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美术德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德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德育总结

第1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2.万水千山总是情,洒向人间都是爱。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祝福您,老师。

3.老师天都黑了,您乖乖的,早点睡吧,晚安!老师我们喜欢您笑嘛,您笑起来好漂亮,真的!

4.是谁给了我们文明语言?是谁教会了我们人生的哲学?是谁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是您!辛勤的园丁!祝您节日快乐!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你辛苦了!

6.在这个懵懂的年纪,您的身形把我们幼小的世界占据,比肩父母,相差无几。亲情让我们把世界拥抱,师恩让我们把世界创造。春节,祝福献给敬爱的您们。

7.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祝天下所有老师快乐幸福!

8.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9.我说老师啊,您说我们考上大学的时候就是您找女朋友的时候,可现在呢,还是光棍一条,好汉一个,不要耽误自己的终身大事呦。

10.老师是一幅画,让人赞美连连,老师是一句话,让人懂事晓情,老师是一粒定心丸,让人心安神宁,很想告诉您: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11.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12.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愿这吉祥的钟声能为您及家人带来平安、幸福、健康和快乐!祝老师新年快乐。

13.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

14.您的声音,总在我耳畔响起;您的教诲,常驻在我心田。祝您教师节快乐!

15.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扬扬,年年财源广进。虎年快乐!

16.讲台之上,一只粉笔绽放智慧之花;书桌旁边,谆谆教诲引领学海无涯;废寝忘食,赤诚之心催生两鬓白发;夜灯长明,呕心沥血浇灌桃李天下;中秋节至,衷心祝福表达无限敬意。愿您节日快乐,永远安康!

17.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18.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第2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德育;美术;教学;渗透

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渗透德育。美术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极其丰富,为学生展示了世界各地名家名品,能够让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同时,名家名品当中都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仅仅做知识的传播者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与新课标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一、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传统道德认识

美术课的讲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美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把握和理解才能充分发挥美术教材的作用,对于十分具有德育作用的课程内容要着重讲解,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要让学生切实讲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你觉得哪幅作品最好?”“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你觉得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从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融入美术世界,用心感受每一幅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通过作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给学生讲《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除了开展作品欣赏的环节外,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民间美术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民间艺术最难?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言,充分思考,在提高自己的美术意识、道德意识的同时还能分享到小伙伴们的故事,从小伙伴的故事里也能够学到很多。例如,有的同学认为,剪窗花很难,尤其是大窗花,每一下都要十分精细,在剪之前大脑中就要形成剪完之后的形状,感觉和最强大脑节目里的名人堂的选手一样,我也要锻炼自己,向最强大脑发出挑战。经过这样的故事分享,学生都受益颇深。美术教师一定要做好总结工作,明确为学生指出德育点,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不同的故事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二、通过美术课,找到美术知识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要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美术教师要具有十分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术教师应树立传统美德教育意识,透彻分析教材,把传统教育结合美术教学的各个知识点,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讲课时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对于德育的关键点要进行深刻讲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美术与传统美德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去观察生活,观察美好的事物,发现美的存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与道德素质,通过美术的学习,切实让学生感受事物的美好所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讲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时,根据此课的内容,把爱国教育渗透到课程当中。欣赏完图片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还可询问学生到过哪些著名的景点,首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认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通过赏析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古时候我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三、通过美术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展示好人好事,深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美术教材的知识点是有限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在多媒体时代,教师要找到鼠标与粉笔的平衡点,不可过于倾向某一种教学,做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的有效整合,使多媒体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多媒体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好人好事美术作品,为学生树立榜样,有效进行传统德育工作。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十分广泛。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仔细分析教材,把握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美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大胆说出所感所想,教师做好引导与总结工作,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彭琼.让人文精神充盈于美术教学中[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2).

