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研究性学习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性学习案例

第1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36-001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多种形式,其中,在前期阶段,尤其在前期通识培训阶段,案例教学由于其典型的“范例”作用和丰富、形象的叙述形式,其既摆脱了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学生经验世界的隔膜,也避免了纯粹研究性实践的时空限制和信息的散漫与无序状况的出现。

一、案例教学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有案例但不典型

典型的案例应该能够反映出研究性学习的主旨、任务、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骤,不够典型的案例往往导致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本质理解产生较大偏差,如学生通过几个非典型案例,可能就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课外兴趣活动或者是科技发明等。

2.案例本身或者案例教学过程中缺少问题

没有问题的案例或者没有问题的案例教学固然也能给学生带来一些直观的感受,但是缺少学生的讨论、参与和思考,课堂教学仍是一种“接受式”的教学灌输,学生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3.案例的表征是一种孤立的、封闭的、线性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中案例教学的案例是研究性学习理论的一种现实体现,虽然其在特殊中蕴含着一般性理论,但是案例本身的表征方式难易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透过案例教学理解研究性学习一般理论的难易程度,因此,案例内容蕴含的思考深度对学生的启发性、案例的展现方式(过程体现、开题、结题报告方式、作品展现等)对学生情感的激发等都需要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加以审慎对待。

二、从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价值取向来把握案例教学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来理解,需要学生懂得研究的思维和方法两方面,思维包括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包括如何具体做研究,即如何去懂得设计一套规范的、有计划的、通常是完整的工作程序并进行实际操作;其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 既注重研究的过程,也注重研究的合作、交流和成果的表达,但是,由于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因此,成果不是最主要的追求目标,获得研究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反思是教学努力追求的价值取向。

藉此,研究性学习中的案例教学需重在分析、批判别人的研究过程,获得对学生自己即将或正在进行的研究性课题的启发或借鉴,而不是仅仅接受别人的某个发现或者某个观点。“课程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思考的焦点激发各种水平的理解,而不是作为固定的信息让人们接受。”【1】唯有调动了学生的质疑、批判的潜力,才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三、案例教学所蕴含课程知识观假设的转型

传统的课程知识观是一种旁观者、权威主义的课程知识观,知识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知识观从理论到实践的种种弊端正逐渐显现出来,“知识一旦被视为外在于人的工具,被当成有待于人去占有的‘对象物’,就势必被做‘客体化处理’:知识仿佛就存在那里,对学习者而言,它客观而固定、遥远而冷漠、崇高而威严。”【2】学生因而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难以树立创新意识。新型的课程知识观是一种参与者、批判取向的课程知识观,其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知识中既有主体进行理智探究的智力活动成分,也有情感体验和意志努力成分,这两方面在其中相濡以沫、同生共长,构成了知识的完整统一性。”【3】

四、从案例教学本身的理论特质来理解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效

由于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自学生周围的真实事件,其缩短了教学情境和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因此,案例教学成了连接学生经验世界和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桥梁,是学生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交汇的场所,教学中需要防止偏执一端,既防止过于停留于案例本身的发掘,而忘掉了其是为学生走向思维的抽象和理性所起的铺垫作用,又要防止过于就案例所体现的一般性理论的发挥而忽略了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功能。

五、研究性学习中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1.研究性学习中教学案例的选取

1.1教学案例是真实的、自然的、基于学生经验的案例。因为学生真实和自然,学生感觉研究性学习是贴近自身实际的,有用的,在案例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价值,从而自觉地去研究和思考;因为基于学生经验,他们会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发掘自身感性经验资源的巨大宝库。

1.2案例是有问题设计的、基于内在矛盾的。问题是研究和创新的开始,有问题和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才能获得研究性学习实质性的功效。

1.3案例有实施过程步骤的呈现。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别人的事例中应该能够学到实施步骤、研究方法等要素,为学生自己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仿效。

2.研究性学习中案例教学过程

2.1案例教学是在和谐宽容、师生民主商讨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思维活跃,既打开自己的经验世界,开放自己的观点,又在与同学、教师的互动中反思、深化自己的理解,从而真正的走进研究性学习。

2.2案例教学须有明确的目的。有目的即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可以在认知、理解、体验等方面获得哪些收获,围绕着教学目的这种特定的期许,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协商者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善于利用各种教学契机,促成研究性学习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2.3案例教学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可供开发的宝贵资源,一旦他们感兴趣,感到他们所要做的事情有价值,他们就会爆发出充沛的研究激情,这是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77

第2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在一堂跨栏跑教学课上,我组织学生第一次跨栏跑。老师先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跨栏。结果,大部分学生跑到栏架旁就停下来了,不能过栏。只有少数胆大的学生能过,但都是跳过栏。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跳山羊、横箱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不会做专门的动作。如何消除恐惧心理,更快地学会跨栏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段:

    我让学生在课前把各小组收集的跨栏跑优秀运动员的图片、技术动作展示在同学面前,讲讲跨栏跑动作、比赛场面,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事迹等(从情感上获得我要学跨栏跑渴望,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跨栏跑)。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害怕”。针对“害怕”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害怕”?然后师解释“害怕”即“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危机的逃避情绪。

