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冷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空调用制冷技术;理论;实践

由于空调用制冷技术课堂这一专业特性,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毋庸置疑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向学生传输制冷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设备构造以及运行与维护等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践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而学以致用,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下面笔者就从如何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课程的考核三个方面对空调用制冷技术的改革进行探讨。

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1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课堂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等特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师知识的传输。同时,动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运行状况,学生能够清楚的看见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运用,更加深刻的领会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理论知识。在空调用制冷技术的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方式,提高课堂质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后也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2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空调用制冷技术课堂学习的主体,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能时刻的掌握学生的课程进度,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注重师生互动,能够使得师生关系融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增加对课堂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毋庸置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课堂中增加互动环节,在介绍制冷技术的理论循环时 ,可以用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如家用空调和家用冰箱等家电对学生进行发问。这些家电的制冷系统都安置在什么地方?都有哪些制冷的元件?冰箱是夏天使用频率高还是冬天的使用频率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与时俱进跟进制冷新技术

在当代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空调用制冷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而书本往往具有滞后性,教师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述课本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在课堂教授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跟进空调用制冷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空调制冷的新技术,同时向学生介绍这一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态势,才能向社会提供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讲述制冷剂这一知识内容时,则应该结合当前的时代要求,强调在制冷剂的选用上要充分考虑制冷剂对臭氧层和温室效应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培养。讲述制冷系统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水源热泵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还要向学生补充最新孕育而生的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在市场上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当然,对于空调用制冷新技术的补充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课本的滞后性不能及时的补充相关内容,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才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空调用制冷技术。同时,师生也可以通过QQ等通讯设备进行知识传输,不断与时俱进,了解世界当前最热门、最受欢迎的空调用制冷技术。

2 将实践教学引入教学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除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外应加入一些实践教学课堂例如以下两种方式,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2.1 组织学生多参观实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带领学生到超市空调制冷系统、化建小区空调机房和大型冷库等地方进行参观。在参观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再次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参观实习的心得,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吸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多看、多学、多思考。

2.2 组织学生参与实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是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创建相关的实训基地丰富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训中掌握知识、提高技巧,真正掌握空调用制冷技术,能够达到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与技术岗位接轨。

3 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空调用制冷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应该改变传统唯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将实践考核加入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考核方式中,在考核时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同时也要注重对实践能力水平的考核,只有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达到考核标准。只有创新考核方式,才能为社会培育出符合要求的实践性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4 结语

空调用制冷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和加入实训教学以及创新课堂考核方式,旨在培养出一批批符合社会要求的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辉.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研究状况浅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1).

第2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央空调;节能控制

中图分类号:TB6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引言

当前的能源问题困扰着大部分国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紧张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央空调作为耗能大户,在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不影响室内人群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中央空调的能耗水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央空调在写字楼、酒店、医院等处被广泛使用,由于使用方式不够科学以及早期的空调技术限制,普遍存在着能源浪费现象,举例来讲,水循环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的容量制定依据都选取了所在建筑物的最大负荷作为基准,在没有开启负荷自控装置的建筑中,负荷虽然时时变化,而中央空调电机却总是在固定频率工作,因此造成耗能增多。

二、造成中央空调能耗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空调维护人员不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于一些空调的核心技术理论一无所知。如制冷空调理论以及热力学知识等,有些楼宇、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没有聘用相关暖通空调专业的维护人员。所以操作工难以了解空调的节能手段,更谈不上具体实施了。此外,风机与水泵的能耗在中央空调中所占比例是很大的,通常在30%左右,而对其节能降耗却鲜有人重视。另外,在一些季节过渡的时间里,室外空气也可起到良好的温度调节作用,此时假如仍然按照夏季空调的使用方案来执行,显然就浪费了能源。如果能够根据室外的温度及时进行调节,并采取在空调加装回风系统等措施,就能节约一部分能源。另外,一些楼宇的空调冷却塔质量也对其节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过低的安装质量无法充分发挥冷却塔的设计容量,造成冷却塔冷却能力偏低,冷却水温温度偏高,从而影响机组制冷系数,增加了能耗。

三、中央空调系统具体节能措施

具体的节能措施可以从空调运转的全过程来考虑。中央空调降耗属于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所以在空调使用和运转的所有环节都能运用节能的思路与运行模式。首先可以对围护结构进行改造以增加其保温性能,因为其维护结构自身也同时属于冬季的热负荷和夏季的冷负荷的一部分。此外,设计时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参数估算的准确性也十分重要,如果参数选择科学合理,可以再保持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节约系统能耗。比如,用冷负荷系数法可以分析得出随着室内温度的不同,空调实际的冷负荷、制冷量等。中央空调系统能耗随着室内设计温度每提高1而降低约6%。此外,中央空调的冷源选取也很重要,在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能耗分析中,占据耗能高比例部分的分别是风机的能耗,水泵与冷水机组的能耗。最后,空气和水是作为中央空调的冷载体而存在的,对于这两种载体的输送过程进行良好控制,也可以有效节能。除此之外,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节能措施,如可以增加动态平衡阀尽量增大供回水温度;在系统不超压的情况下尽量多的使用空调一次水去向房间供冷;通过系统分区把不同时段动行的房间分在同一根主管上。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中央空调的节能降耗都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四、中央空调系统的变频节能措施

(一)变频调速节能原理

当前的许多中央空调系统冷却水泵在设计时都是根据空调满负荷工作而制定的,只有在温度最高或最低的时段才能全负荷运转,此外的时间都属于浪费能源状态。冷却水泵、冷水泵长期运行在低效耗能的状态下,因此可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泵流量。水泵电机的耗电功率与转速的比例接近于立方比,当其转速降低时,耗电量也会大幅下降,就能在满足中央空调需要的前提下降低电能消耗。变频最大的优点是节约能耗,此外,其实还可起到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的作用,因为减少了电流的冲击。对于水泵和风机的机械磨损也可以相应减少,还能使室温保持恒定,使人的舒适度明显提升,设备在可靠性与噪音都有所缓解。

(二)变频方案

变频的主要部位就是中央空调的冷冻泵与冷却泵,经过改造实现节能。首先是对冷冻泵进行变频改造。冷冻泵在中央空调中的作用是对冷却水进行循环推动,冷冻水在冷却之后,从制冷机组流出,冷冻泵将其泵往所有楼层,在热能交换完成以后,再返回制冷机组。若能对冷冻泵实现变频改造,就能以回水温度为依据来判定房间温度是否恒定。高温度的回水证明房间温度偏高,因此需要对变频器进行控制来提高冷冻泵的转速,反之亦然。

