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比较粒状大理石、碳酸钙粉末分别与0.5mol/L盐酸、1mol/L盐酸在常温下、冰水或沸水中的反应情况.通过以上三组实验,总结归纳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的浓度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探究过程,感悟了“规律”“原理”等知识的形成过程.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科学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化学实验,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的呈现凸显科学方法.例如,鲁科版教材必修一在刚开始学习高中化学时,就研究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为载体,专门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又如,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中,设置“有机合成”课题.一方面是将学过的典型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和应用;另一方面以这些知识为载体,总结出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原则.为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性教学实验.
再如:设计以乙烯为基础原料,最终合成目标产物———乙二酸乙二酯.学生动手利用球棍模型模拟:由乙烯生成卤代烃,再转化为乙二醇、乙二酸等中间产物,最终合成目标产物乙二酸乙二酯.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正向合成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任务,让学生讨论:要合成乙二酸乙二酯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有哪些中间产物?基础原料是什么?经过知识迁移,通过演绎推理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这个实例,又让学生体验到了“逆向合成法”.之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这两个合成的实例,分析在实现有机物的转化时,主要关键是增长或缩短了分子中的碳骨架,或者是引入、转化了官能团.随后采用逆向合成法推断合成苯甲酸苯甲酯的原料和中间产物.由此再引出如何优选反应路线的问题,总结出有机合成的原则.
在上面结合实例分析和总结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原则时,多次运用了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及模型法等多种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作为课程标准向教学实施转化的媒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有机合成任务,对有机反应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教材在“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建构和官能团的引入”这一部分专门设计了“交流研讨”“观察思考”“迁移应用”等活动栏目,帮助学生树立和归纳在前面所学的各种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从而为学生能够顺利学习“有机合成设计”奠定必要的基础.
对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建议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
在上述探究性教学实验中,以实验素材为载体,将相关知识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的问题,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不断思考,唤起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自发进行探究性学习.
2.倡导交流与合作,深化实验探究.
为了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契机,应该从多角度构建课堂实验教学内容,挖掘课本实验的内涵,拓展课堂实验的功能、提升实验教学的品质,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新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流畅有序、生动活泼,才能有效地实现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问题
1.问题提出
湘南郴州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问题之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和营养状况越来越好,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却在不断下滑。伴随发生的还有肺活量继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问题之二是体育教学呈盲目的随意性且学生厌学情况严重。问题之三是缺失独立完整性的中职学生运动能力评价体系。我们针对郴州市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式教学的思想,并对在实施“健康第一”的模块式教学探讨中遇到的问题一并提出讨论。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可以优化提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导致体能下滑和影响学生身体机能状况、运动能力的诸多不利因素,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优化模式――模块化教学方案实践问题的探讨
2.1有关以构建“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模块化的必然性。
模块理念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以培养素质与能力为中心,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章节为系统而建立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一理念广泛运用于岗位技能培训和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中,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很好的效果。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来促进身体机能发育而增强体质的,但众多的因素共同导致了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呈盲目的随意性。和谐教育,倡导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以毕业生未来劳动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为目标,因此,我们科学、合理地整合体育教学内容,实施体育模块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体育锻炼效能最大化,以强健的体魄投身社会经济建设就显得非常迫切。
2.2有关以贯彻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为基础,适时开发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式教学大纲的必要性及要则。
2009年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对指导全国各级各类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但是,但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学生的实际素质,以及各校办学条件的不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困难颇多。因此,科学制定区域地方性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式教学大纲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中职学校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构建者。因此,模块式《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紧贴市场,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人才,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构建人才。
模块式《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拟按基础必修课模块、拓展模块、选修模块三大部分实施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基础必修模块拟分健康教育、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四大子模块进行;选修模块系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拓展模块则根据各专业相对应的劳动岗位对身体素素质的要求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学生以健壮的体魄参与社会竞争,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适应性。
