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技能范文

阅读技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技能

第1篇:阅读技能范文

现在的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要么是有阅读兴趣而无阅读习惯;要么是有阅读要求而无阅读方法;要么是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效果;要么是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

“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种情形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犹为重要。中国古人有句话:“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略举几种对中学生切实可行的主要的阅读方法:

1、积累性阅读

新修订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应多读多背,并具体规定了各年龄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与背诵量。并强调其意在于“有助于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的状况”。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选入我们中学教材的读背篇章都是同类题材文章中的精华之作,也是我们文学史上有地位有影响的篇章,可以说是优秀文化的瑰宝,学生记忆这类文章,既可以对祖国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对古人的精神有更切身的体会,又能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自觉的热爱祖国文化和文字,更能在阅读和写作上加以借鉴,养成良好地语感。

所以基础性积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语感的初步形成和审美能力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必要的。

2、理解性阅读

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步在较全面、较深入理解字、词、句、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种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一个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的分析综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导拔、点拔,注意铺设思维途径和方法,不要替代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敢于放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给条件、给时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要给学生以参与大量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训练中印证学法、选择学法、改进学法。

在理解过程中学生对教材或教师可能会产生异见,教师应加以鼓励。教师要注意爱护学生那些不同凡响的智慧火花,相机鼓励学生独抒己见。比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时,叫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总结刘兰芝被休的原因。

3、比较性阅读

把比较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学法,即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鉴别、去欣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将新旧识联系起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上,也可以从形式上,但不论从那方面都要注意它们的可比性,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选择好比较的对象,确定好比较点。做为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发现它们在内容或形式方面的各个相似点或相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比较。阅读才能使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要切忌盲目进行,让学生山南海北纵横乱谈,如果这样就根本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另外比较阅读最忌浅尝辄止,一定要深入开掘,从感性到理性,通过 比较,透彻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以求逐步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如笔下的梅和陆游笔下的梅有何不一样。中国的悲剧如《窦娥冤》和外国的悲剧如《汉姆来特》的结局有何不一样。在比较中深入挖掘,在比较中扩大视野,在比较中获得阅读的愉悦。

4、扩展迁移性阅读

第2篇:阅读技能范文

一、教会技能——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

在幼儿对阅读产生一定兴趣后,需要教师在幼儿阅读活动中,通过幼儿易于接受的方法,让幼儿学会看书。科学认读,需要将阅读与识字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读”不仅包括读字,还应包含如何读书。我们要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懂得故事的内在规律,教给幼儿阅读的方法与技能。如小班幼儿学会一页一页地按顺序看书,中班幼儿能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有顺序地看,看懂画面上有什么人物、事物,他们在做什么,大班幼儿能在看完后知道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幼儿的看书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如“书本书本乖乖,眼睛眼睛看看,耳朵耳朵听听,嘴巴嘴巴说说”,在“读书区”、“阅读吧”用展板进行温馨提示“一页一页翻,认认真真读,仔仔细细看”……这些良好的阅读技能的形成,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二、提供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会幼儿“读”的过程中,还要努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科学认读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巩固和强化学得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随着认读的人物或情境的变化,幼儿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也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应用语言的机会。如:在大班科学认读《牙疼怪谁》中,孩子们人手一张字卡:牙齿、嘴巴、小手等,教师让孩子们认识之后,给他们时间与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孩子们各抒己见:“我觉得嘴巴的错,嘴巴太馋”、“我认为是小手的错,小手老去抓糖”……孩子们你争我辩,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注重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头语言直接说出来,书面语言却具有文字反映的特点。如:学习“吃、喝、吹”这几个字,教师通过请幼儿做吃饭、唱歌、喝水、吹蜡烛等动作,让他们知道这些字都有一个“口”字,是与嘴巴有关系的,帮助幼儿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

三、引发创造——发挥幼儿想象能力

在对幼儿实施科学认读中,可以通过阅读图书、绘本,使孩子乐意观察图书中的各种符号,可由浅入深地让幼儿观察画面,还可以提出一些故事以外的内容来引导幼儿观察,还可以让孩子创编故事的开头、结尾,推想故事的发生,或为故事起名字,或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鼓励其有创新意义的讲述……如在中班科学认读《搭积木》中,孩子们在学习了儿歌,掌握了基本句式后,开始动手操作,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拼搭并发挥观察、想象能力,进行仿编。如:“搭个帆船能远航”“搭个机器人能跳舞”……如此这些,即活跃了思维,又诱发了创造情趣,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四、训练习惯——养成幼儿看书习惯

