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今日科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信今年将落地3000家无人零售店行业再迎风口
据媒体报道,海信大手笔布局无人零售,2018年将落地3000家无人零售店。早在2017年,海信与欧尚联合开展了无人便利店“欧尚一分钟”项目,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落地应用阶段。如今,升级传统便利店成为海信在无人零售的另一大动作。在阿里等巨头的带动下,无人零售呈爆发式增长。业内预计,2022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作为新零售的表现形式之一,无人零售核心在于移动支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整合应用。随着传统零售的升级及新零售时代的到来,类似海信智能商用这种在无人零售领域有技术优势的公司有望分享行业红利。
相关上市公司:石基信息(002153)、神思电子(300479)、汇纳科技(300609)、新开普(300248)
一、学习与科研历程
近十多年来,作者一直潜心研究“中国大陆强震空间分布与时间周期分布”科学问题,属于个人专业爱好、个人自助和工作业余研究课题。本着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倡导的“要做一辈子研究生”的科学精神,执著追求,乐于其中。主要科研成果有:
1.1996年8月博研期间参加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北京),提交和报告论文《控制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热通道网络系统》,并被收录大会论文摘要集。首次发现和提出中国大陆“软流层热通道与热通道控震网络”的概念及理论模型。
2.2009年12月参加“纪念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建所50周年―地球科学与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提交和报告论文《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分布―软流层热通道网络与宝鸡上地幔热柱联合控震模型和全球地震11/30周期分布律》。
3.2011年9月参加中国物理学会2011年秋季学术会议(浙江大学),提交和报告论文《从全球地震11/30周期分布律揭示的时间新维度―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首次发现和提出“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模型。
4.2013年11月参加“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北京);提交和报告论文《洛书的自然数学原理―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获得“2013中国科技创新卓越成果奖”。南开大学数学教授、中国国学和易学泰斗、科学易派“北方易学研究中心”导师廖墨香先生称赞论文获奖“是当今易学界的一大喜事,可喜可贺!”。
5.2014年4月发表研究论文《长江流域重大洪灾事件11/30二维时间周期分布―“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应用实例之一》;首次给出了公元1560年以来长江流域(附珠江)重特大洪灾事件“11/30二维时间周期链”分布图式,并对2014年川渝湘鄂为重点的长江中上游区域和粤桂为重点的珠江流域重大洪灾的复发做出了科学预测和提前预警,目前正在接受实际检验。
6.2014年6月完成研究成果总结性论文《“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的发现论证与应用研究》,已收录于科技部所属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编辑出版的《协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科技文献。
本文对“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数理模型的创新发现与科学意义作概要介绍。
二、研究课题、指导思想与主要成果
全球变化与重大自然灾害研究和预测预防,是21世纪人类科技发展中亟待理论突破的重大科学课题,也是各国政府、民众与科学界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
在对“全球地震时间周期分布”问题整个研究过程中,可以分为对近现代西方科学观及其数理逻辑公理化假设提出反思和质疑、提出新的研究指导思想与方法、发现地震时间活动基本周期数11与30、建立新的数理模型及坐标系、得出科学研究结论这样五个阶段。
1.对近现代西方科学观提出反思
地球上发生的特大地震能够在数十秒时间内可以将一座城市及其数万乃至数十万生命顷刻间毁灭;这既是对人类生命的巨大威胁,更是对人类智慧的最大挑战。“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当今人类科技发展,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地震形成动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却在试图推演数十亿-百亿年前的宇宙星体起源与演化。由此可见,西方科学观在主导和引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宇宙-天地人”系统整体认识上的严重偏离与割裂,这是当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悖论。
2.对近现代西方科学数理逻辑公理化假设提出质疑
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主体是建立在西方还原论哲学思想和公理化方法逻辑基础之上的。1637年,笛卡尔创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解析几何,为近代西方科学的初创和发展开启了大门。
自笛卡尔以来,西方科学理论大厦赖以建立的数理逻辑基础与公理化假设核心有三条:①西方数学中将包含整数在内的全部实数集合被公理化认为分布在一条直线或一维数轴之上;②近现代西方物理学中将全部自然事件的时间序列集合被公理化地认为分布在一条直线即一维时间轴之上;③并由此自然得出第三条公理化假设,在一维实数轴和一维时间轴上,“0”点是绝对且唯一的。
3.当今的科学“天问”:时间“0”点从何而生?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当今物理世界时间探测尺度可以达到10^(-18)秒;那么试问,时间“0”点究竟在何处?从何而生?决定生命存亡亦即大地震发生的那一时刻或那一秒,是从何而来、从何而生的呢?当前以物理学为主导的诸多理论模型或理论假说是否反映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真实时空图像?作为自然界基本物理现象之一的地震活动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科学难题?
