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物流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物资类和油品类两种物流业务,在计划模式、获取来源、运输方式以及库存管理中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因此,在物流管理中,也应该分别实施不同的物流管理方案,采用不同的物流管理系统。
1、物资类物流管理系统
物资类物流管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传统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与时间差异。传统的物流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库存管理和运输配送,也是目前国内上游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要素。从20世纪末开始,传统物流已经向现代物流转变。在物流理念中融入了系统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服务理念,更加强调其系统性,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而不是某一环节的最优。其中现在最流行的管理物流管理系统是ERP系统。在ERP系统中,物流各环节由不同的子模块覆盖并建立起一体化的联动体系,形成前后衔接的从用料申请、库存平衡计划、采购申请、采购订单、收货入库、库存调拨到物资发放的信息流,并且通过ERP系统的集成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这也是物流管理的基础阶段。
同时,随着竞争加剧以及管理技术的发展,物资管理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主要体现在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备模式的推崇。在集中模式下,必然会形成以物流中心辐射众多需求点,同时将合作伙伴(供应商、承运商、物流服务商等)纳入管理范围的网络管理模式。如何有效计划、沟通和监控则成为三流合一后的另一着重点。对应此需求,企业需要将供应链需求计划、网络计划、物流中心管理、运输计划及优化和协同平台等功能加到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去。同时为了能够集中监控效率,需要建立一个从各子系统抽取数据进行KPI分析的商业智能系统。
石油上游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行业特色在于远程平台的管理。戈壁沙漠或者海上的平台不能因为缺少物资而停工,但是又面临空间有限和运输困难的环境,从而其物流模式和一般物流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开发或购买具有行业特色的系统才能有效进行管理。建立物流信息化平台是实施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构建企业物流中心的同时,逐步建立覆盖全公司的现代化办公网络和各专业信息化平台,不仅实现了公司网络化办公,而且在部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方面实现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这种具有石油特色的物资类物流系统必然要解决空间限制和运输限制,在各种物资的供应处和油田现场在追求最短路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最优化。这就需要实现油田物资物流的全面信息化。信息化的实现,可以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各个油田现场的需求量以及库存情况,并根据物资供货商所处的位置及其供应能力,以及运输方式的承载能力和时间限制进行最优规划,做出最有效率的,成本最低的运输方案,并通过网络中心进行实施监控。相对油品类来说,物资类物流系统的建立类似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可以参照一些成功企业的物流经验,融合石油企业的特色来建立。
2、油品类物流管理系统
油品类物流油品包括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油等油气产品。在一个一体化的石油企业里面,油品流经油田、进口油轮、炼化厂、一次运输网络、油库和化工厂、二次运输网络、加油站,到达客户和消费者,运输方式包括管输、油轮、驳船、油罐车等,涉及交易伙伴、供应商、客户、承运人等多种角色。油品类和物资类相比,其物流管理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主要体现在上述提及的ERP后勤系统和供应链系统也可以用在油品的物流管理上。个性是由于油品经营和物理属性差异带来的,主要体现在计划、运输、库存和销售方面:
在计划上,油品物流需要一个集中的交易和计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制订优化的油品供应计划,同时发出移动指令,指定相应的运输方式,以及处理异常等;这个集中的交易和计划平台也是需要物流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系统控制、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及综合查询、领导决策等功能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信息互通,才能制定健全、准确的供应计划方案。
在运输上,需要具有行业特色的运输管理系统来管理运输工具,进行排程,监控运输过程中的在途库存以及处理运输损耗。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是生产、仓储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通过运输也可以使商品增值。油品的物流方式与一般制造产品不同,它主要有管输、油轮、驳船和油罐车运输。管道运输主要用于将原油从井口运输到首战以及集输站,到附近的炼油厂。油轮、驳船和油罐运输主要指成品油的运输。鉴于运输方式的不同,管理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因此在油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上应该制定不同的功能模块。对于管道运输,由于管道的铺设短期内是不会变动的,同时其运输能力也是固定的,所以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油罐运输,可以通过改变其运输路线及增减油罐车的数量来进行优化。
在油品库存方面,需要有特定的油罐系统来管理油品的卸发、测量、盘点和损耗处理,并且能够自动按照国际石油测量标准,将不同温度下的计量数据转化为标准温度下的体积或者重量。正是由于油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对油品的库存要求就比较高,不能按一般生产型企业库存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对于油品,库存补给方案也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不同。原油的采集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它除了要考虑成品油的需求量,也要考虑到油田油量的限制和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品油的炼制率。因此,不可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完全根据需求调整生产,从而根据库存量进行库存补给规划。油品的安全库存与订货库存量也就与一般企业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库存过程来进行油品库存的管理,此模拟过程可包含大量的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规划调整。
在销售方面,需要建立销售模块管理油品的内外部销售,管理价格,开具发票和回款,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销售主要针对成品油的销售。成品油的销售过程主要指从加油站到消费者这一过程。油品销售的个性表现在其销售地点的特殊性和专门性,以及成品油价格的同一性。销售模块的建立,可以系统的了解到客户的需求规律,从而指导油品的生产计划。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油品类的个性还体现在国际交易、计划优化、交易价格、运费成本等方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流发挥着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调整功能和经营指导功能。物流的活动和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模式的建立
1、物资类物流管理系统模式
在我国,有专门的石油物资供应部门,承担着为油田输送物资,保障油田正常生产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变革以及经营机制的转化,尤其是石油系统的两次改制,对物资供应部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变中求生存,有必要将企业内部物资供应部门的一部分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化,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自身的生存空间。
2、油品类物流管理系统模式
由图1可以看出:石油从油井抽出,经过水处理或者聚合物处理之后成为原油,进入首站,通过首站运输到各大炼油厂进行炼制,转化为成品油。成品油物流一般分为一级物流和二级物流,一级物流是指成品油从各大炼厂到各辖区的省级或直辖市油库的流动。二级物流指的是油品从省级(直辖市)石油公司经过市级、地县级石油公司,直至加油站,最终被消费者消费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由配送中心直接供社会终端用户消费和由批发中心向社会经销商批发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物流的顺序是从上到下的,而相反,信息流是从下往上传达的。由此我们得出图2的“三流合一”的信息系统。
进行油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就是以油品物流实物流程为依托,运用信息技术并辅之以组织机构重组,实现决策制定的科学化,从而达到流程优化和操作优化的目的。我们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是进行各销售区内的运输优化处理和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油库的合理设置和科学的仓储管理;同时,还要对销售区域进行重新划分,按经济原则划分为经济区域;另外,对于物流环节也要进行改进,减少中间环节。
配送中心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一步。配送中心是组织终端物流活动,并从事标准化、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作业的中心单元。油品配送中心通常包括四个核心部门--销售中心、零售中心、储运中心和财务中心,其中销售中心是配送中心的中枢机构,主要负责对销售代表的管理、预测市场需求、管理用户关系、开发机构用户和社会加油站、制定进货和配送计划等。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配送中心,只有少数公司进行了试点性试验。另外,建立配送中心体现的也是对企业传统业务流程的变革,直接关系到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数据中心是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中心,它主要是由数据库和优化模型库组成,负责制定油品物流活动中的各种相关方案,包括运输工具的安排、运输的路线的选择和相关资源的分配等方案,以给决策者最后决策时提供依据。此处对数据中心进行了综合,有时需要建立一级和二级物流信息系统,就需要建立两个数据中心。
三、结论
关键词:管理会计;物流管理;价值管理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从物流成本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着眼于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获得,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从企业会计工作分工方面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更集中地体现会计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等内在功能,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
管理会计的意义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四、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物流管理
1.完善物流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
2.全方位物流控制,发挥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4.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钢铁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措施
一、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概述
