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企业知识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知识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知识管理办法

第1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建设一批印刷复制产业示范基地的要求,对印刷复制企业分类实施综合评估,规范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建立和管理,充分发挥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素质等方面的引导和辐射作用,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印刷强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是指资质合格、遵纪守法、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产品优质、业绩突出、创新节能、人才聚集、诚信经营,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骨干印刷复制企业或者企业集团。

第三条 建立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宗旨,是通过对具有示范作用的骨干印刷复制企业或者企业集团的认定、挂牌、扶持和宣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印刷,引导整个产业实现转型和升级。

第四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制定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总量、结构、布局的全国规划,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进行审核、认定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进行初审、申报和日常管理。

第五条 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规划目标,是从2012年开始,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家左右“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和10家左右“国家光盘复制示范企业”,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引导作用和辐射效应明显显现,骨干印刷复制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分工合理,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相对完善的现代化印刷复制产业体系。

第六条 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合法经营方面

印刷复制企业模范遵守《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以及《复制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没有盗版盗印等不良记录,近三年内未被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过行政处罚。

(二)规模效益方面

印刷复制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及全员劳动生产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在最近三个财务审计年度实现盈利。其中,印刷企业资产总额3亿元以上(主营出版物印刷企业或者数字印刷企业1亿元以上),年度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主营出版物印刷企业或者数字印刷企业2亿元以上),或者近三年销售总收入10亿元以上(主营出版物印刷企业或者数字印刷企业5亿元以上)且其间年度增长率均值超过20%,年度上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只读类光盘复制企业年度产量1亿片以上,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年度上缴税收500万元以上;可录类光盘生产企业年度产量2.5亿片以上,销售收入2.8亿元以上,年度上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

(三)技术装备方面

印刷复制企业关键生产设备居行业先进水平。其中,印刷企业拥有多色高速、自动、联动等先进技术设备,或者在数字印刷、柔印、印刷设备数字化自动控制、数字资产管理、数字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光盘复制企业拥有DVD、DVDR或者高清光盘生产线以及配套的检测设备。

(四)创新研发方面

印刷复制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一定比重。其中,印刷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1%,光盘复制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 4%。印刷复制企业建有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者研发机构,企业持有授权专利,且持有数量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印刷复制企业在新产品拓展、产业链延伸、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有实质性创新和相对成熟的创新成果。

(五)管理体系方面

印刷复制企业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国际与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经检测符合有关标准;建立了基于网络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责任制健全,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绿色环保方面

印刷复制企业积极开展绿色生产,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及相关国际绿色认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使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符合国际标准,应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设备、材料与工艺;排放、节能等指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其中,印刷企业能够达到国家绿色环保印刷标准的要求。

(七)人才队伍方面

印刷复制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队伍。其中,印刷企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含中级技工以上)职称人员人数比例不低于70%,高级技术人员(含技师以上)比例不低于20%;光盘复制企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人数比例不低于90%,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20%。

(八)地方扶持方面

印刷复制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建立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给予了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第七条 为鼓励印刷企业“走出去”,对具备以下条件的印刷企业可以认定为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印刷企业年度承接境外印刷加工业务占企业全面主营业务量的30%以上,且年度对外加工业务营业额达到2000万美元;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应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低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含AA级)。在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原料综合利用率高,主营业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第八条 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实行自愿申请、初审、终审和认定的程序。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或者第七条要求的印刷复制企业,均可申请建立成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

第九条 印刷复制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县、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申请表》,经所在地县、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确认后,报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审核同意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向新闻出版总署报送书面报告以及有关申请 材料。报告要同时载明地方给予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第十条 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审专家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进行考核和终审。

通过考核和终审的印刷复制企业在新闻出版总署门户网站(gapp.省略)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通过公示的印刷复制企业,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授予“国家印刷示范企业”或者“国家光盘复制示范企业”的称号,颁发牌匾和证书,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一条 经过认定的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新闻出版总署建议其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扶持和奖励。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享有以下方面的优惠扶持:

(一)项目资金方面

新闻出版总署对认定成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印刷复制企业优先给予产业发展项目和发展资金的支持。

(二)产业政策方面

认定成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出版物印刷企业、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或者只读类光盘复制企业,外方可以控股或者占主导地位,但中方比例或者权益不得低于30%。

(三)管理措施方面

认定成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印刷复制企业,在接受委托印刷复制境外的印刷复制产品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在保证文化安全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管理实际,适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四)评选奖励方面

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全国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全国文化高新技术企业等的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被认定成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印刷复制企业。

(五)进口设备方面

认定成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光盘复制企业,可以进口境外性价比高且使用年限不足3年的光盘复制生产设备,但进口各种类型设备的总数量不得超过企业原有设备总数量的30%,而且进口设备只限于企业自身使用。

第十二条 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进行跟踪管理。根据“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的年度考核机制。年度考核采取书面考核和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程序为:

(一)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上年度总结。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年度总结材料进行审核后,每年2月底前将本地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发展情况、审核意见和有关审核材料报送新闻出版总署。

(三)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审专家组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进行考核,确定年度考核结果。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撤销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称号。

第十三条 新闻出版总署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年度考核情况予以通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并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年度发展报告。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直接撤销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称号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一)严重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且情节严重的;

(二)发生重大生产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有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2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含孤儿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和微利时代的到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现状的调查发现,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有的问题如不改正,会制约施工企业的科学发展,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基于此,充分认识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分析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执行方法确保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保证国家基础设施的完成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成本控制的含义和内容

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成本控制就是对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狭义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日常控制,主要是对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即运用一定的方法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限制在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然后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假话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对策以降低成本。

2、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 企业外部环境发展的迫切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及各个部委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以及建筑工程行业的经营、发展和企业的愿景等。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工程领域与世界同行业间在技术标准、管理方法等方面接轨日益完善,在管理体制方面开展并逐步完善实施了工程项目经理法人责任制、重大建筑施工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施工项目建设监理制。工程项目经理法人责任制的实施,对于明确经理人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以及必须履行的义务、保障经理人的权威性及对其的约束提供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招投标制对于有效的建立建筑施工领域内建设工程的公平竞争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从国家法律层面有效规范了施工企业工程承接的方法和方式;建设建立制的实施加速业主对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视和现有技术力量的升级改造,从法律的角度避免了个别施工个体在工程进行中存在的降低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成本等违法事情的存在,从而起到维护业主正当权益。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施工技术方面突出的效率提高事情是在近几年,计算机软件在工程管理与经济核算成本管理等全过程中的实施,通过使用计算机,项目管理的效率明显加速,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成本核算的速度和精准率增强;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微博的流行,加之如雨后春笋般工程材料销售网站的涌现,使工程的施工成本日益走向公开和透明。这些外部环境的发展及存在家具了目前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

