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督导年度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学期教导处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高质量的特色实验高中”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依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继续加大课程改革的实施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精细化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2.深化新课改,转变教学行为。
3.培养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
4.强化月考核,完善管理体系。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6.强化教研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
三、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1.继续组织和引导教师认真阅读现代教育理论的书籍和刊物,使老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有计划地组织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和考核,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增强实施新课改的自觉性,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
2.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以规范管理为准则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深化素质教育。开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问题研究为途径,以教学方式转变为突破口,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导处将采取如下措施推进新课改的实施:(1)在教研组多开新课程示范课、研究课,教研组长组织老师认真评课,使老师在讨论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2)建议行政领导多深入班级,听推门课,多深入年级,帮助老师解决实施新课改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3)教导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以新课改实施为主题的视导检查;(4)每学期举办一次以新课改为主题的教师论坛,为教师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3.加强校本建设,注重精神引领。深入开展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探究性学习,开好研究性学习课;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规范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每个教研组都要按要求编写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力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
4.做好高二年级组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
(二)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严格教学秩序。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坚决杜绝旷课现象。有早自习和辅导课的相关教师应准时到岗到位,完成本职工作。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的教师应提前一周凭通知将进修时间报至教导处,并自己协调好课程,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
2.各教研组应根据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意见制订好工作计划,各备课组也应按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研室规定的统一进度教学,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对此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教导处将协同教研组、备课组定期检查各学科教学进度及执行情况。
3.坚持教学“六认真”(听备讲批辅考),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1)严禁无教案上课,要严抓集体备课,统一备课要求,青年教师要求详案,并要写好教后记,所有老师不准用现成教案。教案要一课一案,要求三级备课齐全,三维目标科学,注重过程设计。教导处每月抽查一次教案,及时反馈。
(2)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上课要重学生的学力和上课状态,重组织教学,不一味追求速度和进度。课堂内容体现多活动、勤反复和高效率;课堂原则体现出主动参与和激励评价;课堂程序要反应出感知读、启发思、组织议、点拨讲、指导练和创新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要做到:学生能看懂的,鼓励学生自己去看;学生能自己探究解决的,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能自己能总结出来的,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注重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课堂练习要巩固和提高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具体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练、重点内容反复练、关键问题突出练、易混问题对比练、拔高问题综合练。确保90%的学生能掌握90%的课堂内容。教导处通过月考等对教师的上课效益进行考核,通过每天查课对上课情况进行监控。协调政教处加强对学生上课违纪现象的处理力度,确保良好的上课秩序。
(3)对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必须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五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差必补、有错必纠);切实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对学科辅导资料进行总体控制,反对“加班加点”、“课内损失课外补”、“题海战术”等违反教学规律的做法,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提高45分钟的效益。在调研的基础上改革各科作业形式和作业量(如语文作文、英语全作文、各科作业量、政史地作业形式为小论文等,周考问题),减少无效、低效劳动,提高作业的效率。教导处将每月抽查一次作业,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且将检查结果纳入月考核。
(4)加强考试管理工作,严格监考制度。认真做好月考、期中、期末及各种考试的命题、印刷、保管、批阅及试卷分析。重点要把好命题关,命题老师要把握好试卷的四度:“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以及得分率和错题所占比例,使a、b、c三类学生都有成就感,为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合理而可靠的依据。严明考试纪律,营造诚信光荣、违纪可耻的风气。每次考试后教导处要认真组织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和命题质量。
(1)
4.继续实施相互听课制度,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听4节课,听课要有记录,做到及时、公正、客观,并有评价。本学期教导处将继续对此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月考核。
5.行政领导将继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校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进行书面反馈,努力促使其业务水平的提高。
6、本学校将继续对上课进行录像,加大录像次数和覆盖面,为互相听课评课创造条件。
7.教导处将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教师座谈会,及时了解各年级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8.培优补差,真抓实干。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必须重视分层教学,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要做到集中辅导与平时“添料”相结合,灵活辅导,让尖子生吃得饱,吃得好,并对尖子生进行质量跟踪,教导处组通过定期召开的学生座谈会,了解培优情况及学生的心声。补差工作要求教师思想重视,情感投入,及时激励和指导,对优生和进步显著的差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继续推行学习小组制度。
9、加强早自习管理,高一高二年级早自习一律进行大声晨读,不得讲题或讲课。
10、教书育人相结合。要把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思考、学会调节心态渗透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以辩证思维为基础的开放乐观知足向上的良好心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为使以上要求和策略能够得到很好地实施,教导处要建立以联考成绩、学生满意度、听课和教案作业检查为主线的考核体系。每月抽查一次教案和作业,每次考试进行一次成绩分析,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调查问卷。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1、教研组长应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四定”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每学期教研活动不少于10次。要加强对集体备课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要每周一次。备课组长是该年级该学科的带头人,也是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要组织教师制订年级教学计划,检查教师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的情况;要组织本学科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研究本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要组织和带领本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重在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反思上周教学工作,集体研讨下一周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三定”、“四研究”(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五统一” (进度统一,内容与要求统一,重点与难点统一,重要例题及作业统一,教具与实验统一)。要求每个课时教案后面必须有教学后记,把教学后记作为教案规范来抓。