4.提出新的研究指导思想与方法
研究指导思想与方法是:①充分认识地球历史与包括地震活动在内的地壳运动呈现出的渐变过程与突变过程交替发生的演变规律;②以中国古代阴阳太极理论与自然宇宙观为指导;③吸收近几十年来西方科学发展起来的非线性科学与混沌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是这三大方面思想和方法指导相结合所获得的科学新发现。
5.主要研究成果
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是:①发现了体现地壳运动能量渐变与突变交替发生过程、反映地震活动周期规律的“全球地震11/30二维周期分布律”;②揭示其物理本质规律的“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③这两大规律赖以确立的数学基础―“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它同时也揭示了代表古老中华文明之源头“洛书”的自然数学原理或数理来源。这三大研究成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三、研究成果的科学新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1.研究成果获得的科学新发现
(1)突破了西方科学自笛卡尔以来确立的“一维时间轴”和“一维实数轴”的公理化假设;发现了全球地震时间周期分布中隐藏的呈现非线性特征的两个基本周期数11与30,发现和提出了“时间尺度相对性”原理;建立了反映自然界真实运动变化图像的“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和“11/30二维交互数系坐标系”,打破了以【10、12、60】进制为基数的一维时间轴模型的局限。
(2)揭开了代表五千年古老中华文明之源头的“洛书”的自然数学原理以及麻将的数理来源,即数组【1、4、7】【2、5、8】【3、6、9】的数理来源和基本自然数【1、2、3、4、5、6、7、8、9】序列为什么一分为三;从自然数理法则上证明了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观点的正确性。
(3)从甲骨文中发现的“原始洛书”是中国古代先民的首创与发现;古今学者都对由“原始洛书”如何演变成洛书给出了各种推演方法,但均未见对“原始洛书”的数理来源作出研究和解释。源于今天对自然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揭示所发现的“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对中华文明历史过程中这一极为重要而又十分神秘的文化产物给出了明确的科学解答。
(4)相对于包含公理性假设的经典数学体系之基础“一维实数轴”模型,“11/30二维交互数系”模型不含人为假设,完全来源于自然界“数”的真实运动变化规律,来源于阴阳太极之道的思想指导,又符合太极模型的阴阳变化之气与阴阳变化之理,更在数千年之后的今日中国,得到更新发展,推演出太极模型的阴阳变化之数;从自然数理上证明了中国古代“天地人”整体系统宇宙观或时空观的正确性。
(5)基于“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能够对全球变化过程中地震、洪灾、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时间周期分布给出严格的数理周期关联模型即“自然灾变事件11/30周期分布”模型,这种数理分析方法既可用来研究历史灾变事件周期关联,又可用于对未来灾变事件复发可能性的预测研究。
2.科学新发现的重大意义
本研究课题对科学新发现作出了充分论证:作为西方科学数理逻辑体系基础的前述三条核心公理均存在着片面的、经验性的、后天的人为假设;它们仅仅是科学发展中的部分“认识片段”,并不是恒久不变的“科学公理”。因为,人类科学与智慧本身是在进化发展着的;存在着不同于西方科学的、属于东方中国的自然哲学思想与宇宙观,据此能够推演出一套不同于今天西方数学体系的东方数学体系。
将建立在“11/30交互数系坐标系”之上的数理体系整体称为“东方数学”;它是东西方文明在地球人类演进到今天这一时空点上完美的交互对接。“东方数学”的发现和发展,将为重新全面审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和近现代西方科学理论成果,为古老中华文明的创新复兴,开辟未来科学发展新天地,提供崭新的科学思想与理论基础。
“东方数学”将让中华古老文明重新绽放科学之光。
主要参考文献
〔1〕耿济.数学娱乐(三)―洛书定理及应用,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26(4)
〔2〕陈伟.从全球地震11/30周期分布律揭示的时间新维度―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J】.中国科技纵横,2012,(2):213-217
〔3〕陈伟.洛书的自然数学原理―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J】.中国科技纵横,2014,(2):216-219
〔4〕陈伟.让中华古老文明重新绽放科学之光―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获奖论文《洛书的自然数原理》之概要【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2):118-120
以下提供一些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希望对各位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如何判断一个刊物为是否是正规刊物?
以下是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
《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
《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中国教育(高教版)》
《中国新教育》 《亚洲教育》
《当代教育科研》
《教育新发展》 《当代教师》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教育新导向》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当代素质教育》
《教育管理与科研》
《教学理论与方法》
《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中华创新教育》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中国教育研究》
《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中国创新教育》
《当代教育》 《教育纵横》
《中国教育家杂志》
《中华百年教育》《今日教育》
《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中华现代全科》
《中国人文科学研究》
《中国研究生杂志》
设计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它如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与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设计也随着经济日新月异,但是,我们的创意却大多有“拿来主义”的嫌疑,新颖的少,模仿处多。纵观全世界,当今的设计强国无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德国人的理性、日本人的精致在其设计品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韩美林先生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民族的东西,就没有趣了。”中国设计需要中国风格,而中国风格从何而来?