其次是对冷却泵进行变频改造,冷却水在系统中的循环动力来自冷却泵。在循环过程中,制冷机组流入进水,在将其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将制冷机组制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冷却之后重新流进制冷机组。在此循环过程中,由于冷却塔的水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单独把单侧水温度作为判断制冷机组内产生热量的依据。真正合理的判别依据是选取回水和进水间的温差,温差的大小与制冷机组产生的热量基本成正比。根据温差来调节冷却泵的转速以节约能源。针对以上方案,假如冷(热)水循环水泵功率为15KW,冷却水循环水泵功率为18.5kW,冷却塔风机功率5kW,则可以计算得出,冷(热)循环水泵由于每年实际工作时间7个月,进行变频调速节电改造后,预计1.5年左右就可收回投资。

五、结束语

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空调领域作为一用能大户,其能耗已占总能耗的20%左右,故节能意义十分巨大。在当今世界上充满着“能源紧缺”的时刻,节能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关心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和研究部门广大科学工作者探计中最注重的一环。一些发达国家空调工程的能耗,已占据建筑物总能耗的 60%-70%,我国也占据50%-60%。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空调系统如何适应在低负荷下高效节能运行及在系统设计中对设备进行节能选配就成为空调节能的关键,这对于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暖通专业的工作者,在空调系统的设计、管理过程中,均应将对节能降耗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各个环节中均应积极地争取挽回所有可能挽回的能量,并将能源消耗作为衡量系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卫宏毅.制冷空调设备电气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2]李宪光.国外氨制冷系统中新的安全设置[J].制冷,2005,24(04):47-49.

[3]刘清江.冷库空气冷却器融霜节能的研究[J].制冷,2005,24(04):12-15.

[4]龚明启,冀兆良.空调水系统节能技术分析.制冷,2005,1,5(02).

[5]肖建民.中央空调节能方法研究.技术前沿,2005,7,23(06).

第3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通风与空调 系统调试 要点

引言:

我国的通风空调工程在系统调试上存在不少问题,基本上处于初级水平,相关方面不是很规范,不少施工企业没有专业的调试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测试仪器,对施工的工程常不进行完整的系统调试。

一、通风空调工程的调试与验收阶段控制要点

现场施工竣工后,应对后期质量做好控制。首先,要对各类风阀,送、回风口等编号标记齐全确保无误;其次,在对通风机进行单机调试前,为了防止设备长时间未受电,电源线受潮等影响绝缘电阻,应先对绝缘电阻进行测试;然后,在对空气处理设备单机调试前,为避免影响箱体的风量,应对箱体的过滤网进行清洁;最后,通风空调系统进行系统调试前,要由比较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正常稳定的工作。

在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完毕,应认真编制好系统测定和调试方案,系统调试包括: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针对如温度,排风、噪音、系统联动测试等,要有比较周全先进的技术方案。在调试前,要检查系统阀门,风口,管道等位置安装是否正确与设计图纸相吻合。

二、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

系统调试首先应进行设备单机试运转调试,对照设备样本和技术说明书,查看设备运转的平稳性以及转向、噪声和有无异响、碰撞、磨损、温升等不正常现象。

1.通风机、空调机组中风机试运转调试

①叶轮旋转方向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其电动机运行功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②能否在额定电压下启动,且在额定转速下连续运转2h后,滑动轴承外壳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滚动轴承不得超过80℃;③风机、空调机组减震措施是否满足设备减震需要。

2.水泵试运转调试

①叶轮旋转方向正确,无异常振动和声响,紧固连接部位无松动,其电机运行功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②水泵的减震设施效果是否满足减震要求;③水泵进出水口管道支架是否牢固可靠;④水泵连续运转2h后,滑动轴承外壳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滚动轴承不得超过75℃。

3.冷却塔调试

①本体应稳固、无异常振动,其噪音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②冷却塔风机叶轮旋转方向应正确、运行平稳、无异常震动与声响,运行时间应不少于2h;③检查底盘密封处是否有漏水现象,有无明显的漂水、溢水现象;④冷却塔补水阀运行是否准确有效。

4.制冷机组、空调机组及风机盘管试运行调试

①制冷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正常运转不少于8h;②制冷机组调试应由专业厂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调试,安装单位应做好配合工作,保证电源电压及各继电保护器的整定值正确,供水系统通畅,排水系统顺畅;③风机盘管应进行三速送风调试,检查是否运行正确、有无摩擦和异常声响。

5.其他要求

①设备单机试运转应先点动,在额定电压下启动,稳定运行3~5min,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反复进行3次以上,再按规范要求进行单机运转;②设备单机试运转应及时做好记录,每台设备应做一张记录单,记录数据应真实、签字应齐全。

三、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在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风管系统、空调水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以及供能系统等应满足调试使用要求。

1.系统风量的测定及调整

①通风机风量、风压及转速测定,数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②系统及风口风量测定:按照设计要求首先调整送、回,干、支风管及风口的风量,确保系统平衡,然后调整送风机风量,使其满足系统风量的要求;③测定系统总风量、风压及风机转数,将实测总风量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偏差不应大于10%;④各风口风量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大于15%;⑤风量的测定,可以采用热球风速仪或风罩式风量测试仪进行测量。采用热球风速仪测量时,将探头贴近风口并垂直风速,采用定点测量法可测得平均风速;⑥风口风量的调整与平衡一般应采取基准风口法和流量等比分配法。

2.空调水系统流量的测定及调整

①主干管道上设有流量计的水系统,可直接读取冷热水的总流量;②采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测定水流量时,应按照仪器要求选择前后距离阀门或弯头的尺寸满足要求的直管段;③空调机组水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20%;冷热水及冷却水系统总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④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各冷却塔的进、出水量应达到均衡一致。

3.室内空气参数的测定和调整

①空调房间的干、湿球温度的测定,通常可以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定;②室内噪声的测定,一般采用声级计,并以声压级A档为准;③房间之间静压的测定。上述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定数据应符合设计要求。