3.要提高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要多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多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提倡开课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成效。
4.加强听课评议制度,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教师。要求及时填写好听课评议表,教研组及时上交,教导处及时检查和反馈。
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教导处要加强对教研组活动和集体备课的检查和考核力度,每次活动的出勤和质量有专人检查,及时记录和反馈,并纳入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月考核。
(四)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对他们思想上要求严格,工作上要信任、关心和帮助;积极创造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的环境,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教研活动、各类比赛。适时举办青年教师坐谈会。
2.制定并组织实施“青蓝工程”,积极组织新老教师的拜师结对。教导处要跟踪检查双方对协议的执行情况,并将检查情况、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月考核挂钩。
3.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考核,认真实行“三查”(查教案、查听课笔记、查作业批改)、“二课”(汇报课、考核课)、“一考”(考学)制度。
4.开展新调入教师公开课活动,进一步促进青年老师的迅速成长。
5、举行第一届教学设计大赛。
6、组织评选新课程教学明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核心、以教研教改为重点、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课堂管理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抓好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的落实和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实施“有效教学”,向过程要质量。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规范教学为重点,重教学常规,抓过程管理
1、确立正确的、规范的课程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确保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认清学校发展的大好形势,要求全体教师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更大的热情和爱心,加强服务意识,把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坚守课堂教学核心阵地,以“高品质课堂”为抓手,坚持“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并重,坚持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并行,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本学期我们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落实教学改革的有关措施,以便实现教学管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重点,突破难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①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对科任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流程实行常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教导处将把检查中所获得的信息及时总结、反馈,并做好记录,列入年度考核。
②随堂听课,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现状,对做的好的教师及时预以肯定,对出现问题的教师要及时谈话纠正。
③继续坚持推门听课,教导处做到深入课堂一线,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纠正课堂教学偏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
④进一步严格考试纪律,做好各类考试的考务组织工作。
(3)加强校本研修管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①落实好听课制度,鼓励老师间相互听、评课活动,提倡教师跨学段、跨学科听课,要把听课做到常态化,教师听课要有记录、有评价、有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②坚持抓实抓细教师的业务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记载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二)认真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1、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
各教研组要力求倡导一个严肃、认真、团结、合作、主动、研究的环境,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加强对备课工作的管理、指导,真正使教学与研究落到实处。本学期每个教研组活动都以“如何上好学科实践活动课”这个大主题,拟定每次教研的主题,中青年教师每位教师都要上一节本学科的实践活动课,做为教研组的活动课。
2、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骨干教师要在说课、备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对年轻教师加强指导。教导处积极鼓励骨干教师再上新台阶,努力为教师的发展创设服务平台。
3、积极培养青年教师
结合随即听课和教研组教研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教研的舞台,力争使他们尽快地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
4、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加强教学研究和交流
本学期,继续有针对性的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深化对新课改的理解,并结合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督促教师认真参加市县及片区教研活动。
(三)努力做好校本教研管理工作。
1、集体备课:
定时间、定地点、定要求、定中心发言人;研究大纲教材,研究考纲考题,研究学生。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教材内容,剖析重点、难点,探究教法、学法,协商教学进度,讨论教学案,在融洽的集体备课氛围中发挥群体的智慧,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教研组安排好教学进度:要求及时组织听课、评课,听、评材料交教导处存档。
3、为了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研究考纲、教学要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要求备课完成学案设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教导处组织和鼓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公开周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活动性课程研究开发,积极探讨校本课程的组织方式、培训方式。
(四)加强毕业年级的教学研究,提高质量意识,有效落实“减负增效”。
学校充分认识到体育、卫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强化保障,把各项教育落到了实处。
一、学校体育工作
1、中心校及所辖四所村级小学全部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制定好训练和活动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授课,认真备课、上课,并及时进行课后反馈,写好反思日记。
2、各班级做好《班主任手册》记录工作,及时填好《学生健康卡》,班主任及时掌握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好考勤记录,并把体育成绩作为评选优秀班集体、阳光少年、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3、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以<<校园集体舞>>,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为主.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小型体育竞赛,并使每年一次的趣味运动会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体育课管理、器材管理,配备相关药品,保证活动安全。
5、学校暂时没有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有三名兼职体育教师,但老师们都很敬业.
