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梅州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梅州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梅州文化论文

第1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梅州台是一个地级市台,践行“走转改”自然和“你幸福吗”、“你文明吗”之类的主题有所不同。市级台践行“走转改”就必须结合实际,立足本土,以共通的精神激发个性的创作。梅州是客家文化之故乡,梅州台决定从这个角度入手,联合各客属地区电视台,共同打造了一档大客家文化类专栏节目――《这里是客家》。

节目形式大胆创新

“走转改”活动的核心是“变”。变作风,变观念,反映到节目上,就是要有创新。《这里是客家》在节目形式上与以前的同类节目有了较大的改变,节目题材的选取不再局限于梅州地区,而是除梅州各县(市)外,还涵盖了闽、粤、赣及广西等客属地区,尤其是梅州周边的客属地区,如惠州、龙岩、赣州等市。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去做节目,才能真正走到基层,转变一个电视台为某级政府服务的僵化思维。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节目的大客家精神,栏目设置了各地区的多名主持人,他(她)们分别使用其当地的客家话口音主持节目,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电视荧屏,使节目更具有当地的韵味,让电视观众更深切感受到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情民俗,同时,还强化了客属地区同行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市县之间的紧密合作,将“走转改”的成果和气氛借助节目合作扩散开去,形成强大的整体气场。客家语拉近客家人

关于方言节目的争论,笔者不作太深入的讨论。但人所皆知的事实是,一个电视栏目的语态关系到它对于观众的亲和力,是其能否走人百姓心中、是否具有观众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改文风”的体现。梅州台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天然地具备重乡情、接地气的特性,无论选题上还是内容上,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包括节目语言的选用。《这里是客家》以客家话播出就充分践行了“走转改”精神,让客属地区的人看到节目后倍感亲切,一下就拉近了观众与栏目的距离。

节目题材取宝民间

截至2012年10月底,《这里是客家》栏目已播出380多期节目,内容包含了客家古建筑、客家美食、客家历史文化名人、客家传统手艺、客家民俗节日活动等。这些节目全是从闽、粤、赣及广西等客属地区挖掘而来,在展示客家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同时,观众们还能感受到客家文化扎根底层、代代相传的顽强生命力。

栏目收获好口碑

《这里是客家》因其贴近百姓、作风平实、内容亲切,很快成为梅州台的另一个收视热点,形成了梅州一套有“820”(即《民生820》,是梅州地区收视率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民生节目),梅州二套则有“920”(晚上9:20分播出的《这里是客家》),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在通过广东台、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等平台对海外播出后,成功辐射到全球范围内的客家人;还有国外电视台主动要求播出该节目。梅州台地处客家核心地区,制作的客家题材节目不在少数,但多数流于平庸,泯于众人,少有被观众记住的作品。《这里是客家》能收获这么大的反响,跟“走转改”带来的理念转变有莫大的关系。

团队与合作的培养

笔者认为,“走转改”活动必然要落实到一大批贯彻此精神的节目上,但是忠实于“走转改”而制作节目,并不是“走转改”的全部,也不是最终目的。就《这里是客家》而言,除了节目本身,制作的过程还有另外两个更加重要的收获。

第一是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培养。首先培养了梅州台团队懂客家、爱客家的情感。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意义正在于发现并串起生活中种种有价值的事物,使之彼此聚合成一串串闪光的珍珠,呈献给社会。通过《这里是客家》这个栏目使得做栏目的记者、编辑、摄像、主持人更加了解客家文化,他们有的出生在客家,有的是后来到客家,虽然他们都生活在客家这片土地,但真要让他们回答客家文化、传统、精神等却一知半解。这个栏目的开办,使他们能够长期深入到每个山村的角落,去了解、感受客家先辈是如何来到这片土地,并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从当时房屋的不同结构,了解客家人生存理念,从客家古道的探索了解客家人创业的艰辛,从手工艺术的挖掘感受出客家人的智慧,从客家的山歌、汉剧展示出客家人丰富的内涵,从客家古镇、码头让人又联想到当年的一派繁荣景象,从客家人的祠堂、眉干中体现出客家人对文化的重视。通过记者的脚、手、眼,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触摸着客家这厚重的文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挖掘地方独具魅力的文化和内在的美,在感受中拍摄,在灵感中动笔,制作出群众喜闻乐见又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其次是培养队伍对“走转改”的领会。在制作《这里是客家》之前,参与制作的人员已经多次阅读相关文件、论文、报道,学习“走转改”活动的精髓,以期做到真正领会“走转改”的含义和要求。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走转改”节目和做法,是我们节目创作人员做好节目的学习资料;另外,“走转改”和梅州台实际情况的结合,也是制作人员一定要准确把握的,否则只会成为四不像;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还定期组织节目编导与主持人进行业务交流与学习,通过观摩制作的节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提高他们采、拍、制作或主持的水平。因此,“走转改”实际上是一个契机,梅州台可以借这个机会认清自己的位置,认清与其他电视台的差距,以及梅州拥有的优势又是什么,给梅州台这个团队一次精神洗礼的机会。

第二是台与台之间合作氛围的培养。“转作风”就包含了改变闭门造车、不相往来的传统作风。梅州台决定在制作上真正“走基层”,把制作节目源的方法教给各县台,让各县台所辖区域每月定期完成2期lO分钟的节目,梅州台只在节目的质量上提出具体要求,其它方面由各县市台自由展现。梅州台这个播出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各县市台的积极性,一是给各台的主持人、编辑、记者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舞台;二是使各县市能自由地进行自我宣传。在梅州台的具体指导下,各台形成了“赶帮超”的劲头,使得节目的内容、形式不断创新,节目质量不断提高。

第2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摘 要:中古蟹摄和流摄在方言中的关系极少被关注,此二摄的合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特殊音变。今以河源“本地话”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相关方言土语,考察蟹流合流的具体表现,从语音结构特点和演变规律等方面探讨二摄合流的原因,并指出各地类似的语音现象并非毫无瓜葛的平行演变,这可从地缘关系、移民历史得到解释。

关键词 :方言 蟹摄 流摄 合流 原因

在讨论方言中古韵摄的分合时,流摄与效摄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今汉语方言中,中古流摄与效摄合流十分常见,而流摄与蟹摄发生关联的方言要少得多。因此蟹流二摄在方言中的关系极少被论及。但在对河源“本地话”的调查研究中,此二摄的表现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今广东河源市境内通行两种有一定差别的客方言口音,一种是“本地话”(或称“蛇话”“水源话”),另一种是常见的梅州、惠阳口音。前者主要分布在市区源城及东源县、龙川和连平两县的南部多个乡镇、和平县东南部的部分乡镇以及紫金县靠近源城的一些村镇,其他地方则为梅州、惠阳口音的客方言。河源“本地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鲜明特点,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如侯小英(2008)、严修鸿(2009、2013)、练春招等(2010),本文关注的是蟹流二摄的分合情况,目前未见相关论述。

总体上,河源境内的“本地话”①,大部分跟其他客方言一致,都是蟹流二摄判然有别,互不相混,但在有些地方,蟹摄与流摄的部分字合流,或表现出合流的趋势。

一、河源“本地话”蟹流二摄的分与合

蟹流二摄在河源“本地话”不同地点中有分有合,分多合少。从分布地域看,河源“本地话”中,蟹、流二摄合流的现象见于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骆湖、船塘等乡镇及与东源相邻的连平县忠信、大湖、绣缎等南部乡镇。源城从分从合的都有,以从合为主流,从分者少见,主要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估计是新老派之别,但目前尚未有足够充分的调查数据支持,故下文以新派(从合)、老派(从分)名之主要是为称说方便。

二、其他方言蟹流二摄合流的情况

相比之下,河源“本地话”蟹流二摄混读所涉及的范围与上述多数方言点大同小异,主体部分都是蟹摄一等和流摄一等,其中蟹摄一等的层次往往较复杂,流摄一等较单纯,即与流摄一等相混的蟹摄字只是一部分。具体字分派的差异与各点自身语音结构、演变情况等的不同有关,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体现。需要说明的是,蟹流发生混读的,也常牵涉到部分止摄字,如上所述,这是汉语语音史上止蟹合流的反映,此处不再赘述。