在我们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科学认读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读书的习惯,如在教室一角设立“小小读书角”,谁是班上最棒的“小书虫”;在家里设置“小书房”,为孩子设立专门的小书架,让孩子随时都能翻书、看书;晚上,和孩子一起依偎着看书,让孩子感受温暖的亲情,体会读书是一件快乐又幸福的事;周末带孩子一起逛逛书店,让孩子自己挑选感兴趣的书籍……在诸如此类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培养起幼儿对书籍挚爱的情感态度。他们会发现:原来,书里有那么多好听的故事,好玩的游戏,还可以学到许多本领,如果我会认字,会看书,那多棒呀!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教育孩子学会爱护图书,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觉地阅读态势。

第3篇:阅读技能范文

关键词:前阅读技能;氛围;兴趣

目前,前阅读比较认可的定义是: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者通过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它可以是视觉活动、听觉活动、口语活动,甚至是触觉活动,是幼儿了解社会和自然界的一种方式。研究表明,前阅读能力培养的程度,会影响其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前阅读”技能培养的研究。

一、精心创设育人环境,积极营造前阅读氛围

在阅读区设计动态的墙饰,随话题的开展,提供儿歌、故事及相关的图文卡、背景图,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摆图,创编不同的故事情节,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适当投放绘本,保证幼儿充足的阅读时间;大班在展示墙上贴幼儿的名字,让他们在取放作品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与具体幼儿的对应关系。

节假日里,鼓励家长带幼儿到图书馆、书店,琳琅满目的阅读材料、如饥似渴的阅览群体、高雅安静的阅读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幼儿深受感染,不由自主地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还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馈赠给孩子。如选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能干的小朋友”此类主题的绘本,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购书时给幼儿一定的自,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充分利用阅读资源,我们鼓励幼儿交换阅读,在兴致勃勃地向同伴介绍书,相互商量借阅同伴绘本的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些阅读环境中,幼儿顺其自然地感受到了文字,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文字,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二、适时提供阅读材料,自然激发前阅读兴趣

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独特优点。可选择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主要感知对象突出的绘本,作为幼儿前阅读的材料。开始阅读可选择形象大而色彩鲜艳,背景简单甚至没有背景的绘本;然后选择内容单纯有趣,反映幼儿生活情景的绘本;一段时间后,选择画面生动活泼,运用夸张或拟人手法的、配有简短易读句子的绘本。不仅能加深幼儿对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丰富他们的语言,更深地理解绘本内容。

幼儿的前阅读需要成人的引导,开始时可直接介入阅读过程,采用点画讲解或点读等方式,让幼儿蹦蹦跳跳地复习已认识的图文,掌握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讲解内容时,尽量做到语言浅显生动,让幼儿觉得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三、精心组织前阅读活动,科学培养前阅读能力

1.早期认读能力

早期阅读活动《信的旅行》中,教师以给转学的周舟小朋友写回信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他们自由表达想对周舟说的话,然后由教师整理记录成文字,再念给他们听,让他们真切地理解文字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来,从而建立起文字与口语相对应的概念,接着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其中认识的文字,引导幼儿发现文字构成的一般规律。

2.绘本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制作绘本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绘本阅读能力。如在绘本《我快乐》中,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从人物的表情、动作背景来观察画面,将图文结合、前后串联起来理解内容。然后教师指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幼儿感知画面文字与口语的对应关系;最后,让幼儿尝试合作制作绘本,根据情节发展的过程,排放顺序,装订成小绘本,标上页码,设计好自己喜欢的封面图案,幼儿在操作中感性认识到绘本的页码是按故事开始、发展、结束的顺序排列的。

3.正确的阅读姿势

幼儿教育的重点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姿势,我们将正确的阅读姿势要求编成节奏明快、简单有趣的顺口溜,渗透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生动的活动中,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活动中体验,懂得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看书,但避免在阳光下阅读;书和眼睛保持一定的距离,身体坐端正;最后让小朋友讲讲看过的图书内容,以便了解阅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第4篇:阅读技能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技巧 阅读意义

