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冶金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冶金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冶金工程论文

第1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一些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许多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仅以高学历学位招人,大学教师多为直接从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读上来,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本身工程技术能力较弱[1];对汽车生产企业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技术要求标准等缺乏了解,教学中很难与工程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变成了照本宣科,过于死板和程式化。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人才。

焊接专业所用教材多为20世纪90年代编写,如《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和《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两部主要教材为1993年编写。这两部教材在培养焊接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焊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对焊接知识的需求,存在着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不够等问题。因此,急需在内容上既包含现代焊接冶金基础理论,又紧密联系企业工程应用的教材。在例题和习题安排设计方面,应该多反映实际工程问题。比如,讲解焊接热裂纹和冷裂纹形成机理方面,让学生理解裂纹产生的原因很重要,但教材习题过于理论化,与工程实例相关较少,没有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焊接专业课学时逐渐减少,如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和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两门课程,2007年总学时为72,到2013年总学时降为64。上课时采用PPT课件,由于内容多、课时少,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做笔记,更不用说参与课堂讨论;缺乏师生间交流,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

课堂教学内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时(如工程实例分析),遇到学时减少,学生记录、理解跟不上的问题。考核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既是检查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2-5]。目前,本校焊接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仍普遍采用静态、单一的试卷考试形式,主要弊端是轻过程、重结果。有的学生平时上课出勤较少,而仅通过考前突击复习就可以在考试中得到较高分数。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准确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专业知识纵深方向的检验,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这种单一、僵化的考核措施不能适应面向工程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实践

(一)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鉴于新毕业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在专业课讲授上的短板,且短期内无法有效提高其工程应用能力,从焊接生产企业高级工程师中引入兼职教师。理论方面可由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深度的博士生讲授,面向工程教育方面可由引进企业高工讲授,实现了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特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地处湖北十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车基地———东风商用车公司,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焊接生产企业和焊接技术人员。因此,可聘请相关企业焊接高级工程师来校做工程应用实例方面的讲授。同时,促进新毕业教师与企业高工之间的交流,以达到对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引入国际经典教材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材

针对焊接专业教材普遍更新较慢的问题,考虑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国际经典焊接冶金方面教材,如《WeldingMetallurgy》。该教材为美国焊接专业通用教材,内容较新。该教材中文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闫久春教授翻译,并于2012年出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是国际焊接学会(简称IIW)针对焊接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目的是通过学习国际通用标准和规范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6]。该培训针对正规工科院校焊接专业本科生,培训内容涉及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规程及先进焊接技术。引入该培训资料教学既可使学生学习到国际焊接相关标准知识,又可帮助学生在参加该认证时获得通过,从学生本身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方面考虑是非常有利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率先对焊接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融入本科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的本科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7]。由此证明,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融入到焊接专业本科教学是可行的。

(三)实施工程案例和CAE教学

改进焊接教学授课方式,使授课更贴近工程实践是较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到焊接化学冶金和焊接裂纹等内容时,聘请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焊接高工,针对型钢车轮焊接当中普遍存在的裂纹进行分析。由于分析中必然用到碳当量、裂纹起裂规则、拘束条件等焊接知识,而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涉及,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各个焊接企业生产实习当中可再次对所学内容加以利用,从而更好地把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这些学生毕业进入相关企业,能很快适应企业生产对焊接技术的需求,增强了毕业生的竞争力。由于工程实际中的焊接结构件大多结构复杂,工艺制定难度较大,单凭经验已不能完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焊接残余应力引起的焊接变形等。焊接CAE仿真技术可实现对复杂结构件在焊接当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变形准确分析,从而预测变形,优化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大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能力较强,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采用CAE教学,弥补在工程经验方面的不足。

(四)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首先,试卷考核评价方式仍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在继承的同时加以改进。比如,在命题上适当增加工程应用题,答题属于开放式,无统一标准答案,考核重点不仅仅放在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上,更应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

其次,增加焊接企业实际工程问题分析,由来自企业的高工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焊接成本核算、焊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质量保证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时能够从工程实际出发。

第2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认识尚不能承载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加之国家治污力度多受掣肘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河流污染的状况在19世纪没能得到显著改善,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流行病侵害等不良后果。后发国家应以英国工业化的得失为镜,实现工业化的科学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为不列颠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经济:荣和城市发展相伴的还有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其中,城IIJ河流污染尤为严重。英国,在摘取了一个工业化先行者JPG该摘取的最优惠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工业化及城了化造成的水污染苦果。对尚未实现工业化及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规避和整治“迈达斯的灾祸”有所裨益2=1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本文不揣浅陋,愿就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防治及其特点等问题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状况

城市水污染自古有之。人类早期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都被排人大气或弃置于水中,古时的城市居民已有用法令和规章控制污染的尝试。在古希腊,只有获得特殊允许才能设立制革厂;古罗马也有规章规定,制革、榨油和洗衣作坊只能设立在没有居民点的台伯河对岸。但是,早期的污染仅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

