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1元谋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元谋县位于云南中西部,全县现有农田水利工程2707处,其中蓄水工程1846座(不含地头水柜),引水工程510处,提水工程351处。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8.05万亩,其中小型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2.63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70%。小型水利工程是元谋县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的重要来源,发挥着大中型水利工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元谋县水利工程大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建成的,管理方式在时期就已形成,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这种管理模式一直没有改变。全县集体管理的水利工程2344处,有效灌溉面积9.63万亩,占全县有效面积53%。

集体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分两种情况,一是村委管理,目前有42个村委管理58处水利工程,管理方式为村委负责水利设施管护维修、水费征收及聘任管护人员;二是村民小组自管,村民小组自管的水利工程2286处,其中1935处(主要是引水工程和小山塘)基本无人管理;有351处(主要是电灌站)平时由受益群众轮流值班,灌溉抽水时,聘用机手管理,费用按田亩分担,设备维修,渠道防渗补漏主要通过集资解决。

应该说按照“集体建设、集体所有、集体管理”的管理模式与时期的生产管理是相适应的,它为元谋县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水利设施的管理仍为集体管理。这种集体管理的管理方式与土地承包到户的经营方式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着以下问题:

(1)水利投入严重不足,灌溉效益下降。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元谋县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作为水利工程重点,政府对农田水利投入大幅减少。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经济迅速衰落,集体对水利的投入几乎为零。由于存在土地承包到户的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喝大锅水”的矛盾,农民对水利投入同样减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意识淡薄。上世纪’"年代在农村实行的义务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实行。

(2)水费征收困难,管理单位难已维持。水是商品的意识淡薄,农民习惯“喝大锅水”,用水少交费甚至不交费现象普遍。在元谋集体管理的蓄水工程、水工程基本不收费,电灌工程因要电抽水,所以收费,但也仅仅局限收交电费。由于管水人员收入低,正常的管护无法到位,渠道损坏、漏水、淤积严重,致使工程效益下降。

(3)水事纠纷不断。水事纠纷主要集中在跨村、屯灌溉的蓄引工程上,由于干旱少雨,来水减少,以及用水无序引发的水事纠纷,致使农户之间,村、屯之间矛盾升级,成为乡村不稳定的一个诱因。

3 影响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元谋县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通过政府的发动、政策的激励和投入的倾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力度不大,改革效果不明显。已改革的水利工程仅占全县水利工程总数的5%,远远低于云南全省平均水平。改革后的水利工程多数未完全步入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表现在:作为拍卖试点的苴林电灌站,因经营户缺乏资金更新设备,工程没有按计划如期抽水灌溉;承包经营的建车电灌站因设备老化,渠道渗漏、运行成本高,承包经营困难;协会运作十分困难,个别协会没有按协会章程运作,用水管理、水事纠纷仍然需要依靠村委出面协调,水利设施维修需要政府发动,协会会员不交水费现象仍然存在。

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政策因素。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是政府推行的。政策支持是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政策落实不到位,制度建设滞后,不利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元谋县制定这一政策时,存在保障措施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投入机制、领导责任制度等措施,影响了改革的力度。

(2)认识因素。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性质认识模糊,理解不够,改革信心不足,改革意识不强。因而在工作中措施不力。农户对改革认识不清,对改革的效果心存疑虑,参与意愿不强。

(3)贫困因素。小型水利工程所在地多为贫困乡,人多田少,农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尽管群众迫切要求维修水利渠道,更新设备。一些工程因投入较大,经济承受不起而无能为力,影响了农民对水利工程继续投入。群众对改革不同程度存在悲观情绪。

(4)投入因素。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小型水利投入由县级政府负责,期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没有专项资金。县级财政对水利投入一直很少。改革需要资金扶持,但由于没有资金投入渠道,致使部分干部群众对改革持观望态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5)运作因素。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是“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在这项工作中不可避免存在经验不足、工作粗糙的问题,尊重农民意愿不够。一些协会成立没有完全按程序进行,方法简单,章程和制度不健全,协会运作中没有很好的按照“一事一议”政策运作,存在协会决策者与会员之间的矛盾,会员积极性不高,造成协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水费征收困难。

4 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建议

当前是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有中央和省政策的支持,不能因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而畏缩不前,应在上级水利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的实际,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采取组织、技术、经济、管理上的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步伐。

(1)切实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这项工作单靠水利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才能全面完成。

(2)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是农村实行20年后,又一件大事,一些干部群众对改革思想上存在着顾虑,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缺乏了解,影响了改革的顺利开展。因此提高认识显得非常重要。应组织乡镇和试点村干部群众到改革先进县参观学习,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认识。通过他们的宣传,提高村民改革信心。新闻媒体应加强宣传,宣传改革的意义、内容、优惠政策、典型事例、先进经验。

(3)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改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元谋县水利工程较多,必须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开展改革工作。元谋县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一些坝区乡镇、村屯水资源相对丰富,用水条件较好,而一些山区乡镇、村屯水资源缺乏,用水条件差,群众对改善用水条件非常迫切。有必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摸清各类水利工程现状,群众的态度和意愿。对认识到位,拥护改革,要求通过改革改善用水条件的重点予以扶持,优先列入改革计划。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是“政府推动”,没有项目支持,没有政府资金的扶助,继续开展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难度将会很大。制定改革工作计划时,要与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等项目规划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的支持推进小型水利体制改革。

(4)建立激励机制。小型水利体制改革要靠“政府推动、政策拉动”两者缺一不可。2005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工作目标、实施原则和保障机制,并明确指出“财政部门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中央的政策是明确的。

(5)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坚持改革形式的多样性。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参与主体是受益村、屯的群众,政府不能越俎代疱,应以引导为主,尊重农民意愿,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改革形式,不搞一刀切。一些山塘小型电灌工程灌溉面积非常少,对这些小工程,多征求农民意见,改革形式可以采取承包、租赁,甚至拍卖。

(6)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就是要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是一个新生事物,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运作不规范现象在所难免,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促进协会运作更加规范。

第2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防汛工作扎实开展

今年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抓好防汛工作:一是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继全市防汛工作会议召开之后,4月2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由县防指成员单位、各乡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领导参加的全县防汛工作会议,迅速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下达了2012年防汛工作责任状、部署了全县防汛工作。二是落实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制度和汛期巡查制度,汛期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接传电话,掌握情况,做好记录,并做好汇报和处理工作。三是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2月初及时下达了我县中型蓄水工程运行计划,于4月18日下达了小型蓄水工程度汛方案,调整了汛限水位,明确了今年的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水库管理员。6月1日报将2012年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进行公示,各乡镇已对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修编进行了更新,落实负责制,并对危险区群众下发了明白卡。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也于3月底进行了修订。四是落实了水库(电站)安全度汛措施,为进一步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强化防范措施,确保水库电站安全度汛,要求全县所有水库电站制定安全度汛明白卡,明确存在的问题、管理及防汛责任人、下游群众转移地点、抢险队伍、抢险物资等,以确保水库电站发生险情时,有准备、有秩序地组织群众转移。为提高我县水库电站非常情况下应急转移预案实施能力,成立了县防汛应急救生队,县防汛应急救生队隶属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我县现已掌握操作技术和人员配备的实际情况,由县人武部、县畜牧水产局、县城管局、县水电局、程坊风景区管委会、抱子石电站等部门分组组成,下设5个抢险分队,汛期办公地点分设在各分队所属单位办公室,随时听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5月10日,人武部组织县防汛应急救生队在修河干流进行了防汛演练,县领导现场进行了讲话,演练由人武部部长负责指挥,组织了40名救生队员乘3艘冲锋舟4艘橡皮艇参加演练并取得圆满成功。五是组织了四次防汛检查,并对存在问题采取了措施处理。六是对修河干流及较大支流的重要电站进行了6次防汛泄洪调度,县领导坐镇指挥,加强了与省、市防汛及上游大段、东津电站的沟通,为下游滞洪削峰,减轻了防汛压力,同时通过调度修河干流的中型水库,预泄库容、错峰削峰,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如5月12日洪水洪峰4000m3/s干流未出现大的洪涝灾害。

(二)民生水利工程加速推进

坚持把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着眼点,大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着力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1、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加强对在建水库加固工程的管理、监督工作。666规划项目第二批6座小(1)型水库加固工程已完工,完成了法人验收及财务决算审计工作;666规划项目第三批4座小(1)型水库加固工程平均完成投资的95%;26座重点小(2)型水库加固工程平均完成投资的90%;2012年实施的34座重点小(2)型水库已完成了初步设计审查及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于6月1日完成招投标工作,目前已确定中标人,正在签订施工合同;完成《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统计、填报工作。

