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审计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今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在数量方面比较多、在分布方面比较杂乱、在规模方面差异明显以及在业务方面存在明显的不稳定现象。这些问题都是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不能进行良好的应对。由于社会的各种原因,如经济发展迅速、各产业日新月异、信息化快速的发展以及管理方式的发展快速,这些因素给企业的压力以及挑战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企业对此进行风险预估,在企业中进行风险预估的就是财务审计人员,即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首先需要进行测试取得会计师证书,然后在相应的岗位上工作。由于上述的社会原因,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与发展快速的社会不能很好的达到同步,再加上有些注册会计师的本身素质等不足,而且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方面的理论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仍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以及其信息系统不够完整,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现有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进行预测,使得现今企业的风险不能很好的进行预测以及做出相应的措施。这就是现今社会的企业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模式的状况。
二、企业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模式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是不能人为进行改变的,所以为了使得企业在该现状下得到存活和发展,就必须从企业本身进行改变,即改变和发展企业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模式。首先对现今企业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案。由企业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模式的现今分析能得出主要的解决方案,包括对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提高、加强财务审计的控制、国家制定相应的法规。
1.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将来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其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会计能力以及财务能力,因此其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对于企业而言财务审计人员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分析风险的能力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财务审计人员需要及时根据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进行变换策略,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而由于财务审计方面的理论等存在各种不完善现象以及信息系统的不完整性,而使得财务审计人员学到的知识、能力等有所欠缺,在加上财务审计人员的本身原因,使得财务审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首先让财务审计人员清楚的了解并记住相关的法律,明白触犯法律的结果,从而提高警惕不犯这些错误,以此达到提高其素质的效果,在进行财务审计方面所有知识的加强,将知识随时更新,使其能够随时得知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增加其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加其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这样之后才能使得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为企业的发展更好的预估风险,使得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
2.对财务审计加强控制
企业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实际管理和控制自身的命脉,即财务审计。企业在管理方式及手段上需要进行适时的更新和发展。对于财务审计人员的财务审计进行一定的控制,最基本的需要知晓企业的现状以及掌控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以防其它风险的产生。但是需要把握一个度,也需要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管理,以防财务审计人员由于管理过度而不能取得适时的信息,进行及时的预估风险,使得企业损失更大。适当的加强对财务审计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对企业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模式的一种发展方式。
3.制定相应的法规
企业的发展是属于社会上一个重大的问题,其直接与社会的经济等发展挂钩,为了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国家需要对此进行相应的调控。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国家制定相应的明确法规进行强制性的控制。对财务审计中会出现的纰漏和漏洞进行有效的弥补和限制。这样做也能相应的降低企业会面临的法律风险。如此一来就能通过改善财务审计的缺陷来发展企业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共享服务;内部审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信息化迅速成熟发展起来,很多企业放弃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转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在财务共享平台下将总公司与子公司的业务进行系统处理。在该模式下,审计对象变成了平台内所有企业的全部业务,财务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都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并通过相同技术进行集中审核,最后得出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由此看来,传统的审计形式难以适应新兴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因此,企业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审计的创新以及与新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融合更凸显其重要性。
1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内部审计的优势
1.1转变内部审计方式
传统的内部审计一般在经营活动后采用现场审计的方式组织进行,这大大削弱了审计的及时性,审计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引进将内部审计工作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将现场与非现场审计高效整合共同为集团审计工作提供保障[1]。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改变了原来的进点摸索方式,逐渐形成以线索延伸支持审计。因此,利用云平台进行审计工作可以让治理层更好地把控并防范重大舞弊问题,更为全面客观地知悉企业的业务盈利水平、持续经营情况、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执行情况等。
1.2降低内部审计成本
对于集团化的大型企业来说,子公司分布于各个地域,每个子公司都需要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样既造成了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的大幅度增加,也使人力物力不能得到最优化配置,进而浪费资源。而且使用纸质文档进行报告的审阅容易导致数据资料的破坏和文件的丢失,无法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集团化公司及其各个子公司可以将同一类别会计核算都放到平台上合并填写会计分录。下属单位只需要搜集和核对原始数据,再指定专门人员通过互联网传输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集中整合。这种做法可以在审计初期就发现部分潜在的可能影响审计效果的行为。同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精简了由于数据汇总所耗费的人力,这样可使具有高级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在数据分析与财务审计工作上更为集中,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与审计意见。
1.3强化内部审计管控职能
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数据的核算和操作标准都是统一的,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云计算处理数据时可以对业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点并进行报告,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等一些特别风险的严格把控[2]。云平台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使传统财务管理与核算职能进行更优质融合,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数据更为敏感和警觉,为规范审计核算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平台和便捷高效的沟通模式,能够高效识别出特别风险,强化了公司治理层的管控职能,从而为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快速转型提供了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
2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实施流程