2.3有关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式校本教材及电子文档的参考实用性与要则。
2008年各中职学校配发国颁的具有唯一性《体育与健康》教材替换了上世纪80年代的《体育》教材,这对指导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义十分重大。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教材对指导健身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且教师(含非专职教师)对国颁《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理解程度的差异,以及各校教学设施、器材的拥有量和人才培养方向的不一,因而教学内容的取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意性,学生锻炼效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也无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按未来岗位对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实施岗位体能定向训练的模块式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编写参考性的模块式校本《体育与健康》电子教材及文档,对改变教学现状,促使锻炼效能最大化,实施模块式人才培养目标是十分有益的。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式校本参考教材及电子文档的编写首先要充分体现模块教学理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学生具有毕业后直接上岗投身建设的能力。其次要注意教材的参考指导性,以专业为基础,结合岗位特点,有的放矢地增减、取舍、整合教学内容,以帮助教师实施模块教学。再次要注意教材内容结构的多元性:(1)根椐就业目标综合没计以增强学生体能为主的体能训练模块;(2)结合未来岗位的特点设计以增强学生智能为主的智能训练模块;(3)结合社会、企业文化的需要设计学生团队协作、思想品德养成的训练模块。第四要构建模块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在体育健身实践中实施“观察与发现”、“讨论与分析”、“小群体按需健身”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进行自主锻炼。最后要注意电子文档的观赏性,文档要做到动作要点口诀化、动作技术图解(或动感)直观化、教学案例标准化,以提升模块式教学品位。
2.4有关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方法、手段和学业成绩量化标准问题与要则。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传授式考试手段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沿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判定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情的变化,根据分数判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能力失去往日的威严和凝聚力,尤其是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衡量当代中职学生的运动能力势必将体育课引向随意性的自由状态。因此,根据分数判定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兴趣的做法必将退出教育舞台,符合学情、教情、社情的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按需培养体系必将应运而生。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手段应包括:(1)必考项目。主要包括运动能力的测试,从中获取学生个体运动能力的量化数据;(2)机能测试。主要获取学生身体机能的评价数据;(3)自我锻炼。从中获取学生的锻炼态度。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方法应包括:(1)自评。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主观评价能力;(2)学生互评。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3)师生共评。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鉴赏能力。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量化标准,应以学生个体运动能力量化值与身体机能现实评定值为参考值,根据未来岗位对身体体能的具体要求,综合分析与判定:(1)学生身体承载劳动强度的负荷能力;(2)现实身体机能与未来岗位适应性的差值与等级。结合医务监督机制对承载劳动强度差的学生出具运动处方,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健身积极性。
3.结语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已不能引领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终将退出教学舞台,全新的教学理念和量化办法,不仅是改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优化教学的需要,而且是倡导贯彻“健康第一”,“以就业为导向”,达到“按需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因而应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1]陈龙,刘秋良.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调查及模块化教学培养体系构想的研究.新闻天地,2009年63期.
论文摘 要: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不能落到实处。作者对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没有落到实处。
一、客观原因
1.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
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周课时为3课时,就必修1来说共30课时,新课内容耗时最少也要10周,再加上军训、各种节假日等,基本上要16周左右才能结束新课,一学期只有20周,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在教学上赶进度的现象非常严重,演示实验能省就省,学生实验能不做就不做,研究实验根本无法顾及,因此,不可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室条件。
现阶段化学研究中新的仪器和手段层出不穷,化学仪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精密化、微型化,而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落后,实验药品不能及时更新,存在药品缺少或过期的情况,致使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不能很好地进行。
3.实验人员缺少。
在大部分的学校,化学实验室一般只配一名实验员,学生实验不能完全及时进行,探究实验没有时间安排,同时,又要担心实验室和学生的安全,所以对于实验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4.实验员素质。
为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有坚强的后勤保障,要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要健全实验室有关账目和实验室规则,以保证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化学实验的正常化和高效化。
二、主观因素
1.学校领导不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及评价机制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升学率至上的思想使得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不到落实,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因此迟迟得不到解决。
2.教师不重视。
(1)教师倦怠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怕麻烦、怕危险、怕危害的情况,所以演示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学生实验能省就省,探究实验没时间进行,更不能顾及趣味实验和家庭实验。
(2)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推理不严密,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不全面、不到位。
(3)不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得多、说得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验,因而,学生的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在考试中,不认识实验仪器,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
