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吴东平
江西省贵溪市冷水中心学校 335413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境想象和情感领悟能力,体会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传承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教学的意义体现于让学生在朗诵古诗中形成高尚情操,在理解古诗时领悟中国文化,在情感体验处了解先人情怀,在学习古诗后热爱古典文学。同其他文学教育一样,古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勿拔苗助长
一、注重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在我国一个优秀的人才不只是指一个人学识的高低,还包括一个人的情怀,智慧以及思想境界等多方面因素。而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包括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怀等在内的多种条件,来培养优秀的学生。在任何一首古诗词的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单个字词的意思,还需要感受诗人在写诗时的心境、情怀以及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各种文化的感知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将小学课堂与社会相互联系起来,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偏向生活化,引导学生从过去走向未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词以及不同诗人对于同一意象的古诗词进行对比赏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心境。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及魅力。此外教师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加强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这首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首诗词中的意象,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境和情感。因为诗人在写诗词时,通常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不同的意象之中,所以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分析意向及写作方式,表达技巧都十分重要。经过多次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学会足够的意象特点含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的古诗词。在诗人的眼里,任何一种花草树木,大海河流都能够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可以从《游子吟》这首诗词的意象中体会到作为母亲的不舍和无限的关心。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有喜悦,有不舍,有忧愁,有想念。每个字词中都流露着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逐渐真正感悟。《浪淘沙》中,诗人仕途失意,不受重用,尽管多次被贬,却一直不畏权贵,而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依旧向往田园生活,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点出刘禹锡对于田园生活的渴望还要点出对于权贵的厌恶。适当的讲解后,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讲老师听的模式,用来检验教师的授课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听懂。给予学生一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加强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以及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为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李白《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授课。首先这是一首对于大自然风景描写的古诗,学生对于李白这位诗人并不陌生,那对于这首诗的讲解就一定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在新课开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诗中天门山和楚江美景的视频或者请学生欣赏天门山和楚江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这些视频和图片看了感觉怎么样?”学生对于实际美景的感知肯定是具体的,学生肯定会说“壮阔”“雄伟”“漂亮”等这些简单的词,且能直观表达看法的词语回答教师的问题,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而此时,学生借助另外一种方式已经在无形中认识到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教师在授课前已经给了学生一个关于诗中美景的具象表达。这首诗的教学此时就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借助各种自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天门山和楚江美景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画画、写作等,再收集学生的作品来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之后就可以进入正题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千年前的李白对于天门山和楚江也有和同学们一样的赞叹。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表达的吗?”这时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此时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也就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教师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文本的类型、篇章结构、情感表达的方式和体裁等进入深层次剖析,聚集不同特色的思维方法,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这些思维习惯,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也能给学生带来竞争、接受、体验等不同的学习体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会使课堂氛围更浓厚,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丰富,其语言思维也会快速增强。
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堂中,这首诗主要传递的是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其中“异乡”二字就能让学生直接看到这是一首关于思乡的诗句。但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首诗的表现风格、思乡情感,就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多角度来剖析这首诗词。其一,教师运用对比法,与《泊船瓜洲》《静夜思》等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分析,看这三首诗词在表现方法、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点,学生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其语言思维被完全激活。
结束语