2.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由制订审计目标、识别评估风险以及制订审计计划组成。首先,利用云计算平台对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产生的预见性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并据此确定接下来具体审计工作的重点,制定适用的审计计划。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处理基本的云平台数据[3]。由于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都设立了分管不同领域的子公司,因此适用的具体审计计划不尽相同。制定好审计计划后,项目组成员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数据的汲取和搜集,利用云平台现有的核算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接着对审计模型运算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盈利能力或清偿能力评价。一般情况下,云平台所在的系统也存在固有风险,这种固有的系统风险会影响到审计质量的好坏,因此项目组成员需要采取相应的管控程序。例如在结合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主,利用多维分析法、SQL查询等互联网技术为补充的操作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清洗,不能因为采取高效率的智能系统就不再进行清洗。通过这些专业性测评可得到潜在的可能构成内部风险的致险因素。内部审计小组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程序对云平台数据中心的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最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并应对相应风险。
2.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主要由选定执行程序、执行审计程序组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在实施阶段主要是利用云平台大量数据的更新与分析,评估企业持续经营情况,形成审计结论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其中,对于选定执行程序阶段,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大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等预处理。在数据采集阶段,项目组成员利用传感器、B/S移动输入等物联网模式汲取所需要的数据[4]。利用审计接口传递有关决策分析的信息和会计知识。一般有3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第一种就是云平台服务系统,主要记载的是与内部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直接信息内容。第二种是与云平台环环相扣、紧密贴合的内部其他业务系统,比如在ERP系统中,记录了企业业务流程中涉及供销存等各种产品信息及财务数据。第三种方式是汲取企业所需的、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外部信息。在数据清洗阶段,获取所有相关数据资源后,进一步形成审计数据资源池,通过MapReduce与Dryad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抽取、筛选、清洗及融合。在形成审计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多维分析、DSS技术、Apriori算法等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相关规则建立法律法规模型、业务逻辑模型、勾稽关系模型、审计经验模型,进而形成财务共享云服务平台。在数据存储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对清洗完成后的各种数据进行集中统一整合以及分级分类储存,并通过这些整理好的数据建立一个审计数据仓库。对于仓库中储存的数据信息,还可以根据细节、维度等的分析,利用ETL等工具进行转换后,通过Hadoop框架运输数据到审计数据仓库[5]。最后,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审计中间表。中间表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充分参考各种财务信息后,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对审计数据仓库中的标准表进行整合后形成的步骤表。审计人员对发现的数据及相关信息的问题所形成的审计疑点,可以编制一级或多级中间表,进而对之后编写最终审计报告提供重要的数据及文件参考。一般来说,中间表可以通过“级联”、“投影”等方式编制。
2.3报告阶段
完成上面两个阶段的审计工作后,项目组成员获取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并利用这些证据识别指出并监督管理层修改了部分报表和认定层次的错误,进而产生相对中肯的审计意见和结果。其中审计结果的获得,需要考虑到所审计单位自身的特点以及该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和环境。最终在和治理层充分沟通之后,出具反映注册会计师相应态度的审计报告。另外,在审计工作的末尾,还应注意工作文件的保存与备份。其中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以及各种财务报表资料,还应留意对数据的备份,将审计程序执行前获取的财务数据与运行审计模型所计算出的经济数据分别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内进行备份与保存。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对后续的事项持续关注,及时更新审计信息。
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途径
3.1完善内部审计的业务流程
从现实层面来看,在大多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中并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尤其是对于使用互联网操作的非现场审计,目前没有较为成熟的业务流程体系供集团化企业借鉴。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总公司及其各子公司的业务按照性质分门别类进行统一管理,将相同的业务统一运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最后再进行整合输出。根本重心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使其更好地为管理层、治理层乃至财务报表使用者服务,使得数据信息的处理更加完整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操作与执行更加全面化[6]。
3.2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
传统的审计业务范围通常局限于财务领域,随着业财融合和财务共享模式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逐渐发展成以审计为基础的一种咨询服务,为集团化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合理保证。然而,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的这种改变并不是把内部审计延伸到企业管理的范围,而是在于充分利用云会计平台的大数据,现场实地审计与线上操作相结合。但是,新平台和新数据库的出现,也带来了互联网平台本身不可避免的系统风险。对于这种固有风险,可以采用独立于该系统的第三方程序进行检测,定位疑似产生风险的部分。然后,运用新兴工作模式识别企业可能隐含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行业合规及法律环境的风险,及时与管理层沟通并进行适当修改,并制定事后事项及后续审计程序的时间安排,以应对风险。
3.3重视大数据趋势下的内部审计
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数据挖掘技术日益表现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使用这项技术进行的审计工作,可以将线上线下高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互联网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可操作性,方便数据资料及财务信息更精准地获取,进而更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7]。简单来说,数据挖掘就是将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信息放到挖掘库中进行清理工作,剔除冗杂重复的数据,重新整合杂乱无章的数据。经过清理后的资料信息更加方便取得且按照会计科目同一性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为数据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直观的审览,方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深入地识别与评估潜在风险。这样企业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输出的都是统一存放在财务共享平台内的集中管理的数据,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职责时,应采取平台线上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时,还应关注数据清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与执行,数据清理是大数据时代下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最后,内部审计人员根据数据清理后的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数据的采集,把选取好的数据继续放回平台数据库中进行归类与计算,灵活运用数理模型,完成对于数据的分析,并且根据实时数据的变化,及时更新数据库。
4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势必会越来越普及,这种创新也将成为内部审计领域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与挑战。为适应新模式和新平台的产生,内部审计应从业务流程、工作范围、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尚佳.财务共享平台下企业集团财务收支审计实施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2]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视野中的内部审计职能[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9):51-55.
