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费用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科研经费存在各种不同的来源,在管理方面存在差异。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有各种来源,可能是国家拨款、可能是企事业单位的赞助、可能是学校自己凑集的资金,还可能是其他组织的捐赠等等。因为来源的不同,使用的管理手段也不可能一样,比如国家的划拨款,在管理方面是有专门的规定的,还要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因此要求是很严格的。相反的,来自于上级单位的科研经费,可以不看成是部门预算,管理就比较宽松。现阶段,有关如何管理高校科研经费,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现实当中,会出现各种管理方式。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不同部门也出台各种不同的规定,比如科技部就连续颁布了三个管理办法,主要是规定不同来源的高校科研经费如何管理。国家社科规划办下发了有关社会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同样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也下发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在地方,不同的省份和地区,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某些管理办法。因为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使管理工作更加的困难,实际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第二,科研经费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科目。高等院校在科研经费以及科研项目的管理方面,结合的不是很紧密,同时科研经费包含的内容也不完全符合会计科目设置,在对科研项目进行核算时,部分高等院校只是简单的管理经费总额,并没有细致的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在预算方面有明显的不足,执行起来也不是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没有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科研经费缺乏科学的支出结构,部分经费没有用于科研项目,或者是存在浪费现象。还有的利用科研项目的名义报销个人消费、将公款用于娱乐消遣、利用不真实的名单领取劳务费、利用不真实的合同转移资金等等。第四,在监管方面不是很健全。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体现预算的价值,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通常来说,高校在管理科研项目方面,是由课题组来负责的,个人的裁量权是比较大的,这使管理缺乏权威性。第五,科研经费在预算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科研经费主要指的是人力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都会采取统一核算的方式对教学经费以及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在审核某些特殊的指标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有关的文件进行,这样得出的预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需要。
二、高校如何科学的对科研经费进行财务上的管理
第一,要创建一个通用的管理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推动高校科研的顺利发展,创建一个通用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人力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此外,按照相关文件的精神,各所高校都应该编制通用的管理办法。政府相关部门要和高校联合起来,达成一致意见,可以更好的监督有关科经费的所有流程,比如如何拨转、财务的报销、经费的结余等等。要严格的审计科研经费,使科研经费真正的被使用在科研项目方面,对于这个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要坚决的抵制。第二,要对财务项目进行细致的划分。高校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做出一定的改变,财务科目必须是明晰的,以预算为基础正确的利用资金,对开支的情况进行控制。第三,在科研经费利用方面,高校应该建立评价体系。结合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参考经费总额、社会效应、技术含量以及预期利益等,认真考核科研经费,采取奖励以及惩罚的手段,推动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获得科研成果。第四,对预算编制管理进行完善,也就是说由项目主要责任人牵头,联合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的编制。在工作当中,要体现出财务人员的价值,可以为项目主要责任人提供有效信息,这样编制的预算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五,要加强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这个信息平台必须可以很好的连接多个职能部门,比如教育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可以随时的获得信息,将每一个环节都连接起来。要及时的更新财务软件,使管理方式更加的精密。
三、结语
(一)外部环境
科研劳务费用管理是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在制定和出台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过程中,均将科研劳务费用作为主要的管理费用用以监管,对于科研劳务费用的比例与所面向对象方面,均进行了明确和严格的限制。例如,我国所出台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中,对于科研劳务费用的开支进行了如下规定:“直接支付于参项研究博士、研究人员,不得超出经费的10%”;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都进行了如此规定:“支付给科研组成员中临时聘用人员”。就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具体情况而言,日趋清晰的政策约束导致企业科研经费的用途日趋无序化、多元化与模糊化。经费报销的内容日趋复杂,有一些项目组打着“助研费”等名号,对科研合作相关企业及人员名单进行了虚列,以便获得更多的科研劳务报酬。
(二)内部环境
当前,企业科研劳务费用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
1、劳务费用预算缺乏限制比例,导致套现情况严重。
除了重点科研项目或特殊项目之外,一般科研项目在进行经费预算过程中,往往缺乏清晰的分配比例。负责人员常常结合项目复杂程度及建设周期,对劳务费用进行部分预提,而且劳务费用的提取额所占经费总量比重较大,特别对于横向科研项目而言,企业同科研单位及人员共同商定,明确某一劳务费用分配比重,因而导致科研经费成为负责人员或利益群体谋取利益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导致项目劳务费用预算存在模糊化,致使负责人员同协作人员虚造专家名单及临时聘用者名单,用以套取高额的经费。当前,企业所出现的科研经费案件,多数均集中在套取劳务费方面,导致项目经费对于科研的贡献率大幅降低。
2、变相虚增科研成本。
当前,科研项目多注重结题成果评价,不注重项目经费的绩效考核,缺乏对于经费结构的科学分析和比较。申报项目、经费匹配方面未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经费多推行的是包干使用。因而存在部分负责人员,在显著约束劳务费用发放状况下,随意对项目经费支出范围进行拓展,变相虚增会议、差旅、材料、通讯等费用,用以购置个人支出,同科研劳务费用相抵减,极大地增加了科研成本。
3、有关发放对象的政策约束,引发各种违规现象。
无论对于社会科学基金或其他管理办法,对于“经费开支范围”等方面均未明确地列举劳务对象等问题,单纯将“劳务费”给予课题成员中临时聘用等人员。科研人员无法享受相应的劳动补偿或投入价值,其智力支出并未得到很好的回报,导致不少科研人员设法拓展支出,增加直接及间接费,继而享受经费补偿,导致违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在政策约束背景下,加快探索企业科研劳务薪酬管理有效途径。
二、优化企业科研劳务薪酬管理,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一)加强市场调研
依据企业的性质及相关行业目标、规模等一系列因素,对企业进行科学定位,与此同时,采用社会调查等方法,对企业科研人员岗位在市场上的薪酬情况进行调研,结合调研结果加以统计,为企业制定科学的科研劳务薪酬水平提供基本依据。市场调研旨在对企业薪酬制度市场竞争能力进行检验,关键在于该地区及行业竞争者薪酬情况。结合市场调查,对薪酬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对本企业薪酬水平进行分析和判断,确保所制定科研劳务薪酬水平的合理性,以保持其竞争力。
(二)岗位的确立与评价
确立岗位应结合企业已设立组织机构为依据,对科研部门职责进行明确,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目标,视科研部门工作量及难易程度而定,对科研岗位数进行确定。而岗位评价,即在岗位数已经明确的基础上,对部门的工作进行细化与分解,对各岗位人员工作范畴进行明确,结合年度总目标,对岗位工作加以量化处理。岗位的确立与评价能够使企业了解科研岗位责任、难易度及价值,以便为绩效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保障所构建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明确企业岗位间相对价值,以便纳入薪酬结构价值程序中。就企业科研劳务费用而言,所涉及科研岗位包括三种类型,即主持人或负责人岗位、协作者及专家岗位、提供科研素材及劳力的临时研究人员。根据各岗位人员参与项目科研程度及贡献程度不同,所获取劳务费用也不尽相同。科研项目负责人所投入时间及精力最多,因而享有劳务费用比例相对最大;协作者负责基础性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统计分析,文稿撰写等工作,因而所得报酬次之;专家为项目提供了评审及建设性意见,具有权威性,因而劳务费用较临时科研人员更高。
(三)建立健全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的构建,必须结合企业预期战略目标,对薪酬量进行明确,结合薪酬量加以分类,依据科研岗位难易、繁重、工作条件及重要程度,对各岗位薪酬量、种类及比重进行科学确定,结合具体的量化分,对各岗位人员的薪酬等级加以确定。构建薪酬结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及方法,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采用晋升、期权、福利等薪酬激励方式,量化到不同岗位,增加科研人员的价值感与成就感,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其忠诚度。具体进行劳务费用比重的设定时,应实事求是,结合科研工作具体情况,分类别进行劳务费用比例计提。结合项目分类情况,对项目经费用途进行明确,有侧重性地加以计提。当然,项目存在纵、横向之分,横向较纵向项目课题更多,可将计提控制在25%内。计提费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形成,由负责人对总量进行控制。此外,还可以结合欧美国家企业科研人员费用计提办法,由企业与科研负责人承担方共同协商,对管理费用进行设定。