三、蟹流二摄合流的原因

(一)语音结构特点和演变规律上的解释

汉语语音发展史上,蟹摄和流摄并非关系密切的韵摄,何以在河源“本地话”等方言中发生合流?究其原因,可从内部语音结构特点和演变规律去寻找答案。

(二)地理、历史上的解释

由上文可知,二摄合流的方言在地理分布上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即多见于湖南、江西、粤北一带,这不禁引人思考:地缘关系在这一语音特征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我们认为,湖南、粤北一带的湘语、土话及赣语存在蟹流合流现象,应该并非纯属偶然的巧合。如果说上述语音特点、演变规律是内因,那么地理条件可能就是促成这些空间上相邻的方言土语发生相同或相近变化的外因。而四川仪陇和河源“本地话”的情况有所不同。仪陇地理上不近湖南,但其客家人多半迁自粤北[2](P520)。河源“本地话”蟹流合流的点,亦跟湖南、粤北无直接的地缘关系,二者不存在地理上的相邻、接触关系。然而从来源看,河源“本地话”与江西、粤北关系密切,“本地话”使用者的先民不少是由赣南经粤北迁入的。[4](P193~196)再加上“江西填湖广”的移民事实,则河源“本地话”、粤北、江西、湖南一带的方言土语在这一语音特点上的共性,应该也不是毫无瓜葛的平行演变。另外,“本地话”内部具备此类特点的方言点,都是地理上相邻,也应不排除相互之间的影响。地理因素造成的接触感染是促使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方言)在某些特征上趋同的重要外因,而音值近似、音系结构上的共性和音变的规律性,是不同方言点朝着相同演变路径前进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四、结语

河源“本地话”中蟹流二摄或分或合,“分”是相对保守的继承,“合”则体现了语音演变的创新。湖南、粤北一带也有少数方言土语存在类似蟹流合流的现象,各地二摄混读涉及的范围大同小异,主体部分都是蟹摄一等和流摄一等,混读后的音值不尽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摄混读的方言,今读主元音绝大多数为前元音,而河源“本地话”几乎都是主元音为后元音[?]的类型。河源“本地话”蟹流二摄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由于音值趋近而致合流,侯韵[i]尾化是二摄合流的前提。各地类似的语音现象可能并非毫无瓜葛的平行演变,这可从地缘关系、移民历史得到解释。

河源“本地话”中蟹流二摄的合流应属于晚期音变,这种音变在某些地点尚未稳定。如源城,此二摄从分与从合的现象并存,甚至在同一个家庭中都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我们调查过的上城街下角社区一户邱姓人家,父亲二摄有别,儿子却已混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老派从分,新派从合。实际情况更为复杂:1.同一年龄层同一类字的韵母音值都可能不同,如年轻人中就至少发现[u?i]、[uai]、[?i]三种不同的读音;2.同一个人对于同一类字可能有两种不同的读音,我们调查过一位从小在源城区长大的年轻女性,其侯韵字就有[uai]、[?i]两种韵母,“斗争、透、投、凑、构、侯”等相对较文的字读[-uai],“斗一斗、偷、豆、楼、篓、漏、勾、狗”等相对较白的字读[-?i];3.同一个字也可能有不同的读音(非文白之别),如个别发音人认为某个字的韵母读[u?i]或[?i]皆可。未变状态与已变状态共存共现,也就是说,源城蟹流二摄的合流尚未最终完成,但合流的趋势已成必然,毕竟[u?i]—[?i](老派)的对立特征太不明显,其共存格局极易瓦解。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4ZDB10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13AYY001]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东江流域‘本地话’与客粤方言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JDXM74001]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本文所用语料,除随文注明外,东源骆湖见严修鸿(2009),其他均为本人调查所得。本文采用调类标调法,数字1~8分别表示:1阴平、2阳平、3阴上、4阳上、5阴去、6阳去、7阴入、8阳入。

②有时或读[uai]。[u?i]与[uai]为自由变体,本文主要发音人以读[u?i]为常。

③湘东区、芦溪、上栗三点原文未提供读音;三者及上述“莲花”均属萍乡市范围。

④瞿建慧(2008:53)曾指出:辰溆片一般是“流摄开口一等、开口三等庄组字韵母的白读与蟹摄开口一等文读字合流”。

参考文献:

[1]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2]崔荣昌.四川境内的客方言[M].成都:巴蜀书社,2011.

[3]范俊军.郴州土话语音及词汇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

[4]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黄磊.邵东湘语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黄小平.江西宁都田头客家话两字组连读变调[J].方言,2010,(3).

[7]李如龙,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8]练春招,侯小英,刘立恒.客家古邑方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9]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0]刘祥友.湖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龙薇娜.绥宁湘语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2]麦耘.汉语语音史上“中古时期”内部阶段的划分——兼论早期韵图的性质[A].潘悟云主编.东方语言与文化[C].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2.

[13]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4]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5]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6]孙宜志.江西赣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17]严修鸿.河源惠州“本地话”语音特点概略(一)[A].甘于恩.南方语言学(第一辑)[C].北京: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18]严修鸿.河惠本地话的词汇概略[A].甘于恩.南方语言学(第五辑)[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19]张倩.赣南客家方言语音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第3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仿生;象物;营造意匠;龟城

中图分类号:TU91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8-37(10)

作者简介:吴庆洲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中心主任

1 引言

笔者写过“仿生象物――中国传统建筑意象探微”和“龟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二篇论文,谈到由于龟在中国古代的崇高地位,龟有天、地、人之象,龟长寿,加上龟有坚甲保护,可免受敌人侵害,中国古代城池、村寨及建筑,多有以龟为营造意象的。本文则研究已知的龟城。目前已知龟形城有二十多座,其中赣州、昆明、苏州、成都、梅州、平遥、商丘七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研究龟城发展、演变的轨迹,我们不妨把龟城按形成年代分为:一、隋以前出现的龟城,有苏州、成都、东魏邺城等;二、唐宋出现的龟城,有拓东城、赣州城、九江城、湖州城、慈城、浑源州城、同州城、乾州城等;三、明清出现的龟城,如昆明城、永泰城等。

2 隋以前出现的龟形城池

2.1 吴大城――神龟八卦模式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间之命建阖间大城(今苏州城前身),“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立闻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吴在辰,其位龙也,故小城南门上反羽为两鲵苗,以象龙角。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也。”(《吴越春秋》卷四)

吴大城象天法地,以天地为规划模式,在城门的种类、数目、方位、门上龙蛇的装饰、朝向等许多方面,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

由记载可知,楚人“象天法地”建造都邑的模式与周代《匠人》营国的王城形制是不同的。王城为方形,一边三门,宫城居中。吴大城并非正方形。据唐陆广微《吴地记》:“阖闾城,周敬王六年伍子胥筑。……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吴都赋》云:‘通门二八,水道陆衢’是也。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可知吴大城一边二门,水陆兼备。

吴大城乃今苏州城前身。宋代苏州城虽说经历代改建(图1),与吴大城已有所不同,“但城垣的范围位置改变不大。”《吴地记》又云:“罗城,作字形,周敬王丁亥造,……其城南北长十二里,东西九里,城中有大河,三横四直。苏州,名标十望,地号六雄,七县八门,皆通水陆。”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城邑》云:“自吴亡至今仅二千载,更历秦、汉、隋、唐之间,其城洫、门名,循而不变。”《吴郡图经续记・卷下・往迹》云:“阖闾城,即今郡城也。……郡城之状,如‘’字。唐乾符三年,刺史张傅尝修完此城。梁龙德中,钱氏又加以陶甓。”可见,宋城城池河道均与吴大城范围位置相近,城郭也呈字形,城的东北、西北、西南三城角均切角成折线状。

苏州所在,为水乡泽国,以神龟八卦模式进行规划设计,乃伍子胥的独到创意。苏州城自创建以来己历二千五百多个春秋,仍生机勃勃,长盛不衰,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龟城。