嗅觉灵敏的设计师好似找到了灵感的源泉,各种传统的,久违的元素符号开始充斥于众多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之中。当然,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但时代是永远向前发展的,作为设计者的我们更应该开拓视野,不仅要利用“五千年的文化遗产”更要注意发掘当代的中国元素,表现时代风尚,使设计更有时代精神,现实意义。
1.中国元素的“传统”与“当代”
中国元素是一种视觉符号,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我们可以把“中国元素”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比如中国的领土(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国的人种,中国的气候等等;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里不做累述;第三是中国的当代文化元素。因此,“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还包括中国当代文化这个层面。
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今天,设计中开始提倡和凸显作品的个性化与品味。视觉传达中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这些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传统符号太多、现代符号较少的现象,不仅容易形成视觉审美疲劳,也容易使人产生时代的隔阂。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当代,审美趣味与古人有着时间上的距离,中国元素的使用应该是为了表达当代中国人的时代精神。而最能表现当代人生活的就是利用当代元素。
2.当代中国元素的内涵
这个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当试图认真地寻觅原来在身边的比较熟悉的东西时,你会发现它竟然会在无声无息之中悄然离去。加上今天的世界,由于经济一体化以及网络通讯的直接影响,使得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趋向同质化。在这样的时代找寻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当代元素,似乎也变得困难重重。
当代中国元素是反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它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在物质层面上,今日中国的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建筑、艺术、科技、法律、工业产品等都可以是灵感的来源,如鸟巢、水立方等。在精神层面上,可以从当代人的意识行为出发,包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比如北京的奥运精神,中国的航天精神,中国的电影文化,中国著名企业的文化等等。
时代是永远向前发展的,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感悟其精神内涵。在当代中国元素的挖掘上,应既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反映当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
3.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当代中国元素挖掘
3.1在“今日中国”寻找灵感
香港设计师李永铨说过,很多中国元素的创意,还停留在传统中加入一点现代手法的“东西合璧”理念,他更愿意看到向着更大胆的“今日中国”寻找灵感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丰富中国元素的内涵,不仅仅流于表面。
当代中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产生了许多的现代工业产品。在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图形类金奖作品海报《信物篇》中,作者使用了一次性饭盒为主题元素,用手绘、针扎等方式,标上“此盒不灭,我情不渝”等情话。将脍炙人口的广告词改为“饭盒恒久远,一个永流传” 作为海报的广告语,耐人寻味。用巧妙的方式提醒人们白色污染的危害。这个作品为何能够获得金奖?就因为作者抛开了已经充斥与众多作品中的传统中国元素,在当代寻找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进行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2“新”“旧”元素组合呈现当代中国风尚
我们的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传统是一条流动不息的长河,今天的流行也会变为明天的传统。历史的积淀带给我们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藏,发掘当代中国元素,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元素的否定,相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古今元素的混搭,可以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觉感受。正如原研哉先生所说:“在未来与历史中从容穿行,才是真正的具有创造力”。
3.3重构现代元素演绎当代中国精神
概括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可以称之为当代中国精神。用当代的元素符号表现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给中国元素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特征。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随处可见,当代中国元素的运用才开始受到关注。中国的设计要有中国的风格,中国的风格不仅仅局限在历史带给我们的灿烂遗产,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不断发展着的,我们不能安于和甘于重蹈前人的蹊径,在凝固的“传统“中反复找寻设计的养分,我们需要勇敢迈出踏进未知领域探险的坚实脚步,在日新月异的当代探寻灵感源泉。
参考文献
[1]汪瑞. 中国元素未必等于中国设计.《装饰》,2010(1).
[3]戴大方. 时尚设计符号与中国人视觉思维关系之探讨. 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HI:周辉!情人节快乐!
请到这里看一看吧!祝你旅途愉快!