[3]李广森,王筱澜.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19):123-126.
[4]顾洪菲.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3):45-48.
[5]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16):122-125.
[6]韩强.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创新科技,2015,184(6):64-65.
关键词:内部审计;责任意识;审计特点;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
国企集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以及速度形成直接影响。为保证国企集团稳定性发展,确保国家综合实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各国企业纷纷加大了对内部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管控工作的改革力度,开始将财务共享模式纳入了内部管理之中,财务共享模式优势以及影响开始逐渐凸显出来。为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项影响,对财务共享模式及其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展开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1财务共享优势
在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有助于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在共享模式环境中,各业务部门以及会计人员只需掌握本部门业务即可,个人分工极为明确,会计业务处理目标更加可靠规范,人员工作效率会得到切实提升,同时由于财务共享平台会在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将公司内部所有数据归集到大数据库之中,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平台直接查找到每个流程负责人,能够及时究责,能够达到确实提升人员责任意识的效果,会计信息处理会更加准确、高效,这对于财务内控工作开展而言是极为有利的;第二,有助于提高业务部门责任意识。完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之后,企业可在财务共享系统支持下,对工作流程实施标准化处理并将其上传到共享平台之中,正如上文所述所有业务人员工作职责范围会更加明确清晰,会为责任追责提供可靠数据依据,更加便于展开财务监督以及内部控制;第三,有助于强化财务信息质量。财务信息质量是展开财务管理以及内控管理的基础与关键,其价值性极为突出。在财务共享环境中,企业可实现对会计信息的优化以及标准化处理,会计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及效率化水平会得到有效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更加理想,会为管理层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支持,更加便于领导及时作出准确决策,会对企业稳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企业内部审计特点
企业内部审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加侧重管理审计。实施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业务目标以及发展战略落实提供保障,管理部门会通过内部审计手段,在防止造假的同时作出正确决策信息,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管理以及业务目标实现提供服务,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财务数字审核,是以为企业运营与发展进行服务为目标的管理审计;第二,更加注重分析、查询审查。相较于普通企业,国企尤其是国企集团层次结构更为复杂,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集团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方式等展开综合分析,所需考虑内容更多,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对审计方法的充分运用,借助查询、观察以及分析审查等手段,及时获得各项信息,以便对审计单位业务展开更加全面的了解;第三,更加注重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关系协调。审计部门在对子公司实施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展开各项审查工作,要通过对审计的宏观调控,把握好各子公司间关系,以便将子公司的积极性充分带动起来,确保各项审计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开展,注重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权威性以及统一性,保证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统一协调。
3财务共享模式对国企内部审计的影响
3.1整合数据
传统审计工作所需各项数据需要通过人工手段实施收集,不仅审计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且存在着数据收集不全面或收集不准确、不及时等方面的状况,而在财务共享环境中,数据收集会更加智能,通过对财务共享平台的运用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化处理,数据整合水平相对较高,审计人员只需在平台中直接提取数字即可,可在有效节约时间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会对审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保证审计工作统一性以及规范性。
3.2改善审计方式
与传统审计工作方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审计工作方式得到了切实改善,非现场审计以及现场审计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会更加便于审计人员了解情况,审计会更加全面,数据获取也会更加简便、快捷,能够在保证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对被审计单位展开全方面管控,更加便于审计报告制定,审计报告公信度也会得到有效提升。3.3对人员要求更高财务共享模式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强调人员不仅要掌握熟练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水平计算机操作等方面技巧。人员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及时明确新的审计目标以及审计工作方式,以便更好地胜任审计工作。如果人员存在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或无法安全使用各项数据的状况,便会对财务共享模式功能发挥形成限制,并不利于审计工作展开,所以人员方面培训与强化训练也是国企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4影响对策
4.1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实施集中资金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子公司财务管理活动多数较为相似,且财务管理流程存在着较为雷同的问题,这些均为集中管控模式应用做好了铺垫。企业需要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结合自身财务管控需要以及内部审计需求,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案,从而有步骤地展开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工作,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完成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后,需要按照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需要实施统一资金运营调度模式,以便推动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良性化发展。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对共享中心信息系统的关注力度,应增加在这一方面时间以及成本等的投入,做好系统优化更新工作,以防出现系统漏洞,保证财务数据安全。
4.2推动内部审计现代化建设
在具体实施审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以储存设备、服务器设备以及安全设备为基础,展开审计系统基本建设层建设工作;其次按照内部审计流程以及审计内容,实施审计系统数据层建设,并要通过对财务共享中心以及财务数据间逻辑关系的运用,对数据层进行进一步细化,将其分成单位审计数据、审计信息管理以及数据共享交换等区域,以为审计系统应用提供可靠数据作支持;最后对现代化技术实施整合,将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等先进技术融入审计业务管理工作中,满足共享服务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接各项需求,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目标。
4.3设置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可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运用,强化集团管控力度,做好成员单位预算、结果考核以及审查等各项工作,确保管理层能够对成员单位资金实际需求以及运用情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做好集团发展资金调动与协调,保证每一分资金运用价值。在进行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按照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建设专业预算业务部门,同时还要将国有企业集团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予以积极配合,进而将管理机制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辅助。
4.4合理运用共享平台,保证审计管理质量