(4)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本质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够完全表达实验的过程、现象、条件,以及得出的结论。在做实验报告和回答实验题目时总是会出现程序上的错误、结论上的偏差,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时间长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高三复习中实验题得分率不高。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议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使中学实验教学有根本性转变,就应该本着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付诸行动,以消除弊端,创造有利因素,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边讲边实验,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但看到了喷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变红,不仅验证了这一性质,而且为学习化学性质做好了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现象并不明显,可见度不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在无危险、无危害、耗时短、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比如:物质的制取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等等。
3.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能发现问题。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比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时,首先介绍实验室制取乙烯所需的药品及反应原理,通过讨论、分析,有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乙烯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甲烷的性质并结合课本中设计探究乙烯性质的实验,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取乙烯并实验乙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描述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整个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有探究性,又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4.严格要求,做好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偏差、实验报告。
5.补充趣味实验,重视家庭小实验。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对化学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开展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魔棒点灯”、“海底花园”、“鸭子长毛”等趣味实验,“粗盐提纯”、“用碱面发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灵活有效地搞好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6.开放实验室。
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趣味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7.因地制宜。
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现状,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材料或者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用贝壳或者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废弃的小药瓶做反应器,等等。
四、结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化学实验教学任务重、困难多、牵扯面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定海.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4).
论文摘要: 化学实验探究题已成为中考化学学科的重要题型之一。实验探究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题要求较高,区分度也很好。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又是理解知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化学实验探究题已成为中考化学学科的重要题型之一。实验探究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题要求较高,区分度也很好,成为近年中考题的热点,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上好实验课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为了省事,在讲到实验时,仅停留于“纸上谈兵”,“讲”实验,“画”实验。有时实验“画”都懒的画,直接用课本投影或让学生看课本图示。这就使得学生是索然无味“听”实验,“背”实验。对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不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回答问题。而是听老师“说”现象,记现象,得结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上好实验课非常重要。我们尽量将实验课放到实验室进行,边做实验边讲解。必要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问题让学生自己提。让他们自己从实验中寻找答案。这样效果会很好。这既体现现代学生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借助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能力。
二、遵循课程标准但是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中的探究性进行创新。
中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化学学科考试内容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编制试题,活而不偏,适度开放。加强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由于教材中的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时间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探究性实验内容有所侧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重点突破并有时创新。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图1
图2
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将课本实验进行改造和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质”的飞跃。为学生做好实验探究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来掌握科学知识。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使用体现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专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很多老师仍按传统的教学思想去教学,对新课标准的要求视而不见,在实际教学中仍是以讲授、灌输为主教学方式,把自己放在了主题地位。以下是我听一位教师的课堂片段探究CO2 与水的反应实验。
老师:取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问学生石蕊试液颜色是否改变?
生:没变色,仍为紫色。
师:在试管B中加入几小块石灰石,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气管伸入试管A的溶液中。大家观察一下紫色石蕊试液颜色是否变化了?(演示实验)
生: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师:紫色石蕊试液为什么变成了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生: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师:给试管A加热至液体沸腾,大家观察一下颜色是否有变化?
生:红色又变成了紫色。
师:红色为什么又褪去了?
生:A中没有碳酸了。
师:碳酸是否稳定?