社会经济活动是由生产、物流、销售三个大部分组成的。其中物流是经济活动的关键中心环节,如果没有物流商品的价值也无法得到体现。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生产的商品的多数,而在与该企业现代的物流能力。因为任何一个产品只有通过物流管理,真正到消费者的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产品转化为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由此引发企业之间的竞争由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变成为了经济全球化下的生产能力和流通能力两方面的竞争。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是打破传统“重生产,轻物流”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提高物流的能力,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使得现代的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的物流业通过提高物流的效率来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不断的创造了更多的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完善,这使得我国的钢铁企业物流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用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来带动钢铁企业技术的进步。现代钢铁企业管理者已经明确的知道了物流技术对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的作用。
二、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钢铁的需求量逐年的最大,使得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钢铁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物流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必将对钢铁企业的发展起到制约的作用,物流管理和企业的发展明显的不相符合,这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不得不将重点放在钢铁物流的管理上。二是钢铁企业的管理者看到了当前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越加的强烈,他们普遍的通过降低物流的成本来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希望能够以此来提高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疏通企业的命脉。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一般包括五点,一是为了降低物流的营运成本,提高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保证本企业正常的生产和产品的销售渠道畅通无阻;三是通过规范钢铁企业物流的全过程,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的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库存量、盘活资金;四是通过对企业物流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力;五是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内、外现象。管理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物质的流动量非常大,钢铁企业的生产量比较的大,属于庞大而复杂的物流过程使得钢铁企业不得不拿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处理这些事务。一般的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设置了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而这些物流部门的职能都是比较相近的,但是又由于在各个环节中独立开来,这给企业的内部物流管理带来了很多的不便,降低了工作的效率。目前,企业中从事物流和参与物力的部门比较的繁多,各部门各自为政,物流信息得不到共享,这企业物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一是不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运输,提高运输的效率;二是造成了企业内运输车辆的运行不畅,这不利于场内物流运输管理进行统一调度,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三是因为参与的地位比较多,导致整个物流应有的链接断裂,从而造成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降低物流的速度,提高企业运营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物流的效益和竞争力。在企业内部物流不便于外包的前提下,大型钢铁企业的内部物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在钢铁行业将会发生更大的作用,钢铁行业需要专业化的物流,钢铁物流的管理有待增强。
三、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国内钢铁企业的发展趋势(已进入微利时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的分析,结合现代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业务统一流程化等优势,为优化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不断完善钢铁物流的功能,使物流真正成为钢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找一个契合点。本人在南京钢铁公司从事与物流相关的管理工作,感觉钢铁业物流成本比重大于其它行业,在目前钢铁业的微利时代,做好物流管理工作意义非凡,能真正成为钢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要想解决当前钢铁物流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在钢铁物流企业的重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在当前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相对集中的钢铁物流企业管理的职能,对钢铁行业的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促进钢铁企业的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此来提高钢铁物流的工作效率,缩短物流的周期,降低钢铁存货的风险,提高物流管理的力度,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2)加强钢铁物流的加工增值重视程度。钢铁不像其他的产品一样能够直接消费,而是需要物流的加工配送才能够消费,这属于销售供应链的延伸,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钢铁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钢铁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将钢铁物流行业进行扩大,以便在相关的企业供应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3)加快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在钢铁企业的经营生产的过程是贯穿物流和信息流两个方面的过程。物流是钢铁企业的基本流,它的运动进程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的信息流,而企业通过这些信息流对企业的运行作出决策,以决策信息再反过来控制物流运动、规划物流的各个环节,使得物流发展按照规定去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信息化工程应该充分的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提供一个技术平台。物流信息化是对当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物流系统能够顺利的运行,“流通”的顺畅是关键,在钢铁企业物流的管理中也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因此来保证钢铁企业物流系统的顺利运行。(4)加强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现代的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使人们的钢铁物料管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钢铁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知识和水平培训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当前物流学科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学科;同时物流产业也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这就决定了当前的钢铁企业物流行管理不仅仅需要培养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还需要培养大量的物流执行和实际操作人员。钢铁企业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管理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为主。(5)对厂内生产物流实行专业化的统管。企业的物流管理要以服务于公司的生产经营为根本出发点,对钢铁企业中的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中的倒运、铁渣等废弃物的外运等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在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实行专业户的统管,以此来规范物流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总结
钢铁行业是当前在我国发展前景较好,基础好的行业之一,技术和资金上都比较的雄厚,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都是较高的,因此作为钢铁行业的员工我们应该相信,钢铁企业物流管理。
参 考 文 献
[1]苏雄义.企业物流总论——新竞争力源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因地制宜地对施工物资进行多种管理模式的探索,如分散管理、就近采购、集中管理、统一供应等等,但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没有站在物流管理的高度来改革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现分析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现状,以便对症下药。目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物资管理体制落后,物流管理的观念不明确。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没有考虑运用物流的管理原则,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去整合和优化。施工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仍是只承担满足施工物资需要的职责,而没有去利用自身优势,把单纯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提高供应工作的附加值。
2)施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稳定。在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往往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与供应商的物流分工不清晰,施工企业代替了供应商的部分职能。由于供应商的工作职能转变不到位,自身仓储能力不足,施工企业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要求,不得不建立自己的物资储备系统,使得材料库存加大,周转速度放慢,资金占用增多。没有形成施工企业储备特种材料和普通材料随用随供的物流管理特色。这也是工程成本攀升的又一重要原因。
4)物资管理中信息化程度很低。目前很多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仓库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不健全,材料库存信息反馈系统时效性较差,库存调控能力相对薄弱。在实际工作中材料的采购价格与采购数量未能实现最佳组织,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相对偏高。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尝试推行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但成功的不多,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
5)物流活动自我服务比重过大。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几乎每个企业都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以自我服务为主,没有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产生了项目中原材料库存过大,占压大量资金,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等设施利用率低,成本支出高等问题。
