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对分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分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药物化学;对分课堂;自主探究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比较明显的学科特点:首先,囊括的知识面较广,包含药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综合学科的大量相关内容;其次,理论性较强,其中蕴含大量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等;再次,学科知识日新月异,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就其自身的定义和定位而言,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1]。学生在最初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由于之前的认知基础比较薄弱,普遍感到非常的吃力,加上学科的知识系统磅礴繁复,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给教师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对分课堂”是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2]。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提倡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深为契合。这种模式是针对我国高校课堂授课的实际情况,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而提出的,是国内高校教育界在本土教学总结和反思中孕育而生的产物,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大学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近几年来,笔者实际授课中不断地尝试将“对分课堂”引入到“药物化学”的教学之中,以期达到增进教学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强化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让学生更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和利用这门学科的目的。

一、药物化学与对分课堂的“无缝对接”

高校与高校之间制定的同一门学科的课程计划不尽相同,一所高校在不同时期对一门学科的课程计划制定也会产生变化。具体到药物化学,不同学校安排的授课顺序、授课教材、授课课时等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期,药物化学课程的计划也会产生变动。因此要针对自身院校的具体课程设置情况,合理、灵活、策略地引入对分课堂,完成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一)惜时如金,高效率的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对分课堂仍然强调定义、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先期铺垫,这是实现对分的前提和基础。由于课堂的对分,教师直接讲授的时间“骤减”,这对教师的讲课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和理解,成为对分课堂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高度的凝练、系统的归纳、精准的判断和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二)高度关注,全程陪伴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

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是整个对分课堂教学的枢纽,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课下的自主学习,但“放手”绝不是“放任”和“漠视”。要进行持续的关注、引导和激励。借助于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便捷地获取诸如课件、视频、电子书等自主学习资料,在讨论区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线上交流,对学生反映的疑点、难点,老师可以及时进行思路上的而非答案性的启发;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进行激励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参与,激发并维持其学习动机,但又不削弱学生的自主性和成就感。

(三)认真总结,做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评价

学生们的认知基础不统一,自学的效果也会出现差别。如果只是根据自学结果来评判学生的努力程度是不可取和不客观的。因此在学生完成自学,回到对分课堂上来的时候,教师不但要注意总结归纳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而产生的讨论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问题思路。在属于教师的对分时间里,既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总结、梳理、归纳、规正也要对其自学过程中的解题思路、方式进行校正和导向。在教学评价中要始终体现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教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药物化学的平时成绩占6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40%。对能够全面深入掌握药物化学相关学科知识,在测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对自学中努力思考,经常向老师提问和阐述看法、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但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对于主动性较低、学习惰性较高的学生,则要进行激励和鞭策。这些都要从阶段性和总结性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价中体现出来。

(四)认清本质,灵活机变地实施对分课堂策略

对分课堂的形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课时安排和具体章节的知识结构来灵活“对分”。对分课堂并不对讲授和讨论的比例进行硬性规定,既可以五五开,可以八二开,甚至九一开。[3]例如,在学习药物研究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的时候,由于这一节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较多,学生掌握相对轻松简单,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将50分钟的课堂对分变为教师讲授30分钟、学生当堂讨论20分种。这样既体现了对分的每一个环节,又节省了时间,为学生下一堂对分课的进行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对分课堂对现阶段药物化学教学的完善和改进

对分课堂的本质是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以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启发智慧,发掘受教育者的脑力和能动性[4]。这对于药物化学的学科学习和实践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真正让教师“放下包袱,轻装上路”将“对分课堂”

教学法引入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将练习、测试的环节从课堂教学中剥离出来,选择性地放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时间里。而学科结构中非核心的、衍生性的知识点则可以放到学生讨论的环节中来。这样一个对分的流程下来,老师所做的重点非常明确地放在了课程核心和难点的讲授上,其余的环节则放心大胆地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的是答疑、导向、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备课时间大幅度减少,课程压力明显减轻,授课的效果较之从前却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让学生有“成就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分课堂,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在讨论课上,无论是学生优秀作业的展示,还是新颖独特的见解,对所学知识的透彻总结,提出的具有深度的问题等,都会得到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褒奖和肯定。学生从中取得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这会让学生真正地去渴望学习、渴求知识,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学好药物化学这门课程。

(三)让考评工作更准确、更合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尊重和保护学习主体差异性的教学模式[5]。对分课堂给了我们一个考查学生日常成绩的重要标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在对分课堂上一个学期的整体表现来合理地给出其平时的成绩;学生的平时表现被计入学生的整体成绩当中,而且其平时成绩也会相对客观地反映在最后的卷面考试上。即使学生在卷面考试上有不稳定的发挥,最终的综合成绩不会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有太大出入,而是更客观、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尤启冬.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04,(9).