生:不稳定,受热分解了。
[板]
CO2 + H2 == H2CO3
H2CO3 CO2 + H2O
这样的实验探究乍一看进展非常顺利,而且师生双边活动、课堂气氛都很好。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实际上仍是老师起主体作用。实验是老师做的,问题是老师提的,现象也是在老师提示下学生回答的。这样的教学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就像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感冒胶囊,换成的氨酚烷胺那敏胶囊,从外观名称看,好象是新药,实际仍然是以前的老药。而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是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讲授灌输式教学,变成师生先一同进行原理学习,然后由学生自己寻找装置,师生共同设计实验,然后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这样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联系现实生活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由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学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近年来的中考题注重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研值和学科特点,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足于学生发展和实际需要,将生活实际与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获得化学知识与经验。
生活中,处处是化学,留心身边的生活现象,把教学研究的视角延伸到生活当中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课题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例如:(徐州市2008中考)2008年春季,特大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南方地区,在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定的作用。小明现有一包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已知它由碳酸钠、氯化镁、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提出问题]该公司生产的融雪剂到底含有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实验探究]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完成。
①取少量融雪剂,加水溶解
②另取少量融雪剂,滴加稀硫酸
③向该融雪剂的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④
[反思和评价]
(1)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融雪剂融雪的原理是
。
(3)使用融雪剂有很多危害,例如会腐蚀道路、桥梁。请你再举一例
。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切实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高度,提高对化学实验探究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4)
摘要:新形势下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这些制约因素,研究相应对策,调整和优化有关教研工作,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就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性地提出教研对策。
作为教学研究人员,我们特别注重到农村中学甚至是山区中学听、评课,与教师座谈、交流。在近几年的听课及视导检查中,深感驻城中学与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显著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上,也表现在学生的化学观念和综合素质上。分析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教研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化学教研工作,努力缩小城乡学生在化学意识、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新形势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每个化学教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制约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1师资状况
受城乡生活环境、子女上学便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队伍是不够稳定的。尽管化学学科大多只在九年级一个年级开设,所需要的师资也不多,但由于前述原因,各地初中化学教师师资的分布很不均衡,在有些县区(如山东临沂市的平邑县)的个别学校根本就没有一个化学专业毕业的,学校领导不得不从相近学科的“富裕”教师中选拔兼课;同时,也有些学校(特别是驻城中学)则是“僧多粥少”,闲置了部分具有大专甚至本科学历的化学教师,他们中的这些人不是进了实验室就是去了教导处、图书室或是兼任其他的学科。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困扰和阻碍了部分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2办学条件
毋庸讳言,现在许多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且不说上网下载教学资料,一些学校连起码的打印纸张都难以向教师提供,不少化学教师根本就没有到外地参加学习或培训的机会。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当部分的学校化学实验仪器破损、缺少严重,也几乎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条件或时间的限制,“讲实验”便成了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又如何谈起呢?这是制约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客观因素。论文下载
1.3教学管理
调查发现,在不少农村中学领导的心目中,化学是一门小学科、副科。教导处在安排课程表时,不是把化学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就是排在下午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化学教师用在准备实验上的时间不给算工作量,而实验室里即使有人从事实验员的工作,多数也是管理房门而已,对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帮助不大;在对教师量化考评时,同样是一节课,化学科是语数外等学科工作量权重的80甚至更低……此外,由于多数学校的化学教师仅有1~2人,这也给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推门听课研讨及教案评比等活动中也缺少学科内的指导与交流。
1.4教师素养
由于农村中学管理上的相对松散,加之缺少同学科教师间的竞争,致使个别化学教师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晋了比较满意职称的教师,更是感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缺乏工作和学习的上进心与积极性;从专业素养上来看,面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如何高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感到束手无策,更不必说制作课件、编制学案、整合与开发教学资源了。再者,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的呈现已经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再单一,很多答案也是开放性的,这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增大了不少的难度。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开发创新的能力,忽视利用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化学新课程潜在的内涵,不能把新教材中的新理念有效地融人教学过程之中。
此外,多数化学教师做班主任工作的经历较少,缺少必要的管理经验,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或分组实验中表现得调控不力、措施不当,教学效果较差。
1.5生源质量
