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伸出自己的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伸出自己的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1、邮箱同步造成,同步时有时间限制,超出时间限制会自动删除;

2、有一定期限,达到期限,邮件在垃圾箱会自动删除;

3、手机的存储空间已满,造成自动删除;

第2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5·12大地震已经过去3年了,可那场面却历历在目。3年前,中国各地用飞机运来了上万吨物资,通过银行汇来了上亿人民币,当时,我也捐了一些钱。武警官兵也从废墟中救出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他们,伸出了他们的手。

6天前的7·23列车脱轨事故中,共有39人死亡,192人受伤,血库的血不够的消息一发出,就有市民深更半夜跑到医院献血。他们,伸出了他们的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伸出自己的手是幸福的播种。每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伸出手来帮助一把,你的心就会暖和一下,这就是幸福的感觉。由此可反过来想想,我们帮助他人不也一样吗?

伸出自己的手也是文明的进步。比如中国,5·12大地震时,各地运去的物资、汇去的钱和不顾一切救人的精神,难道不是文明的进步吗?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我们的手,去帮助别人吧!

第3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1、“尊者决定”原则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应当在尊守“尊者决定”的原则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尊者决定”原则的含义是,在两人握手时,各自首先应确定握手双方彼此身份的尊卑,然后以此而决定伸手的先后。先由位尊者首先伸出手来,即尊者先行。位卑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而决不可贸然抢先伸手,不然就是违反礼仪的举动。

在握手时,之所以要遵守“尊者决定”的原则,既是为了恰到好处地体现对位尊者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护在握手之后的寒暄应酬中位尊者的自尊。因为握手往往意味着进一步的交往的开始,假如位尊者不想与位卑者深交,他是大可不必伸手与之相握的。换言之,假如位尊者主动伸手与位卑者相握,则表明前者对后者印象不坏,而且有与之深交之意。

2、具体涉及情况

具体而言,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大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

(2)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来。

(3)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首先伸出手来。

(4)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首先伸出手来。

(5)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来。

(6)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来。

(7)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首先伸出手来。

(8)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高者首先伸出手来。

3、某些非凡情况

若是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则握手时亦应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而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先职位、身份高者后职位、身份低者。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分。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则主要取决于年纪、性别、婚否。

第4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关键词】图文材料;小学;思想品德;作用

现如今,许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忽视教材中的图文材料,对于图文资料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蜻蜓点水,没有挖深挖透。笔者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教科书上的全部内容,包括图文材料,学生在探究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方法,培养情感价值,减少思品课程小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从小学思品教材中《伸出爱的手》一课为例,分析如何活用图文教材来充分发挥小学思品课程的有效性。

一、运用图文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只有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而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氛围中,提高教师的讲课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因此,要在课堂开始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机。教师利用思品教科书上的图文材料巧妙地设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创造活跃的课堂探究气氛,为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奠定基础[1]。

在进行《伸出爱的手》(人教版四年级)这节课之前,笔者布置给全班同学一个任务,要求全班每个学生回顾自己是否帮助过残疾人,如何帮助的,体会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与困难。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请学生自主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遇到的情况,在课堂上创设出“如何向残疾人伸出爱的手”这一教学情境,然后表扬鼓励班级中真正回顾体会残疾人的困苦,并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生活困难的同学,这一部分自我总结的展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巧用图文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探索学生在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用好教材”,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教材,不仅要读懂教科书的正文内容,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要研究教科书中的图文材料,明白编辑意图,让教科书真正成为学生最方便的学材。

笔者总结出《伸出爱的手》这节课教材的正文内容主要是回顾体会学生在成长中的爱与关怀,总结小学生在乐于助人方面的变化,学习帮助他人,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了解自身的角色变化,学会承担新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笔者了解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小学后的过渡,目的是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此笔者根据教材上关于“小学生进入小学后的转变”的图文材料,设计出具体的案例分析[2],案例如下: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交流环节,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对收集到的残疾人生活情况进行交流。走访镇民政部门的小组还向大家介绍了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民政部门给全镇的残疾人都办理了“残疾证”。残疾人凭“残疾证”,免交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免交农村养老保险,由镇民政部门统一支付;每个月有30 到50 元的生活补助,节假日,镇、村、民政部门还派人给残疾人送去慰问钱物;生病住院费用全部报销。学生在具体案例的引导下,进行小组探讨和交流,充分分析和思考自身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三、活用图文材料,创造教学情境与活动

