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国际货币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货币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货币体系

第1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1.创立国际商品储备体系

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经常恶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创立以商品为基础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和国际储备制度不稳定的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发行新的国际货币单位,其价值由一个选定的商品篮子来决定,商品篮子由一些基本的国际贸易产品,特别是初级产品来构成。(2)现有的SDRs将被融合到新的国际储备制度中,其价值重新由商品篮子决定,其他储备货币将完全由以商品为基础的新型国际货币所取代。(3)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将用国际货币来买卖构成商品货币篮子的初级产品,以求达到稳定初级产品价格,进而稳定国际商品储备货币的目的。

2.建立国际信用储备制度

特里芬教授建议各国应将其持有的国际储备以储备存款形式上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清算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类似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将所有的国家都吸收为成员国,那么国际间的支付活动就反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同成员国家储备存款账户金额的增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持有的国际储备总量应由成员国各国共同决定,并按世界贸易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加以调整。储备的创造可以通过对会员国放款,介入各国金融市场购买金融资产,或定期分配新的特别提款权来实现,但是不应受还进生产或任何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

特里芬在他的著作中曾具体地指出应以SDRs作为惟一的国际储备资产以逐步取代黄金和其他储备货币。但他主张要求各国中央银行服从于一个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机构,这需要很密切的国际货币合作,目前还不现实。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替代账户”

替代账户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一个专门账户,发行一种特别提款权存单,各国中央银行可将手中多余的美元储备折成特别提款权存入该账户,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吸收的美元投资于美国财政发行的长期债券,所得的利息收入返给替代账户的存款者。这一建议实际上并没有实行,因为美元在1980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异常坚挺,各国中央银行乐于持有美元而不愿意交换SDRs。而且前面介绍的集中储备货币改革的方案,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只有当SDRs或其他储备资产发展成为功能齐全,并且优越于美元的真正国际货币时,人们才会放弃手中的美元资产的积累。

4.加强各国经济政策协调以稳定汇率

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之间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各国的普通了关注。1985年10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提出了要协调各国经济政策,以促进汇率的稳定。

虽然通过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根本解决国际货币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但是这个建议如果能够有效地付诸实施当然有助于汇率和世界经济的稳定。但是要作到真正的政策协调绝非轻而易举,因为协调宏观政策各国政策的独立性,损害某些国家的利益。另外,在经济衰退时期,各国国内的严峻形势可能使政府无论顾及其他国家的协调。

5.设立汇率目标区

汇率目标区是指有关国家的货币当局选择一组可调整的基本参考汇率,指定出一个围绕其上下波动的幅度并加以维持。汇率目标区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可分为“硬目标区”和“软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很窄,不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也对外公开,一般是通过货币政策将汇率维持在目标区。“软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较宽,而且经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不对外公开,不要求必须通过货币政策加以维持。

设立汇率目标区的建议问世以来,各方面的褒贬不一。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实行汇率目标区来实现汇率的稳定,而发达国家认为汇率目标区不现实。汇率目标区的特点是综合了浮动汇率制的灵活性和固定汇率制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但实施起来也却是有许多困难,如均衡参考汇率的确定,维持目标的有效方法等等。

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前景:从多元化走向超货币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及前景可谓众说纷纭,我认为,简单地说,其必然要经过三个阶段:近期美元继续担当全球主要货币;中期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创立超的全球货币。 对中国来说,美元地位的衰落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不确定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机会减少风险。具体地看,有三个方面的策略值得特别重视,这包括外汇储备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和促进对外投资。这些策略对于帮助中国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已在推行。

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而美元又可能占到中国的外汇储备60%以上,因此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尤其是保购买力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减少美元资产的比重,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是必然的选择。问题是,短期内显著调整外汇储备的比重结构,可能引起美元汇率大跌,主要货币之间汇率剧烈波动,由此带来国际金融不稳定,反而损害中国的利益。

稳健的做法首先是,在外汇储备增量部分,减持美元资产的份额。此外,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状况,相机逐步调整存量部分的币种和资产结构。另外,在美元资产内,也可以逐步将国债调整为与币值、通胀更为紧密关联的资产。

人民币国际化既可以看做中国改革的必由之路,也可以看做中国主动应对美元衰落的策略。不过短期内,似乎区域化是比较可行的做法,起码亚洲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而且中国对亚洲国家有贸易逆差,人民币容易走出去。当然,人民币国际化,绕不开资本项目的开放,包括允许资本的流入、流出,让中国的机构到国际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产品,也让外国投资者到中国发行或投资人民币资产,实现人民币真正的可自由兑换,让人民币成为国际经济交易的一个重要中介。