我
“想要富,袖子捋。”花坪和福台的农民,早在80年代前就开始偷偷摸摸地卖血。
王祥和和他的堂兄弟们,大概是第一批摸到这致富门路的人。
后来村里的成年人都上了阵,妇女生了孩子也加入“卖血队”。王祥和和他的两个堂兄弟当上了“血队长”。
吴家川的李有清,每月抽3次血浆,每次400毫升。
李有清之妻赵翠连,每月抽3~4次血浆,每次400毫升。
同村的王氏七兄弟,年纪最小的已44岁,均超量频繁卖血……
他们的“献血”地点只有一个――地区中心血站。
他们迷恋着“卖血”制造的物质成就:独门独户的小院,彩电、收录机、媳妇闺女的体面衣裳、娃娃的学费。对于上交乡里村里的提留――只要有血卖,他们“再不用锁上门,朝后山上跑了”。
感染的人
没人统计定西地区有多少人因输血感染了丙肝,短短几年间,仅定西县医院医护人员就被“放倒”了3个。
1997年11月26日,定西县的刘女士因卵巢肿瘤动了手术,输了定西中心血站提供的400毫升血,手术后一个月她又进行了化疗,又输了200毫升血。第50天,她复查时发现自己的肝功异常,1999年她被确诊患了丙肝。
记者了解到的5位感染者,没有人敢站出来打官司。
地区工商银行的秦和平1997年9月被确诊为丙肝,疑点也被集中在血站供应的那袋血上。但折腾了两年,毫无结果。去年9月确诊肝硬化后,他就心灰意懒,精神和身体全垮了。
定西地区医疗用血,由中心血站统一供应。但时至今日,“血案”如毛,却无一家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公开以单位的名义,质疑中心血站的血源问题。
被污染的血液的危害肯定已超出了定西地区。在中心血站最鼎盛的1995、1996年,有不少“卖血人”看到中心血站内停着河南、陕西、内蒙、新疆等地的拉血车。
一份不被认可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的全名为《甘肃省定西地区既往献血员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长达16万言。调查的领衔者是定西医院的雷成多主治医师和上海曙光医院的任进余博士。
这份调查报告共调查了245名“献血”人员,发现其中240人是丙肝病毒感染者。从调查的结果可以断定,“献血”人员大规模丙肝病毒感染是由于“单采浆法”的不规范(消毒不彻底、一针多用等)导致的交叉感染。
这份报告前年年底经过了省级鉴定,推荐申报定西地区“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但连论文答辩的机会都没有。
在定西地区卫生处,记者说明来意后,李志林处长立即说,“肯定是雷成多叫你们来的,他的论文没评上奖,不满意。”下面是记者与她的对话――
记者:我关注的是文章所坡露的大规模丙肝感染是否存在?
李处长:这归定西县管,我没接到过正式报告,不掌握。
记者:245个卖血人员,98.12%的感染率。你是雷成多论文的卫生方面的评委;而且又是定西地区卫生行政方面的最高领导,有责任核实调查所述的情况,如属实应立即上报。丙肝是乙类传染病。
李处长:噢,我们好像上报过。
记者:你们上报的是乙肝。
李处长: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不用上报,控制就行了。
记者又到“中心血站”,采访了赵云生副站长。
记者:关于你们血站曾因单采浆导致丙肝感染的说法,你们是否听说过?
赵:1995年还是1994年,国家下了29号文,之后才规定进行HCV(丙肝病毒)检测。我们立即执行了,不合格的坚决全部淘汰。
记者:淘汰了多少人?
赵:说不清楚。
赵还说,为保证血源质量,他们大量发展新成员加入“献血员”队伍。现在总数已达1000人。
根据《定西地区既往献血员的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丙肝在献血员中如此高发病率除与贫困和当地群众知识甚少等因素有关以外,血站管理存在问题也应引起主管部门注意。
创业板短期回归20天线概率较大,但是短期的下挫是为了修复下方的均线,等待多头排列后,行情依旧可期。主板目前积弱难反,相对保持震荡格局,无趋势可言,向下若跌破3240点,则方向向下运作概率变大,反之突破3336点,则属于向上突破,目前延续高抛低吸操作,上下100点之间震荡不变。
主板小幅下跌,短期内的30分钟上延续前期的箱体震荡格局,尾盘出现量能放大,目前仍在箱体运作过程中,无趋势运动,但是后期需要突破前期的上方压力,并且伴随量能的放大,才可以明确断定此箱体有效突破,方向选择向上。压力位目前在3340点附近,短期内上下震动幅度维持在100点之内,若出现跌破3240,则表明方向向下,届时调整空间将会变大。密切关注30分钟的k线形态走势后,选择加仓或减仓处理。
2、明日操盘策略:
创业板短期形成新的箱体运作,支撑位就在下方1815点,明天日线级别20天均线将会上移,如果盘中20天均线触碰,而且后期与年线形成金叉,后市将继续向上,密切关注盘中20天均线的支撑有效性。
操作上,市场没有进一步的恐慌,不符合低吸的出手条件,所以,仍需维持3成左右(或以内)的低仓位配置,顺从最小阻力方向、耐心等待再上车的低吸机会。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自主学习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不具备竞争力关键是看其能力符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越符合企业的需求就越显示出此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上的独创性、前瞻性和市场性。因此,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应该首先迎合市场的导向准确定位,确定培养方向,全面地有目的地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具备商务、语言、经济、管理等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全能型的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近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了若干个微课程,而学生们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全天候的学习,有了慕课微课的帮助,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本研究尝试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慕课或微课的学习、电子课件及在线论坛交流和测试等多样化的形式对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掌握,课堂上通过讨论式学习(案例教学)和教师答疑方式达到知识交互巩固的学习目的或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通过慕课或者微课学习比较重要的但是放在课堂上会占用很多时间的知识要点,在学生们完成知识点理解和消化的前提再进行互动训练。这样学生和老师将能利用很多有效时间进行学习,而且会帮助学生们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走向“良性循环”。
2007年教育部批准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标志着商务英语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此后,商务英语的研究进入了逐年增长的阶段,经过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检索后归纳国内目前所涉及的商务英语研究有商务英语语用学研究、词汇学研究、教学研究、商贸函电、商务写作研究、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研究、商务英语测试研究等等。可以说近年来国内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商务英语研究范围不断扩展,但是,高质量的论文在数量上仍然比较少。