2、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已全面完成小农重点县3年建设任务,共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0.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17万亩,并得到项目区广大群众的赞扬。已完成古市镇月塘中型灌区、四都镇红旗水库中型灌区建设,大桥中型灌区工程正在实施。争取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3、安全饮水工程。认真做好2011年农饮项目黄龙、路口、润泉、太阳升等四项目建设扫尾,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万人,待省市验收。配合抓好今年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完成了今年7个项目实施方案报省厅审批,争取中央资金2500万元。完成了全县自来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已上报省评审。

4、河流治理工程。渎水河大桥镇集镇防洪工程已竣工验收,白岭镇乡镇防洪工程已完工,并发挥工程防洪效益,并取得成效。山口镇防洪工程建设目前工程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完成招标投标工作,并已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已全面开工,计划明年汛前完成。做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已完成了全丰、黄坳、古市、渣津等4个乡镇防洪工作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下达部分项目资金。

5、水毁修复工程。去年县里确定的水毁修复工程491处,已开工491处,完工491处,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工程量100%。为今年抗旱夺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6、以电代燃料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以电代燃料项目电源点建设并对黄港镇月山、安全、柘坑和征村乡车联、吴坪五个村计2685户10407人全面实施以电代燃优惠电价。

(三)乡镇防办能力建设扎实开展

我县乡镇防办能力建设已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各乡镇防办正常运行。乡镇防办设立了专门办公场所,均配备了电话、传真机、办公电脑等,制订了防汛值班制度等各项制度,自4月份起,已开始防汛值班,并做好了值班记录。

(四)水利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水利建设规划全面完成

完成了2013-2015年县民惠小水电代燃料实施方案,并通过了由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组织的审查和批复;完成了县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初步设计及审查工作,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编制了“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完成了县城城市防洪规划的修订及审查工作;已完成了全丰、黄坳、古市、渣津等4个乡镇防洪工作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和安溪水、北岸水、奉乡水、渣津水、杨津水、洋湖港水、渎水、东港水、杭口水等九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的申报;开展坤德活性炭和明辉化工节水工业项目的申报和山口镇茶园等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的申报工作,

(六)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规范

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强水利基础产业后劲,我们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水利工程的规范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方面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办事,杜绝了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一是抓好小型水库管理,严格按照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及县政府相关工程管理制度较好的完成了上游等10座重点小(一)型水库及新华等2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项目建设工程的监督、调度、建设管理和资料整理工作,对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每月组织考评,按时统计在建水库工程进度、质量,信息管理及编写病险水库月度工作总结。组织了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2处,二是抓好人饮工程管理,我县人饮工程比较多,为了抓好规范管理,我们成立了管理机构,确定了专管人员;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有据可依;制定了合理的收费标准,坚持了有偿用水制度;落实了维修责任,使人饮工程能长期运行;三是抓好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我县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健全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全县36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全部在县民政局进行了登记注册并进行了年检。

(七)水政执法和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大力开展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行政,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加强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水资源管理,涉水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的力度,积极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完成了2011年全县河道采砂规费清缴、扫尾工作。协调解决了多起涉河采砂矛盾纠纷。开展了新一年度的河道采砂许可,已办结了8起。接受并顺利通过省厅水行政执法考评复查,且获得全省水行政执法先进单位。

大力推进水资源论证,严把取水许可关。今年上半年开展了龙泉电站、黄溪电站和渣津水厂的水资源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开展了马坳水厂等十五个人饮项目和一个工业取水项目水资源报告表的编制和审查工作,核发取水许可证四个;加大水资源费的追缴力度。局发追缴水资源费的专题文件,规定对拖欠水资源的单位,在国家政策性扶助项目上不予支持。目前,聘请律师通过司法途径追缴水资源费陈欠,已取得较好效果。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金瞬胶粘剂工业节水示范项目已圆满完工并通过验收。开展坤德活性炭和明辉化工节水工业项目的申报和山口镇茶园等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深入农村开展节水知识宣传活动,讲授节水知识课二堂。

(八)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我局始终把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我局成功引进酷斯达鞋业有限公司入住何家店工业园,该企业总投资五千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三千万元。年生产成品鞋80万双,总产值1亿元以上,创利税500万元以上。跟踪服务三都电站工程,今年进资2500万元。机房本月底全面封顶,下月完成装机,大坝二期11月底完工,可望今年年底发电投产。

加大“跑部进厅”步伐,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今年主要从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小水电代燃料等方面争资,争取资金有望再上新台阶。目前已完成争资2500万元。

(九)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丰收

通过建立完善机关日常管理、目标考评等一系列制度规定,规范了机关工作行为;组织了4次集体学习,每人撰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调研文章,发展党员3名,转正7人;全面完成37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回复工作;全力配合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工作,投入4万余元,完成县七大工程任务。今年我局帮扶大桥镇界上村,按照工作要求:一是开展上户走访,工作组共走访38户,收集意见建议40条,并逐一进行梳理。二是制订了3年帮扶规划和今年的工作计划,根据走访汇集的意见建议和界上村的实际,制订了帮扶计划。已为该村甘家垅山塘除险落实了3万元帮扶资金,今年可望完成七件实事。界上村对我局帮扶工作非常满意。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我局下半年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七个重点”全力推进水利工作,努力实现水利事业新跨越、新发展。

“一个中心”即以防汛抗旱工作为中心,认真落实小(二)型以上水库的度汛方案和重点病险水库的防洪预案,严格执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加强乡镇防办建设,切实落实水库安全管理员和汛期巡查制度,全面开展防汛工作检查和督查,切实抓好水库安全整治,认真筹备防汛物资,努力做好抗洪抢险工作,确保不倒一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针对当前旱情发展趋势,竭力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七个重点”是:

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成666规划项目第二批、第三批共10座小(1)型水库加固工程;全面完成26座重点小(2)型水库加固工程;全面启动2012年34座重点小(2)型水库加固工程,并于年底完工;计划完成2013年25座地方一般小(2)型水库加固工程的初步设计审查及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

二、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争取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立项和1—2个中型灌区的维修改造项目。

三、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争取7个“千吨万人”饮水工程,解决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四、搞好河流综合治理:开展河道整治、清淤疏浚和堤防建设,以保护沿河村镇和农田,基本完成山口镇防洪工程的主体工程,启动全丰镇防洪工程。

五、规范水电建设管理:确保水电站运行安全,提高水电企业效益。加大农村小水电的管理和监督。依法负责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指导水库、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3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突出业务主线,各项业务工作取得新业绩。

1、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取得新进展,归集量稳步上升。一年来,我们抓住企业扩面这个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深入企业做工作,扩面工作卓有成效,制药厂等企业全员建立了公积金制度。到目前,扩面新增单位45个,新增职工6316人,完成全年计划的394.8%;归集量达17012万元,完成年计划(13000万元)的131%。截止目前,已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79383万元,余额56871万元。

2、加大公积金贷款和提取力度,公积金使用率明显提高。我们以提高职工购房能力、帮助职工解决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为目的,充分发挥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在贷款上适度放宽政策,出台对低缴存者的优惠政策,在贷款额度上既考虑职工对公积金的贡献度,又适当照顾中低收入者;对新缴存单位职工及刚参加工作的缴存者急需贷款购房的,在公积金缴存时间和额度要求上给予放宽;对外地引进人才在贷款额度上给予优惠。在公积金支取上,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适当放宽现有的支取政策,出台公积金贷款户每年支取的政策,使贷款户能充分利用自己缴存的公积金来减轻还贷压力。由于政策的优惠和倾斜,今年来贷款和支取业务发展迅速,全年贷款年计划5000万元,实际发放701户计1393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79%;提取年计划为5000万元,实际支取955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91%。截止目前,累计共向4703户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4529万元,贷款余额34043万元。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22512万元。社会效益显显著。

3、住房补贴审核工作继续有序平稳推进。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离退休人员及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的审核工作,已核准可享受住房补贴的总人数为12375人,共计金额21979万元,以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的住房补贴,从10月份开始进入申报审批阶段。70周岁以上的已在今年重阳节前逐步发放到位,60周岁以上的退休干部职工在春节前发放到位,全面完成了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发放工作。

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行风效能建设。

今年我们以争创县级文明单位、县级文明机关和县级青年文明号等一系列活动为抓手,来加强行风效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我们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在创建活动中,坚持周一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赴市委党校参加全市住房公积金单位廉政教育,政策业务和服务礼仪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到余杭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其他县内一些文明单位学习取经,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升了员工的政治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增强责任感和工作自觉性,也增强了文明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的意识。

