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酒桌上的规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桌上的规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桌上的规矩

第1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2、语言得当,诙谐幽默。规矩十八: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3、“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4、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5、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6、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8、摘要:自从人类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时,礼仪便出现了。酒桌上的礼仪便是其中之一。它集从古至今的人文智慧于一体,吸纳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儒雅温和的个人魅力,彬彬有礼的餐桌礼仪于一身,容纳了异彩斑斓的价值世界与人世之态,并以酒与语言为媒介,搭起了一道道情感桥梁。本论文巧取其中一二,一窥酒桌礼仪的局部风貌。关键词:修养魅力语言酒桌不知从何时起,吃饭已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它逐渐地被看作是彼此互通情感,结交新知,筹谋划事的一种方式,一道桥梁。它已不再停留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渴求,它正如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先进文明,“食”已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那便是礼仪。一人“食”,通常说是吃饭,众人“食”,则称之为“宴”。既然为宴,就涉及到对于修养的大讲究。根据马斯洛的人性需求理论,排在生存之道首位的是生理需求,再往上升到第四位便是尊重需要。宴的盛行必是在于温饱这种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所追求得精神思想上的尊重需要而繁生的一种交际礼仪。这种场合下,修养、尊重,社论是主导,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分量调动着环境的气氛,主宰着彼此之间的看点与评价。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希望在对方的情感区里能以尊重为起点,以景仰为塔尖,步步攀升。这是一座庞大的精神食粮仓库,没有边际,却有无限空间。它的主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努力地住里储存内容,这是一段永远也填不完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层出不穷,借助酒桌上的的礼仪只是其中的一种。简单地说,酒桌上只有两个人,宾与主。酒桌上的礼仪也只有两种,宾的礼仪与主的礼仪。宾主间的敬意互达,归要结底可以清晰地用两个最基本的词汇来概括,即“请”与“谢谢”。一请一谢并非就是三言两语,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繁文缛节。请字体现待客之道,谢字表达宾至如归的诚意。一一展开来,礼尚往来,谈笑风生,觥筹交错的礼仪之风便横贯其中。文秘专业出身的人都清楚文秘是文员与秘书连体的一项职业。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文秘人员便是身兼文武要职,不但要具备一名文员的学问素质,更不可缺少一名秘书的各项社交能力。与文字工作划一条简明的界线,那么秘书与客人言谈,席间尔来我往的技巧与术谋便是与此处文道相对的武道。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再有魄力的人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地闯出一番天地,总得需要人协助扶持。外有财政集团经济支撑,内有得力部属鼎力相助,里里外外不计其数的桩子紧密相连,便造就了他或她这样一个坚固的篱笆。从形势上来说,秘书仅仅是其中的一小分子,无足轻重。可关键之处在于,这是最高决策人信任并依赖的贴身助理。倘若失去,决策人的一切事务与起码生活都有可能全盘皆乱。因此,不消微言大义,秘书的职责就是尽心尽力地协助上司办理一切事务。而今,无酒不成事,在酒桌上牵引搭线,巧取契机,商洽协议,已是不足为奇的常事。甚至可怜说是合作成功的一道必经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助理在了解酒桌上的礼仪之后帮助上司游刃有余地周旋与彼此,在悄然中得以全身而退,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与酒有关的一系列礼仪是酒桌上礼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它提到前面浓墨重彩也是着重的意思。但从整体上讲,它还包括了其它不可或缺的内容。首先,座次安排是继邀请之后主方体现对宾客的欢迎与尊重的首要体现。通常酒桌以圆桌为主,面对入口,或餐厅内视野良好,可观赏节目者为上座,然后以上宾的右位为次,左位排第三,一右一左,以此类推,入口处或上菜处为下,则是主人屈尊礼上的座位。但是,仅此安排只是主人单方面知晓,客人并不知情。因此,正式或隆重的酒桌上通常会预先放上来宾的名卡,并出于照顾上需要,会将男女宾客穿插入座。其实,只是一处细节了的体贴,宾客便无须为谁坐了上座或自己不小心坐了尊位乃至无意间与女宾挨到一起而心生尴尬,客随主便的谦和为彼此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到一个新场合,面对一张张陌生面孔,拘谨之情也是常理。这种情况下,也时常出现在宾客入座后尚未上酒菜的那段时间。一些人会故作熟稔地托着下巴,作出一副罗丹式“思想家”姿态,以此掩盖一身的不自然。或者,特别是一些女性朋友,会习惯于用手不停地整理自己的头发来减轻被人关注的忐忑心理。还有一部分人会作出其它一些多余的动作,如拉扯台布,检查桌上有多少餐具以至于是否干净。总结以上几种举动,要么是漫不经心,或是闲散无聊,甚至于故作熟门熟路,扭捏做作之态,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优雅不见得非要光鲜夺目,其实归纳起来就两字,自然。无论餐桌布置得多么美观,身边的人穿戴多么贵气,环境多么得富丽堂皇,都无须慌乱,崇羡,心心念念只需记得两字,自然。