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统。

3. 批发业创新。研究批发业的论文有27篇,具体包括了批发商业态模式的创新及批发市场的创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国农村批发商业的业态创新问题,指出由于农村批发业存在着批发网点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商业功能萎缩,批发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农村批发商业业态创新方向应该是产、供、销一体化,批零一体化企业管理论文,产销地一体化,批发与物流配送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等核心期刊目录。[24]谭本艳和赵晓飞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策略,即组建批发商群,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通过创新模式,实现批发市场间的横向整合;通过打造龙头,实现批发市场间的纵向整合。[25]

4. 餐饮业创新。检索到研究餐饮业创新的文章只有23篇,与其他几个流通子行业相比,餐饮业创新相对较少,这些论文集中在研究餐饮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上。如杨铭铎对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体系进行了设计,认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系统可分为菜点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三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26]于干千从中国餐饮企业“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出发,分析了不同餐饮企业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27]

四、结论

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我国2000-2009年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研究发现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通过研究主题内容分析,发现学者们对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但总体来说比较分散,而且大多侧重于流通业创新的某一方面,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创新,流通技术创新以及流通制度创新等有限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用系统的理论统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整个全局,并深入探究现代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规律,这将成为流通服务业创新研究的重点。(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一种上升势态,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问题。但论文数量并不是一种持续上升,而是折线上升,表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如何全面,系统并且有层次的对流通服务业创新进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通过对4个子行业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侧重点差异很大,零售和物流领域创新的研究比较多,而批发和餐饮则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为商流的终端企业管理论文,是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环节,理所应当的受到更多的关注。物流在节约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其创新研究也涉及到各个方面。而作为零售商背后的批发业,则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商业发展的趋势看,多种现代流通组织的出现如工厂实行产销一体化,零售连锁公司实行批零一体化等抢占了批发业的经营空间,使许多人质疑批发业存在的价值,批发业的创新也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至于餐饮业创新的论文最少,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对餐饮相关专业的设置起步较晚,从事餐饮研究的学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饮企业长期漠视创新所致,但是随着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餐饮业自主创新问题将会越来越被关注。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目前零售业创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领域,但是随着城市零售业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零售商进军农村市场,而对于农村零售创新的研究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流通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宋则,李蕊.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警觉[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

[4]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从才,李颋.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6]赵振民.价值创新: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体系创新——从行政区域组织到经济区域组织[J].经济管理,2001,(11).

[8]宋羽.浅析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J].商业时代,2007,(8).

[9]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9).

[10]李飞.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

[11]冯邦彦,段晋苑.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的组织创新研究——猪肉涨价背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研究,2008,(8).

[12]于奎,文启湘.谈批发商业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5,(32).

[13]叶敏,兰昌贤.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7,(10).

[14]范增.连锁超市的营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1).

[15]张宏.技术创新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9).

[16]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

[17]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9).

[18]黄国雄.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J].商业时代,2008,(28).

[19]许彩国,柳思维.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浅论[J].中国流通经济,2004,(4).

[20]汪旭晖,徐健.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一个基于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5).

[21]张蓓.论我国农产品超市的营销创新[J].经济纵横,2007,(7).

[22]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6,(18).

[23]魏际刚.物流技术的创新、选择和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06,(3).

[24]李芬儒.农村批发商业业态的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25]谭本艳,赵晓飞.创新批发市场经营模式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

第7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多限于宏观层面。本文从我国现代服务业企业这一微观层面,探索了其营销工作的战略思路。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构成

1.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其后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但是,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界定尚无权威的认知。

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步而出现的,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类产业。这一界定的依据是

(1)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氰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这一分类基本涵盖了现代服务业的大部分产业。而且,国家最权威的统计机关至今仍以三次产业来衡量国家的经济运营状况,未将现代服务业单列。

(2)根据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以及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表述,“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从两个有一定时间延续性的中央文件来看,我国最高决策机关将“现代服务业”的层级等同于“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组成之一。

(3)“现代”,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从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角度来看,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没有必要每出现一个新的行业或产业类型,就根据当时的热烈程度,将其地位人为地提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或外延有不断调整的要求。

2.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构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优先发展运输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

通过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构成表述的分析,可得到现代服务

业的产业基本构成(见下图)。

注:上图中粗斜字体为世贸组织界定的现代服务业范畴,其未列入“物流”、“电子商务”等我国界定的产业部门。

总体来看,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产业部门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新的服务领域和业态。

