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本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群的cayley图及其hamilton圈及路径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是对一些特殊和常用的群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3、立题意义:1.将高度抽象的群具体化,变成对应于群的结构的可见模型.2.本文在两个现代重要学科"群论"与"图论"之间建立了联系.3.本文还让我们对群的一些"老朋友"——循环群,两面体群,群的直积,生成元及其运算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复习.4.更重要的是,研究该问题会让你觉得趣味横生.
4、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将一些特殊的群的图形表示及其hamilton圈及路径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试着从图形中证明我们已熟悉的定理并推出一些结果.对hamilton群中hamilton路径及cayley({(a,0),(b,0),(e,1)}:q4+zm) 中hamilton圈的存在性,对图cayley({(a,0),(b,0),(e,1)}: q8+zm) 中hamilton圈的存在性进行了证明.总结一下有两个生成元组成的无向cayley图及其相关性质,特别的对s6的cayley图及其hamilton圈的存在性进行了讨论.
5、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在本文中引进了群的cayley图的概念并对一些常用的群进行研究及归纳.研究群的cayley图会使我们对抽象的群有形象化的认识,观察一些特殊群cayley图的优良性质.研究该题不仅可以对循环群,两面体群,群的直积,生成元及其运算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复习,而且觉得十分有趣.
研究创新之处就是将特殊群的一些cayley图表示出来,并且通过图来观测群与群之间的关系(比如群的直积),对一些特殊群的hamilton圈及路径的存在性进行证明与推广.比如hamilton群,q4+zm, q8+zm,s6的cayley图及其hamilton圈的存在性.
6、考文献目录
1蒋长浩,图论与网络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xx.7
2 i.grossman w.magnus, groups and their graphs
3 igor pak and rados radoicic, hamilton paths in cayley graphs
7、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2月初——2月底将林老师给与我的材料进行研究
3月初——3月中旬查阅相关资料
3月下旬定下论文方向,并开始定稿.
本文以“我国法律对于情势变更的有关规定”为主题,提供海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的部分内容,具体如下: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5月13日施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第二十六条:“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情势变更原则的认定需要满足一下条件,(1)情势变更的发生非当事人可以预见。如果当事人在缔约时已经预见情势可能发生变更,仍然签订合同而没有附加条件,则表明其愿意担负情势变更的风险,因此变更产生的后果也应由其自身承担。这里,判断的标准应合理,对于某些发生机率很低的情况,如飞机失事,也应作为情更对待。在确定性质上是否不可预见时,可以审查以下三个因素:第一,预见的时间应当是缔约之时;第二,预见的标准,应为主观标准,即以处不利地位一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为准;第三,风险的承担。若合同标的物为石油等长期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或股票、期货等风险投资产品,通常认为当事人自愿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2)情势变更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3)情势变更的发生必须是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情势变更必须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即应为“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4) 情势变更使得合同履行将对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仅有情势变更的发生,并不必然适用情势变更规则,只有该变更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足以导致合同双方利益失衡,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造成明显不公平时,才可能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质量 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素质的重要尺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搞好毕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来讲毕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所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一、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就业与研究生复试带来的时间冲击。
一般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都安排在第8学期,而这一学期又刚好是毕业生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很多学生的考研复试也在四月底悄然而至,由于复试的权重越来越大,学生们不敢掉以轻心。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2.选题带有盲目性。
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既不了解设计内容又不完全了解自己能力,仅凭兴趣进行选题,结果往往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等。
3.管理制度不健全,过程监控、指导不到位。
高校的扩招和学生毕业找工作等因素,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从而使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日常考勤、请假、质量过程监控等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学生所有理论课程已结束,而某些课程又安排不紧凑,松松垮垮,拖延了学生的毕业时间。其次,由于指导老师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质量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再次,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生扩招的进度,从而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和指导不到位;此外,未对学生明确提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方法,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判习惯于采取宽容的态度。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科学选题。
(1)提前公布设计选题,实行双向选择。
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由指导教师向所在系提交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及研究内容和要求。按照学校的规定,原则上一个学生一个题目,即使多个学生做同一个题目,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准备的选题数要多于当年所带的毕业生数,以便给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系里对上报的选题组织评审,通过后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流,实现双向选择;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由系里针对选题过分集中或较少的现象进行平衡协调。
(2)与用人单位结合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市场经济和毕业生的择业形势使学生更关注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后工作的相关程度。因此,广泛地与用人单位联系,把当前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当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是促使毕业设计内容联系生产实际的有效途径。这种做法还可借助用人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毕业设计模式。
2.高质量的开题。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在准备开题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与题目相关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对即将开始的整个设计工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对毕业设计中所要涉及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对毕业设计整个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有一个全局的考虑,对毕业设计中的难点问题有一个提前的预判。另外,通过准备开题报告,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起来,对于缺少的知识点通过自学来弥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学生只会等、靠、要的主观意识,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指导。