从“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后发现,2010-2015年之间只有4篇博士论文是涉及到商务英语主题的,而且这4篇全部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分别为严明的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周文萱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研究;黄芳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一项基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谷志忠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主题涉及商务英语测试与评估、课堂教学以及教材研究。由于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学科建设还不是那么成熟,因此系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根据王立菲(2013:7-8)对2002-2011年CSSCI来源期刊商务英语论文研究方法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商务英语论文中的实证研究只占32.8%,远远低于非实证研究。这说明商务英语研究的方法还是以非数据为主,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总的说来,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在数量上是与日俱增,但是缺乏高质量的论文,商务英语研究呈现多样化,以非实证研究为主,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
国外的学者普遍认为商务英语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从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或者“特殊用途英语”。特殊用途英语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财经英语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Hutchinson & Waters(1987:19)、Strevens(1977:1,1988)、Dudley-Evans & St.John(1998)。Hutchinson & Waters(1987:19)认为,“特殊用途英语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也不只包含某一特定的教材。他们还根据学科门类把特殊用途英语分为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社科英语三大分支,每个分支又再次分为职业和学术两个分支。Dudley-Evans & St.John(1998)认为特殊用途英语应该包括三个根本特点和五个可变特点。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特殊用途英语语言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已经细分为各类不同的语言教学。80年代,又受到语篇分析的影响,在写作领域,出现了“社会解释者写作法”(Dudley-Evans,1998),以体裁教学法最突出。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殊用途英语在语料库等教学研究中得到了发展。时至今日,特殊用途英语在世界各地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外的特殊用途英语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国内相比,已经非常地成熟了,涉及到了教学方法、教材设计与测试、需求分析、语料库研究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商务英语,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高校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有关商务英语的研究文章不断增长。
通过研究,通过翻转课堂的实施,我们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商务英语时的思辨能力
在课外“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知识得到了尽可能的多样化,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而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2)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能动性
通过学生课外对课堂上所需英语知识的认真学习,加之教师多样性的课堂活动设计,使学生有机会、也有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增加学生的能动性。
一、无论实践,还是教学、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思考和积淀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国的老子也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那么,当细节成为一种习惯,又折射出怎样的一番理念?在赵教授的房间,记者就看到很多剪报,整整齐齐,分类清晰。
问():这习惯是您2001年到了学校工作后开始的吗?
答():实际上当年在媒体工作时就有这个习惯,那时会剪辑一些新颁布的政策和一些好的新闻理论文章,对实践工作有很大益处。现在不同,更多的是剪辑一些好的新闻案例和学术论文,收集资料,书籍、报刊,包括网络的都会有。一些有里程碑性质的新闻事件是我们都该铭记的,比如孙志刚事件,比如“非典”,比如汶川地震、比如北京奥运会等等,这些都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有影响的大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都有新闻工作者的卓越贡献,也是课堂教学的鲜活案例。
:您当年以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身份调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使得您做这一决定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很多人喜欢问这个问题。在媒体工作了那么多年,很想对自己的实践做一个理论梳理。我在媒体工作时获得过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湖北省一等奖、特别奖,还受到的表扬,有的策划活动还被总结后在全国推广。同时,也写了几本书,如《新闻策划》《应用新闻论》《新闻公关艺术》《与灵魂对话》等,对新闻实践以及一些社会实践进行思考。还出版了一些奖励学的书籍。在媒体工作时,也应邀在大学讲过课,但是这些都不是系统的理论梳理,到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后会更方便。当然,转行也和当时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发展需要有新闻实践经验的老师有关。这里,我要感谢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和新闻学院的抬爱。
:我看到,进入高校后,您不仅出版了两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报道策划》《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还出版了专著《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和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您的新闻评论课还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教学质量一等奖,这在一个主要以工科为背景的学校里是很难的。从实践者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者,您觉得这个转变中有障碍吗?如果有,是什么?
