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秀作文大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生中的第一道题是选择题。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来到这世界时,我们就面临着无数的选择。当我们面对行凶的歹徒时,我们是选择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还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悄悄地溜走;当同学,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慷慨相助,伸出援助之手,还是置之不理呢;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我们是不依不饶呢,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呢?在人生中,类似的选择一个接着一个,选错一道都将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一生中,人生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每当这时你是否能找准自己的坐标,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人生的选择题,你能得几分呢?
人生的第二道题是填空题。有人说,人生下来就好比是一个臭皮袋,它里面空空如也。人能否有所成就,关键看人是否为自己填充了足够的知识。这话很有道理。任何人生来都是无知的,所以任何人想要有所作为,都必须从社会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但是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东西充实自己。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莱得,小的时候学习不好,对物理,化学不开窍,但他没有逼着自己去学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心理学,最终成为出色的心理学家。在人生的填空题上,我们不一定要追求高难深精,但一定要填充适合自己的知识。这道填空题,你又填了什么答案呢?
人生的第三道题是判断题。在人生中我们无疑要对他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给出自己的判断,这时你是从“世人浑浊而我独醒”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还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呢?随波逐流,也许你会过得顺利,或许得到些许好处,坚持自己的判断你可能会有所损失。这时你是否敢于坚持自我?
我的藏书角
俗话说:“欲知千古事,需读五车书。”我家有一个藏书角 , 那儿的书应有尽有,现在就让我来向您一一介绍吧!
虽说“斗室没有乾坤大”,但我的“寸心却比天地宽。”我的藏书角虽然不大,但是却能使我从一个起点到达另一个更高的起点。我把书整理得井井有条,一类一类地区别整理出来。第一层我放上了一些故事书,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英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读之如饮甘泉,沐春风,使人觉得如获至宝。第二层放着一些作文书,什么《考场作文》、《优秀作文》、《三优作文》、《获奖作文》满目琳琅,读之如被卷入色彩缤纷的百花园,使人流连忘返。第三层放着一些练习册,有《一课三练》、《学练快车道》、《练创考》、《天天练》……这些书仿佛是循循善诱的良师,令我可温故而知新。当然,我们不能因为“ 一心只读圣贤书”就“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应该开阔视野,对我国文化历史上以及成就都应熟读之。可想而知,第四层放的都是中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有《绘画大全》、《文明中国》、《书法》、《中国历史》……读之如品尝滋味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当然,我是“求知急似渴思引,载知犹如蝶恋花。”
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跨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用我们现在的智慧,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用书来充实自己,美化人生,认识社会。我的藏书角不就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吗?不就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吗?不就是穿越激流险滩的航船吗?只要我在藏书角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勤劳汗水,明天将可“一览众山小。”
注:本文曾登于《教育周刊》!
下面本文拟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对作文的开头设计作一粗浅探讨。
高考作文想达到吸引人的眼球,获得高分效果,开头必须要讲究形式和文采。例如在作文中,开头的形式大体有题记、短片日记、诗歌铺垫、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句式点题、问题引导等等。如何做到形式和文采的有机结合,需要多积累,多思考,多辨析,多运用,进而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那时你就会明白这些形式和技巧便是可以洞悉和掌握的,即到达所谓的“游目骋怀远迷宫,万变难离皆其宗”的境界。
一、题记:提纲挈领扣精魂,一语破定乾坤。
题记能够凸显文章的主题和要旨。它是指能够揭示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句子。贵在含蓄简洁一语中的。但在具体运用题记的时候务必要注意,题记不是随手拿来的,更不是直接从文章中摘抄的。它是文章主旨的概括和点睛之笔,也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贵乎神,就是要让题记奠定作文的品质和韵致。此外题记一般不宜太长。
例如《好样的同桌》一文的题记:“人生的真谛,别人无法教你,只能在生存的过程中自己体味。”这里引用了名言,一言既出,分量不可小觑。再如《五彩的幸福》题记:“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把生活中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短片日记:抛砖引玉尽文气,彩头花絮添新意。
日记体本来就是作文行文的一种形式之一。它能够打破一般文章整章整段的单调,给人以灵活清新的印象。这里讲的短片日记,就是利用了日记体的这一优点,加以运用的。如《邂逅》的开头:“某年月日,雨,星期天――长久的冬季,使人窒息,抑郁的星期天,压抑着情思,无聊之处,便顺着意识的流动,双脚开始了漫无目的的远游……在公园拐角处的梧桐树上,遇见了你――嫩芽,哦,美丽的春天!”这片小小的日记,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却把作者的情感变化展现的一览无余,可谓妙哉!