首先,毕业设计伊始,应组织毕业设计的学生开个见面会,主要阐明毕业设计的意义,宣布毕业设计期间的纪律,介绍毕业设计的一般流程、写开题报告的意义和开题报告的内容、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其次,约定每周汇报制度。汇报会上,每个学生都要讲明自己在过去的一周中主要完成的工作、收获、存在的问题,还有下一周拟解决的问题等。每周汇报制度,既是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一种督促方式,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一种很好的交流渠道,同时还大大地锻炼了学生对材料的组织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汇报会是一种双向交流,导师不只是听汇报,还要指出或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因此师生都要有工作日志手册,学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凡是与设计题目相关的信息、资料、想法、下一步的工作等等,都要随时记录,及时整理;教师要详细地记录每位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具体的指导内容。
4.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指导教师应认真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并给出指导意见及评分;毕业设计(论文)还应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1名以上教师认真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评分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答辩组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论文)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放过。
总之,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关口。深化毕业设计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世钊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广西高教研究,2002,(3).
还了解到英语学习其实也是一件有意义、有趣味、有成就感的事情。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虽然英语基础薄弱,但思维更活跃,善于表现,能够积极参加英语活动,有较高的表演天赋。因此,把课文编成短剧或小品,由学生表演;播放一段影视片段,分角色模仿;从课文中选出部分中心词语,由几名学生串联成故事或短文,都能很有效地激发学习热情。把程度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分配给相对多的台词,而基础稍弱的学生则扮演台词较少的角色,这样可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多媒体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原本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听的动感内容,这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的场景,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理解、记忆所学知识。例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每两周有一次英语课安排在语音室,教师可以借此利用语音室所配备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设备,在互联网上下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片段,加以精心编排,使之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再适当地运用PPT,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做很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享受中学习。
三、利用课堂汇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小故事、幽默小品、小笑话,在正式讲课前5至10分钟进行“课堂报告”(ClassRepor)t,内容可以是自身经历、当天的天气、学习课程、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名人故事,等等。另外,课堂汇报还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提前让学生进行资料搜集,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的方式进行。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四、坚持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所以把握好授课语言的尺度相当重要。如果一味采用全英文教学,将使大量的学生一知半解。特别在初始阶段,学生的自信会受到打击进而丧失兴趣,对于教师本人及英语教学全局来说,其消极影响是深远的。如果过于迁就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汉语授课为主,又将背离英语教学的初衷。因此,笔者坚持“除单词、练习、语法外尽量以英语授课”的原则。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课堂氛围中有了一定提高。
五、课堂穿插游戏环节,寓教于乐
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调动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十分重要。穿插于教学中的小游戏,既可使学生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笔者常用的课堂游戏有击鼓传花、单词接龙、故事接龙、传话筒,等等。英语游戏可以自行设计,也可以借鉴书本、杂志及网络上现成的资源。
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课堂上的问题,需要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有的放矢。以相对轻松、缓和或者幽默且有深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切入正题,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思维,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够起到和谐课堂气氛的效果,使相对紧张的课堂变得轻松且有趣味。经过精心设计的趣味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集中精力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中去。在实际授课中,笔者也常用各种看似与课文无关联但精心设计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切入课题。
七、结论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师资情况和本科教学体系建设以及大学的文化内涵、积淀等相对于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而言不具优势,甚至在传统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处于“尴尬”的处境,这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也是最基本的共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理位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很多都是由原来高专升格,所以地处非省会城市的居多,从地理上看劣势更加明显。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上,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困难肯定比传统高校要多。虽然,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而且有些高校还形成了“本土化”的实践经验与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深受“升本”前院校的影响,抹不去“师专”或“高专”的痕迹,非常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有些高校可能有提及,但不深入,也没能达到一定的重视程度。有些高校只有“标语式”的内容,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流于形式。首先,应该是部分高校领导的观念没有转过来,他们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高校的有关部门、二级学院在具体操作层面,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层面,没有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再次,就是学生本人,还是以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及内容创新不够
虽然,随着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也顺应形势的发展和现实的需求,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有些高校还取得了“本土化”的经验和富有个性的模式。但从总体看,其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还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授课,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教学形式效果较差,不受学生欢迎,而且也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比较偏向宣讲政府各类政策、讲述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或个人案例分享等,缺乏体验式的学习环节设计。综合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不够———最典型的就是从案例的角度看,现在很多教学案例都是围绕成功人士或大集团、大公司的运行情况来介绍的,但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创业起点比较低、形式比较散,和所讲述的案例之间相距较大,不切合实际,也没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三)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不够
