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能力;重要性

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沟通交流,初中英语教学也必须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授知识,过分关注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这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英语学习观念,直接导致了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歧向发展,忽略了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现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口语能力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学生完全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大部分英语老师遵循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学生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量的英语词汇、语法规则、句子结构充斥着课堂,显得呆板而枯燥,严重缺少活跃的学习气氛,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着知识,无法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导致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很枯燥乏味,缺少兴趣,即便是课后作业,也重在写,片面地认为只有写得好才能学得好。

2.缺乏语言环境

自古以来,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的。同样是学习英语,在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学习,哪种效果更明显,是不言而喻的。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缺乏语言环境,缺少口语练习环节,学生不敢开口,也不积极参与口语练习,时间一长,变成了“哑巴英语”,导致本应生动活泼的语言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的默读式学习。

3.机械式的交流

课堂的口语交际活动,缺乏交流价值,只有显而易见的语法目的,例如,教师指着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What’s his name?学生回答:“His name is Liu xiang.”老师又问:“Where does he study?”学生又回答:“He studies at No. 21 Middle school.”老师再问:“Is he studying English?”学生再回答:“Yes,he is. He is studying English.”这些机械式的对话不是真实语境下的对话,毫无新意,脱离了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学生也毫无吸引力。只有贴合生活实际、符合英语文化背景、关注社会热点的话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热情,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正常开展。

二、初中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尽管当前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英语口语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却始终备受关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加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实现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聆听世界的声音。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2.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既提升了学生词汇、词组、语法的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又实现了教学的互动性,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

英语的学习在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说”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说”。因此,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培养“说”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应千方百计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意识。

2.鼓励学生自信地练习口语

面对学生不敢开口的现象,表扬、鼓励以及适时肯定对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自信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表达口语过程中,势必出现语法错误、语音错误等问题,老师要不拘形式、不限方法,从鼓励的角度,培养学生开口的自信,让学生不再有羞怯心理,使之改变怕说错、怕嘲笑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关键,因为只有对英语交流感兴趣了,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英语老师灵活使用各种口语训练方法,包括英文电影赏析教学法、疯狂式口语练习、交际教学法等方法,也可将这些方法融合起来,以激发学生主动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在学生有了学习热情后,再创设交流语境,开展多样的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语老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创设英语交流语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探究能力的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对学生既提出了学习知识的外在要求,又提出了培养能力和品质的内在要求,新课标对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有以下几点具体要求: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②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必须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必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时,还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都有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一切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那么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所以,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的动力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方式很多,除了实验演示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外,在讲授概念、验证定律或习题求解时,还应该考虑学生提问可能出现的困难,采用适当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启发学生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时学生往往对教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要么提不出,要么提出一些肤浅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提问作为经常性的作业来抓,在提问中学习。通过提问增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觉悟,真正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并且这一情境不仅有提出问题的必要性,而且还要联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还要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我们能营造出一种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发问”总是以思考为前提的。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是教师必须坚决抛弃传统的注入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法是诱导学生沿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认识道路前进的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问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用一小锤水平敲击放在水平面上的小球,请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学生观察的结果是小球作曲线运动,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自然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球不一直飞出,而是一边前进、一边下落呢?学生必然会从力的角度去研究与推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水平方向不受力,作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自由落体运动。然后教师用平抛运动演示器,演示出平抛运动的确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准确地揭示出了平抛运动的实质及研究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一定会总结出来“平抛运动”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两种运动的合成,其运动轨迹应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应该是逐步发展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2]物理教学探讨,2005.9

[3]物理教学探讨,2006.3

第3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是小学生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数学课以其严谨、严密的推理和逻辑推导,通过对数字、公理、定理、公式的表达与解释,让学生加以训练,就可以对思维进行培养和影响,从而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教授在《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思维品质必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能力,在智力差异中,思维品质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差异”,也认为“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这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或智力的主要途径”。笔者认同这样的观点,充分体会到探究思维品质及如何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非常实用和重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对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数学课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积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思想方法,这是提高他们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思维活动,而且,它本身也蕴涵了情感素养的熏染,不仅对小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塑造严密科学的行为方式大有裨益,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对思维培养的方法

