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

第1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大部分高中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为此,加强对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也就有着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在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有效策略,探讨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为我国在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然而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总体而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上比较死板,毫无创新性,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上往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第二,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有些学生习惯性地用手指、笔和尺子等学习工具进行阅读,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第三,贫乏的语文阅读背景。高中语文阅读是建立在语文阅读背景知识基础上的,语文老师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于语文阅读背景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语文阅读出现问题。

二、高中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一)转变高中语文教师观念,形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我国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死板,毫无创新性,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中语文老师的培训与教导,转变教师的观念,构建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阅读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对学生阅读方式方法方面的培训,帮助保护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方式,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建立健全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现在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讲台上进行课文讲解,学生在讲台下记录课文笔记,这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评价,提高老师语文阅读教学的责任心。同时,鼓励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对语文老师的检查力度,保证老师在多人的监督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师语文阅读教学的力度和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阅读教学联系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是以服务于实践和生活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高中语文老师在对语文阅读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使语文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做到语文阅读理论学习服务于生活与实践,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语文阅读学习的真正意义。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充分地运用现代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声音、画面和文字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激情。多媒体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要恰当、合理,合理的运用好多媒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老师在充当领导者的同时,也是引导者和交流者,对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积极、开放的平台中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包括文本内容的解析和阅读结果的预设等,这是有效的阅读教学的必然过程。我国在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高中语文教研人员应该深入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为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第2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困惑;兴趣

一、学生兴趣不浓,动力不大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老师、领导都追求成绩,但由于语文试卷评分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比其他科更好的成绩,如作文,只要学生的作文字数符合要求、中心观点明确、审题准确,那么作文分数一般都在40-49之间,如果再加上语言优美,布局合理,那分数更是在50分以上了,所以语文试卷上只要作答了就无零分,因此许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可以拿到好成绩。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数理化上面,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只做到了上课翻书,下课合书,其余时间决不翻动书。像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周围的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家长也不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甚至很多家长认为学语文就是识几个字,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培养。而我所带的班级,属于学校的普通班,这种不重视语文学习的现象更是严重,更何况全班40人,每次考试成绩在90-99分之间的人数占全班的三分之二,相比其他理科十几分、二三十分的成绩来说,真是高出很多。努力学习的学生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之间相差也不过是1-8分。这样的情况发生几次之后,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就感,学困学觉得,我不学习也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那平时还费什么劲。时间久了,大部分学生都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没有了动力。

二、阅读面过窄

每个高中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理想很美好,现实又如何呢?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对语文学科又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不管老师如何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就是不买你的账,依旧我行我素。这样就导致许多本应该在课余时间完成的任务,而教师只得从课堂上那宝贵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中分出时间来讲解作家生平、主要作品、主流思想等内容。如果教师不讲解这些内容只顾上课,又会发生许多哭笑不得的事情。如我在为学生讲读《林黛玉进贾府》时有一个学生问我曹雪芹是男是女,我当时不知该说什么。可是用了课内时间教学任务又无法完成,只能占用下一节课的时间,周而复始这个问题让你永远不知该怎么解决。

三、教学内容与考试卷联系不大

现在,许多语文老师都发现了一个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大部分学生早读时宁可背单词背数理化公式也不愿意读语文。为什么呢?有一次,在学校考试工作结束以后,我把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原因,他们满脸无辜地告诉我:“英语我把书背完了保证能得高分,数理化公式我背了能做题,语文我就算把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又能得几分?最多在名句默写上得六分,上高中后,父母都希望我们能考上大学,我也想上大学,可语文课堂上的课文,考试又用不着。”期末复习语文老师更是尴尬,英语老师忙着检查学生的单词默写,数理化老师忙着印模拟考试卷,而语文老师该带着学生复习什么内容?让学生把一学期的课文再读一遍?更何况许多学校周考、月考、期中考、期终考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在这样的氛围中又有几个学生愿意把时间花在努力一年也可能没有提高几分的语文学科上呢?