4.4.1转变内部审计方式传统国有企业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会在经济活动结束之后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此种工作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对审计工作价值发挥形成了直接限制,无法提前帮助企业明确隐藏隐患。基于此,企业需要利用共享平台改变自身审计方式,要在平台支持下,利用财务信息对个体经济活动展开提前预判、审核以及分析,确保可以在非现场审计以及现场审计有机结合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开展效率,从而有效改变单纯事后审计模式,实施全过程审计,以便实现对审计滞后性问题的有效处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审查评价质量,进而达到对经营风险效果实时充分分析评估的目标。同时,企业要以此为基础对审计方式进行转型与升级,以便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把控,降低不必要的经营风险以及损失。
4.4.2降低内部审计成本国有企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大,经营范围相对较为分散,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需要配备多名审计人员共同展开审计工作,人员工作强度以及工作量相对较大,不仅会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同时还有可能会因为人为方面的问题而造成财务数据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受到影响的状况。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借助财务共享平台优势,对公司所有财务数据展开集中整理、收集与处理,并要在汇总完成后对其实施风险评估以及审核分析,从而实现跨区域、跨时间数据整合处理模式,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保证审计活动开展质量。
4.4.3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企业不仅要利用财务平台实施数据整理与共享,同时还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辅助被审计单位做好整改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时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最低。
一、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但是仔细分析真正的落实情况,这些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校企合作中,校外实训基地难以真正的运转开来。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物流运转的表面含义。顶岗实习等难以落到实处,一些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挂牌,但也不愿意接收学生来进行实训。或者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其本身运作规模有限,也难以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达不到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其次,物流管理专业中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顶岗实习的质量不高。对于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顶岗实习是毕业必须的步骤。顶岗实习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雨雾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岗位有很多,包括采购运输配送等等。但是受到一些企业规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难以接收大量学生进行实习,因此不少高职院校除了,直接安排学生实习外,还有些让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缺乏统一的管理,难以真正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因而从总体上看,不少高职院校中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使得不少毕业生面临着动手困难,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这就导致毕业生在激烈的求职市场中面临不利的地位。
二、加强校企合作的策略
从长远看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整个经济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十分渴求。因而高职院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有着十分广大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我国当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虽然根据教育部的一些文件,高职学院校需要开展一些校企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中有关校企合作的专门法律上仍处于空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强制性和系统性。法律中也没有给予优惠政策给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这就导致企业在实施校企合作时缺乏保障,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利益,难免有不少企业不愿意参加到校企合作之中。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中小企业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完善校企合作,让校企合作有章可循。
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推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起到牵头作用。政府应当与高职院校、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构建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体系,共同构建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体系。有了政府的牵头保障,企业自然愿意加入到这种共赢的体系之中。
找准企业的立足点。高职院校在寻找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时,需要仔细分析各个企业的合作需求,找准企业定位。结合企业的工作需求,为企业输送对口专业人才。在寻找校企合作企业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定位来寻找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从而形成长效机制。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校企合作,可以深度开展,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企业的工作规章制度以及学校的相关学习制度,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既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学生可以真正通过校企合作来学习到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也保障企业的经营利益不受侵害。严密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为进一步推进深度的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县级 审计机关 直审 村级财务
现行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已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利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化解部分村级财务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村级财务审计模式改革由县级审计机关直审刻不容缓。
一、现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关系村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一直是群众议论反映的热点和期待解决的问题。现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是以村账镇管为主体,即在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资金独立核算权不变、资金管理权不变、债权债务归属不变的情况下,由镇级农村经济管理站对村级财务账目实行统一管理,即记账,但不代管资金。
二、 现行村级财务审计模式及现状
现行的村级财务审计主要由镇级农村经济管理站承担,农村经济管理站管理人员既要承担农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又要开展审计工作,难免顾此失彼,审计工作不能独立履行职能,势必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另外,农村经济管理站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参差不齐,离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相差甚远,审计工作也只是局限于常规的财务收支内容的真实性审计,只是就账论账,审计反映不全面,无法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
三、村级财务审计模式改革意义
村级财务审计改革由县直机关直审计,审计机关经费和人员独立,工作中不受他人的制约,审计工作更公正、更权威。另外,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的审计技能,遵守职业道德,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审计结论更权威,可信度更高,而且通过审计能够对村级财务管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审计服务与监督的作用。
四、村级财务审计模式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村级审计监督制度。
村级财务审计,审计机关过去从未涉猎,村级财务目前属于社会监督的盲区,村级财务审计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应尽快制订有关村级财务审计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使农村审计工作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二)审计机关内部成立专门的村级财务审计中心,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保证经费和人员独立,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
