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汇率风险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汇率风险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汇率风险了解甚少,面对新的汇率机制下日益显现的汇率风险,大部分企业显得束手无策。
金融衍生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缺乏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成本,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些企业则把金融衍生工具当作一种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由于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二)可供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较少,涉外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有限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虽说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许多创新型的避险工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较少,加上很多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基层金融机构还没有全面开办,可供企业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种类仍然偏少,而且订价不合理,导致避险成本过高。对于一般的涉外企业而言,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避险防范外汇风险的途径非常有限。
(三)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定价主动权
涉外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大多需要通过谈判在合同中规定,目前大部分出口企业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难以取得主动权,无法通过协议让对方分担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放弃了交易。
二、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的约束
中国是实行较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国际上许多成功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和方法应用于我国推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汇管理政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审批内容和环节过多,收费过高,企业疲于应付,无法及时有效地抓住有利时机规避风险,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结售汇时机;二是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企业不能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三是现行办法规定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必须以真实交易为背景。这种实需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灵活性。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套机制跟不上,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规避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近年来,虽说银行非常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警示不够,对金融衍生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力,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银行的避险工具,难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这是造成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避险的知识和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还存在不合理性,定价普遍过高。大多数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提前收汇结汇,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汇率风险,却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难以完全享受到避险保值的好处。不少企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不太适应用于进出口业务量较小的中小企业。
(三)涉外企业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还在于缺乏具有外汇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兼管,只有少数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由于财务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汇率风险知识和技能,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防范。即使企业能够使用金融手段来防范汇率风险,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汇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更谈不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独地使用金融工具,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架,往往会失去在交易前防范汇率风险的最佳时机,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涉外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汇改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外汇管理政策,但在短期时间内,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然难以得到彻底改变。涉外企业如何利用外部现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1.提高全体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氛围
防范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很重要,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性,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员性的活动。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涉及到汇率风险,如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都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将会大大减弱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每个部门都参与到汇率风险管理中来,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把汇率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等。为了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确定汇率风险战略目标,并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制定出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全局观念和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战术和避险措施,并在事后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不断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外汇汇率的波动,无论汇率如何波动,企业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确定汇率变动的方向和波动幅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主动对可能面临风险的外币资产或负债项目进行调整或保值,及时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汇率风险失控现象。
4.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最终还要依靠人来完成,由于规避汇率风险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前提条件,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汇率变化莫测,金融衍生产品品种繁多,交易程序复杂,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要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金融产品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对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类型和安全程度进行科学判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运用各项工具和手段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在汇率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充实外汇人才,才能增加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使汇率风险不再成为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瓶颈。
5.将事前预防与事后规避相结合,把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
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外汇管理政策,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规避相结合的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交易前以预防出现汇率风险为主,交易后,以规避汇率风险为主。在交易前,可通过选择多种计价货币、订立保值条款等作为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在交易后,应特别关注风险敞口头寸,将提前或推迟结算、使用金融衍生品和贸易融资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如开拓海外市场的业务人员在谈判中通过订立价格条款来规避风险;交易后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汇率风险暴露头寸进行对冲等手段规避风险。
(二)加强经营管理,化解汇率风险
1.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出口企业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更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利用价格条款来分散或规避汇率风险。
2.实现跨国经营,提高汇率风险防范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大型涉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选择在不同国家投资生产,并在当地直接销售,不但可以消除贸易壁垒,还可以减少因本外币兑换而产生的汇率风险。涉外企业可以灵活地选择经营地点或市场,获得多渠道的原材料和生产部件的供应,减少了这些原材料的直接进口;将在当地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售,减少了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
3.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单一外币结算会大大增加汇率风险。如果涉外企业在某一时间内将其进出口业务同时分配到不同国家的市场,采用不同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就等同于使用多种外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本国货币来讲,有的结算货币升值,有的结算货币贬值,企业的汇率风险被减小。由此可见,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涉外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4.实施融资的多元化,分散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涉外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外币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宽,非常容易获得外币融资。企业要尽量从多个国际资本市场以多种外币融资,使得负债货币多元化,从而通过拥有多种不同外币债务来实现保值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过程是复杂的,应把风险管理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融合起来,确保企业拥有一个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汇率风险意识,将汇率风险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合理选择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将汇率风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48-52.
