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金融实证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实证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实证论文

第1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关键词] 非正式金融 农村金融 民间信贷

一、引言

自经济人类学家哈特(Keith Hart)首次提出“非正式经济(informal economy)”的概念后,经济学家们一般是把非正式金融纳入到非正式经济的框架来分析。

国内学者对此也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下,对非正式金融的微观基础及其理进行了解释(林毅夫、刘遵义等,2000;张维迎,2002)。二是在传统的融资理论下,对非正式金融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江曙霞,2001)。三是基于金融监管的需要,对非正式金融活动进行了分类,并初步提出了数据采集和统计的方法(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2002;郭斌、刘曼路,2002)。四是考察了非正式金融演化的市场化背景,并将非正式金融纳人到经济学的理性分析中去,大致勾画出了非正式金融与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与工业化、城市化及其外部边界的关系(张杰,2003)。从其各自界定的范围来看,大部分有着交叉和重复的内容,只是从不同角度给予说明。笔者定义非正式金融为未得到法律法规及其他正式形式认可或直接认可的金融。

二、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问题

1.农村非正式金融在规模和范围上存在劣势

非正式金融常常是从正式金融的薄弱环节或缺陷部分钻进来发挥金融功能,非正式金融一般虽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运行,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它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才有效率,这导致了农村非正式金融在规模和范围上的劣势。这些因素主要有三个:

(1)信息因素:非正式金融的信息优势与其活动的范围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业务范围只能针对农村少数的对象展开,一旦规模壮大,其信息优势也会随之减弱。

(2)交易成本:金融活动范围的扩大导致信息优势减弱,势必要求它具有更规范的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同时还需要有更多的高素质管理者和员工,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20世纪80年代的温州“抬会”事件和福建平潭“标会”风波产生的根源就在于非正式金融机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加上一部分人恶意地以高利率诱骗,最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3)法律上的不认可:一些农村非正式金融活动被政府限制甚至禁止,是因为它在活动范围和规模上的劣势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范围和规模的狭小使得小范围内的经济主体面临的风险无法通过多样化进行有效分散,导致了较高的关联风险。其次,农村非正式金融活动范围狭小,造成效率损失。再次,金融是一个追求规模效益的行业,然而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小规模经营会使得单笔金融业务的运作成本无法通过规模的扩大分摊,因此金融业务的平均成本往往比较高,难以实现规模优势。

2.部分农村非正式金融成为了人们获取高额利息收入的手段

虽然研究显示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利率不都是属于高利贷范畴,但是不排除部分非正式金融机构为吸引资金或出于投机目的而提高利率的可能。高利贷会引起非正式金融机构风险增大,最终导致倒闭。

以浙江宁波市M县的标会为例,该县解放前就有合会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经济活动的增多,对信贷需求也增多,在正式金融供给缺失情况下,民间合会开始兴盛起来。M县的标会在1991年达致高峰。据M县工商银行1991年5月份对城关212户居民的问卷调查,参加标会的有178户,占84%。1991年,M县出现了“会”山“会”海,甚至出现一日一标会,而不是通常的一月一标会或者隔月一标会。只有部分合会仍然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或者解决生活之急需目的而存在。许多合会成为人们企图用来获取高额利息收入的手段,这种利息收入远远高于一般投资所能获得的回报。最终,M县的“会山会海”开始倒塌,一些人席卷所标资金潜逃,造成倒会。政府被迫开展清理标会的行动。

3.组织管理混乱,相当一部分信用活动不规范

大部分非正式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及审计稽核制度,其筹资、征信、信用审核、授信、风险承担等能力低下。此外,非正式金融机构大多不提取存款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以抵御风险,经营风险极大。

以当铺为例,其在开展典当业务之外,容易超越经营范围和法律许可的利率发放质押贷款,而且缺少必要的抵押、担保措施。2004年6月底,温州市查封了温州泰顺县三魁利民典当商行。该机构非法吸储放贷达10多年之久,累计吸收存款4200多万元,被查封时其账面存款余额仍达1800万元;其90%以上的贷款只凭一纸借款契约或借据进行,没有正式的借贷合同,也很少有抵押、担保措施;在其中全部536户贷款中,只有14户提供了名义上的“物质抵押”。

4.影响金融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

非正式金融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银行体系,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号失真,干扰中央银行对社会信用总量的监测。由于非正式金融活动的投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趋利性,其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一定相符,致使一些国家政策难以落实。另外,民间借贷的隐秘性,给金融监管部门增添了工作难度。加之除对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有法律规范外,目前对普遍的非正式金融活动,金融监管部门尚缺乏具体明确的监管法律、法规,法律制度的盲区也让金融监管对非正式金融活动鞭长莫及。

三、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1.适当放开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慎重对待农村“高利贷”活动

根据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试点经验,小幅度放开存款利率是无风险的。国家应该给予试点县辖内所有金融机构以平等的试点机会和平等的存款利率上浮试点,这样可以使整个辖区内所有金融机构之间实际互动,从而为决策者提供进一步的改革依据。以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有限幅度内的存款利率上浮是安全的。

