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风四气八项规定剖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全力打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切实抓好城管行风建设,营造规范城管环境。积极倡导“务实、创新、团结、奉献”的城管行风,制订城管行风工作要点,签订城管行风责任制,严格按照省局城管行风责任制考核规定要求,加强行风责任制建设。扎实推进县级城管机构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城管能力和政府城管公信力。
(二)加强城管监督检查,营造务实城管环境。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城管工作部署的落实和和顺利实施。
(三)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营造透明城管环境。规范公开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扩大公开范围,把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及时更新、内容规范,提高城管工作透明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以制度建设为关键,努力构建机关作风持续好转的长效机制
(一)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大兴学习之风,采取集中学习、听专家讲座、个人自学、网上党校、辅导讲座和研讨座谈等多种方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学习,不断拓宽党员干部视野,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本领。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先进讲事迹、党员讲体会”的“四讲”活动。坚持每次学习撰写笔记、心得体会,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勤奋学习,使党员干部在强化学习中补短补缺,拓宽思路,提升能力,履职尽责。
(二)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局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改进作风、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要认真研究制定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重点,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单位,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常态化的排查整改,确保相关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三、以专项活动为抓手,人人参与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一)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县委要求,牢固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观念,大力整治慵、懒、散、拖、浮等不良风气,坚决纠正不落实、不兑现、不作为等问题。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提高城管办事效率,改进城管服务态度,严格城管首问负责制,切实改进学风、文风和会风,形成勤奋、节俭、朴实、向上的清新风气,切实提高城管服务党政领导、服务社会各界的质量和水平。
(二)开展党员年度思想生活汇报和评议。结合“回头看”活动和年度工作进行对照检查和剖析,主要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落实整改的措施,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把汇报的过程,当作一个坦露思想、总结工作的过程,当作一个践诺、评诺的过程,当作一个排查问题、整改提高的过程,当作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过程,达到触动思想、解决问题、改变作风、推动工作的目的。
四、以效能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比学赶超争一流的工作态势
与上次民主测评相比,这次测评范围更广、参与人数更多,我深切地相信群众的眼睛、群众的判断。从这次测评的结果看,我个人在调查研究、群众观念、碰硬精神上,差票都得了20来张。这说明,我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予以改进。
反思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思想上认识不够到位。自去年测评以来,应该说自己在这些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对调查研究、关心和解决群众困难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四路两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没有把各方面的工作统筹好、兼顾好。从根本上讲,说明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到位。
另一方面是管理上不够严格。客观地讲,自己还是努力地做了一些工作,班子成员也比较团结、齐心,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工作的开展情况、完成情况,特别是工作效果的评价上,机制还不够健全,不能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地表扬先进,激励干劲。同时,在贯彻区委、区政府决定的重点工作中,遇到矛盾,遇到困难,有时缺乏“钉子”精神,对办法不多、执行不力的人和事督查力度不够,批评教育不严。从根本上讲,怕得罪人的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以仲彬书记为标杆,大力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弘扬“五气”精神、“四事”作风,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带领区政府一班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面困难,不回避矛盾,抓住大好机遇,加快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在此,我个人向全区干部群众郑重承诺:
一、深入基层抓调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打好经济工作,特别是重点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基础。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困难。每周至少下基层调研一次。
二、扑下身子抓落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分工和安排,抓好经济工作,特别是“四路两区”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克服困难,增添措施,靠前指挥,保证阶段性目标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严格要求抓督查。认真落实市委“八项规定”,在严格要求自己干好工作的同时,对班子成员、政府部门、镇人民政府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实效。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严肃批评教育和处理,切实如何做到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不当“好好先生”。
以党的十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纠正“”有关工作要求,集中整治“庸懒散”,推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办事效能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工作目标
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确保市委、市政府和省社交办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快速有效落实,对群众诉求迅速反应、立即处理,凡当天能办完的事绝不过夜,凡有时限规定的工作任务绝不超时,凡需要实地解决处置的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促进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提高基层和群众满意度。
三、治理重点
重点整治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拖拉、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怠慢”行为。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整治:
1.有部署不落实,有规定不执行,确定的任务没完成的;
2.不敢担当,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没有进展,打不开局面的;
3.对群众合理诉求置之不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遇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
4.科室内部管理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完善,有制度不执行,办事环节过多、周期过长的;
5.不遵守工作纪律,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
四、方法步骤
1.学习、自查阶段(10月15日前)。机关各科室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对照治理重点,认真梳理本科室存在的“庸懒散”现象,深入查摆问题。
2.深挖根源阶段(10月16日至10月25日)。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剖析思想根源,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争把问题查全、查深、查实。
3.制定整改措施阶段(10月26日至10月底)。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梳理归纳并建立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台账,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制定整改目标,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4.建立长效机制阶段(11月初至12月底)。继续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科室岗位工作流程》、《机关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否定报备制度》等管理制度,完善问事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廉政谈话、廉政承诺等党内监督制度,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通过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等形式,对开展治理“庸懒散”活动的主要精神进行专题性学习,切实将治庸治懒治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畅通渠道,广泛参与。鼓励和动员下属单位和服务对象积极参与专项治理活动,实行开门整治,形成机关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互动机制。
一、从严从实查找突出问题(5月至6月上旬)
(一)梳理反馈意见。
办党组对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征求意见情况进行认真梳理,找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具体表现。涉及领导班子的,向全体成员通报;涉及办党组班子成员个人的,由办党组主要负责人向本人反馈。
(二)认真查摆问题。
聚焦“”,开展“六查”,查修身严不严、查用权严不严、查律己严不严,查谋事实不实、查创业实不实、查做人实不实。重点对照、中央、省委、市委、市委列举的“”表现查找问题。对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我市实施办法进行对照检查,重点聚焦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等问题。对于征求到的群众意见,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会诊”,注意从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中透视“”问题,从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重大事件中分析“”问题,从积案中查摆作风问题,从基层暴露出的问题中反思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问题,从班子集体征求到的意见中,分析个人存在的作风问题。同时,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认真查找班子和个人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问题。
(三)深入开展谈心交心。
要认真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坚持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必谈,班子成员与党员干部必谈,相互帮助查找问题。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查摆自己存在的“”问题,又要对班子成员及其他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党员干部相互间既要主动谈自己存在的“”问题,也要诚恳地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作风的具体建议。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前,领导班子成员相互间就准备在会上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批评意见,再次开展谈心交心,进一步沟通思想、交换意见,相互谅解、增进共识,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
二、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6月中旬)
办党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要写得实、画得像。要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成长进步经历,找准问题、剖析根源、对症下药,重点查找“”方面突出问题,注重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中查找“”问题,把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的过程变成自我反思、自我警醒、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过程。
