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体育教师考核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师考核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师考核总结

第1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一、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职教育中总体设计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合理重组,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取得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培训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打破学科定向,提高素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促使体育教师队伍向“科研型”转变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技能才能适应新课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结合校本教研,促使教师队伍向科研型转变,学校要制定体育教师发展规划,体育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中的各项教科研活动,积极参与校内、校外公开课,说课,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等,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向前发展,构建校本,共同研究体育,把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科研型、互动提高型的教学核心。

三、实施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

实施奖励机制,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学校要对体育教师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学校应根据不同的学科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根据学科职责,完成任务进行相应的奖惩和评优选先,这样就会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体育教师转业化发展。

四、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疏导

随着课程改革,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工作超负荷,地位得不到重视等因素,导致体育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到体育新课程改革,影响体育课的教学。因此,学校领导要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正确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在工作中给予正确的评价。可以说,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所以在新课改下也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2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128-02

1 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现状及原因

笔者以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为平台对教师进行访谈,听课以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状况问卷调查,经过总结分析,总结出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状况和原因的几点结论。

1.1 高职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1)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标认识与理解都不够深入,没有制定一个全面的、有效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体系,从调查中显示,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指标中把教学能力、技术技能和工作态度摆在了前三位。

(2)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也较为常规化,主要包括了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师生关系和自身表率;实施德育的方法也过于简单,不能达到真正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设置较多,基本上能体现出多元性和全面性,但是,主要还是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运动参与的评价排在了前三位,而学生德育水平排在了靠后的位置。

(3)高职学生大多都认为自己上体育课的最大感受是掌握了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认为体育课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占20.1%,培养竞争意识占15.6%,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占12.3%,培养责任感占10.5%,培养规则意识占9.4%,说明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培养大学生的德育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太明显,没让大多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切实感受到德育教育。此外,学生对体育课德育效果的满意程度不高,认为教师空洞说教太多,德育内容不能满足其需求、兴趣和身心要求。

1.2 对高职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根据调查,高职院校没有从根本上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常态”,没有作为衡量体育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标准,没有把教师的德育工作作为考核、评聘、奖惩的重要内容,还是将教学能力、技术技能作为对教师的主要评价,对教师的德育工作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导致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忽视,忽略了将德育教育实施在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识不强。

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体育教师虽然认识到德育工作实施的必要性,但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动性不够,实施意识较为薄弱。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职体育课程的开设一般为“选修课”的授课模式,总学时为32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体育教师对课程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技能学习和提高学生体质上,对德育教育的实施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可以贯彻到每个教学环节,教师只需要从中提炼出德育的思想,并对其加以总结,学生就能“感同身受,深有体会”。第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奖惩等激励教师进步的机制中,没有明确将德育工作列入其中,也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且水平不一,认为德育教育是辅导员的工作,与体育教师无关。总所周知,教书与人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放弃了“育人”的责任,也就失去了“教书”的真正本质。

(3)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缺乏“实效性”。

调查研究显示,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过于空洞,方法过于简单直接,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印象不深刻”,并且不能与课堂教学环节融合,过于孤立。有68.3%的学生认为影响体育课德育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空洞说教多,56.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说教内容不能满足其需要、兴趣和身心要求,这也说明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所教授的德育知识与学生的思想相脱节,与课程的内容相脱节,将德育教育“孤立”的传授,使学生被动接受。

2 提高高职体育教育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1 设定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类教学目标、技能类教学目标和情感类教学目标。情感类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兴趣、态度和意志的目标,德育教育目标属于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范畴,在实践教学当中,这些目标往往偏向“抽象化”,无法像认知类目标、技能类目标一样做到具体化、量化,但如果与体育课程的特点相结合,也不是不能够表述的具体和明确,可以说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标包括5方面内容。(见表1)

2.2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德育教育方法必须避免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说教”,而必须是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融入教学的每一环节,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

(1)团队协作法。

体育教学从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团体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团体的一员,不管在团体中扮演的角色如何,不管是练习团体,还是比赛团体,都要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意识到团队的成败不是靠一个人而决定,需要他人、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需要合作,需要分工,需要理解,需要互助,需要共同承担成功与失败等等。让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配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2)技能展示评比法。

