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客运动给中小学教育带来的启示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考查系统的革新与实施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信息化进入万兆互联时代
小学生礼仪教育空间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立足学生学习建设小学科学特色空间
初升暖阳助力农村孩子的电视梦
浦江县开展教育技术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亟需关注“配置绩效”
电子班牌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助力高效数学课堂
我省召开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培训会
我省举办第四届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大赛
信息技术引领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
第28届江浙两省七市勤工俭学协作会议在宁波举行
构筑“小数之家”特色空间促进资源共享
诸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云”全覆盖
论信息生态系统视野下的教师教育信息素养的提升
技术支持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基于“SDC社区”的小班学习方式变革微探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巧用网络为听障学生打开英语阅读的另一扇窗
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调研组到我省调研
区域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实践
协作研发深挖资源构建海洋特色基地课程
智慧教育环境下智慧课堂理念之浙江实践探路
探看美国2016教育技术规划——为未来而准备的学习
2015年度浙江省普通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分析
“学为中心”理念下科学探究课课堂评价量表的设计
例谈在“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浅谈互动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小实验大作用——利用小实验突破科学教学的难点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教学自助诊疗系统构建与应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总结会召开
颠覆传统班级创新教学模式——“智慧云班级”的应用实践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智慧课堂”的特色空间建设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若干思考
我省建成28所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示范学校
把好微课程教学的几个“度”——以浙摄版《网络音乐厅》为例
体验式礼仪教育在小学特色场馆建设中的构建
我们的近超乎你想象——运用掌上APP优化家园合作共育
2016年省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图书采购和选书工作顺利完成
“互联网+”型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我省启动“十三五”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修项目
分析·设计·编程·分享: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信息化 实践技能 学习兴趣 专业知识
在信息化高度密集的今天,每个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渠道宽阔无比。作为信息化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何有效地落到实处?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每年都会举办了各项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展示中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果,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活动,现结合活动体会谈谈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素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并与同行共勉。
一、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教学理论基础
我认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其目的是一个采风的过程,三年一个轮回,全国会有一批的信息技术教师走上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思想和经验,通过展示、交流和沟通,使比赛选手之间、选手和听课、选手和评委教师进行了心与心的、技术与技术之间交流,大家相互影响,相互感悟,在时间中走向进步和成熟。比赛的过程大致分为三轮:基础知识和教学理论笔试;专业技术上机考试和说课比赛;展示课赛。赛后选手讨论的最多的话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临时磨枪不快也光。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提升教学能力,还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更要学习先进的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时,尤其是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加强以下能力:
1.有较广的知识内涵。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那么你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2.不断变化的教育观念。在新课程经过几年的改革,结合信息技术对课堂的影响。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已经让很多教师适应了这种环境,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让师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成为了课堂的主流。微课等手段的应用,更加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向和谐、有效的课堂模式去发展。但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教师本身的变化,尤其是教师教学构建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需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课堂角色互换的能力。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只要在于“学生课堂的地位”,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高信息素养的人才,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似乎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如何体现这一主体的地位、作用。教师除了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试着转换角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来体验“小老师”、“小组长”,给学生适当的责任感,在责任中激发兴趣。这种角色转换后,促使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角色转换后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协作性学习法、开放性研究性法等都是课堂角色转换后有效的理论支撑。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
4.学科科研能力,有些教师在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时,经常无法完成既定的设计效果,在我看来主要的原因是课堂的机智和灵敏度不够,有点紧张,在感觉到不能按照原计划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灵活处理教学任务(或没有机灵的把任务做裁剪处理)而是依然像试教的那样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流程来教学。
