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法指导范文

学法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法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法指导

第1篇:学法指导范文

大家都知道,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掌握一门外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英语。如何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水平,是当前很多中学生困惑的问题。其实,学好英语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自然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其实方法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就看它能否完美地与个人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一套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话,以后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学好英语的另一个关键是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学习的动力。那如何产生学习的兴趣呢?当然你必须要学会英语、懂得英语、会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你所学习的英语知识。你懂得越多你的兴趣就会越浓。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策略,笔者仔细分析以上现象发现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学不得法,因此,治本的方法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势在必行。

一是词汇学习。词汇是语言的物质外衣,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学习永远是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学外语最头疼的就是词汇的记忆了。关于词汇的记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遗忘也是有规律的,其中之一就是先快后慢。记忆应该在遗忘未发生之前进行。因为,遗忘一旦发生,原来的词汇又得重新记,事倍功半。现在最流行的方法就是“滚雪球”记忆法,即,早上背50个单词,当晚再记一次,次日凌晨复习一次,以后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今后在每次记忆新单词前,复习一下已经背过的词,反复几次,单词就会牢牢地记在你的脑海中而不容易忘记。你还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句子记忆法等。

英语学习的第二个关键就是阅读。从高考题型看,语法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以及书面表达都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在高中教学大纲中把阅读理解能力也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大量的阅读,既可以复习和扩充你的词汇,还可以通过尝试各种阅读方法提高在复杂语境中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即阅读的速度和信度,使你的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从而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阅读方法主要有略读、跳读、泛读和精读等(skim,scam,extensive reading and intensive reading ),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初步感知材料,通过寻找主题句和关键词快速概括材料大意,通过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和过渡句来推测文章主题等。通过大量阅读还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增强对语言的亲和力,减少语言学习的难度等。总之,如果只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内容上,不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词汇量上不去,而且其他项目也上不去,势必影响你的高考成绩。

英语学习的第三个秘诀就是背诵。人常说,“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著名教育家张志远教授讲的一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他说,在北京四中,一所每年向清华、北大输送100多名学生的名牌中学,他们的老师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所有文章都背诵下来。三年下来,这里的学生不仅英文成绩好,写出来的英文短文还十分地道。张教授说,不少老外都为中国学生的背诵能力所折服,国人更不应该一味摒弃,在课外英语阅读中,做不到背诵至少也应做到熟读。

总之,同学们进入高一不仅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就读地点的变化,更意味着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变化,还意味着理念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对事态度的变化。要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作为自己这三年的必修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相信我们会无愧于我们的衣食父母,无愧于培养我们的恩师,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第2篇:学法指导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法指导 粗读 细读 精读

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现实: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差,思路逼仄,直接影响写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阅读的忽视和曲解造成了阅读教学的薄弱。如何行之有效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阅读教学中,我重视了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进行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粗读―细读―精读。

一、粗读

粗读是对题意、课文大意、课文的语言叙述有一个粗线条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课文语言这一载体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整体印象。心理学认为,通过人的多种感官感知事物、记得牢,效果好。阅读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记符号。比如:优美的词语加“?摇?摇 ?摇?摇”,优美句子划“?摇?摇 ?摇?摇”,疑问处作上“?”,中心句子划“《》”,分层用“―”,分段用“”。学生在阅读中经常用这些读记符号阅读文章,就自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运用符号,提高了阅读兴趣,变枯燥单调的死读为动脑、动手、动口,认识一个又一个绚丽多彩、丰富奇异世界的愉快欣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浏览、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陶情冶性。

二、细读

细读是对字、词、句、段进行理解、咀嚼、分析、评论,对语言文字在整体框架下的积累阶段。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阅读中的理解要凭借文字材料,感知描述的事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阅读教学中细读能力的培养,着力点应放在理解文字的内涵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如教学《林海》一文,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找出写岭、林、花及联想段落。通过感情朗读和对具体语境的理解,反复阅读、咀嚼优美语句、段落(几个比喻句子,3、4、5自然段),使师生自然融于文中三次描写大兴安岭那种“亲切、舒服”的感受之中。学生不仅感知到了语言的美,而且对语言文字表现出意境的一种亲身体验,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升华。又如我教《桂林山水》以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突破口,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静、清、绿),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特点的?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奇、秀、险)。作者又是怎样描述这些特点的?搞清了这些问题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心句为什么独立成段?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化难为易,学生就易于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