体育教学的实践中,通过技能的展示,可以更好的督促学生自觉练习与提高,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体育教师在组织技能展示评比时,应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以积极的、勇敢的心态进行展示,并通过讲评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辅导,心理上的鼓励,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发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在技能展示中互相学习,形成“比中学,学中帮,帮中超”的体育学习风气。

(3)成败激励法。

体育游戏、体育比赛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比赛就有成败。通过比赛不仅能检验教学成果,也能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体育教师通过比赛的结果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正确看待荣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挑战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对成功的同学在给予鼓励和赏识的同时,还要客观的提出下一个奋斗目标,让学生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勇于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对失败的同学也要给予鼓励,进行心理的安慰和疏导,客观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胜负观念,引导学生面对失败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4)行为规范法。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对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力条件。规章制度也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课堂常规的制定、练习要求的规定、比赛规则的制定等。有了制度才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了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公平执法,落到实处,否则制度规则将沦为虚设,失去教育意义。体育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行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肯定,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

(5)挫折磨练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技术特点,根据学生的技能层次,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困难环节”,促使学生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突破“生理极限”、突破“心理障碍”,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数量、重量以及动作的完成次数和难度,变化动作节奏,增加动作幅度等方式,加大训练难度,并在训练过程中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增强信心,引导学生的心理朝坚持不懈、不放弃的走向发展,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精神。

2.3 强化体育教师“育体育人”观念

德育教育固然可以通过语言直接传授,但作为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方式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身上所体现的亲和力、威信力、技术的表现力、形体的展现力等,还有体育教师开朗、热情、机智、直率、果敢的性格,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体育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技术、技能,还要将“育人为本”作为根本目的。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体育学科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名教师所应有的师德修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下,随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4 健全体育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师德育工作考评体系制度,定期对教师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把体育教师的德育素养、德育工作实施落实情况等与德育工作相关的指标,作为对体育教师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并将此评价体系与奖惩、晋升职称等结合起来,以激励和督促体育教师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2.5 健全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体育课程的成绩与德育教育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如上课的课堂常规、责任心、团结协作的精神、竞争意识、意志品质等作为德育评价的定性指标。把其作为体育课程平时成绩的一个评分标准。把技能的定量指标和德育的定性指标相结合,并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客观公正的给出每一位学生的体育课成绩。

第3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关键字: 体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案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河北省位于我国的燕赵大地,该地土壤肥沃,是孕育人才之地,自古以来燕赵大地多悲歌之士,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自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我国一度的出现的体育热的浪潮。各大高校对体育教学不断的实施改革,但是,尽管各省紧锣密鼓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案,但是,河北省示范高中要实现体育教学的跨越,依旧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河北省示范高中体育教学目前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课程的教学依旧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在素质教育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今天,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我国各省纷纷调整教学方案,但是,尽管如此,各省的示范高中的文化课程依据占据了学生几乎全部的时间。我们通过对河北省30所示范性高中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近95%以上的示范性高中,一直在努力的提高的学校的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对于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案很少有学校问津,在他们看来,赢得了分数就达到了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从根源上就没有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相反还极大的遏制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进步。

(二)体育教师的缺乏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是示范高中体育领域创新的主导者,他们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培养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也肩负着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进步的艰巨任务。因此,时代教学呼唤教师进行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能力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改革从实质来看只是一次教学设备的革新,它改革内容主要局限于教学设备,而对于教师自身的素养以及教学模式的变革缺乏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教学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只有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全面的贯彻落实创新精神,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教学的进步。

(三)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队伍令人堪忧

我们通过对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的调查,发现被调查示范性高中的体育教师性别男性偏多,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从体育教师的整体年龄来看略偏年轻,45岁以上的教师所占的比例不到1/4,而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将近一半。因为女性体育教师的比例较低,从而影响了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大大挫伤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从教师学历来看,被调查学校的体育教师多为专科学历,有直接从专科毕业的,还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是后来进修专科毕业的,现在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从教师的专业看,主要是田径,篮球、足球等,而这些教师中,真正具有一定实力的体育教师大概占不到被调查人数的1/10。

影响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的因素

(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队伍的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程体系多是在研究人员或者专家的设计基础上形成的,而忽略了体育教师的参与,体育教师一味的被动接受并盲目的付诸实践,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人身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历代教学模式的一种沿革,它过分的强调教学模式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纪律性,这样极大的束缚了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充分发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淡化,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残余犹在,很难彻底根除。使得具有创新的体育教学队伍发展缓慢。