2.2 成都古城(图2)

成都城形似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记载:“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但一般都省称为龟城。

2.3 东魏邺城南城

以龟形规划设计的龟城还有不少。比如东魏邺城南城l图3)为龟形。东魏孝静帝于天平元年1534年)迁都邺,居邺故城。天平“二年(535年)八月,发众七万八千营新宫。元象元年(538年)九月,发畿内十万人城邺,四十日罢。二年,帝徙御新宫,即南城也。”(《历代宅京记:邺下》)

《邺中记》云:

“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高欢以北城窄隘,故令仆射高隆之更筑此城。掘得神龟,大逾方丈,其堵堞之状,咸以龟象焉。”

邺城南城近年曾进行探查,东西宽2800m,南北长3460m,城墙不呈直线而呈水波形,城门处作八字形。突出双阙,城角为圆形。城隅处为军事上攻击的重要目标。早在史前的古城中,在城隅处有特殊的处理,使其形状利于军事防御。

宋平江府城的东北、西北、西南三隅为折角形,对军事防御也是有利的。楚郢都纪南城也有三隅为折角形。

城墙呈水波形,利于城上守军观察及防御攻城之敌。城门作八字形,突出双阙,也是利于防御的。

2.4 夏县城(图4)

夏县,北魏太和十八年(499年)以安邑县改名,治所即今夏邑西北约7km的禹王城。战国的魏建都于此。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移治今夏县城。

据《光绪夏县志》卷二,建置志:

县城,土身,砖垛,似龟背。门五:东日朝阳,西日安定,南日南阳,北日北固,东南隅日云路。周五里一百三十七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五尺。创建于北魏神庸元年(428年)。

由记载可知,夏县城创建于公元428年,明清历代均有维修。

由《光绪夏县志》之卷五灾祥志可知,夏县城历史上多次受到地震之灾和洪水之灾。其城形似龟背,或许与选址于龟形山丘营建城邑,以减少洪水灾害有关。

2.5 吉州城(图5)

据光绪《吉州全志・城池》:周晋公子夷吾筑。明景泰初,知州王亨修。因山为城,周一里二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无池。嘉靖初,判官包钟,以鹿贼猖獗,创建外城,东筑土城二百五十丈,西筑石城二百二十丈,民赖以安。后知州蒋赐再增外城,计周四里,南临山涧,皆垒以大石。门四:东日太和,西日永康,北日洪北,南水门日定远,内城门日崇安。东西各建层楼,北建小楼,东门外城前筑建瓦城楼,日长宁。……

嘉庆初,知州蔡国臣以城甚湫溢,拆西城,以西关城为西门。自此以后,地方渐衰,文风不振,科甲遂绝。堪舆家皆日:城为龟蛇形。西城拆则泄龟之气,焉得不败。

从记载来看,吉州城最早由晋公子夷吾所筑。查记载,春秋周惠王十一年(公元前666年),晋献公命公子夷吾出居屈(今山西吉县北)。但屈邑在今吉县北,与吉州城不是一地,故《光绪吉州全志》所载吉州城最早为夷吾所筑不可靠。但称为龟蛇形的小城筑于隋之前是可以肯定的。

2.6 同州城(图6)

据《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城池>记载:

同州城池,即古大荔地。相传始建制类龟形,至唐易为方。城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九尺。 明弘治十五年,知州张鼎,建楼于上。

图6为明嘉靖《陕西通志》所刊“同州城图“,仍略具龟形。

2.7 沁水县城(图7)

沁水县在陕西省南部。其城形为龟形。据《光绪沁水县志》记载:

支分太行之秀,气联王屋之奇,龟蛇呈形,金水结聚,群山环拱,众壑潆洄。险出于天成,胜概收其精气(前令邱璐语)。

《光绪沁水县志》记载其城池:

隋开皇间筑,周二里一百步,池深一丈。东西北三门,门各有楼。其匾额,东日迎晖,西日纳爽,北日拱宸。明洪武间县丞陈德,正统中邑令贾茂,景泰中邑令张升,正德中邑令王溱,嘉靖中邑令张爵,万历中邑令扈文魁相继修筑。崇祯间流贼攻毁,署事州同张大为重修并溶濠。

3、唐宋出现的龟城

3.1 赣州府城为上水龟形(图8)

赣州府城为上水龟形。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赣州府》载:

赣州府城池:晋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于章、贡二水间。唐刺史卢光稠拓广其南,又东西南三面凿濠。

由这一记载可知,唐末刺史卢光稠拓建了赣州城。谁帮助他规划建造了这一龟形城呢?原来是风水大师杨筠松。

杨救贫名筠松,字益,号救贫。据《赣州府志》:“窦州杨筠松,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徒,卒于虔州于都药口坝。”

赣州的风水文化史,是从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州的三僚村授徒传艺开始的。

杨救贫携风水“秘籍”来到赣南,首先结识了割据赣州的卢光稠。卢光稠请杨救贫为其母亲择地建墓。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3华里的山坡上。

杨筠松先生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二处,卢光稠并请杨救贫择基地筑赣州城。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五年筑的土城,唐末卢光稠乘乱起兵,割据赣南后,请杨救贫为其择址建城。杨救贫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从风水学来看,赣州城有二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离方,属火)发脉,从崆洞山起始,宛延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支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此外,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储潭、汶潭。这三潭是赣州的三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王30余年。

3.2 昆明城(图9)

昆明城起源于唐代南诏国的拓东城。拓东城在设计上“以龟其形”(张道宗《纪古滇说集》),被称为“龟城”,表示了长久不衰的用意。元代以后,昆明城在城址上做了较大变动,明代又扩建为砖城,但龟城的特征仍保持下来,且为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

唐开元年间,南诏国王盛罗皮在晋宁修建了拓东城,“开元初,威成王(盛罗皮)册杨道清为显密圆通大义法师,塑大灵土主天神圣像日摩诃迦罗。筑滇之城以龟其形。五年,龟城完复。塑二神,一镇龟城之顶,一镇城之南。”显然,修建龟城、塑神像以镇神龟,目的就是使龟的灵气不外泄,永保晋宁长盛不衰。此龟城就在北面蛇山之下。蛇山之下的龟城,形成龟蛇相交,象征着生生不已、繁荣富裕。

3.3 九江古城

九江古城也呈龟形(图10)。宋岳珂《H史》载:“九江郡城。……城负江面山,形势盘据,三方阻水,颇难以攻取。开宝中,曹翰讨胡,则u年不下。或献计于翰曰:‘城形为上水龟,非腹胁不可攻。’从之,果得城。”

3.4 湖州古城(图11)

浙江湖州城,据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卷十四杂考:“湖城在唐为二十四里。元季张士诚遣潘元明筑而小之。周一十二里六十步,其僻省处在西门外直抵大溪入清塘一路尖地,则当时城形似上水龟,其省去即龟之首也。自元以前城中多寿考,今世鲜近百岁者。”

3.5 慈城(图12、13)

慈城在浙东平原,是人杰地灵的江南古县城。古城北倚丘陵,南面平原,南低北高,为山南水北,“负阴抱阳“的纯阳之地。为此,古城先民将城区设计成“坤卦”街衢,以通风纳凉,平衡阴阳。方志有记:“新城堞循山而起,街衢缩三衡六,方如棋局画像,坤爻a_整整……”

以后在“缩三衡六”基础上,改造城“龟背”状城区,意象为一只向北俯伏的“神龟”,正在汲饮慈湖“圣水”。汉儒董仲舒六世孙董黯定居古城,宋时王安石、元时罗贯中、明时祝枝山等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慕名而至,这就是古城的环境效应。

据《慈溪县志》记载,“自唐至清,共有进士519名”,而其中的70%――80%出自慈城。其中有状元4名、武状元1名,榜眼1名,探花3名、尚书5名、御史33名、知府40名、知县41名。古慈城,可谓人文荟萃的“宝地”。

3.6 浑源州城(图14,15)

