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护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期,组织精干人员认真阅读业主下发的招标文件、施工图,充分领会文件及图纸内容,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提前落实项目经理人选,选用技术力量全面,能吃苦耐劳善于精心组织的施工技术人员参加本项工程的建设,根据给定永久性坐标和高程,按照总平面图要求,进行施工场地控制网测量,设置场区永久性控制测量标桩,并做好“四通一清”,设置消火栓等安全措施,选择合适的场地搭建施工用的临时用房;根据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进场,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存放,并应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各项工作;另外,还要做好冬雨季施工准备,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认真落实冬雨季施工项目的施工设施、劳动力计划及技术组织措施。
1.2地形施工及土壤改良根据施工图纸中的设计标高整理出相应的地形,所有表土应按等高线做最后处理,避免造成隆起凹陷,坡度应成顺畅的缓坡。绿地内排水应按设计坡度与走向同绿化区总体排水系统协调一致。现场管理人员安排挖土机和堆土机对堆置在场地内的土方进行摊开到位,为了保证苗木良好的立地生长条件,必须要保证土壤团粒结构,合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严禁推土机在表层土上施工;其次,挖土机在整地时,边挖边退留下的碾压土,由挖土机重新挖松,挖松深度不少于10cm。在施工中要合理安排挖土机走向,尽量减少碾压。在平整造型期间,遇到雨天停止作业,等土晒干后再整形。地形全部整理好后,邀请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场地细平整和其他工序的施工。在地形标高按照要求人机配合整理完成后,根据种植苗木品种的不同掺入适量的营养土,对表土层做相应厚度的土壤改良,使种植土符合植物对栽植深度、肥力等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1.3苗木种植此工程中,用了许多大苗来创造景观效果,有香樟、乌桕、香泡、桂花、樱花、朴树。垂丝海棠等,并配置了许多地被植物(如图3~4)。在选择种植材料时,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各大苗圃地精心挑选,严格按设计图上的规格和质量标准购苗,选择枝干健壮、丰满、树冠完整不偏冠、无病虫害的苗木,并充分考虑苗木离土后的成活条件,确保土球不散开,做到随挖随运,并尽快种植入土。运输途中注意植物的保鲜,尽量缩短途中运输时间,尽快送到施工现场。种植时,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及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进场,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存放,并应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各项工作。此工程在苗木种植时正值夏季酷暑,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在大树上都采用“打吊针”的方式来提供营养和水分,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来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另外,景石、座凳、音乐广场等硬质景观材料,按照施工进度计划选材,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纹理合理的材质施工。
1.4施工采取的特殊措施此工程施工工期较长,贯穿整个一年四季,其中根据夏季、冬雨季的施工期特点,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如下:高温季节施工措施:做好硬质景观工程部分的混凝土养护工作,防止阳光暴晒,及时以湿砂或湿草袋覆盖混凝土表面,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降低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中掺缓凝型外加剂,即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以满足施工需要,确保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苗木种植,要选择合适的树种,种植后采取遮阳网遮阳,还采用了打”吊针”等方式进行了,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另外,做好抗高温的后勤工作,改善现场施工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使职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完成施工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冬、雨季施工措施:因工程施工期较长,结合昆山地区的实际气候情况,1~2月份有时候会有严重的冰冻天气,在苗木种植时要保护好苗木的根系,挖掘时加大土球直径,做好现场有组织的排水;及时关注气候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异常气候采取排与遮盖相结合的措施;冬期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当气温低至可能使工程实体发生冻害时,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另外,加强交通疏导,主要出入口设置相关标志,确保人车安全。
2苗木种植后的养护
俗话说,苗木“三分种、七分养”,因此苗木种植后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本工程的养护管理,除了正常养护所需要的措施外,还采取的一些特别的措施。比如根据历年台风发生的状况来看,昆山属于台风多发地区,由于工程属于淀山湖环湖大道配套工程,处于空旷处,风力很大,防台工作更尤为重要,故根据以往施工工程的防台经验,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树木存在根浅,迎风,树冠庞大,枝叶过密以及立地条件差等实际情况,种植后用支撑固定后,对于大树,采用四脚支撑,更加稳固。再采用苗木联排横撑的加固方式固定,使苗木不被大风吹动,施工措施成本较高。
3总结