第2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世界经济失衡

中图分类号:F8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

一、国际货币体系缺陷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又称“牙买加体系”,其多元化储备结构,为国际经济提供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挂钩,同时多样化的汇率也适应了不同国家经济的需求,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灵活性,有较强的适应性。

牙买加体系对各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规定没有硬性约束,就结果来看,全球汇率制度呈现——中心结构。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位于结构中心,向外输出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位于,多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与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挂钩。这样的结构造成中心国家输出货币而获取实物资源,国家持有储备货币满足国际收支需求,同时向中心国家输出资源。从此可以看出,牙买加体系并没有真正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极——美国与其他国家转化为现在牙买加体系的中心国和国,其本质没有发生更本的变化,货币体系的既有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仍然持续,其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储备货币国际需求的增加需要的贸易逆差和储备货币作为国际货币要求的币值稳定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被更本解决,“特里芬两难”依然存在。

牙买加体系的诞生作为国际间协调与合作的结果,虽然解决了美元本位制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却并没有完全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同时牙买加体系也有其内在缺陷:其一,多元化国际储备背景下,缺乏统一而且稳定的货币标准,汇率波动较大,非常容易造成国际金融不稳定,各国货币协调难度和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其二,浮动汇率制度易于受各国政治经济影响,汇率波动明显,增大了外汇风险,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贸易与投资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三,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频繁为投机资本创造条件,投机活动又加剧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其四,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大部分国家只能依赖庞大的外汇储备抵御外汇风险;第五,牙买加体系没有硬性规则或制裁办法,协调机制不健全,各国政府均根据自己国家利益行事,易于造成中心国家与国家之间严重的利益冲突。

二、世界经济失衡

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世界经济失衡关系密切,是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关键性因素。“布雷顿森林体系II”理论指出,亚洲一些区域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与美元挂钩,形成事实上的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这些区域多采用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策略,汇率常被低估,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持续盈余。台湾、韩国等经济体较小,对世界经济影响有限,中国持续出口导向政策确实对世界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其他学者也通过研究发现,全球失衡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上升有重要联系。随着美元国际地位的提升,“特里芬两难”愈加剧烈,然而并没有相对美元很好的替代货币,美元依然是全球避险货币。这造成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当今的世界是广泛联系的整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进程使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关系更加密切,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国际贸易增长迅速,全球金融体系已经连成一个整体。与国际贸易相比,更为庞大的市场是国际外汇市场。据统计,2011年世界贸易额为18.2万亿美元(WTO2012),而2010年4月的日均外汇交易量就达3.98万亿美元(BIS2010银行三年期报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的变化能非常快地通过浮动汇率和国际贸易传导到另一国。同时由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西方国家将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国外以取得劳动力低成本和大市场优势,使得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减小,金融等服务业比重不断阔大,大量消费品和制成品依赖进口,加剧贸易失衡。结构性的国际分工格局变化使西方国家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并不能很好的刺激其国内经济,而过多的流动性带来国际资本套利流动泛滥,汇率过度波动,更增添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全球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上提到的两点:世界经济失衡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基础性缺陷。世界经济失衡迫使发达国家不断采取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利率降低,刺激金融机构承担过度风险,同时发达国家对金融体系监管较为松弛,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风险过高。要解决金融危机问题势必将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三、改革与展望

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从来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从古至今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各个国家间相互协调合作,相互妥协的结果。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间协调合作诞生了牙买加体系。而在经历过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各国都意识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将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失衡与再平衡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作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的核心。现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继续巩固,美国数据良好,欧债危机已过,但复苏进程仍然不均衡,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各国应该继续加强协调,共同解决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次问题。

第3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失衡;货币体系缺陷;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39-01

一、国际经济失衡

著名经济学家黄晓龙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他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逐渐增强,但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解决“特里芬难题”,只是将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第4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特别提款权

一、现代货币体系的体制缺陷与金融危机的爆发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凸显了全球经济非均衡问题,尽管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前也只是局部范围的问题,如今则受到世界范围的各国的重视,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地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系统,而后续美国采取的补救本国经济的措施,如实行适度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再一次将本国货币以美元挂钩的国家如中国拖入到外汇储备资产大幅缩水的境地。