上百年来,英国的毛纺业等传统工业无疑也降低了河流水质,但是,严重的水污染直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才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英国的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在19世纪,城市河流污染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对当时河流污染的描述颇为详尽。例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这条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人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流经曼彻斯特的两条小河—艾尔克河与梅德洛克河的污染状况亦十分严重,“停滞的艾尔克河,这是一条狭窄的、黝黑的、发臭的小河”,梅德洛克河的“河水也是漆黑的,停滞的,而且发出臭味。

此外,流经西赖丁约克的卡尔德河,在1852年以前始终是鱼类喜爱的栖息地,至1867年,皇家委员会已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流经西赖丁约克的,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墨汁。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以致“只需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俨然是一条随时喷发的黑龙。

泰晤士河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鱿鱼产地,诗人蒲柏在1728年将其描绘为“银色的洪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剧增以及大量工厂的建立,各种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人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泰晤士河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1855年,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可见,英国城市的水污染在19世纪中期已经相当严重。

二、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

那么,究竟为何诸多河流在一个世纪里都变了色、变了味,这么严重的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呢?无疑,工业废水和公共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布局和工业类型又是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因此,英国的第一批近代工厂自然傍河而建,在英国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的厂房都是沿着贯穿全城的三条河流和各种运河建立起来的。这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废水处理,河流也成了废水排放的理想场所。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水作为冷却剂是蒸汽机不可或缺的,一些工业部门如毛纺业、印染业、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还有酿酒、洗煤,没有水更寸步难行。同时,水路为工业主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途径。因此,一条河流附近往往分布多家工厂,例如艾尔克河,“桥以上是制革厂;再上去是染坊、骨粉厂和瓦斯厂,这些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集在艾尔克河里”。这些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而且大多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水质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造成城市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公共废水。公共废水主要包括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剂。公共废水的存在本不可避免,但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因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加上市政建设滞后,遂使水污染加剧。

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的是,英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增长急剧。势如潮涌的人口,被压缩到很小的拥挤不堪的中心点上。从增长数量上看,大约在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人口约100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只在5到10万之间)。1850年伦敦人口增至2,360,000人,另有9个城市在10万人以上,18个城市在5万到10万之间。1910年英国有46个城市超过10万,伦敦人口更是猛增至450万。从增长率看,兰开夏在1700年至1801年间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曼彻斯特的人口在1773年至1801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也使城市的公共卫生日益恶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构成了那时英国许多城市的基本外貌。

另一方面,英国城市化虽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建设滞后。“所有的市镇,不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工业化早期,英国的城市尚未建立清扫垃圾的制度,垃圾粪便随意堆放,人们甚至因厕所太少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特别是贫民窟,成了疾病流行的孽生地,被人们称为“霍乱国王的巢穴”。在利兹,最不卫生的地区是工人住的狭窄的房屋区,这类建筑物里不具备任何一种排水设施,厕所少且前后无遮无盖。到1831年,即使是已拥有14万以上居民的曼彻斯特市区仍没有铺砌街道和修建下水道的条例。非但如此在曼彻斯特新城(又叫爱尔兰城,theIrishtown),“街道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可是这里却有无数的猪群”。大量垃圾、粪便、洗涤用水还有从街道屠宰场排出的水染上深红色的兽血,经过公用阴沟和露天排水沟通往小河、水坞,加重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社会思想是污染得以加剧的促因。

首先,英国人将“自由放任”思想奉为圭泉,对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中心人口膨胀、城市污染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尽量不干预;其次,社会以追逐财富为价值取向,对“污染”则漠不关心。英国贵族通过经营追求财富早已成为惯例,社会中下层又有着一股“向上看”的风气,于是上行下效,社会形成了以谋求利润为荣的风气。

难怪连外国观光者都不禁要惊呼:“英国的城市纯粹是工作和挣钱的地方,而绝非休息和享受的乐园,那种具有更高尚品格的人还没有出现。超级秘书网

三、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及其特点

随着河流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污染予以遏制,但长期似来,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流行病的多发,城市才开始实行系统的卫生改革,如下水管道、清水供应和道路清洁等。同时,社会对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也愈加重视,各项治理措施逐渐建立,整治渠道逐步完善。下面将结合英国在这一时期的防治措施,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特点进行探讨。

第3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修订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冶金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能在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要求牢固掌握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等基础理论,加强对信息科学、管理科学、资源与环境、能源利用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

为遵循本科阶段加强宽口径、普适性的培养要求[2],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设置钢铁冶金、有色冶金两个专业方向,采取“4+4”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学期同一教学计划,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后4个学期按市场需求,分专业方向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3-4]。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3个基本原则[5]:(1)重基础,必须开设冶金工程专业普适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从广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面;(2)强能力,符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基层骨干技术人员,与其他重点大学面向企业中高层就业的市场定位区分开来[6];(3)结合地方行业、湖南省钢铁和有色冶金行业特点,适当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另外,总学时调整为2300~2350学时,总学分控制在175~185之间。