浑源州,治所在浑源县,即令山西浑源县。据《顺治浑源州志》记载:“浑邑故城在州西二十里,横山左侧,峡水绕城环流。每值雷雨,泛涨为患,浸没城隍。且土性湿卤,民不堪居。迨至后唐,相今形脉,从东南来,结为立形如龟。东西高下,可奠民居,遂徒筑焉。城肖其形,雉蝶屈曲,宛若负书状。”

又据《乾隆浑源州志》记载:“迨唐,相今地形胜,中有一丘,其形如龟,东西高下,可奠民居,遂徒筑之。”由记载可知,浑源州城原常受洪灾,后以风水思想,选址于一山丘上建成,这山丘形如龟,城中间高,四周渐低,形如龟背,故以八卦形建成,“宛若负书状”。

3.7 乾州城(图16)

乾州,唐乾宁元年(894年)置,治所在奉天县(今陕西乾县)。

据《关中胜迹图志》记载:

奉天故城。《通志》:“唐德宗建中元年,术士桑道茂言:‘奉天有天子气,宜高大其城池。’乃命京兆发丁夫数千,推六军之士,筑奉天城。”《名山记》:“奉天城外象龟形,内列六街。”

3.8 梅州城(图17)

嘉应州(今梅州)城为龟形。

《光绪嘉应州志》卷四称州治形势:

金山为枕,梅溪如带,诸峰环拥,众水会流,诚山水秀区也。前志称:形如奔江之龟。

州志卷四又记载:

龟目井,在州治前街,东西二井相对。昔人以州治形势如龟,凿井两旁为目,以疏其气,因名。明嘉靖时,知县林修浚。今知州王之正复修浚,以灰土筑汲道、井栏,民甚便之。(王志)

《光绪嘉应州志》卷九记载州城池:

宋以前建置莫考。皇佑问侬智高反,陷邕州,围广州,岭外震动,郡邑皆,始筑土城为捍卫,周围四百五十丈三尺,即梅州城也。历宋及元,皆为梅州治。明洪武二年,省梅州为程乡县,知县樊思明自旧县治迁于州治,即州城为县城。

国朝雍正十一年,总督鄂尔达奏请改程乡县为直隶嘉应州,领兴、长、平、镇四县,而县城即为州城。

《光绪嘉应州志》记载:

老南门外含光楼,乾隆十一年,署知州王者辅建,又建观澜亭于楼侧。(王志)

《天津日报》社主办的《采风报》第200期有一则“一龟压在石柱下,度过二百四十一年”的报道:

最近,广东省梅县市在重修城南梅江畔的观澜亭时,人们在搬开千斤石柱的柱基后,发现一只又大又扁正微微颤动着的活龟。龟背上清清楚楚地留着石柱压下的印记,龟重3.5公斤,背面径宽30多厘米。

据《嘉应州志》记载,观澜亭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当时的知州王者辅迷信风水,据州城似龟形,正好在南门,便命人建亭,并在一只石柱上垫一只活龟,以保佑官运亨通,福禄永存。就这样,这只乌龟竟在地下度过241个春秋。

3.9 袁州城(图18)

袁州城为龟形。

据记载,袁州(今江西宜春)城内有龟鼻井、左右龟眉井和左右龟目井:

双清井,旧为龟鼻井,在府治东北甘棠坊。

扬清井,旧为左龟眉井,横二尺,长六尺,在府治北达里坊。

澄清井,旧为右龟眉井,横直同上,在县治前文会坊。

东明井,旧为左龟目井,阔丈余,在府治东北隅达里坊西。

西明井,旧为右龟目井,在古开元寺浴院后,即今县治前三十步,文会坊之西。世传府地形如龟,袁天罡于城内凿龟鼻、龟眉、龟目井,以全龟象,不专为民汲,亦取克制回禄之意。

袁天罡,又称袁天纲。益州成都人,仕隋(581-617)为盐官令。历唐太宗贞观年(627-649),为著名的相术士、风水大师。(《新唐书・袁天纲传》)

3.10 鹤庆府城

云南鹤庆府城池,宋段氏时筑。据光绪《鹤庆州志》卷10城池记载:“宋段氏时,高惠筑城,形如龟。”《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鹤庆府》记载:“元末倾圮。至明洪武初始设府洽,统以土酋,守以御所。洪武十五年,大理指挥脱列伯守御,恢郭旧址。原卑隘仅容戒伍,正统间易以文职。然郡而未城,非大观也。嘉靖庚子,知府周集改筑郭城,周围东三百一十四丈,南六十丈四尺有奇,西增三百一十五丈,北亦如之,增广三十五尺,计五里五分,高二丈二尺,厚二丈。南门月城一座,周围八十丈,高一丈四尺,厚九尺二寸。北门月城即旧城也。”据此记载,其新城在旧城之南边。

4、明清出现的龟城

4.1 昆明城(图19)

明代洪武年间建昆明城时,著名阴阳家汪湛海曾为考察山龙地脉,数载惨淡经营,要将昆明筑成“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的城池。

汪湛海设计构筑的昆明城像一龟形,南门是,北门是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和大南门、小南门是龟的四足。龟是一只灵龟,尾掉而动,所以北门瓮城的内城门向北,瓮城外门则不是朝北而朝东,是灵龟掉尾之义。大西门、小西门内门向东,小东门内门向西,外侧门则都向南,这又是寄寓龟之四足起动之意。只有大东门的内外门朝向一致,是因东方属木,取木宜伸而不宜屈之义。

把昆明城建造得像龟,是以城在蛇山之麓,与蛇山之气脉相接,形成龟蛇相交的状态。

4.2 平遥古城(图20)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传说筑自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在位)时,至今已有二千八百年历史。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扩建,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和“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依此为胜”的说法,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缩为龟状,其余三面皆直列无依”,“建门六座,南北各一,东面各二”,意为龟之头尾和四足,南门外又有二井,喻为龟眼。北门瓮城外门东向,似龟尾东甩。东西四门除亲翰门(下东门)内外门直通外,其余外门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似龟脚向前爬行。故有“龟城”之称。

4.3 嘉峪关城(图21)

嘉峪关城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结合处,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长城全线中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关隘,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嘉峪关的关城由内城、罗城和拥城(外城)组成。内城城形如龟,两门设瓮城,四隅建角楼,南北城墙中部建敌楼。罗城、外城亦呈龟形,成为坚固的金城汤池。马宁邦云:“此关地势天成,建筑得法,其形如龟,六面掩护,辎重及重心皆在正方形中,良法也。”

4.4 洪洞县城(图22)

洪洞县城也是龟形。

据民国《洪洞县志》记载其城池:

城垣高三丈三尺,周五里二百五十步奇。垛口二千二百九十有五。门六。

其城池志记载:“考县治,自隋改名洪洞,徒治今地,相传旧无城垣。至明正统十四年,刨筑土城,周围五里奇。”

即洪洞县城,自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才筑土城。隆庆二年(1568)筑成坚固的砖城。

4.5 神池县城(图23)

神池县城为龟形。

《光绪神池县志》记载:

明正统十三年,置神池口巡检司,有士城址。成化十五年筑堡。初与利民、三岔、八角,称四堡城。嘉靖十八年,巡抚陈讲,兵使王镐,以其形势迫狭,乃展筑焉,设守备中军仓大使各一员。万历四年,城始甓,东西修而南北狭,其形象龟。城西有,直抵神池,为探海之势。其上旧有海楼,今废。土人呼为龟城,取四灵之意也。……雍正三年,改堡为县,即以堡城为县郭,神池营在焉。

4.6 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寺摊乡老虎山北麓。西城平面略似龟,又名龟城。该城为云备副使邢云路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始建,次年6月建成。城周长1700m,高12m,四面筑有半圆形月城。城门南向,外筑瓮城,形似。城四周有护城河,宽约6m,深约2.5m。距北城墙25m处,筑大墩一座,墩东北有小墩5座,成一字形排列。城西有地下泉水串流城内五井之中,俗称“五脏”。