    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跨栏跑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在栏上要摔跤的,所以不敢在跑动中跨栏,而采用逃避的方法,停下来跨过去。这样安全,不会受伤(老师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摆脱恐惧情绪)。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学习跨栏的动作,大家集思广益。他们想出了降低栏架的高度、找替代物作栏架、用体操棒放在地上进行模仿练习,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跨越练习(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选择想出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按思--练--思的程序反复练习,练完后再找出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特别是用橡皮筋作跨栏练习(不怕摔跤),两人一组拉直橡皮筋作“跨栏架”,排头同学依次跨过一道道橡皮筋,跨到最后作“跨栏架”。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高度,真是越跨越有劲(通过实践从理性上认识跨栏跑,体验运动乐)。

    三、反思

    通过跨栏跑的教与学,我认为: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跨栏跑”。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技术动作的方法(替代物法、降低难度法等),拓宽学生学习动作的思路,为学习其他技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技术,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了恐惧心理,信心增强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第3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研究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性内容,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能够增强初中学生们对于概念性的东西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不多,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则也是很大的学习负担了,毕竟贪玩才是孩子们的本性。某些基础知识一旦掌握不牢,就很容易模糊、混淆概念,进而难以理解灵活性的题目,所以经常会出现错题的情况。现在初中期间的应用问题越来越灵活,需学生从题目内部充分挖掘信息,为正确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一、初中数学图形认识模块中矩形的概念探究案例

首先,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通读课本中关于矩形的概念、特征以及相关习题的基础上,为学生们出一道简单的应用题,以此来检验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木筷或者是铁丝之类的东西,现场做一个矩形的形状,然后请学生们来说明该图形的性质与特征,还可以通过角度或者是长度的调整来验证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在进行一定的情境创设之后就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正式的课程学习当中了。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去了解矩形的基本概念以及性质,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能够找出从平行四边形变化成矩形所需要的条件吗?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品质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才会有新的发现,否则便是无谓的思索,所以思维品质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那种集数理性与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而言,教师简单地把概念性的东西传授给学生是不可以的,那样会使学生们显得很被动,难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既能够向学生们传授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亦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其能够自主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产生进行交流的强烈愿望,增强其创新思维。

比如在新版的苏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在这个章节里面主要教学任务是带领学生们认识矩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常见的图形概念,并且学会各种图形的相关性质,能够利用一定的学习工具来绘画这些图形。在内容扩展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参与设计包装纸箱来了解相关的图形展开的样子以及折叠的效果。

二、多边形外角和概念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苏教版初中数学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二节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余角、补角、对顶角以及外角等方面的学习,下面我们主要看看多边形外角和概念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简单图形的外角和都是360°,这是初中学生已有的认知。在经过模拟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多边形的外角和,或者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自我求证,进行发散性的思维。也可以采取及时地询问老师、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解决,认真、细心地反复阅读也不失为理解概念、理论的一种好方法。在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在不断地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之间徘徊,最终无论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得到结果,都会令学生兴奋,并且印象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想反思,教给学生的反思方法,让学生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爱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众数的概念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中位数的计算便有一定的难度了。一般而言,老师们首先会通过举例子等方法向学生讲解各种数学概念的含义,然后再出一些与概念联系密切的习题来供学生练习,进而出一些灵活运用概念的习题来考验学生。另一个方面,也需要学生有着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主动求学的动力,对于数学概念探究性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数据组合来让学生们找出中位数以及众数,如1234567899这样非常简单的数据。当学生们了解了中位数的基本概念与算法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习题来不断深入教学,在单纯的计算中位数的应用题中加一些干扰性的因素来影响学生的思维,锻炼其排除干扰项的能力。比如-2,6,8,-78,359这组数据,期中既有正数又有负数,有个位数,也有两位数,三位数,难度自然就增大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了。还可以设定一定的情境,来让学生们自主的提出问题,请人解答或者是分组讨论,各自相互分享学习经验。学生们一直都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学习,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哪怕是教育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权利来支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学生们的固有思维模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生自主的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地展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了。对于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的充分了解可以为学生们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的知识较多。然而,由于概念其抽象与普遍性,使得含义相近的概念容易被混淆。总之,学生和教师都是数学概念探究的影响因素,学生占主导地位,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教师则是重要性的影响因素,要想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的案例学习研究,就需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分别着手。

【参考文献】

[1] 张彦峰,王朝.基于数学概念获得的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04)

第4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一)数字化学习概述

数字化学习可以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它的出现使得学习不再是仅仅在学校完成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环境。

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所谓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自主获取和学习数字化资源、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2.数字化学习的特点。首先,数字化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主自发的获取学习资源,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的获取知识。其次,数字化学习能够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学习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与协作,创设网络学习共同体。再次,数字化学习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学习者随时随地可进入学习环境。最后,数字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3.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数字化学习包含三个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手段[1]。其中,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设施、工具、平台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工而成的供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资料,如视频、音频等数据;数字化学习手段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源所使用的方式或方法,如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

(二)学习型城市概述

学习型城市的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它在1992年哥德堡会议被OECD赋予了新的内涵。OECD认为,城市在促进学习方面处在一个特别的强势地位,人们的学习与他们所处的直接环境相关,60%的OECD国家的人们生活在城市;城市提供了一个框架,为支离破碎的和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了连贯性;城市为社区主导的学习和社会行动提供了一个焦点。

1.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它以市民自我完善、自我素质提升为目的,以城市居民为中心,以城市整体发展目标作为每位居民的奋斗目标,帮助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为,建立开放的终身教育系统和网络,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的各级各类人才[2]。虽然在每个地方的特定的模式是不同的,但学习型城市有一个共同的议程:成人与学习机构的协调;为提高学习的访问的策略;对当地经济的相关教育和培训战略;教育部门之间的联系;学习和社会参与之间的联系[3]。