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古代文学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并自愿投入古诗文学习的行列,此时教学目标已经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魏智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教学探讨[J].天津教育,2020(11):107-10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实践运用
“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不断向前递进,又不断回复旋转的循环运动过程,语文能力和素养螺旋式地被提升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对语文基本功进行扎实的训练,运用递进、循环的形式对语文教学进行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训练。探讨“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让小学语文的未来变得更美好。
1.研究背景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在逐步推进与完善。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现代语文教学工作者重中之重的任务。
国家都教育大力改革,蕴含社会对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殷切期盼,对语文教育实现实质性突破的无线期待。我们将对语文课程改革做出不懈努力,以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效。
语文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能力弱、效率低、学生不爱学习、社会满意度很低等。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工作中不断反思与不断总结中,我认识到,遵循语文学习的学科规律可以取得优质的语文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应该在实践中发展。
2.研究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进行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研究,还要对高效地轻松地掌握大容量的语文知识进行探讨。同时,我融入了对各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3.“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递进循环式,即一层一层地深入,逐步推进,往复回旋,使得食物周而复始地运动和变化。以某一项为中心不断地向前推进学习,并且对每一阶段的学习都进行往复回旋的复习和巩固,从而达到对知识记忆或技能和学习素养的提高。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分阶段分步地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实到位,最终取得语文能力和素养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4.基本方法
4.1口语交际方面教学
在低年级阶段对口语交际最好进行集中训练,以讲故事、背课文等交流讨论方式为主。外加用母语交流的能力学生自身就已具有,这不是教学的难点,因此集中训练会导致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课堂中表达。所以,教师应该将朗读积累复述课文作为练习口语交际的重点,让学生积累语言、接触语言,并把它们转化成口语表达。例如:低段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是认字、写字、拼读、朗读、背诵等,平时随机在学生学习中测试,并且循环进行。
4.2写话方面教学
写话不能在低年级就进行强化,既不能提前,又不能运用攀比,应该正确地运用“递进循环式”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大量识字,广泛语言材料等。语文素养得到积极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得到增强,就能让学生积极地、有兴趣地进入写作状态。只有准备工作做充分,首先学生的语言材料不能缺乏,书写的基本功和思想意识都不可以不成熟,这样就不会出现让学生心里憋了一堆话却写不下来的情况。
不让学生提前练习看图写话,或者提前写日记等,必然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的心理。加强教师在学生学习时期对学生的心理关心。例如:让老师每天带小学生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听听故事等,学生的语文生活会随着故事的增多、课文的熟练、好看的汉字而丰富多彩。同时,提前练习写话会导致学生写不好字、写错别字、不认真等坏习惯。所以,小学语文教育需要遵循规律,欲速则不达,而不能急功近利,这样就会扭曲语文教育。
4.3评价制度改进
有一个好的评价制度,才能更有效地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是以阅读为基础的,现在的评价制度仅仅是以一张试卷评价检测语文学习,而这样的评价制度只能评价教学结果,不能评价教学过程,容易对教师起到误导作用。运用试卷和题海战术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在老师教育学生中频频发生,我们需要寻找和探索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与检测。例如:我们对于小学生低段语文教学的评价应该是认字、写字、拼写、朗诵、口语交际等评价手段,并且在学习中随机测试,不定期地循环进行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评价与检测。
5.结语
以阅读为基础的“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各阶段对不同的训练目标做到清晰明了,通过目标要求知道自己对教学的实践活动,不用题海战术残害学生。改进评价制度,既评价教学结果,又评价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做好教学核心任务,研究好教学核心策略,落实好“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粘培红.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88):40.
>> 漫谈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漫谈 对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漫谈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浅谈高中地理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漫谈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素养的养成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漫谈 漫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艺术漫谈 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探析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运用之地球运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6-17.
[3]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4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75~85.
[6]辛涛,姜宇,王烨辉.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11.
[7]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5(4):6.
[8]王烨晖,辛涛.国际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模式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5(09):12~14.
[9]日本教育方法学会.现代教育方法事典[M].东京:图书文化社,2004.299.
[10]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在我校启动.,2013-5~17.