2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结合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对症下药,融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提出一些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建议。
1)树立物流管理观念,建立适应物流体制的内部管理机制。从优化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入手,把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体系,按照物流管理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物流管理要求的业务流程、组织构架、物资采购、加工整理、联合配送等系统,由单纯的采购、供应业务,全方位转化为面向工程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的综合服务功能上来。运用物流通道,提倡合理配送,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施工现场材料储备,保证物资的使用效能。通过对施工企业物流活动的改造,实现利用物流管理合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
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较大,所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经常变换供应商,对于施工企业是非常有利的。比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不再需要双方询价、报价的反复协商,减少了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
3)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在社会生产中,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链首尾相接,因而现代物流强调由供应商和采购商共同管理库存。根据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流动快的特点,可合理选择供应商,依据施工计划使生产所需的建筑材料由供应商定时、定点、定量配送,定期结算,基本实现施工现场“零库存”,可大大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
4)加强采购环节的管理,使材料供应准确及时。材料到了施工现场,由于规格尺寸与工程建设的要求不一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大型钢结构制作、大宗混凝土钢筋配制等。二次加工必定会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所以要求施工企业从采购环节入手,通过变更采购要求,在组织材料采购时,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现场就能投入施工生产,不再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从而为企业增收节支、创造更多的效益打下基础。5)提高仓库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得信息共享及时准确的传输反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库存的自我调控能力,实现施工物资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直接供应,减少中间商和各仓库之间的流转过渡,加快了库存物资的周转,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6)依托社会物流资源,减少自我服务。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减少库存,盘活资金,降低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从而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对外不再以拥有的资源多少为竞争优势,而是以它能调动、协调、整合多少社会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像一些常用的、随处都能买到的物资,企业可以不库存,通过充分利用社会库存来满足生产的需要,这样有利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汽车物流供应链关键成功因素
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汽车物流在汽车产业链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汽车物流是实现汽车产业价值流顺畅流动的根本保障。汽车物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技术复杂性
保证汽车生产所需零部件按时按量到达指定工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汽车的高度集中生产带来成品的远距离运输以及大量的售后配件物流,这些都使汽车物流的技术复杂性高居各行业物流之首。
服务专业性
汽车生产的技术复杂性决定了为其提供保障的物流服务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供应物流需要专用的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生产物流需要专业的零部件分类方法,销售物流和售后物流也需要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汽车保管、维修专业知识。
高度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性
汽车物流需要大量专用的运输和装卸设备,需要实现“准时生产”和“零库存”,需要实现整车的“零公里销售”,这些特殊性需求决定了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需求分析
2003年至2004年,汽车业竞争日益加剧,价格多次进行下调。仅2004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即降价30余次,平均降幅10%-15%。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汽车制造商日益迫切的要求,汽车物流行业在国内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将会日趋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汽车物流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车物流:国内汽车整车、尤其是越来越流行的轿车“零公里”物流服务必将随着我国整车产量(尤其是轿车)的一路攀升水涨船高,其增长速度在一段时期内与国内汽车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零配件物流:包括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入厂物流、中游的厂内物流和下游的售后服务配件物流。由于汽车零配件物流相当复杂,是整个物流业的高端问题,因而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物流。
CKD配套物流:由于我国特有的汽车产业政策,CKD(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方式在目前的轿车市场大行其道,对汽车物流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另外,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已在中国设立生产线制造部件,然后配送到国外的厂房,汽车配件出口市场对汽车物流商无疑又是一块大蛋糕。
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CSF(CriticalSuccessFactor)是指企业为获得较高绩效,必须给予特殊和持续关注的管理问题和组织领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关键成功因素也是企业有限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投入的重点领域,是企业应该着重培育的能力。
本文将汽车物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分为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在企业进入汽车物流业的早期起决定作用,影响企业的进入战略,决定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问题;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则在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阶段起关键作用,它解决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或者说企业在汽车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
战略客户资源汽车行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及“肥水不外流”的观念,使我国汽车物流企业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有对汽车制造企业的非常强的依赖关系。另外,国内早期汽车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领域,无法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巨大优势,名为第三方物流,实为第一方、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过渡形式。以上这些因素使战略性客户资源(合作伙伴)——主要汽车制造商成为国内汽车物流业进入初期及随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关键成功因素。
资产规模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汽车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专用设备数量、仓储面积、信息处理系统等参数直接与企业能提供的物流吞吐量相关。汽车物流行业在进入初期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建立控制系统和呼叫中心等软件设施。
运输网络汽车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全球化产业,拥有很长的供应链,同时其市场又分布非常广,再加上竞争的白热化,因此汽车制造商迫切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快速渗透到目标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这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商的分拨能力提出很大挑战,需要汽车物流供应商有一个周密、完善的运输、仓储网络。汽车物流商的运输网络分布情况是企业能否拿下订单的关键。
长期关键成功因素
专业技术资源对国内汽车物流企业来说,如果只向汽车制造商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而不考虑角色向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必将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难以融入世界汽车供应链体系。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商绝大多数有外资背景,国外的汽车制造商在其本国享有优质的物流服务,他们必然希望在中国能够享受同样的服务。因此,中国物流企业与世界优秀物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获取并吸收优秀的物流运作经验成为影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目前,荷兰TNT加盟安吉天地物流,美国总统物流间接加盟重庆长安民生物流、以及全球最大的汽车船物流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加盟中远日邮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事件都必将对我国汽车物流业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直接为国内企业带来了优秀的运营经验、专业的物流规划技术,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建立我国汽车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极具重要意义。IT设施汽车物流的本质在于“流动”,准时地、不间断地将物品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而这取决于对每一客户需求、每一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准确把握,取决于对运输能力的调配与实时控制能力,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因此,IT设施对汽车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TNT的CAPS/Baan供应链优化软件的应用不仅直接降低客户总物流成本33%,而且大大缩短了订单执行周期;安吉天地的奥迪坚呼叫系统身兼客户关系管理(CRM)之职,同时通过与其他应用系统(财务系统、库存系统)的集成,实现前、后台的数据共享,实现了公司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