驻城中学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扩招,导致农村中学生源锐减,家庭条件差、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留守少年)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学生中的相当部分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想学、不愿学的厌学现象。缺少了父母的监管,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再加上本身基础普遍较差、学法不当,到了九年级学习化学时,除了开始学习新课时带来的一丝新奇外,一经进入实质性的学习,就慢慢跟不上步伐了。这不能不说是制约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教研对策
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教研工作者难以左右的。我们所能够做到的,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引起管理者对化学学科的重视和对对化学教学的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和教研活动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指导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2.1精心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及时、精心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力促农村中学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研讨活动尽量包含公开课、经验交流和专题报告等内容。研讨的专题要根据听课、视导中发现的问题来确定,如如何上好实验探究课、如何处理习题、怎样进行化学课的复习等。专题确定之后,就要紧紧围绕相关内容确定恰当的上课人选,安排具备这方面经验的老师提供交流材料,可能的话,也可请外地专家做专题报告。在安排上课人选的时候,要同时兼顾城乡教师,既为更多的农村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让他们看到城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究竟存在哪些差别。经验交流材料尽可能多地让农村中学教师来提供,给他们压担子,促使他们加强学习、及时总结,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教研人员对他们的信任和器重。公开课后的说课、评课及专题报告或教学指导意见是研讨会的重点,可先安排上课教师说课,再安排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或教研员来进行评课,最后进行互动式的提问、他评。评课的要点要紧紧围绕专题进行、围绕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突出问题进行,以体现公开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2面对面进行教学指导
把教研工作的重心切实下移到基层农村中学,特别是向山区中学偏移,进行面对面的指导。针对不同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有计划地探讨、交流教学的热点和疑点问题。将原来的“遥控教研”转变为“上山下乡”式的“田野教研”,由“集中教学指导”转变为与教师面对面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听课带着问题听,评课评在点子上。努力做到“三多一少”,即多鼓励、多指导、多倾听、少指责,体谅和理解农村教师的苦衷。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最希望的专业指导方式是在“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上。
在一次视导听课中,我们和某农村中学的一位化学老师结合上课情况谈起了如何处理讲授和练习的关系问题。这是一节“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新授课。教师认为“我班学生基础差,这部分内容又是难点,你不多讲学生就搞不懂”,于是在课堂上花大力气、用长时间来讲解,讲不同类物质化学式的意义,讲化合价的来历,讲怎样根据化合价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到了快下课时也没有讲完。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如坐云雾”,“讲”不断,理还乱。在评课中,我们引导教师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班上的学生,一下子听这么多的内容,能接受得了吗?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只是获得了表面知识,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能从深层次上理解知识,更不会主动地去探究,表现在解题时就不会应变和迁移。然后我们分析得出,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书写化学式、为什么要和化合价结合起来去写化学式?同时必须注重方法指导,边讲边练,各个击破教学的难点。在练习时,一定要把握准学生的起点,由易到难,分层进行。最后我们一起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学生基础较差,不讲不行,殊不知这种低效的讲解耗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能力提高非但没有帮助,反而逐步形成恶性循环;二是讲课追求大而全,恨不能包罗万象,处处当作重点的结果便是没有重点,学生无所适从;三是不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确定教学起点,一味地追求低起点、小步子。分析了讲授和练习的关系及处理方法,在当天下午这位老师重新在另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虽然讲得少了,但由于注重了方法指导,练习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3校际联研,送课下乡
针对本校内化学教师偏少难以开展研讨交流的实际,大力开展校际间的联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就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校际联研活动,不仅能够拓宽教师视野,实现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相邻农村中学的教师坐在一起,通过相互听评课等活动,针对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同研讨,满足了这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需要。
要做好校际联研活动,除了与相关学校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之外,关键是提前安排有关化学教师确定研讨主体,准备交流材料,提高研讨效果。如针对农村中学不能较好地开展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曾经进行过校际联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许多好的对策,有的教师还把改进后的仪器装置带到了现场进行了展示。
(1)寻找实验代用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改进仪器装置或实验内容。如使用常见的药瓶、软管等组合成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不必制作紫色小花而采取增加对比实验的方法同样能让学生获得信服的证据,即先将二氧化碳分别通人2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此时都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一支留做对比,向另一支里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立即会变为红色,将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紫色。
(3)给学生列出可以作为实验代用品的仪器、药品,组织学生搜集、整理、分类,建立化学实验角,让有余力、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余时间不受时问限制的去拨弄一番。
送课下乡,是发挥驻城中学的优秀教师资源、实现取长补短的重要途经之一。由于驻城中学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适时组织这些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学上示范课,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课、研讨再让听课的农村中学老师稍做准备后同题上课,再说课、再研讨,这种跟踪式的教研活动,既让他们相互学习、借鉴,又为他们牵线搭桥,为今后的学习与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送课下乡,不单单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更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思考和讨论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在送课下乡的过程中,我们曾对此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4开展教学案例、课件评比以及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