(四)确立合理的薪酬标准
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企业薪酬体系加以调整,实现科研人员薪酬等级的货币化,继而对各岗位薪酬货币量加以明确。作为薪酬制度的标尺,薪酬标准成为衡量企业薪酬制度是否公平、是否存在竞争力的最终体现。因此,必须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及企业具体情况,构建薪酬标准调节与反馈机制。具体而言,立项后可预拨劳务费用总额度的30%左右,负责人针对科研人员支付前期劳务薪酬。在中期考核过程中,结合进度情况再拨付40%。结题后,负责人依据科研成果,领取剩余30%劳务费用,以保障项目顺利完成,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规范科研劳务薪酬管理。
(五)完善考评体系
应加快完善考评体系,为企业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平台,用以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也使其获得较劳务费用更具价值感及成就感的奖励,以便其将科研同自身职责与职业价值相结合,全身心投入科研开发中,逐步提高企业科研水平。
三、结束语
【关键词】 科研经费; 规范预算; 制度建设; 协作监督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不断扩大,医院科研工作无论在科研人才团队建设、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科研经费规模方面均发生了巨大改变。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为例,自2006—2012年以来,医院科研项目从几十个发展到几百个,科研经费规模从过去的几百万元发展到目前累计经费超过亿元,课题增长率逐年提升。医院科研工作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保证科研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仅2012年,卫生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对本院承担的几十个“十一五”重大课题进行审计。审计虽然对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在经费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执行与批复内容存在差异,超预算内容使用科研经费
首先表现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审计中发现,医院个别科研项目购置设备型号与预算所列示内容不一致:如:预算列示购买a设备,而实际购买时,发现b设备的功能比a设备更加全面而且价格便宜,在没有报批的情况下购买了b设备;其次表现在随意扩大预算内容,如在预算编制中未列示的情况下,在“测试化验加工费”、“材料费”中发放病例观察费、病例录入、病例采集等人员劳务费等;最后表现在预算内容调整频繁,既包括课题内部各种费用间的调整,也包括各课题之间的调整,且部分调整缺少必要的审批手续;此外,也存在项目立项后,上级科研部门未完全按照其申请数量下拨经费,下拨金额少于申请经费数额,致使原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进而导致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不合理的开支或不符合实际的支出。
(二)个别经费使用未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主要表现在科研经费在报销过程中,财务人员只关心票据是否真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而对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开支是否合规审核不严。科研课题经费在使用时未严格按相应经费的管理办法及国家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执行,如会议费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大型会议缺少会议通知、会期、会议人数等明细资料;有些费用超标,如差旅费;有些大额支出原始依据不足,难以界定支出与课题的相关性及合理性;另外还存在诸如设备、材料采购缺少入库手续、外拨合作经费缺少协议、合同或外拨单位非预算列示内容等情况。
(三)财务核算质量不高,数据准确性差
这主要体现在部分科研课题财务核算时调账频繁,费用科目核算混淆。产生调账频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财务部门在经费使用的记账过程中课题项目多,且有些项目名称类似导致错记;另一方面是前期支出环节未对各费用额度有效控制,造成一些费用超预算额度,故在课题结项审计时需要对账项进行调整,且个别调整手续不规范、不健全。产生费用类型核算混淆的主要内容是指财务记账时,费用归类发生错误,例如将通讯费、病人交通费、餐费在“材料费”中核算;将会议费误记入差旅费,差旅费误记入会议费等,造成财务核算结果有误,财务数据不准确。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首先,除少数课题外,医院主要作为主课题的任务单位或承担子课题,课题预算编制原则上应该由主课题及承担单位共同编制,但实际上预算批复后,往往由主课题方将批复的预算额度下达至医院课题负责人,预算内容可能与原申报内容有差异。如果课题负责人与主课题方缺少沟通,很容易造成实际执行内容与批复内容不一致。另外国家在医疗支出方面未建立一套科学、成熟的预算定额标准,课题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如果缺少与财务人员的配合,很容易导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合理性不够,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费用考虑不全面,编制内容较粗,预算经常会出现不能全面真实体现预算成本、虚列费用支出项目、预算编制不够详细、虚高申报等问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计划性差也给预算的执行和审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进而导致在实际报销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开支,使经费开支难以按预算内容执行。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医院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复杂,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自然科学基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市教委项目等。这些渠道的科研经费一般都有独立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为落实国家《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有关要求,不断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的管理与监督,财政部、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对科研经费政策进行了修订和改进。2006—2012年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新规定,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 〕159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218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教〔2012 〕277号)等。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在经费执行方面要求建立、健全与科研经费管理有关的内控制度,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滞后,旧制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难以满足现行经费管理的需要,应及时修订并加以完善。
(三)科研人员对合规、合理使用经费缺乏正确认识
工作中由于缺少对科研人员系统的培训和宣传,很多科研人员甚至包括科研管理者对哪些费用可以列支、哪些费用不能列支、费用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是什么等概念模糊。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对经费的错误、违规使用,或是在临近结题审计时心里没底、不踏实。另外,一些课题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在管理和使用承担的课题经费方面随心所欲,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身的能力争取来的,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经费,不需要受经费管理的严格要求,也正是这种观念导致了种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协作、沟通
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通力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项目的争取、项目级别的突破、到位经费的增幅以及成果的鉴定和评价。科研项目一般实行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在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环节,项目负责人没有让财务人员参与协助,而在经费使用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到科研管理部门申请报账,财务部门则只注重经费的收支核算,往往忽略对经费运行过程进行监督,不能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缺乏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配合,从而导致课题在结题验收检查中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的现状。
三、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