品牌声誉信誉、声望和品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其服务需要深入到其他企业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将自己的商业秘密提供给一个没有良好声誉的物流公司。国内汽车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可以说才刚刚开始。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信誉、服务品牌和信息传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客户对汽车物流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如果对此不予重视,必将影响企业长期的发展。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汽车物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立了很多专业的汽车物流公司,逐渐打破了汽车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业务的落后模式。目前,活跃在我国汽车物流市场上的知名企业主要有:安吉天地、长安民生、吉林长久、福田物流、武汉中原、中远日邮、中铁伊通等。
这些汽车物流公司,是当前中国汽车物流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这几家公司均有强大战略合作伙伴,例如,安吉天地是上汽集团的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长安民生的股东;吉林长久的股东为深圳长航实业,是一汽大众的子公司;福田物流的主要股东是福田公司;武汉中原,其主要合作伙伴为神龙公司。在资产规模方面,这些汽车物流公司的资产全部在千万级别以上,有几家达到了亿级的资产量。各个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配送网络,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营自己的仓库和运输车辆,在全国的各个枢纽城市布有中转库。可见,这些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物流市场立足并逐步壮大,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缺一不可。
对于整个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来说,由于其发展时间短,与国际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意识的采取以下措施,来整体提高中国汽车物流业的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当前的汽车物流公司名义上是第三方物流,但实际上所从事的还是最基础的储运物流,作为第三方物流价值增值环节的供应链的优化环节却缺乏发展和完善。真正的第三方专业汽车物流企业有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与技术,有专业的物流网络及设施、专业化的物流运作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汽车产品总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合理化。
供应链的纵向整合
供应链管理通过汽车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合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规划和运作,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供应链的横向整合
关键词:物流管理;企业;管理
一、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解析
1.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
从生产的角度讲,企业物流的一系列活动是不产生价值但是又不能被省略的活动,企业通过物流管理缩减这些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等几个物流环节,其中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是企业最重视的活动,企业应该协调好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进行一体化经营。
2.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
企业通过物流管理对物资进行统一的采购、配送,统一调配和调剂,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把物流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位置,对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等活动实行统一管理,搞好物流,尽其无用,减少或者避免物资在运输和保管等过程的损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物流可以通过专门提高物流服务的企业来减少库存、降低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等等,这就是第三方物流,通过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效益,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物流管理,遵循就近、直接采购的原则,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达到缩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绩效,降低物资供货周期等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二、当前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物流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表现在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和不健全,物流供应链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物流管理中考核制度不健全。物流在财会中不是单一的科目,企业物流费用很难做出精确的计算,损益表不能显示物流成本的记录,企业物流成本的节约无法做起;中小企业忽视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由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等结点组成,在结点上存在不协调问题,供应链管理制度不完善,效率偏低。中小型企业缺乏一整套符合自身要求的物流绩效考核制度,物流管理、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缺乏规范的考核制度,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
2.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中小型企业物流起步相对较晚,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少企业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队伍。物流业务精英团队,需要掌握物流经营和管理的知识。西方国家物流企业,其主要的优势是已经具备了大量综合性专业知识的人才,为物流管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而我国中小型物流从业人员物流知识相对不足,造成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在物流业务开展过程中,其控制和监管不严密,风险意识不强,不能有效的抵制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3.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落后。
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低。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物流过程中的企业机械化水平低,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设施少,比较落后;第二,物流中虽然体现了信息流,可是达不到信息化的要求,信息不能完全得到加工和利用,计算机的应用紧紧是限于企业日常的事务管理,企业并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第三,物流系统化在指导思想上、技术成熟方面和物流系统化集成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许多的开发的物流软件灵活性和扩展性差,很难进行进一步优化和二次开发挖潜。 转贴于
三、加强当前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积极建立完善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从生产计划、采购到仓库管理,今天的物流管理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如何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最合理,靠人工去记忆处理已十分困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质量保证及发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产生库存、延迟交货、增加成本以致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因此,应用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的手段已经必不可少。使用什么样的系统,企业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系统。
2.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
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改变过去只重销售忽视物流管理,要把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加以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现代企业物流运营模式。其次,企业要重视供应链管理思想,紧抓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于企业不擅长、效率低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并加强与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实现供应链运作一体化,增强企业乃至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应建立绿色物流观念,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机制建设。
中小型企业物流综合专业化管理人才,是制约当前物流管理服务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通过社会形式,企业内部有责任进行专业管理人才培养。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培育物流管理人才,要求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管理咨询公司组建的物流培训班,以培育高级物流技术管理人才为中心;是物流人才管理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培育公司物流技术骨干人才;估计物流员工理论学习的同时,公司也要建立物流示范操作区,估计员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物流人员整体物流技术能力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尽快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物流人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和相应的培训制度,并且运用相关的激励措施,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再次采取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尽快培养出现代化的物流人才。
4.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要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用户、供应商和制造商联接起来,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升级,充分发挥物流信息系统作用,提高中小型企业物流运行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总之,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企业物流管理要以科学性、系统性为基础,针对企业内在的特点和外部环境要求来逐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的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晓红.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06.