第3篇:学法指导范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授业”?当今师者都在努力探索着有效的途径,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偶得几点粗浅的心得,以期抛砖引玉。

1 精心编制导学提纲

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设轨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认知发展水平,到知识的基本脉络,从知识的基础认知到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有目标,有章可循。

笔者认为:导学提纲应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1.1 学习目标: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盲目的学习会因走弯路而事倍功半,甚至是无效的,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2 必要的旧知铺垫:引领学生回忆、巩固与本章节或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所必要的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1.3 新知重难点的化解:新知的重点是学生掌握新知、运用新知的进而形成知识结构网络的必需;新知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不进行恰当的化解,学生会望面却步,长些以往会消磨学生学习的斗志,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新知的重难点进行恰当的化解,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1.4 新知形成的思考:如果说重难点的化解是给学生插好路标的话,那么新知形成的思考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速度和目标的达成。

1.5 典型命题的指引:典型命题的指引是学生形成新知后,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和解题格式、书写形式的介定,应详实而精当。

1.6 巩固练习:是学生学习后的成果展示,要恰如其分,使每个学生都有题目可做,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题目可做。

2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学习数学是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之上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预习就是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为进行新一轮学习作进行准备的。抓住了预习,就抓住了提高的关键。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要做到:第一,读教材(看例题、读概念)。在粗读教材领会大意后,再反复细读,体会出重点、难点并勾划出疑难问题。第二,认真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的内在联系。并对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作适当的点评和批注。第三,及时练习。选一些习题适当地练习(包括例题的再现),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并进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为上新课作些必要的准备。第四,做好笔记。作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几个主要问题;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等。

3 要求学生虚心请教

“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模仿。虚心地向别人求教,包括学习的内容和良好学习方法的借鉴,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在学习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独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不能解决,与同学的交流、讨论显得尤为必要,每个人在学习、思考时都可能或长或短的时效性盲区,通俗地说就是短时的“糊涂”,但不同人的“糊涂”区域不同,可以相互补充,而达到共同进步,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请教是在自己经过努力后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为完成任务、为赶时间而进行的机械问答,请教更不是抄袭!

4 指导学生适时进行知识梳理(小结)

“知识梳理”能够逐一排查找出本单元所有数学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找出了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一些重点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并能够充分利用图像、表格,构建知识网络,使之变成清楚的几条线,最后再将各知识链织成网,形成知识面。从而达到对于相关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融会贯通,熟练提取的目的。

我认为,应从下面三方面指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4.1 抓点,当每一单元学习完之后,指导学生找出该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做到全面不遗漏。在找全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复习,找出重点、难点,全面掌握。教师要找一些只针对某个知识点的简单题目进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在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

4.2 连线,在找全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不可将各个知识点孤立看待。应当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在连线时可以打破章节的局限性,使知识链尽量的长。重点是搞清楚相邻两个知识点间的关系,明白连线的目的和用意。

第4篇:学法指导范文

语文教学 课堂指导 教学实践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叶老的名言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然而,“教”什么和怎样“教”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无疑是问题的关键。

一、“授之以法”是根本,寻求规律是前提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教什么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还得从语文教学实践谈起。

学法的纷繁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教什么样的学法,才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教学法,首先要寻求认识和运用知识的规律,只有合乎所教的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规律的学法,才能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如果剖析一下语文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就容易看清这个问题的关键。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先要获得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知识,掌握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方法,再运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与正确的方法,在读写听说等训练中去获得新的知识,形成再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于把语文知识和学习、运用知识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在训练、反馈、再训练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能力,渐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双方这样的活动,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审视以上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师生之间不外乎涉及“知识、方法、能力”三个认识实践对象,这三者之中,“知识”与“方法”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达到“知”和“懂”的,而“能力”则是不能传授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能力无从谈起;有了知识,还必须经过“技能训练”这个中介,才能转化为能力。没有严格的系统的反复的训练,就难以造就较强的语文能力。“知识”与“方法”又是贯串于技能训练始终的。要让学生“会”,只有在学生“知”和“懂”的基础上,经过老师指导,让学生试着去反复运用自己已“懂”的东西,在实践中由熟生巧,才算“会”了。拿一堂语文课来说,只有这三个阶段都得到了相应的合理的体现,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而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要求,正在于此。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研究教学,所教给的学法,必须符合所教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规律。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法指导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学法,必须是合乎所教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规律精要、好懂、实用、易行的。课堂学法指导,亦须如此。只有这样,“授之以法”才有正确的前提。而如何寻求规律并合乎规律,这是课堂学法指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示范引导,“教是为了不教”

学法怎样教,课堂学法指导怎样进行,才能更有效地达到“不教”的目的?