(二)考核力度不全面,严重阻碍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

信度和效度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信度主要是指考核的可靠性,它是衡量考核是否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科研作出客观评价的主要依据。效度,即有效性,它的作用主要是检测通过考核是否达到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目的。示范性高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工作成绩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一般会采用信度和效度的考核方法,考核的结果则是作为教师的奖惩、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方法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教学模式综合的体现,同时,对于考核的指标很难量化,因此,这种考核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它不能准确的判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更何谈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三)体育科研队伍资质薄弱阻碍了示范性高中体育综合水平的提高

体育科研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获得了自身素质以及知识的提高,还有效的锻炼了教师的调查、试验和写作能力。纵观当前体育科研的发展态势,其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娴熟,不能从容自若的把所掌握的知识贯彻落实到所从事的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来。与此同时,教师参与科研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追逐个人的利益,他们为了更快的晋升职称直接导致了急功近利,片面的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这是目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教师存在这些负面的因素,对体育教学极为不利,更严重阻

提高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转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提高认识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深入的开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历届世界奥运会中屡屡夺冠,使人们对体育的热情有增无减。体育强国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体育作为教学的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因此,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在注重文化课程的同时,也要对体育教学给与一定的重视,通过不断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使示范性高中的体育教学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 加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场地、器材设施建设

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必须物质基础。但是目前,由于示范性高中对文虎课程过度的重视,一些体育场地和设施基本没有得到充足的利用。因此,很多示范性高中,不愿花费较多的费用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这种想法是极度不科学的。为了使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地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为学校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 加强对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体育教学队伍是示范性高中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可靠保障。因此,示范性高中要不断的扩大体育教师的队伍,注重体育教师的地位,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的素养以及责任心。如果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地位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视,那么各学校的体育课程将无法开展,体育教师也就很难有积极的态度来组织学生开展课余训练, 也就更不必说组织大规模的课外体育比赛了。

总结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各省的体育教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示范性高中的特性,加之各学校一直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一时改变各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很难办到。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为各省示范性高中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实践[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27(5): 16-20

[2] 成聪聪. 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范性的缺失及加强[J]. 河北体 育学院学报, 2013, 27(5)

[3]郭洪波,窦丽.国外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

第4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师 素质 能力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快速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主要是指小学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素质是教师自身素质的灵魂,对其他的素质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职业规划和目标起着支配作用。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政治素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教育献身,关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指明灯。

(二)道德素质。道德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这是做好日常工作必备的条件。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面对所有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不仅仅要把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体育技能。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为人师表必须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感染每个学生,让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思想教育观念。思想教育观念主要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在思想意识中形成的观念,它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在思想教育观念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能够积极主动的吸取教学改革的思想理念,树立科学的思想教育观念,主要是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

(四)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坚强的意志力,这些会给学生的思想行为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有健康的体格,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强壮,能勇于承担各种工作压力,能够及时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五)科学文化素质。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首先,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次,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摈弃以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个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教师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有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其次,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不畏辛苦,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强体育锻炼,在锻炼中掌握体育技能,然后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传递给学生们,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

(二)知识创新能力。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时代感,不受固定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另外,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接受新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能够站在教育教学发展的最前沿,了解知识创新对教学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知识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自身应该具有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一些固定的,比较生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全面的认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程设计能力。由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少数的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体育考核制度,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应该对学生严格的要求,教师可以自行设置体育考核的内容,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对体育考核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使学生能够和教师一起将体育课上好。

(五)心理承受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岗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有些小学体育教师很可能会面临就业和失业的压力。由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会影响到学生,因此,体育教师不应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注重小学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必将给小学体育教师赋予新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肩负起自身的教育使命,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从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志星,刘海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运动,2010(12).

[2]姚湘伟.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J].《考试周刊》,2013(12).