[2]周桂香.宁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2008.
一、当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中小企业目前普遍性地存在着物理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性问题,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新时期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物流管理思想不足,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边缘地位21世纪是物流的天下。尽管新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竞争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实施,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已经越来越重要,但随着各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其物流管理现状却依然处于“原地踏步”的尴尬境地,与不少大型企业不断重视和提高其自身物流管理水平相比,许多中下企业还未能从思想上重视起物理管理,未能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待物流管理,这是导致当前许多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较低、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深层次原因。众所周知,与大型企业相比,中下企业往往订单量较少,产品销量比较局限且固定,企业生产的规模也比较小,因而往往在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和均衡性上都较差,企业的物流量较小,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高度重视起其自身的物流管理问题,导致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二)物流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度建设是不断完善物流管理现状,有效提升物流水平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思想不足,水平较低,也就使得其并不重视对物流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型企业的物流管理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企业物流管理的经验性、随意性较大、主观性较强,由此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尽管物流量较小,但物流成本却长期居高不下,这不能不说和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制度不健全无关。(三)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效率不高。物流管理的思想重视不够,管理制度相对薄弱,直接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的物流管理相比,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在物流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上几乎处于全方位的落后,无论是物流运输时间、物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物流费用还是物流效率均是如此。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匮乏也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改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路径分析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之路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绕不开的现实性问题之一。笔者以为,有效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需要从当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为切入点,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具体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高度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建设,建立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切实提升必须以相应的发展理念为前提和基础,为此,各中小企业应高度重视自身的物流管理问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建设,努力根据企业实际及市场发展现状建立起基于企业自身的和外部市场的物流管理战略发展规划,将企业物流管理建设纳入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当中去,并及时邀请相关专家对企业物流管理战略规划进行评估,以建立起符合市场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规划,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二)抓好企业物流管理的制度建设。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稳步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相关的制度建设的保障性作用,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能够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应紧紧抓好、抓住制度建设这一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努力以制度为抓手来调节企业物流管理日常工作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一般来说,企业物流管理的制度建设至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及供应链管理这两个方面,同时,企业还需要对物流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行之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有效发挥制度在提升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本体性作用。(三)提升企业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专业化是现代服务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建设中所避无可避的现实性问题。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的现实,政府需要在提升中小企业物流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加大针对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支持,为中小企业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等;中小企业自身应努力做好合理的物流规划和布局,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发展,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物流管理队伍,不断提升企业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的当下,切实有效地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当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自身乃至社会各方等的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共同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5,12:53
[2]王梦楠.探索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5,14:81-83
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开放性以及自由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宽松环境。但是,与此同时,业之间竞争升级,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济贸易交流空间范围,很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产出,从而让自己能够在市场激烈竞争氛围中占据一席之地。物流环节在企业成本中占据非常大份额,是压缩企业生产成本最为关键部分,是企业提升盈利空间重要突破口。健全和完善物流管理制度、适当压缩企业产品成本以及降低企业在物流环节中资源浪费,是实现我国企业优胜劣汰,早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重要举措。
二、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探索物理管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物流管理概念,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流管理指是企业在生产、宣传以及销售等环节对企业产品以及相关材料采购、运输、储存以及分配等统一活动总称;广义物理管理主要是指通过遵循就近原则,最大化缩短中间环节,保障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物流以及产品服务,进而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在价格竞争中取得优势。物流管理要素运输、储存货物、对产品进行包装、搬运货物、加工产品以及信息搜集、处理等多个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够让企业物流管理更加高效高质。
