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席慕容散文范文

席慕容散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席慕容散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席慕容散文

第1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初中,一个多面,多变,多彩的季节.

初中,我怀着雄心壮志.

上了初中的我,天天梦想着有一天能考上北大.于是便怀着这个远大抱负开始想象着,计划着.<<哈佛小子>>的作者田烨有句话成了我的信念;前人做的到的,我没有理由做不到.于是,这更坚定了我的理想:我一定要考上北大!

初中,我喜欢上了随意..

上了初中的我,画画时不再喜欢画那个童话中的公主,而是喜欢用铅笔随意地画着素描.听歌时不再喜欢那首“少儿歌曲”,而是喜欢打开千千静听随意地听着抒情的歌。

初中,我更爱安静。

上了初中的我,不再喜欢像小学时的热闹。以前的我总喜欢凑到人群里,而现在每当很热闹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默默离开。我曾以为那是我莫名的自卑,但现在我明白了那是我喜欢上了安静的美好。

初中,我有了自己喜欢的作家。

第2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做人也是这样,生活中有许多人没有真才实学却急于求成,他们时刻盼望着得到别人的帮助,有的人一辈子也等不到“贵人相助”,有的人等到了最后也成了“扶不起的刘阿斗”。人人都盼着成功,但世上没有不经历痛苦挣扎的成功。

也许生命的滋味,不是让我们来品尝苦痛的;也许生命的价值,不是让我们以成功作为标志的;也许生命的色彩,更不是等到辉煌灿烂才表明我们存在的意义。但人生都会负重前行。

也许谁都知道要珍惜生命,但很少有人学会珍惜,我们常常放大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痛苦,以至于学会逃避,学会不负责任,学会低调处世,可生活的艰辛一样也不会少。比如说,放弃争取的时候,我们内心是痛苦的;逃避现实的时候,我们是自卑的;孤立无援的时候,我们又是那么茫然。

也许人总得先“自助”才有“他助”。东汉学者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求?”他说的“勤”应该指人“破茧”的一个过程。蝴蝶破蛹要挣扎很长时间,是为了让翅膀长成而且变得有力,如果放弃必然是死于其中。

我特别喜欢席慕容的散文《生命的滋味》,文中写道:“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装满一片波涛起伏的海洋?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把山岩冲蚀成细柔的沙粒……要多少年的时光啊,这个世界才能够等候到我们的来临?”她还说:“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这样不得不跋涉的理由。”然而我们每天是向前跋涉还是往后退呢?

活着必须学会热爱生命,因为来之不易;也得学会真正地去爱人和爱这个世界,因为这是享用生命的基础。总是算计着爱与不爱,那只能是不断地摧折自己的生命。不管爱自己还是这个世界,爱只有成为“一项决心,一项判断,一项许诺”,我们才能真切地体味生命的卑微与尊贵。

人生中的每一次磨砺都是不可少的,而我们的每一种努力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应该包含其中。尊严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卑微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席慕容说,人的生命就如一件琢磨着的艺术品。艺术品没有琢磨好,得到别人的欣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3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正月十二是我的16岁生日,人生花季的生日。我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以前看电视剧《十六岁花季》时,总觉得还很远、很远。小时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十六年就这样快,这样仓促,甚至让我感到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她就来了。还记得小时候的生日,小小的生日蛋糕上六七根蜡烛,红红的蜡烛辉映出我的笑容和父母的笑脸。爸爸妈妈让我悄悄地闭上眼睛,然后把好吃的、好玩的藏在床下、门后、柜中和我的小鞋窝里……让我去找,我便找到了一份份爱,一份份快乐,一份份安徒生式的惊喜。童年的我,和父母一起在生日蛋糕的红烛前许愿,烛光燃起我的幸福和快乐。

爸爸妈妈的生日,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没有过,而我的生日却一次也没有落过。我上了小学,进了初中,考上了高中,年龄一岁岁增长,蜡烛也一只只增多,生日礼物也随着时间的变迁改变着。我收到一本本书、一套套文集,我收到了《席慕容散文选》、《刘墉大全》、《成长的感觉》……于是,我的童年,我的少年,在烛光中一年年长大,父母在烛光里期望着我的成材。

16岁意味着已成为青年,青年又该是怎样的呢?我经常这样地问自己。在青春的疑惑中,我过了生日。红红的烛光面前,父母再没说什么勉励以至慷慨激昂、前途似锦的话。我知道,我长大了,16岁是该少说废话多干事的时候了。干自己想干、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的时候了。