(三) 拓宽审计内容,试行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村级财务审计的内容除常规的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外,将审计内容拓宽,一是实行包括经济指标及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情况、财经法纪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对外投资和重大建设投资项目的管理情况等的效益审计;二是对村级组织负责人即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或负责主持全面工作的其他负责人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中央支农惠农政策、资金投入等落实到位,使之真正惠及农民群众。
(四)对村级财务审计结果综合运用,审计结果公开化。
1、督促整改
实行三年一审的村级财务决算审计监督制度,针对村级财务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效益性进行定期审计,规范收支行为,对村级财务审计中查出及披露的问题,及时从纠正问题、加强管理、完善机制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督促整改,并跟踪、搜集整改的情况和结果。
2、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适应审计结果公开的内部机制,增强透明度,激发群众参与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和民众监督的积极性,构建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积极推行财务公开,将村民的村级财务公开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如集体土地征用、上级划拨、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使用、村办企业上缴、集体投资收益等资金的使用, 都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使村级财务逐步实现管理程序化、监督制度化。
3、严肃纪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财务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制定出具体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村财镇管”制度,对于村级发生的所有收支、资产的增减等都必须按规定纳入镇级农村经济管理站核算,不得隐瞒与会计核算有关的内容,更不能私设“小金库”;认真落实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审计震慑力,对在审计中查出的擅自以个人名义变更和处置集体资产、侵占或挪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的,要责令如数退赔,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情节严重者, 要依法依纪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 给予相应处罚。
五、 结论
村财县直审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改革,完善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对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保证村干部廉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文淼.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9) :94-95
财务审计教学目前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个案教学。而财务审计很多流程式操作是需要实践环节辅助认识,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财务审计职能岗位、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缺乏感性认识,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材乏味。在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考,教学效果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财务审计这门课程一直未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该课程一直从属于会计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各大专院校普遍重视“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开发,“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几乎没有。笔者曾经在2009-2011年对我校会计系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70%的学生认为财务审计理论多、枯燥、抽象、难以理解,25%的学生认为,财务审计理论理解了,但不知实际如何操作和运用,只有5%的学生认为比较好理解。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什么是工作底稿,80%的学生不知工作底稿如何编制。其主要原因是:财务审计普遍采用“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课堂上严重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能采用的只是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综合性、系统性差,比较分散,所以无法从总体上领会财务审计工作的精髓。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观念传统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不重视财务审计课程教学,存在“重会计、轻审计,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有些院校只开会计专业,没有审计专业,而财务审计课程一直是“大会计”专业下的主要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财务审计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及综合性学科,融汇会计、税务、统计学、经济法、计算机等理论与方法,它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所以财务审计课程难度较高,本科院校将财务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在快毕业的最后一年。由于有的学生会计基础不扎实,再加上有较多的学生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的学生临近毕业又要找工作,时间紧张,心里不踏实,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积极性不高,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也不重视。
2.高职高专培养方案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高专在课程设计上,没有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过分强调理论教学,重视说教和灌输,在实践环节上蜻蜓点水,非常肤浅,没有深度和广度,没有发挥出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特点,不能满足社会和执业界的技术需求。
3.财务审计实践教材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完善、补充和修改,导致审计准则、制度、政策也处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从而使财务审计教材、实践教材都无法及时更新,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致使有些内容失去了应用的价值。另一方面,我国审计实践发展较晚,审计课教师难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财务审计教材和实践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再加上财务审计课程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财务审计理论内容太多,各种理论互相穿插、渗透,导致学生一方面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难以一次性理解透彻。
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经调查,在财务审计方面具有“双师型”教师的学校平均仅占3%左右,这种现状使得财务审计教学只能停留在表面。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懂得审计实务,还要懂计算机技术,不仅要懂会计电算化,还要懂计算机操作技能而真正适应这一要求的教师却是凤毛麟角。
5.财务审计模拟实验成本高,设计难度大。会计模拟实验室实验资料,只需要一个典型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和整理,到明细账、记账凭证汇总表,再到登记总账,最后到会计报表的填制就可以了。财务审计一般采用逆查法,先从会计报表审计,再到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审查时间一般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所以财务审计实验资料时间跨度较大。实验资料除了会计实验所需资料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合同、契约书、协议章程等,除了准备正常资料以外,还要设置“审计障碍资料”。同时根据审计目标,还要审查账实是否相符,需要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证券资产等通过盘点法以证实它的存在性。而实物资产的配备难度较大,它需要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以及债权、负债采用函证法以证实它的存在性和所有权的归属,有时还需要直接观察法等其他方法来证实资产的存在。此外,一个单位一年以上的会计资料,企业一般不愿意给予提供,因为这会涉及到商业秘密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数据间的连续性、相关性与钩稽性,这就使得资料的筹集难度增大。随着计算机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对财务审计实验资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充分考虑电算化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对数据和资料要求,不仅准备模拟手工资料,还要准备电子财务审计数据,要购买软件、计算机等,所以财务审计设计难度较大,需要耗费一定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同时硬件设备成本也较大。