三、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
(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亟待改善
目前不少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还在沿袭着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过于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没有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客户服务调查。缺少了科学企业物流管理理念,不少企业物流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物资规划管理方面上。物流管理理念落后,使得企业物流管理严重违背了客户物流需求,致使企业失去了不少客户资源。最后企业库存急剧膨胀,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经济损失。
(二)企业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由于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都是分散个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沟通不到位,极其容易出现不少物流信息被遗漏现象,导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另外,企业不注重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造成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迟迟停留在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中。企业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使得许多中间环节被复杂化,极大增加了企业物流管理运营成本。
四、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改善对策
(一)改善服务理念
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物流管理方式,必须要转变企业物流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物流管理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生不息源泉和动力。要想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要树立起以客户为本服务宗旨,为来自不同群体客户设计个性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员工物流服务理念教育和渗入。为了制定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笔者建议企业在事先要做好市场统计、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来自不同群体客户需求,并做好实地调查和记录;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深入到客户中,最大化实现客户在物流管理中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客户资源。
(二)加强对物流信息化管理
要想推动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各项现代技术相融合是在必然趋势。21世纪是个信息高度发达时代,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倘若违背,那么物流管理则会被时展所淘汰。实现对物流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节省企业在销售、运输等环节运营成本,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助于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企业有必要建立起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大突破了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在时间、空间上局限,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了企业在贸易上扩展。
(三)改善企业物流组织
由于物流具备自身独特优势,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环境不断复杂,企业物流组织变得日趋复杂。各个行业基于不同物流服务理念所建立企业物流组织各有千秋,因此,企业在建立物流组织时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企业物流组织。首先要实现物流一体化以及智能化,智能化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互动;一体化是指将产品搬运、配送以及管理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注意是,现代物流管理需要摆脱效率损失,舍去冗杂组织机构,拓展物流信息传递渠道。
(四)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相关工作人员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开展主体,对于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下,专业素质较强物流管理人才面临着亟待缺乏局面,因此,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当下改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重中之重。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一是提高物流管理人员录用门槛,相关应聘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并且要经过实地能力考察时期;二是定期对物流管理人员展开技能培训,积极主动学习国内外先机成功经验;三是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四是建立和完善对于物流管理人员奖惩机制,提升竞争力。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物流被看成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最后处女地”,物流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是指物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物流动过程,物流成本是物资流转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物资在实物流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和物资流转量、流转环节成正向相关关系,即流转量越大、流转环节越多,物流成本越大。企业供应系统是指物资从采购、进厂,直至送达企业内使用单位的全过程。本文所说的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是指物资从供应商最初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务洽谈签订合同物资进厂卸货送达企业内使用单位的全过程的全部物资流和信息流的总和,其具体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和领域。在现代钢铁企业中,无论是从高炉炼钢轧钢的长流程生产工艺,还是从电炉炼钢轧钢或从钢坯轧钢的短流程生产工艺,其物资供应系统中的物资流转量少则几十万、数百万吨,多则数千万吨,其物资流转量大、微观物流环节多,物流成本高。本文通过探讨钢铁企业供应系统微观物流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探索如何优化微观物流管理,寻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2容易出现的问题
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可分为物流硬件、物流软件和人员管理三个方面。
2.1物流硬件
本文是指在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
1)在项目设计中就存在物流硬件上的缺陷有的企业由于在物流基础设备设施设计中存在缺陷,在项目投产使用后,要么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的办法加以改变,要么因改造费用太高放弃改造,使得企业长期花费较高的物流成本。例如,鄂钢目前正在运行的4座30t转炉,由于在建设设计中没有对物流供应模式进行科学充分论证,导致在铁合金原料的卸车和流转等物流硬件上存在设计缺陷,将铁合金原料的受料环节全部设计为高0•8m的地上桶,铁合金只能从汽车上经人工卸车、装入铁桶内,再用天车把装满铁合金的桶用天车吊转到漏斗形的料仓内。这种人工卸车和天车吊转的物流方式,不仅会带来铁合金粉尘污染环境、铁合金容易被盗、天车作业繁忙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而且仅人工卸车费和汽车运输及待班待时费等物流费用,每年就增加约25万元。因受场地限制和需要高额的改造费,被迫放弃改造。
2)物流硬件的改造或发展与企业发展不同步
在我国现有钢铁企业中,很多是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库房、料场、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等物流基础设备设施是按当时生产规模设计进行的。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的企业,或受场地限制,或因企业资金困难等原因,其物流基础设备设施发展滞后,没有与生产同步发展,导致整个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在卸车、卸船、仓储、供应等方面,不得不用较多物流作业环节和高昂物流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例如宝钢在生产规模逐年发展后,其自有码头建设滞后于生产的发展。在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一期工程竣工以前,宝钢每年大约有800多万吨进口铁矿石需要从第三方物流———北仑港进行中转,每年需要承担进口矿石船舶的巨额压港费用和很高的海运费,从而增加了矿石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2物流软件