语言文字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蕴藏美的物质外壳。阅读这些文章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并感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辨别问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意志磨励、情操陶冶、人文素养提高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独自猎取知识和独自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合理利用课文,培养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的培养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效果的关键,一般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技能包括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领悟、归纳和评析等,重点考察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一般采用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阅读:一是通读开始段落和最末一段;二是细读剩余各段的关键语句;三是浏览和主题句相关的一些信息。开始阅读时,对材料的标题和文中的插图要留心理会。文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就表现在文章标题上,为了对文章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往往又是通过图片来表达的。对标题和图片的理会,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获取新的信息。获取文章的大概意思,并对文章的组织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在文章中的每一段落,总有些句子通常会提供一个总结或段落大意,同时帮助我们理解该段落所写的有关内容。找出这些句子,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帮助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搞清楚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这些句子就是关键句,也是主题句。所以,进行阅读练习时,要指导学生特别关注每一段落的关键句。这个关键句一般出现在每一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也有可能在段中。

遇到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景色抒情类的,主要阅读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的句子;议论类的,主要阅读作者的观点;人物传记或小说类,则主要阅读对人物的正面与侧面描写。阅读课文的题干设置,限定了学生思考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文章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理解课文。因此,审题干、定坐标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防矢。进行现代文主观阅读时,不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罗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只有把握了文章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才能举纲张目。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水平的练习时,可组织学生采取晨读、集体朗读、自由散读、对话表演等形式,并在每布置一次阅读练习时,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以便学生带着阅读目的阅读。在自由阅读时,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像,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美的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才能欣赏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语文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第5篇:阅读技能范文

阅读的基本技能包括略读(skinning),查读(scanning),理解大意(reading for main ideas),猜测词义(dealing with unfamiliar words and phrases),预测下文(predicting),了解重要细节(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推理判断(inferring), 理解句子和文章组织结构(understanding sentence and text organization),了解文章风格和文体(understanding the writing style)等等。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特点,联系阅读的基本技能对阅读教学进行试验性设计。在通常情况下,阅读教学主要有读前准备阶段(pre-reading),快速阅读阶段(fast reading),仔细阅读阶段(careful reading)和课后综合练习阶段(post reading)。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任务型教学法,即以“学生中心,在练中学,用中学”的教学模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四模块的阅读课文Three Great Composer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为例来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读前准备阶段(pre-reading)

Three Great Composer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介绍三位外国音乐家——海顿(Haydn),莫扎特(Mozart)和贝多芬(Beethoven)的生平事迹。教师应首先借助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歌曲、 图片、名言或热门话题等形式导入新课导入课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导入英语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其次教师才结合课文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规定明确准备阶段的内容:如熟读课文内容, 正确使用工具书查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及其读音、词性、意义以及它们的用法,找出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组或句子。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二:快速阅读阶段(fast reading)

根据英语新课程的标准和阅读教学理论的要求, 快速阅读包括略读(skinning),查读(scanning),理解大意(reading for main ideas),就是让学生用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忽略不懂的句子或生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并非是一字不漏,一句不漏地阅读;并可以让学生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插图、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及各段的主题句或结论句(主题句或结论句通常位于每段的开头或结尾),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然后回答相关问题,把握文章大意和确定文章标题。完成以上任务阅读教学能为帮助学生初略了解文章讲述的大致主题及内容。

三:仔细阅读阶段(careful reading)

仔细阅读要求学生采用以下阅读技能:猜测词义(dealing with unfamiliar words and phrases),预测下文(predicting), 了解重要细节(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推理判断(inferring), 理解句子和文章组织结构(understanding sentence and text organization),了解文章风格(understanding the writing style)等。通过回答问题,填写表格,选择正确选项,判断正误等一系列任务进行有效阅读,帮助学生认知并掌握课文的具体细节信息,提高学生对语篇整体结构的认识能力。这项步骤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组织结构和文章内容中蕴含的西方文化,还能丰富学生相关常识和拓展学生视野。

四:课后综合练习阶段(post reading)

教师应在课后综合练习阶段结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测试试题,设计安排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此阶段要求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已到达把零散的信息升华为概念的能力,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深层理解的过程的目的。