对于“高利贷”不可禁绝。农村有些个人是为了非经济原因而借入“高利贷”,这意味着应该改进非经济领域的制度安排来替代和化解人们对“高利贷”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高利贷本身仍是一种金融服务,禁止“高利贷”可能导致社会弱势群体连活命的最后机会都丧失。

2.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建立一个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商业金融准入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可以放低,比如允许一些地方企业合股建立信贷机构。这就可以使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从而部分替代和挤出民间信贷,包括高利贷。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单一金融市场,而是多个局部金融市场组成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身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一家金融机构、任何一项金融工具均不能完全发现和利用分散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局部知识,因而不能完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组织多样性和工具多样化因其各自不同的功能而成为必需。因此,应通过农村金融组织或活动多样性而在农村金融领域引入金融供给方的竞争,打破垄断或者准垄断格局。竞争能够带来效率,促进金融创新,扩大金融服务供给,促使金融机构按照服务产品的成本和风险实行风险定价。

3.发展和完善正式金融机构和服务,鼓励其进行金融创新

现有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国正式金融的服务不到位所导致的。因而要大力发展和完善正式金融机构和服务,鼓励正式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创新。农村种植大户、专业户和乡镇企业的资金需求大部分可以通过正式金融来解决,比如通过商业银行业务、证券市场业务,甚至风险资本投资业务等。加快正式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也有利于农村资金的合理配置,例如民生银行推出的委托贷款就是一种有效的借贷双方的沟通机制。

此外,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真正办理政策性业务,而不是简单提供流动资金,其业务范围应该是那些按商业原则运行能收回本金但回报率低或回收时间特别长或回收风险较大的项目,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4.建立起正式允许农村非正式金融运作的规则框架,加强监管,降低其风险

该规则框架必须使得非正式金融的风险最小化。建立非正式金融机构运作框架,至少有两条线索可寻。其一,对任何金融活动原则上均应考虑征税,可以通过税收和金融活动备案来了解民间金融信息,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借此就社会中民间金融的风险及时向民众提供信息;其二,把有些非正式金融机构的运作程序写入民法。比如我国台湾省就把合会的运作程序进行了修正,写入了民法。其目的不是禁止非正式金融,而是维护农村非正式金融活动的正常运行,减少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艾德加・法伊格:《地下经济学》(The Underground Economies).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第2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首先,市场中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他们在面临不确定的境况时,受先天条件、知识储备、生活环境、获取信息渠道及处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并不总是能够严格依照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有时投资者虽能获取准确充分的信息却无法做出正确决策,有时具备信息分析能力却苦于没有获得信息的渠道,种种因素都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使得投资者只具备有限理性。其次,市场有效假说认为投资者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但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发现“中期惯性”现象,DeBondt和R.Thaler(1985,1987)的研究发现“长期反转”现象,投资者基于上述现象采用合理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最后,证券市场上价格波动异常。依据EMH理论,市场出现利空或利好消息时,证券价格随之上涨或下跌。但在市场交易中,会出现证券价格不明原因的上涨或下跌,例如现资(股票代码000900)于2011年12月28日到2011年12月30日期间,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达到20%,而该公司不存在任何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为了更好的解释、预测和研究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微观个体的决策行为,经济学家将心理学引入到金融学中,力求找到一种可以准确反映现实市场状况的方法。我国证券市场中散户投资者人数众多,这部分投资者受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策略制定、选择能力的限制,在进行投资理财活动中容易忽视风险选择回报均等风险较高的策略或厌恶损失选择风险均等回报较低的策略。以下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简要分析我国投资者在理财投资决策实施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几种行为偏差。

(一)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行为中赋予主观判断较大权重而低估客观实事的行为。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特别是具备一定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的年轻散户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往往会过于依赖自己对某只证券收益率的预测,而低估产业周期、行业竞争、替代品、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导向等等客观环境和因素的影响,有选择性的接受能够证实自己对未来收益预测的信息,忽视与预测相悖的信息,从而高估或低估证券价格,导致交易次数频繁、交易量增大,扰乱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刘善军(2009)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市场存在过度自信。

(二)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将收益和损失放在两个心理账户里,当取得的收益与避免的损失相等时,投资者的心理满足程度不同,往往前者小于后者。在现实生活中,中小投资者在调整自己的证券组合时,为了实现盈利落袋为安避免证券价格回调造成的收益缩水而卖出赚钱的证券,同时否认证券价格下跌带来的潜在损失保留亏损的证券。损失厌恶使得投资者在熊市时深度套牢,牛市时只能获取少量收益。

(三)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在无法获取市场中所有信息的情况下,当投资者做出的判断或决策与市场中的大部分投资者不同时,会倾向于选择多数人采用的决策的行为。导致这种行为的动因是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过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投资者每天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很难筛选出真实有效的信息,即使可以也会耗用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为了降低做出错误决策的概率,投资者会收集市场中多数人的行为决策,并一次作为个人投资的基础。裴宝刚(2011)利用上海和香港两个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交易活跃程度相等的情况下大陆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要强于香港股票市场。