4.7 松山古城

孙宗文先生认为,松山古城也是一座龟城。

该城位于甘肃省天祝县松山乡松山村,由甘肃巡抚田乐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监筑,城座北向南,平面略呈正方形,分内外城。外城城垣东西长350余m,南北宽320多m,高约10m。黄土版筑。四角有角墩,长9m,宽8m,残高6.5m。四周有护城河,河宽约8m。城门在南,现城垣保存完整。

4.8 镇宁州城(图24)

据民国《贵州通志》记载:

镇宁州城:安庄卫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陆秉建,L似石。门四:东日朝阳,南日永清,西日镇夷,北日迎恩。周七百八十丈(嘉靖志)。乾隆三十年,知州邬绍文请帑重修。广大之,周五里八分有寄,月城水关共长千一百三十四丈。自捐白金万两助之。越二年告竣。城皆L以白石,晶洁如银,故俗有银镇之目。……城形如龟,中凸起,两端低洼。

4.9 荔波县城

据民国《贵州通志》记载:

荔波县城:清顺治十七年,知县王家正详请,迁于方村峨岭,是为今城。……筑土垣,周围一百八十二丈,高五尺,厚一尺五寸。开西南,北三门。……城在平地,前临荔水,后负屏山,其形如龟。

第4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研讨会收到论文133篇,分设“主旨发言”与“专题研讨”。冯明洋、乔建中、赵宋光、谢嘉幸、蔡际洲、杨民康、杜亚雄、田可文、田耀农等专家参会并做了主旨发言。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宋飞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起源由、目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阐释,认为″通过区域这一视角来解释某一民族、地区、音乐及人在其中的文化行为,将有更加宏观和整体性的视野,更有利于人们从文化中理解音乐、学习音乐、表演音乐″。冯明洋《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导论》提出岭南区域音乐研究选题应以“多元一体论、核心价值论、文化趋向论”为基础理论。乔建中以《心得与检讨:中国音乐地理研究30弁言》为题,分享了中国音乐地理研究三十年耕耘历程,阐释了中国音乐地理学研究中所应追求的学术、应用、文学目标。谢嘉幸《区域音乐研究: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化视野――以北京传统音乐节与太极传统音乐奖为例》论证了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所具有的“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化视野”特性。

分会场围绕以下议题展开专题研讨。

一、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教育研究

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区划问题》采用“文化区”的划分方法运用于高校课程中国传统音乐“音乐风格区”内容的教学设计;李莉《区域音乐史研究与地区高校“音乐史”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史专业为例》提出本地区高校音乐史课程中,将以“广西地区音乐史研究”与“音乐史专业教学”结合,完成地区高校区域音乐教育教学的学科体系构建。代表们还就地方本土音乐如何纳入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体系、高等音乐院校如何培养“非遗”文化人才、建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地方音乐研究机构”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进行有益探讨。

二、区域传统音乐资源的挖掘与传承

田耀农《区域音乐文化视野下的雅乐与雅乐的传承》以雅乐为研究对象,提出区域音乐文化的核心思想:音乐是文化的基本形态,文化种类的分布既有条状的跨越和交叉,又有块状的区域和地域;音乐的分布同样有条状的跨越、交叉和块状的区域、地域。杨玉成《“潮尔―呼麦”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表现形式――兼谈蒙古族呼麦的保护》、马达《谢导秀与当代岭南派古琴的传承与发展》等,均以传统音乐传承中的音乐现象、文化现象研究为切入点,关注区域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特征、文化特质、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参会代表还以无锡昆曲、广东音乐、南通地域音乐、商丘四平调、广西西江流域传统音乐、江西赣南于都客家唢呐等各地域传统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做了较为深入的学术梳理与分析工作。该议题全面呈现了我国区域音乐文化传统特点,并就全球化语境中地域音乐文化认同出现的危机及重构等问题展开讨论。

三、区域音乐研究理论与方法

冯明洋《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导论》提出大文化视野的区域音乐研究,应立足本土,放眼周边,联系整体,固元守本。杨民康《论云南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的文化圈―文化层特征――以南传佛教音乐文化圈为例》提倡和奉行将文化圈―文化层分析观念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范畴纳入跨界族群区域音乐研究的总体学术框架中。李敬民《论区域音乐研究的实证方法运用――以淮河流域的民间音乐的实证研究为例》呈现了西方实证性研究模式运用于区域音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高彩荣《陕州梆子是外来剧种吗?――兼谈行政区划与文化分区的错位》、张曦《“潮州音乐”还是“潮汕音乐”》均从名称、文献梳理和地理因素三个方面,对民间音乐本土身份问题进行了辨析。周凯模、吴迪、张曦、蒋燮《议题:阐释岭南音乐的方法讨论》将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岭南音乐,从活态传统、物质文化、行为方式、表达形态的四个表层问题切入,从各自的研究方向,尝试回答选择何种方式来解读岭南音乐,为区域音乐研究理论与方法构建更为广阔的讨论平台。

四、区域音乐个案研究

杜亚雄《宁夏回族民歌特色音调的解析和研究》根据作者多年在宁夏及整个西北地区进行田野和案头工作的经验,采用旋律分类法进行归类和解析,认为宁夏回族民歌音调分为两个较大类别。哈斯巴特尔《杭锦旗短调民歌音乐形态分析》宏观地把握和归纳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总体特征,通过杭锦旗短调民歌旋律结构及不同版本所具有的形态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对地域和区域两者之间的音乐风格差异和变融进行系统的梳理。何丽丽《〈金瓶梅〉与柳子戏关系考》、仲立斌《解析粤剧、粤曲中粤乐“唱腔化”的现象――从〈平湖秋月〉在粤剧、粤曲中的运用谈起》、袁环《长三角及周边地区滩簧声腔考辨》等均以文化区域为视角,考证与辨析戏曲声腔系统、曲牌发展的亲缘关系,呈现文化地域视角下传统音乐在旋律、板式、唱腔、形态、历史等方面的流变脉络,解析音乐文化现象内涵,探究传统的形成、流传与发展踪迹。

五、多学科视野与区域音乐研究

刘富琳《福建南词概述》运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田野与案头研究方法,走访艺人,搜集南词音乐,了解南词的表演方式、乐器和传承谱系,对福建南词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对南词的乐种属性进行了分析。陈雅先《景观生态学视野下原生态潮州大锣鼓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借鉴景观生态学原理解析当下潮州大锣鼓声音景观结构、民间音乐活动声音景观格局,探求有益于原生态传统音乐生存的声音环境。黄蕴兰《柳城壮欢音乐美学特点探析》以音乐美学为理论基础,通过不同地区的壮欢音乐比较,探析柳城壮欢音乐特点。雷嘉彦、杨娇娇《新疆乌恰县柯尔克孜族“婚嫁歌”的现代转型与文化适应》探讨柯尔克孜族在面对当代多样文化的冲突背景下维持传统的自我调适,阐释“婚嫁歌”的现代变迁及其在文化脉络中的意义。潘妍娜《传统音乐文化空间的建构、维持与变迁――当代广州粤曲茶座的调查与研究》、刘泽梅《广东汉乐、汉剧文化价值研究》、黄燕《梅州客家竹板歌的多元文化因素及其融合特征》、许璐《鄂州牌子锣变迁的文化阐释》、曾华宏《泉州北管的地域文化特征》均从物质空间与文化结构变迁、社会认同的改变等多元视角,审视文化空间视域中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变迁。

结 语

研讨会呈现以下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新进展:

其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全球化视野。田可文提出“把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特色的音乐文化放在同一认知平台上,以不怀偏见的态度进行研究,这是当今音乐文化研究整体观的充分体现”。冯明洋论证了“壮侗语族之方言及其歌乐文化自古都具有跨区跨国性,与东南亚、南洋诸岛及环太平洋文化都有渊源关系”。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取向更多地是源于不同民族音乐文化、音乐传统的差异性。相对于西方音乐学研究者更注重于研究异于本土音乐的其他音乐文化,我国学者则更多关注本土或本地域文化。参会学者在研究中展现出兼收并蓄的全球化区域音乐研究视野,提升了区域音乐文化研究高度。