[3]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学周刊,2016,(4).

[4]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5).

第2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原理;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引言

环境工程原理是一门环境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环境工程技术中各单元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与操作原理,同时也涉及到各单元过程的设计计算。学生通过学习环境工程原理这门课程,可以为后期《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主要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该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各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计算方法,具备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单元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虽然环境工程原理这门课程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不少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会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倦怠。由于环境工程原理涉及许多工程技术的原理和计算,在学习前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及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这对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同时,由于环境工程原理中工程技术的复杂性,除了极少数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理论分析的办法解决外,大都需要依靠实验研究解决,通过实验研究过程规律,再将研究结果指导工程实际,这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挑战[2-3]。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时,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去克服和解决,就会出现明显的厌学情绪,降低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大大降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其中“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通过将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不仅避免传统课堂“教”“学”分离的缺点,而且弥补了单纯的讨论式课堂效果差的遗憾。通过将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4]。

2对分课堂应用于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尽管“对分课堂”具有理念深刻、简明易用的特点,能实现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争议。尤其是对于类似于环境工程原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多、知识结构复杂、工程计算繁琐的课程,教师在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对分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贯彻执行。根据在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其他教师的相互交流,本文总结了对分课堂应用于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首先,“对分课堂”模式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匹配。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授课时间长,讲授的内容多,课程的学时数基本能满足要求。而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讨论的环节,教师的授课时间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很多老师提出对分课堂的模式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造成教学进度进展缓慢,课程学时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其次,“对分课堂”模式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内容不合拍。由于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许多工程技术的原理和计算,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在应用“对分课堂”模式时,无法很好地将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结合起来,出现“对分课堂”模式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内容不合拍的现象,降低了老师和学生对“对分课堂”模式的尝试热情,造成“对分课堂”模式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第三,“对分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一致。通过对分课堂的实践教学发现,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千差万别,在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时,如果进行随机的分组讨论,会导致不同组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差异很大,尽管进行了全班范围的讨论和老师的讲解,有一些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仍会明显会低于其他组。“对分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一致,如何科学合理的分组讨论,是“对分课堂”模式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对分课堂”模式应用时,不少教师出现浅尝辄止的情况,认为对分课堂并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好的帮助,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去。显然,这种情况是应该避免的。事实上,上述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方案。为了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对分课堂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3对分课堂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为了实现对分课堂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的应用,针对对分践。以“对分课堂”模式为基础,优化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环境工程原理的课程内容特点,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学内容的重构

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对分课堂”模式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匹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内容编排与“对分课堂”模式的要求不符。因此,在课程开始前,可以根据“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通过查阅资料,听取资深教师意见,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优化,并配套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通过重构教学过程,提炼主要知识点,构建学习框架,使其更好与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对于环境工程原理这门课,可以根据单元操作的特点,将每一个单元操作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教学,将实验实践部分和理论知识部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验实践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工程实践中去。如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等编著),该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依次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工程原理[5],教材内容知识引导循序渐进,知识体系构建完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得到了广泛的采用[6]。然而,在基础知识和单元操作内容衔接上,部分理论内容和单元操作有所分离,如第五章的质量传递和第八章的吸收以及第九章的吸附未紧密衔接起来。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效率下降的问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长和课程的学时量。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根据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将质量传递这一章节和吸收等章节作为一个教学专题放在一起进行授课,在采取“对分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授,通过结合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提升学习效率,减少学时数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3.2“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学设计的改进

在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显然已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因此对“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学设计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学设计时,需结合课程内容,改变教学过程,灵活采用多种不同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讲练结合、合作学习、自主课堂、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流体流动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对分课堂的模式,首先以工程实践或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楼房高层自来水水管能否出水的问题,引出流体流动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哪些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相互讨论和引导讲解,过渡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来。然后通过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流体流动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解决之前问题的先决条件的确定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由于每一个章节或专题的内容特点不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对分形式,灵活采用当堂对分或隔堂对分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对分易”、“学习通”、“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将不同知识点的学习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增加课堂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3“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更像是一个整体,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效率受到影响。“对分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和学习,每个组员在组内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在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时,不能简单的随意分组,而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将他们相互搭配分组,充分挖掘学生各自的潜能,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对分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分组讨论的环节,根据课程内容的难度的不同,可以将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与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搭配分组;根据学生表达能力的不同,可以将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与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分组;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可以将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性格开朗的学生搭配分组等等。通过这种以强带弱,互补互促的方式进行结合分组,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学习对方的长处,相互帮助相互提升,综合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通过不同的“对分课堂”模式,如当堂对分、隔堂对分、分组讨论和作业点评等不同方法,结合“亮考帮”、“对分易”等多种形式和工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在对分课堂中学习的状况及时跟进,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分的方式,不断进行改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摸索出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特征的对分课堂方案。