:做记者和教书肯定是两种不同的职业,虽然都属于新闻的大类。媒体工作做的大量是采访和报道工作,面对的是受众,遵循的是新闻传播规律。到了高校面对的是学生,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但是理论的思考和积淀,无论你从事实践还是教育、研究都是不能缺少的。刚才说过,当年在长江日报工作时,我就发表了一些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及新闻学的一些论文,1992年还被评为全国心理学科普积极分子,这项奖励湖北省只有两个,另一个是精神病防治院的院长。获得这项奖励不是说我做得有多好,而是湖北省心理学界对我的心理学科普工作的肯定。到了高校工作后,我开始思索新闻教育的问题,写了比较多的关于教学包括新闻评论教学的论文。这些思考都来自教学实践,同时又都为教学服务。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教出些优秀学生,远比发表几篇论文、出几本书、做几个课题更重要。
:当年您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新闻学博士生不会写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种质疑和您曾是一个新闻实践工作者有关对吗?您觉得学术界赞同吗?
:当年我的原话是“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单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质疑”。经新华社报道后,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热议。这里面折射的是新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而热议则更好地说明了人们对其的关注程度。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中国的新闻学教育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新闻学生,业界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这两者之间还是脱节的。其实,不仅仅是新闻界,其他学科也有同样的问题,计算机博士不会做程序,医学博士不会看病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曾提出过“三不问”原则,即“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不要问我研究什么”、“不要问我毕业到哪里去”,即不论你读研或读博以前来自哪个学校和专业,不论你在校期间研究的是哪个方向,也不论你毕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进了新闻学院的门,就要按学院培养新闻人才的要求进行学习和生活。如果以前学的不是新闻学专业,就要利用在校期间补上这一课,打好基础,积累就业资本就更是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
而我们老师,无论你带的是本科生、硕士还是博士,除了开启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外,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深切地了解新闻是什么、新闻工作该怎么做等最基本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实践促进理论研究,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在新闻学中这点尤其突出和重要。
这里透露一个信息,最近我们学院准备招聘在新闻业务上(纸媒、广电、广告)可以没有博士学位的优秀实践人才为大学老师。我认为,如何对不同的高校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考核、聘用机制,以利于他们成长,发挥作用,这是当前高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与媒体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合作办学,将是以后办新闻学院的方向。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新闻评论教育的特色
施拉姆当年出任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构建学院发展蓝图时曾说过:“我们所要造就的学生是整个大学中最适合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而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特色班的同学们,正在赵教授和他的团队的带领下,谈论着我们身处的世界。
:我去您评论特色班里上过一次课,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我想知道,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特色”体现在哪里?
:十年前,之所以想到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新闻评论特色教育,与我在媒体多年从事新闻评论写作和研究是分不开的。当时我已经在全国的一些报纸,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评论。我深感新闻评论在媒体报道中的重要性,以及新闻评论对于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性,也感觉到了新闻评论兴起的趋势。而现在业界对新闻评论的重视、时评的复兴正说明这点。凡事要掌握趋势,趋势背后是规律使然,规律的掌握靠智慧,智慧是从知识中来,知识来自于学习,这个学习就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
当时创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受到了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前校长杨叔子院士的大力支持,这点让我们很感动。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评论特色教育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先是成立评论团面向全校学生,从中培养特长生;2005年开办新闻评论 方向班,至今已经办了六届;2006年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这些都是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的。
说到我们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师资源配置上都与现行新闻学院不同。我们在大二提前开课,分为两个学期授课,第一学期开始讲《新闻评论概论》40个课时,下学期有80个课时,分别是《新闻评论思想与思维》《广播电视评论》《中外新闻评论比较》《新闻评论名家名作评析》和《社会认识发现专题》(邀请我校学院教授授课),由五位老师分别授课,还有一门《深度报道》课。在两个学期之间我们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培养学生观察和解读社会的能力。在课堂上安排媒体工作者为学生上课,同时和媒体合作在《中国青年报》《杂文报》《长江日报》等媒体为学生开辟专版或专栏,与电视台合作办节目。二是将新闻评论的理念与媒体的实践相结合。从2007年开始,我们一直和嘉兴日报进行合作,帮助他们组建新闻评论部,在全国招聘新闻评论部人员,实施“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受到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和高校、媒体的关注和好评。为此,嘉兴日报还在我校从2007年至2012年设立“嘉兴日报奖学金”,奖励优秀新闻学子,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十年了,您觉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成功吗?成功在哪里?