同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并组织全体职工开展民主讨论会,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书,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不足和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梳理完善住房公积金发展的新思路。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突出重点,抓好服务质量。建立了《服务承诺》、《服务规范标准》等规章制度,深入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着装规范,仪表端正,礼貌用语,笑脸迎送。要求每个员工做到对待大户小户一个样,工作忙时闲时一个样,接待生人熟人一个样,服务单位和个人一个样,接受表扬和批评一个样。通过制度建设,使服务更加规范,更加标准化。单位全体员工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单位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工作规程、政策的透明度,及时在营业大厅、新闻媒体、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信息;加强服务环境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重视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和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在公积金贷款和支取上出台新举措,切实体现便民惠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开展联系村、社区、企业调研工作,认真仔细了解联系村、社区和企业的困难情况。针对铁顶山村村级组织涣散、组织基础差的情况,采取上党课开座谈会等形式,帮助村两委组织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党员和村干部的凝聚力。帮助村两委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指导他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积极与县钦寸水库建设工程指挥部联系,帮助村里落实钦寸水库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对改善村中道路设施、改善村民钦水工程和病危水库的维修提出许多实质性的建议,并与县相关部门联系,给予帮助。根据该村自然村分散装自来水难度大的情况,资助3万元挖地下水井,帮助村民解决饮用水困难。向村两委会赠送电脑等办公设施,帮助改善村委办公条件。组织职工走访结对户,连续两年向十户结对户送去慰问金1万元,慰问品4000多元,受到村民的好评。帮助联系企业出谋划策,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困境。为联系社区市中社区订《日报》16份。

第4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定不移围绕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抓中、省、市环保督察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这条主线,全面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全市基本形成了“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工作导向,环境保护工作呈现新局面。

一、以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增强班子队伍凝聚力

2017年6月6日至7月5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对市环保局开展了集中巡察,2017年8月25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市环保局召开了巡察情况反馈会议,反馈了存在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制定下发了《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市环境保护局情况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方案》,将巡察组反馈的四大类问题细化为29项具体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局党组先后召开专题研究整改工作4次,集中学习贯彻党的报告精神,再次深入学习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田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要求和论断,进一步健全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财经管理、人事管理、党内政治生活等一揽子制度机制20余项,开展交心谈心3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全局各项工作凝聚到局党组这个领导核心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的决定上来,在环境保护政策上决不搞变通、决不打折扣的落实环保责任和措施。

二、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得到深化巩固。大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联动体系,实行环保牵头,气象、农业、城管执法、住建等部门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机动车环保检测、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餐饮油烟治理、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等工作。中、省、市环保督察期间,全市共处理大气环境问题82个。截至9月底,全市已淘汰燃煤锅炉74台共176.29蒸吨,分别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2.5%、68.7%;已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94户,完成率44.7%,其余企业将于11月底前全部停产整治;全市120个加油站已完成油气回收治理104个,完成率86.6%;全市已淘汰黄标车(含老旧车)1800余辆,定期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51601辆,检测合格率99.04%;强化禁烧督查与考核,全年扣减有关辖区合计目标分值9.5分,工作经费16.5万元;完成100余家餐饮企业油烟治理工程;投入4110万元,加快实施志超科技、盛马化工、中腾能源等10余家企业涉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努力,今年1-9月,我市PM1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2016年下降7.5%;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优良天数为率为81.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据省“三大战役”办1-9月通报,我市已获省财政激励资金694.86万元。

二是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年,向上争取2017年涪江流域污染治理资金和水污染防治激励约束资金共计3046万元。强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问题整改,与取水设施无关的项目(设施)93个,整改环保部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65个。全市设立河长2875名,启动了“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饮用水源、城镇污水、工业企业污水、塘库堰肥水养殖、河道采砂及侵占河道等6大专项整治行动。已建污水处理厂60座,31座正常运转,日处理能力27.68万吨,在建18座,日处理能力7.78万吨。截止10月25日,禁养区内已关闭或搬迁724家,完成94.2%,适养区已完成治理730家,完成58.78%。会同船山区、经开区、河东新区启动了明月河、联盟河、米家河、开善河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抓紧抓实攻坚水生态环境改善。

三是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核实全市详查点位376个,工业企业43家,农用地土壤采样工作正在进行中,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已呈雏形。摸排工业企业遗留场地88处,完成8个国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土壤采样工作。梳理出全市130余个土壤污染风险源,确定了土壤环境监管重点名单。在全省率先完成土壤重点污染源遥感数据核实工作。编制并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工作方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工作方案2017年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部门和具体举措。向上争取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资金共计4200万元。主动对接环保厅调剂全市重金属总量指标,为微(光)电子产业、PCB电路板制造业发展争取发展空间。

三、以中省市环保督察及问题整改构建环保共治大格局

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为全力补齐生态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短板,结合实际,编制并出台《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市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等9个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改革方案和一揽子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的实施方案,搭建了与发改、经信、公安、国土、住建、规划、农业、水务、城管、气象等部门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污染防治、联合执法、绿色信贷、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协作配合新框架。

二是环保督察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迎接中省环保督察,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共查找398个,目前已完成整改248个。积极推进省级环保督察发现并移交的315个问题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255个。截至10月19日,全市经受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检阅,办结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市环保举报案件168件,全市已立案处罚涉及环境污染问题32件,累计罚款53.0万元,依纪依规严肃问责党员干部61名。

三是健全考核述职机制。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并出台《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市县(区)、市直园区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环保指标考核权重按10%折算计入各县(区)、市直园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总分,将环境质量、总量减排、重点任务、常态化管理等指标全部分解下达,今年8月份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县(区)和市直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述职制度。

四、以执法和监测为抓手保障环保工作有力有据

一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全市形成高压势态。2017年,全市通过“双随机”执法系统派发任务584起,年底前将全部执行到位,执行及行政处罚情况均在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上公开。全市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投诉问题678件,办结率100%。除此以外,我局大力开展“利剑斩污”、执法大练兵等活动,坚持铁腕执法,严厉打击一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截止10月27日,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投诉问题678件,全市共实施行政处罚163起,共计罚款684.544万元,行政拘留21件,查封扣押5件,限产、停产8件,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2件。其中,处罚金额超过2013年至2016年全市处罚金总额。蓬溪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办理了我市第一起环境犯罪案件——唐敏非法提铅案,该案一审判决唐敏被判有期徒刑2年,罚款5万元,没收46吨铅锭。形成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势态,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作贡献。

二是发挥环境监测“前哨”作用助力科学决策。2017年,环境监测以环境管理需求为导向,严格按照《2017年市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服务性监测和各项专项监测工作,为水、大气、土壤污染综合整治和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截至10月,共环境质量月报10期,环境质量季报3期,环境空气质量日报304期,空气质量预报信息304期。按时完成全市省控空气监测系统比对考核、臭氧的量值溯源、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调查等专项任务。对市辖区24家国、省控重点企业的排污情况开展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重点污染源监测性监测数据库和完善的数据报表;完成了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在涪江支流增设15个市级监测断面,深刻分析了涪江玉溪出川断面水质为Ⅲ类的原因;对4个县级饮用水源和4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监测,完成了涪江江油段水质异常应急监测等重要任务。同时,在省级及以上环境保护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流域水质现状及成因分析》《环境监测部门化学试剂库5S管理模式的探索》等技术性论文8篇。

五、环保服务发展保障有力

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依法依规落实对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切实做到“七不批、五不准”。稳步推进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和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工作。截至10月底,市本级通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100个,受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79家;整顿完成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2144个,其中:完善备案1215个、整顿规范847个、淘汰关闭82个,完成率94.3%。

二是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大气、水等各类污染物进行统一规范和约束,实施“一证式”管理,推行“一企一证”,促使企事业单位持证按证排污,减少重复申报,减轻企事业单位负担。截至目前,完成第一批6家造纸企业、1家自备电厂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完成39家老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52家排污许可证年审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第二批水泥、氮肥、石化、印染及钢铁5个行业8家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办理工作。

三是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严格辐射环境与防护措施,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实行逐级落实辐射安全责任体制,积极回复并消除群众对电磁辐射的疑虑。截至10月底,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1个,延续审批1个,重新申领审批7个,变更审批8个,吊销2个,完成了安居乌木110千伏变电站至安居110千伏变电站输变电工程、四川美青化工有限公司110千伏变电站工程等2个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是严格监管和处置危险废物。2017年审批、备案全市300余家企业1200余批次危险废物转移处置计划,累计转移处置各类危险废物超过1万吨。核发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起。积极加强与卫计、交运等部门联动,开展年度危废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公报、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危险废物台账不清、去向不明等监管难题,强化了危险废物监管能力。

五是扎实开展环境应急管理与演练。组织开展“环境安全月”、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督办等专项行动,在大英开展综合风险应急演练。制定下发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完善了市环境安全风险源名册64家,完成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130家。

六是大力推动环保宣教多样化。以“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性多样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做好阵地宣传。我局坚持开展“环保开放日”活动,让公众走进环保、了解环保,营造宣传环保的热潮。印发了《市环境保护局政务公开办法》《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职责分工方案(试行)》,利用“两微一网”积极宣传和报道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要理论、环保动态等讯息,截至目前,通过官方微博信息475条,公众号信息52条,门户网站信息1180条。