要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细化经费预算内容。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制定支出预算,使预算经济合理,既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又要增加经费的实操性,在不影响课题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和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必须随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的更新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满足现行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除了修订和健全新的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还应做好相关制度、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工作,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确保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项目实施中得以正确的贯彻和落实。
(三)各部门加强沟通、配合,严把经费支出审核关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配合尤为重要,只有部门联合才能真正起到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审核监督职责,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其次要规范报账流程、加强财务监管。财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岗位,科研财务人员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各费用类型的开支政策规定,在经费报销记账流程中,要注重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范围、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是否合规、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支出报销时是否符合相关合同的约定,票据、清单是否符合财务管理规定。财务人员还应定期对各科研项目开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时与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对账、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各项支出是否偏离预算,变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为科研进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进管理。
(四)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门。与国家审计、社会中介审计相比,内审部门充分了解单位各项内控制度,更容易发现并纠正经济上的违规现象。因此,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各类风险预警系统的积极作用。通过审计,发现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或漏洞,改进管理,增加效益,尤其是国家在对科研管理不断加强监督和改革时期,必须加强内审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合作,促使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控制措施 经费管理
一、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科技的改革,在高校中所承担的科研经费都在大幅度地增长,科研经费来源也逐渐变得多元化。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关系着科研项目的高质完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但是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统一要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经费管理不完善
高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首先横向经费管理简单套用纵向经费管理的办法导致管理过严。在纵向经费的管理有着及其严格的预算和审批,将这些运用到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会造成资金处于体外循环的状态,高校无法统一管理。还有的对于横向的科研经费管理过于宽松,高校只提取相关的管理费,其他的不再干涉,造成一些超范围的支出现象严重等等。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到科研工作人员积极去争取横向经费,这样的科研项目完全没有管理和效益可言。
(二)成本核算不完整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还存在着成本核算不完整的现象,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有着密切联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大多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都从教育事业费中支付其工资,横向科研工作中的大部分资源都是和教学的资源共享,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成本一般都是相互渗透,因此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本身在科研工作的成本核算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影响着科研经费的全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许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全面反映必须的项目成本,仅仅是对研究课题要产生的实验材料、科研调查等费用计入到成本预算中去,但在经费预算中的一些间接产生的费用,如劳务费、科研场所等这些细小的费用都没有列入到预算中去,因此在经费结算的项目中造成预算支出与实际的花费不符。
(三)资产管理不规范
科研经费主要是通过对外包揽研究项目而形成,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一旦入账就要经过多层管理单位提成,对于使用科研经费去购置的固定资产只是去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在财务部门只是反映出其金额,对于有重复的科研设备购置并不清楚,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真实性监督不到位,存在着资产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对科研资产的验收入库中其手续也不严格,对于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大多都是由科研工作人员保管并且使用,没有列入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这些都造成高校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造成管理隐患。
二、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控制措施
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运行使用情况,这不仅影响到高校发展改革的推行步伐,还关系到高校的反腐廉政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迫切需求。
(一)健全经费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机制。一是要将高校各类科研经费全部纳入学校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保证各项专款用在该用的课题上。依据中央规定的财务制度,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签订科研立项合同,严格监督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严格核定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范围以及标准,杜绝利用劳务和招待费等开支名目报销科研专项经费,严控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支出,确保科研专项经费用到实处。二是要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高校要善于发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工资等支出费用的管理。学校要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合理安排使用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以及业务经费,不得以任何形式预提项目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三是高校要积极主动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自觉配合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科研专项经费的审计,并定期要向社会和科研经费提供方公布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
(二)完善成本管理模式
目前,各高校还形成较好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积极制定有效的科研成本核算管理机制,要让成本核算做到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资金来源核算各项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的提取标准,财务同时将提取的管理经费按照规定纳入科研项目成本计算,并作为冲减高校教育事业费的开支项目,而项目管理费应从教育事业经费中开支。也可以参照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办法,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分为直接、间接和期间等费用,其中直接和间接费用按专题科研项目计入科研成本费用,而单位为科研活动产生的期间费用不计入成本费用,区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应加强对科研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将科研固定资产整体纳入到学校资产管理范畴,对已经购置的科研设备也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完善申报、审批、购置、验收以及登记等各项手续。如果出现项目科研人员调离,或者项目结题后,学校要组织财务等相关部门进行国有资产清理,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情况;同时要加强科研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切实提高科研设备利用率,各科研项目仪器设备要互相使用,避免分项目重复购置科研设备;要合理使用科研专项资金,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减少科研经费的浪费,不断提高学校的科研整体实力。
三、总结