要增加学生接受课本知识和参与课本知识学习的程度,就需要将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使用教科书中的图文材料,将图文材料变换成具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合理安排学习探索时间,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课堂上,我给学生播放了2006年春晚文艺节目《千手观音》这个视频。当我说出这个舞蹈是由一群聋哑人演出的时候,原本课堂很兴奋的学生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惊讶地看着我。一学生举手了:“他们听不见,那怎么跳的那么整齐呢?”此时我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我只是把学生们平时的文艺节目的照片拿出来,和千手观音的图片对比。这个时候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尤其是参与了节目的同学,道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及残疾人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

四、借用图文教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实践。只有将思想品德的成果实践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思品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思品课堂上要充分借用图文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教材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和兴趣,借用《伸出爱的手》这一课中课后“阳光行动”栏目,在课堂前布置学生阅读其中的故事,欣赏故事中的图片,根据自身的实践和“伸出爱的手”这个主题写出自己的小故事,主要按照人物、故事简介、故事意义的思路写出自己给予残疾人的帮助,并写出自己对自己作为小学生的新要求,最后将自己的小故事分享给同学。学生在别人和自己的故事中感同身受,更加体会到自己已经转变为一名小学生,有了新身份、新生活和新任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小学的学习习惯上,不能和小学一样依赖老师和家长,而是学会自主学习[3]。

五、结语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活用图文材料,有利于学生在探究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非常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陆丽.浅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社会美德的培育[J].快乐阅读, 2013, 28 (10):122-122.

[2]徐霞.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速读旬刊, 2014, 5期:126-127.

[3]金莉红.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 2013, 10(10):245-24

第5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所有在5.12日惨遭地震侵害的人们:

你们好!5.12日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无人料及的自然灾害给你们心灵和肉体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以及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样的痛苦也传染给了千里之外的我。

你们现在还好吗?是否有地方暂住?是否有水喝?是否有衣穿?是否有棉被盖?是否……

此刻的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我知道我说什么安慰的话语,都无法减轻你们的痛苦。但我还是想说:不要太难过,不要太伤心,存活的人们一定要好好的要坚强的活下去。不为别的,就为这次大力救援的口号: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力量去营救。想想、武警官兵们为了营救那尚存一线生机的人们而付出的汗水。

哭泣肯定是有的,我在电视看了那些哭泣的画面。让我本来就很柔弱的内心彻底把那一丝的坚强给摧毁了。真的!我也很难过。千里之外的我想将那些哭泣的人们轻轻扶起,为他们檫去脸上的泪痕。

活着的人们啊!不要怕!你们没有被遗忘。救援物资已经输送到了各个灾区。哪怕你们每个人只能啃一口面包,喝一口水,你们都要坚强的活下去。因为你们是这次灾难的幸运者,是我们心中最坚强的人。

相信时间不长,你们就会又有自己的房屋,有自己的家园。你们可能没办法看到报纸,那让我告诉你们吧!海内外各个国家都在为你们捐款、捐物。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在为你们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用自己的零用钱为你们捐款。

想到地震发生时,我们还安全地坐在教室里;想到地震后还有无数大人、孩子和与我们一样的学生因地震伤亡,我突然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茫然,与无助,我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什么也做不了。我伸出双手,却无法帮助远在千里外的同胞;我流下泪水,却只能是一捧捧的同情与焦急;我想要呐喊… …却终究做不到什么。只能通过网络,这小小的文章传达我的希望。我们学校已经组织了捐献活动,物资虽然不多,但每一个人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希望您们可以、最起拥有生命的保障。

第6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震动

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也深深地震动了我们学校每一个同学的心。从电视里,报纸

上,网站上,当我看到那地震把城市变成废墟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时,我流泪了,同学们都流泪了,整个中国都流泪了

不久,我们学校组织了捐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热切地盼望同学们的捐款都能带着深切的问候,尽快地达到灾区人民手中,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贡献一份力量。“我捐十元,我捐五十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捐出自己的爱心钱。班上的一些同学家里穷,可也捐了十几元,“小气鬼”孙澳竟然捐了一千元!我也拿出了存了半年的100元零花钱。我真希望这些钱能在六一儿童节之前送到灾区。

中华民族是永不言弃的民族,是骄傲的民族,是燃烧着,发着热烈的光的民族!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大苦大难、大波大浪又算得了什么!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让泪水升华为坚强,伸出自己的手,捐出一份爱,帮助受难同胞们度过难关!