六、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按计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将枯井村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和落实列入党组会、局务会重点研究内容,制定年度帮扶方案,帮助枯井村制定完善年度脱贫计划,将结对帮扶、产业帮扶等列入年度重点帮扶内容。落实帮扶项目和专项经费,保障各项经费落实。局主要领导亲自组织研究脱贫攻坚各项帮扶任务进展,每半月听取“第一书记”专题汇报脱贫攻坚工作,班子成员分期、分批到枯井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进展情况,确保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有序推进。

二是精准支持脱贫项目。派1名同志驻枯井村专门协助开展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帮助村上制定了村集体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专项资金25万元用于村集体养牛基地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完善了养牛基地雨污分流系统及管网、干粪堆棚、沼液储存池、提升泵及管网建设。支持5万元帮助村上发展雷竹种植和跑山鸡养殖产业。支持1万元作为枯井村老年协会活动经费,开展九九重阳团拜会等活动。发动全局干部职工购买枯井村集体养牛基地牛肉,支持村集体经济增收。

三是强化对枯井村指导、督查。开展了“收集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大走访工作。加强入户感恩教育和宣传,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开展了2次脱贫攻坚全覆盖督查。重点听取了村三委和“5+2”帮扶力量工作汇报,对全村130户贫困户实行全覆盖督查,并随机走访了非贫困户。同时,按照全市帮扶干部工作会要求,开展帮扶干部培训,督促帮扶干部按要求到村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为迎接省、市验收做准备。

七、2018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加力抓好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严格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原有的标准、要求和程序,制定长效机制固化现有经验。在中、省督察反馈的问题、突出问题的整治、环境反映的问题中再梳理、再分析,将整改“回头看”常态化,强化查处问责。坚持属地原则,坚持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的工作方法不变。坚持问题导向,新旧问题都要建立整改清单,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整改方案、一套班子负责”的要求和“五个不放过”的原则,逐个办结销号。

(二)保持力度不变做好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对巡视整改工作紧抓不放。对已基本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需要较长时间整改的项目,紧盯不放,做到边整边改、立行立改。着力建章立制,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加快完善我局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并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加强督促检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三)大气污染防治再添措施。紧紧围绕《蓝天保卫行动方案(2017-2020)》和“2020年全面达标”的目标,加快编制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研究出台我市蓝天保卫行动方案及2018年度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为我市空气质量再提升再添举措。

(四)水污染防治抓重点领域。强化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渠河取水口北移工程以及完成集中式饮用水环境问题整改,按照统一打包建设运营三年计划有序推进各县(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五)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工作方案》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工作方案2017年工作计划》,统筹安排、落实好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督促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土壤污染防治职能职责,扎实推动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第5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主要年度工作目标:计划生育统计准确率达97%以上,信息覆盖率达98%以上,正确率达95%以上;合法生育率达到98%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8%以上;流动人口合法生育率98%以上,与户籍地联系率、建档率、验证率、发证率达到92%以上,“关爱加盟”知晓率达75%以上。

根据群众在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和上级要求,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狠抓“两个落实”,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七项重点”,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狠抓“两个落实”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强化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认真学习《意见》精神。依托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人口学校,采取专题讲座、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面向党工委领导、驻街单位、街道和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搞好专题学习培训,重点学习《意见》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和新措施、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强化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措施、《意见》中的人口计生政策体系等内容,深刻领会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学精学深学透,把党工委领导和管区计生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强化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把对《意见》的宣传纳入街道、驻街单位宣传总体规划之中。充分利用网络、人口学校等宣传教育平台,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双进、双建”等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意见》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政策。结合管区实际开展集中宣传,形成声势浩大的宣传氛围,使《意见》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社会各界明确:人口计生工作没有放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

(二)抓好计生惠民政策体系的建立和落实,确保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面落实好各项已出台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程序,落实已出台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重点抓好“五奖”、“四救助”“四免”、“一优惠”等计生惠民政策的落实。严格抓好计生惠民政策的落实。一是做好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工作。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做好目标人群的确认工作,确保特别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做好向自愿退回二孩《生育证》人员退还二孩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工作。三是贯彻落实上级新出台的计生惠民政策。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生殖健康查体、孕环情监测、0-3岁儿童查体等免费计生技术服务。

二、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考勤签到、请销假制度、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制定学习制度鼓励计生干部挤时间自学,边干边学,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制定考勤签到、请销假制度,增强计生干部的纪律性;制定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把目标量化到人,把责任落实到人,把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制定建立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开展工作。

2、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指导制度,加强对居级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指导。去年9月社区居委会换届后,新上任了六名计生主任,对计生工作有一定的影响,计生办要发挥每周例会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的作用,开展大培训、单独教练等形式多样的形式进行业务指导,从强化社区计生干部的责任感、进取心入手,提高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居计生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哪些知识,每位居计生工作人员自身有什么特点,街计生工作人员必须一清二楚,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该强化培训的要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居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工作布置后必须定期检查和督查,掌握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要帮助分析原因,加强督促。

三、强化“七项重点”

1、扎实开展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清理清查、强化培训、反馈信息、整改落实等措施,严格落实街道、居计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全面普查辖区内育龄妇女信息,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流动人口协管员的职责与考核力度,提高协管员的工作能力,实现城区计生无缝隙覆盖和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建立街道领导联系驻街单位、居委会制度,定期深入基层,指导计生工作。建立街对居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的考核制度,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增强现居住地和户籍地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加强城区人户分离人口的计生工作,引导更多的单位为流动人口提供优惠服务,使更多的流动人口从“关爱加盟连锁服务活动”中受益。

2、强化依法管理与维权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推进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利用多种形式在社区、广场、公益课堂和人口学校进行宣传,把执法过程变成宣传法律法规,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办理《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时率和规范率均达100%。做好计生依法行政公开、公示工作,按照《规范》要求,发挥信息引导作用,主动把工作做到前面,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分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工作,从尊重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出发,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尊重群众的民利,畅通法律救济渠道,加强行政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程度,增强人口计生部门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严格查处有意瞒报、漏报、错报人口出生和出生性别行为,建立及时通报制度,形成违法生育清理清查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以纠正育龄妇女漏管、出生错瞒漏报、全面落实现居住地统计管理体制、落实现居住地管理责任为主的违法生育集中清理清查活动,彻底扭转对违法生育案件麻木不仁,有意拖延不处理,故意隐瞒不上报等现象,切实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和人口信息的覆盖率、准确率和及时率。

3、做好随访工作,提高优质服务工作水平和能力。完善社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化“一刻钟技术服务圈”品牌,继续开展“知心”技术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强化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为育龄群众提供“知心”服务。今年要依托金门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把做好计生技术服务随访工作作为满足群众需求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孕期、产后、术后随访服务工作,落实孕环情监测和免费生殖健康专项查体工作,对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使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

4、做好迎奥运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我管区的良好形象。搞好迎奥运新闻宣传工作。制定并落实对外宣传应急预案,做好奥运计生宣传工作。开展以“青春健康”为主题的大、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服务活动,提高大、中学生生殖健康保健意识和能力,开展以“温馨金门、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活动。

5、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对流动人口实行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在物业小区、写字楼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结合“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关爱加盟连锁服务活动”,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管辖谁服务”的原则,完善流动人口经常性管理与服务机制,将流动人口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企业、集贸市场等组建计生协会,发挥计生协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做好流动人口网上信息交流工作。

6、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工作规范化建设,努力使育龄妇女基础信息的覆盖率和准确性达到上级的要求。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街、居微机操作人员素质和应用水平上,利用网络开展便民服务,全面实现居级管理服务信息化。

7、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街道、居级计生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区计生局组织的计生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分批大规模地实施培训,集中精力抓好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以业务知识培训为主,同时增加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端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计生干部的管理服务能力。

加强计生办自身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围绕迎接奥帆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全力打造“温馨金门、和谐计生”服务品牌,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管区群众的满意程度,树立人口计生行业新形象。

金门路街道办事处

2008年2月28日

计划说明书

为了稳定和发展我管区计划生育工作,2008年金门路管区计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计生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办事处党工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在管区内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管理服务水平,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制定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依据市、区两级的要求

根据街道办事处与区委、区政府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和市、区2008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办事处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中,紧紧围绕区下达的各项指标,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指标。

(二)依据本办事处工作实际

金门路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已趋于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但近年来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多,无业居民数量连年增加,很多人成为我管区的重点管理对象和扶助救助群体,对这部份人群的服务成为我管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民生问题,街道办事处将与城管科、综治办、民政事物科、妇联、文化站、司法所、工会等科室联合建立经常性协作配合机制,采取有效救助措施,落实相关政策,积极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理念。

(三)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在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的基础上,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依据市计生委和区计生局的具体要求,依法搞好对管区育龄群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四)依据群众需求