(四)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某一利好或利空消息时,投资者对于证券预期收益率的估计高于或低于证券价格应有的涨跌幅度,随后逐渐修正价格缩小背离程度。我国证券市场中散户投资者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更容易产生过度反应行为。在证券价格上行阶段,投资者预期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将保持上涨的趋势不变,此时利好消息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证券价格超额上涨。反之,在证券价格下行阶段,投资者对市场缺乏信心,认为此时投入资金发生亏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获得收益的概率,当市场出现利空消息时,尽管该重大事件与影响证券价格下跌的关系不大,投资者也会敏感的捕捉这一事件的影响,作为个人投资决策的基础,从而导致证券价格超额下跌。例如2007年5月,财政部出台规定将印花税率有0.1%上调至0.3%,A股市场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累积跌幅达到21.45%,后经多次修正达到正常水平。

二、投资策略

上述讨论的偏差在我国投资者决策行为中极易发生,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处于弱有效状态,意味着证券价格只反映历史信息。面对这一境况,投资者需要谨慎选择投资策略,合理利用行为金融学揭示的认知偏差,理性投资,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反向投资策略

针对过度反应投资者可以应用反向投资策略。在理财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对于市场、行业或某家公司的近期数据会赋予较大权重,而对于远期历史数据给予较小权重,这会使得近期业绩较好的证券被过分高估,而业绩较差的证券过分低估。基于过度反应理论,这些证券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会被投资者反向修正,使得高估的证券下跌低估的证券上涨,逐渐回归到内在价值附近。利用这一原理,采用反向投资策略,即买入近期下跌的证券卖出上涨的证券。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应结合证券基本面分析和公司外部环境影响,找到价格与价值偏离的证券,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趋势,在合理的价位买入或卖出证券,寻求获利机会。

(二)成本平均策略

当投资者无法精确把握合理的买入价格和买入时机时,为了降低风险,可以结合证券收益率波浪理论,在波浪的较低点,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分批次购入不同价格等级的证券,使证券投资成本平均化,这种投资策略被称为成本平均策略。这个策略比较适用于散户投资者,尽管会降低收益水平,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损失厌恶变差,减少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适用成本平均策略时,要着重注意两方面内容:第一,有计划的分配资金,合理配置投资资金和留存资金。第二,事先明确投资价格区间的极值,避免证券价格持续下行过程中错误估计波段谷底导致的深度套牢现象。

(三)集中投资策略

与成本平均策略相反,集中投资策略适用于机构投资者或具备丰富知识储备和投资经验的中小投资者。该策略也可称之为价值投资,即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少数证券并长期持有。该策略的投资对象一般为行业领头羊或具有潜在的长期发展趋势但现阶段被低估的证券。一旦投入,坚决持有,不会因短期证券价格的波动而频繁换手,投资风险相较于成本平均策略大,交易成本较小。投资者在实施这一策略前,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分析研究市场,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证券,抓准时机,迅速出手。应用该种策略需关注两方面问题:第一,止损点的设定,因为投资者只投资于有限的几种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程度降低,一旦投资失败,损失是巨大的,为降低损失金额,应设定止损点并严格遵守。第二,使用集中投资策略构建的投资组合中证券种类较少,因此选取证券种类时,应选择不同领域、收益相关程度较低的证券,力求能最大化分散风险。

(四)时间分散化策略

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据投资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不同的资产结构,年轻时资金多用于风险大收益高的资产,年老时降低资产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的比重,更倾向于投资债券等收益稳定的资产。这一策略基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制定,投资人在年轻时为了获取更多收益对风险的容忍程度较高,而依据历史数据,股票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债券的投资回报率,投资者会增加个人资产结构中股票的投资权重,力求赚取更多收益。投资人在年老时投资理财的目标主要是保值,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会选择债券等收益率低风险小的资产作为主要投资对象。

三、总结

第3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一:

【关于昨日次新股集体跌停】

1、次新股对咱们而言,属于“无缘”,我本人则霉到至今不知道新股是什么,所以不操作,关心也少,也就是说次新股暴跌和我们没半毛钱关系。

2、次新股只是从年初位置跌回来而言,谁知道会不会随着行情再来一波,它也再来?概率很大吧?所以顺势跌出空间。

3、那么,次新股到底该怎么看呢?我觉得既然是次新,N个涨停打开后后面本来就是投机占比大于一切,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普通票你预测未来成长,次新股你高几个门槛预测,很容易自我安慰,深度调研又有多少人做的到,所以本质还是投机大于一切,所以和我们的价投结果盈利交易不相合,只会在现金充裕,闲了蛋疼的时候随缘参与。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二:

【大盘】

雄安是完蛋了,没人能接,也没人敢接,可燃冰什么的见光死板块新闻一过马上就萎。哦对,这是事件刺激的题材都不行,你也许会问那雄安不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吗?对啊,这阵风比较大,你看现在不是也过去了吗?有人觉得自己做上第二波了,有人觉得根本没有第二波,如果从小散的盈利状况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当前的情况大盘还有可能继续下探,因为股指真正的底不在于某个指标或者某种结构,而在于“它”想要的市场状况是什么。去年炒壳热时亏损企业剩余价值在重组时的严重高估和人为操作(股价越跌老板越赚的事情不是没有),今年只有一个顺丰非常成功的靠炒壳圈了一栋别墅都塞不下的钱,其他的基本都死了,你看创业板那些僵尸企业几乎都无力回天,因为监管不允许它重组了。