三、诗歌铺垫:缘情造境起风云, 辞采风流力万钧。
诗歌具有精炼、概括、含蓄、意味隽永等特点,诗歌铺垫不仅能够更好的表达文章的情感旨趣,而且还能够增添文采,让你的文章意气飞动,辞采飞扬。诗歌铺垫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引用现成的诗歌;一种是原创。
引用现成的诗歌是多数人的首选,因为只要你能够记忆起适合文题、切合题意的诗歌都可以运用。如《真正的天堂》(2005高考优秀作文?湖南卷):“你站在窗台上看别人/别人站在桥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装饰了你的梦/”这里引用卞之琳的小诗,使文章的意味突显隽永,余味幽长。
至于诗歌原创,第一、可以弥补作者因一时紧张或者失忆而想不出适合情境的诗歌的不足;第二、因为是原创,就是根据题目来创作的,它比引用的诗歌更为切题,它就是文章的直接组成部分,所以能更好地营造意境,表达情感。如《逝者如斯的轮回》的开头:“‘江南旧日采莲女,红妆裹,藕花深处恨难求。纤腰束,牵延步,首徐回,杯盘笙歌五更躇。东风破,明月缺,一行相思泪双眸。’生命中的轮回,有时就如偶遇一佳人,有沉鱼落雁之容,碧月羞花之貌,性行贤淑,但仅是一面之缘,复见难矣,空余一怀愁苦。”此处把轮回比喻为偶遇一佳人,有情有境,可遇而不可求,大有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惘失落之感。
四、名言警句:春花秋月露华浓,文渊阁楼写情重。
这是在作文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它比起引用诗歌来,一则少了记忆的难度;二则可以信手拈来,灵活机动。如《明月,照着我们的脸》(2005高考优秀作文?江西卷):“唐时的风,吹动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的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含有月的诗句连串和组合,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五、寓言故事:言微旨小笔犀利,醒世谕理有张力
寓言故事适合一些记叙或者议论性较强的作文,因为引用寓言故事一方面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这寓言故事本身就是文章的例证之一。它出现的目的就是作为补充或例证之用的。如《胜与败》中开头引用《伊索寓言》中《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来补充说明胜败是相对的,胜败会因时因地相互转化的道理。
六、句式点题:势如破竹添虎翼,华首余芳造英奇。
句式点题是指用一组句子来点明文章的主旨,当然这些句子大多借助于一定的修辞手法。诸如排比、比喻等等,如《我们美丽的往昔》的开头:“曾经冬去春来,春暖花开;曾经沧海桑田,天地轮回;曾经潮来潮去,海浪翻滚;曾经月桥花院,锁窗朱户;曾经……曾经的一切良辰美景如东逝的春水,虽然一去不回,但是在你心灵的河流中定会留下朵朵晶莹的浪花……”,这里运用排比,不仅能点题,还能增加语势和文采。
七、问题引导:名装丽服须善剪,二月春风作针线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好作文的关键是要对作文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表达的愿望。
1.观察诱趣
学生大都生活在家庭和学校里,家里、学校及其周围的人、事、景、物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学校的一草一木,同学的一颦一笑,老师的一举一动,爸爸骑车,妈妈梳头,爷爷抽烟,小鸡找食,小朋友做游戏,这些都可以当作学生观察的对象和内容。也许,这些司空见惯的事对有的学生来说毫不起眼,引不起兴趣。这时候,我就会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比如,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向田野,走向山林,走向社会。艳阳高照的春天,去欣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倾听小鸟的歌声泉水的琴声,领略油菜花那一望无际的美丽风光;夏天去小溪里捉鱼摸虾,嬉戏玩耍;秋天,去果园里品尝黄橙橙的桔子,收获丰收的喜悦;冬天,和漫天飞舞的雪花捉迷藏……在欣赏游玩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用心体验过,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2.情境激趣
在作文教学时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点燃写作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作文《一个星期天》的时候,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方法,上课伊始先放一段伴有鸟叫声、水流声的旋律,要求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进行想象,并将想象的内容写成片断。
优美的音乐触动了学生作文的兴奋点,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轻松愉快地把听后的想象化为一个个美丽的画面。我再趁热打铁,把刚才写的片断作为作文的开头,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星期天发生的事写下来。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想象,再现生活画面,从而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相关素材,使之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燃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3.题材引趣