除了定期开展的课堂教学比赛、论文评比之外大力进行教学案例、课件评比以及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及时发现素质比较全面、能力较强的教师并重点进行指导和培养,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尽可能推荐农村中学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尤其是对有两名以上化学教师的学校,尽力把他们的化学教研组长培养成为骨干教师。可以说,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就是一个好的教研组,这个学校的化学教学质量就会大为提高。
经常为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选编一些实用性强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材料,把教学案例评比中的优秀教案结集印发,定期为这些学校的老师提供单元或阶段性检测试题,征集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协调,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材料指导的主题内容。
2.5借助网络平台,与农村化学教师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一、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不但要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而且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并且要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争取完成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所有探究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参考探究活动的四大程序,提前设计出探究实验方案,待到了实验室,学生就可以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活动,避免探究实验的盲目性,通过动手做、动脑想,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预习
预习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课内预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保证授课更顺畅,更有针对性,而且预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自学过程。所以教师应把预习指导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使学生在预习中学会学习;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提问的积极性。学生从找不出问题到产生问题是一大进步;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勇敢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例题,检查学生理解和使用上的偏差。在预习这一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老师好像是路标和拐杖,关键时刻给学生以指示和扶持。其效果比仅由老师讲、学生听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课堂上引入预习的教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学生会逐渐地学会如何把握教材内容,如何提出问题和抓住重点,如何概括总结,等等。这就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学会这种学法,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最终可以摆脱老师这个“拐棍”自己列提纲,总结知识,掌握知识。
三、 思考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实现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并使之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活动。思维能力及其发展直接关系着智力水平及其发展。思维的方式有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发散与辐射思维、辩证思维等。老师要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老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刺激、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例如经常在教学中提出一些“为什么,如何进行,否则怎样及要求解释,比较批判或找出因素、关系、用途”等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觉性。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认知、情意和心理操作领域的首要教学目标,其核心是发散思维能力。老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等方面,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操作等活动反馈的信息及时地点拨、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教训,从正确中提炼出更为优秀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四、 创造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学化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才能,应该作为一项主要的教学目标。可通过以下途径操作。
1.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小论文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有知识归纳型、心得体会型及真知卓见型等。例如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在单元知识学完后,用图表、图示或线索式的方法对所学知识归类;假期要求学生读一本好书并写出心得体会;利用讲座介绍科技发展状况,环境科学、化学工业的现状,等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造性的见解。科学小论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工能力,为以后参加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小制作,主要是指导学生制作各种模型,设计、改良、革新化学实验等。如可指导学生制作分子结构模型、简易多功能实验箱,幻灯片、电解水等实验的改良等。这种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实施的小制作活动,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论文摘要:将《实验化学》模块作为侧理学生的“必选必考”内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积极举措,但也受到各种软硬件条件的制约。浙江省根据《实验化学》模块特点开展了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培训和推进手段,使《实验化学》模块教学成为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6个选修模块之一,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在各新课程实验省备受“冷落”的化学选修模块。在前期进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各实验省中,只有极少数实验省把《实验化学》模块真正列人可供学生选学的化学学科模块。
为了凸显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浙江省把《实验化学》模块作为全体侧理学生(编者注:理科班学生)“必选必考”的内容。这种有意识强化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块设置安排,在全国各新课程实验省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匠心”。