四、尴尬的语法教学

现在初中、高中语文教学都在淡化语法,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教还是不教,这个问题总会在脑中纠结,难以选择。不教,考试时文言文的翻译题经常会用到语法;教,就要从头讲起,又没有时间。而文言文中的介词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是常考句式。语法的枯燥更是让学生避之如虎。据有些资料显示:有9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语法教学不感兴趣,有65%和88%的学生认为语法教学作用不大。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理解并翻译句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特殊用法等多种文言文知识。文言文翻译题型固定、分值高。所以教还是不教,该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这些只会让你越来越迷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但这些困惑正是需要我下功夫研究的地方,只有解决了这些困惑,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更是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的责任。

第3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学教研和语文学习的纲领和基础,不但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的最高准则,而且也始终都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起着引领和规范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老师来说,理应熟知于心;对于学生,却被有意无意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变得讳莫如深、神秘莫测了。其实,了解、熟知《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不仅仅是每位语文老师的事,也应该是每位学生的事。一般来说,学生并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精神。他只是主动或被动地从语文老师那里和课堂上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而语文老师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十分明确具体地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告知学生,更不会组织学生去专门学习。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概念和意识。即使他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学习实践中,得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的指引和润泽,不断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但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感知和理解,依然是间接地、近似于被动、含含糊糊地从语文老师那里得到的,甚至连他自己都不一定知道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而得到的这些,也是语文老师自己在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和感悟后,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语文学习要求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这信息,是每个语文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性、理念性、抽象性东西的理解、感悟和具化,也势必或多或少的有失偏颇,并且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可以说,这些相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精神,有可能只是管中窥豹,甚至是凤毛麟角。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和主体,一个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学习的学科,一辈子都要掌握运用的工具,学生应该知道语文学科学习的“最高指示”和标准,也必须知道、认识语文学习的“宪法”和“权威”的真实、全部的面目。这不仅是语文教研员和语文教师的权力和义务,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权力和义务。同时,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理念的本意所在和体现。

学生了解了、熟知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将对语文老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自己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明晰了要求和标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责任感将会更强更大,同时也减少了语文学习在歧路上、在迷惘中徘徊、摸索、爬行的可能,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更有信心,也更利于语文老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实现和教学任务完成。

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走进“语文课程标准”,熟知“语文课程标准”?较为合适的方式应该是在语文教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呈现。语文教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作为语文教材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师的日常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编写课文的意图和目的,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自学课文和教师教学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因此课后“研讨与练习”往往成为教师和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指引和入口,也是探究文本的关键抓手和通道。作为课堂教学和学习成果检测的直接途径和语文考试命题的参照,在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呈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这更利于学生理解、接受,也更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丰厚。那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哪些内容适合呈现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让学生感知、理解呢?又如何将这些内容表述出来呢?可以进行以下的尝试和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总体目标与内容、评价建议,特别是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和解读,在极具权威的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出现,更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语文学科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高度重视,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试想,读这样的课后“研讨与练习”题目“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回答下面问题”(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这种在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很常见的带有强制性、命令性的不平等的语气,而且冷冰冰毫无感情的公务式的祈使句式,除了立即让学生读诗诵诗、品诗悟诗这些很美丽温馨、诗意浪漫的语文学习活动,变得索然无味、兴致全无外,还极易让十二三岁的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甚至由主动学习变为被动、无奈的强迫学习,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远离教材,难以沟通。同时,这种不平等、居高临下的交流,显然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违背的。如果在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要求前,用一两句亲切温暖话语,将“课程标准”中关于古诗文背诵或学习的要求作为导入语,再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要求,感觉和效果将会大不一样。那么,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我们可以换成这样来表述: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希冀,背诵积累一些优秀的古代诗歌,不但能让你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你的和谐发展,还能提高你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请用心朗读这四首诗歌,在回答下面问题后,再背诵下来这几首诗歌吧!”

充满人文与人情味的表述,不但让学生明白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背诵古代诗歌的要求,更明白了背诵这些诗歌对自己的学习、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使用商讨和劝告的语气,也体现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教材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的主人和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用这样的表述来呈现课后“研讨与练习”,学生一定更乐于、更易于接受,并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去完成,进而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再如“阅读”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七年级上册第1课《散步》课后“研讨与练习”第1题为例:“朗读全文。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时间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我们可以试着这样把《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的要求融入到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与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朗读全文后,你会发现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标题。试试吧,并把你的理由和大家分享。

在七年级语文第一课,就明确提出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目标和要求,对于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语文学习有一个鲜明准确的引领作用,也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确立了方向和目标。同时用“你”也突显了教材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的赏识、激励,给人以亲切感。当然,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共有180课,也不需每课都如此。只需要每册书中变换着表达方式和内容,提及三到五次即可达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第4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综合探究

前言

近年来,各省区中考试题,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以各种形式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题目,这些题目有利于考察考生视野的拓宽度。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蕴涵量,为他们的未来学习研究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定活动方案式

突出考察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教学中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1.1 中考例题回顾