(二)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修订

根据3个基本原则,培养方案的学分与课时主要变化有:毕业总学时由2502学时(187学分)降至2356学时(177学分);为强化基础教学,大类专业课程中核心课程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课时均有增加;为扩大知识面与视野,了解冶金专业前沿,选修课由96学时增加到128学时;相应地,专业课程必修课程由296学时(其中包括大类专业课冶金实验技术48学时,新方案中该课程归入专业核心课程)降至248学时。这并不表明专业课不重要,而是说明专业课程课时偏多,重点应该偏向于讲授理论内容,适当减少工艺与操作内容。修订前后培养方案结构见表1和表2。修订后课内学分要求:必须修满177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2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35学分。课外学分要求:必须修满13学分。平均学分绩点不少于1.8。

(三)主干课程的学时调整思路与措施

(1)强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总学时减少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学时,见表3。

(2)扩大冶金工程专业知识面,即增加边缘课程与选修课的同时,适当减少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时。如在大类专业课程中增设冶金资源与环境、冶金过程检测与控制,均为必修课。

(3)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如冶金节能技术、非高炉炼铁、特种冶金、生物冶金、再生金属冶金、冶金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4)强化实验、实习与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参考德国弗莱伯格大学安排的实践课程,如专题讨论、冶金实验、生产实习、课题论文和毕业论文[7],学校冶金工程专业开设的实践课包括钢铁冶金综合实训、钢铁冶金实验、有色冶金综合实训、有色冶金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另外还开设了冶金课程设计,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二、冶金工程专业建设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7-8]。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培养知识结构强、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三强一高”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及“一专多能”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加强与企业横向联系,强化产、学、研的地位。

(一)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与研究

以“创造差异、错位发展、彰显特色、成就品牌”为办学宗旨,实行“学科交叉”、搭建模块组合式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冶金节能与环境意识,强化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在冶金中的应用。近几年进行了钢冶金学重点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冶金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探索,冶金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冶金与材料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等课题研究。

(二)加强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教改工程”,着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生。始终坚持以新设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坚持以“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方位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致力于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办学机制、教学管理的创新。(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工作中,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将课堂上教师个人讲授为主变为师生互动方式,将单一的课上教学变为课上教学和课下网络师生交流相结合,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方式变为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和粉笔加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将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传统考试变为既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努力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老教师认真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言传身教,做好传、帮、带。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求教,互尊互敬。(4)设立课程小组。冶金工程专业设若干个课程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门主要专业课,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若干名主讲教师和助课教师组成。课程小组的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组长由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由教授、副教授担任。(5)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实习教学。增开工艺性、模拟性、仿真性实训。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再现生产现场实况,制成多媒体实践教学课件,解决在学校和现场都无法掌握的生产工艺内容。

(三)开放式办学,博采众长,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

冶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提高自身素质,与省内各大冶金企业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邀请国内专家来校交流、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年来,冶金工程专业教师与华菱集团、中国铝业、冷水江钢铁公司、萍乡钢铁公司等建立了密切技术合作关系,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创造了效益。在省优秀实习基地(衡钢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双导师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师资队伍,丰富了实践知识;拓宽了就业市场,近几年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第4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一)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正确思维方法及严谨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5-9]。将“冶金原理”和“钢铁冶金学”课程中的实验学时拿出来,设立48学时“冶金工程实验”课程,系统传授实验原理。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为辅的局面,改变了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的地位,使理论学习和实验同时进行,实验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且单独考核,易于管

(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综合设计性、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项目,学生4人一组,根据实验题目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以“减重法测定铁矿石的还原度”实验为例,每个学生分工不同,有的负责高温还原炉的设计与选择,有的负责实验方法的确定,大家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工作。在共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传统实验中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状态,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多手段并用,改善实习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实习冶金工程属于高温高压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同时,冶金企业受到企业效益和生存、发展的制约,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实习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安排有现场经验的教师采用冶金工艺流程软件进行辅助实习。软件包括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二次精炼、连铸、电炉炼钢等工序。例如,高炉炼铁部分包括高炉本体、冷却系统、煤气净化系统、喷煤系统、热风系统、上料系统、渣铁系统和高炉冶炼原理等部分,既能让学生宏观掌握高炉炼铁整个过程,又能把握高炉内微观反应细节,提高了认识和理解的深度,也克服了实习所受到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二)网络辅助炼钢实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是由国际钢铁协会举办的钢铁行业世界性模拟生产技能竞赛。学校自2011年开始组队参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先进行校内选拔赛,优胜者再参加国际比赛。把这种模拟训练过程引入实践教学,通过对炼铁和炼钢过程进行全面模拟,理解原料和冶炼过程中工艺参数选取、产品指标优化等,深化了学生对钢铁生产的认识,树立了创新意识、成本意识和团队意识,弥补了生产现场不能动手操作的不足,使网络模拟成为培养冶金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辅助方式。