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主要工作

现代服务业的涉及面新而广,对技能的要求高,因此需要企业更加细致、创新地开展工作。

1.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要突出对现代制造业的服务与促进

我国长期以来对制造业的重视与发展,一方面使得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成为“世界工场”;另一方面也使制造业到达了发展的“天花板”,需要新的推动力,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需要推动制造企业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目前,中央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就是为先进的制造业服务。特别是运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是为现代制造业服务的核心产业。

2.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为不断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仅满足于基本的温饱,他们的需求必然会向更高、更广、更新的层面迈进。因此,需要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更加令消费者满意的、创新性的产品,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老年服务产业、社区服务业等等。

同时,为民生服务的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运营体系。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责任,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优化,促进其产生新的增长点。例如,现代商贸业、医疗卫生业等等。

总之,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应更多地具有创新化、科技化与人文化的特色。

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销战略思路

1.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特点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经营特点

(1)间接增值

现代服务业创造价值的途径一般为间接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通过企业内部业务的外包,利用专业化的外力支持,降低本企业成本,以达到降本增值的目的。如,现代物流服务。 二是通过更加智力化、科技化的活动,提升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益,以达到增收的目的。如理财服务。

三是通过各类服务活动,提升本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特别是品牌的价值,带动企业有形产品的销售,以达到创收的目的。如会展服务。

(2)专业支持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专业化与科技化,所以企业经营的行为更多地需要专业的支撑,并为其他产业或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对专业人才及其掌握技能的需求。

(3)运营灵活

现代服务业所解决的,一般不是企业中的常见问题,而是一些特殊的需求,如营销策划、投资决策等等。因此,对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尤为重要。只有不拘一格,出奇,才能制胜。

2.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销战略思路

由于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特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特殊的营销战略,为企业行为指明正确的方向。其主要思路耘

(1)技能支撑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的寿命期趋于缩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技术的支持成为现代服务业“现代”化的主要衡量指标。掌握先进技术的服务企业常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

技术,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但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驾驭。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其实质是人与人、智力与智力的竞氧是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与技巧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还必须充分重视掌握先进技术的人的能力的运用与发挥。

另外,现代服务业企业对人才的应用观应该更加具有人本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由对“人”越来越重视,以及知识更新节奏的加快,不管对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资源共享

现代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的动力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充分、必要地把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另外,在各类人才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成为制约当今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时,对资源的重视与利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保证。

“服务”,这一产品的特殊性之一就是所拥有资源的重复利用的特性,这也为服务资源的共享与充分使用提供了基础。服务资源的反复使用,不仅不会造成资源的损失,反而会提升资源自身的价值,以及资源拥有者的价值。

(3)品牌营销

在新经济时代,大部分销售手段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识别,更谈不到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在此情形下,企业间竞争必然集中到形象的竞争上。特别是服务属于“无形”产品,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感官的正面形象,并能够以此吸引反复消费,必然要拥有显性的形象,以展现自身的特色。

服务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可以使消费者形成对企业及其产品初步的印象,进而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甚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也是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工作的一种促进。

(4)运营创新

第8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顾客价值;专题讨论;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105-03

专题讨论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提前阅读大量材料,课堂讨论花费时间也比较长,所以需要教师限定讨论专题的数量,对教材中的内容精挑细选,尽量选择最重要和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内容设定专题。

顾客价值也称顾客感知价值,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内有学者提出市场营销的实质其实就是创造顾客价值、传播顾客价值和交换顾客价值的社会过程。所以,在讲到顾客价值这一内容时,笔者都会组织班级学生分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讨论,以使学生真正掌握顾客价值的内涵,了解该概念在市场营销学中的核心地位,并熟悉增加顾客价值的方法。本文就是笔者总结的组织实施顾客价值专题讨论时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和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商榷。

一、以往研究回顾

为了解以往国内同行关于顾客价值专题讨论发表过的教研论文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为分类基础,分别用“顾客价值”、“营销教学方法”、“顾客价值讨论”等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截至2016年10月,讨论顾客价值的论文达到3 020篇,讨论营销教学方法的有338篇,而谈到顾客价值讨论的为零。