(一)上报领导班子和成员“”突出问题“清单”。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前,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分别列出班子集体和个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清单”。同时,列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清单”,报主要领导审阅。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对号入座,敢于担责。凡是属实和基本属实的,要主动认账,逐一检查,不避重就轻,不遮遮掩掩,不上推下卸,不转移目标;对一些不够准确甚至与事实不符的,要引以为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领导班子撰写对照检查材料。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由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起草、集体讨论,重在剖析班子“”方面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同时,要对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情况进行对照检查,还要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查摆剖析,研究提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思路和措施。各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要提交领导班子集体会议审议通过,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和征求意见。
(三)党员领导干部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一般应包括四部分:一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二十四条意见和市委四项具体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我市实施办法,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二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四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重点放在后三个部分。对照检查材料要逐项列出“”问题的具体表现、典型事例,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办纪检监察室点明的问题要明确做出回应。
(四)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核对照检查材料。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经主要负责人审阅后,报市督导组审阅,然后报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阅备案。
三、以精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6月中下旬)
(一)做好会前准备。
以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反对“”、服务群众为重点,办党组认真制定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民主生活会方案。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征求意见、查摆问题、谈心谈话等相关情况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会议的程序、基本要求、召开时间等。做到“五个不开”,即谈心交心不到位的不开,班子和个人问题找得不准不实的不开,对照检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开,思想认识不统一的不开,会议准备工作不充分的不开。
(二)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采取“个人对照检查、自我批评,其他同志批评帮助”的方式,办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组书记首先代表班子进行对照检查;随后,其他党组成员依次逐个进行个人对照检查、自我批评,其他同志进行批评帮助。要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带头揭短亮丑,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明确摆出“”突出问题,明确回应群众意见和上级点明的问题,明确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开展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情况,明确落实从严管理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相关要求的情况,并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检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相互批评要聚焦“”,从党性强不强、工作实不实、要求严不严等方面指出对方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既敢于正视问题、动真碰硬,又坚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做到“五个不搞”,不搞先表扬后建议,不搞避实就虚、言之无物,不搞只摆现象、不讲本质,不搞一团和气、你好我好,不搞穿靴戴帽、虚晃一枪,使领导干部受到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心灵受触动、思想受教育,红脸出汗、加油鼓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四)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6月底以前,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召开党员大会,通报支部对照检查情况,听取党员意见建议,研究提出加强支部建设的意见,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民主评议党员要依据,采取切合实际、简便易行的方法进行。对各党员,重点围绕履行党员义务、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等开展评议。对长期不发挥作用甚至起负面作用的党员,要严肃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要按照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组织处理。
(五)及时总结汇报。
专题民主生活会后,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生活会情况。通报内容主要包括会前准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等情况。参加通报会的人员范围一般为机关党员干部、服务对象代表参加。活动办将专题民主生活会议情况报市第八督导组,并请市委督导组对专题民主生活会整体情况进行评价。
一、目的意义
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作风整顿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抓作风整顿,进一步改进干部职工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端正干部职工思想,确保政令畅通;为顺利实现区委提出的“12311”目标工程,为项目推进年活动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达到“以作风整顿促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作风整顿”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通过抓干部作风整顿,切实解决“在不在岗、在不在行、在不在状态”三个问题,树立“感恩与服务、大局与法纪、学习与创新”六种意识,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良好精神状态推进项目建设,以科学严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狠抓项目建设,以创新克难、开拓进取的工作水平抢抓项目建设,以主动高效、争创一流的工作执行能力服务项目建设。
三、方法步骤
年作风整顿年活动从元月中旬开始到10月底结束,分学习宣传、对照查摆、整改提高三个阶段。
1、学习宣传阶段(元月中旬—2月29日)。召开全局作风整顿年活动动员会议,有序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新《》及两个《条例》,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原原本本地学习党发[]2号、3号文件精神,学习区委、区政府有关作风建设和项目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并组织开展“作风建设促进项目建设”大讨论,采取多种学习宣传形式,营造浓厚的作风整顿氛围,形成“只有不断强化作风建设,才能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才能快速推进水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共识。
2、对照查摆阶段(3月1日—4月30日)。采取自查、互查、点题督查、民主生活会和民主测评、抽查、征求意见,以及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发征询意见表、上门征求意见等形式,认真开展“七查七看”,即查学风,看是否存在学习流于形式、不懂政策法规、不熟业务知识,以至贻误工作的问题;查思想观念,看是否存在精神滑坡、玩风盛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查执法行为,看是否存在不依法行政、行政滥作为、行政乱作为、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问题;查行政效率,看是否存在工作敷衍了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影响项目建设进程的问题;查服务质量,看是否存在衙门习气严重、作风粗暴霸道、阻碍项目建设推进、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查单位管理,看是否存在工作放任自流、内部勾心斗角、纪律松懈、政令不畅的问题;查廉洁自律,看是否存在、假公济私、吃拿卡要、腐化堕落的问题。要逐一对照检查,进行深刻剖析,明确整改重点,提出整改措施,并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公布。
3、整改提高阶段(5月11日—10月31日)。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收集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目标和措施,明确整改重点和时限。整改方案要紧扣实际,突出针对性、计划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整改到位。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对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迅速解决的,想方设法尽快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积极创造条件解决,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整改成效。整改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并在适当范围通报,同时于11月初将站室(队)及个人作风整顿书面总结材料报局作风整顿领导小组。为深化、拓展作风整顿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在实践中锻炼出一支肩负发展使命、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使全局上下始终保持奋发有力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服务项目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氛围。
四、措施要求
1、强化领导。成立局作风整顿领导小组,抽调下属各站室队、国有水库管理所负责人组成,对作风整顿年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全程跟踪、全程督查。局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及“四项禁令”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要求,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服务项目建设。局属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既要带头发扬好作风,又要抓好本单位的作风建设,形成奋发向上、只争朝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卫生局党委按照中省市县统一安排部署,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紧密联系卫生行业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门开放,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卫生局领导班子坚持“八个带头”,在切实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民主测评、设置意见箱、开通意见征集电话、网络征求意见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充分听取本系统离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干部职工、广大患者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专题会议,深入查找局党委班子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出了整改方向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一、查找出的主要问题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十项、十一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出台后,卫生局党委庚即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制定了《武胜县卫生局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20条规定》、《公务接待制度》、《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一批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管理效能的规章制度。班子成员带头执行规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效明显,今年1-4月与去年同比,机关公务接待费下降52%,公务用车下降29.5%。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调查研究不深入。调查研究大多在县城、广武路、国道212线交通便利、领导关注的“窗口”医疗卫生机构,很少到偏远乡镇卫生院看“后院角落”。二是接待工作不简化。还存在讲排场现象,下基层卫生院要求相关科室派人陪同,没有轻车简从。接待上级有时讲热情、好面子,存在安排特色菜品、超标准接待现象。
2.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局党委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坚持“卫生为民、服务百姓健康”,为武胜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班子成员有时存在功利主义政绩观,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关注和投入精力多,>!