三、通过毕业论文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一)毕业设计过程网络化管理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四年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撰写科研论文归纳能力融合在一起。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必须独立工作,主动学习,了解课题相关的学术前沿,接触先进科学仪器,从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10]。学校自主开发“材冶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双选系统”,教师确定题目课题、学生选择题目、选择导师、教师选择学生、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答辩申请等各个环节都在系统中进行,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监控与指导,保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

(二)精心选择课题,保证一人一题,独立完成冶金工程专业教师都具有比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涉及研究方向包括高炉炼铁、炼钢及连铸、有色冶金、冶金过程节能环保、冶金用耐火材料、冶金物理化学、冶金过程仿真计算等。教师从生产实际和科研内容出发,及早酝酿课题,在第七学期末提出毕业设计课题,保证一人一题,写出详细毕业论文任务书,要求三年内毕业论文题目不雷同。这就使得学生必须独立开展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等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抄袭论文的可能。课题完成过程中,学生独立开展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过程及数据测量、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及讨论和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培养独立科研和撰写论文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启发。

四、科研训练贯穿始终

(一)实行导师制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即本科生入校后就选定某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在学完基础课后跟随导师参与实验室工作,和研究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直接和大四时的毕业论文环节衔接。由于参与课题的时间长,对课题理解加深,投入精力增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课题,争取本科阶段撰写专利、,促使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部级等各级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设置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其成果以或申请专利发明为主要验收指标,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学生在撰写科研项目申请报告、实验研究及结题报告等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语

第5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冶金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所谓毕业设计就是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学习完成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它也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一部分。在本科教学的过程当中其最为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它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检验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能力。此外,也是培养大学生对所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手段,对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否适应社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对于冶金工程专业来讲,尤其是在冶金专科的基础上所发展扩大的应用本科,对此,教师怎样可以适应在新形势下的需要,同时做好本科毕业生在设计教学模式方面的工作,以及怎样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使本科毕业设计的工作水平可以更上一层楼,并且也关系到冶金工程专业在今后的发展。

1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在高等院校当中,毕业设计是作为对未来高级应用人才所设置的一个具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影响作用。由于毕业设计可以全面的检验毕业生在所学知识方面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以及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能力,而最为关键一点是,它可以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搭起一条重要的桥梁。此外,学校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进行解决和分析专业范围内的的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设计的主要思想、方法规范、一般程序,以及培养学生在掌握研究、调查方法、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再者,也是培养学生如何进行收集、查阅、整理、分析以及应用资料和标准的过程。

2 在毕业设计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的主要职能就是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而毕业设计则是作为最为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也是对其职能实现的有效方法。因此,对于开展本科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在科研思维方面的能力,加强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方面的思维,从而为学生在毕业后能否良好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1 缺乏一定的创新激励方法。在一些高校制订了有关毕业设计的创新奖励规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教师和学生在创新行为上的鼓励,然而却没有足够的创新考核的力度。在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审当中,不管是对评阅人、指导教师、还是答辩过程,在这个评审当中的权重也只占到10%左右。所以对于多数学生来讲则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认为创新是无所谓的一件事情,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只要内容规范、形式精美,都可以得到优秀。

2.2 学生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在多数学生当中,都具有较为良好的学习态度,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可能精心用力的进行毕业设计,对此,大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的质量就会出现参差不齐,而在答辩水平上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3 对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措施

在毕业设计当中,选题则是作为龙头,其质量也是影响毕业设计的关键因素。对此,选用毕业设计的题目,则是做好毕业设计前提条件,而指导老师也应对选题起到一定的重视影响作用。

3.1 由于本科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较为缺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同时,在参与毕业设计时的时间也比较紧,所以,作为指导老师就必须要在选题时多做考虑,进行综合指导,对选择课题时,必须要具有广度、一定的深度,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得到足够的锻炼。在选题时,如果知识面过宽或者是过窄等一些条件不够充足的题目应不做考虑。进行选题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能够综合的考虑,一方面,题目可以结合大学四年间所学的知识应用,并且可以体现出一些较为前沿的知识理论。而另一方面,可以能够与课题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以推动科研的良好发展,并起到了带动的作用。

3.2 大学生缺乏应用综合知识以及实践的能力,但作为指导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进行指导,所以,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在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实习。与此同时,作为指导老师还应安排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料,及时的提供有关网站的内容,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缩短查阅相关资料的时间。而在毕业设计当中所应用的外文翻译,作为老师也应进行相关的指导,并确保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3.3 作为指导老师在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时,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解决实践中问题,也应引导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教给学生的只是一种分析方法的能力,所以就必须要让学生多参加方案论证、开题报告等相关方面的讨论研究,从而可以启发学生具有思考问题的组织能力,也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进行分析文献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3.4 在冶金工程的毕业设计当中,应以就业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已经明确就业意向或者是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讲,作为指导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在就业时的选择以及需要设计相关的毕业课题,在拟订相关任务书时应尽量结合就业行为,以便鼓励学生可以从生产实践以及就业岗位当中寻找相关的课题。而对于冶金工程专业来讲,对于学生有可能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铝电解、转炉炼钢、电弧炉炼钢以及高炉炼铁等方面的相关技术生产工作。所以,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以解决学生在实践工作方面会遇到的难题。