2.学习型城市的特征。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首先,公民学习意识普遍增强,即每位市民、每个组织或单位都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即每位公民形成了持续学习的生活方式,延续了在校学习,充分利用城市为其提供的学习机会;其次,学习内容全面化和多样化,学习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是开始注重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及学会发展等能力的培养;再次,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化,即城市中的公民逐渐采取高效率的学习手段及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最后,学习体系的全面化和社会化,即公民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校系统,而是充分整合社会中各种教育资源,构建社会化的学习体系[4]。

二、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引入和推广,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进程,有助于将远程教育延伸到社区和居民身边,有助于探索一种更加开放的、适宜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的社区远程开放教育模式[5]。下面以对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特别是利用数字化学习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一)英国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英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受“学习型城市”这一概念的启发,将终身学习的发展作为地区发展策略的关键部分。学习型城市建设比较突出的城市有:利物浦、谢菲尔德、赫尔斯旺西、诺维奇和雷特福德,尽管这些城市在规模与性质上差别很大,但均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在许多地区和城市,终身学习的规划往往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必需部分。这些城市开办了大量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项目和活动,以此来促进和鼓励学习的参与程度,如诺里奇的“学习商店和学习活动周”,利物浦、南安普敦和纽瓦克的“IT计划”等。在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基于数字化学习(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项目工程有谢菲尔德-“城讯通”项目、斯旺西-“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西伯克希尔-“电子社区网络”项目等。下面通过以上三个项目来阐述英国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1.谢菲尔德-“城讯通”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发展和延伸以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社区为基础的学习电子网络,建立城市合作伙伴关系,即该城市所有大型和小型组织,均参与城市学习中心的运行。首先,该项目所采取的策略是扩大和统筹学习中心活动,即建立一个学习中心分层的动态结构,确立各个等级和层次学习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范围。当然,所有学习中心都必须符合项目规定标准。其次,“城讯通”项目的评价涉及到大量关系链,项目评价沿着“实践,进展与评估”的路线,将“城讯通章程和评估问卷”作为工具,由“城讯通”督导小组进行二次评估。最后,“城讯通”项目通过了关键参与者都同意的协议,以此来约束参与者行为,确保参与者共同遵守章程,切实保证项目落到实处[6]。由上可知,“诚讯通”项目为我国提供的可借鉴的经验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和个人的参与是关键点;通过建立分层次的学习中心,确保各类人群的参与;通过制定章程和协议约束组织行为,确保项目效果。

2.斯旺西-“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确保贫困地区也能通过使用新技术而受益,使得数字化学习覆盖更多的地区和市民。首先,该项目致力于建立社会合作关系,将数字化学习技术应用到社区学习策略发展中,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合作关系,将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作为本项目的基础。另外,社区教育在该项目中起到表率作用,但其他组织也非常积极。由此可见,“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经验可总结如下:以社区教育发展为抓手,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合作关系;以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为基础,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市民;促进城市及乡村数字化学习的共同发展,扩大数字化学习的覆盖面,以此来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

3.西伯克希尔-“电子社区网络”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规划和审查,促进电子社区网络的发展,它仅仅着眼于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提高社区学习参与程度。首先,该项目已经开展了合作伙伴关系网站(EezEE网站),该网站对学习内容、链接到其他网站的内容、学习支持服务的咨询和指导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其次,该小组制定了一项实施性较强的行动计划,以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即通过技术的运用解决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最后,该小组已经开始讨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提供信息方面所起的作用,即,技术不仅仅是纯粹作为一个接入点,更重要的是提供和鼓励反馈。然而,该项目认为,数字化技术主要是社区网络内部的“社交工具”[7]。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仍未解决参与人数量的扩大和参与质量的深化问题,但该项目所采取的一些举措仍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建立城市学习网站,并对学习内容及链接、学习支持服务质量负责;制定行动计划,解决学习机会不均等问题;将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反馈和监督的重要渠道,以此来监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举措是否合理。

(二)国内城市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1.北京的策略与经验。自1999年将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和进入学习化社会为主要标志的教育现代化作为北京市城市发展目标之一开始,北京市在创建学习型城市和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服务市民、促进学习、交流信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电大系统作为学习型北京建设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北京开放大学(北京电大)专业的开办密切结合北京市的人才培养需求。北京开放大学开设的计算机类、电子类、软件开发类等课程,是针对首都信息化建设对工程类人才的强烈需求;而金融经贸类课程又有效适应了北京市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另外,法律、会计等专业为北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学历层次提高和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渠道;各学科教育专业为北京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8]。(2)坚持远程开放教育办学特色,充分发挥电大系统集成优势,成为创建学习型北京的重要基地。各区县分校立足本地实际,培养适应本地特色应用性人才,将构建学习型地区纳入当地发展规划,立足社区,统筹资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奠定基础。(3)建设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站,免费向市民开放。学习型城市网站可以向市民提供综合教育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提高市民整体文化素质,促进学习型北京的建设和发展。