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这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高专或高职升格而来,其总体的师资就是非常薄弱的,距离本科教学要求还比较远,长期处于“爬坡”阶段。为了应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各种检查和考核,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力引进人才方面可谓不遗余力,竭尽全力。但是,人才引进主要还是考虑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极少会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是由原来的高专教师转型而来,他们相对来说职称、学历偏低,虽然近年引进的高学历优秀辅导员充实到该队伍中去了,但尚缺乏教学经验,总体来说,结构性矛盾问题依然突出;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本身属于传统的以教学为主营业务的师资群体,自身没有创业经历,在实例讲授和实践操作中无法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创业故事分享,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于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还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势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知识或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而是需要系统设计、系统推进的综合素质提升,例如该教育涉及了创新精神培养和工商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审批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必须要处理好几种关系,这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和高校专业教育中去的首要条件。
(一)知识普及教育与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普及固然重要,但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而言,关键还是实际操作能力———即“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只有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定它们的比例,合理掌握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本科教学体系尚不成熟,仍然在探索中,特别是原来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环节设计上,始终走不出“师范教育”的影子,非常注重理论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也采取单一的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先考虑起来,侧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实践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专业课程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增大,而新增加的一门专业课程。当前,在我国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尝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之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创业热情,传授创新技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从低年级学生入手,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与培育重点学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去尝试创业,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树立创新意识和学习创新技巧,极少部分学生真正在大学期间尝试创业或是毕业之后自主创业的。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重点学生提升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其次,当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课程体系和实践经验都不够完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实践训练的平台还没有搭建好。所以,我们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创业人才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众化、重点化和特色化结合起来,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要对具备创业热情和基础的学生开展实际的创业指导和培训。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建设专业、稳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较大缺陷,在队伍建设上应当以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指导实践背景、工商管理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为主,吸引部分有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经验的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学校该项教育的核心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和研究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同时,鼓励教师前往其他高校学习成功经验,再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此同时,要聘请企业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投资专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示范、激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还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所和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训练和项目孵化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及就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总体课程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内容,将“创业基础”纳入公共必修课,启动校级重点教材开发项目;开设SIYB、KAB等课程,在通识课程中逐步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数量;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鼓励开设若干门如管理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创业教育选修课,针对特殊专业(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应该将创新创业课程增设为必修课程。
(三)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
在学生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后,由学生自主申报,从中选拔出创业热情高、创业资源丰富、创业基础较好的少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实验班。这部分学生仍然归属于原二级学院,再通过一个学期左右的课余时间接受更为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如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商业计划书”等创新创业类课程,经过一年的专业训练,最终确定以创业为方向的学生,以创新创业实践代替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经过试点,取得成功后,可以逐步开设单独的创新创业实验班,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学习到生活、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开展一系列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活动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的基础性教育,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的经验积累。课程教育要与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总学分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条件成熟后逐步增多学分,修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管理规定,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整体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体系,推行学分替代制度,试行将学生创新创业标志性成果替代毕业论文和课程修读制度。
(五)拓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一、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
(1)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2)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
①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要列出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原器件或零部件;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③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④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⑤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结论: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设计说明书)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学管理部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工商学院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NewRoman。