4 结论

总之,在教学过程当中,毕业设计则作为特定的一个环节,它主要的工作模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毕业设计也是加强学生在创新意识与科研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条件,所以,它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对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在培养人才和创新模式上有所突破,并进行全面充分的思考与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高运明,薛正良,李光强.校厂结合指导本科毕生论文的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8(2).

[2]刘云,韩丽辉,冯根生,宋忠平.冶金研究型人才工程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

[3]伍上元,周向阳等.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7(6).

第6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1.农村水利工程简介

1.1 农村水利工程概念

农村水利工程旨在增强农业生产体力,改进村民基本生活状况和增强区域的防洪泄洪能力,一般来讲,农村水利工程可以分为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等工程。

1.2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基本内容

农村水利工程基于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不仅包含着日常生活用水,而且还覆盖农业生产用水,其可以有效的避免或减轻水资源短缺的状况,管理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行业,水又是农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只有保证了农业生产用水才能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诸多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现有水资源最大的作用,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这样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用水的要求。

(2)提尚居民用水质量,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取井水引用的状况,但是随着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不适于居民的饮用,若是长期饮用,势必会造成身体的损伤,所以,应加强对农村居民饮用水的管理,对井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对不合格的井水进行有效的治理或者改用其他水源,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

(3)合理使用水资源。虽然我国的水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仅为世界的1/4,而且分布的也相当不均匀,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通过水利设施可以对降雨进行合理的存储,在极端的气象条件下,也可以保证水资源的供给。

1.3 农村水利工程的作用

水利工程在我国水资源合理调配中占有着至关重用的地位,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推动力,农村水利工程对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地作用:(1)可以明显的增加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可以明显的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保证人的用水安全;(3)可以有效的增加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其带来的经济损失;(4)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5)可以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能力。

2.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实现对农村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保护水资源,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想有效的提升管理水平,则需要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仍为粗放型,水利设施管理不到位,造成很多的设备处于损坏的状态而没有进行及时的维修,没有相应的节水措施,而且在很多地方不讲法制讲情面,造成违规用水、截留的现象频发很多灌渠都受损严重,输水管线也遭到破坏,供水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农业生产用水也就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在农村对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更加纵容了这样的情况发生,急需增强管理和出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2 缺乏专业人才

因为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均比较偏僻,条件也比较艰苦,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又长期的缺失,专业技术人员不愿到农村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招聘制度不健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也不到位,往往招聘到的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特长或者是不具备相应的经验条件;二是人才培养上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根据现有人员及新入职人员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制定培训计划,导致相关人员的知识更新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工作需要。

2.3 缺乏资金的投入

我国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忽视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在国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农村的财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吃紧状况,在缺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水利工程也就很难顺利的开展下,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工期,而且还容易出现在工程中偷工减料的状况,这样会大大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4 监管措施不到位

只有建立并严格执行监管措施,才能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顺利建成和运行,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只做表面文章,对考察结果不做认真分析,只是凭着肉眼所见就断然进行决断,而监管相关的设施不到位,相关的人员不够专业,也是监管不到位的一个因素。

3.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进方向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工程中主要存在着管理方式落后、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和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下面就对改进方向进行详尽的探讨。

3.1 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从管理理念上做出改变,要充分的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粗放式管理模式,并通过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树立起保护水利工程的意识,增强其主观能动性,管理人员要多下基层,深入了解农民在农业用水中所存在测问题,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并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来应对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坚持依法进行管理,对于出现的肆意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保证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3.2 加强农村人力工程管理中专业人员的引入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缺乏,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和制定专业人才引进计划,规范人才选拔机制并优化工作安排,这样可以使农村水利工程得到有效的监管和落实,使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步入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去,在基层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最终使得管理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得农村水利工程得到稳定的运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3.3 加强资金的投入

要想更好的完成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逐步的展现农村水利工程优势,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的全面化、基层化,不断的提升我国农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并有效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状,需要政府以及全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虽然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并没有是否具有经营性,但是因为其具有着防洪减灾的特性,使得其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以及非公益性的特点。

3.4 实现对农村水利工程的规范性管理

要想加强对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就需要我国其视为一门学科去对待,并加强对管理体制的探索和研究,并加强对其建设和运行方面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所以,在工程完工后,应该立即对相关的资源及产权进行交接。并在此「_程中加强管理,使得水利工程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充分的保证。

4.结语

第7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离子液体冶金 研究生 教学改革 多元化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TN91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38-03