[11]吴爽.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J].教育家.2015(9).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人文内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26-02
在现代教育中,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性,这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样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也紧跟课程改革的要求,也积极进行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更加注重教材的人文内涵,在教学的策略上也更加注重根据教材的人文内涵的特点来制定,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就是这样的教材。对人文性以及其教学策略,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的一些特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采用上更加科学、合理,这样会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才会培养出富有人文内涵的人才,也才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1.对教材中人文内涵及其有关内容的理解
1.1人文内涵的涵义。人文内涵简单地说就是具有人文性,而人文性即人文素养,是指各种优秀的、健康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价值观等,具体说来,就是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维护,对自我关怀的关切与追求等。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再像以前那样作为第一要求,而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上,也务必要求以体现人文性为宗旨。
1.2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的特点。与其他版本的教材不同,在人文内涵方面,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的积累,语文素养属于人文内涵的范畴,因而学习语文或者使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其本身就要求进行人文内涵内容方面的教学。其次,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能正确把握好语文课程的定位,是根据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订的,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审美情趣、理想价值、人文关怀等。第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人文内涵方面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不再像以前大多是课文的教学,现在教材的编订更加的科学、合理,有人文性。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材由课文、习作、练习、口语交际、主题活动等几方面组成,在内容上,既有文章,也有古诗、故事等。
2.注重培养小学生人文内涵的重要性
2.1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树立从小就培养学生人文内涵的理念,对小学生来说,就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性。只有这样,才会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把握住新时代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文特点,从而成为对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有用的人才。
2.2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诚然,在现在主要考核方式还是笔试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也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因为近年来考试内容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对语文学科来说,更加突出了对学生人文内涵的考核。但是这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其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主要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当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以其教学策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在现阶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内涵,一些教育工作者存在误解,认为小学生心理智力发育还不健全,不要过早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或者是人文内涵的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就算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小学生也可能理解不了,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影响了其它内容的教学时间。这些都是认识不到人文内涵的重要性、不重视人文内涵教学的体现,同时在教学策略上也没有特别地进行设计。
3.2在培养学生人文性的教学策略上没有积极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文性的教学策略上没有积极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说明的是其培养学生人文内涵的教学策略上失误。一些老师虽然认识到了培养小学生人文内涵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教学策略,往往舍近求远,不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4.如何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教学,提高其教学策略的水平
4.1要注重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虽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全面,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人文内涵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可以结合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的内容来教,例如使用动画、插图,学生自己动手作画的形式等。
4.2要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就要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每个单元后的主题探究活动、口语交际,以及小学语文特有的语言表达方面的教学等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冯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及其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12)
[2]刘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题类型与教学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
1.开展项目研究,改进教学方式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还没有完全实现,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处于一种表层状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迫切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学科概念和学科学习过程,形成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
以“深度学习”促教学改进。学校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起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该项目的切入点基于教师,为教师提供一种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和实践策略,归宿点指向学生,给学生创设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直指教学系统中四个最基本的问题――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评,教师要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围绕单元教学设计,聚焦深度学习四要素,构建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我们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形成本土化的深度学习理论体系和教学实践模型;建设优秀教学实践案例库;形成部分学科教学指南。推进中,我们特别强调体验式研修,在小、初、高各学部都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
以项目式学习改进教与学。我们以项目引领的形式建设专业教室,开设人文主题课程、实践探究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思维类课程、STEAM课程、领导力课程、戏剧课程等跨学科课程,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途径。
以STEAM课程为例,STEAM课程群包括通用技术六模块、工业4.0六模块、清华大学工业训练中心课程等。高一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合作,设计海报LOGO、项目路径,学习软件、设计零件,进行设计组装,调试运行。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分工合作,交流思想。这便是STEAM课程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教会学生做,更教会学生在遇到全新事物时如何去认识它、理解它,如何更深入地思考。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更高,体现出能力层级的发展性。他们首先进行工具及技能学习,如文献查找、数学建模、设计软件等,之后基于各自的设计进行尝试,试错修正,组装、编程、调试。该课程将学术性内容直接运用于实际的项目中,强调探究性学习、技术支持下的学术探索及学科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工程学”思想和“做中学”模式,全面提升能力。
2.改变评价着眼点,探索多样化评价
改变评价着眼点,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生能力发展作为评价的着眼点,能真正推动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以及学校各方面建设。评价学生能力,要考量能力点包含什么,如何发展这些能力。学校据此给学生提供培育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等一系列能力的课程。
