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妈妈对宝宝说的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蹒跚走路的两个小宝宝碰面了,先是热情地抱抱,然后开始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咿咿呀呀地交流起来。咦,看上去两个小家伙还谈得挺融洽。可说的话没人能听懂。宝宝又在说火星语了!
火星语,别怕听不懂
当爸爸妈妈听到从宝宝嘴里叫出“爸爸”或“妈妈”的时候。那兴奋劲儿都甭提了。但是发现宝宝指着冰箱里的鸡蛋叫“嘎嘎”,或是管外婆叫“巴布”的时候,爸爸妈妈傻眼了。这算是哪国语言啊?难道宝宝还在自创火星语?
面对宝宝说的火星语,爸爸妈妈不要惊慌失措,那是宝宝在学习语言摸索阶段特有的表现。只要你们不动声色,平时用正确的读音跟宝宝说话,一段时间后,宝宝会自然而然地告别自创火星语。
别看宝宝小,宝宝在听!
宝宝摸着沙发边和床沿在家里走来走去,对家里的物品已经很熟悉啦。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宝宝相当好奇!瞧,大人说话的时候,宝宝也在一边认真地听。
聆听是宝宝学语言的前奏。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宝宝有个记忆库,能把听到的东西储存在记忆库里。平时多跟宝宝说话、讲故事。宝宝记忆库里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说不定哪天,在爸爸妈妈交谈的时候,宝宝就冷不防地插上一句呢!
少做动作,多动嘴
吃饭的时候,妈妈夹了一些青菜放在宝宝碗里;起床的时候,妈妈拿起衣服一言不发就往宝宝身上穿。等一下!妈妈忘记做了一件事!告诉宝宝:“这是青菜,吃青菜身体棒!”“这是妈妈买的新衣服,红颜色的,宝宝喜欢吗?”宝宝喜欢这样的交流,他已经不满足于肢体语言交流,很想跟爸爸妈妈一样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意愿。同时也会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做出反应,因为宝宝的理解能力在不断进步。给宝宝一个生动的语言氛围,宝宝会如鱼得水。在对宝宝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字句清晰。一遍,两遍,多说几遍,宝宝就明白啦!
良好的语言环境
爸爸平时习惯说普通话,外婆说的是方言,有时候小耳朵里还会接触到英语。宝宝听听这个,听听那个,是爸爸说的对?还是外婆说的对?该跟谁学呢?还是录音机里讲故事的叔叔声音最好听。你们都跟这个叔叔一样说话吧!
在宝宝初学语言的阶段,尽量让宝宝接触良好的语言环境。少说方言,规范语言,让宝宝感受汉语的语言美。为了宝宝学习语言的标准,全家都配合一下吧!
宝宝。大声说出来!
起初宝宝的发音像蚊子叫,爸爸妈妈稍不注意还真没听到。所以,请仔细聆听,不标准的发音也值得你给予热情的鼓励。宝宝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趁机引导宝宝说出这是什么。不能因为着急而强迫宝宝说话,也不能因为宝宝一直发音不标准而心急如焚,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
宝宝为什么不向父母讲出心里话呢?是他们真的“惜字如金”,还是小小年纪就和父母有“代沟”?都不是!其实,小家伙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暗语”向你表达着他的心声,只是爸爸妈妈没有读懂罢了。
暗语一:哭闹
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把妮妮放在奶奶家整整半个月。接回家后。原本很乖的妮妮,现在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大哭大闹,要不就是毫无缘由地发小脾气,又或是粘着爸爸妈妈寸步不离,活像一个小尾巴。暗语破译:关爱
虽然宝宝很小,但感情却很丰富。长时间被冷落,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从而焦躁不安。他们需要被关注、关心、关爱时,却又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表达出来。所以常常以“无理取闹”的方式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
所以,要尽量避免对小宝宝长时间冷落。当然,平时就要记得,常常对宝宝表达你的爱。“含蓄”对宝宝可是毫无作用的哦!小家伙才不懂呢!你只要张开双臂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或音时不时在宝宝嫩嫩的小脸上来一个甜蜜的kiss,这样宝宝莫名的哭闹情况会减少很多呢!
暗语二:沉默
妈妈发现,原本整天小嘴不停,追着妈妈说这说耶的豆子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天豆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兴冲冲地想对妈妈讲幼儿园里的事儿。从客厅跟到厨房,又从厨房跟到卧室,一直围着正在干家务的妈妈转。本来妈妈就累得晕头转向,再加上豆子的表达能力实在是不算好,说了半天一件事儿也没说明白。妈妈就说:“豆子乖啊,去自己房里玩会儿玩具啊,妈妈忙,幼儿园的故事一会儿再说吧!”