第3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 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 关于对分课堂的实证研究 高校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实践 关于“对分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 对分课堂在大学经济学课堂中的运用探讨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实践及可行性分析 对分课堂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包装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工业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猪病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微课程的对分课堂在高校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对分课堂”的《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对分课堂”在《路基工程》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f=23063017.

A New Teaching Approach in Colleg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 Xin

(Institute of Basic Teach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第4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汽车构造;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应用效果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127

1 汽车构造的课程特点和对分课堂的提出

1.1 汽车构造的课程特点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汽车构造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总结了本门课程的特点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汽车构造涉及的知识广泛。要让学生明白零部件和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涉及机械、制造、制图、力学、化学、电工、电子、计算机等知识。学生必须先接触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导致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放弃学习;(2)课程涉及内容太多,知识点很细。汽车上的零部件多达上万个,每个零部件的结构都不同,导致不仅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学生也非常有压力;(3)汽车上的新技术变化很快,课本上的知识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汽车上新技术的使用日新月异,并且各大汽车公司所用技术都有差异,要让学生跟上技术变化非常困难;(4)高校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学习能让学生参与进来才是最有效的,仅仅通过对学生进行灌输式讲授教育,会导致学生上课听完,下课就忘,不仅印象不深刻,而且由于自己没有经过过多的思考,应用能力也不行。

1.2 对分课堂的提出

为了提高中国高校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中国校园的学习文化和师生的心理特点,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的张学新教授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关键是隔堂讨论环节,讨论是完全让学生参与的。实施过程中要把讲授和讨论环节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基于汽车构造的课程特点和对分教学模式的特点,笔者把对分模式用到了教学上。

2 对分课堂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应用

2.1 对分课堂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笔者采用了对分课堂的隔堂讨论方式,给学生留有吸收理解的时间。每次上课的两小节课程的安排是:第一节课,讲下次需要学生讨论和学习的内容框架,留内容给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学习;第二节课,让学生分组讨论上次课留下的内容。在汽车构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对分课堂的的具体步骤是: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讲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点,讲授环节只讲框架,不讲难点,难点留着让学生自学和讨论过程中,自己发现,都解决不了的时候,老师来讲透,效果就很好。比如在讲电控悬架时,只讲电控悬架的分类和实现方法,减振器阻尼的改变可以通过两个方法,一是改变减振器内的油液粘度;二是改变减振器内油液流通孔的横截面大小。具体的实现方法和车型就留给学生课下自学,学生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于课外知识,比如课本上没有的,而在售车型又在使用的新技术,只讲解大概的技术和工作原理,以及与课本上的旧技术的区别,给新技术留一些神秘感,并指明是哪些车型在用,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具体的工作原理。例如:可变配气正时技术,讲明白可变配气正时和升程的实现原理,但具体的实现方法每种车型是不一样,这就留给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喜欢的车型做深入的研究学习,轻松学会课本之外的汽车新技术。讲完课程框架之后,给学生布置下一节课需要讨论的内容。(2)独立学习。要给学生留有吸收和独立学习的时间,在独立学习过程中,禁止同学间互相讨论,把讨论时间留在课堂的分组讨论时间。每个人都要独立学完老师布置的需要下一次课讨论的内容和作业。(3)独立做作业。学生作业可以采用“亮”、“考”、“帮”模式。1)作业中的“亮”是指“亮闪闪”。学生把自己学的最好的点展示给大家看,告诉讨论组的其他成员自己的成果。例如,针对可变配气正时和升程的实现方法,有些同学研究的是本田的VTEC技术,有些同学研究的是丰田的VVT-i技术等等,由于学生感兴趣的车型不一样,找到自己的亮点还是很简单的,也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2)作业中的“考”是指“考考你”。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自己总结出一些问题,用这些问题考考讨论组内的其他成员。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找问题,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方法让学生能更全面的去搞懂一种技术的多种实现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作业中的“帮”是指“帮帮我”。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发现学习难点,每一个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都会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对于能够组内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再过问,但对于大部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着重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就很好。有了“亮、考、帮”这三个环节,学生独立做作业的过程中会目的性就很强,可以激励学生完成作业。在课堂讨论环节也有素材让学生互相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4)小组讨论。分组时,4人一组,男女生搭配,每个小组中有1个优秀学生、2个中等学生、1个差一点的学生。人少了没有气氛,讨论不起来,人太多,每个人都发言的间隔时间太长,会导致有些人懈怠,不去参与。(5)全班交流。课堂分组讨论完之后,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把本组的亮点告诉大家,也可以针对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全班同学求助。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的难题在此给学生详细讲解。