3.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民主不充分。在重大事项决策时,没有坚持好民主票决制,征求意见不充分。在涉及人事任免、调动等重大决策时,没有坚持充分征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班子意见,没有充分考虑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决策质量不高。有的成员只关心自己分管工作,对分管范围外的事项,不上心、不热心,存在“发表不成熟意见影响能力评价,提不同意见影响团结”等顾虑,议不深、议不透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执行不力。个别班子成员视野不广,在执行决定时,对自己分管联系单位有利、容易推动的迅速有力执行,对需要多方协调配合、难度较大的消极对待,落实、推进乏力。
4.干部选拔和干部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选拔任用干部视野狭窄。对干部人选的提拔使用,在县属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产生的多、提拔使用的多,对相对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人选关注不够,培养不足。二是干部考察不深入。干部考察主要考察干部在上班工作期间的德能勤绩廉,对干部“八小时以外”情况不了解,社交圈、生活圈情况了解不细,影响考察的准确性。三是干部教育管理不严。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只突出了一般性教育和正面教育,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个别交心谈心和严格的批评教育帮助较少。对明查暗访中发现的干部作风问题,处理上“雷声大、雨点小”,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还要进一步强化。四是干部队伍缺乏活力。干部交流力度小,部分卫生院多年只进不出,导致人员老化、活力缺失。
5.落实党建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局党委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始终坚持廉洁从政,无“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和“车轮上的腐败”现象。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党委班子对抓党建工作认识不深,对党建工作专题研究较少,党建工作主要由党委书记、分管副局长在抓,其他成员不主动、不积极,组织活动开展得少、质量不高。二是落实不到位。卫生工作专业技术性强,部分医疗卫生机构重业务,轻党建,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不到位,推动落实上存在“疲软”现象。
(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对照理论理想、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对照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列举的“”问题25种表现,对照中央活动办梳理出的37条共性问题,对照省委正风肃纪9个方面的问题,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主义方面
一是学习流于形式。局领导班子过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对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重视不够、抓得不紧,存在工作、学习“一手硬、一手软”问题。比如:个别同志由于忙于 工作,静不下心,坐不下来,钻研不深。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落实上级部署、完成年度学习计划任务的层面上,对如何结合实际主动安排学习,以及坚持学以政用、通过学习推动卫生事业创新和改革发展认识不足。比如: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住院难、看病贵问题,缺乏解决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建言献策效果不佳。
二是文风会风不实。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贯彻会议现象。文件数量多、开会时间长。发长文讲长话,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缺乏统筹规划。截止5月20日,局机关行政文件发文131份,印发简报30期,“文山会海”现象还未得到遏制。
三是脱离群众,不接地气。有的同志习惯“窝”在办公室写文件、打电话发指令,不愿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有的调研到卫生院不进科室,进科室不入病房,不了解职工及患者群众真实需求,局党委班子成员每年下乡调研次数少,没有深入医疗卫生单位“换位”体验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真实情况。
四是工作落实不力。在抓工作的方式上,仍存在安排部署多、抓督查落实差,一般号召多、现场指导少等现象。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忙于具体事务,有时对工作统筹协调和细致深入抓督查落实力度不够,导致工作失误。如2013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资料审核环节,没有吃透政策变化动向,没有严格审核考生报考专业,出现了个别考生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相符合的情况发生。
2、方面
一是不敢担当、怕负责任。有的同志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前,还没有真正做到“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放不下负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求稳怕乱思想严重,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对分管领域的干部过于迁就,对于错误的人事不敢作斗争。
二是疏远群众、脱离基层。存在“官本位”思想,班子成员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访民情、问民忧、解民愁做得不够,很少与群众打成一片。比如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一些个体医生、乡村医生到局里上访不断,缠访时有发生,我们只是从没有政策依据等方面作解释,没有站在群众角度考虑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群众不积极主动。
三是部门利益至上、大局意识不强。凡事单位效益优先,部门利益至上,不从县委政府大局出发,只强调本部门本行业的特殊性,缺乏大局意识、协作意识。XX镇九村精神病人暴力伤人事件发生后,卫生局从精神病医院硬件设施不足、医护人员缺乏、安全隐患存在角度出发,要求三所精神病院将360多人转出治疗,没有考虑乡镇、村社区和政法部门意见。
四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同志工作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对待上访群众态度生硬,觉得上访群众就是来添麻烦的,没有热情接待;服务意识不强,便民措施不健全。在医疗服务方面,县属医疗机构普遍挂号候诊时间长、取药检查时间长、缴费报账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
五是关心基层不够。有的不重视基层,不关心基层,对干部职工诉求不上心、不尽心,对分管联系工作压担子、下任务多,参与研究、支持指导的少,有时扎堆布置工作,没有给基层留出合理的研究安排和组织实施的时间。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少,对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关心过问、帮助解决不够。有时对干部职工所提意见反馈不及时、沟通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享乐主义方面
一是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有的组织观念淡薄,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有的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个人重大事项不向组织报告。有的纪律观念不强,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上班迟到早退。局机关部分干部职工上班迟到被纪委督查通报,高石乡卫生院新农合经办人员因为工作交接不当没有及时给群众办理报账手续被县政府点名批评。
二是吃喝玩乐、贪图享受。追求物质享受,喜欢吃吃喝喝,热衷迎来送往。在办公条件、用车、出差等方面存在讲待遇、比规格,讲排场、比阔气。有时借出差、开会机会顺便去风景名胜、文物遗址等地方变相旅游。有时组织工会活动,安排职工吃喝,KTV唱唱歌等。
三是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卫生系统人力、资金等实力不足,觉得在宣教文卫系统里面是属于“老幺”,不敢争第一;缺少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精神,面临困难问题不深入思考解决,有畏难情绪;个别同志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工作喜欢追求平稳,遇到任务拈轻怕重,计较得失,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4、奢靡之风方面
一是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超标准接待、吃高档烟酒、公款娱乐消费。接待上级检查工作时用好烟好酒好菜超标准招待,检查下级单位时收“杆杆烟、包包烟”,接受下级单位的工作吃请安排。
二是有私驾公车和违规借用下属单位车辆情况。在个别非正常情况下(如驾驶员事假、病休,遇突发或紧急公务需要处理),为了方便工作,有在县城驾车处理公务的情况。局机关现有公务用车2台,不能满足繁重卫生工作需要,违规借用沿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车。
三是干部职工节约意识不强。对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教育不够,对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要求还不够严格。有的同志没 有把节俭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下班不随手关灯”、“电脑长时间待机”、“纸张单面打印”、“公车过度使用”等浪费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仍有一些药品价格高于药店零售价。
(四)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村卫生室管理不规范,个别村医生没有长期坚持坐诊,影响村民及时看病就医;
2、基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致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不完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有所动摇。
对理论武装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有的同志自认为理论水平不错,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工学矛盾处理得不够好,忙于事务,工作冲淡了学习,特别是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表面应付、完成任务的现象,理解精髓不够。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够好,存在“以干代学”、“先干后学”的思想。学习上专题讨论少、宣读文件多,剖析问题少、部署工作多,在主观上对加强理论武装的紧迫感认识不足,学习抓得不紧、功夫下得不够,没有触及灵魂。受各种思潮的侵入和社会现实环境的影响,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不自觉地会在工作待遇、社会地位各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价值观念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得理想信念有所动摇。