二、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从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角度看改革的必要性。一是20世纪的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44个国家代表签订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自1945年开始使用,截至到1971年,总共维持了26年。由于固定汇率的制定引发了该体系中的非对称因素,即美元与黄金比例固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对价固定,最终导致了该体系的崩溃。二是欧盟建立和欧元诞生。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建立欧盟的条约,至此以后,欧元迅速崛起,成为了继美元后世界第二大货币。目前美元受到的挑战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经济总量方面,欧盟直逼美国,使其在此方面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其次,美元的稳定性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欧元价格水平波动导致的。三是世界货币的创立。当前货币体系还是美元占主导地位,以及美元与欧元汇率间浮动的加大,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更是难上加难。(2)从当前货币体系状况看改革的必要性。对于目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多数学者认为有利有弊,利在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对某些特殊国家来说美元化亦有其重要性;弊在美元汇率的波动容易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与美元相比,欧元的未来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3)不同货币体系方案设计及评价。一是不同货币体系方案设计。根据与现存货币体系的关系,将当前学者建议的货币体系分为改革和改良两派意见。改革派是彻底现行制度,建立新的货币体系。改良派则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加以改善。改革派方案主要有构建超国际货币,包括特别提款权(SDR),替代帐户机制和单一货币机制。改良派方案主要是实行多元化国际货币。目前学者提出了三种方案:单一货币联盟,多重货币联盟及主导货币区域化。(4)对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评价。一是储备货币供应。特别提款权方案:SDRs的发放由每五年进行一次的IMF对世界各国对储备货币需求的评估决定。这套方案由于不具备内生自适应的设计,因此缺乏机制弹性,货币的供应无法同需求在时间点上完全匹配。替代帐户机制:由于各个国家的替代帐户机制的自身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不同,SDRs的供应也就各不相同。二是币值稳定性。SDRs币值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发行机构的信用及谨慎的货币政策。该方案的缺陷在于SDRs币值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来源于货币篮子的稳定性而非实体经济的支撑,即更依赖于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区域货币合作的币值稳定性情况比较复杂。一国货币的稳定性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在稳定性,欧元的内在稳定性取决于欧元区国家经济的趋同性和政治一体化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外部稳定性,欧元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性体现了它的外部稳定性。三是国际收支调节机制。SDRs方案和替代帐户方案通过严格的储备货币发行机制及国际政策协调机制来削弱国际收支失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然而,这两种方案却不能明确规定盈余和赤字国在失衡调节方面各自的责任。四是与美元的关系。特别提款权与美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其投入使用时期较长,接近40年,成为了各国官方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只作为记账支付货币,在金融市场上几乎没有发挥过真正的作用,因而不能说对美元造成了威胁。五是货币政策自。SDRs方案中,国际货币的发行和政策的制定均由IMF完成。国际社会需要向IMF让渡部分货币政策的自以保证SDRs方案的顺利实施。但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IMF能否真正代表各国利益?根据现有经验,IMF的话语权一直由发达国家掌握,而且今后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言而喻,提高发展中国家在IMF中权力份额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王思宇,杨巨.国际货币体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财政金融

[2]巴曙松,杨现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与欧元之争:文献综述

第5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摘 要 本文通过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关系,介绍并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在短期和长期分别可能出现的、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 区域性货币

一、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行的国际货币又称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各国可以自由选择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同时,美元和各国货币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开始实行法定货币制度。黄金在牙买加体系中结束了它的货币历史,同时也结束了美元霸权垄断的局面。

这一重大的改变,恢复了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同时也使开放经济体可以更灵活地制定调节国内外均衡的制度,从而克服了国际固定汇率制度僵化所导致的种种弊端。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化的深入发展,牙买加体系中所潜在的矛盾日益深化。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爆发国际债务危机,50多个国家陷入债务困境,时间持续近十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事件也是牙买加体系内在矛盾激化的表现形态。

二、金融危机暴露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在国际货币体系步入了最新的牙买加体系时代以后,虽然弥补了先前货币体系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在浮动汇率制的国际市场上,资本流动却变得异常频繁并且数额巨大,并且伴随着国际主要货币间相对汇率的巨大波幅,这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渐渐形成了一种“中心――”格局。尤其是美元,由于依然具有着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它便处在了整个“中心”范围的最中心。

此外,从这次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不难发现,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它的危机传导到美国之外的国家去,使得现今全球化的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这里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传导这场危机呢?这是由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决定的。

1.美元独霸的货币体系

虽然牙买加体系结束了美元霸权的垄断地位,使当前国际货币呈现多元化格局,但这依然没有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国际储备构成来看,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1990年以后,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又逐渐恢复到了占2/3左右。此外,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中,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达到有一半以上;国际金融市场上,所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和大部分外汇批发业务也以美元计价;在当前的石油交易中,美元更是垄断了计价货币的地位。

然而,虽说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是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百分比最大的货币,但美元的发行权仍然只属于美国,货币发行量多少只根据其国内经济需要来决定。总所周知,美国自从去工业化以后,就成为了一个世界超级消费大国,作为一个只消费不生产的经济体,在它本国的出口额远远落后于进口额时,便进而形成了巨额的经常性项目逆差。在现行货币体系下美国可以通过无节制地印钞进行对外支付,来满足国内消费,却无需承担任何对外的经济责任。