1.加强学生对自己解题步骤和思路的解说训练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般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引导学生用清楚、准确和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例如,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2000个,其中徒弟生产了 ,师傅比徒弟多生产多少个?学生分别说出了两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1:从题中的条件可知是把师徒两人共生产零件的个数看作单位“1”。徒弟生产零件的个数是2000的 ,师傅生产的个数就是总个数2000的(1- )。这样从师傅生产的个数里减去徒弟生产的个数就是师傅比徒弟多生产的个数。解题方法2:从题中条件可知是把两个人生产的总个数2000看作单位“1”,徒弟生产了 ,师傅则生产了(1- ),那么师傅比徒弟多生产了总数的(1- - )。关系式是:师徒生产的总个数×(1-×2)=师傅比徒弟多生产的个数。求师傅比徒弟多生产多少个,就是求2000个的(1- ×2)是多少个。

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需要特别注意和训练出来,因此学生在课堂表述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毛病。数学老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指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能说到会说,从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上来。

2.加强听取、分析和解说他人解题思路的训练

第4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1让幼儿在交往中产生主动性,使其敢说、想说。

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和造句语法进行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功能。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使幼儿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主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

1.1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

1.1.1教师和家长为幼儿创造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轻松无压力的语音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它促进可幼儿积极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造自主表达与自由发挥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在此条件下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1.1.2成人的平等介入。成人的平等参与和良好态度,是调动幼儿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的外部因素。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平等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增强老师与幼儿相互间的感情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教师在参与中应是一位沟通者,并将这种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同时,教师还应是一位倾听者,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成就感和价值感。教师在参与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1.1.3“敢说先于正确”。老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表达,使其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另外,教师的负反馈会给幼儿以挫折感,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敢说先于正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是幼儿走向正确表达的前提。同时,幼儿说话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1.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教师应该注意让幼儿在做中说、做后说,为他们组织多种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选择、扮演角色的体验,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多听多看,到社会中去多接触事物,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交流的愿望。

同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与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将视觉、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为幼儿想说、爱说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

2创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温暖的、最重要的、最安全的、最自由的、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水平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家里应尽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家庭中幼儿的语言教育,家长树立榜样,培养幼儿兴趣。

3—4岁幼儿正是语言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刻。这时,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与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家长以身作则,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乐于讲普通话。特别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音特点,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讲,并时时要求他使用普通话。从小培养孩子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家长应用规范语言跟孩子进行交流。

2.2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说的愿望。

双休日,家长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充分利用周围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与其他小朋友、售货员、管理员等进行交流,有时也让幼儿与小动物、植物讲话。这样,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孩子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回流露出想说的欲望。这样就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2.3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是最温馨的事了。孩子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种享受,而且受到了语言的熏陶。此时家长运用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人物的看法。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强。有时看过一次广告也能流利说出广告词。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想学语言的欲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语言发展是很好的。特别是孩子喜欢的动画片等。家长也可以选择带配乐的优美儿童诗。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跟着读。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接受语言。

3.幼儿园的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注意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使幼儿有什么说什么,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给幼儿创造语言环境。

3.1学会倾听和阅读是培育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部分。

针对这个特点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3.1.1利用晨间、饭前来开展语言活动。如:“谁来做我的录音机?”让幼儿简单地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模仿老师的语言、声调、速度等,以此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纠正幼儿的发音。

3.1.2正规的语言活动,即采用课题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开展语言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在倾听、表达、欣赏和早期阅读等四个方面来发展。本期,我着重在早期阅读中培育幼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认识汉字和看书。其实,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是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文字敏感性,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开展早期阅读,首先要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图书,要为他们提供生动有趣和他们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时,我认为要让幼儿带着目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帮助孩子克服乱翻书的习惯。