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有关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上来看,其中承担外汇风险的部分只有各种外汇资产和负债相轧后的余额,这部分承担外汇风险的外币资金通常称为“风险头寸”,具体地讲,在外汇买卖中风险头寸表现为外汇持有额中的“多头”和“空头”部分,即“超买”和“超卖”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外汇风险表现为外汇风险头寸在币种、期限长短上的不一致。外汇风险是汇率波动造成的未来收益变动的可能性,从企业的角度上看,外汇风险主要对企业的营运资金、收益、成本和经营战略,以及净现金流、净利润和企业价值发生影响。
减少外汇风险主要有两种办法:事前和事后。事前称为外汇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改善企业内部经营来实现。企业主要可供选择的方案有: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币种的选择、改变产品出口的比重、变动进出口产品的价格等。事后称为外汇风险的转嫁,主要是利用外汇市场金融资产的交易来实现。主要可供选择的方案有套期保值、掉期保值、改变结算时间等。
一、外汇风险的防范
1.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规范的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地运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贸易融资组合是企业预防外汇风险的有效工具。目前,各商业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有开立进口信用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信用证议付/贴现/押汇、保兑信用证、出口托收项下融资、贸易项下外币票据买入、保理及福费廷等。据调查显示,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贸易融资的优势有: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二是当前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成本低于同期的人民币贷款。目前,我国企业在贸易融资方式中,进出口押汇使用比重较高(约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另外,迅速发展的福费廷等期限较长的贸易融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商业银行凭借遍布全球的海外机构和行网络,以及有效的业务营销策略和风险控制手段,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多种方便、迅速、有效的贸易融资服务。
2.改变贸易结算币种。
货币币种选择是一种根本性的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一般的基本原则是“收硬付软”,例如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向外借款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向外投资时选择将来收取本息时趋硬的货币。但是货币选择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必须结合贸易条件、商品价格、市场行情或者结合对外筹资的不同方式,借、用、还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统筹决策。此外,货币软硬之分也只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而言,因此还涉及到对汇率趋势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要考虑利率的趋势,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选择,主要也是看利率的水平与趋势。就借入方而言,在借入货币利率趋升时,以借入固定利率为宜;若借入货币利率趋降时,则以选用浮动利率为好。
当前,中国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后,为防范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应该及时结算现有的外汇,尤其是美元外汇,企业的即期交易合同该履行的马上履行,同时进口合同应尽可能多地签订企业远期合同,签不下的就争取锁定远期交易汇率。
另外,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企业还可采用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的方式防范外汇风险,但这种方式取决于企业的出口议价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企业采用这种方式防范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能力还有限,提高企业出口议价能力依赖于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真正通过以质取胜而不是靠低价格竞争来扩大出口就成为出口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一个战略性选择。企业防范人民币升值还可采取“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增加内销比重等措施。
二、外汇风险的转嫁
外汇风险的转嫁实际上就是采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所进行的保值和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交易。主要的选择方式有:
(一)套期保值或称套头交易
套期保值系指在已经发生的一笔即期或远期交易的基础上,为防止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而再做一笔方向相反的交易。如原来的一笔受损,则后做的交易就会得益,藉此弥补。反之,如汇率出现相反的变化,则前者得益,后者受损,两者可以抵消。故套期保值也可称为“对冲”交易。根据这个原理转嫁风险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1.远期外汇保值。在进口或出易成交后,如果预期将要支付或收入的货币汇率有趋升或趋跌的可能,即可在进出易的基础上,做一笔买入或卖出该货币的远期交易,以转嫁风险。国际间短期投资和借贷的交易中,为避免将要支付或收入的货币汇率的风险,也可以做远期外汇买卖,需要指出和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实际作用是在预先确定的交易成本或收益的基础上。因为实际汇率的走势完全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不做远期反而有利。当然,也可能出现更大的损失。因此,在确定成本和收益后进行远期保值仍不失为转嫁风险的一个方式。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远期外汇交易主要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
远期交易有防范风险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企业不需交纳保证金,只需交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远期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确定,但是利用远期交易防范外汇风险也有较明显的缺点:远期交易必须按时交割,但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种缺点,外贸企业可以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外贸企业和银行签订的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是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比如,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三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的加快发展,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银行间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商业银行扩大了对企业汇率避险的服务,在较大程度上便利了企业远期结售汇交易,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的避险需求。
2.外汇期权保值。所谓期权是在外汇期货买卖中,合同持有人具有执行或不执行合同的选择权利,即在特定时间内按一定汇率买进或不买进、卖出或不卖出一定数量外汇的权利。这种方式比远期外汇的方式更具有保值作用,因为若汇率实际变动与预期相反,则可不履行期权合约。当然,所要付的费用比远期费用高得多。
3.外汇期货保值。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交易的统一的标准化合同,即期货合约,该合同中有外汇或其他金融资产,即买卖双方可以做多头或空头。如某公司有一笔欧元资金,可兑换成美元后在市场拆放获利,为防止一定时间(假定6个月)内美元下跌欧元上升,另在外汇期货市场以欧元卖出期货美元(美元空头)。6个月后,如果美元对欧元汇率果真下跌,但由于期货市场做了一笔相同期限的多头,可把原做的美元空头合同了结,与现货市场的损失相抵。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外汇期货交易中投机的成分很大。
(二)掉期保值
掉期交易也称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进行两笔约定汇率不同、起息日不同、交易方向相反的外汇交易,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签订买进或卖出即期合同的同时,再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称为掉期,它与套期保值的区别是前者是两笔相反方向的交易同时进行,而后者是在已有的一笔交易基础上所作的反方向交易。它常用于短期投资或短期借贷业务的外汇风险的防范。
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所做的调查显示,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外汇掉期这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等10余家银行为企业开辟了这项服务。尽管目前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
(三)改变结算时间