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还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语言材料。一方面阅读材料要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找到恰当的文章,就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所找的文章太难,就容易使阅读者失去信心,对英语阅读产生畏惧感。如果所找的文章太简单,就容易使阅读者认为英语阅读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下面以四川省2012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C篇文章为例。本篇文章完全适合高中三年级学生。文中第一句就讲到“I left university with a good degree in English Literature, but no sense of what I wanted to do.(作者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但不清楚进入社会自己能从事什么职业?)”, 显然课文要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是高中三年级学生都想知道的,也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这句话结构简单,容易理解,因此使这篇文章更令人感兴趣,这正适合高中三年级学生口味,也适合他们的水平,可以作为课外语言材料。

C

I left university with a good degree in English Literature, but no sense of what I wanted to do. Over the next six years, I was treading water, just trying to earn an income. I tried journalism, but I didn’t think I was any good, then finance, which I hated. Finally, I got a job as a rights assistant at a famous publisher. I loved working with books, although the job that I did was dull.

I had enough savings to take a year off work, and I decided to try to satisfy a deep-down wish to write a novel. Attending a Novel Writing MA course gave me the structure I needed to write my first 55,000 words.

It takes confidence to make a new start — there’s a dark period in-between where you’re neither one thing nor the other. You’re out for dinner and people ask what you do, and you’re too ashamed to say, “Well, I’m writing a navel, but I’m not quite sure if I’m going to get there.” My confidence dived. Believing my novel could not be published, I put it aside.

Then I met an agent(商)who said I should send my novel out to agents. So, I did and, to my surprise, got some wonderful feedback. I felt a little hope that I might actually become a published writer and, after signing with an agent, I finished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ovel.

The next problem was finding a publisher. After two-and-a-half years of no income, just waiting and wondering, a publisher offered me a book deal — that publisher turned out to be the one I once worked for.

It feels like an unbelievable stroke of luck — of fate, really. When you set out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there’s no end in sight, so to find myself in a position where I now have my own name on a contract(合同)of the publisher — to be a published writer — is unbelievably rewarding(有回报的).

由于此文是补充的课外语言材料,所以基本文章内容进行简单提问,帮助学生了解文章重要细节信息和主旨大意。问题如下:

(1)Why did the author decided to write a novel?

(2)How did the writer feel halfway with the novel?

(3)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want to tell the readers in the last paragraph?

(4)What does “I was treading water.” mean?

(5)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第6篇:阅读技能范文

【关键词】阅读技能;训练;文章

文章赏析能力也可以称作阅读技能,它是人类一项特殊形式的活动,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根据阅读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阅读训练分成五部分,即朗读训练、默读训练、精读训练、略读训练、跳读训练,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几种阅读方式的训练方法。

一、朗读训练

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吟诵”,认为只有拿腔拿调的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品味出文章的妙处。这里笔者将朗读的好处总结为以下几点:1.朗读有助于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2.朗读有助于密切读和写及语和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如此重要,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逐步训练。

朗读训练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1.正确地朗读。这一阶段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2.流畅地朗读。学生要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朗读课文。3.传神地朗读。这一训练阶段要求学生应当能熟练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文章的风格神采。以上训练过程不仅仅包括语音技术方面的要求,还包括对文章理解程度的要求。随着学生朗读次数的增加,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学生具体要朗读多少遍才能达到教学效果,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二、默读训练

默读是一种比较适宜的实现快速阅读的方式。将朗读与默读的活动过程作比较可以发现,朗读要经历“目―脑―口―耳―脑”五个反应过程,而默读仅需要两个活动过程,即“目―脑”。默读将朗读程序简化,经过视觉反应后直接传导给大脑,不需要其他媒介就可理解,速度自然就快。因此,我们可以将默读称作“直接阅读”,将朗读称作“间接阅读”。