知晓考查题型,明确教学方向。

武汉市2006年中考题目:长江中学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项目,请列举三例项。

(2)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

1.2 解题策略设想

依据考察要求,作实践演练。

解答这类题目,要联系个人的生活体会,从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去理解、把握和解读。其次,要多学科地对同一问题进行感悟、分析、思考、联想、探究和拓展,以求解得全面和完整。比如此道题目,考生平时就关注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各种活动。再者,应让学生依据平日教学的实践,总结归纳出一定共性的解题步骤方法,能够让学生得心应手地作答此类型的考试。这样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便掌握了考试的技巧。

我们通过上述中考题例的展现,不难发现中考中的考试题型完全源与教材文本,甚至能够从中找到素材。这样,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讲解演练,还应多多选取各省市中考题例作实战练习,这样一来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实际掌握情况;二来也可以为学生的练习提供一种标准化的题例样本。学生在这样的实践练习中定能够找到一些解题灵感,对考试自然也就不会再感到恐惧了。

1.3 教学启示

围绕学习主题,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

活动策划类考题考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给学生一个活动主题,提出一些活动要求,来让学生来策划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或者部分过程。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组织计划活动能力。对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学习主题,设计多种方案,并进行归纳总结,寻出彼此间具有个性的特征以应付各类考试。学生的心中便会有了许多的素材,解题时自然也会定心了许多。

我们还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亲自参加这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以积累一定的实践运用能力。比如学校里曾经举办过此类的哪些活动,报刊、电视台等又搞过类似的哪些活动等等,这样你就能联想到“对联知识讲座”、“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竞猜灯谜”、“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名著推介会”、“走近鲁迅”、“辩论会”等等。“综合性学习”命题的中心是“活动”。试题大多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

2.设计活动主题式

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准确表达能力,教学中应依据文本内容、理解感悟、综合概括,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2.1 中考例题回顾

突出了考查的目标性,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006年无锡市中考试题:母亲节到了,班级要举行“感谢母亲”主题班会。你作为组织者,需要拟两句话,写在黑板上,以突出主题。要求:①每句话只能写5个字;②两句话的结构要一致。

2.2 解题技巧

抓住题眼,寻文中的关键词语。

上述中考题例的题眼就是:字数与话语,关键词则是:“母亲节”、“感谢母亲”,我们在通读答题要求后,可依据题眼与关键词,联想到平时所学过的赞母诗句、名言警句等,比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等。这样,考生心中有了作答的选材内容,语句的准确性也有了一定的系数,就便于解答题目了。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还应该不断地理解感悟,强化记忆,理解题目要求大意,记住题眼与关键词,做到心中有纲。在此基础上,我们可根据平常所学内容,选取一定的语句,修改润色再进行作答,相信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教学设想

多训练主题概括题型,教学生作答技巧。

主题设计类考题考查学生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句子准确表达主题的能力,一般来说,这类考题的针对性很强,是在特定环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的。

主题设计类考题不仅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即使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仍要求考生在答题中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因此,平时关注社会思想主流,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文明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在问题情境中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多角度切入,尽可能有创意地设计和表达。

3. 解决问题应用式

强调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本领,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求异思维,多角度思考。

3.1 中考题型回顾

依据考题要求,选最佳活动方案。

2006年济宁中考考题: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你给语文老师就教学方法提一条建议。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3.2 解题技巧

变换题目的形式,作异中求同。

我们针对上述题目要求,可以设想,不仅仅是给语文老师提建议,还可以给其他老师甚至班主任提一些建议,这样作答的视野就开阔了许多,思维自然就发散开了。

我们在解答过程还应该注意语句的概括与中肯性,切不可要言不顺,既浪费时间又不够简明,同时应该注意要与“批评”相区别,不可混为一谈,不作实际地乱言一番。

3.3 教学设想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综合思考。

第5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提高;农村;语文素养

如何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决策中的又一重要因素和层面。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涉及范围较多,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新课程标准并未对课本作出版本的区分。因此农村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则成为制约农村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笔者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以下建议,与大家共同交流与学习。

一、该变的要变,不变的要坚持。

该变的主要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课堂。由于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内容把握不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出现了“能力中心论”的偏差。对语文教学认识的不同是影响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积累语文素养的一大因素。农村的教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偏向于阅读,识记词语,分析理解课文。要形成语文素养,都是该变的。