4.防排烟系统的测定和调整

①机械正压送风系统测试与调整,前室、楼梯间、避难层的预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走廊、前室、楼梯间的压力分布符合递增分布,压差符合规范要求;②走廊(道)排烟系统、中庭排烟系统、地下车库排烟系统、设备用房排烟系统以及厨房餐饮区排烟系统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测定与调整

①系统联动试运转中,设备及主要部件的联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②满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对被测定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要求,动作协调、正确,无异常现象;③系统各环节调试工作正常后,应恢复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的联系与复位;④联动调试按照先手动再自动的方式进行调试。

四、综合效能试验

空调系统综合效能测定是在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合格后,测定系统联动运行的综合指标是否满足设计与生产工艺要求,如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在测定中进一步调整。

①空调系统带生产负荷的综合效能试验的测定与调整,应由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和设计单位配合进行;②空调系统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应大于8h;③当竣工季节条件与设计条件相差较大时,仅做不带冷、热源的试运转;④通风系统的连续试运转应大于2h;⑤对气流组织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应做气流组织的测定。

五、调试常见的问题

通风与空调系统在调试前,由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有关调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尽量做到遇到问题不紧张,从容应对,提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风险管控,确保调试工作安全、顺利、有序进展。

六、结语

总之,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是一项综合的工作,调试内容涉及专业比较多,参与单位多,系统复杂,综合协调难度大,需要在调试前对设计图纸、设备技术参数全面了解掌握,编制相应的调试方案,明确调试工艺、质量标准、调试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来指导调试工作。系统调试要通过单机试运转、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以及综合效能调试三个阶段进行,最终,通过调试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用户需要。

参考文献:

[1]唐中华主编.空调制冷系统运行管理与节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

第4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程;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82-03

一、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双语教学,比较规范的定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1]。在我国,双语主要使用的是英汉语言。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尤其是研究生的教学中,应用英语来教学理工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也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和推广使用英语教授专业基础课程,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创新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的重要方式。随着当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以理工类为主的大学中,各类学科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学术讲座也愈来愈多,国际学术会议和科技会展活动也日趋频繁,实验室级的专家访问与交流更是为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们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拓宽视野的良好机会。在大学中日益加强的科技学术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掌握学术动态和了解国际最新科技发展趋势的平台,同时,也对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推广使用英语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用英语教学有几个方面的突出成效:(1)在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即教授了专业学科的知识内容,又教授了英语在科技文献阅读和翻译中的应用。例如,在笔者的教学中,将相关专业的英文文献和英文专业词汇介绍给学生,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科技英语应用的能力。采用双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科技英语写作与翻译的能力。在本科的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来讲授科技英语的写作特点与翻译技巧,以及相关的大量专业英语词汇。在毕业设计阶段,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文献阅读与翻译,以及毕设论文的摘要写作上的质量有所提高。(2)可以让学生通过英文文献,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后开展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例如,笔者十年来,在所承担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制冷压缩机》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一直坚持使用双语教学,在所承担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热声学》的教学中,多年来更是率先运用英语教学,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反映。笔者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体会到在本科的专业教学中,使用英语教学,不仅没有影响专业知识内容的教学进度和效果,反而加强和补充了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关本专业学科的国际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和新技术的介绍内容,比教材的专业知识更具有时新性。比如,笔者在《制冷压缩机》课程教学中,在教材还没有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将数码涡旋制冷压缩机和补气增焓制冷压缩机技术、磁悬浮离心压缩机技术等压缩机新技术补充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笔者教学的课程中了解最新专业应用技术。当然,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发展,在近些年的教材中已经被编辑进去了。另外,在笔者的双语教学中,总是会反映制冷压缩机技术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使学生能跟踪学科技术的最前沿。例如,新型直线压缩机和热声制冷压缩技术,在笔者最近些年的教学中,也补充进了《制冷压缩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直线压缩机具有高效节能、结构紧凑等诸多的优势特点,已经成功代替活塞压缩机应用在冰箱中,而热声技术是很有前景的绿色能量转换技术,在制冷和热机发电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目前的教材中还没有这方面最新技术的内容。所以,双语教学在理工类的专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教材更时新技术知识,有利于国际化和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此外,从笔者所在学校的中欧能源学院的教学情况看,有来自欧洲的学者和专家的英语授课,据了解中欧能源学院的学生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有益无弊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和发展。

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中,更是使用全英文板书的PPT和全英文教材。比如在讲授《热声学》课程中,会结合笔者的科研项目研究以及所跟踪的最新技术文献,介绍热声原理和装置,模拟计算方法等专业知识,同时还会通过文献评述,来介绍科技文献的写作,以及如何做好科技文献综述,系统地训练研究生们提高科技文献的查阅、写作和交流的能力,在日后的科研中,更好地撰写英文学术论文,报导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英文了解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动向,以及通过双语教学提高英语应用和交流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科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力推广和使用双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举措,对综合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的学校研究生院也正在通过教改措施,强化双语教学的运用,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改革举措,受到师生的欢迎。

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定位与经验方法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将专业课程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用英语等第二语言来讲授专业知识是其主要形式和特点。笔者认为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中,讲授学科专业知识仍然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同时,也为加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别是使用第二语言进行科技阅读、写作与专业知识表达和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学习的实践环境和机会,这是双语教学(更普遍的是英语教学)的第二目的。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和掌握第二语言在专业中的应用,加强科技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3]。这就是双语教学的特点,也是笔者认为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恰当定位,适合目前双语教学的发展水平。

因此,双语教学定位清楚了,也就明确了教学的主要方式与教学内容。在笔者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中,认为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因地适宜,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形式。在本科教学中,了解到由于本科生的英语科技阅读和英语专业词汇,以及听说能力都没有足够的训练,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且考虑到本科专业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且教学学时一般较多。针对这些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英语和汉语混合教学的逐步过渡方式,在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本科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通过英文的翻译,讲解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典型例句,讲授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的特点和技巧,重点提高本科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而针对研究生的教学,考虑到研究生阶段已经具备了相对多的科技英语训练和较好的科技文献阅读能力,且研究生的课程重点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学术思维,提高学生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写作与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学中采取全英文板书的PPT,选用全英文教材和推荐辅助中文参考书,同时,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情况,采用从汉-英混合授课或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方式进行研究生的双语教学。通过英文文献评述,介绍专业技术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通过专题形式介绍笔者自己的科研工作,让研究生掌握最新的专业学术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翻译英文内容,了解学生的英语问题。同样,通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研究生的科技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综合型研究人才。