第3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包含于美术教育。如果教师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还可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印度哲人泰戈尔说,德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点燃知识之灯的智慧,其目的在于造就健全的人格,完善人的心灵和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点缀”,使他们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美术教学是学校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美术课堂当然也不例外

一、灵活运用新课中的导入,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一堂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抓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美术课本《请柬》的设计时,我先将事先准备的请柬作品张贴于美术教室的橱窗中,让学生一走入教室就被眼前的请柬作品所吸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上课开始我以生动形象的幻灯片,图文并茂地介绍请柬的作用以及各式各样的请柬设计,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请柬也称请帖,它是专门用来邀请客人的通知,在现代社会中请柬的使用相当频繁。

二、广泛的利用媒介宣传作用,生动而又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不能借助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借助我们教室里的多媒介诉诸学生感官,让其心灵得到陶冶。如我教学五年级美术《唱起来跳起来》一课时,我播放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学生看的是热血沸腾,而那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空前的高涨,好多孩子在那节课上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平时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这时都能抢着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那一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还听说有一位美术教师在绘画课上播放了一首歌:“广阔的天空是蓝的,飘动的云彩是白的,满山的树木是绿的,遍地的鲜花是红的。大自然的色彩多么美丽,这是太阳给的……”,结果学生画出的《美丽的家乡》空前成功,因为对家乡的爱,已经被具体化为生动的形象。

三、在欣赏课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美术课本自第一册起就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刺绣、脸谱、年画、泥塑、雕塑、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512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灾难的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四、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小卡片送给老师、妈妈和爸爸,既深化了主题活动,使学生知道了老师、妈妈和爸爸的辛苦、辛劳,学会感恩,又使老师和父母们感到了孩子们的爱和成长,从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五、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第4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美术是以直观形象感人的视觉艺术,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寓理于情,以情动人。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美术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审美情趣、不竭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学生自主课堂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在学业繁重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综合科目来调节学习的节奏,让学生能够有片刻的放松。所以上好这些所谓的“副科”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上好一节美术课,看似轻松,实则不易。要想出一些新的点子来吸引孩子的眼球。

例如在上《生活中的标志》这一课中,大量的标志图案让学生大开眼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标志,来考考大家这是什么标志。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概括出了这些标志的类别,随后展示一些校园不文明的行为图片,看看你能在校园里的哪些地方设计一些标志,来提醒和改正同学们的陋习。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到“我是学校的主人”的设计活动中,最后以一首初中生行为规范歌谣来总结这堂课。这节课,即到达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渗透了爱校从小事做起的德育教育。

二、在多媒体教学中,轻松快捷地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在上《我喜欢的卡通形象》这一课时,我把优秀大学生的毕业动画设计给学生看――《我姥爷》。在看到这些形象的幽默之余,给同学们的是更多的思考,别让爷爷,奶奶成为空穴老人。一首《常回家看看》更加渗透了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使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和作品欣赏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每学期都要搞一到二次集体创作,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创作作品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中国画、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剪纸等。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依其直观感受产生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的深入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提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增长了辨别美丑的能力,能自觉抵制物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如欣赏《画当年》,让学生在感受中国国画精髓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动地渗透德育

课前要求我们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美术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七年级的《绿来着我们的双手》一课,我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个性、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还以欣赏古今名作的形式、学生语言表达的形式和绘画的方式表现不同学生内心的体验,并根据作品的内容讲述自己对环境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我适时地播放一些古今描绘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诗句,使学生增强爱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

五、在师生交流中,随时随地渗透德育

有一次课间休息时,与一些学生聊到关于画的价值,有几位学生谈到作品拍卖时中国画不如油画值钱,于是就认为中国画的成就、内涵及其珍贵程度都不如油画。针对这种价值观念,我首先对作品拍卖给大家作了些解释。让学生认识到拍卖价的高低,与作品本身的价值是有联系,但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拍卖会的包装,收藏家们的鉴赏能力、投资能力,拍卖市场的规范性等因素。然后与他们谈中国画的特色以及对世界绘画的影响。用线造型是中国画表现的最基本手段,享誉西方的法国著名大师安格尔也深受影响,认为世上最美的还是弧线,他提出:“要深入探求我们素描线条中的各种变化和多样对比,这是描写人物风采的唯一手段。”通过交流,终于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中国画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独一无二的绘画体系,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韵,是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篇章。

第5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聋人; 美术教学; 创造力

作为一名聋人美术老师,我本人对聋哑学生有更深的感情,站在聋人的角度,更能理解学生们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有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这些年来在美术教学中,尤其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一、首先要全面把握聋生的特点

聋哑人由于身体上的残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内心封闭,不愿意与人交流,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康的发展。往往缺乏自信,自卑心理比较严重。而正是这种心理状况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会有抵触情绪,或者对学习的兴趣不浓等。而这点又进一步导致家人或者老师对他们的不满意,批评的较多,造成自卑心理愈演愈烈。聋哑学生在听说方面的缺陷,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理解能力方面也相应的受到一定的阻碍,造成对知识点不能充分理解,这是对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很大的制约。