第5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校的体育教师,而体育教师又担负着培养我国下一代体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检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标准是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而田径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仅是具有重要的锻炼价值,而且对于培养体育教学师资有着特殊的作用。随着课改的推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掌握锻炼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新时期下

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使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而作为一名田径教师不仅要学习拥有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还要能够在增强学生体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另外,通过田径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现在大部分高等教学专业的目的仍然把教学课程的目的局限在技术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仍然不明确,田径教学不是以健身内容为核心目标,而且并不能满足21世纪对新型高素质体育教师的需求,田径课程教学实质性内容十分匮乏。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缺乏独立性,没有时代性,不能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实质性价值。这是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与杂乱无序

随着体育教学目标逐渐向多元化与全面化的趋势发展,必然导致体育教学的内容的改革与发展,不然教学目标就等于空头支票,无发兑现。所以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将一些落后的,不符合教学目的的,缺乏实际的教学内容淘汰掉,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时展的需求。然而,现如今的体育教学仍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的约束,教学内容也仅仅涉及运动技巧运用与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田径教学与健身和心理健康等的联系。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会使得教学重点不够突出,而且学生也难以接受。另外,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杂论无序,存在很多重复的教材。从中学到大学,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知识之间缺乏连贯性。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中学相比,递进性较差,不符合课程的基本原理,这样就很难构建完整的体育教材体系。

(三)教学方式的枯燥性与单一性

一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体育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方式也多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组织与授课。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强制性的将知识传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学,而学生也仅仅因为学而学,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这种注重书本知识,缺乏生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这种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学生将来教学过程中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将来当这些学生成为田径体育教师的时候,那么他们也会成为教学的奴隶,在授课过程中,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那么田径教学改革则寸步难行。

(四)田径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综合性与合理性,整个评价体系并不健全。考核内容与教学目的不相符,而且对课程评价的目的理解不正确,他们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筛选优与劣,并没有了解评价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现状,让学生树立自我改进与竞争的意识,不断进行提高与创新,也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从而及进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另外,田径课程评价仅仅是一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评价,没有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考核与评价。将最后的一次性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平时表现,这样很难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而且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也仅仅死记硬背,考后对自己所学内容失去记忆,这样就容易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很难实现。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也应随着进行。本文通过前面分析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用外国一些先进的经验,应用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课程的改革中,并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一方面,在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中,我们应紧随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明确自己的重任是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队伍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体育人才的培养。所以,随着课改的提出,对师资得得要求也逐渐从重数量上转移到重质量上。培养具有主动性与创新性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促进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已经把体育作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那么以教学为主要目的的田径教学课程目标也应做适当的调整。改变以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在将来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身体练习,使田径能够起到健身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田径这门课的真正价值所在,也会使教师及学生真正爱上这门课。另外,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应密切联系社会现状,拓宽田径教学目标,挖掘田径教学的潜在价值,使田径教学不仅成为学生的学习课程,也能够成为学生的娱乐项目,使孩子真正热爱田径,那么,将来他作为教师使将这种对田径的热情传染给他的学生。

(二)对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针对中小学田径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具体的实践出发,其内容应更加注重培养竞技能力、健身能力、创新能力与团结能力,在重视学校体育的基础上,要将学校体育逐步转变为终身体育。以此为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出基础体育教育需要的体育教师队伍。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对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进行内容优化时,可以增添一些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生存的能力,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也可以将田径教学与其他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将田径与健康、养生、物理等学科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灵活,也增加了学生对田径教学学习的兴趣。最后,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激发孩子对田径课程学习的兴趣。田径运动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要增加田径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对一些传统的田径方法进行比较改革与创新,使田径也能玩出新花样,充满娱乐性。

(三)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探讨,通过开展专题讨论,教师吸收学生的宝贵观点与想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教学应用于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在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开放性的教学手段,并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入到田径教学上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教育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的教学能力。所以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对于未来学生的授课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机制

田径课程的评价体系应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在评价内容上,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将评价内容分为基本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两大部分,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个性发展、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结合,从而得出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在评价方式上,要打破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传统评价模式,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及教师评价进行结合,从多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使评价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另外,也可以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比如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对学生进行考核,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实践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强化实践练习,不断进行总结

学好田径课程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记忆,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锻炼的结果。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在生活中练习,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到实践中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总结,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这样可以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总结

第6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关键词:乡镇中学 体育教学 师资薄弱 体育素质

前言

体育运动是人类对于自身技能的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正常生活、学习的保障。重视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能够提高乡镇学生身体机能更好服务于智力发展,平衡城乡体育教育水平差异。很早之前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转发《当前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的通知中明确了乡镇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这为我们探讨提高乡镇中学体育教学水平提供了依据。