2.2 对分课堂在汽车构造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汽车构造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每个学期都会安排2周的汽车拆装实习,让学生结合实物来理解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此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2周的实践教学,笔者也采用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是:

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实习小组一般是5―7人一组,并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工具认知,每天的工具清点和学习。

(1)指导学生正确拆解零部件。拆装实习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正确拆解零部件,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等,老师不做具体讲解。(2)独立学习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照具体实物和课本学生独立自学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等。(3)实习小组内讨论遇到的问题。对照实物,实习小组内互相讨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教师解决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在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束后,再由教师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2.3 对分模式下汽车构造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也作出了调整。由于对分模式中,学生作业很大,很多,因此作业要占很大的考核比重,分组讨论中,学生也不能缺勤。因此考核分了3个模块:考勤、作业、考试成绩。考勤、

(下转第90页)(上接第143页)

作业占总成绩的70%,卷面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更公平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小。

3 对分课堂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让学生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了学生很大的群体压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对于专业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充分在老师引导的自学模式下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对于专业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让他们基本跟上,能够掌握大部分简单的汽车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而不是由于自己基础差就完全放弃学习。

(2)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由于只讲课程框架和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在课下独立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就可以解决掉。使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汽车新技术和结构复杂的难以理解工作原理的汽车零部件。

(3)学生对汽车新技术的理解更加简单。由于增加了讨论环节,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型来研究,因此,学生更有兴趣去研究汽车上的新技术,理解起来也就更加简单了。

(4)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一次课,两小节,教师只讲一节,大大缩短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时间,而且这一节课的讲解关系到学生能不能独立去完成下次课需要讨论的作业和课题,因此学生都不敢懈怠。

(5)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汽车构造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分方法注重让学生参与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紧张而又充满乐趣,不再是纯粹地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第5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将分层教学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就是对全体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水平层次,将教学任务分成不同的项目模块,面对学生差异分层施教,根据实际状况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测试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量化考核。

1.1归纳差异学生分层

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下只是满足了中间一小部分的学生对于体育发展的需求。集体操练、统一行动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锻炼需求又导致了运动水平低的学生跟不上集体步伐落后于人,增加心理负担。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全面系统的分析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需求,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把各方面情况相似的学生归到同一层次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下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例如某高中年级可以针对全年级的综合情况对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期望把全体学生分为三到四个层次,对第一层的学生强调联系的综合性和能力的提高性;对第二层的学生以巩固练习和尝试提高为主;对第三层的学生实施学习性练习和复习性练习。尽量为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

1.2体育项目模块划分

高中学生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曾经对体育项目进行过的训练也各不相同,体育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按学生不同的技术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分层次教学不单是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简单的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也要对体育项目进行归类划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对全体学生统一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成绩提高缓慢。要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在素质分层的基础上按照体育项目的不同,实施体育项目模块划分教学。例如每学年对整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进行分类,把体育项目分为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趣味类运动等几大不同的类别,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锻炼形式,根据自己的特长报名参加本学年的体育训练。这样身材魁梧的学生可以选择举重、投掷一类的项目;擅长奔跑的学生可以选择足球项目;反应灵敏的学生可以选择羽毛球、乒乓球一类的项目。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模块,提升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力。

1.3面对差异分层教学

客观分析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训练项目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体现,是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分层次教学中最难实施、最重要的一部分。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任务不再是集体性讲解示范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体育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主动寻找技术动作要领,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启发点拨,让中游学生组成小组,探究技术动作的要领技巧,为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讲解示范动作,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某高中体育课堂上,乒乓球项目模块的老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客观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去发现体育运动的规律,对于第一层次学生的犯错情况稍加点拨,使其独立改正;让第二层次的学生分组探究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商量改正的办法;为第三层的学生要示范动作要领,教授学习技巧,督促成绩提高。