即根据有关货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更改该货币收付日期的一种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用币值正在上升(下降)货币计价的出易,应推迟(提前)收款;对于用币值正在上升(下降)货币计价的进易,应提前(推迟)支付货款。在提前收付货款的情况下,就一般情况而言,具有债务的公司可以得到一笔一定金额的折扣,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提前付出货款相当于投资,而提前收取货款类似于借款。根据对汇率波动情况预测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前结售汇,可以减轻因汇率剧烈变动所受到的损失。拖延收付是指公司推迟收取货款或推迟支付货款。尽管拖延收付与提前收付是反方向的行为,但它们所起的作用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但同时也给对方带来相反影响。当汇率变动趋势极其明显时,要采用此方法时,对方必然会有其他一些条件和措施相制约。因此,改变结算时间的选择只有在企业出口产品处于卖方市场,或进口产品处于买方市场时,即我国企业处于贸易谈判的主动地位时才具备采纳的时机。目前也有部分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规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三、小结
总之,在浮动汇率制下,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对开展对外业务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资金并不充裕,要求的资金周转率高。中小企业比较适宜采用以进出口押汇、应收票据贴现为主的贸易融资和优化货币组合等外汇资金管理。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般资金比较充裕或融资渠道广,因此,企业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资金安全方面。大型企业最佳的选择有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等套期保值工具的使用;另外大型企业还可利用其贸易谈判优势,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进出口产品的定价和结算币种及结算时间做一些灵活性的安排。
由于我国国内金融机构的避险金融产品相对缺乏,在我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后,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要求各商业银行借人民币汇改,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以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够向不同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因此国内企业应密切关注银行在近期推出的新的金融产品,充分运用现有产品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弗兰克·J·法博齐,弗朗哥·莫迪利亚尼(唐旭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吴念鲁.我国当前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新金融,2004,(4),P6-9
一、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的概述 汇率风险是指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产生于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一旦涉及到货币的兑换,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汇率风险。一般来说,风险是指既可能使当事人受损,也可能使其获益的不确定性。在这里,汇率风险主要指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问题与对外贸易紧密相关,尤其是对外贸易企业,由于其主要经营进出口业务,贸易量又比较大,因此,外贸企业预防和化解汇率风险尤显重要。 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在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制度下(1997年以后,实际上是固定汇率),汇率的风险几乎全部转给政府当局,而微观主体面对非常稳定的人民币美元汇率,多数交易不存在汇率风险。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出台,宣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变化,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随着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外币汇价和人民币汇率将走向市场化,即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主导,对企业来说,频繁的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产生较大的汇率风险,因此,外贸企业认识和管理汇率风险,避免利益受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的类型 依据外汇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企业外汇风险可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等。
(一) 交易风险 外汇交易风险是指企业未了的债权债务在汇率变动后进行外汇交割清算时所出现的风险。这些债权、债务在汇率变动前已经发生, 但在汇率变动后才清算。主要表现在: 1.以信用为基础的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货物装船或劳务提供后,出口商承受出口收入外币汇率下降的风险,进口商承受进口支出的外币汇率上升的风险。
2.以外币计价的国际投资和借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时存在的风险。这里有两种状况: 一是对外投资中的汇率或利率风险; 二是在对外筹资或对外债务中的汇率或利率风险。对外筹资的风险与对外投资的风险正好相反。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也称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变动,引起企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收益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性的风险,即收益成本与原来的预期目标发生较大的偏差,可能引起净收入下降。收益变化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对该企业产品成本、价格乃至生产数量的影响程度。潜在的经济风险直接关系到进出口企业经营的效果或银行在海外的投资效益。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经济风险较之交易风险或会计风险引起的变化更为重要。但是,经济风险是一种概率分析, 它取决于在一定时间内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企业从整体上进行预测、规划和进行经济分析的一个具体过程。分析经济风险主要取决于预测能力。预测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生产、销售和融资等方面的战略决策。
(三)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也称转换或折算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变化引起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的风险。一些跨国公司在对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时, 要将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报表, 当子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的职能货币(记账货币) 与母公司规定的统一报表所用的货币不一致时,在折算比价变化时会出现损益。该风险还受不同国家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所制约。如在办理财务决算时, 由于汇率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经济活动发生日与财务决算日的汇率已经不一样了,选用不同时点的汇率评价外币债权与债务,往往会发生差异很大的账面损益。
三、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对策
(一)灵活运用贸易结算方式 收回销售货款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强调“安全及时”收汇是外贸出口应始终贯彻的原则。“安全”有两层涵义,一是出口收汇不致遭受汇价波动的损失;二是外汇收入不致遭到拒付。“及时”与“安全”密不可分,及时收汇则汇率波动的时间风险会大大缩短,拒付的可能也受到限制。因此,要做到安全及时收汇,防止外汇收入不能收回的风险,还应根据业 务实际,在了解对方资信的情况下,慎重而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赊销、跟单信用证和跟单托收等,各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在关注外汇局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掌握。
1.预付货款和赊销 对出口商而言,在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可多使用预付货款进行结算,因为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预付货款属于经常项目收汇,企业既可保留现汇,又可随时办理结汇,企业可根据自己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决定何时办理结汇。当然,在出口商对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对进口商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在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则多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使用赊销结算对出口商而言,当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少用,以便尽早收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可多用赊销结算,延迟收汇。对进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赊销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可少用以尽早付汇。