6、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9、外文资料及译文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格式要求,译文一般不少于2000字。
10、图、表、公式
图:a.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11、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12、标点符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三、毕业论文(设计)装订存档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外文资料及译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等。
论文关键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学生姓名: 赵静 学号: 0762151147
分 院: 经济管理分院 班级: 经济学0703班
指导教师:张代军、郑秀田 职称: 教授、助教
填表日期: 2011 年 01 月 22 日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部制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钱该怎么利用逐渐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只是单一地将钱放入银行储蓄只会使钱越来越少,只有合理安排理财投资才能分散风险,使余钱的效益最大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的投资理财的队伍中来。但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使居民理财结构各异,不同的人们由于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的不同对理财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们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强,而且理财的结构多样化,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理财结构则较为单一,理财意识强的居民占少数。
衢州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投资理财热也随之而来。有的居民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而投资,有的居民为了从投资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投资,有的居民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而投资,更有的居民是被游说去投资的。总之,每个人的投资理财意识各不相同,但是整个地区人们的整体投资理财意识的强弱却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理财的渠道有很多,包括股票、保险、债券、房地产、储蓄等,不同的理财产品的效益和风险程度都不同,但是,真正对这些理财渠道充分了解的人占少数,许多人都是盲目的投资,这不仅不会带来效益,反而会造成损失。因此,及时得了解人们的理财意识情况,并合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能使人们更合理地支配余钱,做理财能手。
选题的意义
首先,通过了解居民理财意识的情况,可以分析投资理财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现在,市场流行着很多种投资理财的产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并愿意进行投资的。通过对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的调查可以得知人们对这些产品是否了解,并通过这种调查方式间接的使他们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其次,通过分析数据,例举出几种较受到人们青睐的理财产品。结合市场的特征和其他地区的情况提出关于投资这些产品的意见和建议。这能使人们对理财产品有更多更好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
再次,通过调查分析影响理财意识的因素,提高人们的理财意识。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社交环境等都是影响理财意识的因素。
最后,调查得出的结论可以为衢州地区投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间接促进其发展。
二、毕业论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了解衢州地区的个人投资理财结构如何,衢州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状况,以及根据其影响因素给出相应的建议。
主要内容:
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和统计研究以下三个主要内容:衢州居民的余钱配置情况;衢州居民的理财意识情况;对衢州市居民理财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提纲
一、问题的提出
介绍衢州地区现阶段的基本经济状况及居民的消费情况等来引出居民的投资理财的话题。
二、衢州市居民的余钱配置现状。
根据调查报告的情况,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归纳。
三、衢州市居民的理财意识分析。(将理财意识分块说明情况,先总的说明再分块分析)
(一)从理财意识强且对理财的基本知识了解的。
(二)从理财意识强可对理财的基本知识不了解,麻木投资的。
(三)从理财意识不强的,只会守着钱的。
四、衢州市居民理财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1)先说明因素有哪些,并做图标分析
(2)将关键的几个因素单独做详细的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三、毕业论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采取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2、谈话法: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采用的分析手段:
1、定性分析法:一种探索性调研方法。目的是对问题定位或启动提供比较深层的理解和认识,或利用定性分析来定义问题或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
2、定量分析法:在对问卷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后,可再对问卷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定量分析。同卷定量分析首先要对问卷数量化,然后利用量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问卷的定量分析根据分析方法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定量分析和复杂定量分析。
技术路线: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 胡安生,蒋勇生. 宁波居民金融意识及储蓄状况调查分析[J]. 宁波经济,1997,(4)
[2] 欧阳钱琳,冯如,李雯颀,张文昊. 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分析[J]. 财税金融,2010,03(下)
[3] 安娜. 当代中国家庭理财意识渐浓[J]. 中国经济导报,1999,01,01
[4] 宋芳.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金融,2010(2)
[5] 李睿. 家庭理财和国内投资渠道分析[J]. 考试周刊,2010(28)
[6] 聂广海. 建立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意识[J]. 现代经济信息,2010
[7] 刘东明. 浅析理财目标中的文化因素[J]. 商业研究,2010(10)
[8] 徐英. 试析通货膨胀对个人理财的影响[J]. 新疆财经,2009(5)
[9] 张晓波. 影响理财的非智力因素[J]. 理财之道,2003,12
[10] 陆海燕.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因素[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
[11] 高太平. 个人投资理财的十大误区[J]. 会计之友,2010(5)
[12] 催至伟. 通胀压力下家庭投资理财的策略分析[J]. 经济研究,2010(7)
[13] 丁致清. 创新理财观念须强化“五个意识”[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4(2)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调查的实施和时间的安排:
(1)2011年01月16日—2011年01月25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同时进行论文研究的背景论述。
(2)2011年01月26日—2011年01月30日,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做适当的分析,并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
(3)2011年02月07日—2011年02月20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衢州居民的余钱配置情况。
(4)2011年02月21日—2011年03月01日,衢州居民的理财意识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完成初稿。
(5)2011年3月-2011年04月,修改,并最终上交定稿。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1、虽然研究的方法陈旧,但是研究的目标新颖。目前,对理财意识的研究还很少,以其作为调查目标进行问卷调查的更少。
2、调查分析时,主要以图表和数据分析的形式进行阐述,是切实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具有现实的意义。
3、根据调查分析,对衢州居民的投资理财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间接促进衢州经济的发展。
七、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各样金融产品的出现,如何通过理财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衢州地区的居民进行相关问题的调研,以了解该地区居民的理财情况和理财意识,方法适当,具备可操作性。文章的内容安排以及进度安排较为合理。同意开题。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