16岁是人生的花季,花季之后又将怎样呢?是凋谢了,还是果实累累呢?是啊,我要努力,为这花季和以后的人生而努力。这一条路一定很长,在这长长的路旁,一定会栽着许多的树,树上一定长满了许多的叶,那一片片树叶将是父母凝视我成长的眼睛。

第4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吉檀迦利》读后感

这是泰戈尔另一部杰出之作,是给神的献祭,所以包涵了圣洁的情。有爱情、亲情、友情,还有宗教的圣情。散文文诗中的婴孩,是神化的,集透明的美好于一身。如水晶,却没有棱角。他睡梦中的甜美微笑,如一罐陈蜜的甜定睡眠,还有娇嫩肌肤上的沁幽乳香。泰戈尔用飞翔的想像,赋予了它们精致的传说。于是,婴儿的可人也就变得合情合理。这是一种解释。阐明了圣洁,说明了纯美。然而,解释,时常让我们着迷,生活中也处处可觉得。一则传说岂不是解释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未开化的远祖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于是天马行空,或归结于神的造化。而神,往往也有情感有思想的,那则则传说便生机勃勃。蛮有情趣,读起来那幻妙的情节和爱恨情仇便跃然纸上了。而这仅仅是远古的决荒蛮夷的一种富有情趣的解释;孩提时代的我们,想必都嗜问"为什么"吧。为什么天那么瓦蓝;叶片皆为春水藏成的绿;为什么日月星辰斗转星移,而我们在一天天蜕变,父母脸上却描上几道纹,鬓上染了几缕雪;为什么看到公车上有人在拿他人的包却不能立即道破,只得等到那人得手后下车……这些"为什么",有些出于天赋的好奇,有些出自小小心灵中强烈的不解。而问答,可从父母获取,可从书籍中汲得。更多的,来自社会。白纸般的我们,仅仅只需要一份解释,便足矣。解释,来自社会。而这生活中的大书浩渺如烟,我只希冀在不断进取探寻的道路上它能给我一份完美的解释。我也有幸阅读了旁人的提问及解释:张晓风误把微微被秋熏黄的银杏叶认作为花,金花绿叶,煞是好看;席慕容也有同样的际遇,作家尚且如此,我们渴求解释的欲望也更烈了。只可惜如今提问的机会太少。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神的膜拜的解释;古老的传说是对自然妙趣横生的解释;甚至我的生活也是解释,解释我生命的繁复。

初二:索灰灰

第5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席慕容说:“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巴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塞·厄尔曼写:“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青春是如此可爱的一个名词,活力,激情,阳光,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挥笔成章赞美它。众人所知,青春的主题,道不完,写不尽。然而我们正年轻时候,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青春是我们脚下的源动力,在路上,我们热血沸腾,向未来呐喊。走青春,绝没那么简单。我喜欢陆文夫在散文《脚步声》写下的以下这翻话: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因此,青春一面是惠风和煦,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一面是刀山火海,密布荆棘,艰难险阻。奥尼尔这样说:“一个人在年轻时候,没有什么能把他搞垮。”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奋勇当先,无所畏惧,有意志握住青春正反面。青春之路,或好或坏,或顺或逆,能走着就是存有希望的,就是美好的。走青春这条路,我们打包心中梦想,断然前行,一路成长。不曾忘记:《歌舞青春》热情合群的青年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用激情飞扬的旋律表达自己,相信自己;《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安迪面临公平与不公平事情,总能泰然处之。他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和思想是无法被囚禁的,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是不可战胜的,满怀信念,终能找到通往救赎的天堂之路;《一球成名》主人公圣地亚哥保持一股对足球长久的热力,高举希望火炬,用一双不止向前的脚抵达了梦想的彼岸;可是,岁月如割刀,刀刀催人老。青春留不住,终将于我们的脚步间逝去。然而正如拜伦所说:“乐观的人永葆青春。”在福布斯最新的2013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上,卡洛斯·斯利姆第四年蝉联全球首富的桂冠。73岁的他仍然坚持不懈,力争上游,寻求自我突破,青春就在他脚下;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36年,更有甚着,歌德写《浮士德》,20来岁写到80来岁。时间在他们手掌里穿梭,他们却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在他们笔尖,青春保有活力……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郭沫若说道:“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是的,这些伟人百折不饶,始终如一,不弃人生目标,青春是他们流淌的热血。