借助大数据,评价学生能力起点。在开学初,我们借助大数据对新生进行学习力的评价。从逻辑推理、概括提炼、心理旋转、听力记忆、知识广度五个方面测评学生的学习特质,以判断学生的能力起点,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做好个性化指导。后期还要通过课程管理系统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自我国于2014年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以来,核心素养培养日益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各阶段教学纷纷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要教学指引,初中语文教学亦不例外。为突出学科教学特点,发挥教学价值,初中语文教师需先明确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内涵,选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目的,达成预期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素养是对个人道德水平、综合能力之反映。为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国家于2016年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对学生需具备的主要素养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践行国家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如下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虽然该标准是针对高中语文制定的,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教师同样可以借鉴。毕竟,各阶段语文教学的总体育人目标是统一的,只是在具体教学中各具侧重罢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落实好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获取语文知识,还能获得能力品质的同步提升,更为适应社会新形势、新环境,积极健康地成长。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注重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属性及培养目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之重要目标,学生其他语文素养的生成都是基于语言能力而获得的。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需要教师关注课文,通过字、词、句等语言文字的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精彩语句,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感受独特表达方式,如多感官互通、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2.加强情感渗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强调“三维”目标,其中情感目标是重要内容。落实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体现的作者情感,使学生获得感悟,实现情感共鸣,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刻理解文章主旨,进而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获得启迪与感悟。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学《老王》一课时,引导学生感受老王善良的品质,使其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正视生活中的苦难,积极拥抱生活。通过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渗透,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驱动 核心概念 生物学教学
在现在新课标的改革应用中,学校和老师更为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努力加强学生对核心概念学习及其应用体会。以核心概念教学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效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情况,使学生不再只是机械式的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整体把控也更有整体感和理解力,对教学的中心思想和运用也更加灵活。本文将以生物学为例,对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同时也以问题驱动为基础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以问题驱动在核心概念教学策略成因分析
“问题驱动”本是一种需要建立于对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不理解或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问题式的引导分析学习,从而体现出问题的核心内容和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自我学习、探究合作学习的动力。但是我们在对问题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中,也还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问题,一是在问题的引导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要求为主体内容进行思考,实现主体式的原则;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实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多建立自主式的学习方法,从而建立教学结构的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将问题转为自身学习的动力,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环境。
二、以具体应用策略和实例进行探究
1.核心概念冲突策略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概念概念教学是意义教学里最为常见的类型,掌握生物概念教学策略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掌握生命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有效保证。在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日常生活中习惯或者一些片面的理解所引导,从而导致对问题的分析学习不全面或错误化,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冲突理解,让学生对学习的概念更为模糊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和现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前缀化教学,避免引起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错误,实现科学化的核心概念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2.前需知识潜伏策略
前需知识就是需要我们对新的知识的理解学习中,首先应该具有其知识点的基础学习认知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对问题的分析更彻底,这也是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基础。比如:在高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对染色体组进行学习时,首先,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进行引导进入学习:
问题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2:此技术主要诱导的是染色体组数加倍吗?
问题3:此技术与生物体染色体加倍有何种关系?
在前面两个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然后在对问题3的疑虑中进行学习本课堂所需学习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也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习。当我们对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对问题的学习所需应用到的基础点进行搜寻,将我们所需学习的问题进行细化,最后有助于对问题的总结分析。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对核心概念问题的整合升华,对问题的细分迁移,从而帮助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学习。
3.核心概念的完整性策略
我们在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通常是采取的记忆式,这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无法将知识点进行延伸学习、应用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将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细化,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点进行有策略化的设计,一步步加深学习探究,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应用,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对不懂知识的教学,把他们的问题进行整合讲解,有助于实现问题的更全面学习。这种核心概念的设计化教学策略中,老师通过对问题的一步步分析引导,整合学生的问题教学,最终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探究学习。
4.关注定势与认知风格
当老师在对问题的设计过程中,一步步的引导分析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减少死记硬背的习惯,也能加强他们对自我知识的学习探究。所以,老师对问题的讲解过程中,应该采取最为有效合适的方法,多多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和听取学生的要求需要,做到怎样如何更好的体现问题的提出,同时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对以前知识的学习,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自我分析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增加他们对知识更全面化的分析学习,从而实现由简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理论到实践,更好将知识转变为自身的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永强. 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化策略的探索与思考[J]. 中学生物教学,2014 (04):35-37.