(二)科学发展理念不牢固。
急于出成绩,出成效,特别希望得到上级肯定,政绩观存在偏差,想问题、干事情、抓工作考虑基层实际、从实际出发不够,有急功近利倾向,对形式主义的本质和危害认识不清,对形式主义做法抵制不力,有“随大流”的思想。有的同志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责任心缺失,考虑个人得失多,考虑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少,心浮气躁,知行不一,贪图虚名,不求实效。
(三)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群众观点相对有些弱化,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在教育党员干部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众方面还不够深入,致使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不强、与群众感情不深、关心服务群众不主动,想问题、办事情,有时不能完全从群众利益出发,片面强调了对上级负责,对能不能完成上级任务、能不能受到上级关注和肯定考虑得较多。日常工作过程中,班子成员的工作负担都很重,具体事务挤占了很多时间,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没有把准深层次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实际问题。
(四)党性修养有所弱化。
随着时间推移产生自我满足、求稳守成心理,开拓意识弱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奋斗精神消减。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重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深刻的社会转型面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出现错位,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精神懈怠萎靡,进取心缺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
(五)执政能力存在差距。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同志不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掌握,凭经验办事,遇到新问题用老办法解决不了,遇到老问题不会用新知识新技能解决。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卫生局党委将以“”症结、群众反馈意见为着眼点,紧盯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坚持边学边习边督边查边整改,将卫生为民要求逐步落到实处,让人群众切身体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完善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制度,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确定每次学习的内容,坚持采取专题讲座、辅导报告、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人员的积极性。继续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十以来党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群众工作有关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同时,系统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领导科学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水平。坚持学以致用,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把理论学习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武胜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
(二)加强党性锻炼,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在推动发展中加强党性修养。按照“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的要求,不唯书、不唯上,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疾苦,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在严格党内生活中加强党性修养。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定期听党课、学党史、学、学党纪,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党支部、党小组活动,自觉接受支部和同志们的帮助和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强化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坚持在学习先进中加强党性修养。组织班子成员向孔繁森、焦裕禄、菊美多吉、兰辉、毕世祥等先进典型学习,以先进为镜找差距,向先进看齐补“钙”,着力解决“总开关”问题,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
(三)树牢宗旨意识,切实为民利民。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增进人民福祉。医疗卫生系统主管部门结合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实施送关怀下基层、送医技下基层、送药品下基层、送服务下基层、送健康下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处理群众诉求,解决医患纠纷。医疗卫生单位广泛开展“送医下乡”活动,组织各科专家、教授、医务人员到基层开展义诊活动,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一、2015年工作情况
(一)规范生猪定点屠宰,严格把关,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1、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一是继续加大对屠宰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标准整顿和规范屠宰场,确保进厂验收、宰前静养、按规定屠宰流程屠宰加工、宰后肉品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台帐管理等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做到以制度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实现了问题肉品可追溯制度。各屠宰厂都对病害肉实施无害化处理,杜绝了病害肉品出厂。二是加大整治执法力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巡查有效打击私屠滥宰不法行为。今年以来,我办先后5次组织人员对全县各生猪定点屠宰场(点)进行了巡查,督促各屠宰场(点)有条不紊地按规定屠宰流程做好生猪宰杀和检验检疫,忙而不乱,确保了出厂肉品的质量安全。
2、顺利完成生猪屠宰职能移交工作。9月30日,我办分管领导会同县农业局、卫计委和市场监管局人员到全县各屠宰场和集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地进行了巡查和市场检查,并在10月8日就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能、有关法律法规、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名册和有关定点屠宰场管理台帐、报表、印章等工作进行了移交。
(二)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了商贸行业发展
我办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利用传统节假日机会与亲戚朋友多联系沟通,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并对提供的信息全程跟踪,积极与客商沟通,邀请客商来县考察8人次,新引进宏顺物流企业1家,该公司于7月份投入运营,已上缴税收48万元。我办安排在第十一招商团,新引进进区项目一个,完成了进区任务,另我办正在与浙江客商洽谈来县投资兴办服装加工厂项目。同时,认真抓好了已落户企业的帮扶工作,宏锐物流和华通物流1-10月共上缴税收64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83%,提前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三)抓紧抓实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使其达到了保值增值目标
今年1-10月份,我办各项资产运营态势平稳。原食品公司XX、XX两屠场共定点屠宰生猪11509头,预计全年屠宰生猪14466头,与去年同比增长4%;县商贸燃气供应公司销售液化气216吨,预计全年销售260吨,与去年同比增长3%;县民爆公司销售炸药100吨,导爆管0万米,雷管2万发,预计全年分别销售炸药130吨,导爆管0万米,雷管2.5万发,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8%、100%、62%。努力盘活资产,戈坪乡食品站土地资产通过挂牌出让,获收益15万余元,罗田镇食品站改建幼儿园,空置土地得到很好利用。已改制企业剩余房产、店面、仓库等出租率达98%以上,租金收缴率达100%。
(四)积极做好了各项帮扶工作
今年以来,我办先后多次深入各帮扶点了解工作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及时为他们协调各方关系,挤出资金44000元帮助各帮扶点开展工作。按照全县统一部署,今年我办的烤烟帮扶点和双联双帮联系点均为XX乡XX村委。该村委今年种植烟叶350亩,收购烟叶约10万斤,产值约137万元,均价13.7元/斤,密集化烤房使用率达100%。村办公楼已动工兴建,主体工程已浇筑好一层。美丽乡村帮扶点XX乡XX村委上南坑村村前水渠已动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了一半工程量。认真做好了“精准扶贫”工作,与扶贫对象结成了帮扶对子,每户帮扶了资金300元。货运帮扶方面,我办已超额完成了上缴税收任务,资金帮扶已到位。
(五)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1、强化安全措施,防范于未然,使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有一个舒心的环境。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除县里统一安排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外,部门自己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常抓、常查,不留隐患,重点抓好了县商贸燃气公司、县民爆公司以及帮扶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不放松对原商贸改制企业残存房屋的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增强维稳意识,认真化解矛盾,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原食品公司房屋需要拆迁,拆迁过程中,一些人有抵触情绪,没有积极配合。为此,我办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天天上门上户做拆迁对象思想工作,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有人去信县委县政府上访,要求解决医保和养老保险问题时,我办领导及时上门做说服解释工作,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作出答复处理,很大程度上地化解了心结,推进了房屋拆迁工作进程。