陆文夫又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亦只有一次,任时间怎么消逝,走在青春的路上,我们依旧年轻有活力去超越自我,追逐我们的梦想。我们即使终将白发鬓霜,也断然不会让自己的心灵冷却变硬僵化。因为,我们仍旧驻足于青春路上,微笑着一步一脚印。

高三:于泽学

第6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关键词:张晓风;感性;知性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115-01

一、张晓风散文综述

有人评价张晓风散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她的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今年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在上个世纪六、七时年代,随着台湾向工业社会的迈进,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渲染和影响,这时期的抒情叙事散文成果很大,居台湾首位。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视野更加开阔,题材更加丰富,手法也更加纯熟多变,这类散文有取材实际人生,反映生活经验;或侧重个人心灵情感;呈现社会风情,或缀取身边琐事,抒发诚挚情怀,另外,随着作者们的文化生活,学习范围的扩大,他们的作品中明显地注入了西方文明的元素,有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有对西方文化的接纳,更有两种文明的对比、整合和思考。当时的台湾是由封闭型向开放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畸形的物质文化导致出很多问题,尤其是悲观绝望。由此,很多作家都在作品中表现出颓废,悲观情绪,而张晓风却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把持住自己,坚守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写出那么多优美的散文。我们从她的散文中感受到的是清澈的,干净的感觉,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实在难得。张晓风的散文,有对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的描写,琐屑的细节记录,映照出作者内心对现世生活的体悟和挚爱,也写出了平凡是福的人生哲理,处处体现出“仁爱”风度;在她的散文中有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氲梅香中的梅妃,还有在红地毯那端默默坚守的少女。她还能把怀乡的情感表达到爱国,爱民族,爱民族文化,如著名的《愁乡石》。这样的作家,在台湾并不多见。她的创作贯穿着基督教的信仰的精神,散文充满自我的真情至性,剧作蕴涵着中国的故土意识。在艺术上是不忘古典而直面现代的,具有字立纸上,直抒胸臆,情理相溶的特色。她吸收了古典散文语言形象的含蓄美和直抒情怀的明朗美的养料,又重视现代散文对知性的强调,使感情和思想能在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二、张晓风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在此,我将张晓风的全部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其散文的感性与知性。

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的虔诚才可比拟的感恩情感。她前期的散文集《从地毯的那一端》和《咏物篇》,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用她热烈,纯真的爱,热情吟咏自然和人类的美。这个时期,她是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写爱情,流露出曲折、清澈的情感;“那时候,老是郑重其事地把左掌右掌看了又看,或者,从一条曲曲折折的感情线估计着感情的河道是否决堤。”《爱情篇》。《咏物篇》中的树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木棉花是男人的花,具有古朴的美;《春俎》中的纤草、山月、坠星、夜雨、流溪,无不流淌着清新的气息,仿佛一杯醇香的龙井。她爱大自然,更爱人间挚情。《地毯的那一端》中两情相恋,两心共勉,校园相爱情深,离别相思相勉,成家分担劳苦,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忠贞和牺牲,使爱获得纯净和升华,我们和她一同感受“铺满花瓣的红毯伸向两端,美丽的希翼盘旋而飞舞的喜悦”。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素。自《愁乡石》之后,她的笔由个人伸向社会,指向尘世,拓宽了散文的容量。她说:“我忽然明白,写《地毯的那一端》时代远了,我知道我更该写什么,闺阁是美丽的,但我有更重的剑要配,更长的路要走。我不能永远披着白纱,踏着花瓣,走向红毯尽处的他。当我们携手步下红毯,迎人而来的是风是雨,是风雨中恻恻的哀鸣。”写乡愁,最具代表性的是《愁乡石》,摹景抒情,苍凉悲壮。二三友人徘徊在“中国海”边柔软的沙滩上,拾无色贝壳,景致多么宁静优美;蓦然,沁凉的海浪冲击脚,凉上心头,想望着海水所来的方向--“我不知道四五百里海哩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要遥远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象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为聊乡愁,捡起沙滩上几颗灰白色的小石命名为“乡愁石”,一步一回头,“听手绢里愁乡石响着,响久违的乡音”。《何厝的番薯田》是《步下红毯之后》指涉尘世之作最为撼人的作品,写一位驻守金门的军人,每天早上总要用望远镜痴望对岸一个叫何厝的村子,那里有间红砖屋就是他的家,“老母在庭前的老树下独立,一遍又一遍地饲养她们的小鸡,藉以压抑一次又一次思子的冲动,”那红土的番薯田,和金门的土质,竟是完全一样;若天气晴朗,他们甚至可以从望远镜中观看厦门大学的学生篮球赛,“那种清晰,是一种可怕的清晰,一种残忍的清晰。你差不多觉得伸手就可以拥抱到他们了,他们却在宇宙洪荒里”,真是咫尺天涯,裂人肺腑。故乡之恋,亲人之念,不只是撞击金门守军的心,而且苦苦缠绕着一代游子:“不要碰故国之思,它太强,不要让三江五岳来撞击你,不要念赤县神州的名字,你受不了的,真的,日子很好过,把泪逼回去,你不能开始,你不能开始,你一开始,就不能开始。”《步下红毯之后》真是字字带血,声声带泪!