训练学生默读的教学方式主要有:1.提高视觉接受文字符号的速度。这是由于视觉接受文字符号的速度低于思维的速度。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扩大学生视觉幅度的训练,鼓励学生增加一次辨认字的数量,将学习内容整合起来让学生直接理解句或段的含义。2.提高默读的理解率。阅读的理解率是阅读后答对问题数与受试问题数之比。一般来讲,学生的阅读理解率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之间为最佳状态,若低于百分之七十,则表明学生读得太快,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降低阅读速度;若高于百分之九十,则表明读得的太慢,教师也应帮助学生适当提高阅读速度。3.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的速度。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理解课文,在初始的教学阶段,教师就应当与学生共同想象、共同联想,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想象、联想。

三、精读训练

精读主要是针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为了达到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目的,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地反复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比较、多归纳、多观摩、多体会,帮助并引导学生很快地发现文章的特性,发觉其中丰富的蕴藏。精读训练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的训练,即读、析、评、用,使学生掌握识字、解词、理层次、析文意、评写法等知识技能。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具体指点理解词义的方法、理解句意的方法等,这是由于每句话都有它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对那些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文意。

四、略读训练

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学生要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就不能将阅读文章停留在对情节的具体感受上或对细枝末节的了解上。教师应当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让学生经过分析舍去细枝末节,把握重点的字词句及人物、情节、表达方式,从中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特殊技法。

略读训练的基本内容有:1.书目指导。由于同一种书往往出版好多版本,教师就应当向学生推荐书目,并对这些书的版本、内容作简要的介绍,说明各自的优劣,便于学生从中择优阅读。2.序目指导。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读书先读序目的习惯,从序目中学生能了解该书的全貌,并根据需要挑选需要的章节阅读。3.阅读方法指导。不同类型的书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知识性书籍学生需要做摘要记忆;小说要了解重点人物和主题思想;诗歌着重综合感受;评论性文章抓住主要观点、根据;古文由文字了解文意及正确对作者作出评价。

五、跳读训练

这里要特别注意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行、逐页的扫视。而跳读则是要有取有舍,跳跃前进,也就是说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文章中比较关键的部分阅读的方法。因此,跳读这一阅读方式最大的特点就应该是“各取所需”,即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章节内容来读。鉴于以上的原因,跳读方式也可称作“搜索性阅读”。

第7篇:阅读技能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技能训练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0-02

一、问题与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很受重视。可尽管教师与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阅读教学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这种“高耗低效”的结果极大地困扰着我们。就拿笔者来说吧,自认为对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研究,能灵活地运用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但在一次绍兴市的期末调研统测中,笔者所任两个班的学生阅读题失分率普遍较高,全对的只有21.8%、25%。失落之余,静心分析学生错误,发现中等生及学困生存在以下问题:

1.语句识别能力较弱,无法快速感知句子结构,不会分析长难句,不清楚指代关系。

2.篇章能力较差,无法理顺文章脉络,不会找主题句和语篇标记词、把握不住段与段、句与句的逻辑关系。

3.只是凭感觉做题,细节错位、脱离原文、以偏概全、混淆推断与事实。

4.缺乏耐心,尤其是遇到篇幅较长或语句较长时,心烦意乱,或是粗心大意、焦虑紧张。

反思自己的教学,尽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语言知识教学与阅读策略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训练,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同步,阅读能力较弱。

二、措施与实践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采取措施,整体规划培养过程,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结合教材,既有分阶段的专门训练,又有所侧重的交互训练,在日常教学中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训练词句识别,提高学生“自下而上”的解码能力

词句识别能力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学生能迅速抓住关键词并识别各种句式是实现跳读的基础。相互作用模式专家指出:“熟练读者读得快,并不是他的猜测能力强,而是因为他能迅速自动地辨别大部分词汇。” (转引龚作导,2008)

1.快速识别单词和词组练习列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单词和词组,利用课前三、五分钟,训练快速识别词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相同的词汇,不准回看、声读,强调速度,反复训练。如:photo, potato, photo, phone, photo; pound, proud, pound, pride, pretend……

2.简单句辨认训练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学习五种简单句句型。训练学生在“找谓语,定主语”, 最短时间“去枝叶,找主干”,找到关键词。如在 “This week we asked students at New Star High School the best ways to learn more English.”一句中,we,asked,students,ways为关键词。

3.长句识别训练有了简单句的识别能力后,逐步加强并列句与从属句等长句的识别训练。训练学生“找主句,辨从句”,把握句子的核心意义;“寻关联,辨逻辑”,分辨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简单句和复杂句限时训练 选择10句本节课中或本单元中的简单句和长难句,利用课前三、五分钟,让学生快速找出带有生词的句子主干,深化句式识别能力。