1.4测试标准分层制定

对于不同身体素质、体育水平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测试标准。测试标准的分层并不是完全和学生的分层对应的,是对每个层面的学生制定基础标准、提高标准、发展标准等不同层次的测试标准。标准检测可分期进行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学年开始测试最简单的基础标准,要求学生完成最基本的目标,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向着提高目标的方向努力,在学年结束前要求学生完成发展目标。使学生反复练习向着更高标准不断努力,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例如教师为本学年制定不同层次的标准也就是制定合格、提高、优秀的底线。低层次的学生必须从基础性目标开始,达到高中学生最基本的体育能力素养。中、高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合格目标的基础上,要尽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努力完成训练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各项测试项目成绩优异的高素质高中生。

1.5学习成果分层评价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成绩评价采取单一性的评定标准,在这种评定标准下学生攀比心理严重,不重视学习的过程,把年终评估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偏离了体育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身健体的设立目的。分层次教学的成绩评定也要分层次进行,要求体育教师采取多样的方法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为高层次学生制定高标准,严格要求各项成绩,对于低层次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成绩的综合评定以学生自身的成绩进步为主要评价标准,学生达标成绩为参照标准并且结合小组的激励性评价。分层评价使师生正确认识评价的功能,摆正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年终测评的时候,不再采用单一的评定指标来进行简单的测评,为高、中、低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测试标准,高标准促进高层次学生成绩不断提高,降低低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另外把每个学生的成绩进步也作为一项评价标准计入总成绩,分小组对学习态度、上课积极性进行打分评定,对迟到、早退等情况给予适当的扣分处理,最后评定的综合成绩作为学年测评的最终成绩,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语

第6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康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否正常的发展,关系到初中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

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所以,在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今天,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情绪问题又是制约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

因素之一。初中生一般处在12--14周岁年龄阶段,这一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也是敏感多变的时期,

很容易出现各种情绪上的问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不良情绪的反应,如果不良情绪长期积累

,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精神疾病。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帮助和

维护学生的良好情绪,消除不健康的、不良的情绪状态,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使学生身心能

健康的成长。

情绪是指个体被激起的一种状态,主要反映了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

激动性和短暂性,常用于说明某种体验的表现形式。情绪可分为积极(良好)情绪和消极(不良)情绪两

种状态。

新编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心理卫生系"用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种种措施。"霍夫曼认为:"心理卫生

是指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之间保持和谐平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教授对心理卫生则了

如下定义:"研究和讲求心理健康之道。"他指出:"心理卫生之要旨,在于培养、保持和增进健康的人格

。"

体育教学中,初中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有:焦虑、恐惧、胆怯、自卑、抑郁、羞愧现象。体育教学

中,初中生不良情绪大致表现为以下一些特征:肌肉紧张、僵硬,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烦躁不安,易

怒;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听而不闻;积极性下降,退缩、逃避练习;缺乏信心,忧心忡忡,害怕动

作失败;言语减少,回避与教师或同学交谈;判断推理的能力下降;行为失控,易激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这一时期受遗传、生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等

方面的不良影响,会干扰初中生的正常心理发育,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

绪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总体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紧张、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往往是造成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重

要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如责怪学生、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等,都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使学生

产生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

学生在练习时,如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和尊重、受同学的挖苦和嘲笑等,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安的情绪变化,

从而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由此而产生自卑、羞愧、抑郁等不良情绪。

安排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不良情绪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安排太多

、太难、太复杂,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导致学生厌学、胆怯、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内容

安排的单一、容易,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而使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如何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提问的方式方法教学进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尝试性探索,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体育课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第二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

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熟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精心安排,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外,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

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

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某某若不能及时地

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上来,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的影

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讲解或示范,提出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

,也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带有强制性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对

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观摩教学,听课教研,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发现,虽然学生的注意力

暂时被转移过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同教师在情绪的

抵触,矛盾激化等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完成,失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研究探索,发现采用

提问的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对课堂气氛的和谐有利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才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

是无法建立条件反射,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

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

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

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提问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

一般来说,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

也无从回答,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

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

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

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三、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调动师生的两个积极性,提高初学者的水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

用和改进教法;反馈信息的合理运用,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改变环境和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

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

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

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比方说:老师要对示范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提问,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回