三、结束语

张晓风散文不同于同时期的三毛那样热情奔放,没有三毛那么多奇趣的、吸引人的沙哈拉沙漠的故事;也没有席慕容作品中那样的诗情画意,而更多的是对生活中一草一木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赞叹和对祖国的深切思念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社会中的种种现象的诙谐一笑,令人读了她的文章后,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好,感悟到生命的含义,并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她笔下的世界。

参考文献

第7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关键词】选择 运用 整理加工

一、精心选择阅读的材料

庄子曾发出如此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上每天出版的图书,一个人即使整天呆在家里读书,直到死,也无法读完。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我们必须独具慧眼,帮助学生精心选择有价值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首先是经典著作。经典名著是前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文化主食。因为那些可以称得上经典名著的作品,大都经过了历史的筛选,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社会进入高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传统书斋生活的平静与安稳已被打破,书香馥郁的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也不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和莘莘学子惟一流连忘返的地方。人们将进入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面对这种挑战,全社会都有责任树起经典这面大旗。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阅读经典名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列出的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就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是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当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贴近我们的现实,这些书籍对于丰富学生的阅历,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许多当代作品的价值尚未得到权威的认同,或者作品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相当的鉴赏水平,力求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近年来,著名学者余秋雨的散文系列,涉及到中外文化的许多方面;又如港台著名作家张晓风、席慕容、林清玄、刘墉、董桥等人的作品,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显著的效果。

再次是“文化快餐”。这里所谓的“文化快餐”,就是那些篇幅短小,言简意赅,阅读时间不长的文章,区别于那种庸俗,格调低下的读物。作为在校求学的学生,持续一整天或几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不多,更多的则是几分钟、十几分钟的零散时间。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推荐一些品味较高、可读性较强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随笔》等。其它一些轻松、健康的消遣性读物,也可适当涉猎。

二、恰当运用阅读的方式

从阅读的内容来看,“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咀嚼消化。”(《谈读书》,培根)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浏览,泛读,精读等等。

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读书有消遣性阅读和求知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是一种调节紧张身心,消除工作和学习疲劳,减轻工作压力的精神活动,阅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轻松的读物,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考虑读物的审美价值。求知性阅读有比较明确的阅读目的,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启迪心智,从而达到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于处于求知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这种阅读应该成为主导。

从阅读的形式来看,一是精读,即按照顺序,逐字逐句阅读,对全篇、各段、各句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是略读,即通观大意,不求甚解,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略去不看;此外,还有跳读,猜读,浏览等等。这些阅读方式经常交替运用,互为补充,恰当运用,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整理加工阅读的内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时的读书人,往往都是藏书或抄书人。明代的张溥读书时常常手抄口诵,抄完即烧,反复七次,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可谓读书人的典范。而今天的学子,已经不必像过去那样将大量精力放在抄书上,可是抄书的传统却不能完全放弃。只不过,抄写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有所不同。

抄写应以有用为原则。学生平时从阅读中获取的有用的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积累的形式要规范。学生通常也有阅读笔记,但大多凌乱不堪,不利于日后的查阅。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时,教师应该做示范解说。例如:笔记的开头应编制目录,附上页码;中间部分是材料的内容,材料的内容大致分为这几类:一是美文摘抄(全文或者精华部分,也可剪贴),二是书海拾贝(主要是摘抄文中的哲理性语句),三是心得体会(及时记录读书的感受)。

中学生积累材料的目的,往往是在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阅读视野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一起,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作文材料库。