第4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主要栏目

中国宏观经济论:主要刊登国家权威部门、著名学者所做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管理热点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具有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前瞻性的特点。

中国金融·财政研究:本着理论性和实证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对中国金融、财政体制改革、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资本市场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探讨现实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为国家职能部门的决策、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和有关社会研究机构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信息。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主要刊登围绕中国对外贸易、FDI、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主要围绕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以及针对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向规范性、实证性的方向拓展。

中国就业·分配论坛:主要刊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在深入了解问题所在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中国就业、收入分配问题的方案。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主要刊载中国区域发展、区域性经济结构以及区域发展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

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主要刊载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问题的理论探讨、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成果,以期加快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使其成为政府了解中国乡镇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产业发展论坛:针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现实状况,本栏目着重关注有关中国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国家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的调整等方面研究成果。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结合中国工商管理的实际状况,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为主,着重研究、探讨切实符合中国工商企业管理实际的管理理论、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等方面问题,以求全面、准确掌握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工商管理评论:以中国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形式,探索、总结、推广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的经营理论与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以及管理方法等。

 

投稿须知

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按各刊物要求不同而不同,但必须依次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稿首页请在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资助基金项目(若有的话,并注明项目号)。

2、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

3、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为宜。摘要分为三种: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侧重写本项研究的最具价值和创造性的结果和结论,指示性摘要主要写研究的方法、手段及研究的方向、内容范围,报道-指示性摘要则介于两者之间.研究性论文应写成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少数综述性论文在不便于写成报道性摘要时才考虑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

4、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即应为译文),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关键词。

5、图、表要精选,切忌图、表、文字间的重复.表格须有表序和表题,插图须有图序和图题,图和表在正文文字中必须有所指向(如引用,如"见图1"或"见表1"),一般紧随所提到的文字排放。

第5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股指期货,HS300,GARCH模型,TARCH模型

 

一、引言

股指期货是为了满足管理股票现货市场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的诞生之初,是为了满足在金融产品收益波动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投资者进行有效避险的需要。自从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价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上市伊始就受到投资者的广泛欢迎。短短几十年内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拥有股指期货市场和交易所,甚至亚洲的其他新兴国家。本文主要通过对股票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GARCH模型和时间序列说明波动率的变动TARCH模型,为克服GARCH模型的不足,还将引入TGARCH和EGARCH模型,对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1.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简介

HS300股指期货于2005年4月8日正式,由沪深两市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组成,以综合反映沪深A股市场整体表现论文的格式。根据中国证监会(证监函[2010]74号)文件,在2010年4月16日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2.数据的处理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2010年4月16日至2010年8月20日HS300股指期货日收盘价(数据来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8月20日HS3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来源:大智慧),作为本文分析数据。

三、实证分析

1.HS300指数日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由图1知均值0.1106,标准差0.0156,偏度-0.5652,峰度4.1630。 Jarque-Bera统计量为19.0744。由此可见,样本期内该收益率序列尺具有典型金融数据的负偏、尖峰厚尾的统计特征。HS300指数日收益率起伏呈波浪状,具有明显的波动集群性现象,表明收益率序列很有可能存在ARCH现象。

图1 HS300指数日收益率描述性统计量及柱状图

2.HS300指数日收益率的GARCH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建立模型之前必须先对HS300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这里选择ADF ( AugmentDickey-Fuller)检验。通过Eviews软件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HS300指数日收益率ADF检验结果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12.17685

0.0000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474874

 

第6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生产函数

 

引言

 

关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林·帕特里克(Hugh T Patrick 1966)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文中讨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一是需求追随型(demand-following),这种情况强调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这种需求越来越强,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反应,金融体系不断发展。也就是说,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了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和负债以及金融服务的产生;另一种情况是供给引导(supply-leading)型,它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这种需求在现代高产出部门特别强烈,从而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实经济中,需求追随现象与供给引导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金融部门既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又能带动金融发展。同时,帕特里克认为在需求追随型和供给引导型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引导型金融居于主导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追随型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论文将在建立两部门生产函数法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两部门生产函数模型

 

台湾国立大学的Eric C.Wang教授根据帕特里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想发展了一个两类型的两部门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1.1考虑金融部门外部性的两部门生产函数

 

假设国民经济有两大部门:金融部门与产业部门(产业部门是指除金融部门以外的其它一切生产部门)。金融部门与产业部门分别有两项投入:劳动与资本。考虑金融引导型经济,假设金融部门的产出对产业部门产出有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或者说金融部门的产出仅仅是金融部门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力的函数,而产业部门的产出不仅仅是产业部门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力的函数,还是金融部门产出期望值的函数。换句话说,如果预期金融服务的增加会促使产业部门的产出上升,外部性就将加大,有以下生产函数:

 

Ft=F(LFt,KFt)(1)

 

Rt=R(LRt,KRt,F*)(2)

 

Y t=Ft+Rt(3)

 

另有:

Ft是金融部门第t年的产出,Rt是产业部门第t年的产出,Y t是总产出,LFt和LRr分别表示第t年金融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劳动投入,KFt和KRt分别表示第t年金融部门与产业部门的资本投入,且具有如下关系:

 

Lt=LFt+LRt

 

K t=KFt+KR t

 

由于存在外部性,产业部门的产出不仅是资本与劳动的函数,还是金融部门产出期望值的函数,(4)式描述了产出期望值的性质,适用于各期,θ为调整系数,由于θ取值位于0和1之间,离第t年越远的年份,其金融部门产出的实际值对t年的金融产出期望值的影响越小。Lt与Kt是国民经济中劳动与资本的投入总量。考虑到两部门的边际产出可能存在的差异,作如下定义:

 

MPPLF MPPLR=MPPKF MPPKR=1+δ

 

这里MPPLi和MPPKi(i=F·R)分别代表i部门劳动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存在金融抑制,金融部门的效率比产业部门要低,δ的值介于-1和0之间;当经济发展到更发达的阶段,金融管制措施逐渐取消,δ趋向于0。

 

由dY=dF+dR,通过一个数学推导,式(1)、式(2)可以变换为如下形式:

 

dYt Yt=α(dKt Y t)+β(dLt LR t)

 

+[(δ(1+δ)+R*](dF F)(F Y)(5)

 

其中,dY t Y t和dFt Ft分别表示Yt和Ft的增长率;dKt Yt表示资本存量对GDP的比率;dLt LRt表示当年劳动投入的总增量对当年产业部门所投入劳动量的比率;Ft Yt表示

 

金融部门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R*=R F*定义为金融部门产出的增加值对产业部门产出的边际溢出效应。

 

为了实证的需要,假设(5)式中金融部门对产业部门的溢出效应为常弹性系数ω:

 

R=R(L,K,F*)=(F*)ωψ(L,K)(6)

 

由(6)式有Rt F*=ω(Rt F*),再将(6)式代入(5)式中,可得到:

 

(dY Y)t=α(dK Y)t+β(dL LR)t+[(δ(1+δ)-ω]

 

(dF F)(F Y)+ω(dF*F*)(7)

 

(4)式的动态过程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

 

F*=θFt-1+(1-θ)F*(8)

 

经过迭代,得到下式:

 

∞*sts=t-s(9)

 

注意到因为权重的和为1,所以Ft的期望值是Ft的现值和所有过去值的加权平均。将(9)式代入(7)式,又知道迭代过程的经济表达式类似于Koyck几何级数的形式,那么动态模型可以表达为以下形式:

 

(dY Y)t=αθ(dK Y)t+βθ(dL LR)t

 

+[(δ(1+δ)-ω]θ(dF F)t(F Y)t

 

+ωθ(dF*F*)+(1-θ)(dY Y)(10)

 

(10)式就是考虑了金融部门外部性后的两部门生产函数。

 

1.2需求追随型金融生产函数

 

根据帕特里克的理论,再考虑产业部门产出期望值对金融部门产出的外部性,有以下生产函数:

 

Rt=R(LRt,KRt)(11)

 

F=F(L,K,R*)(12)

 

另有:

 

R*-R*

 

Yt=Ft+Rt(13)

 

=λ[R-R*](0<λ≤1)(14)

 

t t-1

 

t-1

 

t-1

 

同样假设两部门的边际生产率差异为γ,产业部门产出

 

期望值对金融部门产出的外部性为常弹性系数η:

 

F=F(L,K,R*)=(R*)η(L,K)(15)

 

t Ft Ft t

 

t Rt Rt

 

因此,需求追随型金融生产函数为:

 

(dY Y)t=ρ(dK Y)t+σ(dL LF)t

 

+[(γ(1+γ)-η)](dR R)t(R Y)t

 

+η(dR*R*)

 

(16)

 

考虑到(14)式,做类似于供给引导型金融生产函数的变换,需求追随型动态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如下形式:(dY Y)t=ρλ(dK Y)t+σλ(dL LF)t

 

+[(γ(1+γ)-η]λ(dR R)t(R Y)t

 

+ηλ(dR*R*)+(1-λ)(dY Y)

 

(17)

 

t t-1

 

(10)式和(17)式可以被转换为以下估计式:(dY Y)t=a0+a1(dK Y)t+a2(dL LR)t

 

+a3(dF F)t(F Y)t+a4(dF F)t

 

+a5(dY Y)t-1+ut(18)

 

(dY Y)t=b0+b1(dK Y)t+b2(dL LF)t

 

+b3(dR R)t(R Y)t+b4(dR R)t

 

+b5(dY Y)t-1+Vt(19)

 

其中,a与b是常数项,μ与v是随机误差项,(18)式与(19)式就是进行估计的等式。

 

2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

 

本论文将采用以上的两部门动态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程度。

 

2.1数据指标与样本

 

论文实证中所需的原始数据有: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存量、金融部门产值、金融部门劳动投入、产业部门产值、产业部门劳动投入。各项原始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各期。资本存量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来,其中各年固定资产投入采用当年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之和,折旧采用直线折旧法,各年折旧率为0.02。各部门劳动投入采用劳动者人数。金融部门的数据采用第三产业中“金融及保险”部门的数值,产业部门的产值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减去金融部门产值,产业部门劳动者人数即为劳动者总人数减去金融部门劳动者人数。