在课堂上,首先我们要坚持原则,整堂课的灵魂不能变,教学的主线不能变,任务的主题不能变,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灵活的处理课堂任务,这其实也是教师的基本功。这类基本功需要在平时教学后,进行反思和教学研究才能获得。通过平时每节课教学完成后,对课堂中选择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进行反思、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日志。在每次的得失中稳定心态,积累经验,壮大自己。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教师而言,除了熟悉所教教材的内容,还需要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二、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精深的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涉及技术面非常广,因为技术必修承载着一些内容,方能让技术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专业知识为例:内容多,深度不一,只有平时积累教学中点点滴滴,认真教学,充分反思,在比赛时方可出彩,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结合各种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赛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准备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根”。课程标准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每位教师的职业守则。标准的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交流与表达等几个部分。根据这个“根”,全国长出很多“枝”,这些“枝”就是各种信息技术教材。当前信息技术教材主要:人教版、浙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几个版本,如果要参加全国的比赛,建议教师要尽量去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根”的内涵,因为每一枝都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2.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土壤”。教育教学理论是每个学科的“土壤”,他是更多教学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提炼得来的财富。所以这些理论也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土壤,我们只有多读,多学,才能使我们参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生长的空间和目标。尤其是青年教师比较忽缺的内容,例如:研读《技术课程标准研修》和《高中技术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李艺教授编写)等。书中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直至课程评价等环节,均有很好的、有针对性的阐述和案例。
3.以扎实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为“花朵”。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操作技能外,工作时需要学习的技术操作技能更多、更新、更全面,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工具软件的使用,才能使你在课堂中像花一样开的更美。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工具部分:基本工具指的是常用的软件,它能进行信息的基本获取、加工和社会交流与表达,例如浙江省技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的:主要是Excel 2010、Word 2010、Access 2010等软件的使用,虽然前面的Office 2010软件是基础软件,但对软件掌握的全面、高级应用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亮点,如Excel中其他函数的使用(除求和、求平均以外的函数使用),Word中邮件合并、引用等操作。
程序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信息技术教师绝大多数都能用熟悉的语言写出很多功能很强的程序。但是能用多种语言写出不同的程序,就比较少了。曾经有一次参加教师技能大赛,要求用VB编写输入10个数,排序后输出。一位经常写网页代码的教师就无法完成。很多教师辅导过信息学奥赛,常用的算法比较清楚,但如何用多种程序语言表达程序反倒成了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适当的了解常用程序语言的语言风格。
选修课程部分:目前新课程体系包括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需要学生掌握用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等处理多媒体素材,然后使用Flash等软件合成综合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的使用PhotoShop、Goldwave和Flash软件,学习使用这些软件实践操作不难,但是需要熟悉不同的版本、并使用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出的作品美观、技术含量高、能让你的学生喜欢的作品,就需要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努力发展和进修的目标。网络技术是个热门的IT行业,目前“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促使网络安全,网络技术成为学生和家长学习的热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学会网络基本规划、IP地址、子网掩码的计算等也是当务之急。
三、精湛的教学设计,鲜明的学科教学思想
“激发兴趣,保持专注、深入探究、学以致用”是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理解,也是我平时贯彻新课改理念,追求个人风格的目标。在展示课上我从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力求落实课堂目标,突出我的亮点和风格。
例如,在情景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拉进学生距离,我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每天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经常会看见地下过道中的涂鸦、建筑围墙的图案等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来导入。很快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轻松的引入了我们的课堂。
在新课讲授这个环节,我重在启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讨论空间,不但引发思考,也快速的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专注。
任务实施环节,教学任务的布置时,首先要清晰操作要领、明确操作要求,可以适当用演示法向学生演示操作要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感受你的设置的教学重点,从而也可以为下一个任务作好铺垫。第二个任务目的是巩固重点,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增加一个突破难点的任务,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新知的平台。多个任务实用有趣,难度适中,层层递进,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方能成为展示出最大的亮点。
在交流评价环节,我开发了一个课堂即时评价反馈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展示评价,克服了多元评价的难题,提高了评价的效果,在评价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技能,成为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我经常要求自己争取做“三到”,“三到”分别是:
1.教师需做到:提升素养,汲取他人,精心设计。
2.学生应得到:兴趣盎然,手脑并用,充实体验。
3.课堂要达到:内容丰富,完成任务,余音绕梁。
成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不是教师精彩的讲演、优美的课件演示,也不是学生疲于应对各种软件所带来的绚丽效果,而是学生在宽松、自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集中精力的思考、充满兴趣的实践。
四、小结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各种信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达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教师。现代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要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只有掌握广广博的信息技术技能,主动适应职业、适应时代、适应需求。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华斌. 提升信息素养 彰显技术魅力[J]. 衢州教育,2014(01).