你想坐姿端正,但又不显得拘谨,可以将身体轻轻地靠在座椅靠背上,双手自然地放在膝部。椅子不要放得距餐桌太远,以免在进餐时不得不费很大气力才能保证不让食物掉在地板上。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适时地学会微笑,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觉得自己在餐桌旁的举动从容自然,为此而感到轻松自如。在酒桌上,酒是否名贵,食物是否丰盛,尽管非常重要,实际都只是一种陪衬。它们游走于一切礼仪规范的边缘,只是为了烘云托月地推陈出谈话这个核心。因此,精于交谈在良好的餐桌礼仪中显得极其重要。它意味着在掌握吃喝技巧的同时又精通语言艺术,从而在别人心里留下一种特殊的印象,也间接推动了其乐融融的环境氛围。酒桌不是一个人的,是多数人的会聚,气氛的调动需要每位宾客的积极参与。因此不要一个人沉默寡言,金口难开,枯坐一隅,这不符合进餐的礼仪。美国礼仪之后蒲爱梅说:“礼仪有一条不可破坏的规矩是你必须对邻席谈话。你必须谈话,整个说起来就是这么回事。”与邻座礼貌地搭讪是席间一切话语内容的起始。但凡事都有条适可而止的界限。记住这个底线,切忌亲密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以致忽而窃窃私语忽而哈哈大笑。这种神秘与爽朗的快速更替往往会让旁人起猜忌心理。话题是由一人兴起,转而在彼此间传送的。所以与左邻右舍交谈时就尽量谈论一些能得到多数人认同得并乐于参与的话题,这样的话题不会太偏,避免了唯我独尊,天南地北,神侃无边的独自漫游现象。无论是有求而来,还是别有目的,都要避免在席间过多地谈论工作,请求以及其它的合作事项,当然也不能绝口不提,最好是一带而过,彼此心知肚明。酒酣耳热,尽兴极欢之时,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实了。频频露骨的提醒反倒坏了大事。其实,酒桌上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目的,是可以拿来显摆的。那便是交友。酒逢知己,这层意思需要更多精力去渲染,全方位地做好了这点,其它的也就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效果。宾客要说话,引起周边人的聊天兴趣,令场面活泼有趣。这个动机是要有的,但寻求的方式也要妥当,因人而异。或许某些方面的话题对发话人很是得心应手,并乐于侃侃而谈,或者总以为自己热衷的别人也同样感兴趣。其实,如果真得一意孤行地这么认定的话,极有可能坏了气氛,甚至出现冷场,结果就是一人在那天马行空地自语。酒桌是一个适合聊天交友的场合,但不是是随意的,是有规矩有方圆的,得懂得察言观色,了解人心。话说上那么一两句就得估摸清楚是否受欢迎,要学着见机行事,适可而止。抓住了话题的核心,就要开始润色话语,突显一个人的口才。当然,这不是辩论赛场,无需飞流直下三千尺地绵绵不绝,直击对手要害。要温和,就是记住这两字。哪怕是桩惊天动地的大事,前所未闻的奇事,也不可一惊一乍。温和的话语,就像涓涓流水,无声细腻却包罗万象。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意思都是可以在循序渐进的有条不紊中得以体现的。温和是一种气质与智慧,不动声色却蕴含着无限魅力。它不至于锋芒毕露,也不让别人小看自己,是一种保全了自己又迎合了众人的无为而治。它又总是语言得当,不卑不亢的,时而的诙谐幽默又都是那样自然,没有一丝一毫做作的。但宾客的才华、修养与交际风度却已经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酒,是继语言之后的又一大程序与学问。它们有个共同点,都不是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在交际实践中逐步领会的。有求于人,须得敬酒。不求于人,但以示尊意,也须敬酒。敬酒了不是一人呼朋引伴地在那大喊,来来来,大家一起来喝一杯。这种粗俗的一锅搅不符敬酒礼仪。首先,把握好敬酒的姿态。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如果自己是领导,别放太低,不然叫下面的如何做人?多人敬一人是允许的,但一人敬多人就是以已居大了,是对别人的不敬。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敬酒不是纯粹地为了敬酒。这份敬意尊意还得体现在说词上。雅致的说词,有时比敬酒本身更让人心旷神怡。敬别人,通常自己要一干为敬,但可劝对方量力而行。这一条尤其适合于女宾。一个人的修养与风度便得以展现。替上司代酒时要不动声色,不能显得上司不胜酒力而自己却胜之一筹。最好的方法是让别人以为你是因贪杯才要代上司的酒,或者是通过旁敲侧击把敬酒的人拦下,当然这需要相当高明的技巧。无论喝多喝少,酒后总是不舒服的。此时的嘘寒问暖就显得你的关怀备至,上司也好,宾客也好,都是如此。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好东西,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手巾,就是一种体贴的照顾。如果你会喝酒,以上几点还有些可取之处。倘若近乎滴酒不沾,就不能冒冒失失地主动出击。韬光养晦是得以全身而退的自保之策。当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酒桌上也通常存在这种无奈。自己不会喝,但敬的人是位人物,或者哪怕只是位普通宾客,也是不好推却的。你不会喝酒,何必来这里?对方不仅会这般猜忌,便会觉得窘迫。所以,不管怎样,都得学些诀窍。一、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二、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酒,一杯放水,拿小酒蛊干杯,勤喝水。三、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四、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五、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六、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七、喝到六分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八、每次干杯时全倒满,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尽量洒出去一些,每次可少喝不少。对一件事没有把握时,就该留个心眼,为自己留条退路,不至于事到临头出尽洋相,无处安身。礼仪是一种尊重,是文明的象征,酒桌上的礼仪展现出来得是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令远方来客找到宾至如归的亲切与温情。与其说这是一场物美佳肴的盛宴,倒不如说是一片人文关怀之心的汇聚。天下宴席,聚聚散散。礼,却横贯东西南北,无往不利!