新颖的作文题材,能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体会到儿童生活的情趣。《月球上的野炊》、《我和星星约会》、《相聚在台湾岛》这些新颖的题目,一下就能吸引小作者,唤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我们常见的命题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我敬佩的人》、《暑假的一天》……这类作文几乎是爷爷写了爸爸写,爸爸写了姐姐写……几代人都是按一定的套路用套话来写,毫无新意。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也提不起精神。像这种“老套”的题目怎样引导学生乐意写,并能写出新意呢?我采用的是寓作文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除了带学生外出游玩、观察外,我还和学生做游戏、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既能体验生活的乐趣,丰富生活的积累,又为作文提供了新趣的题材,使学生在习作中处于活动的兴奋状态,有话就说,有感而发,有情可表,既能写得真切,又能透出情趣。如作文《我敬佩的一个人》,写这篇作文前我先举行了一次《夸夸×××》的演讲活动,看看谁把自己要夸的人夸得最厉害,最有说服力。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人人都美美地夸了一通。通过富有情境的活动,化复杂为简单,化乏味为新奇,写起作文来思路畅达,内容充实。
二、放飞心灵
内容陈旧,缺乏新意,语言成人化,没有童真童趣,这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究其原因,除了采用众多的《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一类的作文书作参照,形成了思维定势外,最重要的还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在作怪;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巧设文眼,命题立意,布局谋篇……林林总总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一一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作文时有路子可循,有模可仿,作文自然会落入欲套,没有新意。
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我”的丢失,编造作文,戏弄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或人云亦云,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写出来的是那‘放之四海皆准’的假话、大话、空话。少数几本《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籍成了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中“我”和“我们”同义,让位子、推车子、捡包子、送孩子成了学生笔下最常见的作文素材。
笔者近几年来对农村习作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从第一线的材料中发现以上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
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无奈地“猜题押宝”,去干一些画地为牢的事:如写人则满纸的仁义道德,写事则好事连篇(不管真与假),更有甚者让学生机械地背所谓优秀的各类范文,以为这样便可以成为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镇山之宝”。
二、习作教学背后隐藏的弊端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结构可用下图示:
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习作教学呈现出如下特点:1.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体现在学生作文和作文讲评之中;2.习作教学具有被动性,在上面的几个环节中的学生几乎都处在被动的条件下;3.习作教学具有封闭性,体现出以“师”为主。
这种单向、被动、封闭的习作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弊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抑制学生的自主性,整个过程教师几乎一手遮天,定题、批改、讲评无不如此,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2.强调写作的形式和技巧,剥夺学生的独立话语权,比如如何开头、结尾等,学生的真情实感无从表达;3.强调评价方式的成人化,程式化,泯灭儿童的个性。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今天,我掉了一颗牙,很害怕。就去问奶奶:“牙掉了,怎么办?”奶奶说:“不要紧,你还会长出新的。”我又问:“爷爷的牙也掉了,那为什么不能长出新的呢?”奶奶说:“爷爷老了。”啊!老了,多可怕!