[2] 吴东平. 问题驱动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通报,2015(08):36-3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要想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分析初中生身心发展实际,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这样能够缓解名著阅读的困难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因为是刚步入初中阶段,心智各方面还尚未发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篇幅较短、语言通俗且是学生具有兴趣的名著,像是《海底两万里》这一类新的名著就十分符合学生需求,毕竟“怪物”二字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为此,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创新设计,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从简单入手,让学生逐渐爱上名著,爱上阅读,从而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让学生去阅读名著,跟学生自己要去阅读名著,这是两个不同的状况,核心区别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不一样,如果学生对阅读名著是不感兴趣的,他们的阅读效率就会一塌糊涂,不仅仅浪费了时间,还对学生身心造成了摧残,这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情景。最好的教育是唤醒和影响,教师本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喜欢阅读名著,这样才可以影响到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结合多媒体技术创新名著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其是新课改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手段,具有集图文、音乐、动画为一体的优势,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一些晦涩难懂的名著阅读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文学素养得以发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西游记》名著教学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陈列出其中的主要人物,同时对其性格、物品、标志性特征进行简单概括,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其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积极借助这一方式来对名著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保障名著阅读教学活动质量和效果。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大大提升我们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这种技术,最重要的是树立信息化的教学意识,并将这种现代化的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也学会借力,学会借力工具,提高阅读效率,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
3巧用课堂剧创新名著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名著阅读内容来为学生编成课堂剧,然后让学生进行情节演示,这样学生就能在体验中更好地领悟名著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名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水浒传》名著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截取某一段电视剧来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按照生动的电视剧来进行再一次的情境演绎,通过这一方式来呈现出一节课堂剧,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能得到明显提升,另外还能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不同人物心理以及情绪,产生想要继续阅读的欲望,促使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有序地实施下去。凡是有乐趣,学生就会愿意参与,相反,没有乐趣学生就不愿意参与,教师就是要巧用课堂剧创新名著阅读教学,增加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及国内背景作了分析,特别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教育这一部分改革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解读和剖析,提炼出了三个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院校科学教育的期待和要求:构建科学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一般能力、学科能力、师范能力);素质结构(科技素质、教育的基本素质、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
课程改革后,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除了课前的潜心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保障,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具独特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成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异质合作小组中,学生不但有共同的小组目标,而且还有自己的个人角色与任务。为了达成目标,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互动,相互依赖,共同成长。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合理;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当;合作小组的组建不合理;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指导不恰当;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不能良好合iting作;语言的使用不能体现合作性,以及不能合理、有效的评价小组的合作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下列措施: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教师信念;提高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能力;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增强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明确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责任,形成积极互信;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素质;合理、有效的评价小组的合作活动以及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2、《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要凸现显性目标与长效性
目标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显性的知识、技能上与长效性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并举。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与要求,也是课程教学策略的核心。美国科学教育学者埃尔思乐(WilliamK.Elsler)等人在《小学科学教学》一书中探讨了三种主要探究式科学教学方法:理性探究法,发现法和实验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中,当“传授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者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平衡,协同发挥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得到提高。
3、《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要融会贯通学习型评价
学习型评价在小学科学实验班中应用效果逐步凸显。具体做法:(1)增加课堂开放式提问及其等待时间;(2)课堂实验(任务)利用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促进自主与责任意识;(3)课后作业及实验报告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诸多实践证明,学习型评价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恰如其分的应用,改变了科学教师的一贯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课堂互动效果;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了科学教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有关《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