在物流管理的理念、方法、基础管理工作等方面,即物流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
主要原因是企业上层领导未能体会或获取最优物流配置能创造多少效益的数据,从而没有加大对库房、料场、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等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对物流结构进行调整、对物流网点布局进行优化等投入力度,直接导致或物流作业效率低下;或库房、料场与终端需求者之间布局不合理,存在转运距离远,交通不便利,作业环节多;或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合理、不协调等问题出现,最终导致企业物流成本高。
2)缺乏物流供应链管理理念
物流供应链管理就是将物流和企业活动的相关联的全部作为一个过程来管理,注重各环节之间的合作,该过程是一个大的系统。将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理解为供应链关系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在企业供应系统中,将各微观物流的作业环节视为供应链的,不易被理解和接受,那么用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模式来优化企业供应系统中微观物流管理的就更少,其结果是各供应环节可能会出现各自为政,为了各自的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势必导致物流综合成本不是最低最优。
3)物流“效益背反”理论没有密切结合到物流管理实践
物流“效益背反”理论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例如,通过减少库存据点并尽量减少库存量,可以减少库存资金所占用的成本,其必然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对于这种此消彼涨,此盈彼亏的物流领域客观存在的事实,就需要企业各级物流管理人员用系统管理理念,研究物流系统各个领域、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最低成本,实现最佳效益。但有的企业在实际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中,没有将物流“效益背反”理论与物流管理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在相关各部门或上下道物流环节中,出现各自为阵,为了各自的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从而导致物流综合成本无法取得最低最优效果。
4)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来进行经济地供应不计成本地安排本企业内部的物流作业单位或队伍进行作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进行供应时,没有进行充分比较、好中选优、选择最佳方案,这都会增加物流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5)物流环节没有最大限度的减少某些工作(如信息、采购、物流作业等具体工作)没有做细,甚至可能是主观上工作粗糙、没有精打细算的意识,造成重复转运或额外增加物流环节而增加物流成本;少数企业没有对特定物资(如耐火材料等)实行科学整体承包性采购、供应、使用等一条龙作业模式,导致物流环节较多,物流成本高。
6)没有尽可能缩短物流路径
懂得“物流路径越长,物流成本越高”这一道理的人很多,但实际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因物资流转过多路径而增加物流成本的现象,其原因是采购计划不周密或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等等,在近距离物资不能保证供应的情况下,不得不舍近求远,通过付出高额物流成本甚至较高采购价格的代价来保证供应。
7)物流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例如,物流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对采购、供应各环节物流价格的定价和决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合理性、科学性;物流作业计划性不强,没有做好总体安排和周密计划;没有对实际物资供应中的多种物流方案进行测算、比较和权衡,导致决策失误;对临时性的用工、用车没有有效控制,甚至出现违规用工用车现象;物流作业的原始记录和台帐不够规范,对物流费用的签证结算不能追根溯源,工作随意性大;信息管理工作不到位等等。
物流管理基础工作中信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对信息没有进行准确、及时、有效地收集、传递、处理、储存、利用和反馈,可能会给企业增加较多的物流成本。例如对物资的在途信息掌握不准确,就可能给供应造成供应量或太多或太少的被动局面。为了改变被动局面,企业就可能会额外付出物流成本来保证不能间断的生产供应。例如,对国家大幅下调汽柴油价格的信息不清楚,在与第三方物流或物资供应商谈价格时,执行的就有可能不是很合理的物流价格;再如,对企业内生产单位的生产状况、生产节奏、现场用料情况等信息了解不完整或反馈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要么物资库存过低而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不计成本保供,要么物资库存过多而需要增加内部物资转运,从而增加物流成本。
2.3人员管理
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物流技术人才队伍。虽然近年来很多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仍有一些企业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物流技术人才队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比较重视物流管理,但大多停留在强调层面,而对物流工作的要求不具体、不明确,导致各级具体物流管理人员在日常物流管理工作中目的不明确、措施不具体、效果不理想。
2)企业具体管理人员虽然有物流管理概念,但管理粗放的不少。
3)企业具体管理人员的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不够,不能在采购、物流作业与管理、费用控制与结算等方面深入加强管理。
3优化措施
针对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分别从物流硬件、物流软件和人员管理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对物流管理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3.1物流硬件
通过加大对与企业供应系统相关联的微观物流管理硬件的投入力度来优化物流管理硬件,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在项目设计中对物流硬件进行优化企业在物流基础设备设施方面,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就对物流硬件投入进行科学论证和优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一劳永逸的效果,可以在物流硬件投入使用后长期带来经济上的效益。例如,鄂钢在新建120t转炉的设计中,就克服了以前在转炉铁合金原料卸车和流转等环节上存在物流硬件上的设计缺陷,加大了对供应系统中的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投入,在铁合金的卸料、受料环节中,设计为汽车自卸、卸入地下料仓,再经运输皮带全封闭传送到各个料仓。这种比较科学的设计和操作模式不仅有利于环境治理、物资防盗、安全生产等工作,还会给企业带来长期、持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加大力度促使物流硬件与企业同步发展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在物流基础设备设施上的发展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企业效益;但若在企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加大物流硬件投入力度,促使其与企业同步发展,就可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宝钢为了加快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港口建设,于1997年开始在位于浙江省舟山嵊泗县的马迹山港斥巨资分阶段建设其自有矿石中转港,该港建成后可最终形成5000万吨年吞吐能力。建设马迹山港是宝钢破解铁矿石运输瓶颈的战略决策,通过减少进口矿石船舶的巨额压港费用、降低运费等方面来降低宝钢所需进口铁矿石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在该港投入运营后,开辟了通往巴西、秘鲁、加拿大、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等南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远程航线。据测算,马迹山矿石中转港投入运营后,按其运输泊位等级,以巴西矿石运输成本为例计算,采用25万吨级巨轮比采用15万吨级船舶运营,每吨矿石可节省运费3•26美元,仅一船一航次即可节省运费32•6万美元(按2003年至2004年海运费价格测算)。
武钢和宁波港集团、和润集团合资成立浙江舟山武港码头有限公司,从而在浙江舟山凉潭岛建设年吞吐能力为3000万吨的大型铁矿石中转码头。武钢此举是为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自有的大型铁矿石中转码头,打造武钢现代化港口大物流,确保武钢进口矿石供应安全,降低物流成本,必将带来长期的效益。
3.2物流软件
可在物流管理的理念、方法、基础管理工作等方面来优化微观物流管理。
1)改变企业长期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