凭借国际货币权力,美联储无限制造美元,或通过发行债券等融资途径来解决国际支付问题。仅在1982至2006年这短短的25年间,美国对外提供的美元增加了147倍。这导致了境外美元资产的迅速膨胀全球虚拟资本迅速膨胀,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产生了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产生“倒金字塔”现象,从而造成了全球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这对国际经济和美元储备持有国的经济产生一系列巨大的负面影响。

2.以少数国家为中心的汇率制度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汇率制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架构。在这种汇率制度下,少数发行国际通货的发达国家位于这一架构的中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其中美国处于绝对称霸的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的不利地位,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在这些处于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凭借着先进技术和理念,利用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加工制成品向地区销售牟利,向外部输出货币的同时,处于区域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支付和投资的需求,不断的加持中心国家的货币和债券,同时向中心输出资源和提供市场。

因此,中心国家不仅能够利用这种控制权进一步压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迫使其为了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断降低价格,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在有形贸易中更为弱势,更为可怕的是,一旦经济危机袭来,中心区还要通过国际贸易从属关系网,不负责任的将危机转嫁给区诸国。同时,国家持有的中心国家的货币价值因为经济危机也大幅缩水,这对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3.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

最后一个方面,由于现今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流趋向于自由化和国际化,而美元又是最重要的国际资产,因此就进行全球性的金融投资来说,最重要的市场就数美国市场。根据以欧盟国家为主的欧洲大部分国家长久以来的国际投资喜好,他们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各种投资活动在非常的频繁的,所以美国金融一旦有了问题,就非常容易波及欧洲的金融机构。另外,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遭受重创的投资机构都有着一定的规模和相对较开放的投资业务。

其实,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决定美元的中心地位,那纽约就不可能成为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因为所谓国际金融中心便需要满足全球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但是从提供的投资产品的种类来看,纽约真正提供的具有国际金融意义的产品并不多。那么,这些美国的国内金融产品对外国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的原因,正是为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它提供了一个全世界都需要美元的货币机制。当一国获得了美元之后,它就要向美国购买劳务,或者向其他国家购买需要用美元结算的商品和劳务,然而如果它手中还持有大量的美元,那这些美元最终还是要到美国寻求出路,来投资金融产品以去获得收益。

总之,一旦美国的金融出问题,那么持有美国金融资产的国家就难免会遭受波及,迅速地受到传染。美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国际货币体系下,通过向全球销售金融产品,把金融危机传导到国外,从而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的。

三、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是美国贸易和财政的严重双赤字,另一方面是资源性输出国和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和美元储备的不断累积,使得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得以继续,从而导致了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欧盟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无法控制风险,面临着众多困境。这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

1.加强监管,增加自律性,建立储备货币间的汇率相对稳定机制

由于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改变,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稳定的国际汇率机制成为一个更为重要,也是在短期内就可以付诸行动并且得到满意结果的实践方案。

第一,美国等国际货币国家应实行自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尽量避免政策的大起大落;减少巨额的财政赤字,使经常项目逆差保持在适度的水平;降低储备货币供给的过度波动给汇率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在货币体系中加强制度安排,制约美元极不负责的升值和贬值,加强美元的责任。

第二,在IMF的监管下,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个汇率目标区,形成四个币种间的“汇率走廊”。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度的硬性约束来保证四者间汇率的相对稳定,只有保证处于中心区域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国的汇率稳定,才能保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能进一步稳定国际金融秩序。

2.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这实质上是对全球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国家,都有希望在这次秩序重建中争夺对己方有利的条件,打破或至少削弱美国的霸主地位,制约美国滥发货币的行为。

就目前金融市场上各国的实力对比情况来看,对于国际货币新体系的主导权的争夺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美元依然会在金融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此次金融危机虽然不能颠覆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绝对强势地位,但从单极到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必须的发展趋势,并且这种转变从当前的发展态势已经可见端倪。

(1)推进区域货币,尤其是亚洲区域性货币的合作

其实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东亚各国就在深刻的反思以后,吸取了教训,认为应该积极推进和加强区域性的货币和金融合作,通过团结一致的努力和相互关照来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货币合作机制,以及时在危机发生时避免危机国融资困难、友国救助不及时的状况再次发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更让亚洲国家感到了区域救助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

但是,尽管亚洲国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已经开始由理论探讨、方案设计阶段上升到开展实际性的合作阶段,但是货币一体化进程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其根本原因在于亚洲国家的国情缺乏共性,各方差异制约着亚洲货币一体化的推进。因此“亚元”的产生在近期可能仅仅是一种理想,要达到这种目标并非容易。

(2)提高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在产生世界货币还不太现实的情况下,提高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是改变以往过度依赖美元作为国际交易货币的大好时机。国际原油、大宗商品的国际结算可以使用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多币种结算,减轻美元波动对原油、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