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尽管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仍然处在探索发展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笔者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了解到目前双语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4]。

1.对双语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教学评估与管理不够规范。其实,笔者已经实践了双语教学十来年,感觉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学管理者,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对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要么是强行推广,不管教学的规律和实际情况,要么有人可能认为双语教学只是面子工程或者是跟风、应付形式检查、或者认为那只是锦上添花之事或者是画蛇添足之事。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大家知道,双语教学的工作量可能是普通教学的几倍,特别是教师备课精力的投入那是一个无底洞,而教学管理制度对双语教学教师的付出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多少有些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对双语教学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本科生,往往把英语学习与英语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脱离开来,于是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比如,国家英语考试四级、六级可以考得很好,但在阅读和理解专业课程内容的英语时,感觉学生仿佛是在学习另一门英语,英语应用的能力较差,于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些畏惧或抵触情绪。笔者在指导研究生科研过程中,也发现有些英文基础较差的研究生,只喜欢看中文参考书和文献,对英文的参考文献和书籍很畏惧,阅读的很少。这给了笔者一些启发,在双语教学中,除了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定位和认识之外,也要让学生在教学专业课程之前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

2.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问题。教学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专业的双语教学中,无疑要求教师首先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5]。据笔者所知,教师中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好的一些老师,要么过去在国外留学过、或者做过访问学者、或者参加过英语培训班。笔者因为到国外做过访问学者,也曾参加过学校举办的专业英语教师培训班。所以,才能承担双语教学。尽管如此,仍然觉得口语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仍然需要不懈地练习强化和提高,毕竟缺乏语言环境。因此,要推广使用双语教学,需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英语交流能力,这需要学校领导给予大力的支持,可以通过定期的短期培训、出国访问等形式[6]。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其教学工作量可能是普通教学的几倍,对此,也需要学校给予鼓励和和合理的评价。尽管双语教学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确实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学生从双语教学中收益很大,会在双语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实践下去。

3.缺乏双语教学理论和教学评估体系的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和评估双语教学方面,比起双语教学实践来,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在国外,各高校的双语教学研究和交流相对成熟,已经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及学者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和论证还处于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校和社会各方一起,共同努力,促进双语教学走上发展和完善的轨道,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综合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卫群,饶芳.工科专业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体系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3):103-106.

[2]周元琴,顾韵华,谢永华.行业特色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8):86-88.

[3]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4):68-75.

[4]刘欢,崔晗.高等学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考试周刊,2015,(5):4-5.

第5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户式空调工程质量

户式中央空调在近几年有了迅猛的发展,其发展速度是市场、用户和生产企业所始料不及的,以至于我们还没有在技术上做到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工程应用中,对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场合、设备类型选择、使用对象、室内环境要求、施工验收、综合效果测定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应给与充分的重视,注意在以上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技术上、管理上做到可预见性,准备有应对措施,考虑好解决方案,才能使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走健康发展之路。

本文结合近几年户式中央空调发展的型式,根据其在工程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设计、施工、调试、评定、运行使用和验收等方面,探讨在工程应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1.户式中央空调的型式和特点

1.1户式中央空调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系统型式。按照空调系统内传送房间工质分为三大类型:送风型、送水型和送制冷质型;按照冷热源的方式分为:电制冷式、燃气式;对电制冷机组,按机组的冷却方式分为:风冷式、水冷式、蒸发冷却式;按控制方式又分为:定频式、变频式和定变频结合式;又有单冷式、热泵式、带加热盘管式等。系统的末端又有:多联式室内机、风机盘管、送回风口、辐射顶(地)板等型式。

户式中央空调型式的多样性还体现在生产制造的企业快速增长,不仅有传统的空调制造企业,而且有大量的家电企业进入到这一领域。随着空调技术发展的全球化,不仅国外先进的空调产品进入中国,而且大量的国外企业在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到2003年底,已有生产企业超过100家。正是企业和产品品牌的繁多,形成了户式中央空调型式的多样性,其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加上各自企业的销售宣传中说优点的多,说缺点的少,用户比较难于掌握各种不同的户式中央空调的技术特点。

2户式中央空调的特点

户式中央空调具有系统多样,使用灵活,适用性强的特点;具有中央空调的优势,能够对室内温湿度、新风量进行调节,均匀分布,可与装修较好配合,控制室内设备噪声等特点;具有较好的个性化,室内布置灵活,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建筑布局,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同时系统的配置可高可低,功能齐全。因此,在应用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要求,选择适合于用户的户式中央空调的型式。不能够仅仅把它看成简单的电器产品,而是应注意它需要与所服务的建筑进行密切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户式中央空调应用场合、使用对象和室内环境要求

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场合是很广泛的,从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型住宅,到几百上千平方米的别墅,及几千上万平方米的商用建筑,甚至到几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都有采用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的建筑种类有住宅、别墅、商用建筑、办公写字楼及商场、医院等公共建筑。因此,户式中央空调的使用对象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由普通的居民、别墅的业主,有商用建筑的经营者,也有物业公司的管理者和各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使用对象的不同,会出现业主自主个性化选择户式中央空调,如何满足形形用户的个性化要求,加上每个用户对所使用的户式中央空调的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会有很大差别,使用和维护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采用的户式中央空调的型式和使用管理人员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使用对象的使用、维护和运行的说明书。

户式中央空调不管其应用场合和使用对象有多大差异,其目的是共同的,即: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对空气调节的要求包括:合适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人体所必需的新鲜空气量;室内的空气洁净度;室内的噪音控制在要求值以下。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要求,舒适的室内环境应达到下表的要求。

参数

冬季

夏季

单位

温度

16~24

22~28

相对湿度

30~60

40~80

%

空气流速

0.2

0.3

m/s

新风量

30

m3/(h*人)

噪音

住宅:35~50;办公:45~55

dB(A)

由此可以看出,户式中央空调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要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看作用来降温和给房间加热的独立的电器设备。

从以上分析,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应注意:

2.1根据用户的要求,合理确定室内设计参数,做到可行、实用。

2.2据应用的场合,通过优化比较选择适合的空调方式;根据使用对象的技术水平,确定培训内容和使用要求的深度,做到有的放矢,使管理者能科学的应用户式中央空调。

3.户式中央空调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要求

由于户式中央空调的型式的多样性和特点的不同,它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它能够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而,其市场发展十分迅猛,近几年其产值都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但市场上,在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存在不少问题,造成纠纷和仲裁的增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技术方面:

3.1设计不到位,造成空调效果达不到要求。

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工作。应根据应用场合的建筑类型,所在地点,用户对空调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室内外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新风量、风速和噪音等;根据建筑的热工性能情况确定系统的冷热负荷及户式中央空调的型式;进行空调系统的优化比较并选择效率高的设备,进行个工种配合并提出安装要求等。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省略或简化这样的工作步骤,出现如下问题:

3.1.1冷热源负荷的计算问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缺乏或不经计算只是估算符合指标,造成设备型号偏小,达不到室内要求的温度;或选型设备过大,造成运行不经济,耗电量大;末端设备选型误差大,造成房间的实际调节能力差等。

3.1.2空气品质较差。风系统风量分配不平衡,气流组织不合理,送回风口距离很近,形成气流短路,造成室内温度不均匀;新风系统布置不合理,新风送不到需要的空间,保证不了良好的室内通风换气效果等。

3.1.3系统设置不合理。水系统不设补水和定压,没有放气装置或放气点不在系统的最高点,造成系统波动,影响空调效果;机组放置位置不合理,造成室内噪音超标等;

3.1.4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建筑热工达不到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进行通风换气;没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暖通空调系统缺乏系统优化、节能运行、充分利用能源的效率,加大了建筑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负荷。

3.2缺乏施工安装规范,随意性强,无法监督。

户式中央空调的安装应包括:冷热源设备安装、管路(风、水和制冷剂)安装、电气动力安装、控制装置和线路安装等。首先应有完整的施工设计图纸和要求,应具备与原有建筑的结构、电气、水路供给和排出的连接条件,确定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位置和方式,确定电气动力容量和电压波动是否满足要求,确定给水的压头和排水的位置等。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装,一定要很好的与照明动力,建筑装修、原建筑的电路和水管道的安装结合好,把户式中央空调当成一个系统工程,分步骤地进行检查验收,特别是隐蔽验收。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户式中央空调的安装技术规范,没法对使用的材料、安装内容、安装过程进行检查验收,造成安装随意性强,用户或监理机构无法监督。如:冷冻水管和冷凝水管的试压、保温、坡度要求;制冷剂管道的材料、连接、安装固定、试压和保温要求等;各种管路(水、风、制冷剂)的清脏防堵要求;控制与电气的安装要求;以及针对各个不同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独特的技术要求。这些都是保证施工质量所必需的。

3系统不进行调试,缺乏验收环节。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安装完成后,所有安装在隐蔽工程内的转动部件,都要进行手盘核实运转,在吊顶封闭前,进行系统的除运行和调试,进行风量、水量和制冷剂的平衡分配调试,达到设计要求。

户式中央空调的验收应包括两个部分:安装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空调综合效果的验收。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应包括:使用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明;工程安装的检查记录;隐蔽验收记录;竣工图的完整性及与设计的符合性;设备试运转和系统调试记录等。同时包括对工程各分项的抽查检验结果。空调综合效果的验收是包括对系统的温度、相对湿度、新风量、风速、噪音、壁面温度和控制效果等进行综合测定,通过测定结果来判定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或用户的要求。这是一个关键的验收环节。

由于缺乏以上两个环节,使户式中央空调出现问题后无据可查,无法进行过程控制,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

4控制与运行脱节,无法实现节能运行功能。

控制是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系统的节能和有效运行。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所服务的用户的多样性,负荷变化较大,强大的控制功能更为重要。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对控制功能缺乏完善的考虑,造成控制与运行脱节,无法实现节能运行功能。如:空调末端的控制与主机和配套设备的控制分离,没有通讯联系,各自独立运行;集中控制与局部控制的不统一;配电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脱节,无法对设备进行控制等。

4.户式中央空调综合效能测定

户式中央空调综合效能测定是判定系统能否满足用户要求的唯一方法。它包括对设计的验证,对施工调试的检验,对设备性能的检验,对控制系统的检验等。通过综合效能的检验,用实测数据来说明真实的空调系统的性能情况。

4.1空调综合效果的测定包括对系统的温度、相对湿度、新风量、风速、噪音、壁面温度和控制效果等进行综合测定,采用的方法如下表所列:

表室内空气各种参数的检验方法

序号

参数

检验方法

1

温度

玻璃液体温度计法

数显式温度计法

2

相对湿度

通风干湿表法

氯化锂湿度计法

电容式数字湿度计法

3

空气流速

热球式电风速计法

数字式风速计法

4

新风量

示踪气体法

5

二氧化碳

CO2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

容量滴定法

6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撞击式-秤重法

粒子计数器法

7

噪音

噪音仪法

8

壁面温度

红外线温度计法

4.2需要对室内参数的测试点位置进行规定,要对系统所负责的区域的均匀度进行测定。通常,测试点位置选在房间的平面中心点,高度在1.5米左右。但房间距空调设备的远近、离外窗、外墙的远近等位置上的差别会影响测试的结果,不同房间或不同层数的位置也会影响测试参数的结果。因此,对测试位置和系统的均匀度有必要做出统一的规定。

4.3要对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检验。这关系到系统的节能运行和满足室内舒适要求控制,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启动控制及连锁控制;设备的状态监视及故障保护;室内外参数的控制和测量;执行器的控制等。对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符合性检测,才能判别系统的控制性能的情况。

4.4应规定综合效能测定的测试时间。冬夏季工况的时间选定,测试时间的确定,应能够是判定系统的综合效能等为原则,需要对计算方法进行研究。

5.户式中央空调的运行和维护管理要求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系统在运行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非常简单而令人涕笑皆非。如:有的空调新风系统运行了多年,而新风口的风阀一直是关闭的,根本没有新风进入到室内;有的排风机旋转方向是反向的,该排风的系统而一直在往室内送风;有的空调机组设有双风机,应同时运行,而实际运行时却按一用一备在使用,使空气短路,风量减小。因此,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应尽快规范化、制度化。

5.1急需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技术管理规范出台,通过标准来规定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应如何运行维护管理,不能只以空调系统是否满足室温要求作为衡量空调通风系统是否正常的唯一标准。包括对健康卫生的要求,对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洁和清洗的要求,对系统的运行检查,对系统中设备的性能状况的掌握等等。