根据2007年11月底在社区和驻街单位中向育龄人群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搜集育龄群众在政策法规、优生优育、优质服务、避孕节育等方面的需求信息,依据群众需求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根据群众普遍关心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有关政策,对政策法规中的有关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的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养老补助的落实、避孕节育奖励政策的落实、流动人口管理难等热点难点问题,街道办事处将加大向管区群众进行宣传的力度,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有关政策的需求,从而促进管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满足群众需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根据群众需求和上级要求,为确保今年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和目标任务的完成,完善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在狠抓“两个落实”上下工夫,强化“五项重点”,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考勤签到、请销假制度、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制定学习制度鼓励计生干部挤时间自学,边干边学,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制定考勤签到、请销假制度,增强计生干部的纪律性;制定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把目标量化到人,把责任落实到人,把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制定建立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开展工作。

2、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指导制度,加强对居级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指导。居计生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哪些知识,每位居计生工作人员自身有什么特点,街计生工作人员必须一清二楚,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该强化培训的要强化培训,该手把手教的必须手把手的教,努力提高居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工作布置后必须定期调度和督查,掌握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要帮助分析原因,加强督促。检查督导不仅是对下级而言,对本级内部也必须抓好。

(二)狠抓“两个落实”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强化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把对《意见》的宣传纳入街道、驻街单位宣传总体规划之中。依托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人口学校,采取专题讲座、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面向党工委领导、驻街单位、街道和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搞好专题学习培训。充分利用网络、人口学校等宣传教育平台,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形式的宣传。同时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开展集中宣传,形成声势浩大的宣传氛围,使《意见》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社会各界明确:人口计生工作没有放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把贯彻落实《意见》与解决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贯穿于贯彻落实《意见》的全过程,重点抓好队伍建设、财政投入、保障措施、领导措施及利益导向政策、违法生育查处等有关规定的落实,切实抓出成效,抓好《意见》中规定政策的落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确保《意见》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2、抓好计生惠民政策体系的建立和落实,确保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落实已出台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重点抓好“五奖”(晚婚晚育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放弃二孩生育奖励、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奖励、城镇职工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四救助”(计生公益金救助、计划生育扶助金救助、特困家庭生育救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四免”(免费开展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免费婚前检查、免费优生四项检测、免费生殖健康专项检查)、“一优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向独生子女家庭倾斜政策)等计生惠民政策的落实。

严格抓好计生惠民政策的落实。一是做好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工作。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做好目标人群的确认工作,确保特别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认真落实区出台的计生手术并发症人员生活补助制度。三是做好向自愿退回二孩《生育证》人员退还二孩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工作。四是贯彻落实上级新出台的计生惠民政策。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生殖健康查体、孕环情监测、优生四项检测、产前筛查、0-3岁儿童查体等免费技术服务。

(三)强化“七项重点”工作

1、扎实开展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

制定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街道、居计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规范,通过清理清查、强化培训、反馈信息、整改落实等措施,全面普查辖区内育龄妇女信息。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流动人口协管员的职责,提高协管员的工作能力,实现城区计生无缝隙覆盖和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建立街道领导联系驻街单位、居委会制度,定期深入基层指导转化工作。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对居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的考核制度,引导单位为流动人口提供优惠服务,使更多的流动人口从“关爱加盟连锁服务活动”中受益。

2、强化依法管理与服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推进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利用多种形式在社区、广场、公益课堂和人口学校进行宣传,把执法过程变成宣传法律法规,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全面落实开展便民维权服务,分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办理《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时率和规范率均达100%。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工作,从尊重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出发,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尊重群众的民利,畅通法律救济渠道,加强行政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程度,增强人口计生部门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3、做好随访服务,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能力。今年要依托金门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完善社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化“一刻钟技术服务圈”品牌,继续开展“知心”技术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品牌宣传,为育龄群众提供“知心”服务。积极开展孕期、产后、术后随访服务工作,落实孕环情监测和免费生殖健康专项查体工作,把做好计生技术服务随访工作作为满足群众需求的突破口,对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使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认可。

4、做好迎奥运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我管区的良好形象。搞好迎奥运新闻宣传工作,建立迎奥运计生宣传应急机制,开展以“青春健康”为主题的大、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服务活动,提高大、中学生生殖健康保健意识和能力,开展以“温馨金门、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活动。

第6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今天的会议,是市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明确农业普查的意义、任务和要求,研究部署我市下一阶段农业普查的各项工作。刚才,姜玉芳同志介绍了农业普查的有关情况,陈文良同志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作了说明,提出了工作计划,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发表了意见,讲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所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三农”基本情况调查。这次普查又恰逢实施“十一五”规划,是一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各级政府统一部署的一项硬任务,做好这次普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农业普查是我们准确把握市情农情的迫切需要。

这次普查不单纯是一次农业产业普查,而是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全方位调查登记。我们要通过这次普查,把“三农”的家底彻底摸清。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0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大户等不断涌现。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转移,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变化程度如何、怎么变,发展优势在哪里,城乡差距在哪里,城乡怎么协调发展等等。对这些情况,凭我们现在手中掌握的一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及时摸清“三农”发展变化和底数,深刻认识“三农”现状,从而对市情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2、农业普查是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而五句话20字的新要求赋予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新的内涵,但我们现有的常规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都不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统计信息的需要。这次农业普查的内容就是在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它涵盖了农户家庭与人口特征信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信息、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农业土地利用状况、农村投资规模、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贫困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内容,很多是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这次农业普查提供农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资源与利用、劳动与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可以有助我们认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政府研究制订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出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3、农业普查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需要。农业普查十年一次,平时掌握的反映“三农”方面内容的统计数据主要是通过开展农业统计得到。农业统计与其他领域的统计相比,基础相对薄弱。现在,农村统计方法制度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补充。这次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抽样调查提供科学系统的抽样框,为进一步搞好抽样调查、做好常规的农村统计工作、搞准农村社会经济情况提供基础。所以,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促进统计发展,改善农村统计有重要意义。

二、要明确农业普查工作要求和任务

这次农业普查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为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这次农业普查,重点要完成以下六项工作:

1、查清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达到一定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这是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包括了生产规模、投资、雇工、产出及产品销售方面的情况。

2、查清农户家庭、人口特征与生活质量情况。这是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包括了农村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收入、居住环境、住房条件和生活设施、粮食安全等信息,以及农村道路、电信、电力情况,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饮用水、卫生条件等。

3、查清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情况。这是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包括了农村居民及劳动力迁移的规模、速度和去向,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时间、职业、地点,以及地区类型、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率与闲暇时间等一系列信息。

4、查清乡镇、街道、村及社区环境情况。这是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服务的。包括了建制镇吸纳的人口、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等情况,以及镇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5、查清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这是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包括了农户家庭投资规模和乡村集体投资、农户的固定资产购买情况、重点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和乡村集体投资情况。

6、查清农业土地利用状况。这是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服务的。包括了农业用地的规模与分类,不同类别的农业用地面积,以及新形势下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与流转、农业用地之间的转换等情况。

三、抓紧做好今年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这次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2月31日,现在还有半年多的准备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组建机构、抽调人员、宣传发动、普查试点、业务培训和调查摸底等多项工作,任务相当重。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原则,周密部署,精心安排,集中人力、物力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高质量完成本次普查任务,拿出真实可信的普查数据打下扎实基础。当前,着重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人员及时到位。要及时把组织机构建全。普查工作的主战场是农村,主体是普查员。当前,关键是落实乡镇和村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按上级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5月15日前镇乡(街道)的普查机构要全部建立,村(居)一级的农普小组要在5月底前建立,使整个普查工作各项要求能及时传达贯彻到基层。另外,市农业普查办公室要尽快到位,尽快运转,各成员单位抽调的人员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足员到位。:

2、加强资金保障,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本次农业普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按时将今年的所需经费足额到拨付位,确保普查工作正常启动。另外,在普查工作全面开展之后,普查员的补贴、必要的物资要落实到位,这些要靠镇乡、街道予以保障。还要强调的是,要加强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开支,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本次农业普查要对我市646个行政村、17.5万农户、全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林、牧、渔场进行全面普查,农业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光靠统计部门一家难以完成,需要整合力量,动员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素质好、责任性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选派到普查办工作,要按照市里的部署要求和职责分工,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4、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好普查实施方案。这次普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普查面十分广,涉及到全市5千多个普查员,市农普办一要学深学透国家和省、的文件政策和我市农村实际,吃透上情,搞清下情。二要很好地研究普查工作的组织问题、操作问题。三要很好地研究技术问题。特别是试点阶段要考虑地方特色,丰富和完善普查内容。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备的普查实施方案。

5、加强人员选调和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普查队伍。这次普查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参与。普查所需人员的选调和培训,直接关系到本次普查工作的成败。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作用,选调符合条件的人员作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严格把好普查培训关,确保所有参加普查工作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6、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争取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支持是圆满完成普查任务的重要前提。市委宣传部、市普查办和新闻单位要认真按照《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宣传载体,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了解这次普查意义、内容和要求,使他们了解普查、理解普查、支持普查。当前请市委宣传部与市农普办及早拟订并下发宣传方案,方案计划要与整个普查工作计划相协调,宣传渠道要与农民接受信息渠道相结合。要发挥部门作用,运用部门自身的宣传渠道,尽可能扩大宣传面,提升宣传实效。