但是聋哑学生也具备很多优点,如由于没有了声音的干扰,他们用眼睛观察事物的能力就比常人更强,往往能够发现很多难以发现的细节。如果课程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会在上课时更加专注,一丝不苟。由于自身的残疾,他们更具有同情心,善良,正是他们的专注,善良,所以他们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从而更容易去体验美。

二、尊重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同学所做的点点滴滴,只要有进步,就应该被表扬,即便有不足之处也应该先肯定或表扬之后再批评。可以被表扬的地方很多,比如听课比以前认真了,绘画进步了,与人交流时候更有礼貌了等等,都是值得及时表扬的。“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只有得到赞赏,才能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自信心才会增强,心理才能健康。自信心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这样才能消除自卑心理,人生才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在人生遇到困难时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战胜困难。学习中才能不断进步。

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艺术修养方面,聋生由于对声音的缺陷,可选择性较正常人要少的多。而美术是他们具有独特优势的选择。所以首先要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学好,才能提高创造力。爱因斯坦这样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那如何激发同学的兴趣呢?首先作为老师应该充满激情,热爱自己的工作。老师言传身教,点点滴滴都可以感染到学生;其次,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系统构思,努力增强趣味性,趣味性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将授课形式由灌注性教学改为互动性教学,给同学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让同学充分思考,并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将课程的主人变成同学们,让他们设计教学,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把课上好,如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聋哑学生对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其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与健全人一样具有要求上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因此学习兴趣产生了,创造力也不远了。

四、因势利导激发同学的创新能力

每个同学都因家庭、阅历、性格、修养等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美术作品正是对这些独特的思维方式的表现。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独特之处,给予肯定与表扬,并且应该整体讲评,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以激发各自的创造力。比如,对于低年底的小学生,他们喜欢“涂鸦”,涂鸦是儿童画的原始状态,是一种自由的思维活动和轻松的表达方式,尽管显得幼稚和笨拙,往往却是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萌芽。从抖动的线条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稚气;从歪斜的形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童真;从随意的涂鸦色彩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纯真浪漫[1];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基本知识,也已经培养了绘画的基本功,在他们的作业中流露出更多的自己的情感与想象力,而情感的流露正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是对美的欣赏的升华。因此要对不同年级的同学用不同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力。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利用独特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相融合所表现出的视觉盛宴。引导启发学生特有的丰富想象力,才能激发出创造力。

五、美育中渗透德育

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没有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无论是在绘画、色彩还是国画的教学中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色彩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整洁,相互关心,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国画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素描课上可以培养学生朴实,但又不失勇往直前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德育在美育中完美渗透,二者相符相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情操和道德行为,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聋人学生具有与正常学生不同的特点,回想我自己在做学生时的经历以及美术学习的过程,和目前教学的感悟,总结了以上几点教学心得,以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美术作品的灵魂。只有在具备了基本的美术素养、正确的审美观、一定的思想情操和自信心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因此,创造力是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柳青.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2:288

[2] 石雨菲,束霞平. 浅析美术创新教育实践对聋儿能力发展的影响. 美育美学研究,2011, 8: 122-124

第6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一、政治思想方面,本人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始终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并认真学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进一步提高本人的政治理论。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保持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全校各种集体活动,支持并配合组里搞好各种教研活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

二、“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德育工作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在教学工作或生活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进入到班级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第二,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爱,学习一般的爱,学习差的也爱;活泼的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第三,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第四,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作为二年级的语文和五年级两个班美术教师的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校园文化是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氛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弥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它的影响和熏陶,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自身情操。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陶冶情操和创作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恩格斯说过:“环境造就人”。我们的美术教学时时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学习美术,不但要爱美、审美、还要善于发现美,努力创造美,保护大自然的美,并且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激发爱美情趣。

四、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值周工作是学校抓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值周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不起眼,但是不可缺少的。值周教师在不仅每节课下课之后都要到自己的岗位值周,每天中午对各班级进行检查卫生、纪律情况查,对于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总结使得学校卫生、纪律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保障。平时也积极配合德育部的工作,及时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认真完成任务。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大家的大力支持下很荣幸被评为区师德先进个人,我将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工作。

第7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第8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堂 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中,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把从前所实施的专业美术教育转变为生活美术教育。新课改后的美术教育有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这些教育价值所导致的结果将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部分,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美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德育的本质要求——给教育者带来终身的幸福,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不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美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德育的形成和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我依据自己所教美术课的学科特点,由视觉的直观形象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发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美术课程的设置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大领域,德育内容也针对不同领域课程的设置特点有所不同:

一、在欣赏、评述课中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对不同地域、风俗的艺术作品以宽容、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

品德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育者只有不断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间在发展方向和水平方面的矛盾,才能促使品德结构中诸多成分全面和谐地发展。如:在上《敦煌莫高窟》这节课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有的学生大概浏览一下之后就不想再看了,但是当他们听完我讲敦煌莫高窟的故事及艺术价值后,他们开始仔细欣赏了。当他们听到我讲述发现敦煌宝藏及文物四处散落的过程时,全班学生表情激愤,有的学生感汉道:“怎么就那么笨!竟然会让外国人跑到我们国家来抢东西!我们也去把被盗的文物抢回来!”……听着学生们的发言,我不禁感到非常欣慰,他们的话虽然稚嫩,但是一颗颗炎黄子孙的爱国心却已经表露无遗。顺着学生们要把文物抢回来的思路,请学生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中国落后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国家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学生们的神情表明他们要努力学习的决心。这堂课不仅是一堂艺术欣赏课,更是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们都收获颇多。

学生们在欣赏《捣练图》时,有同学笑话唐代妇女太胖,但在他们认识到我们祖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我们祖先高超的技术时,他们脸上写着自豪。这种自豪的表情同样出现在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时,学生们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同时也认识到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再如,在上《格尔尼卡》课时,一打开书本,就听到有学生在说:“画的什么东西?象鬼一样,我都可以画出来!”全班学生哄笑起来。稍停片刻,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我接过刚才的发言说:“你们是怎样看待这幅画的?你们见过被炮弹炸过的尸体吗?”学生们的表情凝重起来,我介绍了当时的背景,请学生们探究课本中的问题。最后,我请学生们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次战争?”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中,我们达成了共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但了解了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更认识到理解尊重不同文明对世界和平与安宁有着重要使用。

二、在造型、表现课中唤起学生更微妙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认识、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为今后的文化传承与交流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耐心,磨炼学生意志,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发展个性。我在教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认为外国画比中国画好,中国画太简单,几笔就画好了,仿佛谁都可以成大师。而外国画要画像,技法很难。面对这种思想,我把学生分成两派进行辩论,一派认为中国画好,一派认为西画好,在辩论中,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争论许多学生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为我们祖先创造的杰出艺术而自豪,他们都开始愿意尝试用毛笔、墨汁、宣纸画画了,那认真程度让我对祖国的艺术前景充满信心,这节课改变了学生以往对中国画的误解,增强了学生对我们民族传统绘画的理解、认识和热爱。

版画学习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的过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看完我的演示,该他们动手时,有很多学生却选择简便宜操作的图案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看到偷懒的学生的作业以后,也放弃初衷,拿着半成品的作业来交。还有的学生畏难情绪较为严重或者是不自信。针对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原计划的课时因这些变化而稍稍延长了些,在作业讲评时我先谈他们作品的优点,再提要求。针对不同的问题单独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学生们面对修改的作业明白了“任何成功背后都有加倍付出的努力,谁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

三、在设计、应用课中培养学生的公德及环保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学习中养成乐于助人、做事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如:在《大家动手做条龙》的课前准备中,我要求学生们准备学具。上课时却有部分男生什么也没带,一个人不带纸杯将影响一个小组的制作,组里带纸杯的同学非常生气,坚决要求换人。我批评了不带学具者,但强调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终于,一条条龙制作出来了,没带学具的学生显得比以往勤快许多,忙着收拾桌子、捡地下的纸片儿,打扫卫生十分卖劲。小结的时候,学生们的总结非常全面,为那些没带学具的学生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美术课,同时也让龙的精神逐渐扎根在每一个龙的传人心灵之中。

四、在综合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塑造学生们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宣传品的设计制作》课中,各小组分工明确,就连平时调皮的学生也没时间说怪话了,不太擅长画的同学就配合画画的同学制作,还有些女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宣传品中加入花边、布贴,非常新颖别致,平时不爱动手的学生在这节课中也尽力配合其他同学进行制作。浓浓的团结友爱精神充满了整个课堂,我们共同感受着这美好的时刻。

第9篇: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 美术鉴赏教学 情感因素 美术作品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所关注的往往侧重于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违背了教学活动的宏观规律。情感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美术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美术教育目标之一。美术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一、美术鉴赏教学应把情感性当作目标和旨归