第2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中西餐的礼仪

一、中餐的礼仪

要想成为人人称赞的优雅女性,首先要知道入座的礼仪,圆桌正对大门即离入口最远的座位是上座、主客位,而最靠近入口的座位是下座,右为上、左为下;其次要正确使用餐具,不要用筷子在菜汤中捞取食物,不可以舔筷子,说话交流时要放下,不用时不能竖插食物上。用勺喝汤不要洒落,不能用嘴吹,也不能把勺子塞进嘴里,或反复舔食,当众剔牙是大忌,可用一只手遮掩口部,另一只手剔除异物。要明白餐前餐巾用作擦手,餐后餐巾用作擦嘴,不可随意错用。

二、西餐的礼仪

西餐长桌的座次有别于中餐。在西餐礼仪里,女士处处备受尊重,女宾的座位要比男宾的座位稍高,在排列位次时,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坐第二主位,男主宾坐女主人右侧,女主宾坐男主人右侧,其他男女应遵循交叉排列的原则就坐。当女性单独与男士共进西餐时应坐男士右边或靠墙而坐,当与丈夫及另一位男士共同时应坐其中间。

入座和离座都应从左侧,坐姿端正,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不要交叉,双手不要放桌子下面。在点完料理后打开餐巾,对折口朝外放于双膝上;用餐中需暂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座位上,用餐完毕将餐巾折好放餐桌上表示宴会结束。 使用餐具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要用餐刀直接进食;餐中如想休息,呈八字形刀于右侧、叉于左侧并叉背朝上放于盘中;用餐完毕时,刀外叉内并列放于盘中表示用餐结束。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约会餐桌礼仪

第一关:接受约会至到达餐厅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十五分钟便会给对方留下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来到座位后勿须第一时间拉椅就座,因为对方可能已准备好为你位开椅子,就给他一个表现绅士风度的机会吧。

坐在椅子上时应坐直,要紧靠在椅背上,双眼正视前方,别只顾垂头避对方的视线。手腕(不是手肘)可自然地放在桌子边沿上。椅子与桌旁的距离不宜太远。否则进餐时会增加身体移动的机会。

待对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对摺成长方形成或三角形,较小的则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时汁液弄污衣服。

第二关:点菜时

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介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予明确的指示,如果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随便的人只会为同桌客人添麻烦。

通常侍应会站在主人家(在这情况下是男方)身旁,记下你点选取的菜式。如果想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可告诉男方你想点的菜,再由他向侍应落单。这样强调了他主人家的角色,并暗示你对他的信赖。

第三关:用餐时

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发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事已算合格。以下列出部分常犯和错误:

用餐前以餐巾角轻印嘴唇,可减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迹。

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可站起来俯前去取。

喝汤时身要坐直,头不能低下去就汤匙,而要把汤匙送到嘴边。所以汤不要太热,每匙也不要太满,更重要是喝时不可发出声响。喝到最后,可把碗子稍向外倾出,方便舀出剩下的汤。

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也不要含着食物喝水,因为用水将食物冲下是不礼貌的。

嘴角或手指上沾有污渍,可用餐巾的角落轻印几下,但不要大力擦拭。如中途要离席,可将餐巾对摺两下,整齐地放在椅子上,紧记弄污了一方应摺向内,以免别人看?quot;战绩斑斑的餐巾。

第四关:晚餐完结至离场

如有需要补妆,可选一道菜与另一道菜中间的空档,向对方小声说明便可。拨头发、弄衣服和涂唇膏等动作只可在洗手间进行。

离席时,可将餐巾放在椅子或桌子上,同样要将干净的一面向外。到这里,晚餐考验已告一段落。回想这一两、三小时吃过的一顿饭,便明白只要保持心情轻松、谈吐举目自然,即使是元首级的晚宴,你也可从容应付。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禁忌

1、不宜涂过浓的香水,以免香水味盖过菜肴味道。

2、女士出席隆重晚宴时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

3、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时别随便趴到桌下捡回,应请服务员另外补给。

4、食物屑塞进牙缝时,别一股脑儿用牙签把它弄出,应喝点水,试试情况能否改善。若不行,便该到洗手间处理一下。

5、菜肴中有异物时,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邻座的人,以免影响别人的食欲。应保持镇定,赶紧用餐巾把它挑出来并弃之。

6、切忌在妙语连珠的时候不自觉地挥舞刀叉。

7、不应在用餐时吐东西,如遇太辣或太烫之食物,可赶快喝下冰水作调适,实在吃不下时便到洗手间处理。

8、女士用餐前应先将口红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洁之感。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注意事项

酒桌文化一直是咱们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流传至今,酒桌不仅是一个交际的地方,也是一个体现礼仪的地方,现在的社会,女人能顶半边天,女性酒桌上的文化礼仪,也显得特别的重要,下面,咱们就着重介绍一下吧!

第一点:对于女性来说,酒量可能天生不如男性好,而且,女性过多饮酒,对于身体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对很多不善于饮酒的女性来说,千万不要开口喝第一口酒,否则之后就无法婉拒了。

第二点:在酒桌上,很多人都将劝酒当做是一种规矩,一种流行,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劝酒却不那么适宜,过多的劝酒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舒服。

第三点:有的女性可能拥有一定的酒量,但是在酒桌上,却切忌不要充大,这也是咱们酒桌文化的一种,一定要等到领导互相喝完酒,才轮到咱们一般职员。

第四点:女性比较在酒桌上遵守的礼仪,是关于敬酒的,可以多人敬一个人,但是却不能一个人去敬很多人。当然,如果你是领导的话,这样就是可以的。

最后一点,咱们要说的,就是作为女性,你可以不懂喝酒,你也可以不碰酒,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在适宜的时候为领导添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礼仪哦。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喝酒的诀窍

诀窍一:

1、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这条建议看情况而定)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诀窍二: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大忌。

第3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细节九: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十: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倒茶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离席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有在两小时以上。也许逛了几圈,认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了。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真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第4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 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古人对酒带来的危害也频有记载,把酒列为人生四戒之首,即“酒色财气”,把沉迷于吃喝与女色之中的人叫“酒色之徒,”把挥霍钱财尽情享受的行为形容为“花天酒地。”把只会饮酒没有其他才能的人成为“酒囊饭袋。”把嗜酒如命的人叫“酒鬼。”’把以喝酒作为生活主要内容叫“醉生梦死。”酒后无德,种种丑态,令人嫌厌。有的喝完酒,醉眼惺忪,故意找茬,大打出手。有的酒后说话粗鲁,行为放浪。有的酒后色眼眯眯,欲行不轨。有的酒后随地便溺,衣不蔽体。有的嗜酒者,因酒迷失方向。有的爱酒者,因酒放弃原则。有的因为喝酒被人拉下水。有的因为喝酒走上犯罪道路。酒徒见了酒,不讲人道,不讲温情,不顾家人,只顾喝酒。一喝就酩酊大醉,烂醉如泥。有的醉汉摇摇晃晃,招摇过市,边走边喝,边喝边骂,有伤大雅。喝醉就会大闹酒场,不听劝阻,不怕威胁,给家人带来不安。家人每天要为他提心吊胆,放心不下。减少酒量,或者减少喝酒频率根本不可能,要他戒酒更是天大的妄想。酒精依赖已经刻骨铭心了。“逢君贳(shi)酒固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唐・蔡希寂)。