 

实证年限选取为1978年~1997年,共20年。各项原始数据见表1。

 

实证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指标:

 

·dY Y GDP增长率;

 

·dK Y当年新增资本投入量与当年总产值之比;

 

·dL LR(dL LF)当年新增劳动投入量与产业部门劳动投入量之比,劳动投入量采用该部门当年就业人数;

 

dF F(dR R)金融部门产值增长率;

 

·F Y(R Y)当年金融部门创造的产值占当年GDP的比值。

 

经计算后,各项指标见表2。其中GDP、金融部门产值、产业部门产值、资本存量计算时以1978年为不变价,均消除了通货膨胀趋势。

 

2.2实证结果

 

将表2中各项数据代入(17)式和(18)式进行回归,回归估计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似不相关回归法是一种专门用于对一组回归等式同时进行估计的方法,其结果比通常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广义最小二乘法(GOLS)进行个别估计更为精确。回归估计过程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2.0计算。结果见表3:

表3中,从回归等式的可决系数以及T-W值可以看出两等式的回归效果较好。从表中反映出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0.457,而产业部门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5.16。也就是说,金融部门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0.457个百分点;产业部门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5.16个百分点。由此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产业部门产出的提高,而金融部门对此的贡献很小。

 

3小结

 

1)休·帕特里克(Patrick 1966)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的假设为我们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Eric.C.王教授建立的两部门动态生产函数刻画了金融与经济相互作用的机制。

 

2)运用两部门生产函数对中国金融部门发展、产业部门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0.457,而产业部门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5.16,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金融部门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程度仅为8.16,而产业部门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程度为91.84。中国金融部门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金融部门以外的产业部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Patrick,H.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underdeveloped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Change[J].1966:14,174~189.

 

[2]Levine R.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omic growth:V iews and agenda[J].Journal of Economic Review,1997:35(2),688~726.

 

[3]M ehran H and Quintyn M.Fi nancial Sector Reforms in China[J].Finance&Development.March,1996:18~21.

 

[4]E C Wang.A Dynamic Two-sector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Growth[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0:223~241.

 

[5]E C Wang.A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Finance-growth nexus:The Evidence from Taiwan[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1999:10,319~328.

 

[6]吴涧生.对我国金融产出结构与运作效率的分析和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0,10:30~34.

 

[7]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53~61.

第7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摘 要: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对广告都非常重视,不惜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那么广告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底如何?如果广告有效,那为什么还有企业破产清算?通过实证研究探寻广告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和倒U型关系,继而确定最佳广告支出规模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广告;绩效;非线性

一、前言

当今信息社会,企业无不重视信息工程的建设,努力向外部人传递积极向好的消息,借以扩大产品销售市场或是进行融资。广告是企业进行宣传的手段之一,它正在以一种妖娆的姿态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植入式广告这种具有很高的隐蔽性的广告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实力雄厚的企业不惜斥巨资邀名人代言以期产生名人效应,推动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我们不禁要问,广告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广告投入是否也遵循边界效益递减的规律?这些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假设

H1:广告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H2:广告投入与企业绩效是倒U型关系。

(一)变量设计与研究模型

本文的研究变量主要从企业绩效和广告投入两方面考虑,分别选取了营业收入指标(REVENUE)和销售费用(SALEFEE)。控制变量主要有资产负债率(DA)、总资产周转率(TURNOVER)、总资产(ASSET)。

为了检验假设1和假设2,我们分别建立模型1:REVENUE=α0+α1SALEFEE+α2DA+α3TURNOVER+α4ASSET+ε和模型2:REVENUE=β0+β1SALEFEE+β2SALEFEE^2+β3DA+β4TURNOVER+β5ASSET+ε。α1应该为正,说明企业绩效随着广告投入的增加而增加;β2应该为负,反应销售量随广告支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初始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筛选,首先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来源与其他非金融行业存在较大差别,剔除了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只考虑一般企业的情况;剔除了数据缺失、异常的上市公司。最后本文得到2658个数据。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来源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并采用EXCEL和EVIEWS6.0对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加工和处理。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分别对研究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了统计性分析(见表一)。从中我们发现,营业收入均值约为3.55亿元,营业收入总体波动较大,小到19万,大到133亿。销售费用均值为0.191亿元,最小1375元,最大11.1亿元。差距显著,反映不同的企业对销售的重视程度不同。同样,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资产规模存在较大差异。

表一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二)回归方程结果

312本文运用EVIEWS6.0进行了OLS回归分析(见表3)。各系数均通过5%的显著性,模型的拟合度达到88%以上,F值很大,建模成功。从模型1,我们发现销售费用的系数为0.22>0,且显著,符合假设1,表示销售支出每增加1%,企业的营业收入将增加0.22%。同时,各控制变量前的系数均为正,说明它们与企业绩效也存在正向关系。

从模型2,我们看到销售费用的一次和二次项系数均显著,其中二次项系数-0.005

表三 方程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分析证实了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和倒U型关系。广告支出每提高1%,相应的企业营业收入增加022%。这意味着广告费用并非越多越好,客观存在一个使企业收益最大化的广告支出。