5.2运行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现有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缺乏专业基本知识,有的对空调通风系统的型式和其服务的区域都不了解,对系统中的设备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标准工况的运行模式要求,更谈不上经济合理的运行。因此,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必要的。并且应有所针对性,分不同用户的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尤其对用户本身使用的,应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设备说明。

5.3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维护保养制度化。要有计划地进行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清洁和清洗或更换、运行检查和设备性能测定,掌握系统的情况,使系统能够节能有效的运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总结,进一步明确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需要对影响其使用效果的各个环节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同时需要有统一的工程技术标准来进行工程应用的规范,使设计、用户、施工安装等环节的责任明确,做到有据可依,使户式中央空调能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为了提高学生竞赛成绩,学校成立了兴趣小组,有的学校甚至培养专门竞赛学生。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落实了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在竞赛中表现让人看到职业教育成果。设想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100%达到(60%达到也行)这一标准,那么职业教育不愁没有市场。兴趣小组培养模式有力培养了学生能力,借此引入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总结此模式就是1+1教学模式(此种模式针对现在中职教育在校2年提出,对于第3年未含在内)。学校在学生入校后第一年共同培养,主要达到培养学生认识和使用各种电子元器件,电路图识图、画图,电子产品装配,仪器仪表使用等基本职业能力。第二年针对竞赛项目及社会其它岗位需求方向,开设专门化课程。这期间仍有公共课程,如体育、德育类课程。仅在专门化课程中采用小班教学,原有教学班级根据学生兴趣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专业教育及实训。这样做能有力的保证教师教学精力,更好的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变为自觉的任务化学习,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老师确定的任务。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在兴趣小组基础上考虑建立社团,让学生兴趣做为发挥空间,学校提供场地与师资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社团建设可以考虑专业设置与非专业社团相补充,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社团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从竞赛成效想到专业发展瓶颈

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已经具备了较系统的知识,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拥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但在每次与其他省高手同台竞技会发现,学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内地学校教学缺乏企业因素,目前学校的校企合作还没有深入到课堂,没有深入到知识体系中。

1.教学大纲企业知识不足

职业学校教学大纲指导性不足,尽管如些,教学大纲中缺乏企业岗位知识结构要求,很少罗列企业相关知识体系要求。

2.教师基础企业能力不够

学校教师85%是由高校到职校,很少有企业工作经验,尽管每年各级培训多次提倡到企业煅练,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少有落实,多是过眼云烟,参考见习为主。教师动手能力远不能达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水准。

3.学校管理企业经验薄弱

学校教学管理尽管提倡5S管理,但落实程度,坚持时间,效果落实上都不能达到企业程度。一是没有必奖违罚的氛围,二是没有能上能下的机制,三是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心。

4.训练设备企业成分太少

学校教学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慢,考察性价比原因很多设备都是教仪设备,除少部分与企业能同型号外,很难达到企业的标准。尽管有些设备是企业投资建设的,也跟不上企业变化,达不到企业运行标准。

三、从专业发展需求看我校存在的差距

1.技能竞赛转化为教学模式有待研究与实施

技能竞赛的指导老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用“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训练参赛选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待于在日常教学中去落实,1+1教学模式能达到学生精细化培养目的,让学生都能达到标准要求。

2.学生竞赛成绩有待提高

虽然我校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卓有成效,取得过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全国二等奖,这一项目是我校优势方向,学校一直重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但在专业建设其它方向仍不全面,仅从技能竞赛方向来看,我校在机电一体化方向存在盲区,在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也存在标准上的差距。从竞赛过程细节来看,工艺需要规范,排障能力与分析能力有待加强,对新技术使用需要着力研究跟进。

3.教师教研水平有待提高

第7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有关通风设计的问题

    ①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对暖通设计中的通风设备的负荷的估算超过了其标准,这样就使得制冷机的装机容量变大,也导致了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成本有所增加,同时,在某一阶段负荷下制冷机的效率也会降低。②当风管在穿过建筑物的防火墙或产生变形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设置适当的防火阀,有时即便是设置了,也只是在其中一侧设置,并没有两边同时设置。③设计人员选择的保温材料不合理,比如现在的很多通风设计人员都选择择铝箔玻璃棉作为保温材料,这种材料虽然可以用于风管的保温,但是对于冷冻水管和立管的保温就不适用了。④在这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风管的设计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设计,比如很多风管都穿过了建筑中的变形缝或防火墙。

    (2)立管安装伸缩器问题

    目前多层及高层住宅多采用共用立管系统,设计中一般根据系统水利平衡、散热设备、承压能力等特性对供暖系统及共用立管进行竖向分区设置,并考虑管道补偿。但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户内为埋地敷设,却忽略了管井内共用立管的热涨问题,未设伸缩补偿器:或虽设置了补偿器,却未认真校核热膨胀量来决定补偿器位置:还有设计中在补偿器上下位置安装了固定支架,这使的补偿器起不到补偿管道由于热涨而变形伸缩的问题,并可能由于立管的热胀冷缩造成支管拉裂现象。

    (3)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然而,有的工程将楼梯间散热器与邻室供暖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双侧连接,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邻室房间散热器,而且散热器支管上设置了阀门。这样,由于楼梯间难以保证密闭性,一旦采暖发生故障,可能影响邻室的采暖效果,甚至冻裂。

    (4)有关供暖设计的问题

    ①在工程建筑中,其楼梯间的散热器的只管和立管没有进行合理的设置,比如两管的位置设置不合理,这就使得建筑楼梯之间的散热器和相邻供暖区的散热器共同使用一根立管;使用双侧连接,使得卫生间与相邻的房屋连接上了;只安装了一个阀门在散热器的支管上,使用虽然方便,但是在出故障的时候进行维修就非常的麻烦。②现在在工程建设时,多数开发商或投资商都要求一个单元一个入口,这样既方便管理,又为工程节约了成本,但是作为暖通设计人员,就不应该完全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设计,应该从室内的供暖系统运行是否合理来考虑,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室外的管线系统设置,只图这样有利于施工,而应该特意标注入口管线和建筑轴线两者之间的距离,如果入口的数量很多,还要对各个单元的管径和热负荷进行特别标注。

    室内管网综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设计过程缺少一个管线总协调。由于现行建筑设计单位内部分工非常细,一个大型工程设计会有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智能等至五个专业参与。参与设计人员专业不于5人。而建筑设备部分的给排水,电气,智能等是同在建筑平面图这一平台上进行设计,并确定的本专业的管线走向,如果专业间缺少沟通和协调,就会造成多个专业多种管线共挤同一空间的情况。