6、今年学校按要求配备了体育器材和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挂图等,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保证了活动和训练的安全。(包括价值10000元的乒乓球台4个,各种训练用球,器械等2000余元.)
7、实施阳光早操计划,确保早操的静、齐、快,让每个学生既得到美的熏陶,又增强了体质。
8、成立了教师篮球队,经常性地进行训练,每学期还安排一到二次与兄弟学校进行教师篮球友谊赛;举办教师趣味运动会,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增强教师的体质,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
9、学校校长亲自负责体育工作,校办主任分管,并将体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中,体育经费能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10.认真执行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新生以健康的身体走入校园.
11.认真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学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学校每年用于此项工作有专项经费,保证工作落实到位,学生测试率达100%.
二、卫生工作
1、教学卫生
(1)教室的采光、照明、通风达到要求。
(2)教室黑板完好无损、无裂缝、无眩光,定期进行粉刷,保证学生视力健康。
(3)教室课桌椅根据学生身高进行合理配置,并及时调节,注意纠正学生坐姿,保证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健康发育。
2、食品卫生
(1)食堂卫生
食品卫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加强食品管理,设立了食品中毒追究制度,近年来无食品中毒事件发生;学校建立了食品卫生主管校长负责制,总务处副主任专门负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专人、定点采购制度,保证食品、蔬菜采购新鲜、安全,每天有两名教师负责验收购买的食品,实行食品留样制度;定时对食堂、厨房进行打扫、清洗,保证卫生、整洁;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证,建立了相关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与措施,食堂环境与设备、加工存放均达到卫生要求,布局合理。
(2)饮用水
学校有供水设施,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3、厕所卫生
(1)学校按男生1:32、女生1:16建有蹲位数达标的环保标准厕所。
(2)厕所粪便均流入化粪池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并坚持经常性的箱式冲洗。
(3)在厕所里张贴温馨提示,保证文明上厕。
4、健康管理
(1)坚持每学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2)为学生建立了体质健康卡档案,每次体检后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及时向家长反馈。
(3)经常性地对教师进行全面体检,保证教师的身体健康。
(4)邀请医学专家为教师进行身体检查及健康咨询。
5、健康教育
(1)学校每学期聘请卫生专业人员向全校师生进行二到三次的卫生健康讲座,各班级坚持每月一次的卫生宣传,有资料,针对性明确。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防病治病知识,基本养成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3)利用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等媒体对师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
6、学校卫生工作由校长亲自主管,并将卫生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中。卫生经费确保学校卫生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有待改善。我校由于条件有限,学校的体育、艺术专用教室不够,音乐、美术等器材设施尚未达到要求
。
2、体艺卫师资配备还不足。
1.根据学校实情,作好部分教师的思想工作,配合学校完成岗位聘任,坚持初一实行双向选择;初二、初三保持相对稳定而略有调整。
2.配合总务处完成学生报名注册工作,完成好初一新生的录取分班工作,初二、初三按计划开学,正常开课。
3.配合政教处安排好初一新生军训工作,召开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对前学期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配合政教处完成对各班级的量化考核,有利于调动和为以后评价班集提供依据。
4.积极配合各年级组完成各组计划,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对讲优质课的教师进行评定。
5.积极配合学校和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认真开好实验课,并做好“普实”验收的准备工作。
6.配合各处室完成学校督导评估自查工作,同时做好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并教育学生要有爱护环境的意识。
7.加强各年级学生的学籍管理,并查对各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今后各教师的考核提供依据。
8.负责完成好排课、代课、调课的临时性工作,为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转作好工作。
9.配合年级组订好本学期的考试资料,注重把教学放在平时来抓,积极参加各年级组的活动。
10.完成好教材征订工作,并对存书进行统计,以便以后利用,指导和配合图书室工作人员。完成好图书室的开放,教材发放和各教师、学生征订服务工作。
11.配合微机室人员完成好期中、期未成绩统计和各项工作。
12.努力完成教务处日常事务工作,并完善期未考试制度和阅卷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改卷前做好评分标准,责任到人。配合学校对工作不认真的教师制定出处罚意见。
13.配合教研组做好本学期教研工作。
一、工作宗旨
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导全县中小学积极稳妥、规范健康地开展书法教育,提高全县中小学书法教育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工作职责
1.参与全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规划,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学习交流活动,指导中小学落实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师资配备、资源配置及督导评价,推进书法教育健康开展。督促落实通过语文等学科考试考核学生汉字书写水平。
2.指导学校配齐配强书法教育师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书法教师培训,逐步提高书法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引导学校加强全体教师的书法基本功训练,协调推动区域内名师交流和资源共享。
3.指导全县书法教育教研,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教学达标和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探索新课程环境下的书法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书法教学质量。逐步开展书法教育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积极培育书法教育理论成果和实践典型,推广书法教育经验。
4.策划组织县级中小学师生书法展赛等活动,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鼓励学校培育书法教育特色项目。参与组织县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书法比赛。
5.邀请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等书法专业人员协助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协调开展与外地的书法教育交流活动。
6.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书法教育进行阶段性计划、总结;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不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专家报告会等活动。县中小学书法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研室艺体科。
三、工作要求
1.成立机构,完善管理。