第7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九(2)班刘丹

成长,是一种美妙的声音,它不惧车辆的嘈杂声、人类的呼喊声,仍藏在各个角落发出自己的声音。人人都在成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听自己成长的声音。

成长有谁听?

是路旁的小草,它们在听。绿绿,嫩嫩的小草摇摆着身子,舒展着腰枝,好像在告诉我“我们听到了!”是的,昨日,我无所顾忌,小草一根根,一片片地被我们踩倒在脚下,听不到它们的,看不到它们的愤怒,却自以为“爽”,身后只留下一串魔鬼般的笑声弥漫着小草。而今天,我总是款款地在小路上走过,用手去和小草打招呼,而不再伸出双脚。于是小草向我欢呼:你成长的声音是充满爱的。

成长有谁听?

是空旷的校园,它们在听。这时的校园静幽幽地把我托在掌中,它们欣慰:不再有我昔日发出的,能把一切都扰乱的尖叫,而出落成一个文质彬彬的女生。是的,昨日的我如一匹野马,纵情“驰骋”校园,直至把老师引出来吓我,才把一串串回音收走。而今天,我漫步校园时,少了吼叫却多了读书声。于是校园露出了一抹笑,你成长的声音饱含了一份成熟的韵味。

成长有谁听?

我身旁的事物都在听。它们时刻倾听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但是他们依然只是我成长的小小见证。

成长,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聆听的。听听自己成长的声音,能检测出自己的成长中是否有污点,能验证我们的成长是否是长大。

听听自己成长的声音吧!别让别人告诉你怎样去成长,而应从声音中摸索出自己的成长过程,更有助于你的继续成长。

第8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手的作用

三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到幼儿园,从一对一的管护和帮助立刻过渡到了自我服务的集体生活,大多数幼儿会因为自理能力不足而显得无所适从。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告诉我,这是因为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大人因为溺爱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动手操作,使他们缺乏必要的自我服务能力。那么如何尽快的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适应集体生活,能够自己管好自己的东西、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孩子入园的第一堂课。如何有效帮助新入园幼儿愉快的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手”是不可多得的一个好助手。说起手,也许有人不屑一顾,“不就是男女老少都有的那双手嘛。”然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来说,手的作用还真不少呢!本文谈谈我在小班保教工作中是怎样发挥手的作用的。

一、利用手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活动中,教幼儿认识手,并知道手是用来干什么的。

日常活动过程中,我把手背在身后,神秘的问幼儿想不想知道我身后有什么东西,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然后,我把手伸出来,全体幼儿都笑了,接着异口同声的说“手!”这时,幼儿对手的兴趣来了,我就借此机会问幼儿:“手会干什么?”幼儿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手会洗脸、刷牙、梳头。”有的说:“手会叠被子、搬凳子。”有的说:“手会穿衣扣扣、系鞋带。”等等,我让幼儿尽情的说,然后提问:“小朋友,我们大家都有手吗?”“有。”“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让老师看看好吗?”当小朋友高兴地伸出他们的小手后,接着让他们试试自己的小手会动吗?回答当然是:“会。”“那我们以后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谁来做呢?”“自己做。”从而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浅显的道理。

第二、教育幼儿热爱劳动。

在和幼儿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了解后,利用游戏时间的谈话,慢慢启发幼儿,当他们回答:“手会吃饭、喝水、手会抹桌子、手会收放图书、手会整理玩具、手会浇花时……”我就引导幼儿:“你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巧手,这些事情以后你们愿意帮老师和爸爸、妈妈干吗?”“愿意。”“老师今天真高兴,知道小朋友都很爱劳动,你们说是吗?”回答是脆生生的“是!”通过这一环节,幼儿明白了要热爱劳动的道理。