    施工过程中,也没有施工过程缺少一个管线总协调。没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缺少施工各工种的工作面的时间和空间分配。

    解决措施

    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强化对暖通设计和施工的监理工作:①安排有能力的监理人员在合理的监理制度下对整个暖通设计与施工过程进行监督;②在审核暖通设计方案时,对噪音的产生要仔细分析其原因,比如说,冷却水水箱、冷却水机组、冷却水泵和通风设备等,对这些设备的设计和设备布置的位置都要严格审查看是否合理,从各方面考虑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③在暖通设计与施工前、中、后都必须严格监督有关单位使用减振吊杆和消声小室,使噪音在最大程度上得到降低。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①培训暖通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使其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②利用各种媒介对暖通设计的相关规定进行宣传并且落实;③科学使用原材料,严格按照材料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私自自行更改材料的使用方案,尽量节约资源,以提升经济效益。

    降低暖通设计的成本:①按照相同的标准对暖通设计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市场价格、档次等的比较,在使用寿命一样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设备,节约资本;②暖通设计的总体成本要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用、维修成本。

    建立工程建筑中的加压送风系统:①选择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要可开启思维窗扇面积相等;②对高度小于100米的工程建筑的通风系统选择自然排烟;③按两个楼梯计算剪刀型楼梯的送风系统风口位置和送风量。

    2、室内管网综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解决各种管道相碰及协调的原则,一般为: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非重要管让重要管;移动后造成经济损失小的管线让移动后造成经济损失大的管线。例如,自来水管与风管相撞,则应当自来水管拐弯。冷、热水管与下水管相碰,则应改变冷、热水管道走向。

    (2)现场要配备设备总管的工程师,在各交点处综合其标高,看是否有矛盾之处,及时发现,将问题解决在安装之前。

    (3)工程设计当中各专业应当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不能各自为政,各专业避免最不利的管线交叉。对于比较复杂的建筑,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暖通、给水排水,建筑电气与建筑专业)首先应协商好空间分隔,定出每种管道的标高范围。一般情况下不得越出给自己规定的界限,遇有个别管段要越界时应与其他工程协商。

    (4)在多层大的公建项目上,当某一层天棚下的管线过密时,可把某些管线移到其他层的天棚下敷设(如消火栓环网管道和供群房上单体楼的热力空调管线)。

第8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本文介绍了电厂管道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过程,及对重要施工技术措施的主要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解说,并提出对今后600WM工程管道技术管理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物资计划 改进措施细节

1、物资备料计划管理

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物资需用计划,力求所列材料的数量、规格的准确性,不能照搬图纸,各施工班组技术人员提出材料计划时要严格审核各类材料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等工作状况,对设计院超工况设计的材料要及时与设计院沟通,尽可能将超工况设计的材料作出设计修改,避免因超设计造成材料等级的过剩。

2、管道施工技术管理

针对火力发电厂安装中容易发生质量问题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1)循环水套管(防渗水处理)

循环水管道套管安装过程中完全按设计院的图纸要求进行,另外再接合实际以往的经验,将管道与套管之间镶入浸油麻绳,端口封上膨胀水泥,但经常发生漏水现象,为了解决漏水问题,决定将套管与正式管道采用密封焊的形式封堵漏水点。对以后工程处理同类事情可考虑在安装时就焊接完,但必须考虑管道上附件的拆卸,不得妨碍管道的膨胀,并得到设计院、业主和监理公司的认可。

(2)四大管道配管与支吊架偏装值的调整

为了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型超临界机组的建设周期越来越短,由于热机专业设计的大型机组的四大管道需要从国外进口,其供货周期较长,为了减少现场的安装工作量,提高制作工艺,便于工程责任界限划分,当今大多数业主将进口的四大管道在国内的工厂进行配管。从施工单位角度出发配管需注意以下几点:A.现场焊口位置不要在墙面或地板位置,否则安装时无法焊接;B.每根管道不要太长,否则不方便运输;C.所有焊口不要离支吊架太近;D.管道上的接管座需要在厂内安装好,现场不能出现异种钢焊接;E.尽量减少现场安装时的焊口数量。

根据管道及支吊架受损原因,区分不同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反复优化验算后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供需要更换的支吊架或其部件订货清单,并给出吊点整改施工图。根据调整方案,逐一消除支吊架存在的卡死、载荷偏离设计值、脱载等承载不合格现象,对管部抱箍损坏及连接件脱落进行修复,使支吊架承载及热位移合理。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在调整一个支吊架的同时,必须检查和调整相近的支吊架,对管道进行反复校核计算,包括各吊点的热位移、载荷、最大应力值等详细数据,直至整个管系应力平衡合理及其支吊架承载正常。对暂不能或不宜进行改造的结构进行评估计算,给出运行是否安全的评估及相应监督重点。整改工作结束,管道重新运行后,对支吊架再进行一次全面热态检验,对支吊架进行必需的微调,直到全部符合要求。编制完整的技术报告,包含机组支吊架调整前后的冷/热态的状态参数、支吊架调整措施及调整前后的管道应力水平,并按照高温高压管道寿命管理的原则,给出管道今后的跟踪检验计划及建议。

(3)小管道后期安装需预留保温的距离,和适当的热膨胀考虑

现代大型火电机组的管道施工设计图纸中,对于DN80以下的管道,在图纸上一般仅给出管道材质、规格及布置示意图,其它施工资料(如支吊架形式、阀门的具置等)则不明确表示,因此小直径管道的安装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其工艺水平决定于施工人员的经验和素质。如果不强调规范的小直径管道安装工艺,就可能会直接影响机组整体安装工艺的水平,对机组的达标投产产生不良影响,其主要危害表现为:

1、影响其它设备的操作与检修。

2、支吊架设计不合理或安装不正确,可能影响机组的安全正常运行。

3、区域内布置的小管凌乱,且相互影响、不便查找与更换。

4、影响机组的外观,进而影响整体运行环境。

对以上弊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汽机房内小管道压力和温度虽然比不上锅炉的疏水小管道,但同样需考虑热膨胀效应,比如从除氧器层下来的疏水管就必须安装一个膨胀弯,而且在安装管卡时必须将膨胀弯前后设为滑动支架。