总之,削弱美元霸权、建立完善多边货币储备体系有利于实现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利益均衡,符合更多家的经济利益。伴随着各个货币区建设的长远进步和国际性机构的强化,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多层次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建立起来。

总之,在金融危机之后,就现在短期的趋势来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争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进程正在不断的探索中向前。形成一个完备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一个完善的汇率稳定机制必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正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一个瓶颈期,涉及到了全球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但可以肯定的是,强势货币国家在现行货币制度下获得好处的同时,他们必须要比危机前承担更多的维护汇率市场稳定和货币市场稳定的义务。

长期来看美元独霸的局面必将被打破,区域性货币合作将变得更完善和成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多元化的,在动态中寻求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玮.论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之路.经济师.2009.5.

[2]黄泽民.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暴露重大缺陷. Shanghai& Hong Kong Economy.2009.1.

[3]孙立鹏.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及其改革.国际资料信息.2009. 1.

[4]王一新,郭勇.从美元体系角度探讨金融危机的原因.现代商贸工业.2010.1.

[5]梁曙霞.经济危机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2009.5.

[6]刘蕾.美元霸权对货币的冲击.河北法学.2010.2.

第6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关键词: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中国经济也深受其苦。深究这次金融海啸,我们发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造成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则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深入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对于我国防止未来的经济危机,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现状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是关于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一套规定、做法和制度。也是支配各国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1。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897—1936年的国际金本位时期i、1944—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1973年以来的牙买加体系。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会议以来确定的,但是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原本的金本位制的自动稳定机制不复存在了,相反超级大国经常“修理”被它视为敌人的经济贸易伙伴(蒙代尔,2003)。1999年诞生的欧元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日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货币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但是应该说,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没有统一的国际货币、三大货币区汇率变动频繁、国际收支调节严重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严重影响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仍然是国家货币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美国贸易失衡以及美国与其他各国形成的中心—外围框架下权利和义务的严重失衡(何帆,2005)。

1、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美国贸易失衡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失衡首先表现在作为储备货币国美国的贸易持续失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是债权国。但从1971年开始,美国结束了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除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进入长期巨额的逆差时期。1971年美国贸易逆差仅为23亿美元,到2004年全年的贸易逆差猛增,高达6177亿美元,增长了约269倍。200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6988亿美元,相比2004年,增长了13.13%。受金融海啸的影响,美国的贸易在2009年大幅度减少,但是也达到了3749亿美元ii。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或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收支逆差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果。当今 “国际本位货币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虽然美元、日元和欧元三雄争霸,但是美元仍是球主要储备货币,各国约60%的外汇储备、40%的国际外汇交易以及约50%以上的国际贸易结算仍然使用美元,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货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回归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麦金农将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概括为“美元本位”制2。

在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在各国的储备货币中,美元的比例约占80%。不断增长的全球经济、贸易、以及其他各国对国际储备资产不断增长的需求,客观上要求美元及美元定价资产的供应应该不断地增加。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储备美元,而储备美元意味着该国贸易顺差,而这些顺差部分美元需要靠美国逆差来实现。如果我们将美国作为一方,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另一方,那么美国为世界各国提供美元储备必定是贸易收支逆差或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持续地产生贸易逆差,则成为当下全球经济正常运行的最为重要的必要条件之一。

2、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中心—外围框架下的权利义务失衡

鉴于美元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就形成了一种中心—外围框架。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美国作为中心国,一方面,通过贸易逆差向其他国家输出美元,并从其他国家(主要是东亚国家)获取实际资源,这样既满足其国内的消费需求,同时又有利于其维持国内物价的稳定,还能够享受铸币税的收益(如果说每个国家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在全国范围内赚取铸币税,而美国则是在世界范围内赚取铸币税)。这样的结果就是其他国家由此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元储备使得这些国家既面临着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同时又因为这些外汇储备最终形成外汇占款,造成本国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国内存在着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的隐患,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受到严重限制。这也就使得这些国家非常容易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而发生货币危机。另一方面,当其他国家美元储备增加时, 从安全性和保持流动性同时兼顾盈利性出发,各国均愿意将这些储备资产投资于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政府长期债券)。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亚洲国家总共持有12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此外还持有至少1000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债券、股票以及存款。美国则利用这些资产进行实业投资。美元资产大量流回不仅弥补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而且由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平均来说低于实际投资的收益率,这样就造成其他国家资源损失,美国企业赚取这两种收益率的价差。

                        图1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流程图

美国作为中心国,在享受更多的收益(如铸币税、通货稳定)的同时,却并没有承担起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即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而外围国家承担更多的成本(如通货膨胀、货币危机)。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失衡,从而货币危机频频爆发。在过去的25年间,大约有80—100个国家先后出现过货币危机iii。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危机都是发生在外围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市场经济体。这种中心—外围式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导致国际金融风险逐渐在外围国家积累,国际货币领域的收益与风险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