我们知道,示范模式的特点,就是教师演示出来让学生看,使学生生与俱来的模仿本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这种模式是古老的,却又是实用的。古今各类教练,无人敢废此法。中学数理化生体音美等学科的教师都非常重视示范指导模式,语文学科也较多地运用在朗读教学上。其实,这种模式可以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广泛而有效地运用。

优化示范模式,不仅要体现在起始的演示上,还要体现在能力训练的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从教师的演示中得到懂得知识与方法的,还要让学生有首次驾车上路那样的实习感,在实习中能不断看到教师的示范而纠正偏差,得到满足,获得长进。

优化示范模式的目的在于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模仿本能,最终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境界。叶老说过,“而在导之者,胸中存成算。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这个“成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灵活运用演绎法、归纳法、综合法等不同的方法优化示范模式的步骤,提高学法指导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如何写绘景状物的片断作文时,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将学法指导的示范模式确定为“用例感悟——推导方法——演练验证”三个步骤。操作过程是,首先以教材朱自清的散文《绿》为例,体会梅雨潭“绿”的美,抓住梅雨潭水的水态、水波、水光、水色、水质等,带领学生一道感悟与分析绘景状物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写作要领分别用短语归纳,并用投影仪打出“学法歌诀”:“绘景物,抓特征。定视点,按序陈。视、听、感、色、形、声,多联想,状其神。”并将此歌诀学法的内涵和我自己运用它的心得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确实明了此法。至此,完成了方法推导的步骤。有了这个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后,最后进入“演练验证”阶段让学生实习此法,写《家乡的水》片断不少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点几个人起来读读,倒也像模像样的,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此时,笔者就学生作文中的语句,用发散思维法为学生“示范”想象和联想,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于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增写150字。再次交流时,“佳作”增多,临下课还有学生跃跃欲试。有效的示范指导,对于学生“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不无禅益。

第5篇:学法指导范文

一、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转变学生学习英语的观念,注意平时的积累,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

“临阵磨枪”在初中或许可行,但是在英语知识内容庞大的高中,没有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根本不行。高中英语知识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与初中不可同日而语。英语的专题语法在高中就讲尽了,到大学只是扩充单词和练口语听力。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要求他们把功夫下在平时,把时间化整为零,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高一是打基础的阶段,千万不能偷懒,要努力做到一个“勤”字,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耳,当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了语感,英语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语言的学习是慢功夫,靠一点一滴的积累,不能急功近利,因为欲速则不达。另外,如果仅仅是简单罗列单词短语,就会出现洋泾浜式英语。

二、英语的学法指导应以激发学习动机、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些真知灼见都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需求、爱好、兴趣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地领悟方法,运用方法,创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有效进行,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生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值,而存放者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习惯之于英语学习,如影随形,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因此,英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情有计划地、持续地加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学生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但切记:这个目标不能盲目,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

2.课前自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用设疑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可使学生的“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让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但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对于如何预习、预习什么和预习到什么程度都不太清楚。因此,教师必须详细安排预习作业的内容,从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乃至课文理解要达到的目标做出具体的安排,而且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而自主学习的习惯。

3.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赛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性。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有必要加入自己能看懂的且提高记忆效果的小标记。我觉得如果教师能对前一天的所授内容进行及时提问的话,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记笔记的积极性并能迅速提升成绩。

4.及时复习,且适时练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的知识在短时间内会遗忘得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则减慢。学生要学会记忆,与遗忘作斗争。学英语的过程,就是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

第6篇:学法指导范文

人们都称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把生物学成“死物”,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其规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学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学概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现代社会,生物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举例说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农业生产方面、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各举一个典型事例)