企业的高层要重视物流及其管理、进行物流管理硬件技术论证、加大物流管理硬件的投入力度,其别是对新建、扩建项目应从项目设计开始就注重物流管理硬件的技术论证和投入,改变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轻物流”的状况。在企业经济效益允许的情况下,注重对现有库房、料场、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等物流基础设备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对物流结构进行调整,对物流网点布局进行优化,并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为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服务,以最经济的方式,带来最优的物流管理效果。
2)对各供应环节进行系统化管理
将供应系统中各微观物流作业环节视为供应链来对待,以整个物资供应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的功能为基础,将物流和企业活动相关联的全部作为一个大的系统,通过对系统加强管理,使系统管理最优、功能最强、效益最佳。不能为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而应该把局部利益放到整体利益中去考虑,在实际操作中选择整个物资供应系统物流综合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方案。
3)将物流“效益背反”理论与物流管理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在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中强化整体意识、全局意识,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将物流“效益背反”理论与物流管理实践相结合,既要发挥各个部门、环节的物流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加强团结和协作,实现整个系统物流综合成本最低最优。
4)充分合理利用第三方物流
由于物流功能众多,物流服务区域广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规模不管多大,其自身是无法完成其所有的物流需要。在供应系统的多个领域,企业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物流来进行供应。例如,由于受本企业专业所限制,从运输作业的安全性、经济性等角度考虑,对远距的矿石、煤炭、大型设备等运输作业,一般需要专业的物流公司或运输企业来完成,其成本比企业自己安排运输工具低廉。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时,还需要在有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优中选优,选择综合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单位来承担。
5)减少物流环节
由于物流总成本是所有物流环节的物流成本之和,因此通过设计科学的物流供应模式和管理方法,减少物资供应系统中的物流环节,就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总成本。
•增加采购物资供应的一次到位率,减少二次转运,杜绝三次甚至多次转运。
•在一定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例如采购半径在300km左右以内的物资),推广“零库存”管理模式,增加采购物资直供到用料现场的供应量(即提高直供比),降低物资正常入库后再出库的物资数量。
•对特定物资(如耐火材料等)在采购、供应、使用上,采取科学的整体承包形式,由供应承包方采取最经济的物流供应方式,最大限度地将物资不入库房而直接供应到生产现场,减少物流环节。
•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例如,鄂钢从2002年3月开始,对外购敞篷生铁车皮用天车配吸铁盘直接卸车,来代替人工和汽车联合卸车,减少了物流环节,作业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其中仅2002、2003这两年用天车配吸铁盘直接卸了2608个生铁车皮车,仅此一项就降低物流成本约125万多元(其中不含因作业效率提高而减少的铁路局车延时费),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正常采购供应中,物资库存处于正常储备或保险储备时,新进厂物资直达用料现场,此时物流费用最省。所以在采购供应中要做好日常计划工作,在物资的正常储备或保险储备上面下功夫。
•实行科学的量化考核,促进系统内各单位、各环节通力协作,最大限度克服企业内部料场、库房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减少物流环节,节约物流成本。
6)尽可能缩短物流路径
认真做好采购计划工作,尽可能做到计划准确、周密、严谨,做好物资的经济储备和保险储备工作。按计划做好正常的供应工作,避免因物资低于保险储备时,为保产而不得不舍近求远。
7)加强物流管理基础工作
•修订和完善与运输、劳务项目等物流作业相关的制度及规定;制定采购、供应各环节物流价格定价和决策的较为合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物流作业计划,并严格按物流作业计划执行,减少物流作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推行预算管理和经济核算,结合物流管理实际,推广先算后干、边算边干的方法;对实际物资供应中多种物流方案进行测算、比较和权衡,选择最佳物流方案,降低物流成本。
•合理调度车辆、船舶、装卸作业人员,加大对用工用车、对临时性物流项目的监控和考核力度,杜绝违规用工用车现象;推进车辆(含汽车、铲车、吊车、叉车等)资源共享工作,减少车辆作业量;实行合理的物资配送制,大幅降低车辆和人工成本;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人工、车辆等待时间,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规范物流作业项目的原始记录和台帐,规范物流费用签证,要求每份签证单都能追根溯源;加大对原始记录、原始台帐的检查考核力度,规范管理工作。
•将需要通过费用签证结算的物流费用按不可控与相对可控进行区分,对不可控费用核准其作业量;对相对可控按一定比例从严控制与考核,用严格的考核促进使用、操作和管理部门厉行节约,创造效益。
•严格用准入和退出制度来审查第三方物流的资质,将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予以退出。否则一旦出现较大的安全等事故,资质差的第三方物流就会没有能力承担责任,最终这些责任将不得不由企业承担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采购合同条款中有关物流相关事项进行规范。
•加大对采购物资到货均衡性的考核力度,减少因采购物资(其别是大宗原燃料)集中到达而增加物流成本(如物资落地后再转运的落地转运费等)。其办法是对采购部门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指标(如到货落地率),进行当月考核,不滚动结算。这样促进各部门既能经济地完成供应,又能很好地协调配合。
•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人才库,根据需要随时在对外采购业务中、招标议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在用江海联运、内河直航、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陆路运输等方式进行的物资采购中,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可对过驳费、装船(车)费、卸船(车)费、站台费、仓储费、保险费、货物港务费、码头费用、运输费等相关费用进行测算,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最终为企业带来效益。
•利用专职或兼职信息人员对系统内外相关的信息进行准确、及时、有效地收集、传递、处理、储存、利用和反馈,并用制度规定下来加以落实。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交通、运输及第三方物流等相关信息;在途、在卸、库存的物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物资使用单位的生产周期、生产节奏、效率、成本等信息;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等。例如,国际经济的兴衰直接影响着进口矿石的海运费涨跌、影响着进口矿石的物流成本;国内汽柴油价格影响着内河船舶和汽车运输价格;某省市对汽车超载治理力度的大小会影响该地区汽车运价水平;国家提高高速公路过境过路费的收费标准会影响汽车运价水平等等。
3.3人员管理
要加大以人为本的工作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物流技术人才队伍。让其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从而在优化和加强物流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1)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遇事沉着冷静、办事积极稳妥;具备一定的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谈判技巧和能力。
2)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的观念,以便能将作业时间、物流路径尽可能缩短,将物流流程尽可能简化,将物流环节尽可能减少。
3)掌握并运用相关的运输、劳务等项目作业标准,通过规范的项目作业标准来减少作业环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用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对外物流价格谈判中占得主动地位,降低物流成本;寻找价格不合理的运输、劳务等方面的作业项目,并加以改变来降低物流成本。
4)懂得经济核算、可行性分析和方案决策。这样可对不同的物流作业方案进行仔细分析、测算,为最经济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5)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例如,单纯的运输费用是按其金额的7%抵扣运费进项税,如将运输费用和人工或机械的装卸费同时放在一张签证单上进行结算,其结果会因人工或机械的装卸费不能抵扣税而导致运输也不能抵扣运费进项税,给企业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物流管理人员就应要求相关人员对运输费用和人工或机械的装卸费实行分开签证,分开结算。
6)随时获取相关信息,为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