这些论文中关于顾客价值的论文基本都是讨论顾客价值本身,或者讨论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研究,或者讨论基于顾客价值的定价策略、战略定位、品牌塑造等内容的。这些都属于学术研究论文,没有教研论文。而关于营销教学方法的论文基本都是教研论文,但讨论的内容大都是笼统谈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及其改革创新,或者具体讨论某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维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等,稍微有些相关的教研论文是谈关于互动讨论法的教学应用的,如马涛(2014)等的“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刘培红(2014)的“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肖超盛(2011)的“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张萍(2007)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等。但这些教研论文也只是概括谈论讨论教学法的,即使在举例中也未提及关于顾客价值讨论如何实施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以专题讨论法为主题,分析顾客价值这一概念如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施专题讨论是有一定价值的。

二、顾客价值专题讨论的实施

(一)组织过程

关于顾客价值的专题讨论,笔者一般安排在《市场营销学》教学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课程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大致相等,一般一个班组成5―7个小组为宜,这样方便控制整体讨论时间。

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讨论主题,让学生下去分别阅读顾客价值相关资料;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阅读材料,但不仅限于这些材料。笔者关于顾客价值的讨论一般会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结合某一企业实际谈谈什么是顾客价值?顾客实际购买的是什么?如何给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目的是让学生认真考虑现实生活中的顾客价值是什么内容,给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有哪些方式。考虑到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有创业梦想,所以笔者规定学生可以讨论现实的企业,也可以讨论自己拟创立的企业。

课堂讨论时,学生们按照已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要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还要推选一人负责后面上讲台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各小组组长负责维持讨论秩序。讨论时间30分钟左右。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则在教室内巡视,回答学生疑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抽签决定上场顺序,或由教师指定顺序,各自派人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倾听并择要记录,并注意随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以备展示后总结时使用。每个小组学生展示结束后,允许下面的学生就展示中的疑问进行提问,展示学生回答。同时该小组的其他组员也可以协助回答,形成全班讨论的气氛。

所有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讨论结果M行总结陈词,这也是专题讨论的关键点。教师不仅要对展示中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包括结论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最后还要结合讨论结果总结讲解顾客价值理论内容,让学生掌握该理论,并明白如何将现实与该理论结合。为鼓励学生讨论积极性,讨论的内容记录各小组都要上交,教师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参考。

(二)课堂讨论结果

笔者2015年在为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学生讲授《市场营销学》时,于第三周组织实施了关于顾客价值的专题讨论。三个讨论问题如前。学生,包括重修的学生,组成了12个互动小组,课堂讨论非常热烈。讨论结束后,笔者按照各小组座次指定他们分别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因为小组众多,无法一一阐述其具体内容,故择其要点和大家进行交流。

1.涉及行业众多,以创业企业为主。学生们讨论涉及的行业有服装生产销售、苹果手机批发、婚庆公司、淘宝店、鞋店、酒店、咖啡店、农家乐、美甲店、家具城、健身馆等。行业种类繁多,但基本都属于服务业,这也比较符合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持续增加的发展趋势。这些企业中,有一些是学生自己已经在做的,如苹果手机批发、开农家乐、开淘宝店;其他大部分都属于小组同学讨论的未来拟创立的企业,也就是创业企业。这说明近些年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已经深入人心,高校里普遍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创业讲座、SRTP大赛等的确在大学生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2.思路比较开阔。学生们的思路非常开阔,经常可以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也比较好。例如,有两个小组学生都提出要开办婚庆公司。他们提出要在传统的婚庆公司基础上,为服务对象开展一条龙服务。从拍婚纱照到组织婚庆仪式,再到婚后出现婚姻问题时提供情感咨询师;提供不同主题的婚纱,如凤冠霞帔、动漫系列、欧式婚纱等;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为青年人组织婚礼,还包括为中年人组织旅行,为老年人补惊喜等。他们认为,顾客购买的是有形的产品+无形的服务和情感,所以要让顾客到公司后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又如,一个小组讨论的是开淘宝店,但他们提出的模式是与合众网合作,学生只负责在淘宝上开W店,专心做营销,也就是只负责让顾客下订单,而顾客下订单后的产品包装快递及售后服务则全部由合众网执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降低开店风险;网店宣传形式提出可以做淘宝首页广告、微商、QQ分享、注意购后评价、赠代金券、做商家联合、周边促销等。还有一个商议开农家乐的小组,提出除了顾客自己自驾到场外,还可以专车接送,面对那些既想来农家乐又没车的顾客;农家乐提供吃住娱一条龙服务。吃的方面倡导养生和健康,农家乐自己种植无公害蔬菜、果园,为顾客提供自助采摘活动,厨师做地道的农家菜,感兴趣的顾客和小朋友还可以自己动手做菜;住的方面提供不同的主题房间、帐篷,主题设置可以借鉴很多主题酒店的做法;娱乐方面除了提供通常的麻将、纸牌、棋类、垂钓、唱歌、健身之外,还有带小朋友植树、种菜、采摘等农家生活体验;凡带小朋友来的,一开始就送小朋友礼物,以吸引顾客。从以上举的几个小组的例子可以看到,大学生们虽然接触社会还比较少,但正因为如此,也让他们少了很多思想的束缚,往往可以想出很多天马行空般的绝妙创意。而且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他们影响也很大,他们已经可以得到足够的资讯支持创业梦想。