2.上海的策略与经验。上海市自1999年便提出要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终身教育体系框架[9]。(1)架构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系统,形成三网合一的虚拟校园。上海开放大学(上海电大)充分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将电大系统与社区教育机构有机整合,形成了覆盖多个社区学院和学习点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有机整合了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和社区教育等,有力推动了学习型上海的建设。另外,上海市将通讯网、电信网和办学网有机结合,三网合一,市民可自由选择到校学习或者上网学习[10]。(2)集成数字化的终身学习网。上海市自2004年开始建设教育资源库,经过3期,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资源库,覆盖8大类数字化资源。以资源库为中心,上海市将上海教师教育网、党员干部在线教育网等9个学习网集成为数字化学习公共平台[11]。

3.天津的实践探索。“十一五”期间,天津教育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数字化学习、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天津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手段。为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工作原则,天津市政府又提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将成为天津市政府构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天津的重要举措,建设市民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学习资源库,建设示范性社区,形成终身学习网络[12]。(1)构建起完备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天津电大承担“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学习中心”建设任务,以天津市欣苑社区为试点[13]。通过构建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天津市数字化学习中心向天津市市民提供四种支持服务,即技术平台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服务、学习管理支持服务和后勤管理支持服务。通过多项支持服务工作,满足天津市市民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保障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充分开展,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依托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市教委开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非学历培训项目。截止到2013年,天津电大承担了包括红十字救护师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党员网校、普通高中空中课堂和大学生创业培训等多个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培训项目,天津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学员33万余人,累计访问600万人次,积极发挥电大数字化学习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由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电大的实践经验可知,城市电大要立足自身系统办学优势,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建立城市市民终身学习网站,整合城市优质资源,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等的问题;向城市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切实满足市民需要,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终身学习,建立城市终身学习体系框架。

(三)案例总结

综合分析以上城市案例可以看出,数字化学习在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1)数字化学习使得学习资料和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人们更容易参与学习。在以上案例中,均通过建立城市学习网站,市民足不出户即可轻松获取学习资料,由于可以更经济有效地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人们更容易参与学习。(2)数字化学习技术能够促进和激发各个年龄阶段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案例中的城市通过建立城市终身学习平台,整合多种优质资源,开展各级各类学历、非学历项目,充分满足和激发了各个年龄阶段学习者的学习欲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学习资源共享程度的极大提高,使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3)数字化学习能够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从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领域,数字化学习都有着传统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促进了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市民学习更有效率,进而可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

三、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对策

1.以更新市民观念为关键点,增强市民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学习仅仅局限于传统学校教育,人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方式、学习手段的认识更多地停留于传统的学校知识传授、课堂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所提倡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等概念,对于很多国民来说,尚属于新鲜事物。数字化学习要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使得更多国民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要以市民观念的更新和学习意识的增强为关键点,突破传统思维,培养市民自主、自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市民自动自发的使用数字化学习手段,促进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

2.以政府为主导,有机整合和统筹各种资源。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观念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学习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统筹规划等多方面,需要政府协调好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各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更快更好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因此,各城市必须以政府统筹规划为主导,通过政府组织各项惠民工程和项目、政府出台文件等行政手段,确保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各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分配等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各种资源统筹规划的整体机制,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机制保证。

3.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和抓手,多方面组织和团体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小型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联合,逐渐形成学习型城市关系链,进而形成整个学习型城市建设体系。因此,各个城市应该建立基层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政府机关、学习型民间组织,并以此作为载体和抓手,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形成各级学习型关系链和关系网,进而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

4.以平台建设和项目开展为动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通过开展项目来加快这一进程,是许多成功地区采取的路线之一。各个城市可以通过建设城市学习网站、开展学历和非学历培训项目,面向不同组织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如教师培训、公务员培训、企业经理培训等,扩大学习型组织的覆盖面,提高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居民受益率,能够激发社会各方积极性,包括学习机会提供者及学习参与者等,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

5.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大力推动数字化学习。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各城市应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深入开展信息通信技术与居民学习行为的深度整合,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融入教学设计,积极整合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建设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系统,为市民提供完备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不断完善现代开放与远程教育服务体系,为市民终身学习做好服务。

四、小结

第5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在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的基于校本的实践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兴趣要老师去创设情景,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1.1有利于我校进一步落实体育新课改的理念。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施行,新的体育教育理念逐步被一线体育教师所理解接纳,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为了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将理想化的对未来课堂教学有依据的合理设想,变成现实可行、便于操作、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归根揭底还应该在实践中去领会、反思、总结、提升体育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我校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因此原先的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以往的体育课以体育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的正规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社会主义新人的全面发展成长。

1.2有利于提高我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实践是衡量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准绳,是沟通理想化的标准与可操作性课堂的桥梁。所以,要真正领会体育新课程标准必须付诸于体育课堂实践。

1.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学习巨大的动力。学生如带着深厚的兴趣学习,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的:

(1)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对运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相对难的项目时,我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水平、兴趣爱好,依据教材、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把学生恰当地分成好几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3)有利于提高我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在新时期体育教师要适应改革的需要。参与教育科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运动技术、技能等,都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予以支撑。否则,体力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谈不上充电学习提高了。任何一个体育教师要在其岗位上有所成就,练就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至关重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是每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学习和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扎实、高效地上好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如,体育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规范的口令,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简笔画,以及管理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等,都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练就的扎实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综述

“学导式”教学法是适应时展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在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是各级各类学科教学的创新方式,是一种愉快而成功的教与学,有广泛适用性,被人们誉为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令人鼓舞的优越性。目前国内外对“学导式”教学法的研究也比较深入,有许多研究成果可供我们借鉴。