这下倒好,小喇叭彻底没电了,晚上妈妈想听豆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时,小家伙却耷拉着脑袋,不说话了。
暗语破译:耐心
很多时候。宝宝不是不想说话,只是有时宝宝想说点什么时,却一下子被父母打断或纠正。又或是宝宝说了半天,父母却置若罔闻,完全没在意宝宝说了什么,甚至有点不耐烦地要求宝宝闭嘴。这样,宝宝满腔的说话热情就像是被泼了冷水般一下子没了。
如果宝宝兴致很高地想和你说话,爸爸妈妈一定要表现得很有兴趣,不论宝宝的表述水平如何,都认真倾听,千万不要拿“我很忙”当托词。
虽然2~3岁的宝宝在语言能力和技巧上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可以掌握至少200个词语,但是依然不足以描述出他所看到的整个世界。所以,请爸妈耐心点,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宝宝说出他要说的话,一定要听他把话说完。如果宝宝实在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爸爸妈妈可以恰当地提些小问题,引导宝宝顺利地把心里话表达清楚。
暗语三:回避
小茹2岁多了,在家里时总是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可不知怎的,一到幼儿园,就变得沉默寡言,老师怎么哄、逗都不开口。特别是让她在许多小朋友面前讲个故事或是唱首歌,简直比登天还难。平时如果有没见过的叔叔阿姨想和她说话,她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或是使劲拽着妈妈的衣服不松手。
暗语破译:鼓励
对小宝宝来说,他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幼儿园对他来说是全新的环境,对陌生的人的抗拒与恐惧是一种本能,采取回避或拒绝交流的方式其实是宝宝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
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宝宝的小脑袋,对他说:“宝宝不怕,宝宝是最棒的!”,这样略显溺爱的行为,却常常能给畏生的宝宝最大的心理支持,让他可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如何才能很好地和小宝宝沟通,轻松让宝宝说出心里话呢?我们给您几点小建议。找准时机:爸爸妈妈要想听听宝宝的心里话,也要
A 选择好时机。和小家伙谈心,千万不能选择那种正襟危坐的座谈形式。他才不吃这一套呢!最好选择宝宝兴奋点比较高的时机,例如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在游乐园玩耍时、刚从超市回来时等。接触的新鲜事越多,宝宝的话匣子越容易打开。
个案1
3岁半的翠翠总是说话不算数,刚刚答应好的事情转眼就改了章程,根本不履行诺言。比如,她看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视,该到洗手吃饭的时间了,但是她就是不肯关电视。
坏妈妈的做法:
不管三七二十一,走过来就摁掉电视:“你这宝宝跟谁学的,讲好的半小时关,现在都什么时候啦?真叫人操心!”翠翠跑过来又打开电视,妈妈气得在她小屁股上拍了几下,勒令她必须关掉。翠翠不听劝,哇哇哭闹。
好妈妈的做法:
爱动脑筋的妈妈想出一个好主意,就是两个人猜拳头,谁赢了谁关电视,翠翠答应了。“石头剪刀布!”妈妈赢了,让翠翠自己走过去关掉电视。这样她们就可以继续玩游戏了。翠翠开心地照妈妈说的做,气氛一片和谐。
专家评析:
年幼的宝宝讲话不算数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跟年龄有关,毕竟宝宝们都还小,一般刚刚开始建立社会交往原则,遵守约定、说话算话对于他们是一个比较新鲜的理念,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立。当然,父母在给宝宝建立规则过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很多父母在要求宝宝怎么做时,都会随口给宝宝一些承诺,答应宝宝一些要求,但却没有把自己的说的话放在心上。而宝宝却不会忘记。如果父母这样随口应承得很多,却经常不做到,就会给宝宝留下说话不算话的印象,失去宝宝对自己的信任,以后宝宝也会照样模仿。
个案2
美丫家里来客人了,妈妈端上新鲜的草莓招待。美丫刚刚吃完草莓,这会儿也过来凑热闹,奶声奶气地说:“我吃完三颗就不吃了。”妈妈觉得美丫真懂事。可是,吃完三颗后,美丫却继续伸手拿草莓吃。
坏妈妈的做法:
“你不是说只吃三颗吗?”妈妈当场揭穿她。美丫很不高兴,而且让客人也很尴尬,妈妈无奈地说:“这孩子,真没办法!”