一、乡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乡镇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大刀阔斧的进行,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成为未来乡镇中学的战略之一。由于客观与主观条件的双重原因,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状况并不乐观,师资力量的匮乏、体育运动器材的紧缺、场地建设落后等问题日益突出;另外,乡镇中学学生的多是农村家庭,往往不重视孩子体育兴趣的培养,或过分注重知识学习轻视体质锻炼,对体育学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消除乡镇中学体育教学中“尴尬合围”,真正实现素质教学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是本文的落脚点。

二、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

乡镇中学多是处于农村,在家庭观念中对体育教学存在一定偏见认识,家长多是注重子女学习的培养,将体育运动视为成绩不好的替补选择,缺乏对孩子正确体育运动的引导;紧张的教育资源和升学压力迫使学校,将牺牲体育运动作为最直接的理由,体育运动成为可有可无的学习附属课程,在教学上已经偏离了体育运动本质的内涵。

2、教学模式陈旧

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是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在教学环节中,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师生缺乏交流与互动,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传统的填鸭式体育学习,也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将体育教学与体育竞技混为一谈,将体育运动的成绩作为评价体育课程的标准,与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国民体质的体育基本精神相悖。

3、体育教师全面的素质不够全面

现在乡镇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体育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偏低,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仅占到乡镇教师队伍5%左右。主要表现在:不注重体育教案的编写、内容缺乏全面性和实用性,体育课堂效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学生的体育考核缺乏科学性,不能按照学生的年龄与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教师自身缺乏严格的要求,缺乏对新的体育知识学习,缺乏精益求精的动力追求。

4、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课程的评价考核不够重视,甚至将体育考核科目排除到学校考评的范围之外,乡镇体育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课程设置的意义;对体育教师饿考评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够重视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打击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难以发挥体育教师的模范先进作用。

5、体育设施经费投入不足

乡镇中学在维持教学秩序以外,财政经费吃紧,造成投向体育设施的经费有限;体育设施陈旧落后,基本的体育场地、设备器材匮乏,难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

三、解决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分析

现今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通过探讨事件产生的表象与原因,笔者认为要提高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对体育价值的引导,扭转乡镇中学的体育观念

首先,社会及学校对乡镇中学将体育运动视为学习之外辅助科目的观念,要加强进行体育价值的引导,提高社会整体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正确理解体育运动促进人体结构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乡镇中学的领导阶层需要提高对体育运动的终极价值,将体育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方要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学校体育的发展上升为具有社会功能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锻炼健康的体魄打下基础。

2、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引导体育教学课程的个性化

新的时代对体育运动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积极适应教学上的变化,首先,要在教学过程需要在教学模式的传授方式上做出突破。体育教师在深挖教材的同时,要具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引进情景教学法,针对学生常见的运动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做到动作上的专业,还要提升体育文化的素养。例如,在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中,教师结合教学要领,讲述典型动作要领形成规律,使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的同时得到心灵的震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思维的训练。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思维,教师应该在加强对体育思维的研究与总结,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3、加强乡镇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在乡镇中学体育资源匮乏的情形下,需要配备与乡村体育现状相符合的建设方案,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教师培训模式,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逐步提高乡镇教师专职教师与高级教师的比例,吸引体育院校的高材生到乡镇基层任教;完善乡镇中学的管理体制,教学的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宏观的体育培养计划,加强对乡镇中学的体育监督,在体育财政拨款方面要具有指导与扶持的方案,形成全面重视体育运动的结果;体育教师要加强自我的素质修养,在不断坚持的运动中总计教学规律,摸索体育思维方式,敢于创新与突破教学模式,引导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学校建立体育人才的在职培训与进修制度,不断规范乡镇体育教师的教学要领,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体现教师全面的体育素质。

4、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整体、综合性的制度,需要从教学系统到体育教师的积极配合。现存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线条很粗糙,学校之间单纯比较升学率,需要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将体育教学的考核采用整体计分制度,克服单纯对体育成绩进行突击的心态,培养乡镇中体育工作的优秀榜样,加强榜样的引导作用。其次,学校对建立对体育教师的客观评价制度,建立正常的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评优秩序,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参看进步幅度和求知程度,启用等级教学制度,淡化学生对分数的敏感,促使学生在客观的评级中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体育课成为集健身、娱乐一体的多重教学目标。