老百姓把喝酒闹事的人称为“醉鬼”,把喝酒痛斥为“喝猫尿”。这种人已成为家庭的灾难。这些闹酒的人会给温馨的酒场添乱,给温情斟酌添堵,给平静的家庭带来风波,给办酒主人找来麻烦,让人非常扫兴。还有的具有连续作战的本领,一天连续几个酒场,场场不落,从早晨喝到下午,从白天喝到晚上,从今天喝到明天,喝了白酒,喝啤酒;喝了啤酒、喝红酒,不醉不散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喝可惜,喝了准多。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居丧期间的礼俗。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有种种礼仪需要遵守,至今人们还在遵守这些规矩,比如,居父母丧期间,一定期限内,不得娱乐,不得穿华服,不得饮酒食肉,不得婚嫁、要求形容哀戚等等。有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也不适于饮酒。遇到酒徒,什么文明礼节,什么规矩要求,在酒面前都会失效。见了酒就会馋涎欲滴,可以赖皮赖脸,没皮没脸,完全不要自尊,抵抗不了酒的诱惑。有的人喝了酒,什么都敢答应,酒后矢口否认,酒话是不能算数的。聪明人求人办事有话说在喝酒之前。有的人在酒桌上,亲如兄弟,隔段时间再见面,互不搭理,形同路人。有的人不喝酒不办事,有的人喝了酒乱办事,有的人喝了酒也不办事。有人总结,酒肉朋友是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的朋友,还有另一份意思,在酒场上是朋友,需要帮忙了,这些所谓的朋友就不见了。

如果喜欢小饮,月下独酌,或者三两挚友,围坐对饮,尽兴而为,言谈笑语间,无拘无束,品酒尝鲜,自可尽享品酒之乐,闻酒之香,尝酒之醇;尽享美酒之美,酒香之香。那是令人艳羡的。反之,过量过度过分饮酒,对健康不利,嗜酒丧志,自我放纵,自甘堕落,与饮酒之旨相去甚远。如果因此再给别人你带来麻烦,带来不幸、带来灾难、带来祸端更是得不偿失了。这样不顾酒德的状态有谁会喜欢呢!这样的酒态美在哪里,香在何处呢?

感情需要培养、激发和释放,美酒蕴育着感情的地久天长;生活需要色彩、变化和调整,美酒装点了生活的五颜六色。酒是美的,也是丑的;酒是甜的,更是辣的。酒中有欢乐,也有失意;酒场有喜剧,也有悲剧。喝的是酒,品得是味道。酒是喝的,不是闹的。真理和谬误只差一小步,美好和丑恶、高尚与卑微、文明与粗野、美酒变苦酒的错位也只在恍惚之间。成为酒的奴隶,还能品出酒味吗?不设堤防,酒水就会变成洪水。人是主动的,酒是被动的,一旦酒变为主动了,人就被动了。过分消费酒对感情的催化作用,酒的魔力就会把握不住,理智的堤防会被冲垮殆尽,道德的围栏会被拆毁葬送,尊严的体面会被玷污损毁,清高的玻璃会被无情打碎。

第5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年味虽说是很有味儿,但凭味觉并不可以体会得到它的全部内涵。年味半年前就埋伏在灶台上,选择大年初一这一天,伺机蠢蠢而动。要不了一个时辰,香气会轻而易举地溢满屋堂。不仅如此,也是在年初一,浓烈而朴素的乡情,也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每家每户间串门,谈论的依旧是老话题,互祝新年快乐。但还是不厌其烦地把耳朵凑近了,细细地听,有滋有味地品,感受着暖暖悠长的乡情。要不说,过年是人间的一道别致的风景嘛。

大凡和喜庆有关的,几乎都和红色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过年当然更要大红大紫的。红色的年画,飘逸着仗义和舒婉,寄托了老老少少的美好祝愿。红色的对联,点缀在各家门前,寄福新年满满祥和,好运连连。大红灯笼高兴地荡着秋千,也美哉美哉!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也服从着小主人,被小朋友们握在手心里,只露出尖尖角来,显得很乖巧。就连小肚兜,不依不饶地把红色的补丁顶在最显眼的前排,貌似盛开着的红花瓣,确实是天然的珠联璧合。小朋友们抿着红嘴唇。在偷着乐呢!

没有了红的色彩来装扮,似乎渲染不了过年的喜庆味道。

记得六岁那年邻居晓月姐结婚,是在年初一,也是穿了件大红袄。天还没亮呢,狗子妈领着一行人潜伏在晓月姐家的屋檐下,只等鞭炮一响,一群人冲门而去,抢着喝接亲酒。每个人的脸上挂着笑容,可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晓月姐,也有说有笑的,像换了个人似的,很快地被红盖头罩着头,被人搀着带走了,留下了满地红色的纸片,被寒冷的北风吹得满地飞扬。空气里弥漫着火药的纯香,久久不肯散去。

吃罢新年第一顿晚饭,大军舅有点点醉了。可嚷着要去新房听墙根,有关听墙根大军舅经历过多次了,比方说李子叔叔结婚,张兰阿姨结婚,这是我知道的,不知道的还很多呢。有时听见他喝酒时谈到这事,像是在讲武侠小说,听得人前仰后合的。可见到我马上就转移了话题,一旁的叔叔们也跟着打岔。难道都看不见吗?我渐渐地长大了,还有什么怕吓着我不成。我说也要去,可是他说小孩子家听什么墙根,越是这么说我越感到好奇,哭着闹着跟在后面,到了那里,看见门上有一个大红的囍字,屋里好多大人,有说有笑的,抓了把喜糖就回家了。原来听墙根就是大家伙一起在新房里打打闹闹呀!现在想想真是有趣。再想想还怪难为情的,这样习俗的含义,竟然在不久后就被我彻底搞懂了,是小伙伴们给我说的,但随后的烦恼也跟着多了,羞于在人前提起那次不成功的听墙根。