(2) 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纵观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理论和过程,仍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核算工作进展不明显,与现代企业的发展不适应。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主要是施工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产生的。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只有在当前的管理中推行项目成本核算战略,建立稳定的可持续的信息资源优势,才能在适应战略管理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1) 材料的控制与管理

材料成本是工程项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一般要占到工程造价的60%-70%,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就是费物资消耗的控制。项目部要想对材料消耗实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抓好物资管理,建立一套具提的操作流程和先进的管理办法。第一,严格把好物资的计划关、质量关、定价关、采购关、验收入库关、出库使用关、限额领料关、余料回收关、材料消耗关、盘点核算关十大关口,要加强全过程控制,有效堵塞漏洞,降低材料成本。第二,要建立材料的“逐日登记”制度,做到日清月结。第三,抓好材料采购管理。具备招标采购条件的,一定要在合格供方中实行招标采购。第四,严格控制材料采购价格。项目上场后要经常对周边材料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市场行情,把握市场脉搏,争取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合格的物资。

(2)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项目的第一管理这,也是责任成本核算的第一责任人,对责任成本工作负全责;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责任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项目部各业务部门的责任成本核算工作应制订出一套突出责任制、奖罚制和责任成本目标控制业务流程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工程对和班组的责任成本核算工作工程对是责任成本核算的主体,因此工程对应根据人员状况、人员结构、工程任务和技术含量搭配班组,将成本指标细化到每个成员;通过运用制约和激励机制,发挥全体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经理是责任成本能否推行和推行好坏的决定因素,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各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3) 人工费成本的控制

主要可以从工程用工数量方面来进行控制买药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数量,企业为长期合作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监督管理,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力,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药按合同要求,向工人将清除工作界面,防止工人工作时出现搭接界面责任不清的情况,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一些单位工程技术含量低的工程,可采取分包的方法,分包给分包商,从而降低工费。

(4)机械费的控制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减少机械使用费和维护费,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①使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根据工程施工项目的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工程量大小以及工期要求,从经济和工程质量的角度出发,做好设备选择。

②加强机械等设备的卫华和保养。定期对机械等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损耗的零件,并对之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机械等设备的损耗;对机械等设备做好保养及时入库,避免暴晒、雨淋、冰冻。

③合理使用机械等设备。根据道路施工的总的程序,结合机械等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优化机械等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功能的选择,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费。降低机械台班价格,控制油料消耗,控制机械修理费用以及机械租赁费。

第3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一、到本世纪末,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要贯彻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的原则,保障水平要与我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为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企业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三、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到本世纪末,将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扩大到全省城镇所有企业职工(含私营企业雇工)及个体劳动者。劳动、工商、税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工作。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仍参加由劳动部门的社会保险机构组织实施的社会统筹。

四、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从1998年1月起,凡参加地方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负担比例在20%(含20%)以下的,可逐步提高到按照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负担比例在20%以上的,要分年逐步过渡到20%。各地区具体过渡办法由省劳动厅审批。

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从1998年1月起,职工按照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999年1月起,职工按照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5%缴费,以后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

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比例。从1998年1月起,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比例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费率记入,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在本省范围内调动时,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帐户储存额不转移。职工跨省跨行业(国务院批准的11个系统统筹的行业)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可以继承。

六、职工符合离退休、退职条件时,办理有关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一)凡《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者,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职工退休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20%

月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者,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二)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本省有关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享受每年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三)《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为保持平稳过渡,本办法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过渡性调节金120元,分档执行(具体档次、标准另行制定)。过渡期间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个人帐户养老金+月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月过渡性养老金=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5年12月31日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4%

(四)本办法实施后三年内退休的人员,为保证他们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可继续采取新老办法对比计算,新办法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可以补齐,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最高不得超过按老办法计发的本人养老金的10%。按老办法计发待遇的标准工资封限政策继续执行《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规定。

(五)《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缴费年限满15年,不到退休年龄,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仍可按国务院〔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手续,并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七、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按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9%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11%进入个人帐户。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到达正常退休年龄者,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八、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保险机构要严格履行经办和管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职责;财政部门要通过财政专户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定期审计和检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职工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放专户,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不得动用社会保险基金平衡财政预算,确保基金的安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后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劳动厅、省财政厅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下发执行。

要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收缴工作。劳动、经贸、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工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加强对收缴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将养老保险工作列入企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不参加养老保险和无故拖欠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或个体劳动者,不得评为先进,不得购买小汽车,不得兑现经营者收入。工商和劳动部门要结合年检工作,督促、教育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积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九、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建立统一调剂使用基金制度。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周转金外,其余部分的40%上解省级财政专户作为省级储备金,30%存入省上在各地、州、市开设的调剂金专户,专户基金的使用权和调拨权在省上。不能按时划转的,由省财政厅相应扣减预算内补助经费。剩余30%留在地、州、市,作为地区级储备金,并按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管理。

十、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尽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已经实行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地、市、县,要加以巩固并进一步完善。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机构基础建设,规范业务,改进和完善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一、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十二、省政府以前所发相关文件与之不一致的,以本文为准。

第4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经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现以下69项教育行业标准:

1.JY/T 042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一般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

2.JY/T 042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酒精灯

3.JY/T 0425-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钟罩

4.JY/T 042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气体发生器

5.JY/T 042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三通连接管(T

形管、Y形管、U形管)

6.JY/T 0428-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气体洗瓶

7.JY/T 042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长颈安全漏斗

8.JY/T 043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表面皿

9.JY/T 0431-2011玻璃管和玻璃棒

10.JY/T 043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抽气管

11.JY/T 043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滴管

12.JY/T 043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滴瓶

13.JY/T 0435-2011二氧化氮球

14.JY/T 043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干燥管球形和U

形干燥管

15.JY/T 043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活塞

16.JY/T 0438-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集气瓶

17.JY/T 043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应接管(尾接管)

18.JY/T 044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结晶皿

19.JY/T 0441-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具支试管

20.JY/T 044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曲颈甑

21.JY/T 044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圆水槽

22.JY/T 044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下口瓶

23.JY/T 0445-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研钵

24.JY/T 044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硬质玻璃管

25.JY/T 044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标本瓶

26. JY/T 0448-2011碘升华凝华管

27. JY/T 044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抽滤瓶

28. JY/T 045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毛细管

29. JY/T 0451-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蒸发皿

30. JY/T 045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试剂瓶

31. JY/T 045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称量瓶

32. JY/T 045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圆底短颈厚口烧瓶

33. JY/T 0421-2011热阴极射线管演示器

34. JY/T 0006-201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35. JY/T 0021-2011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36. JY/T 0022-2011小型电动机实验器