6.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建立财务审计模拟实验除了设计难度大以外,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比如,对存货、现金、固定资产的盘点,对往来款项的函证等,而这些在实验室里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只能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弥补。联系校外实习基地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但财务审计课程一直从属于大会计专业教育范畴,在“大会计”的观念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只重视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开发,而对审计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开发却不重视。所以很多院校财务审计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的开发,由于缺乏资金,还处于探讨阶段。
二、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围绕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形成“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以培养审计专业技术为主线设计课程,将财务审计课程一分为二。其中,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在课时分配上,要尽量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为最佳,突出高职高专实践性教育的特点。
1.单项实训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的。案例教学法要求专业教师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的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让学生深入审计情境的现场,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审计思维模式和审计职业的洞察力。财务审计课程内容一般分成两块:一块是审计理论和方法,内容较少;一块是审计实务,内容占90%左右。在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一块,笔者认为,主要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审计实务方面,主要以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为主,案例分析旨在说明哪些违背了审计准则、会计制度、法规,说明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案例讨论旨在说明解决的措施和途径,做哪些调整分录。但这种案例教学比较机械,没有设置多种情境,不能培养学生审计的应变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只有做到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综合实训包括模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财务审计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贴近现实的感觉,犹如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财务审计理论的内涵。审计模拟实验就是先确定一个被审计单位,以该单位的会计核算为基础,采用适当的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完全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在获取审计的证据、出具审计报告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审计约定书的编制,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实践操作过程,熟悉财务审计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价、审计抽样、实质性测试,以及各种审计方法和概念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审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审计不再感到抽象,获得对审计的直观的认识,并能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满足工作要求。
三、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改变观念,重视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高职高专重视这项工作,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因此高职高专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会计、轻审计的观念,重视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对于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一方面要指定专人负责,并派专人去会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实践,尽快完成审计模拟实习资料的设计,联系好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基地;另一方面要增加经费的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组建一个知识结构搭配合理的研发小组。无论是单项实训,还是综合实训,无论是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建设,还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要成立研发小组来专门研究组织、设计实践教学。首先,案例教学特别是在案例选择上,既要符合教学需要,还要新颖、有时代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必须由研发小组搜集、组织设计案例,并编成案例习题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需要配备整套财务背景资料和一到两年实际的财务数据与电子数据,同时还需适用配套的工作底稿。由于实践资料的收集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知识面广,所以要求研发人员不仅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只有组成这样知识结构合理的研发小组,才能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行政事业单位
1.引言
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审计是审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重要方式,而资产评估则是估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现实价值及其可创造的未来价值并为其可能发生的转让、交易作价格基础。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准确性、公平性、透明性将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评估和增值。因此,紧抓两者间的关系,寻找其共性,结合实际,找寻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密切关注的。
2.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关系
2.12.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相互独立,相互区分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是为了财政、税务等管理部门检验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评价会计个人能力而设置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册及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若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相关审计部门便予以确认,否则,便如实进行披露,由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工作提出意见,总之,财务审计是对会计工作的一种监督手段,审计报告依据财务、会计的相关准则,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历史成本。从资产评估的产生条件来看,其职能是对不同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形成的资产估算价值,为其可能的交易提供公允的价格依据,并且交易价格与现金是严格等值的,但由于物价上涨、资产价值上的变化等原因,资产实际价值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账面价值不一定相符。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职能,或者是服务对象来讲,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都存在巨大差异。
2.2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相互联系、互为依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可以完全取代资产评估,这种割裂资产变化与物价带来变化的做法是极其错误地。然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和共性的。首先,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都是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价值以及其增值与否的重要手段。财务审计相当于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检察官,通过审计工作能够检验会计从业人员是否遵循国家的相关法规,从而力求会计账册、报表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财产物资实际价值的目的。资产评估则是当行政事业单位发生重大变动时以中介人的角色如实地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现时价值,只有当会计核算的价值与现时价值相差无几时,资产评估的价值才能与账面面价值保持一致,会计记账时才可以以资产评估的价值为依据,此时,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依托[1]。