二、高中生物课介绍: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三、高中学习生物的要求:1.“三个重视”

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不能死记硬背,要尽量找到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要会看目录,利用目录来找内容间的紧密联系。

要重视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培养自己观察能力,体验并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2.注重提高生物学表达能力

生物学表达能力就是指能用简明准确的生物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表格语言)来表达有关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等一系列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等知识仅做到能“意会”,不能“言传”是不够的。提高生物学表达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书写要规范。

生物名词、概念中的文字既不能多写、少写,又不能出现错别字。如“生长激素”写成“生长素”就会出现科学性错误。人得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前后两个“养、氧”字不能写错,否则从概念上解释不清。

生物学符号的书写要注意大小写、前后顺序。如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有“XY”型“ZW”型,要用大写字母,且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这是正确的书写,其他的写法都是不规范的。

另外,在涉及图表,生物学上专用符号时,更要注意它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2)用生物学语言解释生物学现象。

语言表达要科学、规范,力求做到“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举例 1 为什么军训运动后浑身酸痛?2粮食储存与水果储存条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为什么长时间水淹后导致农作物死亡?

不能将生物学的术语与日常生活用语相混淆。举例说明:“呼吸”一词有两个含义,细胞呼吸和呼吸运动。

在考试中,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运用生物学语言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应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要学会开口,不怕出错,抓住每一次可以表达的机会,通过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下对一些易错,易混淆的名词和专门的符号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与归纳。通过日积月累来不断增加储备,不断强化。从而达到提高使用规范化生物学语言的能力。

3.纠错本的正确使用

纠错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落实不好,也就是说学不会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造成累积性的知识缺陷,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纠正的有效方法是使用好纠错本.

纠错本的使用步骤:

找错——错因分析——改错——巩固强化——纠错过后要反复温习

4.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学会充分利用”导学案”上的课外学习资料。

(3)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反思小结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4)及时完成当堂反馈,当堂进行同座位相互批改;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

(5)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学生纠错的误区:误区一:应付老师检查。教学中许多学科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建立纠错本,为了防止学生的浮躁心理而不去认真对待,只好规定定期检查,可还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纠错的好处而疲于应付,要么把错题重抄一遍,要么直接将试卷上的错题剪下粘贴到纠错本上,结果根本起不到应用的作用。

误区二:简单的重做一遍,将做错的题目重做一遍虽然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少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题目,这样的纠错仅仅是就错论错,结果事倍功半。

误区三:只在考试后进行纠错。学生在试卷发下来就发现了许多不该错的题目,于是懊悔不已连忙纠错并信誓旦旦的一位下次考试成绩应该会更好,殊不知纠错应该贯穿于平时的联系过程中,不放过平时练习中的疏忽才有可能在大考中稳操胜券。

第7篇:学法指导范文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76-01

目前,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许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对于就业用处不大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下的英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简单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而应将着力点放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上。

一、强化认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英语学习态度

不少学生因为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性,才失去提高英语成绩的愿望与动力,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端正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促使其产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一)在教学中体现出英语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素养之一

学生不能将英语学习与职业联系起来,教师可对其及时引导,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向学生展示一些进口的仪器、设备,让学生认识机器,把英文使用说明书发给学生,让其尝试研究如何使用。教师及时诱导,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经济已经全球化发展,而英语是联系世界的重要载体,学好英语对工作很重要。从工作引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能引导学生亲身体会学好英语是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中包含许多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知识,也展现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进而鼓励学生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在教学中体现英语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主要素质之一

中职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能帮助他们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获取成功,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给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

在教学Seniors Find Fun on Web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对学生分组,并让其讨论上网人群可以分为哪几个年龄段,各年龄段人群上网的目的和活动分别是什么。讨论结束,让每个小组选取代表公布本组的讨论结果。最后,以“Going Online Is Good or Bad?”为题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一次辩论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不少中职生基础太差或学习方法不正确,所以体验不到英语学习的乐趣。针对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在传授知识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与尝试,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不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意识,科学合理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夯实基础。