3.有无实践经验影响较大。前面分析中提到有些小组中有同学已经在开淘宝店、在做手机批发,或者家里开的有农家乐,这些同学因为已经有了一定实践经验,所以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往往比其他小组同学更注重细节,提出的想法操作性更强。例如,讨论苹果手机批发的小组在汇报时,就提出了很实际可行的八条结论:保证手机质量;顾客可选多种支付方式;在大学中请大学教师代言,做一些宣传活动;定期举行促销活动;物流用顺丰快递,既快捷又提高了品牌形象;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如免费换机、实行产品联保;根据季节、购买对象进行价格浮动;为顾客提供使用指导。准备开美甲店的小组也提出七条措施:控制成本,提供更多样式选择;注重美甲安全;情感营销,例如通过会员制双倍积分;提供和美甲互补的产品,如咖啡、甜点;塑造优美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塑造准确的品牌定位,制定合理价格;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而没有实践经验的通常提出的建议就比较空泛。例如,准备开鞋店的小组就只提出塑造良好环境、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的系统服务、价格更低这样三条比较大众化的建议。

4.注重原创性和品牌建设。虽然学生们提出的创业想法大都是产品销售或提供服务,但很多小组都提到了生产自己的产品和塑造自己的品牌的想法。例如,服装销售小组提出创业之初主要是销售别人的服装,但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要建立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并且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婚庆公司、家具城、酒店、农家乐等小组也都提出了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通上下游价值链,塑造自己品牌的设想。这说明学生们对互联网时代品牌对营销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且模糊地了解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是整条价值链的竞争,只有打通整个价值链,为顾客提供系统服务,才能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获得竞争优势。

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笔者先对各小组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逐个评价了他们创意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也趁机提出了自己对一些小组创意的意见。例如,婚庆公司可以再向上游延伸,加入婚介的服务内容,提供从邂逅、恋爱、结婚直到婚后、银婚金婚纪念庆典等一体化服务,打造婚庆专家的企业名片。最后,笔者还结合顾客让渡价值模型,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加顾客总价值,降低顾客总成本。增加顾客总价值可以从增加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出发,降低顾客总成本可以从降低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出发。讲述这些内容时都具体结合刚才小组讨论中的具体例子。这样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顾客价值的概念,而且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增加顾客价值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从而达到了该讲内容的教学目的。

三、实施问题及未来展望

(一)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织顾客价值专题讨论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与广大同行交流。

1.创意的落实考虑不足。和学生的阅历和实践经验有关,一些小组的创意很不错,但往往不够具体,操作性方面落不到实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鼓励学生多参加企业实践外,还可以通过督促学生增加讨论前的阅读量,将创业想法和SRTP、挑战杯、营销大赛等结合起来,以赛代练,多思考创业想法,增加其可行性。

2.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讨论时,总会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讨论,但总会有个别学生在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对讨论并不积极。因为讨论和上台发言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所以这些学生“搭便车”并不会受到什么惩罚。这虽然主要影响的是学生自己,但也多少会影响到讨论气氛。笔者认为,可以考虑老师巡视时做专门记录,在发言提问阶段专门点名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用外力迫使他们参与。一旦形成习惯,这种不愿参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3.小组过多,评论不够深入。这也是本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次班级人数较多,而且还有很多重修的学生。本班学生已经组织了8个小组,重修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又自己组成了4个小组,从而造成小组过多的问题。小组多了,虽然讨论内容可能更多样化,但每个小组汇报的时间就受到限制,汇报不够深入。教师评价时也无法更加深入全面评价每个小组。这是后期需要注意的,所以建议5―7个小组为宜。