3.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3.1对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存在认识上的盲点
长期以来,人们对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性质及结果存在认识上的盲点,行政事业单位对此也是视而不见或者根本无力改变人们的错误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人们普遍无意识地认为资产评估的价值绝对不能低于财务审计的资产账面上的价值,假如高于此价值便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其二,资产的交易价格一定就是资产评估时产生的价格,倘若资产的交易价格低于其评估价值便也是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人们此种既定错误认识的影响,资产评估机构面临着非凡的压力,他们万不敢让国家蒙受损失于是自发地歪曲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来消除良心上的不安与惶恐,更有甚者,资产评估机构迫于事业单位利益主体的压力胡乱地、错误地估算资产价值于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2]。
3.2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不够成熟
行政事业单位多履行一些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职能,其本身并非盈利性质,具有其特殊性。而现行的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并非针对其特殊的职能而设定。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粉饰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与经营成果,由于关联交易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财务审计完全估计不到致使国有资产蒙受损失;其次,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的审计仍未入账,譬如专利权等流失于账本之外,另外人们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争议较大,相关的审计工作基本无法开展;最后事业单位关于土地资产的账务处理也无统一的规范可以依据。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也是不够成熟,比如事业单位的整体价值评估、单项资产价值评估、资产评估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以及增产评估涉及的税收等等都存在漏洞,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资产评估的质量。
3.3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监督机制不全
目前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法律、法规体系庞杂,它们出自财政部、税务局、国土等多个部门,法案经过多个不同部门的整理重叠、矛盾的地方很多,某处规范似乎可以找到不同的法律来源因而其执法便遭遇莫大的困难。非但如此,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也涉及到一些管理和监管职责,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知法犯法甚至故意钻寻现有法律的漏洞为自己膨胀的利益欲望服务盗取国家财产,法律的威慑力不足可见一斑。此外,政府部门也即是行政事业单位纵容甚至包庇一些下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虚构财产、粉饰报表的行为,评估机构也为部分政府部门所控制根据其意愿对国有资产随意估价,此种行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难辞其咎[3]。
4.提高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质量的建议
4.1规范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是对其国有资产妥善管理的两种重要方式,审计机构和评估机构已经成为社会监督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因为两者发挥出愈来愈显著的作用,规范其管理模式也显得特别重要。财务审计和资产管理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严抓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的同时,大力拓展评估服务的领域,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市场需求,以其需求为切入点发挥审计和评估的力量。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要花大气力纠正人们对于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错误认识,在管理时要严格确保审计与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不能因历史原因、行政挂靠、委托主体等不良因素干扰两机构的独立、自主运行而落入混乱的管理模式之中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已是当无之急,唯有如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与资产管理才能步入正轨[4]。
4.2加强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资产,在价值计算、管理方式、财务审计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特色,相关的从业人员应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比如说行政单位的房地产,它更多地是为了满足行政单位居住之便以使其履行事业单位的职能,它并不具有市场因素,在其与非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置换时,资产评估机时边出现了许多急需论证的理论知识。置换行为的合法性、置换土地的性质以及其具体用途等等均需考虑且应严肃对待,类似的理论研究还有很多需要引起事业单位审计与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注意,他们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课题研究丰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5]。
4.3健全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一直是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归根结底缺乏健全的健全的监督机制才会使其百病丛生。构建健全的监督机制首先必须以法律为依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其所遵循的法律体系庞杂,矛盾较多,相关部门应该化大为小,将宽泛、重复的条文具体到某一个审计或评估细节从而从细致处规范审计与评估从业人员的行为。此外,思想教育为辅的监督模式也得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流程之中,对于财务审计从业人员应晓以利害,敦促其知法守法、相互监督,对于评估机构则应三令五申地强调严格要求他们按照流程和规范来处理事情。当然,健全的监督机制非朝夕之力便可完成的,相关管理人员应立足于实践寻求更为妥善的方案[6]。
5.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承担着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增强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确保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责的重任,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毫无义务是对国有资产实施监管的有利武器,我们必须弄清两者间的微妙联系,深入实践中探究困难所在而后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质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国企改制中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关系研究[J].审计与财务研究,2012(9)。
[2]章炳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其应对措施分析[J].新财经,2013(9)。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若干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调查研究,将其问题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1现阶段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本质上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从世界先进国家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虽然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更新和发展,但是却仍然在与国际先进领域进行接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依照现在的管理模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的旧模式,没有根据现代市场的实际要求进行更新的。笔者还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除了在管理理念方面有缺陷之外,在整体的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现有的整个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没有明确的权责分类,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明确岗位责任制度,这就造成整个财务部门无法有效运转,甚至会出现财务信息错误和失真等现象;其次,根据现在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整体的监管力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墨守陈规式的管理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于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发展,更加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市场经济需求,亟待改善。