当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在离子液体冶金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建立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法。

一、离子液体冶金研究生课程多元化教学法的具体内涵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其质量决定了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1]而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的不同,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

(一)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2]相对于本科生教学而言,研究生工程教学则需要改变学生多年养成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在传授理论知识、展示学科发展的同时,更多地需要提升研究生们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3]

离子液体冶金是近年来在我校冶金工程学科下新开设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具有理论较新、内容较多、实践应用性较强、研究探索有待进一步系统完善等特点。对此课程,如果采取“填鸭式”、“传授式”的传统教学法,就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让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比较粗浅,对理论的应用比较生疏,工程设计和科研能力提高不大,从而影响后续科研和技术工作的开展。[3]

为此,必须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改进创新,探索实施一种新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在保障必要的知识传授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延伸学生的理论深度和知识领域,大幅度提高单位学时内的知识容量,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达到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科研素养、锻炼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的内容及形式

所谓多元化教学,就是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科研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采取讲授、研讨和专题报告三种形式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章绪论,内容包括:离子液体的定义、分类、合成、特性与电化学冶金。采取讲授形式进行教学。

第二至八章,内容包括: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离子液体电沉积金属、合金半导体膜及纳米膜,离子液体在金属电沉积、有价金属提取中的应用,离子液体电解还原制取金属及合金。采取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第九章,内容包括:离子液体在无机合成及材料制备中的应用。采取专题报告形式进行教学。

第十章,内容包括:离子液体冶金的发展趋势。采取专题报告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这种多元化教学法,在坚持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针对学科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大量引进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师生互动;同时,根据我们开展的科研工作情况,在无机合成、材料制备及离子液体冶金发展等方面做了4个专题报告。从时间分配上看,讲授16学时、研讨14学时、专题报告8学时。在36学时内,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外,也重视对离子液体冶金原理和方法的指导,强调学生自学、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工艺技术创新意识。

(三)教学的程序与步骤

一是基础讲解。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很少有研究生通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便能够透彻理解冶金工艺技术理论,特别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离子液体冶金。因此,我们在教学上着重讲解离子液体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现有的国内外试验研究成果,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离子液体冶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动态。

二是要点启发。离子液体具有多种特有的性能,在冶金上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如此之多的内容在课堂上全部讲解,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学时安排,我们在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离子液体在冶金中的运用作要点介绍和思维启发。这一环节很关键,有助于学生课后自学的开展。

三是课后自学。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我们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文献,让学生在课后自学,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和专题报告,以便下次进行课堂研讨,从而促使学生逐步提高探索、分析和思维能力。

四是课堂研讨。在学生课后独自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除了第一章的绪论部分外,每次课程讲授之后,我们都利用近一半的时间,针对重点、疑点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和理解。

五是总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训练学生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在每个章节的教学研讨后,我们都注意做好梳理总结工作,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普遍性质疑问题和课堂研讨的内容,做出比较全面、深入的回答,从而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六是综合考核。为避免“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出现,我们摒弃了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采取撰写专题学术研究论文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最后,结合平时学习的态度、研讨问题的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以上6个教学环节,相互之间是彼此联系、互为补充的。“基础讲解”和“要点启发”环节,更多体现了课程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课后自学”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研讨”和“总结提升”环节,更多体现了教学的思想性、现实性和针对性;而“综合考核”环节,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评定,同时考查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二、离子液体冶金研究生课程多元化教学法的要点把控

(一)在教学安排上力求科学合理

要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学安排十分重要。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生源质量的下降,研究生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研究生培养质与量矛盾突出等问题。[1]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教学安排上,我们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授课程,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了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在教学形式上加强师生互动

我们的多元化教学法,既在一定程度上坚持并优化了按章节体系全面系统进行讲授的方式,又切实引进了研讨和专题报告两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运用知识,更要学会科研方法,培育创新精神。

而研讨式教学,则是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条件下,基于某个内容或问题让学生开展自我阐述、讨论。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进了师生的互动。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有利于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合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既提高了研究生的自学和科研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在教学考核上尽量切实有效

目前,高校对学生常见的考核方式有两种:考试和论文。考试方式,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讲具备一定的优势,可以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但很难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论文方式则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但是交论文也有弊病,容易出现抄袭和冒名顶替等现象。

我们的考核,以论文考核为主,同时结合学生平时的态度和能力表现,综合评定出学生的成绩。为了确保考核的全面与公正,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扎实认真地做好论文评审工作,详细审查和评定学生的论文质量;二是高度重视平常教学的质量,在认真开展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平时表现;三是加强意见的收集和反馈。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意见和授课教师的评价,以便教师及时改正和进步,对课程不断优化和完善。

对学生而言,要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取得好成绩,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课后要积极拓展知识技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三、多元化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促进了教师的自身进步

从教的一方来看,这种多元化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和进步。

由于引入了互动教学,如果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容易使课堂杂乱无序,偏离教学内容。这就迫使我们在上课前就要预想好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对策,同时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做到事前尽可能避免出现“走题”情况,在真出现“走题”时,能够及时把学生的思考和研讨方向引导回来。