随着高校向研究型的高校转变,高校中横向科研协作范围更加广泛,其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在高校的横向科研经费中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改善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来增强高校横向科研的辐射范围,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有助于高校参与市场竞争,能够加强与外界的合作高校的科研资源,以推进高校的横向科研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94-03
科研经费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是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合理有效的使用课题经费能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科技的投入,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还十分低下。本文力求较为深入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国家宏观政策的不足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为国家和高校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虽然现在科研项目在申报时都要求要编制经费预算,但是,由于现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加之课题负责人缺乏财经知识,编制的预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项目的实施进度往往脱节,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尚无完善的针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财政部、教育部尚未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如国家自然基金、“863”、“973”等计划项目也附带有相应的经费财务管理办法,科技部于2006年11月出台了“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够系统、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中国科技投入呈现立项和资金渠道多元化的格局。从来源渠道上看,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各主管部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科委等安排的科研项目;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各不相同,管理办法多,各级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不统一,执行难度大。同时,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没有制定出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导致中国科研经费管理在立项阶段的预算编制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统一,编制依据不足,指标论证不充分。(2)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重视度不够。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经费争取不重视科研经费管理,认为只要能立项,经费的支出预算只需按预算说明书允许支出的内容“编”就行,实行课题制,自然应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而项目负责人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要钱,抱着把经费争取下来再说的思想,没有对其项目进行仔细分析,没有对所需经费进行估算,一般自己定一个可能争取到的经费总额,随意将经费分配到各允许支出的科目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批准的课题预算是今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经费的实际支出提供合法依据,在课题结题时的经费决算、财务审计都要依据课题预算完成,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认识不够。(3)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高校投标立项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很多本来合理的预算支出条款在现阶段可能与正在执行的其他国家政策相冲突。首先,在实行课题制以来,科研项目的计划、预算编制由课题负责人负责,而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财务方面知识相对薄弱,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及各种客观原因,往往侧重于技术内容的论证,为编制预算而编预算,预算编制纯属闭门造车,同时编制完成的经费预算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造成经费预算编制不详细、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费用。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科研事业发展;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53-02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医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日益重视,科研经费的规模也日益庞大起来。随之,医院不断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1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现状
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都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1.1 科研项目的资料不共享,管理混乱
(1)目前,北京地区医院及研究所的科研课题项目名义上由其科研部门管理,但是实际上课题的申报工作却由不同部门去做,如:“优秀人才”类课题由党委办公室申报,“首发基金”由人事部门申报,“科研类”课题由科研处申报。在课题项目申报成功后各部门也未能到科研管理部门留档,只有资金到位后才通知科研部门,造成课题项目的预算书、任务书等资料不全面,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无法展开。
(2)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结题验收、向上级单位汇报等工作,忽视了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情况、使用进度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课题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掌握课题经费的使用进度。但因不能掌握课题经费的具体预算分配方案,而不能有效的控制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指标、结题时间的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
1.2 科研经费的管理不规范,管理办法不明确
(1)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项目进行中,只注重课题任务的完成程度,而忽视了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对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不是很清楚,导致在课题结题审计时才发现经费使用率低或经费使用不当。如:在项目任务书申报时并无测试费预算,却发生了付基因芯片测试费的情况。又如:劳务费使用不合规,存在课题组人员领取劳务费的现象。这与《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使用办法》中“第九条 项目(课题)经费支出范围(九)劳务费的规定不相符。
(2)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审核控制不严格,经费用途是否与科研课题有关,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研处与财务处均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导致有的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课题,为了结题或者课题检查,多个课题经费集中在某一个课题突击支出,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无序随意。而在医院医疗成本支出中又包含课题研究中使用的水、电、仪器设备等科研成本,无法按实际理清,从而增大医院公用成本支出。
(3)医院现阶段课题结题后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结题后继续使用剩余经费,报销与该课题无关费用。第二种是该课题经费长年挂账,我院在课题清查中发现有13个科研项目三年以上未有收支,余额累计几十万余元,未及时进行清理。造成课题结题,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2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 现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北京负有科研任务的医院及相关研究所的关注。为了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保证医院科研事业的展开,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就必须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1 完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医院要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好,就要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课题经费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级、省级、局级、所级、横向合作课题,这些课题经费虽有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但我们应根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定制出适应于本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方法、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结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应明确医院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2.2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医院应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与反馈信息,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进度的掌握,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课题经费的预算方案,使科研经费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中控制。有利于课题负责人随时查看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地实现了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3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控制力