2.跟单信用证(L/C) 即期L/C结算方式最符合安全及时收汇的原则;远期L/C结算方式收汇安全有保障,但不够及时,汇率发生波动的概率较高,从而削弱了收汇的安全性。对出口商而言,当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推迟收汇。对进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尽早付汇,也可在开立信用证时就办理购汇手续。
(二)选择适当的支付计价货币 1.本币计价法 出口商向国外出口商品的计价货币整体有三种选择:①以出口商本国货币计价;②以进口国货币计价;③以该商品的贸易传统货币计价。一国的进出口商品均以本币计价(如美国),可免除外币与本币价格比率的波动,减轻汇率风险。但这有赖于商品市场情况,进口如为买方市场容易争取,为卖方市场则不容易实现;出口则相反。
2.选择支付计价货币法 在货币贬值或升值中,出口用硬货币定价和支付,进口用软货币定价和支付,可以减少汇率风险损益,这是国际经营常用的风险转移方法。如果使用当地货币作为外贸企业出口计价货币,不会发生汇率收益或损失;但用于进口计价则要承担汇率变化的风险。如果用外币计价,外贸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正好相反。
3.货币多样化组合 货币多样化组合是指在进出口中使用两种以上货币计价,以减少交易风险的一种方法。当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所使用的一种或少数几种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若其他货币价值保持不变,则这些货币价值的变动不会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大的汇率风险,或者说汇率风险因分散而得以减轻;若计价货币中几种升值,而另几种贬值,则升值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可以抵销贬值货币产生的损失,从而降低汇率风险。由于人民币脱离了与美元汇率单独挂钩的关系,采用相对独立的浮动机制,故企业对外签约可多采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组合,如欧元、英镑、日元等,未来如果美元发生汇率波动,而欧元等其他币种汇率不一定与美元同幅度变动。
(三)通过外汇金融衍生产品保值,向银行申请办理保函业务 银行保函业务指以银行名义向中国境外机构或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下称受益人)承诺,当债务人(下称申请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银行履行偿付义务。银行出具的保函分为融资类保函与非融资类保函两大类,这两类保函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作用不同。融资类保函中的借款保函、融资租赁保函、补偿贸易保函、延期付款保函等,在一定条件下均具有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如借款保函可通过借外汇、还外汇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融资租赁保函可通过分期或延期付款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补偿贸易保函可通过返销货物抵扣进口货物的价值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等。非融资类保函中的预付款保函、尾款保函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如出口企业为获得更多预付货款以达到避险目的,按国际惯例要通过银行对外开立预付款保函来实现。
(四)涉及“远期结售汇”产品、外汇投资理财产品的结合进口业务向银行申请美元融资(到期归还美元)的做法。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防控
1.财务风险的定义
不恰当的融资方式、不合理的财务或是资本结构等都可能造成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散失,投资者预期收益的下降,最终还可能使企业要进行破产清算[1]。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财务风险。其实,有时候我们也把市场风险称为财务风险。因为在市场风险里,最主要成分的就是财务风险,具体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在管理企业时,必须要谨慎控制好财务风险,选择恰当的资本结构,增强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2]。
2.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外部因素
(1)汇率的变动。有多种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企业等等,都会产生一些与外汇收入和支出相关的业务。相关的汇率变动将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外币汇率上升,有外汇支出业务的企业就得准备更多的人民币;而如果外币汇率下降,那么有外汇收入业务的企业就要接受人民币收入减少的不利影响。不过这是企业没办法控制的,但又会受到影响,因此这是属于外部因素的[3]。
(2)通货膨胀。企业里面的多项资产,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等,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过这个影响可能有好有坏,例如,应付账款项,在通货膨胀后,需要还给其他机构的数额虽然是一样,但确实是贬值了,对于本企业来说是好的。但反过,应收
账款在通货膨胀后,也贬值,企业就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了。因此,一般来说,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会削弱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管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
2.2 内部因素
形成财务风险的内因就更多了,每个企业的状况不同,可能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不同。这里最主要将以下几个因素:
(1)资产的流动性差。在现实的企业中,很多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是薄弱的,他们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去增加销售收入或是降低生产成本,却疏于重视他们资产的流动性,这会给企业带来比较大的财务风险。不过,如今的市场里,消费者很多时候是占着主动一方的,顾客是上帝。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只好采取赊销的方式来交易。然而,我国的信用系统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企业部分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最后成为坏账。有的就算能收回来,也被债务人长期无偿的占有,严重影响了可周转的流动资金,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2)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往往是由于自身负债过多,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从而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再加上财务杠杆的作用,使企业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资本结构不合理,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现时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不合理。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对投资、融资等方案的可行性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因为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从如此庞大繁杂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是很难做到的,导致决策失误频繁发生[4]。结果就是致使企业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投资也无法按期收回,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的防控
(1) 构建和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这样的系统,可以及时预防和发现财务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通过这项系统来解决和改善财对务风险的抗压能力。而这个系统是由一个长期和一个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两个子系统构成的。
(2) 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审计制度和预算制度。只有健全和完善了这两项制度才能够保障企业具有防范风险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财务风险设定在一个企业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对财务风险也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事前防范的行为[5]。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就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评价和审计,这样可以达到发现、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3)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财务环境下,企业应该具有一个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并配备好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健全和规范制度,提高财务的适应能力和防范能力,保证财务能够有序、健康进行,防范由于财务管理系统由于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风险。
4.结论
总之,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做出相应决策的情况下需要充分顾及到财务后都个所存在的风险,在事先也要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做好相应的衡量工作,适当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辉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1(9)