(二)未硎凳雇

对于以后如何组织类似的专题讨论,笔者也有一些想法。

1.借助团队游戏,培养团队精神。专题讨论因为要组成互动小组,每个小组其实都是一个团队。如果仅仅只是进行课堂讨论,很难培养出团队精神,所以笔者考虑可以借助于现在比较流行的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小组给自己起个响亮的名字,每次讨论前组织开展一些小的团队游戏,让学生对小组形成认同感。这样做可以一箭双雕,既能更有效地开展专题讨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学生以后步入职场提前做好准备。

2.创业企业常态化。以前一般每次专题讨论学生都会针对讨论专题设想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企业。这样讨论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因为讨论的企业变来变去,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笔者设想可以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一开始让学生组成小组时,指导学生直接组建公司,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在公司中担任不同职务。在课程后续每个专题讨论时,都以该公司为讨论主体,例如讨论该公司的营销环境、该公司的顾客价值、该公司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等。这样整个课程结束时,学生对这个创业公司的各方面思考将比较全面,即使以该公司为例参加挑战杯或者营销大赛,或者直接创业,都将会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学生对如何分析企业营销环境和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考虑也将更贴近企业实际。

参考文献:

[1] 肖超盛.专题讨论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2):102-104.

[2] 张萍.“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7,(7):180-181.

[3] 马涛,李玉明,方成民.互动式小组讨论法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10):127-129.

[4] 刘培红.引导讨论法在高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11):71,86.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stomer value subject discussion

FAN Xin-he,ZHAO Hong-bo

(Business college,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China)

第9篇: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场景;学术期刊;在线出版

作为学术出版形式的一种,学术期刊通常是指以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综合评述等为主要发表内容的期刊,其目的是向科学共同体报告新的发现,以获取认可。因此,一般而言,学术期刊的内容必须经过同行评审认可后才能予以发表。由于作者和读者对象往往是同一学科或领域的专业学者,属于同一群体,学术期刊就具有者和接受者高度重合的特征。

学术期刊的功能大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公示性,即要展示学科、学术前沿发展最新成果和成就,能发挥宏观学术领域引领功能;二是交流性,即要为学术研究同行搭建权威、公平、公正的学术交流互动平台;三是传播性,即学术期刊要能增进学术传播、推动学术研究。科学发现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学术期刊是国家、民族、个体进行学术交往的工具,是体现基于社会实践历史累积并从中升华的国民思维,因此,学术期刊既是传承学术思想的主要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体现的重要媒介。就发展历程来看,从1665年在法国诞生的《学者杂志》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学术期刊一直处于印刷环境之中。1997年汤森路透集团Web of Science电子资源网络版,英美等国的学术期刊开始走向数字出版时代。

新的媒介传播环境中国际学术期刊有哪些变化?我国学术期刊可以借鉴哪些经验?本文试图探讨这两方面的问题。

一、国际学术期刊三大变化

场景原本指电影拍摄的场地和布景,但在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的著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这一概念则专门指向传播,主要指同时涵盖基于空间和基于行为与心理的环境氛围[1],也就是互联网场景,包括虚拟场景和应用场景两个方面。所谓虚拟场景,就是网络游戏、QQ秀之类的虚拟化情境。应用场景则指互联网的一个应用(产品)使用或用户所处的场景,在作者看来,它涉及五种要素,即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而且这五种要素会改变和提升消费者或用户的体验,从而改变企业组织自身。如果说传统媒介环境下,人们主要看重媒介所承载的内容与呈现形式,内容为王和眼球效应受到强调;网络时代到来后,社交成为媒介的中心要素,内容生产必须依附于社交动力才能进行有效传播,关系网络因而成为信息内容的主要传播渠道。

据2014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占到互联网使用量的25%,亚洲高达37%。另据2014年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超八成。移动互联网与手持终端的普及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之凸显的移动场景就需要相应的适配信息或服务。正如彭兰教授所说:“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也就是说,移动场景中用户具有时间碎片化和场景变换性的行为特点,相适配的内容就必须简要化、视觉化以与特定场景的阅读需求相匹配。具体表现来看,除其他休息或闲暇时间外,原来传统意义上属于报纸和杂志的“卫生间”和“床”成为重要的移动传播场景。同时,从交通工具乘坐到吃饭娱乐,移动终端的伴随性特征也越来越体现出来。