2.1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989年6月,一个研究小组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获得了一笔研究经费,开始改革、实施和评价小学的体育教学。这个研究项目就是SPARK项目(The Sports,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SPARK,体育、娱乐和康乐活动的儿童节目。SPARK项目主要由3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学校体育活动,SPARK立志把学校的体育活动从“温和状态”提高到“活跃状态”,体育活动时间占学校课堂教学时间的50%以上;第二个板块是帮助教师学会成为更有效的教师,这样他们就能够从公共健康的角度教授体育课,改善体育教学的质量,花更少的时间去管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使课堂更开放、更有趣;第三个板块是培养校外体育活动能力与营养饮食习惯的形成。这个项目最大的优势是突出学习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个项目对本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

学导式教法作为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学生学在先,教师导在后,教师如果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差异现象,及时把握学生产生的疑难、障碍等作为切入进行指导,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优化教学效果。学导式教学法的特点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展要求,它特别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自学与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学导式”教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显然具有一定的基础。素质教育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常规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名副其实的能力培养,它只有在运动技术方面对学生有一定的提高。学导式教法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辅助合作,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运动技术的前提下,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踏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些研究都为我们实施“学导式”教学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但研究的着重点局限于设计学导教学的环节或基本步骤,从而失去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或者“学导”的目标仍然是捕获更多的“鱼”,而不是学会“渔”。

2.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2.2.1本课题将“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就是体现"先学后教"的方法。学:学生自学,自读、自问、自悟、自得。导:教师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尤其是自学提示,点拨的内容、方法、设计。

2.2.2“学导式”教学法多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在小学阶段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相当少。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填补小学这个学生具有特殊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空白,且将触角涉及能有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学科中。在每一个环节进行之前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依据教材本身提供的内容和情境因素,运用一定的模拟、媒体、手段复现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激起学生情绪、情感、想象活动。

3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1研究的预期目标

3.1.1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能力

通过“学导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预习的习惯,看书的技能,论辩的能力,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并能够通过家长反馈、学业评价和课堂观察中体现出来。

3.1.2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学导式”教学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的中心放在学习上,使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地自觉性和积极。

3.1.3提升教师的课堂导入能力

通过教师群体对“学导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提升教学技能,落实“轻负高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2研究的内容

3.2.1授人以“渔”的兴趣先导,实践强化策略研究

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兴趣,这种驱动力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然后再在体育实践中有意进行强化,使这种动力保持终身,使体育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在体育学习中会产生许多“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我们拟研究:(1)小学低段学生体育课题如何通过兴趣导入;(2)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体育兴趣。

3.2.2授人以“渔”的教师导学策略研究

虽然“学导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渔”的技巧与能力,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否掌握“导”的技巧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否学会“看”、“说”与“用”,教师要有导的能力。我们拟研究:(1)小学低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2)基于有效导学的分层评价体系策略;

3.2.3授人以“渔”的学导式教学法管理策略研究

“学导式”教学方法与授人以“渔”的理念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性的手段加以保证与推广,因此,在进行授人以“渔”的学导式教学法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行教学管理策略的研究。我们拟研究:(1)基于学生学会学习的趣味化的学习常规研究;(2)基于有效导学的教学常规研究;(3)授人以“渔”理念下的体育兴趣项目开发研究;(4)基于有效导学的教学评价制度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学导式教学法是实施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它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重视学导式教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4课题研究的步骤

4.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4.1.1时间安排:2011年9月~2011年12月

4.1.2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

4.1.3草拟、调研、讨论、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并请专家论证。

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获取实验开展的一些相关背景信息,如已有多少教师提倡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以及学习自主学习的情况等,并请专家对现状进行分析,确认实验的必要性和进展。

4.1.4组织课题的开题报告。

4.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4.2.1时间安排:2011年12月~2012年5月。

4.2.2第一步:2011年2月~2011年8月,初步实践、研究实践有利于开展“学导式”教学法的方法与策略,并进行资料的调查、整理、收集,并进行中期论证。

4.2.3第二步:2011年9月~2012年4月,深入实践研究“学导式”教学法在整体有效应用的策略。

4.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4.3.1时间安排:2012年5月~2012年8月。

4.3.2进行资料的整理与收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评估验收。

在资料整理方面,主要工作对研究过程的学生数学成绩进行考评、收集数据并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而得出效果是否显著的结论。

5课题组成员与完成课题的条件

5.1课题组成员

顾问:庞辉 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体育学院副院长

组长:郭峰,六十六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组员:陈江中学高级教师。

刘建军中学学二级教师 。

亚力坤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组顾问庞辉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体育学院副院长,主持过多项省部级课题,能给予本课题有效的指导。

课题负责人郭峰六十六中学体育组组长,主持过《国家级“2+1”文体示范区项目研制与开发》,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能胜任本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5.2课题研究的时间保障

课题组成员皆为六十六中学的教师,在正常教学活动之余,学校定期召开课题实施会议,研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阶段工作,以确保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顾问庞辉副教授定期参与课题的指导与研究。

5.3课题研究的制度保证

为了确保此项研究以及以后的各项发展项目能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同时学校已经建立科研活动的各项保障机制和科研成果的激励机制,能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5.4课题研究的物资保证