3、大力抓好了原食品公司拆迁工作。今年以来,我办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原XX食品公司拆迁现场,登门上户反复做拆迁对象思想工作,并通过县协调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通过在县直单位工作的亲友做拆迁户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16户签订了拆迁协议,并搬迁到安置房。
(六)严格落实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
一是严格公务接待管理。本着热情、周到、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标准,上级部门来我办调研和检查的公务接待活动,一切从简,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召开各类会议,不挂会标,一律不摆鲜花水果,会议力求精简高效。
二是进一步改进了调查研究。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每个月坚持走访各帮扶点和下属企业,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认真开展了点亮“微心愿”活动,为走访XX乡XX村委时征集到的4户当地群众送去资金各200元,帮助他们达成了心愿。同时与1户残疾人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扶资金300元。
三是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规定和配备使用标准,认真落实公务车辆“三定点”(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和综合股统一管理、调派使用制度,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不同股室需外出办事时,尽可能集中同线路外出办公人员一同外出。
四是深入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成立了内部审计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商贸办机关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审计,进一步规范了财务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
(七)深入开展“作风整顿年”活动,机关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按照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我办深入开展了“作风整顿年”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进行了宣传动员。主要针对机关干部职工作风中可能存在的四个方面的9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通过谈心交心、互查、问卷调查、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是否存在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根源。领导班子和机关每个干部职工都亲自撰写了对照检查材料,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了切实有效地改进措施。
在作风整顿工作中,我办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和模范带头,要求职工做到,领导首先要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干部职工带好头,做好典型引路作用。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严惩不怠,决不姑息,确保整个作风整顿工作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的良好氛围中顺利推进。同时,我办认真开展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影响服务环境和工作效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
二、2016年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切实履行好部门的职责,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XX和XX两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督查,确保肉食品安全。
2、加强民爆器材的监管经营,确保安全不出事故,经营富有成效。
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确保生产企业、经营场所不出安全事故。
4、加强对维稳信息的排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做好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以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做好维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Abstract:The earnings management is enterprise's superintendents to realize own benefit or enterprise's market value maximization goal,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permission's scope, mainly through accounting policy's choice, adjusts the enterprise earnings the behavior.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rporation surplus management's reason, analyz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under the corporation surplus limit an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ossible way,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减值准备
Key wo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earnings management depreciation prepara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87-02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各国会计准则都允许企业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来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会计准则的弹性,企业通常都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损害到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需要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产生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者与相关利益人(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客户等)之间利益的不一致。由于企业管理者与相关利益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行为的动机和激励手段也不统一,再加上信息存在不对称、委托关系契约的不完全以及利益主体的利己性,使得企业管理者有动机也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相应的利润调节方式,使企业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或者管理当局所期望的态势,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针对企业避税的考虑。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国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个人业主为了避税需要,也会在既定的会计准则及有关的法规下,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为,从事盈余管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3、避免巨额的政治成本。当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大时,就会受到社会过多关注,政府则可能对企业征收高额税收或对其进行其他管制等。因此,企业的经营情况越好,盈利能力
越强时,企业所面临政治成本的可能性就越大,管理当局就更有可能选择能够递延确认利润的会计方法或手段实施盈余管理,以避免巨额的政治成本。
二、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
(一)减少了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必然增加公司的当期费用而减少当期利润,转回则相反,通过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可以调节公司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新会计准则虽然对一此资产特别规定可以计提减值准备和允许转回,但也作了严格限制,如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要求应当有“确凿证据”,还要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二)缩小了公司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范围
原准则规定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的成本进行计价。新准则取消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对于那些存货数量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在存货价格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将会减少发出存货成本,调增企业收益。新准则的规定使公司当期的存货都以客观的历史成本反映,更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消除了公司利用后进先出法人为影响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三)扩大了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新准则强调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基于“控制”理念来定义子公司,包括小规模公司、特殊行业子公司以及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这一变革使一些通过降低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的投资比例,将其从合并范围中剔除,或提高盈利的子公司的投资比例,将其纳入合并范围来提高集团公司的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被禁止。同时新会计准则要求公司将合并区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用不同的规则处理关于如何确定合并成本及其分配、如何确定作为对价付出的相关资产的相关损益或承担的负债等问题。这此新的规定将促使合并报表更加真实、公正,更真实地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限制了利用重组合并进行盈余管理。