那么,场景是如何构建的?暨南大学谭天教授认为可以从人性、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来进行设计,即要满足欲望、响应需求和创造价值。互联网不断发展,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响应用户的需求变化和场景需求就是文化内容产品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一种组织实体,国际学术期刊在这样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中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做出了应对策略与行为调整。

(一)出版环节融合化

在传统的印刷环境中,出版产业链大致包含信息采集、加工、加载和四个环节,也就是写作、编辑、印刷和发行环节。对于在线出版的学术期刊,在写作和编辑环节,为使稿件能够适应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网络平台和格式要求,作者自身往往需要对已写作好的稿件进行加工、修改并做一些编辑工作,因此,相应的学术论文翻译、学科专业内容审查、结构逻辑、格式编辑、参考文献及语言校对润色等服务应运而生,信息采集和加工环节协作更为密切、更加融合,并形成一个行业,如美国的Editage和Crimson Interactive Inc就是这样的学术咨询服务企业并深受作者和期刊欢迎。[2]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则早就采用高效的数字化编审系统,所有投稿、审稿和同行评议全部在网上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印刷环节演变成为适用于数字网络下载的数字化加载及各种格式的电子书或电子文件制作,编辑和合二为一,如eGloo Technologies开发的XML标准语言就大大促进了电子终端的信息加载,也加速了信息加工和流程。[3]即使要进入传统印刷环节,美国赫斯特集团和《时代》杂志这样以出版为主的公司也会利用数字技术做附加、增值服务。就编辑和流程来说,一方面,诸多编辑业务被融合到印刷部门;另一方面,印刷企业也拥有了文字编辑业务,信息加载过程同时成为信息过程。为适应这种产业链融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Westchester出版服务公司应时而动,把编辑、信息加载和发行等环节协调统一,形成组合业务并根据需要Apple,Kindle,Nook及PDF等不同格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就论文投稿、审稿和发表而言,国外一些学术期刊还实行了一种“先发后审”的出版模式。所谓“先发后审”,就是作者投稿的论文只要没有实质性的技术差错,在逻辑和行文上合理流畅,即可首先在线发表,论文学术质量由用户或学术共同体即时在线进行评论。[4]美国物理学会所属期刊最早在2011年开始尝试这一全新的出版模式,半年内即收到2000多篇论文投稿;美国化学学会则将未经排版的论文直接放在网上供用户阅读。这种先发后审的流程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论文三审制度,使作者免除了专家复审的漫长等候周期,加速了出版进度。事实上,先发后审的出版模式在2003年就已在中国进行实践,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就是为论文快速发表和科研成果及时转化而建立的学术出版平台,用户只需简单注册成为网站会员,利用模板在线投稿后,初审即可在线。作为传统出版制度的有效补充,先发后审的在线出版模式对科学研究具有快速传播和推进作用。

(二)存在形态在线化

2008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国际学术期刊中,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字化比例达到86.5%,科学技术医学领域则达到了96.1%。[5]这一时期,学术期刊的数字版与印刷版共存,是学术期刊的“双轨制”时代。目前,一些国际期刊开始进一步取消传统印刷版,而只以单一的数字出版形态存在,如英国医学期刊(BMJ)在线出版全文,印刷版仅提供论文单页概述;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美国化学协会(ACS)、南非家庭实践(South African Family Practice)印刷版只提供论文目录及摘要,《骨关节外科》(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杂志印刷版也只提供论文首页内容。截至2012年11月,以e-only为基本出版形态的开放出版期刊超过8000种。[6]学术期刊在线出版使得用户可以在顷刻之间即能获取全球范围内专业的文献数据、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学术前沿进展,有效提高了科研工作和学术研究效率,还节约了大量纸张资源和存储空间,具有环保功能。相比纸质学术期刊,在线期刊更快捷、更方便地满足用户需求,已从根本上动摇了纸质学术期刊的市场地位,成为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需要补充的是,一定数量的学术期刊还可以进行按需印刷,如上文所述,学术期刊在线出版论文全文,印刷版提供目录、摘要或概述等简要信息,重要文章全文印刷;一些期刊虽仅提供首页内容,但在右下角却提供快速识别OR码,用户利用手机扫描就可获取在线全文及相关评论信息。按需出版的另一种方式是在线期刊出版的同时保留印刷期刊,但根据客户需要运用JournalsXpress等数字技术小批量印刷纸质期刊,既能降低印刷成本,又可做到零库存。