1.1合理修剪剪枝和截干是修剪中经常用到的技术。剪枝按修剪的方式可以分为疏枝和短截2类。疏枝是将整个枝条自分生处剪去,是减少枝条数量最常用的方法。疏枝常与短截进行结合,改善与短截造成的枝条密生。短截是仅将枝条剪去一部分,保留基部枝段的修剪方法,其按照程度不同可分为轻短截、中短截和重短截3类。轻短截即轻剪枝条的顶梢,主要用于花果类树木的强壮枝的修剪;中短截即在枝条的中上部的饱满芽上进行短截,主要用于局部弱枝;重短截是重度修剪,能使衰老树更新复壮,树形更加美观。截干是对干茎或粗大的主枝、侧枝和骨干枝进行截断的方法,可促进树木更新复壮,对于比较粗大的树干则不能用枝剪,通常用手锯。但是剪除大枝后的伤口较大,要用利刃将其切削平滑,并包扎塑料包,以免造成病虫的侵害和水分的蒸发,同时还有利于树枝的健康成长。
1.2去除杂草在校园园林中,杂草不仅会吸收土地中的许多营养成分使得树木不能很好地生长,而且杂草也会使得园林不美观。因此,在园林树木的管理中必须经常去除杂草,使园林保持整洁干净。同时,冬季,大部分病虫害可能寄居在杂草中,同时也是引起火源的重要根源,因此,去除杂草对树木的养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校园的美观具有重要意义。
1.3合理防寒不同的树木有着不同的抗寒能力,对不同的树木应采取不同的防寒措施。例如对雪松等耐寒、耐旱、抗风能力差的边缘树种在新植3年内应搭设风障;对铃木等耐寒性差,且树皮较薄的树种在新植3年内采取主干裏纸加绕草绳等防寒措施;对月季等株形低矮、抗寒小生较差的花灌木则应于根基部加设土堆进行防寒;对紫薇等易发生春季哨条的树种则应于上年初冬适量喷洒高脂膜等抗蒸腾剂。
1.4树木涂白冬天大部分的树木枝干上被涂白,主要是由于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减少阳面树皮因昼夜温差大而引起的伤害,又可以消灭在树皮缝隙中越冬的害虫。
2树木冬季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树木是我国所有学校的主要景物之一,它不仅能够绿化和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因此,必须要注重树木冬季养护管理。然而,由于树木本身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更是不容易生存,轻微的寒冷会使得树木生长缓慢,过度的寒冷会使得树木失去生命力。对树木在冬季时进行养护管理是为了使得树木在春天是能够绽放出它的美丽,使得校园环境越来越优美,同时也有利于净化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小结
对于建成区公路的管理,由于公路部门与城建部门存在职权交叉的问题,市政府一般主要采取会议纪要或者备忘录的形式解决,但对各部门的管辖范围仅做一个大致的规定,没有具体的明确的管辖权划分,因此,当事人需要在建成区公路上挖掘路面、埋设管线、增设平交道口等事项时,一是不知道应当去哪个部门办审批手续,二是在一个部门办理了审批手续,却在实施时被另一个执法部门查处的情况。比如:根据《公路法》、《公路安保条例》规定,增设公路平面交叉道口事宜应当由公路部门进行审批,而在南徐大道路段,由于公路人行道归市政、城管部门管理,因此关于此路段的平交道口,城管部门也会一并审批;再如南徐大道绿化是由市园林管理部门主管,如果园林部门同意移除该路段的绿化,则会在相应的地点形成一个自然道口,也不会经过公路部门审批。这样就形成了执法交叉、重复执法的局面。
2建成区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比较分析
(1)公路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对比分析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养护依据、养护内容、养护标准和经费标准对比分析如表1。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执法依据、执法范围、管理内容和执法处罚标准对比分析如表2。
(2)提出发展策略方案方案一: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联合养护管理建成区公路保留建成区公路,明确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各自管理和养护范围。市交通部门在满足公路养护管理要求情况下,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对快车道及其他公路附属设施进行管理和养护,充分利用上级公路管理部门拨付的建设补助资金和养护资金,快车道路面养护差额费用部分纳入市财政补助。城建部门负责慢车道、绿化以及城市附属设施的管理和养护,经费由市财政部门承担。方案二:建成区普通国省道公路全幅由交通部门养护管理保留建成区普通国省道公路,除路灯、雨水、污水等市政设施外,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交通部门负责道路的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中分带、侧分带和所有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其中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路政执法参照公路相关法规。交通部门负责按规定使用省交通运输厅资金,不足部分由市财政承担。方案三:建成区公路移交城建部门养护管理建成区范围内的普通国省道公路及农村公路全部变为城市道路,由城建部门按照城市道路维护标准对建成区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由于公路转变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经费全部由市财政承担。
(3)发展策略方案评价分析从提高服务水平、管养资金压力、人员安置、管养执行效率、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等多因素角度对3种发展策略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结果如表3。
3推荐方案及政策建议
统筹考虑养护资金、人员安置、服务水平、管理效率等各种因素,从可行性角度出发,近期建成区公路推荐方案一: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联合养护管理建成区公路。随着绕城公路(即城市建成区边界稳定下来)逐步建成完善后,环城公路范围内建成区公路逐步置换或移交给城管部门,推荐方案三:建成区公路移交城管部门养护管理。针对近期方案一提出以下发展政策和建议。
(1)关于建成区公路的管理,对各部门的管理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在划分权限范围时,不以公路的快、慢车道进行划分,而是列出各部门的具体的执法、审批事项清单,让各执法部门对于自己的职权范围有明确认识,避免权责交叉,也利于社会群众、企业能够明确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审批流程。
(2)公路与市政部门建立联合查处、联合审查机制在公路建成区路段管理中,应当着实建立联合查处、联合审查的机制。公路、市政、城管、国土、规划等执法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公路沿线的违法行为进行通报,讨论处置方法,统一执法管理标准。对于涉及多个部门交叉管理区域违法行为,建立违法信息共享、处理结果通报机制,探索部分事项相互委托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率。