好妈妈的做法:
妈妈不动声色地拉着美丫悄悄问:“宝贝,吃几颗了?”美丫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耍赖说没吃够。妈妈温和地警告她,我们要遵守自己所讲的话,要是不算数的话,客人可就不喜欢你了。而且,客人带来的巧克力晚上也不给吃哦。美丫一听,立刻住手。
专家评析:
宝宝说话不算话,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尽管宝宝还小,也不要回避这个问题。其根源还在于大人的态度,在违反约定的时候,品尝爽约的后果,对于帮助宝宝建立行为准则至关重要。家长要给宝宝建立行为后果,帮助宝宝学会承担责任。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遵守规则,就会承担不愉快的后果,比如受到惩罚。因此在给宝宝建立规则的过程当中,必须让宝宝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个案3
晓欢4岁,说话却像大人一般老练,每次都把亲朋好友逗乐了。可是,不知是否因为开玩笑还是话太多了,妈妈发现最近这小家伙讲话完全不算数。比如带他出去玩,说好去动物园的,但是快到动物园时又突然说他不想去了,要去儿童乐园;而走了没多久,却又想去动物园了,吵着闹着要回去。
坏妈妈的做法:
在晓欢又一次说话不算话时,妈妈火大了,当即冲他吼道:“你想折腾死你妈是吧,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我看你就欠抽!”晓欢不屑地反驳:“哼,你还不是答应我的事总反悔!说好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后来又说不去……”没想到晓欢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妈妈语塞了。
好妈妈的做法:
见晓欢翻出自己的“罪证”,妈妈心存愧疚地向儿子道歉,并适时弥补错误,再问:“妈妈是不是说话算数的?” 晓欢点头。“那么你该怎么做啊?”妈妈继续问。晓欢郑重地承诺:“以后我也要说话算话!”
1岁时,大多数宝宝开始嗯嗯啊啊学说话了,2周岁时他能很好地理解他人所说的话了,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
学说话
几个有趣特点
* 如果你的宝宝首先迷上的是学步,那么,他开口学说话的时间就会迟一点。妈妈不必担心。
* 宝宝通常先学会听人说话,然后才自己开口说话。妈妈不用逼宝宝开口,平时跟他多说话就行。宝宝会把自己已经学会了的单词(尽管还不会说出口),好好地藏在脑子里。
* 大多数宝宝1岁半时特别爱对大人说“不”,可能变得不听话,对妈妈所说的话听而不闻,经常尖叫以示抗议。
妈妈该做什么
一旦宝宝开口说话,语言表达进步的速度是很快的。没多久,他就能指着那些熟悉的事物说出其名称,识别熟悉的人名、物名以及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
宝宝会倾听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并以惊人的记忆力把它们储存下来。平时,妈妈应该随时随地教给宝宝正确的人名、地名、事物名称,说话尽量缓慢、清晰又简单。
宝宝可能还是习惯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思。妈妈不要心急,可以通过不断提问,促使宝宝用语言来回答,参与对话,如:当宝宝手指着冰箱想什么时,你可以问他,“你要喝东西?”然后耐心等待宝宝回答。你也可以再问:“你要喝什么?牛奶吗?那我们喝牛奶吧”。如果宝宝一直不回答,你千万不要拿着食物或饮品不放,死心眼地要宝宝回答你的问题,以免挫伤宝宝说话的情绪。
15~18个月的宝宝喜欢玩语言游戏。妈妈可以边玩,边让宝宝识别事物,如:“你的耳朵在哪儿?”“妈妈在哪儿?”