各教育办公室和县属学校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完善组织领导和人员配备。各级委员会要根据工作职能和实际需要,吸收并发挥书法专兼职教师、语文教师及有书法特长教师的作用,按照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展赛活动、业务交流等职能划分工作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切实发挥引领、指导和管理作用,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2.制定规划,定期活动。
各级书法教育委员会要科学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开展活动,扩大委员会的影响。要指导各学校建立健全书法教育教学、师资、教研、活动、档案等各项规章制度,研究和解决书法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各类书法教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培育书法教育特色品牌,检查和规范各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
健全了机构,配齐了管理人员,建立了由县(区)教育局长负总责、教育局分管局长和职业学校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责任制。七所电大分校依托当地的职教中心而建,实现了资源共享,各种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校园网畅通,校校都建有规范化、配置高的多媒体机房,全部开通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务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为全市电大教育扩大招生,加快发展,全面启动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奠定了基础。市、县(区)政府把改善电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邹平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邹平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实施方案”》(邹政办字〔2008〕111号),成立了以时任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当年春季招收“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593人,有力地带动了全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的实施。把电大开放教育作为职成教工作重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滨州市教育局一方面帮助市电大及时解决在招生、投入、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督促滨州广播电视大学加强对县级电大的业务指导和履行管理职责。另一方面,加大对县(区)级电大的支持和督导检查力度,结合教育综合督导和职业教育专项督导等工作,对县(区)级电大从组织机构、硬件建设、教学管理、办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
市、县(区)教育局每年都把电大招生、办学水平纳入工作计划和考评指标,定期调度和考核,每年对县(区)级电大进行一次教学评估。坚持县(区)级电大有专人负责,独立办学,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努力使县(区)级电大真正办成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指导中心、管理中心、研究中心、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和高等教育伸向农村的“桥头堡”和社区学习中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教育功能。提高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县级示范电大创建活动,引领电大开放教育向纵深发展提高质量、搞好服务是做好电大教育工作和顺利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的生命线。为切实加强县(区)级电大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电大教育水平和质量,扎实有效地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实施工作。市教育局把抓好电大工作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作为推进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纳入教育大格局,作为一项事业和重点工作去抓。在各县(区)连续开展了县级示范电大创建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加快电大教育信息化建设,2008年12月,在阳信县召开了“滨州市电大教育工作暨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力推典型。市、县(区)普遍加大了对电大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全市先后投资2千余万元,建立了城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市电大给每个县(区)电大资助了3000元,全部开通了OA办公平台;省电大分别给阳信电大、邹平电大赠送了价值数万元的在线平台软件、后台等;滨州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大教育发展的意见》,把电大教育普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全市电大开放教育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市电大和邹平等电大分校被省命名为“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加强了电大系统建设,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滨州市电大已建有邹平、博兴、阳信、沾化、无棣、惠民、开发区7处分校和直属部、滨城区技校、滨城区党校三个教学点,形成了覆盖全市、遍布城乡的滨州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为促进全市远程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2010年,邹平、博兴、阳信三个分校先后跨入省级“示范县级电大”行列;滨州电大被省电大评为“全省电大系统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滨州电大、电大直属部、邹平分校、博兴分校均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电大开放教育办学先进集体”。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多元化办学格局滨州电大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网络教育、证书教育和其他非学历教育并举的“一主多元”办学思路,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已开设60多个本、专科专业,电大招生逐年攀升,由2005年的1300人增加到2012年的9247人。通过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智力支持。滨城、邹平、博兴、阳信先后启动了该项目,累计招生3500人。2009年春季,邹平首次招生593人,创全省此项目招生新高。规范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是严格落实了教学环节,注重了教学过程管理;二是完善了网上教学模式,丰富了网上学习资源。大力推进实施“12244”网上教学工程,整合电大在线学习平台,不断丰富网上学习资源。2010年,滨州电大网络被评为“全省电大十佳教学网站”,教学经验多次在全省电大会议上交流;三是教科研工作有了新突破,多项课题获得省电大科研立项,两门课程被中央电大确定为“三农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四是增强了服务意识,管理服务能力稳步提高,提升了滨州电大教育的服务质量和知名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部已正式批复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滨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和打造“科教滨州”“人才滨州”的奋斗目标。尤其是随着“黄蓝两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成为交汇地和主战场,滨州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和科技的依赖日益迫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滨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的意见》(滨教〔2012〕43号),进一步明确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的任务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努力推动滨州电大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王学勇