37. JY/T 0116-2011教学用E10螺口灯座

38. JY/T 0183-2011验电球

39. JY/T 0185-2011金属网罩

40. JY/T 0067-2011生物玻片标本通用要求

41. JY/T 0068-2011植物根尖纵切

42. JY/T 0070-2011顶芽纵切

43. JY/T 0071-2011难挂茎纵(横)切

44. JY/T 0072-2011单子叶植物茎横切

45. JY/T 0073-2011木本双子叶植物茎横切

46. JY/T 0074-2011双子叶植物叶横切

47. JY/T 0075-2011蚕豆叶下表皮装片

48. JY/T 0076-2011青霉装(切)片

49. JY/T 0083-201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切片

50. JY/T 0084-201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切片

51. JY/T 0158-2011850mm人体头、颈、躯干模型

52. JY/T 0159-2011人体骨骼模型

53. JY/T 0160-2011心解剖模型

54. JY/T 0161-2011喉解剖模型

55. JY/T 0162-2011肺泡结构模型

56. JY/T 0163-2011脑解剖模型

57. JY/T 0164-2011眼球解剖模型

58. JY/T 0165-2011耳解剖模型

59. JY/T 0190-2011植物细胞模型

60. JY/T 0191-2011根纵剖模型

61. JY/T 0192-2011单子叶植物茎模型

62. JY/T 0193-2011双子叶草本植物茎模型

63. JY/T 0194-2011叶构造模型

64. JY/T 0195-2011桃花模型

65. JY/T 0196-2011小麦花模型

66. JY/T 0198-2011蝗虫解剖模型

67. JY/T 0199-2011蛙胚胎发育模型

68. JY/T 0382-2013学生计算器

69. JY/T 0456-2013交互式电子白板

以上标准自之日起实施。

第5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现将《湖南省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湖南省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建立和实行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既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负担重、统筹层次低、管理不健全等问题的需要,又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要求,意义重大。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加快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步伐也势在必行。

    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各级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劳动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体改、经贸、财政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湖南省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精神,结合我省近两年贯彻《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湘政发〔1995〕18号)和《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省政府令第59号)的实践,现就全省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和比例。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企业缴费)的基数为企业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小于统计年报的企业工资总额的,应以统计年报数为企业缴费基数。企业缴费比例,要由目前全省平均24.5%的比例尽快并逐步降至20%,即1998年1月起降至22.5%,并在2000年底以前降至20%。在降低企业费率的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月平均工资超过本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基数;低于本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1997年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直至8%为止。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可适当加快。

    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记入比例。从1998年1月1日起统一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逐步降至3%。1997年底以前已为职工建立的个人帐户储存额予以保留,并与统一制度后职工个人帐户储存额合并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记入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其个人帐户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含本实施意见实施前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划转记入职工个人帐户的部分)可以继承。

    三、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且履行了缴费(指单位和个人同时足额缴费,下同)义务,应予办理退休手续。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以下办法计发:

    1、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职工,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本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2、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1998年1月1日以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以下简称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职工,按照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增加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按职工建立个人帐户前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1.4%。增加过渡性养老金后仍难以平稳过渡的地、州、市,可另加过渡性调节金予以解决。过渡性调节金的具体数额由各地、州、市按每月不超过130元的标准统一确定,并应从统一制度实施后的第6年起在其后的10年内逐年减少,直至取消。

    在统一制度初期,为了保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可以采取新老办法对比计算的做法。凡按照本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8号文件实施前的老办法(按老办法计发待遇的工资基数,仍应按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8号文件规定封定在1994年底以前)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统一制度实施当年退休的增加幅度不得超过10%,从第2年至第5年退休的增加幅度每年可递增5个百分点,至第6年不再予限制,同时取消新老办法对比计算的做法。

    对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不满15年而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或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而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也可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对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再按其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两个月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3、1997年底以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和省原规定发给养老金。

    四、继续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根据全省经济发展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原则上每年7月1日按照本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调整一次。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具体调整办法由省劳动厅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研究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企业离休人员基本离休金的调整办法,按照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办发〔1997〕2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严格退休审批手续。劳动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退休政策,各地不得自行放宽条件,任何企业都不得自行办理职工退休审批手续。企业职工凡没有经过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的一律无效。

    六、巩固和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程度。在巩固现有统筹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省级统筹办法,继续坚持全省集中决策,省级调控,分级管理,以地州市为主的原则,强化省级调剂金的收缴,加大省级调控力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实现统一费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七、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凡按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8号文件规定应参加养老保险而至今尚未参加的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在1998年底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同时,加快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步伐。

    八、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加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的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各级社会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改进和完善服务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九、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基金收缴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十、本实施意见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省政府过去有关养老保险的规定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本实施意见由省劳动厅负责组织实施和解释。

    湖南省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年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和《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省政府令第59号)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的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及其业主、雇员和帮工(以下称“从业人员”)。已享受其他法定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强制性的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从业人员个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分担费用,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个人缴费挂钩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负责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行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业务。

    工商、税务、物价、交通、公安等部门及个体劳动协会和私营经济协会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做好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工作。

    社会保障委员会对劳动行政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执行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和基金管理情况实行监督。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第六条  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按下列标准缴纳。

    (一)用人单位现按其从业人员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总和的1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后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5年内逐步过渡到统一的城镇企业缴费水平。

    (二)从业人员暂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999年调整至5%,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直至达到8%为止。

    (三)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以上年度本人月实际工资收入作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实际工资收入低于所在地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所在地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的60%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实际工资收入超过所在地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以所在地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基数。

    第七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可由用人单位的开户银行代为扣缴(免签协议),或者委托工商、税务等部门代为收缴。用人单位也可以直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

    第八条  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存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帐户”。

    第九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第十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实行减免。因特殊原因,用人单位暂无力缴纳的,由用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以暂缓缴纳。缓缴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在办理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后,必须在30日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用人单位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或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商、税务、物价、交通、公安等部门在办理有关证、照年检、年审和登记手续时,应督促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建立、解除劳动关系,或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兼(合)并、停业、破产的,应在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停保、转移等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工资总额、退休人数核查一次。核查时,有权调阅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名册、帐目和报表,有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社会保障号码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业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发给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手册。

    第十六条  个人帐户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建立,个人帐户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从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按从业人员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

    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从用人单位划入的部分相应降低,直到降至3%为止。

    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每年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所得利息记入个人帐户。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除计入从业人员个人帐户部分外,其余作为社会统筹基金。

    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储存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结算一次个人帐户储存额,并及时向从业人员提供个人帐户对帐单和个人帐户卡,作为从业人员核查和今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