在平时吆喝最响的,就是大食堂门前梧桐树上的那口钟了。可在过年时却像秋后的吊葫芦,消停了。平时每到开饭的时候,有食堂的老张头,爬上两米多高,用铁锤用力击打十几下大钟,声音足以传到四五公里外。可过年时由于小家的灶火都很旺,有些单干户也被亲戚朋友请去了,所以食堂一般在过年前后是不起火的。虽说树上的那口钟暂时收起了喉咙,可树下来了却个大伙计,那嗓门吼起来更响亮。并且是玩了命的喊上了,音调高起来有点吓人,但听到的人们们并不慌张,有的还是面露喜色。大年关的,该有点肉吃了。只见那梧桐树下,一口大锅,里面的水沸腾着,数九寒冬,水蒸气冲天飘去,划出一道白色的通天之路。十几个壮汉把肥猪按在平台上,目不忍睹,还是省略吧!猪哎呦哎呦地叫着,叫声比那钟声还要大,叫上十几声便断了气。等着分年货的队伍延伸到了五十米远。虽然是严冬,但从每个人的脸上却看不到半丝的寒意。

年味在记忆中总是飘着香气的,过年时连家里养的小猪,也整天把鼻子冲着厨房,嘴里哼着小曲,似乎好陶醉的样子。说来也是,在小时候能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肉,只有在过年的餐桌上了。想了一年的肉味儿,在大年三十那天便从灶台上缭绕开来。渐渐地餐桌上多了平时少见的色彩,那是红烧肉的色泽,暗红的酱色,是化开的白糖染上的色,瘦肉的部分尤其要紫一些,虽然黯然的有些过分,但这也是最香得部分,最先上口的也是这部分。咀嚼时香味不自觉地直往舌根处钻,胃口被它调的好开,那红色的瘦肉总算是呆在了该待的地方,可不久就溶化了,顺溜地下了肚。肉皮部分淡淡的红色好鲜亮感觉有点滑,当然再狡猾也耐不住长时间的咀嚼。黏胶似的很有弹性,弹性与其说是一种反抗,不如说是口感的丰满馈赠。在两者中间的是厚厚的肥肉,恐怕是世上最解馋的尤物了,幼嫩明晃且柔软,津含着一层焦黄,红色中渗出少许的白色,像是白色从幽暗的红灯处缓缓地走来,捎来别样的感觉,和其它做法时见到的肥肉片绝然不同,吃起了一点也不腻,色香味俱佳。

红烧肉是那个时期的宠儿,是一整年的盼。红烧肉是有独特魅力的,只要它出现在年夜的餐桌上,绝对会收拢起孩子们渴望的视线,渐渐渗出的香味会不折不扣地唤出口水来。就连邻居的小朋友也围拢过来。平时很少吃到这样的美味,一幅很专注的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红肚兜歪歪斜斜地搭在一旁,时刻期待着分到一点年味。看着那副吃相,大人们也在一旁抿着嘴笑。多么像我家的两只小山羊啊!家里的两只小山羊,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找奶吃,互不相让,有时我想挤点奶冲早茶喝,可分不开它们,也无计可施,该是它们的,它们还小。天理本该是先让着它们吧!于是只好作罢。一阵欢快的啾啾声,如妙美的晨曲,直唤得母羊心满意足,眼睛似闭非闭的,是何等的享受啊!

那妙不可言的年味真让人渴望,小孩如此,大人们也是盼着节日的到来,可以美美地喝顿酒,猜个拳。过年喝醉了似乎才对得起自己,有些人早早地就准备过把酒瘾了。年味若没了酒气还有什么年味,个个酒量似乎很大。老婆们平时管得严,但过年大吃小喝的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只管高高兴兴地一家接一家的串门,一场连一场的喝。酒这东西过年是少不了的,似乎酒可以把心底的东西交代的清晰,清亮亮的青稞酒是庄稼人的最爱,往往是本地的特产,原汁原味,大军舅是出了名的划拳高手,在酒桌上是酒司令,可以从上午喝到月亮照着头,晃悠悠地唱着歌儿往家返,遇到男人便搂着脖子不肯松手,还要酒喝。遇到了女人便喊老婆,吓得女人们躲着他走。

连里每年要组织几百人大会餐,总要备上几大桶酒,放开了喝,听说有的阿姨也喝醉了,按规矩是一家出一个人,就在大食堂里。这可算是过年里一道豪华宴吧!可惜我当时还小,轮不到我去的,但每每看到酒足饭饱的叔叔阿姨们,涨红着脸从食堂出来,看那快活样儿,我猜得出肉一定是管饱,酒也得喝上几大桶吧!我也盼着自己快快地长大。

第6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如果你的宝宝也内向又怕生,不妨利用过春节这个大好机会,多多创造宝宝与人交往的机会,相信不久宝宝就会有令人惊喜的变化的。

走亲访友

走亲访友、登门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出门前简单介绍一下对方的情况。可以介绍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我带女儿去一些陌生人家,会告诉她:伯伯家有一位大姐姐,已经上大学了(女儿最喜欢姐姐,并且崇拜一切上了大学的人);或者阿姨家养了一只斑点狗(女儿经常去看望附近一家宠物医院里养的斑点狗,并立下雄心准备12岁时养一只)。这样,孩子不仅不会害怕去陌生人家,还会充满好奇和期待。

*给孩子穿一套最漂亮的衣服。孩子的漂亮可爱无疑会得到大家的称赞,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一个好心情。

*教孩子几句称赞别人的话。拜年时礼貌和规矩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问候“新年好”外,还可以教孩子几句称赞别人的话:比如,阿姨的衣服真漂亮,叔叔家收拾得真干净等等。鼓励孩子把心里想的说出来,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点提示:奶奶家的窗帘上有小鱼,漂亮吗?或者轻声告诉孩子怎样说,然后让他大声说出来。