1模块特点
《实验化学》模块与化学学科的其他模块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个模块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浙江省选用的苏教版《实验化学》模块为例)。
①编排形式新。《实验化学》模块的7个专题内容均以课题实验的形式呈现,各课题实验相对独立,但又体现相关专题的实验教学设计及操作要求。这种编排方式与新课标化学学科其他模块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
②教学内容新。《实验化学》模块中的许多实验课题、实验操作以及呈现方式都是原中学化学教材从未出现过的,这些实验课题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实验设计思想。对大部分化学教师而言,全面接受、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及其教学要求存在相当的困难。
③教学目标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化学》模块呈现和要求的不仅仅是相关的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原理,更对实验设计和操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④软硬件要求高。《实验化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教师的学科底蕴、实验技能以及探究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学校在化学实验专业人员配备、实验室配置、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配备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⑤教学课时紧张。《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时间仅有36课时,而其中的不少课题实验往往很难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这就给本模块的教学活动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2培训方案
考虑到《实验化学》模块的特殊性以及浙江省新课程实验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了《实验化学》模块教学实施前的课前培训。
培训的主要项目包括:
①深刻理解《实验化学》模块的重要性。基层化学教师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把《实验化学》模块列人侧理学生的“必选必考”模块普遍感到难以理解,认为该模块教学要求高、教学难度大,学校目前尚不具备该模块的教学条件。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化学特级教师刘宝剑老师对大家进行新课程理念培训,特别强调《实验化学》模块教学在凸显化学学科特色、实现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②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及教学建议。由于《实验化学》模块中出现了许多原人教版教材中不曾出现过的新实验、新仪器、新设计和新知识,基层教师普遍感到难以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省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组专家与一线教师面对面的解读和交流,可以有效地解决基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困惑。
③《实验化学》模块教学现场观摩。如何开展和实施《实验化学》模块有的课题化教学?如何解决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仪器药品和教学时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试图通过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呈现的《实验化学》模块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观摩,让教师们感受到该模块的教学技巧和独特魅力。
④课题实验深度研究。《实验化学》模块中的不少课题都是第一次进人高中化学教材。为了帮助老师们深人了解和掌握各课题实验的重点原理和操作关键,我们安排各市对化学实验较有研究的教师对模块中的18个课题实验进行重点研究,以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专长,实现重点研究、各个击破,并通过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生动论释新课程有效教研、同伴互助的教育理念。
3精彩展示
作为“第一次吃螃蟹”者,浙师大附中的化学教研组长陈国有老师和杭州学军中学的于绍军老师承担了极大的压力。谁都不曾经历,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到底该如何实施《实验化学》模块中的课题化教学?为了在本次培训过程中真正发挥好观摩的作用,两位老师可谓是动足了脑筋。在“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观摩课上,陈老师让不同的小组研究不同的牙膏—纳爱斯、黑妹、中华、高露洁……品牌饶是丰富。它们的基本成分是否大致相同,又如何检测呢?小小的火柴头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随着课题的进展,学生们不时被自己的探究及其发现所鼓舞。在“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观摩课上,于绍军老师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科学细致的实验思维引导及操作提示,与学生一起见证了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催化效率的影响,并让学生亲身领略和体验了化学学科的实验研究方法。
承担18个课题实验深度研究任务的11位老师向全体参加培训的教师奉献了他们历经几次、十几次实验,多方寻找的宝贵经验及体验。他们中,有的老师为了寻找某一仪器或药品,跑遍了各大仪器试剂商店、大专院校;有的老师为了求证某一数据,从图书馆到互联网,从大学教授到国外同学,真可谓是为求真谛,不辞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11位老师简短却十分精彩的研究报告博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赞赏和钦佩。他们的研究精神同时也很好地诊释了新课程的精髓。
在与会全体老师,特别是承担此次观摩课教学和课题实验深度研究任务的十余位骨干教师的艰苦努力下,《实验化学》模块教学培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培训同时也呈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讲者,大家都沉浸在一种浓浓的学术研究氛围之中;无论是培训会议进行中还是在会后休息时间,大家都在认真切磋、积极探讨。在热烈的碰撞和交流中,《实验化学》模块中即将碰到的问题被一一化解。于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关键词:化学研究型学习环境教育
所谓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直接、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现在一般讨论的环境主要上指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生物所构成。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可以使我们社会更大限度的享受着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资源。但是我们人类不能过于沉溺于这种享受,否则我们渐渐的会失去控制,做出伤害大自然的事情。这里指的正是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同时,要求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求建立新的平衡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和人的关系明确规定:“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生活居住区等。”
一、关于环境教育
在环境教育是指传授有关环境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从身边到全球范围的环境,理解不同群体对待环境所持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包括:这个环境是如何形成的?那些自然力和那些人力在影响环境?环境的未来是怎样的?对环境的不同期望如何导致对环境的不同理解?相关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进行环境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行为对大气的影响。如温室效应人类行为导致草木植被严重破坏,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和进入大气、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的肆意排放,造成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的破坏。2、水体的污染和防护。3、土壤的污染和防护。如过量的喷洒农药、化肥,废弃家用塑料薄膜的危害等。4、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生活垃圾等。