三、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途径
(一)利用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除原先要求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外,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以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均应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相应提取减值准备。其中,除按新准则第8号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外,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均可以在减记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后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为管理当局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二)利用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规定
新准则把过去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允许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但对于开发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公司是否具有完成该项目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公司是否能证明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存在市场等问题的确定都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会计的职业判断主观性强,与盈余管理关系密切,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三)利用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公司合并的非共同控制类型中和债务重组等力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虽然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但这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使公司管理当局可以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加大。
(四)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
旧准则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仅指固定资产,而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扩大了可资本化的资产范围,随之可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到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企业借入的资金大多是混合使用,确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究竟占用了多少一般借款,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时确认资本化期间等问题需要进行主观判断,公司外部各方很难了解清楚,审计监管难度较大,客观上为公司增加了盈余管理空间。
(五)利用预计负债的计量
新准则规定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按当前最佳估计数作相应调整。规定中需要确定的“最佳估计数”没有具体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因此,在计量过程中涉及到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折现率、风险的估计和判断,为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空间。
总之,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并非完全为防范盈余管理而设置,无法达到完全有效,因此公司管理当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成为必然。过度的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甚至会导致资本市场的混乱。另外还应注意到,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虽暂定为上市公司,但其实施范围随时有可能扩大到非上市公司,其相关盈余管理的影响也会逐渐显现。基于以上认识,应认真分析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方法和途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百芳,张玉荣.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 经济师, 2008,(02) .
[2] 张萍. 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探析[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02) .
[3] 蒋尧明,叶玲. 新会计准则下可靠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02) .
[4] 李旭刚,刘玉洁.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与盈余管理[J]. 商业会计, 2008,(03) .
[5] 郭西强,贾宗武. 浅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及盈余管理[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8,(02) .
关键词:中;和;中和;观念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3)03012109
作者简介:苏保华,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江苏 扬州 225009)
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都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演进与逻辑的缜密化是相辅相成的。从历史角度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对于主体观念的形成具有根本性作用。由此推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复杂观念的形成缺少现实基础。所以,任何一种把后世生成的复杂并具有清晰逻辑的观念强加于远古先民的企图,都是反历史主义的。从逻辑角度看,复杂清晰的逻辑思维依赖于语言、文字的高度发达,在语言相对粗朴、文字尚未产生的夏代以前,人们不可能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这个理论立场,我认为,考释先秦诸子之前的“中和”观念,可供我们参考的对象和途径是文物考古发现、古代文字训诂、古代典籍资料的梳理和阐释以及对神话传说的揣度剖析。典籍资料始于周,文字训释上及殷商,实物考古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据此我把先秦诸子之前的“中和”观念发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分为原始至夏代、商代、周代至诸子之前三个阶段。
一
迄今为止,由石器时代经三皇五帝再到夏代的历史依旧蒙着神秘的面纱,探看原始社会到夏代之前人们的“中和”思想观念,我们主要还是依靠周以后典籍资料的叙述、文物考古的佐证、神话传说的描绘。在三者之间,最为可靠的是文物出土和遗址发掘,其次是神话传说,至于周之后典籍资料对夏代以前的描述因为混杂了很多周人自己的观念和想象,故而是不可靠的。对此,顾颉刚先生的“历史层累说”道明了其中的要害:对于上古历史,愈是在历史典籍中排在前面的,在历史上往往出现得愈晚,所谓古代帝王世系多半是后人附会虚构的结果。
首先,中国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的产生远远早于夏代。2003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先生公布了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在长江三峡奉节县云雾乡兴隆洞的考察和试掘,发现了有明显人工制作痕迹的石哨、石雕、剑齿象牙刻,这些“艺术作品”距今已达14万年之久。就该石哨的形制来看,尚处于非常简陋之阶段,王子初先生认为也许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一种发声玩具或一种狩猎诱捕工具;若该项考古发现能够得到更多同时期考古发掘实物的佐证,则可以大大推前对人类最早“艺术”产生年代的断定。据此推断,经历十多万年之演进,到距今4000多年的夏代应该有较为完备的乐器系列和比较成熟的音乐形式。换言之,在夏代不同乐器演奏中应已非常讲究音调、节奏、旋律之类的中节与谐和,这一点与后世典籍资料亦可互为印证。《尚书·益稷》记载:“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祝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尚书·尧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史记·夏禹本纪》载:“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按:《史记》出于《尚书》之后,描写情状反而比《尚书》更加简略,细加揣度,似可说明司马迁以史家眼光审视《尚书》文字,并不认为《尚书》所述为全然信史。在我看来,“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在形式上更加原始,内容上犹带巫风,以神人相和为目的的歌舞产生于尧舜之时皆不足为奇;但尧舜之时绝不至于说出“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样的排比句,此亦可凭常识来断定。后者应出于周代采诗之风兴盛、礼乐文化成熟以后。
其次,从出土的陶器来看,早在原始社会中后期,就已经有了绘画,并且已经表现出对称与变化、统一与杂多、抽象与感性等诸方面的关系。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盆,不仅在整个画面中呈现对称和适中的比例,而且又通过两条游鱼表现出了运动与变化,通过交叉鱼纹及陶盆边线图案的描绘,统一了感性与抽象这一对矛盾。
与半坡人面鱼盆相比,涉及尧、舜、禹三代的典籍文字则需要进一步斟酌辨析。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保训》中有:
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设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茲备,隹允,翼翼不解,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授厥绪。