7、加强试点工作,积累全面普查的经验。试点工作是整个普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有效途径。试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普查方案是否可行,普查表能否顺利进行填报,需要做哪些改进和完善。二是普查的组织模式,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普查,包括普查员的选调、培训,政府的协调组织,具体的操作模式,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等。等省里试点完以后,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试点工作,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摸索路子,锻炼队伍,为高质量完成农业普查奠定基础。市农普办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检查和指导,确保试点的高质量。

第7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ett123456”为你整理了这篇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关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效考核自查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关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效考核自查总结

为深入贯彻全省脱贫攻坚验收考核工作部署会议精神,确保全区贫困对象实现稳定退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役,结合我局专项职能以及《雅安市雨城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贫困对象脱贫退出指标自查工作的通知》(雨脱领办发〔2020〕26号)文件要求,我局总结如下:

一、2020年度目标任务

按照雨城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区38个已退出贫困村、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596户、贫困人口11070人的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以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为抓手,以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为平台,全力推进商务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020年继续积极开展和参加相关消费扶贫活动;组织贫困村企业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及展会,组织企业参加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扩大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市场拓展活动为抓手,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持续推进“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建设,鼓励支持我区贫困村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主动对接省内省外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动员区内企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鼓励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优先购买“四川扶贫”产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鼓励“四川扶贫”产品企业与园区、酒店、旅游景区等合作共同设置“四川扶贫”产品展示区域。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局以“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活动为抓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雨城区产品走出去。2020年全年组织贫困地区5户次以上企业参加活动和展会,1月至3月集中开展2020川货新春大拜年活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100余家商家参与此类活动,促进消费达1500万元,其中贫困户参展20余次,涉及金额200万元。组织了15余家(次)茶企参加川货全国行站展销活动;组织10余家企业报名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时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川货电商节暨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和四川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

(二)加强培训,提供电商发展智力支撑

采取电商协会、电商企业与电商培训机构三方合作方式,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培训;培育一批电商专业人才、农村带头人,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技能,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应用能力。2020年依托雨城区服务业产业园区举办电商培训人员25人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开展培训5场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村人200余人次。

(三)推进贫困地区企业和产品拓展市场

1.推进电商进农村,“农产品+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子商务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过去主要以“工业品下乡”为主,变为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并行的双向流通。藏茶、红心猕猴桃等农产品依靠电商加速上行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2.建设本土平台,龙头电商不断涌现。截至目前,雨城区网商总数共计2000余家,从事经贸的网商数量进一步增加,发展向好。“京东?雅安馆”等本土平台规模日益壮大,“易田”、“四川数字云仓科技产业发展限公司”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雨城,带动了当地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3.建设电商产业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发展。引进四川果岭云仓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雨城区建设雅安生态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集聚区提档升级,为雨城区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电商专业服务、咨询和培训服务,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协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企业产值。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协调疫情工作

今年疫情发生,举国上下,同心协力,雨城区经商局作为抗疫的一员,承担着酒店、旅馆、商场超市、企业以及帮扶大院等疫情控制工作,任务繁重。为配合好全区疫情管控工作,区经商局全局上下勠力同心,深入小区张贴和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并入户宣传防疫政策,督促并协助各小区做好进出人员“问检登”。同时多方筹措为“联包帮”社区和大院采购了目前市场上紧缺的消毒药水和电动喷雾器等消杀用品,由副局长杨汭嘉带队送到社区和大院居民手中,并指导群众正确使用,赢得了大院居民好评。

除了帮扶大院和社区,我们还深入诚信超市、吉选超市、凤凰超市、好立方购物广场等各大商场超市、酒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商场超市,我们排查了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物资供应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在酒店旅馆,我们详细了解了旅客入住、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经营场所定时消毒、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材料等防控措施开展情况。

2.风雨同舟,携手度过洪灾

8月18日,草坝镇发生100年不遇洪水,洪灾发生后,区经商局快速响应,全局动员,第一时间紧急向受灾严重的地区运送应急救援物资,并尽可能抽派人手进行抗洪抢险。

三、目前存在问题

1.支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一是基础设施还有薄弱的地方,部分农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多,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二是物流配送等受交通条件、网点布局等因素制约,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山区无法实现直达;冷链物流发展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且成本较高。

2.传统企业、专合组织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一是传统企业对互联网认识不够,对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缺乏足够的信心,创新动能不足;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目前我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3家,不足10%涉足电子商务,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注重抓生产,对营销理念、营销策略、品牌创建等缺乏足够的意识,发展电商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3.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品牌效应不够。缺乏农产品龙头骨干电商企业,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包装等标准化程度低,交易规则、溯源体系、理赔机制不健全,产品交易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4.专业人才不能满足需要。一是区内多数电商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招聘引进的电商企业关键技术人才受地域条件、环境条件、待遇条件等制约留不住人才;二是农村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等方面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影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强化政策引领,全面提升应用水平。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贯彻落实《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雅安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工程。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开展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和产品服务创新。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逆向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资源,按照消费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拓展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

第8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突出地方特色,以建设旅游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A级乡村旅游点和星级农家旅馆为重点,加快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使之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为我省绿色崛起和旅游产业大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发挥社会资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二)科学规划、持续发展。按照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规范经营、持续利用的要求,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推动乡村旅游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要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原生态和原生文化资源,突出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和农家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特色风貌,突出以森林、湿地、荒漠等自然景观与森林生态文化结合的特色功能,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充分整合农村、农业、林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合理组合,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推动乡村旅游及其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

(五)创新机制、提升效益。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机制,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旅游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旅游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提高效益。

三、发展目标

用五年时间,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示范景区,培育一批精品目的地,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培养一批高素质从业人员,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丰富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到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6亿元,带动直接就业48万人,间接就业240万人。

四、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规划。健全和完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加快编制《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积极组织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并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旅游、农业、林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要强化规划执行力度,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开发保护。要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保持特色风貌以及当地居民良好的社会风尚,做到“一村一品”,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乡村旅游景区(点)内的污水、烟尘、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必须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切实做到旅游开发和环境资源保护均衡、持续发展。

(三)改善基础设施。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林业和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整体布局,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大力整治村容镇貌,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景区(点)房屋外观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改善旅游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加快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

(四)创新旅游产品。要积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突出乡村特点,发挥森林养生和生态文化功能,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身和养生等多样化需求。

(五)强化宣传推广。加强乡村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和定位,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媒介,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支持和鼓励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定期建立信息制度,引导理性经营、理性消费,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六)健全标准体系。组织实施《省乡村旅游点质量划分与评定》标准,完善《省旅游强县标准》和《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制订《省农家餐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省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等系列标准,对乡村旅游区点、食宿娱乐、游客中心、购物场所、安全设施等进行规范指导,提升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

(七)发展旅游商品。积极支持和鼓励乡村旅游经营者、农民和林区职工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兴办旅游产业,设计和开发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绿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艺”、“一林一色”。推动农林副产品加工和旅游商品生产的分工,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平。

(八)强化行业管理。鼓励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在原料采购、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规范发展和管理协调长效机制。

(九)加强示范引导。积极创建一批旅游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A级乡村旅游点、示范旅馆、示范餐馆、示范购物场所以及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示范企业,对验收达标的实行统一管理。鼓励乡村旅游景区(点)创建国家A级景区,鼓励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县和村镇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鼓励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对创建成功的优先安排项目发展资金。

(十)强化人才培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力争建设一支精于管理、善于经营的乡村旅游管理队伍,一支具有国际战略眼光、深谙当地实际的乡村旅游营销队伍,一支素质较高、服务优良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组织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强旅游师资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各地要重点开展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将导游员、接待服务人员的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按项目补助标准给予技能培训经费补助,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技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项目投入。各地要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充分利用规划、扶贫、环保、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支持政策。发改、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住房城乡建设、文化、扶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农业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项目倾斜。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实行收费优惠。对新开办的乡村旅游项目,工商、卫生、消防等部门免收办证费用。对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星级农家旅馆免收标牌费,用电实行比商业用电低0.1元/千瓦时的价格,用气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价格。

(三)实施用地支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鼓励开展乡村旅游规模经营。乡村旅游企业经营用地应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后申请办理用地手续。加快推进重点乡村旅游地区经营用农村房屋产权的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涉及乡村旅游产业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第9篇:用水户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发展基础和机遇

(一)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工业基础雄厚,已基本形成了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有色金属加工、石化及后加工、新材料为依托的现代工业格局,成为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先后被命名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国制造业名城”。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很快,增长速度已连续8年超过13%,经济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高度集中,国企比例高。年,五大支柱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1.5%。支柱产业中产值超200亿的企业1家,超百亿的企业5家,均属国有企业。