批改时,老师在“啊!老了,多可怕!”的后面批了一个字“改!”万般无奈,孩子只好改成“老有什么可怕,哪怕就剩下一颗牙,但那是钢打铁铸的呀,什么样的硬东西都能咬动它。”孩子原本的文字是切身感受,没有任何污染、再自然不过的情感流露。但就是这样一份“绿色”的真情实感却被老师在无意识的自觉中给扭曲了。
正如一位学者说的:我们现在教育上的许多做法,实际上是用成人的文化去压制、替代儿童文化。
三、新课程理念下,农村习作教学该何去何从
为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习作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习作中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并洋溢着学生独特个性的习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
(一)树立习作教学本源观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陶行知先生给我们指出了生活是文章的来源。然而,农村学生天天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等等,更多的则是视而不见,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却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苦思冥想半天,才写出几句干巴巴的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比如,调查家乡的变化,闷菇的前后,家乡的早晨等,多让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又能触动其心灵的事情。并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展示平台(收集材料展示、交流、竞赛等),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细了、体悟深了,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凸现习作教学主体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习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张庆先生提出了习作教学的“三多一少”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多一些趣味,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束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1.放手让学生自主写作
传统的习作教学不管学生想不想写,爱不爱写,有没有东西写,“一刀切”“齐步走”比比皆是,学生没有选择权,只有接受权,久而久之,学生只好写一些搪塞之文,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作文,最多给个范围或启示,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拟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束缚少了,思路开阔了,并且习作的自信心,兴趣也会得到保护,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2.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传统作文教学剥夺了学生的话语自,学生想说不能说,想写不能写,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我们因该提倡“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受文体的束缚,也不受篇章的束缚,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就是幼稚可笑的,我们也应该珍惜。
3.倡导学生大胆想象
“如果没有想像,世界将停滞不前。”习作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去写想象和幻想中的事物。
(三)给予学生作文评价自
单向性、成人化、程式化的作文评价模式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关注学生修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作文评价中我们可以这样做: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2.师评和生评相结合;3.个人评和集体评相结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参与评价,将评价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敢评,爱评,会评。
农村习作教学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只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一定可以找到一条适合培养农村学生作文并行之有效的“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辅;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03-002
素质教育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全民族的知识素质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素质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以教辅为视角,探讨素质教育与教辅的关系,并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辅观,以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教辅泛滥:素质教育的不和谐音符
曾几何时,中小学生的众生相是,背上斜挂着一只简简单单的书包,书包里瘪瘪地装着几本简简单单的课本、三两本练习本、一个简简单单的文具盒。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毕业生的书包开始增大了,升学考试的辅导资料逐渐多起来。到了80年代中期,中学各年级的配套辅导资料迅速普及,然后向小学蔓延,词语解释练习册,同步练习册,综合考试册,作文训练册,竞赛练习册……各类成套的练习、参考、辅导资料,都以“关心学生”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挤进了学生逐渐沉重的书包。
“包袱”不仅仅背在肩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练习再练习,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迫投入到各种翻来覆去的训练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还经常要接受机械的抄写训练,字、词、句、篇,抄上几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再加上其他硬性指标,如背诵、默写、作文、日记,再加上教师对练习质量的“严格”要求和违反要求后的可能性惩罚措施,父母亲望子成龙的期盼及相应的举措,沉重的书包就已扩而成为沉重的课业负担,成为沉重的身心压力了。
随着以知识为中心的课业负担的加重,我国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少,“高分低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此,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并不断地呼吁,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予以纠正,1993年2月,国家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于是,一声素质教育运动在全面展开。
显然,素质教育未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辅“功不可没”。教辅泛滥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不和谐音符。
二、教辅泛滥原因探析
教辅,顾名思义,是“教材的辅助”。恰到好处的教辅是教材的有益补充,是教师和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过多、过滥的教辅只能适得其反。造成教辅如此泛滥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应试教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科举制度。科举通过国家办的“统考”,为非特权阶层开辟了一条通向名利富贵的仕途。由于科举的相对客观、相对公正,且又是人人可以企及的,平民百姓都有机会实现平步青云的梦想,因此,极具有吸引力。当前新的应试教育的核心则是上大学。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经是一般老百姓可以企及的目标。“”以后恢复大学招生以来的“统考”,虽然同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不可同日而语,但基本上还是相类似的。统考虽曾起过积极作用,且历来被誉为“全国最公平、最少有人情污染的地方”,但这种公平也不过是考试结果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已。
正是要应付这种规定模式的试题,学生不得不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把应试技巧练到娴熟的程度。于是学习强度提高,学习时间拉长;教科书则越编越厚,越编越深。更引人注目的是,五花八门的教辅图书泛滥,甚至光盘版(所谓“电子教材”)也应运而生。
素质教育原本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可实际的效用要复杂得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校里开始动真格地减轻学生负担,可家长不答应,学生回到家里又得在家长或家庭教师的指导下,重新套上应试的枷锁。素质教育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何其难矣,许多时候它还成为增添负担的旗号。