②现代机组越来越倾向经济化方向发展,通常是汽机房尺寸的缩小,从而直接造成管道安装空间的狭小,不能象以往工程一样将大量疏水阀门布置在疏水扩容器两侧,应该对疏水管道集中布置的位置进行改进,保证疏扩两侧管道整齐划一简单明了,阀门控制站全部布置在汽机房中间层,打破了以往工程疏水阀门集 中布置的惯例,这样即有利于安装,也有利运行操作和检修工作的开展;

②小管道穿墙和穿楼板的工艺处理:对于此类管道的穿越土建基础需在管道外侧安装套管,预留出膨胀空间,利于检修和管道热状态下应力的释放。

③安装不锈钢管道的支吊架时,仍然未按不锈钢管与支架之间应垫入不锈钢或氯离子含量不超过500ppm的非金属垫片,防止不锈钢管与碳钢直接接触。

④阀门泄露问题:在整套启动和机组168运行中,阀门盘根泄露问题特别突出。比如:锅炉主给水操作台的阀门盘根、抽汽逆止阀盘根、高加电动闸阀盘根等,在机组升负荷过程中虽然已按规定热紧了螺栓,但是还是存在泄露的现象,而大多数阀门为进口阀门,在安装前是不需要检修的,一旦在运行出问题很难处理;另有一些阀门在试压检修中细致工作未到位,比如需在阀杆加油或注油,清理阀杆内部,更换阀门盘根等,造成在运行中阀门卡塞,阀门卡塞时间过长不能处理的话,将威胁到机组的正常运行;所以需重视阀门检修工作,培养阀门检修和维护专业技术人员,应严格要求阀门检修人员认真对待每个阀门的缺陷,要杜绝在检修时未处理的小问题,带到安装后成为影响机组运行的潜在危害,应实行阀门检修记名制。

第9篇: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多年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相应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查找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配合与组织协调。目前信息系统项目大部分都采用数据库加前台显现(B/S或C/S)结构的方式。很多信息系统项目都涉及到服务器、小型机、数据库、网络及中间件、应用业务等诸多方面。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如何协调好相关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查找问题,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提出要求,比如用户反应某信息系统运行较慢,可能的会有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本身等方面原因,要快速排除故障,需要协调好相关技术人员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大型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能涉及到多业务部门的情况,比如车号识别ATIS系统涉及到:车辆、车务、通信、调度、信息等业务部门,快速排除故障,解决相关问题,需要运维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好部门内部的纵向协调和不同业务处室之间的横向协调。

二是加强运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一线运维人员的作用,提高业务技能,调动积极性。信息系统的运维离不开一线人员的工作,特别是站段相关人员,他们直接面对生产,是相关信息系统的直接监控者和问题的第一处理者。铁路部门一直以来站段信息维护人员普遍收入相对较低,对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也相对不高,站段一线运维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相对偏低。平时信息系统在运行稳定时,运维工作相对轻松,同时工作环境相对舒适,给人的印象是运维工作不太重要,受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调动一线运维人员的积极性对于适时的排查隐患、即时的故障处理与反馈很有必要。相关的业务领导部门可以每年定期举办相应的培训或相关的研讨班,大家交流自己的工作心得,共同提高。对于共性问题,比如服务器、小型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中间件以及安上海铁道科技2013年第2期铁道集锦106全管理等,举办专题的培训班。相关信息系统的管理者要完善技术沟通的渠道,要让运维人员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建立问题处理知识库,提高运维效率。

三是重视机房环境建设,做好机房基础设施。多年的信息系统项目运行的实践表明,大型的信息系统项目故障大部分都与机房环境密切相关。这里的机房环境,包括机房电源及UPS、地线、制冷、防雷设施等。良好的机房环境是服务器、小型机和路由器、交换机平稳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旦这个基本条件出现问题,必定影响相关信息系统项目的平稳运营,即便是再高深的软件专家也无能为力。在这方面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机房零地电压偏高,达不到机器需求;有的信息系统机房只有一路电源,无两路电源;UPS常时间没做过充放电;无空调等制冷设施;雷击高发区的机房相应的防雷设施不到位等。因此,对于比较重要的信息系统机房,要加强机房环境设施的建设,平时对口部门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只有基础工作做得好了,才能谈得上相关信息系统项目的平稳运行。

四是做好备份应急和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备份系统能真正发挥作用。要保持好信息系统项目的平稳运行,平时须对系统项目做好备份,并且要尽可能做到备用的东西处于可用的状态。比如双机cluster,要保证在用的主机一旦出现故障时,备用机器能正常接管,保持信息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在保持好机房环境的情况下,信息系统项目发生的其它硬件故障大多数不可预测。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信息系统项目的不间断运行,必须要使备份能尽快顶替上去,因此平时对备份系统的检查就很重要。如果是冷备,还必须要保证备份机器上的应用软件版本与主用的一致。对于相对重要的信息系统项目,在系统运行相当一段时间以后和重要的时间节点前,可组织相应的切换演练。适时重启服务器,可解除软件可能产生的系统死锁,释放相应的系统资源,同时也检查了备用机器的接管状态。对于比较重要的、不能间断运行的信息系统项目,例如客运售票系统等,要做好相应的灾备建设。六是完善监控手段,建立科学的快速反应体系。信息系统运营项目的监控不能完全依赖人力。大多数运维人员都遇到过夜间或周末必须赶到机房处理故障的尴尬情况或是重要的节假日,不能离开市区等要求。为把故障出现时的“救火”变成平时的“防火”,相关的信息系统项目可以参考引入自动检测,例如网络设施可以通过SNMP协议检测到网络的状态,以此判断网络通断。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亦可以相关的日志检查有没有报错。如果有异常,及时给相关人员发出提示。可考虑引入短信或电话自动转发机制。一旦出现异常,自动把相关的短信内容等转发到相关负责人的手机上,增强运维系统的响应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软件检测信息系统的运行,是要牺牲相关系统的部分运行效率为代价的。同时运维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相关技术负责人的响应。对于应急故障的处理,管理人员要协调好故障的配合检查,在追究故障原因的同时合理安排相关技术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培训,故障的处理以尽快恢复生产为第一要务。重要的信息系统机房可以考虑引入互联网接入铁路网的联入方式,加快故障的响应处理时间。借助于建立的知识库和完善的检测手段,建立科学的快速综合反应体系。

2结束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