此时,宝宝的词汇量激增,但是,吐字依然不清晰。你千万别把注意力放在纠正宝宝的发音上。大多数宝宝说话都会发错音,你只需回答时强调那些单词的正确发音就行了,不用特意纠正。
2周岁时,宝宝会说短语了,甚至是2~4个词组成的短句。由于语言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宝宝2周岁了还不会说话。此外,宝宝的词汇量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宝宝叽叽呱呱说个不停,有的宝宝半天才憋出一个词。
大多数宝宝在1~2岁时会有以下共同点:
⦁18个月时会说约15个词。
⦁2周岁时至少会说2个词语构成的短句。
⦁2周岁时能明白大人发出的简单指令。
你可能会碰到的麻烦
有的宝宝一直都不说话,爸爸妈妈担心他是否患有自闭症。有自闭症及相关情况的宝宝说话的确较迟,但同时还有明显的沟通上的问题,譬如:社交活动少,兴趣爱好单一,行为呆板。你若有疑问,要及时请教医生。
玩游戏
宝宝的特点
此时,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灵活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妈妈可以利用玩具帮助宝宝提高这些技能。
宝宝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婴儿期他通常只是双手摇、敲击和扔玩具,现在,宝宝的兴趣扩大了,注意力主要放在学走路和了解事物的功能上了,他对搭积木感兴趣了,喜欢用玩具手机模仿大人打电话,推着玩具车来回走,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力量和控制力。
宝宝开始会玩“假装游戏”了:假装从空杯子里喝水,用香蕉当电话,把积木想象成汽车,等等。宝宝一天天在进步哦。
这一阶段,你要安排宝宝跟小伙伴一起玩。学会分享玩具,学会轮流等待,学会遵守和维持秩序,这对宝宝今后的成长都是很重要的。
充满矛盾的小精灵
⦁宝宝学会了走路,意味着他更独立了。这个时期,宝宝一方面渴望独立和自由,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妈妈陪伴时的舒适与安心,所以,他很矛盾。妈妈最好陪在他的身旁,给他信心与勇气,但是,不用时时指导他,事事关注他。
⦁这个时候的宝宝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不喜欢与别人合作,也不喜欢和别人分享玩具。所以,妈妈要准备更多的玩具,好让每个小朋友都玩得开心。当宝宝们不乐意分享、发生争执时,你要随时调解。
妈妈该做什么
一旦宝宝开始学步,妈妈一定要注意他的安全。尽量给宝宝创造自由行走的机会,帮助宝宝快乐地行走。这个时期,宝宝喜欢玩“躲猫猫”和“拍手游戏”,喜欢模仿成人,热爱做家务活。这是好现象,妈妈要支持宝宝。你洗碗时,可以给宝宝一个玩具容器,让他“帮着洗”,也可以让他“帮忙”收拾不会打破的器皿。妈妈做饭时,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玩具锅和汤匙等。
宝宝可能喜欢以下玩具:
⦁色彩明亮的球。
⦁积木。
⦁蜡笔或其他记号笔。
⦁动物玩具或娃娃。
⦁玩具汽车和火车。
⦁几何形状分类球,玩具洞洞板(把七彩缤纷的圆柱插在板上,帮助小朋友学习数字,认识图案,能训练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简单的拼图。
⦁推拉的玩具,能骑的玩具车和木马。
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用玩具来帮助宝宝掌握各种身体和四肢的动作技能,为宝宝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妈妈还要给宝宝读书,让宝宝指出书中他认识的事物,或者指着书中的图片让宝宝说出其名字。给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和他谈论一天当中所发生的事情。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耐心等待宝宝回答。宝宝回答后,你最好重复宝宝的答案,或者扩展他的答案。
你可能会碰到的麻烦
*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容易发脾气。譬如不愿意做某事而大吵大闹,也可能是要表达他内心的不满与挫折。此阶段,宝宝还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占有欲,希望大家都听他的,别人拿走东西,妈妈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他都会哭闹。
宝宝发脾气时,你可以给宝宝有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平时,不要让宝宝累着或饿着肚子做事情,尤其是你要宝宝努力完成新任务时,这样容易导致宝宝发脾气。
一个星期前,编辑部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在信里,一位叫唐燕的妈妈说,她很喜欢“嘉宾妈咪面对面”这个新栏目,她自己在教女儿学说话、学音乐方面有一点小心得,但她是个很平凡的妈妈,不知道可不可以上《为了孩子》杂志。
后来,我们和唐燕通了电话,了解到她22个月的女儿已经会说相当完整的话了,还会背10多首唐诗、念20多首儿歌、唱京剧……看来,唐燕妈妈的小心得的确不简单。于是,我们约定去她家采访。
唐燕女士的家在上海虹桥路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里,那是一套小小的二居室,摆放了许多宝宝的东西,挺拥挤,也挺温馨。
唐燕的宝宝名叫孙语忻,我问她多大了,小小人儿口齿特别清楚、回答还相当复杂:“宝宝22个月了!”她还告诉我,她的小名叫小月亮。
接着,小月亮为我表演了一套一套的拿手绝活:念到“举头望明月”的时候,她就高高地昂起头;唱“我家的表叔”时,她拉了一个很夸张的拖腔,非常有趣。
小月亮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唐燕为我们一一道来。
唐燕妈妈的小心得
1、在怀孕的时候,对着胎儿说话、给孩子听音准好的古典音乐真的很管用。
2、小月亮5个月的时候,妈妈天天带她去附近的小公园,把一路上的景物一一指点给宝宝看:“那边有小小的树”、“天上有红红的气球”……看门的老大爷说:“你这个妈妈呀,进了公园,嘴里就没有停过。”