以要求学生给在Paris的Mr Green写一封英文信为例,A教师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英文信的写法,指出中英文信在格式、称呼、落款以及地址写法等方面的区别并提供样例;B教师则提醒学生要注意中英文信的不同,让学生上网查询或到图书馆查找工具书,自己分清中英文信的区别,然后班级集体讨论二者的不同和注意点。在A教师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学习,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B教师的教学则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引导学生归纳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迁移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知识在迁移中的规律和方法,也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摸索知识迁移的普遍规律。

例如在教学幼教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先学习小学英语教材,观看教学光盘,掌握小学教材中的“look,read and learn”“ask and answer”“work in pears”“read and act”“read and repeat”等内容,熟悉所涉及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接着创设各种游戏情境,借助游戏学习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将学习兴趣转化成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特别是发散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敢于争先、勇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热情。

第8篇:学法指导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学法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想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做些探讨:

一、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二、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高中生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

3、实践性原则。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4、实用性原则。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要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5、自主性原则。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打电话省钱?”“压岁钱怎样花?”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铺地砖问题”等,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可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如:组织学生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后,回到教室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掌握四则运算知识。

第9篇:学法指导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法指导;预习;质疑;应用;求异

小学生尚未完全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无章法既影响当前的学习效率,又不利于更高阶段的深入学习,以致于成为“学困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学法指导比掌握有限的知识更重要,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后,就会自主地从无限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能量”,全面提高数学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着力加强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加强预习新知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对于预习新知识,小学生多数不知或不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开端和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预习指导应做好家庭预习和上课后前十分钟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感知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教学中,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有序预习。因此,预习指导不能给孩子们提过高的要求,更不能完全放手任其独立预习,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规律,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加强预习,促进学生吸收、内化教师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经过创新后成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助力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家庭预习指导。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家庭预习的要求和方法。同时,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指导家长陪孩子进行预习,概念、定义等理论性的知识,可以经过反复阅读进行理解,而对于例题等需要解答的问题,应防止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看答案进行预习。读题后看答案,到头来也是似懂非懂,影响预习效果。可以提前将答案部分用纸遮盖,等独立完成解题后,再与答案进行对照纠正,这样可以极大地加深记忆和理解。2.课前预习指导。上课后前十至十五分钟,应指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快速预习。对于需要计算解答的例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求解,然后对照答案进行模仿,通过模仿理解,进而迁移创新,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开展“循环小数计算”教学时,因为需要冗长的演算,若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算,必然耽搁有效的课堂时间,又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可以设计如下预习作业:(1)计算:5.75÷520÷33.9÷11(2)你在以上计算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发现了什么规律?(3)请试着计算13÷11,得出结果后,与你的发现一致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上述计算题没有最后的结果。于是,有的学生算了十多位后,竟然用省略号来代替计算;有的用自己的话注明“永远也算不完”;有的主动对课本进行了阅读,计算到循环位后,就点上了“循环点”。经过课前预习,既提前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心中有数”,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加强质疑交流指导,促进知识内化

学生在预习阶段会产生很多问题,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学习,把个别学生的问题变为全班同学讨论学习的“典型”问题,通过学生间密切的交流和启发,促使学生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和解答同类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同样,鼓励学生对正在学习或已学习的知识进行质疑交流,达到深化和强化的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指导学生对“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一课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没问题,再通过课堂上的讲解,更加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这时,提出判断题“两个质数是否一定是互为质数?”,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概念开展小组交流讨论,有的说对,因为质数概念指出只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两个质数,只有1一个约数,所以互质。有的说不对,3和3能说是互为质数吗?应该是“不同”的两个质数一定互为质数。通过小组内互相讨论,再开展自主学习,起立发表本组意见,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强实践验证,获得学习方法的启示,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学“平行线”一课时,引导学生结合概念,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举例说明“平行线”的特点和作用。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我们的课桌两个对边是平行线”“黑板的两个对边也是”“还有道路上的斑马线”……孩子们争着回答。“平行线”的作用学生说得不是很明确,大部分回答“好看”和“保持一样”,教师可以深入地引导学生加强认识,如建筑物都是借助“平行线”达到平衡支撑的,同样,工程施工、农民种地、汽车高速路直行等都要依靠“平行线”提供帮助。当然了,就像同学们所说,“平行线”的最大好处就是“美观”和“协调一致”。通过及时地应用指导,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也找到了新的学习方法,即“到生活中去验证数学、实践应用数学”。

三、加强求异发散指导,发展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