    第十九条  从业人员工作异动,个人帐户储存额全部随同转移;因故停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个人帐户予以保留;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个人帐户中的前后储存额予以合并计算,不间断计息。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从业人员达到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方可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一)基础性养老金。按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发给。

    (二)个人帐户养老金。标准为个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第二十一条  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补助金,同时终止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一)从业人员累计缴费年限未满15年即达到退休年龄的,可一次性领取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

    (二)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死亡,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取完的,其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由其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私营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本人的个人帐户储存额或余额可以全部继承。

    (三)从业人员未达到退休年龄而去境外(包括港澳台)定居的,可按本条(二)项的规定一次性领取相应待遇。

    第二十二条  从业人员退休后死亡,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发给的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先从个人帐户储存额中支付,不足部分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三条  从业人员的缴费年限从用人单位和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开始时计算。

    从业人员被招收、聘用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并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其实际缴费年限可前后合并计算。

    从业人员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建立了个人帐户的,其实际缴费年限前后合并计算。

    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后中断缴费期间,不计算缴费年限。

    第二十四条  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从业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按照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比例同步调整。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查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无偿提供服务。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依照《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省政府令第59号)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按照《湖南省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予以衔接。

第6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95598知识管理 服务品质 信息支撑

中图分类号:C9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72-01

一、名词解释

95598知识信息:涵盖全省电价电费、电能计量、故障报修、供用电技术、营业业务及综合类通用知识信息及各市县地域性、特色性差异知识信息两部分。

合格信息:是指格式规范、内容准确、报送及时、时限有效的知识信息。

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市县公司向省远程工作站报送的合格信息数占市县公司报送总数的比例,即: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市县公司报送合格信息数/市县公司报送信息总数)*100%。

二、95598知识管理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对智力资本的管理与运用,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共享及应用。电力行业对知识管理关注度较高,2005年左右已开始制定规划,进行全行业的知识管理建设和实施。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按计划推进95598业务上收工作,供电服务热线受理业务过程中,咨询类业务数量占比较大,95598知识管理在95598全网全业务集中推进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信息是客服代表解决客户诉求的业务支撑材料,报送的知识信息不准确,极易产生服务风险,造成服务投诉。知识信息也为窗口服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服务标准,完善差异知识信息有利于规范各地市特色服务行为。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低,同一知识信息在省公司层面需多次反复,影响信息报送效率,不利于知识信息平台巩固工作的开展。

95598投诉、举报、建议、意见、表扬五项业务上收国网公司前,省客户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95598知识收集整理工作,顺利搭建了省级95598知识信息平台,基本满足了五项业务上收后的业务受理需求。2014年10月, 国网公司95598实现全网全业务集中,为完善业务支撑平台,基于山东公司客户诉求多、服务信息量大、业务开展地域差异性强、更新频繁等特点,需进一步提高市县公司95598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以保障本省优质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升策略研究与实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和通报考核机制建立

国网公司在各省公司搭建知识信息平台初期已下发《知识采编报送规范和要求》,针对知识信息采编模板、内容、格式、注意事项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省客户服务中心未制定知识报送相关管理办法,未明确各基层单位知识报送职责、流程、考核标准,无法引起市县公司对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视,极易出现信息报送滞后、报送内容不合格等情况。为此,省客服中心制定并《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知识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知识管理体系责任划分,规范报送流程,制定考核标准。省客服中心还定期《95598知识维护工作周报》及其它阶段性知识维护分析报告,针对市县公司知识维护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制定并施行相关管理办法,知识维护分析报告等措施,实现了对市县公司知识管理的考核,指标覆盖率达100%。

(二)建立“一对一”沟通模式

全省三级知识管理体系建立初期,部分基层单位对知识信息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未设置知识管理专责人,全省知识信息报送人员固定的5个地市公司,信息合格率均达到80%以上,但其他报送人员不固定的地市公司由于沟通渠道不顺畅,相关采编规范及要求不能实时传达,无法在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报送任务,致使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相对较低。也由于知识信息采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省客服中心未及时组织报送人员进行知识采编相关内容的专项培训,报送人员采编水平参差不齐,且均无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很多基层单位无法按照采编要求规范完成报送工作。为此,省客服中心及时下发《集中开展95598知识收集整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固定知识信息报送专责人,汇集报送人员的联系电话、办公自动化邮箱等信息,并通过公司内部实时通信平台(腾讯通)建立知识维护工作群。通过固定报送人员,知识信息征询过程高效顺畅,信息传达有效率达100%。多次组织地市公司知识信息报送人员开展信息架构、知识采编等内容的培训,对系统操作进行现场演练。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后,地市公司知识信息报送人员测试成绩均达到85分以上,合格率为100%,采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完善系统功能需求

目前,国网知识库管理系统“知识征集”流程只流转至省客服中心,且本省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仅具备单一的“知识检索”功能,市县公司差异知识信息仅能通过线下报送,省客服中心无法实现对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的在线管控。为此,省客服中心提报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完善需求,新增“知识征询”流程,完成市县公司工单流转人员系统权限设置。按照国网公司时限要求,对“知识征询”流程进行系统设置,明确各个环节的考核时限,保证知识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同时功能模块中设置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准确率、及时率相关数据查询及报表功能,为知识维护管理提供有力的考核依据。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了省公司对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在线管控,管控率达100%。

第7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知识管理

一、隐性知识的管理方法

(一)隐性知识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率先明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提出开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显性知识,包括一切以文件、图片、声音等形式记录下来的标准化知识,客观性较强,多为理论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则包括企业核心技术、经营者经验思维等一系列无法具体呈现的知识,主观性较强,多体现为企业家个人素质和个人才能。相较于显性知识可记录、可复制、可传递的特性,隐性知识不易沟通表达,个人的认知和意念难以复制。所谓隐性知识的管理,就是运用管理及技术手段将隐性知识在企业员工内部,甚至代与代之间顺利传递,并且创造知识分享文化,提高员工学习、创造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见图1。