3、小月亮1岁时就会说完整的句子了,像:“爸爸抱抱宝贝!”这时,唐燕有意识地开始教她绕口令和歇后语,比如,看到玩具马,就教宝宝:“妈妈骑马,马骂妈妈!”看到水仙花,就说:“水仙不开花――装蒜!”宝宝很喜欢这些联系生活、生动有趣的语言,学得很快。
4、鼓励孩子说出的“原创性语言”,有一次,小月亮看有松鼠的小画书,总结出了一段有趣的结论:“松鼠有大尾巴,宝宝没有大尾巴,宝宝有小屁股。”唐燕就表扬说,宝宝说的话真有意思。
5、多让孩子看画书,听儿歌、故事、音乐磁带。有时,小月亮把画书上的脸盆叫成饭碗,唐燕发现,书上的脸盆还真像饭碗,就让小月亮自由发挥了。
6、教孩子念唐诗的时候,妈妈蹲到和孩子一样高的高度,让宝宝看着妈妈的口型学习,孩子特别有兴趣。
7、每天晚上7―8点是小月亮的最佳学习时间。
古筝妈妈的幸福生活
唐燕是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音乐老师,她从小学弹古筝,现在,每当夕阳西下,她还会展开古筝,和小月亮一起在筝头琴尾弹奏、嬉戏,享受生命中最温馨的时刻。
唐燕是38岁做的母亲,她微笑着诉说了高龄新手妈妈的种种不便,又说,每周外婆带宝宝3天、奶奶带宝宝2天,妈妈相对就轻松一点了,而且,见识过不同家规的宝宝适应力也加强了,很开朗。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刚出生的婴儿,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成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误区二:用“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
“奶话”(儿语)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咿咿呀呀”学话。这时,年轻的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教起了诸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记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而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却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又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或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托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因此,不管孩子怎样说话,父母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来回每件事,并用标准的话语来纠正孩子的话,这样就可以通过父母的正确语言示范,宝宝能较早学会说完整的句子。
误区三: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以后,而他还不会从口中说出,如果说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他的要求就已经达到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误区四:不让老人说家乡方言
有些父母上班忙就把宝宝交给奶奶爷爷看护,但又担心老人说的是家乡方言,会影响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所以就一再叮嘱:不让老人和宝宝说话。有的家长认为和宝宝说话他也听不懂,所以不用说也可以。
宝宝生来就喜欢听各种不同的音响,喜欢父母和他们说话,喜欢这种听觉刺激,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开始会很惊讶地看你,看你的表情,正哭闹着会突然停止。宝宝认真接收家长给他的听觉刺激,有利于听觉注意力的集中和灵敏。另外用方言和宝宝说话也可以让宝宝多掌握一种语言,父母后期注意培养就不成问题,不与宝宝说话会使孩子因缺乏听觉来源刺激而减弱甚至丧失听觉功能。
多跟宝宝说话
尽管此时宝宝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却在快速地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
看上去宝宝对父母讲的话没有反应,实际上这些语言已经在宝宝的大脑中留下烙印了,所以不管宝宝有没有表现出兴趣,爸爸妈妈都要多跟宝宝说话。
与宝宝共同活动
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共同活动,例如:一起去超市购物,一起去拜访新朋好友,一起进餐等。
这些共同活动可以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随着宝宝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宝宝的智力、语言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都会快快地发展起来。
带宝宝到户外去
户外是宝宝学习与玩耍的好地方,有许多吸引宝宝的动物、植物等。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认识各种小动物、美丽的植物,扩大宝宝的视野和活动范围,这样宝宝才能更聪明哦!
在带领宝宝户外活动时,尽量向宝宝解释周围的一切,从而开发宝宝的智力,发展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
和宝宝共同阅读
想要让宝宝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现在就开始吧!阅读是一种幸福,让宝宝从小就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体验阅读的乐趣!
爸爸妈妈可以选择适合这个年龄的宝宝读的书,如一些认知颜色、数量的小布书,会发出声音的书,可以翻翻找秘密的书。这些书一定会带宝宝踏上迷人的奇幻之旅!
与宝宝一起游戏
无论多么华丽的物质,都比不上爸爸妈妈与宝宝一起亲昵地游戏!在各种各样的愉快的游戏中,宝宝的多种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还能和爸爸妈妈很好地互动,建立起亲密的、安全的依恋关系。
让我们看看,现在宝宝都能和爸爸妈妈玩些什么好玩的游戏吧!