[2] 李丽. 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 教育教学论坛,2010(02).
关键词:信息敏感度;信息意识;信息素养
信息的敏感度是指在获取、鉴别信息时的敏锐程度和利用信息时的反应能力。它与信息意识有密切的联系却又不同于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更侧重于在获取信息方面的敏感程度和准确的判断有用、可信信息的能力,以及快速调用已有信息储备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学正经历着一个由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而要实现这一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敏感度是一项基础性任务。
一、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
早在2004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就强调要提高全社会的信息意识,加快推动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现在,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协作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新型教学方法,都要求学生首先要有信息意识,然后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自主高效地去学习新知识。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切实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将信息意识内化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可以从家庭、教师、学生自身和学校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家庭教育
家长被认为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校联合,方向一致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有一次,一个小学生一口气问了我五六个问题,我笑着问他哪来那么多问题的时候,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妈妈告诉我,要有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我们在惊讶、感慨、反思的同时就不难寻找高中生差异存在的根源了。因此,加强全社会范围内信息敏感度的培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实家校联手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是因为信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给孩子养成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往往根深蒂固。
(二)教师教育
要通过教育来完善或者改善这些习惯,教师担负着艰巨的任务。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强烈的信息敏感度,能准确、及时、高效地鉴别和储存信息,要自觉的研修和坚持终身学习。模仿是人类最原始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在对待获取信息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会无意识地沿用老师的方式方法去尝试获取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同时,教师也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要坚决杜绝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自学的时间和空间。可能有的学生一开始不太适应,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此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加强指导,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慢慢培养,关键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三)自我培养
目前大部分学生信息意识还比较单薄,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都不高,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若要问他们上网的目的,回答最多的是聊天、游戏、看电影,平时很少有同学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解答或课题的研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还是“问老师”。学生自身要树立敢用的信息意识和增强想用的信息意识强度,具备信息的财富意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去感受信息时代,明确时代要求,主动培养信息意识。
(四)学校环境
学校应当给学生提供一种氛围。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知识获取的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在其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举行合理高效地使用图书馆的讲座;有校园网的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更加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以便能更好的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鉴别信息能力的培养
鉴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应该用科学知识作武器,通过观察、比较,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利用信息。具体说来,对不同的信息要保持不同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在鉴别信息方面的敏感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提问。消息真实吗?合理吗?对我有什么用?适当的怀疑精神可以让我们避免对信息者的盲目信赖。在课堂上应当也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思考提问。因为不可否认,教师有时候也会出错。学生提问,也有利于让教师发现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不熟练,容易混淆等问题,提高双方的教学效果。
三、推动信息实践利用
信息的价值大小取决于接受者认识和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同样一条信息,有人认为是垃圾,有人却在里面发现机遇。对一条“三鹿奶粉里含有三聚氰胺”的信息,先要问“三聚氰胺”是什么东西,我化学课上学过相关信息吗?这条信息是真实的吗?进一步思考,如果是真实的,那其它的奶粉质量怎么样?鲜奶酸奶等奶制品有没有?对相关行业有什么影响,蕴含着哪些商机?同理,在课堂上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点总结梳理,进而综合地对各学科联系记忆,拓展思维,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合理推测演绎次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敏感度能够有助于将信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有意识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采用恰当的方法从而对信息做出恰当的判断,提高利用效能。在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的时候,我提到“奥运会设立马拉松这一比赛项目是为了纪念哪位民族英雄?”一开始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马拉松”。但是很快,有学生提出质疑,但也不能确定答案。因为是在普通教室,无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课本上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但还是有学生给出了“斐迪辟”的正确答案。当大家知道他是通过查阅《现代汉语成语大辞典》得到答案的时候,有些学生不由地感叹,“我怎么没想到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观察总结,体验到词典的功能,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敏感度的更高境界。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