答问题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的实

际效果。

第7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1.角色转换到位

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人民教师都能够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多数教师从过去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走了出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自己拼读、自己读书的机会多了,读书的形式也较为多样。例如:让学生自主读书,同桌互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段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模式改变合理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大都摒弃了这种教学方法,从原来的一味重视答案、结果转变为现在的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倾向准确

我国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没有地基的楼房是空中楼阁。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汲取知识,教师教学倾向转变,不再采用之前的“一堂过”,而是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注重学生识字、记字、写字的能力。另外,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脱离课本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至于有些课堂,学生连字都没有识全、句子都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求成地让学生开始漫无边际的想象。其次,部分教师上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的讨论等。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都不知道课本讲的是什么。

2.热闹且低效率的教学课堂

新的课堂理念要求师生民主、平等,努力使学生乐学、爱学,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堂上很热闹,教师学生乱哄哄打成一片,学生玩好了,教师也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下课后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多半哑口无言,教师也很无奈。教师应该思考为什么课堂气氛热闹了却没有提高教学的质量。

3.放任自流的教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急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一两个人的表述和讨论题目相关,其他人则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聊天、开玩笑的大好机会。小学生天玩,并没有较强的自制力,教师如果不加以遏制,则会让学生更加放任自流,无法学到必要的知识。

4.无讲解的教学课堂

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所谓探究是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该引导的不引导,该讲解的不讲解,导致学生们漫无边际地胡乱表达。无讲解的教学课堂,学生们无法从老师的口里得到新的启发,学到新的知识。

三、基于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地了解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以免无法正常教学。其次,准备上课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以便授课过程中可以形象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再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知识传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确保知识的传递最大化。最后,准备课堂上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消化知识。

2.讲究教学策略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幽默感,一个谈吐幽默的教师往往给学生以信心感,容易博得学生的好印象。教师教学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又不至于让课堂秩序混乱,也不会让学生开小差,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极大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想办法在课堂上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这就包括一些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要充分肯定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即使答错了也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书本联系实际,从小学生身边的事物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的学习。

4.以学生为中心

第8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对于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要想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在课堂中认真听讲的习惯。其次,作为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激励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

兴趣是行动的基础,作为小学生来说,刚刚告别孩童时代步入校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充满神秘的未知世界,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他们学习开始的普遍心理,一旦感觉枯燥乏味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一般来说,语文课程是相对比较乏味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单调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更加重了课堂的单调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者是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发挥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间自由讨论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形成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进行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第9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分组教学 英语课堂效率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04-01

分组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开展积极互动的平台,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措施。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分组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分组教学的形式,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分组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分组教学对英语课堂效率的影响

(一)分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英语课堂的分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将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发现知识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探究的乐趣。在分组教学的模式下,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转变,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中心,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开展交流与互动,在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与运用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的能动性与自信心。

(二)分组教学能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分组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相互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平等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平等的、相互的,为了小组在整个班级中的排名,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与自信心,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分组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在分组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灵活多变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下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体验、感知、参与、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小组任务目标,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知识学习的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英语课教学效果的优劣,成功的分组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创造,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分组教学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四)分组教学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课程,英语课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途径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授,还包括学生的练习与实践。分组教学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广度和密度。在不同的合作形式中,学生通过组练、对练、单练等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合理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竞争意识,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所有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二、提高分组教学有效性的举措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开展分组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英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分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熟悉英语教材、广泛阅读参考材料来充实分组教学的学习内容;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和知识基础为科学分组打下基础;通过拟定分组教学计划,为具体的分组教学与合作学习提供计划指导。

(二)订立有效的小组合作规则

由于大多数学生具有生动活泼的性格特点,因此课堂气氛一般是非常活跃的。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订立一套分工明确、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章程,通过合作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分组教学更加的规范与高效。在面对秩序混乱的课堂环境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小声说话,通过表扬纪律好的小组为全部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在组员分配角色时,要在每一个小组内选出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整体工作,选出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进程,选出发言人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不同角色的设定,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组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的力量,有效完成分组教学任务。

(三)科学的分组教学实施

科学的分组教学实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也是分组教学的核心内容。英语教师应在合理引导、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展开分组教学,并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有效调控教学进程。在分组教学的实施环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分组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与组织者,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正确的评价与反思

在分组教学之后,正确的评价与反思是提高分组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共同对分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对分组教学要做好教学反思,对分组教学过程做出客观性、科学性、发展性和过程性的反思与评价,认清教学过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正反两个方面激励和鞭策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要不断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分组教学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分组教学形式,在结构合理、规则有效、科学实施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分组教学,并做出正确的评价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