1.请宝宝指出来
用具:镜子
玩法:让宝宝站在镜子前面,问:“宝宝的鼻子在哪里?”让宝宝指出对应的器官(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以由爸爸妈妈代替宝宝指出来),接着继续说其他器官,如小嘴巴、小眼睛、小小手、小脚丫等。
作用:帮助宝宝理解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有助于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小贴士:等宝宝熟悉了自己身体的部位之后,将指的对象换成小玩偶,问:“小熊的鼻子在哪里?”还可以让宝宝参与日常的活动,如:吃完饭后自己擦嘴巴,自己擤鼻涕,自己梳头发,帮妈妈的脸蛋擦雪花膏等。
2.听指令,做动作
玩法:爸爸妈妈面对宝宝,发出简单的指令,如拍手、点头、摇头、吐舌头、跳一跳、张大嘴等,一边说一边向宝宝示范。尽管年幼的宝宝听不懂,可还是会通过爸爸妈妈的示范模仿大人的动作。当宝宝能够听懂爸爸妈妈的话时,可以只说指令不做示范,让宝宝自己跟着指令做动作。
作用: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动词,发展基本动作。
小贴士:宝宝1岁以后,理解的语言会增加,这时可增加任务的难度,如:吩咐宝宝外出时自己取外套,把垃圾丢进垃圾筒等。
3.我学小动物
玩法:爸爸妈妈可以说儿歌“小花猫,喵喵喵,小狗小狗汪汪叫,小山羊咩咩咩,小鸭小鸭嘎嘎闹,一个娃娃走过来,学习小猫喵喵叫!”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边说边做出对应小动物的动作和姿态。当宝宝年龄稍大时,爸爸妈妈说到“一个娃娃走过来,学习……”说出动物名称后,就让宝宝自己学对应动物的叫声。
作用:让宝宝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叫声和动作,刺激宝宝发音。
小贴士:爸爸妈妈也可以制作相应的动物头饰佩戴。在户外看到小动物时,可以向宝宝介绍这种小动物的名称和叫声,并请宝宝模仿。
4.炊具音乐会
用具:厨房里的各种炊具,如锅、碗、瓢、盆、筷子或勺子。
玩法:把准备好的各种炊具倒扣在桌子或地上,然后给宝宝一根筷子或一把勺子,让宝宝敲打。宝宝敲打时爸爸妈妈可以对应说出宝宝敲打的对象的名称,如:“锅、锅,咚咚咚;盆子盆子,砰砰砰;小碗小碗,叮叮叮……”
作用:让宝宝理解各种常用炊具的名称,并帮助宝宝认识不同的声音。
小贴士:在宝宝敲打的时候可以加点背景音乐,并渐渐让宝宝跟着大人的话语敲出节奏,以增强宝宝的音乐感受力。
5.小瓶听我来讲话
用具:各种空的小瓶子,如饮料瓶、水杯等。
玩法:爸爸妈妈和宝宝各分几个小瓶子,先向宝宝示范将小瓶子扣在嘴巴上,然后发声。不同大小、材质的瓶子声音不同。让宝宝也拿起同样的瓶子,尝试发出声音。
作用:刺激宝宝发音,并让宝宝感受在不同瓶子里自己的声音也是不相同的。
小贴士:宝宝熟悉了对着各种瓶子发音后,可以用瓶口或手轻轻敲打嘴巴,并保持声音连续,这时就会发出“哇哇哇”的声音,可以让宝宝的声音更好听。
6.水蒸汽,指点点
用具:冬天有水蒸汽的玻璃或是浴室镜子。
玩法:用手指在有水蒸汽的玻璃或镜子上点上或画上各种各样的图画、数字、符号或文字。
作用:让宝宝运用手指,增加手指的灵活性,并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
小贴士:如果用浴室的镜子,就要先在浴室放热水,并保证镜子上有水蒸汽。同时要注意房间的空气流通和温度的改变,防止宝宝着凉。
7.万宝锦囊
用具:一个口袋(或纸盒),各种小物件。
玩法:将小物件放进口袋,然后告诉宝宝:“这是‘万宝锦囊’,猜猜里面有什么?”然后爸爸妈妈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物件,告诉宝宝:“哇!我摸到了一把钥匙!”并将摸到的物品呈现给宝宝看。也可以请宝宝到口袋中摸一摸。
作用:帮助宝宝理解小物件的名称,发展宝宝的触觉。
小贴士:当宝宝稍大些,能够模仿大人简单的话语时,可以请宝宝摸摸口袋中的东西,然后在成人的示范下尝试说出自己摸到了什么。
8.分水果
用具:常见的水果或水果模型(如苹果、香蕉、橙子等),一个篮子,玩偶。
玩法:把各种水果或水果模型放到篮子里,再拿一些玩偶,如小熊、小兔子等等,然后对宝宝说:“小熊想要吃苹果,请你帮它拿一个苹果吧!”让宝宝把苹果拿出来装作给小熊吃。接着可以继续说其他水果,如橙子、梨、猕猴桃等,让宝宝根据家长说的水果名称拿出对应的水果。
作用:帮助宝宝理解各种水果的名称,将水果的名称与水果一一对应。