四、结论
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有利于顺应时展,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以后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信息敏感度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上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先锋军的责任,从小学到大学,使学生可以接受连续的培养、实践,养成一种习惯,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的基本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 资源 开发 学校 发展
在经济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学习社会化、教育素质化和竞争激烈化的形势面前,学校如何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不容回避并需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水平。走人力资源开发之路,持续不断的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优化教师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状态和水平,既是学校管理本身的职能要求,也是学校生命活力之所在。因此,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要做好中学教师人才资源开发,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管理思想
人力资源是指现在和未来一切可能成为生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的人力资源。学校人力资源是指进入学校管理活动领域并与学校管理者发生功能联系、产生互动作用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个体人的总和,具有生命性、能动性、动态性、智能性、社会性、增值性等特点。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人力资源开发,是每位学校管理者面临的头等大事。
二、学校要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保障教师的成长
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以政策为导向,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持续不断地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改变其工作态度,形成群体合力,促进全体成员个体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
学校最重要的资产是教师素质这一无形资产,对教师最大的关心是关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校忠诚和认同将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1.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并能保证充分表露教师的才能。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新课程对教师的一项重要要求,课改需要一大批有专业能力的专家型教师,而教师专业的提升、发展必须有学校管理制度的支撑。我校以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建设作为发展的新动力,建立健全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及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成立学校资源研发领导组织、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组织,聘请专家到校做教师职业生涯设计专题讲座,创立有利于教师个体成长、整体建设的周期性提高、长远性发展、持续性前进的各种方法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网络等开展教师培训,把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通过制度来保障和管理。
2.建立学校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未来组织的形态,它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意义在于让人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是一个不断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过程,人们需要终身学习。学校人力资源的培育与挖掘,是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的人力资源主体开发活动,就是在教师终身学习的基础上,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见其效。是提高教师劳动技能的重要手段。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一个组织的持久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把学校办成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开展以培养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以自学和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分层要求,共同提高。为教师发展自我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知识共享,注重专业提升和学历提高并开展教学研究,培养教师积极进取的心态,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水平,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团队。一是采取专题讲座式培训。二是参与研讨式培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自。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层次性,三是对外交流培训。寻找校外优质资源,建立校外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四是自主学习式培训。利用学校网络,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制定自我研修发展计划,学历进修,提升专业发展的基础。五是资源共享,合作互学,互动互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组教学研讨和备课组活动,学会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提高。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制度地开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觉更新、自我完善,从学科知识的“单一型”转向为“复合型”,从教育教学的“独奏者”过渡为“协奏者”,从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转化为“创造者”,从而更好地承担起新课改赋予的重任。
3.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中学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学科基础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之上的,既受知识与理论的支撑,也受技能与实践的支撑。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广闻博见,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也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
一是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我校采取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参加科研课题研究、进行“名师”及能手示范课、说课和评课等多种形式,给教师的教学研究以切实的帮助。