5、利用乡镇体育自身条件,完善体育运动的空间

首先,建立多渠道的体育经费筹备措施,形成学校自筹体育经费与教育主管部门对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建设的经费投入相配合制定。制定科学规划,专人负责,多人监督体育教材的使用制度。其次,优化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乡镇中学大多处于开放、宽广的地理位置优势,展开实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例如爬山、越野赛跑、CS游戏等来丰富课程教学目标;另外,结合当地的风俗与习惯,进行体育运动的创新,例如皖西地区历来尚武,可以邀请武术在学校表演,赋予体育运动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

结语

乡镇中学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多元化的措施,从体育师资投入到课程优化设置方面都需要长足的努力,才能不断改变乡镇中学落后的状况,为国家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丽群、滕召宇,《湘西州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2012.4

第7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关健词: 新课程 高中体育教学 改革对策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关的几个概念的理解

学校体育: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组织开展的一切体育活动的总和。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运动会和体育节,以及学校组织的其他体育活动。

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为实现除课余训练外的学校体育目标而选择的体育内容总和。它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及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体育课:通常指每周两节或三节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我锻炼能力。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界定是“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全状态”。具体指:一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二是心理要健康;三是适应社会能力强。影响人的健康有多方面因素,如遗传、自然环境、营养、生活习惯、医疗卫生及体育锻炼。另外,人格特征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也是影响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健康教育:是研究人类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诸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它与现代医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相互渗透、交叉,促使人们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现代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①人体生长发育;②个人生理健康与卫生健康;③心理和情感道德健康;④人与环境健康;⑤消费健康与公共健康;⑥安全教育及意外事故的防止;⑦营养学;⑧慢性病及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⑨烟酒对人体的危害等。

二、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的“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学”与“练”。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3.考核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问题。一是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而体育成绩考核却又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二是考核项目的局限性,造成考核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三、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对策

1.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高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与基础教育的其他阶段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只有克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想,克服片面追求体质发展或运动技能提高的思想,才能切实提高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实效。

2.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这些模式有的倾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倾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倾向于学生之间的关心,有的倾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倾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倾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最合理的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3.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造欲,不必过于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为学生创造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是课程改革试验的主体,只有他们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师是课程改革试验的具体执行者,必须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帮助他们把握课改方向,努力探索贯彻课标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但目前还没有什么新的模式方法可供参考,即使有一些经验总结,也不成熟,也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实际。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试验。课程改革试验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要有遭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力。任何一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必须经过艰苦努力,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第8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摘要:体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构成体育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两者缺一小可高校应重视政策导向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教学水平。

    一、目前对体育教师教学水平认识的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一名大学体育教师的学术水平存在着重学科学术水平、轻教学水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而

      1 对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认识普遍存在局限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职能向学科研究领域扩展大学的体育教师也成为体育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方而军大学体育同时还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特别是近年来体育科技发展迅速要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但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学科学术水平史重要的是要具备较高的教学学术水平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体育教学学术水平的认识却仍然存在着局限性。一论及“学术”往往是指参加体育学科科研与、专著等。人们已习惯于在体育学科研究领域内来评价一名体育教师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其所从事的主要职业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根木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也需要发现、综合和应用史需要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教学水平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的学术水平的应有之义被忽视甚至被遗忘。

      2 对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普遍重视不够

    不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导向偏离离措施不力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美国高等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钊一对忽视教学工作的倾向对教师学术水平的内涵进行反思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明确提出教师的学术水平应有教学水平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忽视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现象。例如在教师职称的评审中经常是教师所发表的论文、专著等决定其能否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而教学水平的高低则常被认为是次要的。在教师的考核中教师教学、科研的表现很少能得到同等的褒奖。在学校各项鼓励性政策中往往向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倾斜而在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方而则明显措施不力。

      3 忽视教师教学水平的后果

    对体育教学水平的忽视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方而的努力、贡献、水平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和应有的承认使一些立志在教学工作中有所作为、潜心研究和投入教学改革的教师产生挫折感影响了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李舌动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缺乏象投身科研那样投身教学的热情。事实上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最终的提高不但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句空话而日‘也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因此提出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是一个理论上需要探讨的问题史是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共同构成体育教师专业学术水平