(3)加快公路养护专业化、作业机械化进程按照建成区公路交通服务要求和城市道路养护标准,引导企业加大养护机械装备的投入,提高养护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公路养护交通组织管理,提升养护作业效率,降低和消除养护作业生产安全隐患,减少养护作业占用时间。
(4)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的同时,地方给予必要补助由公路部门积极争取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养护、安保工程等道路维护资金。同时,根据道路情况,市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费。
采用的人工绿化养护操作方式正式基于这些特点,导致相关大型机械绿化养护设备很难得到实际运用。除此之外,植被分布面积广、数量众多也加大了绿化养护工作量,对一些特殊要求的植物采取何种养护措施以及了解相关生长信息等问题,是现阶段对高速公路进行科学合理养护管理的工作难点。每一条高速公路所处地区气候、土质、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同,大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2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点
2.1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高速公路由于存在线路较长、贯穿区域广泛,因此不同地理未知的气候条件也存在差异,加大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治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从历年来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案例来看,不同地区的植物所引发的病虫害在影响范围、程度、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应根据实际经验做好预防工作。绿化养护人员要积极学习养护专业知识,加强对养护管理不同路段的巡查检测,及时了解植物生长最新动态,避免虫害发生。如果发生病虫害,不仅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还会使高速公路绿化丧失了其建设意义。如果病虫害带有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必定会造成影响;如果防治措施不得当,不仅破坏了公路绿化景观的观赏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面对病虫害必须采取防患措施,并且对已经发生的危害及时采取科学高效的防治手段,建立起系统、科学、长期的防治体系,坚持防预原则。传统的虫害防治主要通过药物喷洒等方式,容易导致化学药物的二次污染及害虫的抗药性,会增加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因此可以采用新型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既可以高效解决害虫对树木的危害问题,对环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小程度。中央分隔带中植物种类较单一,并长期处于干燥、暴晒的环境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因此喷洒的虫药应加大剂量,通过机动喷雾器争取一次性完成消灭工作。①物理防治,不仅不会对人产生影响,对病虫害的防治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以往的电击、振落、灯光等诱杀方式防治效率低,因此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绿化,采用物理机械防治法最为有效。②生物防治,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中生物防治更是不容错过的防治措施,这种方式不仅对人、动物无丝毫影响,并且对该害虫的天敌以及其它生物都不会造成影响,这也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有效保护,并对病害虫建立起了长期的控制作用。
2.2完善绿化养护管理方式
由于高速公路存在路线长、范围广等特点,应提高养护管理的设备机械化应用,选择有资质、专业性强的绿化养护管理单位;其二,根据植物生长特性以及养护知识建立养护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概况,为绿化养护管理单位提供科学可靠地数据参考,有助于提高养护管理质量;其三,高速公路的绿化养护管理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计算机信息化通过文字、图像等方式真实准确的发映出高速公路的绿化情况,并且具备对不同物种、不同路段可实现随时查询,实现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的动态监视与分析,进一步促进了绿化养护管理准确性、科学性的发展进程,对日常养护工作的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以及林木修剪、除草等进行全面分析,计算出最佳防治时间,有助于降低养护管理成本,对提高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3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
人工化的植被种植设计应符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生长关系,把实现生态平衡,作为首要任务。如果生态系统中忽略了物种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病虫害为例,这种制约关系的缺失会导致公路绿化作用范围急剧缩减,丧失绿化作用。挑选、培育抗虫性植物,并结合之前曾发生的虫害,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加强防范措施,严格控制育苗、出苗、选苗等各个环节。在植物的后期生长中,及时有效的对氮、磷、钾等进行施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控制肥料施用量,通过植物良好的生长状态强化抵抗能力。栽植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植被的栽植工作,避免植被的断根、破皮等损伤。在多雨的地区进行栽种时,为避免因雨水冲刷造成的散坨现象,需要用塑料薄膜等遮雨设施保护好。