参考文献

[1].何帆、张斌.寻找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7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不仅要复兴全球经济,而且需要以更平衡的方式使全球经济进行复苏。不仅要有利于发达国家,也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专家曼索尔•戴拉米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演讲,表述他对危机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看法。

曼索尔•戴拉米先生是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研究部国际金融主管,世行2009年《全球金融发展报告》作者之一。他是在由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专题报告会”上作如上演讲的。

“危机之后,国际经济会有所不同,但是多大程度不一样,取决于整个国际社会各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愿意采取措施,来改革或者说重构整个国际金融体系。”曼索尔•戴拉米回顾了1944年以来的六十多年中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他说,中国在今后几年中所采取的政策,将对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恢复信心需要大变革

这场金融危机造成了三个危机:一是商业周期的危机,商业周期中经济滑坡出现得非常迅速,银行收缩信贷,减少信贷规模,而私人投资者收回了他们的投资。

第二个是信心危机,这可以说是挑战最大的一个危机。因为信心危机不仅影响到投资者本人,而且影响市场上所有人的行为。如果投资者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丧失了信心,他们就开始以非常恐惧、焦虑的心态进行交易。曼索尔•戴拉米提醒大家注意,从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到2009年3月,全球资本市场几乎每天都以2%到3%的速度在萎缩。今天处于数字时代,美国发生的坏消息马上会传遍全世界。

消费者信心也受到了影响,各种描述消费者信心的指数都呈逐月下降的走势。

曼索尔•戴拉米指出,信心的丧失某种程度是可以修补的,比如通过各种刺激政策等。但是政府需要做得更多,需要更大的结构性的变化,才能让信心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例如当年安然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政府对会计准则和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作出了重大调整。现在,大家都在观望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市场信心。

富国把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银行就是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产物,但曼索尔•戴拉米认为,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主要是由富裕国家、发达国家制定的,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边缘,无法进入到核心的地位。即便世界银行第一笔贷款也不是给发展中国家的,而是给法国的。第一笔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是1948年提供给智利的。

据资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曼索尔•戴拉米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首先要保证各国家制定货币体系方面有绝对的自,第二点,要恢复和扩展全球贸易规模,第三就是要促进资本的流动。

当时,对于各国政府保持汇率稳定和允许资本自由流动,曾有激烈的争论。这实际是一个悖论:可以允许资本的自由流动、自由兑换,也可以有一个公开的市场,但是在制定国际货币体系的时候,不允许有非常灵活的汇率机制、不允许有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说,国家贸易目标和资本控制的目标是完全不匹配的。再来关注一下汇率体系,1971年之前所有国家的汇率都是固定的,直到1971年尼克松提出了美元和黄金脱钩,允许货币的自由流动和自由兑换。

为了让市场有更多的短期灵活性以便促进贸易,同时又能够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国际货币体系不断进行修正完善,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到2007年,已经有160个国家加入了IMF第8条款,实现了经常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有了快速的增长,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中国就是受益者之一。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将下降20%,但之前这个规模已经达到了1470亿美元。

但曼索尔•戴拉米认为,现在这个体系仍缺少公平性,大部分是针对那些发达国家的。

在1973年、1974年的时候,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高涨,有人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二)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其次是欧洲,以及当时出现的亚洲一些新兴国家,三者之间的贸易关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二)中具有重要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二)中,人们从一个多极化的角度考虑国际货币体系,不再把美元作为惟一的中心,而是承认世界上有多个经济和贸易的中心,需要从多元化角度建设国际货币体系。

SDR尚难取代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的构想中,美国大量进口,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同时提供美国财政赤字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这样的平衡关系被认为可以维持很多年。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投资者,这两个国家有着相互的共同利益来维持原有的体系。

曼索尔•戴拉米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货币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在获得大量外币储备的同时,还保持了货币的稳定。2008年,面对金融危机,中国通过发行短期的票据来保持金融稳定。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政策可以维持多久?