    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学术水平。体育专业学术水平是指对体育专业系统的、专门的学问所能达到的高度。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学术水平应是体育教师在体育学科领域从事教学、科研、训练等职业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和应用的能力。发现是一种探究是对体育知识木身的一种不懈追求。体育教师的发现能力不仅体现在发现的成果上也体现在发现的过程中。综合是强调体育教师对体育现象加以解释和整体考察、寻求总结和提出新的见解的能力。应用是强调体育教师的发现和综合的成果在实际体育工作中所产生的效益及所作出的贡献。

体育教师的学术水平是专业性的是通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很难脱.离体育学科背景孤立地讨论学术水平。在建国初期很氏一段时间里我国大学体育教师主要是从事体育学科的教学活动。进入70年代大学体育对体育教师的职业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体育教师的职业活动扩展到教学、训练和科研等方面,并且日益重视教学和科研活动。因此大学体育教师的学术水平应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方而表现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研究、综合和应用能力称为体育的教学水平另一方而表现为从事体育学科的研究、综合和应用的能力称为体育的学科学术水平。大学体育教师的学术水平应当而日‘必须包含这两个方而的内容这也是评价大学体育教师与体育科研工作者的最大不同之处。

     体育学科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分别是钊一对两个主要工作领域而言的这两个工作领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对素质、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体育学科的学术水平与体育教师所从事的体育专业相联系而体育教学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山教师对教育和教学规律的掌握所决定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反映在以卜方而一是对党的教育方钊一和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这反映了一名体育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木素质。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清楚要培养了什么样的人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这个问题是教学的根木方向问题。一是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理论功底。从事教学活动不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为先泞不具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基木知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很难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育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方式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于段的现代化动用电教、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方而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有改革和创新使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途径和措施

    体育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总结史需要体育教学部门和学校采取各种途径和措施来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 要重视政策泞向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坚持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一次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对于教学质量优秀者给子一定的奖励。在教师专业职务晋升中规定教师在近二年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有一次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否则不子申报高一级专业职务。体育骨干教师的评选也应有相应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些有效的政策泞向一而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给子充分的肯定另一而也对广大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给子了积极的鼓励。

      2 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体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从1989年就建立了教改立项制度每年都提供专门的体育教改立项基金专款专用鼓励和奖励教师通过参与教改活动提高教学水平。至今全教研室已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参加了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非常重视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教案评比、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展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教研室坚持每一周开展一次教学法研究活动指定一名教师进行主讲从技术动作的示范、到教法组织、教学难点以及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等都进行详细地讲解然后再进行讨论和练习。通过教法研究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这些做法应总结经验继续坚持务求实效。

      3 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监控积极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第9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 气排球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74-02

近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的趋势,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引起重视。随着新时期人们体育观念的转变,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气排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选项内容之一,打破了以竞技体育为主的高校体育课程项目的旧框框,深受学生的喜爱。现阶段,高校气排球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改变将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高校气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气排球参与门槛低,学生不需要掌握太多专业的技术就能施展身手。与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相比,气排球运动的强度小,由于隔网比赛、球的重量较轻、安全系数高、项目的规则易掌握和理解,其在广西高校中得到广泛开展。但在高校日常的气排球教学中,出现了教材缺乏、场地不足、教与学等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教材是体育教学的指南,目前高校缺乏系统的气排球教材,《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只有“南方版”仅有一个章节提及气排球,这就造成教材中气排球项目针对性不强,没能将气排球运动的特点、技术、规则等系统地展现出来。

由于气排球教材的缺乏,任课教师只能是以排球运动基础、技术和总结平时打气排球的经验作为范本传授,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科学地、系统地开展气排球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使气排球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和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角度来看,气排球教材发展的滞后将不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场馆方面存在的问题。体育场馆是高校进行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场所,在高校体育中起着物质载体的作用。气排球重量轻且飞行轨迹较飘,如果是在室外体育场地开展教学或是比赛,易受到风的影响与下雨的制约,不能很好地体现气排球的特点和发挥气排球的锻炼效果,不能有效地开展气排球的教学,所以只适宜在室内开展。