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把句式和高频词汇结合起来造句,作为课后作业,既巩固了单词,又深化了识别能力,充分利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训练既熟悉词汇,快速识别关键词,又增强句式识别能力,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解码能力。

(二)训练阅读策略,提高学生“自上而下”的篇章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培养阅读策略,教会学生根据大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等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运用上下文和构词法猜测词义;通过查找主题句或首尾段内容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查读、略读等。在训练具体某一策略时,为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中,采用O?蒺Malley 和Chamot(1990)的经典五步法:

1.教师解读目标阅读策略,让学生理解该目标策略的含义。在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把策略运用的情况展示给学生听,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阅读技巧。

2.选用教材外素材或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策略使用演示,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策略的使用过程,体会使用该策略对自身的英语阅读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3.结合教材中阅读文本进行策略训练,让学生实践并运用目标策略,获得直接经验。

4.经过练习后,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身的策略运用情况进行评估、反思和交流。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策略使用情况,以决定下次课程的设置和改进。

5.布置新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体验运用刚学的策略以利于巩固。

阅读策略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一段时间侧重训练一种策略。有些策略必须在课内进行,如:段落略读限时训练,向学生展示一段新课文,要求学生通过略读关键词和语义群找出大意,然后将标出关键词和语义群的段落展示给他们进行验证,以提高阅读速度。而有些则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如:语篇连贯训练,段落主题句练习和猜词等等。圈出语篇标记词或通过阅读段落,填上合适的语篇标记词,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给出100字以内的段落,让学生找主题句、选择主题句或写主题句;给出上下文(3-4个句子),学生通过阅读,猜测生词词义。

除此之外,笔者还选择了一些与课文同步、难度适中,有趣味性和时效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复习单词,巩固句式,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在阅读策略方面使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注重语篇的理解。如看到文章标题、黑体字就能预测文章大意、背景情况和文章风格;能够关注文章开头第一段、段落主题句和结论句,理清文章脉络;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猜测词义。改进阅读题的讲评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

(三)精选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相互作用”的综合能力

阅读中的问题类型主要有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和词义题,既考查学生“自上而下”的篇章能力,又考查学生“自下而上”的解码能力,在考试时,学生又面临时间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精选课外阅读文章,训练学生“相互作用”的综合能力。

1.文体结构训练阅读前,引导学生对文体结构进行预测,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如记叙文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等要素;说明文包括事物的特征、优缺点和方法步骤;新闻则要从事件、过程、结果、叙述顺序和作者(或不同人物)的态度等方面去把握;议论文需抓住作者的观点及例证,或正反两面的论述。笔者选择不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通过排序、填表格等形式来检测学生是否理清文章脉络。

2.阅读速度训练阅读速度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限时阅读是训练速度的有效方法。在经过词汇、句式、主题句和文体等训练后,进行限时阅读,阅读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大幅度提高。

3.扩展阅读当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精彩词和段落进行讨论、复述,并介绍一些英语课外读物,如《21世纪报》(初中版)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逐步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同步。

三、几点体会

在阅读教学的探索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

1.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既要有扎实的词句基础,又要有较强的篇章分析能力。教师不能片面理解现代英语阅读理论,单一地采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或者忽视中下生,采用“相互作用”模式,应该在不同阶段交互运用多种阅读模式。

2.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淀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指导,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大量而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内化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技能。

3.阅读技能的训练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以作业为延伸,要求教师站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精心设计词汇、语法和篇章教学。

参考文献

第8篇:阅读技能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 英语阅读 微技能

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简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然而通过调查,我发现目前的初中生英语的阅读能力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目标单一,缺乏阅读的快乐体验

目前教材的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每个单元reading部分的学习,而学习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读课文,老师讲解课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然后做语法练习题。专门的系统的阅读策略训练几乎没有,课外的阅读仅仅局限于作业中的练习题,读完文章后做四选一的选择题。目标太过单一。缺乏阅读的快乐体验,为完成习题而阅读。

二、缺乏阅读期待

长期的阅读习题训练时学生在阅读之前不会对文本的内容作出预测,只会被动地做练习题,这样的习惯被用于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往往出现不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品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微技能训练的尝试:

1.审读标题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关键,它通常能向读者传递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忽视阅读材料的标题,没有根据标题预测阅读材料内容的意识,不会利用与标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更不会依据标题归纳全文的主旨和梳理文本线索,最终不能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内容,理解材料时往往偏离主题。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审读标题的意识,依据标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任务设计:

目标:培养学生审读标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准备十篇有标题的快速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然后阅读验证预测是否准确。

优点:篇幅短小,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较短,不易引起疲劳,有利于学生训练效率的提高。

基本要求:文章与标题相互分离,学生在预测时将可能出现的要点用关键词写下来。然后检验预测。

反思:这类训练要长期坚持进行,不可一曝十寒,否则效果欠佳。准备大量的速度材料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

2.多样化的词汇处理方式。词汇学习属于支撑性技能任务 (程晓堂,2004),对学生的阅读质量的影响巨大。

(1)排序纠错。

目标:在熟悉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学习词汇,巩固词汇。

活动过程:在阅读文章之后,从文章中找出5―8个句子,打乱顺序,并将某些单词用不合适的单词替换掉,要求学生以文本为依据,把打乱的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好,并将不合适的单词改正。

优点:巩固词汇,词在句中、词不离句,词汇的掌握由易到难。

基本要求:熟悉单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反思:这种方式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很少使用的,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语境对掌握词汇的重要性,而且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2)释义配对。

目的:在句中理解词汇。

活动过程:学生读完文章之后,教师用英语呈现几个句子作为对课文中的重要词汇进行解释,让学生在标出所在的段落找出相关的词汇。

优点:重要的词汇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再次通过加深对词意的理解达到对词汇的掌握;单词的记忆和理解有了可以依赖的上下文。

要求:学生具有用英语准确解释英语单词的能力。

反思:我们目前使用的新教材,在文章之后,设计一道习题将单词与其释义分两栏进行配对;也有的写出与文章中意思相类似的句子让学生用文中出现的单词填空。但后者明显有不足的地方,因为不是在原文中配对,学生不能直接接触句子、巩固词汇,而且因为再次出现新的句子而使得词汇理解难度增大;所有单词都被同时呈现,学生可以在不理解单词的同时,用排除法一样能选出正确答案。同时,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够灵活,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词群。

目的: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记忆词汇。

活动过程:在阅读 “Trees” 一文前,让学生联想与此主题相关的词汇。如下图:

优点: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把学生脑海中词群串在一起并把相关词汇又复习和巩固了一遍,同时为下一步的讨论以及之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此外,相关词汇累计记忆更高效。

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而且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反思:单一地教授单词不利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也会从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本文主要以英语阅读过程中必需的微技能为基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自主展示,其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竞争意识也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第9篇:阅读技能范文

国家教委新颁全日制高中英语考试大纲明确强调高中学习重点应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细则如下:

1.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

2.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3.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5.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6.除教材内容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万字左右。

因此,英语阅读理解题是测试学生英语综合理解能力的题型,在高考中占有极高的权重。因此,教授学生分析该题的设问类型和解题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二、《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主要要求

1.掌握所读文章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根据字面意思可以推断出来的没有明确说出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既能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自己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三、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形式

1.细节理解题。即要求考生对阅读材料中的某一具体事实和细节进行理解。这一题型常见的命题方式有事实认定题、排序题图形辨认题、数字运算题等。

2.推理判断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等。推理判断题属于主观性较强的高层次阅读理解题。

3.主旨大意题。该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读材料中心思想的概括。其考查形式有很多,如概括标题、主题、中心思想等。

4.词义猜测题。即要求考生根据一定的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义。

上述四种形式的考题可归纳为:细节题、逻辑题和主旨题。

四、英语高考阅读理解解题技能

(一)细节题解题技能

注意或记住作者在陈述中谈到的是何人、何处、何事、何时和何故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读者必须密切重视人名、日期、事实、数据和地点等。对于这类细节性的问题,多数文章都比较明显地提供了事实(facts)和细节(details),其答案必定在文章论述范围之内。读者应该找出文章中为选项提供依据的单词和句子,而不能脱离原文去获取信息,也不能仓促地作出没有原文根据的假设。题型的主要结构形式及解题技巧如下:

1.设问模式――特殊疑问句

1.1设问要义

是以提问的形式提出问题,用于测试读者理解阅读材料中具体内容的能力。所有的题目常以5个W和1个H引导的问题作为开始的问句,问题主要涉及时间、人物、地点、原因、定义、数字等。其发问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What does (did) somebody (something) do?