(二)隐性知识的管理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人类发展阶段由工业经济时代、后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已然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持续发展由单纯地依靠资本及劳动力的投入和信息的搜集变为依赖于其拥有的知识储量,知识员工更是作为知识社会唯一的特殊资源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详见图2。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仍不成熟,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无法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这一系列的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必须重视知识管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其不易复制、难以窃取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奠定必要的基础。国际领先企业已经逐步开始采用“Asset-basedServices”模式进行日常管理经营,这一经营模式运行良好的前提就在于智力资产,即隐性知识重要内核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将隐性知识看作个人的私有财产,意识到它可以作为树立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而对隐性知识的保护愈加重视。然而,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企业高管必须破除企业内部员工这种保守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鼓励员工积极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个人能力,更要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彼此之间建立起信任感,营造出互助互信的氛围,在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融合个人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资产的最大化,创建企业知识、技能与技术的最优组合,为客户提供某种业内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特殊价值的核心专长,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未来发展。企业高管应该做好榜样,积极参与并支持个人隐性知识的交流沟通,营造相互信任与知识共享的环境,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承认并奖励知识创新和共享的行为。如对分享知识的员工给予经济上的鼓励和工作上的晋升。[1]隐性知识的管理具体细分为六个阶段,即认知阶段、策略阶段、设计阶段、开发测试阶段、全面导入阶段及维护评价阶段。其中,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企业隐性知识现状,分析相关部门对知识的需求,明确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包括企业高管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以及以怎样的方式使企业员工之间实现知识的沟通和传递。[2]策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企业高管在确定隐性知识管理阶段目标后,按照管理实施流程计划,高效组建负责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团队,制定管理战略。设计阶段是整个隐性知识管理流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阶段,必须设计出企业独特的、与其他企业区分的隐性知识管理应用平台,员工积极贡献个人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增加业务经验,并利用该平台促进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转变和共享,形成企业核心凝聚力。开发测试阶段是依据平台设计,开发隐性知识管理系统,并与企业现有技术应用平台整合,完成平台测试。全面导入阶段主要是协助企业知识员工完成角色及职责的转换,促成隐性知识完成转变,为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维护评价阶段则是为隐性知识在企业中全面导入后的跟踪维护、改善与更新提供支持。因此,要想快速、成功实施隐性知识的管理,就必须明确企业现实问题,结合科学的方法论,探索并采用适宜的隐性知识管理办法,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二、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

家族企业是基于家族或者家族联盟发展起来的企业,兼具家族属性和企业属性,企业员工大多为家族成员,代际传承也多为家族内部传承。企业高管在日常经营管理企业实践中培养出的制定发展战略的直觉、判断、经验和适应能力等个人素质,尤其是直接影响经营决策的经营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家族企业的特殊组织形式为企业主及企业员工将其经营理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传递扩散提供可能。就中国而言,传统家文化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企业高管及普通员工愿意并渴望寻找到一条利于在企业内部扩散隐性知识的管理路径,但隐性知识的高度个人化导致其不易转移,加之个人吸收信息的能力有限,可能阻碍隐性知识的传递,导致家族企业无法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独特优势。家族企业对于其隐性知识的管理保守有余,分享不足。企业高管意识到隐性知识的巨大价值后,通常持保护态度,在防止业内其他企业窃取企业机密的同时,对企业内部员工信息的分享也不够及时和全面。然而,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个人隐性知识只有成功转换成共同知识,才能实现家族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尽管家族企业主已经知晓隐性知识这一资源所蕴藏的巨大价值,但仍然处于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法的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标准。据此,本文将隐性知识管理一般方法论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相结合,创新研究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为家族企业挖掘出隐性知识的巨大潜力提供依据。家族企业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同样经历六个阶段。而家族企业极具家族色彩的经营组织模式,又必然导致隐性知识管理方法有其特殊之处,尤其体现在隐性知识管理的全面导入阶段。家族企业对于隐性知识的全面导入具备其他民营企业不具有的便利性和及时性。首先,作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带头人和倡导者,家族企业高管更愿意进行角色及职责的转换。由于家族企业高管的工作风格更容易形成个人特色,在家族企业的创立、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企业主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摸索寻找利于企业发展的进阶路径,在此过程中,企业主的个人素质不仅体现为其在企业所占据的位置,更体现为其自身能力,相对于其他民营企业的企业高管在其岗谋其事的单一性而言,家族企业高管的角色和职责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因此能够很好地实施隐性知识的全面导入。其次,就家族员工而言,也必须担负起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责任,积极遵循企业高管制定的知识管理政策。家族企业的员工多为家族成员,依据社会情感理论,相较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家族员工更希望追求的是从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非经济目标中可能获得的情感效用,因此家族企业委托成本较小,甚至几乎没有,企业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正式或非正式沟通次数较多且障碍小。再次,家族企业经营模式为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家族企业扁平式金字塔模式的组织层级少,隐性知识传播的速度快,企业高管的经营思想在传播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小,隐性知识的导入更加及时高效。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发现,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资源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尽管企业隐性知识不易复制、难以传递,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隐性知识具备比显性知识更大的核心价值,企业的核心利润源正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而家族企业因其独特的企业组织形式,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隐性知识管理。只有提高家族企业高层领导决策判断的准确性,培养家族员工的专业技能,更新企业文化知识,才能充分挖掘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巨大价值,从而处理好成本、速度与品质的关系,以更低廉的价格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也能更快、更直接地反映客户的需求,通过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促进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思想是对知识管理理论的超越,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知识管理的理论问题,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既要以工作为中心,更要以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是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技术员工成功转换为知识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3]知识员工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优势、自己的做事方式,在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后,通过自身能力创造经营业绩。企业知识管理只有将工作与员工相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架构,以激励措施促使员工能动性和潜能得到激发,企业才能发展得更顺利。本文只是就一般行业的家族企业来探讨隐性知识的管理,在之后的研究中,应该细分家族企业的行业来明确不同行业领域的家族企业对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侧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衡量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良好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更进一步地比较家族企业与其他民营企业对隐性知识管理的不同,以确定家族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是否具备优势以及具备优势的程度。总之,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家族员工的能动性有很大作用。一个适合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法,不但需要一个好的管理者和推动者的引领,还需要企业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计划等各种支持,即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实践需要整个家族企业的员工同心协力,并不单纯是企业高管的责任与义务,各个家族员工都必须积极响应及配合。只有创新隐性知识管理的系统方法,才能实现企业知识的共用,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使企业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4-77.

[2]王欣莉,李胜冬.网络企业的知识管理方法探析[J].商业经济,2014(22):66-67.