小贴士:当宝宝可以完全胜任这个游戏之后,可以将水果换成蔬菜、日用品等,并增加语言的难度,例如:“请你帮小熊拿一个红色的水果”,“请你帮小兔子拿一个绿色的蔬菜”。
9.五彩小豆子
用具:各种颜色的豆子,一个盘子。
玩法:爸爸妈妈依次将豆子放到盘子里,边放边对宝宝说:“这是黄色的豆子,叫黄豆;这是绿色的豆子,叫绿豆……”豆子放完后问宝宝:“绿豆在哪里?请你拿给我。”并请宝宝用两个手指捏起来,放到爸爸妈妈的手心里。
作用:帮助宝宝理解各种豆子的名称,认识颜色,训练手部精细动作。
小贴士:玩小豆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一定要密切监控,防止宝宝误食豆子发生危险。
10.儿歌接龙
玩法:爸爸妈妈唱儿歌,唱到简单的、重复的歌词的时候,故意不唱,让宝宝接上。例如儿歌《小猪小猪》中,歌词唱道:“小猪小猪肥嘟嘟,吃饱就睡呼噜噜,叫它起床它眯起眼,张口就说不不不。”唱到最后的“不不不”时,就故意停顿,让宝宝尝试接上。
一、用正面语言避开宝宝的反抗
佳佳的妈妈说:2岁以后的佳佳总和我对着干,你越说“你不要……”,他马上会对你说:“我就要……”。
有时我发现,他并不是反对我说的内容,而是不愿听我说否定他的话。我试着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对他提要求,效果却比原来好。
分析:2-3岁的宝宝会拚命保护他们的自我意识,不管正确与否,他们会对否定他们的人产生强烈的反感。请多对宝宝使用正面的语言。
二、使用非语言行为表示赞许或反对
冬冬的妈妈说:我家冬冬有这样一个特点,当他做错事时,如果你对他喊叫“你怎么这样不听话”,特别是旁边还有其他人时,他肯定会对你拧起小脖子,撅起小嘴,表示不服。但如果你用制止的目光和表情面对他,他倒会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乖乖地停止了动作。
分析:在很多情况下,宝宝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表情、肢体语言和目光所传递的信息。
三、主动改变环境优于被动改变宝宝
妮妮的妈妈说:我家妮妮就爱吃零食,结果,每到吃饭时就不好好吃了,怎么说都不听,我们常常为这件事着急。奶奶看到了就说我,你与其对宝宝大呼小叫地不让她吃零食,你别给她买不就是了。后来,我发现这话真有道理。
分析:有些情况下不要只埋怨宝宝,有时宝宝的不听话是因为我们为他创造了不听话的条件。
四、让宝宝在合理范围内做限制式选择
聪聪的妈妈说:我家聪聪现在也爱说“不”,问他“我们去吃饭好吗?”“不!”,“我们去睡觉好吗?”“不!”可有一次在他对我说“不”以后,我对聪聪说“今天睡觉前你是喜欢妈妈给你讲乖乖兔宝宝的故事,还是听妈妈给你讲狮子王的故事?”不管他选择了哪一个故事,他都乖乖地跟我上了床。
喂药有优势
此时的宝宝比较小,其味觉发育还不太完善,对各种味道(包括苦味在内)并不敏感,对药物的反应比较轻微,当然也还不知道反抗。相对来说,给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喂药有一定的优势。
喂药有劣势
3个月以内宝宝的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此时喂宝宝吃药时很容易呛到气管里。而且宝宝的胃功能还不完善,容易发生呕吐,再加上新手妈妈缺乏经验,有时喂药方法不当,往往吃进宝宝嘴里的药不多,撒得倒更多,没有达到吃药的效果。
喂药妙法
“奶瓶”法
湘湘3个月了,身体一直都不好,从小就爱感冒发烧之类的。最让湘湘妈心烦的是每次给湘湘喂药,由于太小很容易呛着不说,有时还会因为方法不当而浪费不少药。因为刚开始她是用小勺喂的。后来经过摸索,湘湘妈尝试着用奶瓶喂药,效果很不错。不但不容易引起呕吐,还省时省力,一举两得。
由于宝宝天生都对奶瓶比较感兴趣,妈妈在喂宝宝吃药时可以从这里“做文章”哦!而且用奶瓶喂药避免了药物的浪费,不会让药撒得到处都是。
1 把奶瓶冲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特别是用于喝奶粉的奶瓶。
2 用温水把药物溶解在奶瓶里。
3 让宝宝通过奶瓶吸吮药物。
4 喝完药后再在奶瓶里倒入一点温开水,让宝宝喝下去,以去除嘴里的苦味。
Tip:这个方法有个弊端,等宝宝稍微长大后,可能会厌恶奶瓶。
“注射”法
豆豆两个多月,最近天气太热了,豆豆的抵抗力有点弱,昨天竟高烧38℃。豆豆妈带他去了医院,医生说豆豆需要吃药降温,便拿来一个注射器。豆豆妈当时还以为是要打针呢!结果医生让豆豆妈抱好豆豆,让豆豆把头靠在豆豆妈身上别乱动,将那支不带针头装好药的注射器放进豆豆嘴里,5秒钟,药喂完了,又简单又快捷。这不禁让豆豆妈很诧异!