加强项目课题预算管理工作,使项目预算经费科学化,合理化。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医院领导负责指导、科研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财务部门负责课题预算编制,这样可以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更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在课题实施中财务科定时告知科研处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进度,科研处与课题组及时与财务处进行经费问题沟通,实现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在项目课题结束时按照项目课题经费管理规定进行结算。提高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意识,按预算批复支出科研经费,提高预算控制力。
2.4 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 2012年实施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中强化科教经费管理,专门设置“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以及“待冲科教基金”科目,明确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纳入收支管理,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规范化。财务部门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认真稽核实施过程中课题经费的支出,根据课题开支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划分项目之间的费用,相互之间不得挪用,对超范围、超预算支出及时与课题负责人、科研处及时沟通调整,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共同督促项目经费使用。
2.5 加强科研经费监督和控制,保障科研经费的资金安全 在课题管理中完善内控审计制度,审计处应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使科研课题经费使用和签订合同与协议全部在监控中,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财务验收是进行课题验收的前提,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增强审计制约性和控制力,从而保证课题经费健康运行。
2.6 制定课题结题管理方案,避免出现结题不结账、长期挂账现象 针对医院科研项目在结题后,结余经费的使用不规范以及长期挂账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个方案来进行处理。有结题审计报告的,要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规定的结余经费使用范围和使用额度来使用结余经费。再有就是规定一个结余经费使用期限,如在规定期限内还未使用完,科研部门将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进行收回处理。
2.7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是由财务部门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课题名称、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经费来源及金额等相关资料,协助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物资部门、药房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课题编号设立课题库,以便财务部门在做出入库时能清晰地与医院大账分别进行核算。课题负责人需要在按合同约定如期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合理使用科研经费。设立专人负责课题经费的报账工作,建立经费使用登记本,随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确保课题经费不会超支。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合理化、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医院的科研事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机构 科研业务费 专项资金 管理 优化
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概述
公益性科研机构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一类科技创新活动主体,对我国科研水平、科技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基本科研业务费得到有效的利用,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的发展创新能力,在2006年,中央财政部设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本科研业务费在科研事业中的有效利用,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科研学科的发展与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科研人才培养。而要做到对基本科研费的有效利用,相关合理的资金使用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在2016年,中央财政部修订并发行了《2016年中央财务部修订并印发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表明了国家大力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态度,充分的发挥科研机构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引领与骨干作用,并进一步规范了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办法,以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该《管理办法》中关于基础业务费专项资金是使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是用来支持辅助我国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展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要符合公益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研究方向、体现创新性与前瞻性等。
(2)《管理办法》中要求,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科研机构中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负责的科研工作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年度预算的30%。
(3)对于合作研究项目,科研院所可以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联合院(所)外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合作研究经费一般不能拨至科研院所以外单位,确需外拨时应经管理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签订科研任务合同等。
(4)针对科研资金的使用规范,基本科研业务费具体开支范围由科研院所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基本科研业务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公务卡”结算。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从严控制现金支付。
(5)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连续两年未用完或者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项目中止等形成的剩余资金,报财政部确认为可留归单位使用的结余资金后,由科研院所按照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在两年内统筹安排。
三、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基本科研业务费成立以来,相关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也在逐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与创新。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完善相关章程与管理组织,并设立了专项资金评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申请的课题提出审查意见和遴选支持课题,并在符合研究所学科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资助原则进行择优支持。在审定资助课题的同时,也对所需科研经费逐项进行核定。至今为止,基本科研业务费及其管理办法的制定,对于调动我国青年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实施与成果的增长、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有较大的作用与成效。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取得的进步性成效面前,也不应忽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科研资金经费的使用范围不宽泛、使用年度不均衡、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不够、科研创新度不高等问题,不仅限制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再投入,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金浪费。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经费使用范围不够宽泛