[2]李其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研究[期刊论文]-投资与合作 2011(11)
[3]周昊旬基于AHP的模糊关系矩阵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8)
[论文摘要]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在华跨国公司面临着巨大的交易风险。跨国公司应如何根据一些指标、数据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管理的方针,成本控制型或利润创造型,通过选用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或其组合进行风险管理以降低交易风险,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给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交易风险产生原因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与Timme(1992)指出,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参考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著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著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新晨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
(2)跨国公司在考虑选择成本节约型或利润创造型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甚至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目标。一般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常采用的是利润创造型风险管理目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质是创造风险的金融票据,且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就是与资产的增值紧密相关,因此将风险杠杆化,使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并创造利润是首选。相反地,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讲,由于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是商业交易,所以采取传统、简捷、实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即对冲风险更为合理。
关键词:汇率波动;企业对策
中国汇改走过三年,很多企业学着如何对自己的风险进行规避,但最基本的还是要改变汇改前中国企业的心态与经营作风,这就有必要深入了解汇率波动率的意义。
假设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出口,以及出口数量为多少时,出口与否即可以看做企业的期权。论文百事通汇率的随机波动越大,便会增加这一期权的价值。可见,汇率波动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但出现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取决于企业所处的特定条件和对风险的认识。
假设企业的目标是使以本币标价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对于一个公司的一定的生产量(y),由于汇率的变动,导致以本币计价的收入随机变动,即等于px+eq(y-x),p是国内产品价格,q是国外价格,y是总的生产量,x是决定在国内销售的数量,在国外销售的数量就是y-x,e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生产决策在汇率变化之前就作出了,即在当前时间0,公司根据当前汇率作出生产量的最优化决策y。这时生产成本为C(y),C是一个以产量为自变量增函数,并且C(0)=0。在时刻1,当汇率已确定,企业根据汇率变动来决定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分配,这时利润为P1=px+eq(y-x)-C(y).销售最优化决策取决于在此时的汇率e。从理论上讲,如果只考虑利润最大化,当汇率向不利于企业出口的方向变化时,即本币升值时,eq〈p,企业决策y=x,出口量为零,反之亦反。现实中,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不会仅根据汇率变动做出这样极端的决策,因为企业同样关心市场份额,转换成本等因素。所以在实务中,企业决策的变化并没有这么显著。但这种在国内外市场之间的选择仍然是一个价值正相关于波动率的期权。在时刻0,企业只做生产决策,在这时不考虑销售于国外或是国内市场,企业预测的最低收益是将产品全部销售于国内市场时能够取得的收益。出售单个商品,企业的收益为max(eq-p,0),等价于一个看涨期权,具体来讲,企业即拥有了一个以敲定价格p来购买一个资产的权力,如果该资产的现价eq大于了敲定价格,企业便可以通过执行期权获利。
在时刻0,可以通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计算出该出口期权的价格(根据该公式,波动率和期权价格也是正向变动的关系),然后用VaR模型来计算汇率风险。通过两者的对比,可得出波动率对企业的总的影响究竟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本文得出,大的汇率波动率可能会增大该类企业的出口,而非传统上认为的抑制出口。汇率波动率会增大企业获利的可能性,使得出口期权价值变大。但对于跨国企业,多变的汇率也暗含着更大的汇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就是反向作用于企业的出口愿望,从而降低其出口量。汇率波动率在两种方向上影响相对的大小决定了企业最后决策,这种影响又取决于企业对风险厌恶的相对程度。
中国企业应该消除对汇率波动的恐慌,因为它还可以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关键在于企业是否会利用这一隐藏的机遇----期权。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能拥有出口期权的这类企业所具有的特质来进行战略规划。这样就能增大国内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
一是要能够自由灵活地安排自己的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销售量,即要建立一个在本国及别国完善的销售渠道。二是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外应该有需求,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以确定的市场价格销售出去。三是企业的产品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汇率向不利于出口的方向变化时,企业的产品大量进入本国市场的时候,不会造成本国价格大的波动,反之亦然。四是生产结束后,企业能够在汇率确定的情况下,根据该时刻汇率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
必须承认,这些调整,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出的,比如产品产业的转变,国外多个市场的开拓;有些也不是仅仅企业可以改变的,比如内需的刺激。但是,企业需要从思想上不畏惧这种改变,要认识到汇率的波动不仅仅是风险,更是机遇。
参考文献:
[1]ExchangeRateVolatilityandInternationalTradeUdoBrollandBernhardEckwertSouthernEconomicJournal66no1178-85Jl1999
[2]ExchangeRateRiskMeasurementandManagement:IssuesandApproachesforFirmsMichaelPapaioannouIMFworkingpaperWP/06/255
【关键词】能源业;外汇风险暴露;防控对策
一、我国能源业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能源消费总量一直持续高速增长,从改革开放1978年的570百万吨标煤增长到至今的3629百万吨标准煤。我国能源消费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96年为平稳增长阶段,每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水平基本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间;1997年至2000年为负增长阶段,史丹认为对外开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性,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输入产出比率,经济体制改革改善了能源的低效率运用,是这个阶段出现负增长的的主要原因;2001年至今为持续高速增长阶段,每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水平基本在百分之九以上,在2003年至2004年间曾一度超过百分之十五。据国际能源组织(IEA)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将会是现在的两倍多。那么在当下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国内的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发展都必须有国家的命脉产业作支撑才能稳定国家经济,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回顾我国能源产业自1990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能源的消耗以及能源供给状况如图1所示:
从图1了解到我国能源业从1990年至今一直都是能源消费产量高于能源生产总量,并且由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国内的国民经济命脉行业-能源业,增加了更多的需求,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扩大,那么作为钢铁,水泥和化肥等重工业坚实后盾的能源行业也同样出现顺周期的增长的需求,即是2002年开始无论是能源生产总量还是能源消费总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对于能源业的上市公司也提供了进入世界舞台的很好的契机,为世界经济市场提供我国更多的有附加值的经济产品。而其中关于原油和原煤的增长比例最为突出,如图2、图3所示:
从图2、图3了解到原油消费与原油生产的的增长比率是同向趋势变化,1994年开始原油生产增长率一直低于原油消费增长率;原煤消费与原煤生产的增长比率也是同向变化,但从1994年开始原煤消费增长率一直低于原煤生产增长率,1994年至2002年间二者是逐渐递增,2002年至今二者都是逐渐递减的。主要原因是原油生产、消费总量的基数较大,虽然绝对量增长了但是相对量仍然表现出了下降趋势,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2年起我国能源产量需求开始有了明显地增长,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国内原油矿产资源的生产量还是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需求,此时,我国政府适时地调整了关于我国能源政策,即是调整能源类产品的输出、入产量,以尽可能满足国内重工业企业发展对能源类原料的需求。而对于原煤在1994-2002年间因为国内经济政策环境与开掘技术的限制输出煤产量绝对量低,相对量增长率呈小幅度提高,但始终是原煤生产的增长率高于原煤消费的增长率,2001年开始国家出台各项力纠煤矿安全整顿条文,所以原煤的增长率一直持续较平缓的増张趋势。
二、我国能源业外汇风险暴露问题
(一)海外拓展地缘性关系复杂
根据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和待探明石油储量的分析,世界石油资源增长主要来源于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北非等四个地区。海外石油拓展应把眼光重点放在中东地区,不仅因为中国企业介入具有一定优势,更因为这个地区的项目较好储量多,开采成本低。据了解,中石化已经成功登陆世界上最大的油气富集区沙特阿拉伯,并在加拿大、伊朗、沙特、加蓬、哈萨克斯坦、也门及厄瓜多尔等国家参与当地的石油及天然气项目。中石油正在执行的44个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分布于世界4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形成了北非地区、中亚地区、南美地区和亚澳地区4个海外油气生产基地。
(二)经营风险管理不规范
并购后的企业重组和整合的目的是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规模经济获得。一般说来,企业并购带来企业规模的扩大,并通过生产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营销一体化、品牌一体化以及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并购后不注意防范经营风险,就可能会出现管理失控、整合不力、销售减少等情况。
(三)能源类金融产品单一
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能源金融业务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以中长期的能源信贷业务为主,而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多种能源期货、能源企业和能源产品的资金结算业务、能源产品的利率及汇率风险服务等目前还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我国能源金融衍生品较为单一,燃料油期货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能源类型期货品种。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竟然连原油期货产品都没有,何谈争夺石油定价权的问题。此外,单一的燃料油期货也使得我国在能源金融产品运作方面的经验极度匮乏,如前文所述,市场监管和法律法规等都处于落后状况。
三、降低我国能源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的导向作用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的快慢,市场化深入程度的层次等等,人民币汇率改革制度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是我国为实现市场化经济迈出的巨大一步。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初步实现了双向波动的目标,长期稳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开始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迫使我国国内企业从微观层面上增加了汇率风险,进而影响企业总资产、总市值,增加了外汇风险暴露的程度。我国国民实业发展对于能源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但是限于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勘探、采掘、加工技术的制约,导致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超过了能源供给量的增长。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稳定的增长势头,我们必须首先采取有利措施保证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之坚实后盾。
(一)结合自身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
结合我国能源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积极选择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因为石油,煤炭采矿业一般都是提前采倔,面临的风险都是将来发生的风险冲击。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能够提供的产品一般分为现货,远期,期货,期权,掉期等几种。我们适合选择用现期冲销的办法进行风险防御,原因是,煤炭能源类的开采是长时间持续性的,而开采时面临的成本和未来陆续开始卖出煤炭资源的产品是由时间间隔的,并且是长时间的持续区间,所以我们必须选择现时的合约与将来分布在不同时间段的合约做相反的交易,最后做到风险的对冲。目前国内已基本都能为各大企业提供此类风险对冲产品,不过,也得认识到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不成熟,产品的品种少,权力小,要求多,费用高等等缺点,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经营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规避风险。
(二)注重融资币种多元化方式,分散外汇风险
通过融资多元化进行资产负债的匹配。在能源业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经营扩大中,资金欠缺总是始终不变的问题,我们在建设新机构的时候不能只利用一种货币进行借贷融资,应该采取一篮子货币的融资方式进行交易。因为一旦是采取了多样化货币的借贷方式,企业内部可以通过会计手段调整资产负债比,进而降低我国能源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资产或负债的暴露,一般尽可能将外汇借款与外销收入匹配,减少汇率变化对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管理的冲击。从而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外汇风险的暴露的影响程度。
(三)扩大企业海外规模,实现各区域内部外汇风险的对冲
扩大我国能源业上市公司在海外机构的建设,通过不同区域经营场所的不同货币来化解因为外汇波动而造成的外汇风险暴露,用该区域产品的销售收入和进口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部分外汇风险。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迅猛发展,我国国民实业发展对于能源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但是限于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勘探、采掘、加工技术的制约,导致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超过了能源供给量的增长,所以,我国的矿产能源进口量也在增加,在国外寻找矿产能源出口类国家,拟或是与开采、挖掘技术不成熟的国家合作取得开采权等等方式,为满足国内能源需求而开拓海外业务、开办海外公司等等,因为是能源类产品,对于我国而言,能从国外进口的能源产品都不是近距离运输,所以如果我国的能源行业企业能在国外经济市场建立多个不同币种的市场区域,那么这就形成了这些企业的海外资产规模的扩大,同时因汇率的波动而遭受的外汇风险暴露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几年因人民币汇率的改制,人民币汇率值下行的很快,升值幅度较快,这就导致了出口外向型企业用人民币计价的企业价值得到重估,人民币升值让这些企业的总资产、总市值降低。同时,存在以外币计价的上市公司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此时我就可以通过海外机构在年末会计结算时独立统计,子公司只是向母公司提供具体数字,而不做具体的资金划拨,这就使得能源业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降低;还可以在设立的区域业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并可以做好对冲债权债务关系。
参考文献
[1]倪庆东.汇率变动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0.
[2]罗航,江春.人民币新汇率形成机制的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4):78-81.
[3]Sohnke M.Bartram,Gregory W.Brown,Bernadette A.Minton.Resolving the exposure puzzle:The many facets of exchange rate expos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5):148-173.
[4]钟潇.中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问题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汇率风险 风险管理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此.人民币升值明显.兑美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集中交易的收盘价)累计升值已超5%:臼均波幅也由最初的0。02%提高到0.04%,单日最大波幅接近3%o的最大波动区间。企业面临的外汇市场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采取措施防范外汇风险。
国外企业防范外汇风险是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登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成为主流时开始.目前.汇率风险已成为跨国公司经营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管理外汇风险也发展出一套体系化的原则和工具,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企业是否应该管理外汇风险