用“注射法”喂宝宝吃药方便快捷,现在很多妈妈都使用了这种方法。只是她们有的是从药店买的喂药器,构造跟注射器差不多。
1 准备好一支消过毒(再次使用时可以清洗后用开水烫一下)的没有针头的注射器或喂药器。
2 将要吃的药量好量装入注射器或喂药器。如果不是液体类药物,可先溶解一下。
3 把宝宝抱好,让宝宝的头不要乱动。妈妈一个人喂药时可以将宝宝的头靠在自己的身上,给宝宝一种情感的慰藉。
4 把事先准备好的有药的注射器或喂药器放在宝宝嘴的一侧,慢慢将药打入。
5 喂完药后,妈妈可以再用奶瓶或小勺喂宝宝一点水,以去除嘴里的药味。
Tips:
1 注射器或喂药器要放在宝宝嘴的一侧,这样宝宝不张嘴也可以放入,不要放在中间,放中间易呛着。
2 药不要一次注入太多太快,一次注太多药会溢出来,一定要根据药量分几次打入。
条件反射法
可可3个月了,身体一直很健康,没生过病。有时也挺懂事的,好像能听懂大人说的话一样,貌似一个早熟的小家伙。可前段时间由于天气变化太快的缘故,小家伙不小心感冒了,一直咳嗽个不停。可可妈拿来了止咳糖浆,不论是用勺子还是滴管,小家伙就是不肯张口。后来可可妈想了一个好办法,对着宝宝的嘴唇边轻轻地吹了一下,这小嘴就反射般地张了开来,药也很轻松地喂下去了。
如果这么小的宝宝在妈妈给他喂药时不肯张嘴,妈妈可以利用“条件发射法”。因为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对脸部嘴唇边的忽然碰触会下意识地产生张嘴反射,对比较近距离的吹气可能产生张嘴、吞咽等系列条件反射。妈妈在给宝宝喂药时可以利用这样的“好时机”,将药匙或滴管轻轻地放入宝宝的口中,但是要注意安全。此外,妈妈还要确保自己没有感冒症状哦!不然会传染给宝宝的。
技巧法
轩轩妈是一家网络公司的编辑。由于轩轩是一个早产儿,体质一直都很弱,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有时还拉肚子,在两个月时就开始补钙。刚开始给轩轩喂药时,轩轩妈把她抱坐在腿上,还需要轩轩爸搭把手。轩轩爸左手拿着药瓶和小勺,右手拿着玩具。两人要忙乎好一会儿,又说又逗才能把药硬灌下去。往往药撒得到处都是,轩轩因为呛噎又哭又闹。后来经过慢慢地摸索,轩轩妈掌握了一套喂药技巧,自己一个人就能让宝宝顺畅地吃下药。
轩轩妈的一套喂药技巧是这样的:
1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给他围上围嘴,用一个比宝宝的嘴要小的勺盛上药,慢慢喂进去。
2 一般的药都有一天几次,每次多少量的要求。妈妈在喂时可以灵活处理为少量多次,一天的量服足即可。而不必按要求说是几次就几次,量少对宝宝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3 药喂好后,紧接着喂两勺水,去去药味。再抱起宝宝轻拍后背,让药顺畅地流进胃里。
喂药“说明书”
1 不要直接喂药丸或药片,应研成粉末状,加水调成稀汁后才能让宝宝服下。最好买那种颗粒状或液体类的药物。
2 最好不将药物与乳汁、奶粉混合,因乳汁、奶粉中的蛋白质可使许多药物的药效降低。
3 调和药物的水要用温凉的,因为热开水会破坏药物成分。而且水要适量,太多的话,宝宝喝不完,达不到药效。
4 最佳的喂药时间宜在吃奶后1―2小时,这时胃中的奶已部分排出,可减少宝宝因药物刺激引起呕吐。
5 需要空腹服的药物,宜在吃奶后3―4小时喂,这时宝宝的胃已经排空,有助药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