其二,学科渗透引领新的理论研究突破口。学科间的差异性与交融性能引发对同一命题的多角度关注,并产生有意义的论题。杨民康提出将“‘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和‘跨族群―地域音乐比较研究’,视为理论和实践上互补、互渗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蔡际洲运用音乐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地理空间上把对象分为若干单元,并对不同区域内的代表乐种与音乐体裁进行描述”。学科渗透使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拥有不同视角,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多角度研究逐渐形成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特点。

其三,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离不开浸入式田野工作。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本质上是以田野研究为基础、以比较研究为原则的。杜亚雄、靳宗伟根据多年在宁夏及整个西北地区进行田野工作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采用匈牙利音乐学家巴托克的旋律分类法进行归类和解析,对宁夏回族民歌音调进行分类、分析?熏进而追溯来源。通过田野研究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寻找新视域,并因此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其四,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取向。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并非将生产学术知识作为首要目标,而应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有所担当。乔建中阐述了“构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与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强调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应深入社会开展田野工作,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并在社会与学校传承体系中有所作为和建树。

第5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更多精品资源来自文秘站

一、经营画面让内容如虎添翼

将画面套上“经营”二字,难免给人以投机取巧之感,似乎在玩弄技巧、欺骗观众。恐怕不少业内人士对此也不以为然。诚然,影视作品吸引人之处,首先在于内容。设想在9?11事件中一段用手机拍摄的极其业余、画质粗糙的现场视频,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影视作品内容思想之重要,和画面经营之关键,并不矛盾。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的一手珍贵资料自不必细究其布局、构图、主次,信息稀有决定了它的价值;然而大部分的影视作品属于有计划的创作,内容的谋篇布局和形式的谋篇布局都需要付出同等的心血。经营画面,是为了让内容以更讨好市场、更触动受众的形式亮相,先声夺人;让有意境、有氛围、有思想和内容的作品更容易被观众认可。当下影视作品的市场营销已经是一门成熟的专业化很强的工作,良好的市场营销能让影视作品有事半功倍的市场效果,谁也不会质疑它的必要性。画面经营相当于在前期阶段、在内容制作阶段就提前让产品营销提前介入,主动性会更强。

二、影视画面经营的基本原则

画面经营是一种电视艺术创作,但它不应该只是大师手中的绝艺;只有大多数影视工作者都掌握其基本原则和方法,画面经营才能发扬光大,成为我们创作时的下意识动作、成为习惯;也只有这样,电视作品的整体水准才会提高。画面经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以下几点。1、把画面最好的、最美丽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的顾客——观众。犹如去水果店买水果,我们看到面上的几个总是最大最好的,这会让你产生心理暗示:所有的水果都很好,在这里买没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这方面是佼佼者,不论是照片还是纪录片,他们的画面总是给人美轮美奂的冲击力,以至于全世界的观众几乎形成了一个心理定势:想看唯美得震撼心灵的画面,就看国家地理。这得益于长期以来他们对画面美感的极致追求,如果稍有瑕疵,那一定不会呈现给观众;2、努力放大画面卖点。哪怕它是臭名远扬的,也要臭到让人侧目;就好比卖臭豆腐的伙计更喜欢挑在风头上摆卖,借助风力将那份“臭”传得更远更广。例如香港电影自吴宇森式的慢镜头暴力美学后,对黑帮、警匪片的塑造似乎已经到头了,但杜琪峰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杜氏风格”成为新的瞩目焦点。尽管有人批评杜琪峰对画面的迷恋导致了电影情节的薄弱,但画面卖点正是他的作品吸引人之处。风格化的画面构图、沉稳的镜头运用、独特的氛围营造、拉伸的镜头、昏暗的音乐,灰暗但不乏亮色、悲哀却不失希望。杜琪峰把画面特点放大,也就完成了作品的成功经营。3、突出重点。坚决摈弃一切不利或影响卖点的东西,哪怕它是优美的、优秀的;会让观众分散注意力的一律从画面中剔除。这样的例子在影视创作中大量存在,前期可能拍摄了几千小时的镜头,但通过最终要剪辑只剩下几分钟。这几分钟里留下的必然都是最能吸引观众、最能表达主题的精华画面,让观众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画面上,以传达创作意图。如果创作者认为要做到以上三点还是存在难度,那还有一条简单易行的画面经营法则:排序。无论是摄影、摄像还是电脑编辑制作,首先把所有画面按照自己认可的重要性给标上序号,如1、2、3、4、5、6、7,或者A、B、C、D、E、F、G等;然后看它们在画面上所处的位置和它们的重要性是否相称:最突出为1、后者为2、再后为3,如有不一致马上调整,包括调整相机或摄像机的位置、焦距、景深,条件允许的话还可调整画面上东西的位置,包括人、物等,或者试着调整画面的光线,增减灯光的只数,直到它们的主次合乎你上面的顺序;最后,再审视画面,做减法,是否有些画面是不必要、可有可没有的,特别是重要性排名靠后的画面,设法将它们减去。排序法实际是上面三个法则的综合运用,较为简单易行,对创作者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求没有那么高。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专家,但只要他具备一般水准的画面意识,就能运用排序法经营画面,而且效果能保证不低于70%。

三、业精于勤

第6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 EGG 开商 梅县方言声调 入声

语音可以从发声和调音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共鸣调制产生的不同音色是调音音质,而通过发声产生的不同音质是发声音质。以往的声调实验研究基本属于调音音质的研究,即由口腔辐射出、以声波传递的声调的音高、音长等物理特性的分析,多未及声门状态。涉及声门状态的发声音质研究仅见个别研究,未见系统研究。

广东省梅州市是广东省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话,是客家方言的“标准语”。梅县话有六个声调,其中两个入声完整地保留了[p t k]三种塞尾。本文基于EGG信号从发声和调音音质两方面研究梅县方言声调,分析梅县方言的声调系统,并初步分析其发声类型。

1.实验介绍

1.1语料采集

(1)录音设备

录音设备有IBM笔记本电脑,Creative外接声卡,Sony话筒,调音台,美国KAY公司生产的CSL-4300B电子声门仪(EGG)。

(3)录音软件及参数设置

录音软件为Adobe Audition 1.5。录音采样率44100Hz,为双声道:左声道用SONY-ECM话筒采集语音信号,右声道用美国KAY公司的喉头仪采集EGG信号,解析度为32位。录音在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语音实验室的录音间进行。

1.2语音分析软件

(1)用美国KAY公司的Real-Time EGG Analysis软件提取EGG信号的基频、开商、速度商等数据。

(2)Praat5.2.02语音分析软件,用于语音标注。

(3)Matlab7.01,用于小波降噪和数据处理。

(4)Excel2003和SPSS17.0,用于统计分析和制作各类图表。

1.3 EGG信号的滤波和降噪

采集的声门阻抗信号,是声带振动的高频信号和喉头相对运动的低频信号的叠加,需要在提取有用参数之前进行滤波和降噪。本文采取傅里叶变换方法滤除与语言学研究无关的低频信号,借助软件Adobe Auditon 1.5进行滤波。本次实验降噪采用小波变换分析。

1.4语音标注和数据处理

(1)语音标注

实验使用Praat5.2.02软件进行语音样本标注。标注分为三层:第一层汉字音标层(HY),以声波图上语音的开始为音节的前边界,F2的终点为音节的后边界[文献8]。第二层为声韵层(SY),声母段和韵母段的切分以韵母段F2的出现为标准[文献8]。第三层为声调层(SD)。梅县方言音节末尾的鼻音音段所占时长较长,具有调位意义,我们视其为载调段的一部分。所以本文保留韵尾,以主要元音和韵尾作为声调负载段。

(2)数据处理

①提取声调段的数据。根据Praat标注提取的声调段的时间点即起点时间和末点时间,提取该时间段内EGG信号的基频、开商、速度商等参数,相关参数由Real-Time EGG Analysis软件提取。