第8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档案内容不齐全,存放方式不达标

水电施工企业主要以工程成立项目部,而工程项目部会随着工程进度不同而呈现期限的不确定性。而且期间工程人员流动性大,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会随人员的变动而出现变化或遗漏,从而导致整个档案内容的不齐全。很多水电施工企业不能做到《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中要求的档案存放方式中“八防”和无“八机”的规定,同时企业档案立卷说明、鉴定报告、检查记录不完善。

档案整理方法落后,信息检索效率不高

国内大多水电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仍采取人工作业的方法,人工进行整理编目。落后的手工方式,劳动量大、耗时多、效率低,阻碍了档案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引入了计算机对档案的管理,但大部分是将计算机管理功能确立在档案目录编制、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上,功能设计过于单一,综合处理技术欠缺,没有从根本上革新档案整理方法。而且传统的手工检索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检索效率的提高。此外,档案需求者直接到档案室翻阅档案,加重了档案文件的调阅磨损程度。

强化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随机检查、季度考评”的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三同步”的档案管理制度。即项目准备与资料收集同步,项目施工过程与档案资料形成同步,项目竣工验收与项目档案验收同步。将档案管理工作贯穿到工程规划、实施及验收的全过程。同时,水电施工企业应设立专职档案管理部门,聘请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对企业档案实施专业化、独立性、集中性管理。搭建各项目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平台,建立覆盖整个企业、涉及项目全过程的资料共享、高效传递、及时、通畅的档案管理网络。

2、加强档案工作的信息一体化与标准化管理

档案工作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是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使之向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发挥各自应有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标准是社会在生产和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事物规律认识总结的必然结果。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统一的特征、方法等,然后借助现代先进技术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进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向有秩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和最佳化方向发展。

3、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知识管理指通过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知识资源(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恰当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服务于恰当的人,以帮助管理者做出高效的最佳的决策,进而促进知识创新与具体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涵盖了知识的获取、整理、吸收、传递、传播和运用环节。随着信息飞速发展、知识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从知识资源的角度去分析和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十分必要。要让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迈进,让档案资源变成一种无壁垒的资源形式,实现档案的快速互动、交流、共享与创新。而且企业档案的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促进企业档案的文化功能建设。企业档案具有存档、助研、信证、扩产和教化等文化功能,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体现在创造知识、学习知识、分享知识上,基于知识管理的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将加快知识管理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档案文化功能建设的进步。

4、构建基于Web的企业档案管理集成系统

纸质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改造,是充分运用现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水电施工企业档案录入、归类、查阅等工作流程与先进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改变过去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的工作前提。但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具有动态多变性,导致了企业的档案信息业存在着繁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在企业档案资料电子化改造时必然会出现大量重复工作的情形,鉴于此,应从水电企业档案资料的共性出发设计合理的功能模块(组件),当出现新的档案信息或信息发生变化时,只需打开具体的功能模块,对其进行小范围修改即可,而且可以尽量做到数据结果和视图结构相结合,增强档案资料的可视度。

第9篇:企业知识管理办法范文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后简称厦烟)成立于20世纪公司成立于50年代 ,是中国烟草行业“36家重点工业企业”、“29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作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国有大型卷烟制造企业,不仅为当地财政收入做出巨大共享,更是管理创新、技术先进的企业楷模,连年被评为特区的“十佳工业企业”。

纵观厦烟60多年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两项核心特征:“以人为本”以及“创新”。厦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财务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础,走科技兴烟之路,不断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秉持“狠抓基础,稳中求进,争创一流”的信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机遇,促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1997年以来,企业以发展为己任,自我加压,乘势而上,致力于“培育一个好产品,开拓一个好市场,建立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机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近年来,烟草行业随着国家烟草局“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及五个“上水平”目标任务的提出,卷烟行业企业兴起了管理能力提升及创新改革的浪潮。厦烟积极相应国家烟草局的号召,进一步整合优化了公司战略——运营——管理支持体系,将企业战略聚焦,提出明确的“353”工作思路。“353”工作思路中的五个上水平中,“核心制造力”上水平是带动其他四个上水平的重要成功因素。2011年11月,厦烟“核力”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分析研究,围绕核心制造力提出了22项关键成功因素,动态的关键知识管理能力就是其中一项。

2011年底,厦烟成立了知识管理项目组,正式开启了知识管理的实践探索。经过调研与学习,项目组逐渐了解到烟草同行企业中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知识管理实践模式可供借鉴,需要结合烟草企业业务模式及管理需求进行知识管理体系的创新构建。因此,厦烟知识管理项目组联合了在国内知识管理领域已经开展了多年研究与实践的AMT咨询公司,共同探索卷烟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最佳实践模式,以实现 “知识管理支撑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统一思想,拟定实践思路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知识管理,为知识管理实践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高层领导多次在全公司的正式会议上提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知识管理是公司开展创新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知识管理项目的开展要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重点关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知识,特别是与核心制造力相关的知识密切结合。”“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和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管理工作不仅是市场竞争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提升公司核心制造力的内在需求。”

有别于大量已经较成熟的应用知识管理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卷烟制造领域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需要自己开展全新的探索。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其它行业企业的最佳实践经验,并更多地考虑了烟草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方法,经过反复的论证,联合项目组最终统一思想,梳理总结为“123”的知识管理实践思路,为下一步卷烟制造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指出了方向。

“1”是指知识管理建设的核心:以提升卷烟核心制造力,服务公司“卷烟制造”战略为核心,开展知识管理体系建设。

“2”是指厦烟知识管理实施的两条主线: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探索知识管理对业务流程改进支持与业务知识应用的模式;以人员成长为主线,探索知识管理与企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相互支撑方式。

“3”是指三种行动举措:一是搭建机制、系统支撑,打造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二是试点推进、树立标杆,以点带面的逐步建设推进;三是营造氛围、形成文化,建立知识的内在“基因”。

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探索研究

项目组在广泛调研中发现,厦烟对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核心诉求是如何“建设有生命力的知识管理体系”,具体的要求包括“基于整体战略”、“基于主价值链与辅助管理支撑过程”以及“基于人员成长”等。如何让知识管理体系保持持续的生命力,项目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明确体系构建的要求为“构建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

何为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项目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提出知识管理“自驱动”是一种内在驱动,是使公司员工能够自愿、高质量进行知识分享,是对未来知识管理良好运作状态的一种阐述。 “自驱动”模式知识管理的驱动力,主要从四个方面产生:

首先,是价值驱动。对组织来说,能否为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能否为员工成长提供有利条件,能否提高绩效、创造价值,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实现这样的价值驱动,大家就会自觉参与到知识管理建设中来。

其次,是机制驱动。机制也包含氛围,要努力营造贡献知识、分享知识、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

再次,是流程驱动。知识管理活动本身是一个运动的流程,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流程产生自驱动力。

最后,是信息化驱动。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推动业务、流程前进,从而产生自驱动力。

价值驱动力是知识管理长效推进的关键,价值驱动从厦烟组织层面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战略实现——知识管理通过从“技术、管理、人才、文化”四大基因支撑“卷烟制造”战略,支撑卷烟厂整体组织绩效的提升,从而增强公司的核心制造力;管理提升——以技术平台为工具,通过公司层面推动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使各部门知识更好地得到积累和共享,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管理协同水平;运营顺畅——通过流程的视角梳理卷烟企业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流程的运行效率,降低关键节点的风险,而且推动了流程的持续优化。