参考文献

[1] 仓平营销策略组合对品牌权益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休闲运动服饰品牌的实证[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第8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关键词:ST股票;价格泡沫;动态自回归;单位根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95-03

引言

金融资产价格泡沫主要是其在连续时间段突然价格上涨,并形成其价格连续上涨的预期,由此提升其市场价格,其中超出其实际价值部分就是泡沫。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票泡沫问题逐步显现。

ST股票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比较特殊的股票群体。截至2013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A股共有458个股票目前或曾经被特别处理,占目前全部上市股票的比例为24.59%;目前在交易或停牌的ST股票数量为136家,占目前全部上市股票比例为8.9%。ST公司大多经营业绩差、债务负担沉重,其中,多家ST公司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10倍,部分ST公司已无主营业务,公司的营业收入为零。但是,ST板块在市场中交易火爆,价格波动巨大,股价往往呈现出与股指背离的表现。根据Wind咨询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2011年沪深两市A股ST板块平均涨幅超过20%,大幅度超越股指表现,如表1所示。

ST股票背离于市场的表现使其所代表的投机泡沫严重干扰了金融和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ST股票的价格泡沫现象,对于维护证券市场的合理秩序、强化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及构建有效证券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实情况,选择合理的度量模型量化我国股票市场ST股票泡沫的程度,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和分析我国股市ST股票泡沫问题。

一、文献综述

资本市场泡沫相关研究是市场效率、投资者行为等领域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结论总结如表2所示。

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采对资本市场整体以及金融资本泡沫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本论文试图在其基础上,更进一步剖析我国证券市场中ST股票价格泡沫的具体情况。

二、我国证券市场ST股票价格泡沫的动态自回归实证检验

(一)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论文运用动态自回归检验方法实证分析我国证券市场ST股票价格泡沫的现实情况。由此,构建一阶自回归模型:

Pt=θPt-1+εt

其中,θ为股票价格的滞后一阶的自回归系数,εt为随机波动项,服从白噪声过程。对泡沫的检验就是对θ的检验,只要检验其中的θ是否与1有显著差别,其原假设为H0:|θ-1|=0。当θ满足|θ-1|=0时,股价水平处于正常情况,即接受原假设时股价不存在泡沫。若拒绝原假设且θ>1,则ST股票存在泡沫;当θ

进行实证检验时,选择动态的数据段来计算θ值,并对其进行动态一阶自回归检验。

2.价格指标的选择

收盘价是整个交易日内ST股票交易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本论文在研究ST股票泡沫时选取收盘价作为价格指标。

同时,考虑到研究对象是ST股票,而整体ST股票的价格水平是以ST板块指数形式来体现的,因此,论文选取ST股票指数(993072)的收盘价格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的收盘价作为参考对比指标。

(二)实证数据

论文选取ST股票指数(993 072)、上证综合指数(000 001)以及深圳成分指数(399 001)1991年5月18日―2012年12月31日的日收盘价格对Pt=θPt-1+εt中的θ值进行动态检验。

本论文实证数据获取于Wind资讯、锐思数据库、CCER色诺芬数据库以及“大智慧”股票交易系统数据库。根据日收盘价格分别描绘出ST股票指数(993 072)、上证综合指数(000 001)以及深圳成分指数(399 001)的日数据图(如图1、图2、图3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数据点对应日期,纵轴表示综合指数的收盘价格。

(三)实证检验结果

1.股市价格泡沫的检验(θ序列检验)

分别对ST股票指数(993 072)、上证综合指数(000 001)以及深圳成分指数(399 001)日收盘价格序列进行动态一阶自回归检验,得到3个θ序列。从检验的结果看,ST股票、上海与深圳股票市场拒绝θ等于1的假设,可以得出我国ST股票存在价格泡沫的结论。依据θ值对1的偏离,可以描绘出ST股票、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的价格泡沫水平,如图4、图5与图6所示。

比较ST板块与沪深两市的泡沫状况与三指数的运行趋势,可以发现:在市场处于快速上行阶段时,存在较大泡沫。就泡沫程度而言,1994年之前市场泡沫最为严重,2006―2007年也存在较大程度的泡沫。

2.ST股票泡沫序列的检验

对于ST股票日均泡沫水平,其与沪深股市泡沫相比波幅显得更大。需要进一步分析ST股票泡沫究竟是理性还是非理性泡沫,本文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对ST股票泡沫序列进行自相关实证检验,可以得出其序列自相关系数没有迅速趋于0,表明ST股票泡沫序列是非平稳的。

进一步,本文对ST股票泡沫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单位根检验,可以发现在1991―2012年,ST股票泡沫序列的t检验统计量均小于显著性水平1%的临界值,即在99%的置信水平可以拒绝原假设,序列存在单位根,表明ST股票泡沫序列都是平稳的。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结果并不能拒绝原假设。由此可以得出,ST股票泡沫序列存在平稳特征的结论,并可以退出其泡沫为理性泡沫;而当市场处于快速上涨的时期,我国ST股票泡沫属于非理性泡沫。

三、结论

本文针对ST股票指数在1991年5月18日―2012年12月31日的日数据样本,使用动态自回归方法检验我国ST股票泡沫的水平,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进一步对其日泡沫序列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ST股票长期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泡沫,且泡沫水平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指数上升时,泡沫水平会快速上升。

第二,我国ST股票价格泡沫总体上属于理性泡沫,同时也存在非理性泡沫。值得注意的是,非理性泡沫在股价连续大幅上升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ST股票价格泡沫的累积不仅会造成投资者的巨大损失,还会影响证券市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市场机制有待完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市场监管有待深化,这些都有可能导致ST股票的市场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形成股价泡沫。

参考文献:

[1] Grossman,Gene M.and Yanagawa,Noriyuki,1993,“Asset bubbles and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31(1),

pages 3-19.