实施多元化教学,绝不能够照本宣科,教师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学艺术,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对某些专题不断深入探索研究。为此,我们根据本课题组多年的科研专长和研究成果,尽可能讲授我们研究专长领域的内容,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互促机制,也积极促进了我们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一方来看,这种多元化教学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提升了科研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多元化教学法,通过较为系统全面的讲授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与训练活动,学生大都能够独立收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书籍,主动获取所需知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熟悉了相关科研活动的程序,增强了创新意识,提升了科研工作能力。课程结束后递交的学术论文,给学生提供了系统梳理思路、探讨问题的机会,从中也闪现了很多新颖的学术观点。

活跃了学术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在课堂讲授、研讨和专题报告中,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其中,课堂学术气氛积极、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有时候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通过交流和研讨,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扩充了知识容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在离子液体冶金课程教学上探索实施的这套多元化教学法,较为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对研究生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 注 释 ]

[1] 王秀红,廖春发,聂华平.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2):75-78.

第8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质量功能展开,课程体系,质量屋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为止,我国共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信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但是由于该专业开办时间较短,各院校专业背景差别很大,对该专业的内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许多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如何优化现有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各大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独立学院表现的更为突出。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将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领域的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简称QFD)理论优化独立学院信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信管专业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一、信管专业课程体系MECSHOQ的构成

QFD要求产品承制者在听取顾客对产品的意见和需求后,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措施将顾客需求进行量化,采用工程计算的方法将其一步步地展开,将顾客需求落实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最终在研制的产品中体现顾客的需求,同时在实现顾客的需求过程中,帮助企业各职能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措施,使他们之间能够协调一致的工作【1】。本文将QFD理论应用到独立学院信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中,并结合独立学院特色,提出信管专业课程体系质量屋(MECSHOQ)模型,使所得到的课程体系结构在现有的资源约束下能实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最大满意度。基于QFD理论建立如图1所示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MECSHOQ模型。通过MECSHOQ的基本框架,输入必须的信息,通过分析评价得到输出信息,从而实现需求转换。

二、信管专业课程体系MECSHOQ的构建

(一)能力需求矩阵的建立

在确定能力需求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选取的数十家本校优秀毕业生现就业单位和潜在就业单位进行调研,同时利用学校资源精选二十名信管专业杰出从业者进行访谈,并结合国内清华、复旦等知名高校信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权威机构相关调研报告,确定信管专业本科毕业生需要牢固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良好的学科专业技能、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良好的外语能力等23种专业能力方能满足顾客(组织)的要求。采用亲和图法(KJ法)对需求进行整理,将需求类聚为7类,分别为:信息搜集分析能力(C1);信息平台应用能力(C2);信息技术研发能力(C3);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C4);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C5);自学和创新能力(C6);良好的适应能力(C7)。采用德尔菲法德思想,选定15位专家对上述7项能力需求的重要度进行排序,排序过程中对某一项能力的重要性可采用公式(1)进行认定;当结果趋于一致时,设定矩阵A的相对重要性标度aij,按公式(2)计算各属性的相对权重Ki;并按公式(3)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1(0.15)、C2(0.17)、C3(0.23)、C4(0.09)、C5(0.17) 、C6(0.08) 、C7(0.11)。

Index=(100×Nl+75×N2+50×N3+25×N4+1×N5 )/Nall (1)

(Nl、N2、N3、N4、N5为 高、较高、中、较低、低人数;Nall是所有反馈意见专家的人数)

n=6;λmax是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CR为一致性指标,当CR小于等于0.1时,任务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RI为修正值,取RI=1.45.计算得CR=0.013,一致性符合要求。

(二)专业课程模块的确定

根据独立院校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复合型、职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其他院校的开课情况,对我校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得到以下6个专业课程模块:P1通识教育模块;P2专业基础模块;P3学科理论模块;P4专业技能模块;P5专业拓宽模块;P6专业实践模块。

(三)能力需求与课程模块的关联度、课程模块之间的关联度的确定。能力需求与课程模块关联度表示0(不相关)、1(极弱)、3(弱)、5(中等)、7(强)、9(极强)。课程模块间关联度的设定强正相关(数值为4)、弱正相关(数值为3)、×弱负相关(数值为2)、Ⅹ强负相关(数值为1)。

(四)评价矩阵的搭建

评价矩阵式用来评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满意程度。研究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矩阵时,选择了数家用人单位分别对5家(包括本校在内)同类院校(S1、S2、S3、S4、S5)信管专业毕业学生按1(极不满意)、3(不满意)、5(一般)、7(满意)、9(极满意)的评分尺度进行评分,然后求取用人单位对这些院校的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各项能力需求满意度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矩阵的顾客满意度,结果得到评价矩阵列入图2中。