知识管理的价值驱动从员工层面主要体现为:人员学习成长——通过各种知识地图和知识管理工具应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新员工及转岗员工,快速了解岗位知识,掌握岗位技能,并推动员工主动学习成长;工作绩效提升——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帮助员工快速获取所需知识,在充分利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个人工作绩效;个人价值体现——通过公司知识共享机制与奖励设置,员工不断转换个人知识为组织知识资产,个人价值得到组织肯定,获得相应精神和物质的激励。

“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另外三个驱动力是在价值驱动引领下,互相联系,有机整合的一体。

机制驱动力体现在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育知识共享文化三个层面,建设初期通过构建推动知识管理有序运营的组织,打造实践基础;构建评估考核机制以明确知识管理运行效果,并形成奖惩机制以有效引导员工行为,实现过程控制;最后通过逐步培育学习、共享的知识管理文化氛围,形成机制的自驱动。

流程驱动力核心在于构建运作紧密、自成循环的知识管理运作流程与制度体系,并有效结合平台工具落地。知识的识别梳理、筛选存储、共享应用、维护更新、知识管理评估与考核激励是首尾有序衔接、运作紧密的流程过程,在知识管理常态化运营过程中不断地循环运作,经营组织知识资产。

平台驱动力体现在三个层面:形成“量多质好”的知识汇聚与应用平台,可通过构建统一的知识检索与共享应用平台,有效的知识质量审核控制以及有针对性的知识利用与推送等手段实现;平台驱动也体现在与机制驱动中的激励有效结合,通过实名知识与共享等充分展现员工风采与价值,通过积分排行以激发知识共享与应用;平台驱动更需体现在工具应用便捷实效上,通过便利性、用户界面友好形成良好用户体验,并逐步形成系统粘性。

“知行合一”的知识管理体系设计

项目总体思路中明确了厦烟知识管理建设要求、方向以及建设模式。如何将“123”建设思路贯彻落地,并逐步推进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厦烟联合项目组总结为四步方针,通过定方向、建主体、立机制、搭平台,推动卷烟制造“自驱动”模式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向正确的路径有序发展。

定方向:明晰知识管理对“卷烟制造”战略的支撑,确定知识管理两条主线的建设方向;

建主体:基于两条主线(人员成长和流程)视角构建知识管理内容体系,以提升业务知识应用与转化水平,推进员工更有效地学习与成长;

立机制:构建组织绩效文化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实现;

搭平台:搭建便捷实效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建立知识共享与获取统一的渠道;

定方向、建主体、立机制、搭平台,我们分别对应为对知识战略规划、知识内容体系及分类结构的设计、管理机制的建设以及系统平台搭建四项任务。

项目组发现实践难点在于如何基于两条主线——人员成长和流程,建立知识内容体系与分类结构,而机制和平台则是战略与内容规划落地的两个具体落地手段。本节重点分析其中知识内容规划的建设思路及成果。

Q1:内容规划如何体现流程主线,推动知识与业务流程的有效结合?

如何考虑流程与知识的融合?在最初设计知识分类体系时,考虑到结合厦烟的流程管理成果,以流程框架为知识库目录设计。但在调研需求中了解到流程框架引用为目录的困境在于:大部分各部门需要积累管理的知识并不能在流程分类中找到清晰的一一对应的存储路径,且知识者可能存在对流程框架不够熟悉而存储发生混乱的情况。经反复论证,项目组放弃了简单引用流程框架为知识库目录的思路,转为设计两套知识结构。一套为基于知识上传的知识目录分类体系,流程一二级框架不作为目录维度而作为知识属性,方便进行流程维度的知识检索。另一套为基于知识业务应用的知识历程图,以一二级流程框架及组织结构两种维度展示流程清单,并设计基于流程知识梳理的框架,基于三级业务流程的各个流程节点串接各类企业知识,包括制度标准、法律法规、工作指引、模板工具、经验方法等等。

基于流程的知识梳理结构,在试点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下,最终总结为181模式的知识历程图结构(见图1)。通过知识历程图的模版,梳理出各流程节点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以梳理出来的知识内容指导员工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实现“知识从流程中来,到流程中去”。

“1”:1 组流程节点隐性知识挖掘——流程节点操作经验;

“8”:8 大显性化知识文档归集——模版工具、成果示例、制度标准、工作指引、法律法规、岗位说明、专业知识、经验总结;

“1”:1 批可咨询的专家——可求助的专家。

知识历程图模板以流程为干,配合其它知识分类维度,使原来无序、零散的各类核心业务知识,以清晰的结构附着在流程枝叶上。如此为“流程、知识以及岗位”建立紧密的应用关联,有效盘活了企业的核心业务领域知识资产。

知识历程图的分类应以知识应用为目的,允许流程与知识的多对多关系设计。而知识目录结构逻辑则以知识大类——组织职能——三级流程框架为设计思路,确保了大部分知识有清晰的存储路径,也方便通过目录设置知识默认安全控制体系。

Q2:内容规划如何体现人员成长主线,推动员工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并持续成长?

前面提到知识历程图以流程为切入进行梳理,同时,历程图中也为流程和岗位建立了知识关联,除了展现流程维度知识结构,通过系统可动态汇集各个岗位的知识历程图。内容规划中第二项任务即如何以人员成长为主线,汇聚各类岗位流程知识历程图,为指导员工开展岗位知识业务学习和技能发展提供方便。

项目组设计了基于人员学习成长的岗位学习地图,学习地图以人员“复合型、多技能”发展为主要的实现诉求,构建岗位知识关联,为单个岗位的任职人员,提供上、下、平三个维度的知识,整套设计逻辑建立在岗位架构的基础上。

岗位学习地图以岗位关系分析为基础,为每个岗位构建一个单元的岗位关联群,包括:直接上级岗位、直接下级岗位、横向协作岗位,共三个维度(见图2)。以岗位关联度为依据做知识复合,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岗位协作效率的同时,也不违背企业内信息隔离的需求。

每个岗位都能够通过公司的岗位架构分析出这样一个岗位关联群,A岗位所能够学习的知识,不局限于本岗位,甚至不局限在本部门,而是包含了本岗位的知识和本岗位关联最强的相关知识。本职方面,通过单个岗位的本职知识地图,支持本职工作的有效开展。纵向方面,单个岗位通过对直接上级、直接下级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支持纵向协作的有效开展。横向方面,单个岗位通过对工作关联度最大的几个岗位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促进横向协作的有效开展。横向协作知识不局限于本部门内,还包括跨部门协作的知识范畴。

综上所述,项目组构建的基于人员学习成长的岗位知识地图,实际上是多个岗位知识地图的集合,第一层为需要静态维护编制的岗位关联图,第二层则是基于流程的知识历程图中,根据流程与岗位关系动态展现的单个岗位知识地图。(见图3)