世行的研究表明,全球的贸易不平衡有所下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之一是应当给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在2003年、2004年,全球流动性出现了明显的持续上升,有意思的是,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又一波全球流动性上升,主要原因是各国央行向国际金融体系中注入新的流动性。

很多人提出要把SDR(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记账单位,每一单位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由国际贸易支付中广泛使用的若干种货币的汇率按一定的权数确定,目前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对一篮子货币构成的复议每五年进行一次,上一次是在2005年11月,而下次将在2010年底前完成)请回来,考虑用以取代美元。

曼索尔•戴拉米对此并不赞同,他说,一个国际货币必须具备几种特征:首先必须能够使用这个货币进行广泛的跨国贸易结算;各国央行必须使用这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第三就是央行要能够发行这种货币。“我在中国这几天听说中国政府有计划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者说允许外国企业到香港证交所上市,这些都是政府使货币更加国际化采取的步骤。”

要真正能够把SDR特别提款权作为一种储备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取决于各国政府多大程度上面愿意把他们手中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特别提款权。欧元大概花了18年时间,才成为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储备货币。他建议,中国如果希望把人民币打造成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可以参考欧元发展的路线图。要让整个国际社会对这个货币可兑换性有充分信心,要有一个足够深度的资本市场,让外国机构、外国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等。

但美元作为一种储备货币,波动过大了,每次美元汇率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影响到美国贸易竞争力,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因此,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另一个要务就是加强稳定,特别是银行体系的稳定。

重构体系需要共识

世界经济已经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第一阶段――流动性危机,各国政府采取有力行动注入流动性,避免了全球金融体系出现崩溃,这可以说是一个积极的成果。展望未来,曼索尔•戴拉米说,真正要设计或者重构整个国际金融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需要共识。“危机影响面之广,影响到这么多人的生计,甚至很多人所依赖的住房也将不保,这个后果是非常惨痛的。而要消除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成本会非常高,对美国可能达到GDP9.6%,欧洲可能达到10%。如果对这个问题大家感觉到还有值得欣慰的地方,我们应当从危机当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应当建构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危机。”他说,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要件是什么?回顾过去六七十年,旧的国际货币体系一直在小修小补维持到现在,现在好比1944年那样,应当下定决心,做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机会已经摆在面前,需求也是具备的,但需要国际社会采取明确的行动和关键的行动。希望这样的体系允许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同时又避免过大的汇率波动。

此外新的货币体系应当保证足够的流动性,但是这个责任不应当仅仅压在央行身上,而是希望整个系统能够在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更稳健的作用。

第8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李强(1990-),男,山西省阳泉市人,审计硕士,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摘要: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发展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当经济的发展与正在运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矛盾时,改革就是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改革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得出改革不仅要针对国际组织,而且各个国家也应从自身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货币国际化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现行国际货币改革的必要性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它产生、发展、运行的这段时期汇率波动频繁,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收支失衡加剧等现象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内在缺陷。这一缺陷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2)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4)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难以协调。(5)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

(二)改革的可能性

1.改革的动力。各个国家追求最优的国家利益,是改革的动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是利益分配问题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公平合理性。

2.改革的时机。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倒闭,失业率提高。

3.改革的条件。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经济的发展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大方向是实现汇率市场化、货币区域一体化、国际储备多元化。

二、改革的建议与思路

(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改革的最终目标以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与发展。2.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国际资本的自由、有序流动。3.要体现公平合理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4.要采取和平循序渐进的方式。

(二)改革的建议

1.建立多国货币为国际货币的汇率制度。很多学者指出,浮动汇率制度看似很灵活,给予了各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调节汇率和选择汇率制度的权利,但是,这种建立在各国国情基础上的汇率虽然能够是各国的调节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却会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汇率大幅度波动导致国际汇率制度的混乱,不利于国际金融及经济的正常发展,长期来看,又会影响各国的发展甚至引起经济危机。因此,应建立汇率水平的监测机制,对成员国实际汇率水平提供调整意见,以保证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的正常进行。针对汇率制度的改革有很多流派,有的提出建立超国际货币体系的单一货币汇率制度;有的提出回归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单一货币汇率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有的提出让更多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汇率制度更加的灵活。

(三)建立多国货币为国际货币的汇率制度的途径

1.注重国家的经济建设,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2.完善本国货币汇率的形成制度,实现国际收支均衡。3.深化各国货币的区域化程度,推进各国货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和计价支付。4.完善本国金融市场的建设。

三、人民币国际化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及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加强,首先要求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拥有较多较广的发言权。人民币的国际化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我国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支持,又是我国国际影响力提高的表现和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和作用

1.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从我国的现实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有较为充分的现实条件: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保持8%以上的增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第二,大量的外汇储备使我国具有较高的国际清偿能力,为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提供了保证。第三,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提高,国际声誉好。

2.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第一,当前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走向低谷,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结算的职能,可以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情形。