在最初以实践为导向的文献中一般假设企业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应对财务风险。但随着现代资本理论发展特别是莫迪利亚尼一米勒定理”在有效市场条件下.企业不能通过财务管理来提高股东的价值”思想的提出.对外汇风险的必要性也出现了另一种观点在有效市场假设下.外汇风险管理完全是多余的。
但M-M定理建立在无税无交易费用信息完全的完美市场假设上.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能满足.外汇风险管理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能减少税负。如果企业的有效税率是凸起的.通过外汇套期可以减少预期税负税率的凸起程度越大.其减少的税负也越多。二是减少破产的可能以及由此带来的预期交易成本。对冲风险可以通过减少企业价值的变化降低企业遭遇财务困境的概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三是降低成本。为使债权人付更高价格.企业必须或者通过严格的契约或者对冲向债权人保证财富转移不会发生。也有实证研究发现针对外汇风险而进行套期保值的公司.其市值比没有这样做的公司高4.9%。
二、如何识别和衡量外汇风险
对外汇风险的识别和测量最初从会计角度入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5年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8号一外汇交易的折算和外币财务报告的会计处理》.给出了外汇风险的会计定义和测量。但这仅是风险的一部分更重要是经济风险。对于外汇风险的识别和衡量.一般将其分为:
1折算风险是指在未来确定日期,以外币标价的净会计头寸(外币标价存量)本币价值的不确定性,它通常等同于资产负债表项目其会计汇兑损益是未实现的。尽管这些损益尚未实现.它对财富或计划消费的影响绝不小余实际损益。其衡量主要依赖于会计准则对外汇项目的处理。
2.交易风险是指与已知交易相关的以外币标价的敞口头寸(以外币标价的未来流量)本币价值的不确定性。它常常指一个会计期间记录的可视为支付上汇兑损益的名义数量,如应付(应收)项目。其衡量也依赖于会计准则。
3.经济风险。以上概念都忽略了汇率的基础性.长期性影响。经济风险的概念试图弥补以上不足。它最初的引入是从衡量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影响入手后被定义为企业价值对汇率波动的敏感程度,其衡量是通过回归企业价值波动和汇率波动相关关系进行的。
以上风险可用下图来表示其来源。
三哪些工具和技术可用于外汇风险管理
1.内部管理工具。在使用外部工具之前.企业一般先寻找相对成本较小的内部对冲工具。
(1)净头寸处理(Netting)它是通过覆盖敞口来减少企业需对冲的交易数量。一般要求企业有一个集中化现金管理的组织.将子公司间同种货币的流入和流出组合.只进行净头寸结算。
(2)预付款提前支付和延期付款。进口欠款义务可在于货币预期升值时选择预付来对冲.但受到政府的一些限制也可以通过其子公司问加快或延迟付款来对冲风险.但受到流动性成本的限制不能大规模使用。
(3)长期结构调整。企业可调整销售、国外供货商国外生产工厂外债四个变量来改变现金流入与流出之间的配比关系,来对冲;中经济风险但其应用过于复杂,并且不能立刻反方向操作。
(4)价格调整。首先,直接调整商品价格。它一般用在贬值浮动不大.且衍生品市场不够时.其缺陷在受制于竞争对手。其次.改变结算货币,使用币值稳定的货币结算。第三.通过结算货币将利润从一个子公司向另一个子公司转移.这一技术很积极但受到监管的限制。
(5)资产和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可用来对;中折算风险,它与提前付款和延期支付相似.并有相同的原理:预期升值时,提高资产减少负债;预期贬值时,做相反操作。
2外部套期保值工具当内部管理不足以抵御外汇风险时.可通过银行或市场进行成本更高.也更复杂但更为有效的外币套期保值一般可使用两类工具。
(1)基于远期和约工具。这类工具将风险出现时的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但缺点是不能从有利的货币变化中获利。其最直接的工具是卖出(买入)一个外币远期和约.交易双方约定未来特定时间按个特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外币。长仓和短仓分别用来防范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远期和约的支付结构是对称的.交易中的资产价格朝一个方向变动所得等于其向相反方向运动的所失.其自身也包含了风险。并且远期和约不能对冲实际汇率的波动.仅保值了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依然存在。期货是远期合同中一个特别品种.它与远期和约的区别在于按天标价的.从而降低了交易方风险.不足在于不能特别定制,从而产生了衍生品的支付不能完全等同风险交易支付的基差风险。掉期是远期合同的组合.用来安排不同货币的未来现金流.建立跨期的套期保值。
(2)基于期权和约的工具。这类工具在保护企业免受不利货币变动影响的同时维持了从有利的货币变动中获利的可能。期权不同于远期合同.它赋予持有者直到(或在)特定一天以特定价格买入(卖出)一定数量特定外币的权利.但并不强求执行。看涨和看跌期权分别用来防范货币升值和贬值风险。期权的支付是非对称的,看涨和看跌期权的持有者可以分别在价格上涨和下跌时候得到利润。期权有标准化的也有通过柜台交易私自安排的。
3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外汇风险的来源是选择风险管理工具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短期交易引起的外汇操作风险一般具有时间和数量的不确定性.短期的远期和约或者期货为这些经常性的不确定交易提供了低成本工具。相反.外债带来的风险暴露在合同的期初就确定.长期的风险管理战略如货币掉期更加适合。
四借鉴国外经验管理人民币外汇风险
1提高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由于竞争地位不同.面临的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需从自身实际和竞争环境出发.分析汇率波动的影响.关注当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重视汇率风险的防范管理工作。
2.识别和衡量本企业的外汇风险。企业需分辩自身外汇风险的来源.找到需要关注和防范外汇风险的重点。如外贸企业交易风险应该成为重点.跨国公司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都需要考虑.对经营外汇业务的企业特别注意交易风险。
【论文摘要】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严重的货币错配会引发货币乃至金融危机。本文主要从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角度介绍了国际学术界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货币错配的提出及其涵义
“货币错配”研究最早出现在关于债务币种结构的文献中(Cooper,1971; Mishkin,1996;1999)。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中爆发了数次影响较大的货币危机,因此出现了大量关于货币危机的研究文献。
较早期的文献研究侧重于货币错配会引发危机,因此过多强调一国或一个经济实体总体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研究更看重于货币危机发生前的预警或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因此货币错配的研究内容更全面,不仅研究负债和资产,更着重于两者的匹配。如Bunda(2003)认为,如果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部分国内债务和全部外债是以没有对汇率风险进行对冲的外币计值的状态,那么该国就处于货币错配状态。Magud(2004)认为货币错配是指债务以外币计值(主要是美元,从而导致负债美元化)而收入通常是以本币计价的状况。Eichengreen et al.(2005)认为,货币错配是指居民、企业、政府和经济总体的资产负债表上以外币计值的资产和负债在价值上的差异。McKinnon(2005)则指出存在货币错配的国家相当广泛,任何无法以本币进行国际信贷的国际债权国都会积累货币错配,并称之为“高储蓄两难综合症”(the syndrome of conflicted virtue)。
Goldstein & Turner(2005)对货币错配所下的定义比较全面,他指出:由于一个权益实体(包括国家、银行、非金融企业和家庭)的收支活动使用了不同的货币计值,其资产和负债的币种结构不同,导致其净值或净收入(或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就会出现货币错配。
从总体看,货币错配分为债务型货币错配和债权型货币错配两种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货币错配风险是不一样的:债务性货币错配指一国(包括官方与非官方部门)所拥有的外币资产小于所需要偿付的外币负债,其风险在于当本币贬值时,存在债务型货币错配的国家在偿还债务时,要付出更多的本币;反之,如一国拥有的外币资产大于外币负债则为债权型货币错配。债权型货币错配的风险在于本币升值,本币升值会直接导致外币资产的减少。
二、货币错配阻碍货币政策的传导,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
1、货币错配对汇率的影响。货币错配的定义反映了资产和负债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对汇率变动的不同影响,说明货币错配现象的本质在于汇率风险敞口。因此,货币错配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汇率风险问题,即汇率波动对有关经济变量(如产出、投资、资产净值等)和经济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Mishkin and Savastano(2001)等通过研究发现债务美元化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更关注汇率的变动。由于本币的贬值会加重本国的外债负担,而本国的升值又会削弱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弱本国的偿债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处于“两难境地”。
Haus nlallrletal(2001)和Ganapolsky(2003)发现货币错配程度与汇率弹性负相关,货币错配引起的金融脆弱性使得发展中国家虽然名义上实行弹性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将汇率维持在对某一货币的一个狭小幅度内,形成了“浮动恐惧”。为应对货币错配蕴涵的汇率风险,发展中国家政府往往通过保持汇率稳定来提供非正式的套期保值。但如果一国实施固定汇率制度,存在货币错配的企业或银行就不会有动力去控制和化解风险;而货币错配的积累和扩大又会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浮动恐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Goldstein(2005)进一步指出,对汇率浮动的恐惧会降低新兴国家的货币政策采取通货膨胀制的有效性,因为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把通货膨胀率(而非汇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如果不能在降低货币错配方面取得进展,对汇率浮动的恐惧会使发展中国家别无选择,最终走上“美元化”,这意味着彻底放弃本国的货币政策。