(五)专业课程模块的质量设计

课程模块的质量设计实质是课程学分分配。这里以课程模块的权重、模块学分资源限制以及领域专家经验为依据进行课程学分分配,如图2所示。

能力需求和课程模块间的关系矩阵计算,可由式(4)计算;

式(4)中,umk为能力需求(m)与课程模块(k)之间关联度;Pjk为第j课程模块可第k课程模块之间的关联度。

各课程模块权重系数(qk)计算依据式(5)完成,计算结果列入图2中。

式(5)中,wm为能力需求m项的重要度值。

三、结论

本文立足专业内涵和独立学院实际,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利用课程体系MECSHOQ这一有效的分析工具,提出了优化后的独立学院信管专业课程体系。与之前课程体系相比在课程内容整合,学生知识面拓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选修课比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创新学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该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将能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信管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直接匹配。

参考文献:

[1]梁工谦.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4.

[2]周兰花,曾富洪等.基于QFD理论的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8-21.

第9篇: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1.1办学规模分析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如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点已从1995年的52个猛增到2009年的327个,年均递增高14%,毕业生数量由2500人增加到2万多人,是高校扩招以来增长最快的本科专业之一,已成为专业点最多的十大本科专业。多数工、理、农科高校均设有该专业,不少高校还将其定为重点骨干专业。

1.2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总体上,社会对2000年前毕业的环境工程人才质量是肯定的,具体表现在:1)绝大多数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功底较深厚,综合素质较高,很多已成为政府环保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2)普遍对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污染控制方面的知识有较系统的掌握,经过2~3年的实际工作锻炼,多数具备承担环境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懂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较浓的工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有一定的解决环境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务实”能力较强。3)早期的环境工程大学生有不少从事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环境教育、环境宣传,甚至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等工作,经过1~2年的适应均能较好地胜任所从事的工作。1998年以来,高等教育提出“扩宽基础、淡化专业”,高校开始提倡“通才”教育,环境工程高等教育受此影响,外语、计算机、政治、人文社科类课时比重明显增加。基础知识一般比较扎实,专业课教学相对削弱,致使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明显不足,对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甚少,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知识比较肤浅,工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二、环境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2.1稳定办学规模

近十年来,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盲目开设环境工程专业或扩大招生规模,出现了毕业生供求关系失衡、就业困难的局面,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环境工程专业办学质量。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环境工程高等教育的扩张速度在迅速减慢,今后较长时间内应将重点放在稳定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上。

2.2做好学科定位

人才市场的变化将加速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科学定位。重点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招生量小、毕业生读研或出国率高,到基层工作的人不多,理应对培养“研究”型人才负以重任。而对于多数地方一般院校来说,就业压力大,必须着眼于毕业生就业主渠道,调整好专业方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2.3加强专业的规范化和特色化

环境工程高等教育既要坚持“统一性”,也要注意发展“特殊性”,突出“个性”。“统一性”就是要在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上做到一致,“特殊性”就是要根据学校相关学科优势、自身条件和人才市场要求,使培养的人才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具有特色或优势。环境工程专业多脱胎于其他传统专业,受源专业的影响,校际之间有不少差别,尽管教育部多次修订专业目录,仍需根据社会需要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化。加强特色化时,学校应充分考虑“两师”制提供的机遇和挑战,着力解决就业问题。

2.4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不少高校过分强调“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弱化了专业教育。在课程体系上具体表现在:总教学时间过分压缩,专业课时锐减,政治、外语、计算机等课时膨胀,实验和实践环节薄弱。为此,必须根据环境工程人才市场需求,按照高等教育规律,逐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应放在优化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强化专业特色,提高设计与实践能力上。如加强《环境管理》、《环境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和培育专业特色的课程等。

2.5强化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

本科教育是工程师的摇篮,学生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将为毕业后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近些年,不少环境工程专业点缺少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面积不足,仪器设备老化,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毕业环节重论文轻设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强化专业实验和实践性教学,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开出并开好规定的所有专业实验,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典型工程的现场教学和毕业设计中实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运行操作规程编制等,改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6改进工程类课程的教学

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工程类课程教材内容庞杂,日趋理论化。加上不少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很难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必须改进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按照专业目录要求设置课程设计或实习,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解剖工程原理,明确设计参数选取、设备选型、电器仪表控制、技术经济平衡等原则。尤其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际污染控制工程不仅追求技术上满足要求,还要把投资、运行费用、操作管理的难度、装置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作为约束条件。

2.7提高人才的综合质量

在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着力提高毕业生质量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具体应重点关注:1)思想素质的培养。应培养学生树立专业发展的信心,具有独立思考与探索的精神,能够辩证地看待和解决问题。2)系统知识的掌握。不仅包括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包括法律法规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既要有足够的广度也要有一定的深度。3)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强化实验和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设计,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实际科研课题或环保工程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适应性的培育。通过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其适应性,使他们可通过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手段,能适应更广阔的就业领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