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在全市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明确学校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争取到2020年,在全市创建2—3所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0所左右的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50所左右的__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一)创建阶段。各中小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对照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见附件)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所属中小学创建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认定阶段。__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认定从2015年开始,隔年进行。各县区每批推荐3-5所工作突出的学校,参加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公布市级特色学校名单,并从中择优推荐3—5所学校参加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审。
(三)推广阶段。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和建立工作交流平台等形式,及时宣传推广各县区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引领和带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原则,将争创工作作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争创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工作制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推动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开发贴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计入教学工作量。
(三)注重专业指导。市教育局将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各地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给予指导,帮助学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主管教育部门要充分协调区域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结合实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定期组织开展专题性培训、观摩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活动。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督导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28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全国各高校在扩大招生人数的同时,紧紧围绕提升教育质量,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实现了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的协调发展、整体跃升,其中,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客观分析形势任务,积极寻求方法对策,对于加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持续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其动力之源在于对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
从发展阶段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先后制定颁发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系列法规,对高等教育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在尊重高校办学自的基础上,依靠教育行政权力加强对高校办学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开启了国家层面实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程。依据《教育法》关于“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的规定,九十年代中期,部分高校开始试点教学督导制度,由一些德高望重的学校退休教师和领导组成督导团,重点对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听课督导,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形成了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雏形,标志着高校教学督导进入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始阶段[1]。随着教学督导工作的不断深入,督导内容逐步由课堂教学延伸到与学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督导员通过现场检查、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掌握教学一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咨询,教学督导进入了全面推开的起始阶段。2003年教育部实行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明确要求建立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制度,及时采集和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逐步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这赋予了高校教育督导工作新的时代内涵,推动高校教育督导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从功能定位看,教学督导是学校管理体系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它不直接组织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以服务于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宗旨,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以教学信息收集为手段,针对教与学方面和教学全过程,对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客观反映现状,向决策机构提出决策建议。
从督导模式看,高校教学督导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类教学督导模式:一类是以教学评价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评估(评价)型教学督导,其工作方式是按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另一类是以检查指导为工作内容的视导型教学督导,其工作方式是对课堂教学、师德教风、学习氛围等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前者与教育部实行的教学评估制度衔接配套,而后者则是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宗旨,两者对提升教学质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当前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
作为高校教学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督导制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教学督导的发展并不平衡,总体上看,教育部直属和地方重点高等学校特别是211和985大学的教学督导工作走在了前列,其他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稍显滞后,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矛盾问题。