What do people like to do for...?

What effect did something have on...?

1.2解题技能

(1)先看文章后面的问题,注意记忆关键的词语,如人物、时间、事件等,确定每题目的发问中心,也就是说,某个问题是针对什么提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做到有的放矢。这常常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把每个问题的发问中心反馈到原文中去。当读到有关解答发问中心的信息时,可在有关信息下面画一直线以示突出。如果问题的顺序没有按顺序给出,可以在原文信息下划线、做记号的同时,把问题的题号也标出来,这有利于最后检查并节约时间。

(3)在原文中找出解答信息后,即把原文信息代入问题中去,与所列选择项目进行对照,凸现原文信息相符的那项,即是正确的答案。

2.设问模式――不完整的陈述句式

2.1设问要义

有些题目出现的并不是问句,而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句,要求读者选出的答案与题干构成的句子在意义上与原文内容相符。题干为不完整的陈述句部分,而选择项目为完形部分。选择的项目主要涉及人物、时间、地点、事物、数字、目的、原因等,这种题型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

The value of something amounts to ______.

A certain kind of person is someone who______.

People are looking for better ways to______.

2.2解题技能

这类题的答案与原文在字面上的差异很大,有时还要找出与前句的内容在逻辑上的联系。因此,在答此类细节题时,准确理解是关键,一定要冷静,仔细分析。

3.设问模式――排除式

3.1设问要义

设问要复杂于前面两种形式,但都是依据短文所提供的事实细节,要求读者完全理解全文,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种问题的形式,就是要求我们排除文章中的说明信息,找出原文未涉及的内容,间接地找出问题答案。这类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uld NOT be a consumer a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does NOT tell us ______.

3.2解题技能

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后的选择项目,牢记各个项目所阐述的不同内容。建议带着这些不同的内容去阅读原文。凡是原文中的信息有选择项目内容相同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信息下划线,以作为排除的内容。如果基本选择项目的内容在原文找不到相应的信息,那么该选择项目即为该题的答案。这类题与前两种题型不同,后者的答案包括在原文的内容中,即与所述事实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前者的答案是被排除在原文内容之外的。因此,在答题时要将与原文有关的三个选择项排除,剩下的才是正确答案。

(二)逻辑题解题技能

阅读技能是考生语篇理解能力的重要表现,即考生综合运用语感、语法、词汇、逻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文章时,只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是不够的,还需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弄懂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句子间或段落间的上下过渡,或呼应的承接词语的作用,包括连接词、某些副词及介词短语等等。这些承接词语往往被用来表示主题思想与辅助论点之间、辅助论点本身之间的联系。我们可把它们看作指示器(信号词),对我们的思维起着指示方向的作用。借助它们的提示,才可以准确地分析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分清层次,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细节等。

(三)主旨题解题技能

主旨题的目的是检查对短文整体理解概括的能力。主旨(包括段旨)题常见的提问形式“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ssage?”等。有时还要求考生确定相应的文章标题来测试其对全文中心思想的领悟;有时要求确定文章的基调或作者的写作目的,以此来测试其对全文的理解。

解决这类题型的要点是抓住中心思想。要把握文章的中心,首先必须抓住每一段落的中心,然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回答主旨题型时,抓住文章的各段落的要点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而各个段落的要点一般是由主题句体现的。

主题句一般位于段首、句末、段中,还有前后呼应的主题句,即两个主题句简单地重复,后一个主题句或者对该主题作最后的评述,或把主要要点作一概括,或使之引申留给读者去思考。最令人棘手的是所选的短文出现无主题句的情况。如果没有主题句,考生可以采用提纲挈领法,通过分析细节把文章的要点归纳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A.判断出文章的主题究竟是指一个人、一个地方还是一件事情,如某一概念、设想等;也可能是某一事情的过程、方法。总之,人、物、地点、思想或过程都可以成为主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