不该变的则是体现在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都偏向于这一方面,笔者认为这是可取之处。现在承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多数是没有进入师范学校学习转正的民校教师;初中的是师范毕业生或师专毕业生,这些也是当年农村出去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他们能够给学生的就是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如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顺序、偏旁部首、拼音的读法、常用字的掌握等,这些连语文老师都还正在研究积累,如若就去引导学生研究句子的语法结构、文学常识积累、阅读与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这恐怕就会舍本求末,更加地影响农村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了。所以培养农村孩子的语文素养更需要农村语文老师把自身语文素养的积累不断深入,在改变理念与方法的同时把不变的加以落实,这是农村学生得到的基本的语文素养的来源。

二、充分应用农村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村的许多教学资源就等待我们去发现,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大多数都来源于农村,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去挖掘发现,从而形成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如农村大年初一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梳头、拿东西出去、玩刀子、穿新衣服等习俗,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迷信思想,应看作是一种向往,今天看来还有对当时贫困生活的苦楚之情,这样孩子们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清明节祭祀亲人、缅怀先烈,会形成珍爱亲情、坚定信念的品格;还有重阳节的敬老文化、十月初一牛王节的感恩文化等,都是农村特有的文化源泉。

农村还有另一类文化,对于研究中国的礼仪、风俗人情、人文思想也是一笔财富,作为农村教师也得加以重视。这些非常贴近农村孩子。如婚嫁的哭嫁文化,丧事的哭丧、孝歌、散花、祭文、碑文、封包等文化,民间的山歌、花灯戏、莲花落、对联等文化,中国传承悠久的酒文化、划拳、饮茶、坐席等文化,都是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去挖掘整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增进和激发作用,我们一定不可忽视。

三、运用现代信息渠道,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村的学生与城里孩子的最大区别就是经济贫乏、信息闭塞。八十年代农村人家很少有电视,九十年代很少有电话手机,本世纪初直到现在,农村的电脑也难得普及,就算少数学生家有上网的电脑或手机,也只是用于游戏。指导学生用好这样的设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则需要三思而行。首先要交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方法,同时要引导他们得到的是些社会正能量的东西。其次是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有目的、主动地提高。假期可以安排学生看有关名著的电视剧,还可以让学生看汉字书写大赛、成语大赛、古诗词大赛、新闻热点等,了解相应的主持人、播音员、演员等,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能激发学习兴趣,不会在语文素养的展现上空空然,无以致用。

四、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农村学生与城市里的学生在个性上较内向,学习上表现不积极主动;性格淳朴,对社会复杂性的一面了解甚少;树立的理想信念不远大,没有前瞻性。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让学生切身体会,成为综合性学习的主人。但目前综合性学习, “多在课上”,“少在课外”,“几乎不到校外”。如人教版有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多数教师都是在课堂上吹吹风。综合性学习上成不姓“语文”。人教版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师则开展成“戏曲欣赏”活动。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应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一个恒久而又重大的命题,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标》所提出的十条提高建议的同时,也得结合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在实践中多渠道多思路地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傅嘉德.初中语文知识手册.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5;

第6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语文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思以往,浅谈点滴体会。

一、语文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1.坚持学习。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语文课没兴趣,但我喜欢你上课,所以我才对语文课产生兴趣”。

2.勇于反思。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语文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一位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己,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例如,学校要求跟班教师和班主任跟操,除了下乡和请假外我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两操活动中去,对动作不规范的学生用幽默、诙谐的话语对其提醒,既不伤害其自尊又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我在黑板上板书出现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我及时给予表扬;当我读错字音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批阅作业时,都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这样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自己所犯的错,学生才深受影响。

4.老师要尊重学生。有的老师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有一次上课时,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他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我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他的想法,我给他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自己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不是圣人也会犯错误。就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轻松地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让学生感染快乐情绪。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但转念一想,我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学生,我这是在拿学生的错误惩罚自己,便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红娘”,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动脑、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水平、能力、素养高低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是否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高尚的情操,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我认为语文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知识面应当广博,虽然不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也要对中国的历史精通。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为此,我经常看《百家讲坛》。