:这条路我们虽然走了十年,但是还不能说十分成功,这里有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我们的能力和努力程度问题。对于一种教育、对于一个学校,它的成功和自豪在哪里?自然是学生。我们很高兴,这么多年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目前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嘉兴日报、东莞电视台等媒体工作,中国青年报的曹林和南方日报的周虎城撰写的评论还分别获得过中国新闻奖。另外,我们还为一些高校培养了评论课老师。当然,我们的努力与很多新闻学院的业绩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正是我们举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的一个重要考虑。
:正如你所说,目前我国的媒体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闻评论,各大媒体不断增加评论版面和评论栏目,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对我们学校的教育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人民日报不断增加评论版面,中央电视台增加特约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点评和解读,各个省级媒体、都市报、网站都是如此,中国新闻奖还加大了网络评论的奖项,这些都说明了新闻评论在媒体实践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媒体和高校又大量地缺少优秀评论实践和教学人才。高校应该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调整和加强我们的学科和专业,使之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我们办了这个新闻评论特色班以后,很多媒体和高校向我们要人。这也说明了,学校培养和媒体需要的缺口很大,也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责任感和压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新闻学院开办新闻评论特色班,以满足这个需求。
最大的愿望就是创办“中国新闻评论学院”
十年,对于人的一生也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对于一个付出心血的人来说,则更为珍惜;而对于一个依然展望下一个十年的人来说,又是如何地感慨和懂憬?
:新闻评论特色教育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一直办下去吗?
:我希望它能够坚持下去!新闻评论特色教育是应时代的需要而生的,它也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和壮大起来。我想新闻学院的领导和同仁们会有这种境界和举措。
:您做过那么久的媒体工作,一定知道模仿的力量有多大,您认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如何才能坚持下去?
:十年过去了,我们很庆幸在新闻评论教育上做出了一点成绩,在新闻评论教育和理论上做出了一点的探索。但是,更多的思考正是新闻评论教育特色该如何坚持下去。目前新闻评论教育方面,全国高校只有本科的教材,还没有关于新闻评论方面的研究生教材。今年,我已经完成了《新闻评论研究引论》,交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另外,我指导的博士生从新闻传播、社会发展和人的认识论三个方面做了新闻评论的博士论文,准备在此基础上出版一套“新闻评论学研究博士论丛”。这样,我们就有一套从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层次的教材和研究资料了。今年准备申请试办新闻评论方向的专业硕士班。
新闻评论人才的培养,仅靠一个学校办一个新闻评论班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创办“中国新闻评论学院”,使其成为专门培养评论员(含深度报道记者)和评论老师的“黄埔军校”。这个学院可以有两种培养模式,一种是依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实施订单式培养,从新闻单位招聘学生进行转岗式的教学培养。另一种则是哪里来哪里去,对现在媒体和高校从事评论写作和教学的人员进行脱岗培训。我们将请国内最优秀的大学教师和媒体评论员担纲授课,学员到媒体和大学进行评论实践。有了这样高规格、专业化、实践性的强化训练,我想是可以缓解目前中国新闻评论人才奇缺的现状的。我希望与有魅力有实力的媒体合作,共同开创这项新事业。
:我们知道您入选了理论建设和研究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评论》的首席专家。今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10周年研讨会”就要召开,这将是一次怎么样的会议?
掌握必要的检索方法是快速、准确获取网上信息的捷径。常用的检索方法有:
1.1概念检索是指使用网上某一检索系统提供的叙词、主题词表上提问词进行概念层次检索时,能同时对该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广义词、狭义词、缩写词等进行检索。概念检索包括同义扩展检索和相关概念联想检索两个方面。前者检索能够提高文献查全率,后者检索则增强了检索系统与检索者间的交互性。
1.2分类检索多用于目录搜索系统。无需愉人任何字词,只需根据目录搜索系统提供的主题分类目录层层点击进人,便会查找到所需的网络免费农业文献信息。
1.3关键词检索这是检索系统提供的最基本功能,无法确定所需要检索的网络资源的撰捌时,可以使用关键词检索。只需在检索系统的提问框中输人合适的关键词,便会显示与之相匹配的结果。
1.4词组或短语检索是将一个词组或者短语用双引号括起来作为一个独立运算单元进行严格匹配,以提高检索准确度的一种方法。
1.5字段检索该检索方法可有效地限制检索的范围,进一步提高检索的准确率,但需注意各种检索系统所支持的可检字段的种类不尽相同。
1.6布尔逻辑检索是利用布尔运算符号阴d、or、not、衍山等进行2个或多个检索词的匹配检索,可获得比单词检索更高的查准率。注意检索时体现主题概念的检索式、层次问题,以防部分相关文献漏掉。
1.7基本检索对反映所检主题内容的提问式的要求较低,比较直观,检索过程相对简单,适合于网络检索经验较少的检索者使用。需注意此检索方法费时,查准率和查全率较低。