在引入品种种植中,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定植,脱离原来的环境,更好的适应新环境,降低死亡率,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资源浪费。为营造出最佳的植物景观效果应注重植物搭配、植物层次等。若出现斑秃等应及时补植,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植被覆盖率。车速快、空间较为封闭是高速公路最显著地特点,必须保证司机的行车安全不受绿化植物的影响。以行车角度所能观测到的植物景观应作为重点绿化养护区域,定期对该区域的草坪修剪,对其景观效果不可强求,要始终以增强生态效益为中心。公路出口或转角处的乔木、路侧的灌木进行定期修剪。在暴风雨较为频繁的区域预先实施全面疏剪,防治意外事故保证来往的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的植物应优先考虑草坪、矮乔木、花卉、灌木等低矮的种类,例如丁香、卫茅、侧柏金银木、珍珠梅、桧柏等,避免遮挡司机行驶视线。
3结束语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在安全管理制度当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也保障了安全规则制度的有效实施,也成为了安全生产重要组织手段的重要保障。**高速公路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健全的时候,将各级主管部门、各级岗位人员在安全工作当中需要承担的责任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的白哦是出来,并且依据安全操作的有关规程以及交通法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将改地段的《养护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制定出来。也只有将安全管理做到精细化、标准化以及责任化,才能够确保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才能够避免重大的安全伤亡事故。
二、现场养护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加强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的万无一失,平钟高速公路要求养护工作人员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必须佩戴具有反光标志的接黄色安全服,而养护施工人员则需要佩戴安全帽与反光背心。在施工现场布置当中,需要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在部分车道的封闭中,需要确保最小长度的过渡区域。在施工现场,需要指派专业的安全员进行指挥、尽量的减少施工对于交通的影响,从而积极的配合相关的交通部门来维持现场的交通正常秩序。在安全作业时间中,需要尽量避免车流量高峰时的内侧车道进行施工作业。此外,在进行养护施工的时候,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洒落、飞溅的物件对过往的车辆带来干扰。另外,在进行夜间施工时,必须设置闪光警示标志和反光标志。做好现场巡查工作,将影响到车辆运行的废气物件进行的清理。如果遇到路面施工需要进行管制和分流时,就需要密切联系到路政与交警部门。对于公路的抢修与养护施工不能够拖延,需要按照时间、质量来完成施工,尽早的开放交通。如果安排处治的时间来不赢或者是对交通安全有直接的影响时,就需要采用紧急预案,临时的填补路面坑洞,如果边坡出现了坍塌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围栏隔离,并且进行清除。
三、现场养护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加强
在日常工作当中,想要保障现场施工生产的安全进行,就需要注重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确保机械的完好率。平钟高速公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从事养护工作的机械操作人员,对于操作技能都必须做到熟悉掌握,在作业的时候能够严格按照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来进行施工;其二,进行养护施工的机械设备不能够“带病”工作,也不能够违反高速公路的交通规则。此外,在夜间行车时,需要时刻的保持警觉性,避免违规驾驶或者是疲劳驾驶的现象出现。强化养护机械设备管理,不但能够保障施工得以安全的进行,也满足了养护施工生产的需要,也能够有效的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四、施工现场交通管制力度的加大
对于养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来说,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交通管制的有效性。所以,应当根据有关的规范标准制定符合该地段的交通管制方案,在方案当中需要涉及到限速标志、警示标志、导向标志等等。如此,在进行施工的期间,无论是正常的养护或者是外包临时性的养护,都能够对现场交通进行有效的管制。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针对安全布控的规范要求,主要分为了警告区、工作区、缓冲区、上游过渡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这六个方面。
五、养护施工现场安全需要注意的事项
其一,在从事养护工作期间,所有人员都需要佩戴安全帽、黄色反光背心或者是桔黄色工服;其二,在养护施工期间严禁闲谈、睡觉的现象出现;其三,在横跨公路的时候,需要确保2km范围内无车辆行驶才能够横跨;其四,施工车辆不能够违规行驶,并且也需要安装施工警示标志;其五,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养护施工的所有成员不能够随意的进出封闭区;其六,做好日常机械设备的安全养护,确保车辆、设备等停放能够安全到位,避免对于正常来往车辆的影响;其七,当养护施工完毕之后,如果交通不能够开放,则需要指派专人进行巡查,避免过往车辆受到误导,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管理工作的改进
1)结合车间设备实际,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针对性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和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针对各设备的工作条件及其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剂和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将剂按要求规定的量分配到各部位内,制定出相应设备管理标准,并结合业务工作的实际,定期修改补充。