一是理论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督导的概念内涵认识不清,大多数高校都普遍把教学督导简单理解为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和指导,在对教学督导的本质特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操作的具体方法流程等问题的研究上不深不透,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工作理念,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关注教学督导的检查监督职能,忽视了指导、引导、教导职能,不同程度存在舍本逐末问题,影响了实际工作成效[2]。
二是以经验取代标准。部分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是以一种经验型管理模式在运行,督导的成效取决于督导人员的教学经历或教学管理经验,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并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督导工作内容、程序、方法体系,以致于一些学校督导工作难以有效展开,督导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大部分高校的督导队伍普遍由离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总体上年龄偏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偏弱,且有的督导人员离开教学工作岗位时间较长,对一些新的政策制度和教学手段缺乏充分了解,凭借个人经验实施督导工作,有时会带来“好心办坏事”等问题,使督导方向与学校教学管理目标之间产生了偏差。
四是与政府教育督导制度缺乏衔接。一般而言,高校教学督导机构只对高校党委负责,与政府主管部门并不发生直接关系。高校的教学督导往往只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在制度上缺乏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使政府与高校之间形成了教育过程监控的“断层”,政府无法实时监控高校教育质量,这也是政府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度时所面临的难题。
3 完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措施建议
一要建立与学校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督导制度。针对学校教学实际状况和学校中远期发展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辅助教学决策为根本目的,科学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督导制度,明确阐述学校加强质量管理的宗旨和要求,清晰释义教学督导的性质、范畴和基本任务等重大问题,使全校师生全面了解、入脑入心、共同遵守。
二要下大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学督导队伍。确立“品德为先、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团队至上”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遵循专兼职并用、校系两级分开、在岗和离退休人员合理搭配、学科专业兼顾的用人原则,优先选用人品官德公认、教学经验丰富、思想观念先进、协作意识强的人员进入教学督导队伍,确保队伍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创新性。
三要高度重视制定教学督导中长期规划计划。以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为基本依据和根本遵循,结合制定学校建设发展五年规划,相应制定教学督导五年规划并据此逐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方式、人员构成、阶段成果等内容,注重搞好与各项政策法规的衔接配套,加强对规划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促进教学督导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及时编制出台教学督导标准化工作流程。总结固化当前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督以观行、导以评出”教学督导工作方法,区分计划准备、督导执行和评价总结三个阶段,将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任务分工、程序方法、相互间关系等要素进行逐一明确,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既便于当前工作操作执行,也便于新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人员尽快进入情况。
参考文献:
[1]齐红深,徐治中等.中国教育督导纲鉴[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
[2]李桥,李宝娣.高校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摘要:在分析目前高校“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与中小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探讨了该模式的内涵、实施内容、实施步骤和过程管理方法等。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51-03
作者简介:王亚盛(1959—),男,山东龙口人,威海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通信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教学、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2011年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BKT2011119,主持人:王亚盛)
问题的提出
(一)“双导师制”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本科院校已经实施多年,由于部分院校形式主义的做法,加上企业兼职导师基本不发挥作用,双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工作配合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导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放在与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专班教育、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等方面,与小型企业的校企合作存在很多困难。
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和学院相关专业情况,我院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的意义
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在解决目前高职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指导、创新能力培养、教师职业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同时,还具有以下意义:(1)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企业三方面实现“零距离”接轨,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2)以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岗位、工作内容、产学研项目等为载体,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定向培养的要求。(3)有利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稳定和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有利于专任教师的“三师素质”(专业教学、实践教学、职业与就业指导)、职业能力的提高。(4)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科研、生产、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得到快速提高,尽快使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等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阶段,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证书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规格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需求的、从事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获得三个证书:高等职业教育大学专科毕业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岗位(群)一致或密切相关的高级工证书或助理工程师证书;由校企合作的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企业共同颁发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二)专任教师职业能力目标与定位