1 .全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分管副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教务处负责管理,学院具体组织实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2 .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1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能反映出学生已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在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调查研究方法以及问题的逻辑推理和论证等方面,应能表明学生已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 .论文(设计)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论文的撰写应符合本专业学术规范。
4 .论文(设计)应有 200 ~ 400 字的中文摘要和 3 ~ 6 个关键词,并对应的翻译成外文。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一般应为 5000 ~ 8000 字(不含图表、程序和数据)。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论文(设计)选题要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选题的性质、份量和难度等要符合培养目标,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论文(设计)题目可由有关系(教研室)提出,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论文(设计)题目,但必须经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题”的原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力求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以利于教学相长。题目一经确定,学生不得随意更改,个别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的,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准予变更。确定选题后要填写开题报告表。选题工作在第七学期进行。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论文(设计)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各学院应选派讲师(含讲师)以上的有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一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能超过 5 人,导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其主要职责是:
1 .帮助学生正确选题;指导学生拟定论文研究方案和写作提纲;审核学生开题报告;帮助学生规范论文写作;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论文(设计)写作任务;审阅论文(设计)初稿,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写出定稿;给出论文(设计)评语和建议成绩。指导教师要认真填写指导过程记录表。
2 .及时向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1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需要答辩。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方准予答辩: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除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之外的学分;按毕业论文任务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指导教师同意。
2 .因公赴境外学习、实习而不能按时返校参加答辩的学生,经学生本人申请,学院领导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可以省略答辩环节。
3 .各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本单位学术委员会成员担任。答辩委员会可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按专业成立若干个答辩小组,答辩小组至少由三人组成,其中一人担任组长,组长需要有高级职称。
【关键词】创新能力;导师制;培养模式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知识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处在实施本科教学初期,许多机制尚在完善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不强,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数量很少。学校还没有真正把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日常工作日程。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竞争力较差,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实施导师制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力发掘,创造条件让本科学生较早参与创新项目研究,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目标。
1.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以导师制为平台,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本科教学改革。
1.1地方本科院校传统学业导师制存在的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导师一般试行学业导师。但由于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偏多,指导的目标仅强调指导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素,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1.2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选题、文献查阅和实验操作,共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学生们培养了发现问题及查阅文献、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理构建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1地方本科院校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强调应用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采用系统的培训方法、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以”质量工程”课外科技活动、研究创新性实验、专题设计、毕业论文等为载体,体现导师制的基本内容,体现导师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2.2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注重的几个环节
(1)导师的选聘。要选聘学术水平高、思想品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导师,定期进行导师经验交流,开展导师业务培训。
(2)以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研究创新性实验、专题设计、毕业论文等为载体,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师生关系。
(3)对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积极申报“质量工程”大学生学术研究课题和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4)实施导师制应制定科学的管理考评体系,管理考核体系应坚持科学、全面、奖惩结合的原则,将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过程、具体指导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等量化到具体的指标中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3.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
通过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导师指导下,对创新方法、创新基本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自2009年实施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今,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竞赛等学科竞赛,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指导大学生先后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项。在“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先后获得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在“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国家铜奖1项,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2011年在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团体总分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在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创新成果报告会上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4.结语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开展,开阔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尚王海等. 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认识[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 (10):93~95
[2]郭蕊,邓树嵩. 本科生导师制对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81(3):78~79
[3]翟科峰. 应用型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宿州学院学报,2011,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