第一步,教会孩子认识封面、封底。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的时候可用手指着,一样样地说。看完后把书合起来,并把封面向上放好。

第二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看书的某一页。老师要先翻到那一页,一开始,可用语言描述加以提示,逐渐让孩子独立看。

第三步,逐渐培养幼儿自己讲述画面内容。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讲给朋友老师听。

3.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各种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3.2.1户外游戏中的语言教育。

在户外游戏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戏?”,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说户外玩具的名称,等等。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由大胆的讲述出自己的游戏感受。在过程中,我就发现,我班幼儿说话欲望都很强烈,连我班年龄最小,语言水平发展较弱的小朋友也会不停地说:“这是羊角球……大皮球……大树、草地。”等。

3.2.2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给予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纲要》别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及幼儿间的个别交流都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的条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导。同时,教师也要给有语言障碍的幼儿特别的关注。例如:就本班而言。幼儿语言水平差异很大。有些儿语言成人化、语言连贯、表达清楚、用词丰富。针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对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于个别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们从发音开始慢慢促进他从字到词,再到句,环环进步。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幼儿的进步明显。

3.2.3注重创造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采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和文字活动等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但这些只有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语言教育充满生命和活力。

第5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重视对修改方法的指导,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首先,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老师把习作的主要问题整理出来,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教师把讲评与修改结合起来,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这样,学生从老师的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对作文批改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制定了一套非常科学具体的作文评改标准: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看文章的选材。8.看结构。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根据这套标准,学生既能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也懂得了修改别人的作文,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真是一举三得。下面是我班学生针对班上同学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之后的习作。

案例一:

关注点:语句不生动

原稿:吃完了饺子,我们来到了广场上放烟花,烟花把夜空都点亮了,真美呀!

修改稿:吃完了饺子,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广场放烟花。各式各样的烟花像一盏盏的彩灯把夜空都照亮了,有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有的像盛开的,有的像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有的像张开的小伞,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看得我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摘自《难忘的春节》作者:刘怡然

案例二:

关注点:内容不具体

原稿:黑板还是在前面,它具有两个功能:一不反光,二是可以自动放大老师的板书。椅子可以随时升高降低。桌子就是一台电脑,桌面就是屏幕。教室的四角安有摄像机。

修改稿:黑板还是在前面,不过那时的玻璃可与现代的玻璃不同,它具有两个功能:一不反光,二是可以自动放大老师的板书,这样后面的学生也可以看清楚了。椅子可以随时升高降低,它是根据你的身高来调整的。桌子就是一台电脑,桌面就是屏幕,要是在上课时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你只要点一下“鼠标”就行了,教室的四角安有摄像机,要是谁上课违反纪律,他的“光辉”形象就会被摄下来。

——摘自《未来的教室》作者:刘虹宇

二、采取多种形式修改,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1.朗读修改法。教师把好的作文展示出来,请小作者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朗读对于发现作文中丢字落词的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是快捷有效的方法。

2.同学互评法。通过互相修改,一方面,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好“小老师”,审视同学的作文一定格外认真投入;另一方面,作文写得差的同学既可以多接触“小老师”的优秀作文,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

3.旧文新改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在不断增强。我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在低年级时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学生会对自己的习作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不断地给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

三、成果展示

第6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的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在这一块的几点看法:

一、解读教材中培养创新

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构造新命题,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用其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目称为原题的等价变式,这是由于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二、新的学习方式构建中培养创新

自主学习与创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合作探究与创新。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研究性学习与创新

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包括:强调师生共同建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强调在活动中探索研究,围绕主题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直接的,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自由遨游的空间。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四、教法中体现创新

1.例题的选择与变化

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要善于设计例题的变化,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某种近似于探索的体验,去发现数学中的真理,让学生体验数学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对例题变化,例题的解答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归纳,猜想,转化,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