担任双导师的专任教师,每年度考核时应获得(或具备)两个证书:(1)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岗位(群)一致或密切相关的技师、高级技师证书或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证书。(2)由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企业共同颁发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等级证书”。担任双导师的企业兼职教师,每年度考核时应获得由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企业共同颁发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三证书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职业能力
(一)内涵关系图
“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内涵如图1所示。
学院专任导师与企业兼职导师合作完成来源于该企业的产学研项目,全过程地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参与产学研项目以及毕业设计(含毕业设计报告)等,根据企业岗位和产学研项目的技术需求情况,制定2~4门与产学研项目相关的创新性课程指导学生自学。
毕业时,考核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职业道德与素质、职业发展和技能等)、产学研业绩、创新课程学习成绩、毕业设计等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考核情况颁发“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在考核学生的同时,还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要求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考核双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以及教师的产学研业绩、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考核情况颁发“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二)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学生的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通过一年的实习实训与人才定向培养,经过导师工作委员会考核评价和推荐,由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合作企业共同评定,并向学生颁发相应等级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等级证书”。证书分为一级/优秀、二级/良好、三级/合格三个等级。证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证书名称、等级、颁发机构与盖章、颁发时间。(2)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主任、企业负责人签名,专任导师、兼职导师签名、学生签名。(3)对学生在“遵守法律规章与协议、自学与知识应用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创新研究与探索(含毕业设计课题)、工作进步与业绩”六个方面的评价成绩。
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第六学期末经系和导师工作委员会考评、推荐,由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合作企业共同评定并颁发相应等级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等级证书”。证书分为一级/优秀、二级/良好、三级/合格三个等级。证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证书名称、等级、颁发机构与盖章、颁发时间。(2)职业学院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主任、企业负责人签名,导师签名。(3)对教师在“遵守法律规章与协议、职业素质(道德)与师德、工作态度与协调、指导学生的能力与业绩、产学研工作能力与业绩、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六个方面的评价成绩。
实施过程与效果
(一)基本实施步骤
第一步,制定校企合作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方案,校企合作成立双导师工作委员会和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制定工作规程和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步,根据不同合作企业的产学研项目,招募、选拔专任导师、兼职导师,系部、企业和导师三方共同签订协议,确定各自的责任、义务等内容。
第三步,招募、选拔三年级相关专业的学生,确定需要自学的创新性课程或技术资料,学生与导师、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确定各自的责任、义务和就业等内容。
(二)实施过程管理
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 双导师工作委员会每学期制定一份工作计划,每个月召开一次全体导师工作会议,围绕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术问题、指导方法、产学研工作、学生就业等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根据会议情况做出相关决议、规章等。学期末和年度末,由总导师汇总各导师的工作业绩、企业和学生评价情况以及相关佐证资料,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和评价办法,对导师、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并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下一年度或学期的改进方案和工作计划,使“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日臻完善。
工作督导 系部负责人和非专任导师(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三人组成督导组。通过访查学生、企业领导和审查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双导师工作、学生实习/学习创新、考核评价情况进行监督。
(三)实施效果与展望
目前,我院已经选择威海地区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太阳能照明技术应用、电力数字变频器研发生产等高新技术行业的三个中小型企业进行试点。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企业积极性非常高,其中有4个产品研发、技术改进项目进入试验/验证期,使企业的产品研究与技术改进工作进程明显加快。(2)高职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程。通过实施本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使参与项目的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其对企业的新技术掌握得也较快。由于以“教师、学生、员工”三结合的团队形式开展实习指导和产学研项目,无形中使学生受到了员工、教师和职业氛围的熏陶和影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高较快,适应了企业的高节奏、高质量、高效率等工作要求。多数参与项目的学生对企业的感情日益加深,对就业前景非常期待。(3)专任教师在参与项目中快速掌握了新技术、新方法。如云计算技术、三网合一技术、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应用、触摸屏应用技术、功率单元热学设计与散热技术、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设计技术等。
“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特别适合于高职院校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合作实施,虽然实施一个学期,但已经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目前,威海市、烟台市的多家企业正在与我们商讨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人才培养模式一定会在很多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得到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煜双.“双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