学校有科研藏书较丰富的教师阅览室,可供教师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学校的数字网络硬件较好,可以方便获取数字化科研图书;同时,学校可借助新疆师范大学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和数字化期刊资源,具备了课题研究的图书资料条件。为了使课题能顺利开展,学校将此课题作为学校整体改革课题,学校确保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每年两万元,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专家讲座、教研专题活动、编写校本教材、添置实验设施等活动。参考文献

[1]《中学课程资源》 2008年05期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中国学校体育》99年1、4期

[3]《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蔡建波[3]刘学浩.浅谈"学导式"教学法,成人教育,1983(1)

[4]徐士强. 美国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SPARK项目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2007,27(4):23-26

第6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43-01

高中地理教育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人地关系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另一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1]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调查所涉及的中学是一所非重点高中,生源范围较窄,中考成绩偏低,该高中的文理科学生人数的比例大约为1∶2。通过对地理教师的走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地理成绩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着重调查该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从中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动机、学习水平和对于地理教材、课堂、教师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1 现状调查及分析

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意见或建议,分析影响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以及学习效果。

调查学生人数为200,其中高一占52%,高二占35.5%,高三占12.5%;男生人数占43%,女生人数占57%;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9%;文科生(包括高一在读想选文科)人数占79%,理科生(包括高一在读想选理科)人数占21%。

1.1 地理的实用性

调查发现,认为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的学生占84.5%;认为地理能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生占67.5%。可以认为学生对地理课程实用性还是比较认可的。

1.2 地理课程的重要性

调查发现,19%的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开不开都一样;16%的学生在地理课上经常做其他科的作业;46.5%的学生认为地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32%的学生认为在上地理课时希望快点下课;29%的学生认为地理课不上了会非常开心。从数据可以反应出学生偏科严重,主副分明,对副科不重视。

1.3 地理教师对学生地理兴趣的影响力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出现照本宣科的占12.5%;学生在上地理课上经常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学生占57%;希望老师上课能将地理问题讲的深一点的学生占67%;认为老师布置地理作业太多了的学生占13%。从这几点可以看出,改变照本宣科,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因材施教很重要。

1.4 其他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从教学目标上看,89%的学生表明学校不经常组织与地理有关的课外活动;从教学方法上看,11.5%的学生表明教师在地理课上不使用教具讲解地理知识;从教学媒体上看,100%的学生表明地理老师不经常使用多媒体来授课。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校园内或者学生回家后进行有效的课外活动设计,数据同时反映出学校应有的教学资源不能配套配置,影响了教学质量。

1.5 学习效果

从认知学习效果上看,45%的学生认为地理考试中客观性试题较容易,18.5%的学生则认为主观性试题比较容易,29%的学生认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都比较容易,而7.5%的学生则认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都不容易;从技能学习评价上看,仅有13%的学生认为在地理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都能回答出。从参加过会考的学生的会考成绩调查中得出,会考成绩等级为A、B、C、D的学生分别占的比例为8.3%、55.2%、34.5%和2%;从平时的地理考试成绩的划分的等级85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和不及格上来看,学生所占的调查学生的比例分别是7%、28%、44%以及21%。数据显示,该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一般,同时能更加反映出上述各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不细致,创意不佳,调动学生兴趣不主动,教师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职后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

2 对策

(1)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材知识细化深化简化,是学生对于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能够循序渐进的接受,减少学生在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需要转变,将某些难点知识、遗忘率较高的知识最好通过让学生理解来记忆。

(2)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或组织与地理相关的课外活动,此次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地理相关的课外活动,学生普遍认为地理课是缺乏趣味性的课程,这对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起到不利的作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可以增加地理课的实践性,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增加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3)在教学媒体方面,应该给予地理课程适当安排多媒体教学,对于地理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中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计算机媒体、网络等,直观、鲜明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能使地理时空知识极具信息呈现力的展示给学生[2],揭示地理知识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4)在考试方面,在试卷地理试题的编写,设计或选择能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将自己身上内隐的地理素质表现出来的试题、情境生动有趣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试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地里的实用性的理解,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关键词】V.R方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根治

中图分类号:R65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02-01

应用 V.R方案根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临床应用专利技术药物“静脉曲张注射液”配伍“红红红口服液”临床治疗56例血栓闭塞性静脉管炎,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6.5%,治愈率为89.9%。经用V.R方案根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闭塞血管疏通、病变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变性坏死组织恢复正常,避免了该病既往传统截肢的残酷的治疗手段。观察病例最早5年末复发,该技术对病人治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疗效显著,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V.R方案根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即“静脉曲张注射液” “红红红口服液”方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临床专利技术药物“静脉曲张注射液”配伍“红红红口服液”治疗静脉曲张伴血栓坏死,高脂血症的同时,发现伴有血栓坏死的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同时看到因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人求医跑遍不少大医院,花费数万元至十几万元医治无效,最终难免忍受截肢的痛苦。为了避免病人因治疗忍受截肢的痛苦,决定采用V.R方案根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选择56例病人用V.R方案治疗,有效率为96.5%,治愈率为89.9%,其中男50例,女6例,年龄14-25岁9例,26-35岁15岁,36-45岁17例,46-55岁10例,56-89岁5例,所有病人均有吸烟史,特别是青少年吸烟者为最低年龄12岁抽烟14岁患病;14岁抽烟,16岁患病;一般抽烟每天1―2盒,最多抽烟每天4盒,血脂、血流变,检验青少年血脂、血流变均在正常范围的最高值,35岁以上的病人血流变,血粘度所有的病人均超过正常范围。由此可见,血脂、血流变对血栓闭塞性静脉管炎的发病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2 治疗方案 “静脉曲张注射液”根据病情程度每日1次40-120ml,静脉滴注7天为冲击治疗阶段,第2-5周递减量20%静滴为巩固治疗阶段;第6周开始口服“红红红口服液”50ml/次/日3次,治疗120-180天为维持治疗阶段,5年无复发,有效率为96.5%,治愈率为89.9%。