2.技巧性的设问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注重问题的来源和选择。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比如国际象棋的计算问题,从而发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讲究问题呈现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地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教师要真正实现教学内容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新课标理念。数学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通过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让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审视数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

五、积极评价中鼓励创新

第7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动手能力;畜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78-02

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动手能力是反映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实际运作过程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不仅仅反映对有形事件的操作水平,同时也体现在对无形事件的操作技能上。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等同的,因此可以说动手能力是思维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理论教学,更依赖于实践教学,生产实践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课堂,因此生产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大学生动手能力在目前畜牧教学中的现状

本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实验、养牛生产实习、养羊生产实习、养禽生产实习、动植物标本制作、畜牧场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等环节。各生产环节都要求理论结合实践,要求切实了解和掌握各科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再结合生产实践进一步掌握该课程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目前学生的生产实践主要是以实验室教学为主,并适当结合户外生产实践,但是实验室实践时间短,又比较集中,因此学生掌握的不够透彻。在生产实践中学生可以参与的核心技术不多,多集中在对家畜的一些日常护理、畜牧场的维护等,不能很好的将所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而对所学知识了解不够透彻等现象。

二、畜牧实践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中重理论、轻实践由来已久,然而近几年愈加严重,原因有以下几点:(1)主观因素,主要表现是理论通了实验自然没问题、理论问题解决了实践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导致最后出现很多畜牧专业课程在黑板上养羊、养牛、养鸡等,都成了纸上谈兵。(2)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客观条件上。自1999年国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扩大内需,缓解升学就业压力,做出了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决定,高校学生在校生实际增长了4倍多,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由此给高等教育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愈加突出。这几年教师增加比例远远落后于学生增加的比例,多数高校的师生比大大超出国际上公认的师生比例,全国普通高校已经由1998年的11.6:1猛增到19:1,有的甚至高出20:1,由此所带来得实验教师严重不足,实验用房、实验仪器设备的缺乏是非常突出的。一位实验课老师一次可以带三个班甚至六个班,可想而知他就是再兢兢业业,也难以精益求精,由此也让一些学生钻了空子:实验报告大同小异,实验数据可以编制。在实验室久了你会经常遇到奇怪的事,刚才做实验的学生还是稀稀拉拉,老师说要点名了,不过几分钟满实验室都是学生,老师前脚走,学生随之其后,可想而知,学生不做实验或不认真做实验怎么能提高动手能力!此外,实验经费也是一个问题,每个班有几十个学生,而给每一门课所拨的实验经费有限,学生并不是人手一只实验动物,而是几个人甚至十几人一只实验动物,每一个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到野外进行生产实践时,一是实践时间较短,二是学生到很多动物养殖基地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多是以参观或偶尔帮忙的形式参与,动手机会也比较少,这也是目前本科生动手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

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畜牧生产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型医学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备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大学生就不能把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得到的只是书本上死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地将知识运用到畜牧实践中。某些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好,但一到生产一线就体现出不会融会贯通,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诚然缺乏实践经验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从事畜牧科学的学生要在学习中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畜牧专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实践性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力求扎实、过硬。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并提出毕业与上岗“零距离”的素质要求。因此,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自己多动手,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强设计性实验及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训练,锻炼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创造型的优秀人才,是时代和社会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潮流和趋势。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并予以高度重视。

1.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畜牧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专业,设计的面广,知识较多,一味地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如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从大学生入学时开始,选择一批优秀的、对科研工作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经常性的与老师一起下基层,深入到农牧民当中,直接动手参与家畜生产;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基层农牧民的畜牧生产活动,并把很多畜牧专业课放到生产一线,有教师边实践边讲述,学生也可以一边动手参加生产实践一边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一面学习理论知识,一面实践,这样的教学内容既生动又好理解,学生也不会忘记所学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很好的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一味的理论学习,纵使学生的知识面再广,如果不加以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相关专业的知识竞赛、动物试验场的设计大赛、饲料标本制作大赛以及动物模型制作大赛等活动,让每一个人都参加到其中,学院也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也愿意参加这一类的竞赛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大赛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动手能力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3.学生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学生在就读大学期间可以学到很多理论知识,而到了生产第一线,什么都要从基础做起,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畜牧业顾名思义是要在畜牧生产一线才能从事的行业。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从事畜牧生产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教师的科研以及学校主办的开放性实验室项目,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理论水平,为今后参加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总之,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理论教学,更依赖于实践教学。生产实践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课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第8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教学;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是高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终生英语观的主要方式。自主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下文将具体分析如何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等问题。