民营经济比重偏低。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4%,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比重为80%-90%)的水平。

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年,三产比重为8.1:60.1:31.8,服务业比重较经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

(二)市社会文化发展现状

的城市化率为44.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十三朝古都,白马寺、龙门石窟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牡丹文化节已成为城市重要品牌,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现有高校7所,在校生10.84万人;中等专科学校、技校、职校89所,在校生12.8万人;原省部属科研院所14所,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0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三)市信息化及产业发展现状

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好。的信息化水平在省位居前列,电信基础设施较好,信息化多项指标仅排在郑州之后。

信息材料产业有基础。在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是重要的信息材料基地,主要有硅材料、光伏、光电信息、光热四大产业,年行业总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小。市信息服务业、数字创意产业由于规模过小,长期未能列入规范统计。据不完全统计,年信息技术企业有280多家,总产值规模仅为30亿元。

网络应用普及率低。的网络应用与先进地区有一定差距。年7月统计的地区上网率为21.6%,与同期CNNIC的全国平均上网率31.8%相比,落后了10个百分点。

(四)市信息化及产业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市信息化及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有利条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国家政策支持。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郑州、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原经济区战略必将加快市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步伐。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立了市加快信息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并分别成立了市产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市政府与省三大通信运营商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大通信运营商计划五年内投资112亿元改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市政府与省通信管理局正在共同建设信息通信产业园、互联网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园,将为以电信增值业务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信息技术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在中部地区布局。加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企业为降低成本也开始向内地进行转移。中部地区的人才与成本优势凸显,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速信息技术产业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成熟。近二十年来,互联网、光通信、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各种应用软件与服务的成熟,大大降低了全社会实现信息化应用的成本,提高了信息化应用的效益。可以预见,“十二五”将成为推广信息化应用的最好时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信息化与全社会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推进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有特色的信息产业,提升的综合实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服务大局。信息化发展要服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注重信息化与产业发展在地区经济大格局中的定位,促进地区间产业配套合作和协调发展。

多措并举,务求实效。实现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产业结合发展,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在信息化工程建设上,积极推动建成系统的应用规模,注重应用实效。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优先发展具备应用基础的产业,通过鼓励本地市场应用扶持产业规模化发展。

引用资源,全面发展。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合作,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加快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外部知识、人才与技术,重视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院校的合作,高起点推动市信息化的发展。

注重创新,突出特色。培育创新性文化和包容性文化,为创意企业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鼓励信息化应用和产业创新,突出市的发展特色,打造优势产业链,避免同质化竞争。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实施,使我市争取进入全国信息化城市第一梯队,成为中部地区信息化领先城市,信息产业有特色竞争力的城市。

推动社会应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可利用的通信能力进入全国20强;信息化应用普及率处于中部地区前列;电子商务普及率、电子支付普及率在省内领先。

改善政府服务。建立电子政务体系,完善政府项目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对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促进经济转型。在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取得明显成效,使我市成为传统工业信息化改造示范城市和工业智能应用示范城市。

发展信息产业。至规划期末,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占到全市GDP的5%,工业智能产业进入全国五强,软件、创意、环保信息化产业实现规模化健康发展。

加强科研培训。在若干重点领域建立国内先进的高端人才教育基地,IT培训进入国内信息化培训城市二十强。

(二)信息化应用具体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普及3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无线城市,使居民享有10M以上的移动上网速率;加快光纤入户建设,实现100M光纤入户。全面实现广电数字化,完成广播电视宽带高速综合信息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率。加快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宽带互联网“三网融合”覆盖全市的步伐。

电子政务应用目标。实现电子政务基础信息设施的基本普及,实现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成完整电子政务体系。优化政府网站,加强与公众沟通,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在同等城市的排名中,市的政务网站要进入第一梯队。

公共服务信息化目标。优先安排关系民生利益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项目,如公共医疗系统、教育信息化、数字城市管理、应急安全系统等,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管理的透明度,方便社会监督,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益。城市一卡通发卡量突破百万张。

社会信息化应用目标。到2015年,城市网民电子商务体验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年国内网民电子商务体验率为35.1%),电子商务销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7%。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体验率达到90%,小型企业电子商务体验率超过50%,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三)信息产业发展具体目标

至“十二五”末,信息产业增加值力争占到全市GDP的5%,形成市产业特色。其中:

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形成工业智能产业集群,确立国内竞争优势,为“十三五”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信息通信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吸引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增值服务企业入驻,发展信息通信与移动互联网产业。至规划期末,实现55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重点突破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中的服务型应用。

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完成3万坐席的呼叫中心建设,连同引进的各种服务外包企业,实现95亿元的产值规模,其中软件外包达到10000人的规模,产值达10亿元。

虚拟博物馆与数字创意产业。建设市虚拟博物馆,既作为的特色旅游景点,又为数字创意产业提供发展契机。至规划期末,市虚拟博物馆与数字创意产业总产值规模预计达到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20亿元。

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重点发展软件、电子商务、金融数据后台、数据处理等信息服务产业。至规划期末,实现产值75亿元。

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建设低碳化的大型云计算服务平台、大规模数据存储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至规划期末,力争实现产值150亿元。

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产业。至规划期末,研究生培养人数新增500-1000人,本科及专科人数增加5000-8000人,IT培训产业新增产值规模达10亿元。

四、信息化应用主要任务

(一)电子政务

优化政府网站,促进信息公开。将政府信息公开放在首位,通过优化各政府部门网站,加强公众与政府的沟通。

推进政务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建设政府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包括内网、外网、异地灾备、视频会议系统),推进政府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移动办公。

推动网上办事,改善为民服务。完善电子政务在建系统,以改善民生服务为目标,加强社区信息化系统建设。

建设城市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数字城管和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便捷、高效管理和事故应急联动处置。

(二)公共服务信息化

建设城市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以医疗卫生信息化为重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结合市医院搬迁扩建工程,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推动健康事业发展。利用我市在地理位置、交通出行、旅游资源以及医疗资源等方面优势,引进健康管理、医疗设备、医疗卫生信息化等方面的技术,建立涵盖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健康饮食、康复、健身“五位一体”的健康服务中心。

推动教育信息化。高校信息化建设应有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城市中小学教学网络建设,加强农村中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效益。

(三)工业领域信息化

推广ERP应用。推进“ERP进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支持100家企业应用ERP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到2015年,大型企业的ERP普及率达到50%。

推广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种增加销售的方式,更是优化产业链、提高企业间合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开展“电子商务进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支持1000家企业参加“电子商务进企业”活动,并鼓励在本市落户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加盟。到2015年,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的使用率超过90%,小型企业使用率超过70%,使成为中部地区B2B电子商务使用率较高的城市。

推广工业智能。利用芯片、嵌入式软件、传感器、计算机系统向工业产品中植入新的技术和功能,提高工业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以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工业智能应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

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服务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重化工业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探索“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有效路径,逐步提高重化工业中服务业的比例,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信息技术促进绿色生产。鼓励工业企业利用信息化实现节能减排,以应用带动信息化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建立重点能耗企业、重点污染源企业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推动社会和经济的绿色发展。

(四)农业领域信息化

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3G网络覆盖,增加有线网带宽,改善通信环境,帮助农民发展致富。进一步降低农村通信资费,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化培训,缩小城乡数字差距。

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点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信息网点的覆盖,建立县级“三农服务网站”,增加农业网站人员和经费,提高农业网站的整体服务水平。

建设农业服务信息支持系统。实现12316“三农”服务热线呼叫免费,扩大呼叫中心规模,解决各部门对热线的服务支持问题。建设一批服务于农业网站、12316热线的信息支持系统,增加农业信息服务投资,完善服务机制,使农民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

(五)服务业领域信息化

提高电子支付效率。POS机利用普及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水平,“一卡通”工程发卡量超过百万张,促进“一卡通”与周边城市联营,鼓励小额支付手段创新,推进手机移动支付试点。

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大幅度提高居民电子商务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中西部地区领先。鼓励企业与个人网上开店,完善电子商务配套物流服务,探索社区电子商务推广办法,积极推动移动电子商务普及。

推动旅游服务业信息化。开发“手机游”和“古董总动员”,推动旅游服务业信息化。“手机游”实现手机从信息查询到支付的“一条龙”电子商务服务,带动旅游业信息化全面发展。“古董总动员”系统将动漫技术和文化创意相结合,使古董、文物演示趣味化、故事化,繁荣古董交易市场、文物仿制品市场与衍生品市场。

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RFID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物流产业的效率,依照相关部门制定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在市五大综合物流园、专业物流系统建设中,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体系的融合。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遗址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给创意产业提供了极大的想象与创意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构造城市故事,创造可视艺术,抓住全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五、信息产业重点任务