②时间归一化处理。在Matlab中将提取的原始数据规整为等距离的20个点,进行时间归一化处理。

③内插三倍。

④统计分析和作图。在Excel中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图。

1.5发音合作人

古祥生,男,生于1950年10月,农民,初中文化,从小生活在广东梅县,主要说梅县话,也会说普通话。录音时间为2011年7月。

1.6实验词表

表1 梅县方言声调实验字表

2.梅县方言声调音高与时长实验研究

2.1音高研究

(1)单字调基频数据及T值曲线图

表2给出了梅县发音人的单字调基频均值(m)和标准差(s),单位Hz,P表示采样点,每个调类的样本为12个。

表2 梅县方言单字调基频均值及标准差(单位Hz)

本文采用T值法归一基频数据,公式如下。[文献3,10页]计算结果见表3。

T=5■(x、a、b分别为测点值、最大值、最小值)

表3 梅县方言单字调基频T值

根据表3制作梅县方言T值曲线图,见图1。

图1 梅县方言T值曲线图

(2)五度值

为解决T值转换成五度值时在临界点上的归属问题,我们采用刘俐李师提出的界域理论。[文献3,15-18页]阴平的T值除了末点是2.97,整体在4度内,根据界域的上下0.1的波动范围,规整为高平调44。阳平从1.38降到0.41,定为低降调21。上声从2.05略升至3.05后降到0.03,根据界域理论,规整为中降调31。去声从最高点降到1.63,为高降调52。阴入的降幅比上声要小,根据界域理论,最高点3.02可归入3度,末点0.94可归入2度,故为32。促声阳入在5度内,促而平,定为5。

表4 梅县方言单字调五度值

实验结果与传统描写有一些差异,但是和吕建国(2006)的实验分析结果很接近:阴平44,阳平21,上声31,去声52,阴入31,阳入5/55。

2.2时长研究

我们对梅县声调的绝对时长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文献3,3页]

ND■=■=■

式中ND■是标准化处理后的相对调长,D■是绝对调长值,m■是所有调类时长的均值,n是方言中调类的个数。表5是经过归一化处理后梅县单字调相对时长。梅县方言的单字调时长模式可归纳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

表5 梅县方言单字调相对时长

3.梅县方言声调发声类型研究

孔江平对五种不同发声类型的音调(基频)、开商、速度商及抖动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6。[文献2,187页]表中的数值表示每种参数大小的序列号,从1到5依次增大。

表6 五种发声类型EGG参数比较

在语言学中,开商=开相/周期,用于描述声门的松紧度。开商值越大表明声门的打开度越大,反之则越小。速度商=开启相/关闭相,是声门打开和关闭的速度比。在嗓音分析和语音合成上,开商可作为区别发声类型的主要变量。嗓音研究对开商的定义因声门评估方法的不同而异。[文献7,46-47页]

孔江平测得紧喉音的开商均值为47.56,高音调嗓音的开商均值是54.41,正常嗓音的开商均值为54.55,气嗓音的开商值均为56.62,气泡音的开商均值为65.86。[文献2,185页]这些具体数值不是绝对值,在不同方言、不同人群中会有变化。但以上发声类型的对比序列应该具有普适性。即以正常嗓音的开商为基准,其两侧值为非正常嗓音。开商值由小到大依次为:紧喉音〈高音调嗓音〈正常嗓音〈气嗓音〈气泡音。

尹基德(2010)通过开商、速度商、基频及基频抖动四个参数综合判断语流中的发声类型。[文献7,60页]

表7是本文提取的梅县6个单字调的开商、速度商、基频及基频抖动均值。

表7 梅县方言声调开商、速度商、基频和抖动均值

表中6个声调的开商值分三类,舒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为一类,整数均为53;去声与阳入为一类,整数为50;阴入为一类,整数55。如果按以上开商值由小到大的序列计,三个舒声调的开商值居中;去声与阳入小于53,在三个舒声调的左侧,可谓左离中;阴入大于53,在三个舒声调的右侧,可谓右离中。再观察基频抖动值,可分为两类:四个舒声调比较小,在0.6以下,两个入声调比较大,在0.7以上。将开商和基频抖动数据综合聚类,梅县6个单字调可分为三类:1)阴平、阳平、上声:开商值居中,基频抖动小;2)阴入、阳入:开商值离中,基频抖动大;3)去声开商离中,基频抖动小。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舒声的阴平、阳平、上声与两个入声形成对立。由此我们判断:阴平、阳平、上声属于正常嗓音,两个入声可能属于其他发声类型。去声的发声类型还不能判断。无论入声还是去声的发声类型,需要更详细的数据分析模型才能准确判断。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EGG信号的开商、速度商、基频和基频抖动参数,研究梅县方言的单字调及其发声类型。梅县的单字调系统为阴平44,阳平21,上声31,去声52,阴入32,阳入5。单字调时长模式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根据已有数据,判定梅县阴平、阳平、上声的发声类型为正常嗓音,阴入、阳入可能为其他发声类型。根据现有分析模型,尚不能判断去声的发声类型,也还不能确定阴入、阳入的具体发声类型。我们正在进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志,余啸海.MATLAB小波分析与应用(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孔江平.论语言发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俐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巴蜀书社,2007.

[4]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中国语文,2005-3.

[5]吕建国.梅县客家方言单字调和连续变调实验分析.嘉应学院学报,2006-8-4.

[6]宋益丹.基于EGG的吴语阻塞音发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7]尹基德.汉语韵律的嗓音发声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0.

第7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1 高校图书馆与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早在1919年,同志就指出:“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是藏书的地方,而为教育的机关。”可见图书馆与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少则几十个人,多则上百个人在共同工作着。其中图书馆的工作复杂,程序繁多。面对这一个系统工程,有序的运作非常重要。

1.2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日益增加,21世纪的读者需求也日益多样化。高校图书馆所面临信息量增加的问题为图书馆的管理留下了重大的考验:文献增加,信息污染严重等等。因此,要迅速的对高校图书馆工作合理安排及组织。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广泛的运用,要严密的组织,规范化操作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所以说,科学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要求的基本保证。

2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2.1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界先后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以对提高图书馆的质量。但是从整体来看,其管理问题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在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上,大部分的图书馆书目数量有限,经费不足导致设备落后及藏书有限,经常性阅读的书目藏书较少。

第二,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整合信息不够完善,网上归类资源只是简单的对相关几个网站进行链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读者的查找困难。对相关网上书目的查询阅读存在不全,全文数据库很少,开发的资源远远不及图书馆馆藏。用于电子版阅读的书目较少,存在印刷型书目较多。

第三,很多高校图书馆馆藏存在传统图书馆的传统观念,传统图书馆以书为本,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管理的信息载体单一。在评价图书馆上,藏书为第一标准,导致重藏轻用现象的出现。

第四,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问题。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升级,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自身素质需有待提高。今社会就业问题严峻存在,导致高校图书馆成为“领导亲属专属”,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图书馆人员安排造成文化程度层次不齐。而且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存在综合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等都有待提高。

第五,技术问题。在纸质出版物转化为电子版时出现扫描的文献内容不完整,字迹相反或字迹模糊等现象。造成对读者的阅读困难。

2.2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本质在于创新

总书记曾在一次全国科学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有效地阐述了创新的历史意义也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要求。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

获得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埃里克康尔在对中国听众谈论“成功科学家什么最重要”时候说:“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首先要学会的是创新。”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管理学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进步是他们现在都包含人们的精神和创新。所以说,创新是图书馆管理更好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管理方式有着太多的规则,期间存在不合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生事物的发展,创新难以在图书馆管理中实施,直接导致管理形式的老化。高校图书馆需要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

3 图书馆管理制度的设置

比尔盖茨在1997年6月12日出席西雅图召开的美国专门图书馆学会弟88届年会上,对图书馆员在新的时期的作用做出了高度评价:“图书馆贮藏有重要的信息资源,它在信息时代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中心作用”。图书馆管理的设置的目的就是最大的发挥图书馆的价值。只有实现其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图书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经济建设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全局出发,合理有效地组织图书馆文献资料,最大限度搞好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人做过统计,科技信息有70%是由图书馆提供的,其作用是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比拟的。