岗位学习路径建议

本岗位知识的学习以员工首次任职某岗位,到能够在该岗位游刃有余地工作,为一个完整的跨度,即岗位生手到熟手的过程为参考前提。基于厦烟对人员“多技能、复合型”的培养要求,建议学习路径(见图4):

先本职,再他职:首先通过本职知识学习,逐渐熟练本职岗位的工作;再通过他职岗位知识的学习,逐渐提升岗位间的配合。

先内部,再外部:首先学习本部门的知识,逐渐提升部门内的协作效率;再通过他部门知识的学习,逐渐提升跨部门的协作效率。

先学上,再学下:先学习与直接上级配合,再根据工作需要,学习直接下级的相关知识。

随任务,干中学:学习路径是参考建议,不是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基于眼下的工作内容灵活选择学习内容,以支持任务的高效完成。

除了核心业务领域知识地图工具的应用,项目组也引入其它隐性知识管理工具,构建设计了支持人员成长的“5+5”模式的管理机制。通过纳入5种知识管理工具,设计5类知识地图(包括岗位地图),陪伴员工从入职到逐渐转变为专家的全过程。(见图5):

“5+5”意为知识5图与5种知识分享工具:知识5图为厦烟5种知识地图设计角度:5种知识分享工具为虚拟团队、协同写作(百科)、行动后总结、导师制、专家黄页,引入此五种知识管理工具为员工经验知识的积累传承提供支持,并设计相应的工具应用场景,结合已经开展的管理工作如师带徒等完善管理机制,最终通过搭建系统平台相应模块进行支持落地。

知识5图的内容设计及实现方式如下表1所示:

确保知识管理持续运作的活力

知识管理是一项持续开展的工作,要实现规划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何持续推进知识积累与平台应用一直是知识管理实践的难题。厦烟在充分考察与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以下四个措施,以确保知识管理持续运作的活力。

化繁为简的运作体系构建

联合项目组在机制规划中拟定了4份管理制度4份操作指导,厚达上万字的制度与指引文件,最终简化为三份管理办法,分别用以指导知识管理组织与团队构建,知识管理运作及考核奖励办法。对广大员工而言,“简洁有效”的管理工具才具备吸引力,过于复杂的管理流程与方法设计不利于知识管理的推广应用。

简化不是摒弃,而是转换控制手段,一是系统平台,二是配套制度。

知识管理系统可将各类知识管理工具应用思想进行固化支撑,以E化方式,对知识管理日常运行、工具使用及考核评估进行过程控制以及结果呈现。因而,为简化知识管理运作,则对系统平台功能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最大化地简化前台用户(员工及管理者)的日常工作。

配套制度指的是知识管理制度应用涉及到企业其它原有管理制度的改造部分。如为确保知识管理考核激励的实现,需分析企业原有考核制度及绩效管理相关办法。化繁为简的思路要求我们不是发明一套全新的考核工具,而是设计知识管理的考核激励如何融入原有考核管理流程。再如,对外部培训学习获取知识的控制以及项目核心知识的管理,则需要结合培训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来设计。个别情况下可由知识管理向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与优化建议,从而确保管理流程体系的无缝衔接。

不断深入挖掘与现有管理体系的融合

厦烟在开展知识管理规划初期,便提出知识管理需要进一步结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容纳已有成果,包括卓越绩效管理、流程管理、创新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发掘相互支持的价值点,推进体系的融合。

知识管理与厦烟原有创新体系及创新项目管理平台的融合(见图6):

厦烟创新管理流程可划分为四大阶段,创新孕育、创新明晰、创新实施以及创新成果应用推广。知识管理从机制与平台两层面对创新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知识管理为公司创新工作提供知识资源基础、专家资源支持、活动基础,并在制度设计中鼓励员工在知识管理平台互动交流创新创意与思路,倡导全员积极从知识总结中提出和开展创新工作,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知识管理平台对于创新工作支撑是基于创新的全过程分析,结合创新项目管理辅助平台实现系统功能互补与信息集成共享。知识管理平台通过对创新项目和活动的知识文档进行积累和结构化展现,支撑公司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见图7)。

创新项目、精益改进活动、日常运营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知识等进入创新项目管理辅助平台,平台上的知识经过筛选积淀后进入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与创新项目管理辅助平台建立目录映射,能够自动抓取文档,使知识成果得到沉淀应用。知识管理平台还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活动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线互动问答、专家资源网站等。

与企业原有管理体系的融合实践理念的提出,为知识管理的引入扫清固有管理体系障碍,也避免了知识管理成为“无源之水”,使企业基础管理体系得以进一步整合优化与提升。

广泛收集优化建议,进行知识管理的持续改进

厦烟在平台建设及制度建设初具成果后,仍然不断探索知识管理体系改进的方式。初步建设成果由项目组向全厂进行多轮的宣讲,并广泛收集员工的优化建议,在系统上线后结合系统推广开展了一轮针对员工、中层、公司领导全面的改进建议收集。

此外,项目组为推进知识管理持续改进工作,在知识管理系统首页开辟了建议征集的渠道,员工的反馈可通过平台记录并汇集到公司知识主管工作界面。收集到的员工建议,可归纳为制度改进建议、平台功能改进建议、知识内容补充与完善意见三个方面。为激励员工广泛参与到知识管理改进活动,同时在知识管理制度中明确相应改进流程及对员工的奖励。

通过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项目组与员工之间架构了良好的沟通互动桥梁,使知识管理项目能广泛地为公司员工所接受,也更有效地使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群体由项目组团队,逐步扩展至公司全员,进一步加强了知识管理实践力量。

运动式推进及文化培育,不断制造热点

公司员工在建设过程中为知识管理不断提供良策,而项目组则是实践推动的主要力量,需要在知识管理建设全过程,尤其是建设初期投入精力,制造热点以持续打造知识管理平台对员工的吸引力。

厦烟高层领导在推进过程中,对知识文化培育以及平台应用给予了大力支持,带头丰富了领导个人的知识空间,为全厂员工做了表率。在公司领导积极带动下,员工也广泛参与到平台的知识分享活动中来。

项目组团队则针对公司的不同群体,设计推广主题,持续推出各种活动以活跃氛围。如针对当年新员工群体,与各部门培训主管合作编制各部门新员工学习地图,以指导新员工学习和快速融入职业环境。结合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针对公司重点培养发展的关键人才,推出一系列指导政策与人才培养制度,以引导自主学习与知识分享行为,共同打造人才培养与晋升通道。推动车间各类兴趣小组、学习小组在知识管理平台上创建活动团队,使团队成员在过程中更好地积累与沉淀经验,并积极推动不同车间团队间知识的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