3.语文课堂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在上课时,我不仅注意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注意学生。授课如不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就无法产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4.要讲究引导、激发兴趣。我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讲究引入新课的设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精心研究每篇文章,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精心组织一个“开场白”。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好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第7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春风送暖,春雨绵绵,为扎实践行市教育局提出的“四课竞赛”活动,推进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新课堂的深入实施,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4月19日,xx小学“立足课改实践 优化教学行为”语文专题教研活动如期举行。学校特别邀请了市教育局教研室、城区督学责任区、阳三石街道办事处城南中心校领导、兄弟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此次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与会专家、老师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为了把这次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活动之初,语文组全体教师就作好了充分准备。分年段备课组从教材的个性化解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定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研讨。本次教研活动分为四个环节: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及专家讲座,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展示了真实的教研过程。首先由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邓勉老师对展示的三节教学研讨课进行说课,就教学设计意图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接着三位低、中、高年段的语文老师,针对“低年级随文识字”“中年级生本课堂”“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分别上了教学研讨课,三位老师的课让大家耳目一新。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点拨、鼓舞、激励下,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课堂气氛活跃,小组活动有序,言语生成精彩。听课后,来宾们欣赏了xx小学独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下午,进行了评课和专家讲座。

在下午的研讨中,各位领导、老师都紧密围绕研讨主题很有见地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充满理性思考和现场感的专业表达精彩纷呈,研讨气氛达到了,每一个老师都酣畅淋漓地经历了一次深度研讨的高峰体验。随后,市教育局教研室陈运林老师对《如何听课评课》做出了实质性的指导,并与上午的课例相结合,在场的每一位都受益匪浅。最后陈老师还对我校语文教师提出了建议:要多读书、要有底蕴,在教学中要做到“粗中有细”。

本次教研活动开展井然有序,集中展示了大家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和团队活力,语文组教师明确了教学方向,了解了教学中的具体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们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教学智慧的火花,学校教研活动定会再上新的台阶。

第8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一、诊断性点评,能给学生具体而明确的指向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之一即其是关于语言和体验的学科,而语言具有模糊性,体验具有多样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课堂上的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一概肯定学生的答案。相反,正是因为学生不能借助课本或教辅材料获取明确的标准,老师的点评就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字、词、句、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诸如“字正腔圆”、“对!用升调更能体现愤怒的情绪”、“你觉得此处的重音是落在谓语上还是落在宾语上好?”这类体现老师对文中字词的点评或语调情感把握的建议,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语感发展,而且可以巧妙地提出新目标,给学生“语言的魅力在于准确表达”这样的指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向着严谨而规范的方向努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如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感受进行点评时,应注重发挥语文的课程优势,对学生的情感把握、价值观倾向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可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另一方面可用一定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点评个性化,能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因此个性化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样,老师在对不同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点评。其实这也是教学策略的一种灵活运用,教师了解了学生和学生学习内容,就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帮助学生探求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老师激励性的个性化点评,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树立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例如:“你的阐释逻辑性很强”、“通过你的发言,我发现你很有想像力”、“你的超强的记忆力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很有帮助”等,这样的针对学生个性化的点评显然要比“读得很好”、“很好,请坐下”、“回答正确”等这类评语对学生更有激励性。因为学生各有所长,有人喜欢背记,有人擅长写作,有人善于体验,有人习惯梳理,有人眼光独特,有人理解深刻,有人感情丰富,有人长于思辨,所以在语文学习中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学习方式。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潜力,对一些问题做出自己的独特判断,使个性得到发展。课堂上语文老师的个性化点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有效学习,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肯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激励。

三、多元化点评,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笔者以为,这种“新因素”的生成,正体现了师生通过与知识的对话,对文学作品的发现与建构,是基于文本个性化阅读与理解之上的一种创造。而要想鼓励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文老师的点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而非所谓的“标准答案”。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上《项脊轩志》这一课:先是学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出你读后的真实感受”,一部分学生说“不喜欢,因为感觉不积极向上”,一部分学生说“喜欢,因为有种淡淡的忧伤”。在学生回答不喜欢的时候,老师就追问几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改变观点。在随后的说课中,那位老师谈到这点时略带苦恼地说:“有不少学生回答说不喜欢,这跟我当初的预设不一样,我以为学生都会跟我一样喜欢这篇文章。”其实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其内涵具有多义性与模糊性的作品的解读,本身就不应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够整体感知作品的情感基调,积极进行创意性的解读与构建,老师就应该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在相应的方面给予肯定与鼓励。老师的这种多元化点评,能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培养与呵护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9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16-02

一、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上的人,都应该好好的学习和运用她,特别是作为教育界的摇篮,大学的语文教学发挥这直观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相当的失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