二、在环境中的教育
在环境中的教育是指把学生熟悉的或相关的真实环境作为教育的资源和场所,鼓励学生的参与,从参与中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教育的场所,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污染带来的危害,产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需要,更加深了对环境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师要言传身教,规范操作过程化学教师应该把实验课作为环保 教育的主战场,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和环保意识。实验前,教师应讲清楚 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危害,提醒学生不可将实验废液随便倒入下水道中。实验时,进行监督指导。实 验后,统一清理废水、废液。只有在师生的实验素养共同提高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把实验污染降到最低限 度,才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实行“绿色实验” 化学实验也可以借助于电脑的动 画效果,逼真地模拟出化学实验中的 现象。在药品使用上,尽量减少那些 高毒药品的使用, 寻找一些生物性质、 无污染的药品替代,“绿色实验” 开展 。 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绿色化学”的概 念,可喜可贺,但要实施见效,任重 道远。
3.推广“系列化实验”和回收再利用 开展系列化、开放性的实验。“系 列化”即:上一实验的生成物是下一 实验的反应物。这样做可以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例如,实验室制氢气后的溶液可以回收做其他的实验 ; 学生练 习溶液配制所得酸、碱溶液可以用来 做酸碱中和滴定练习。把实验中的废 酸、废碱都收集起来,既减少了对下 水道的腐蚀,又能利用废物。有的废 酸可用于第二课堂活动,差的也可以用于洗地板。废碱可以放在挥发性酸 的药品柜里,用于消除酸气,寒暑假 到来之际,在药品室里摆放几盒废碱 液,就能大大消除酸性臭气、溴气,改善实验室环境。
4.改良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配备废液处理装置目前化学实验污染产生的原因中,实验仪器存在着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各中学化学实验室应根据实际实验需要进行实验仪器、反应装置的改进,校际之间应该多进行实验仪器改良方面的研讨,共同促进。实验室应该通风整洁,并且有必要的环保措施,比如通风排气设备、废液、废水处理装置等。保持实验室中的良好环境。
中学化学涉及一些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及有毒气体逸出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确保学生安全、防止中毒及污染也是实验设计与改进的重要内容。这可从改进仪器装置,增加防 护措施,提高实验技巧等多方面加以研究。我们可以将制备物质的发生器、该种物质多种性质实验的反应装置以 及尾气吸收和转化装置,根据每个化学实验的具体特点进行组合,装置成一套可控的完全封闭的系统。实验过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副产物以及尾气等物质均控制在此系统之中,凡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都在封闭系统里完成吸收、转化。从系统中释放出来的是无毒无害的物质,并可消除易燃、易爆的隐患。
三、为了环境的教育
一、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应只满足于能教好课,而应该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一方面,教师应进修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化学教育学、化学学习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智力心理学等;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使自己由知识型转化为学者型,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
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化学家及劳动人民对化学的贡献,尤其是建国以来我国在化学、化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1.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如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分类,化学用语,化学基础定律,分散系,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2.元素及化合物,如氢、氧、氯、硫、氮、碳、硅、钠、镁、铝、铁。3.有机化学,如烃、烃的衍生物,糖类和蛋白质。4.化学基本计算,如有关分子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5.化学实验,如基本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重要试剂的性质、保存等。
四、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 实验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按一定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2)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3)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
2 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进行碱金属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钠元素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它们性质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3 自学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两个方面:(1)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2)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
4 创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使用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2)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的习惯,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提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3)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
五、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方法是:1.做好教材中所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对教材中未要求的、能做的实验也应尽量演示给学生看。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3.为使演示实验现象鲜明,提高清晰度,关键处可反复观看,还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观看实验录像、实验幻灯片或采用演示实验放大投影等方式。通过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上好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实验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要使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要做到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
七、重视练习和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