第二,许多出版社受商业利润驱动,为教辅泛滥推波助澜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庞大的学生群体成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市场,充满了商机。从各种训练方案、外语学习方案、智力开发方案、天才教育方案,到各种辅导资料、练习册、试题库、作文选……可谓挖空心思,应有尽有,在现代广告对父母、教师和学生的大肆煸动下,源源不断地涌入学生的书包。有关人士在对长春市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时得到如下清单1:《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指导》《作文大全》《百家作文指导》《作文辅导》《小学一流作文》《小学生百篇作文题选》等等。由此可见一斑,学生这块本应更多一点自由与纯净的天空已成为出版商们争相探囊之地,可谓“浮云能蔽日”呀,学生的知识视野正是被活生生地掩盖在这些成人世界精心或并不精心制作的训练“方案”、“工程”、“策略”之中。
许多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也不甘寂寞,参与商业炒作。出版社往往利用这些部门中招、高招命题的特权,以其为中介向学校和学生滥发重复或低劣的复习资料。
第三,粗放型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滋长了教辅泛滥
教师应该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封闭落后,他们主要通过“共管”、“苦教”、“苦学”的“三苦精神”、因循守旧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来提高教育质量。他们崇尚的是“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一大堆作业便是他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或公开的秘密武器。在他们的熏陶下,学生们走的往往是“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条成才之路。发达国家或我国名校的实践已经证明:校长必须按教育规律办学,教师必须按教学规律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校长和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具体的特点和规律,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创办特色学校、培养特长教师、塑造个性学生,造就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只有这样,教辅泛滥才能在源头上得到遏制,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素质教育才能找到坚实的落脚点。
三、素质教育呼唤“素质教辅”
第一,“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值得提醒的是:“减负”只是把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而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更不是把正常的负担也减下来。没有正常数量的负担做保证,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大家知道,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inghalls)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例如,在学习20分钟遗忘率就达到41.8%。而在31天后仅达到78.9%。可见,让学生课后有选择地做一定量的作业是符合儿童记忆特点和规律的,只不过是不能过量而已。
第二,素质教育呼唤“素质教辅”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揭示了方法的重要性。“素质教辅”的功能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在素质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师致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对各国教育考察的基础上出版了一部富有世界性影响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该报告振聋发聩般地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并且认为,上学期间的“学习”,不是为了分数学习,也不光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重要的是为了“学会学习”。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即便是知识再多,面对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也将是固守一隅,一筹莫展,成为无力应变的“现代文盲”。
如何应对这来势汹涌的知识经济浪潮?那就是“学会学习”。在这方面,“素质教辅”是大有可为的。
第三,“素质教辅”是丰富多彩的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辅定位在纸介质的出版物上,后来又将磁带、光盘等纳入其中。其实,就功能而言,教辅并不拘泥于形式。叶圣陶先生早就给我们以启示。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们把什么东西给予儿童,只能给儿童布置一种适宜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去长大,我们就从旁给他们这样那样的帮助。现在的教育太偏重书本了,教着,学着无非是文字、文字!殊不知儿童是到学校里来生活的;单单搞些文字,就把他们的生活压榨得又干又瘪了。”因此,他在学校里创办了农场,又开设工场、商店,建造戏台,布置音乐室,意在培养理想的人才,这种“学习与实践合一”的教学方法,就是叶老一贯主张的“新的生活、新的教育、新的文化、新的理想”,这和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非常一致的。他创建的“生生农场”——先生和学生通过劳动增长知识、培养劳动观念、沟通师生感情的场所——不正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辅”吗?
参考文献: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1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2
一、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阅读习惯到六年级还没有养成,甚至出现不喜欢阅读的现象。现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靠教科书是不行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我们与时代同步,让我们爱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 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 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书香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少年。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4
一、调查时间:20__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小学______个学生
四、 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 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五、调查情况分析。
1、 调查中有 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 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 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 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 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 注意方法指导。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5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有着丰富知识的海洋。小学生都爱看书,但他们都爱看些什么样的书呢?课外书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通过这几期同学们业余看书的情况的观察,最后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我们班上的喜欢看童话和漫画类图书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看科普知识类和历史类的人数较少。
从同学们的每次阅读时间来看,有部分同学,十分喜爱看书,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时以上的书,但有些同学,对书是并不感兴趣。
从同学们的看书感受来看,同学们都认为看书能取得快乐,能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作业、玩耍,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给我们布置适量的作业,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快乐,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