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微志弗忘,传贻子孙,至于成汤,祗服不解,用受大命。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4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
禹听政三年……因民之欲,会天地之利矣。是以近者悦治,而远者自至,四海之内,及四海之外,皆请供。禹然后始为之旗号,以辨其左右,思民毋惑。东方之旗以日,西方之旗以月,南方之旗以蛇,中正之旗以熊,北方之旗以鸟。禹然后始行以俭。衣不亵美,食不重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三段竹书涉及尧、舜、禹三位帝王,但实际上内容相差不多,舜“身茲备,隹允,翼翼不解”;成汤“祗服不解,用受大命”;禹“行以俭。衣不亵美,食不重味”。说穿了,都是在讲上古圣人如何严于律己和以德治国。此类文字之性质总体来看“说教”色彩远大过“史实”,表达的内容应该是周朝人对于远古圣人的想象和对圣人之性行的主观规定。
进一步讨论,在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两段文字中出现了四个“中”字:“假中”“归中”“求中”和“得中”。有学者认为此处四个“中”字讲的都是“中道”,也就是圣人得道而后施政于四方。如果我们拿“道”字来替换“中”字,那么就是假道、归道、求道、得道。粗粗看来,似乎也能说得通,但细细辨析,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自圆其说。因为文字里的“中”分明是在讲一件具体的东西,并非抽象飘渺的“道”。李零先生冷静地指出了这一点:“宋儒所谓‘中’,《尧曰》之‘中’也好,伪‘十六字心传’之‘中’也好,《中庸》之‘中’也好,都是哲学概念,而简文的‘中’是一种器物。两者是否有关,还值得讨论。”李零:《说清华楚简〈保训〉篇的“中”字》,《中国文物报》2009年5月20日。我认为,从本义上讲,所谓“求中”“得中”“假中”“归中”,里面的“中”指的应该是具有“彻地通天”功能的巫觋所用神器或兼有通神功能的权杖。从“假中”“归中”“求中”和“得中”此类句子构成简短上来推测,似来自远古神话之口耳相传。只不过,这几段文字出自战国,字里行间自然也包含了周代尤其是春秋之后形成的一些观念,如阴阳五行观、儒家忠恕观、名实观、受命观,等等。
再次,从遗址发掘来看,原始部落时代就已经有了居住功能分区,而且还有了墙柱,在墙柱与墙柱之间,往往形成一个中轴唐晓军、师彦灵:《古代建筑》图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1页。。有的学者对半坡遗址、姜寨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三处的部落建筑进行考察和对比,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特征,即无论圆形、方形,皆是半地穴式的,并由此推断当时的建筑正处于由半地穴向地上发展的阶段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仰韶文化纵横谈》,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49-50页。转引自张玉春文、王祎《论我国古代“中和”原初意识的发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张玉春先生据此认为:“这种建筑模式具有巨大的精神意义,它表明了人对地母的共生感,呈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一面,直接促进了后来‘大地生人’观念的产生。”张玉春、王祎:《论我国古代“中和”原初意识的发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经王国维先生考证,“夏商时代之皇居,多为集中四向之式……至周代则为左右对称式”。同时,夏商皇居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皆有宫殿,东宫、西宫之后分别有侧室,南宫、北宫之后分别为适室和下室乐嘉藻:《中国建筑史》,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四宫中间留有中庭。可见,夏商皇居以南北向为正位,东西向为侧位,其“中”之观念既含有天圆地方的意识,也有以南北向为中正的意识。总结以上四方面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夏代之前,“中”大致既与方位空间相关,暗中关联到夏代宫室结构与王权意识,也与中分、对称的意识相关,可能与住宅建筑、工具制造中常应用之对称均衡原则暗合。而“和”可能主要表现为音乐演奏中不同乐器的谐和,这种谐和的形式犹未完全脱离巫风,可能亦含有“和天地人神”之意义。
二
接着我们来探究一下商代的 “中和”观念。商代与夏代的重要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具备了成熟的青铜工艺技术,从而创造出大量不同形制的青铜礼器和实用器,同时,也产生了早期铜器铭文;二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符号系统,大量的甲骨卜辞成为最早的历史文化载体及观念的物化形态;三是与上面两个情况相关,殷商之人对鬼神的信仰逐渐趋于表象化,为后世学者研究其神学、哲学、人类学、美学、艺术学等诸种观念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总之,研究商代“中和”观念,最重要的手段应该是对殷商甲骨文字本身及殷商出土的青铜器物的分析与阐释。
从迄今发现的甲骨文来看,“和”字未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龢”字从“龠”“禾”声,篆书中“和”字从“口”“禾”声,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和”与“龢”为异体字。郭沫若先生的解释是,以“口”为和与以“龠”为和并无本质不同,皆为调和、应和之义。在我看来,从字形上看,“和”字并非由“龢”字简化而来。“和”字后出,至少说明由“和”字引申出来的“味”的意思最早应是周代之后的事情。
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研究·释龢言》中考证:“知龠则知龢,龢之本义正当为乐器,由乐声之协和始能引出调义,由乐声之共鸣始能引申出相应义,亦犹乐字本为琴……引申之义行,而本义废,后人只知有音乐和乐之乐,而不知有弓弦之象,亦仅知有调和应和之和,而不知龢为何物矣。然龢固乐器名也……龠当为编管之乐器,其形转与汉人所称之萧相类。”尽管今天学术界对于甲骨文“龢”字解释依旧有分歧,但基本已形成共识,承认“龢”为一种乐器,只有少数学者对此观点持有异议。如修海林先生认为“龢”字就形义展开联想,应该是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氏族村落的图景展示,其组成要件为房屋、篱墙与庄稼,“所透露的是‘安居足食’的内心谐和心态”修海林:《古乐的沉浮》,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版,第169-172页。。我认为,关于龠的形制,古书亦多有记载,如《尔雅·释乐》解释:“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许慎《说文》亦认为:“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另,《毛诗传》载:“龠六孔。”《广雅》则把“龠”解释为七孔笛。由此推断“龠”为古代音乐演奏中用于协和众音的竹管,应无疑义。不过,“龢”字的声旁“禾”在甲骨文中自成一字,似乎认为在“龢”字构成中具有一定释义功能亦可说通。如果借用我们今天解释“美”字的方法,来解释“龢”字,我们会发现它有两种意义:一种是“龢”的基本义,即是和合众音以庆丰收。我个人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解释:“龢”之义即《史记·夏禹本纪》所载之“夔行乐”。“龢”与巫舞有关,在庆丰收的巫术仪式中,由典乐官左手持龠,右手执禾,载歌载舞,指挥演奏,和合众音,以谢上天,是对姿态的描绘。据此进一步推测,“龢”既有“和合”之义,也有司乐、领奏、维持乐舞秩序之义。所以,在我看来,“龢”是音乐中的“礼”,而“礼”是人伦、社会中的“和”。只不过,在“龢”字产生之商代人们笃信鬼神,还无暇顾及人伦社会中的“和”,礼教的建立还需等待周人登上历史舞台。
解释了“龢”字,我们再来考察“中”在商代的涵义。甲骨文中的“中”字有多种写法,一些学者认为其涵义各不相同。姜亮夫先生曾对三种不同形的“中”字加以解释:“中字其实有数形,作为日中字,为伯仲字,作为官府薄书或筭筹之盛具。”姜亮夫:《姜亮夫全集》(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1页。姜先生的观点包含三个意思:(1)认为甲骨文字上端象旗帜之形,下端为旗帜的影子,中间的“”代表太阳;(2)字为表示顺序之义;(3)字为官府里的薄书,或者在射礼中盛放计算双方成绩的短竹板的器具,其形状类似于今天庙宇里面插签的筒子。姜亮夫先生的解释方法主要是注重“形训”,即重视“象形”为甲骨文第一特征。只有在解释字有官府薄书之义时,才联系到了“册”字之形以及人们对于“经文”之“经”字本义的解释。如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曾解释“经”的本义就是“册”字中间的那一道横线,即连串竹简所使用的绳子。姜亮夫先生解释为官府薄书,等于是认为为“册”字的简化。姜先生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己见的,如他认为即伯仲之中的观点来自王国维《释史》,他认为即官府薄书或筭筹之具的观点来自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徐复观先生在《两汉思想史》中对王国维、江永的观点有过详细辩证。徐先生提出了两个观点:(1)与并无严格区别,实际上在金文上就是同一个字;(2)据段玉裁注《说文》曾明确讲过中字不从口,“‘手执中’乃是契文的史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中字‘本义为矢著正也’,即是矢著于侯布之正鹄;从字形看,当为可信。”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按:除了上面列出的中字在甲骨文里的不同写法之外,尚有、两种字形较为常见,在这两种字形中,与“”为基本构件,有学者认为“”代表“鼓”而非“太阳”;叶舒宪先生则认为:“‘中’字的原初字型就是一个旗杆,上面飘着旗帜,表示由人群围着祭祀仪式的中心象征,引申为中央空间的意思。中央是与四方相对而言的。没有四方的臣服拥戴,就没有中央的统治权力。”叶舒宪:《大禹的熊旗解谜》,《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显然,叶舒宪先生的解释是就而言,并未讨论甲骨文中其他不同写法的“中”字在涵义上是否不同。
探究“中”字涵义,首先应该注意甲骨文诸种写法的共同之处,就是无论、或者、、,其共同构件不是“”而是 “┃”,故欲知“中”之涵义,必先了解“┃”之来由。“┃”为《周易》之阳爻,代表乾,引申为天道;追问何以把“┃”与天道联系起来,我们不应从后出于易卦的《老子》里面找理由,而应从先出于易卦的先民社会生活及出土文物来加以训释。我认为,在遥远的先民生活中,“┃”就是立柱,这种柱子最早出现于穴居时代“袋型竖穴”之中,主要功能是为了在洞穴中上下方便,在立柱侧边有横柱,兼作登梯和支柱唐晓军、师彦灵所著《古代建筑》第8-9页对穴居立柱有说明。。在穴居时代,此立柱本身既是由穴底部通往地面工具,而在蹲踞洞穴底部之初民想象中,此立柱(包括横柱)亦可具有通天之神秘效果。按此思路加以拓展,则“中”字中间的“”既代表洞穴,亦可代表“坐井观天”的“天”,即洞穴底部看到的一片蓝天。吴土法先生认为:“图腾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图腾群体(氏族或部落)以所奉图腾作为其名号和徽章,将氏族图腾的形象绘画或者雕刻于该族的旗帜、立柱、房屋等器物上,以作为区别于其他族群的标志。”吴土法:《“九旗”郑、孙说平议》,《文史》2004年第2辑。当初民把部族图腾刻于立柱之上时,便形成了在原始部落生活中的崇拜之物——神柱。图腾与立柱都包含着通天之意,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在世界各地原始部落中普遍出现过的神树形象,并且,在神树周围初民建立起了原始巫术活动的神坛。在中国,受天圆地方观念影响,祭天的神坛取圆形,祭地的神坛取方形。究其实,天圆地方之原始观念应该来自于原始人的洞穴意识。按照以上考释的思路,我认为“中”字本义就是像穴居时代的立柱之形,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就是原始部落建于祭坛中间位置的神树或一体化的神坛器物。