第8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关键词:羊蹄甲属;观赏植物;文化意蕴;园林应用

1 概述

羊蹄甲属乔木在我市园林绿化的应用中主要有红花紫荆、宫粉紫荆、羊蹄甲3个品种,其中宫粉紫荆包括粉红和白花2种花色,羊蹄甲花色则有粉红、粉紫红等色。红花紫荆以花大色艳、花期长而著名;宫粉紫荆则开放时烂漫如云霞,花谢时落英缤纷,蔚为壮观,具有“南国樱花”之美称;羊蹄甲开花时花叶并茂,花色不如红花紫荆鲜艳,因此比前2种品种逊色很多,常用于边坡绿化、林相改造、绿地边缘等地。由于该属乔木叶片心形,圆整而有光泽,似绿蝴蝶又似青苹果,尤其在阳光下,光影相互掩映,开花时节满树皆花,幽香浮动,因而广泛用于公园、街道、庭院等园林绿化中。

2 文化意蕴

席慕容的散文《羊蹄甲》中描写:“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花朵“精致如兰”;秦牧的《彩蝶树》则这样描绘:“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其中红花羊蹄甲更是因其具有花期长、花大形美等特点而成为香港的象征 。

宫粉紫荆的原产地之一为印度,本种还被称为南洋樱花、兰花木、印度樱花等。从它的英文名“Buddhist Bauhinia”可以看出本种与佛教有很大关系,梵文称为拘毗陀罗、领毗陀罗、俱毗陀罗、拘陀罗、波利夜多,出现在《法华经第六》、《立世阿毗昙论第三》、《华严惊探玄记第二十》等多本佛经中。本种作为佛经中“装饰花 ”的植物,可见其在佛教文化中有非常深刻的精神价值。

由于宫粉紫荆花期集中,且先花后叶,在华南农业大学网站里有文章《紫荆花开春满园,何羡他乡樱花美》写道:“每年三月初一到,粉红色的小花苞,就星星点点地挂在枝头上。三月底,花苞们竞先绽放,都等待着四月里能花开满枝,自是美得一塌糊涂。若是遇上风雨,花瓣随之飘落,这‘紫荆雨’则又是一场美丽的盛宴”。典雅浪漫的宫粉紫荆在华农学子的眼中堪比武大樱花。

3 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3.1 庭院种植

红花紫荆冠阔荫浓,枝桠开张略弯垂,终年绿叶婆娑,花如兰,色艳丽,略带香气,花期长,无论是自身独立成景还是和周围环境配合造景都能展现出美好的景观效果,是良好的观态、赏叶和观花的园林植物。宫粉紫荆开花时,花先新叶开放,满树繁花似锦,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繁荣美景。此外,因为宫粉紫荆是落叶乔木,故而还可以在季节变换的过程中,欣赏春天萌发的新芽或美丽的花朵,夏天乘凉于绿荫之下,冬季落叶后观赏枝干的线条和透射枝丛的阳光,营造了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在景观设计上比常绿的红花紫荆更胜一筹。

3.2 道路景观种植

红花紫荆作为行道树应用时,因其枝条长而弯垂,常需修剪用以提高林下枝的高度,避免枝条过低阻碍交通;又因其树干并非完全通直而影响行道树的景观效果。但是在道路中间分隔带、退后绿化带则不会影响其景观效果。宫粉紫荆树干通直,枝桠向上举,但在落花时候和果实成熟季节会满地落英或种子四处而落,增添了道路清扫的难度。建议不要在主要交通要道上种植,而是在小区、厂矿、公园、景区小道上种植,可以营造“紫荆道”,并欣赏落花铺满小道的浪漫美景。

3.3 景区种植

利用红花紫荆枝条长而弯垂的特色,种植于水景边,甚至人为向水面倾斜种植,使之与水的柔性之美结合,即可丰富水体景观,又可令长垂的花枝倒映于水中,加强水体的美感,进而营造自然生态美景。人们喜欢宫粉紫荆繁盛之美,其实也是欣赏她的群体美,故而成片集中种植,待到开花时节,满眼粉粉紫紫如云似雾的花海,置身其中,相信任谁都会被这种场景深深吸引。落花时节,或被如蝶如梦的“紫荆雨”深深陶醉,或为之产生心灵震撼,感悟人生。可惜的是这种种植方式只有华农在打造“紫荆校园”才有大面积成片种植。目前,园林景观使用宫粉紫荆造景,大多是3~5棵丛植配景。

3.4 专类园种植

羊蹄甲属植物还有很多种,有些也颇具观赏价值,比如嘉氏羊蹄甲(B.galpinii N.E.Brown)、首冠藤(B.corymbosa Roxb.Ex DC.)、 龙须藤(B.championii Benth.) 等等,如果建立专类种植园,收集羊蹄甲属的更多植物,让人们了解有着绿蝴蝶般叶子的植物不仅仅是乔木,还有灌木、藤本植物;除了成株可以欣赏,幼树种植,并加以修剪,也是风格独具的植物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幼树的叶子真如蝴蝶安睡一般,合拢“双翅”;园内加以部分说明,引导游人对植物科学、植物科学应用产生兴趣,体现专类园的科普、教育作用,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资料