母语是用于思考和理解本国相关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在本国内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础。国外很多学校都对本国语文进行明确的定位,例如,哈佛大学将其作为核心基础课,而麻省理工也将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核心,国外的众多学校都能正确的对本国语文进行定位,然而在我国,汉语言语文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定位。根据最新调查显示,被访者中仅有百分之二十六喜欢大学语文课程。与此同时,学校与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也缺乏正确的理念,很多大学学校,特别是理工类的大学已经取消了语文的教学,只是将其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让喜爱的同学们选择学习,他们大都将重点放在专业课、计算机和其他种类的外语教学;大学语文教师由于学生的不重视,他们也变得不再重视语文的教学,还有些是为了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进行语文教学。

(二)缺乏优秀的语文教学团队

优秀的师资队伍决定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价值在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即语文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高校的语文教师是有一些非专业的兼职性的教师充当,他们不仅自身素质不足,而且教学水平也还有待提升,在这样的师资团队下给语文课程的教学造成了一些障碍。另外,还有一些语文教师是有中文系的专业郊野教师充任,他们拥有不同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教学水平差异也很大,在语文教学中常常用他们自身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语文教学,因此导致了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求的综合性不足。很多高校将语文教研机构与基础课或公共课进行管理,导致了大学语文缺乏一定的特色。同时,由于大学语文教师的要求较其他专业的低,导致他们的地位相对较低,从而打击了语文教师的积极性,缺乏钻研的精神,因此很多大学语文教师被动、消极的充当教师,使大学语文的教学更加的缺乏质量。

(三)教学方法和设备比较落后

大学语文的教学应当是最先进的,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设备上,都应当跟上时展的潮流,然而,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却存在一个不足的现象,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设备也比较单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高校相关人员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认为语文的学习没有重要意义,加上师资力量的不足,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完整的教研组,各个语文教师任务重,均采用自己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其次,学校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不足,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出现不足,很多语文课堂都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大学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大学生经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语文学习,很多都已经对语文产生的厌烦,因而当前的很多大学生都对语文学习漠然视之。学生大都已经对语文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开设了语文教学的大学里,学生们都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学分采取参加语文的学习,他们认为书本上的语文缺乏影片和电视的直观感受,并且书本上的距离现实太遥远,没有实际意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为了打发时间不是玩手机就是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对于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也都是相互的抄写应付老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导致了老师的积极性受到的打击,循环作用,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堪忧。

二、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严重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思考,对大学语文的教学进行改革。下面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方案:

(一)更新观念,准确定位大学语文

要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观念的改革,即重新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新的定位,改变高校负责人和语文教师对大学语文教学的观念。首先,语文是一门育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同时兼顾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语文中的知识是指汉字、词汇、语法修辞和文学等,技能则是指学生对这些指的运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述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次,大学语文教学担任着极其重要的使命,既熏陶道德情操,又传播人文精神。因此,大学语文应该被放到提高人文素质和中华民族的高度,只有正确的定位,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大学语文学习。同时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能力,它是大学阶段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它是高中汉语学习的延伸。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庆幸的认识到这一点,两者在语文的教学中才能够更加的积极,从而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团队建设

老师作为课堂上传授学生各种文化的介质,他们对于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手段以及知识的多少,因此,在当前大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状况下,加强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完善的大学语文教师选择机制。大学语文教学担任着为大学生传授更深层次的语言文化知识,因此,他们自身也应该是具备专业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优秀人才,高校应该严格选拔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师资源;其次,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大学的教学环境比较开放,因此,大学的教师也应该具有适应新的文化能力,特别是语文教师,社会文化发展很快,老师必须将显示现时生活与语文相结合,高校也应对语文老师进行定期培养,学习更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观念,并制定教师考核机制,每学期或每年结束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业绩进行考核,效果较差的应当给予一定的处理。

(三)优化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大学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而语文也并不是同学们想象的需要死记硬背,事实上,语文也是一门开放的学问。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均不能使大学的语文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首先,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其次,改善教学模式,采用模块教学。由于学校的不同,各个学校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定也不尽相同,而最新的三层多选式语文教学模式则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提供服务。三层多选式教学模式即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语文教学课程,包括开课时间的长短和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而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为学生自主构建学习思路提供空间;再次,改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将大学语文分为五个模块,然后根据教师的自身专场选择适合的教学项目,既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语文教学,同时也减轻了语文老师的负担;最后,改善大学语文评价方式,大学语文对于中小学语文应当有所区别,其考核标准应当是以学生的在课堂和课后所获取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为标杆,而不是百分制,经过考评方式的改变,从而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这一课程的地位。

三、结语

总之,大学语文的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它既是对祖国的下一代进行文化知识和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因此,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合适,相关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 军,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M].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2000(3)。

[2]李亚男,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能力[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