2)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设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设备管理技术水平。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正确地做好工作,合理使用油脂,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才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真正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随着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发展,设备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因此,除了要求技术人员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外,还要求维修人员必须经过设备专业知识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转。
3)做好设备的漏油预防与维护。要认真执行设备“五定”(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和“三过滤”(入库、发放、加油)的管理规定,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在治漏中要抓好“查、治、防”三个环节。即边查、边治、边防。把设备漏油的预防与治理,列入车间现场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考核内容,把抓落实列为一项长期措施。同时要加强治漏技术攻关,最大限度的避免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以确保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环境。
设备的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是一项极具有技术含量,而又脏又累的辛苦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除配合完成正常的生产任务外,经常需要在星期日和节假日甚至通宵的加班。就技术能力要求而言,没有十几年的实践经验积累是很难应对具体工作的,因为它不仅是一项单一的钳工技术,同时还是一项多工种综合性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
20年前,机加企业中把它列为一个独立的八级制工种“机修工”,可见其技术含量要求之高。随着世界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产品不断升级,对设备的大型化、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一支能够适应高技术含量设备的,并有专业高学历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设备维修成本的正常化,合理化,稳定化,才可能实现设备管理的标准要求。从而,优质高效地服务于生产,并实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科学合理。以确保企业“十二五”生产经营、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厂在设备的维修管理方面,还有下述的一些具体要求。
1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1)他们必须是喜欢、热爱这项工作。
2)要有一定的车、钳、铣设备操作经历,而且,其中需要一项工种技能要达到至少高级工水平。
3)要有能吃苦耐劳、团结同事,思想觉悟高的敬业精神。
4)熟悉本单位生产产品性质,有一定的装配工艺知识。
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1)根据各车间生产设备的性质、规模要求,选择一定数量,年龄结构合理的人员配制,建立适合本企业生产设备维护所需的培训机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多年设备维修经验的专家授课。
2)建立稳定的培训机制,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定严谨的授课教学程序,完善的考评制度。
3)制定科学灵活的激励制度。从企业对设备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生产车间的具体情况,实行一定的奖励办法,使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展开。
关键词:公路建设;公路养护;管理
公路交通在人们出行与企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了给人们出行提供服务质量的需要,公路的养护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探究,以此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一、公路养护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了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采取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坚持日常养护工作,及时修复,经常保持公路完好、顺畅、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
2、基本要求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对公路养护的质量要求是:保持路面清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通畅;构造物完好;沿线设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逐步实现GBM 工程,力争构成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具体到路基部分,必须保持路基土的密实,排水性能良好,各部尺寸和坡度符合要求,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公路的养护是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快速、畅通、安全、舒适、景观、环保、经济的使用功能.保持高速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其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处理完好状态。