二是在岗提高。重心指向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和解决问题。为探索适合生源素质的新教法,我校通过课例研讨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形成了研究课中“执教者个人反思+参与式评课+名师点评”的模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青年教师评价课、高级教师示范课、毕业年级复习研讨课的讲课、评课活动。让青年教师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高级教师改革传统教法,将探究性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精讲少讲,精练多练优化课堂,关注学情,起到示范作用。点评教师直面问题,引导、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提高;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引导、启发学生,营造和谐课堂,释放学生智慧和思维,实现有效课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互动,共同成长。
三是互助合作。利用公开课或研究课,组织同学科教师一起听课,一起评课,鼓励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让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发生碰撞,使每个人的劳动技能都得到培育、提升,将每一节研讨课都当作是同伴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
四是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一年能胜任,三年能循环,五年有特点”的奋斗目标。制定培青计划,设立以教学校长负责,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培青领导小组,提出政治、业务上的总体要求,形成有内容、有目标、有方向任务的培青机制,常抓不懈。加强常规性培养和提高性培养,常规性培养重于教学常规方面的训练,如怎样写教案、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怎样运用鼓励性评价批改作业等。提高性培养则重于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方面的训练,如怎样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深化和拓宽青教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内容,开展以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技能训练,组织参加各级青教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能手活动,更快地提高业务技能。鼓励青教业务冒尖,体会教师岗位就是最能展示才华的舞台。举行拜师会结对子,以老带新,基本功严考查,工作上压担子,教学上细指导,多听课勤讲评,使其尽快成为年级、班级管理的行家里手。对青年教师关心、呵护、尊重、支持,加大奖励力度,促使青年教师师德、师能不断提高,思想成熟、业务精湛,在各级赛教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对教师进行教育法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伦理的教育,提高依法施教的水平;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袭的能力;加强尊重和热爱学生的教育,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加强为人师表的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加强文明用语与行为礼仪教育,文明施教;加强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良好教风和忠于职守,安于教学,吃苦奉献,甘为人梯良好师德的培养。提倡教师写学习心得,定期交流总结。
2.制定教师行为规范及考核办法,建立常规。我校将师德规范逐步内化,使之成为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的自觉行为。明确奖惩考核力度,并将其作为评先、定职、晋升职称和聘任的依据之一。以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平时考核:学生、家长通过校长信箱以及来信来访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情况、年级组长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以及通过家长了解的有关情况、主管年级的学校领导和值班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了解教师职业道德情况。集中考核:每学期集中考核一次。通过学生及家长座谈会,由主管年级的学校领导召集,对本年级任课教师师德表现进行评议。对班主任实行学生和家长评价制。学期末,由学生、家长根据班主任的工作态度、班级管理、班风、师德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把职业道德表现作为重要内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评议。建立常规:学年初签定教师岗位任务书;学期末汇报考评;学年度教师考核。实施奖惩:完善规章制度,增强考核和处罚力度。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检查考核,表彰先进,树立正气。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力措施予以纠正,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构建有效协作的团队组织,加大团队核心竞争力
项目团队是由一组为实现一个具体项目的目标而组建的协同工作的人员队伍。学校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就是一个个的项目团队组织。每个组织成员只有高度信任,高度合作互助,齐心协力地进行工作,方能实现项目目标。如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集思广益,进行开放、坦诚而及时的沟通,发挥集体智慧,使各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得以交流,最终形成一个较成熟的案例,资源共享。教研组协调好本组教师的教、研、训工作,形成团队凝聚力,有效地开展工作,尽可能多地创造教师之间互相沟通、相互学习的环境,才能使培训和教科研、课堂改革等学习、研讨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才能完成三年一轮的团队使命,取得满意的中、高考成绩。特别是现在实施的高中新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其主途径课例研讨,是以备课组、教研组、实施新课程的起始年级组三种团队形式进行,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需将新的理念转变为实践,大胆探索,也不仅需要教师个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更需要各学科教师之间大量地交流信息、观点,共同探索,智慧互激,互相调适,主动创新,相互接受彼此的反馈及建议性的批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冲突,并把它当作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基于这样的合作,才能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只有增强团队意识,用团队精神激发潜能,积极参与教研组教学研讨和备课组活动、年级组管理,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交流合作,才能最终实现团队帮扶,同伴互助,共同成长,提高团队绩效,使项目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对教师加以约束力:依法治教、规范行为等;给以压力,评聘结合、竞争上岗等;激发动力,创设各种让教师脱颖而出的环境、舞台、机遇等;增加提升力,提供多种培训、提高的渠道、途径等;增强牵引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并以此带动全体教师的建功立业精神等;加大吸引力,不断提高其政治、工作、生活待遇等,并拧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形成既有利于教师个体快速成长又有利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氛围,从而促进教师的个体以既全面发展又独树一帜、教师的整体以既教书育人又科研创新的态势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发展之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