目前,高校受到资金方面的制约,投入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有限,对气排球运动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气排球场馆的建设,普遍缺乏专业的气排球馆或是专门用作开展气排球运动的体育馆。因为气排球场地与羽毛球场地相同,很多高校往往是在羽毛球场地架起气排球网,或是在羽毛球场地中围起几个场地作为气排球场地使用。气排球场馆的缺乏影响了气排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师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使命。体育教师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的组织者、构建体育学习的主导者。在气排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气排球技术与教学能力,才能顺利开展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从事气排球教学的体育教师,一部分是排球专业出身的,或是由非排球专业转到气排球教学的。此外,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进修机会不多,针对气排球培训的机会就更少了。虽然气排球与排球在技术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但因为两者球体不同、场地大小不同,这就造成在技术上二者有一定的区别。在培训、进修机会远远不足的条件下,气排球教师只能通过自学或是参加气排球比赛积累经验,以“经验”开展教学。受气排球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足、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的制约,高校气排球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体育教学的“中心”。高等教育是开放的,面向全国招生,规模大而广,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对于气排球运动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大多数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因为有升学压力而以学习为主,较多的时间被文化科占用,参与体育活动较少,缺乏体育锻炼与知识,对于体育项目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传统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上。

气排球运动衍生于排球,是我国自创的体育项目,发展至今不过30余年,虽然在广西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与发展氛围,但在国内其他省市应用普及不够广。到广西高校求学的外省学生在入校前听说过与了解过气排球的不多,与传统的体育项目相比,气排球项目的影响力有限。高校体育推行选项教学,开设多种的体育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由于对气排球项目不了解、不熟悉,很多学生不敢选择气排球作为选项教学的项目,造成选课人数范围不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气排球教学的发展。

(五)考核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气排球的考核评价以身体素质和技能考试为主,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对于气排球参与、技能运用、学习情绪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学生在知晓考核内容与标准的情况下,在课堂中往往只专注于练习考试内容,将文化课应试的套路运用到气排球课中,导致学生忽略气排球课堂的其他内容,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快乐。

此外,考核评价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身心健康改善的程度,难以考核学生对于气排球理论知识、比赛战术的掌握程度,以及体育综合能力是否提高等,过多倚重量化结果,忽视了质性的评价方法与手段。

二、高校气排球教学改革的对策

气排球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项目,在高校气排球课堂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的情况展开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通过气排球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锻炼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完善气排球教材,增强教学权威。体育教材是学校体育得以完成的基础,教材可以教授与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保证,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媒介,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需要尽快完善和出版专业的高校气排球教材,让体育教师拥有教学指南,增强教学权威。气排球教材的设计,应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着重突出“快乐体育”的理念与气排球项目的特点,重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与锻炼习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气排球场馆,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气排球项目的特点,高校要重视气排球运动的开展,在现有的条件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气排球教学场馆的建设与投入。气排球场馆的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学校自身正常的教学、训练以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而且可向社会开放,这体现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不仅为我国全民健身的开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减轻高校对于气排球场馆建设资金的投入压力。

(三)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师资水平。教师在高校体育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推进高校教育的保证,气排球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思考与剖析自己在气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理论、运动技能与教学水平。气排球作为新兴运动,教育与体育主管部门应增加针对气排球的师资培训。同时高校应该重视与创造条件做好气排球教师的培训,让他们能学习到最新的气排球教学方法与技战术,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砝码。

(四)加大宣传,提高气排球运动影响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应该大力宣传气排球运动,如在校内通过广播、板报、网络等增加气排球介绍的专栏,体育教师通过课外讲座与培训、组织举行全校学生的气排球联赛、组建学生气排球运动队等方式提高气排球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参与气排球运动的兴趣,为学生选择气排球项目作为体育选项课教学项目打下群众基础,让学生接受、喜欢气排球运动。

(五)完善考核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体育课的考核应改变过去以身体素质和技能为主的考试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结果的方式。在高校气排球教学中,应该淡化技术考核,增强课堂趣味性,把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在体育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作为考核的重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尊重学生在气排球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着重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过程,实现考核评价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总之,气排球运动在广西拥有良好的开展氛围,在高校中作为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深受学生的喜欢。在高校气排球的教学中,应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完善气排球的教材、加强气排球场馆建设、构建师资培训体系、完善学生考核标准和加大气排球运动的宣传等,提升高校气排球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高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热点50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艳华.广西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的现状调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6)

[3]臧小龙.山东省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现状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