1.情感性是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美术作品中。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人类的精神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2.情感的把握是理解作品的基础。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显现、情感的寄语。因此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是作品的生命力。如果不能领会作者情感,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在美术的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3.情感的介入是美术鉴赏活动的环节之一。

美术鉴赏的主要过程是感受、感知、联想、理解、评论,而后提高审美认识,作用于现实。对美术作品,鉴赏者首先是对其形成美的感知,然后是在渗透诸种知识与经验的体验活动推动下产生联想和想象,由此对自身的心理、思想、生活等起到作用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感知,联想,理解等环节都须有情感的介入,而且必须是真实情感的完全投入,予以独立地感知、认识、评判、理解、体味,最后获得审美满足。这样,鉴赏者就会获得更为深刻、独到的艺术体悟和艺术享受。对作品的内涵阐释,有时还会大大超过创作者原有的创作认识范围。只有这样具有创造性的美术鉴赏活动,才是有力度的鉴赏行为。

4.情感的渗透是德育教育最好的形式之一。

美术鉴赏课通过美术文化认识的过程,感化心智,激发精神。讲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德育并不是空洞的,对真理的追求充满感情性。美术鉴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鉴赏者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悟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二、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情感润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教学目标中把握好知识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描述中涉及了三个维度:方法和过程,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首先要避免的是过分注重知识、技能内容的传授,忽视传授知识内容的情感熏陶。比如备课时只关注作品的形式分析、作者介绍、背景知识等,教学时一味“指指点点”,结果学生囫囵吞枣;或者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停留在简单的说明、生硬的概括阶段,甚至略而不提,提而不说,没有进行情感化的分析、讨论、阐述。而另一个错误理解新课程的做法是过分注重一些调动学生情感的形式,如活动、游戏、讨论、分析等,但老师没有做好总结评价、引导深化,结果场面好看,学生并没有多少内在的和作品内容相联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内容偏离。

因此,新课程给我们设置的三个目标维度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与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情感体会,在情感领悟中加深知识理解。

2.找准美术作品情感领悟的切入点。

《傅雷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作者的悲欢喜怒,使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这种神经的震颤是与作品交流后精神上的共鸣、心灵的震撼,以及所引起生命意义等哲理性的追问、思考。

不同的作品,情感表述手法与显现层次也不同,因此情感领悟的切入点也不同。古典作品情感表述是理性、细腻而微妙的,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现代派作品情感表述强烈而直白,如蒙克的《呐喊》。许多文人画追求闲适淡泊而自得的心态,如《寒江独钓图》。有些写实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扣人心弦,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奴隶》等。而非写实作品则通过象征、影射等手法传情达意,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有些作品就是艺术家人生与性格的写照,如凡高作品中明亮的色彩与动荡笔触和山人中有着孤傲神情的花鸟。

情感本身是抽象的,但传情达意的手法是可视、可述的,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进行有效分析,引导学生在精神上与作品(或作者)进行交流,用对艺术的思考叩触自身生命情调,定能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思想的灵境。

3.“以心换心,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的火”。

对于作品,教师先要感动自己,要能让喜怒爱憎随着作品的评述而真实自然地流露,这容易使学生随着作品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在“感同身受”中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使思想得到升华和提高。

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并具备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可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作品的展示与呈现充满感染力、征服力;才能让学生对老师信服,从而启迪学生心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4.感受、理解、包容学生的情感世界。

理解作品的情感,把握教师自己的情感,这些还不够。让美术作品真正触动欣赏者,还需把握好欣赏者的情感特点。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对象是中学生,他们都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人都有自身的情感内容与需求。只有学生上课激情洋溢,情感随教学内容而喜怒哀乐,这才是美术鉴赏教学一大快事。

其一,创设审美情境。教师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精心地创设审美情境,使学生在一种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是美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其二,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应该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自身所长,给每个学生以充分发展的自由心理空间。只有源于此,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地进行审美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理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种接触中,教师效应无疑是最深刻、最具影响力的,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以及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

三、结语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一切活动都受特定情感的支配,创作活动如此,鉴赏活动也如此。在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养情感的园艺家,而不是一个冷淡无情的教书匠”。应当凭借直观生动艺术的形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去摇振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道德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发展。说到底美术鉴赏教学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美的情感教育。我们只有以此为契机,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