在众多科研机构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科研项目中所需要的基础材料费用、测试化验费用、加工费用等等,都是保障科研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费用。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一些关键仪器、设备的缺乏,极大程度的制约了项目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二)经费使用年度间不均衡
不同的科研项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年度间任务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并且项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发展研究情况对研究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使得年度间的科研经费随着项目的调整有所变化,导致经费使用年度间不均衡。
(三)对重点项目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对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参与科研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科研机构的新近人才越来越多,课题申报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在基本科研业务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资金经费的使用就较为分散,资助的人数一多,经费就显得不够。这对一些重点项目的研究来说,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影响。
(四)科研创新度不够,课题产出较少
科研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突破、有发展。而在现阶段,科研项目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创新课题较少,科研成果也不够新颖,没有突破性。另外,有一些科研人员没有根据自己实际的研究水平去申请课题,导致申请的课题根本就不符合自己的真实水平,造成课题设立不切实际、难度过大等问题,最终导致经费使用没有或很少产出造成浪费。
四、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管理优化措施
面对当前科研机构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从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导师指导制、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加强对科研的全过程控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改进目前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一)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管理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金投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适用性较强、效果较好的观点与方法。对于一些有创新性的科研选题,在开始课题之前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确定可以进行实施后再进行试探性的投入,避免造成大面积的浪费。之后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成果进展,再进一步的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科研课题评价方面,科研机构要坚持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将对课题的评价,由以往对比任务书文本条款等固定框架,转变为对课题研究过程、结果的科学价值、学术价值评价。
另外,还要仔细分析预估承担科研课题的团队有较高的完成课题的能力与概率,保证科研结果能够顺利的进行产出,又要排除在科研过程中可能会对科研工作造成干扰的因素,为科研课题的进行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导师指导制
近年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申请基本科研业务费进行课题研究的大多是年轻人,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独立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大部分人的科研水平、研究经验等没有经过较多的实践与积累,因此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除了需要科研人员自己总结积累经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之外,由科研能力强、在综合素质高的“导师”带领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较好的方法。通过由科研经验丰富、道德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不仅能够对新型人才的研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培养,还能有效的帮助规划基本业务科研费的使用,使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效益。
(三)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社会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研机构也在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能力的科研及管理队伍,旨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宣传、咨询以及管理等服务,特别要重视项目申请书的审查、工作,避免出现形式漏洞影响科研工作的进行。另外,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单位内外的学术合作交流,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与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科研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经验。
(四)加强对科研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首先,根据科研单位的实际发展与具体规划,结合国家科技计划与科研费用的申请规范,有重点的对科研课题申请者进行考察评估,为申请科研课题、经费打好基础。在顺利申请科研课题后,要对科研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监督管理,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质量与效益。
其次,对于受资助的课题,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研究内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并应用重点检查、年中抽查以及年底提交书面报告等方式,用节点考察的方式对整体的研究过程进行把控分析。同时,对于没有按照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规定的,或是由于能力不足无法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有相关负责机构直接更换主持人。对于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预算执行,也要召开严格的监督、检查会议,进行审查、督促执行,酌情对无法按时顺利完成预算执行进度的,进行相应的资助经费核减。
最后,对于立项项目的研究进展与具体情况,要采取规范合理的措施进行审查,并设立相应的表彰或限制措施。对于项目认真计划并完成的、研究成果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以相应的奖励。对于研究发展较好且有继续延伸价值的项目,为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可以实施滚动资助方式,积极推荐争取高层次立项。而对于研究内容、人员等调整不当的,或者项目执行不力而不能导致项目顺利完成的,及时要求负责人进行纠正,适当的减缓拨助的经费,甚至中止或撤销不能继续执行的项目,并暂停其第二次申请专项资金的资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良好使用对于公益性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要依据财政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管理制度,成立专项资金评审学术委员会及专项办公室,实现对专项资金的科学化管理,并在制度上、组织机构上以及人员配置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实现科技兴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永明,董辉,刘伟利,张颖珍,佘义,杨翊.探讨基本科研业务费在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中的作用及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
[2]柴新.科研业务费管理出新规严控现金支付[N].中国财经报.2016(002)
[3]郝志鹏,张燕卿,曾希柏,杨春莉.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06)