(三)营销传播社交化

借助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及社交媒体进行数字化营销是学术期刊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一种新兴手段,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站、博客、搜索引擎广告、社交网络、电子邮件、联盟营销以及网上新闻。[7]其中,所谓联盟营销是指网络联盟营销,包括广告主、联盟会员和联盟营销平台三大要素,也就是广告主或商家(在网上销售或宣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利用专业联盟营销机构提供的网站联盟服务拓展其线上及线下业务,从而扩大销售渠道和销售空间,并按照营销效果支付一定费用的网络营销方式。数字化营销不仅运行成本低廉,而且精准、快速、有效、曝光度高,让学术期刊“无处不在”,同时实现了学术期刊对新市场的开拓和新用户的挖掘,这就是学术期刊的“可见性”功能。所谓可见性,就是不管基于搜索引擎、社交网络、零售电商还是其他数字媒体,用户都能以最简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获取信息内容。“可见性”最初是网络营销业界针对广告投放的概念,但对于学术期刊的品牌传播同样适用。论文题目、作者介绍、内容概要及相关评论等元数据信息在可见性概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利用关键词搜索以吸引潜在用户的基础。学术期刊的受众分散、专业、小众,因而精确的数字化营销和社交化手段就有利于学术期刊的传播。

如英国著名学术期刊Nature,最早建立学术期刊门户网站并专门开通用于新闻、广告和职场的网站;还于2006年开设Nature专属播客,创建各种社交网络客户端和新媒体APP。Nature甚至还着力于打造类似于虚拟世界第二人生(Second Life)类型的Second Nature。[8]基于传播方面的种种努力与出色表现,Nature门户网站早在2008年即获得Webby Award最佳科学网站奖,客观上大大提高了其在信息快速传播时代的影响力和地位。

二、国际学术期刊在线出版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启示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学术信息的在线使用量以每年50%―100%的速率递增,学术期刊的在线使用远远超过印刷期刊的使用。[9]就中国而言,根据腾讯企鹅智酷2015年首份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移动网民规模目前已达6亿,其中移动阅读用户占到91%,传统的纸质期刊不再是用户查阅和探索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在线学术期刊成为学术成果传播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基于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等方式逐渐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术传播媒介。

一方面,从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同行评审角度来说,在线学术期刊应当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推动平台和服务平台,向一流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学习,利用高效的审稿系统,快速在平台上发表学术论文并推出期刊成果,扩大期刊影响力和渗透力。据统计,相比传统的人工校稿,一位大学学报编辑使用信息软件的校稿效率提高了70%。[10]在同行评议审稿环节,编辑部通过网络交流和在线审稿方式即可综合专家或审稿人意见。由此可见,在线信息技术以其快捷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编辑部的编辑和审稿流程,缩短出版流程。同时,为应对移动化的阅读场景,在线学术期刊也有必要从月刊或双月刊的固定方式转变为每时每刻的即时出版,力争让用户在需要查询特定学术信息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到。

而就先审后发还是先发后审的出版模式来说,需要反思同行评审制度的真正原因,或许只有清源,才可以正本。从实体出版的成本考量,传统媒介环境下出版所需的纸张和印刷技术相对比较昂贵,为保证刊印出来的论文或书刊不至于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出版商才会邀请学术共同体中比较有名望的学者对将要印刷的论文进行检查,以剔除那些没有价值的论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刊印“无价值论文”所造成的在时间与金钱上的双重浪费。[11]可以说,同行评审是出版商为免遭商业利益损失的一种不得已的做法。但进入网络时代后,学术论文的出版不一定要像以往一样依附或依赖于印刷和纸张,论文在线出版大大节省了纸张和机器所花费的高额成本。如《浙江大学学报》就实行了单篇论文为单位的“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措施,并实现了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学报网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等多平台的优先出版,论文周期大大缩短。