二、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能够正确了解及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美好的行车环境。
2、能够及时发现由各种原因造成道路的缺陷,比如说,设计不合理、设施的先天不足及时人为的损坏等等,能及时的去弥补,来逐步提高公路的服务功能以及晚上使用的情况。
3、能够减少因设施维护不合理给用人们带来的意外损失.
三、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的公路养护和管理采取事业型管理体制,杨甫的费用依靠上级拨款形式,这样会不利于社会市场的形成,不利于社会的融资,严重影响了公路养护的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从而制约着公路养护工作的进展。
2、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较低。由于养护管理单位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公路养护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机械化程度很低,对科技进步重视还不足,从而缺乏对公路总体养护管理方面的认识和研究。
3、交通流量的急剧增加,增速公路的“老化”。由于公路的车流量迅速扩增,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日益增加,车辆的数量增加,超重也较严重,这样就会给公路增加负荷量,导致了公路的损害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工作。
四、公路养护的解决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2、划分养护范围,明确各级养护责任公路的养护特点,重点要以预防为主。要对所有设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和预防性养护与维修,以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为此,将公路养护分为3级:①日常维修保养。按养护里程,以年养护定额费用下达全年保养计划,分季实施,日常养护主要由县级各公路段完成;②专项治理。以预算形式上报列项,批准后按批准的设计预算包干实施,并以决算形式批准核销,以保证专项工程的实施,此项任务由各地市公路局组织完成; ③道路大中修。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大中修工程。
3、树立服务观念和环保观念。公路养护是以方便广大人民出行便利为目标,在日常养护中应尽最大能力保证道路安全畅通,各种养护作业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采用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等先进技术。目前国际上再生工艺及方法大致可分为热再生、冷再生、厂拌再生等,用于路面再生的机械有红外线路面加热机、旧料破碎机、就地再生机等。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路交通作为现代陆地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同时公路养护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公路养护措施作为发挥、强化公路功能的重要保障形式,它的应用不仅仅是单纯的公路维护工作,还是落实我国交通管理部门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化性能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公路人都值得去研究和探索,所以应把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做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
所有来源的形形**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环境污染
2.2.3.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3.1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偷猎行为时有不断,造成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3.2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农业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涉及到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如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
另外,对外来物种进行普查和有计划清除,也很有必要。
3.3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
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传统的农业和林业措施;推进科研与教育;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保护区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进行迁地保护。
3.4国家合作与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协定,联合打击跨国非法贸易与捕猎。加强科研协作,但要注意与产权问题。
我国已加入的公约协定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热带木材协定》、《关于保护特别水禽的重要湿地公约》等等,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
3.5加强环保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羲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2]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3]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毛文永、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1
[6]熊治延环境生物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科学生活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