[4]郑有川,胡培松.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管理初探[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03)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增加,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不符,甚至严重偏离,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被提上议程。本文从预算编制指导和项目设置、科目控制方式优化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经验和见解,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纵向科研经费 预决算 偏离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是国家科技研发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加,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而高校科研经费中大部分为纵向科研经费(笔者所在的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的75%),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从省部级及国家各个部委层面上申报批准立项的财政性经费,主要组成有:(1)国家级项目经费:指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厅、局、办等部门代表国家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2)省部级项目经费:指国家各部、委、厅、局、办自设项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兵团)委、厅、局、办等代表地方政府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3)地(厅)级项目经费:指各地(厅)级地方政府及部门自设项目经费。纵向科研课题经费一般金额较大,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多年来,高校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发现经费实际支出偏离了批复预算的范围或预算额度,预算调整频繁,有的课题甚至完全偏离预算,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突出,这也是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科研信誉至关重要。
高校纵向科研课题预算和决算偏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一,纵向课题承担人大多是学术型专业人员,因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即使有所了解也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文件等相关制度理解不清、概念模糊等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盲目、预算调整频繁、随意性大。第二,预算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因预算科目没有与核算系统中支出科目勾连,科研预算科目没有通过账务系统自动控制,会计人员在实际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只针对票据内容合理性进行报销,而无法考虑是否按预算科目的内容和额度进行报销。因无法实时控制,导致预算和决算的最终偏离。
二、对策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认为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有助于解决预算和决算“两张皮”问题。
(一)加强培训,做好预算编制和报销支出的指导服务工作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 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文件内容,每年在项目申报时,相关职能部门就预算编制及财务规范报销等事宜对科研承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而重点指导课题承担人对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相关支出内容范围的理解和掌握,根据课题需要正确归集相关费用,科学编制课题预算。重点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正确理解和掌握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内涵。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科研预算经费包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使用费,以及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无法单独计量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水电暖等费用;一般性管理费,指单位为课题管理而提取的管理费用;绩效支出费用,指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鼓励和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发生的奖励性质的支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民口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有关行业专项等纵向课题经费参照该口径设定预算开支范围。
2.对直接费用中部分预算科目列支内容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1)设备费。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租赁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于设备费国家在科研专项经费中是严格控制的,鼓励共享、试制、租赁,对于确有必要购买且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提供购买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及购买仪器设备的性能、价格及以后共享方案等说明报告。购买的仪器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要统一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其购置和报废统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该预算不得列支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及耗材,办公室或实验室日常维修改造费用。
(2)专用材料费。专用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耗各种必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而发生的采购、运输、装卸和整理等费用。专用材料费预算不得列支生产经营性材料、基建材料、普通办公材料。
(3)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学校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发生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及加工等费用。在课题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内进行测试化验加工,测试化验加工部门应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不是内部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不能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设备使用费、专用材料费等相关费用可在相应预算科目内列支。
(4)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等费用。这里强调的单独计量是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消耗的水、电、气、燃料可以通过装表计量,或可以按照其标注的单位时间平均消耗及预计运行时间计算计量。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应由间接费用开支,不能在直接费用中开支。应由个人负担的汽油费、过桥过路费等,不能在此预算中列支。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不支持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也不支持日常手机和办公固定电话的通讯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以及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支持专利维护费用。
(6)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在校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从2015年起劳务费预算不再做比例限制,课题承担人根据实际需要测算。这里劳务费发放人员包含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临时聘用且与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人员(含社会保险费);返聘的退休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非全日制用工人员(不含社会保险费)等。
(7)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归集到所有直接费用预算科目的支出。该预算科目属于申报课题时预算审查环节特别严格审查的一项内容,要求预算必须与课题密切相关且有理有据。其他费用预算可以列支财务验收审计费用、为新增设备安装使用的需要而对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维修改造的费用、科学考察或科学试验所用交通工具的租赁费或燃料费、土地租赁费、临床试验费、入户调查费、举办培训费、青苗补偿费等;不得列支财务咨询业务发生的费用;不得列支课题实施前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奖励支出以及不可预见费。
3.对预算调整事项的解释说明。
(1)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课题组申请,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财务检查、结题验收时确认。
(2)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用不得调增。
(3)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课题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启用高校财务管理平台系统,对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从项目立项、项目设置、科目设置、预算额度控制功能方面强化管理,减少甚至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例如在天财高校财务管理平台5.0系统中,首先,在科目设置时,单独设置一套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即预算额度控制科目。其次,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时,使用纵向科研支出所用科目(额度控制科目)加以限制。再次,在项目额度字典里,将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纵向科研项目明细预算科目相勾连,即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预算明细科目设为一致,可以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下级再设明细科目,以对应预算科目中具体的经济内容。最后,将国家批复的预算按照明细预算科目的金额录入额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纵向科研支出科目达到控制预算科目额度的目的,如下页所示。