为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 在高校图书馆馆藏购置问题上。总得来说,要符合读者的需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在购置方面科学实施,比例科学,比如教材,参考书等经常性阅读的读物可适合买印刷型的,即可方便借阅,又可随身携带。因为此类书刊适用于借阅,消遣。又如学术图书,学术期刊,工具书,专利,文献索引等一些查询量不大的文献,用于查询的文献适合买电子版的,不用纸质文档。因为此类型的文献适用于查询,而且使用方便,用于多次重复使用。

随着改革开放,存在很多信息文化受到污染,图书馆在选择文献种类时,既要顾及读者大量的阅读量,载体类型的文献多样化,又要在质量上保证,精切挑选各种信息阅读。还要合理安排文献图书的比例。所以,种种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以及对工作的大量组织工作。图书馆管理再次存在着重任。

3.2 随着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高校图书馆也在同时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特点是馆藏多样化,工作标准化,技术自动化,贮存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组织管理网络化等等。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在操作上单一死板,而且管理方法也相对比较不健全。所以必须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适用现代科技手段。在高校图书馆其管理的理念也要有所改变。思维方式必须从机械论的线性思维转向整体论的系统思维或复杂系统思维。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必将对新时代的创新产生深刻影响。要开发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必须运用现代科技,可通过资源共享的协作方式,提高文献利用率。对此,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存在极大地挑战。

3.3 当今世界,文献的数字化,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是一个信息的组织者,再造者,也是知识创新的推动者。但是现当代图书管理员的素质跟需要对比相差甚远。其中存在的现象为:计算机,外语能力水平较低,在进行管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出现“计算机盲,外语盲”的情况呈大比例。在图书馆招收新的管理人员的时候,要严抓质量,最好选择复合型人才,以至于弥补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对现有的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培训其外语,计算机及专业知识。为确保高质量的人才保证,高校图书馆业应实行持有资格证上岗。在人事管理上,应合理分配资源,在高校图书馆的经费问题上。合理地使用人力和经费,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种设备等,达到利用最优化。总之,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才能是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当今和以后更长的时间里,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交流中心,而且是人类文化层次的象征。图书馆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实现图书馆的价值。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由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使社会的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有极大地变化和进步。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同时树立创新观念,改变其传统意识,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时代的前进要求图书馆管理不断创新,促进其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现有工作存在的优缺点,发挥现有的优势重新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功能,建立完整的的创新机制,激发各要素的最优功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彭俊玲,对专业图书馆导入知识管理的思考,《图书馆》2002.1

[3]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

[4]潘寅生,图书馆管理工作

[5]丁凤玲:《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4):99~100

[6]张庆家,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

第8篇:梅州文化论文范文

一、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

1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成绩现状

广东省是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发祥地之一,曾在1991年举办过第1届女子足球世界杯比赛。1990年12月11日,广东半球企业集团公司在中国足球协会、广东足球协会的指导下,成立广东半球女子足球俱乐部,这是中国第一个职业女子足球俱乐部。直至1996年5月,广州海印实业有限公司与广东女子足球队达成协议,成立广东海印女子足球俱乐部。广东女足从1983年建队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从建队时间来看我省女足运动开展的时间较早。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广东省女足运动从起步时稚嫩,到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前三名优异成绩,再到第9届全国运动会仅获第7名,竞赛成绩有明显波动。如今广东女子足球的水平在全国已经位居后列,近几年的全国女足联赛均未进入前8名,在全运会上也是未能进入前4名。

目前,广东省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我国其它女足强省(如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广东省现设有一、二、三线省女足代表队,地市体校青少年女足队伍主要分布在6个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佛山、梅州、湛江、江门,其他很多地区仍没有较好的开展女足运动,这样造成我省地市女足运动发展不平衡,后备人才选拔较为集中的不利因素。

2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管理现状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现设有竞赛部、技术部、人事部、财务部等一些基本的部门,而法律、商务开发等部门还没有设置。目前,省足球管理中心有专职管理人员20名,其中负责女足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有8名,大多数以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主,学历都是以“挂靠”大学的方式获得。

广东省女足一线成年队的管理体制属于省市体育管理中心管理体制。虽然是体育局与企业联办的女子足球俱乐部,但实质仍然是专业队管理体制。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以全运会、城运会、省市运动会比赛为依托,主要依赖国家投入,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训练、比赛和管理。而在经费管理上,广东省每年用于女足运动发展的费用,仅仅能够维持一线队伍的训练和比赛经费,基本没有能力帮助和扶持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3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广东省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各地市业余体校队伍为基础,采用逐级选拔的形式向上输送优秀人才。目前广东省青少年女足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主要以业余体校为主,普通中、小学和足球学校为辅。根据中国女子足球发展纲要的要求,广东省也相继成立了各年龄段的后备队伍。我省现有海印女子足球队(省队)、省二线队(预备队),目前,广东省足协将省体校女足队伍归为省三线队(预备队),这一举措促使我省女足各年龄段队伍的衔接趋于完善。虽然,省女足代表队的梯队建设情况趋于良好,但基层队伍的分布情况却不尽人如意,除珠三角地区女足设有业余体校、学校球队以外,其他经济落后地市的梯队建设十分欠缺。

4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竞赛现状

竞赛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同时也是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 广东省成年女足全年有较高质量的比赛场次约35~45场左右(包括全国女足超级联赛、联赛、锦标赛、足协杯和女足冬训期间比赛),而省女足二、三线队伍全年的参赛场次约为20~30场左右。我省各地市女足竞赛情况更不容乐观,地市代表队每年能参加的比赛仅有广东省女足锦标赛、U11冠军赛和四年一届的广东省运动会女足比赛。其中,由省足协主办的广东省锦标赛主要以U16、U15队伍为主,少年组的冠军赛规定为U11队伍参加。而省运会女足比赛对参赛年龄的规定较为宽松,参赛对象都是各地区的优秀运动员。各地市代表队每年参加省级正规比赛维持在10~20场,水平较弱的球队每年参加的比赛不足10场。

5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教练员现状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和省体育运动学校的一、二、三线女足球队共有在编专业女足教练员11名,全省各地注册的专、兼职的女足教练员约有35人左右。目前,广东省基层女足队伍教练员较为缺乏,除广州、深圳以及佛山等个别地市代表队能配备2~3名教练员外,其它球队仅配备1~2名,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教练员都是由体育教师转为专职教练员,或者是其他运动项目的教练在有比赛的时候客串女足教练工作。另外,各地市学校女足球队的教练员都是由学校的体育教师来担任。其中缺少女性教练员。

二、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对策

1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应抓住中国足协也将与教育部开展庞大的校园足球合作计划这样难得的机遇,并借鉴美国女足“体教结合”的成功培养经验,与省、市教育局和学校合作,建立系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条龙输送机制,将我省女足后备人才培养和运动员的出路等方面交托给学校,真正实现我省女足“体教结合”的培养方式。

2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要建立良好的女足督导制度,通过聘用资深的女足专家、管理人员,并成立督导小组,对足球开展与训练工作实施指导与监督,并定期对这些队伍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抽查,让我省的女子足球运动能够在正确、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发展。

3 广东省要加强与其他省市女足发达地区的交流、学习与合作,定期派相关人员对这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吸取经验,并在广东省内建立一个完整的竞赛体系,让各级的女足运动员每年都能够有一定的比赛数量。

4 重视我省女足科研教练员的培养,完善我省女足队伍科研教练员的配备工作,强调每个队伍必须要有科研人员,对女足球队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为科学选材打下良好的基础,推进我省女足运动的科学化发展。

5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的有关部门要抓住市场经济的需求,与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设为培养基地,从而拓宽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领域,切实解决女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9-31.

[2] 周毅等.中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现状、发展布局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2003, (1)

[3] 吴磊. 河南省青少年女子足球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07.

[4] 陈立新. 我国女足U18队伍建制不稳定的原因及其对策与建议[J].湖北体育科技,2006,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