我把“中”字与神树或神坛联系起来的观点,不仅出自逻辑思辨和形象猜想,也得到了殷商时期出土文物的佐证,特别是得到四川广汉三星堆文物的有力佐证。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是用以说明商甲骨文“中”字涵义的最好实存材料。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除龙柱形器、玉琮、玉剑等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出土的神坛与甲骨文在结构上完全一致。三星堆神坛由上中下三段组成,上端为中央主神、四方天神及四维立鸟;中段为人界巫觋,巫师手执之残断枝状物,则应为可驾驭骑乘得以登天的龙蛇;下端为两头地界怪兽。根据三星堆神坛来解释,那么上端则应为图腾之实物,下端应为地界之怪兽,中段“口”字应用以象人世间之状。由下到上贯穿的“┃”,则有神树之贯通天地的象征意义。甲骨卜辞有“不致众”,其意义应为由于祈祷与祭祀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从而导致部落成员对原本崇拜的神器或图腾实物失去了信仰,所以,即便建筑起神坛,悬挂起图腾,亦难以召集众人。在三星堆中有故意被毁弃的这类祭礼用具,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对于商代中和观念进行初步的总结:在商代,“中和”之观念可以分为与“龢”两个方面,代表了殷商之人彻地通天的意识,“龢”表现了为求通天(含颂神之义)而进行的有秩序的乐舞活动。
三
与探究尧舜禹、虞夏、殷商相比,今天我们研究周代之“中和”观念有了更多便利条件。一方面,从西周末开始,不仅有了典籍资料可循,而且与我们借助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来揣度周代之前甚至远古初民之观念相比,从典籍资料中探究周人之“中和”观念,其可信度显然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与殷商相比,武周时期已经开始建立更加完备的礼法制度,尽管周代礼法制度还笼罩着一层神秘主义色彩,但周礼本身还是体现出人类社会实践理性的最初曙光,代表了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这里面有两点应该加以说明。(1)涉及周代历史、政治、文化及艺术门类的史料,除了铜器铭文具有直接呈现之特征,其余如《易经》《尚书》《国语》《左传》等,在西汉时就已出现辨伪问题,经过两千年来学者不断研究,尽管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且获得了不少共识,但今古文之争依然存在着很多意见分歧。因此,我们在研究周代“中和”观念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辨别原典与伪书并分别对待。(2)就历史发展而言,我们自然不能“舍近求远”,先秦诸子距周代不远,老子、孔子更是直接介入或秉承了周代文化,故而,他们对于周代文化所作出的判断具有更大的可信度,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正因如此,诸子之学与《易》学、《尚书》学等往往杂糅一处,这就说明了西周末年之思想观念与诸子早期原有交错,故不可绝对孤立地视周代“中和”观为独立于诸子之外的另一系统。
对商代甲骨文之“中和”观念在周代究竟有何发展,学术界并没有真正形成普遍共识。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很多学者继续纠缠于的涵义,进而从“旗帜”说或“建鼓”说展开对于“中和”观念的讨论。如钱玄先生认为:“旗帜产生较早,它是从原始社会的图腾演化而来的。先民最早用旗帜,画上图形,代表一个氏族或地区。”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2页。 又如任慧峰先生认为:
《周礼》所记“九旗”之一的旌,常被认为是先秦旗帜的一种通制,而不是旗;旆则本是旗帜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又常被当作一种旗……旌确是先秦时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旗帜,而旆作为一种旗的附件,由于功能特殊,且与旌的关系密切,可用来指代军旗,因此才和旌产生了混淆。任慧峰:《先秦旌旆考》,《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2期。
钱、任两位先生的观点并不错,只不过“先秦”实在属于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远及原始社会,下至诸子百家,倘若依据周代后期甚至战国时期的典籍资料解释尧舜禹、夏代、殷商之“中和”观念,不能不注意剔除文字当中所蕴含着的周人的礼乐宗法观念。其二,学术界有些学者忽视了把周代礼乐制度中的“龢”与殷商时期巫术活动中的“龢”区别开来。我们在上文中讲,殷商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龢”是那种有秩序、带巫风的乐舞。而到了周代,在篆书中既保留了“龢”字,又出现了“和”字。按郭沫若先生的解释,这两个字就是异体字,意思一样,无非是以“龠”为和强调依靠特定乐器协和音乐,以“口”为和则强调依靠人体演奏器官来协和音乐。但实际上,“和”字包含了“龢”字之外的一些新内容。
《论语·八佾》篇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孔子看来,周代的礼乐文化制度是在借鉴虞夏和殷商两代基础之上才达到了更加丰富繁荣的程度。如夏代有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以成鱼鳖之长。”严可均主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626页。“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集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周语上·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两段文字里都包含了顺其自然的思想观念。又如,《尚书·康诰》载:“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义民作求。”说明周代统治者并不拒绝学习殷商先哲王德,这一点也与孔子的观点相互印证。借鉴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必然包含着因革两个方面,故《论语·为政》篇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同理,周代的“中和”观念也是对于夏商两代之“中和”观念有所因革、损益而后得以建构的。换言之,研究周代之“中和”观的关键就在于讨论其于前代到底有何损益。在《礼记·表记》里收有孔子对于夏商周三代的一个总体看法: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穷矣。”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礼记》卷九,载《四书五经》中册,天津古籍书店影印1988年版,第295页。
孔子认为虞夏之世文化尚处于粗朴阶段,礼乐制度不求完备,对于老百姓没有过高的要求,老百姓觉得那样的统治是亲近的、人性化的;到了商代,并没有越礼,但对老百姓的要求更苛刻了;到了周代,虽然也敬神,但更依赖于赏罚手段。故而相比之下,虞夏的特征是文不胜质,商周的特征是质不胜文。可见,孔子虽然主张克己复礼,却并非完全忽略了商周文化的弊端。
首先,伴随周代礼乐制度的成熟同步生成、发展的礼乐教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和”在夏商两代所具有的具象性和神秘主义特质,从而使之包含了更丰富、更具抽象概括性且更加明晰的哲学、社会学以及美学内涵。由虞夏、殷商之“通天”转向“通道”是“中和”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由围绕神坛祭天祈祷转向注重统治国策之“允执厥中”是“中和”观念回归人间的重要表现。“通天”须服从天命,强调的是天命不可违;“通道”须用心领悟并贯彻于行动之中,强调的是凡人犹可为。所以,《尚书·大禹谟》中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比较人心与“道心”,强调“允执厥中”,还要把这种应时而生的新观念附会于远古圣贤,无非是为了强调其主张的神圣合理。因为按道理,周代商统,与尧舜禹时期相比,周人应该更加熟悉殷商时代的情况。但我们看周末一直到战国时期,文献资料中论述尧舜禹、夏启之事多见,论述殷商之事罕见,个中原因也多半出于周人意欲赋予其礼乐制度一种永恒不易的属性。
强调凡人犹可为的人生观是贯穿于周代德教之中的基本脉络。对于周代德教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刘泽华先生在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曾加以概括:
在当时看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包括在德中。归纳起来有如下10项:1敬天;2敬祖,继承祖业;3遵王命;4虚心接受先哲之遗教,包括商先王先哲的成功经验;5怜小民;6慎行政,尽力治民;7无逸;8行教化;9作新民;10慎刑罚。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8页。
在这十项内容中,除了敬天、敬祖,其余八项全部属于凡人犹可为的范围。可见,周代德教的主导精神是基于理性的实践精神,既包含了汲取前人经验,也包括了端正自身态度,还涉及具体施政纲领。周人这种重行重德的观念在《易经》中有明显表现,《易经》里五处出现“中行”字眼:
得尚于中行。(《泰·九二》
中行独复。(《复·》)
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益·六三》)
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益·》)
中行无咎。(《夬·九五》)
陈梦家先生认为:“所谓‘中行’,见于《易》的五条,都当作行道的行。‘中行’犹在道。中为副词,或是《诗》中逵即逵中之例,中行即行中。”陈梦家:《郭沫若〈周易的构成时代〉书后》,载郭沫若《周易的构成时代》附录,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陈先生把“中行”解释为“在道”,就是路上或路中间的意思。“行”本为道路,引申为道德之道、道理之道、言说之道,实际上就是缘象取义,那么,进一步拓展开去,“中行”即不失道,做事中规中矩。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做事情要上路子,这上路子就是“在道”,如何区分“在道”与不“在道”?周人重视的不是言说之道或道理之道,更不是神秘的“天命之谓道”,而是实践之道。这种对于实践的重视使得“中和”观念与礼乐教化得以初步结合。
其次,西周之思想观念既是之前历史经验、统治理念、文化精神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先秦诸子思想之渊薮。如前所述,在甲骨文中有“龢”字而无“和”字,由声音之协和发展出杂与多、异与同、物与心、乐与礼等观念,是周代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在这个发展过程之中,杂糅着阴阳五行宇宙论、政通人和统治观、以民为本人性论、平心平德伦理学。西周末年太史伯阳提出“和实生物”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中和”观念在认识上有了明显飞跃: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国语·郑语》,中华书局2002版。
在史伯看来,“和”不仅仅局限于“龢”,没有了“龢”,带来的是“声一无听”,而没有了“和”,则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就个体而言,“同而不和”则不能调口、卫体、聪耳、役心、成人;就王朝统治而言,“和”与“收经入以食兆民”之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显然,史伯是把“和”看做了万事万物生成发展的动力因与目的因。杨遇夫在其《论语注疏》中对《说文》曾有训释:“乐调谓之和,味调谓之益,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也。”意思是说“和”的本义应是声音相和,亦可引申出五味调和、办事适中之义。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说史伯的观点为礼乐之融合埋下了伏笔。约在史伯死后两百年,即公元前522年,晏婴提出了新的观点: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在史伯的观点上,晏婴发展出了“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才能成“和”的主张。表面看来,晏婴所论没有超出乐之范围,实际上,他提出的相对成组的概念已经间接地揭示了“和”的实质不在于“不同”,而在于“相济”,“相济”就是折中,就是在两端之间选择合理、合适之节。中者为分,和者为合,音乐之理也是自然、社会、人伦中存在的普遍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