按照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可以按照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专用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印刷费、科研协作费,一般管理费、绩效支出、管理费补助进行设置并将其初始化到财务系统额度控制字典中去。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科研支出的实际需要可以在三级支出科目下面再设置四级明细支出科目,以明确预算科目支出明细的具体内容。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财务人员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如果报销支出在预算科目范围及金额内,账务系统会自动保存,如果报销支出不在批复明细预算科目内或有超预算额度情况,账务系统自动提示且不能保存,这样实现了纵向科研经费在支出范围和支出额度上的自动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维护了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可以有效解决纵向科研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两张皮”问题。X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S].财教[2011]434 号.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立项过程中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 成本核算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完成某一任务或某项活动而确定的承担费用。在科研经费中,具体是指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分析测试费、实验室改造费、差旅费等。然而这些费用在项目的申报和下达过程中,缺乏相对准确的成本核算,这里面主要是很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科研管理部门为了满足各学科的“平衡”而常采取一锅端的均衡主义方式处理,结果造成有些课题经费明显不够用,而有些项目却不知如何开支,没有体现学科间的差异性,严重地影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没有建立完善、动态的管理体系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高校科研处主要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立项、跟踪项目进展、结题验收等,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争取项目的数量、经费的多少、成果鉴定等,而往往忽视了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支出核算,而忽略了项目各个具体内容的要求与经费投入所产生的效益等,使得财务监督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从表面上看来,科研经费的管理有科研处和财务处在管着,而实际上两个部门缺乏沟通,结果变成了“谁都管不着”。在项目主持人看来,项目是他们自已申请来和完成的,他们有支配权与使用权,于是“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而往往忽视了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和国家的财经制度,经费没有很好地使用在课题研究上,使得有限的经费不是100%的用于科学研究上,立项后经费的使用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展开。
(三)项目结余资金的处理结题不结账 由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一些已结题的项目在财务账面上一直还保留着,一些项目完成后还有许多“结余资金”,按照“结余留用”原则,自然归项目组使用,然而这些基金用在哪些方面无人过问,经费结余长期挂账, 甚至于出现十几年前经费本还在使用的现象。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进建议
(一)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加强经费预算管理 在项目的申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经费的各项预算,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预算的管理办法,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协助项目负责人搞好预算,从而避免由于预算的不准确性而使得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影响了课题的开展。
(二)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学院及项目承担者之间构建完善的经费管理体制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项牵涉许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靠各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产生科研经费应有的效益。对于科研经费财务部门往往没有力量收集、整理整个学校的科研项目信息,对于经费的支出、产生效益的情况分析等更是力不从心,因此科研管理部门要向财务部门提供项目的必要信息与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等,科研经费应设独立的账号,账务代码最好与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编号一致或有一定的相关性,以便于识别,方便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高校财务工作者要了解科研业务和相应的法规、政策,提高对科研经费的业务管理能力,并及时地向科研管理部门、项目承担者等反映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的财务信息,把财务监督职能发挥出来,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并产生相应的效益。对于随意使用科研经费,没有将经费真正用于科学研究的现象,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科研财务报销制度,例如在经费的报销程序上,可以借助专业学院的力理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业审核,防止科研经费作它用。而项目承担者要学习相关的财经政策,经常与相关部门沟通,自觉地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监督,开支严格按预算进行,注重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得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以采用网络式的电子政务管理方式,突破时空界限,财务部门可以从该网络系统上获取项目的相关信息,科研部门也可以直接从该网络上看到该项目的财务使用信息,同时要动态地反映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公开化的让各部门监督并定期检查,既规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监督职能也发挥出来了,确保经费的规范、合理使用,产生应有的效益。
(三)对结余经费的使用进行跟踪调查 对于已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应归该课题组继续作研究使用,但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应对结余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让项目承担者书面汇报结余经费的使用情况,是用于课题的后续研究还是用于申报新项目所做的前期工作,还是转入其它项目经费中使用,这样既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结余基金的用途。
(四)不同类型经费采取不同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激劢机制 对于不同来源的科技经费应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在纵向经费的管理上,应严格按照上级管理部门所制定的科技经费使用管理法规来执行,规范经费的使用。而对于横向经费的管理,应在遵守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以相对灵活,以有利于横向经费的完成并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科研人员在项目完成中付出劳动所应获取的酬劳,不同类型的项目更应有不同的激劢政策和措施。对基础性的研究项目,高校应尽可能的建立相应配套和奖励机制,在保证项目完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提成比例,从而提高科研人员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积极性;而对于一些技术开发性质的应用性项目,应注重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让承担单位与科研人员从中分成,最大限度地提高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技术转让项目所产生的纯利润,在学校提取一定管理费之后,剩余的应让项目承担者及所在单位按合同分成。但对于任何类型的科技经费,都不支持将本来应用在研究上的经费部分归个人所用,而应注重由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应有不同的管理办法与相应的激励机制。
(五)加强科研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 科研经费来源于政府或企业,在性质上属于国家资金,因此,凡是利用科研经费所购置的设备、图书等固定资产都应严格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的入库等手续,并确保这些固定资产的共享性,作为科研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本。
综上所述,科研经费是确保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其管理是一项牵涉许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便于沟通和监督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并采取相应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途径,注重经费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才能确保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展开,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用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