(一)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形成工业智能产业集群。是重工业城市,产业智能化对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将工业智能产业作为的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工业智能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智能产业基地。

发展智能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市五大支柱产业之首,要将发展工业智能产业与装备产业智能化结合起来,提升装备产业的附加值。

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准备。机器人产业是工业智能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将有巨大市场。工业智能产业发展要为机器人产业的“起飞”做好准备,聚集研发与生产能力,及早形成机器人产业,提升竞争优势。

聚集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研发队伍。在聚集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强研发能力的聚集。引进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高端研发能力,建立研究生院,确保产业发展的后劲。

(二)信息通信与移动互联网产业

建设信息通信产业园。建设2-3个专业园区,重点发展移动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通信设备研发制造、软件设计等产业。

建立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区作为“信息通信产业园”的一个专业园区,定位于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面向手机的应用产品开发、以及移动互联网服务链的组织。着眼未来市场需求,密切关注TD-LTE环境下的应用机会。

打造“手机游”工程。以旅游服务为突破口,支持一批企业打造“手机游”工程,开发可持续经营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通过与旅游企业深入合作,打造全新的旅游服务链,为旅行者提供方便,帮助旅游服务企业增加营业额。

(三)服务外包产业

加快建设呼叫中心。在已建成的移动2000坐席的呼叫中心基础上,加快建设中国移动集团2万坐席呼叫中心。力争到2015年,全市完成建设3万坐席的呼叫中心目标,吸纳8-10万人就业,实现80-100亿的产值规模。

重点发展电信与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围绕电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两大的服务外包领域,引进有经验、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入驻,以经济开发区为主,充分发挥区、西工区楼宇经济优势。到规划期末,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产值规模超过10亿元。

(四)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

建设863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国家863软件孵化器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撑下,孵化培育软件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建设服务于软件企业、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的技术支撑平台,特别是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共用技术设施,促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聚集。规划期末实现产值30亿元。

建设恒生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围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建设聚集软件、电子商务、数据处理、软件外包、高端电子产品研制等高科技企业的产业园区,吸引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投资概算10亿元,预计产值45亿元。

(五)创意产业与虚拟博物馆

聚集创意产业开发队伍。从推动旅游业和创意产业发展出发,组织相关单位和旅游文化景点部门投资制作一批重要的创意产品,吸引全国高水平的制作力量汇聚。大力发展创意旅游,将电子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带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促进创意产业多样化发展。按照多样化的思路发展创意产业,从动漫到手机游戏,从数字创意到传统影视制作,充分利用的独特优势,促进创意产业多样化发展。

兴建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是大型虚拟场景展示平台,可利用现代高科技再现的辉煌历史。市虚拟博物馆要成为国内最大的虚拟场景展示中心,能够使游客通过虚拟博物馆的展示了解中国历史、了解文化。同时,虚拟博物馆也是创意产品展示平台,通过搭建展示平台吸引创意产品、创意人才向聚集。

培育课件定制产业。重点放在课件定制业务上,包括政府与企业的培训课件定制、动画宣传产品定制、设备动态装配说明定制等,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课件定制市场。

(六)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

建设互联网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园。省通信管理局与市政府已决定建设“互联网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园”,产业园将累计投资50亿元,超过20万台服务器规模,增值服务企业超过100家,预计产值100亿元,就业人数2-3万人,形成国内有影响力的云计算平台,打造中原经济区的“信息谷”。

建设炎黄数据处理产业园。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数据存储、处理中心,国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数据灾备中心,增值信息服务基地,技术孵化、研发和生产基地。投资概算32亿元,预计产值50亿元。

(七)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产业

建设信息技术类研究生院。建设市信息高科技产业的研究生院,重点为工业智能、机器人、移动互联网领域培育高端人才。通过与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和知名院校合作,引进技术、高智力资源,提升市发展信息产业的起步水平。

建设信息技术类大学。建立工业智能学院、金融服务外包学院、软件学院和数字创意学院,为的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

建设信息技术培训城。市信息技术培训城是一个完整的培训园区,除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开展职业培训外,还要建设面向政府与企业领导的高层次培训环境,开展面向全市各领域中高层干部的培训。培训业务向全国开放,争取成为国内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基地。借助全国性的培训活动,增强与全国各地区的合作。

六、信息产业空间布局

(一)区(科技园)

规划建设云计算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软件外包产业园,软件学院)、炎黄科技园。

(二)区

规划发展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建设科教产业园(机器人研究生院、工业智能研究生院、移动互联网研究生院)、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产学研一体)。

(三)区

规划建设虚拟博物馆与创意产业园(3D大剧场、千年壁画墙、动漫哲学艺术馆、虚拟武林院、动漫产业园、课件定制中心)、数字创意学院。

(四)区

规划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重点打造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和动漫衍生品创意基地。同时规划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产业园,建设IT培训城等。

(五)县

规划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园,发展移动终端产业链,建设数字动漫产业园。

(六)技术开发区

规划建设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包括机器人研发区、绿色智能研究所、智能产业基地。

(七)经济开发区

规划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呼叫中心、金融服务外包学院)、信息通信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作为信息通信产业园的专业园区)、恒生科技园、863软件孵化器。

七、保障措施

(一)创新组织管理

设立领导机构和专业机构。成立市加快信息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并设立专家小组和专业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组织干部到境内外学习、考察,转变干部观念。建立干部培训制度,提升政府公务员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能力。组织干部外地挂职学习,出国出境学习,转变观念,扩大视野。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成立市互联网协会、电子商务协会、软件协会、工业智能产业协会、动漫协会、旅游信息共享联盟等民间组织,发挥民间组织在信息化宣传、培训、统计、交流合作、行业自律及与政府沟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引进全国性相关协会、学会常驻,使的学术、产业、市场活动全国化。

明确规划项目责任主体。制定规划实施的年度推进计划,规划项目要明确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实施主体按要求提交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并对项目实施情况定期检查,对责任人和实施主体进行奖惩。项目执行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与媒体监督。

(二)扶持信息企业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要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扩大信息产业的民营经济规模。积极引进信息产业领域内的优秀企业进驻,鼓励各界人士在创办民营企业,简化注册手续,降低注册门槛,改善政府服务,大幅度提高千人拥有企业数目,发挥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支持大企业中信息服务业分离。积极引导、支持大型企业将创意产业部门剥离出来独立经营,尤其是将企业的研发、信息化、自动化部门剥离,组建专业的研发机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新机构可以增加骨干人员个人股份,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努力探索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合作创业的途径,带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配套的优惠政策。对信息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创新型信息技术企业和创意产业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帮助它们度过艰难的起步期。加快配套完善个人所得税和住房公积金方面的配套扶持政策,方便企业吸纳人才。建立功能完善的商务楼宇,以优美的环境、便捷的生活和优惠的价格吸引技术企业落户。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科技三项费用、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各类财政资金中对信息产业的支持比例,鼓励政府主导的创投基金向信息产业倾斜,达到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目的。

(三)培育和引进人才

支持技术人员、大学生创业。放宽以技术知识、专利发明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比例限制,支持技术人员创业,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鼓励各地大学生来创业,制定方便、优惠的政策吸引各地的创业者,允许同一办公室注册多家企业,简化公司注册手续,使成为年轻人创业最方便的城市之一。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制定引进信息领域高端人才的政策,吸引信息化领军人才、企业家入驻。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既包括利益优惠机制(如返还一定比例的个人所得税)、家庭生活环境(如住房条件、子女教育),更包括发展的机会。对创新创业者的长期利益保护,为人才创造充分发展的空间,比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

重视职工培训。支持企业的技术培训,支持骨干技术人员出国培训,支持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支持企业赴外地参展、宣传、联系业务,改善企业的交流合作环境。

(四)改善金融环境

加大对中小信息企业贷款担保支持。利用政府主导的担保机构,开展信息企业信用担保等专业金融服务业务,联合金融机构共同解决中小信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加大对信息企业的风险投资,支持企业上市。通过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信息企业的发展。支持信息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加快企业发展速度。

(五)培育创新文化

发展多元文化,吸引创意人才。有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国有企业文化,为培育的创新精神,必须增加的多元文化成分,通过组织适合年轻人的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创意人才。

培育社会创新精神。加强包容性文化的宣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结合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升级的机会,降低通信价格,提高全市范围内互联网普及率、城市居民的上网率、电子商务的利用率,增加对外交流活动,引进外部新思想、新观念,提升居民的创新意识。

(六)建设国家示范城市

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工业智能应用示范城市”。聚集产业舆论资源,引进行业会议、展览,鼓励本地优势企业与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合作,在成立合资公司。引进高端技术,全面提升市工业智能研发、生产和应用水平。

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两化融合示范城市”。抓住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契机,率先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推动“两化融合”,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积极探索“两化融合”有效途径和模式,并向国家申请“两化融合示范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