第二,有利于我国的外贸企业规避风险。以往的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结算为主,算完了然后进行强制性换汇,换成人民币,引起汇率的变动。第三,为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也奠定了基础。我国资本的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前提,金融市场国际化是目标,实现了金融国际化,中国的金融就崛起了。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第四,降低大量外汇储备的存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汇储备的规模,规避了单一美元交易的损失,使人民币能够摆脱依附美元的情形,成为完全可流通和储备的国际货币。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换取人民币持有者的大量资源,增加铸币税收入。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途径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周边化就是增加人民币在与和我国接壤的国家间的贸易中的使用量,并使其成为惯例。区域化就是在亚洲地区人民币在估计交易中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并且在各个国家中的信誉度较高,成为区域国际交易的主要货币。全球化就是除美元、欧元、日元外人民币也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周边化、区域化”方面,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和周边国家的贸易中人民币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而且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认可度较高。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在此基础上,使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广泛使用,并且不断提高与亚洲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额度,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区域货币合作组织等。最后,在区域化的基础上,扩大人民币的流通量和流通范围,实现人民币的全球化。(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彭兴韵、施华强,《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2007年《国际经济评论》第5-6期

[2]李伏安、林杉,《国际货币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2009年《金融研究》第5期

[3]黄晓龙,《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2007年《金融研究》第8期

[4]李扬,《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及中国的机遇》,2008年《中国金融》第13期

[5]付竞卉,《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的研究综述》,2010年《经济研究导刊》第8期

[6]黄益平,《国际货币体系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国际经济评论》第5-6期

[7]胡晓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探讨》,2011年《中国证券期货》第8期

[8]徐振兴、何正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分析》,2006年《黑龙江对外经贸》第11期

第9篇:国际货币体系范文

干预外汇市场

美国可以会同其他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控制汇率水平,并通过外汇市场把危机传染给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什么时候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到怎样的水平,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知道。美国是联合干预的倡导国家,干预确实能够把汇率调整到他们期望的汇率水平上。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事前无法知道美国等国家的汇率意图,只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其结果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遭遇很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相当多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美国等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之时,这些国家为了维持盯住汇率制度,将被迫付出昂贵的代价。

美元泛滥导致信用货币贬值

现在的货币体系,从本质上说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清偿手段,也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所以,美国之外的国家就有强烈的对美贸易顺差的冲动,从而也刺激了美国大肆发行美元而牟利。美国还可以干或正在干的一个不利于其他国家的事情,就是通过国际收支的逆差向美国境外投放大量的美元。这些投放到美国境外的美元,一部分以美国国债或者其他种类的债券形式回流到美国,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沉淀在其他国家央行、官方部门和私人部门手中,作为国际清算手段在发挥作用。据统计,美国投放货币的总量,大约有3/4是在美国境外流动,只有1/4是为了满足美国国内交易的需求。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美元长期占有别国的商品和劳务。与此同时,按照信用货币的一般规则,信用货币长期的变化趋势是贬值的。大量美元流到美国之外以后,经过若干年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再从美国购买商品和劳务。经过贬值的美元再回流到美国购买美国的商品和劳务,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划算的。

传导通胀和价格波动

由于美国大量向境外通过国际收支投放美元,使得美国可以非常容易或轻而易举地把其通货膨胀传导到其他国家去。我们可以看到,美元的贬值就意味着这些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必须要以更多的本币投放,才能够购买到通货膨胀之前的商品和劳务。此外,美元的大起大落,总是经常地冲击新兴国家的物价水平,并导致宏观经济的大幅度波动。从长期来看,对物价水平而言,美元是传导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减轻由于美元滥发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不少新兴国家的央行经常采取对冲交易,回收由于购买美元而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这不仅增加了央行的运行成本,也使这些国家货币政策的运用陷入被动的局面。

储备资产带来巨大风险

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清偿手段,又是最为重要的国际储备手段。持有美元的这些国家,不可能持有大量的现金。因为现金是一种不生息的资产,它不能够给你带来收益,持有大量现金的行为是很愚蠢的。就像中国有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的主要表现形态是什么呢?其中,现金是很少量的一部分,其他形态的资产占很大一部分。大多数国家在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情况下,持有美国的债券类资产是最主要的,其中包括国债、公司债。比方说有很多国家持有美国国家的两房债券。所以两房一出问题,这些国家就非常紧张。据美国财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我国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51%,即9613亿美元是美国债券,如果美国债券出问题,中国的外汇储备也难逃厄运。

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

最后一个方面,由于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资产,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原则下,要进行全球性的金融投资,美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加之传统惯例,欧洲,主要是欧盟国家,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各种投资活动是非常频繁的。所以美国金融一旦有问题,就非常容易影响欧洲的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只要到美国去投资,一旦美国金融出现危机,这些金融机构都会被传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危机中,实际上遭受损失的银行都是有一定规模的,至少它的业务有一定的开放度。从中国的银行来说,像中国银行,它持有的美国各种债券总量是最大的,遭受的最直接损失也是最大的。

如果没有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所决定的美元中心地位的话,纽约就不可能成为这个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其实,从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纽约真正提供的具有国际金融意义上的产品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