1.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的作用分析

传统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导致教学效率较低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高校英语教学的认可。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为:

1.1自主学习实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不应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知识的传授,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对教师的依赖性更小,因此有利于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1.2自主学习实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交流。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和驾驭能力更强,能够对语言进行组织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其实践能力,实现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语言人才。

2.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

2.1 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英语教学始终强调教师为核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作用。这样使学生厌倦甚至放弃英语的学习,英语教学效率下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无从提及。另外,教育改革和网络等多媒体的发展使一些教师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制度,又不能改变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为核心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教学内容的设置明显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安排者,往往从教学目的或自身的喜好出发,使学生的积极性降低。

2.2 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互动

在很多英语教学中,教师都是从头讲到尾,留给学生思考和与其互动的时间很少。这样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挥,也使学生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步伐。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就不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疑问,一旦脱离教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很差。

3.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3.1 增强学生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对象,其能力的提高与其自身的意识密切相关。因此,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将课堂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使学生能够体会努力的重要性,充分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思维活跃性和创造能力。这样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其对英语的态度就会转变,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英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3.2 增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现阶段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应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自主学习变为可能;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讨论,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3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才能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以体现。因此英语教师在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基础上,应建立和谐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料,引导其主动查阅资料,进行英语交流等。这样学生的在不断的实践中,既感受了成绩提高的喜悦,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当然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硬件,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不断的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

4.总结

自主学习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自主教学,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其分析和思考的时间更多,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主动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很多教师也不能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对现代英语教学来说,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仍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还应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英语教学的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同等重要。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应了解并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在英语课堂上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不断的丰富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对于学生自身,应充分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实现素质教育对现代人才的需求,实现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 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创新教育被注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了当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并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学好数学。

一、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定势、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理解一些公式、定理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收新的公式概念,并让他们课后把定理概念记牢,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加上,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绝大多数都会选择问同学或者老师,还有部分会把难题留出来等老师讲解,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在难题面前“越挫越勇”,继续思考。当学生的观察以及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也会疏于动脑,随之造成思维的惰性。

二、培养思维能力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思维能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破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用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禁锢。以下就思维能力培养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思维能力,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数学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紧密相连、相互联系,尤其是一些运算、定理和函数知识,这些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平时的公式、定理运用,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和“硬套”,而教师也不太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运用公式、定理时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自身思维的发展。倘若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给学生开拓新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无疑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例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界性和变量交换是我们在解答三角函数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然而由于受到学生定势思维的影响,他们却极少想起解析几何的斜率公式。为此,教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用一种方法解题完毕后,教师在询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出现障碍,那么教师可以从旁指导,给出适当的提示,保持学生的思维连续性,让学生尽情发挥,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找出不一样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相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二)培养思维能力,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加强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为切入点,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自身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激活对知识的需要,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数列极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位学生需要到达前方4米远的终点,他面向终点方向,第一步他走了1米,第二步走了1/2米,第三步走了1/4米......如此类推,此后这位学生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前一步路长度的1/2。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该名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终点,需要走多少步?由于这个例子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似,而且也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激发,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思维能力,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多的以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Z言等,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所提出的思维梯度较大,倘若学生没有改变初中阶段的思维方法,依旧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突出效果的。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帮学生把初中阶段所建立的常见思维套路打破,启发学生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强化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等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算法知识,引导学生用算法解题框图来体现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的交融联系使学生认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勇于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