[2] Jean Tirole,1985,“Asset Bubbles an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Econometrica,Vol.53,No.6,pp.1499-1528.

[3] Stiglitz J.E.,“Symposium on Bubbl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0,4(2):13-18.

[4] Shiller,Robert J.,2001,“Bubbles,Human Judgment,and Expert Opinion”,Cowles Foundation Discussion Papers 1303,Cowles Foundation,

Yale University.

[5] Olivier J.,2000,“Growth-Enhancing Bubble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41,no.1,pp.133-152.

[6] 戴园晨.股市泡沫生成机理以及由大辩论引发的深层思考[J].经济研究,2001,(4):41-50.

[7] 吴世农,许年行,蔡海洪.股市泡沫的生成机理和度量[J].财经科学,2002,(4):6-11.

[8] 段进,朱静平.论我国市盈率的理性回归点[J].投资研究,2001,(10):21-24.

[9] 周春生,杨云红.中国股市的理性泡沫[J].经济研究,2002,(7):33-42.

[10] 金戈,陈中放.中国股票市场泡沫度分析[J].经济问题,2001,(6):51-52.

[11] 江彦.我国股市泡沫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3,(4):63-66

[12] 黄兴,张维.中国股市泡沫的检验[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25(3):228-233.

[13] 周爱民.股市泡沫及其检验方法[J].经济科学,1998,(5):44-49

第9篇:金融实证论文范文

    中欧贸易摩擦解决机制研究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浙江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企业国际化方式和成功因素研究 外资在华并购的动因研究浙江省各地区利用外资效果评价和实证比较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分析 中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TCL 跨国并购的问题研究 江浙沪制造业外商投资现状比较研究 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及竞争力:入世前后的比较分析 垄断、安全威胁与反垄断控制--外资并购中的问题和对策 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江浙沪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比较研究-以通信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因素分析 江浙沪 FDI 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 中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在华并购绩效分析 FDI 对我国通讯产业的垄断分析 浙江化工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对策分析 外资在华并购后的整合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外资并购中反垄断问题的经济分析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障碍分析:农产品贸易视角 欧盟 RoHS 对浙江省机电产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宁波服装出口的品牌战略:合创品牌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地区纺织品出口市场秩序研究 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区位选择研究 温州鞋业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区域发展中招商引资的战略思考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入世后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析进口配额的效果及政策取向 绿色贸易壁垒对佛山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引进外国智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垄断行业监管机制问题研究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及路径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 惠州对外贸易企业的变迁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现状、成因和对策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中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 中国农业开放模式的选择研究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与完善研究 从轮胎特保案看我国的反倾销 金融危机下广东的双转移战略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广东企业走出去研究 广东外资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金融危机下广东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港口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国际多式联运问题研究 港口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第三方物流中的问题研究 中国集装箱运输中的问题研究 提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对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国际贸易交易结构的确定 欧盟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调整与中国出口战略应对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为例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趋势与促进肉类产品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或某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技术提升研究 引进外资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作用研究 FDI 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国际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关系研究 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主创新与增进我国出口商品比较利益研究 论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推动 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利弊或转型升级研究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 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标准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效用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品对策

    国际劳工标准下我国政府、企业对策 我国纺织业出品竞争力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纺织业的贸易格局与市场策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世界 FTAS 发展态势与中国策略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探讨 加入 WTO 后我国民族产业的保护 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以惠州经济为例 古典比较利益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FDI 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贸易的影响看我国开展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 中国经济反垄断立法的探索 广东区域聚集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及风险研究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欧元汇率变动对惠州制鞋行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机理及未来演变研究 中国国有经济角色演进的反思与前瞻 我国产业结构调查研究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及解决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研究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 浅论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中小企业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对策

    中小企业品牌经营误区及创名牌战略研究 顾客忠诚研究述评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浅析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顾客关系投资的个性化价格促销 中小企业出口及其社会责任研究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广东农产品出口跨越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惠东鞋业出口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对外贸易对惠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惠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全球知识网络与跨国公司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机制和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播机制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研究 知识的国际传播机制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双边 FTA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FDI 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广东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我国国际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倾销问题 反倾销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原因及障碍分析 绿色国际贸易与绿色国际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政策思考 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市场水果检疫准入与促进我国水果出口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法、产业法与反倾销法的冲突与协调 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与政策变化 市场营销视野下的大学生自主择业策略分析 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分析 论国际市场营销者如何跨越文化障碍和避免政治风险 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开题报告举例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 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 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 · 二、 1、 2、 3、 ·· ··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 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 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 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