*教给孩子接受礼物的规矩。拜年时,主人给孩子糖或巧克力是老规矩,这时既不能拒绝,也不能照单全收,应该教孩子说:“谢谢,我只要一块就可以了。”另外,亲友家可能会有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或食品,提前和孩子说好,不能要别人家的东西,如果确实喜欢或者需要,可以让爸爸妈妈买。

当然,如果盛情难却,不妨告诉孩子,这是特例,可以收下,下不为例。有一次我带女儿给她的姑奶奶拜年,我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见她姑奶奶正拿着一大包旺旺鲜贝往女儿手里塞,女儿因为与我有“约”在先,说什么也不要,把小手背在身后,急得脸都红了。我见状,急忙告诉女儿:“姑奶奶特意为你准备的,你的表姐、表哥都有,你可以拿着。”女儿这才收下,还悄悄问我:“妈妈,我做得对吧?”“你做得很对,是个懂事的孩子。”女儿满意地笑了。

电话拜年

远方的一些亲友只好打电话拜年了,这时可别忘了给孩子一个表现和锻炼的机会。

*教给孩子通电话的礼仪。女儿曾经有一个阶段特别热衷于接电话,电话铃一响就三步并做两步去接,可是接起来听清是谁以后,就再也不肯讲了,有时叫她跟对方讲几句话,怎么叫都不过来,我只好跟人家说抱歉。后来我发现她很希望跟幼儿园的小朋友通电话,便鼓励她自己拨号找小朋友说话,告诉她先问好,再说正题,最后再见。

*事先帮孩子想好要谈的话题。比如,和小朋友通电话可以问:“你在家干什么呢?”“你的口述日记写了吗?”等等。打拜年电话也如此,最好帮孩子想好几句要说的话,其它现场发挥,免得孩子没有心理准备,既冷场又不礼貌。

开心赴宴

从那一次春节的“惨痛”教训后,我只要有聚会就带女儿参加。

*不要给孩子穿太贵或难以清洗的衣服。因为酒桌上盘碟杯太多,很容易碰翻弄脏衣服,吃饭过程中也难免洒汤掉菜。经常看到父母为弄脏衣服而尴尬或训斥孩子,既然如此,还不如防患于未然。

*学习餐桌上的基本礼仪。如:向客人问好、不要乱翻菜或挑挑拣拣、喜欢吃的菜不能只顾自己吃等等。

*教孩子几句祝酒辞。小孩子奶声奶气说祝酒词最能活跃餐桌气氛,且能锻炼孩子当众说话的胆量,不妨事先教孩子几句。如“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祝叔叔、阿姨工作顺利”等等,对小朋友的祝酒辞可以自由创意,不必拘泥――有一次,女儿和她的小表姐互祝:“祝你长得像我一样高。”(女儿4岁4个月,个子已有112公分)“祝你会说英语。”(小表姐定居在美国)“祝你和我一起玩沙子。”(她们相会在青岛,刚在海滩上玩过沙子)……她俩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现在女儿不仅在酒席上表现良好,“出去吃饭”也成了她的一大爱好。

节日出游

第7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成都茶馆:

幸福是茶馆里泡出来的

入川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欣赏自然风景,追忆才子佳人,还有一项要事值得一做,那就是去川人的茶馆里坐坐,否则就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来过四川。川人有谚语“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你看看成都遍地的茶馆,就知道茶馆在川人日常生活中的分量。

巴蜀之地茶产丰富,所以茶自然而然融进当地人的生活。爱茶的成都人可以把一整天时间全泡在茶馆里。所以说茶馆孕育出了成都人的休闲文化,也正因为休闲,成都人的幸福指数在中华大地上首屈一指。

成都的茶馆有大有小,既有上千个座位的大排场,也能三五张桌凑成一个小局。四川茶馆有一整套规矩,从待客的态度、铺面的格调、使用的茶具、泡出的茶汤、操作技艺等,都有要求。正宗川式茶馆是紫铜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圆沱茶、茶博士,一个都不能少。 不过,更多的茶馆不追求这些外在的,只要舒适即可。几排竹质大躺椅往那里一摆,照样能让茶客盈门。

四川由于多山而形成天然闭塞,所以在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的时代,这里的人们想了解信息,那就去茶馆吧。众人聚在一起,人多嘴杂,信息传播快,如此复始,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茶馆,一边听信息,一边传信息。在我看来,人都有些爱八卦的天分,而茶馆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所以,在这样的茶馆里喝茶之意早已超越了茶滋味本身。

成都的文殊院附近有许多茶馆。多是二层小木楼,中式外观,挂着“茶”字大幡,路人过此,无不是唾液加速分泌。随便走进一家茶馆都会发现大珠小珠,嘈嘈切切的情景。搓麻的、摆龙门阵的、谈公务的,外加茶馆里跑堂的伙计“蹬蹬蹬”的脚步声、吆喝声。茶博士的冲茶表演绝对是一看点。茶博士左手揭盖,右手提壶,面对桌上的一大堆盖碗,一手翻盖,一手冲茶,配合得纹丝不乱,速度快得惊人。一会儿功夫,数十只盖碗茶便冲水完毕,且桌上滴水不留。这种行茶方法既有杂技之精妙,又体现出中国茶文化“精华均匀”的传统。第一次见到如此情景者,无不惊得瞪大眼,合不拢嘴。

有些茶馆还有川剧等节目助兴,于平常声中又增加了艺术气息。你可别嫌吵,照样有人在这里练“闹中取静”的本事呢。在茶馆的某一角落,你会发现有文化人模样的人,时而沉思,时而埋头书写。小文青不来这里,他们喜欢抱着笔记本去星巴克,茶馆还是留给那种带着几分旧式文人气质的主儿了。这些文人的头发有点儿凌乱,眼镜框子又黑又大,一幅自顾自的架势,任尔周遭如何吵杂,依旧沉浸于自我当中。所以,来成都一定要到茶馆里坐一坐,那不是你旅途中的一次歇脚,而是帮你打开了另一扇视野之窗。

工夫茶馆:

在休闲这件事上下足工夫

《牡丹亭》里杜丽娘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那么,不到广东的潮汕、福建一带走走,真不知喝茶居然是这么一件仪式感十足的事!对我来说,最初知道喝茶的仪式还是跟团旅游。每到一处有山之地,便有茶叶特产,然后被导游带入茶园。有茶小姐为各位沏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品字三口,一套流程下来,各位纷纷掏腰包买茶。

待我有机会涉足工夫茶所覆盖的地区后,才知茶小姐的那套“工夫茶”比之地道的“工夫茶”真是小巫见大巫。潮汕功夫茶是一套泡茶流程,它最能体现茶文化的“道”。这“道”可以看做是泡茶门道,通过这一“道”而令喝茶者悟出更多的思想之道。日本、韩国的“茶道”亦是脱胎于中国的“工夫茶”。

当地人热衷于“工夫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备这么一套器具。也许件数没有那么多,但茶壶、茶杯、茶炉、茶锅“茶中四宝”必不可少。一次我去汕头朋友的公司,只见办公室内赫然摆着一整套工夫茶具。朋友说,每天早上先来喝一套工夫茶才开工,中饭后又是一通,下午茶时又一通,一日三次,上到老板,下到员工,人人如此。我说,你们不觉得这样浪费时间吗?朋友说,这有什么呢?人人如此,时间对大家来说不又是平等的了吗?我还在厦门集美街头看到一个小摊儿,小木桌上摆着一套功夫茶器具,上插一张纸牌:泡茶,想必是摊主人随时邀朋唤友喝个三巡茶醉才过瘾。所以,来潮汕、福建一带,一定要去当地的茶馆里体验一下工夫茶的意趣,绝对让你开眼界,发现喝茶居然是如此繁琐之事。

第8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多年来,以我为主宾的酒宴,东道主总会准备两瓶高度白酒,好让我乘兴来,尽兴归。我自然落得个好饮、豪饮、善饮的“美名”,也由此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滔友、好友。但值不惑之年,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并非我酒量大,而是我胆量大。

这是性情使然。

明白了这一点,我没感到失落反而有点庆幸借这胆大,我走遍齐鲁大地,对齐鲁酒风酒俗有了切身的感受。假如我是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矫情之人呢?在这片土地上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面对诚意满满的敬意,不以诚相报,岂不尴尬?正所谓“敬酒不吃吃罚酒”是也。

大江南北,我也跑了些地方,酒也经常喝得一塌糊涂、醉马倒枪。但比较起来,北方人大快朵颐,南方人细品慢酌,无论怎样的排场和讲究,都远远没有齐鲁之邦酒桌上的规矩多。这讲究,以现在济南为界,分东北、西南两大系列,两者源自不同文化背景,一是受泱泱霸权大国齐国的文化滋养,其特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力强劲;另一个受礼仪之邦鲁国的影响,鲁国以仁爱礼乐谋发展却饱受欺凌。这些历史文化的影响,在今天的滔俗、酒风上依然可窥一二。

要说怕,应该是在齐国故都淄博。所有的主人都会“蛮不讲理”地给你――端上三杯酒,请你一饮而尽,往往还没有过招,你已败下阵来。我此时嘴里往往大骂:“这是什么霸王条款?”但没有办法。主人再三强调,这是祖辈留下的规矩,不能破了的,只好委曲求全,入乡随俗。

要说最怕,还是在曲阜。这是鲁国故都、孔子故乡。喝酒在此完全是另外的模样:尽显仁爱之心,礼仪之象,其热情看似不动声色,却暗含杀机,让人无法招架。东道绝不劝酒,而是对自己痛下毒手,自己二话不说,开场白“之乎者也”之后,连干三碗,让你不得不紧紧跟进,到最后,全军覆没。

存在即合理。其实,这酒风酒俗,绝非空穴来风、一朝一夕而成,要想得到答案,应该追溯到更古老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酿酒业已经空前发展,社会重酒现象日甚,反映在风俗民情、农事生产中,用酒活动已经非常广泛。

据出土的实物考证,距今6300多年前,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了最早的成套酿酒器具,大汶口文化,就在后来的鲁国所辖之地。而在齐国所属的山东诸城凉台,也发现了最早反映酿酒全过程图像《庖厨图》画像石。齐鲁两隅酒风洒俗的碰撞与融合,自此开始,一脉相承,至今余味仍存。

夏朝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豳风》)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先秦时期农村中乡饮的风俗画。在开镰收割、清理禾场、农事已毕以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屠宰羔羊,来到乡间学堂,每人设酒两樽,请朋友共饮,并把牛角杯高高举起,相互祝愿万寿无疆,祝愿来年丰收大吉,生活富裕。

周朝风俗礼仪中,就有冠、婚、丧、祭、乡、射、聘、朝八种礼,其中大多有酒贯穿其中。例如:男子年满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在冠礼活动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中国文化史》),意在用酒来庆贺自己走向成熟。在这里,无论是味淡的醴,还是味浓的酒,都成了祝福生命的圣水。

周代的婚姻习俗,已经走向规范化、程式化,由提亲到完婚,已形成系统,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讲究。男子若相中某一女子,必请媒人提亲,女方应允后,仍有纳采、问名、纳吉等过程。婚期至,“父醮而命之迎,子承命以往,执雁而入,奠雁稽首,出门乘车,以俟妇于门外,导妇而归,与妇同牢而食,合卺而饮。”新婚夫妇共同食用祭祀后的肉食,共饮新婚水酒,以酒寄托白发到老的愿望。

周代时兴射礼,虽等级有三,但“凡射,皆三次,初射三耦射;再射三耦与众耦皆射,三射,则以乐节射,不胜者饮。”酒在射礼中成为败者的惩罚之物,情趣无穷。

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则为宾。活动过程中,“凡宾,六十者坐,五十者立”。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着生动显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三代风俗礼制“集前古之大成,开后来之改政”(《中国文化史》),传承沿袭,不少风俗现象保留至今,近现代民间习尚的婚礼酒、丧葬酒、月米酒、生期酒、节日酒、祭祀酒等等,都能在周代的“八礼”中寻到源头。