虽然由在线发表后的社区评论代替传统的编辑审稿和同行评议一直颇有争议,但这种出版模式尊重了作者的发现权,即因科学发现、经评审而获得的荣誉和物质奖励权利,保障了具有领先意义成果的首发权,保护了作为作者版权的知识产权。当然,先发后审模式在合理性与严肃性方面也具有自身的先天性缺陷,因此,为保证科学研究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前沿性,就需要对先发后审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也就是说,论文在线只是对于论文观点的一种确认,是一种认证行为,严格地遴选、把关和编辑依然必不可少,传统的三审制和同行评议制仍旧要发挥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这样既能保证原创思想的作者权利,又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为进一步去除先发后审模式的弊端,为改革传统的“同行匿名审稿制度”而创办的Science Open杂志,是一个可资参照的样本。Science Open杂志的流程大致如下:第一步是编辑部请专人检查投稿论文,以剔除反科学的内容。第二步是在线发表达到编辑部内部检查标准的论文,由编辑部进行排版。第三步是进行同行评审,而且,评审人员必须实名,评审意见必须公开。如果审稿人与作者有学术联系,系统会“特别”显示强调出来;如果论文评审出现技术性错误,期刊还会给作者两次申诉机会。事实上,Science Open杂志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出版”,即出版本质上是出来,然后再由科学共同体进行讨论和检验。对于学术期刊来讲,这种先发后审的修正模式可以吸引和留存优质稿件,客观上提高期刊的权威性与影响力,提升学术期刊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在线网络和社交媒体客户端,出版社或发行机构可以将学术期刊极具专业水平的分析见解和富有参考价值的学术内容进行加工或可视化处理,提供到移动平台以发掘潜在的用户群体,增强期刊的渗透力。在这方面,创刊于2012年6月的在线开放获取国际学术期刊Peer J的行销方式值得借鉴。首先,Peer J 基于开放获取的文章内容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被Google Scholar,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Pub Med,Pub Med Central,Scopus及ACS等数据库和知名检索机构检索到,学术传播的时效性、首创性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次,每篇所投论文都配发有唯一的电子标识符,作者待刊发文章的首发权和著作权得到充分保护,用户的原创性创作投稿也受到激励;再次,基于网络单篇文章影响因子评价方法的使用促使学术期刊传播中的文章被阅读、引用、转载、转发、评论、在线图书馆收录等数据资料得以有效采集,期刊传播效果得到透明化监测与评估。[12]

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传播而言,除建立数据库、官方主页、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官方APP客户端外,学术期刊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等,以便让用户随时随地登录,了解投稿信息、期刊公告、学术会议、过刊文献及论文下载等最新服务。而且,学术期刊还可以鼓励编辑使用微博、微信等工具,通过“微编辑”平台创新用户服务模式,利用微博形成自媒体用户圈,并进一步利用圈的效应进行分享、转发、转载等,使期刊信息内容得到快速的传播。此外,通过激励用户邀请同仁同好就某一论文或研究热点进行阅读或评论,形成互动机制,期刊微信号可以成为期刊编辑、专家与用户良性讨论的公共平台。在互动沟通服务中,用户间的人际传播得到强化,对于期刊的信息反馈与信息分析得以有效收集,学术期刊既可以培养忠诚用户,又可以发掘潜在作者。更为重要的是,话题的及时更新和转发扩散的加速还可同时提高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辐射力。

总之,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产生的新媒介使用制造了崭新的阅读场景,而内容产品的生产者对于用户的争取就必然争取用户所在的碎片化和移动化场景,投审稿程序数字化、数据资源在线获取、与社交网络紧密结合从而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出版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学术期刊不仅是科学信息的传播媒介,更是一种品牌资源。吸引大量高水准的作者、刊发高品质的论文,并及时把握学术前沿成果,是学术期刊品牌美誉度的直接体现,二者相辅相成、良性循环,最终助推中国学术期刊向国际一流期刊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

[2]孙万军,朱曙光.数字革命催生的英美出版产业链融合与出版服务业的繁荣[J].科技与出版,2015(4).

[3]孙万军,朱曙光.数字革命催生的英美出版产业链融合与出版服务业的繁荣[J].科技与出版,2015(4).

[4]徐铭瞳,吴星.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创新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5(4).

[5]徐铭瞳,吴星.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创新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5(4).

[6]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EB/OL].http:///,2014-12-18.

[7]刘佩英,张扬,徐建梅.论学术出版之数字化营销[J].中国编辑,2015(1).

[8]吴志祥,苏新宁.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的发展轨迹及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5(1).

[9]任胜利.国际学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发展[J/OL].中国社会科学报,/xspj/201411/t20141105_1391000.Shtml,2013-11-29.

[10]张慧萍.信息技术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12).

[11]Sebastian Alers.Rethin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EB/OL]..https:///editorial/04c2b65c-2966-4ac4-9037-8cdf9d9edb3e;jsessionid=yJ-817mdTJKn7cGhI5F98uUa.master:so-app1-prd?0.

[12]谢文亮,王石榴.学术期刊的传播力与传播力建设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