1.2财务人员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较差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更加需要知识型和能力型的人才支撑,但是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工作方面只是一味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这样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领导者对于财务部门的管理和重视程度都有着一定欠缺,也没有定期地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这就造成整个财务部门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对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不利,对企业无法预计的经营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管理。当下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都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些无法有效预计的成本缺乏严谨的控制管理。从现在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成本的控制管理属于一种动态性质的管理模式,即只是对前期投入做出了一定的管理控制,而且在这一期间企业往往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也给后期的资金投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企业对于后期的隐形成本(即一些无法计算和度量的成本)不做明确的计划和考量。还有的企业会根据预算的情况进行花销,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状况,单纯地依照成本进行支出是不利于其有效运转的。这就造成了企业在很多的情况下无法明确资金的花费原因,这也是造成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实现现代化经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企业财务审计与成本的联动关系研究
本文通过对当下电力企业相关企业财务审计和成本的调查研究,将现阶段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财务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财务审计是对财务管理的优劣进行有效检查的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来说,制定严格的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跟踪式的管理,对之前的财务工作进行及时的审查,以免发生财务漏洞,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
2.2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于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在符合安全生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经营模式。现阶段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属于两个部门的工作,二者之间并没有很密切的联系,不加以重视,这就导致了许多浪费成本现象的发生。其实,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货币层面进行管理,成本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物成本进行管理,二者都是对企业的资本进行管理,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成本控制需要在财务管理的指导下进行,财务管理也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资金管理服务的重要机构,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2.3财务审计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通过对上文所提到的财务审计与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关系,除此之外,财务审计和成本控制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成本控制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也时时刻刻指导着成本控制的有效运行。财务的审计工作是对财务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也是对成本控制的监督,其内部具有紧密的联动关系。
3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长期以来各个企业都向财务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定期对其进行审计工作,保证整个财务部门的顺利运转。财务审计与成本控制通过财务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针对二者的关系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3.1将成本控制全面融入到整个资本预算之中
电力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摒弃之前与财务部门相分离的旧模式,采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新形势,对所要花费的成本进行明确的资本预算。财务部门还应该安排专门的财务审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资本预算进行审计,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现象。
3.2采用绩效管理和岗位责任制的成本控制新模式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若干电力企业的财务审计和成本控制的情况调查发现,“队生产”的传统模式根深蒂固,工作责任制不明确,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想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相关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审计工作混乱的局面,就应该引进绩效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度的新模式,将审计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工作具体地分配到每个人,切实地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工作和错误工作问题的产生。
4结语
1加强财务审计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
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培训为契机,考虑各系统模块的功能合并,或者设计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一次录入,信息资源共享。财务审计信息化通常是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审计活动,财务信息化系统为财务报告提供数据或为数据的产生提供保障。例如财务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等)、SAP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结算管理系统及以上系统的集成系统等,各系统模块均应加入相关查询参数,便于对相关系统进行查询和统计。
2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财务审计提出了空前的挑战,表现在计算机审计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数据测试,也可以用于测试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具体的应用控制。电子通讯的一般风险包括发生故障和由于噪音或中断、信息丢失、信息发送错误、信息错误、引入未经批准的信息问题以及备份要求有关的问题等。电子邮件的使用使得电子通讯联系促进了文本、数据、图像和声音的通讯更加便捷,也产生了数据泄密、网络故障、数据流失和出错的风险等各种风险,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接触控制、信息安全性政策和加密得到控制,已有的控制方法如:自动报警、例外情况报告和加密措施等。
二、财务审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1变革财务审计信息化体系
面对种种挑战,财务审计信息化要采取策略和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网络技术运用于财务审计,已不仅仅是是对财务部门的改革,其实它已经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应结合集中管理和实时控制的特点,组织创新的基础上,重组财务审计管理体系,抛弃财务审计作为事后的反映、控制的旧观念与体制,把财务审计的重点转移到计划、决策与分析上来,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优势,综合各部门的相关信息从财务审计进行预测、分析、计划和控制。
2财务审计信息化人员素质培养
在实施财务审计信息化时,应注重对人员素质的培养,只有在企业的管理层都能熟练运用网络,企业的网络才能和整个企业的管理结合为一体,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特别是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补充新的技术和知识,注重增强财务审计人员跨专业的整合能力及分析、预测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企业的产供销、财务预测、控制和内部协调等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网络技术运用于企业财务,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和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加强对财务发展战略的研究。
3财务审计信息化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