第9篇:席慕容散文范文

我仿佛走在雾里。

我知道在我周遭是一个无边无际辽阔深远的世界,可是我总是没有办法看到它的全貌,除了就在我眼前的小小角落以外,其它的就都只能隐约感觉出一些模糊的轮廓了。

我有点害怕,也有点迟疑,但是也实实在在地觉得欢喜,因为,我知道,我正在逐渐往前走去。

因为,在我前面,在我一时还无法触及的前方,总会有呼声远远传来。那是好些人从好些不同角落传来的声音,是一种充满了欢喜与赞叹的声音,仿佛在告诉我,那前面世界,那个就在我前面可是我此刻却还无法看到的世界,在每一个峰回路转的地方,有着怎样令人目眩神迷不得不惊呼起来的美景啊!

我羡慕那些声音,也感激那些正在欢呼的心灵,是他们在带引和鼓励我逐渐往前走去。当然,因为是在雾里,也因为路途上种种的迟疑,使我不一定能够到达他们曾经站立、曾经欢呼感动过的地方。有我的一生里,也许永远都找不到可以通往他们那种境界里的路途,但是,因为他们看见过了,并且在欢呼声里远远传告给我了,我就相信了他们,同时也跟随着他们相信了这个世界。

雾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这个世界也有很多不同的面貌和不同的命运。

我想,生命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它的不同和它的相同,这怎样的一种无法分离的矛盾!

我知道在我周遭的人都和我完全不同。不管是肤色种族,还是浮沉境遇,从极大的时间空间到极小的一根手指头上的指纹,都无法完全相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绝对分离绝不相同的个体。

可是,我又知道在我周遭的人都和我完全相同。我们在欢喜的时候都会微笑,在悲伤的时候都会哭泣,在软弱的时候都渴望能得到慰藉。我们都深爱自己幼小的子女,喜欢盛开的生命,远离故土的时候都会带着那时深时浅的乡愁。

因此,在那些远远传来的声音里,总有些什么会触动了我们,使我们在一刹那里静止屏息,恍如遇到了千年中苦苦寻求的知已。

在那如醉如痴的刹那,我们心中汹涌的浪涛也会不自觉地向四周扩散,在雾里,逐渐变成一片细碎的远远散去的波光。波光远远散去,千里之外,也总会被一两个人看见而因此发出一两声轻轻的叹息吧?

而那叹息的回音也许还会在更远更远的山谷里起了更轻微的回响吧?

如果真有一个人是超越这一切的,如果真有人能够看到每一种思想每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那该是怎样迂回转折、细密繁复的图象呢?

这个世界好大啊!路这样长,生命这样短暂,浓雾又这样久久不肯散去,那么,要怎样才能告诉你,我已经来过了呢?

要怎样才能告诉你,我的极长又极短的一生里种种无法舍弃的贪恋与欢爱呢

我并不清楚我在做的是什么,可是,我又隐隐地觉得,我想要做的是什么,而在这一刻,一切非得要这么做不可!

这就是我在多雾的转角处忽然停了一会儿的原因了。心里有些话,想说出来。也许不一定是为了告诉你,也许有些话只是为了告诉自己。在模糊而彷徨的思绪里找到一根线索,赶快吧!赶快把它抽出来,记起来,想办法用自己以后可以明白的字句把它形容出来,然后才可能变成一个具体的形象,才可能把它留在那个多雾的转角,才可能在一定的距离之处,仔细地观望察看。才发现,原来真正的我竟然是藏着这样陌生的形象里面,不禁在莞尔之时流下了泪水。

然后,才能转身继续向前走去。留在身后越来越浓的雾色里的那些作品,当然是我为了生命里某一个转折而留下的纪念,那里面当然有我留下的诚挚的心,可是,在你看到的时候,它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我了。因为,你与我再怎样相同,也不能完全看懂我的心。更何况,在我往前走去的时候,我也在雾里逐渐改变了自己的面貌,我也不再是更不再愿意是那从前的我了。唯一能让你辨识出来并且在忽然间把我想起的,可能也只有那些从远远的角落里传来的,似曾相识充满了欢喜与赞叹的声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