第三、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新入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没有人和他们抢玩具、抢零食,家里所有人都在为他服务,帮助别人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在日常教育中,我有意识的给他们讲有关团结友爱的故事,玩互相帮助的游戏,慢慢的,幼儿就会知道:“小弟弟、小妹妹摔倒了,我可以用手扶起来。”“有的小朋友不会系扣子、系鞋带,我可以帮助他。”“有的小朋友拿的东西太多了,我会帮助他们拿。”等等,每当这时,我就马上做出肯定的回答,并加以赞扬,使幼儿都懂得了“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第四、教育幼儿懂礼貌,尊重成人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知道这么多手的作用以后,我会继续我的教育工作。当我问幼儿:“爸爸、妈妈的手会干什么”的时候,幼儿就滔滔不绝的回答:爸爸的手会写字、种花、开汽车、会做玩具、会修家里的桌子……妈妈的手会做饭、洗衣服、织毛衣……这时,我就及时加以引导,让幼儿知道当父母工作的时候不能打扰他们,而且要帮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可辛苦了,小朋友们在家里要管好自己的事,不要乱扔东西,爱护家里的卫生,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了手的作用,再加上幼儿都有一双足以引起自豪的小手,充分利用手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真的挺不错。因为我时刻牢记这样一句话——“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是使这种教育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

二、利用手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

在幼儿逐步认识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的作用以后,还可以利用手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五大领域的科学教育中,小班数学领域明确规定:“手口一致的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数量”以及“感知体验1和许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要求。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依然充分发挥手的作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第一,教幼儿正确运用数量词,知道“双”的含义。

通过手使幼儿知道手、手套是用“只”或“双”来表示的,同时,知道脚、袜子、鞋子等也是用“只”或“双”表示的,手指和脚趾是用“个”表示的。手可以说成一只手、两只手,两只手也可以说成一双手,而“双”就是“两个”的意思。

第二,教幼儿认识多、少、一样多,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让幼儿数数,使幼儿知道每只手都有5个手指头,两只手的手指是一样多的;每只手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各是1个,也是一样多的;让幼儿的左手和右手伸出数目不相同的指,从而区别多少;使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很多人的手合起来就是许多双手,许多双手又分成了每个人的一双一双的手。

第三,区别长、短和一样长。

让幼儿伸出手进行比较:中指比拇指长,中指比食指长,中指也比无名指和小指长,所以中指最长。最终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手上每个手指相互之间的长短。让幼儿把两只手合在一起比较,最后得知,两只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是一样长的。

第9篇:伸出自己的手范文

儿子听了,向我说起他一个同事最近买了一套大房子和小汽车,显得十分气愤。说着说着,还说到一个亲戚,说那个亲戚种种不是,好像那亲戚阻碍了他的生活,让他活得喘不过气来。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听罢儿子的发泄,我轻轻地说了句,你不应该让别人成为自己的“霾” ,这样下去,会影响到你的人生的。你有你的生活,他有他的生活,这两种生活根本交汇不起来,何必让他成为自己的“霾”?

儿子一下子没有听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问道,什么“霾” ?

我严肃地说道,霾,是一种天气现象,那些悬浮在空气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我们看不见周围景致,这种霾,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害。在生活中,也有一种“霾”,这种“霾”其实并不存在,可是由于自己心胸狭窄,让别人成为自己的“霾”,长期下去,必定影响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人为地给自己造成了一种心灵伤害。

听了我的一番话,儿子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仿佛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思考中……

过了好几天,一天,吃罢晚饭,儿子坐到我身边,一脸认真地对我说道,爸爸,您上次讲的那句话,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着,我觉得您说的很有道理,我不应该让别人成了我自己的“霾”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可有时,我却从他们的生活中,看到了种种不是,觉得他们应该像我想象的那样去做,其实,这只能是一厢情愿,永远是不可能的。

儿子说罢,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那笑容,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和清澈。

看到儿子渐渐消除了萦绕在自己身边的“霾” ,我伸出手,搂住儿子的肩膀,深情地说道,孩子,你能有这种醒悟和认识,我感到很高兴,这是你人生的一种成长和进步。人生中,有的人之所以感到活得很累、很压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别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霾” ,笼罩了自己,使自己感觉透不过气来。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羡慕嫉妒恨心理,看不见别人的好,只要一见到别人的好,立刻感到有一种“霾” ,笼罩了自己,这种“霾”,压抑得自己透不过气来。可笑的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他的生活会给你带来的一种“霾” ,他依然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