3 治愈标准 疏通闭塞血管是病变坏死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病变组织恢复正常。检测血、尿、肝、肾、功能正常,病人可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5年不复发。

4 讨论

4.1 病因 血栓闭塞性静脉管炎简称脉管炎,病因目前不太明确,可能和免疫有关,潮湿,辛辣饮食,嗜烟,受冷可为主要诱因,近几年来,对血粘度,血胆固醇增高,对本病的发展成为关键的诱发因素,在临床观察56例病例中,测定血粘度血胆固醇均增高,我院56例病例中35岁以上病人占85.7%,男性50例占89.3%,嗜烟为主要诱发因素,其中30岁以前发病率50例占89.3%,6例病人,2例12岁抽烟14岁患双手、双足脉管炎,2例14岁抽烟16岁患左足、右足脉管炎,2例16岁抽烟18岁患左足脉管炎;2例女性,1例65岁;1例78岁为间接吸烟,其儿子抽汉烟每天一包,一位丈夫抽烟一天4盒,以上56例中,50例均嗜烟者,免疫因素、高脂血症、辛辣饮食,嗜烟者,是诱发脉管炎的主要原因。4例合并糖尿病,糖尿病人对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2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困难,有少数病人因未及时早期诊断,造成截肢,终生残废。因此,早期诊断及其重要。早期临床表现不同,可有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行,抽筋,乏力、发烧,剧烈疼痛,肌肉萎缩,肢体变细,苍白、紫绀活动时加重,严重时出现皮肤颜色变黑坏死。80%为脚趾,20%为手指,可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皮肤变厚、毛皮脱落,局部皮肤温度降低。双侧肢体可做温度比较,病人加重活动后苍白,紫绀加重,腿发困无力或被迫停止活动,超声多普勒和血流测定,动脉造影,可确定病变血管的部位,范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诊断出于病情变化的程度,隐匿缓慢。临床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有25%的病人超声血管造影无法确定,不少病人在省级大医院多次求诊未能确诊甚至托延8―10年,出现肢体坏死才确诊。因此,临床严密观察,总结经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4.3 鉴别诊断 老年动脉硬化血栓、糖尿病坏疽、肢体血栓、神经根炎、椎间盘突出、静脉血栓、综合性动脉周围炎、雷诺氏综合症、大动脉炎。

4.4 预防 戒烟,(包括家庭成员)禁食辛辣高脂肪食物,多食蔬菜、维生素,防止在潮湿阴暗处居住,增加户外活动。

4.5 治疗结果 用V.R方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治疗观察56例,全部治愈未发生截肢病例,5年随访未复发,病人可正常工作和生活,该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实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学庸、张宁仔,主编;新编内科诊疗手册,1987年3月第1版

第8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1.034

近年来,医学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逐渐开展,同时检验医师岗位在不少大型三甲医院给予设立,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成了重要诊断平台学科,这种转变使得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更加迫切和重要[1]。但检验与临床沟通问题是长期存在且未能有效解决的临床检验科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如何对在读检验专业大学生、实习生及参加工作的年轻检验医师开展沟通培训的问题更加凸显。角色扮演是利用演戏或想象创造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笔者针对检验科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提出树立行动学习理念,实施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级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共24人,上下半年各入科一组,均为12人。其中上半年入科实习为对照组,下半年入科实习为实验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实习前考核成绩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在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上分别对实验组实施行动学习理念下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对对照组采取传统实习带教培养。实习结束后采用改良SEGUE评价表进行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考核。

1.2.1传统教学法

由实习带教老师采取理论小讲课方式,就检验与临床沟通内容、方法、技巧等予以教学;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面临的问题采取提问方式提高沟通技能。

1.2.2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

(1)选取教学案例:围绕《临床检验基础》课程中的“尿常规检查”教学章节,参考我们研究小组编著的《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案例教程》[3]选取了“茶水门”、“孕妇HCG阴性”等4个案例,设置集中理论授课2学时,以案例加角色扮演的行动学习6学时。(2)成立学习小组:首先选取1名专业老师为行动学习小组指导老师,按照实习生编号随机成组,可避免自愿成组的随意性和趋同性。每组4名同学,设小组长1名。(3)树立行动学习理念:“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简称“干中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即让学习者参与一些实际或模拟的活动项目,以解决工作实践中最常见的困难问题为重点,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组织、协调、行动能力[4]。通过集体理论学习,统一认知。

1.2.3角色扮演情景案例

各小组同学商定案例中检验师、患者、医生、护师等人员角色扮演者,按照案例内容情景演示,并分析出现临床与检验沟通方面的矛盾或误解的理论原因、管理因素等,提出解决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1.2.4强化学习后反馈

指导老师在各小组行动学习后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案例解决方案,并予以表扬鼓励,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同学都要注意化反馈总结。一方面指导教师在行动学习教学后不断反思,优化案例,课堂设计,形成螺旋式反思、分享、行动、变化。另一方面学生们也注重行动学习反思,特别是各小组长,在课前组织、课堂引导方面总结得失。