此外,亘古以来,酒文化还贯穿于政治、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酒成为维系国家兴亡的一条重要纽带。管仲以酒会友,广揽贤达,变法鼎新,励农兴商,齐国由此强大,而齐桓公也成了“五霸之首”,齐宣王沉溺酒色,荒无道,筑台纳媳,成为导致齐国衰亡的重要因素;田横兄弟以酒聚义,起兵更王,反秦自立,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兼并了“三齐”,统了齐国:然则由于田横笃诚义和,轻易撤防历城,纵酒喜庆太平,导致齐国又一次覆灭。《周礼・地宫・党正》说,饮酒即可“生智、合欢”,亦能“化上为溺,化下为酗祸”。酒既可有利于治国安邦,亦可祸国殃民。一个“酒”字的含义具有双重性,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9篇:酒桌上的规矩范文

别惯坏了经销商

一个做得还不错的经销商时不时地向厂家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时常让营销员叫苦不喋。答应吧,回去还不知道上司的想法,不答应销售业绩要下降奖金要泡汤。更有甚者,经销商无论提出什么事情我们都愿意去为经销商做,有时是出了力气却不讨好。

想给厂家和营销人员一个忠告:“客户永远是对的,但不是客户的每一个要求都是要照办的。”这是维护企业利益和保持良好顾客关系的良方。特别是在你和客户达成生意前,你对你手中的权限要有保留。在你能为客户解决一些问题时,也不应该太过爽快,要不他会认为一切理所应当。让客户知道他的一些要求是你经过费劲的努力才实现的,这样客户会对你有感恩的态度,认为你不但给他带来了赚钱的机会,你还在不断地帮助他赚钱。

厂家与经销商都在一条船上,要共存互荣,就少不了关系的摆正和理顺,制定与经销商的政策条例,是理顺关系的前提,这便达到“先言后不争”的境界。当然,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对方利益及精神上的激励,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科学的经销商政策,以促进双赢更加长久。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千万不要惯坏了你的经销商,被惯坏的经销商随时都会和你翻脸,那麻烦可就大了。

先“小人”后君子

有的营销人员因为和老客户关系很好,彼此之间形成了默契,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口头上的协议,没有书面上的约定,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麻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的约束,纳入经销商政策必不可少。销售政策是营销人员运作这个组织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也是销售成功的不二法门。

我们对于经销商的销售政策,大致有价格政策、回款政策、推广政策、客户信誉政策,在制定政策时要根据企业本身,结合市场的变化来制定。当然,政策制定的原则也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比如价格上留有一定的空间,以确保应对市场之变化。有了约束力,通路的各个环节的运作,我们的公司也就置于其中,在良性的控制、督导之下,销售工作才有可能达到更好。

别盲目向经销商加压

企业总有一个想法,把经销商的销售任务定得高高的,而经销商则希望企业定的销售任务越容易完成越好。在这一个对立中,企业盲目给经销商加压,结果经销商完不成任务了,销售产品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吃亏的还是企业,因为要重新发展一个经销商并那么不容易,更何况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市场在竞争中,我们很难把控好一个区域,一年到底能销售多少,及各品牌在同一市场瓜分的比例我们也很难确定。我们与经销商打交道时往往都是以产品的试销来确定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定经销商任务时,要多和经销商沟通,任务要制定得合理,使经销在努力后能够完成。

美的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采取与经销商“约法三章”,实行“划分责任田,承包到户”的通路管理,并实行货源流动编码制、“一夫一妻”制,即“1对1营销”,增强市场管理透明度。我们不能盲目地向经销商加压加量,把控得当显然重要。

用信息拴住经销商

众多国外企业皆把生产和库存的第一手资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方式,在最短的时间传递到经销商的手中,甚至有的公司的存货系统与经销商连线,经销商透过连线,可以更精确地知道每一项产品的动态和出货排程。在线上便落订,同时也可以使双方及时沟通产生互动。

让经销商们溶入企业的经营中,充分地了解来自企业的行销计划、产品的发展、新产品上市的动态,以及市场的趋势与流行,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一根信息的纽带,牢牢地拴住经销商的心。

我们不妨给客户配置电脑,要求客户通过电子邮件每天给公司上报前一天销售情况,企业可以及时洞察市场情况,又为客户解决了办公条件。钱嘛,可以在给客户的促销费用或广告配额里悄悄地计划开支。反正是羊毛出自羊身上,经销商的感受就大不一样了。

间接替经销商打市场

“请客户吃百顿饭,不如为客户做一件事。”成功的营销人员最常见的成功经验。我认识一个营销员,他的业绩几乎月月第一。其实和他一起去市场,就不难发现他成功的秘密。当很多营销人员在酒桌上和客户套近乎时,他却在客户的分销商那里给自己也给客户调查销售终端的情况,他甚至比客户更了解哪个零售点缺什么货,及时通知客户配货。这样的营销人员客户怎么会不喜欢,业绩不上去才是怪事呢!

倾听他们的声音

谁最了解消费者,当然是经销商。因为他们整天和消费者接触,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来自消费问题,他们了然于胸。

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所有家电企业几乎在大打服务牌,你24小时送货上门,我就10小时,这似乎就凸现了服务的优势。然而有一个企业一直就是承诺24小时送货上门,而且市场口碑很好。因为企业听取了经销商的一个建议,不要给消费者承诺10小时送货上门,万一你的送货车遇上塞车或者一次送多家货在路上耽误了3个小时,那不被等得发急的消费者骂死才怪。比24小时送到还要早9个小时,结果吃力讨好,消费者要的是你承诺的实现,多几个小时,并不耽误消费者的事。

像这有的细节经销商随处都可以看见,定期地召开经销商会议,多一只耳朵给经销商是没有错的,也许我们的经销商并不是很懂理论上的套路,但他们是在实践前沿。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们说的是错的,认真地倾听至少可以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尊重,这样也很不错,不是吗?

额外诱因,经销商怎能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