2、货币错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在很多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供应量仍然是一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即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控目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有两大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能否充分发挥其中介目标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一国政府能否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主动控制基础货币的增长率和及时调整货币乘数的大小。但在存在货币错配的国家,货币供应量失去了可控性。
存在债务型货币错配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实行钉住汇率制,由于“羊群效应”的存在,公众在面对货币连续大幅贬值时都会预期该货币未来将继续贬值。同时担心中央银行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将自己持有的本币兑换成外币,因此挤兑的动机将强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情况。政府为维持盯住汇率制,将会动用大量外汇储备满足公众对于外币的需求,从而使得外汇储备下降,货币流通量激增。
存在债权型货币错配的发展中国家则正好相反,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一国中央银行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最大买家,巨额外汇占款直接导致基础货币增加。此外,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往往要承担金融稳定的职责,这也会迫使中央银行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基础货币进一步扩张。最终结果是央行紧缩政策的效应大大削弱,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3、货币错配对利率的影响。Hausmann等(2001)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大多数宣布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仍然在利用利率政策来稳定汇率,这导致了这些国家利率的不稳定,削弱了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面临经济衰退时,一国通常会采用的货币政策是降低利率并放任本币贬值以拉动内需,扩大出口,从而促使本国经济走出衰退。但如果一国的经济衰退是货币金融危机爆发的结果,而且国内存在着大规模的货币错配现象,货币政策的实施将陷入两难的境地:若此时降低利率,放任本币贬值,本币的大幅贬值的结果就转变为加重国内债务负担,而急剧恶化的负债状况将导致大量企业和银行的倒闭。但如果为了维持汇率而提高国内利率,又会加重企业的融资负担,减少总需求。此时货币政策处于两难,既不能维持低利率,任由本币贬值,也不能提高利率,维护汇率稳定。
在债权型货币错配国家,还存在着本币升值的预期,为了防止投机热钱的涌入,央行必须使本币与国际关键货币之间保持一个正的利差,以增加投机者的成本。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实行的软钉住,央行需要通过外汇占款投入基础货币,这会导致市场的流动性增加,央行存在加息的压力,本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加强。因此,防止热钱流入和减少流动性两个操作矛盾的目标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所适从。
此外,货币错配风险的存在还会进一步影响微观主体的投资决策选择。利率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利率变动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成本,最终导致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变动。但在严重货币错配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成本受汇率的影响要更大于利率的影响,利率变动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有效性下降。
以上分析表明,大规模货币错配的存在损害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而加剧了经济衰退。严重货币错配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言:“广大发展中国家银行货币错配是引发一场大火的导火索。”
三、结论
鉴于货币错配的存在严重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控制货币错配风险,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灵活的汇率制度、建立针对货币错配的监管体系、进行区域货币合作等都是控制货币错配风险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的转移、稳健的国内政策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货币错配风险。
1、货币政策目标逐渐转向通货膨胀目标制。Levy 和Yeyati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要降低美元化,应以通货膨胀稳定为目标,而不是以汇率稳定为目标。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快,如果因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强,难以控制,货币供应量难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那么通货膨胀目标制应当可以作为一个借鉴。
Goldstein 和 Turner(2004)也认为由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透明性和可信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央行的独立性,因而对于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程度有着重要作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通货膨胀目标制陆续被泰国、捷克等发展中国家所采用,有着较好的效果。
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审慎的财政政策。要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是必要的前提。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有选择地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来稳定公众预期,同时采用审慎的财政政策,避免经济产生剧烈波动。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为货币政策提供一个有效的外在“名义驻锚”,以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和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而采取谨慎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防止债务膨胀,避免本币升值的潜在高估情况下货币错配可能诱发的金融危机。
3、逐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实施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是学术界公认的控制货币错配的有效方法。但仅有灵活的汇率制度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货币错配,深化和健全金融体系的其他国内机制才是控制货币错配风险的前提。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方面,逐步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Bussiere 等( 2004) 认为, 发展金融市场或金融工具以保证人更好地应对风险, 对于控制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是有关键作用的。资本市场发展越广,能够为私人部门提供的风险对冲工具越多。当金融对冲合同足够多时,货币错配的暴露风险能够被充分化解。而深度发展的资本市场可以为私人部门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渠道,多种投资渠道可以将高额储蓄导向不同的投资场所,有助于解决东亚新兴经济体高储蓄两难问题,从而缓解货币错配。
【参考文献】
[1] Eichengreen,Barry,Ricardo Hausmann and Ugo Panizza(2003),“The mystery of original s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Harvard University and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2] Guillermo Calvo and Carmen Reinhart.(2002),“Fear of Floating”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CXVII Issue 2.
[3] Hausmann,Ricardo,Ugo Panizza and Ernesto Stein.(2001)“Why Do Countries Float the Way They Floa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66).
[4] Philip Turner(2004).“the Currency Denomination of Debt and Mismatches in Emerging Economies”[J].a note prepared for world bank's 2004 government borrowers forum,Singapore.
[5] 罗纳德·麦金农著,王信、何为译: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