1.3运用改良SEGUE评价表量化评分

根据汪宇鹏等的研究[5],设计适合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评价的改良SEGUE评价表,从准备及信息收集,分别与护士、医师、护工三个对象沟通信息收集等四个方面、10个评分点量化评分,总分10分,按照评分要点,未做到时酌情扣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经考核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后考核平均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改良SEGUE平均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n=12,分,±s)

组别改良SEGUE平均评分实习后考核平均成绩

实验组8.65±0.7291.14±7.41

对照组6.52±0.6488.38±6.73

t7.6590.955

P

3讨论

当前,多数开设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及部分大型医院检验科已经认识到沟通技能培训对于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开设一些具有检验特色的沟通技能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有效沟通能力做了有益尝试[6]。但是多数医学院校没有开设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专项课程,开设的少数院校也仅为选修课。我校医学检验学院在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生中开设8个学时的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培训专项课程,以案例为基础,行动学习及角色扮演为特色开展沟通能力培养。通过对照研究后发现行动学习理念下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实习生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我们在实施中体会到如下两点。

一是开展“行动学习法”的理论学习,需强化师生统一认知;在实施过程中倡导团队精神,强调成员间相互支持,利于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学科团队;通过实施“计划、实施、总结、反思、再计划”的循环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带教老师反思改善能力。总之,具备行动学习能力将提升岗位胜任力,更好地适应检验医学模式转变的新需要。

二是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引导学生树立身份意识,情景中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沟通环境下,掌握辩证思维、明白沟通技能、思考换位感受,为实习生过渡到临床检验者角色起到桥梁作用。(2)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轻易打断学生发言,要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要适当设计一些临床常见、社会热点的讨论话题,尽量无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创新思维。(4)要重视讨论后各小组小结性发言,点评和评选优秀小组,提高师生协,以便共同完成好教学任务。(5)指导老师需做好案例教学后理论总结,结合教学大纲将此次课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强化给学生。

总之,为适应检验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检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需求,通过引导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树立行动学习理念,实施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可有效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今后,仍需进一步丰富各亚组角色扮演案例库,提高互动教学设计环节,建立适合医学检验大学生、住培生、年轻检验者的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培养体系课程。

参考文献

[1]王俊利,农乐根,韦叶生,等.加强检验专业实习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右江医学,2011,39(6):793795.

[2]张丽萍,任建立,于彩霞,等.角色扮演法在儿科学实践技能考试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5354.

[3]王俊利,韦叶生,陈文成.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案例教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2130.

[4]伊 恩・麦吉尔,利兹・贝蒂.中国高级人事管理官员培训中心译.行动学习法[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2:810.

[5]汪宇鹏,陈宝霞,黄静.在案例教学法中应用SEGUE量表进行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指导和评估[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1719.

第9篇:研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三个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地理学科文理兼备,本身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依据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课堂探究、课外或野外探究,而课堂是学生的地理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课堂探究的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研究性学习中的方法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自主探究、总结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去获取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原则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需体现三个原则,即“共同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原则,教师尽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背景和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中,扩大视野,摆脱思维定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共同性原则”。指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得出教师规定好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把原本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讲述。而是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对问题共同进行分析、探究。探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得出结果,而是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2.“开放性原则”。指对于某一问题,可以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对于“宇宙的范围内到底包括多少天体系统”这样一类问题,人类由于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再如,关于“新疆目前后备耕地面积比较多,能否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农业总产量?”这一论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理由是新疆后备耕地面积广大,且地面较平坦,夏季热量条件较高;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可以,理由是新疆当地缺水地多,土质较差。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分析,发现这些回答都言之有理,都可认为正确。如果任何问题都用“唯一”思维定式进行思考,不仅违背实际、违背科学,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还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实践性原则”。指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社会现实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案例”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的分析、探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的好途径。“案例”教学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信息,整合相关知识,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如在学习“季风水田农业”这节内容时,让学生先阅读世界水稻分布图,了解世界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然后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的问题。接下来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后,得出东亚、东南亚、南亚夏季或终年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很适合喜温喜湿高产的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从人口、市场、饮食偏好、历史经验等方面分析东亚、东南亚、南亚适宜种植水稻的社会经济原因。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案例”教学的实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果,一方面学生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中要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找出不少受人关注、有现实意义(如环保、生态等方面)的课题,有些课题很多是跨学科、综合性比较强的,如“绿色食品”、“农民工现象”等课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因为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不可能局限于某一学科,而且地理学科不仅与现实联系密切,而且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有着知识的交叉和联系。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各学科的横向综合联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身的综合能力则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地位、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权威,在活动中只是一个特殊的“成员”,和学生地位平等;在研究性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单靠教师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无法解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1.教师要重视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当代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变革,它涉及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三个层面。根据桶水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但如果这一桶水是已经过了期的水,即便是一池水,也没有必要再给学生。知识也一样,学生要的是新知识、新东西。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以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素养随时代的前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这也是将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关键。因此广大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构建专业素养,并将先进的教育观念付诸行动。

2.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在研究性学习中,有些内容可能会超出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回答好学生的问题,就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要广泛涉猎与本学科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跟踪热点、提高能力,要多观察,勤思考,注重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3.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研究性学习,面向的是开放的现实生活,有些问题会因为学生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教师就会不断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实际上教师是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引导学主生动参与教学过程,依据情境和素材,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发散性,加强地理课堂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