1.8高级检索要求检索者按检索系统的检索规则和检索语法去构造完整的检索提问式进行相对比较复杂的检索方法。另外,注意在弄清所检项目主题概念的基础上,还需熟悉其专业知识。
2获取网上农业文献信息的途径
2.1利用网上农业数据库检索
(1)以BI国际生物和农业中心数据库(httIJ,八酬,.以山1.鸣)。以BI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文献数据库,收录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出版的14仪刀万余种期刊、图书,涉及70多个语种,库中约有记录420万条,年增文摘约巧万条。内容涉及农业、生物科学、林业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
(2)AGRIS(httP刃~lao.。习吨血)国际农业科学和技术信息系统。AGRIS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根据各国农业科研和生产发展需要编制的世界农业领域的文献目录,它覆盖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献内容。库中文献量约320万条,每月增加14仪犯项、收录范围几乎搜盖全部农业领域。
(3)AGICOLA(httP:111四淤汕吐usd‘govl卿8)。Aclc0LA数据库是由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编辑的书目数据库,目前被视为世界上报道农业文献最多的目录型数据库,内容主要以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馆藏文献为基础。现有文献记录约340万余条,年增记录约12万条,内容包含了农业及相关学科的各个方面。
(4)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httP刃)(简称CASDD)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研制开发的中文文摘-目录型数据库。是国内信息量最大、文摘率最高、文献时间跨度最长的综合性中文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依托,涵盖了我国近1以幻种中文科技期刊、论文集、资料等文献上有关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畜牧、兽医、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等领域的文献信息,是农业科技信息机构、科研院所、教学单位、科技推广部门进行文献信息查询中最全面、最可靠、最专业的信息资源。
(5)农业经济数据库(httP站丹W.血讯朋.c川山浏g28.asP)。这是“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的一个子库,提供全国历年分省区农业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总产值、畜牧业情况、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等相关数据。
2.2利用一些农业信息网站进行检索
(1)中国农业信息网(bttP办曰卿哪乒招,,.cn)。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农业网站之一。提供农业管理信息和全国农业形势分析方面的信息等。
(2)中国农学会信息网(httP刃喻WW.~.)。该网站提供中国农学会的会员信息、会议活动、交流合作、教育培训与新闻动态等相关信息。
(3)中国农业在线(httPJ产WWw.chi翅咖。如)。开设今日要闻、科教新闻、科技、教育、专家论坛、经济、专题、人才、法律、企业等信息频道。
(4)中国农网(http刃~.眯eb.c‘cn)。是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农业综合门户网站。
(5)欧洲农业网(httP刃料w.e山魅雌户.net)。主要为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综合企业提供虚拟论坛园地。并可链接到政府机构商务公司和有关协会的网站。
(6)美国农业部(httP办旧卿.usda.gov)。该网站提供美国农业部及相关行业方面的信息,有农业部介绍、最新新闻、各分支机构信息、出版物、信息检索服务等。
(7)美国农业研究所(httPJ际脚.o.usda.gov)。该网站提供农业科学、农业经济、自然资源和环境、农产品等方面的信息。
(8)国际农业研究咨询组(CGIARO址tP刃~c参盯.鸣)。这是国际农业研究咨询组的机构网站,该网址覆盖16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资源信息,其主题涉及热带农业、林业、早地农业、水产资源、农林系统、畜牧等。
2.3利用农业类信息检索工具
(1)农业冲浪(http:llWWW刀幼吕川王~)。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相关网站的搜索引擎,提供了大约2加00多个农业相关网站。提供95个国家与地区的有效链接。
(2)农业网站链接(httP:Ilw,W娜州如k.co.uk)。A脚ink是英国最大、更新最快的农业网站链接服务网,提供各种与农村的农业有关的组织网站链接,现在该网站包括超过800条的网站链接。
(3)全球农学网站链接(httPJ尹~.a目丁.p耐ue.ed川场止s)。这是由美国普度大学农学系创办的一个农学网站的链接集合。从本网站可以直接通过大量链接访问全球农学网站。
(4)农业界(httP刃架州cultUre油记eWOdds.cotn)。该网站由毛忽北w。祝公司创办,是面向农业的垂直门户网站。
(5)农业网站搜索引擎。这是“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提供的农业网站导航服务,提供国内外大量有关农业科学技术的相关网站。
2.4利用电子期刊网址检索
(1)凡朋朽e沼cienc全文电子期刊皿哭朽er出版公司出版的期刊约占全世界印刷型期刊的4%,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味学术期刊。近年来该公司将其出版的n00多种期刊全部数字化,建立了scienceD诫t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现该数据库的全文期刊已达1700多种,收录期刊全文已达300多万篇。
(2)万方数字化期刊子系统。集纳了8大类100多个类目的3500种科技期刊全文内容,其中农业期刊250种。除提供期刊的浏览、检索外,还可以进行网上投稿与在线订阅以及英文期刊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